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博士考试内容

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博士考试内容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培养全球公共管理界优秀人才为宗旨的著名

高等教育学府,其公共管理博士考试内容与其他博士考试内容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

公共管理博士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领导学:这一部分考试旨在考察考生对公共管理领域内所有重要理论及方法的了解,特别是关于公共管理领域的主题,策略,组织管理,全球管理,社会科学以及行政决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

行政学:这一部分考试聚焦行政学理论,探讨行政学的历史发展、行政学的哲学思想、行政机构的结构及运行机制、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行政绩效的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伦理学: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博士考试还将考查考生在伦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一部分考试将考察考生对伦理学理论、方法及其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政策分析: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博士考试的这一部分考试将重点考察考生对政策分析的理解能力,考察考生能够熟练操作、讨论以及分析不同政策领域的政策分析理论及框架,此外,考生还需要理解政策分析与具体实践的关系。

管理学:这一部分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学实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公共管理实践和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解能力。考生应该掌握社会组织与管理的基础理论,以及其在公共管理相关实践中的应用。

法律:公共管理博士考试的这一部分考试旨在考察考生对公共法律体系的理解,特别是考生对不同类型的公共法诉讼,行政裁决,国家机关职责等方面的知识把握能力。

上述内容是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博士考试的主要内容,考生可以针对考试内容精心准备,提升考试成绩。

除此之外,东北大学还将大力宣传和推广全球公共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激励学生们在公共管理事业中心思立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并极力推动全球公共管理新常态的建立。

东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X》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42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与案例分析X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领导者让下属参与管理,对下属完全信任,上下级处于相互平等的地位,有问题互相协商的领导体制属于(D ) A、专权独裁式 B、开明专制式 C、协商式 D、参与式 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的外部制度安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国家人为地限制公共事业组织之间的竞争,这种限制竞争带来的副产品是(D ) A、“道德滑坡” B、“双重俘获” C、“组织缺位” D、市场约束软化 3、下列关于公共责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公共责任有三个构成要素:承担公共责任的行为主体,公共责任的内容和公共责任的客体。 B、公共责任可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 C、公共责任具有多重形式,它可以是行政责任,可以是法律责任,还可以是道义责任。 D、公共责任是多个个人责任的集合。 4、对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特征中“非营利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 不得以任何形式分配利润 B. 不得分配财产 C. 不得盈利 D. 无剩余索取权 5、社团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 A、会员大会 B、理事会 C、常务理事会 D、监事会 6、公共事业伦理评价的三种主要形式不包括( D )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政治信念 D、宗教信仰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事业单位福利的是( D ) A、社会补助 B、休假 C、社会保险 D、商业保险 8、下列不是俱乐部产品的是(C) A有线电视 B自来水 C食品 D煤气 9、养蜂场的蜜蜂给邻近等国的果树传播花粉从而提高果树产量,这是(A)

A生产的正外部性 B生产的负外部性 C消费的正外部性 D消费的负外部性 10、(B)奠定了古典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 A、洛克 B、亚里士多德 C、卢梭 D、康德 11、社会团体终止,经过清算,如有剩余财产,应当如何处理?(A) A 从事发展与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 B、上交财政 C、根据出资额多少按比例返还出资人 D、根据捐赠额多少返还给捐赠人 12、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B) A 400万元 B 800万元 C 200万元 D 2000万元 二、多选题 1、公共事业的内涵特征有( ABCD ) A、非政府性 B、非营利性 C、非特定多数性 D、非实物生产性 2、以下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是( AD ) A、国防 B、房地产 C、收费的高速公路 D、法律制度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工作绩效评估可以以( ABD )尺度作标准。 A、服务数量 B、服务质量 C、获得利润最大化 D、满足社会需要程度 4、政府的“政府失灵”表现为( ABCD ) A、寻租活动 B、公共决策的失败 C、政府机构的低效 D、政府的内部性和扩张 5、同政府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相比,非政府组织具有( BD )的特点。 A、合法性 B、非强制性 C、权威性 D、民间性 6、下列属于营利性组织的有(BCD ) A、社团 B、商业机构 C、企业 D、商会 7、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主要表现在(BCD ) A、高效性 B、沟通性 C、低成本 D、非营利性 8、志愿失灵的表现主要有( ABCD ) A、筹款不足 B、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公共管理非全博士招生简章

公共管理非全博士招生简章 一、招生专业与方向 本年度公共管理非全博士招生专业为公共管理,研究方向包括政府治理、公共政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 二、招生人数与学制 本年度计划招收公共管理非全博士生XX人,学制一般为X年,具体学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导师要求确定。 三、报考条件 1.已获得硕士学位,并具有X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 3.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具备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4.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能够适应全英文授课环境; 5.年龄原则上不超过XX周岁。 四、报名时间与方式 1.报名时间:自即日起至XXXX年XX月XX日; 2.报名方式: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或指定报名系统进行在线报名,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材料。 五、考试科目与时间 1.考试科目:综合素质面试、英语水平测试和学术研究能力评估; 2.考试时间:XXXX年XX月下旬,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六、录取标准与待遇 1.学校将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综合素质和学术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2.被录取的考生将按照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享受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待遇,具体待遇根据录取情况确定。 七、学习方式与学费 1.学习方式:采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根据导师安排和工作实际情况安排学

习时间; 2.学费: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收取学费,具体标准以学校官方通知为准。 八、学位授予与证书 1.被录取的考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等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获得公共管理非全博士学位; 2.学位证书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与全日制博士学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东北大学22春“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X》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东北大学22春“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学X》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 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公共政策评估包括对公共政策非预期影响的评估。()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2. 政策监控的客体是()。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 参考答案:D 3. 政策系统内部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网状结构 B、塔形结构 C、链形结构 D、群落结构 参考答案:B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合议制 B.合议、三权分立制 C.民主集中制 D.合议、民主集中制 参考答案:C

5.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规范分析主要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6.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的道路 A.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 B.组织化——学科化——产业化 C.组织化——产业化——学科化 D.产业化——学科化——组织化 参考答案:A 7. ()年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丹尼尔·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A、1950 B、1951 C、1952 D、1953 参考答案:B 8. 在进行政策宣传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A.个性化原则 B.强制性 C.适时原则 D.说服原则 参考答案:ACD 9. 传统行政学认为,政策往往是由“政治”部门制定的,行政执行部门只是执行政策。()

B、正确 参考答案:B 10. 除了公平性外,高质量的公共政策还表现在()等层面。 A、明晰性 B、合理性 C、稳定性 D、协调性 参考答案:A,B,C,D 11. 公共政策规划是一个狭义的政策分析过程,其程序包括()等步骤。 A、政策目标的确定 B、政策方案的设计 C、政策方案的选择 D、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参考答案:A,B,C,D 12. 在政策分析方法中饱和抽样属于() A.多角度分析法 B.原因层次分析法 C.类别分析法 D.边界分析法 参考答案:D 13. 社会心理承受力与政策能否有效地执行无关。()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024公共管理博士招生简章

2024公共管理博士招生简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管理领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为了培养 更多的专业人才,大学对公共管理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以下是2024年公共管理博士招生简章,希望能够为广大有志于从事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学子提供一些参考。 一、招生计划 1. 招生学科:公共管理 2. 招生人数:20人 3. 招生方向:公共政策与管理、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公共财政与预算、公共服务与创新、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 4. 招生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 研究能力,符合相关学术要求。 二、招生条件 1. 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科研能力。

2. 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志于从事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3. 考核成绩符合学校规定,综合素质评价良好。 三、报名和考核 1. 报名时间:每年9月1日至10月1日,需通过学校指定的全球信息站提交相关材料。 2. 考核方式:笔试和面试。笔试内容包括相关专业知识和英语考试,面试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3. 考核时间:每年11月初进行笔试,11月底进行面试。 四、培养计划 1. 学制:3年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2.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组织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公共服务与创新、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专业课程。 3. 研究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导师的指导,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进行专业研究。

4. 科研要求:学生需在第二年底前确定博士论文选题,并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关论文撰写与答辩。 五、奖学金与助教 1. 奖学金:学校设立公共管理博士奖学金,对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和资助。 2. 助教岗位:学校设有公共管理相关课程,对部分优秀学生提供助教岗位,既能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又能获得一定的收入。 六、就业前景 1. 政府机构:包括各级地方政府、部委机构等,可从事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组织管理等工作。 2. 高校科研机构:可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3. 企事业单位:包括公共部门、社会组织等,可从事公共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4. 国际组织:可从事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相关工作。

博士笔试考试内容

博士笔试考试内容 博士笔试考试内容 一、考试目的 •了解考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察考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 •检验考生的学术素养和论文写作能力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学科基础知识:涵盖所学学科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概念 •学科前沿研究:了解当前学科研究的热点、难点和趋势 •研究方法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学术论文写作:包括文献综述、问题提出、研究设计、实验分析和结论论证等方面 三、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 •答卷形式:书面答题或电脑编程等形式 •考试时间:根据具体学校或部门的安排而定,一般为4至8小时不等

•考试科目:根据所学学科进行分类,包括学科基础、研究方法、文献写作等方面 四、备考建议 1.全面复习:复习所学知识,特别关注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 2.重点提炼:将重要观点、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知识 框架。 3.解决问题:针对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进行练习,提升思维能力和 解题水平。 4.论文写作:学习相关写作技巧,阅读优秀学术论文,培养批判性 思维。 5.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备考时间,掌握答题技巧和应试方法。 五、注意事项 •阅读考试通知:了解具体考试要求、考试时间和地点等重要信息。•注意考试科目: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备考相关科目。•注意细节问题:答题时仔细审题,注意解答要求和格式规范。 •注意时间分配:根据题目难易程度,灵活调整答题时间分配。 六、考试后的处理 •答题总结:及时总结考试经验,发现自身问题,为后续备考做好准备。

•结果分析:了解考试成绩和评分标准,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补强短板:针对考试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强学习。 •沟通交流:与他人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提升整体水平。 •积极准备:将笔试成绩作为提升口试和论文写作的基础,积极备战下一阶段考试。 以上是关于博士笔试考试内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创作思路 1.确定标题: “博士笔试考试内容”。 2.定义文章结构: 使用标题副标题形式,采用列点方式展示文章内 容。 3.写作导引: 首先介绍考试目的和意义,接着详细阐述考试范围与 内容,然后讨论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然后提供备考建议,包括全面复习、重点提炼、解决问题、论文写作和时间管理等方面。 接着列举注意事项,如阅读考试通知、注意题目和细节问题、合理分配时间等。最后讨论考试后的处理,包括答题总结、结果分析、补强短板、沟通交流和积极准备等方面。 八、写作规则 1.使用markdown格式:保证文章的格式整洁、易读。

博士生资格考试

博士生资格考试 博士生资格考试是评估研究生是否具备攻读博士学位的能力和 条件的重要环节。它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道重要的关卡,对于培养 高质量的博士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考试的目的、内容和 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考试目的 博士生资格考试旨在评估研究生在研究方法、学术素养、专业 基础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攻读博士学位的 能力和资格。考试的通过意味着研究生具备深入研究的能力和潜力,有能力独立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工作。 二、考试内容 博士生资格考试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学科基础知识和研 究计划。 1. 学科基础知识:考察研究生对所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前沿动 态和专业能力掌握情况。通过考试,可以体现研究生是否有深厚的 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学科知识。

2. 研究计划:考察研究生对所研究领域的认识和研究思路。研究生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等。考官将对研究计划进行评审和提问,以评估研究生的研究思维和创新潜力。 三、考试方式 博士生资格考试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 1. 笔试:通过书面考试来评估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知识。笔试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题等。考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题,并准确地回答问题。笔试通常是单独进行的,考试结果会计入最后的成绩。 2. 面试:面试是考察研究生研究计划和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面试一般由考官组成的面试委员会进行,考官会就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和提问。考生需要针对考官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能力。 四、考试准备

为了顺利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研究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 学科基础知识:研究生需要系统地复习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课程教材、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以确保对学科的全面 和深入理解。此外,参加公开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活动,可以 增加对学科的了解并扩大学术视野。 2. 研究计划:研究生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研究计划,包括明确 研究目标、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此外,可 以与导师或其他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得到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完善研究计划。 3. 模拟演练:研究生可以进行一些模拟博士生资格考试的演练,通过模拟考试和模拟面试,提前感受考试的氛围和紧张度,增强自 信心和应对能力。 五、考试后处理 博士生资格考试结束后,考生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后续事宜。

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内容

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内容 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包括三个方面的考试内容:学科基础知识、 研究方法和综合素质。在这个综合考试里,对于考生的学术素质、科 学研究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都会有所考察。 首先,学科基础知识承载了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这个考试中,对考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学术 前沿等都会有涉及。因此,在准备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的时候,一定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尤其是要关注自己所处领域的研究前沿。 其次,研究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这是考察科研能力的 重点。从整体来看,研究方法对于整个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来说占有 很高的分值。因此,要想在这个考试里表现优异,必须在研究方法上 做好准备。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 在实际研究中加以运用和实践。 最后,综合素质考察的是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 这个考试中,除了考察学术知识和科研能力之外,还会对考生的综合 素质进行评估,包括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 能力等。在这个方面,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多与人交往、多参加社会实践和活动、开展创新性研究和思考等,这 些都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博士研究生还要提高自己的 英语水平,这是因为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中英语科目占有一定比例。

总的来说,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是研究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准备考试需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博士研究生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掌握研究方法和提升综合素质等,才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因此,考生们在备考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应对,才能够获得好的成绩,并在日后的学术和事业道路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博士毕业考试大纲精讲

博士毕业考试大纲精讲 博士毕业考试大纲是博士研究生阶段的重要考试之一,涵盖了广泛 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要求。本文将就博士毕业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进行 精讲,帮助广大博士研究生更好地备考。 一、考试背景与目标 博士毕业考试是为了评价研究生在博士学位课程中所学知识和研究 能力的综合水平,以及对所学专业领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考试 的目标是评估学生是否具备独立从事高水平科研和学术工作的能力。 二、考试科目和内容概述 博士毕业考试一般包括学科综合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两个主要部分。 1. 学科综合考试:重点考察博士研究生在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对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的了解。 (1)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如专业理论、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等。 (2)前沿热点问题:考察学生对当前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 重要问题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学科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思考能力。 2. 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是博士毕业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己研究工作的深入理解、思考和表达能力。 (1)研究背景与意义:学生需要清晰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背景、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目的。

(2)研究方法与设计:学生需要详细地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实 验设计,包括实验设备、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3)研究结果与发现:学生需要全面、准确地陈述自己的研究结 果和发现,并说明对学科研究的贡献。 (4)讨论与展望:学生需要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包括结果的解释、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 三、备考建议 为了顺利应对博士毕业考试,学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1. 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系统学习和温故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 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运用能力。 2. 阅读前沿文献:定期关注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阅读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和论文,增强对前沿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3. 深入研究论文课题: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充分了解研究背景、相关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做好实验设计和数据 处理,提高研究能力。 4. 多参加学术交流与讨论: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 活动,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博士生考试

博士生考试 博士生考试 引言 博士生考试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其目的是选拔和选拔最 优秀的研究生进入博士学位课程。这是一项严肃而具有挑战性的考试,需要考生充分准备和复习,同时具备扎实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本文将详细介绍博士生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以及备考建议。 一、博士生考试的内容 博士生考试的内容通常包括两部分:学术知识考试和研 究计划报告。 1. 学术知识考试:这是考察考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 程度和理解能力的部分。考试内容通常涉及课程教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考生需要通过解答问题、分析案例、写作论文等形式,展示其学术能力和研究成果。 2. 研究计划报告:这是考察考生研究能力和学术独立思 考能力的部分。考生需要在指定时间内撰写一份研究计划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等。通过这部分的考试,考官们可以评估考生独立研究的潜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二、博士生考试的形式 博士生考试的形式通常是书面考试和面试。 1. 书面考试:学术知识考试部分通常为书面形式,考察 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内容根据专业要求设

置,并根据考试科目的具体情况确定考试形式,如选择题、填空题、论述题等。 2. 面试:研究计划报告部分通常为面试形式。在面试过程中,考官们将与考生深入交流,询问关于研究计划的问题,评估考生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面试可能包括个别面试和团体面试,视学校和专业的具体安排而定。 三、备考建议 考生在备考博士生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提前规划: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可以选择参加辅导班、自习或结合实践进行备考。 2. 多方面准备:全面复习所学专业知识,浏览相关学术期刊和论文,提升学术素养。同时,要注意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题目:多做一些与考试类似的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论述题等,以便熟悉考试形式,提高应试能力。 4. 研究计划准备:提前准备一份完整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成果预期等。在面试前进行充分的练习和修改,以提高面试的表现。 结论 博士生考试是选拔最优秀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对考生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考生需要充分准备和复习,具备扎实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前规划备考、多方面准备、练习题目和准备研究计划,考生可以提高考试的表现,增加博士生入学的机会。希望本文对考生备考博士生考试有所帮助。

202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大纲【模板】

202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B04 科目名称:高等物理海洋学 一. 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海水的物理性质、世界大洋水团和环流特征、海水运动方程组及其性质、海洋环流、浅海海流、升降流、海洋锋、海洋湍流及海洋不稳定性、潮汐及海平面变化、内波、海浪和极地海洋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海水的物理性质 海水的特性,海水的各种状态方程,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及海洋中声速的铅直分布,光在海洋中的衰减,水色和透明度的概念和观测方法,海冰的形成过程及性质。 2. 世界大洋温盐、水团和环流特征 海洋的热收支过程,海洋中的水量平衡和海水的年龄,大洋的温度分布和变化,大洋的盐度场和密度场的分布和变化,海洋温、盐、密度的细微结构,水团的有关概念,水团划分与分析的方法,世界大洋的水团的划分,海洋环流及其与水团的关系。 3.海水运动方程 海水运动应遵守的各种方程,海水运动基本方程的变换,海水运动基本方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4.海洋环流 大洋中赤道各流系的性质,大洋中长波在海洋变化中的作用,海洋中尺度涡的性质;大洋环流模型以及斜压准地转模型的铅直结构,通风温跃层理论,边缘海环流。 5.浅海海流 潮汐余流的形成机制,特殊地形对海流的影响,风生陆架流的性质,河口和海峡中流的性质。 6.升降流 海洋中升降流的基本理论,研究升降流的一些方法,世界大洋和中国近海中升降流的分布和成因,上升流数值计算、压强项处理与射流性质。 7.海洋锋 海洋锋的定义分类,各种海洋锋的性质和成因。 8.海洋湍流及海洋不稳定性 海洋湍流的产生,湍流的参数化,海洋湍流的能量传输和湍流的能谱分布,以及海

东北大学2023博士招生简章

东北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方便考生了解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特制订本章程。考生应认真了解我校公布的相关政策(招生章程、报名须知、学院招生细则等)。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一、招生专业及导师 我校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分为校内专职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2023年,我校具体招生专业(领域)及导师情况详见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下均简称招生专业目录)。 考生务必在报名前主动联系报考导师,确认导师当年招生计划情况,导师简介、研究方向等信息可登录报考学院网站查询。 二、报考条件 (一)以申请考核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条件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 3.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系列条件之一: (1)硕士毕业生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持境外硕士学位证书

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 (2)应届硕士毕业生(考生录取当年发放录取通知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硕士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3)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报考类别原则上为定向就业),已修完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并在拟报考学科领域具有较丰富的成果(在报考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我校认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或在科学研究等本职工作中已取得重要成果,其中至少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或在企业技改升级中做出重大贡献,相关工作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条件是: 1.满足上述第(一)条,第1、2、3各项规定。 2.还需符合以下条件: (1)我校在学(含2020级、2021级、2022级)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单独考试生、非全日制管理类联考硕士生); (2)本科学习形式为普通全日制并同时获得学士学位; (3)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学习成绩符合学院确定的相关要求及标准),成绩优秀。 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研究生暂不采取硕博连读方式进行选拔。 (三)以直接攻博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条件是: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科目(1001)考试规定.doc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科目(1001)考试规定 东北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共有4部分:完形填空(15%)、阅读理解(45%)、翻译(20%)、写作(2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测试目标:此考试旨在通过笔试形式,检测考生在科研、学习、工作中对于英语的文字处理能力,即读、写、译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和速度。 二、题型结构: 1. 完形填空(Cloze): 本部分以段落为单位,为考生提供一定的语境,旨在考查学生对上下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同时,甄选恰当、准确表达的能力。 此部分30小题,每题0.5分,总计15分。 2.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分作2部分,仔细阅读(Close Reading)和快速阅读(Fast Reading)。仔细阅读以段落为单位,为考生提供相对完整的信息链条,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文章,并根据其内容按题目要求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择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回答问题,以检验理解的准确程度,把握细节的敏锐性和信息分析、推理能力。此部分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短文,阅读总量(不包括题目及选择项)为2500词左右,共设30个问题。每题1分,总计30分。 快速阅读以段落为单位,为考生提供一定长度的文章,要求其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跳读(skim and scan)获取指定信息,旨在考察考生在日常生活和科研活动中用英文准确、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此部分分为2-3个相对独立的短文,阅读总量(不包括题目及选择项)为2000词左右,设15个问题。每题1分,总计15分。 3.翻译: 本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英语原文理解的准确性,要求将具有一定语境的段落或句子翻译成中文,题型可有两种形式:A.将阅读理解短文中的句子翻译成汉语; B.给出一个短文,翻译短文中的某些段落。翻译的总量不少于250英文单词。从译文的语言判断考生的翻译能力。

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

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 博士研究生考试通常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对于想要在学术领域深造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科目是博士研究生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主要考查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该科目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深入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它们分析现实问题。 二、外语科目 外语科目是博士研究生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主要考查考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翻译能力。该科目通常采用英语进行考试,考生需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等能力。同时,外语科目还考查考生对报考学科相关外文文献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三、学科综合科目 学科综合科目是博士研究生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科目,通常包括两个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学科知识,是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专业课程则主要考查考生对报考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包括该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考生需要根据所报考的研究生专业进行成绩考试,这部分内容涵盖了该专业的各个研究方向。 四、综合素质面试

综合素质面试是博士研究生考试中的一种非笔试形式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该环节通常采用面试形式进行,面试官会就考生的个人陈述和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提问,重点考察考生在学术素养、研究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表现。综合素质面试需要考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涵盖了多个方面,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同时加强外语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 此外,博士研究生考试还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积极寻求导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所报考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趋势,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最后,考生还需要注重身心健康和时间管理。博士研究生考试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身心素质和毅力,避免因长时间的学习和备考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同时,考生还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做到高效备考和健康生活相结合。 总之,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涵盖了多个方面,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同时加强外语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并注重身心健康和时间管理。

东北大学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一一经济活动的科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刘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进一步说,尽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表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事实上它是存在着一条主线的。这条主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 本书对于公共经济学的阐释,是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开始并以公共部门的收入与支出为主线的。作为开篇,这章的基本线索是:由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入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给出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揭示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界定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 1.1 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具有效率是最重要的。 那么,应当如何把握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条件呢? 1.1.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对资源配置效率含义的最严谨的解释,是由帕累托做出的。 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可能是以其他人境况变坏为条件而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判断标准。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说是具有效率的。 1.1.2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将以往使用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一分为二”: 按照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区分为“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两类。即所谓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能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