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产角蛋白酶的发酵过程优化

枯草芽孢杆菌产角蛋白酶的发酵过程优化
枯草芽孢杆菌产角蛋白酶的发酵过程优化

枯草芽孢杆菌产角蛋白酶的发酵过程优化

作者:刘文涛, 刘柏宏, 张娟, 李江华, 陈坚, 堵国成, LIU Wentao, LIU Baihong, ZHANG Juan, LI Jianghua, CHEN Jian, DU Guocheng

作者单位:刘文涛,LIU Wentao(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刘柏宏,张娟,李江华,堵国成,LIU

Baihong,ZHANG Juan,LI Jianghua,DU Guocheng(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工业生物

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陈坚,CHEN Jian(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刊名: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年,卷(期):2014,33(5)

参考文献(17条)

1.李明珠;王雁萍;秦广雍角蛋白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0(04)

2.许冰斌;谢菲;韩瑞枝角蛋白酶生产菌种选育及脱毛应用的研究 2010(04)

3.管军军;裘爱泳;周瑞宝糖对大豆分离蛋白及其改性物乳化性能的影响 2004(01)

4.Eun-Ja Jeong;Moon-Soo Rhee;Gwan-Pil Kim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keratinase from a feather-degrading Bacillus lichemifonnis stram SH-517 1992(10)

5.Jeng-Jie W;K Rojanatavorn;SJC H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Bacillus keratinase by chromosomal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copies of the kerA Gene 2004(04)

6.Mazotto A M;A C N d Melo Biodegradation of feather waste by extracellular keratinases and gelatinases from Bacillus sp 2011(06)

7.张芙华;陈晟;张东旭pH两阶段控制策略发酵生产重组角质酶 2008(05)

8.Liang J D;Y F Hanet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for keratinase production by a novel thermophilic Myceliophthora thermo philaamplt strain GZUIFR-H49-1 2011(04)

9.Ashis K Mukherjee;S K R,Naba;K Bordoloi Biodegradation of waste chicken-feathers by an alkaline keratinase (Mukartinase)purified from a mutant Brevibacillus sp.strain AS-S10-Ⅱ 2011(08)

10.Awad G E A;M A Esawyet Keratinase production by Bacillus pumilus GHD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using sugar cane bagasse:optimis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using a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2011(03)

11.Da Rosa Gioppo N M;F G Moreira-Gasparin Influence of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s on keratinase production by Myrothecium verrucaria in submerged and solid state cultures 2009(05)

12.Daroit D J;APF Corea;A Brandelli Production of keratinolytic proteases through bioconversion of feather meal by the A mazonian bacterium Bacillus sp.P45 2011(01)

13.Fonseca C F D Keratinase production by new strain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optimization of keratinase production 2012(03)

14.Sahoo D K;A Daset Keratinase produc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whole chicken feather keratin by a newly isolated bacterium under submerged fermentation 2012(05)

15.Tiwary E;R Gupta Medium optimization for a novel 58 kDa dimeric keratinase from Bacillus licheniformis ER-

15: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feather degradation and dehairing of hides 2010(15)

16.Wang D;X S Piao Effects of keratinase on performance,nutrient utilization,intestinal morphology,intestinal ecology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weaned piglets fed die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crude protein 2011(12)

17.熊晓辉;张李阳;韦策红曲霉菌产Monacolin K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2004(01)

引用本文格式:刘文涛.刘柏宏.张娟.李江华.陈坚.堵国成.LIU Wentao.LIU Baihong.ZHANG Juan.LI Jianghua.CHEN Jian.DU Guocheng 枯草芽孢杆菌产角蛋白酶的发酵过程优化[期刊论文]-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5)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工业发酵进展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及发酵,其培养基成份非常复杂,特别是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培养基,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之间的配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妙的。面对特定的微生物,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最适合其生长及发酵的培养基,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以期达到生产最大发酵产物的目的。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在微生物产业化生产中举足轻重,是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发酵培养基,是一个发酵产品工业化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工业微生物为例,选育或构建一株优良菌株仅仅是一个开始,要使优良菌株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还必须优化其发酵过程,以获得较高的产物浓度(便于下游处理),较高的底物转化率(降低原料成本)和较高的生产强度(缩短发酵周期)。设计发酵培养基时还应时刻把工 实验室最常用的优化方法是单次单因子法,这种方法是在假设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改变一个因素的水平而其他因素保持恒定水平,然后逐个因素进行考察的优化方法。但是由于考察的因素间经常存在交互作用,使得该方法并非总能获得最佳的优化条件。另外,当考察的因素较多时,需要太多的实验次数和较长的实验周期[3]。所以现在的培养基优化实验中一般不采用或不单独采用这种方法,而采用多因子试验。 2.多因子试验 多因子试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哪些因子对响应具有最大(或最小)的效应,哪些因子间具有交互作用。 (2)感兴趣区域的因子组合情况,并对独立变量进行优化。

3.正交实验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是安排多因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用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较快地取得实验结果。正交实验的实质就是选择适当的正交表,合理安排实验的分析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下面四步: (1)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客观的条件确定因子和水平,列出因子水平表; (2)根据因子和水平数选用合适的正交表,设计正交表头,并安排实验; (3)根据正交表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选出较优的“试验”条件以及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子。 正交试验设计注重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验,可同时考虑几种因素,寻找最佳因 次 报道。CastroPML报道用此法设计20种培养基,做24次试验,把gamma干扰素的产量提高了45%。 6.部分因子设计法 部分因子设计法与P1ackett-Burman设计法一样是一种两水平的实验优化方法,能够用比全因子实验次数少得多的实验,从大量影响因子中筛选出重要的因子。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一次多项式,并以此利用最陡爬坡法确定最大响应区域,以便利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部分因子设计法与Plaekett-Burman设计法相比实验次数稍多,如6因子的26-2部分因子设法需要进行20次实验,而Plackett-Burman设计法只需要7次实验。 7.响应面分析法

实验十一 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2013

实验十一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2013 实验十一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 碱性蛋白酶是一类最适宜作用pH为碱性的蛋白酶,在轻工、食品、医药工业中用途非常广泛。微生物来源的碱性蛋白酶都是胞外酶,具有产酶量高,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等优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类营业性酶类。 从自然界筛选获取有用的微生物资源一直是微生物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学习微生物学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基本原理 , 自能够产生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在牛奶平板上生长后,其菌落周围可形成明显的蛋白水解圈。 , 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常被作为判断该菌株蛋白酶产生能力的初筛依据。不同类型的蛋白酶都能在牛奶平板上形成蛋白水解圈,细菌在平板上的生长条件和液体环境中生长的情况相差很大,因此在平板上产圈能力强的菌株不一定就是碱性蛋白酶的高产菌株。 , 碱性蛋白酶活力测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标准QB747-80进行。 , 原理:Folin试剂与酚类化合物(Tyr,Trp,Phe)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用蛋 白酶分解酪蛋白生成含酚基的氨基酸与Folin试剂呈蓝色反应,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可知酶 活大小。 二、实验目的 , 学习用选择平板从自然界中分离胞外蛋白酶产生菌的方法 , 学习并掌握细菌菌株的摇瓶液体发酵技术

, 掌握蛋白酶活力测定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三、实验器材 1(菌株 从自然界筛选获得的蛋白酶产生菌株 2(溶液和试剂 蛋白胨,酵母粉,脱脂奶粉,琼脂,干酪素,三氯醋酸,NaOH,NaCO,Folin 试剂,硼砂,23 酪氨酸,水等 3(仪器和用品 三角烧瓶,培养皿,吸管,试管,涂布棒,玻璃搅拌棒,水浴锅,分光光度计,培养摇床,高压灭菌锅,尺,玻璃小漏斗和滤纸 四、操作步骤 1.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1)牛奶平板:在普通肉汤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中添加终质量浓度为1.5%的牛奶 (2)发酵培养基:玉米粉4%,黄豆饼粉3%,NaHPO 0.4%,KHPO 0.03%,3 mol/l NaOH 调节2424 pH到9.0,0.1MPa 灭菌20min,250ml三角烧瓶的装瓶量为50ml。 (3)pH11硼砂- NaOH缓冲液:硼砂19.08克溶于1000ml水中;NaOH 4g,溶于1000 ml水中,二液等量混合。 (4)2%酪蛋白:称取2g干酪素,用少量0.5mol/l NaOH润湿后适量加入pH11的硼砂- NaOH缓冲液,加热溶解,定容至100ml,4?冰箱中保存,使用期不超过一周。 2. 酶活标准曲线的制作

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913494466.html, 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作者:张锐 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7年第03期 摘要:近些年,在有关技术领域中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已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医药行业内应用此种技术十分普遍。微生物科技发展非常快,因此,人们也有不断深入的研究微生物的发酵工艺。为此,本文对影响微生物发酵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分析,又对优化微生物发酵工艺的办法进行了讨论研究,为微生物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发酵工艺;微生物;培养条件;工艺优化;培养基 中图分类号:TQ9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03-0058-02 1 微生物发酵受培养基的影响 微生物在进行生长、代谢时,培养基能供给微生物发酵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物质,对合成发酵产物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保障来讲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微生物发酵时,因其发酵条件与菌种的差异和不同的发酵阶段,需要培养基的成分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要素有生长因子,碳源,无机盐和氮源四类。 1.1 选择氮源与碳源作发酵的培养基 氮源为微生物提供含氮的有机物与蛋白质,并且,还是合成含氮产物的参与者。氮源主要是有机氮源与无机氮源两种,如豆粉,氨盐,蛋白胨与硝酸盐等。碳源能够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来源,形成产物和构建细胞。碳源的形式有油脂,多糖,单糖,天然复合物,双糖等,如豆油,葡萄糖,淀粉与蔗糖等。选择发酵的培养基中要有均衡的碳源与氮源比,确保其菌体能够正常生长,而且还有利于合成产物的速率。 1.2 无机盐对发酵培养基的影响 微生物的生长和生成的代谢产物都与无机盐有关重要关系。微生物在进行生长代谢时,构成的辅酶中有磷的参与,它是构成微生物生长,代谢的重要因素。有些菌种的发酵产物中包含磷酸根,因此在进行培养基发酵时,添加很多的磷酸盐,这利于产物快速合成。在微生物发酵中钙离子对细胞的生理状况起到了调节作用,例如,使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维持细胞状态等。很多酶都用镁来作催化剂。微生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有很多,如,钴,铁,锌,锰等。经研究证明,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中需要锰离子的参与,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氯化锰,可以提升枯草芽孢杆菌生成的发酵物中抑菌物质的活性。 2 微生物发酵受培养条件的影响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组别:第*组 班级:生工**班 组员:***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

二、实验内容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 三、实验原理 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最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奶粉培养平板并进行培养,根据奶粉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将初筛的蛋白酶产生菌接入产酶培养基振荡培养,测定蛋白酶的活力,最终得到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也可直接将细菌接种到奶粉培养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他蛋白酶产生菌。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 1.材料:土壤样品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及平板、奶粉培养基平板、45mL 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 3.仪器及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摇 床、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 管、无菌试管、量筒、容量瓶、漏斗、试剂 瓶、漏斗、载玻片、滤纸、擦镜纸。 五、操作步骤

(一)配制所需培养基 按照以下配方配制所需的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 琼脂 1.5~2.0g,水 100ml,pH 7.2 配制200mL 奶粉培养基: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 琼脂 2.0g,水 100ml,pH 7.0~7.2 脱脂奶粉 3g,配制200mL (二)分离 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植被1:10土壤悬液。 2.取1:10土壤悬液5 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 管放入75~80℃水浴中热处理10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 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μL,涂布接种到牛肉 膏蛋白胨培养平板,后将平板倒置,于30~32℃下培养24~48h. 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 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 (三)筛选 1、从判定为芽孢杆菌的菌落处,分别挑取少许菌苔,先接种奶粉斜面培养基,再转接奶粉培养基平板上,30~32℃下培养24~48h。

实验一腐乳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1

实验一腐乳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涂布分离和平板划线法从食物中分离食源性微生物的原理和方法,并熟练掌握该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生物是蛋白酶的最佳来源,与动物和植物相比,微生物作为蛋白酶的来源具 有更多生理生化上的优越性。微生物来源的蛋白酶都是胞外酶,易于分离纯化,更 重要的是微生物易于培养和发酵,有广泛的生物化学多样性和遗传操作的感受性。 通过稀释涂布法或划线分离法在选择性平板上可以对产蛋白酶菌株进行分离。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将菌体按比例制备成若干个稀释度,再分别经涂棒涂布培养 而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 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 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通常把这种单菌落当作待分 离微生物的“纯种”。有时这种单菌落并非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故必须反复分 离多次才可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根据透明圈的大小来筛选目的菌株,透明圈越大的菌具有较强的产酶能力。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纯化,得到高产蛋白酶菌株。 三、试验材料 1、材料与试剂 豆腐乳:市购豆腐乳 2、主要仪器与设备 无菌操作箱、恒温水浴锅、生化培养箱、高压灭菌锅、振荡培养箱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培养基的制备 可溶性淀粉1%、酵母膏0.5%、酪蛋白1%、KH2PO40.1%、MgSO40.02%、琼脂2.0%,pH值为中性 配制方法:称取酪蛋白 1.0g,先用少量2%NaOH润湿,玻棒搅动,再加适量 的蒸馏水,在沸水浴中加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补足水量至100mL,加入其他成分,调整pH,灭菌备用。 2、菌株纯化分离(涂布法和划线法每组选一种方法进行操作) (1)稀释法分离:采用无菌水,10倍梯度稀释豆腐乳的菌悬液到10-8,吸取

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的 发酵条件 张 智,朱宏亮,钮宏禹,罗欢华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枯草芽孢杆菌产蛋白酶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40℃、pH8.04、接种量8.3%、发酵时间56h,此条件下的蛋白酶酶活为247.8 U/ml,比单因素试验的最高酶活228.3U/ml提高了8.54%。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响应面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Production Conditions of Protease by Bacillus subtilis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ZHANG Zhi,ZHU Hong-liang,NIU Hong-yu,LUO Huan-hua(College of Forestr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ingle-factor tes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fermentation production of protease by Bacillus subtil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40 ℃, pH 8.04 and inoculation amount 8.3%,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produced protease activity is up to 247.8 U/ml afterfermentation for 56 hours. The protease activity is higher 8.54% than the highest one obtained in the single-factor test, which isonly 228.3 U/ml. Key words: Bacillus subtilis;proteas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中图分类号:Q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8)12-0400-05 收稿日期:2007-10-18 作者简介:张智(1964-)女,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发酵与食品微生物。E-mail:zhlwz07@163.com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安全的蛋白酶 生产菌[1],它可产生大量的胞外蛋白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主要应用有以下五个方面:(1)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如奶酪生产、焙烤食品、大豆、玉米的深加工[2-3] 、水解产物的脱苦以及阿斯巴甜的合成等。(2)在制革行业中应用:如脱毛、脱皮等。(3)洗涤剂行业[4-5],衣服的主要污染是汗液、血迹、食迹等。在汗液中除脂肪外,干物质的1/3是蛋白质。织物上的蛋白质,特别是陈化以后很难洗除,加入蛋白酶可大大的提高洗涤效果,延长织物的寿命,目前全世界洗涤剂用酶的消费量已达到10000多吨。现已将蛋白酶加入牙膏、牙粉、漱口水中有助于去除牙垢。(4)医药行业,可作为消化、消炎、化痰止咳等药物以及治疗跌打伤、水肿血肿、消除坏死组织等。(5)除了应用于工业及医药行业外,还可以应用于基础研究中,蛋白酶的选择性肽键裂解可用于阐明结构功能关系、肽链合成以及蛋白质测序[6]等。现在蛋白酶的生产日趋火热。 响应面分析法[8](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是一种优化工艺条件的有效方法,可用于确定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工艺过程中对指标(响应值)的影响,精确地表述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已被广泛地用于同时存在多因素影响的实验优化上。为了得到最佳产酶条件,本实验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菌种产酶的几个条件做了优化。1材料与方法1.1 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本实验室保存,是经过选育筛选出来的产蛋白酶性能稳定的菌株。1.2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葡萄糖0.5%、酵母膏1%、蛋白胨0.5%、氯化钠0.2%、琼脂2%、自然pH值。

蛋白酶

8.蛋白酶(酸性、中性、碱性)的特征与相应的发酵微生物菌。 答:中性蛋白酶生产菌枯草杆菌1.398,S114,172,放线菌166,栖土曲霉3.942; 碱性蛋白酶生产菌地衣芽孢杆菌2709,短小芽孢杆菌289,209; 酸性蛋白酶生产菌黑曲霉3.350,宇佐美曲霉537,肉桂色曲霉No.81,浆油工业用的米曲霉3042。 按酶的最适pH分类: ①酸性蛋白酶,最适pH2.0-5.0。 ②中性蛋白酶,pH7-8。 ③碱性蛋白酶,pH9.5-10.5。 为方便起见,微生物蛋白酶常用此分类法。 酸性蛋白酶主要来源于哺乳动物的消化道, 如胃蛋白酶; 部分微生物是酸性蛋白酶的主要来源, 如:目前的商品酸性蛋白酶制剂主要是由黑曲霉发酵生产 分子特性: 酸性蛋白酶的最适pH在2-5范围, 酶蛋白的等电点在pI3-5, 分子量MW30,000-35,000。 ②催化特性: 酸性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因来源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霉菌的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大部分在50-60℃范围, 而来源于动物胃粘膜的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较低, 一般在40℃左右, 但酸性蛋白酶的热稳定性都较差, 一般在50℃都很快失活, 此外, 酶的热稳定性还受到基质的pH的影响; 有些酸性蛋白酶不耐低温, 在低温条件下,很快失活。许多酸性蛋白酶分子中含5-10%多糖,对酶的稳定有益。 中性蛋白酶是最早用于酶制剂工业化生产的蛋白酶, 目前的微生物生产的商品酶制剂的菌种主要有: 枯草杆菌、耐热解蛋白芽孢杆菌、灰色链霉菌、寄生曲霉、米曲霉、栖土曲霉。 除上述微生物生产中性蛋白酶外, 来源于植物的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等都属于中性蛋白酶。 ①分子特性: 大部分微生物产生的中性蛋白酶属于金属蛋白酶, 一分子酶蛋白含有一个锌原子, 酶蛋白的分子量在35,000-40,000范围, 等电点pI 8-9, 微生物蛋白酶中, 中性蛋白酶的稳定性最差, 分子之间最容易发生自溶, 即使在低温条件下, 也会发生明显的自溶, 造成分子量明显降低。 ②催化特性: 中性蛋白酶的热稳定性较差, 如枯草杆菌的中性蛋白酶在pH7, 60℃处理15min, 失活90%; 栖土曲霉的中性蛋白酶在pH7, 55℃处理10min, 失活80%以上; 以酪蛋白为底物时, 枯草杆菌蛋白酶的最适pH7-8、热解蛋白芽孢杆菌的中性蛋白酶的最适pH7-9、栖土曲霉的中性蛋白酶pH6.5-7.5; 最适温度受测定时的反应时间有直接关系, 因为酶蛋白的稳定性较差, 所以反应时间的长短影响着反应结果, 一般在10-30min 最适温度为45-50℃。钙离子可以增加酶蛋白的稳定性,并减少自溶。 碱性蛋白酶主要是由微生物产生, 微生物中主要是细菌的部分菌种产生碱性蛋白酶, 目前碱性蛋白酶主要是用于洗涤剂、皮革工业、丝绸脱胶。 几乎所有的细菌碱性蛋白酶都是胞外蛋白酶, 主要包括两类: 其一是在中性条件下生产的碱性蛋白酶, 如枯草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等; 其二是嗜碱微生物, 其必须在碱性条件下[pH8-10]才能生产的碱性蛋白酶。 ①酶蛋白特性: 碱性蛋白酶的分子量比中性蛋白酶的分子量小, 一般在20,000-34,000Da, 而且等电点较高, 一般在pH8-9。 ②催化特性: 大部分碱性蛋白酶的最适pH在7-11范围, 当以酪蛋白为底物时, 最适pH为9.5-10.5, 碱性蛋白酶除能够水解肽键外, 还具有水解酯键的能力和转肽能力, 最适温度因菌种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在50 ℃左右, 酶蛋白的热稳定性不高, 50-60℃处理15分钟, 几乎有50%的酶活力丧失, 我国目前生产的几种碱性蛋白酶的热稳定性一般都在60℃以下。 中性蛋白酶——枯草芽胞杆菌、栖土曲霉、灰色链霉菌、放线菌等 碱性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等 酸性蛋白酶——大都采用曲霉 中性蛋白酶作为一种内切蛋白酶,具有纯天然、安全无毒、水解能力强、作用范围广等。2、中性蛋白酶应用于焙烤,可降低面团湿筋度、改良面团可塑性及理化性质,同时使蛋白质大分子水解成短肽和氨基酸,从而有利于糖类和氨基

芽孢杆菌发酵产碱性蛋白酶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碱性蛋白酶的研究 XXX (XXX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XX XX,XXX) 摘要:通过单因子实验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碱性蛋白酶的培养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此优化培养基对发酵菌株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均不变 且以牛肉膏、蛋白胨、酵母浸粉、(NH 4) 2 SO 4 、KNO 3 作为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碱 性蛋白酶培养基的唯一氮源时,最佳的氮源为蛋白胨,在此条件下碱性蛋白酶活力可达209.7U/ml。 关键字:枯草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发酵 引言:碱性蛋白酶是指pH值为碱性的条件下水解蛋白质肽键的酶类,其最适pH值一般为9-11,属于肽酶中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类,除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外,在有机溶剂中还可催化多肽的合成,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工业用酶, 其产量约占整个世界酶制剂产量的30 %,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体中,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工业有着广泛用途[1]。由于微生物碱性蛋白酶与来自动、植物的相比具有下游技术处理相对简单、价格低廉、来源广、菌体易于培养、产量较高、选育简单快速, 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特点, 因此, 微生物碱性蛋白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2]。碱性蛋白酶等工业化酶制剂主要是通过复杂而成本较高的微生物培养基制备的, 其培养基成本约占工业化成本的30 %-40 %;另外, 碱性蛋白酶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因此经价格低廉的培养基选育较高产量的菌株以降低产酶成本显得尤为重要[3]。目前,国产碱性蛋白酶主要在酶活、成本和酶学性质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工业发展要求, 大规模工业用碱性蛋白酶主要依赖进口[4],本实验主要通过单因子试验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以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碱性蛋白酶粗酶的活力。 1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与器材 碱性蛋白酶菌种;Na 2CO 3 (0.4mol/L);干酪素(10g/L);三氯乙酸(0.4mol/L); 福林试剂;100ul/ml酪氨酸标准液;胰蛋白胨;酵母浸粉;葡萄糖;糊精;CaCl 2 ; K 2HPO 4 ;牛肉膏;柠檬酸钠;(NH 4 ) 2 SO 4 ;KNO 3 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试管若干;移液管;吸耳球;洗瓶;漏斗;离心 机;高压灭菌锅;5L发酵罐体系;pH计;恒温摇床。 1.2 操作方法 1.2.1 福林法制作标准曲线 取11支试管,按表1所示标号加入试剂(除0号做空白对照,其余每只重复一次计算时取平均值),混匀,再加入1ml福林试剂摇匀,水浴20min,以不含酪氨酸的0号管作为空白,于分光光度计下测A680的值。以A680的值为横坐标,酪氨酸浓度为纵坐标作图如图1。

产蛋白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

实验一产蛋白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 一、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 学习从各种样品中分离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2. 掌握分离微生物时定性测定产物的筛选方法 3. 学习和掌握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技术 4. 掌握高产蛋白酶菌株的初筛方法 二、实验原理 枯草杆菌是属于芽孢杆菌属的一类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存在于土壤或腐烂的稻草之中。由于能够形成芽孢,因此能够抵抗高温,低温等不良环境,所以是实验室及工业生产中主要污染菌之一,危害极大。但是许多枯草芽孢杆菌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抗菌素等物质,是工业酶制剂生产的重要菌种。例如,我国使用的BF7658枯草芽孢杆菌生产а-淀粉酶,用于淀粉水解,纺织品退浆等。又如AS1398枯草杆菌是生产蛋白酶的重要菌株。 1. 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耐热的特点。 由于芽孢具有较强的抗高温能力,分离纯化时可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即通过高温加热杀死其中不生芽孢的菌种,使耐热的芽孢菌得到富集。 2. 枯草芽孢杆菌的产酶特征。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产生水解酶的特性,可以选择酪蛋白或淀粉为主要营养成分的分离培养基,因菌体分泌的酶可以将大分子的蛋白或淀粉水解而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根据透明圈直径(H)和菌落直径(C)之比值(H/C)可以初步确定酶活力,其比值越大,酶活力越高,进而可筛选出高产酶活的菌株。 3. 枯草芽胞杆菌的形态特征 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胞大小0.7×2~3 μm,营养细胞为杆状,杆端钝圆、单生或者短链,着色均匀,无荚膜,周边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芽孢0.6×1~1.5 μm,芽孢中生或近中生,壁薄,不膨大,孢子呈椭圆或长筒形,常为两端染色。菌落变化很大,枯草芽孢杆菌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斜面上,菌落呈细皱状,干燥或颗粒状。在土豆培养基上菌落呈细皱状,干燥,有时呈现天鹅绒状的菌苔,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银白色的菌膜。菌落粗糙,扁平、扩展,不透明,不闪光,表面干燥,污白色或微带黄色。 4. 枯草芽胞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液化明胶,冻化牛乳,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H2S,V-P反应阳性,水解淀粉。葡萄糖发酵产酸不产气,需氧,适温25~31℃生长。 三、实验材料 1. 样品:从地表下10~15cm的土壤或者枯枝烂叶、腐烂稻草中用无菌小铲、纸袋取土样, 并记录取样的地理位置、pH、植被情况等。(学生自取) 2. 培养基 ①肉汤培养基(附录Ⅱ-1.1):100 mL/组,其中20 mL液体培养基/250 mL△中(内装玻璃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复习

发酵过程优化原理复习 1、 发酵过程优化的目标 答:①建立生物反应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和动力学模型。 ②实现发酵过程优化,以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 ③规避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技术风险,追求其经济效益; 2、发酵过程优化主要涉及的研究内容 答:①细胞生长过程研究,了解微生物从非生物培养基中摄取营养物质的情况和营养物质通过代谢途径转化后的去向,确定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分布; ②根据微生物代谢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微生物反应的化学计量进行研究,简化对发酵过程的质量衡算; ③研究生物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建立生物反应动力学,这也是是发酵过程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④生物反应器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及参数的检测与控制,它们是发酵过程优化最基本的手段。 3、Hasting (1954年)指出生化工程要解决的十大问题是哪些? 答:深层培养、通气、空气除菌、搅拌、结构材料、容器、冷却方式、设备及培养基除菌、过滤、公害。其中通气搅拌与放大是生化工程学科的核心,其中放大是生化工程的焦点。 4、Cooney 指出,要实现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必须解决好哪些问题? 答:必须解决好5个问题:①生物模型;②传感器技术;③适用于生物过程的最优化技术;④系统动力学;⑤计算机-监测系统-发酵罐之间的接口技术 5、流加发酵、分批发酵、连续发酵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答:①与传统的分批发酵相比,流加发酵可以解除底物抑制、葡萄糖效应和代谢阻遏等;与连续发酵相比,流加发酵则具有染菌可能性更小,菌种不易老化变异等优点。 ②与流加发酵和连续发酵相比,分批发酵工艺操作简单, 比较容易解决杂菌污染和菌种退化等问题, 对营养物的利用效率较高,产物浓度也比连续发酵要高。但其 人力、物力、动力消耗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 ③连续发酵最大的优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生长速度、代谢活性处于恒定状态,可达到稳定高速培养微生物或产生大量代谢产物的目的,且便于进行微生物代谢、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的研究,在工业上可减少分批培养中每次清洗、装料、消毒、接种、放罐等操作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6、重组生物药物生产过程的优化包括哪6个方面 答:①适宜宿主的选择;②重组蛋白积累位点(如可溶的胞内积累、胞内聚合积累、周质积累或胞外积累)的确定;③重组基因最大表达的分子策略;④细胞生长和生产环境的优化;⑤发酵条件的优化;⑥后处理过程的优化。 7、操作细胞循环生物反应器时必须考虑哪两个因素?为什么? 答:①稀释率(流速/体积),因为稀释率的大小影响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的实验目的对稀释率的要求也不同; ②循环速率(指通过过滤系统的培养基速率),因为高的循环速率可使组分混合均匀,但循环速率过高会使作用在细胞上的剪切力过高,也会导致过滤单元膜的迅速损坏。 因此,很难同时确定合适的稀释率与循环速率,这也是限制细胞循环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8、细胞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哪3个步骤,运输过程包括其中的两个步骤,在细胞膜上的运输过程是研究者普遍关心的内容,在细胞膜上可能存在哪些运输机制?各有何特点? 答:(1)细胞生长过程的3个步骤:①底物传递进入细胞;②通过胞内反应,将底物转变为细胞质和代谢产物;③代谢产物排泄进入非生物相; (2)研究表明在膜上存在3种不同的运输机制: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③主动运输。 特点:①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只有存在浓度梯度时,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才可能发生,统称被动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需要提供外部能量; 自由扩散分子扩散的质量通量遵守Fick 第一定律,通过自由扩散进行运输的化学物质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水、有机酸和乙醇等;协助扩散是通过膜上的转运蛋白来进行物质运输的,具有选择性,其运输速率比自由扩散又快又多,运输速率遵循典型的饱和型动力学。 ③主动运输是逆着浓度梯度进行运输,需要输入一定的吉布斯自由能,以特定的膜内蛋白作为运输过程的媒介,可以逆着浓度梯度的方向进行运输,因此是一个耗能的过程,根据运输动力来源可以分为一级主动运输和次级主动运输两大类,还有一种特别的主动运输过程为基团转移。 9、发酵过程数量化处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常规的参数一般包括哪些?通常如何测量这些参数? 发酵过程的数量化处理包括:①发酵过程的速度;②化学计量学和热力学;③生产率、转化率和产率; 10、比速率和速率有什么区别? 答:比速率是一个相对速度,表示细胞的个体行为,反应了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能力,它与生物量(以细胞干重表示)或有催化活性物质的量(如酶量)有密切的关系,各种比速率的单位均为h -1,定义类似于化学反应动力学中比速率r i *的定义 速率:是绝对速率,所表示的是细胞的整体行为,不能代表系统的特征。 11、生物反应过程中有关的宏观产率系数及定义 答:宏观产率系数(或称得率系数)Y i/j (i 表示菌体或产物,j 表示底物)是常用于对C 源等底物形成菌体或产物的潜力进行评价,将消耗的量同 形成的量关联起来,定量表示细胞或产物甚至热量的产率,也能用于定量的表示不同消耗量之间或形成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初是由Monod 以质量单位和商的形式定义的: 12、Y A TP 与其它产率系数相比有何特点? 答: ,是Bauchop 以异化代谢中ATP 的生长量作为菌体产率的基准而定义的。Y ATP 与微生物及底物种类无关,基本为一常数。 在复合培养基的厌氧培养中,不管微生物和环境的性质如何,Y ATP 总是约为10.5g/mol 。但该值对微生物生长具有普遍性。在基本培养基中无论是厌氧还是需氧培养,单一碳源中一部分作为能源通过异化代谢分解,其余部分用于同化构成菌体。假设用于同化的这部分碳源与ATP 生成无关,则对于异化代谢的碳源亦服从Y ATP ≈10g/mol 。 13、复合培养基厌氧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物合成步骤及ATP 的生成和利用途径 P26 14、代谢产物理论产率系数和实际过程产率系数有何区别?影响实际过程产率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假设发酵过程中完全没有菌体生成,则Y P/S 可以达到最高值,即为理论代谢产物产率,可以根据化学计量关系、生物化学计量关系计算。 而在实际发酵过程中的实际产率是变化的,所以需对产率系数的概念进行修正。实际产率值取决于各种生物和物理参数。 ,式中μ为比生长速率;m 为混合度;s 为底物浓度;t 为平均停留时间;t m 为混合时间; OTR 为氧传递速度 15、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类型及着眼点。Monod 模型属于什么模型?其使用的条件包括哪些? 底物消耗的质量细胞形成的质量==-=≈--=??-=ds dx dt ds dt d Y r r //x s s x x s x s x t 00t s /x Y M Y A x ATP/s s x/s ?=??=TP Y ATP

产蛋白酶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陇东大学 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08生物技术班 作者: 指导教师: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何泰杜旭谢丽娟,刘丽萍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采用陇东学院污水处理厂附近土壤、农田土壤及养殖场附近土壤作为样品,利用牛奶水解圈筛选模型从中分离筛选得到产蛋白酶能力较高的菌株whr1,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最适培养时间为24h,最佳碳源为质量浓度1% 蔗糖,最佳氮源为质量浓度1.5%酵母膏,最适初始pH值为6.0,最适发酵温度为35℃。 关键词:菌种筛选,鉴定,蛋白酶,条件优化 Protease produced the screening of the bacteria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nzyme production condition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 Gansu, China) Abstract: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soil near east institute, soil and soil samples near farms .Using milk hydrolysis circle screening model separating screening in high ability get protease whr1 strains. Preliminary appraisal of the fungus belong to bacillus. Afte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ndition, the capability of whr1 was improved, the optimal condition is: The time is 24h; carbon source is sucrose 1%; nitrogen source is Y east extract 1.5 %, the pH is 6.0;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is 30℃. Keyword: Screening,Identified,Protease, Conditions optimization 0引言 蛋白酶是水解蛋白质肽键的一类酶的总称,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皮革、毛皮、丝绸、医药、食品、酿造等方面的重要工业用酶[1],也是目前世界上产销量最大的商业酶,其市场占有率约占整个商品酶销售量的60%,微生物蛋白酶从微生物中提取,不受资源、环境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动物蛋白酶和植物蛋白酶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3]。目前,蛋白酶的研究仍注重于新品种的发掘,并通过分离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和诱变育种或构建基因工程菌等综合手段获得高产蛋白酶的优良菌株[4,10]。我国的蛋白酶研究还存在如微生物资源开发不足,蛋白酶种类较少,酶制剂品种单一等问题。 本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对蛋白酶产生菌株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出产蛋白酶能力较高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的鉴定,将菌株初步确定到属。研究产蛋白酶菌株发酵产酶条件,对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菌株的产酶活力。

发酵工艺优化

发酵工艺优化 从摇瓶试验到中试发酵罐试验的不同之处 1、消毒方式不同,摇瓶是外流蒸汽静态加热(大部分是这样的),发酵罐是直接蒸汽动态加热,部分的是直接和蒸汽混合,会因此影响发酵培养基的质量,体积,PH,透光率等指标。扩大时摇考虑 2、接种方式不同,摇瓶是吸管加入,发酵罐是火焰直接接种(当然有其他的接种方式),要考虑接种时的菌株损失和菌种的适应性等。 3、空气的通气方式不同,摇瓶是表面直接接触。发酵罐是和空气混合接触,考虑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氧气的融解情况。 4、蒸发量不同,摇瓶的蒸发量不好控制,湿度控制好的话,蒸发量会少。发酵罐蒸发量大,但是可以通过补料解决的。 5、搅拌方式不同,摇瓶是摇转方式进行混合搅拌,对菌株的剪切力较小。发酵罐是直接机械搅拌,注意剪切力的影响和无菌的影响。 6、PH的控制,摇瓶一般通过碳酸钙和间断补料控制PH,发酵可以直接流加控制PH,比较方便。 7、温度控制,摇瓶是空气直接接触或者传热控制温度,但是发酵罐是蛇罐或者夹套水降温控制,注意降温和加热的影响。 8、注意染菌的控制方法不一样,发酵罐根据染菌的周期和染菌的类型等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少损失。 9、发酵罐可以取样或者仪表时时检测,但是摇瓶因为量小不能方便的进行控制和检测。 10、原材料不一样,发酵所用原材料比较廉价而且粗旷,工艺控制和摇瓶区别很大等等 发酵工艺中补料的作用 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简称FBC)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一种或多种成分的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与传统的分批集中补料培养相比、它有以下优点: (1)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次投料过多造成发酵液环境突变,造成菌丝大量生长等问题,改善发酵液流变等性质,使得发酵过程泡沫得以控制,节省消泡剂,并提高了装罐系数。 (2)可以控制细胞质量,以提高芽抱的比例,并使pH得以稳定。 (3)可以解除底物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分解阻遏。 (4)可以使“放料和补料”方法得以实施。该方法在发酵后期、产生了一定数量代谢产物后,在发酵液体积测量监控下,放出一部分发酵液,同时连续补充——部分新鲜营养液,实现连续带放、既有利于提高产物产量.又可降低成本,使得发酵指数得以大幅度提高。 (5)利用FBC技术、可以使菌种保持最大的生产力状态.随着传感技术以及对发酵过程动力学理沦深入研究、用模拟复杂的数学模型使在线方式实最优控制成为可能。 连续补料控制目前采用有反馈控制和无反馈控制两种方式。有反馈控制:选择与过程直接关系的可检测参数作为控制指标,例如可以测量、控制发酵液PH、采用定量控制葡萄糖流加。稳定PH在次级代谢最旺盛水平。而无反馈控制FBC是指无固定的反馈参数,以经验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办法来操作最优化控制、从而使抗生素发酵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例如发酵过程中前体的补加。由此可见,要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有效控制,就先要解决补科的连续控制问题。 目前国外发酵生产过程连续补料采用: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液体质量流量计)、小型电动、气动隔膜调节阀和控制器来实现连续补料控制。菜发酵工厂在中试试验中还成功地运用了电子称加三阀控制的自动补科系统 至于装液量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保持在你所需要的转速培养情况下(尤其是在后期,菌丝很多时,转速很高时),不能让发酵液把你的塞子湿掉,容易造成染菌。 2、装液量的体积在消毒过程中,不能因为沸腾把塞子湿掉,或者跑出三角瓶,装液量太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容易染菌。 3、根据你的菌种的情况和发酵液的粘度,需要的混匀程度等等方面也要考虑。 4、建议你做一个梯度试验(40-50-60-70-80等)就可以找到你所需要的装液量。 关于剩余空气的排除在灭菌完毕后(100度左右),立刻用盖子或者其他的用品把你的培养摇瓶盖好,有时候这么点空气根本对兼性厌氧发酵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你的菌种要求很严的话,最好用干冰加入已经灭菌的空摇瓶后,立刻用其他的样品培养基分装即可。当然也可以用氮气。最好是二氧化碳。 你可以再查查看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我说的也不完全。!!

分离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方案

分离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方案 一.取样环境及原因 选择一块污染较少且植被丰富,腐殖质较厚的地块,取表层一下5—10cm处的土样,这样可以保证土壤中有多种类和多数量的高活性的微生物,并且可以避免污染物对菌种的影响。 二.筛选流程 1)将采集的土壤样品用无菌水制备1:10的土壤悬液。 2)取1:10土壤悬液5mL,注入已灭菌的试管中,将试管放入75—80℃水浴中 热处理10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 3)取热处理过的悬液100—200μL,涂布接种到牛肉膏白胨培养基平板,将平板倒置, 于30—32℃培养24—48小时。 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 做芽孢染色,选出芽孢杆菌菌落。 5)从芽孢杆菌菌落处分别挑取少许菌苔,接种到含酪蛋白的斜面培养基上,再点接于含酪 蛋白的平板,30—32℃培养24—48h,测定平板上菌落苔直径和水解圈的直径。 6)筛选出水解圈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落进行发酵培养,取发酵液进行酶活力测定。再取 发酵液酶活力大的菌落进行接种培养。 三.筛选模型的选择及原因 芽孢杆菌是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并且广泛存在于土壤中,且其性质稳定,可较容易与其它细菌分离,繁殖速度快,体积较大,在培养时可抑制有害菌生长。而且对人体无害,可代谢生产多种酶和有机酸。 四.如何检验筛选所得的菌株是所需的目的菌种 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可用革兰氏染色法初步判定,且其在酪蛋白平板上会产生水解圈,并且其菌种有体积较大,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等特征,较易和其它菌种分辨。还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其形态特征来判定是否为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产酶研究分析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产酶分析 一、概述 1. 枯草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属地一种.单个细胞0.7~0.8 ×2~3微米,着色均匀. 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 ×1.0~1.5 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 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需氧菌.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b5E2RGbCAP 有地菌株是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地重要生产菌;有地菌株具有强烈降解核苷酸地酶系,故常作选育核苷生产菌地亲株或制取5'-核苷酸酶地菌种.在遗传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对此菌地嘌呤核苷酸地合成途径与其调节机制研究较清楚.广泛分布在土壤及腐败地有机物中,易在枯草浸汁中繁殖,故名.p1EanqFDPw

2.地衣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种属芽孢杆菌科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细胞大小:0.8μm×(1.5~3.5)μm;细胞形态及特点:细胞形态和排列呈杆状、单生.细胞内无聚-β-羟基丁酸盐(PHB )颗粒,产生近中生地椭圆状芽孢,孢囊稍膨大. 在肉汁培养基上地菌落为扁平、边缘不整齐、白色、表面粗糙皱褶,24h 后菌落直径为3mm.本菌有动力.可调整菌群失调达到治疗目地,可促使机体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病菌.能产生抗活性物质,并具有独特地生物夺氧作用机制,能抑制致病菌地生长繁 殖.DXDiTa9E3d 二、产酶地种类 1.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酶种类枯草芽孢杆菌产生多种酶和其他代谢产物,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地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地条件致病菌有明显地抑制作用;RTCrpUDGiT 枯草芽孢杆菌能迅速消耗消化道内环境中地游离氧,形成肠道低氧环境,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并产生乳酸等有机酸类,降低肠道PH 值,间接抑制其它致病菌地生长;5PCzVD7HxA 枯草芽孢杆菌能刺激动物免疫器官地生长发育,激活淋巴细胞,提高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群体免疫力; jLBHrnAILg 枯草芽孢杆菌菌体能自身合成消化性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