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赏析一】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赏析二】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滁州西涧》是他颇具代表性的诗作。诗人以其生花的妙笔,描摹出一幅幅山间的物象,这些物象极具自然之野趣,也充满了画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的诗,似乎总与“独”字有着不解之缘:“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是“独”;“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也是“独”;“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还是离不开个“独”字。而此诗开篇又是“独”,极为醒目,韦应物的“独”,有其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种不甘混同于流俗的心性,也正是有了这份心性,才有了对涧边幽草的那一份怜爱。

诗人独步于山涧,芳草萋萋,幽水潺潺,举头而望,树林阴翳,时有黄鹂鸣声上下。诗人似乎是用一种极为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这样一幅山青水秀、草绿鸟嘤的图画。春光将逝,黄鹂在林阴深处唱着春天的歌。这歌声更加映衬出春山的宁静。这种宁静绝非是沉寂,草自绿,水自流,鸟自啼,这是一种充满了生机的清幽的境界。无疑,这种境界渗透了诗人情感,是诗人以其恬淡、闲适之情描画出来的艺术形象。

因为“怜”,便有了“行”,而又因为“行”,才有了“听”和“见”。没有一种“怜”的心性,就不会有这样一份闲适所带来的收获。也正因了这份闲适,也就有了别具洞天的诗情:“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没料到,这时风云突变,骤来一阵急雨,立时涧水猛涨,春潮汹涌。一个“急”字,打破了山涧的宁静,呈现出的是春潮春雨飞动流转之势,然而,也正是这“急”字的背后,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的悠然。试想,郊野渡口,寂寥无人,空空的渡船在风雨中,自在浮沉,悠然空泊,这种水急舟横的悠闲,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曲现?

诗中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构成的是一片萧疏淡远的自然之象,诗人如此用笔,颇有“一片神行”之感。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这种心境是一种剔除了尘世烦扰而无所奢求的悠闲和宁静。

诗人长期于宦海浮沉,早就厌倦那繁华嚣尘的送往迎来,应答酬唱,他祈求的是一种未被污浊浸染的清明,期待的是自然的风雨给予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

诗人将自己的这份情感,巧妙地隐藏在笔下的物景背后,触之不能及,品之却极有味。且这种情感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于全诗的字里行间,使诗也就拥有了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赏析三】

【古诗今译】

令人怜爱的空谷幽草默默地生长在涧边,欢快的黄鹂在幽深的山林中婉转啼鸣。春潮伴着暮雨急急地涌来,只有孤独的小船横在荒漠的渡口。

【赏析】

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作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怜幽草”。“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独怜”一词,感****彩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那么“上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树丛深处莺啼婉啭,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艺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是的景色。在这里,作品笔锋一转,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上文是涧边“幽草”茂盛,“深树”“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处无人的“野渡”原本小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细细品味,不难看出“春潮带雨晚来急”从某种程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自横”也有自爱,自赏意蕴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欢快而又幽深、宁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描写客观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蓄而又明了。

滁州西涧-韦应物(带拼音、拼音版、精校)

滁chú 州zhōu 西xī 涧jiàn 唐tán ɡ 代dài :韦wéi 应yīnɡ 物wù 独dú 怜lián 幽yōu 草cǎo 涧jiàn 边biān 生shēnɡ ,上shàn ɡ 有yǒu 黄huán ɡ 鹂lí 深shēn 树shù 鸣mín ɡ 。 春chūn 潮cháo 带dài 雨yǔ 晚wǎn 来lái 急jí ,野yě 渡dù 无wú 人rén 舟zhōu 自zì 横hén ɡ 。 译yì 文wén 最zuì 是shì 喜xǐ 爱ài 涧jiàn 边biān 生shēnɡ 长zhǎnɡ 的de 幽yōu 幽yōu 野y ě 草cǎo ,还hái 有yǒu 那nà 树shù 丛cón ɡ 深shēn 处chù 婉wán 转zhuǎn 啼tí 唱chàn ɡ 的de 黄huán ɡ 鹂lí 。 春chūn 潮cháo 夹jiā 带dài 着zhe 暮mù 雨yǔ 流liú 的de 湍tuān 急jí ,荒huānɡ 野yě 渡dù 口kǒu 无wú 人rén ,只zhí 有yǒu 一yì 只zhī 小xiǎo 船chuán 悠yōu 闲xián 地de 横hén ɡ 在zài 水shuǐ 面miàn 。 注zhù 释shì ⑴滁chú 州zhōu :在zài 今jīn 安ān 徽huī 滁chú 州zhōu 以yǐ 西xī 。西xī 涧jiàn :在zài 滁chú 州zhōu 城chén ɡ 西xī ,俗sú 名mín ɡ 称chēnɡ 上shàn ɡ 马mǎ 河hé 。 ⑵独dú 怜lián :唯wéi 独dú 喜xǐ 欢hu ɑn 。幽yōu 草cǎo :幽yōu 谷ɡǔ 里lǐ 的de 小xiǎo 草cǎo 。幽yōu ,一yí 作zuò “芳fānɡ ”。生shēnɡ :一yí 作zuò “行xín ɡ ”。 ⑶深shēn 树shù :枝zhī 叶yè 茂mào 密mì 的de 树shù 。深shēn ,《才cái 调diào 集jí 》作zuò “远yuǎn ”。树shù ,《全quán 唐tán ɡ 诗shī 》注zhù “有yǒu 本běn 作zuò ‘处chù ’”。 ⑷春chūn 潮cháo :春chūn 天tiān 的de 潮cháo 汐xī 。 ⑸野yě 渡dù :郊jiāo 野yě 的de 渡dù 口kǒu 。横hén ɡ :指zhǐ 随suí 意yì 飘piāo 浮fú 。

韦应物《滁州西涧》带拼音

韦应物《滁州西涧》带拼音 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大四学年年度自我鉴定,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chú zhōu xī jiàn 滁州西涧 zuò zhě :wéi yīng wù 作者: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2、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3、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4、春潮:春天的潮汐。 5、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译文 我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黄莺在幽深的树丛中啼鸣。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惟有无人的小船横向江心。 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一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一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前两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一句是说:诗人韦应物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

古诗《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古诗《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分享了《滁州西涧》教学 设计,欢迎同学们来阅读! 【课标与教材分析】 1.准确理解、用学科语言描述、运用课标的具体目标要求: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诗歌 的目标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 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分析教材,确立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 《滁州西涧》是写景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 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 所见。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 心情。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教材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学会欣赏。 【教材难点】 通过诵读,体会诗情,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与感悟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知道了什么:对韦应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已经进行背诵和默写。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字音字形,查阅资料,疏通诗 歌大意。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 两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及 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学会如何赏析。 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的写作手法,学会如何赏析。 2)预测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以及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学会如何 赏析。 【教学目标】
1/6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 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有感情地朗读。 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反复品读古诗 ,抓文眼,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诗句 大意;体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悟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教学评价】 课标中指出: 评价学生阅读古诗文和浅易文言文, 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 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因此课上要求学生上黑板默写, 展示,并评价书写。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意,课代表进行评价。小组展开诵读 比赛,感悟诗情。 【教学方法与媒体】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 一、构建动场: 学生齐背古诗《滁州西涧》。 1.作者简介: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韦应物。后教师补充。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 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 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 并称为“韦柳”。 【教学反思】 《滁州西涧》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 中二年(781 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 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 诗人独独喜爱涧边 生长的幽草, 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 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
2/6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拼音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拼音 滁州西涧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拼音相关资料,欢迎阅读!chú zhōu xī jiàn 滁州西涧 wěi yìng wù 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独怜幽草涧边生, shàng yǒ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春潮带雨晚来急,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赏析】 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

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的内容,具体内容:《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学习。...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学习。 滁州西涧原文欣赏: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 注释: ①滁(ch)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滁州西涧原文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景。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

滁州西涧韦应物注音版

滁州西涧韦应物注音版 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滁州西涧湖这一景点,被称为滁州十二景之一。西涧湖就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滁州西涧》的写作地点。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韦应物的这首诗-《滁州西涧》,欢迎阅读。《chúzhōuxījiàn》 《滁州西涧》 zuòzhě:wéiyīnɡwù 作者:韦应物 dú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ɡ,shànɡyǒuhuánɡlíshēnshùmínɡ。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cháodàiyǔwǎnláijí,yědùwúrénzhōuzìhén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① 滁州: 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② 西涧: 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③ 幽草: 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

野渡无人舟自横——读《滁州西涧》有感(1500字).docx

野渡无人舟自横——读《滁州西涧》有感第一次读《滁州西涧》,便单单被那句“野渡无人舟自横”而牵挂了内心,那是一幅多么寂寞而又渺茫的画面:傍晚时分,渡口寂寥无人,孤舟独隐幽谧,伴随着深林中一声接着一声的鹂鸣,紧锁着落尘的心事。涧下流水时而波涛滚滚,时而轻回散慢,乱愁如缀的野草渲染了沧桑的意绪。 这一叶横至千年的孤舟,引发出我的无限遐想…… 那苍凉的水色中,我看见系舟的绳索锈色斑斑,这里经历了多少风雨的小舟,曾载着什么人驶去那飘渺的远方?又或许是什么人驾着它来到这里停泊?他们为什么一去不回,又千百次的出发?一派来来往往的脚印,涧水的上游,定还是清澈的吧。 两千多年前寻觅伊人的身影还在《诗经》里摇晃,男子动人的颂歌还飘荡在水面腾起的烟波之间。当李白大笑着,饮着美酒吟着好诗驶过万重山时,而“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依旧没能找回对岸春天涧里的蚱蜢舟。英雄豪杰也好,才子佳人也罢,小舟载着一个又一个行客而去,记不清有多少个,送走的是谁,下一个又是谁,它平静的铺展开无言的承诺。 淡忘的淡忘,铭记的铭记,所有的东西都在这里被梳理干净,不留痕迹。没有任何喜怒哀乐的情绪,像一个参透天地玄机的占卜老人,神秘冷漠。 冷漠的渡口,破旧的横舟,是英雄美人的无奈,也是落魄困境的出口。当年雄心壮志的启程,满心热烈的希望,饱腹诗书,胸怀大志的韦应物踏上了京城寻前程的行舟,官场如战场,抑或是他真的不适应在这个环境里,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他埋怨命运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又因为一些事被贬谪到那荒远的滁州。

在那个远离故土,贫瘠落后的地方,他的才华只能深深地压在心底。在益发黯淡的夜色中,韦应物听见了“春潮带雨晚来急”,他是发现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味吗?书生们一去不返,商贾们渺无音讯,发达的踪迹全无,落魄的愧见父老,一齐蒸发在人间。好一个“野渡横舟”啊!这是他对自己现实处境最真实的写照。解索启航,只为到达更远的彼岸,舟行千里,却终究回到最终的渡口。有些小舟永远离开了渡口,渡口成为了藕断丝连的记忆,连接着历史所创造和毁灭的事物,即使他们已经不断流逝;有些小舟过早的归来,渡口成了又一个理智抉择的出发点,痴迷在选择在中。他企盼着那场“春潮带雨”能逆转他的命运,为了生命中的某些承诺,如小舟般等待在这无人的渡口,盼望某个偶遇的过客带他离开这荒芜的渡口,揭开沉寂以久狂野的内心,扬帆踏遍千山万水,如若生命中少了这位过客,那么小舟会继续横在这幽寂的野渡。 也许,千百年来人类就在那幽深的涧水中翘首以盼,期待也就成了人类存活下去的所有理由,所以人类是如此的害怕希望破灭。正如这小舟无穷无尽的苦等,哪怕期待成空。或许,这就是小舟要告诉我们的呢? 韦应物的才华横溢,但因时代的压迫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若他生活在当下,定会有更精彩的表现。或许,这就是命运吧,我们生活在这个安乐和平的时代,享受着平等的待遇,虽没有韦应物的饱读诗书,却也在这个美好时代的影响下日臻进步。我望向历史那片无边无际的水域,汹涌的波浪不停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谁会发现,小舟依然以它那静止的姿态横陈在激流当中。这是一次悲壮的“横陈”,是一场震撼人心的驻守,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执著,暗蓄待发的生机,涵盖着履波横浪的决心,隐藏着劈开沧海的勇气,它阅尽了人间的沧

《滁州西涧》教案演示教学

《滁州西涧》教案 一、解诗题 1、同学们,下面老师写一个名字,大家看一看,你了解他吗?(老师板书:韦应物)来,叫一叫。好的,有谁听说过他? 2、同学们,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是著 名的四大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首诗——《滁州西涧》。(老师板书课题) 2、板书:滁州西涧 齐读师:涧指的是什么?(简笔画解析涧)。 滁州西涧指的是什么?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滁州西涧”就是写的——滁州西边的涧水。 3、为什么诗人会对这滁州西涧情有独钟呢?我们随着诗人的笔触一起去看看。(出示全诗) 二、感诗韵 1、打开课本,大声地朗读古诗,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 第二次,要读得有板有眼,流畅;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诗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学生自由读诗。)谁愿意一个人来读读。指三名学生读。评价。(从正确流利上评)2、诵还讲究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自己再读读,这回注意体会体会节奏。 指名读。再指名读。全班有节奏地齐读。 3、评:读的真好!读古代诗词,不但把它读正确,读得很有节奏,还读出了它的味道。 三、品诗意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仔细听,边听边感受: 《滁州西涧》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师范读 2、预设: ●宁静换个词说,很寂静,寂静,很静谧,很幽静。板书:幽 ●优美板书:美合起来就是:幽美 ●野野的意思就是:荒凉板书:荒凉 3、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滁州西涧》。齐读。真幽静啊! (一)师:反复吟诵这首诗,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滁州西涧的幽美呢? 1、从“幽草”感受到美 师: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样的呢?低声吟诵,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鼻端又仿佛闻到什么气味吗? 生:(想象草的茵绿、繁茂、厚密,未经践踏,还有清香。。。) 师:读出幽草带给我们的感受。评:读出荫绿、繁茂的感觉。 师:诗人看到这样的幽草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出示草的图片) (引导理解“独怜”:偏爱,特别喜欢,只爱) 诗人只爱(这涧边生长繁茂、未经践踏的)草。 师:“独怜幽草涧边生”这行诗的意思是——? 生:(我)惟独喜爱这涧边生长繁茂、未经践踏的草。 (我)特别喜欢 2、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滁州西涧的幽美呢? 预设一:

韦应物《滁州西涧》全诗翻译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全诗翻译赏析 《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 1、带韵译文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2、通俗译文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

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景。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二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情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情 韦应物 (737~792) , 中国唐代诗人。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 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韦应物 滁州西涧的诗情,欢迎阅读参考!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 在滁县城西, 俗名称上马河, 在滁州县城西。 据欧阳修说, 西涧无水, 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令人怜爱的空谷幽草默默地生长在涧边, 欢快的黄鹂在幽深的山林中婉转啼 鸣。春潮伴着暮雨急急地涌来,只有孤独的小船横在荒漠的渡口。 韦应物(737-约 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玄宗时,曾在宫 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作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是一首山 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 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 怜幽草”。“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趋时悦人 的品格,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独怜”一词,感情色彩浓郁,是诗人别有会 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 周敦颐“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 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 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 那么“上 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 树丛深处莺啼婉啭, 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 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 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得出诗人众多诗歌风格的原因,也可以看出诗人不同的审美追求。下面是滁州西涧的写作背景介绍及诗人简介。【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人简介】 韦应物(737-790[1]),京兆府万年县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胄贵里人,唐玄宗时任三卫郎。安史之乱时,曾避难居武功(今属陕西省)等地。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终于成为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永泰元年后,罢官闲居洛阳同德寺。大历八年,因病去官,又寄居洛阳同德精舍。大历十四年,辞官寓居鄠县沣上的善福精舍。贞元四年冬,复出为苏州刺史,约七年后罢官,寄居苏州永定寺,此后不久,卒于苏州。他曾经担任过洛阳丞、京兆府功曹、高陵县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多次罢官,闲居佛寺,使得诗人有大量的时间精力接触山林自然,写下了不少山水诗。 【清美诗风】 人一生有着仕隐交替的独特经历, 几次出仕又闲居,而每一次闲居又都是归于佛寺,表现出遁世避俗的淡泊志向与性格。翻开诗人诗集,虽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篇,但多是写与僧人交往酬唱、描写佛寺道观和僧人形象,或叙写自然山水清幽之景, 并由此而形成诗人清美的鲜明诗风。 诗人写诗, 极喜用“清“字, 在其诗中,“清”字共出现了139 次, 按多少顺序排列,分别为:“清”字48 次;“清夜”11 次;“清景”10 次;“清露”8 次;“清池”、“清觞”各5次;“清川”、“清风”各 4 次;“清晨(朝)”、“清辉”、“清都”、“清凉”、“清赏”各 3次; “清香”、“凄清”、“清泉”、“清尘”、“清涧”、“清言”各 2次;“清渠”、“清静”、“澄清”、“清旷”、“清时”、“清白”、“清诗”、“清樽”、“清源”、“清光”、“清幽”、“清澜”、“清浅”、“清波”、“清流”各 1 次。有时甚至同一首诗中也不

《滁州西涧》赏析教学

《滁州西涧》赏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诗歌并能读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 3、能赏析诗歌语句,分析诗歌遣词造句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情感。(重点、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0.5课时,学生自读、理解、质疑0.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准字音: ( ) () 滁.州西涧. 二、划分朗读节奏并反复诵读(“/”为必断,“|”为可断可不断)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三、理解下列词语含义,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全诗大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 四、诗句赏析 背景介绍: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两句写出了滁州西涧清幽疏旷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氛围。(从寄寓的角度来说)同时,这两句也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深”字既写出了树木的枝繁叶茂,又突出了树林的幽静,与“幽”字相照应,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也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独怜幽草涧边生”写静景,体现的是诗人甘于寂寞,安贫守节、不趋炎附势的高尚节操和恬淡胸襟;而“上有黄鹂深树鸣”以声衬静,是对趋炎附势,居高媚上的仕宦世态的否定,也是对诗人恬淡胸襟的衬托。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言志,同时也为后两句诗写诗人在急剧变化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理想作铺垫。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两句诗写春潮带雨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情景。前一句静中有声,后一句动中有静,“急”与“横”,动与静映照,清丽如画。(从寄寓的角度来说)作者在这动与静之中,不动声色地表述了在急剧变化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迹。同时也蕴含了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无所作为的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 五、小结 内容:这首诗描写了滁州本涧晚潮时的雨中之景,营造了一个恬淡幽静的意境,抒写了诗人恬淡闲适的情怀。 写法:以情写景,句句景语皆情语。 六、反复诵读、质疑 七、达标反馈 1、《滁州西涧》中最能体现诗人恬淡情怀的是 体现了诗人想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思的是 2、赏析:诗中的“独”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 及其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 第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第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据欧阳修说,西 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第 3、怜:爱怜。 第 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第 5、黄鹂:即黄莺。 第 6、深树:树丛深处。 第 7、野渡:荒僻的渡口。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韦应物(737-约 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作 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 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 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 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 怜幽草”。 “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 但它那既不甘寂寞, 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 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独怜”一词, 感****彩浓郁, 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 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 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 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 那么“上 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 树丛深处莺啼婉啭, 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 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 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 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艺术“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是 的景色。 在这里, 作品笔锋一转, 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文是涧边“幽草” 茂盛,“深树”“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处无人的“野渡”原本小 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 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 细细品味, 不难看出“春潮带雨晚 来急”从某种程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 “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自横” 也有自爱,自赏意蕴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 前两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欢快而又幽深、宁静;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 “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 准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 把描写客观 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蓄而又明了。

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于何年

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于何年 《滁州西涧》一诗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景清切,悠然意远,绝唱也”(《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见于各类语文教材,人教版7年级下册亦有收录。韦应物《滁州西涧》写于何年?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诗歌教学向来重视创作背景之介绍,则诗歌写作时间之确定必为课内之重点,故教材注明此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以此观之,韦应物于781年已任滁州刺史,《滁州西涧》一诗写于781年其任滁州刺史之时。 诚如斯,恐非也。韦氏另一名篇《寄李儋元锡》据考写于784年其在滁州刺史任上,诗中首联有云“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说明783年春夏花开之时韦氏在京城与好友李儋分别后前往滁州赴任。又《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一诗据考写于783年韦氏赴任滁州“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时,说明783年韦氏尚在赴任途中。以上两首诗的写作时间若考证无误,则韦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于781年就任滁州并写下《滁州西涧》一诗。 再查韦氏年谱,781年韦氏迁尚书比部员外郎;782年在员外郎任上;783年夏任滁州刺史,秋到任;784年在滁州任上,冬天罢任;785年春夏闲居滁州,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786年在江州任上;由此观之,《滁州西涧》若为即兴之作,至早写于784年春,至晚写于785年春。 了然之事,何以成误?恐编者于史料之研读未用全力,忙中出错尔。韦氏于唐代正史中无传,元代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记载“建中二年,由前资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疑编者直译此段文字,以为韦氏于建中二年任比部员外郎,同时又任滁州刺史,或旋即任滁州刺史,然后推出《滁州西涧》写于当年。貌似无误,实为断章。一则比部员外郎品级为敕授从六品上,滁州刺史品级为制授正四品下,既非同品级官职,如何能同时授予?且按唐代官制,择郎官优者出任地方刺史,若韦氏未在比部员外郎任上有所为,又依何据出为刺史。二则唐之滁州在今安徽省,距离长安路途遥遥,即便韦氏幸获恩宠,破例擢升,如何于当年春季及时就任,并有“野渡无人舟自横”之苍凉感慨?三则韦氏

韦应物滁州西涧-韦应物 滁州西涧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应物滁州西涧-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应物《滁州西涧》 引导语:“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两句诗想必很多人都熟悉,它出自于《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滁州西涧》这首诗吧!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翻译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文学成就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 至滁州西涧, 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下面是关于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的 内容,欢迎阅读!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 在滁县城西, 俗名称上马河, 在滁州县城西。 据欧阳修说, 西涧无水, 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滁州西涧》翻译: 这些茂盛的小草,就像一群与世无争的孩子,在野外,在远离城市车马和扬 尘的西涧,怡然自乐,思想纯洁,静静生长。一春又一春,就这么绿着,时光的 脚步似乎已然停憩。 山峦背后,深树背后,不谙世事的黄鹂鸟又无忧无虑地唱起了清亮的小曲。 每一片嫩嫩的叶子,都被歌声濯洗得一尘不染。 暮色由远而近,朦胧的远山更加空寂。一切匆匆而至的晚雨,打湿了所有的 背景。水倏忽挤满了小河,争先恐后地奔向外面的世界。大海真是它们期盼已久 的家吗? 荒凉凉的渡口。一叶孤舟横卧岸边,在春水中随意地泊着。没有人知道客观 存在来自何方,也没有人知道它会驶向哪里。 忘了打伞的诗人, 仿佛自己也成了一片山中翠绿的叶子, 一株涧边葱郁的小 草,或是那只自由自在、忘了归途的小船。 【赏析一】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 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 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 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 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 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 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 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 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 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 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 达。 接下来两句, 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 景物虽异, 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 “春 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 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 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 得。 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 “欲啭不啭意自娇”, 此写莺啼。 “恬然自安流”, 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 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 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 文形成因果关系; “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 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过于穿 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赏析二】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滁州西涧》是他颇具代表性的 诗作。诗人以其生花的妙笔,描摹出一幅幅山间的物象,这些物象极具自然之野 趣,也充满了画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的诗,似乎总与“独”字有 着不解之缘:“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是“独”;“雨中禁火空斋冷,江 上流莺独坐听”也是“独”;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还是离不开 个“独”字。而此诗开篇又是“独”,极为醒目,韦应物的“独”,有其更为丰 富的内涵,这是一种不甘混同于流俗的心性,也正是有了这份心性,才有了对涧 边幽草的那一份怜爱。 诗人独步于山涧,芳草萋萋,幽水潺潺,举头而望,树林阴翳,时有黄鹂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