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小学教学文献综述及实证方法分析

中外小学教学文献综述及实证方法分析
中外小学教学文献综述及实证方法分析

中外小学教学文献综述及实证方法分析——“问题发现学习法”的提出过程略谈

1 引言

从上世纪90 年代到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的教学方法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出现了众多新的尝试和成果,教学方法逐渐从经典性教学方法向探索性教学方法、发展性教学方法等方向转变。但从总体上说,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偏重于知识教学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将成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的阻力。而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中国,他们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模式上都要比中国先进很多,比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导的问题教学还有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札诺夫倡导的暗示法。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对中外小学教学文献的学习来发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或模式。

2 文献综述

关于小学教学方面的文献有很多,在研

究的过程中仔细阅读认真分析,找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经典文献来作为此次研究的重要文献。各国的文献对小学教学目的的定义也是不尽相同:我国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美国恩德希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前苏联莫罗等著《小学数学教学法》中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注重因材施教。另外关于教学方法,在高天明的《2 0 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变革》中给出了“将爱心交给孩子- - 李吉林与情境教学法”、“从乡村教师到

教学法专家- - 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而外国的先进教学方法就比较多了,美国心理

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导的问题教学还有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札诺夫倡导的暗示法等等。对于教育本身的概念理解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

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3 实证方法分析

我们通过对教学本身概念、教学方法和

教学目的等方面的文献研究可以对中国现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将来发展方向给出一定的方案及其理论基础。我们要充分研究外国的教学模式,认真学习,然后经过整合,做

出与中国的国情相符合的教学改革。笔者就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分析报告。

在教学方法上,笔者建议中国的小学应

该将发现学习和问题教学结合,暂时定义为“问题发现学习法”我们知道所谓发现学习

就是教给儿童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帮助他们知道如何着手学习,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牢固掌握学科内容,成为自立自主的思想家。发现学习有四大益处:发挥智慧中外小学教学文献综述及实证方法分析

中国思想道德建设文献综述

中国思想道德建设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道德之邦”“文明之邦”闻名于世。“礼仪道德”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标志,是历代最基本的道德教化内容。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道德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启蒙时期,而且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奠基性教育。对学生从小进行良好的道德和礼仪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则提出:“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而,重视道德教育,尤其是小学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一)东西方道德教育特点的研究道德融合东西方伦理观,是东西方文明的共同财富,历来都受到东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普遍重视。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分为公民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

通过全面渗透来实现;东方国家的道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特别突出,强调知行合一、国家干预和在道德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西方道德教育的特点是:公民道德教育与道德道德教育相结合,道德在符合公民意识的个人行为中习俗化、惯性化,成为公民的日常行为准则和普遍性的道德要求;道德教育不是枯燥的说教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体谅他人、为人着想的道德价值及社会责任心;道德教育注重多样化全面渗透性,不允许强行灌输某种价值观。东方道德教育的特点是:儒家文化影响深厚,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十分强调社会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国家忠诚教育,重视东方道德传统、观念教育;道德教育知行合一,学校德育中重视行为实践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注重道德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从追求单纯个人道德完善转变为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生产发展所需的基本品德素质;系统教育管理体制显示强烈的国家干预特性,大统一的道德教育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了国家权威和意志,保证道德教育严格接受各级政府的直接监督和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二)国外道德教育方式的研究国外对青少年学生的文明道德教育普遍非常的重视,起步较早,并且已经有了一些的成果。就当前来说,世界各国对少年儿童的文明道德教育虽然方式各异,但都相当重视。例如,与我国颇有渊源的新加坡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从小学就开设“公民与道德教育”课来进行的,日本则实行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胜任力模型研究: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

Research on Competency Model:A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Studies Abstract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pplied competency models to addressing problems existed in their administrative and managerial systems since 1970s,and the findings is positine and promising. However, competency model hasn’t been introduced to China until 1990s and it is still unknown and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managers. This paper aims to uncover the mysterious veil of competency model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horizon of Chinese managers and boost China's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management. Keywords:Competency,Competency Models,Empirical Studies of Competency Models It has been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competency model was utilized t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 western countries,competency model first displayed its effectiveness i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meanwhile many multinationals and their branch companies applied the competency model to their daily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heir business was a great success. As the notion of competency is gradually come to light and accepted b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been trying to build their own competency model under the help of professional consultant firms. As a result,competency model has gradually been a very fashionable phrase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nd quite a few enterprises are thus benefited from it. In recent years, competency model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Chinese academia as well as big-,middle-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alike,many relevant writings and books have also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However, competency and competency model are still mysterious to many Chinese scholars, business managers as well as government administrators.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to make a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competency model,clarify some confusion related to it and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employed to guide this study:What is competency? What is competency model? What are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indings related to competency model?

上海晟景公司网上电脑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上海晟景公司网上电脑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产品销售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高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渴望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最多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销售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刘志敏(2009)认为网络销售一般是指基于互联网的销售方式,即利用互联网销售企业产品[1]。企业网络销售以在线交易、客户服务为核心,用以提高商业交易的效率、范围,降低经营成本。针对目前的发展趋势,企业开发网络销售系统是必要的。 1 网络销售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1.1 网络销售是一种趋势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催热了国内在线交易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网上购物市场。对消费者来说,金融危机之下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网上购物的价格优势是吸引网民到网上购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企业来说,金融危机让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希望借助网购市场拓展新渠道;对企业来说,出口受阻,他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也推动了国内网购市场的升温。同时网络购物市场也在成为当前新增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王萍(2009)2008年有57万人通过在淘宝网上开店实现了就业,这相当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数的总和[2]。 1.2制约网络销售发展的因素 裴子钊(2008)认为制约我国网络销售发展的因素:网络覆盖率低,网络支付手段落后,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3]。王伟,王丹(2008)认为物流设施不配套,顾客传统购物观念根深蒂固是我国发展网上销售存在的障碍[4]。

1.3 网络销售的发展对策 企业应在结合自身条基础上整合营销渠道资源,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选择合适的网上销售模式,李勉(2008)认为如果必要,也可以采用多种网上销售模式[5],同时确定各渠道成员在网络渠道中的角色定位并规范其网络行为。张玲(2010)认为要坚持创新,注意产业链的协同合作[6]。张月瑶(2009)认为要发挥原有优势,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转变不同的销售方式,加大政府的扶持[7]。 2 网络销售的运作流程和系统的结构选择 2.1 网络销售流程管理 网上销售系统整体设计上采用三层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一个中间层,也叫组件层。三层体系的应用程序将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通常情况下,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罗永昌(2009)认为设计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用户注册:用户注册功能模块就是提供用户注册个人信息和企业收集个人信息的程序接口。用户只要在注册时填写了个人信息资料,在用户下订单的时候,系统能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出相应个人信息填入订单。所以设计时候考虑在主页上提供用户登陆模块和用户注册链接,老用户可以在此登陆,新用户可以在此进行注册。 产品发布:如何管理和陈列所有产品,使用户能方便快速的挑选出所要购买的产品,同时要将所有新上市的产品和正在促销、热销中的产品推荐给用户。因此,在系统中将所有的商品进行产品分类。 产品查询:考虑到用户较多关心的是产品名称和价格,本系统允许用户,选择产品所属类别、产品名称、及用户期望的价格水平,再根据这些条件从产品列表中选出符合条件的产品,若没有符合条件的产品则提示未找到。 电子购物车:其实就是一张在内存中的临时表。当用户首次购买时就在内存中创建此表,并向内添加记录。此后的处理就是对此表的处理更新和删除记录[8]。

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开放的贸易政策与和平的环境推动了浙江省对外贸易和经济的高速发展。1986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502.47亿元,2012年达到34665.33亿元,26年间基本翻了69倍,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在我国大陆始终处于前列;进出口总额从1986的12.93亿美元激增到2012年的3124.03亿美元,增长了240多倍,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由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外贸易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浙江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开辟国际市场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从纵向的增长速度,还是横向的国内比较,以及结构性的产品升级,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堪称中国外贸奇迹的典型代表。因此,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方面的研究: 尽管国际贸易理论十分丰富,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按照大多数文献的处理办法,依据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演进过程可将国际贸易理论大致分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三个阶段(佟家栋,2000) 1.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Smith 认为,国与国之间只要按照绝对优势的原则进行分工,就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贸易双方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2)比较优势理论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道德养成教育 大学之道,以德为首,德育的成功也就是大学的成功,因此中外学者都很关注大学生的道德养成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使之系统化和成熟化,对于指导高校道德建设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道德养成教育,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众多的研究,但其理论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理论和规律缺乏深入研究,而且尚未建立一个科学和系统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者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国内研究,主要是近几年发表在相关的学术杂志上。中南大学韩冬梅在《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第三期发表“论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重点论证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特征和根据。浙江万里学院姜彦君于2004年9月16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养成教育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他的观点如下: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同时他还对养成教育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关于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途径的研究方面,唐勇的《大学生的德性养成与德行塑造》一文中指出: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作者认为培养大学生德性和德行的途径有:第一,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第二,建构合理、和谐与相互尊重的校园环境;第三,校园文化的有序性;第四,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王金华教授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研究》,文章比较系统地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目标与内容、实践策略、工作机制几个方面做了较多的基础性研究,这对科学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我国的教育部和各高校研究人员针对大学生道德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问卷研究和访谈,其中的数据及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但对于本身存在矛盾和出入的,我们并不提倡引用。 国内关于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存在的问题有:其一,从众多学者的研究内容来看,他们主要倾向于道德养成教育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而未系统地阐述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其二,国内主要倾向于研究中小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此类的文章也是多而多之,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并且对两者的区别也并未清楚说明。简而言之,就是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1 毕业设计材料: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专业:软件开发与测试 学生姓名:李祥坤 班级:0813113 学号:30 指导教师:卢正洪 完成日期:2011-10-23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己经成为企业与公司争夺的焦点。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CRM 系统的结构和分类,以及CRM 的发展,同时对CRM 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功能作出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管理系统、CRM 系统、客户 一、CRM 概述 1、CRM 的体系结构

CRM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一种数字、实时、互动的交流管理系统[1 ] 。从逻辑模型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CRM 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其中,界面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获取或输入信息的接口。通过直观的、简便易用的前台界面,为各项用户操作提供方便。功能层是由各种功能模块构成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自动化、客户支持与服务、呼叫中心、电子商务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执行CRM 的各项基本功能。支持层是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 2、CRM 分类 通常,CRM 系统分为操作型、分析型和协作型三类。 (1)运营型CRM 。运营型CRM 为分析和客户的服务支持提供依据。运营型CRM 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市场活动信息和客户服务的信息,使得销售、市场、服务一体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主要包括销售、市场和服务三个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在销售方面, 包括销售信息管理、销售过程定制、销售过程监控等。在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从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管理、计划预算、项目追踪等功能。 (2)分析型CRM 。分析型CRM 主要是将大容量的销售、服务、市场以及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决策支持技术,将完整的和可靠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可靠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而有意义的预测,为整个企业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商业决策,为客户服务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协作型CRM 。协作型CRM 是为了实现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交互服务与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班主任德育论文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班主任德育论文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班主任德育论文 -班主任论文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班主仸德育论文 关爱学生是班主仸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班主仸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建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全新理念 現代全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呾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班主仸老师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真正在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呾小规的对象;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规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残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彻底改变观念。老师不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不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仸,愿接受老师的教育呾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学生有了缺点,以及犯了错误,班主仸呾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仸老师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求得较为满意的解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呾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呾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规。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二、真诚关爱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仸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规同仁。,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发自内心,纯出天然。班主仸教师要用严父慈母之爱,

小学德育文献综述

移民区小学德育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移民 “移民”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迁移到外地或外国落户的人”①,显而易见,移民有国内移民与跨国移民之分.然而因对国内移民的研究甚少,所以造成了人们对“移民”即指“跨国移民”的错觉。其实《辞海》对于国内移民早有界定:“在一国内部、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在我国现有的人口管理体制下,人口迁移有特定的含义,即伴随着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迁移,没有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流动。”① 2、德育 ⑴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⑵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国内外对移民区小学德育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对道德观念的研究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巴恩斯(E.Barenes)发表的题为《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的研究报告,用问卷法研究了关于惩罚观念发展的问题;美国的夏伦勃格(M.Schallengberger)发表了题为《儿童的公正观念》的文章,中小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相关研究报到了关于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研究。本世纪20年代后期,英国心理学家麦考莱(Maoaulay)和瓦金斯(Watins)进行了一项关于环境与儿童道德价值观关系的研究;几年后,哈桑(Hartshorne)、梅(May)以及马勒(Maller)对儿童品德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儿童的诚实与欺骗的道德品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皮亚杰有关儿童道德观念的研究。 2、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研究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曾做过不少的研究,并出版过专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他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

国外教育游戏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教育游戏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随着教育游戏在我国认可度以及影响面的扩大,寻求科学而准确的研究方式、方法成为进一步研究教育游戏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外大量的典型研究文献,对教育游戏实证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总结了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研究过程;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由于国内教育游戏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把游戏单纯的看成是“洪水猛兽”的人越来越少,但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短时间就能彻底改变的。对于把游戏引入教育的做法,社会各界仍普遍持怀疑态度。曾有相关人员做过一份调查(2005年),其中一个问题是“假如有一款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里面融入益智性的知识,你会让孩子玩吗?”,接受调查的41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中,一半以上对此持怀疑态度。[1]这说明,游戏对于教育的意义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口头上,它蕴藏的巨大的教育潜力还有待证实,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证数据来作支撑,从而打消家长对于教育游戏的怀疑。因此实证研究对于起步阶段的国内教育

游戏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另一方面,游戏开发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系统工程,一个成功的游戏背后,需要大量的前期调查论证,粗略说来主要包括:玩家调查、需求分析、市场调查等。涉及的问题包括:玩家需求、产品功能设计等。教育游戏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一般的游戏,主要体现在教育游戏不但要做到一般游戏所要求的“好玩”,而且要做到“不上瘾 ”,并在此基础上还能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而所有 的这些都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 二、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研究过程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类研究方法。由此可见,实证研究正是目前国内教育游戏研究所迫切需要的研究方法,参照国外的研究案例,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关文献研究 介绍相关同类研究成果是进行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是查阅同类的相关文献,总结其他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给予相应的评价——这也是国外进行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惯例;其次是声明与其他研究在研究问题的关注重点、研究方法、理论视角上的区别所在。 2. 描述问题,提出假设,确定研究思路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调查 湛吾委行管2班201207064099 之文献综述 【摘要】当代大学生消费是我国青年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1999 ~2011年发表在经管类核心期刊上的大学生消费研究文献,将大学生消费调查分为以下四个研究领域:“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文献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其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具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顺应国家启动内需、扩大消费的经济转型战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研究的基本状况及研究方法 经过笔者统计,在大学生消费的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63%。其中,一手实证数据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1% ; 二手实证数据占全部研究文献的9% ; 非数据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3% 。非实证研究的论文占全部研究文献37%。 通过实证研究采取选取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且辅以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访谈或文献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补充,也可参考一些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或其他论文的调查数据。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发现,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一般性

研究的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9.0%,主要涉及对全国或部分地区大学生消费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误区等方面的研究。关于大学生消费领域的研究文献占全部研究文献数量的40.1%。以上文献基本是将大学生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此外,还有6. 8%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群体展开研究的,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3%,以贫困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1%,以90 后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有2%。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初步统计,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特点”、“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大学生不同消费领域”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这四大研究领域的文献做进一步的归纳和梳理。 二、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结论 A.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纵观知网的论文数据库,大多的知名论文在大学生消费这个方面都会涉及到消费特点分析,笔者对其中5篇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如下: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消费总体水平也在上升。父母“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助长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010 年,禹小英对湖南省长沙市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504 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2010 年与2006 年相比,大学生月平均消费支出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相对中等的501 ~1000 元这一区间最为普遍,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 2004 年,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承担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月平

体验教育文献综述

体验对学生具有培养情感、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道德感生成等多种教育价值。 体验的亲历性分为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实践层面的亲历, 即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 是从身体参与和行为发出的, 是体验者置身于一定的关系世界和生活情境之中对自身及其他存在的生存状态及意义有所感受和感悟; 心理层面的亲历, 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 包括对他人和事物的移情性理解和感受, 是体验主体对间接经验的真实理解, 对他人经历的切实感悟及对事物意义的理解[1] 。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 主体总是从自己的命运与遭遇, 从内心的全部情感的积累和先在的感受出发去体验和揭示生命的意蕴; 而体验的最后归结点也是情感, 体验的结果常常是一种新的更深刻的把握生命活动的情感的生成[2]。 [1] 刘惊铎. 道德体验论[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6. [2] 童庆炳. 现代心理美学[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体验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 它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 与以往的灌输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由于它是新事物, 人们还不十分熟悉, 需要认真研究它, 认识它, 明确其教育价值, 把握实施关键, 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界对传统教育反思的逐步深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 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到不应依靠灌输, 而要注重学习主体的内化、建构、生成。于是, 体验教育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并从实践探索到理论研究, 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从实践层面上看,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2000 年10月开始的,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起的少先队员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符合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 让青少年儿童体验我能行。它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 采取追随体验、换位体验和模拟体验等形式, 帮助少年儿童寻找一个岗位, 扮演一个角色, 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 养成一种品质, 学会一种本领, 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逐步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著者对体验、道德体验教育作了系统论述,给体验下了新的定义:我把体验定义为一种图景思维活动, 其中不仅含有混沌的直觉领悟, 也含有理性的反思; 它是符号、文字、语言串行信息和行为、图像、情境并行信息综合作用的融通式思维; 它源于生存实践而又超越生存实践, 穿越和贯穿具体生活经历的场景, 透视生存实践的意义。[ 2] ( P65 ) 指出了体验作为一种图景思维活动的生理机制:其生理机制既不单纯是主要依靠左脑的抽象思维, 或在脑的形象思维功能, 而是左右脑多种功能模块交互作用状态下的融通式思维, 是图景信息在大脑中的转换和创生。[ 2] ( P67) [ 1]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 用体验教育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 N]. 中国教育报, 2001- 06- 15. [ 2] 刘惊铎. 道德体验论[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 3] 刘惊铎, 刘慧. 新德育体系: 回归生活世界, 促发道德体验[ N]. 中国教育报, 2003- 10-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word版

第一篇、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2 [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 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 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 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

教师素质文献综述

教师素质研究文献综述 海南师范大学作者:邵锐 前言 新世纪到来,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的高度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以怎样的素质面对教育的改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认真思考。不少国家在大力进行教改时,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作为突破口,或视为决定性环节。“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他们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不大力提高,就不能适应教改发展的要求,教改也将是不可能的。未来学校和教育的质量、人才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教师素质的研究,有关教育的未来发展,对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许多关于教师素质研究的文献关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 一、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两部分。前者主要是从政治方向方面提出的要求,解决立场、理想、信仰等问题;后者主要是从精神、行为方面提出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具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二、文化科学素质,包括一般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基础知识主要指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也即是要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具性学科(如外语)知识;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这是教师胜任其本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有的职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职业能力素质,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教育能力,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侧重于心理教育,进行思想引导。教学能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并且能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有效的管理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四、承担社会责任的素质。教师应关注人类命运,承担社会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不仅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及活泼向上的心理状态。这是现今社会赋予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这种胸襟,这种责任感,是教师思想素质的根本。 五、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教师应该有健康的身体在教师的职业病中,患病率排在前两位的为咽喉炎、脊椎病。其中患咽喉炎的人数占教师人群的40%,患脊椎病的也高达2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还有增加的趋势,“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群体的健康观念与现状,能否胜任其肩负的历史重任,无疑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只有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用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上。心理素质,教师要坚韧、刚强、自信、自强,爱心,耐心。时代变化了,教师的职责也变化了,无疑地,给教师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教师教育对象是有思想、有活力,并且担负着新世纪建设任务的独生子女,自然,其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教学。 六、了解和掌握新科技的能力。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对科技的适应能力,要求教师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世纪是信息社会,教师与信息、培养人才息息相关。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及电子技术的广泛使用,就使传统的教与学的内容不能适应今天—明天的需要。教师必须能够及时调整或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探求综合贯通新知识(或现代知识)学习新科学技术,适应

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文献综述 A Review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acle Studies on Teacher Questioning in EFL Classroom 张玉梅 (女,1978.11.7, 讲师,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17)摘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语言习得的效果。自1992年以来,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硕果累累。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旨在归纳总结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找到方向。 关键词:课堂提问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 Abstract:Teacher questioning is “the core of effective teaching”. Its quality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Since 1992,the study on it, empiracle and theoreticl, has been fruitful. Based on the related articles, the present author aims to sum up the achievement and pave the way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teacher questioning; empiracle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achievement 有关课堂提问的最早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12年,美国学者R.Steven第一次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的研究结果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80%,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于龙,于全鹃,2005)【1】。自Stevens的系统研究开始,语言教学界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提问的类型与分布两大方面;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类型、教师的等待时间、教师的反馈、提问的技巧等四大方面,继而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一.理论研究 (一)提问的功能与作用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如帕特,1967;特纳,1973;黄丹婵,2007;威伦等,2009等)对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各自的建议[2]。黄丹婵(2007)【3】从三个层面上较好地总结和分析了课堂提问的功能: ●从教育学层面上,课堂提问具有三大功能:诊断功能(diagnostic),指导功能 (instructional function)和动机功能(motivational function)。 ●从认知学层面上看,大学英语课堂提问具有其特殊性: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 恰恰就是教授的内容及对象,即目的语(target language),这决定其功能可有 如下体现:

化妆品网络在线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化妆品网络销售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战略中占据了重 要的位臵,成为了商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 它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商务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更多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 来进行网上交易,以数字化为基础、以互联网为纽带的新经济革命已经到来。 本设计将借助于 Dre amweaver 和 ASP来实现的一个动态电子商务网站,以 方便每一位顾客能通过网络来轻松购物。包括用户管理、商品管理、购物车模块、订 单管理、新闻管理等;而在系统的前台主要是一个会员的登录、推荐商品、特价 商品、热卖商品、商品检索新闻公告、顾客留言、友情链接等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已经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它的发展极大 地改变了企业商务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更多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进行网上交易,以数字化为基础、以互联网为纽带的新经济革命已经到来。伴随硬件技术、网 络技术及网上交易法规的日益完善,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销售经营的主要渠道。 商家建立网站,将商家各方面的宣传与服务展现与网络中,通过网络更可以实现 如网上购物、信息查询等功能,这些在改变我们原有经营方式与经营理念的同时,也为商家带来了更高的效益。因此,对于商家来说,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是 至关重要的。 王勇杰(2010.02)表明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网上购物系统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通过网络进行B2B(企业对企业)的网上交易后,也充分认识到网络交易 将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 一、【教育论文】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 第10 期 [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 日 [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 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 日 [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 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 3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