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北极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北极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北极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寒地正在变热土作者:张晓东李文政温宪来源:和讯网2010-09-07 08:44:25

9月初,加拿大外长坎农访问挪威、芬兰、俄罗斯,与有关各国讨论北极事务。9月下旬,莫斯科将举行名为“北极:对话之地”的国际论坛,主旨是为各方在北极问题上寻求国际协作新视角,使北极成为和平与合作之地。在这座地球“最后宝库”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上,国际社会愈来愈投放出关注的目光。

富饶的北极

在全球油气资源日趋匮乏的今天,被称为“第二个中东”的北极价值日渐凸显

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除了有富饶的渔业和丰富的水力、风力、森林等可再生自然资源外,还有不可再生的石油、天然气、铜、钴、镍、铅、锌、金、银、金刚石、石棉和稀有元素等矿产资源。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一份最新评估报告称,北极地区拥有原油储量900亿桶,天然气储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30%未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和9%的世界煤炭资源。

对这些丰富的资源,北极周边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开采。比如美国在阿拉斯加西北岸建立了地球最大的锌矿开采基地,而在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有世界闻名的诺里尔斯克镍矿综合企业。加拿大原本不是钻石生产大国,但最近15年里,仅凭北极地区新开发的三个钻石矿,已跻身世界钻石产量三甲之列。

此外,北极地区还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尤其是航运价值。据一些科学家预计,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冰山融化,10年后,从大西洋穿越北冰洋到达太平洋的航行时间将会缩短近1个月。届时,从亚洲到欧洲,将比走巴拿马运河缩短上万公里行程。这意味着哪一个国家控制了北极,不仅控制了战略要道,也控制了新的世界经济走廊。

目前北极航道有两条:西北航道东起美国和加拿大东海岸,向西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经波弗特海、白令海峡抵达美加太平洋港口;东北航道西起西欧和北欧港口,穿过西伯利亚沿岸海域,绕过白令海峡到达中国或日本港口。

2009年夏天,德国白鲸航运公司进行了穿越东北航道冰层较少水域的航行。今年8月25日,俄罗斯一艘11万吨级的油轮装载7万吨原油在破冰船导引下顺利穿越东北航道,预计于9月上旬抵达终点中国宁波港。有评论说,这次“破冰之旅”揭开了北极航道商业化航行的序幕。不过,该航线目前仍有障碍未能解决,其中最大的难题是北极圈地区的夏季周期只持续两个月左右。

另外,北冰洋的洋底现在已经是世界各国战略核潜艇的栖身之所,北冰洋厚达几十米到几百米的冰层阻挡了来自卫星、飞机等的跟踪和探测。一旦战争需要,核潜艇就能选择突破冰层发射战略导弹。

喧闹的北极

近年来,北冰洋沿岸国家大幅提高北极战略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2007年8月,俄罗斯在北冰洋海底的插旗行动引起了有关国家的密切关注,可谓“一旗插起千重浪”。此后,有关国家纷纷派出自己的科考队驶向北极,或在北极地区进行演习等宣示主权。

俄罗斯于2009年3月发布北极地区的国家政策原则,提出分阶段实施北极战略的规划,包括在2020年前将北极建成俄主要的资源基地;2011年至2015年,完成俄在北极地区的边界确认,确保实现“俄罗斯在北极能源资源开发和运输领域的竞争优势”。俄罗斯根据有关

保障俄在北极地区军事安全的相关文件,将加强该地区边防部队和海岸警卫部队力量,以确保俄在北极地区“在各种政治、军事环境下的军事安全”。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2009年1月离任前签署了关于北极地区政策的国家安全指令,其中强调美国准备动用所有能够动用的手段来捍卫在北极地位的主权,并且打算大幅度增加在北极的军事存在。

除了国土环抱半个北冰洋的俄罗斯,加拿大是北极地区领土、领海占地最广的国家。对北极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的种种关注,早已上升为其重要国家战略,其动作显得比其他各国更迅速、更深入、更实际,层次也更丰富。

今年7月27日,欧盟开始在布鲁塞尔正式启动冰岛入盟谈判程序,预计冰岛将在2012年继克罗地亚之后成为欧盟第二十九个成员国。冰岛入盟程序之所以如此快捷,一些欧洲观察家认为,欧盟不只是为了帮助冰岛,也是为了扩大欧盟的地缘战略利益,谋求北极油气资源。德国电视媒体此前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冰岛加入之后欧盟将会扩大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存在,那里有着极为丰富的油气储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欧盟只能凭借丹麦这一个成员国参与北极开发事宜,而围绕北极地区资源利用的国际合作问题越来越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争论的北极

北极地区海洋权益争端包括岛礁归属、海洋划界、资源开发利用等

北极领土纷争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加拿大率先宣布对北极享有领土主权,并一直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在2004年还举行了以捍卫其北极领土为目的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而邻近北极的美国、丹麦、俄罗斯、挪威等国也没有放弃对该地区拥有领土主权的要求。美国在北约成立后,在从阿拉斯加到冰岛的北极线上,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强大的军事力量。丹麦提出北极海底山脉是格陵兰岛海脊的自然延伸,丹对该区域资源拥有开发权。俄罗斯则一再重申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都是其国土所占据的西伯利亚大陆架向北的延伸。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楠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对于北极领土的划分有两种主张:一是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主张按扇形原则来划分。这一原则是早在1907年加拿大就针对北极地区领土划分标准提出的,该原则对国土东西跨度大、北部海岸线绵长的国家来说最有利,因此得到俄罗斯的支持。不过,由于遭到美国、挪威等其他北冰洋沿岸国家的反对,加之在国际法上缺乏理论依据,“扇形原则”并没有得到公认。二是近年来依据海底大陆架主张划分原则,其主要法律依据是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已获得150多个国家批准。公约规定,主权国家将距其领海基线200海里的范围划为大陆架,并在此范围内行使主权;如果一个国家能提供200海里外的大陆架是其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的地理证据,大陆架可以延伸至200海里之外。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俄2001年曾

向监督执行公约的联合国机构申请,把本国专属经济区扩展到北极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水域,但因“证据不足”而遭驳回。为此俄罗斯不断组织北极科考活动收集相关的海底地质学证据。俄罗斯以外的北极地区国家中,挪威(2006年) 、冰岛(2009年) 、丹麦(2009年) 等都先后向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划定北极海域外大陆架的申请。

对话的北极

相关各方认为不必为北极制定一部类似《南极条约》的国际法典

1961年《南极条约》生效,冻结了各国对南极主权的争夺。但有关北极的问题,目前尚无类似条约。因此,各国只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处理北极附近地区的资源开发、大陆架以及公海利用的事宜和争端。目前北极陆地划界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未决的主要是海域的划界和开发等问题。

早在2008年5月,北极地区周边的丹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就在格陵兰岛开会达成共识,决定在联合国现行框架内、以文明方式解决北极领土和自然资源归属的纠纷,而无需缔结新的国际条约。2009年1月9日美国在北极新政策中也提到没有必要为北极制定一部类似《南极条约》的国际法典。由此可见,北极有关各方意见已经趋同:现有的海洋法等国际法已提供一个框架,各国能通过和平磋商,顺利解决北极地区可能出现的任何争端。

加拿大政府8月20日在北极外交政策声明中说,在北极边界争端中取得进展是目前外交政策中最优先的事项。加拿大愿意在坚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边界纷争。挪威国防大臣法雷莫也认同这一观点,称北极没有竞赛。

刘楠来认为,除了一些相关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外,可以解决北极相关争端的国际组织和机构还有联合国、国际法院和国际仲裁法院。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运用的话,围绕北极之争各方发生大的冲突甚至发展到热战的可能并不大。实际上,关于北极海域划界争端,有关国家最终还是要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例如,今年4月,俄罗斯与挪威就巴伦支海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周围经济专属区之争握手言欢,成功划界,终于结束了持续40年的纷争。

除此之外,北极理事会也是各方可以倚重的一个平台。这是一个创立了14年之久的政府间论坛,它让8个北极国家与6个原住民团体坐到一起,讨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虽然它对各成员没有任何法律约束,但它是一支有益的力量,可以让每个参与者都习惯于在外交框架下讨论北极的未来。

脆弱的北极

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能要比人们预期的范围更大、速度更快

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区域的环境变化都要受整体环境变化的制约,反过来整体环境的变化又是各区域环境变化的综合体现。资源丰富的北极环境不仅脆弱,而且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较弱,一旦北极地区环境进一步恶化,其影响对全人类来说将难以预测。世界自然基金会对开发北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发出警告,北极地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业已成为全人类的课题。

美国《时代》杂志网站7月12日发表文章称,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海底石油钻探风险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北极地区海底能源开发安全再次引起争议。目前,美国已经冻结了在阿拉斯加地区的油田勘探工作。今年加拿大进行“北极熊行动”军事演习的部队比以往增加了一项任务,除一年一度彰示主权的训练外,部队还将和当地居民演练如何应对原油泄漏。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谢尔盖·东斯科伊8月底表示,俄罗斯政府将加强对北极大陆架开发的环境控制。俄自然资源部已起草完毕一项旨在防止海上污染的草案。根据这项草案,每个北极矿藏开发公司必须起草一个在发生可能的石油泄漏和其他消极生态事件时如何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专门计划。

相关专家认为,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恶劣的开发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等问题均已超出了国界,超出了任何一个国家单独行动的能力与范畴,都需要国际社会的统一行动才能加以解决。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日前表示,经济发展部提议2014年开始启动“北极”卫星系统。该系统将用于监视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勘测能源资源。目前,除加拿大有意参与合作外,意大利和一些亚洲国家也对该项目表示了兴趣。

专家指出,当前北极比较有成效的合作是环境合作,但环境保护属于“低度政治”,从属于各国主权。目前北极地区的合作机制大多是采取没有约束力的协议、宣言、项目等,而非公法或条约。这种“软法”形式的合作机制缺乏实施的保障,很难应对北极日益紧迫的生态损害。对此,有关学者呼吁,有关利益各方应该抛开自身狭隘的利益开展合作,包括建立各种联系,发掘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共同立场,在北极地区的开发与管理关系上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加拿大北极熊军演向北推进

8月27日,加拿大总理哈珀结束了对加北方地区历时一周的巡视,强调北极相关地区的主权要求始终贯穿巡视活动。出发前一周,哈珀高调发表声明,重申加拿大北极战略。他说,“北方战略”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和维护加拿大在其北方的主权,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与此同时,自8月6日开始的“纳努克(因纽特语中指北极熊)行动”军演围绕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的雷索卢特展开,此次为期20天的演习自2007年首创以来到达了最北位置。加拿大军队共有900多人参加演习,加方还邀请了美国和丹麦海军的一些舰只参加。哈珀在视察军事演习时说,随着一些国家对北极地区所蕴藏资源的兴趣与日俱增,而且新的贸易通道

正在开辟,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加拿大必须继续加强行使主权并保卫其高纬度北极地区的安全,因而“纳努克行动”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哈珀表示,加拿大政府将继续增加国防投入,包括在2014年至2015年发射3颗遥感卫星,为军队提供覆盖全国的高精度实时图像。

近年来,加拿大提出了包括加强北部地区的军事投入、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北方战略,其中经济和社会发展旨在拉近北极地区生活的因纽特人。作为北极地区主要居民,因纽特人的认同可以增加加拿大主权要求的说服力。

除了军事措施外,加拿大还加强了对北极地区的监测和研究。8月24日,哈珀在北极第一港口丘吉尔镇宣布将在努纳武特剑桥湾设立研究站。剑桥湾地处北纬69度线上(西经105度),在北极圈南约100公里,是举世关注的“西北航线”上的咽喉要道。

目前,一些北冰洋沿岸国家对北极地区领土存在争议。加拿大和美国都宣称对波弗特海的海底拥有主权。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乘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随后,美国和丹麦相继派出科考队前往北极地区,加拿大曾宣布将在北极地区建立两个军事基地,北极地区的领土纠纷问题变得紧张起来。哈珀上台执政5年来,年年夏天巡视北极地区,并多次强调加拿大的前途依赖于保卫自己领土和领水的能力。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可对从其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00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如果沿海国家认为本国自然延伸的大陆架远远超出200海里,则需要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相关申请,并提供科学证据。

今年夏天加拿大和美国联合勘察北极有争议海域,为海床绘图。这是美加两国第三次通过联合行动搜集北极地区大陆架延伸数据。此次联合勘察的地区正是有主权争议的波弗特海床。联合国已经要求对北极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在2013年提出相关海域海床图。为此,加美两国政府同意两国科学家共同分享勘察有关数据。

加拿大政府于8月20日发表《北极外交政策声明》,外长坎农强调加拿大对其北极地区拥有主权,并表示愿意在坚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边界纷争。坎农将于9月初访问挪威、芬兰、俄罗斯,与有关各国讨论北极事务。他表示,加拿大是北极“大国”,在世界北极事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拿大愿意与美国和丹麦就解决尚存的边界纷争进行接触,并与北极理事会所有成员国合作探索北极地区可持续开发。

美国国务院牵头科学考察

8月7日至9月3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希利”号破冰船载着美国延伸大陆架特别工作组与加拿大联手对波弗特海大陆架、阿尔法·门德列夫洋底脊等地区进行科学数据采集。

美国在北极地区的这一最新行动由美国国务院牵头。美国国务院7月26日在相关声明中说,这一行动不仅有助于准确描述北冰洋大陆架的外界,也有助于解决美加两国对有争议海洋边界问题的解决。自2008年开始,美国就开始与加拿大合作开展这项行动。2011年,两国仍将继续联手进行这一行动。

近年来,美国对北极地区战略利益的争夺可谓不遗余力。美国一直认为,作为北极国家,美国在该地区“拥有诸多的应得利益”。2009年1月,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离任前再次发布了美国在北极地区的政策,称美国在北极地区拥有广泛且根本的国家安全利益,并准备独自或与其他国家一起保护这些利益。这些安全利益包括进行导弹防御和预警;进行战略海上补给、战略威慑、海事活动及海事安全所需的海上部署及空中系统;确保航海及飞越领空的自由。美国认为,在北极地区防止恐怖袭击、打压可能增加美国不稳定性的非法或敌对行动等问题上,美国也“具有根本的国土安全利益”。

为在北极地区执行有关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利益的政策,美国提出其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应当根据需要,在北极地区发展更大的能力和力量,以保护美国在北极地区的陆、海、空边界;增强北极领海权意识,以保护海上贸易、重要基础设施及关键资源;维护美国军用和民用船舶及航空器通过北极地区的全方位机动性;强调美国在北极地区的航海权利。

在北极地区的战略争夺中,相关各国在大陆架延伸及边界问题上尚有争议,这与北极地区拥有石油、天然气以及丰富的海洋生物物种等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美国认为,确定美国能够对北极海床等区域的自然资源行使主权对于美国能源安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益至关重要。美国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确定美国所属的、位于北极地区及其他地区大陆架外部界限,在国际法律许可范围内,应尽可能将其外延。鉴于美国和加拿大在波弗特海域的边界尚未确定,而这一海域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资源,美国原则上主张在等距离的基础上确定两国在这一地区的边界。

根据到2030年以前北极在夏季可能成为完全无冰地区的预测,美国于2009年11月发表了海军北极路线图文件,对未来北极地区“可能出现的任务”制定了美国海军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战略。

早于2003年,美国就开始在其自称的“北极海洋国土”开展测绘。美国不断有人建议以建立“北极司令部”来确保美国在北极地区战略争夺中的有利地位。2007年,美国通过了《21世纪海上力量联合战略》文件。文件认为气候变化使北极水域逐渐开放,这不仅使开发新的资源成为可能,新航线将导致全球交通体系发生根本变化,也将使北极地区成为潜在的全球争夺自然资源的热点。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的基本活动方向必须据此“提高在北极进行协调行动的准备程度”。

论北极航线的战略地位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论北极航线的战略地位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越来越关注北极航线可能带来的利益,这使各国将北极列为其对外战略部署的重点,这将可能引起新的地缘政治竞争。北极目前的地缘政治局势可划分为三个利益集团,环北极八国所组成的北极理事会与既得利益的大国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这对中国参与北极航线的开发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分析北极航线可能会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尝试提出中国可以实行的应对措施。 标签:北极航线;地缘政治;应对措施 一、北极航线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北极区域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广阔地区,其面积约占全球总面积的8%。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冰层的加速融化使北极航线的开发具有更大的可能性。本来就具有复杂海权争端的北极地区更成为各国博弈的焦点。 一旦北极航道完全开通,将比传统的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节省3000~5000海里的航程,这将直接改变目前世界贸易的格局,进而影响直接地缘政治格局。从世界经济格局来分析,北极航道开通后,北极将会成为海洋运输的重要枢纽,世界贸易中心将进一步由低纬度海域向近北极国家转移。由于近北极国家大多为发达国家,本身就是世界贸易格局的受益者,若世界贸易中心继续北移,将会使世界贸易中的不平等更为严重。中国属于近北极国家中的一员,因此这对于中国而言既是一个极大的机遇,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北极航线的开通又可能会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从地缘政治角度来分析,北极航线的开通将会使北极成为战略要道,掌控北极航线归属权的国家就掌握了控制世界经济的新钥匙。因此,大国出于其对霸权的追求,有意于谋求北极航线的控制。 总体而言,北极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正随着北极航线的进一步开发而越来越重要。 二、北极航线的利益相关者 1.三个利益集团 从目前北极航线的地缘政治局势来看,其地缘政治格局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利益集团。 (1)以俄罗斯为首的环北极国家。这些环北极国家对争夺北极航线的管辖权具有绝对的地理优势。事实上,俄罗斯和加拿大分别控制了北极的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这些国家对北极的治理问题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其行为严重影响其他国家参与到北极事务的治理之中,这样的行为将会激化地缘政治的竞争。这对

北极航道的概述

一北极航道的概述 1北极航道的概述 北极航道包括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两部分。 东北航道是指从福尔曼斯克港经巴伦支海、克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白令海和日本海到远东的海参威港,全长约5600km,是连接亚欧两地的最短航线 西北航道是由北美洲北部的一系列的岛屿和海峡组成,东起巴芬岛西至波弗特海,是连接亚洲和北美的最短海上通道。 2北极航道的现状 由于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北极航道并未全年通航。以东北航道为例,其通航期为7月—9月,其他时间航道大都为冰封期。而且受洋流和季风的影响严重,个别航段需要有破冰船的协助。西北航道的冰封面积较大,气候比较恶略。冬季西北风的影响使航道内常有大的浮冰,威胁到船舶的航行安全。

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水辐射面积的不断增大北极冰川的融化速度不断加快,据美国冰雪中心(National SnoAnd Ice Date Center)获取的海冰覆盖范围显示截至2010年,北极海冰剩余量为6.28*10^6km,比2009年减少8.9%。专家预测到2030年左右北极冰川将完全融化,届时北极将成为一条真正的的黄金水道。 鉴于北极航道开通后的巨大航运价值,目前北极沿岸国家挪威、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冰岛、丹麦、瑞典、芬兰等国家都纷纷加入到北极资源的争夺之中,同时加拿大、俄罗斯正加强对北冰洋东、西两侧海上通道的控制,试图将通道的一些关键区段划为内水。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同各方谈判,要求加入北极观察国。 国内的研究现状 我国并不属于北极国家,但鉴于北极航道开通后对我国航运的巨大影响,我国近年来一直。积极同北极沿岸国家进行协商、谈判,希望能参与到北极航道的世务中。特别是2013年4月份冰岛总统访华期间,我国政府就北极问题与其进行了谈判,已经成功的成为了北极的观察国。目前李振福教授在《北极航线的中国战略分析》中阐述了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对我国的战略作用并通过KJ法、鱼骨图法对我国参与北极航道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剖;王杰、范文博教授在《基于中欧航线的北极航道经济性分析》中对北极航道在中欧贸易中的经济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刘玉新、宋伟玲在《环渤海地区港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一文中对我国北方港口特别是环渤海地区的港口的现状和

中国北极战略研究

中国北极战略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融冰速度加快,北极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日益显露,这引起了许多国家在北极的争夺和博弈。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需求激增,能源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且维护能源和海上运输通道安全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为了开创参与北极事务的有利形势,攫取北极巨大的战略利益,我们必须迅速制定相应的北极策略,以确保我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处于有利态势。我国迫切需要评估北极在未来世界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制定中国的北极战略。 关键词:科研价值、北极资源、国际新航道、能源安全、军事战略、地缘政治格局、国家利益、战略合作。 国际局势变幻莫测,争夺和控制战略要地,将深刻地影响着未来世界局势的发展。谁在北极争夺中获胜,谁就可站在经济、政治的综合态势的制高点,在未来国际格局中将处于有利地位。随着全球变暖,融冰速度逐年加快,还有其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及融冰后将形成新航道,北极注定将成为国际局势新的争夺点。中国必须制定和实施自己的北极战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北极战略权益之争夺 北极地区之战略争夺最早见于美苏争霸时期。美苏冷战结束后,北极地区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加强。北冰洋是北美洲、亚洲、欧洲的顶点和结合点,拥有联系三大洲最短的航线,这必然成为世界各大国争夺的战略要地。另外,“八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这样北极连接着全球经济最发达、战略位置最重要的地区,也是各种力量角逐、矛盾交错丛生、关系极其复杂的地区。北冰洋海冰融化后,其必将改变大国之间的地缘关系和战略格局,引起全球性新一轮的地缘政治革命。这更加剧了北极的争夺。 近年来,大国纷纷制定北极战略,以求在北极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2008年9月18日俄罗斯制定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确定了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国家利益、主要目标、战略优先方向、基本任务和执行机制。其中首要一条是“开发俄属北极区域,将其作为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基地。”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又出台了《2020年之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强调未来国际政治将聚焦于能源争夺,北极是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在争夺时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 此外,俄罗斯还出台了2009年海军战略、“2030年前交通开发战略”和“2030前俄罗斯大陆架调查与开发计划等文件也高度重视北极”,并计划建立北极部队。 2009年1月9日美国政府颁布了《国家安全及国土安全总统指令》,宣称美国是一个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拥有重要的利益,其中航海自由被置于“最优先”的地位,美国坚持“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属于国际航道,美国船只有权过境通航。 面对北极的资源价值和航道价值,2008年11月20日,欧盟出台《欧盟与北极地区》政策文件,宣布欧盟国家在北极地区拥有利益,其北极目标是维护北极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致力于北极多变治理。环“北极八国”的美国、加拿大、芬兰、瑞典、丹麦、冰岛、挪威接壤北极地区,拥有直接的巨大利益,一旦由于争夺而引发战争,后果将不堪设想。欧盟、北约表态推动了北欧国家以集体方式参与北极事务。另外,非极地国家中的印度、日本、澳大利等国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北极声音,扩大对北极事务的影响。 虽然,目前环北极国家对北极地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但主权归属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任何对北极地区宣称拥有主权的国家在联合国内提出相关要求时必定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因此,在制定相关北极地区专门的国际法颁布之前,“冻结”主权要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北极资源,才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SWOT分析与战略定位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SWOT分析与战略定位 蒋蔷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一、城市商业银行SWOT分析 美国管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Andrews)采用 SWOT分析法,即“强势—弱势—机会—威胁”(SWOT)模型,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等一系列条件的分析判断,帮助决策者在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i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动态的结合分析中,确定相应的生存和发展战略。作为小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有着公认的劣势,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城市银行进行的竞争既有针对所有同时同地开展业务的银行的竞争,也常常针对某一家银行就特定产品、服务或项目开展竞争,因而,准确把握了解自己与每一位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才能扬长避短,保证竞争的效果;在可能及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取长补短,甚至合作,改变优势对比及竞争地位,实现战略目标。 1.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条件分析。(1)优势:城市商业银行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应的保护,可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和资源,降低经营成本,形成价格竞争优势。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规模较小,资产负债率较低,不良资产比重较少,呆滞账较少,资本充足率较高,历史包袱轻;由于实行股份制,经营机制较为灵活,员工的积极性较高;机构小,人员少,容易采纳先进的经营管理办法和技术。与外资银行相比,对国内市场特别是地方城市市场比较熟悉,与本地工商企业和政府等机构联系较多,关系比较密切,能够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业务人员都是当地人员,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地缘和时效优势,对当地客户的资信状况、经营效果所掌握的情况更详实,有利于银行作出正确选择,增强防风险的能力。(2)劣势:首先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自身资源条件极其薄弱。结构松散,统一的法人体制远未建立起来。人员素质低下,从业人员缺乏现代银行意识与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在人才和网络资源方面处于劣势。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防范风险能力差。其次城市商业银行的异地业务(尤其是结算、汇兑)需要通过他行代理,中转环节较多,在途时间长,客户资金成本较高,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存在着大量不公平性,业务创新和中间业务受到制约。

南海形势述评

南海形势述评 朱根初 1、南海的区域和资源。 我国的南海区域战略地位非常突出。 用军事眼光看,只要控制了南海岛礁,我们就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州到菲律宾马尼拉的海上通道。 特别是控制南海,就紧紧掐住了日本、南朝鲜的海上经济通道。 所以美国和日本对我们控制南海主权非常警惕,他主要是从战略角度考量的。 在南海每年有4万多艘船只通过,日本、南朝鲜有90%的石油输入要经过南海;我国有40多条海外航线,有半数以上要经过南海海域。反过来南海海域给别人控制了,我们也很难受。 从经济资源上来看,有渔业资源、特别是有石油天然气。现在在南海大约有油气田180个,油气资源在230到300亿吨之间;相当全球储量的12%,占中国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一。21世纪之后南海必定成为世界开发的一个焦点。 2、南沙群岛主权的纠纷。 南海的主权在历史上是中国的,国际法中,谁先发现、谁先开发经营,谁就有主权。我国是最先发现南海诸岛的。 事实上在南海有4大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目前我过控制了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也大部分控制了。现在就剩南沙群岛。南沙群岛是四大群岛中最大的。有岛礁277个。最早由中国发现,在历史上有详细的资料。实事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苏联、英国等等)出版的世界地图都把南沙群岛标注为中国的。 造成南海争议现状的祸根,首先是美国人搞出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6年日本根据《罗马宣言》就把南沙群岛归还给中国,当时中国政府把它划归广东省。到了1951年,美国人要在东亚地区遏制中国,背着中国和苏联单方面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背弃了1945年美国要把南海划归中国的立场。该条约最大的争议就是没有明确的规定把南沙群岛归还给中国,只是说明日本放弃了。放弃给谁,美国和日本都没有说。随着20世纪70年代在南沙发现大量的石油之后,这个主权未定论就开始发酵了,周边国家就乘机侵占南沙岛礁。 周边国家侵占南沙岛礁大约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为抢占阶段;上世纪70年代周边国家直接抢占岛礁。如果这时中国及时出手就好办了,但是我们在文化大革命中。 第二阶段为宣示阶段;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布之后,这些国家所谓依据《海洋法公约》来宣示它的主权。 第三阶段为固化阶段;2000年之后他们采取一切手段来固化主权。如登岛宣示、贴上标语、和国外共同开发等。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被动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大国的崛起(二):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大国的崛起(二)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光辉历程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确立给中国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4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贵乡潘昶小学的孩子们在新建校园里快乐地学习与生活。(本报资料图片) 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性事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重大的战略机遇,中国政府冷静观察、从容应对,坚定不移地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攸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这是国家意志与人民意愿的集中体现。 (一)世界风云变幻与教育的重大使命 在中国的改革史上,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个重大事件,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推进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城市发表了“南方谈话”,他洞察全球政治风云变化和经济发展,对“苏东剧变”作了深刻剖析,阐述了剧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和趋势,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走向。这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对中国的发展方向作出的重大抉择---中国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出现困惑时,邓小平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目标的历史新阶段。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征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尝试。 知识经济对中国优先发展教育有重大启示。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发达国家开始从后工业化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亟须跨越式完成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在研究思考知识经济对中国社会和跨世纪教育发展的影响。世界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折时代,发达国家相继从后工业时代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代替物质资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Toffler)指出:知识正在成为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知识的极端重要性,已经或正在改变工业组织、公司结构、商业竞争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创造财富的途径,甚至战争的方式。他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中提出:“我们正快速迈向一个迥然不同的权力结构,这一权力结构造成的将不是一个分成两种文明的世界,而是一个为三种截然对立和相互竞争

地球北极资源综述

地球北极资源综述 Yuanzi16 本文作者的话 较长时期以来,国内外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世界多国染指地球北极意在资源。由于争夺北极资源而可能爆发战争,这已不是耸人听闻的说道。为了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地球北极资源,本文作者特编写了这篇综述文章,供读者朋友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参考。 本文是本人编写的《地球北极地质学研究综述》一文(该文另发)的姊妹篇。这两篇文章加在一起,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地球北极的地质学和资源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得到读者朋友的喜欢! 本文目录 一、地球南极与北极的由来 二、北极自然地理概述 三、北极广义资源与狭义资源 四、北极资源概况 五、北极能源资源概况 六、北极丰富的油气资源 七、北极油田开发可能改变世界原油供应格局 八、世界近1/3待发现天然气在北极地区 九、北极丰富的煤炭资源-全球最大煤田 十、北极丰富的水能资源 十一、未来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 十二、北极甲烷“大爆发”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十三、北极的矿产资源 十四、北极矿产资源开发简况 十五、北极资源与中国经济 十六、北极资源开发困难重重 十七、北极航运要冲西北航道

十八、北极“共用土地”各方必争 下面是正文 一、地球南极与北极的由来 从地球仪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南极和北极地区,海陆分布似乎恰恰相反。在南极地区,以极点为中心向外扩展的是南极洲大陆,大陆周围是洋面;相反,在北极地区,以极点为中心向外发射的是北冰洋洋面,洋面四周几乎全为陆地或岛屿所包围。如果比较南极洲和北冰洋的面积,两者竟然非常接近,前者为1425万平方公里,后者为1321万平方公里。若把南极洲大陆自东向西转动100经度,然后再将南北两极地区重合在一起,不难发现,南极区的大陆几乎正好填充了北极区的海域。据此,有人推测,在地球发展史上的某个阶段,似乎有某种宇宙压力,施加到北极一端,造成一块巨大的凹陷区域,使北冰洋的平均深度达1097米;这种宇宙压力再通过地球内部传导到南极一端,形成一个巨大的隆起区域,从而使南极大陆平均隆起高度达2350米。 上述现象也许仅仅是个偶合,但是南极洲大陆的由来却是有其渊源的。地质学家公认,南极洲大陆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漂移而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简单说来,在距今1.95亿年以前,整个地球为一块巨大的“联合古陆”。此后,这块超级大陆逐渐分裂为两个大陆: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大约在距今1.7亿年前,冈瓦纳大陆又分裂为东、西冈瓦纳大陆。东冈瓦纳大陆由南极洲、印度、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组成。大约在距今0.53亿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开始分离。之后,大约在距今0.39亿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最后分离,并经过逐渐漂移,南极洲大陆漂移到了现今这个位置。 二、北极自然地理概述 1、北极与北极地区 地球北极的英文名称为:north pole、North Pole或Arctic Pole。地球北极(点)是指地球自转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它位于北冰洋中,其纬度是90°N,是所有经线的共同交点之一。 地球北极地区(北极地方)泛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包含的所有地区,亦即北极圈以北(以内)的地区。它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亦即包括北冰洋及其沿岸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北部以及北冰洋中的许多岛屿。以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为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 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州、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分析方法-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space)分析法

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 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SPACE矩阵) [编辑] SPACE矩阵简介 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矩阵(Strategic Position and Action Evaluation Matrix,简称SPACE矩阵)主要是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应该采用的战略组合。 SPACE矩阵有四个象限分别表示企业采取的进取、保守、防御和竞争四种战略模式。这个矩阵的两个数轴分别代表了企业的两个内部因素——财务优势(FS)和竞争优势(CA);两个外部因素——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这四个因素对于企业的总体战略地位是最为重要的

[编辑] 建立SPACE矩阵的步骤 1)选择构成财务优势(FS)、竞争优势(CA)、环境稳定性(ES)和产业优势(IS)的一组变量; 2)对构成FS和IS的各变量给予从+1(最差)到+6(最好)的评分值。而对构成ES和CA 的轴的各变量从-1(最好)到-6(最差)的评分值; 3)将各数轴所有变量的评分值相加,再分别除以各数轴变量总数,从而得出FS、CA、IS和ES各自的平均分数; 4)将FS、CA、IS和ES各自的平均分数标再各自的数轴上; 5)将X轴的两个分数相加,将结果标在X轴是;将Y轴的两个分数相加,将结果标在Y轴上;标出X、Y数轴的交叉点; 6)自SPACE矩阵原点到X、Y 数值的交叉点画一条向量,这一条向量就表示企业可以采取的战略类型:进取、竞争、防御或保守。 SPACE矩阵要按照被研究企业的情况而制定,并要依据尽可能多的事实信息。根据企业类型的不同,SPACE矩阵的轴线可以代表多种不同的变量。如,投资收益、财务杠杆比率、偿债能力、流动现金、流动资金等。 SPACE矩阵的轴线可以代表多种不同的变量

(发展战略)邯郸市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框架

邯鄲市城市定位研究与发展战略框架 城市定位,從最基本的意義上說,就是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地位和功能進行定位。在制定21世紀頭二十年邯鄲市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工作中,首先廣泛深入地開展城市定位研究,是高站位、整體性、集約化地把握國情和市情、把握城市現實和未來的中心環節和重要舉措。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無疑將使戰略規劃建立在更加科學和理性、更加開放和民主的基礎上,使戰略規劃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具有更强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一、城市定位研究的背景和指導思想 城市定位從本質上說,屬于歷史範疇。是以一個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地理的歷史演變和歷史積累爲基礎,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一個城市的性質、功能及其前景的階段性認識和把握。邯鄲市的城市定位在公開宣傳和文獻資料中曾有過幾種不同的表述,最常用、最具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的主要有三種:(1)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晋冀魯豫接壤區經濟中心,或晋冀魯豫接壤區經貿中心;(3)綜合性工業基地,或新興基礎工業基地。這些表述從歷史、文化、區域、經濟等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邯鄲市城市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在認識城市、把握城市,指導戰略規劃和戰略决策;在塑造城市形象、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凝聚人心、鼓舞鬥志,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曾經發揮了幷將繼續發揮其重要作用。 但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特別是經過了25年改革開放和90年代初地市合幷以後,邯鄲市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源、城市建設及其外部環境等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黨的十六大按照“三步走”的戰略構想,又提出了21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的戰略方針。新的城市變化和新的歷史任務,內在地和外在地要求我們對邯鄲市的城市定位重新進行認識和評價,以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科學制定和有效實施。也就是說,新時期的城市定位研究應當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徵;應當適應市情和國情變化,緊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工業化、城市化、開放型”這一時代主題;

南海问题的成因

南海问题的成因、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南海战略稳步推进,相关国家忧其利益受损,极力介入南海事务,企图搅乱地区局势,致使我海洋资源受掠、南海主权受侵、国家安全屏障受险。可以说,南海争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是“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南海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围绕南海问题的复杂成因、当前南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应对南海问题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南海问题;成因;现状;对策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战略航线的必经之地。随着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南海问题的热潮。南海问题形势复杂,研究南海问题的成因、当前现状及应对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南海问题的成因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围绕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六国七方的争端局面,近年来,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可以说,南海争端成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岛屿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议,被称为“亚洲四大热点”问题之一。南海问题的出现,成因复杂,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自然资源丰富。南海石油天然气储藏量超过 200 亿吨,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矿物资源丰富,含有锰、铁、铜、钴等 35 种金属和稀有的锰结核;岛上生长的植物耐盐、耐旱,生长茂密;鱼类资源丰富,有 1 500 多种,特别是马鲛鱼、石斑鱼、金枪鱼等,产量很高,经济价值极大,是中国渔民远海捕鱼的主要品种;海鸟种类多样,栖息繁衍在各个岛屿上,多年以来,南海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景象。然而,在 1968 年,南海的风平浪静被一份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报告打破了,南沙海域成为东南亚国家目光聚焦地,海上岛礁不断遭到周边国家蚕食。可以说,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海争端产生的直接原因。 2.国际海洋法不健全。二战后,在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广大发展中国家掀起了一系列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新秩序的斗争。1982 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深海大洋海床底土及其资源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确认了 12 海里的领海和 200 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制度,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资源拥有主权权利。但“专属经济区制度”忽略了一些海洋国家对某些海域的历史性权利因素,客观上导致了海洋

北极地区战略地位问题的历史脉络和研究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6202852.html, 北极地区战略地位问题的历史脉络和研究初探 作者:谭茂震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下旬刊》2018年第04期 长期以来,北极地区因其独特的政治与战略价值,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与重视的热点地区。近年来,随着“北极热”现象的出现,与北极相关的全球性问题交织涌现,探索合理的北极治理模式逐渐被提上了国际社会的议程,北极地缘政治关系也日趋复杂。我国是近北极国家中的重要大国,中国的长远发展决定了中国在北极拥有重要利益。本文旨在通过战后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及战略分析,希望找寻对我国取得北极利益和进行下一步研究的些许启示。 一、冷战时期的北极地区 美国与苏联在北极紧密相邻,冷战期间,北极地区的国际局势深受美苏全面对抗的影响。夹在两大集团间的北极成了美苏全球对抗的战略前沿,各自的实力中心都处在对方战略武器攻击范围内,而且双方都出台了对抗色彩浓重的北极战略。虽然期间双方在北极地区没爆发“热战”,并且冷战后期双方在该地区出现了缓和,但该地区国际局势的总基调仍以冲突和对抗为主,美苏间的“核平”维持着北极的“和平”。在“核平”的大背景下,北极地缘战略地位较之前的二战时期有了更大提高。 冷战前期,美苏双方都继承了各自二战中在北极的斩获。美国保持了在冰岛和格陵兰的驻军。1949年北约成立后,北极地区的加拿大、冰岛、挪威、丹麦都成为了其成员国。美国还 通过各种双边防务协定深化了与这些国家间的军事关系,加强了自身在北极地区的存在。苏联保持了对部分原芬兰领土的占有,加快了以摩尔曼斯克为主要基地的北方舰队的发展。双方都大力发展能携带核武奔敌国的远程战略轰炸机,在北冰洋沿岸建立了多个供战略轰炸机起降的空军基地,并设立了多条预警线。 冷战中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美蘇间的核军事有了新升级。远程战略轰炸机逐渐让位于更先进的远程弹道导弹。双方的远程弹道导弹经历了从固定的陆基发射到更为灵活的深井、舰载、机载、潜艇、天基发射的过程。在陆基发射占主导时,北极地区附近部署着众多陆基导弹发射场,成为世界战略核武最密集区域。后来双方为寻求二次核反击能力,努力使发射系统多样化,拓展到海陆空天多维发射载体,增强了发射的灵活性。由于双方许多重要的海空军基地位于北极附近,而且战略导弹一定程度上也遵循地球大圆弧飞行规律,更重要的是,北冰洋冰盖为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核攻击潜艇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和攻击场所,双方都在北冰洋中进行着潜艇战斗值班巡航。这都极大提升了北极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 冷战后期,尤其厄尔巴乔夫上台后,随着美苏关系的整体缓和,北极地区的对抗坚冰有所打破。虽然厄尔巴乔夫上台后将苏联的战略核潜艇全部收缩到北冰洋,但1987年其发表的摩

围绕争创城市主流银行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升农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围绕争创城市主流银行的战略定位, 进一步提升农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城市业务是银行最具商业价值和增长潜力的业务,是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我行现阶段提出了“在坚持面向“三农”市场定位不动摇的同时,全面提升农行在城市市场的竞争力,以尽快实现把农行建设成为城市主流银行的目标”这一战略定位。作为城市农行,如何加快推进业务经营转型,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城市主流银行应具备的特征 主流银行顾名思义即为在区域内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在业务发展、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社会形象均处于同业领先地位的商业银行,具体如下: 1、主营业务市场占有率处于同业领先。主营业务市场占有率的高低,能够集中反映一个行在当地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和业务竞争力的强弱,没有最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不能称其为主流银行。 2、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处于同业领先。没有一支在区域内同业中综合素质最强的员工队伍,就不可能打造出区域内的主流银行。综合素质包括员工的文化素质、业务技能、职业道德修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等。 3、社会形象处于同业领先。社会形象是公众对一个行信誉度、美誉度、影响力、亲和力的综合评价,没有最好的社会形象,就缺少

公众足够的信任、关注与支持,就办不成主流银行。 4、企业文化在同业中处于同业领先。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由弱变强、经久不衰的内在生命力和源动力。有了最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有了自强不息的团队,就有了做区域内主流银行的底气。 二、城市农业银行经营优势分析 1、城乡联动优势 农业银行的营业机构遍布城乡,是中国所有银行中网点覆盖面最为广泛的银行。众多的营业网点固然会带来较高的营业成本,但如果把它作为一种竞争资源来看待, 充分发挥这种资源的优势, 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城市行可以为农村行起到龙头作用、示范作用、辐射作用, 带动农村行业务的发展,使农村行在与他行的竞争中发挥出明显的比较优势,农村行可以为城市行的业务发展起到基础、延伸和服务作用, 使城市行在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随着农业银行电子化网络的建立和完善, 这种城乡联动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城乡联动可能是农业银行今后最大的经营特色、最大的经营优势, 也是农业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差异所在。这种优势是竞争对手很难模仿的。 2、中间业务优势 中间业务优势是由农业银行的网点优势、城乡联动优势以及电子化网络优势派生出来的。农业银行的借记卡系统已经全国联网, 拥有全国援盖面最广的电子化网络。由于农业银行的网点众多, 农业银行在资金结算、代收代付、公司理财等方面将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一

南海争端的由来及现状

南海争端的由来及现状 根据计划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授一堂战备形 势教育课。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 色越来越重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发展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也越来越严峻。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海洋领土争端日益激烈,给我 国发展的外部安全环境造成相当的压力。 作为军人,我们不能被当前的太平盛世所麻痹,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时 刻准备为维护国家利益而战。今天,我就给大家讲 一讲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问题——南海争端 的由来及现状。这里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南海基本情况 (一)南海的地理概念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位于北纬23°27′与南纬3°00′和东经99°10′与122°10′之间,是一 个半封闭的海,海域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濒 临中国大陆和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 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南海诸 岛分布在我国海南岛以南和以东的南中国海上,按 其分布形势,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中沙群岛、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二)南海的历史沿革 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秦汉时期,中 国人就已经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中已有汉武帝派遣使臣从南海航 行的记载。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扶南传》更是对南海的地理情况作了详细记载。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人一直在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占领了我国 南海诸岛。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 茨坦公告》的精神,中国于1946年收复南海诸岛, 同时以一系列法律程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恢复行 使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包括举行接收仪式和派兵驻守,绘制南沙群岛地图,重新命名南沙群岛及其群 体和个体的名称,编写和出版最早的南沙群岛地理志。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对南海诸 岛行使主权。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发表的《关 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声明》中严正指出:西沙、南沙群岛和东沙、中沙群岛一样,‘向为 中国领土’。从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针对南海诸 岛主权问题多次发表声明,对某些国家侵犯我国南

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公共管理一班黑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以一个大国的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随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扩大。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格局发生重要的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凸显了出来,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更离不开中国。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

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是众所瞩目的。大国关系主旋律是协调、良性互动。美国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但是尽管美国的全球安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

战略定位分析报告

某科学研究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 第一部分 集团战略定位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集团总体战略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院集团愿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某院集团使命............................... 错误!未定义书签。.某院集团战略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集团组织性质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院集团未来可能发展模式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各有优缺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某院集团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集团管控模式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集团管控模式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集团各下属单位分类和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集团功能体系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当前各体系关系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各功能体系战略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各功能体系发展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战略分析框架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已经明确为建设“四个中心”,目标是要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功能,形成走在全国前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但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所以迫切需要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大调整、需求结构大调整、所有制结构大调整和空间布局结构大调整,实现发展方式由依赖资源要素过多投入和出口向依赖服务经济和创新驱动转变。从上海目前主要决策部门的研究分析看,“十二五”期间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总的趋势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产业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四个中心”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首先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下,金融业、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金融机构继续聚集,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将继续加快。聚焦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增强航运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依托虹桥商务区、世博会区域等核心功能区域,进一步引进地区总部、跨国采购中心、电子商务企业和贸易促进机构,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二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发展,即新能源、民用航空、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信息服务。三是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导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劣势产业、淘汰劣势产品、淘汰落后工艺,如低端化工、玻璃建材等行业。调整方式也将呈现两个转变,即从单个企业调整变为行业整体调整,某个点上企业调整转变为整个区域产业的调整。 (二)需求结构调整方向 以扩大消费内需为重点的需求结构调整将不断加强,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在消费上,变以扩大“即期消费”为核心的刺激政策为系统性制度安排,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扩大消费需求,如努力扩大就业和支持创业,加快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调整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将会逐渐提高,有效增强消费能力。消费环境将得到改善,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如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休闲型、发展型、奢侈型服务消费增长。在投资需求上,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强度的同时,投资结构优化将不断增强,如加强对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功能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加强对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对郊区新城建设的投入。在出口需求上,在继续稳定外贸出口,保市场、保份额的同时,会更加重视发展离岸贸易、口岸贸易、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综合运用出口退税、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跨境结算等措施,稳定外贸出口。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为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将更加注重发挥国资、外资、民资多元市场主体作用,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是外资重点导向将着力引进功能性大项目和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发挥外资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带动作用。聚焦两个中心的开放突破效应,重点引进金融航运等高端服务业主体;聚焦服务经济能级提升要求,重点引进总部机构;聚焦社会发展的协调联动推进,重点引进高端社会服务项目,外

南海发展规划详细版

南海战略发展规划报告 王刘剂

一.中国国内稳定,陆疆安全环境处于最好时期,作为海军基础的海洋经济占比逐步扩大,到了着力发展海洋权益的时候。提出在中沙群岛填海建岛策略。 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南海问题国际化,海洋资源的流失,周边当事国对南海部分岛礁进入巩固控制阶段。解决海疆问题要从南海切入。美国主动发动战争将极大的激怒国民。日本与印度只会从中作梗,靠越南、菲律宾等傀儡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但这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航母的发展与中沙的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有了中沙基地,航母的作用才能充分发展。积极建设南海不仅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大局,反而为成为中国又一经济增长极。引起的连锁反应会加快台湾问题,中日争端的解决。 四,注重发展与越南、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的关系。

南海战略发展规划报告 一,大背景介绍和战略切入点 二,必要性与紧迫性 三,经济、军事战略意义 四,可行性 五,实施大纲

南海战略发展规划报告 中国加入WTO后,海外经济越发壮大。由于当今的世界格局、国际主流思想和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限制,中国不可能再走英、美称霸海洋的老路,但不挑战海洋霸权并不意味着放弃我领土主权的完整性。中国海外经济主要靠国际法与当事国法律的保护,海上战略运输线为国际性航道,其安全由国际社会负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规模战争发生的概率不断减小,战略运输线被切断的可能性也在减小。所以中国应积极参与有关国际法的修改、制定和世界新秩序的建立等有利于保护海外利益的工作。 从地地缘政治层面来说,中国为陆海复合型国家,要想在海权发展上有大作为,以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必须克服双重易受伤害性和国家资源分配分散化的弱点,使陆地边境处于长期和平状态。纵观中国领土、边界问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持续发展使中国北部边界安全环境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上海合作组织在打击三种极端势力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使中国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得到有效遏制。中国与印度总体态势是好的,且中国与巴基期坦的传统友好关系的发展也牵制着印度。所以中国有足够的精力与国防预算集中力量来发展南海,实现中国有限的海权战略。同时继续加强与陆地接壤国家的合作。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的加强,军事部署的转移,日本的高调搅局,都为这一地区发生军事冲突降低了可能性,但为中国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应看到,中国在南海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