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服装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服装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服装产业集群的产生和

发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石狮服装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

内容提要:福建省石狮市的服装产业群是我国沿海地区最早出现的产业集群之一。本报告对石狮市服装产业群发展的过程、内在机制以及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通过对石狮市服装产业集群的解剖,探讨了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政策思路。

?

关键词:产业群服装石狮

?

?

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1987年以前,石狮一直隶属于泉州晋江县。1987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石狮市,为省辖县级市,并作为福建省开放改革综合试验区。全市面积159.92平方公里,城乡居民30万人。撤镇建市15年来,石狮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县级地区之一。到2002年底,石狮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7.5亿元,财政总收入7.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10元。综合经济实力持续保持福建省第2名。从1993年起连年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2002年位列“全国100个最发达县(市)”第16位。石狮市的经济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关键在于服装产业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原材料到成衣:石狮服装产业具有明显的集群性特征

石狮发展的初期,在市场的带动下,服装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关联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产业相互带动,形成了产业集群现象。目前,石狮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为核心,涵盖纺织、漂染、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的产业链。

(一)服装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迅速

目前,石狮的服装产业及其关联产业都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并形成了整体优势。

(1)服装业。2002年,石狮市有服装企业2247家,从业人员近20万,总产值571205万元,年产服装1.2亿件(套),产品种类众多、门类齐全,主导产品包括运动装、休闲装、茄克、童装、西裤、内衣等,产值占石狮市工业的比重达到34.19%。

(2)纺织染整业。到2002年,石狮市有纺织、染整企业421家,产品包括针织布、梭织布、复合布以及鞋辅料织造等,其中丝光棉、涂层复合面料是具有明显优势的拳头产品。2002年,纺织染整业年产针织布20万吨,无梭织布6亿多米,产值已经达到348480万元。

(3)辅料业。辅料业的发展是服装业发展的基础。从服装辅料配套来看,从服装所

需的拉链、商标、衬布、钮扣、缝纫线、电脑绣花、织带等辅料都可以在石狮地区进行生产和配套销售。

(二)基地化生产特征开始凸现

目前,石狮市已经形成了彭田运动服装、凤里童装两大服装基地。石狮现有童装生产企业及相关的配套企业数千家,年产值在10亿元左右。另外,石狮的染整基地也正在大堡、伍堡等地形成。2002年,石狮染整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348480万元,14家染整企业就集中在该区域。

(三)服装及其原材料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正在升级

与服装业的发展相应,石狮的商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街无处不经商”的城市。市场的发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装市场。石狮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服装及其原材料集散地之一,全市共有18条以服装为主的商业批发街,8个专业服装批发市场。在18条商业街上分布着1万多家商店,其中有6000多家服装店,从商人员3万多人,服装年销售额在60亿元以上。目前,石狮市正在投入资金建设大型现代化服装商城,服装城中心区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该服装城将是亚洲最大的,集产品展示、品牌孵化、商品交易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服装专业市场之一。

2.面料市场。服装原料交易市场比较发达,闻名全国的鸳鸯池布料市场、新兴的亚太纺织面料市场和南洋街布料商业街汇聚了来自东南亚及全国各地1000多家布料供应商。1995年建立的石狮市鸳鸯池面料市场,已形成九大中心区,辖区内2000余个仓储点、2000余个店面分别为600余家业主经营,全国有60多家纺织厂在市场设立办事处。目前,石狮市鸳鸯池面料市场年销量达20亿米以上,年交易额达120亿元以上,规模和销量居全国面料市场第二位,已成为全国着名的现代化、综合性、大规模及品种齐全的纺织品专业市场。

3.辅料市场。凤里街道与宝盖镇之间形成的辅料专业市场街,有四五百家店面,销售从线、绳、松紧带、钮扣、拉链、领头、肩垫、背夹、金属配件、胶针到标识、饰品、熨画等的系列产品。在其背后是数百家辅料专门生产企业。辅料专业市场除供应以石狮为中心的服装加工产业带所需,也辐射到外地。

(四)国内外市场并进,基本形成了全球性的服装销售网络

为了提高竞争力,石狮服装业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经营石狮服装的全国性商业网点共有5000家,海外营销网点或办事处超过300家,营销网络四通八达。外贸出口是石狮纺织服装业的另一重要市场,目前外销比例已占纺织服装业产值的50%。为了更快、更多地占有市场,石狮的服装企业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主要靠本地专业市场批发经销的方式。近年来,石狮服装企业充分利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开拓市场,形成了批发、零售、专卖、商场等四位一体的产品营销体系。

二、石狮市服装产业链的发展过程

纵观石狮服装产业群的演变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估衣摊”时期(六七十年代)

石狮地处“风头水尾”,耕地面积极为有限,自然灾害也频繁发生,是一个自然禀赋条件很差的地方。简单的农业经济无法维持人们的生计,一代代石狮人为生活所迫漂洋过海,背井离乡。现在,石狮已经成为我国着名侨乡,石狮80%以上的人家有海外关系。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籍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具有广泛的海外联系是石狮贸易业和服装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基本条件。“血浓于水”,从背井离乡、飘洋过海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一直与家乡有着密切的联系。

外出的海外石狮侨胞通过与家乡长期的频繁交往,把海外先进的观念、意识和文化带回故里,不断冲击着侨乡单一的自足自给的小农经济。石狮人在谋生中一次次领悟了无商不富的道理。早在60年代,一些居民就利用有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寄回来的物资开店摆摊,形成以小商贩为主体的商品市场。高峰时无证商贩达600多家。旧“洋服”是当时的主要经营对象之一,“估衣摊”也就逐步形成了。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石狮的小商品市场多次受到打击,但是依然在曲折中发展。到1975年间,石狮的个体商贩巳发展到1000多家,“估衣摊”遍布街头巷尾。这个市场的兴起,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泛滥”。经过反复批斗,个体摊点基本上被取消。

(二)服装制造业初步发展时期(1979~1984年)

1979年,海关放宽华侨和港澳同胞回国探亲携带物品的规定,海外物资开始大量流入石狮。除华侨随身自带的以外,从中国旅行社托运和邮局邮寄进来的包裹、行李,1979~1983年间每年约100万公斤。物品种类包括服装、布料、日用品和家用电器等。由于国营商店没有能力收购,各种华侨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自由市场,于是小商品市场再度活跃起来。由于从海外大量涌入的“洋服”款式新颖、价格低廉,投放市场以后,吸引了采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采购者,石狮也成了闻名全国的“洋货”市场。1983年1月,石狮首先开辟4个小商品市场和3个农贸市场,随后又在15条主要街巷上布满商店和摊点。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时全国处于短缺经济时期,而且石狮当时在全国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商品销路不成问题。华侨回乡带来的洋货赠品和各种渠道携入的舶来品就不够卖了。这样,市场拉力就开始起作用。1978年,原石狮镇只有1家缝纫店。到了1979年后,一部分居民就开始自发利用“三闲”(闲房、闲资、闲人)条件合股创办家庭式小工厂,仿制洋服装投放市场试销,效益见好,仿效者逐年增多。随着产量的增加,服装也由舶来品到逐步自产,石狮服装业就这样产生了。

至1984年,石狮镇服装厂发展到300多家,产值1950万元,大量物美价廉,款式新颖的“国产洋货”投放石狮商品市场,经营服装摊点达1500多个,贸易额近2500万元。

(三)服装制造业竞争优势形成时期(1985~1987年)

石狮服装发展初期,大部分服装厂没有自己的定型产品,服装从款式、规格、色泽等方面基本上模仿“估衣摊”洋货和“来料加工”产品。1985年后,一部分石狮服装企业在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本以后,开始注重设计能力、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的提高。这一时期,我国依然处于短缺经济时期,石狮服装业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并造就了“全国跑石狮”的现象。

随着石狮服装业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部分企业开始注重

竞争力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又带动了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当时,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服装设计。石狮成立了“石狮服装质量研究学会”,专门研究设计具有侨乡特色的适销对路新产品;(2)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当时,我国服装企业的设备还比较落后,但石狮企业直接从国外引进设备。虽然与国外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但是与国内其他地方的企业相比,则先进多了;(3)强化质量管理。部分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开始从计划、选料、做工、检查每道工序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形成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使得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虽然没有当时关于服装产业发展状况的统计资料,但是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服装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石狮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87年,共有大小企业592家(年产值为万元以上企业有20家),个体商贩3400多户,与外地联营的各企业164家。外地在石狮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有4万余人,日客流量有3.6万人。并且已形成各种类型市场12个,各类商业和服务业网点2801个。从业人员11366人,年营业额26263.7万元,其中国营为7415万元,县办集体为232万元,乡镇办为639万元,个体为17977.7万元。

(四)石狮服装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时期(1988~1992年)

自从1987年批准石狮建市以后,石狮的政策更加灵活,为石狮服装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石狮服装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88~1992年,是石狮建市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服装业发展最快的时期。这几年,石狮服装业乃至整个经济一年上一个台阶。1988年以后,石狮服装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至1991年,全市已拥有庞大的服装及服装配套企业1600多家,其中西服西裤生产企业240家;茄克、女装生产企业431家;童装生产企业165家;鞋帽企业60多家;牛仔系列企业50家;针织内衣系列企业150家;针织漂染企业55家,还拥有钮扣、装饰品等部份服装配件加工企业。1991年全市服装总产量约5000万件(套),产值5亿元,居福建省第一位,成为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基地。

在这一段时期,石狮服装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强,销售问题逐步体现出来。为此,石狮加强了市场网络的建设。首先,石狮的专业市场体系开始形成。1992年全市有18条商业街,8个专业市场,3座商业城,7000多家大小商店,服装市场经营面积近11万平方米。平均每4名居民就有一间商店(摊位),服装从业人员近4万多人。“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是对石狮服装市场盛况的准确概括。

与此同时,服装产业开始主动向外拓展市场。1990年以后,石狮企业开始大批在全国各地建立服装销售网点。到1992年,石狮市服装企业在全国28个省、市、区设立办事机构,在20多个大中城市的大商场建立了1500个销售专柜,2100多名供销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代理处,组成了一个联结海内海外的庞大的销售系统。

(五)调整阶段(1993年至今)

1993年以后,由于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结束,石狮服装业的发展也开始进入调整阶段。1993年初开始出现调整迹象,但是总体看来规模还在扩大。到了1994年石狮服装产业出现明显的滑坡现象。据1994年的调查,1994年的服装产量比1993年下降了

29.6%。1994年服装制造业产值21.94亿元,比1993年下降12.2%。服装企业中,停产企业577家,半停产企业550家,约占全市服装企业的52.3%。

1994年以后,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石狮服装产业也在进行调整,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1.一些企业开始脱颖而出并成为实施服装产业群的“领头羊”。目前,已经涌现出如七匹狼、富贵鸟、金犀宝、野豹、柒牌、劲霸、爱登堡、帝牌、哈利德等着名品牌,现有注册商标2000余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福建省着名商标40多个。品牌创新使得石狮服装业高附加值产品增多,产品质量、档次均有所提高,产品批量有所加大。

2.纺织与染整业开始发展起来。到2002年,石狮市有纺织、染整业企业421家,产品包括针织布、梭织布、复合布以及鞋辅料织造等,其中丝光棉、涂层复合面料是具有明显优势的拳头产品。纺织染整业的发展标志着石狮服装业开始呈现产业前向一体化趋势,这对提高石狮整个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非常有利的。

3.市场拓展能力明显增强,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来,石狮服装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借助毗邻台湾的优势,199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扩大了与国际市场的沟通。很多企业通过设立合资公司、与国外着名品牌公司定牌生产、自己设计直接出口等多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2001年,石狮市出口销售收入达到19897万美元,自营出口总值达到9255.44万美元。据石狮市外经局负责人估计,目前外销比例已占纺织服装业产值的50%以上。

三、“小企业,大群体”:构建区域性整体规模经济优势

石狮的服装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1)属于传统产业集群,主要以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2)属于小企业群生型。与大中小企业共生型不同,石狮服装产业群众多的中小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和产业联系,共同形成一个互动互补、竞争力较强的有机的产业群落;(3)社会网络起着重要作用。与纯集聚模式和产业综合体模式不同,在石狮,通过社会网络连结起来的专业化中小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

一般而言,产业集群具有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有关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意大利,那些特色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要远高于其他地区。集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要比集群外的同类企业表现得更为良好。石狮服装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来自于规模优势、分工优势和社会网络优势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优势是通过“小企业,大群体”模式获得的。

(一)规模优势

石狮的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是主要组成部分。石狮民营企业之所以数量迅速增加,主要有两种效应在起作用。一是“蚂蚁效应”。早在80年代初期,一部分人就抓住“洋货”供不应求的机会,利用积累的资金和华侨的信息、技术、资金,转到搞“三来一补”,生产仿港、仿洋的国产洋货,供应市场。在获得了成功以后,就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1985年民营企业后逐步增多,1988年发展出200多家服装厂,成为服装市场的支持力量。二是“裂变”效应。一般来说,在创办企业的初期,资金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通过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筹集资金。因此,石狮绝大多数企业为家族企业。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利益分化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数成员

经验也不足,管理者以在亲朋好友中具有权威的人士为主,企业内部比较好协调。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利益分化比较明显了,各成员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具备了独立从事业务的能力。而且,石狮的服装产品大多数为中低档产品,进入门槛较低,加上石狮人具有“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特征。这样,家族企业就不断分化。“三资企业”是石狮服装产业群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给了外商投资大陆提供了条件。建市以后,石狮市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三资企业”到石狮安家落户。到2003年6月为止,石狮历年实际引进外资项目数达到1691个,投资总额达到2012661万元,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796221万元。大量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石狮服装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目前,石狮已经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链,与之相关的企业有5000多家,年产值达到90亿元。

服装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扩张以后,一系列的效应就产生了。第一,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对服装业而言,原材料采购是一项比较大的成本支出。在该区域服装业规模上来以后,采购成本大为降低。一是原材料供应者通过大规模的密集式的供货,也可以获得规模优势,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大幅度降低。这对降低石狮整个服装业的成本是极为有利的。其次,大量的供货商云集于此,原材料采购者可以货比三家,而且企业之间相互切磋,对市场行情非常了解,市场谈判能力也比较强,材料和原材料的价格可以大大降低。第二,降低了产品的销售成本。虽然石狮的服装知名品牌还比较少,但石狮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虽然购买者并不一定清楚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但是对石狮的服装产业已经比较了解,这对石狮市各产业群的每个企业来说,都是降低成本和提高价格的机会。新兴企业也不需要经历市场拓荒的过程,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第三,降低了企业的学习成本。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要获得这些条件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对于一个单打独斗的企业而言,这方面的成本更高。在产业群体发展起来以后,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可以面对面打交道,这样将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可以降低包括技术、专业技能、营销管道、品牌声誉等等内容的行业壁垒,进入成本比较低。第四,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大批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是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在迫使企业不断在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同时,实际上也同时为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工优势

从石狮产业发展来看,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所有的企业生产雷同的产品,既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而且企业之间的竞争会转化为恶性竞争。在这种竞争格局下,所有的企业都是输家,整个产业也会萎靡不振。因此,明智的企业家就会开始对市场进行细分,为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选择在一个或者几个少数的产品和服务上做文章。这样,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中小企业之间经过较长时期的“磨合”,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关系。石狮中小企业之间的这种分工合作关系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形成。这种分工协作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纵向的分工协作,将某一种或者某一类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和工序分割开来,每个企业负责其中一个或者几个环节。一个

是横向的协作,不同的企业群体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这种专业化分工不仅会在生产和服务环节进行,而且会在各个产业环节之间进行。与此同时,生产企业群落和商贸企业群落相互交融和耦合,形成了一种结构张力,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带动对方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物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的网络。目前,石狮的服装产业群已经形成了一个上游供应商、企业、营销渠道、客户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和相对完整的产业网络体系。

(三)社会网络优势

在石狮,服装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完全排斥的关系,调查表明,企业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协作关系。企业之间的协作而且表现在不同的产业链条环节、生产和销售不同种类和品种产品方面,而且表现在同类业务上。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大量的企业存在分包行为。由于服装产品种类品种、花样、款式、质量方面的要求变化速度非常快,订货方要求的供货期一般非常短。作为小企业,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供货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分包行为就非常普遍。一般来说,接单者主要将业务分包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同学。同时,在亲戚、朋友和同学之间,相互融资、交换信息、共同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共同开拓市场的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通过这一网络,每个企业都可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在具体进行协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市场方式进行。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但是,这种协作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基于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可以使合作者之间容易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而且合作者之间相互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说明,石狮服装产业具有非常强的根植性,服装产业的发展深深地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

四、石狮产业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石狮服装产业群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主要的原因在于较早地利用市场机制、在国内取得了先行优势、劳动力成本较低、资金相对宽裕、信息比较灵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石狮服装产业所具有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逐渐丧失,且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服装产业科技含量较低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以外,石狮绝大多数服装、纺织行业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薄弱,仍然处于模仿阶段。虽然很多企业也成立了设计部门,但高级设计人才很少,先进手段还没有普及,设计能力不强。从生产过程来看,生产设备条件参差不齐,石狮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服装产品主要为中低档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石狮服装产量已经达到1亿件(套)以上,但服装销售额仅为60亿元,整个石狮服装产品的平均价格仅为5~6元左右。

从长远来看,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必定缺乏竞争能力。在80年代,石狮企业主要是靠快速模仿港台设计和进口优质面料和引进海外设备取得竞争优势的,但是现在这种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由于面料开发和服装设计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石狮服装行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石狮面料企业和服装企业的设备水平仍然只有海外90年代初期的水平,产品竞争力必然与国际水平相差一大截。

(二)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

信息化对于企业捕捉获利机会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利于政府进行管理和服务。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投入能力和人才,一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够,不重视对信息化的投入。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跟风”阶段。别人生产什么,自己生产什么。这一问题会导致市场同步振荡,“一窝蜂上、一窝蜂下”的现象非常明显。如果市场信息不灵,设计能力差,企业就很难进行市场细分和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由于缺乏差别化生产的能力,大多数企业挤在狭小的市场空间内,结果形成过度竞争。

(三)品牌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看,具有品牌的企业还比较少,当前服装业的国际化趋势日见加强,虽然石狮的服装产业在福建省内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全国驰名商标还只有2个,国际知名品牌还没有。出口到国外的产品的价格非常低。在欧美市场,很多产品连商店都进不了,只能摆地摊。

(四)市场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石狮服装产业最初的发展是由市场带动起来的。80年代之所以产生“全国跑石狮”的局面,就是因为石狮有“洋货市场”。建市以后,石狮进一步加强了市场建设。但总体来看,石狮的市场体系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市场体系还不完整,大部分服装产品门类没有专门的市场。现在石狮已经是“中国着名休闲服装城”,但是服装交易被零散地分布在各处。“地摊交易”随处可见,这不利于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二是市场秩序还不规范。假冒伪劣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乏专门的外销市场,不利于石狮服装业的国际化;四是金融、技术、信息等市场还不成熟,不利于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五)行业组织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得到发挥

石狮目前共有纺织服装、染整、鞋业、鸳鸯池布料、包装印刷、旅馆、广告业以及个体等8个公会或协会,共有会员9566家(人),其中纺织服装300家,鞋业67家,染整37家,包装印刷80家,布料380家,旅馆业70家,广告业32家,个体劳协8600人。同业公会对于企业于政府之间的沟通,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然而,由于他们成立时间短,起步迟,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缺乏一个统一的领导和协调机构,各自为战,自生自灭;二是职能定位不够明确,基本上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附庸,或者当“第二政府”。由于“身份”问题长期困扰着行业协会,造成其独特的服务功能、自律性功能等优势以及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三是职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为会员提供应有的服务,个别协会形同虚设;四是协会的会务活动尚未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驻会人员力量单薄,个别协会连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普遍存在活动经费缺乏、人才短缺等问题。

(六)人才紧缺:石狮市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石狮服装企业最为紧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在与企业访谈的过程中,多个企业家反映,人才问题最难解决。现在石狮服装企业最为紧缺的人才有两类:一是设计师。对服装业来说,服装的款式、花样、用料等是吸引购买者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设计师。现在石狮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没有高水平的设计师,绝大

多数靠模仿其他企业的款式和花样;二是管理人才,石狮企业最初发展起来的时候,竞争压力小,主要靠企业家的敢闯敢干。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仅仅靠这种精神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主要要靠高水平的、规范的管理。由于绝大多数企业家是“洗脚上田”的,缺乏先进的理念,也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仍然停留在家长式的、经验式的管理阶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种管理方式已经比较落后。而且,现在管理已经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从长远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应该将管理工作交给经理者阶层专门负责;三是外贸人才。由于企业缺乏外贸人才,现在石狮企业具有自营出口能力的非常少,钱都给外贸企业赚取了。企业只能赚取一点加工费。

?

?

农村经济研究部韩俊罗丹崔传义

?

?

参考文献

〔1〕

Porter,M.E:Clustersand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11.

〔2〕魏江、叶波:“企业集群的创新集成:集群学习与挤压效应”,《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2期。

〔3〕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经济管理·新管理》2003年第6期。

〔4〕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下)”,《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0期。

作者:农村经济研究部韩俊罗丹崔传义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预测.讲义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一、服装行业总体概况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服装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我国服装行业既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是中国从服装大国建设服装强国的关键。建设服装强国的根本性因素是依靠服装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尤其我们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服装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服装科技涵盖了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据行业客观现实,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分别以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研究、基

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四个部分作为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研发、应用,全面提高服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服饰文化、设计水平、工艺与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人才素质、信息化程度及公共服务能力,指导行业科技发展,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带动整体产业升级。 据有关近年来的数据统计,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而这些服装企业的生产形势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肥东发展与改革 肥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 (总第18期)2008年4月23日------------------------------------------------------------------------------------------------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构筑跨越发展战略支撑 ——赴河南省长垣县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外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编制好我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升我县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助推肥东跨越式发展,经县领导同意,4月18日下午,县发改委组织县直有关部门前往河南省长垣县学习考察。现将此次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垣县概况和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新乡市,地处豫北平原,东靠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西(北)邻滑县,南界封丘,北依濮阳,居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开封、菏泽等城市群中心。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8乡、4个办事处,总人口80万,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和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厨师之乡、建筑之乡、起重机械之乡、医疗器械

之乡,是河南省城镇化建设重点县、扩权县和对外开放重点县,系“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 目前,该县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省108个县(市)中排序第33位,较1990年前移了59个位次。近5年来,长垣县GDP年均增速在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30%左右,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60%以上。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2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9亿元,增长42.1%,实现利润4亿元,增长170.8%。财政收入完成2.57亿元,增长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9亿元,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62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4198元,增长17.3%。 二、长垣县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优势,地处黄泛区的长垣县,近年来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誉为“长垣现象”、“北方的温州”。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为何发展得这么快,取得如此大的成绩,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得知,这主要得益于长垣县在近年的发展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新路子,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向城镇集聚、向工业园区集聚,培育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绿色食品、苗木花卉)、六大经济板块(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商贸流通、特色农业、劳务

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 集群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作为行业发展的先行军,这五个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而且卓有成效。同时,在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肯定的市、县、区、镇区域,他们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作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思路,也很值得借鉴和发扬。 目标瞄准四个“一批” 过去的2009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逆势中谋发展,完成销售收入8329亿元,纺织产业的产值、利润、出口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1—8月份,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了%和%,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产业集群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业重要的发展特色,目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单位66个。其中,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集群33个,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纺织产业基地县(市)13个,特色城7个,特色镇42个。数量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20%,位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销售产值5600亿元,约占江苏纺织服装业工业产值的70%,上缴税金超过200亿元。 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骨干企业的形成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一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发展时机。如常熟古里的波司登、太仓市的雅鹿、太仓沙溪的利泰、吴江盛泽的恒力、张家港塘桥的华芳、东渡,江阴的阳光、海澜等,这一批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力大,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在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为带动和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和集群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提高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不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出了名企、名牌、名镇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集群以企业集聚为基础,加速形成集群内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形成了地方品牌、省名牌、中国名牌以至中国世界名牌梯度发展的格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至2009年底,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的中国世界名牌2个,中国名牌50个,江苏名牌300多个,产业集群中产生的品牌就占其中80%以上。同时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了区域品牌建设。常州湖塘镇、张家港塘桥镇、吴江盛泽镇、常熟古里镇、梅李镇、江阴顾山镇组织集群内的企业整体出击,以参与江苏国际服装节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提升名镇的形象。今年新推出的南京高淳县、宿迁泗阳县、徐州睢宁县、苏州临湖镇等一批特色名镇也通过江苏国际服装节的平台,组织重点企业集体亮相,进行新兴区域品牌的塑造。

江苏省服装产业集群分析(报告精选)

北京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0-2015年江苏省服装产业集群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8658856.html, 1

目录 2010-2015年江苏省服装产业集群分析 (4) 第一节江苏省服装产业运行现状 (4) 一、行业生产情况 (4) 二、行业规模现状 (4) 三、行业发展特征 (5) (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5) (二)产、供、销集群特征 (5) (三)对外程度高 (5) (四)品牌结构优化 (6) 四、行业发展方向 (6) 第二节江苏省服装产业集群整体态势 (6) 一、产业集群特点分析 (6) 二、产业集群认证动态 (7) 三、产业集群问题分析 (7) 四、产业集群发展建议 (8) (二)提高江苏省服装企业市场竞争的能力 (8) (三)提升江苏省服装自主品牌的研发能力 (9) 第三节江阴服装产业集群运行分析 (9) 一、服装产业规模分析 (9) 二、服装产业竞争优势 (9) 三、服装生产企业实力 (10) 第四节常熟服装产业集群运行分析 (11) 一、服装集群成长路径 (11) 二、服装产业规模分析 (12) 三、服装品牌建设状况 (12) 2

四、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12) 3

4 2010-2015年江苏省服装产业集群分析 第一节 江苏省服装产业运行现状 一、行业生产情况 图表- 1:2010-2015年上半年江苏省服装行业产量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二、行业规模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江苏纺织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66亿元,2015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96亿元、利润总额349亿元,主营业务规模和效益水平领先全国。 经过十多年发展,江苏已拥有服装产业集群77个,涌现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业绩突出的百亿特色名镇,既形成了密切协作配套的企业生态圈,还培育出一批特色化专业市场。 根据统计局统计显示,2014年1-9月,江苏规模以上服装企业2518家,其中亏损企业428家,亏损面达19.8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3.72亿元,同比增长8.53%;实现利润总额175.74亿元,同比增长19.86%。 目前江苏拥有中国世界名牌2个,中国名牌5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30多个,江苏省名牌300多个,“品牌江苏”取得丰硕成果。除了波司登、阳光、雅鹿等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及答案 《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试卷本试卷共有单选题10 道,多选题10 道,判断题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特征、类型及案例分析》 一、判断题(10 道) 1. 产业集群的空间尺度和范围取决于发展集群的地方经济的能力,没有固定的规定。 正确 2. 市场驱动型集群所包含的外源企业内部的网络化程度比较高。 错误 3.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正确 4.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50亿-300亿立方米的中型气田64个。 错误 5. 事实上,产业集群可能是单一的横向关联,也可能是单一的纵向关联。 正确 6. 湖北十堰汽配城是一种典型的销地驱动型产业集群。 正确 7. 产业的纵向关联是指围绕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筛选、加工、制造、组装到精深加工、产品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延伸。 正确 8. 产业关联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 正确 9. 中关村科技园是一类技术转化型产业集群。 错误 10. 中国发现地质储量大于3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64个。 错误 二、单选题(10 道) 1. ()的烟草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B. 云南省 2. 广西的铝资源没能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关键原因是() B. 资源数量不能够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要求 3. 知识技术研发产业集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因素是()。 A. 产品生命周期相对短 4. 在我国从研发到产业化投资强度大约为()。 A. 1:50 5. 产业集群的第一特征是()。 A. 产业关联 6. 以下各项属于知识技术型产业集群的是()。 D. 美国微软 7. 我国煤炭产业集群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是()。 A. 山西省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近年来,市已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呈现出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已连续5年纳入全省重点扶持产业集群范畴水产品加工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之一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较低,主要是规模小,企业个数和知名品牌少,产业链短、市域内配套率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发挥全市工业优势,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生产要素有效集中,促进企业集聚、行业整合、产业集中,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围绕我市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延伸产业链条,培植骨干企业,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聚集,不断提升全市工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二)主要目标。期间,按照“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要求,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优势人

力和技术资源,发展壮大石化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纳入全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范畴。末,力争我市机械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总产值均达到1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设备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发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原则,以政府为主导,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结合,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高层次专业人员的作用,把产业集群规划编制的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加强产业聚集区的建设。经济开发区、临港工业园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产业链带动、品牌带动、市场带动等多种模式,搞好产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不断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引导龙头企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聚集。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产业集聚中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期间,重点支持产值过亿元的10家骨干企业。 (四)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延伸。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_1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具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进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进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别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展特点,制定产业进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经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经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那个品牌。 2.建设一具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向来没有启动,希翼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要紧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并且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能够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可以落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并且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依照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进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并且,要积极鼓舞企业拓展业务范围,进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进展一具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落低产业灵便性和习惯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落、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落。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坚韧。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别够。 4.哺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降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治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治理模式,向现代企业治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创造业进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并且对有进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哺育名牌产品。鼓舞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别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可以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可以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进展的直观范本和进展目标。所以,一具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进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关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落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举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并且鼓舞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进展态势良好,是一具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 一、行业概况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3.影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服装行业单个企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产业深度发展 (二)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 (三)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同等重要。 四.行业政策分析 1、国际环境 2、国内环境 3、外贸政策 4、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 5、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 6、人民币升值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几多影响: 五、行业竞争分析 (一)国内状况: 一、市场概况 二、竞争形势 三、销售管道 四、进口及贸易法规 (二)国际情况: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外部威胁 四、竞争战略选择 六.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1)政府关系资源 (2)资金状况 (3)市场灵敏度 (4)品牌效应 七、行业内重要企业分析 (一)、才子中国男装的国粹 (二)、庄吉:行百里者半九十 评价:行业概况要点明确,数据也很新。

一、行业概况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2007年1-12月份,中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94.56亿件,针织服装107.03亿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14.36%、13.13%和15.47%。规模以上企业产量约占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3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512亿件,与2006年持平,其中:梭织服装178亿件,同比下降1.11%;针织服装334亿件,同比增长0.60%。 2008年1-3月,累计生产服装431221万件,累计同比上涨5.87%。1-3月份全国梭织服装累计产量198424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93%;全国针织服装产量累计为232797万件,累计同比增长5.81%。 在国家的“十一五”中,国家明确指出,未来5年服装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面对一直向好的国际国内市场和政府扶持力度,服装业如何把握好商机,把自己最好产品展现出来,使在长期的发展中做大做强,是服装行业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就自己对行业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同学习与提高。 二、中国服装行业产业集群现状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42、中国皮具产业集群 广东汕头市澄海区 43、中国玩具礼品产业集群 东莞市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意见 发布时间:2009-5-5信息来源: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集聚在一起。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通过调研,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 2、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严重; 3、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4、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我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 为突出尾毛产业集群特色,按照“科学规划、高起点设计、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产业集群”的建设思想,对产业集群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行业资源、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定位。 (1)在产业集群规划方面,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通过政策调整,在整个产业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明确产业定位,规划产业分工,制定以促进关联、合并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体系。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拉长链条、提高水平、打造品牌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数量。使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区。 2、在产业规划方面,按照“块状经济”发展的特点,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引导相关企业集中布局,连片发展。 3、在企业厂房建设方面,按照标准化厂房建设要求集约利用土地。同时,对产业集群道路,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也要进行科学论证,一次设计到位 2、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制订出台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纳税人评议执法部门、检查收费许可证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重奖和表彰,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地位,社会上得荣誉。一方面成立经济环境整治领导组,专门受理企业和商户的投诉,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企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新思路,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重点开展企业同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对企业生产经营区的基础设施和娱乐、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工程进行了完善,努力为客商提供一个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3、加强体系建设,推进行业管理 在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建立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流资需求;二是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中国中小企业网站,使其成为企业的门户,成为企业的宣传队。在推进行业管理方面,一是成立产业协会,并完善制定了一整套产业政策及交易管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发展

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班级:13经济2班: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而闻名世界,到目前为止,省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而纺织行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的促进了省整体的经济实力。省的纺织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纺织工业部多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这个惊人的增长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而是整个纺织实力都得到了增长。在2004年,纺织行业的出口总量首次超过省,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省。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许多研究表明,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 一.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布 1. 纺织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省制造企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尤其是1993年以来,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出口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与1978年相比,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2.36倍,生产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3~2008年,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同期,纺织业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至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至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2005-2010年省纺织业实现的销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docx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 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 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 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 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 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 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 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 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 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 期 ◆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 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 中技术、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企业〔20XX〕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地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到本地企业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部分产业集群集聚度较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品牌建设不够、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亟待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现就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三)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产业集群能源供应、给排水、排污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咨询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方式,加强节能管理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五)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 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 业集群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作为行业发展的先行军,这五个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而且卓有成效。同时,在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肯定的市、县、区、镇区域,他们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作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思路,也很值得借鉴和发扬。 目标瞄准四个“一批” 过去的2009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逆势中谋发展,完成销售收入8329亿元,纺织产业的产值、利润、出口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1—8月份,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总产值6730.50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579.51亿元,与上年同比分

别增长了16.32%和22.85%,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221.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36%,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产业集群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业重要的发展特色,目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单位66个。其中,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集群33个,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纺织产业基地县(市)13个,特色城7个,特色镇42个。数量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20%,位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销售产值5600亿元,约占江苏纺织服装业工业产值的70%,上缴税金超过200亿元。 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骨干企业的形成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一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发展时机。如常熟古里的波司登、太仓市的雅鹿、太仓沙溪的利泰、吴江盛泽的恒力、张家港塘桥的华芳、东渡,江阴的阳光、海澜等,这一批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力大,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在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为带动和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和集群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提高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福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战略SWOT矩阵分析(一)

福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战略SWOT矩阵分析(一) 【摘要】在纺织服装产业“西移”的大背景下,地处西部的广西玉林福绵服装产业集群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实地调研,针对玉林福绵服装产业集群的现状及服装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新产业区相关理论,本文将按照先外部后内部的顺序,运用SWOT矩阵对福绵服装产业集群相关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福绵服装产业集群SWOT矩阵战略 一、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大政策背景为中西部服装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首先是国家的投资政策开始向中西部倾斜,纺织服装业虽然不是主要扶持行业,但一样受益。如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优惠转让政策,将吸引更多的纺织服装企业到中西部地区投资,从而带动中西部服装行业的发展。 2、加入WTO以后,服装出口的市场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更有利于扩大中国服装的出口。“入世”之后,通过多边谈判,中国的服装出口获得了若干优惠待遇。例如,WTO经济研究部报告称,纺织品服装配额全部取消后,中国占美国服装和纺织品的市场份额估计将分别从16%上升到50%、从4.11%上升到18%;占欧盟市场服装和纺织品市场份额将分别从18%上升到29%、从10%上升到12%。虽然紧接着美国、欧盟等国家对我国的服装出口有了新的限制,但中国服装产业的出口能力仍得到了快速增长,产品的竞争力也在增强。且从2008年初开始,欧美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不再设配额限制。 3、随着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我国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带动服装的需求。在《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有这样的关键词——“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把这一概念阐释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从中可以看出纺织服装产业“西移”的必然趋势,这就为发展中西部服装产业带来了契机。玉林的地理条件更有助于其承接东部和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 4、发展服装业在中西部已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国家对纺织服装业“西移”的高度重视,中西部的地方政府对纺织服装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例如,2006年石家庄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五大基地”建设的意见》,其中包括纺织服装基地;同期,四川南充市50多家丝纺企业代表汇聚南充市委,共同探讨如何加快南充丝纺服装产业发展。这几年,玉林市政府也开始关注福绵服装产业集群,不但通过减免税收来鼓励福绵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努力改善福绵的投资软硬环境、开发服装工业区等,以吸引更多的商家来福绵投资办厂。 5、中国成为世界加工中心。中国服装的加工水平较高,劳动力成本低,是国外制造行业转移的首选市场。由于服装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发达国家输出服装加工业的速度在加快。这些年,一些国家服装经销商及服装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不同形式,加速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主打中国市场,部分产品销往海外。 二、威胁分析(Threat) 1、整体竞争力弱。加入WTO以后,国际上的大量品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服装中小企业面临严峻考验。我国在中低档服装加工生产领域有一定的优势,而国际服装市场领域的竞争是最激烈的。我国服装业内企业普遍“散、小、弱”,以加工型为主,大部分企业没有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才和经验。目前,各国服装业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劳动力成本比较转向拥有原创性服装品牌的较量。福绵服装企业现在正处于“散、小、弱”、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局面,品牌竞争力弱。 2、反倾销、绿色堡垒困扰着中国的出口服装市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ATC协议的执行,纺织品配额不再成为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但是欧美等主要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以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为代表的绿色壁垒来阻碍我国服装出口。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