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与建筑业有关的职业伤害事故共有12类,其中最常见的有7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和火灾。据统计,2010年,在全国发生的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洞口和临边防护)占约 27%;塔吊事故约占37%;脚手架、模板事故约占21%;井架与龙门架事故约占5%;现场临时用电事故约占5%。近几年,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安全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而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死亡事故更是高达35%,脚手架与模板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应引起

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京某工程,在浇筑5层大厅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造成8死21伤的重大伤亡事故,通过分析在宏观、大的方面存在问题:支架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支架立杆伸出长度过大,支架搭设质量差,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人员配置、模板支架方案审批、安全技术交底、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支架验收等管理环节存在问题。

这个案例,在具体细节、技术层面上通过分析存在下列问题:支架方案未经审批就进行搭设,签字审批手续全了,模板支架也搭设完了,未按已审批的方案去去组织施工,去落实整改;方案中支架立杆上部的自由端长度未作出限制,技术人员错误地按步距1。2~1.5米搭设;支架中间未按规定每隔4排设置一道有底到顶的纵向剪刀撑;搭设的随意性突出,支撑(顶)立杆不落地(连到横杆上)、采用搭接接长、一个方向缺横杆设置(即纵横水平杆未连续设置);扫地杆普遍设置过高(30~50㎝),局部甚至未设置;扣件普遍拧固不紧,导致承载力降低;钢管、扣件重量、壁厚不够,多为不合格产品,致使承载力严重不足。

模板支架事故坍塌原因分析:所有事故都与材料有关;都是局部首先失稳后呈多米诺骨牌现象,并且失稳首先发生在顶部;都是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坍塌,发生在连接薄弱环节;所有事故都存在管理责任,尤其是现场技术人员。

模板支架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无扫地杆、单项设置扫地杆;扫地杆不连续;扫地杆过高。水平杆间距不合理;未可靠连接.立杆排列不齐,垂直度差;无顶托或顶托过长;基础无垫木;搭接、对接错误;在同一部位接长。无剪刀撑;剪刀撑与立杆未连接;剪刀撑搭接不到位;剪刀撑设置不到位。

通过上述分析,看一看我们在施工现场实际的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怎样把上面的问题克服掉,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去改进,我们从事故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怎样才能保证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施工人员不按方案而凭经验搭设,立杆间距、步距过大、不设剪刀撑、扫地杆;立杆伸出最上部水平杆长度过长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从这五个方面,接合规范中的有关要求来具体的说明一下:

1 立杆间距

必须根据工程实际,通过计算合理布置,规范要求最大立杆间距不大于1.2m。

1)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2)对接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

3)立杆基础不再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地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高度不大于1m。

4)严禁将上段钢管立杆与下段钢管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2水平杆

1)间距应根据工程实际,通过计算合理布置。

2)第一步大横杆步距不应大于1。8m,其他大横杆的步距均不应大于1。2m。

3)水平杆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

4)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剪刀撑

1)满堂架模板,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上至下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应在四周连续设置,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设置,宽度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部应与地面顶紧,夹角为45°~60°。

2)每到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切不应小于6m。

3)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少于100mm处固定。4扫地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中有不一致的地方。

相同点:1)均在立柱距地面200mm处设置。

2)纵横扫地杆均必须固定在立杆上。

不同点:JGJ162—2008中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而在JGJ130—2011中按照

纵上横下设置扫地杆.两个规范在这一点上是不同的,在施工中究竟按照哪一个规范去施工,因为在JGJ162-2008是强条,而在JGJ130—2011中是一般条款,所以,我个人认为应按照强条纵下横上的要求去设置扫地杆。

5立杆伸出最上部水平杆长度

1)在JGJ130—2011中第6.9.1条规定,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不应超过0。5m;第6.9。6条规定,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

2)在JGJ162-2008中第6。1.9(3)(强条)规定,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

与上面的说明相同,立杆伸出最上部水平杆长度也应按JGJ162—2008中强条中的要求执行。

未尽之处,请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和《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及现行法律、法规及其他验收规范要求执行。

模板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墙体烂根 现象:混凝土墙根与楼板接触部位出现蜂窝、麻面或露筋,有的墙根内夹有木片、水泥袋纸等杂物。 原因分析:(1)第一层混凝土浇筑过厚,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底部未振透。(2)混凝土铺设后没有及时振捣,混凝土内的水分被楼板吸收,振捣困难。(3)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准,搅拌不匀,坍落度太大,材料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率小,和易性不好,振捣时间过久造成漏浆。 (4)钢模板与楼板表面接触不严密。(5)钢模下部缝隙用木条堵塞时,木条进入墙体内。 预防措施: (1)支模前,在模板下脚相应的楼板位置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但应注意勿使砂浆找平层进入墙体内。(2)模板下部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等塞严,切忌使用木片并伸入混凝土墙体位置内。(3)增设导墙,或在模板底面放置充气垫胶垫。(4)浇筑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模板及楼板表面,然后浇一层50mm厚的砂浆,砂浆不宜铺得太厚,并禁止用料斗直接浇筑。(5)坚持分层浇筑混凝土,第一层浇筑厚度必须控制在500mm以内。 治理方法:对于烂根较严重的部位,应先将表面蜂窝、麻面部分剔除,再用1∶1水泥砂将分层抹平。此项工作必须在拆模后立即进行。(2)对于已夹入木片、纸或草蝇等的烂根部位,在拆模后应立即将夹杂物彻底剔除,然后捻入高强度干硬砂浆,必要时砂浆中可稍掺加细石。 2墙面粘连,缺棱掉角 现象:墙体拆模时,大模板上粘连了较大面积的混凝土表皮,现浇墙体上口及洞口拆模后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1)脱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低于1.2MPa。(2)混凝土用水量控制不严,质量波动大,浇筑时下料集中,又未均匀振捣。(3)模板清理不干净(特别是上、下端口部位及门框边),易积留混凝土残渣。(4)使用了失效的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隔离剂被雨水冲刷掉。(5)衔接施工缝时浇筑的砂浆层过厚,强度偏低,洞口模板拆除过早,或拆模时碰撞,造成墙体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1)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期1.2MPa后才能拆模。(2)清理大模板和涂刷隔离剂必须认真,要有专人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清理刷涂。(3)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浇筑时均匀下料,禁止采用振捣棒赶送混凝土的振捣方法。(4)应留有周转备用的洞口模板,以造当延迟洞口模板拆除的时间,宜采用可伸缩的洞口模板。禁止用大锤敲击模板,以防损伤混凝土棱角。(5)衔接施工缝的水泥砂浆厚度为50~100mm,浇筑底层混凝土必须认真振捣。采用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在模板上口加入拌过水泥浆的石子再振捣,确保此部分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治理方法:(1)严重的大面积粘连、麻面,必须在拆模后随即修补。修初方法:先将浮面松动的灰渣清理干净,然后用1∶1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并将表面认真压光,达到要求的平整度。(2)小面积的粘连、麻面,可在拆模后立即用108胶水泥腻子刮1~2道找平。(3)缺棱掉角亦宜在拆模后立即修补。先刷一道水平泥素浆,然后用水泥砂浆分层补平。(4)模板上口

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596 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通用 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与建筑业有关的职业伤害事故共有12类,其中最常见的有7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和火灾。据统计,20xx年,在全国发生的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洞口和临边防护)占约27%;塔吊事故约占37%;脚手架、模板事故约占21%;井架与龙门架事故约占5%;现场临时用电事故约占5%。近几年,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安全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而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死亡事故更是高达35%,脚手架与模板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应引起 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京某工程,在浇筑5层大厅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造成8死21伤的重大伤亡事故,通过分析在宏观、大的方面存在问题:支架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支架立杆伸出长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中,模板工程可以说是常见的施工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施工方式及施工人员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模板工程质量通病,以及如何进行防治措施。 一、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1. 模板不整齐 这是最常见的模板工程问题之一。模板如果不整齐,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有明显的纹路及凸凹不平的现象。 2. 模板松动 模板松动会导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流动,从而引起表面的不平整。松动的模板还会导致表面出现空鼓,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 边角缺陷 边角缺陷可能会导致表面出现边角磨损或者缺损的现象。这些缺损通常需要修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表面质量。 4. 模板渗水 模板渗水通常是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或者模板接缝不严密引起的。它会导致铺在模板上的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印、浮色等现象。

5. 模板变形 模板变形通常是由于材料的收缩或者是模板施工不当引起的。如 果模板变形,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及无法修复的缺陷。 二、防治措施 1. 模板选择 在选择模板时,需要选择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材料。同时,模 板应有充分的刚性,无弯曲、扭转等现象。如果发现模板有缺陷,应 及时更换。 2. 施工技术 模板的施工技术应该严谨规范,保证模板平整、均匀、无松动、 无变形等。在涂模板前,应先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残留的碎片或灰尘。 3. 模板维护 模板施工后,要及时进行维护。比如,在模板内涂油之前,应该 先将模板表面清洗干净,保持干燥。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 灰比,避免混凝土与模板粘在一起。 4. 模板摆放 在摆放模板时,应将模板垂直支撑于地面,必要时可采用斜木等 支撑物,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力。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模板与支架搭设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模板主要用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支撑,支架则是用于支撑模板的框架结构,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安全措施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模板与支架搭设常常存在着一些质量通病,下面我们将就其常见的质量问题与防治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常见质量问题 1. 断裂现象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和支架的承载能力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如果承载不力,很容易导致模板和支架的断裂现象,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2. 失稳现象 模板和支架的失稳现象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因承受不住外力而出现倾斜和滑动现象,造成整个框架结构的不平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模板和支架的坍塌。 3. 构造缺陷 模板和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构造缺陷,如焊接不牢固、脚手架杆件破损、角钢变形等,这些问题都极易导致模板和支架的结构不稳定,从而增加施工风险。 4. 腐朽损坏

模板和支架往往会暴露在建筑外部,如果不能对其加以保护和 维护,就会导致腐朽和损坏的现象出现,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承 载能力。 二、防治方法 1. 安全设计 在进行模板和支架的搭设工作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安全设计,根据建筑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支撑结构方案,从而防止因结构设 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2. 选材与加工 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防治模板和支架出现质量隐患至关重要。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焊接点的牢固度,螺丝、螺母等紧固件的 紧密性,确保模板和支架的结构牢固并且平衡。 3. 定期检查维护 模板和支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焊接点的牢固、脚手架杆件的 完整性、角钢的变形情况等,及时更换有问题的部件,保证结构的 完整性。 4. 加强管理 施工现场必须制定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模板和支架的 管理,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同时要定期组织 模板和支架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1 模板轴线位移 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差。 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照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能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置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多大。 解决措施: 1、严格按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浇筑时,一定要均匀对称下料。 1.2 结构标高偏差 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解决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米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模板与支架搭设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 与建筑业有关的职业伤害事故共有12类,其中最常见的有7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和火灾。据统计,2010年,在全国发生的建筑质量、安全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洞口和临边防护)占约 27%;塔吊事故约占37%;脚手架、模板事故约占21%;井架与龙门架事故约占5%;现场临时用电事故约占5%。近几年,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安全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20%左右,而发生在脚手架与模板部位的死亡事故更是高达35%,脚手架与模板工程作为危险性较大的分布分项工程,应引起 我们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北京某工程,在浇筑5层大厅混凝土时,模板支撑体系突然坍塌,造成8死21伤的重大伤亡事故,通过分析在宏观、大的方面存在问题:支架方案编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证施工安全要求;支架立杆伸出长度过大,支架搭设质量差,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人员配置、模板支架方案审批、安全技术交底、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支架验收等管理环节存在问题。 这个案例,在具体细节、技术层面上通过分析存在下列问题:支架方案未经审批就进行搭设,签字审批手续全了,模板支架也搭设完了,未按已审批的方案去去组织施工,去落实整改;方案中支架立杆上部的自由端长度未作出限制,技术人员错误地按步距1。2~1.5米搭设;支架中间未按规定每隔4排设置一道有底到顶的纵向剪刀撑;搭设的随意性突出,支撑(顶)立杆不落地(连到横杆上)、采用搭接接长、一个方向缺横杆设置(即纵横水平杆未连续设置);扫地杆普遍设置过高(30~50㎝),局部甚至未设置;扣件普遍拧固不紧,导致承载力降低;钢管、扣件重量、壁厚不够,多为不合格产品,致使承载力严重不足。 模板支架事故坍塌原因分析:所有事故都与材料有关;都是局部首先失稳后呈多米诺骨牌现象,并且失稳首先发生在顶部;都是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坍塌,发生在连接薄弱环节;所有事故都存在管理责任,尤其是现场技术人员。 模板支架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无扫地杆、单项设置扫地杆;扫地杆不连续;扫地杆过高。水平杆间距不合理;未可靠连接.立杆排列不齐,垂直度差;无顶托或顶托过长;基础无垫木;搭接、对接错误;在同一部位接长。无剪刀撑;剪刀撑与立杆未连接;剪刀撑搭接不到位;剪刀撑设置不到位。 通过上述分析,看一看我们在施工现场实际的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怎样把上面的问题克服掉,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去改进,我们从事故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怎样才能保证不再发生同样的事故,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2。原因分析 (1)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2)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 (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模板工程安装要求及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一、模板安装技术要求 1、立杆间距、板面支撑的立杆间隙不大于1米,梁底两侧立杆间距不大于60cm,梁截面大于200×300cm的,必须每根立杆加设防滑扣。客厅部分必须加设纵横向剪刀撑,外围悬挑板或立杆斜支的部分必须有可靠水平拉杆及扫地杆连接。 2、楼梯部分等所有支撑系统严禁使用钢木混支。 3、电梯井位置的支模必须有可靠立足点,无有效立足点的必须佩带安全带。 4、所有梁板及外围处,不得使用水平探头杆作为受力支撑点。 5、剪力墙加固必须使用双钢管加固(起步20cm以上加40cm间距,其余间距60cm),加固通过打孔拉结穿螺栓。 6、柱加固使用双钢管打包箍(起步20cm,其余间距60cm)标准层2.9米不少于4道。 7、模板拆除时不得一次性将立杆全部拆除不得悬空预留大面积模板,防止模板塌落伤人。 8、大面积模板安装时(剪力墙)必须有可靠支撑,防止风荷载及其他原因导致倾覆伤人。 9、模板拆除后,从钢平台吊料时,不得将长短不一的木方、模板一并吊运,防止短料在吊运过程中坠落伤人,不得一次性过多的吊运,所有材料不得堆放于外架上,在已支好的模板及刚浇筑的混凝土上单位面积内不得堆放过多、过重的材料,防止坍塌伤人或破坏混凝土结构。 10、模板支撑系统严禁借助外架杆件作为支撑点和受力点,或与外架连接等。

11、支撑过程中,木工操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拆除外架杆件及防护设施,如需拆除的部分必须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拆除,工序完成后必须及时恢复。 12、模板封模前必须清理墙柱内垃圾,不得在已封堵的梁板柱内加工、刨、锯木料,钢筋绑扎前必须清理干净模板上的垃圾。 13、木工机械不得使用倒顺开关,皮带转动位置必须有防护罩,锯片有防护罩防止溅出木屑伤人。 14、二次结构、拦水埂等位置的支模,不得使用外架做受力点或支撑,严禁擅自拆除连樯件。 15、每层拆除后,必须将外架体、临边洞口处得模板,方料、钢管扣件随层清理干净,模板完成后需将剩余材料码放到指定地点,严禁将其放置外架和临边洞口处,手持电锯严禁使用双股铰链线,不得用竹签把电源线插入插座内。 16、泵送混凝土时,砼管道处必须加固稳定,防止模板坍塌,严禁将拆除和模板面上的材料向下乱抛掷。 17、高于4米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后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二、模板工程之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轴线位移 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原因分析: 1、模板翻样错误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就位; 2、构件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造成模板位移;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防治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将复杂部位的模板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以此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相关人员要审核模板加工图及技术交底; 2、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同意模板安装。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模板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现象:测量检查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或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或标记有误差;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楼梯踏步或降板等部位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等。 防治措施: 1、每层要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模板工程各类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各类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重视。 接缝不严 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50~1/1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杠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6)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模板未清理干净 现象 (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柱模板缺陷 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不在同一轴线。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撤除模板时,发觉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缘由分析 〔1〕翻样不谨慎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刚好订正, 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限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匀称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运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必须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剖面形态、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谨慎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展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展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需设牢靠的限位措施,采纳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精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限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精确。 〔5〕依据混凝土构造特点,对模板进展特地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展谨慎检查、复核,发觉问题刚好进展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匀称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限制在施工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时发觉混凝土构造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缘由分析 〔1〕楼层无标高限制点或限制点偏少,限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末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建筑标高限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末固定牢,施工时末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末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限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标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限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后,应另设标高限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参照,确认无误后精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四周分层匀称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三〕构造变形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质量通病: 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冬季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当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产生裂缝;主筋位置严重位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振动,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基础不均匀正常引起开裂;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⑸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 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⑺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与防治

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与防治 脚手架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临时工作平台,它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在使用和搭设过程中,脚手架常常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将针对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一、脚手架搭设的质量通病 1. 基础不牢固:脚手架的基础承载力不足,或者基础施工不规范,会导致脚手架整体不稳定,易发生倾倒或垮塌。 2. 竖杆不垂直:脚手架竖杆不垂直,会导致横杆无法平整连接,影响脚手架整体的稳定性。 3. 横杆连接不牢固:脚手架横杆连接处没有正确使用销子或者销子使用不当,导致横杆脱落或者松动,危及工人的安全。 4. 板材使用不合格:脚手架板材使用质量不合格,例如板材强度低、易断裂等问题,会造成脚手架整体承重能力不足。 5. 横杆距离过大:脚手架横杆之间的距离超过规定标准,会导致脚手架板材的支撑面过大,容易发生板材变形、断裂等情况。 6. 脚手架层数堆叠过高:脚手架的层数堆叠过高,超过规定限制,容易导致整个脚手架的高度超出安全范围,增加了倾倒和垮塌的风险。

7. 支撑稳定性差:脚手架支撑立杆的长度不足,或者支撑基础不稳定,容易造成支撑杆倾斜、松动,影响脚手架整体的稳固性。 8. 安全检查不及时: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及时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未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风险。 二、脚手架搭设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 加强基础施工:在搭设脚手架之前,对基础进行充分的检测和强化。确保基础承载力满足要求,采用合适的基础工艺和材料,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 2. 严格控制竖杆垂直度:在搭设脚手架时,使用水平仪和垂直仪对竖杆进行测量,确保竖杆垂直度符合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竖杆,及时调整或更换。 3. 销子正确使用:在脚手架横杆连接处,正确使用销子,并确保销子完好无损,确保横杆的连接牢固。 4. 严格把关板材质量:在选择脚手架板材时,要求材料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检查材料的强度和质量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5. 控制横杆距离: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控制脚手架横杆之间的距离,避免过大的支撑面,确保板材的支撑力合理。 6. 控制脚手架层数: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控制脚手架的层数,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制,确保脚手架的高度在安全范围内。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根据目前**工程高层建筑地下室、主体模板制作安装质量的现状,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为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因此特编制以下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望引起各方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 1。现象: (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3.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 1.现象 (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 (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2.原因分析 (1)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

模板及支架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模板及支架分项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在桥梁工程中模板、支架制作与安装质量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位置、几何尺寸和外观形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 1. 基础模板 1.1 现象 桥台的基础及桥墩的承台(水中墩除外)一般采用开挖基坑后浇筑垫层混凝土,然后在垫层上安装侧模。常发生沿基础的通长方向不顺直、顶面不平整、模板不垂直、模板底部走动、模板拼缝过大、接头不平整、模板表面不光洁等现象。1。2原因分析 (1)长度方向未拉直线进行校正. (2)模板安装时,挂线垂直度有偏差。 (3)模板上口内侧未采取定尺支撑。 (4)模板直接支撑在基坑土壁上,无坚固的后靠力。 (5)模板平整度偏差较大,模板表面残渣未清除干净。 (6)模板刚度不够,吊装变形。 (7)模板未涂脱模剂,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前未充分浇水湿润。 (8)未设置对拉螺栓。 1.3 预防措施 (1)混凝土垫层的标高及平整度必须符合要求. (2)模板应进行设计,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模板下口要支垫平稳,缝隙用砂浆抹平。 (4)斜支撑应坚实有力,不得直接支撑在土壁上,应设卧木,避免虚撑现象,上口要设对拉螺栓。 (5)模板在组装前应将残渣铲除干净,并涂上脱模剂,模板拼缝应符合质量要求. (6)木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充分浇水湿润。 (7)模板制作支立高度比设计高出10cm~15cm,上口挂水平线. 2. 桥墩台立柱模板 2。1 现象 (1)模板走动造成墩台立柱面变形,个别部位鼓出,接缝漏浆,错台,混凝土表面有气孔、露砂和蜂窝麻面. (2)墩台身立柱扭曲,圆柱柱身失圆。 (3)缺棱少角、脱皮. 2。2原因分析 (1)模板设计对混凝土的侧压力考虑不足;对立柱模的柱箍间距设置太大,采用的柱箍材料本身刚度不够;拼装螺栓偏小,孔眼大。 (2)配制模板的精度不够,板缝不严密. (3)模板使用中,防护不当,造成模板变形;使用后对模板表面的残渣未清除干净;拆模过早,拆模时任意敲拆,造成棱角破损. (4)模板安装时,基底不平,未采取嵌缝找平措施。 2.3 预防措施 (1)模板安装前,应事先定出墩台立柱的纵横轴线,在墩台立柱模板上同时定出模板的纵、横中线,安装时模板纵横中线对正定出的纵、横轴线,并用垂线校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