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结构力学课程讲义

计算结构力学课程讲义
计算结构力学课程讲义

第1章绪论

1.1 课程内容

(1) 研究内容

本课程主要研究工程结构计算机分析(数值分析)的常用方法——有限单元法、加权残数(余量)法和边界单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 参考书籍

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籍如下:

唐锦春,孙炳楠,郭鼎康,计算结构力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丁皓江, 谢贻权, 何福保,弹性和塑性力学中的有限单元法,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王勖成,有限单元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王勖成,邵敏,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及数值方法,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徐次达,固体力学加权残数法,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孙炳楠,项玉寅,张永元,工程中边界单元法及其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 Bath, K. J.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Prentice-Hall, Inc., 1996.

Zienkiewicz, O. C.,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5th Edition, McGraw Hill, 2001.

Brebbia, C.A.,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Engineers, Pentech Press, London, 1978.

Chandrupatla, T. R., Belegundu, A.D. Introduction to Finite Elements in Engineering, Prentice-Hall, Inc., 2002.

1.2 结构分析方法概述

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总可由一组基本方程(通常是微分方程)加一组边界条件描述,即由下式给出:

基本方程:L(u)-p=0,∈V(域内)

边界条件:B(u)-g=0,∈S(边界)

式中L、B为算子,p、g为已知函数。

工程技术问题的常用分析方法有:

(1) 解析方法

只适用于少数简单问题,即形状规则且外部作用(如外荷载)简单的结构分析

问题。

(2) 数值方法

数值方法可分为区域型方法和边界型方法。常用的区域型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加权残数法、里兹(Ritz)法(变分法)和有限单元法等,其中有限差分法是直接对基本微分方程进行离散,再对离散后的代数方程进行求解;后几种方法则是先建立基本方程(一般是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表达式,再进行离散求解。边界型方法中最典型的是边界单元法。它是先将基本微分方程变换为等效的边界积分方程,再在边界上对其进行离散求解。

例如,图1.1给出了一个受复杂横向荷载(分布荷载、集中力、集中力偶等)作用的两端固定变截面梁。为求梁的挠度和内力,可列出梁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如下:

图1.1 变截面单跨梁受横向荷载作用

基本方程:L(u )-p =0,∈V (域内)

——EI (x )y ’’= -M (x ), 0≤x ≤l .

边界条件:B(u )-g =0, ∈S (边界)

——(y )x =0或x =l =0,(y ’)x =0或x =l =0

以下分别就采用加权残数法、里兹法(位移变分法)和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进行讨论。

(1) 加权残数法

为求近似解,设试探函数∑==m

k k k u u 1α代入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得残值:

R L =L(u )-p (域内),R B =B(u )-g (边界)

迫使残值在某种平均意义(加权积分)上等于零,则有

0d d =?+?S S

j B V j L S W R V W R

由此可得到关于待定系数αi 的代数方程组,解方程可求得待定系数及解答的近似表达式,其中的试函数可以选择多项式、三角函数、样条函数等。

b

h (x )

(2) 里兹法(位移变分法)

里兹法的理论依据是最小势能原理。该原理可表述为:给定外力作用下,满足几何条件的各种可能位移中,真实的位移使总势能取极值,据此有

δ(U +U R )=0

假设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位移函数为:

∑=i

i i u A u

将其代入方程得到关于待定系数A i 的代数方程,解方程可得A i 。

里兹法需要在整个计算区域上假设近似函数,很难适应形状(边界)较复杂或解答较难预测的问题。

(3) 有限单元法

有限单元法的理论依据是最小势能原理或其他形式的变分原理。该方法及里兹法的主要区别是不在整体计算区域上假设近似函数,而是先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一个由有限个单元组成并按一定方式相互连接的单元集合体,再以各单元连接结点处的场量(如位移量)作为基本未知量,在各单元内假设近似函数(通过结点未知量插值得到),从而将一个无限自由度问题简化为有限自由度问题。

图1.2 一维试函数的分段假设

例如图1.2中的曲线是某个一维问题的目标函数曲线,若采用里兹法对整个区段假设一个近似的试函数,显然比较困难。但如果现对整个区域进行分段(如图中短线为分段线),再对各个区段假设试函数,则要简单和准确得多,如可将各区段均假设为二次函数。哟次可见,有限单元法可视为一种分片(或分块、分段)形式的变分法。

虽然有限单元法的理论依据和里兹法是一致的,但采用了分片(或分块、分段)假设试函数的处理方法以后,使得该方法的具体实施变得简便易行,具有了优越的可操作性和更为明确的物理意义,也使得该方法具有了其他方法(如里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

1) 概念简单、明确,易为工程人员接受;也可建立严格的数学分析和证明;

2) 适用性十分广泛,适应于各类复杂边界和不同外部作用的问题;

3) 求解过程程序化,易于编程和计算机实现。

1.3 课时安排

课程的总体课时安排如下:

有限单元法部分包括概论、进展;平面三角形、矩形、等参元;杆元、板元等,共约20个课时;加权残数法部分包括基本原理、方法分类,以及伽辽金(Galerkin)方法、最小二乘法的应用,共需约4~6个课时;边界单元法主要包括基本原理(以二维势问题为例);梁弯曲和板弯曲问题,共需约4~6个课时。

思考题

1.1区域型分析法和边界型分析法在对问题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处理上有何不

同和相同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1.2里兹法和有限单元法的理论依据、基本未知量的选取、试函数的假设等方面有

何异同点?

1.3及里兹法相比,有限单元法在解决复杂问题上的适应性更为广泛,你认为主要

的原因在于那些方面?

第2章有限单元法

2.1 概述

2.1.1 发展概况

有限单元法的发展概况:

1943年R. Courant尝试应用三角形区域上定义的分片连续函数和最小势能原理解决St. Venant扭转问题,是较早的有限元思想的体现:

R. Courant, Variational Methods for the Solution of Problems of Equilibrium and Vibration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49: 1-23, 1943 1956年M.J. Turner,R.W. Clough等将刚架矩阵位移法推广到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开始了有限元的第一个成功尝试和应用;用直接刚度法建立单元刚度特性:M.J. Turner, R.W. Clough, H.C. Martin and L.T. Topp, Stiffness and deflection analysis of complex structures, J. Aeronaut. Sci., 25: 805-823, 1956

1960年Clough第一次提出“有限单元法(FEM)”的名称,沿用至今。

Zienkiewicz等——编写第一本有限元方面专著:

O.C. Zienkiewicz and Y.K. Cheu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Continuum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 McGraw-Hill, New York, 1965

1963-1964年发现该方法是基于变分原理的里兹法的另一种形式,确立其理论基础。我国冯康在同一时期独立提出并证明了该方法:

Melosh证明了位移法就是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Rayleigh-Ritz法

冯康,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1965,2(4): 238-262 1960至今:实际工程应用:平面?空间?板壳;静力?动力、波动?稳定;弹性?塑性?粘弹性、复合材料;固体?流体、传热等连续介质力学;计算分析?优化设计、及CAD技术结合。

E.L. Wilson:编写了第一个公开的有限元软件SAP;

通用有限元软件:SAP、ADINA、NASTRAN、ANSYS、ABAQUS、MIDAS 等

从半个多世纪以来有限单元法的萌芽、理论依据的证明和充实及其逐步的广泛应用可以看到,它的发展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强大软硬件支撑,有限单元法只有其微不足道的一点理论上的意义,而没有更为重要的实际应用的意义。

2.1.2 有限单元法概念

(1) 离散化

离散化的过程是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数目、有限大小的单元的集合体。单元及单元之间只在指定点(即结点)连接,其他位置则一般保持连续即可。单元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即单元外形可以不同;单元及单元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即单元的结点数目、位置可以不同。

图2.1 连续体离散为单元集合体示例

(2) 单元分析

对典型单元假设位移模式(由各结点位移插值),再分析单元的力学特性,建立单元的结点力及结点位移之间的关系,即单元刚度方程:

{F }e =[k ]{?}e )

并将各类荷载变换为作用在结点上的等效结点荷载。

(3) 整体分析

将各单元刚度方程集成整体结构的整体刚度方程:

{F }=[K ]{?}

根据结点的平衡条件,得最终的有限元方程:

[K ]{?}={R }

求解该方程可得到未知的结点位移。

(4) 再次单元分析

求出各单元的应变和应力。

2.2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矩阵描述

2.2.1两类平面问题

弹性力学的平面问题可分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两类。实际上,所有的弹性力学问题都是空间问题。所谓平面问题,并不是说这个问题所分析的对象本身(如形状、荷载分布)是平面的,而是指该问题的形状、外部作用以及问题的解答(即由此产生的效应,如位移、应力等)只在平面内有变化,而沿着平面外就保持不变了。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的平面问题就是一个特殊的空间问题。

那么,是不是一个问题的形状和外部作用(即已知的位移和应力边界条件)只在平面内发生变化,而沿着平面外保持不变了,这个问题就是平面问题呢?不是的,还必须附加其他条件,这一结论才能成立。这个附加条件就是该问题沿平面外的尺寸及平面内尺寸相比要么非常小(如无限短),要么非常大(如无限长)。如果符合前者条件,则弹性体内只存在平面内的应力,而平面外的应力均为零,故这类问题称为平面应力问题;如果符合后者条件,则弹性体内只存在平面内的位移或平面内的应变,而平面外的位移及应变均等于零,故这类问题称为平面应变问题。

图2.2 平面应力问题示例

t /2

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示例

结构力学(二)上机试验结构力学求解器的使用 上机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实验三、计算结构的影响线 1.实验任务 (1)作以下图示梁中截面D 的内力D M 、QD F 的影响线。 观览器:D M 的影响线 观览器:QD F 的影响线 D |F=1 3 365

编辑器: 结点,1,0,0 结点,2,3,0 结点,3,6,0 结点,4,12,0 结点,6,6,1 结点,5,17,1 单元,1,2,1,1,0,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0 单元,3,6,1,1,0,1,1,0 单元,6,5,1,1,0,1,1,0 结点支承,1,3,0,0,0 结点支承,4,1,0,0 结点支承,5,3,0,0,0 影响线参数,-2,1,1,3 影响线参数,-2,1,1,2 End

作以下图示梁中截面D 的内力D M 、QD F 的影响线。 观览器: D M 的影响线 QD F 的影响线

编辑器: 结点,1,0,0 结点,2,2,0 结点,3,4,0 结点,4,6,0 结点,5,8,0 结点,6,0,1 结点,7,8,1 结点,8,2,1 结点,9,4,1 结点,10,6,1 单元,1,2,1,1,0,1,1,1 单元,2,3,1,1,1,1,1,1 单元,3,4,1,1,1,1,1,1 单元,4,5,1,1,1,1,1,0 单元,1,6,1,1,1,1,1,0 单元,6,8,1,1,0,1,1,0 单元,8,9,1,1,0,1,1,0 单元,9,10,1,1,0,1,1,0 单元,10,7,1,1,0,1,1,0 单元,7,5,1,1,0,1,1,0

结构力学计算题及标准答案

《结构力学》计算题61.求下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a a a a q A B C D 62.用结点法或截面法求图示桁架各杆的轴力。 63.请用叠加法作下图所示静定梁的M图。 64.作图示三铰刚架的弯矩图。 65.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66. 用机动法作下图中E M 、L QB F 、R QB F 的影响线。 1m 2m 2m Fp 1 =1m E B A 2m C D 67. 作图示结构F M 、QF F 的影响线。 68. 用机动法作图示结构影响线L QB F F M ,。 69. 用机动法作图示结构R QB C F M ,的影响线。 70. 作图示结构QB F 、E M 、QE F 的影响线。

71.用力法作下图所示刚架的弯矩图。 l B D P A C l l EI=常数 72.用力法求作下图所示刚架的 M图。 73.利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作弯矩图。 74.用力法求作下图所示结构的M图,EI=常数。 75.用力法计算下图所示刚架,作M图。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答案 q A B C D F xB F yB F yA F xA 2qa3 2/ 2qa3 2/ q2a ()2/8 2qa3 2/ =/ qa2 2 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0 A M=,得 2 220 yB xB aF aF qa +-=(1)(2分) 取BC部分为研究对象,由0 C M= ∑,得 yB xB aF aF =,即 yB xB F F =(2)(2分) 由(1)、(2)联立解得 2 3 xB yB F F qa ==(2分) 由0 x F= ∑有20 xA xB F qa F +-=解得 4 3 xA F qa =-(1分) 由0 y F= ∑有0 yA yB F F +=解得 2 3 yA yB F F qa =-=-(1分) 则222 422 2 333 D yB xB M aF aF qa qa qa =-=-=()(2分) 弯矩图(3分) 62.解:(1)判断零杆(12根)。(4分) (2)节点法进行内力计算,结果如图。每个内力3分(3×3=9分)63.解: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实例讲解(结构力学方法)

隧道设计衬砌计算范例(结构力学方法) 1.1工程概况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雅安天全县与甘孜泸定县交界的二郎山地段, 东距成都约260km , 西至康定约97 km , 这里山势险峻雄伟, 地质条件复杂, 气候环境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 原有公路坡陡弯急, 交通事故不断, 使其成为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个咽喉险道, 严重影响了川藏线的运输能力, 制约了川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郎山隧道工程自天全县龙胆溪川藏公路K2734+ 560 (K256+ 560)处回头, 沿龙胆溪两侧缓坡展线进洞, 穿越二郎山北支山脉——干海子山, 于泸定县别托村和平沟左岸出洞, 跨和平沟经别托村展线至K2768+ 600 (K265+ 216) 与原川藏公路相接, 总长8166km , 其中二郎山隧道长4176 m , 别托隧道长104 m ,改建后可缩短运营里程2514 km , 使该路段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满足了川藏线二郎山段的全天候行车。 1.2工程地质条件 1.2.1 地形地貌 二郎山段山高坡陡,地形险要,在地貌上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盆地边缘山区分水岭地带,隶属于龙门山深切割高中地区。隧道中部地势较高。隧址区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由于区内地层为软硬相间的层状地层,构造为西倾的单斜构造,故地形呈现东陡西缓的单面山特征。隧道轴线穿越部位,山体浑厚,东西两侧发育的沟谷多受构造裂隙展布方向的控制。主沟龙胆溪、和平沟与支沟构成羽状或树枝状,横断面呈对称状和非对称状的“v ”型沟谷,纵坡顺直比降大,局部受岩性构造影响,形成陡崖跌水。 1.2.2 水文气象 二郎山位于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与青藏高原大陆性干冷气候区的交接地带。由于山系屏障,二郎山东西两侧气候有显著差异。东坡潮湿多雨,西坡干燥多风,故有“康风雅雨”之称。全年分早季和雨季。夏、秋两季受东进的太平洋季风和南来的印度洋季风的控制,降雨量特别集中;冬春季节,则受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影响,多风少雨,气候严寒。

结构力学计算题

三、计算题(共5小题,共70 分) = ∣qi (2 分) X ∣ 1 1 ∏2q'2ql (2 分) M A =0= Y2I 1 ql 2 =ql2 =丫 2 Jql (2 分) 2 =1 ql (2 分) 2 2、用机动法求图示多跨静定梁M B、R B、Q C的影响线。(12分)

P=1 P=I 3、求图示桁架结点 C 的水平位移,各杆 EA 相等。(15分) P 解:(1)求支座反力:H A= Py A = P,V B = P I- 3m M B 影响线: P=1 B JL 2m 夕冷 2m C D -≡≡M L B 2m 2m J r 3m C -O ---------- 2 2m 2m 2m 2m i A P h-Y- 3m B -H 2m 2m 2m 1 R B 影响线: 2m

N BC ~ 0 N BD P N BD=I P *N, Bn P (3)求 N AC 、N AD N AC ' N AD cos45 =P = N AC =° N AD Sin 45 =P= N A ^= 2P N CD N AD cos45 =°= N CD--P (2)求 N BC 、 N BD (4)求 N CD

A CH =送 N P N I l =丄 p*5 +J2P*(?*』2*5) =10(1 + EA EA 3、求图示结构B 点竖直方向的位移△ BV 。 ( 12分) q=10kN∕m 20k N 4m (5)外荷载作用下,各杆的轴力 N P 如下: (6) C 点水平单位荷载作用下,各杆的轴力 N 1如下: 4m El 2)PzEA

结构力学中反弯点法计算例题2

例:用反弯点法计算图1所示刚架,并画出弯矩图。括号内数字为杆件线刚度的相对值。 图1 解:顶层柱反弯点位于柱中点 22h ,底层柱的反弯点位于柱高12 3 h 处,在反弯点处将柱切开,脱离体如图2、图3所示。 F QIF 图2 顶层脱离体 F QAD F QBE F QCF G I F E D 8 17 图3 底层隔离体 (1)求各柱剪力分配系数k k i k k μ=∑ 顶层: 2 0.286223 GD IF μμ== =?+ 3 0.428223 HE μ= =?+ 底层: 3 0.3324 DA FC μμ== =?+

4 0.4324 EB μ= =?+ (2)计算各柱剪力: 0.2868kN 2.29kN QGD QIF F F ==?= 0.4288kN 3.42kN QHE F =?= 0.325kN 7.5kN QAD QCF F F ==?= 0.425kN 10kN QBE F =?= (3)计算杆端弯矩,以节点E 为例说明杆端弯矩的计算 杆端弯矩: 2 3.3 3.42kN 5.64kN m 22EH QHE h M F m =-? =-?=-?(反弯点位于22 h 处) 1 3.610kN 12kN m 3 3EB QBE h M F m =-? =-? =-?(反弯点位于柱12 3 h 处) 计算梁端弯矩时,先求出节点柱端弯矩之和为: 17.64kN m EH EB M M M =+=-? 按梁刚度分配: 12 17.647.84kN m 27ED M =?=? 15 17.649.8kN m 27 EF M =?=? 图3是刚架弯矩图。

计算结构力学答案

《计算结构力学》答案 考点:贵州贵阳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奥鹏学号201103894579 姓名:陈瑜 专业层次专升本 一.填空题 1.结构的计算简图应能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受力和变形性能,又能使_计算简便__。 2.三个刚片用三个铰两两相连,且_三铰不在一直线上__,构成内部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 3.图1所示梁中反力R B=__ P __,反力矩M A=__ Pa __。 4.图2所示刚架K截面上的M K=__ qa2/2__,Q K=___0___。(M以内侧受拉为正) 5.图3所示三铰拱的水平反力H=_P_,截面K的弯矩M K=__P/2_。(M以内侧受拉为正) 6.图4所示桁架的零杆数目为_5__。 7.结构位移计算除了验算结构的刚度外,还为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准备。 8.图5(a)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__5次__。 二.单项选择题 1.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为:(D)

A B E C D =2 =1 i =1 i =1 i i A . μBA =05 .,μBC =05.,μμBD BE ==0; B . μμBA BC ==415/ , μBD =315/ , μBE =0 ; C . μμBA BC ==413/ , μB D =1 , μB E =0 ; D . μBA =05. , μBC =05. , μBD =1 , μB E =0。 2.下图 为 两 个 自 由 度 振 动 体 系 ,其 自 振 频 率 是 指 质 点 按 下 列 方 式 振 动 时 的 频 率 :(D ) A .任 意 振 动 ; B .沿 x 轴 方 向 振 动 ; C .沿 y 轴 方 向 振 动 ; D .按 主 振 型 形 式 振 动 。 三、分析计算题(55分) 1. 用 位 移 法 作 图 示 结 构 M 图 。 E I = 常 数 。 q q l l /2 l /2 l 解:

结构力学题库答案

1 : 图 a 桁 架, 力 法 基 本 结 构 如 图 b ,力 法 典 型 方 程 中 的 系 数 为 :( ) 3. 2: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 的约束力矩(不平衡 力矩)为(以顺时针转为正) ( ) 4.3Pl/16 3:图示桁架1,2杆内力为: 4. 4:连续梁和 M 图如图所示,则支座B 的竖向反力 F By 是:

4.17.07(↑) 5:用常应变三角形单元分析平面问题时,单元之间()。 3.应变、位移均不连续; 6: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1.几何不变,无多余联系; 7: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各杆的刚度为() 4.内力计算可用相对值,位移计算须用绝对值 8: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之杆AB的分配系数

μAB 为(各杆 EI= 常数)( ) 4.1/7 9:有限元分析中的应力矩阵是两组量之间的变换矩阵,这两组量是( )。 4.单元结点位移与单元应力 10: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其基本未知量数目为( ) 4.角位移=3,线位移=2 11:图示结构,各柱EI=常数,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数 目是( ) 3.6 12:图示结构两杆长均为d,EI=常数。则A 点的垂直位移为( ) 4.qd 4/6EI (↓) 13:图示桁架,各杆EA 为常数,除支座链杆外,零杆数为:

1.四 根 ; 14:图示结构,各杆线刚度均为i,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 系数μAB 为( ) 2. 15:在位移法中,将铰接端的角位移,滑动支撑端的线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 3.可以,但不必; 1:用图乘法求位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 2.结构可分为等截面直杆段; 2:由于静定结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决定,故在温度改变作用下静定结构将( ) 2.不产生内力 3:图示结构,各杆EI=常数,欲使结点B 的转角为零,比值P1/P2应 为( ) 2.1

结构力学-习题集(含答案)

《结构力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弯矩图肯定发生突变的截面是(D )。 A.有集中力作用的截面; B.剪力为零的截面; C.荷载为零的截面; D.有集中力偶作用的截面。 2.图示梁中C截面的弯矩是( D )。 4m2m 4m A.12kN.m(下拉); B.3kN.m(上拉); C.8kN.m(下拉); D.11kN.m(下拉)。 3.静定结构有变温时,(C)。 A.无变形,无位移,无内力; B.有变形,有位移,有内力; C.有变形,有位移,无内力; D.无变形,有位移,无内力。 4.图示桁架a杆的内力是(D)。 A.2P; B.-2P; C.3P; D.-3P。 5.图示桁架,各杆EA为常数,除支座链杆外,零杆数为(A)。 A.四根; B.二根; C.一根; D.零根。 l= a6 6.图示梁A点的竖向位移为(向下为正)(C)。 A.) 24 /( 3EI Pl; B.) 16 /( 3EI Pl; C.) 96 /( 53EI Pl; D.) 48 /( 53EI Pl。

P 7.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与( A )。 A.EI 无关; B.EI 相对值有关; C.EI 绝对值有关; D.E 无关,I 有关。 8. 图示桁架,零杆的数目为:( C ) 。 A.5; B.10; C.15; D.20。 9. 图示结构的零杆数目为( C )。 A.5; B.6; C.7; D.8。 10. 图示两结构及其受力状态,它们的内力符合( B )。 A.弯矩相同,剪力不同; B.弯矩相同,轴力不同; C.弯矩不同,剪力相同; D.弯矩不同,轴力不同。 P P P P 2 l l 11. 刚结点在结构发生变形时的主要特征是( D )。 A.各杆可以绕结点结心自由转动; B.不变形; C.各杆之间的夹角可任意改变; D.各杆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 12. 若荷载作用在静定多跨梁的基本部分上,附属部分上无荷载作用,则( B )。 A.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均有内力;

最新结构力学作业答案

精品文档 [0729]《结构力学》 1、桁架计算的结点法所选分离体包含几个结点 A. 单个 2、固定铰支座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B. 2个 3、从一个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上去除二元体后得到的新体系是 A.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4、两刚片用三根延长线交于一点的链杆相连组成 A. 瞬变体系 5、定向滑动支座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B. 2个 6、结构的刚度是指 C. 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7、桁架计算的截面法所选分离体包含几个结点 B. 最少两个 8、对结构进行强度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 A. 既经济又安全 9、可动铰支座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A. 1个 10、固定支座(固定端)有几个约束反力分量 C. 3个 11、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不变。 A.√ 12、多余约束是体系中不需要的约束。 B.× 13、复铰是连接三个或三个以上刚片的铰 A.√

14、结构发生了变形必然会引起位移,结构有位移必然有变形发生。 B.×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5、如果梁的截面刚度是截面位置的函数,则它的位移不能用图乘法计算。 A.√ 16、一根连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A.√ 17、单铰是联接两个刚片的铰。 A.√ 18、连接四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四个约束。 B.× 19、虚功原理中的力状态和位移状态都是虚设的。 B.× 20、带拉杆三铰拱中拉杆的拉力等于无拉杆三铰拱的水平推力。 A.√ 21、瞬变体系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所以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A.√ 22、一个无铰封闭框有三个多余约束。 A.√ 23、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B.× 24、三铰拱的主要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反力。 A.√ 25、两根链杆的约束作用相当于一个单铰。 B.× 26、不能用图乘法求三铰拱的位移。 A.√ 27、零杆不受力,所以它是桁架中不需要的杆,可以撤除。 B.×

计算结构力学习题库2012重点讲义资料

计算结构力学习题库 第1章:绪论 1.1区域型分析法和边界型分析法在对问题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处理上有何 不同和相同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1.2里兹法和有限单元法的理论依据、基本未知量的选取、试函数的假设等方面 有何异同点? 1.3与里兹法相比,有限单元法在解决复杂问题上的适应性更为广泛,你认为主 要的原因在于那些方面? 第2章:有限单元法 2.1图示为一平面应力状态的三结点直角三角形单元,厚度t,弹性模量E,剪切 模量G=E/[2(1+ν)],设泊松比ν=0,结点坐标如图。若采用线性位移模式(位移函数),试求出: (1) 形函数矩阵[N]; (2) 应变矩阵[B]; (3) 应力矩阵[S]; (4) 单元刚度矩阵[k]; (5) [k]的每行之和及每列之和,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题2.1图 2.2为使有限单元解收敛于正确解,位移模式应满足那些条件?对于平面四结点 矩形单元,若位移模式取为:u=a1+a2x+a3y+a4x2,v=b1+b2x+b3y+b4y2,试分析该位移模式是否满足这些条件,并说明具体理由。 2.3为使有限单元解收敛于正确解,位移模式应满足那些条件?四结点矩形薄板 单元具有12个自由度,其位移模式取为:w(x,y)= α1+α2x+α3y+α4x2+α5xy +α6y2 +α7x3+α8 x2y+α9 xy2+α10y3+α11x3y+α12xy3,试分析该位移模式是否满足这些条件,并说明具体理由。 2.4形函数有哪些主要性质?试由这些性质直接构造图示六结点矩形单元的形函 数,写出单元中心点P(a/2, b)处的位移用结点位移表示的表达式。

题2.4图 题2.5图 2.5 图示为平面问题的一个三结点三角形单元。 (1) 试问单元刚度矩阵[k ]有哪些主要特性?其依据各是什么? (2) 附图说明[k ]元素k 52的物理意义。 (3) [k ]的每行之和及每列之和各为何值,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2.6 图(a)所示的平面连续体结构已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单元,在图(a)坐标系及图(b)局部编号下,两单元的刚度矩阵左下子块均为: ,0025.00][,75.025.025.075.0][,5.00025.0][,25.0005.0][??? ???=??????=??????=??????=E k E k E k E k ji mm jj ii ?? ????---=??????---=5.025.0025 .0][,25.0025.05.0][E k E k mj mi 。 (1) 附图说明单元(1)的刚度元素k 36的物理意义; (2) 试由上述单元刚度矩阵子块形成结构的总体刚度矩阵; (3) 分别采用手算方法和一种计算机方法引进图中的位移边界条件,写出图示 荷载作用下的最终有限元方程; (4) 假设结点位移v 2、u 3、v 3、u 4均已求得 (作为已知),试在此基础上求出结 点2和结点4的支座反力。 (a) (b) 题2.6图 2.7 Timoshenko 梁单元与经典梁单元的基本假定、单元挠度及转角的插值方法有何异同点?图示为一个3结点Timoshenko 梁单元(ξ为无量纲坐标,梁长为

结构力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结构力学主要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计算简图:在计算结构之前,往往需要对实际结构加以简化,表现其主要特点,略去 其次要因素,用一个简化图形来代替实际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杆件的简化:常以其轴线代表 B、支座和节点简化: ①活动铰支座、固定铰支座、固定支座、滑动支座; ②铰节点、刚节点、组合节点。 C、体系简化:常简化为集中荷载及线分布荷载 D、体系简化:将空间结果简化为平面结构 2、结构分类: A、按几何特征划分:梁、拱、刚架、桁架、组合结构、悬索结构。 B、按内力是否静定划分: ①静定结构: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全部反力和内力都可以由静力平衡条件确定。②超静定结构:只靠平衡条件还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还必须考虑变形条件才能确定。二、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1、体系种类 A、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形状和位置均能保持不变;通常根据结构有无多余联系,又划分为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和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B、几何可变体系:在很小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机械运动,不能保持原有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常具体划分为常变体系和瞬变体系。 2、自由度:体系运动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方程式数目或者说是确定体系位置所需的独立 坐标数目。 3、联系:限制运动的装置成为联系(或约束)体系的自由度可因加入的联系而减少,能减少一个自由度的装置成为一个联系 ①一个链杆可以减少一个自由度,成为一个联系。②一个单铰为两个联系。 4、计算自由度:W 3m (2h r ) ,m为刚片数,h为单铰束,r为链杆数。 A 、 W>0, 表明缺少足够联系,结构为几何可变; B、 W=0 ,没有多余联系; C、 W<0, 有多余联系,是否为几何不变仍不确定。 5、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 A、三刚片规则:三个刚片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单铰两两铰联,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而且没有多余联系。 B、二元体规则:在一个刚片上增加一个二元体,仍未几何不变体系,而且没有多余联系。 C、两刚片原则:两个刚片用一个铰和一根不通过此铰的链杆相联,为几何不变体系,而且 没有多余联系。 6、虚铰:连接两个刚片的两根链杆的作用相当于在其交点处的一个单铰。虚铰在无穷远 处的体系分析可见结构力学 P20,自行了解。 7、静定结构的几何构造为特征为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三、静定梁与静定钢架 1、内力图绘制: A、内力图通常是用平行于杆轴线方向的坐标表示截面的位置,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

网络计算结构力学模拟题

一.填空题 1.结构的计算简图应能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受力和变形性能,又能使_计算简便__。 2.三个刚片用三个铰两两相连,且_三铰不在一直线上__,构成内部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 3.图1所示梁中反力RB=__ P __,反力矩MA=__ Pa __。 4.图2所示刚架K 截面上的MK=__ qa2/2__,QK=___0___。(M 以内侧受拉为正) 5.图3所示三铰拱的水平反力H=_P_____,截面K 的弯矩MK=__P/2____。(M 以内侧受拉为正) 6.图4所示桁架的零杆数目为_5__。 7.图5(a)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__5次__。 8.图 示 结 构 综 合 结 点 荷 载 列 阵 {}P = [ 24/25,2/,2/2ql ql ql - ]T 。

l/2 l/2 9.图示结构M C 、QC 影响线形状如下图所示,A 处竖标 分别为3 2 a , 3 2。 a a a - - M Q C C 二.单项选择题 1.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为:(D) A B E C D =2 =1 i =1 i =1 i i A . μBA=05.,μBC=05.,μμ BD BE ==0; B . μμ BA BC ==415 /, μBD=315 /, μBE=0; C . μμ BA BC ==413 /, μ BD =1, μ BE =0; D . μBA=05., μBC =05., μ BD =1, μ BE =0。 2.图为两个自由度振动体系,其自振频率是指质点按下列方式振动时的频率:(D)

A.任意振动;B.沿x轴方向振动; C.沿y轴方向振动;D.按主振型形式振动。 3.图1所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B )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体系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体系 C.瞬变体系 D.几何可变体系 4.图2所示组合结构中截面K的弯矩MK 为( B )(下侧受拉为正) A. -Pa B. Pa C. -2Pa D. 2Pa 5.图3所示单跨梁,P=1在AB段上移动,截面K的QK影响线为( C ) 6.用单位荷载法求图4所示组合结构A,B两结点相对竖向位移时,其虚设单位荷载应取( B ) 7.图5所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其基本未知量数目为( C ) A.角位移=3;线位移=3 B.角位移=3;线位移=4 C.角位移=4;线位移=3 D.角位移=4;线位移=4

2006典型例题解析--第2章-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第2章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2 – 1 基本概念 2-1-1 支座反力(联系力)计算方法 ●两刚片组成结构(单截面法) 满足两刚片规则的体系,两个刚片之间只有三个联系,可取出一个刚片作隔离体( 如图2-1c 或 如图2-1d ),联系力个数与独立平衡条件个数相等,利用平衡条件: 0x F =∑ 0y F =∑ 0M =∑ 即可计算出两个刚片之间的三个联系力。 ●三刚片组成结构(双截面法) 先求一个铰(或虚铰)的两个联系力。切断两个铰(或虚铰)得到一个隔离体,有两种情况的隔离体。 首先,切断A 、B 铰得到第一个隔离体(如图2-2c),求B 铰的联系力,对A 铰取矩列平衡方程。 0A M =∑ 然后,切断C 、B 铰得到第二个隔离 体(如图2-2d),求B 铰的联系力,对C 铰取矩列平衡方程。 0C M =∑ 将上述两个平衡方程联立,即可求出B 铰的联系力。 (d)隔离体 2 图2-1 二刚片隔离体示意图 Bx (c)隔离体 (b)三链杆情况 (a)一链杆一铰情况 图2-2 三刚片隔离体示意图 Ax (c)部分隔离体 (a)三刚片取1-1截面 (d)整体隔离体 (b)三刚片取2-2截面

4结构力学典型例题解析 ●基附型结构(先附后基) 所谓基本部分就是直接与地基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部分;而不能与地基直接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部分称为附属部分,这类型结构称为基附型结构。 由于基本部分除了具备和地基构成几何不变所需要的联系外,还与附属部分有联系,若先取基本部分作隔离体,未知力的个数将很多。而附属部分的联系就比较少,因此,先选取附属部分作为隔离体进行求解,最后求解基本部分。 对于基附结构求解顺序是:先附后基。 2-1-2 快速弯矩图方法 ●利用微分关系 (1)无外荷载的直杆段,剪力为常数,弯矩图为直线; (2)无外荷载的直杆段,若剪力为零,则弯矩图为常数; (3)铰(或自由端)附近无外力偶作用时,铰(或自由端)附近弯矩为零; 有外力偶作用时,铰(或自由端)附近弯矩等于外力偶; (4)直杆段上有荷载时,弯矩图的凸向与荷载方向一致; (5)直杆段上仅有集中力偶作用时,剪力不变,弯矩图有突变但斜率相同。 ●悬臂梁法作弯矩图 一端自由的直杆件,当将刚结点当作固定端时,如果得到悬臂梁,那么该杆件可以当作悬臂梁作弯矩图。将这种作弯矩图的方法称为悬臂梁法。 ●简支梁法(区段叠加法)作弯矩图 从结构中任意取出的一个直杆段,若直杆段两端的弯矩已知,将两端弯矩当作外荷载(力偶),可以将该直杆段及其上作用的荷载一起放到简支梁上,得到一个简支梁,该直杆段可以按照简支梁方法作弯矩图。将这种作弯矩图的方法称为简支梁法。 ●利用刚结点力矩平衡 取刚结点作隔离体,利用力矩平衡条件可得到如下结论: (1)当刚结点连接两个杆件,无外力偶作用时,两个杆端弯矩一定等值同侧。 (2)连接刚结点的杆件只有一个杆端弯矩未知时,利用力矩平衡条件可以求出。 ●几种结点的内力特点 (1)铰结点传递剪力但不传递弯矩; (2)与杆轴线一致的定向结点传递弯矩但不传递剪力; (3)与杆轴线垂直的定向结点传递弯矩但不传递轴力; (4)与杆轴线一致的链杆结点传递轴力,但不传递弯矩和剪力; (5)与杆轴线垂直的链杆结点传递剪力,但不传递弯矩和轴力。 2-1-3 桁架特殊内力的计算 ●桁架零杆判断 如图2-3所示的两种杆件轴力为零的情况(可利用平衡条件证明)。

结构力学典型例题

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构造分析典型例题 1. 对图 2.1a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图2.1 分析:图2.1a等效图2.1b(去掉二元体)。 对象:刚片Ⅰ、Ⅱ和Ⅲ; 联系:刚片Ⅰ、Ⅲ有虚铰A(杆、2);刚片Ⅱ、Ⅲ有虚铰C(无穷远)(杆3、4);刚片Ⅰ、Ⅱ有虚铰B(杆5、6); 结论:三铰共线,几何瞬变体系。 2. 对图2.2a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图2.1 分析:去掉二元体(杆12、杆34和杆56图2.1b),等效图2.1c。 对象:刚片Ⅰ和Ⅱ; 联系:三杆:7、8和9;

结论:三铰不共线,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 对图2.3a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图2.3 分析:图2.3a 对象:刚片Ⅰ(三角形原则)和大地Ⅱ; 联系:铰A和杆1; 结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对象:刚片Ⅲ(三角形原则)和大地Ⅱ; 联系:杆2、3和4; 结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第3章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典型题1. 求图3.1结构的内力图。

图3.1 解(1)支座反力(单位:kN) 由整体平衡,得=100.= 66.67,=-66.67.(2)内力(单位:kN.m制) 取AD为脱离体: ,,; ,,。取结点D为脱离体: ,, 取BE为脱离体: ,,。 取结点E为脱离体:

,, (3)内力图见图3.1b~d。 2. 判断图 3.2a和b桁架中的零杆。 图3.2 分析: 判断桁架零杆的常用方法是找出桁架中的L型结点和T型结点。如果这两种结点上无荷载作用.那么L 型纪点的两杆及T型结点的非共线杆均为零杆。 解:图3.2a: 考察结点C、D、E、I、K、L,这些结点均为T型结点,且没有荷载作用,故杆件CG、DJ、EH、IJ、KH、LF均为零杆。 考察结点G和H,这两个结点上的两竖向链杆均已判断为零杆,故这两个结点的受力也已成为T型结点的情形.由于没有荷载作用,故杆件AG、BH也为零杆。 整个结构共有8根零杆.如图3.2c虚线所示。 图3.2b: 考察结点D,为“K”型结点且无荷载作用,故;对称结构对称荷载(A支座处的水平反力为 零),有,故杆件DE和DF必为零杆。

结构力学连续梁程序计算

1.用连续梁程序计算连续梁的内力,作弯矩图. 输入数据: 3 4 2 2 20 4 20 4 20 4 20 60 2 60 3 -12 0 1 2 -30 2 3 1 输出结果: *************连续梁内力计算***************** 单元数= 3 支承类型= 4 节点荷载个数= 2 非节点荷载个数= 2弹性模量= 20.0000 杆长,惯性矩GC(NE),GX(NE) 4.000 20.000 4.000 20.000 4.000 20.000 节点荷载大小,对应未知数序号PJ(I,1),PJ(I,2) 60.000 2.000 60.000 3.000 非结点荷载值,距离,单元号,荷载类型号

-12.000 .000 1.000 2.000 -30.000 2.000 3.000 1.000 :::::::::位移:;:::::::: 结点号= 1 .0000 结点号= 2 .0692 结点号= 3 .0233 结点号= 4 .0000 .................各单元杆端内力.................... 单元号= 1 左端弯矩= 13.833 右端弯矩= 27.667 单元号= 2 左端弯矩= 32.333 右端弯矩= 23.167 单元号= 3 左端弯矩= 36.833 右端弯矩= -7.833 ====================== 计算结束==================== 弯矩图: 2.用连续梁程序计算连续梁的内力,作弯矩图.

22.62 输入数据: 4 2 1 4 20 3 20 3 20 3 20 3 20 30 4 -20 3 1 2 40 1. 5 2 1 -40 1.5 3 1 -20 3 4 2 输出结果: *************连续梁内力计算***************** 单元数= 4 支承类型= 2 节点荷载个数= 1 非节点荷载个数= 4弹性模量= 20.0000 杆长,惯性矩 GC(NE),GX(NE) 3.000 20.000 3.000 20.000 3.000 20.000 3.000 20.000 节点荷载大小,对应未知数序号 PJ(I,1),PJ(I,2) 30.000 4.000 非结点荷载值,距离,单元号,荷载类型号 -20.000 3.000 1.000 2.000 40.000 1.500 2.000 1.000 -40.000 1.500 3.000 1.000

结构力学习题及答案

结构力学习题 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2-1~2-6 试确定图示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题2-1图题2-2图 题2-3图题2-4图 题2-5图题2-6图 2-7~2-15 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若是具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则需指明多余约束的数目。 题2-7图 题2-8图题2-9图 题2-10图题2-11图 题2-12图题2-13图 题2-14图题2-15图 题2-16图题2-17图

题2-18图题2-19图 题2-20图题2-21图 2-1 1 W = 2-1 9 W - = 2-3 3 - W = 2-4 2 W - = 2-5 1 W = - 2-6 4 = W - 2-7、2-8、2-12、2-16、2-17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9、2-10、2-15具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11具有六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13、2-14几何可变体系为 2-18、2-19 瞬变体系 2-20、2-21具有三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第3章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分析3-1 试作图示静定梁的内力图。 (a)(b) (c) (d) 习题3-1图 3-2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a) (b)

(c) 习题3-2图 3-3~3-9 试作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图。 习题3-3图 习题3-4图 习题3-5图 习题3-6图 习题3-7图 习题3-8图 习题3-9图 3-10 试判断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是否正确。 (a) (b) (c) (d) 部分习题答案 3-1 (a )m kN M B ?=80(上侧受拉),kN F R QB 60=,kN F L QB 60-= (b )m kN M A ?=20(上侧受拉),m kN M B ?=40(上侧受拉),kN F R QA 5.32=, kN F L QA 20-=,kN F L QB 5.47-=,kN F R QB 20= (c) 4 Fl M C =(下侧受拉),θcos 2 F F L QC = 3-2 (a) 0=E M ,m kN M F ?-=40(上侧受拉),m kN M B ?-=120(上侧受拉) (b )m kN M R H ?-=15(上侧受拉),m kN M E ?=25.11(下侧受拉) (c )m kN M G ?=29(下侧受拉),m kN M D ?-=5.8(上侧受拉),m kN M H ?=15(下侧受拉) 3-3 m kN M CB ?=10(左侧受拉),m kN M DF ?=8(上侧受拉),m kN M DE ?=20(右侧受拉) 3-4 m kN M BA ?=120(左侧受拉)

计算结构力学模拟题

《计算结构力学》模拟题 一.填空题 1.结构的计算简图应能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受力和变形性能,又能使_计算简便__。 2.三个刚片用三个铰两两相连,且_三铰不在一直线上__,构成内部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 3.图1所示梁中反力R B=__ P __,反力矩M A=__ Pa __。 4.图2所示刚架K截面上的M K=__ qa2/2__,Q K=___0___。(M以内侧受拉为正) 5.图3所示三铰拱的水平反力H=_P_____,截面K的弯矩M K=__P/2____。(M以内侧受拉为正) 6.图4所示桁架的零杆数目为_5__。 7.图5(a)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__5次__。

8.图示结构综合结点荷载列阵{}P= [24 / 25 ,2/ ,2/2 ql ql ql- ]T。 l/2 l/2 9.图示结构 M C 、 Q C影响线形状如下图所示, A处竖标分别 为 3 2 a ,3 2 。 a a a - - M Q C C 二.单项选择题 1.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为:(D) A B E C D =2 =1 i =1 i =1 i i A . μBA=05.,μBC=05.,μμ BD BE ==0; B . μμ BA BC ==415 /, μBD=315 /, μBE=0; C . μμ BA BC ==413 /, μ BD =1, μ BE =0; D . μ BA =05., μ BC =05., μ BD =1, μ BE =0。

2.图为两个自由度振动体系,其自振频率是指质点按下列方式振动时的频率:(D) x y A.任意振动; B.沿x轴方向振动; C.沿y轴方向振动; D.按主振型形式振动。 3.图1所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B )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体系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体系 C.瞬变体系 D.几何可变体系 4.图2所示组合结构中截面K的弯矩M K为 ( B )(下侧受拉为正) A. -Pa B. Pa C. -2Pa D. 2Pa 5.图3所示单跨梁,P=1在AB段上移动,截面K的Q K影响线为( C ) 6.用单位荷载法求图4所示组合结构A,B两结点相对竖向位移时,其虚设单位荷载应取( B )

结构力学试题及答案

结构力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梁、刚架、拱、桁架四种常见结构中,主要受弯的是和,主要承受轴力的是和。 2、选取结构计算简图时,一般要进行杆件简化、简化、简化和简化。 3、分析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常用的规律是两刚片法则、和二元体法则。 4、建筑物中用以支承荷载的骨架部分称为,分为、和三大类。 5、一个简单铰相当于个约束。 6、静定多跨梁包括部分和部分,内力计算从部分开始。 7、刚结点的特点是,各杆件在连接处既无相对也无相对,可以传递和。 8、平面内一根链杆自由运动时的自由度等于。 二、判断改错题。 1、三刚片用三个铰两两相联必成为几何不变体系。() 2、对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或温度改变会产生内力。() 3、力法的基本体系必须是静定的。() 4、任何三铰拱的合理拱轴都是二次抛物线。() 5、图乘法可以用来计算曲杆。() 6、静定结构的影响线全部都由直线段组成。() 7、多跨静定梁若附属部分受力,则只有附属部分产生内力。() 8、功的互等定理成立的条件是小变形和线弹性。() 9、力法方程中,主系数恒为正,副系数可为正、负或零。() 三、选择题。 1、图示结构中当改变B点链杆方向(不能通过A铰)时,对该梁的影响是() A、全部内力没有变化 B、弯矩有变化 C、剪力有变化 D、轴力有变化 2、图示桁架中的零杆为() A、DC, EC, DE, DF, EF B、DE, DF, EF C、AF, BF, DE, DF, EF D、DC, EC, AF, BF

3、右图所示刚架中A 支座的反力A H 为( ) A 、P B 、2P - C 、P - D 、2 P 4、右图所示桁架中的零杆为( A 、CH BI DG ,, B 、DE , C 、AJ BI BG ,, D 、BG CF ,, 5、静定结构因支座移动,( )A 、会产生内力,但无位移 B 、会产生位移,但无内力 C 、内力和位移均不会产生 D 、内力和位移均会产生 6A 、θδ=+ a c X B 、θδ=-a c X C 、θδ-=+a c X D 、θδ-=-a c X 7、下图所示平面杆件体系为( ) A 、几何不变,无多余联系 B 、几何不变,有多余联系 C 、瞬变体系 D 、常变体系

结构力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判断题: 1、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变形谐调条件,可用于求体系的位移。 2、按虚力原理所建立的虚功方程等价于几何方程。 3、在非荷载因素(支座移动、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作用下,静定结构不产生内力,但会有位移且位移只与杆件相对刚度有关。 4、求图示梁铰C 左侧截面的转角时,其虚拟状态应取: A. ; ; B. D. C. M =1 5、功的互等、位移互等、反力互等和位移反力互等的四个定理仅适用于线性变形体系。 6、已知M p 、M k 图,用图乘法求位移的结果为:()/()ωω1122y y EI +。 M k M p 2 1 y 1 y 2 * * ωω ( a ) M 1 7、图a 、b 两种状态中,粱的转角?与竖向位移δ间的关系为:δ=? 。 8、图示桁架各杆E A 相同,结点A 和结点B 的竖向位移均为零。 a a 9、图示桁架各杆EA =常数,由于荷载P 是反对称性质的,故结点B 的竖向位移等于零。

二、计算题: 10、求图示结构铰A 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A ,EI = 常数。 q l l l /2 11、求图示静定梁D 端的竖向位移 ?DV 。 EI = 常数 ,a = 2m 。 a a a 10kN/m 12、求图示结构E 点的竖向位移。 EI = 常数 。 l l l l /3 2 /3 /3 q 13、图示结构,EI=常数 ,M =?90kN m , P = 30kN 。求D 点的竖向位移。 P 3m 3m 3m 14、求图示刚架B 端的竖向位移。 q 15、求图示刚架结点C 的转角和水平位移,EI = 常数 。

结构力学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静定结构计算习题 3—1 试做图示静定梁的M 、F Q 图。 解:首先分析几何组成:AB 为基本部分,EC 为附属部分。 画出层叠图,如图(b )所示。 按先属附后基本的原则计算各支反力(c)图。 之後,逐段作出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3—3 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 、F Q 、F N )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36.67KN 15KN ?m 20KN M 图(单位:KN/m ) 13.3 23.3 13.33 F Q 图(单位:KN )

解:(1)计算支反力 F AX =48kN (→) M A =60 KN ?m (右侧受拉) (2)逐杆绘M 图 (3)绘F Q 图 (4)绘N 图 (5)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3—7 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 、F Q 、F N )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解:(1)计算支反力 F AX =20kN (←) F AY =38kN(↑) F BY =62kN(↑) (2)逐杆绘M 图 (3)绘F Q 图 B C M 图(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30 30 F AX F N 图(单位: 60 ) 20 )

(4)绘N 图 (5)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3—9 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 、F Q 、F N )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解:(1)计算支反力 F AX =0.75qL (←) F AY =-0.25qL( ) F BY =0.25qL(↑) (2)逐杆绘M 图 (3)绘F Q 图 (4)绘N 图 (5)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3—11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 、F Q 、F N )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解:(1)计算支反力 F BX =40KN (←) F AY =30KN (↑) F BY =50kN(↑) (2)逐杆绘M 图 (3)绘F Q 图 (4)绘N 图 (5)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C (a ) q BY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