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

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

1.临床表现

淋巴瘤患者通常会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发生于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可能伴随着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器官受累的表现,如胃肠道受累可引起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等症状;肺部受累可引起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皮肤受累可引起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

2.影像学特征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淋巴结肿大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器官受累的情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PET-CT等。淋巴瘤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结构消失,淋巴结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淋巴结融合成团块,以及淋巴结内出现钙化或液化等特征。

3.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通过淋巴结活检或穿刺活检等方法,可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可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病理诊断通常需要结合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诊断淋巴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诊断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后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 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淋巴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孤立或散在,后期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对于胃淋巴瘤,应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对于NK/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EBV相关淋巴瘤,应行外周血EBV DNA定量检测。

淋巴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5.94/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6.89/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镜等。 1. 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扫描。 2. 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增强CT扫描者,或者作为CT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 PET-CT:目前是除惰性淋巴瘤外,淋巴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最佳检查方法。对于下列情况,有条件者推荐使用PET-CT:①PET-CT可作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以及氟脱

2021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全文版)

2021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全文版) 摘要 淋巴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中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6 829例,死亡2 807例;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92 834例,死亡54 351例。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异质性强,治疗原则各有不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淋巴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结果,患者生存得到了改善。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淋巴瘤治疗领域的进展,进一步提高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淋巴瘤,又称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GLOBOCAN 2020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83 087例,其中男性48 981例,女性34 106例;死亡23 376例,其中男性14 288例,女性9 088例。2020年全球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544 352例,居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第13位;其中男性304 151例,居第10位;女性240 201例,居第12位。2020年全球NHL死亡259 793例,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的第12位;其中男性147 217例,居第10位;女性112 576例,居第13位。2020年中国新发HL 6 829例,其中男性4 506例,女性2 323例;死亡2 807例,其中男性1 865例,女性942例;2020年中国新发NHL 92 834例,其中男性50 125例,女性42 709例;2020年中国NHL死亡54 351例,其中男性29 721例,女性24 630例;男性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10位;女性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未进入全部恶性肿瘤的前10位。 为规范中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国家癌症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淋巴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结果,患者生存得到了改善。淋巴瘤是一类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在过去15年中,中国抗淋巴瘤新药临床试验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淋巴瘤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淋巴瘤治

淋巴瘤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淋巴瘤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淋巴系统肿瘤,它由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引起。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淋巴瘤可分为多种亚型,如霍奇金淋巴瘤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对于 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鉴别诊断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 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1. 临床表现 淋巴瘤患者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和淋巴结肿 大等症状。此外,淋巴瘤还可侵犯其他淋巴组织和器官,造成相应的 临床表现。 2. 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光、超声、CT和MRI等。这些检查 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和内部结构等特征,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3. 病理学检查 淋巴瘤的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通过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活检,可以明确淋巴瘤的亚型和分级。 二、治疗方案

根据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 方案,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 霍奇金淋巴瘤(HL) 对于早期(Ⅰ~Ⅱ期)和晚期(Ⅲ~Ⅳ期)HL患者,常规治疗方 案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化疗常用的方案包括ABVD方案(阿 霉素、曲妥珠单抗、长春新碱、达卡巴嗪),放疗主要针对受累淋巴 结区域,免疫治疗可考虑使用布来单抗。 2.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NHL的治疗方案因亚型的不同而异,常见的亚型包括弥漫大B细 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等。 DLBCL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CHOP方案)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 治疗侧重于观察,不需积极干预,但可在患者需要时选择局部化疗。SLL的治疗相对保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进行积极治疗。 3. 干细胞移植 对于某些复发性或难治性的淋巴瘤患者,干细胞移植(包括自体干 细胞移植和异体干细胞移植)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干细胞移 植的原则是通过高剂量化疗或放疗彻底去除肿瘤细胞,然后通过输注 干细胞重建造血功能。 三、随访和生活质量改善

淋巴瘤petct评分标准

淋巴瘤petct评分标准 淋巴瘤是一类涉及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中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PET/CT成像在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PET/CT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严重程度和疗效,是非常有用的工具。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淋巴瘤PET/CT评分标准。 1. Deauville标准 Deauville标准是非霍奇金淋巴瘤PET/CT评分的首选标准。该系统基于FDG-PET/CT 显像前后病灶的代谢活性变化,使用5分制度量表对淋巴瘤代谢活性的变化进行评估。评分标准如下: 评分1:全身没有发现肿瘤活动 评分2:全身发现轻微的肿瘤活动 评分3:全身发现中度的肿瘤活动 评分4:全身发现高度的肿瘤活动,尤其是在肝脾和骨骼中 评分5:出现新的病灶或治疗前病灶持续存在且增强FDG摄取 Deauville评分系统能够提供良好的一致性和灵敏性,它对于淋巴结病、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非霍奇金淋巴瘤是适用的。 2. 增强CT评分标准 增强CT评分标准适用于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在内的所有淋巴瘤类型。该评分标准可以评估肿瘤大小、转移病灶分布和淋巴结肿胀程度,以确定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评分标准如下: 0级:淋巴结大小正常,无肿大 1级:淋巴结轻度肿大或者肿大后瘤内均不透亮 2级:淋巴结明显肿大或者肿大后瘤内局部透亮 3级:淋巴结肿起3~5个突起,肿大后瘤内全部透亮 4级:淋巴结肿起5个以上突起,肿大后瘤内局部或者全部透亮 该评分标准对于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受到广泛的应用。

3. Cheson标准 Cheson标准是MALT淋巴瘤和HCL等淋巴瘤类型的评分系统。该系统使用5分制度量表,基于影像、临床和实验室学数据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评分标准如下: 评分1:不可见异变 评分2:淋巴结明显肿大,病灶基本限于淋巴结区域 评分3:非均匀分布的肿瘤,病灶扩散(miliary) 评分4:弥漫性增殖,肺部广泛受损,伴有肝脾淋巴结等 评分5:局部或全身组织空洞或者溶解 该评分标准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非常有价值,同时还可以帮助确定治疗计 划。 总之,以上评分标准都是非常有用和可靠的工具,能够在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使用 PET/CT 评分系统时,需要结合临床数据进行评估,以确定最佳 治疗计划和疗效跟踪。

2021淋巴组织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标准(全文)

2021淋巴组织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标准(全文) 为进一步让中国血液肿瘤医生更加系统地理解与使用指南与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特邀请本次指南与共识执笔专家进行内容解读,联合CCMTV临床医学频道共同推出,将录制内容录制成系列视频教材,供国内血液肿瘤医生学习参考,提升临床技能。 主要诊断术语 淋巴瘤:也称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一类恶性实体肿瘤。淋巴瘤可原发于淋巴结、结外组织与器官;因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故淋巴瘤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发生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生肿瘤性增殖的细胞有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等。 淋巴组织肿瘤:淋巴细胞(包括淋巴瘤和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组织中其他细胞(如:组织细胞、Langerhans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来源的肿瘤。 淋巴瘤类型:国内主要的淋巴瘤类型包括: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66%,T细胞、NK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21%,霍奇金淋巴瘤占9%,还有少数病例不能分类。根据亚型分析,常见的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3,其他还有一些小B细胞肿瘤如FL、

MCL、MZL等;在T细胞淋巴瘤中,我国特色的ENKTCL占6%,其他相对常见的还有非特殊类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LK+及ALK-的ALCL。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几个经典亚型如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都较为常见,还有一些少见的皮肤T细胞肿瘤及淋巴母细胞肿瘤。 基因重排: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技术用于检测B和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在其分化过程中发生抗原受体基因重排,结果是每个淋巴细胞都有各自独特的基因型,DNA电泳为涂层(smear),提示多克隆性增生;淋巴瘤是淋巴细胞分化阻断在其细胞分化的某一阶段并发生增殖,这些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编码,扩增的片段长度相同,其DNA电泳为单一条带,提示单克隆性增生。 淋巴瘤的规范化病理诊断 规范化标本取材与样本制备 淋巴瘤样本类型包括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切除/切取样本;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钳夹或空芯针穿刺活检(CNB)样本;细胞学样本包括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细针吸取(FNA)活检样本和体液细胞学样本。 - 淋巴结活检样本现在越来越少,最好的淋巴结活检样本为淋巴结完整切除或部分切取活检。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淋巴结进行活检。有多处

淋巴瘤诊疗规范

淋巴瘤诊疗规范 淋巴瘤诊疗规范 ————————————————————————————————作者: ————————————————————————————————日期: 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作者:石远凯孙燕刘彤华?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2015,37(02): 148-158.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 e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

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四)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增强者,或者作为CT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 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 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和MRI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 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 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

淋巴瘤诊疗规范

淋巴瘤诊疗规范 一、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1.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2.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浅表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二、淋巴瘤的分期 Ann-Arbor 分期和Cotswolds 修订分期是目前通用的描述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分期系统,在2014年lugano会议上又作了一定程度的修订,更适用于HL和原发淋巴结的NHL。 而对于某些原发淋巴结外的NHL,通常有其专属的分期系统。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Rai分期、Binet分期、胃肠道淋巴瘤的Lugano 分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TNM分期等。 三、淋巴瘤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淋巴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中如何选择放疗线束、射野和剂量,由具体病例的治疗目的和诊疗条件决定。可采用光子、电子和质子等射线束以达到对靶区的合理涵盖及正常组织的最大保护。复杂放疗技术如调强适形放疗(IMRT)、呼吸门控、影像引导、甚至质子治疗,可在特定情况下,特别是在以治愈为目的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中,显著提高临床获益,予以酌情推荐。 根据放疗目的和作用,淋巴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分为: ①根治性治疗;②综合治疗的一部分;③化疗不能耐受或抗拒、残存病灶的挽救治疗;④姑息治疗。 四、淋巴瘤综合治疗总论 作为一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诊断标准与治疗方式各异的恶性肿瘤,在诊断时,需明确淋巴瘤患者的病理亚型和预后不良的分子病理改变,通过相关影像诊断技术明确患者分期,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根据各自的预后风险的评判标准,判断其预后;选择包括合理的内科治疗手段(化疗、靶向治疗和(或)生物免疫治疗等)、放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临床治愈或疾病长期无进展生存,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常见淋巴瘤各亚型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 (一)霍奇金淋巴瘤(HL) HL是淋巴系统中一种独特的恶性疾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3:1-1.4:1。其发病年龄在欧美发达国家呈较典型的双峰分布,分别

淋巴结良性跟恶性区分

淋巴结良性跟恶性区分 淋巴遍布人体的全身,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外界的侵袭,但是淋巴结也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它们在大小、质地、形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的差异,人们可以根据判断标准仔细甄别,如果发现是恶性淋巴结肿大则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严重,以早日恢复健康的状态,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多多了解二者的区别。 ★一、区分良性与恶性淋巴结肿大 1、看大小淋巴结很小,比如需要捏起皮来才能感触到的小米粒大小的淋巴结,通常是良性的;如果淋巴结直径大于1.5厘米,则需要考虑恶变的可能。 2、看质地正常淋巴结的质地柔软,触诊时就像触摸嘴唇的感觉;如果淋巴结的质地就像触摸鼻尖或者额头的感觉,则属于质地坚韧或坚硬,需要考虑恶变的可能。 3、看形状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正常淋巴结在超声下的形状是偏心靶环状,而恶变淋巴结的形状常常表现为低回声实心圆

4、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如果怀疑有淋巴瘤的可能性,就需要进行活检,病理医生会对组织的性质做出最终判断。 ★二、淋巴结肿大原因 ①急性淋巴结炎 淋巴管感染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杆菌等化脓性细菌,导致淋巴管发炎,引起附近部位的淋巴结肿大,这种肿大有疼痛感,中等硬度,局部皮肤潮红,有时有线状潮红,会随病菌的消失而消失,也会因再次感染而复发。 ②淋巴结结核 常发生于颈部的淋巴结,质地硬,活动度差,发生时有低热消瘦、咳嗽、乏力等症状,部分形成脓肿,若有皮肤破渍很难自

③淋巴细胞增多症 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主要在头颈、腋下及上下肢发现肿大,这种肿大质地较软,有痛感,有发热的症状,被猫抓、咬、舔容易患此病,在伤口处有丘疹、疱疹、小溃疡及结痴等。 ④风疹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常发生在枕后、耳后、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位置,轻微压痛无化脓,1周内消退,有发热症状,面部及躯干四肢出现淡红色丘疹。 ⑤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凡颈部、锁骨下淋巴结肿大,增长快,无痛,呈环球形或结节状融合者,很大可能是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⑥血液系统肿瘤 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

淋巴癌的标准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 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 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 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 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 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 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 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 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 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 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 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 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 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 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2022年淋巴瘤诊疗规范(2022年版)

淋巴瘤诊疗标准〔2022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依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淋巴瘤确实诊发病率为5.94/10万,2022年估计发病率约为6.89/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医治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标准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给保证有关X 调整,保证诊治质量与平安,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标准〔2022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病症包含全身和局部病症。全身病症包含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病症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病症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地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镜等。 1. 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比照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纳增强CT扫描。 2. 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检查;对于肝、脾、肾脏、X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增强CT扫描者,或者作为CT发觉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儿童成熟 B 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2019 年版)

儿童成熟 B 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 (2019 年版) 一、概述 成熟 B 细胞淋巴瘤是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中主要包括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BL)、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原发纵膈的大 B 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um large B-cell lymphoma, PMBL)、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等亚型。近年来随着短疗程、高强度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等靶向治疗,本类型疾病的疗效有明显提高, 5 年无事件 生存率(EFS)可以达到 80%以上。 二、适用范围 经病理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基因检测、免疫表型、细 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 MICM 检查确诊的儿童和青少年 BL、高级别 B 细胞淋巴瘤、 DLBCL、 EB 病毒阳性的 DLBCL、 FL 及原发中枢的成熟 B 细胞淋巴瘤及 PMBL。 三、诊断 (一)临床表现 1.BL: BL 临床起病大多较急,进展快,除了淋巴结肿大 外,颌面肿物及腹部占位引起的急腹症是最常见表现。可以 迅速出现骨髓转移,表现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

低下,鼻衄或齿龈出血等;晚期患者可呈现恶液质状况。 BL 患者肿瘤增殖速度快,通常具有自发肿瘤溶解的表现,血清 乳酸脱氢酶(LDH)及尿酸水平的明显升高,肿瘤增殖速度 快,本病存在三种不同临床形式:地方性、散发性和免疫缺 陷相关性。虽然它们在组织学上是相同的并且具有相似的临 床行为,但在三种形式之间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遗传特 征方面存在差异。 (1)地方性: 50%至 60%的病例中,表现为下颌或面 部肿瘤,腹部受累不太常见。肿瘤可累及到结外部位,包括 肠系膜、卵巢、睾丸、肾、乳房和脑膜,外周淋巴结、纵隔和脾脏的受累并不常见。 (2)非地方性(散发性):通常具有腹部受累表现, 可伴有大量包块和腹水,累及回肠末端、胃、盲肠和(或)肠 系膜、肾、睾丸、卵巢、乳房、骨髓或中枢神经系统(CNS),可表现为肠梗阻或胃肠道穿孔或肠套叠,多数患儿存在浅表 淋巴结肿大。大约 25%的病例会出现下颌骨或面部骨骼受 累,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分别发生在约 30%和 15%的 病例中。 (3)免疫缺陷相关性:免疫缺陷相关的 BL 患者通常伴 有免疫缺陷相关的体征或症状(如 AIDS,先天性免疫缺陷, 由造血或实体器官移植后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免疫缺 陷相关的 BL 通常累及淋巴结、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一部

最新:淋巴瘤治疗指南

最新:淋巴瘤治疗指南 摘要 淋巴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中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6 829例,死亡2 807例;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92 834例,死亡54 351例。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异质性强,治疗原则各有不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淋巴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结果,患者生存得到了改善。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淋巴瘤治疗领域的进展,进一步提高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淋巴瘤,又称恶性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GLOBOCAN 2020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83 087例,其中男性48 981例,女性34 106例;死亡23 376例,其中男性14 288例,女性9 088例。2020年全球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544 352例,居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第13位;其中男性304 151例,居第10位;女性240 201例,居第12位。2020年全球NHL死亡259 793例,居全

部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的第12位;其中男性147 217例,居第10位;女性112 576例,居第13位。2020年中国新发HL 6 829例,其中男性4 506例,女性 2 323例;死亡2 807例,其中男性1 865例,女性942例;2020年中国新发NHL 92 834例,其中男性50 125例,女性42 709例;2020年中国NHL死亡54 351例,其中男性29 721例,女性24 630例;男性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10位;女性NHL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未进入全部恶性肿瘤的前10位。 为规范中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国家癌症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淋巴瘤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淋巴瘤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结果,患者生存得到了改善。淋巴瘤是一类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疾病,在过去15年中,中国抗淋巴瘤新药临床试验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淋巴瘤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为了及时反映国内外淋巴瘤治疗领域的进展,进一步提高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淋巴瘤治疗指南(2021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9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 (2019年版)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淋巴瘤(ICD-10:C85.900×0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国卫办医函〔2018〕1125号)。 诊断标准: 1.定性诊断:病理学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对于淋巴结病灶,应尽可能切除完整淋巴结。如果淋巴结病灶位于浅表,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腋窝淋巴结。空芯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应首选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如果无法获得切除或切取的病变组织标本,可通过空芯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术等,尚无一种方法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1)形态学:在淋巴瘤病理诊断中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具有特征性和诊断性的形态学特点。 2)IHC:可用于鉴别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如B或T/NK细胞、肿瘤细胞的分化及成熟程度等。通过组合相关的IHC标记物,进行不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 3)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技术:可以发现特定的染色体断裂、易位或扩增等,对特定染色体异常相关淋巴瘤的辅助诊断有指导意义,如Burkitt 淋巴瘤相关的t(8;14)易位、滤泡性淋巴瘤相关的t(14;18)易位、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相关的t(11;18)易位、套细胞淋巴瘤相关的t(11;14)易位以及双打击或三打击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相关的MYC(8q24)、BCL2(18q21)和BCL-6(3q27)重排等。

简述淋巴瘤的临床分组标准

简述淋巴瘤的临床分组标准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起源于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细胞或淋巴组织,包括多种类型,如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淋巴瘤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与其分组有关,因此,淋巴瘤的临床分组标准非常重要。 淋巴瘤的临床分组标准主要有两种:Ann Arbor分组和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 一、Ann Arbor分组 Ann Arbor分组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淋巴瘤分组标准之一。它是由美国的Ann Arbor大学制定的,于1971年首次提出,后经修订,成为目前的标准。 Ann Arbor分组包括四个阶段: 1.Ⅰ期:病变仅限于单个淋巴结区域或单个器官。 2.Ⅱ期:病变涉及两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域或一个器官及其邻近的淋巴结区域。 3.Ⅲ期:病变涉及两个以上的非相邻淋巴结区域。 4.Ⅳ期:病变涉及一个或多个器官以外的组织或器官。 Ann Arbor分组还包括A、B两种类型: A型表示没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B型表示有全身症状。 例如,Ⅱ期A型淋巴瘤表示病变涉及两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域或一个器官及其邻近的淋巴结区域,但没有全身症状。

Ann Arbor分组的优点在于简单易懂,易于实施和应用。但它的缺点是无法反映淋巴瘤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预后情况。 二、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 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是一种基于多种临床和生物学指标综合评价淋巴瘤预后的方法。它是由国际淋巴瘤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Lymphoma Study Group,ILSG)制定的,于1993年首次提出,后经修订。 IPI分组包括五个指标: 1.年龄:≤60岁得分0分,>60岁得分1分。 2.淋巴瘤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得分0分,其他类型得分1分。 3.临床分组:Ⅰ、Ⅱ期得分0分,Ⅲ、Ⅳ期得分1分。 4.血清白蛋白水平:≥4.0g/dL得分0分,<4.0g/dL得分1分。 5.血清LDH水平:正常得分0分,高于正常上限得分1分。 将以上五个指标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再根据总分将患者分为五组: IPI得分为0~1分的患者属于低风险组。 IPI得分为2分的患者属于中低风险组。 IPI得分为3~4分的患者属于中高风险组。 IPI得分为5分的患者属于高风险组。 IPI分组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淋巴瘤的预后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都有指导作用。

淋巴瘤评分标准及分期

胃肠道淋巴瘤分期标准 Musshoff分期 Ⅰ1病变局限预黏膜层与黏膜下层 Ⅰ2病变累及肌层、浆膜及浆膜下 Ⅱ1引流区淋巴结转移(胃旁淋巴结) Ⅱ2远处淋巴结转移(肠系膜、腹主动脉旁、腔静脉旁或者腹股沟等膈下淋巴结) ⅡE病变穿透浆膜累及邻近器官或者组织. An Arbor分期标准: Ⅰ侵及一个淋巴结区或者一个结外器官或者部位 Ⅱ横隔一侧,侵及两个或者更多个的淋巴结区或者外加局限侵犯一个结外器官或者部位Ⅲ侵犯横隔两侧淋巴结区或者外加局限侵犯一个结外器官或者部位或者脾 Ⅳ弥漫性或者播散性侵犯一个或者多个的结外器官或者部位。同时伴有或者不伴有淋巴结侵犯 CLL的临床分期 分期定义中位生存期(年)BInet分期 BInetA HGB≥100g/L,PLT≥100×109/L, ﹥10年

受累﹤3个淋巴区域 BInetB HGB≥100g/L,PLT≥100×109/L, 7年 受累≥3个淋巴区域 BInetC HGB﹤100g/L与(或者)PLT﹤100×109/L, 5年 Rai分期 低危﹥10年 Rai0 ALC﹥15×109/L 中危 7-9年 RaiⅠALC﹥15×109/L+淋巴结肿大 RaiⅡALC﹥15×109/L+肝与(或者)脾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 高危 1.5-5年 RaiⅢALC﹥15×109/L+HGB﹤110g/L±淋巴结、肝、脾 肿大 注释:评估的5个淋巴结区域包含颈、腋下、腹股沟(单侧或者双侧均记为1个区域)、肝与脾;ALT;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分期系统 肿瘤侵犯范围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新分期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