(完整版)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和证明

(完整版)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和证明
(完整版)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和证明

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和证明

一、 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

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即)2,*(1≥∈=--n N n d a a n n 且.(或)*(1N n d a a n n ∈=-+). 2、

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1常数d a a n n =-+?{}a n 为等差数列。

②中项法: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

2

a b

A +=

。 a a a n n n 212+++=?{}a n 为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等差数列的通项: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公式变形为:b an a n +=. 其中a=d, b= a 1-d.

b an a n +=(a,b 为常数)?{}a n 为等差数列。 ④前n 项和公式法:等差数列的前n 和:1()2n n n a a S +=,1(1)

2

n n n S na d -=+。公式变形为Sn=An 2+Bn 其中A=

2

d ,B=2

1d

a -

. Bn n A s n +=2(A,B 为常数)?{}a n 为等差数列。

3.等差数列的性质:

(1)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

前n 项和211(1)()222

n n n d d

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若公差0d >,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0d =,则为常数列。

(3)对称性:若{}a n 是有穷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

(4) ①项数成等差,则相应的项也成等差数列.即),,...(,,*2N m k a a a m k m k k ∈++成等

差,公差为md ;②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ka n +p ﹜(k 、p 是非零常数)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③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n ka pb + (k 、p 是非零常数)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1+pd 2 (d 1、d 2 分别为{}n a 、{}n b 的公差)④

232,,n n n n n S S S S S -- 也成等差数列.⑤{}n a a 成等比数列;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

0n a >,则{lg }n a 是等差数列.

(5)在等差数列{}n a 中,当项数为偶数2n 时, )(1a a n n n n s ++=;nd s s =-奇偶;

a a n n s s 1+=

奇偶. 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 a n n n s )12(12-=-;a s s 1-=-奇偶 ;n

n s s 1

-=奇偶(6)项数间隔相等或连续等长的片段和仍构成等差数列,eg :a 1,a 3,a 5…构成等差数列,a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也构成等差数列.

二、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等比数列的公比,即

)2,(*1

≥∈=-n n q N a a n n

2、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

1

(n n

a q q a +=为常数),其中0,0n q a ≠≠?{}a n 为等比数列。 ②中项法:如果a 、G 、

b 三个数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即G=ab ±.提醒:不是任何两数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 a n 2=a n-12a n+12(n ∈N *,n ≥2)?{}a n 为等比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等比数列的通项:11n n a a q -=或n m

n m

a a q -= an=Aq n

?{}a n 为等差数列。

④前n 项和法:等比数列的前n 和:当1q =时,1n S na =;当1q ≠时,

1(1)1n n a q S q -=-11n a a q q

-=-=Aq n -A

Sn=Aq n -A ?{}a n 为等差数列。

特别提醒: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为此在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q 是否为1,再由q 的情况选择求和公式的形式,当不能判断公比q 是否为1时,要对q 分1q =和1q ≠两种情形讨论求解。 3、等比数列的性质:﹛ 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1)对称性:若{}a n 是有穷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积都等于首末两项之积.即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

.p n m a a a =.

(2) 单调性:若10,1a q >>,或10,01a q <<<则{}n a 为递增数列;若10,1a q <>,或10,01a q ><< 则{}n a 为递减数列;若0q <,则{}n a 为摆动数列;若1q =,则{}n a 为常数列.

(3)①﹛λa n ﹜(λ不等于0) 公比=q ; 若﹛b n ﹜公比为q 1

则②﹛a n b n ﹜公比为q q 1 ③﹛1/a n ﹜公比为1/q ④﹛an ﹜公比为q

(4)在数列{}n a 中,每隔k 项(k ∈ N *)取出一项,按原来的顺序排列,所得数列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k+1

(5)在数列{}n a 中,相邻k 项的和或积构成公比为q k 或q k2的等比数列 方法1:定义法

Eg :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n +2S n ·S n -1=0 (n ≥2),a 1=1

2

.

(1)求证:?

????????

?1S n 为等差数列;

(2)求a n 的表达式.

解析:(1)证明 ∵an=Sn -Sn -1 (n≥2),an +2Sn·Sn-1=0 (n≥2),

∴Sn-Sn -1+2Sn·Sn-1=0.

∵Sn≠0,∴1Sn -1

Sn -1

=2 (n≥2).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知??????

????1Sn 是以1S1=1

a1=2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由(1),知1S n =1

S 1

+(n -1)d =2+(n -1)×2=2n ,

∴S n =1

2n

.

当n ≥2时,有a n =-2S n ·S n -1=-

1

2n

n -1

当n =1,a 1=1

2,不满足上式,

故a n

=???

??

12

n =1,-12n

n -1

n ≥2.

方法2:等差、等比中项法

Eg :已知数列{cn},其中cn=2n+3n ,且数列{cn+1-pcn}为等比数列,求常数p 解析:

=,

整理得,

, 解得p=2或p=3.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等差数列的证明与判定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二) 什邡中学数学组 廖美 重点: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难点:①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证明或者判定等差数列; ②证明或者判定过程中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化简.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掌握简单的等差数列的证明与判定方法. 相关知识点: 1.证明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d n d a a n d a a n n n n )(2()1(11≥=-≥=--+或为常数) ②等差中项法: )2(2)1(21112≥=+≥=+-+++n a a a n a a a n n n n n n 或 2.判定等差数列的方法 ①定义法:d n d a a n d a a n n n n )(2()1(11≥=-≥=--+或为常数) ②等差中项法: )2(2)1(21112≥=+≥=+-+++n a a a n a a a n n n n n n 或 ③通项公式法:是常数)b a b an a n ,(+= ④前n 项和公式法:是常数)b a bn an S n ,(2+= 例1.在数列{}n a 中,),2.(12,53*11N n n a a a n n ∈≥-==-,数列{}n b 满足1 1-=n n a b )(*N n ∈ (1) 求证:数列{}n b 是等差数列; (2) 求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

训练1.(01天津,2)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2 n S n =,则{}n a 是( ) A.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B.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C.等差数列,而且也是等比数列 D.既非等比数列又非等差数列 训练2.数列{}n a 中,),2(112.1,2*1 121N n n a a a a a n n n ∈≥+===-+, 则其通项公式为=n a _________. 训练3.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31=a ,点),(1+n n S S 在直线11+++= n x n n y ()*N n ∈上. (1)求证:数列? ???? ?n S n 是等差数列; (2)求n S .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 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句话: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 六.课堂设计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例举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 在数列的解答题中,有时第一问会要求证明某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既考察了学生证明数列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问题做好铺垫。 一、基础知识: 1、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 (1)定义法(递推公式):1n n a a d +-=(等差), 1 n n a q a +=(等比) (2)通项公式:n a kn m =+(等差),()0n n a k q q =?≠(等比) (3)前n 项和:2n S An Bn =+(等差),n n S k q k =-(等比) (4)等差(等比)中项: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均为前后两项的等差(等比)中项 2、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 (1)通常利用定义法,寻找到公差(公比) (2)也可利用等差等比中项来进行证明,即n N * ?∈,均有: 122n n n a a a ++=+(等差) 2 12n n n a a a ++=?(等比)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133,,521 n n n a a a n N a *+= =∈+. 求证:数列11n a ?? -? ??? 为等比数列 思路一:构造法,按照所给的形式对已知递推公式进行构造,观察发现所证的数列存在 1 n a 这样的倒数,所以考虑递推公式两边同取倒数:113121 213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 即 1121 33n n a a +=+ ,在考虑构造“1-”:112111111333n n n a a a +?? -=+-=- ??? 即数列11n a ??-? ??? 是公比为1 3的等比数列

考点1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考点2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1.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2)n n a a d n --=≥或1(1)n n a a d n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求n a . 由等差数列的定义:21a a d -=,32a a d -=,43a a d -=,…… ∴21a a d =+,3212a a d a d =+=+,413a a d =+,…… 所以,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3.等差中项 若a ,b ,c 三个数按这个顺序排列成等差数列,那么b 叫a ,c 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1n n a a n S += 2)1(1d n n na S n -+= 公式二又可化成式子: n )2d a (n 2d S 12n -+= ,当d ≠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5. 性质: 等差数列{an}中,公差为d , 若d >0,则{an}是递增数列; 若d=0,则{an}是常数列; 若d <0,则{an}是递减数列. {}()是等差数列,若1a m n p q n +=+ ?+=+a a a a m n p q ?+=+==+--+a a a a a a n n r n r 1211… ()若,,成等差数列,,,也成等差数列。2p q r a a a p q r {}()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中,其子系列,,,…也32d a a a a m N n k k m k m ++∈() 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md 。 {}()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中,连续相同个数的项的和也成等差数列,4d a n 即,,,…也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S S S S S m d m m m m m 2322-- 6. 充要条件的证明:

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梳理

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考纲要求】 1.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公式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2.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以及公式特点,并能熟练应用; 3.掌握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之间的关系式。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高清课堂:数列的求和问题 388559 知识要点】 知识点一:数列的前n 项和n S 的相关公式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公式: 211()(1) 22 n n n a a n n S na d An Bn +-= =+=+(A B 、为常数) 当0d ≠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当d=0时(a 1≠0),S n =na 1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公式: 当1q =时,1n a a =,1231n n S a a a a na =+++ +=, 当1≠q 时,11(1)11n n n a a q a q S q q --==-- 3.任意数列的第n 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之间的关系式: 1 1(1)(2) n n n S n a S S n -=?=?-≥? 【典型例题】 类型一: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 例1.等差数列{}n a 的前30项之和为50,前50项之和为30,求80S 。 【思路分析】根据等差数列前n 项公式1(1)2 n n n S na d -=+ , 整体代入,或者应用公式2 n S An Bn =+。 【解析】法一: ∵{}n a 为等差数列, ∴1(1) 2 n n n S na d -=+, 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开课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命题分析: 1. 高考主要考查两种基本数列(等差与等比数列)、两种基本求和方法(裂项求和法、错 位相减法)、两类综合(与函数综合、与不等式综合),主要突出数学思想的应用。 2. 若以解答题形式考查,数列往往与解三角形在17题的位置上交替考查,试题难度中等; 若以客观题考查,难度中等的题目较多,但有时也会出现在第12题或16题位置上,难度偏大,复习时要引起关注。 一、首先回忆一下基本内容: 1.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 {n a }成等比数列 ?n n a a 1+=q (+∈N n ,q ≠0) “n a ≠0”是数列{n a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前提条件)。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0(111≠??=-q a q a a n n , 1(0)n m n m a a q a q -=??≠ 3.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4.等比中项: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 即G =±ab (a ,b 同号). 5.性质:若m+n=p+q ,q p n m a a a a ?=? 6.判断等比数列的方法:定义法,等比中项法,通项公式法 如: 有一个数列满足135-?=n n a ,与公式)0(111≠??=-q a q a a n n 比较我们可以 判断出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且3,51==q a 。 二、 【趣味数学问题】 传说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是印度的大臣西萨?班?达依尔,舍罕王为了表彰大臣的功绩,准备对大臣进行奖赏. 国王问大臣:“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奖赏?”,这位聪明的大臣达依尔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内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内放上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内放上8颗麦粒,…,依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的2倍的规律,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并把这些麦粒赏给您的仆人吧”. 国王认为这样的奖赏很轻,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命令如数付给达依尔麦粒.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在第一个格内放1粒,第二个格内放2粒,第三个格内放4粒,第四个格内放8粒,……,国王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即使把全国的麦子都拿来,

证明或判断等差(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

证明或判断等差(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 湖北省 王卫华 玉芳 翻看近几年的高考题,有关证明、判断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的题型比比皆是,如何处理这些题目呢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一、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在数列 {} n a 中,若 1n n a a d --=(d 为常数)或 1 n n a q a -=(q 为常数),则数列{}n a 为等差(等比)数列.这是证明数列{}n a 为等差(等比)数更最主要的方法.如: 例1.(2005北京卷)设数列{}n a 的首项114a a =≠,且11 214 n n n a n a a n +???=??+??为偶数为奇数 , 记211 1234 n n b a n -=-=,,,,…. (Ⅰ)求23a a ,;(Ⅱ)判断数列{}n b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Ⅰ)213211111 44228a a a a a a =+=+==+,; (Ⅱ)43113428a a a =+=+,所以54113 2416 a a a ==+, 所以1123351111111144424444b a a b a a b a a ????=- =-=-=-=-=- ? ????? ,,, 猜想:{}n b 是公比为 1 2 的等比数列. 证明如下:因为121221111111()424242 n n n n n b a a a b n *++-??=-=-=-=∈ ???N , 所以{}n b 是首项为14a - ,公比为1 2 的等比数列. 评析:此题并不知道数列{}n b 的通项,先写出几项然后猜测出结论,再用定义证明,这是常规做法。

非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计算方法

第二章:数列 1、数列中与n 之间的关系: 11,(1),(2).n n n S n a S S n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2、等差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n a - 1-n a =d ,(n ≥2,n ∈N +),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a A b 、、成等差数列2 a b A +?= ⑶通项公式:1(1)()n m a a n d a n m d =+-=+- 或(n a pn q p q =+、是常数). ⑷前n 项和公式: ()()11122 n n n n n a a S na d -+=+= ⑸常用性质: ①若()+∈ +=+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Λ,,,2m k m k k a a a ++,仍组成等差数列; ③数列{}b a n +λ(b ,λ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 ④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ka 、{}n n ka pb + (k 、p 是非零常数)、 *{}(,)p nq a p q N +∈、 ,…也成等差数列。 ⑤单调性:{}n a 的公差为d ,则: ⅰ)?>0d {}n a 为递增数列; ⅱ)?<0d {}n a 为递减数列; ⅲ)?=0d {}n a 为常数列; 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n a pn q ?=+(p,q 是常数) ⑦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k S 、k k S S -2、k k S S 23-… 是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 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⑵等比中项:若三数a b 、G 、成等比数列2 ,G ab ?=(ab 同号) 。反之不一定成立。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证明或判断等差(等比)数列的方法常有四种:定义法、等差或等比中项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 一、 定义法 0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的方法: {}1()n n n a a d a +-=?常数是等差数列 {}2222()n n n a a d a +-=?常数是等差数列 {}3333()n n n a a d a +-=?常数是等差数列 02.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的方法: {}1(2)n n n a a a d n --=≥?是等差数列 {}11(2)n n n n n a n a a a a +--=-≥?是等差数列 03.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的方法: {}1 (00)n n n a q q a a +=≠≠?1且为常数,a 为等比数列 04.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的方法: 1 n n a q a -=(n>2,q 为常数且≠0){}n a ?为等比数列 注意事项:用定义法时常采用的两个式子1n n a a d --=和1n n a a d +-=有差别,前者必须加上“2n ≥”,否则1n =时0a 无意义,等比中一样有:2n ≥时,有 1 n n a q a -== (常数0≠);②

n *∈N 时,有 1 n n a q a +== (常数0≠) . 例1. 设数列12,,,,n a a a 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 证明:{}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n ∈N ,都有 1223111 111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 证明:先证必要性 设{}n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 当d =0时,显然命题成立 当d ≠0时, ∵ 111111n n n n a a d a a ++?? =- ??? 再证充分性: ∵ 122334 111 a a a a a a ++???1111n n n n a a a a ++++= ?? ………① ∴ 122334 111 a a a a a a ++???1121211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 ………② ②﹣①得: 121211 1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 两边同以11n n a a a +得:112(1)n n a n a na ++=+- ………③ 同理:11(1)n n a na n a +=-- ………④ ③—④得:122()n n n na n a a ++=+ 即:211n n n n a a a a +++-=- {}n a 为等差数列 例2.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试证}{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等差、等比数列证明(补差1)

1. 等差、等比数列证明 例 1:已知数列前n 项和n s n n 22 +=,求通项公式n a ,并说明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解:1=n 时,32111=+==s a ; 2≥n 时,()()[]121222 1-+--+=-=-n n n n s s a n n n 12+=n 因为1=n 时,31121=+?=a 所以12+=n a n 因为2≥n 时,21=--n n a a 为常数,所以{}n a 为等差数列。 例2: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且()*11,24,1N n a S a n n ∈+==+。 (1)设n n n a a b 21-=+,求证: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2)设n n n a c 2=,求证:数列{}n c 是等差数列; 证明:(1)2≥n 时 11144-++-=-=n n n n n a a S S a , ()11222-+-=-∴n n n n a a a a , 12-=∴n n b b 又3232112121=+=-=-=a a S a a b {}n b ∴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232,23111 -+-?=-∴?=n n n n n a a b (),432321 22122111111 1=??=-=-=-∴-++++++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c c 又21 21 1==a c , {}n c ∴是首项为21,公差为43 的等差数列。

例3: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 +∈++=N n n n S n ,422, ⑴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三项321,,a a a ; ⑵证明:数列{}n a 除去首项后所成的数列 432,,a a a 是等差数列。 解:⑴由n s 与n a 的关系 ???≥-==-)2()1(11n S S n S a n n n 得到 74121211=+?+==S a 5742222122=-+?+=-=S S a ()75743232233=+-+?+=-=S S a ⑵当2≥n 时, ()()()[] 12412142221+=+-+--++=-=-n n n n n S S a n n n ∴()[](),2121121=+-++=-+n n a a n n 对于任意2≥n 都成立,从而数列 432,,a a a 是等差数列。 注:由于212-=-a a ,故21=-+n n a a 不对任意N n ∈成立,因此,数列{}n a 不是等差数列。 例4:设数列{}n a 的首项11=a ,前n 项和n s 满足关系()t s t ts n n 33231=+--,求证{}n a 为等比数列。 证明如下:3≥n 时: ()t s t ts n n 33231=+-- ()t s t ts n n 332321=+--- 两式相减得:()()()0323211=-+-----n n n n s s t s s t 即:()03231=+--n n a t ta 所以:t t a a n n 3321+=- (这只能说明从第二项开始,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为定值,所以需要对第二项与第一项的比另外加以证明,以达到定义的完整性。) 又因为2=n 时: ()t s t ts 332312=+-

等差等比数列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此数列 ( ) (A )为常数数列 (B )为非零的常数数列 (C )存在且唯一 (D )不存在 2.、在等差数列 {}n a 中,41=a ,且1a ,5a ,13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通项公式为 ( ) (A )13+=n a n (B )3+=n a n (C )13+=n a n 或4=n a (D )3+=n a n 或4=n a 3、已知c b a ,,成等比数列,且y x ,分别为a 与b 、b 与c 的等差中项,则 y c x a +的值为 ( ) (A ) 2 1 (B )2- (C )2 (D ) 不确定 4、互不相等的三个正数c b a ,,成等差数列,x 是a ,b 的等比中项, y 是b ,c 的等比中项,那么2x ,2b ,2y 三个数( ) (A )成等差数列不成等比数列 (B )成等比数列不成等差数列 (C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D )既不成等差数列,又不成等比数列 5、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n S n 24212+=+,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 (A )22-=n a n (B )28-=n a n (C )12-=n n a (D )n n a n -=2 6、已知))((4)(2z y y x x z --=-,则 ( ) (A )z y x ,,成等差数列 (B )z y x ,,成等比数列 (C ) z y x 1,1,1成等差数列 (D )z y x 1 ,1,1成等比数列 7、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1-=n n a S ,则关于数列{}n a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 ①一定是等比数列,但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②一定是等差数列,但不可能是等比数列 ③可能是等比数列,也可能是等差数列 ④可能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 ⑤可能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A )4 (B )3 (C )2 (D )1 8、数列1 ?,16 1 7,815,413,21,前n 项和为 ( ) (A )1212+-n n (B )212112+-+n n (C )1212+--n n n (D )212 112 +--+n n n 9、若两个等差数列 {}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A 、n B ,且满足 5 524-+= n n B A n n ,则 13 5135b b a a ++的值为 ( ) (A ) 9 7 (B ) 7 8 (C ) 2019 (D )8 7 10、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252+-=n n S n ,则数列{}n a 的前10项和为 ( ) (A )56 (B )58 (C )62 (D )60 11、已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5+=n a n 为, 从{}n a 中依次取出第3,9,27,…3n , …项,按原来的顺序排成一个新的数列,则此数列 的前n 项和为 ( )

教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高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教案(第七周10月17日) 课题: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两个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 的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 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将数学学习放眼生活,用生活眼光看数学的思 维品质; 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法及启发式讲授法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回顾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 (1)等比数列定义:q a a n n =-1(2n ≥,)0≠q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 0,(111≠=-q a q a a n n (3)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问题引入: 阅读:课本第55页“国王赏麦的故事”。 问题:如何计算 引出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三、问题探讨: 问题:如何求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公式 =n S 123n a a a a ++++ 22111111--=+++++ n n a a q a q a q a q 2363 6412222S =+++++

倒序相加法。 等差数列 n a a a a ,,321+它的前n 项和是=n S n a a a a +++321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1+-=n n a a d []1111()(2)(n-1)=+++++++ n S a a d a d a d (1) []()(2)-(n-1)=+-+-++ n n n n n S a a d a d a d (2) (1)+(2)得:12()=+n n S n a a 1()2 += n n n a a S 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否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n S 123n a a a a ++++ 22111111--=+++++ n n a a q a q a q a q 221 --=+++++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S a q q q q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不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回顾: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本质。 构造相同项,化繁为简。 探究: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否能用这种思想推导?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 1 )(++=∈n n a q n N a 变形:1+=n n a q a 具体:12=a q a 23=a q a 34=a q a …… 学生分组讨论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学生不难发现: 由于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乘以公比q 都等于其后一项。 所以将这一特点应用在前n 项和上。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22111111n n n S a a q a q a q a q --=+++++ (1) 23111111-= +++++ n n n qS a q a q a q a q a q (2)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证明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方法

一、证明或判断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方法 1.定义法 在数列{}n a 中,若d a a n n =--1(d 为常数),则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 例:已知正项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 21=a ,且满足2 11322++=+n n n a S S (*N n ∈) 证明: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证明:由2 11322++=+n n n a S S 得2 1132)(2++=++n n n n a S a S 整理得12 1234++-=n n n a a S 则n n n a a S 23421-=- 两式相减得n n n n n a a a a a 2233412 2 1+--=++ n n n n a a a a 2233122 1+=-++ 因为{}n a 是正项数列,所以01>++n n a a 所以()231=-+n n a a ,即3 21=-+n n a a 所以{}n a 是首项为32,公差为3 2 的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法 212{}n n n n a a a a +++=?是等差数列 例: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1=a ,62=a ,113=a ,且 1(58)(52)123n n n S n S An B n +--+=+=,,,,,其中A 、B 为常数 (1)求A 与B 的值 (2)证明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解:(1)因为11=a ,62=a ,113=a ,所以1231718S S S ===,, 把1=n ,2=n 分别代入()()B An S n S n n n +=+--+25851 得B A +=?-?-1773 B A +=?-?2712182 解得:20-=A ,8-=B (2)由(1)知()()82025851--=+--+n S n S n n n 整理得()82028511--=---++n S S S S n n n n n

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习题

寻找等差等比数列的“亲兄难弟” ---------等差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 1.在数列{a n }中,a n +1-a n =2,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若S 10=50,则数列 {a n +a n +1}的前10项和为( )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2.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a 2=2,a 5=14,则a 1a 2+a 2a 3+…+a n a n +1等于( ) A .16(1-4-n ) B .16(1-2-n ) C.323(1-4-n ) D.323(1-2-n ) 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4+a 5+a 6+a 7=25,则a 2+a 8=________ 4.设数列{a n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1236+++…+a a a a b b b b =________. 5.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a 1=12,a 4=-4,则|a 1|+|a 2|+|a 3|+…+|a n |=________ 6.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n cos n π2,n ∈N *,其前n 项和为S n ,则S 2 016=________. 7.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c os n π2,n ∈N *,其前n 项和为S n ,则S 20=________. 8.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S 2S 3=36. ①求d 及S n ; ②求m ,k (m ,k ∈N *)的值,使得a m +a m +1+a m +2+…+a m +k =65. 2n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含答案)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第二、三、六项构成等比数列,则公比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比数列中,,,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3.在等比数列中,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且,则( ) A. B.1 C.4 D.16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5.在正项等比数列中,,是方程的两个根,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6.一个蜂巢里有1只蜜蜂,第1天,它飞出去找回了5个伙伴;第2天,6只蜜蜂飞出去,各自找回了5个伙伴……如果这个找伙伴的过程继续下去,第6天所有的蜜蜂都归巢后,蜂巢中一共有( )只蜜蜂. A. B. C. 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7.在等比数列中,表示前n项的和,若,,则公比q=(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8.等比数列的前n项,前2n项,前3n项的和分别为A,B,C,则(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9.设等比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10.已知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是其前n项和,且,则数列的前5项和为( ) A. B. C. D.

等差、等比数列证明的几种情况

等差、等比数列证明的几种情况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对等差,等比数列作了如下的定义: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一个常数d ,则这个数列叫等差数列,常数d 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q ,则这个数列叫等比数列,常数q 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在涉及到用定义来说明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时,很多时候往往容易忽略定义的完整性,现举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 1、简单的证明 例 :已知数列前n 项和n s n n 22+=,求通项公式n a ,并说明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解:1=n 时,32111=+==s a ; 2≥n 时,()()[]1212221-+--+=-=-n n n n s s a n n n 12+=n 因为1=n 时,31121=+?=a 所以12+=n a n 因为2≥n 时,21=--n n a a 为常数,所以{}n a 为等差数列。 2、数列的通项经过适当的变形后的证明 例: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且()*11,24,1N n a S a n n ∈+==+。 (1)设n n n a a b 21-=+,求证: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2)设n n n a c 2= ,求证:数列{}n c 是等差数列;

证明:(1)2≥n 时 11144-++-=-=n n n n n a a S S a , ()11222-+-=-∴n n n n a a a a , 12-=∴n n b b 又3232112121=+=-=-=a a S a a b {}n b ∴是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232,23111-+-?=-∴?=n n n n n a a b (),432321221221 1 11111=??=-=-=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c c 又2 1 211== a c , {}n c ∴是首项为21,公差为4 3 的等差数列。 3、证明一个数列的部分是等差(等比)数列 例3: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N n n n S n ,422, ⑴写出这个数列的前三项321,,a a a ; ⑵证明:数列{}n a 除去首项后所成的数列 432,,a a a 是等差数列。 解:⑴由n s 与n a 的关系 ???≥-==-)2() 1(11n S S n S a n n n 得到 74121211=+?+==S a 5742222122=-+?+=-=S S a ()75743232233=+-+?+=-=S S a ⑵当2≥n 时, ( )()()[] 124121422 21+=+-+--++=-=-n n n n n S S a n n n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第52炼 证明等差等比数列

第52炼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 在数列的解答题中,有时第一问会要求证明某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既考察了学生证明数列的能力,同时也为后面的问题做好铺垫。 一、基础知识: 1、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 (1)定义法(递推公式):1n n a a d +-=(等差), 1n n a q a +=(等比) (2)通项公式:n a k n m =+(等差),()0n n a k q q =?≠(等比) (3)前n 项和:2 n S A n B n =+(等差),n n S k q k =- (等比) (4)等差(等比)中项: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均为前后两项的等差(等比)中项 2、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 (1)通常利用定义法,寻找到公差(公比) (2)也可利用等差等比中项来进行证明,即n N * ?∈,均有: 122n n n a a a ++=+ (等差) 2 12n n n a a a ++=? (等比) 二、典型例题: 例1: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133,,521 n n n a a a n N a * += = ∈+. 求证:数列11n a ?? -? ??? 为等比数列 思路一:构造法,按照所给的形式对已知递推公式进行构造,观察发现所证的数列存在1n a 这 样的倒数,所以考虑递推公式两边同取倒数:11 312121 3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 = + 即 1 1213 3n n a a += + ,在考虑构造“1-”: 1 12 1 11111333 n n n a a a +??-= +-= - ??? 即数列11n a ??-? ??? 是公比为1 3的等比数列

(完整版)等差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1. 等差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d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即 a n a n 1 d (d为常数)(n 2); 2. 等差中项: 1)如果a , A ,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 项.即: 或2A a b 3.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般地,如果等差数列 a n 的首项是a1 ,公差是 d ,可以得到等差数列的通 项公式为: a n a1 n 1d 推广:a n a m(n m)d .a n a m 从而 d ; nm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n(a1 a n)n(n 1) d 2 1 2 S n na1 d n (a1 d)n An Bn 2 2 2 2 (其中A、B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若a n a n 1 d或a n 1 a n d(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2)等差中项:数列a n是等差数列 2a n a n-1 a n 1(n 2)2a n 1a n a n 2 . (3)数列a n 是等差数 列a n kn b (其中k,b 是常数)。 (4)数列a n 是等差数 列S n An2Bn, (其中A、B是常数)。 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若a n a n 1 d 或 a n1a n d (常数n N )a n 是等差数列. ab 2 2)等差中项数列a n是等数列2a n a n-1 a n 1(n 2) 2a n 1 a n a n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