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A卷

福州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A卷
福州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A卷

福州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74分)

1. (2分) (2018高二下·福建期中) 读俄罗斯区域图,关于A与B处的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 . 两条河流的流域气候湿润,都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 . 两条河流都以雨水补给为主,冬春有凌汛发生

C . A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处以雨水补给为主

D . A处以雨水补给为主,B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2. (2分) (2017高一下·绍兴期末) 2014年12月12日,长1 432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读海河流域局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地区是()

A . 华北平原

B . 长江三角洲

C . 黄土高原

D . 塔里木盆地

(2)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①夏季暴雨集中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地势低平④春季台风频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3. (2分)读下图水循环示意图,若图中数码①②③④表示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则数码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 . 海洋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

B . 大气水、海洋水、地表水、地下水

C . 海洋水、大气水、地下水、地表水

D . 大气水、海洋水、地下水、地表水

4. (2分) (2013高一上·南昌月考) 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最主要措施是()

A . 修建水库

B . 植树造林

C . 人工降雨

D . 跨流域调水

5. (2分) (2017高三上·吴忠月考) 圣劳伦斯河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蒙特利尔失控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 . 2个月

B . 3个月

C . 4个月

D . 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 .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 .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 .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 .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6. (2分)图中的河流R,一般情况下,()

A . 只有春汛

B . 只有夏汛

C . 只有秋汛

D . 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7. (4分) (2013高一上·沈阳月考)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下题.

(1)

图中数码表示雨水补给和季节性融雪补给类型的分别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②

D . ③①

(2)

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 . 水位季节变化小

B . 泥沙含量大

C . 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D . 冬季封冻断流

8. (2分)下列不属于北京市缺水原因的是()

A . 年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

B .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 . 近年来大力发展重工业,水资源消费量大增

D . 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9. (2分) (2015高二上·南长期中)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甲图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乙图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甲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A . t1

B . t2

C . t1之前

D . t2之前

10. (2分) (2017高二下·重庆期末)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柄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小题。

(1)

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上升

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⑥

C . ①②④

D . ②⑤⑥

(2)

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利于调节气候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④⑤

D . ①④

11. (4分) (2018高三上·朝阳期末) 赛里木湖被称作“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湖泊补给系数是湖泊流域面积与湖泊水面积之比,赛里木湖和艾比湖的补给系数分别为3.1和97.0。下图为

天山山脉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

A . 赛里木湖位于天山的山间盆地中

B . 高峻山地有利大西洋水汽进入

C . 艾比湖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较低处

D .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均为外流湖

(2)相比艾比湖,赛里木湖盐度较低的原因是其()

①降水较多②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③补给系数低,水源补给区面积大④河流注入较少,周边汇入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赛里木湖水位高度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则其多年湖面平均蒸发量()

A . 等于湖面平均降水量

B . 小于流域年均降水量

C . 接近湖面平均降水量与年均径流量之和

D . 小于流域平均蒸发量

12. (4分) (2015高二上·台中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是国家的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2:珠江流域图

(1)

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

红水河流域内广西、贵州等省境内什么地貌广泛,主要地质作用是?

(3)

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

(4)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

(5)

广东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但目前仍有很大范围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究其原因主要是?解决措施?

13. (4分) (2017高三上·济南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捷列克河,源出大高加索山,注入里海;长623千米,流域面积4.32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面积约4000平方千米;河口年平均流量30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1亿立方米;沿河建有两座水电站,沿河主要城市有弗拉季高加索、莫兹多克等。下图为捷列克河流域示意图,图中三角洲所在的洼地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

(1)说明M地以上河段的流量占总流量比重较大的原因。

(2)简述捷列克河三角洲建设天然牧场的有利条件。

(3)对于捷列克河水电站的开发有以下两种观点,试选择一种进行说明。

①水电站建设会对河口生物量产生影响,不宜建设。

②水电站的建设会对流域产生积极影响,应该建设。

14. (4分) (2018高二下·湖州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马匹与茶叶互换),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下图为云南省等高线地形和茶马古道滇藏线图。

材料二:云南机场集团是全国第四大机场集团,2017年9月,云南省和国家民航局联合下发《昆明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将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和国家综合机场网络建设的重点任

务,昆明机场的枢纽定位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1)说出云南省西北部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云南大力发展航空运输的主要原因。

(3)分别简析云南茶叶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的原因。

(4)指出夏季茶马古道滇藏沿线最可能遭遇的地质灾害,分析原因。

15. (2分) (2017高二下·长春期末)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A .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②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6. (2分) (2017高三上·衡阳月考)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 . 递减

B . 先减后增

C . 先增后减

D . 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 水体营养盐

B . 太阳辐射

C . 水体含沙量

D . 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 .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 .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 . 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 . 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17. (2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 .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18. (6分) (2015高一上·宜宾期末)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的封闭洼地(内流区).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mm.

材料二东北地区降水图和扎龙湿地水循环示意图.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及扎龙湿地水循环类型.

②________、③________;扎龙湿地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是________.

(2)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根据材料一,扎龙湿地的气候类型为.

A .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 温带季风气候

C .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 地中海气候

(4)东北地区河流补给来源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5)图中甲、乙之间农业用水较紧缺,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19. (2分)(2016·石嘴山模拟) 基流是地下水补给进入河水中的部分,其径流量较为稳定,为河川的基本

流量;它在维持河道生态、提供枯水季节供水中作用显著。基流指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下表为40年间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相关数据,40年间,气温升高对黄河源区基流和基流指数的影响明显,因气温升高()

A . 蒸发量增大,地下水补给增大,基流减小

B . 冻土融化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基流减小

C . 冻土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

D . 冰川融化多,补给河水增多,基流指数增大

20. (2分) (2019高一下·东阳月考) 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浙江省解决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经过近几年努力,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浙江省水资源、水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沿海地区治污水压力较小

B . 平原地区排涝压力较大

C . 丘陵山地的防洪压力较小

D . 沿海岛屿供水压力较小

(2)有助于治理污水的措施主要有()

①发展“种一养一加”农业循环经济②促进分散的工业企业集聚发展③鼓励工商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④提高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1. (2分) (2017高一下·金华期末) 读甘肃张掖某地区丹霞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属于()

A . 喷出岩

B . 沉积岩

C . 岩浆岩

D . 变质岩

(2)张掖所在河西走廊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则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是()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22. (4分) (2018高一下·长阳期末) 2015年12月,镇江市入选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海绵城市”是指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存水、净水,需要时把存蓄的水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 . ①增加

B . ②减少

C . ③减少

D . ④增加

(2)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A . 塔里木盆地

B . 内蒙古高原

C . 华北平原

D . 青藏高原

23. (2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以下问题。

(1)

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

B . 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

C . 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

D . 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7月份较小

(2)

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 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

B . 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 .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D .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3)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能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⑤

(4)

如果陆地为印度半岛,海洋为印度洋,能为⑥环节提供动力的是()

A . 东南季风

B . 东北季风

C . 西南季风

D . 西北季风

24. (2分) (2013高一上·房山期中) 地球上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A . 河水

B . 湖泊淡水

C . 冰川

D . 地下淡水

25. (2分) (2016高二下·台商期末) 读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A . 地下水夏季

B . 冰雪融水春季

C . 冰雪融水夏季

高考地理微专题“风”教学设计

高考地理微专题“风”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风向的判断方法; 风力的判读; 风的影响。 能力目标: 灵活运用风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风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让学生体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色,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本节知识学生都基本学习过,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链,本节课重点在于知识的整合,系统归纳,提高学生的读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型: 专题复习课 【真题展示】 此类题在近五年的各地高考卷中经常出现,属于高频高点,所以把这个点单独摘出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与训练,从而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一、风向的判读 (一)、通过等压线图、火山灰厚度等值线图或大气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图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一】 (2013全国卷)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 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答案】B (二)、通过风向符号图、指向标、风玫瑰图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二】 1005.0 L 1000.0 图4 N ·甲 997.5 100 0 200km 1000.0 等压线/hPa

(三)、通过当地的气候类型或所处的风带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三】 (2013四川)读图2,回答3~4题。 3. 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 东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 【答案】3.B (四)、通过沙丘、旗形树冠等地理景观图判读风向 【高考真题四】 (02春季文综卷)读右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7小题。 7.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答案】7.B 二、风力的判读 【高考真题五】 (2013高考新课标二卷)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2)分析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答案】(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0~200米 200~500米 500~1000米 1000~2000米 海洋 河流 例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74分) 1. (2分) (2016高三上·双流月考)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示意L湖及周边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正确描述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是() A . 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 . 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 . 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 . 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2) 芦苇是淡水植物。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 主导风向 B . 湖水含盐量高低 C . 沿岸坡度陡缓

D . 土壤肥沃程度 2. (2分)(2019·攀枝花模拟)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该流域内() A . 大气降水增加 B . 地表径流减少 C . 地下径流减少 D . 水汽蒸发减少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A . 人工降雨 B . 植树造林 C . 围湖造田 D . 引水灌溉 3. (2分) (2017高三上·吴忠月考) 圣劳伦斯河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蒙特利尔失控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 . 2个月 B . 3个月 C . 4个月 D . 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 .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 .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 .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 .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题:水圈和水循环

水圈和水循环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三峡库区水位基本不变,维持在低水位状态的时段在( ) A. 2~5月 B. 4~7月 C. 6~9月 D. 10~12月 2.三峡水库对鄱阳湖补水的时段在( ) A. 12月~次年4月 B. 4~7月 C. 7~10月 D. 10~12月 3.每年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水位由175米降至145米)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大水库调蓄洪水能力 B. 增大库区水面保障生物繁殖 C. 冲刷沉积于水库的淤泥 D. 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 读“某区域小流域图”,回答问题。 4.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地区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 该河西部地区的降水转变为地下水更充分 C. 图示时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 图示时期河流处于枯水期 5.A处潜水自由水面离地表面可能是( ) A. 8米 B. 32米 C. 24米 D. 16米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完成问题。 6.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7.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 水电站 B. 油田 C. 天然气田 D. 煤矿 8.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9.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图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的主要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1.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 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 上游水库的调节 D. 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读图,回

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训练 循环经济

2020届高三地理微专题 循环经济 一、单选题 鱼菜共生系统是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水产动物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数据表明:用1千克鱼食,生产至少50千克蔬菜和0.8千克鱼肉。这种以菜净水、以水养鱼、以鱼种菜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鱼、水、菜的和谐,逐渐出现于一些大中城市的庭院和街道的暖房中。右图为鱼菜共生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鱼菜共生系统中,蔬菜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 ) A.固体杂质B.二氧化碳C.氮、磷元素D.有害细菌 2.在家庭庭院中建立该系统,主要效益为( ) A.缓解热岛效应B.提供绿色食品C.提高资源利用D.环境绿化美化 3.有人提出,采用普通泡沫浮床,在长江三角洲池塘推广该系统,其面临的问题为( ) A.产品集中上市B.设备投资过大C.能源浪费严重D.劳动力成本增加 1.C氮磷元素是蔬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无土栽培的蔬菜会大量的吸收水中氮磷钾,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给鱼留有良好生存环境;蔬菜吸收水中固体杂质、二氧化碳、有害细菌很少,选择C。 2.B缓和热岛效应主要是在城市不是家庭,A错;可以提供没有污染的食品,B对;提高资源利用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C错;环境绿化美化不是该系统主要目的,D错。 3.A我要大面积发展该系统生产,就会导致产品集中上市,数量大冲击市场;该系统设备简单投资不大,能源消耗少,劳力成本低,不会成为生产问题。选择A。 读日本某地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列小题。

4.图中箭头①、②、③分别表示 A.饲料、燃料、肥料B.饲料、肥料、燃料 C.燃料、饲料、肥料D.燃料、肥料、饲料 5.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优点有 ①维护农业生态平衡②改善农田施肥结构 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④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B本题考查循环农业的特点。读图,①为榨油之后的油渣等,是家畜饲养的良好饲料;家畜粪尿经过堆肥化可形成有机肥料②,施用到油菜、水稻田;食堂废油经过加工之后可以生产生物柴油,作为燃料③用到农机的农业生产中,所以从而实现了物质循环。所以B项正确。 5.A本题考查循环农业的好处。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可以①维护农业生态平衡,②改善农田施肥结构;变变废为宝,增加农产品种类,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故A项正确。在生物燃料在农机、公交车使用中,仍然有燃烧废气等排出,所以不能实现④污染物零排放。故BCD项错误。 读曹妃甸工业区火电建设项目循环经济产业共生模式总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春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I)卷

长春市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74分) 1. (2分) (2018高三上·拉萨期末) 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发源于祁连山脉西段托来南山与疏勒南山之间,全流域已建成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5座,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水库的修建,目的主要是() A . 防洪 B . 发电 C . 灌溉 D . 航运 (2)疏勒河() A . 以降水为主要补给形式 B . 下游流量剧增 C . 流量具有明显日变化 D . 流量年际变化大 (3)对图中城市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 水源 B . 地形 C . 铁路 D . 矿产 2. (2分)下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 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造成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维持了全球水的静态平衡,促进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 B . 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C . 不断溶解和带走岩石、土壤的矿物质,促使地表化学元素的迁移 D .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3. (2分) (2016高二下·蚌埠期中)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错误的是 () A . 绿化带能起到消烟除尘的作用 B . 绿化带面积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C . 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D . 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4. (2分) (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 读漫画,回答下面小题。 (1)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 . 水体污染 B . 全球气候变暖 C . 自然资源衰竭 D . 生物多样性减少 (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笔记考点

米)倍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备考笔记 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知识要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两极就缩 小成一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意一点的位置和方向,量算两点间的距离。(1)经线和经度(2)纬线和纬度3、地球的运动 (1)自转、公转概况对比

高考地理 过程和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二、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图及其反映的地理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概括如下: 趋势)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3.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 该类图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 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 ①概括地理因素分布的一般规律、 特点,掌握分布模式图的由来;②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例如,读“世

雨,夏季炎热干燥,其典型分布地区有地中海沿岸、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非洲南端的西海岸(开普敦)、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珀斯)、南美洲的西海岸(圣地亚哥)等。 4.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剖面图是地理示意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剖面图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 面图、天气剖面图等,其中以地形剖面图最为常见。 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①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④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⑤最后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 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 素联系起来。用关联图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大气的热力作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 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冰泡湖

高考微专题训练——冰泡湖 在全球仅有那么4-5个著名冰泡湖。如加拿大的亚伯拉罕湖,俄罗斯的贝尔加湖。而这一奇特景象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已知的就有2个,一个就是被报道的漠河观音山景区的莲花湖。还有一个在新疆赛里木湖。什么是冰泡湖.冬季里死去的水草释放的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湖面结冰后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了下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不断地堆积在如镜面般清澈的冰层里,宛如镶嵌在通透湛蓝宝石里的一朵朵马蹄莲,神奇壮观。 注:区域小尺度专练有选择题和综合题练习,题后备有参考答案详解。均围绕冰泡湖湖小切口小尺度专门训练,符合新课标高考理念。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19·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是著名的“冰泡湖”。

冬季里死去的水草释放的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湖面结冰后将这些气泡形成的空腔保留了下来,随着气温越来越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不断地堆积在如镜面般清澈的冰层里,形成冰泡湖奇观。 读赛里木湖冰泡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利于赛里木湖冰泡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 A.准静止锋徘徊不前B.快行冷锋过境 C.沙尘暴天气的袭来D.锋面气旋控制 2.推测冬季将积雪吹离赛里木湖的大风多为( ) A.偏西风B.偏东风C.偏北风D.偏南风 3.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生物量低B.盐度高封冻慢 C.湖水浅冰层薄D.湖水透明度低 【答案】 1.B 2.A 3.A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冰泡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气温的急剧降低,由此推断能够使冬季赛里木湖区气温急剧降低的天气条件是快行冷锋的过境,从高纬度地区移来的冷气团迅速控制该地区,使气温迅速降低到0°C 以下,上升气泡形成冰泡,故B正确。 2.根据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推断该地冬季应当受西风的影响,即偏西风的影响,故A正确。 3.青藏高原春夏季的气温要低很多,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湖泊的生物量很低,没有了丰富的腐殖质,也就少了气体的来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冰泡景观,故A正确。 (2019·湖北沙市中学高三月考)“冰泡湖”是作为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严冬礼物,最基本的形成条件:一是湖底腐殖质丰富,能分解形成甲烷等气体;二是湖泊当地气温急速降到冰点以下。中国科学院某

高考地理知识笔记大全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 第一单元地球在宇宙中 [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考地理】: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传统文化和地理实践力详解

【高考地理】: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传统文化与地理实践力 传统文化与地理实践力 一、选择题(共44分) 灯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古代灯笼是用天然竹子、油纸或绫绢、粘胶经过工匠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浙江省杭州市的西兴村是一个有着数百余年灯笼制作历史的“灯笼村”。过去,村里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做灯笼,编制的灯笼在当地销售紧俏。如今,大部分村民放弃了这一传统手工艺,全村仅剩七八家灯笼作坊,灯笼制作技术正面临失传和逐渐衰落的境地。下图为古代灯笼作坊图。据此回答1~3题。 1.杭州市西兴村历史上制作灯笼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优越的海陆位置 B.温暖的气候条件 C.丰富的竹材资源 D.广阔的消费市场 2.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制作的灯笼,其主要作用是 A.指示风向 B.照明引路 C.驱兽捕虫 D.农田分界 3.浙江杭州西兴灯笼逐步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A.京杭大运河淤积 B.电灯泡的发明 C.消费市场的萎缩 D.劳动力的老龄化 贵州石桥皮纸是采用传统全手工生产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特有植物为原料,生产的皮纸具有纸质洁白、柔韧性强、纤维长、耐拉力、纸面平整、光泽度好、吸水性强、保存时间长等优点。石桥皮纸生产工艺复杂,技艺传承主要靠口头传授,耗时长,要求严。近年来,石桥皮纸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下图为贵州石桥皮纸作坊场景图。据此完成4~6题。

4.石桥皮纸深受书画爱好者喜欢主要是因为 A.价格低廉 B.品质优越 C.知名度高 D.文化底蕴深厚 5.石桥皮纸保护传承面临的首要问题主要是 A.核心技术面临失传 B.产品销售市场狭小 C.生产加工技艺落后 D.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6.目前石桥造纸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A.扩大材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 B.借助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C.加强技艺创新,完善产品体系 D.拓宽营销渠道,打开国际市场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7~8题。

江西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江西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3: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74分) 1. (2分) (2019高二上·河北期末) 春季是湄公河流域的旱季,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6年3月湄公河出现了近90年来的最低水位,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河口区,干旱危害更甚,越南政府向我国云南请求紧急支援。 读湄公河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此季节,湄公河上游缺水状况较轻,是因为() A . 正值雨季 B . 有冰雪融水补给 C . 地下水丰富 D . 节水产业发达 (2)河口区受干旱危害更甚,是因为干旱还会导致() A . 洋流侵蚀加剧 B . 土壤盐碱化 C . 沙尘暴频发 D . 泥沙淤积加快 (3)越南向我国云南请求的“援助”最可能是() A . 提供耐旱稻种及种植技术

B . 提供钻井技术,开采地下水 C . 向越南出口大量粮食和蔬菜 D . 利用云南水电站对下游补水 2. (2分) (2019高三上·河口期末)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图,完成小题。 (1)雨水花园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 . 降水 B . 水汽输送 C . 地表径流 D . 蒸发 (2)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A . 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 B . 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 C . 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 D . 加速地下水的净化

(3)下列城市最适宜大面积发展雨水花园的是() A . 乌鲁木齐 B . 北京 C . 杭州 D . 拉萨 3. (2分) (2015高二上·无锡期中) 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 . 河流的利用和治理 B . 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 C . 梯级开发 D . 防洪 4. (2分) (2017高三上·石嘴山月考) 下图甲示意鄱阳湖水系,乙为该湖泊多年平均输沙量月变化统计图(入湖泥沙来自赣江等南部河流,出湖泥沙流入长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鄱阳湖5、6月与7、8月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A .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B . 植被长势的季节变化 C . 锋面雨带向北推移 D . 湖区清淤量季节差异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2017.8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以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进度 自2017年8月30日-----2018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约26周,每周5课时 130课时) 时间内容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 9.6—9.11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高考地理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试题解题方法 一、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明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概念和结构,或说明内容较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运动过程、分布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征。示意图具有将文字内容图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静态内容动态化等功能,同时还具有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清晰易懂的特点。 1.常见的地理示意图类别 (1)地理原理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常见地理原理示意图及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解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 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 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 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2)地理过程示意图

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等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解读此类图主要是通过读图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3)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系起来。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常见的有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等。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许多同学遇到此类读图题不知从何入手。实践证明,关键环节法和代入尝试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环节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4)地理模式示意图 指利用某种模式反映某种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空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演变规律)和地理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联系(空间联系规律)等。运用这些模式示意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分布规律。常见的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理清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等。读图时,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2.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 秦岭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秦岭 一、单选题 读秦岭山区某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若图中两条河流的支流可能会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B.① C.①D.① 2.唐代诗人岑参在《登总持阁》中写道“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图中最可能欣赏到诗中景观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3.甲地某人在北京时间5:40看到日出,该日最可能处在() A.3月份B.6月份 C.9月份D.12月份 1.B 河流源头有着溯源侵蚀的能力,会切穿山脊,导致与附近的河流相连,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地势更低的河流夺取海拔稍高的河段,带来部分河段改向。观察等高线图及图示区域河流可能袭夺相连处,推知①处河流流量可能会增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A 诗句“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意思是凭靠栏杆,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只有甲地是四地中海拔最高的点,且站在甲地向北看才能看到渭河水。乙地海拔不及甲处高,丙丁位于太白山南侧,受图中太白山峰的阻挡看不到北侧渭水。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B 北京时间5:40日出,秦岭主峰经度约107°E地方时约5点日出,算出昼长约14小时,且甲地海拔高,日出早,日落晚,甲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接近昼长最长,6月可能性最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某学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

从南麓开始攀登山峰,进行生态考察。下图为秦岭地区地形剖面图与年降水量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秦岭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位于() A.1500~2000米之间B.2000~2500米之间 C.2500~3000米之间D.3000米以上 5.秦岭南麓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针阔混交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6.渭河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A.水平挤压形成褶皱,背斜被侵蚀而成 B.流水侵蚀、搬运而成 C.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向斜向下弯曲而成 D.秦岭北侧岩体下陷,渭河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4.C 先在年降水量线(图中虚线)上找出降水量最多的点,然后作垂线落在地形剖面线上(图中的实线),两者的交点为降水最多的地点。最后从交点向左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纵坐标的交点为海拔高度,可读出海拔高度为2500~3000米之间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A 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南麓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正确。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B错误。温带针阔混交林带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C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D错误。故选A。 6.D 渭河平原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是断层下降的一侧,是秦岭北侧岩体下陷,渭河携带泥沙沉积而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高考二轮微专题复习水循环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微专题: 生活中常见的水循环案例分析 【考情分析】 学习目标: 结合城市、河流、湖泊等实例,运用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分析水循环的意义、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举出2个实例,准确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基础回扣】 1.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盐碱化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考点一水循环与城市 2017 (全国文综Ⅰ,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天津文综,13(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天津文综,12(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 输。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2016 (全国文综Ⅲ,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全国文综Ⅲ,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 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2015 (全国文综Ⅱ,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高中地理复习笔记详解

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 1 中国的疆域和政区(23省,5直辖市) 一.中国的四至 东:135°E 西:73°E 南:4°N 北:53°N 二.邻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海南岛 三.中国的政区 1.黑吉辽两河山 黑龙江—哈尔滨—黑 吉林—长春—吉 辽宁—沈阳—辽 河北—石家庄—冀 河南—郑州—豫 山东—济南—鲁 山西—太远—晋 2.两江两湖福浙安 江苏—南京—苏 江西—南昌—赣 湖北—武汉—鄂 湖南—长沙—湘 福建—福州—闽 浙江—杭州—浙 安徽—合肥—皖 3.海南重庆北上天 海南—海口—琼 重庆————渝 北京————京 上海————沪 天津————津4.青新藏蒙陕宁甘 青海—西宁—青 新疆—乌鲁木齐—新 西藏—拉萨—藏 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 陕西—西安—陕/秦 宁夏—银川—宁 甘肃—兰州—甘/陇 5.两广一贵加云川 广东—广州—粤 广西—桂林—桂 贵州—贵阳—黔 云南—昆明—云/滇 四川—成都—川/蜀 6.还有港澳和台湾 香港————港 澳门————澳 台湾—台北—台 中国的地形地势 一、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阴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秦岭、大巴山、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巴颜喀拉山、阿尔金山、唐古拉山。(不知道落下什么没有。) 二、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2.内蒙古高原(平坦开阔) 3.黄土高原(支离破碎) 4.云贵高原(多山、地表崎岖) 三、四大盆地: 1.准噶尔盆地 2.塔里木盆地(最大)

高中地理复习笔记人教版 2 3.柴达木盆地 4.四川盆地 四、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1.松嫩平原 2.三江平原3.辽河平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1.洞庭湖平原2.鄱阳湖平原3.江汉平原 五、东南丘陵:1.浙闽丘陵2.两广丘陵3.江南丘陵 六、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4000m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1000m-2000m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500m 中国的气候 一、光照 1.影响光照的因素 1)太阳高度角 2)地势(海拔) 3)天气状况 2.分布 最多: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 次多:西北内陆—深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雨天少 最少: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多、大大气反射作用强 二、热量 1.冬季:特点—南北方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原因:1)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 2)北方日照时间比南方短 3)北方局冬季风源地近 2.夏季:特点—南北方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原因:1)北方日照时间比南方长2)南方雨日多 3.温度带 寒温带:一年一熟 中温带:一年一熟 暖温带: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热带:一年三熟 青藏高原:一年一熟 三、降水 1.四种降雨类型 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 3.雨带的推移 ·3月下旬登陆 ·4、5月——华南————————华北春旱 ·6、7月——江淮梅雨——————华北春旱 ·7、8月——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伏旱) ·9月——雨带南移 ·10月——退出 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强弱(这8个字很重要哦。) 4.降水的时空特点 时间: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地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 5.干湿地区的划分 湿润区>888mm——南方(秦岭淮河以南)——水田 半湿润区400mm-800mm——北方(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旱田 半干旱区200mm-400mm——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草原、畜牧业——灌溉农业 干旱区<200mm新疆——荒漠、畜牧业——绿洲农业 四、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一地理 专题13 水循环复习教案

专题13 水循环 【教学目标】 识记:水循环的类型及各个环节的名称;河水补给的主要形式 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简单应用:举例说明人类通过对水循环的某些环节的改变,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根据图表分析我国东南、东北、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水补给形式与径流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1.陆地水体类型 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3.水循环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水循环运动水循环过程及成因和地理意义。 课时:2课时 【基本知识梳理】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课堂检测】(默写) 教学过程: 一.水圈水圈处于连续的运动状态,通过水循环,各水体中的水互相交换,不断更新。1.地球-----水的行星 2.水体分类 3.水圈的特点:由各种水体组成。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4.作用: 二.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各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 3.循环范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与生物圈四大圈层内进行; 4.循环特点:水循环是一个永不间断的连续运动。 5.循环分类: 水循环可分为大循环(海路间循环),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内陆循环)两大类。 6.水循环的意义 A.能量交换物质迁移 B.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7.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A.水循环的环节: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地表径流 B.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影响地表径流 C.利用水循环化害为利的影响 D.不恰当改变水的时空分布,消极有害的影响。 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课前检测】 1、水圈的构成 2、水循环的类型 3、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过程】 讲解练习 导入新课 三、河流水补给 1、河流水补给的概念:河水的来源 2、河水补给的类型: A、雨水补给: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重要的河水补给,我国河流的年径流量中,雨水补给约占70%,尤其是东部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雨水补给占绝对优势。河流多在夏秋季----洪水期。冬春季----枯水期。 雨水补给特点:不稳定,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读图分析 B、积雪融水与冰川融水补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