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拓展性课程开发的路径与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拓展性课程开发的路径与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拓展性课程开发的路径与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拓展性课程开发的路径与实践

文/何文明

【期刊名称】中国教师

【年(卷),期】2017(000)013

【总页数】4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浙江省于2015年开始进行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改是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前提下,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和适性的教育,使他们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一、理念先行:统一拓展性课程建设的认识

浙江省于2015年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把义务教育课程分成“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以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改善学习方式。这对全面落实育人目标、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对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是新生事物,也必将成为本次课改的关键。

课程和教材的开发,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绝不能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必须遵循应有的原则。德国课程论专家克劳斯·韦斯法伦认为,学校课程的建构必须符合五个合理性,即依据法律规范的合理性、依据规范思想的合理性、依据教育学说的合理性、依据联系生活现实的合理性、依据规范平衡的合理性[1]。这个观点,对有效推进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由此,我们确立了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紧扣立德树人的标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合地方与学校实际;基础性课程上的生长;体现实践性与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