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罗姆

奥斯特罗姆
奥斯特罗姆

公共池塘资源就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是一种人们共同使用整个资源系统但分别享用资源单位的公共资源。在这种资源环境中,理性的个人可能导致资源使用拥挤或者资源退化的问题。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P475-476)通过对公共池塘资源的研究,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开发了自主治理理论。自主治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一群相互依存的人们如何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性治理,并通过自主性努力以克服搭便车、回避责任或机会主义诱惑,以取得持久性共同利益的实现。奥氏在其《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等著作中通过实证方法的研究和隐含的博弈结构的分析,从影响理性个人策略选择的四个内部变量、制度供给与可信承诺及相互监督、自主治理的具体原则三个方面阐述了自主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3浅析多中心治理理论

治理是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是个人与组织、国家与公民治理其公共

事务的诸多方式和手段的总和。

1页

探析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从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的视角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容

由于市场或政府在公共事物的治理过程中失灵,奥斯特罗姆夫妇基于长期的社会实证调研认为,公共事物的治理应该摆脱市场或政府“单中心”的治理方式,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以有效地克服单一依靠市场或政府的不足。“‘多中心’意味着有许多在形式上相互独立的决策中心从事合作性的活动,或者利用核心机制来解决冲突,在这一意义上大城市地区各种各样的政治管辖单位可以以连续的、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前后一致地运作。”[4]11-12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核心是,主张采用分级别、分层次、分阶段的多样性制度设置,加强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协同共治。该理论的价值在于“通过社群组织自发秩序形成的多中心自主治理结构、以多中心为基础的新的‘多层级政府安排’具有权力分散和交叠管辖的特征,多中心公共论坛以及多样化的制度与公共政策安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遏制集体行动中的机会主义,实现公共利益的持续发展”。[5]

(一)理论假设

任何一种治理理论都有其理论预设前提,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治理理论的一种也不例外。为了科学地论证多中心治理的逻辑与内涵,奥斯特罗姆夫妇预设了如下理论前提:一是城市公共物品和服务在其生产函数方面不同于其同时受到影响人数方面;二是对公共物品和服务偏好接近的人在聚居方面倾向于抱团;三是公民通过观察或耳闻的方式来比较相关管辖单位解决问题的绩效;四是在多个不同组织范围和规模的管辖单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共服务,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向其他地区迁居;五是多个管辖单位有利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使服务的受益者共担成本。再分配最好由州或者中央政府等大的单位负责;六是选任官员可以根据公民需求在大城市地区选择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潜在生产者,并通过签约外包的方式限制低效生产;七是鼓励续约的生产者采用先进技术,提倡有效的团队协作生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二)基本内涵

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治理的主体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各主体相对独立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在一定范围内共同承担公共事务治理的职责。多中心治理实质上是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

3.社会维度:社会作为第三个中心参与公共事物的治理。奥斯特罗姆在系统地分析了公共事物的治理典型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之后得出结论:每个个体的理性行为可能造成集体的非理性后果,个体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导致往往会忽视公共事物的利益。奥斯特罗姆用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否定了前人认为公共事物的治理或彻底私有化或强化中央集权的观点,提出了政府与市场以外的解决方法,那就是,人们通过自筹资金与自主合约可以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奥斯特罗姆经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分析发现,与政府的强制管理和纯粹的市场化运行方式相比,一些社区为了管理好森林、湖泊和渔场等公共资源,相互依赖的个体组织起来,通过自筹资金与自主合约的形式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规避了公共事物治理的困境,取得持续的共同收益。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启迪与警示

多中心治理论的主要观点

奥斯特罗姆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产生于深刻的理论分析与丰富的实证分析。对真实世界里发生的各类自组织模式的广泛考察,使得她具备超越一般经济学家的视野,承接英国社会学家波兰尼的“社会秩序理论”,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论。其核心就是,在私有化和国有化两个极端之间,存在其他多种可能的治理方式,并且能有效率的运行。奥氏的研究证明:与政府强加各项规章以及纯粹的市场化方式相比,当地社区可以独自更好地管理森林、湖泊和渔场等公共资源。一群相互依赖的个体“有可能将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续的共同收益。”“多中心”一词现已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更成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与公共事物的治理模式之一。

首先,多中心意味着公共物品的多个生产者,公共事物的多个处理主体。作为一种治理思路,多中心治理首先意味着在公共物品生产、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物处理方面存在着多个供给主体。试图在保持公共事物公共性的同时,通过多种参与者提供性质相似、特征相近的物品,从而在传统中由单一部门垄断的公共事物上建立一种竞争或准竞争机制。通过各个生产主体之间的竞争,来迫使各生产者自我约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增强回应性。并且,公民还可根据各生产者的相对优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各个生产者之间进行选择。

其次,多中心治理意味着政府、市场的共同参与和多种治理手段的应用。不论是政府垄断还是纯粹的市场提供,都没有跳出“政府vs市场”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从其本质上讲,都是一种单中心的治理思路,因而,也各有缺陷。政府垄断公共事物会造成公共物品提供的单一,无法满足多种偏好,而且会导致政府扩大、效率的丧失以及寻租腐败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市场是以“成本一效益”为核心的处理思路,因此“私有化”策略在公共事物的处理方面,会导致公共性的缺失和公共利益的不足。而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则跳出了传统的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主张政府和市场既是公共事物处理的主体,又是公共物品配置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和机制,主张在公共事物的处理中,既充分保证政府公共性、集中性的优势,又利用市场的回应性强、效率高的特点,综合两个主体、两种手段的优势,从而提供了一种合作共治的公共事物治理新范式。

其三,多中心治理要求政府转变自身的角色与任务。奥氏指出,在公共物品的生命周期中,大致存在着三个角色:“消费者、生产者和连接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中介者”。在公共物品的生产过程中,三个角色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扮演。因此,多中心治理既反对政府的垄断,也不是所谓的私营化。它不意味着政府从公共事物领域的退出和责任的让渡,而是政府角色、责

任与管理方式的变化。多中心治理中政府不再是单一主体,而只是其中一个主体。政府的管理方式也从以往的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在多中心治理中,政府更多地扮演了一个中介者的角色,即制定多中心制度中的宏观框架和参与者的行为规则,同时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等多种手段为公共物品的提供和公共事物的处理提供依据和便利。

奥氏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降治理思潮提供了重要思想渊源,并构成其核心内涵。而治理思潮既是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总结,又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府改革。根据治理理论,政府并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机构(包括社会的、私人的)只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就都可能成为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社会权力的中心;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应予摒弃,公私机构之间的界限和责任变得模糊,国家职能的专属性和排他性渐趋淡化,国家与社会组织问的相互依赖关系空前张扬;管理对象的参与倍显重要,以期在管理系统内形成一个自组织网络,加强系统内部的组织性和自主性;在政府完成社会职能的手段和方法方面,政府除了采用原来的手段之外,还可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提高效率,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

公共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理论述评

内容提要: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理论在摈弃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出自主治理理论以解决集体行动困境。制度安排在解决公共事物治理困境、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显示了巨大力量,奥斯特罗姆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的概念,建立了多中心的制度安排。针对复杂系统中公共事物治理而设计的适应性治理对于公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大意义。奥斯特罗姆在探寻公共事物治理过程中的跨学科贡献为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转型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多中心治理;适应性治理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事物。自从生物学家哈丁的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在《科学》杂志发表之后,“公用地悲剧(Tragety of the commons)”就成为刻画资源和环境退化的一个重要术语,社会科学家以其作为分析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主要框架。针对公共池塘资源治理问题,传统的集体行动理论认为“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动困境”是难以避免的。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方案不是市场的私有化就是政府的国有化。但是市场追逐自利的原则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政府管理又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等问题。到了20世纪80年代,奥斯特罗姆教授从研究五千多个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案例出发,应用制度分析与经验分析的方法,证明了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条道路的存在,即公共池塘资源的共享者们可通过“自组织”有效地自主治理,因而,在“公有”和“私有”之间存在着一种治理模式,也就是公共池塘资源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是一种人们共同使用整个资源系统而分别享用资源收益的公共资源,它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诸如地下水、渔场、牧场、石油等,从更大的范围上看,空气和海洋也属于公共池塘资源。从物品的属性界定,公共池塘资源就像一个向任何人开放的池塘中的水,谁都可以去取,但水一旦为谁所取得,水就变成为私人拥有、私人享用的物品,这种水就是奥斯特罗姆所指的公共池塘资源。

在企业理论(科斯)和国家理论(诺斯)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治理(Self-governance)理论

在市场理论(亚当·斯密)和主权理论(托马斯·霍布斯)的基础上开发了多中心治理(Polycentric Governance)的公共经济理论

在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基础上展开的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

4

公共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理论述评

奥斯特罗姆在探索公共事物(主要指公共池塘资源)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发现自主治理(Self-governance)以及治理模式多元化至关重要。公共治理过程无不是公共领域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制衡,任何事前看似完美的机制设计可能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事与愿违。实践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的竞争和博弈演化而成的治理模式对转型国家而言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奥斯特罗姆在自主治理理论基础上延伸的多中心理论以及经验支撑的理论框架,回答了如何实现更加有效的公共治理。3页

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她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对中国的改革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多中心理论:解决集权与分权治理两难问题

多中心理论

多中心理论是由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 Ostrom)夫妇在波兰学者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的多中心秩序(Polycentric Order)基础上共同创立的。奥斯特罗姆认为集权制和分权制作为过去经常用到的两种制度安排有无法克服的缺陷,如集权制增加管理过程的信息成本和策略成本,并容易滋生寻租与腐败;分权制则难以避免制度的缺失和规避责任。正是为了解决这两种单中心制度安排所无法解决的“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选择格局,奥氏夫妇提出了多中心治理概念,建立了多中心的制度安排。所谓多中心理论,便是行为单位既会独立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即传统的市场行为),又会相互协调合作(自主治理)。所有的公共当局具有有限但独立的官方地位,没有任何个人或群体作为最终的或全能的权威凌驾于法律之上。这样它就打破了单中心制度中最高权威只有一个的权力格局,形成了一个由多个权力中心组成的治理网络。多中心理论的核心在于因地制宜,主张采用分级、分层、分段的多样性制度安排,主张政府、市场和社区间的协调与合作。该理论指出“通过社群组织自发秩序形成的多中心自主治理结构、以多中心为基础的新的‘多层级政府安排’具有权力分散和交叠管辖的特征,多中心公共论坛以及多样化的制度与公共政策安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遏制集体行动中的机会主义,实现公共利益的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在公共领域存在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在市场秩序与国家主权秩序之外的多中心秩序。2页

多中心理论具有以下几个要素:首先,允许人们组建许多治理机构,使多元化的规模经济在基础设施中的运用成为可能;其次,多中心框架下政府单位间存在本质差异的权力;第三,每一区域以选举形式产生官员,代替行政委任的形式,以改变官员的激励结构;最后,通过统一的司法体系来解决区域间的冲突。奥斯特罗姆指出,在基础设施等公共事物持续发展的制度选择中,多中心制度安排既保留了集权制度安排的一些优势,还同时增加了其他优势,是促进公共事物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多中心治理在传统治理理论基础上丰富了公共治理的理论和方法。

与传统的治理理论相比,多中心治理具有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选择的多样性;“多中心治理结构为公民提供机会组建许多个治理当局”;二是多中心治理可以克服搭便车行为。传统

的公共理论认为,由于存在搭便车行为,理性个人自发提供的公共物品往往是不足的,由此造成了政府公共部门便是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的必然选择的错觉。其实,“政府失灵”的存在使公共服务的供给缺乏效率。多中心治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有助于“维持社群所偏好的事务状态”,通过多层级、多样化的公共控制将外在效应事务治理内部化,通过将服务或产品打包提高经济效益,这样的公共治理就具有私人治理相似的性质,大大减少了搭便车之类的公共困境;第三,形成合理的决策机制。多中心强调决策中心下移,面向地方和基层的决策及控制在多层次展开,微观的个人决策以集体的和宪政层次的决策为基础,而集体的和宪政层次的决策需要尊重受其影响的大多数的意见,吸收和鼓励基层组织和公民参与。它的合理性在于有效利用地方性的时间、地点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增强了公共决策的有效性。

奥氏多中心理论及实践分析

奥氏研究了世界很多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社区对于公共池塘资源(Common-pool resources)的管理,也考察了这些管理模式防止这些资源枯竭的能力。她发现地方性的小社区其实不需要政府的帮助也能通过自下而上的自我管理来达到运行良好的目的,它们采取的方法包括结成社团、相互理解、协商、管制、信任等非正式的社会控制,而非国家强制。这一个个小的社区就是社会治理生活中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主体,也即一个个小“中心”。奥氏通过详细考察不同地理资源状况下小型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知微见著,通过这种分析试图发现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比如发展中国家甚至全球事务)的发展和治理问题可能蕴含的意义。多中心于是成为奥氏学说中的核心观念。在奥氏的眼中,“多中心”一词不仅仅是社会系统中公共物品的提供主体和公共事务的治理模式,更可体现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3页

孔繁斌. 公共性的再生产: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构

多中心治理与现实应用

管理理论往往建立在基本人性假设上。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一种,认为个人是具有独立决策能力、能够计算成本收益的理性人,但又不是传统经济学上的完全的理性人或经济人,而是能够自主决策,受环境影响易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受社群的非正式规范约束的社会人、复杂人。多中心治理理论中的行为者具有理性有限这一人性特点。3页

5多中心治理:一种新

的公共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往往建立在基本人性假设上。

管理理论往往建立在基本人性假设上。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一种,认为个人是具有独立决策能力、能够计算成本收益的理性人,但又不是传统经济学上的完全的理性人或经济人,而是能够自主决策,受环境影响易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受社群的非正式规范约束的社会人、复杂人。多中心治理理论中的行为者具有理性有限这一人性特点。在多中心治理理论中,个人被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个人是具有独立决策能力、能够计算成本收益的理性人。他的行动策略选择依据他所面临的条件和他对成本收益的分析。个人也许是直接行动的个体,也可能是官员,代表他人作出决策。然而,个人不是传统经济学上的完全的理性人或经济人,而是能够自主决策、受环境影响易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人,受社群的非正式规范约束的社会人。埃莉诺在研究小规模的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问题时实际上是将人看成是这样的社会人和复杂人:他们创造和改变着治理规则,受社群习惯规则影响,与他人互动。借助这样的人性假设,多中心治理学者就可以剖析公共资源治理中的微观机制:“在这种情形中,人们经常不断地沟通,相互打交道,因此他们有可能知道谁是能够信任的,他们的行为将会对其他人产生什么影响,对公共池塘资源产生什么影响,以及如何把自己组织起来趋利避害。当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相当长时间,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互惠的处事模式,他们就拥有了为解决公共池塘资源使用中的困境而建立制度安排的社会资本。

实际上多中心治理的分析单位不仅包括个人,商业企业、立法机关、政党、公共机构甚至民族国家都可以作为分析单位。多中心学者认为,只要这些单位面临着类似的战略计算,策略是相互影响的,行动是同时发生的,都可以看做是多中心的分析单位。这样,多中心理论可以借助经济理论、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治理问题。只是当对组织关系分析时,多中心的假设实际上是理性人,而对社群个人的分析时,多中心理论的假设是社会人或复杂人。这或许是有待深入的问题。3页

和谐社会视角下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在缺陷及启示

“多中心”是奥氏学派的核心概念,表明了相对于单中心而言的一种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这词最早出现在麦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的文章中,波兰尼区分了组织任务中存在的两种秩序:一种是设计或指挥的秩序;另一种是自发的或多中心的秩序。前者是单中心或一元的,在这种秩序中通过终极权威对社会系统进行控制;后者则是指系统中存在许多相互独立的主体,同时又在一定的规则体系内相互调适,每个主体决策者既可以自由追求其利益,同时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多中心秩序的出现可以视为对源于单中心的指挥秩序缺陷的替代:除非终极权威被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统治者所掌控,而且所有的下级都无条件的服从。当所有的个人都只拥有有限的知识和有限的能力,中央决策者将严重超负荷运转,只得选择机构的扩大和人员的增加来解决这一问题,而另一方面下级会选择性地传递信息,以期望取悦于最高的终极权威。而信息的选择性丧失和信息传递渠道的扭曲会导致局面偏离正常轨道,绩效与期望之间产生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多中心体系自然呼之欲出。

奥氏研究了世界很多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社区对于公共事务(资源)的管理,也考察了这些管理

模式防止社会资源枯竭的能力。她发现地方性的小社区其实不需要政府的帮助也能通过自下而上的自我管理来达到运行良好的目的,它们采取的方法包括结成社团、相互理解、协商、管制、信任等非正式的社会控制,而非国家强制。这一个个的小的社区就是社会治理生活中的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主体,也即一个个的小“中心”。多中心于是成为奥氏学说中的核心观念。在奥氏的眼中,“多中心”一词不仅仅是社会系统中公共物品的提供主体和公共事务的治理模式,更可体现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首先,在治理的主体上,多中心意味着公共产品的多个供给者和公共事务的多个处理者等行为主体共同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其次,在治理的基础上,多中心的治理意味着在公共事物的处理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第三,在治理的方式上,多中心意味着政府必须转变其自身的角色与任务;最后,在治理过程中,监督和制裁是多中心的保障。2页

11(二)多中心治理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众所周知,民主并不限于选举,民主治理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参与自治组织自身的治理及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就是民主的另一种基本形式。现在人们通常把基层民主政治的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的后三方面内容就是民主治理的基本内涵。

而肇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持续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西方社会的“治理革命”,与全球化、现代性、公民社会复兴一样,都是当今人类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尽管这场革命的理论命名各不相同,从“重塑政府”、“治道变革”、“民主行政”到“治理与善治”;其实践模式也多有差异,或是强调“地方治理”、“分散化治理”,或是追求“效能政府再造”、“新公共管理”。但是,构成这场治理革命“隐蔽的本质”的,却是社会治理结构的多中心安排。实现社会治理结构多中心化的再造,是“治理革命”的旨趣所在。多中心治理的精神与实践,表达了在民主政治再造中,不同治理主体之间按照公共性规范建构的一种公共服务/责任再生产的制度机制,社会治理中“多中心性”问题,实质是人类合作理性的扩展,是民主治理的一项策略。在后现代社会生态下,社会的风险性、社会集体行动的困境及正义价值的普遍性,构成了公共治理的基本处境,民主治理需要更多的合作实践以满足公民复杂丰富的公共服务欲求。对于多中心治理的合作机制建构而言,其灵魂不在于制度理性主义的精致设计,而是直面“差异”建构“他在性”的合作自我,恢复被中心化治理结构压制的公共领域及其对话机制,倡导社会消解不合乎协商原则的强硬的不妥协习惯,去熟悉基于同意的治理原则。正因为如此,多中心治理不只是民主治理的途径,也是培育公共精神的场所。

5页

10民主治理是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众所周知,民主并不限于选举。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参与自治组织自身的治理及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就是民主的另一种基本形式。现在人们通常把基层民主政治的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中的后三方面内容就是民主治理

的基本内涵。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2页

迈克尔·博兰尼在《自由的逻辑》中首先提出“多中心”话语,他从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和市场经济优于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的分析中逐步理出自由智识的逻辑,总结出自发秩序和“集中指导”秩序两种对自由安排的方式。他认为前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多中心治理理论:一种公共事物自主治理的制度理论

“多中心”一词最早是由迈克尔·博兰尼(Michael. Polanyi)在《自由的逻辑》中使用的,他引进“多中心”一词是为了证明自发秩序的合理性以及阐明社会治理可能性的限度。为此,他区分了社会的两种秩序:第一种秩序是指挥的秩序,这种秩序凭借终极权威,并通过一体化的上级指挥与下级服从的长链条维系着自身的“协调”与运转,实现自身的分化与整合;第二种秩序是多中心的秩序,在这样的秩序中,行为单位既相互独立,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又能相互调适,受特定规则的制约,并在社会的一般规则体系中找到各自的定位,以实现相互关系的整合。博兰尼认为第二种秩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奥氏的“多中心”理论继承了博兰尼的社会秩序理论,更加强调参与者的互动过程和能动创立治理规则、治理形态。

浅析多中心治理理论——基于对奥斯特罗姆著作的研究

浅析多中心治理理论——基于对奥斯特罗姆著作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8T16:09:09.2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作者:万隽 [导读]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奥斯特罗姆夫妇基于深刻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实证分析共同创立的。多中心治理理论打破了以往学者认为只有国家或市场是解决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定式思维,提出了政府与市场之外新的可能性方式,即在政府、市场两个中心之外引入社会,作为“第三个中心”。该理论模型可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是未必一定能够提供理想的政策选择方案。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摘要:多中心治理理论是奥斯特罗姆夫妇基于深刻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实证分析共同创立的。多中心治理理论打破了以往学者认为只有国家或市场是解决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定式思维,提出了政府与市场之外新的可能性方式,即在政府、市场两个中心之外引入社会,作为“第三个中心”。该理论模型可能在特定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是未必一定能够提供理想的政策选择方案。 关键词:多中心;囚徒困境;信任;合作 多中心治理理论是当今西方学术界最热门的理论之一,“多中心”一词是迈克尔·博兰尼在《自由的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及和阐释的。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夫妇基于深刻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实证分析,共同创立了多中心治理理论。对于公共事务的治理,传统的观点一般有市场派和政府派。市场派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对于公共事务的治理,人们会通过市场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面对“强市场、弱政府”的治理模式所带来的“市场失灵”困境,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政府派强调,政府理应在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中实现从“划桨”到“掌舵”的转变,一只“看得见的手”以“强势政府”的身份进入公共事务治理的诸多领域中。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容 由于市场或政府在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中失灵,奥斯特罗姆夫妇基于长期的社会实证调研认为,公共事务的治理应该摆脱市场或政府“单中心”的治理方式,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以有效地克服单一依靠市场或政府的不足。“‘多中心’意味着有许多在形式上相互独立的决策中心从事合作性的活动,或者利用核心机制来解决冲突,在这一意义上大城市地区各种各样的政治管辖单位可以以连续的、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前后一致地运作”。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核心是,主张采用分级别、分层次、分阶段的多样性制度设置,加强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协同共治。该理论的价值在于“通过社群组织自发秩序形成的多中心自主治理结构、以多中心为基础的新的‘多层级政府安排’具有权力分散和交叠管辖的特征,多中心公共论坛以及多样化的制度与公共政策安排,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遏制集体行动中的机会主义,实现公共利益的持续发展”。 (一)理论假设 任何一种治理理论都有其理论预设前提,多中心治理理论作为治理理论的一种也不例外。为了科学地论证多中心治理的逻辑与内涵,奥斯特罗姆夫妇预设了如下理论前提:(1)城市公共物品和服务在其生产函数方面不同于其同时受到影响人数方面;(2)对公共物品和服务偏好接近的人在聚居方面倾向于抱团;(3)公民通过观察或耳闻的方式来比较相关管辖单位解决问题的绩效;(4)在多个不同组织范围和规模的管辖单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共服务,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向其他地区迁居;(5)多个管辖单位有利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使服务的受益者共担成本,再分配最好由州或者中央政府等大的单位负责;(6)选任官员可以根据公民需求在大城市地区选择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潜在生产者,并通过签约外包的方式限制低效生产;(7)鼓励续约的生产者采用先进技术,提倡有效的团队协作生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二)基本内涵 中心治理理论强调治理的主体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各主体相对独立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在一定范围内共同承担公共事务治理的职责。多中心治理实质上是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 (1)政府维度:政府不是单一的治理主体。在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域下,同时存在政府、市场、社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与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其中,政府不是单一的治理主体,政府与市场、社会不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不再是政府单一垄断,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竞争和协作促进公民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好的服务。对于公共事务的治理,政府不再是简单地发号施令或采取行政措施来解决问题,而是要借助市场、社会的协调和合作,实现治理目标。 (2)市场维度:市场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在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域下,公共事务的治理不仅仅有政府的参与,同样也需要市场的协同参与。现代社会分工协作体系的进步促进了公共物品生产体系和供给体系的分离。在市场机制下,由于严格地按照供求关系生产公共物品,基本达到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另外,在市场机制下,企业在生产公共物品过程中严格地按照成本—收益分析生产,提高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和效能。这些都使得市场成为公共事务治理主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维度:社会作为第三个中心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奥斯特罗姆夫妇在系统地分析了公共事务的治理典型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之后得出结论:每个个体的理性行为可能造成集体的非理性后果,个体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导致往往会忽视公共事务的利益。奥斯特罗姆夫妇用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否定了前人认为公共事务的治理或彻底私有化或强化中央 集权的观点,提出了政府与市场以外的解决方法,那就是,人们通过自筹资金与自主合约可以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2][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4. 3][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6.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7. 5][美]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8. 作者简介:万隽(1994-),男,吉林长春市人,在读研究生,管理学学士,单位:海南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和地方治理。

EMT6中文资料

Transistors 1/4 Power management (dual transistors) EMF20/UMF20N 2SC4617and DTC144E are housed independently in a EMT6 or UMT6 package. z Application Power management circuit z Features 1) Power switching circuit in a single package. 2) Mounting cost and area can be cut in half. z Structure Silicon epitaxial planar transistor z Equivalent circuits z External dimensions (Units : mm) z Package, marking, and packaging specifications Type EMF20EMT6F20T2R 8000Package Marking Code Basic ordering unit (pieces)UMF20N UMT6F20TR 3000

Transistors 2/4 z 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T a=25°C) 120mW per element must not be exceeded. ?2 120mW per element must not be exceeded. Each terminal mounted on a recommended land. z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T a=25°C) Tr1 Parameter Symbol BV CBO BV CEO BV EBO I CBO I EBO h FE V CE (sat)Cob Min.60507??180?? ???????2 ???0.10.13900.43.5 V I C =50μA I C =1mA I E =50μA V CB =60V V EB =7V V CE =6V, I C =1mA I C /I B =50mA/5mA V V μA μA ?V PF Typ.Max.Unit Conditions f T ?180?V CE =12V, I E =?2mA, f =100MHz V CB =12V, I E =0A, f =1MHz MHz Collector-base breakdown voltage Collector-emitter breakdown voltage Emitter-base breakdown voltage Collector cutoff current Emitter cutoff current DC current transfer ratio Transition frequency Collector-emitter saturation voltage Output capacitance DTr2 Parameter Symbol Min.Typ.Max.Unit Conditions ? Transition frequency f T ?250?MHz V CE =10V, I E =?5mA, f =100MHz ?Characteristics of built-in transistor. V I(off)??0.5V V CC =5V, I O =100μA Input voltage V I(on) 3.0??V V O =0.3V, I O =2mA V O(on)?100300mV V O =10mA, I I =0.5mA Output voltage I I ??180μA V I =5V Input current I O(off)??500nA V CC =50V, V I =0V Output current R 132.94761.1k ??Input resistance G I 20???V O =5V, I O =5mA DC current gain ? R 2/R 1 0.8 1.0 1.2 ? Resistance ratio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吴昭昭行政12甲1291410118 近来,因为课程的要求读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著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尽管在刚接触此书时,觉得它晦涩难懂,但通过三节课的讲解,我也算对这本书有了些许了解。《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创新提出了治理公共事物的第三条道路,即自主组织治理。本文将从本书的理论内容与方法论两方面展开,进而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 一、作者介绍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是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该书是对公共池塘资源如何有效治理的探讨。在论述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之前,必须对之前存在的公共物品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进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划分与国家和企业理论之间的界限。她的自主治理理论也是在对前两者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本书中作者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从而在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理论,同时也为解决公地悲剧开辟了新的路径。从这本书中,我不论是在分析问题的理论视角还是在研究分析方法上都受到了很大启发。 二、内容概述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大量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自主治理理论,将个人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主义结合,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提出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第三条路径,为我国治道变革中面临的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寻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等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支持。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等模式是危险的,因为当其以隐喻作为政策的基础时,那些为分析的目的而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的约束条件,在各种实际场景中也被忠实地认定是固定不变的。这两种情形中的参与者,奥斯特罗姆认为其行为被预先假定在实践中并被设定无能为力的,最终结果是,特定情况下的公共事务总是得不到关怀的必然的悲剧性结果,她认为,事实上,公有的、私有的制度经常是相互啮合和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存在于相互隔绝的世界里。 首先奥斯特罗姆分析了影响理性个人策略选择的内部变量。在研究该问题的时候,同样采取了用经济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理性人假设。但是,她探讨的理性人并非像传统集体行动理论者所认为的完全理性,她认为理性人行为策略受到四个内部变量的影响,这四个变量分别是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和贴现率。人们选择的策略会共同与外部世界产生结果,并影响未来对行动收益和成本的预期。个人所具有的内在规范的类型受到处于特定环境中其他人的共有规范的影响。如果这一规范成为与他人共享的规范,那么采取被其他人认为是错误的行为所要受到的社会非议,从而会对他形成制约。贴现率受个人所处的自然和经济保障程度的影响,对未来收益的较低预期导致较高的未来收益贴现率,如果其他人给予未来较高的贴现率,那么他也会这么做,贴现率亦与地方社区人们在比较未来与当前的相对重要性时所共有的一般规范的影响。奥斯特罗姆的理性人策略乃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策略。收益、成本、共有规范、机会都是影响个人决策选择的总和变量,但在现实中,这些内部的、内生的、主观的总和变量很难有准确的汇总方法。因此,判断理性个人的策略选择应把重点放在影响总和变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奥利弗·E.威廉姆森(OIiver E.WiIIamson) 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E.威廉姆森因对公共经济管理行为和企业边界确定理论的贡献,被授予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威廉姆森通过交易费用的界定、合同人的假设,以交易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将交易维度化,分析了交易属性、治理结构属性与离散的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企业边界理论,并凭借该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学术贡献不只是对纵向一体化或企业边界问题的开创性研究,纵向一体化只是经济组织问题的一个特例。以制度、组织和治理为主线,对威廉姆森的学术生涯的回顾,揭示了他所提出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特别是匹配交易活动与治理形式的 契约关系有效治理的分析框架,具有更大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词: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 1 引言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2日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E.Williamson),以表彰他们对经济治理分析的研究,其中奥斯特罗姆侧重于研究公共资源的治理之道,而威廉姆森则侧重于企业边界的治理分析。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词中称,奥斯特罗姆证实了使用者协会如何成功地管理公共资源,而威廉姆森则发展了一套以企业作为冲突解决构架的理论,他们的这些开创性贡献把经济治理研究从经济学关注的边缘推到了前沿,同时表明了经济分析可以清楚地解释大多数社会组织模式。 2 背景介绍 2.1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颁奖,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都是在经济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大师们,著名经济学家萨米尔森、弗里德曼都曾获此殊荣。 2.2威廉姆森的职业生涯及学术背景 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教授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交易费用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和代表性学者。早在威廉姆森获得诺贝尔奖的18年之前,科斯在荣获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就曾感谢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为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预示了经济管理学从边缘走向前沿的趋势。 奥利弗·威廉姆森1932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200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已经77岁。威廉姆森于1955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先是在华盛顿特区的政府里担任工程师,而后于1958年去了斯坦福大学,并在28岁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60年,威廉姆森来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31岁时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他的有关管理决策经济学的学位论文获得了福特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威廉姆森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做了两年经济学助理教授。1965年,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任职,先后为这所大学工作了18年。在此期间,曾于1966-1967年到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担任反托拉斯首席检察官助理、反托拉斯局局长唐纳德·特纳的特别经济助理。1983年,到耶鲁大学担任了为期五年的教授。从56岁开始,又回到了最初工作的伯克利加州大学,先后担任研究生院的经济学和法学教授、哈斯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等职,直至2004年72岁退休。 威廉姆森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等。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他现在的研究领域和兴趣所在是:关于企业、市场、中间型组织和公共机构的经济学理论及其在公共政策和商业战略方面的应用。 对于自己的学术成就,威廉姆森曾在文字中这样描述。首先,他强调了自己从事跨学科研究的特色和学术背景:“我成为一名具有跨学科兴趣的经济学家,那是因为在一系列错综复

浅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思想(1)

浅析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思想摘要: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凭借她自己的公共治理思想中的自主治理理论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荣获这一奖项。传统的关于公共事务治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明显的困境。从霍布斯的主权思想,到斯密的市场理论,都是仅从其中一方面对公共事务进行治理,但历史上不断发生的悲剧向我们证明,这都是不够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从中展开研究提出她公共治理理论中的最重要的自主治理理论,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验证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从中找到脱离政府和市场的“第三只手”从而为实现公共事务良治有着极大意义。为世界各国公共事务的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公共治理;公共事务;自主治理

一、绪论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之一,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以1991年英国布里克斯汉姆港过度开采为例,引出关于对公共资源过度开发的思考以及对比三种常用的解决公共事物问题的模型提出不同意见并引发深度思考。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于公共事务的治理采取了多种不同手段,从政府到市场都进行了相应的政策手段支持,但效果并不明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单单依靠政府或者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都无法对公共事务起到很好的治理作用。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治理思想给中国带来了新鲜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公共池塘自主治理理论作为她最为出名的理论,以此引出对她整个公共治理理论的学习。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治理思想的来源背景;第二部分,集中介绍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将主要论述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治理思想的启示,研究其思想理论对中国当代的影响及借鉴价值以及各方面的学术研究;第四部分,结束全文,论述个人观点。 二、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治理思想的来源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治理思想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其理论来源并非是凭空想象,而是汲取了前人的优秀思想理论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一)迈克尔·波兰尼的“多中心”概念 多中心理论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治理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多中心”的这一概念最开始是由迈克尔·波兰尼提出来的。波兰尼在他的著作中将社会的秩序分为了两个部分:指挥的秩序和多中心的秩序。他认为,指挥的秩序是“终极的权威所协调,该权威通过一体化的命令结构实施控制。在设计的或者指挥的秩序中,存在上下级关系,上级A指挥下级B1, B2……Bn,来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完成特定的使命。在极端的情况下,上级A可以命令下级B2去杀死B3。这样的秩序概况为一元的或者单中心的秩序。”[1]而另一多中心的(多中心的也可以解释为是自发的)秩序则是与之相对的,“在其中许多因素的行为相互独立,但能够作互相调适,以在一般的规则中归置其相互关系。在一组规则之内,个人决策者可以自由地追求其自己的利益,但其利益受实施这些决策规则所固有的约束。”[2] (二)托马斯·霍布斯的主权理论 托马斯·霍布斯强调国家政府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国家主权必须掌控一切,哪怕是信仰也必须要服从这个国家社会,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维持和平稳定的状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篇一:《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参考书】 年版 2.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1年版 3. 《公共选择理论》,缪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罗森布鲁姆,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著,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7.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美]珍妮特?v?登哈特, [美]罗伯特?b? 登哈特著,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 《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 惠特克著,宋安喜、 任睿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格莱德著,刘启君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 《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美]卖克尔.巴泽雷著,孔宪遂等译,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 《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第三版)》,[美]迈克尔.L.瓦休等著,刘铮等译,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4 出版社2002年版 【篇二:《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教学大纲】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研读 上课时间:周六下午8-10节,地点:艺术中心402室 任课教师: 陈瑞莲教授、84036693 倪星教授、84038593 郭小聪教授、84034978 蔡立辉教授、34251601 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 教学目的: 自从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产生了许多具有代 表性的论著和学说,它们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并直接奠 定了当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知识基础。本课程将对公共行政学发展 史中的经典著作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剖析经典著作的方法来学习和 研究各种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流派,并对之进行批判性的选择和拓展,从而为本学科的知识增长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博士研究生阅读文献和课堂研讨等方法, 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理论流派和经典著作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弄清各种理论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学

多中心理论综述-奥斯特罗姆

多中心理论 奥斯特罗姆夫妇多中心理论综述 在全球化治道变革与学科交融的风云聚会中,多中心理论无疑是这个盛会上一颗闪着夺目光彩的明珠。多中心理论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 Ostrom)夫妇共同创立。在二战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并被统一标签为新政治经济学的诸多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流派之中,这一理论以严谨的理论关怀、实践关怀精神展示了其颇具现实解释力的理论风采,以严密的制度分析、理性选择的逻辑论证展示了其制度理性选择学派的独到魅力。然而,与跨学科的交融与汇聚相伴随的却是诺伯特?埃利亚斯(Nor bert Elias)指称的“封闭人”思考倾向以及学科“我群印象”的凸显,这一趋势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多中心理论的影响走向。虽然多中心理论的学术背景是政治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领域的,且在这些领域有着甚为广泛的影响,但这一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跨学科的,其理论的内涵、实质与影响就远远超出其学术背景所及的领域,如在经济学领域,其影响就甚为惊人,这一理论的开创者之一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不仅获得了美国塞德曼政治经济学奖,而且还被认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强有力竞争者。应该说,多中心理论汲取了几乎遍及所有社会科学,甚至包括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智慧,与此同时,它也为众多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野。基于此,也为推动学科之间的交流,本文想就多中心理论作一全面逻辑梳理。值得说明的是,本综述既是笔者学识范围的,同时又是笔者资料所及范围的,偏颇之处,肯定难免。 一、多中心的社会秩序理论 在诸多有关社会秩序的理论中,最具影响的观点首推亚当.斯密的社会秩序观。斯密认为,在人们相互认同的规则框架下,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人们各自追求着自己的利益,无数分散追求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社会利益增长的洪流。在这种秩序中,法律规则确定了开放市场中形形色色的契约与产权安排,人们在其中寻找种种获利机会并为此相互竞争、相互刺激,从而促使较优趋向的形成与社会总体福利的增进。与这一秩序观相对应的公共政策是鼓励发展竞争与开放的市场。与斯密秩序观不同,但同样颇具影响的观点当属霍布斯的秩序观。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各自追求自我利益并为此相互竞争,最终会导致无可收拾的战争与恐怖状态。为避免人对人似狼的混战局面,必须建立一权力支配中心来规范所有社会关系,以实现社会的和平与秩序,并给普通的人们带来安宁与温馨。 斯密的秩序论在崇尚个人价值的社会氛围中自然深入人心,然而,市场逻辑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运用于非单纯私益物品领域呢?早在1954年,保尔.萨缪尔森就注意到,当物品是公益物品时,依靠自发的或自我组织的市场竞争难以实现如私益物品所能实现的优化水平,因此,诸多经济学家及相关分析者都建议,公益物品领域应当用中央集权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实中的许多情形也确如这一认识,人们往往用期密的市场理念来安排私益物品的资源配置,而用霍布斯的主权国家理念来安排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但是,霍布斯理念的资源配置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又会以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注释)

自主治理:公共物品治理的新途径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该书是对公共池塘资源如何有效治理的探讨。在论述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之前,必须对之前存在的公共物品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进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同时这部分容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划分与国家和企业理论之间的界限。她的自主治理理论也是在对前两者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批判 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最早是萨缪尔森1954年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提出的,所谓公共物品就是指社会成员均等地消费的物品,每个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的消费的减少。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等三个特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囚徒困境”博弈、哈丁的“公地悲剧”和奥尔森“集体行动困境”等理论模型都说明,个人的理性行动在使用公共物品时最终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结果。正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事物”。在前面的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奥斯特罗姆认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方式——利维坦和彻底私有化,其中利维坦即国家理论,后者是企业理论。 其一、国家理论。国家理论主通过外部强权的监督与控制来实现公共物品治理。如奥普尔斯就认为:“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解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即使我们避免了公地悲剧,它也只有在悲剧性地把利维坦作为唯一手段时才能做到”。国家模式作为一种“利维坦”的干预模式,是从一个外在的利维坦对避免公地悲剧是必不可免的假定出发,导致了对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系统实行中央政府控制的政策

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评介 王群 (美国布鲁明顿印第安纳大学)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由于在“经济治理、尤其是在公共资源治理方面”的卓越贡献,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她颠覆了公共财产只有交由中央权威机构管理或完全私有化后才能有效管理的传统观念,证明使用者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去的优于人们先前根据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结果。与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息息相关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从1982年起就一直是奥斯特罗姆的研究重点之一。它致力于解释包括应用规则在内的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中的政策后果,为资源使用者提供一套能够增强信任与合作的制度设计方案及标准,并且用来评估、改善现行的制度安排。经过30多年的不断完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如今已成为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的“操作指南”。本文从理论和时间两方面介绍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最新发展。 一、理论基础 奥斯特罗姆认为,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有着多重渊源,它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非合作博弈论中都可以找到理论依据,是综合了多重学科的一组分析框架。它既可以用来研究静态制度安排,也可以用来研究新规则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的动态制度安排;它将人们的经济行为分解成若干相互关联、牵制的组成部分,使我们既可以对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又可以将各种问题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奥斯特罗姆通过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向我们表明,对资源退化等问题的研究不应该仅限于相关的自然属性,例如土壤、动植物种类、降水;资源所在社区的特点、管理体系、产权、用以规范个体之间关系的应用规则等社会因素和自然属性一样重要。一个完整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包括7组主要变量(图1)。

ROHM开始量产采用沟槽结构的SiC-MOSFET

ROHM开始量产采用沟槽结构的SiC-MOSFET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近日于世界首家※开发出采用沟槽结构的 SiC-MOSFET,并已建立起了完备的量产体制。与已经在量产中的平面型 SiC-MOSFET相比,同一芯片尺寸的导通电阻可降低50%,这将大幅降低太阳能发电用功率调节器和工业设备用电源、工业用逆变器等所有相关设备的功率损耗。 另外,此次开发的SiC-MOSFET计划将推出功率模块及分立封装产品,目前已建立起了完备的功率模块产品的量产体制。前期工序的生产基地为ROHM Apollo Co., Ltd.(日本福冈县),后期工序的生产基地为ROHM总部工厂(日本京都市)。今后计划还将逐步扩充产品阵容。 <背景>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寻求解决供电问题的大背景下,涉及到如何有效地输送并利用所发电力的"功率转换"备受关注。SiC功率器件作为可显著减少这种功率转换时的损耗的关键器件而备受瞩目。ROHM一直在进行领先行业的相关产品研发,于2010年成功实现SiC MOSFET的量产,并在持续推进可进一步降低功率损耗的元器件开发。 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科电子工学专业木本恒畅教授表示 "Si(硅)材料已经接近其理论性能极限。对此,ROHM公司率先发力采用可实现高耐压、低损耗(高效率)的SiC(碳化硅:Silicon carbide)材料的SiC功率器件,一直在推进领先全球的开发与量产。 此次,采用可最大限度发挥SiC特性的沟槽结构的SiC-MOSFET在全球率先实现量产,其成功意义非常巨大,是划时代的里程碑。该SiC-MOSFET是兼备极其优异的低损耗特性与高速开关特性的最高性能的功率晶体管,功率转换时的效率更高,可"毫无浪费"地用电,其量产将为太阳能发电用功率调节器和工业设备用电源等所有设备进一步实现节能化、小型化、轻量化做出贡献。" <特点> 1. 采用沟槽结构,实现低导通电阻功率器件

述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治理之道

述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从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和囚徒困境理论到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我们看到个人的理性行动最终导致的却是集体的非理性结果。然而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自愿组织起来,成功的对其公共事务进行了自主治理,取得了持久的公共利益。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对那些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概括,写出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对集体行动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的思想,以求对其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一自主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面对集团行动的悲剧,有的学者提出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奥普尔斯认为:“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通过合作进行解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力的政府的合理性,是得到普遍承认的。”哈丁也认为:“在一个杂乱的世界上。如果想要避免毁灭,人民就必须对外在与他们个人心灵的强制力,用霍布斯的术语来说就是‘利维坦’,表示臣服。有的学者以私有化为唯一方案,要求在凡是资源属于公共所有的地方,强制实行私有财产权制度。罗伯特.史密斯认为;“在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问题上避免公共池塘资源悲剧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创立一种私有财产权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奥斯斯特罗姆运用博弈论指出了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了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突破国家与市场非此即彼的二分法。 1.自主治理理论的影响因素——影响理性个人策略选择的四个内部变量 奥斯特罗姆认为公共池塘资源的占用者占用和提供公共池塘的决策和行动,是广义的理性人在意识到自己处于复杂和不确定环境后的决策和行动,而影响二人策略选择有四个内部变量: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和贴现率。人们选择的策略会共同与外部世界产生结果, 并影响未来对行动收益和成本的预期。个人所具有的内在规范的类型受到处于特定环境中其他人的共有规范的影响。收益、成本、共有规范、机会都是影响个人决策选择的总和变量,但在现实中,这些内部的、内生的、主观的总和变量很难有准确的汇总方法。因此,判断理性个人的策略选择应把重点放在影响总和变量的可以观察的环境变量及其环境变量组合上。 2.自主治理的三个难题: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 任何面临集体行动困境的一群人都需要解决三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制度供给难题,自主组织理论是怎样解决制度供给难题的呢? 奥斯特罗姆认为, 在公共池塘资源系统中, 只要人们经常不断沟通、相互交往,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互惠的处事模式,他们就拥有了为解决公共池塘资源使用困境而建立制度安排的社会资本。通过建立信任和社群观念, 在拥有了这些社会资本的基础上来解决新制度供给的问题。第二个难题是可信承诺问题。在制度供给得到圆满的解决后, 如何规避公共池塘资源使用者搭便车、逃避责任和各种机会主义诱惑呢? 这就涉及到可信承诺的问题。奥斯特罗姆摈弃了经常用到的外部强制作为解决承诺问题的方法, 让公共池塘资源使用者通过自我激励去监督人们的活动、实施制裁以保持对规则的遵守。第三个难题是相互监督的难题。没有监督,就不可能有可信承诺;没有可信承诺,就没有提 出新制度、新规则的动机。奥斯特罗姆认为,只要人们对遵守规则做出了权变的策略承诺, 就会产生监督他人的动机,以使自己确信大多数人都是遵守规则的。 3.公共池塘自主治理的八大原则 奥斯特罗姆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上,对自主治理背后的制度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给出自主组织治理成功的八大制度要素,①公共资源使用权的边界必须清晰(同私人财产产权清晰的道理一样);②使用权的规则符合当地的情形(因地制宜);③集体参与、集体决策(不能一个人或者小圈子说了算,否则众人或许服气一时,但不可能世世代代服气);④监督的规则明确(打球也好组织赛事也好,先把规则整明白);⑤分级制裁原则(有裁判员,还要有裁判员的裁判员);⑥冲突解决机制(总要有一个上诉机制和仲裁者);⑦组织的

时钟发生器电路 ROHM

SAM3U系列时钟发生器 由以下部件组成: ?1个低功耗的频率为32768Hz的慢时钟振荡器,可以被旁路。 ?1个低功耗RC振荡器时钟。 ?1个频率为3-20MHz的晶体振荡器(使用USB时必须为12MHz),可以被旁路。 ?1个出厂已编程的快速RC振荡器,有3种输出频率可供选择:4、8或12MHz,默认情况下为 4Mhz。 ?1个480MHz UTMI PLL,为高速USB设备控制器提供时钟。 ?1个频率为96-192MHz的可编程PLL(输入频率为8-16MHz),可向处理器和外设提供MCK 时钟。 它能够提供如下时钟: ?SCLK,慢时钟,也即系统内唯一的常设时钟。 ?MAINCLK,主时钟振荡器(Main Clock Oscillator)选择单元的输出时钟:晶体振振荡器或 4/8/12MHz快速RC振荡器。 ?PLLACK,分频器和PLL(PLLA)的输出时钟,其中PLL(PLLA)的频率可编程为96- 192MHz。 ?UPLLCK,480MHz UTMIPLL(UPLL)的输出时钟。 时钟发生器用户接口内嵌在功耗管理控制器中,27.13节“功耗管理控制器(PMC)用户接口”中 描述了时钟发生器的用户接口。不过,时钟发生器寄存器命名的前缀为CKGR_。 461

26.2 2626--1.框图 Slow Clock SLCK Main Clock MAINCK PLLA Clock PLLACK UPLL Clock UPLLCK SAM3U 系列 62

SAM3U系列 由低速晶体振荡器或低速RC振荡器产生。 慢时钟源可通过设置供电控制器的控制寄存器(SUPC_CR)的XTALSEL位来选择。 默认情况下,选择RC振荡器。 26.6.33.1RC振荡器 默认情况下,慢时钟RC振荡器是被选中和允许的,用户必须考虑RC振荡器可能产生的漂移。更 多细节可以参考本数据手册“DC特性”小节中。 通过设置供电控制器的控制寄存器(SUPC_CR)中XTALSEL位可禁止慢时钟RC振荡器。 26.6.33.2晶振 时钟发生器集成了一个频率为32,768Hz的低功耗振荡器。XIN和XOUT引脚必须连接到一个频率为 32,768Hz的晶振上。如图26-2所示,此时还必须连接两个外部电容。更多细节可参考本产品数据 手册“DC特性”小节。 注意:用户不是必须得使用慢时钟晶振,可以使用RC振荡器来代替慢时钟晶振。在这种情况下,可 以不连接XIN和XOUT引脚。 26--2.典型慢时钟晶振连接 图26 慢时钟晶振,这样就不用连接晶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必须向XIN引脚提供外部时钟信号。在本产品手册电气特性章节中描述了XIN引脚在这些条件下的输入特性。 程序员必须确保将供电控制器模式寄存器(SUPC_MR)中的OSCBYPASS位和供电控制器控制 寄存器(SUPC_CR)中的XTALSEL位置1。 463

奥斯特罗姆理解“公地悲剧”的新进路

奥斯特罗姆:理解“公地悲剧”的新进路 瑞典皇家科学院此次选择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作为诺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是“源自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认为她的工作证实了如何让集体组织成功地管理公共财产。“奥斯特罗姆挑战了传统知识,即公共财产管理不当,应该由中央权力来控制或进行私有化,”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评语说道,“基于对使用者管理的鱼类、草地、森林、河流及地下水流域的大量研究,奥斯特罗姆的结论是:结果通常比传统理论预测的要好。”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来理解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就不仅仅会看到第一次由女性获奖这么简单了。在此之外,这个奖还“奖给使用经济学来解决多种问题”,而且是对无所不包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一种颠覆。这一次,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再只是颁给偏狭的金融领域。因为,奥斯特罗姆甚至连个经济学家都算不上——从她所受的教育和从事的工作来看,她都是当代美国最负盛名的政治学者之一。要知道,她还曾经担任过极具权威的美国政治学会主席一职。 经济观察网焦建/文“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2000多年以来,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所阐发的这个道理,被研究选择理论的学者们不断的继承和开掘——属于所有人的草场,最终会以每个牧羊人都害怕吃亏从而过度放牧最终导致沙化。学者哈丁将其称之为“公地灾难”,博弈论中将其称之为“囚徒困境”,奥尔森则将其归纳为“集体行动的逻辑”。 为了避免这种窘境,以往学者们一直认为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是彻底私有化,依靠经济学巨匠亚当.斯密所主张的市场无形之手去解决;要么是依靠中央集权,由政府来解决。这一理论可以追溯到17世纪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所描绘的国家。霍布斯认为:如果没有国家的话,人们注定会陷入贫困和冲突。只有国家,才是使人们摆脱自然状态下悲惨命运的解决之道。 但是,事实却表明:人类社会中却并非到处都是公地悲剧。而即便是在存在公地悲剧的地方,国家和市场,也并不是总能够将问题解决。不少学者都已经指出:市场追逐自利的原则,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可是交由政府管理,又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够流通、有欠效率等失效问题。作为公共选择学派(Publicchoicetheory)创始人物之一奥斯特罗姆,则从博弈论的角度探索了在理论上可能的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资源的可能性。她提出了“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她认为:没有彻底的私有化,没有完全的政府权力的控制,公共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有效使用公共池塘资源的合约。 奥斯特罗姆上述的这一结论,是基于通过对鱼类、草地、森林、湖泊和地下水等公共资源的使用管理情况的大量研究得来的。奥斯特罗姆通过研究观察到:资源使用者联盟,经常能发展出用于解决利益冲突的决策和精密执行机制,使公共资源得到有效管理。 在公共经济的研究中,奥斯特罗姆研究的意义在于她揭示了公共领域“另一只无形的手”的运行逻辑,奠定了“多中心理论”(PolycentricGovernance)体系的基础。奥斯特罗姆借用了波兰学者波兰尼首先使用的“多中心”一词及对多中心秩序的理解,加以发扬。波兰尼认为:社会有两种秩序——由上而下的指挥秩序,以及多中心的秩序。而所谓多中心秩序,便是自发的秩序。在这种秩序中,行为单位既会独立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即传统的市场行为),但又会相互协调适应(自主治理)。而奥斯特罗姆则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相对于市场经济的所谓“公共经济”概念。在“多中心理论”下,公共经济并非政府所垄断的经济,而可以是混合型经济,私人可参与其中,但公共经济又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则。 因此,奥斯特罗姆理论的中心问题便是:一群相互依存的人们,能够如何把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主治理,并通过自主性的努力(并非由政府作指挥),去克服搭便车等(即市场失效)的

RTR040N03中文资料

Transistors 1/4 Switching (30V, 4.0A) RTR040N03 z Features 1) Low On-resistance. 2) Built-in G-S Protection Diode. 3) Small and Surface Mount Package (TSMT3). z Application Power switching, DC / DC converter. z Structure Silicon N-channel MOS FET z External dimensions (Unit : mm) z 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T a=25°C) ?1?1?2Parameter V V DSS Symbol 30V V GSS 12A I D ±4.0A I DP ±16A I S 0.8A I SP 16W P D 1.0°C Tch 150°C Tstg ?55 to +150Limits Unit Drain-source voltage Gate-source voltage Drain current Total power dissipation Channel temperature Range of Storage temperature Continuous Pulsed Continuous Pulsed ?1 Pw ≤10μs, Duty cycle ≤1%?2 Mounted on a ceramic board Source current (Body diode) z Equivalent circuit z Thermal resistance (T a=25°C) °C / W Rth (ch-a) 125 Parameter Symbol Limits Unit Channel to ambi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