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篇-城市设计概概论-论文-北京

北京城的设计与出现的问题

廖望

摘要:本文以北京为案例,对其优点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现代城市的发展和走向。关键词:历史延续总体规划道路交通北京

北京,作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与现代化国际城市。可是其城市规划却不尽理想。

1.北京的总体规划

北京市长期以来以旧城为单一中心,以新区包围旧城、同心同轴向外蔓延的生长模式,被建筑学界形象地称为“摊大饼”。北京的这种单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以莫斯科规划为蓝本帮助确定的。。主要特点有: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中心城市是600平方公里、可以容纳600万人,郊区建设若干卫星城镇。当时曾经出现了两派对立的观点,一方主张行政中心应当在旧城基础上发展,另一方以梁思成、陈占祥为代表,主张在当时的西郊另立行政中心。但后者最终未被采纳。

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市考虑重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仍然设想以市区为核心,同心圆式向外发展。当时著名建筑师吴良镛就曾表示反对。他认为,必须将北京的旧城功能疏散,发展为多中心的城市,以减轻市中心的压力。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被批准施行,方针仍是“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建”。结果是三环路内日益拥挤,“大饼”摊到四环。

1993年,北京市又一次制定了规划。这次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1991年至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改变人口过于集中在市区的状况,大力向新区和卫星城疏散人口。该规划除了市区坚持集团式布局外,强调市区不再扩大规模,而是逐步从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转移,以疏散中心城市过密的人口和产业。

这个规划的愿望是良好的,却并没有实现。在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块块草坪装点街区的同时,城市建设的中心并没有转移到郊区,南城发展依然缓慢,卫星城的规模是扩大了,但不过是“睡城”而已,市中心人口更多了,交通更拥堵了,四合院更少了……

2.历史的丧失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自古以来就传承着中国的这座泱泱大国的历史与文化。

四合院更是自3000多年前就已已经出现。这种极富想象力的固定的院落内,有中国式的长幼尊卑,礼法人伦。

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北京城内共有四合院1700多万平方米,占全市建筑总面积的90%以上。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后,许多中国的传统收到了破坏。其间,北京的四合院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据统计,从1990年开始,北京对旧城区的老房、危房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十余年间,拆除危旧房屋430多万平方米。

上图为如今破败的四合院

北京市西城区锦什坊街东侧(旧赵禹路32号),顺承郡王府,建于清代顺治初年。第一位主人勒克得浑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孙,礼亲王代善第三子萨哈林的次子,也是清代初年

“八代铁帽子王”之一。1917年,因顺承郡王府后裔家境逐步衰落,顺承郡王府卖给了东北军阀张作霖,当时成为了大帅府,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也曾经在这个王府居住长达数年。从王府到大帅府、少帅府,建筑内涵深厚。仅院中超过百年的古树就有12棵。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古老的,富有历史性的建筑群落被拆除。清华大学某教授表示,卫星观测和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四成文化遗产荡然无存,两成被改造,可以找到的文化遗产只剩下四成。但是严格来说,现在的北京城,已经没有了任何一座完整具备明清风格和形制的胡同也没有了。北京市文化局公布的539座受保护四合院,也只剩下了4成。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城市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丢弃”似乎成了最好的方式。在这个有着800年帝都历史的城市中,随着经济的崛起和生活富足,一个民族的根基开始动摇了,物质财富的满族成为了新的生活秩序的主轴。在现实的转变中,我们都渐渐变得麻木,失去了方向。

3.交通的拥堵

中国大城市交通负荷不断增长。1986年到1990年北京市区干道交通负荷平均年增长

4.5%,1990年到1994年市区干道负荷猛升到18.5%,市区交通干道饱和程度已经达到了85%的水平。交通拥堵造成的高峰时段,机动车辆行驶速度普遍降低,车速缓慢。高峰时段的公共汽车运行速度,1993年中国城市一般在5到10公里,1995年十月份的一个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区11条主干道的机动车时速已经降到了12公里/小时,其中东单北大街时速只有7.8公里,交通堵塞导致交通运营效率持续下降,浪费了大量的运力,增加了燃油消耗。

3.1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3.1.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大城市的发展和膨胀,它受到它的规划用地,受到规划的限制。同时,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可利用耕地面积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一个国家。所以,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对城市的用地是进行严格控制的。因此,在道路发展上,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有高的道路面积比例,整个的道路容量是不足的;另外,这个不足是相对于我们国家快速增长的汽车化交通而言。实际上,我们国家除了在大量的增加道路网络和道路面积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适当的限制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措施。

3.1.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这种增长的速度,在局部上、在道路上停车和运行方面,都还不相适应这种发展。

3.1.3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设施建设是指整个大城市公共交通的设施建设。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他们现在已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已经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多种交通方式、综合的公共交通体

系。而我们国家的在很多的大城市,还没有完成立体化的交通,综合的交通体系。各种交通方式的构成还不尽合理,特别是在一些交通设施的建设上,无论从硬件的建设和软件的建设,都有滞后的现象。比如地铁和公共汽车的衔接,私人汽车和公共交通的衔接,从交通设施上还远远达不到无缝连接的要求。因此,造成了交通的不连续,造成交通运行中断,以及运行时间过长,导致人们偏向使用某一种交通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了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恶化。

3.1.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我们国家大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水平,总体上发展很快,很多大城市都建有交通指挥中心,在视频监控和信息采集,以及交通信号自动控制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交通管理软件的应用上,以及对交通道路状况实施的管理上,还相对的滞后。因此,交通管理技术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1.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大城市的交通问题,不仅仅体现在车辆的增长和道路的增加上,它体现在城市道路交通的整体规划,甚至包括城市的总体的布局和规划,也体现在城市的交通的发展战略、政策以及导向。所以,对于一个大城市的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要有一定的超前性。

我们国家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的迅速增大,经济的提高,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我们一些特大城市,周边的不断发展,大城市圈内的交通的不断发达,以及大城市群的形成,势必会导致更多的人口向大城市圈内,以及大城市群内进行聚集,这种聚集,对交通需求带来很大的要求,结果会导致交通拥堵的加剧。因此,我们在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上,一定要有一个超前的、合理的、适合实际情况的规划。

4.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生态绿化并不是简单的增加绿地和森林,而是要从系统的概念出发,以生态学中“整体、协同、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逐步由单一的局部绿化、品种绿化、区域绿化

向空间绿化、体系绿化、系统绿化过渡,要强调生物多样性原则,注重绿化的人文景观和人们休闲、生活的需求,追求绿化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同自然同生共存的美好愿望。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俞孔坚教授曾提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战略。包括: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维护和恢复河流、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无汽车绿色通道;开放专用绿地;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生命基质;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基地等。这些战略将为北京的生态绿化提供启迪。具体来说,北京生态绿化要把握以下两条原则。

4.1.遵循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改变过去条块园林城市的模式,从单一的园林绿化,扩大到区域性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倡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乡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实现自然—空间—人类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北京的绿化格局形成以生态平衡为主导,以乔木为主体,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地带性植物为特征,以乔灌草藤复层结构为形式,以城乡一体化为保证的城市绿化系统,让绿色环抱城市,让城市坐落于绿色之中。

4.2.体现北京城市人文特色的原则。

城市生态绿化应结合保护我国传统文化,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北京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重视和保护北京城市和郊区现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乡土特色的生物物种和业已建立的良好生态群落关系。对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生态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保持有北京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娱乐和休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时,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让市民亲近绿地,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王博.《北京,一座失去建筑哲学的城市》.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3月1日

[2]不详.论我国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3]中国网.《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4]潘曙达.《北京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思路》

2015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考研真题及初试科目(含招生简章)

2015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考研真题及初试科 目(含招生简章) 学院、学科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总招生数 (推免数) 考试科目备注 陶嘉玮武立 红武田田姚 晓东张永萍 朱红梅祖国 霞 012理学院 62338375 10(4) 070100数学5(2) 01 基础数学专业司林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③ 601数学分析④812高等代 数 不招收同等学力 02 计算数学专业王小春李红 军张晓宇 同上 03 概率论与数理 统计专业 张青同上 04 应用数学专业李红军同上 071011生物物理学5(2) 01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高伟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③ 722植物学④851植物生理 学 不招收同等学力 02 植物生理的物 理过程 张立同上 03 光与植物生理生态范秀华程艳 霞 同上 04 生物信息检测 与处理 张立汪沛同上

013环境科学与工 程学院 55(27) 083000环境科学与 工程 30(15) 01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孙德智张 立秋王毅 力张盼月 梁文艳贠 延滨封莉 李敏王辉 王强齐飞 张征王洪 杰豆小敏 王春梅伦 小秀常红 洪喻朱洪 涛黄凯程 翔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③ 302数学 二④816环境化学或817环 境工程微生物学或832水分 析化学 同等学力加试: 科目一:水污染 控制工程;科目 二:环境学概论 1.功能分区、布局:据现状分析结论,确定公园主要功能,安排活动项目,进行总体布局, 安排游览路线。 2.景区划分、景点布置:公园按规划设计意图,根据游览需要,组成一定范围的各种景观 地段,形成各种环境和艺术境界,以此划分成不同的景区,称为景区划分。 3.竖向控制:山顶高程标高;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水底;驳岸顶部;园路主要 转折点、交叉点和变坡点;主要建筑的底层和室外地坪标高;各出入口内、外地面;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等。 4.地形设计:地形设计以总体设计所确定的各控制点的高程为依据,结合现状地形条件整 理地形。 5.种植规划:对公园整体绿地景观的形成、良好生态环境和游憩环境的创造起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 公园游人容量: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城市绿化设计概论

城市绿化设计概论 摘要:街道绿化和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园林部门把创“全国园林城”作为重要任务,街道、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的“脸面”,是重中之重。也将成为大多数中小城市园林部门每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城市道路居住区绿化植物选择绿化形式 一、城市道路绿化 (一)绿化植物的选择。 1.乔木的选择。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支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叶片紧密,有浓荫;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2.灌木的选择。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蘖枝过长妨碍交通;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蘗、月季、紫薇、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3.地被植物的选择。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二)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 1.树带式。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 1.5m,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1)。 2.树池式。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正方形以边长1.5m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m、1.5m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m为好;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10cm,避免行人践踏,如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简单大方。行道树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株距与定干高度。一般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大小决定,有4、5、6、8m不等,若种植干径为5cm以上的树苗,株距应定为6-8m为宜;从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段,统称为人行道绿化带,为了保证车辆在车行道上行驶时,车中人能够看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筑,在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树木,必

城市规划论文格式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城市规划概论》结课论文 ××××× 学院(系):××系 专业班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81) Abstract (182) 1 绪论 (183) 1.1 ××× (183) 2 空气燃烧火焰空间的数值模拟 (183) 2.1 数值模型 (183) 参考文献 (185) 致谢 (186)

摘要 本文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首先针对一日产650吨的空气燃烧的燃油浮法玻璃熔窑火焰空间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两种情况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对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了××××××××××××××××××××××××××××××××××××××××××××××××。 研究结果表明:××××××××××××××××××××××××××××××××××××××××××××××××。 ××××××××××××××××××××××××××××××××××××××××××××××××。 本文的特色在于:××××××××××××××××××××××××××××××××××××××××××××××××。 关键词:××××;×××;××××;××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imulates the combustion space of a 650t/day air-fuel combustion float glass furnace.Then transform it into a oxy-fuel one with the model and compare them.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ransforming float glass furnace from air-fuel to oxy-fuel combustion. ××××××××××××××××××××××××××××××××××××××××. ××××××××××××××××××××××××××××××××××××××××××××××××××××××××××××××××××××××××××××××××××××××××××××××××. Key Words:×××××;××××;numerical simulation;air-fuel combustion

(完整)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 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18.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种活动的载体,各种活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和运动过程。 19.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或是指城市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要素,在城市成长过程中,在城市地域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和在运营过程中的形态 20.城市空间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活动)与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另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其显著的表现就是城市活动所占据的土地图形 21.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 22.城市开放空间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即非建筑实体所占用的公共外部空间及室内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设计概论结课论文

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项目一:深圳前海合作区19单元08街坊01地块公共空间项目咨询及概念设计 1. 项目概况:项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前海合作区(前海合作区位于珠江口东岸,深圳南山半岛西侧,用地范围沿前海湾呈扇形分布,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和前海湾海堤岸线围合而成,总占地面积约14.92k㎡。)内,前海合作区是深圳市未来的CBD,本案例基地位于前海合作区三湾中的妈湾。基地北侧为城市绿色轴线直通大海,东西侧均为高层和超高层商办,其中西北侧为妈湾板块制高点330m的世贸金融中心。 2. 项目解读与分析: 1)功能定位:在本地块发生的公共活动具有多类型、多层次、多人流、多功能 等特色。项目要求提供文化展示类的文化室,购物休闲的地下商业街,市民进行体育活动的活动场所,地铁接驳公交车站的换乘场所,为高密度地区提供绿色缓冲公园等。对于有限的空间而言,在空间和时间上复合化,立体化设计是该地块提高空间使用效率,满足使用功能的首要要求,设计应尽可能发掘这些可能性,使其成为一处具有复合型立体交通功能的体育休闲市民广场及公园。 2)空间结构:从空间结构上,将方案解析为竖向空间结构和水平向(城市界面)

的空间结构,竖向结构分 布上自下而上为地铁车站 站台层(B2,独立管控区 域),商业、站厅、地库、 能源站(B1,半开放半独 立管控区域),运动、休闲、 茶饮、文化馆、公交首末 站(1F,开放区域)三个 层次的空间结构,水平向分为两个平面,分别是地面和地下,地面整体向四周城市界面呈现友好开放的姿态,同时借助同心圆、渐近线式的环状景观组织地面功能分布。经过分析,由于南侧为城市快速路,对人行车行均有阻隔作用,因此最为消极(人流最少),相反,西北侧容积率最高,人员最为密集,因此将城市空间按梯度划分为由积极到消极、由公共到私密、由运动到休憩等多重空间。从地下层看,强调地下空间的连续性和关系,将车库、商业等功能考虑与周边地块统筹考虑互相分担压力,共享商机,简化人行流线,倡导公交优先。 3)土地利用:地块指标方面,主要对地上做出了明确指标要求,用地面积 38235m2,容积率0.12,绿地率65%,建筑密度10%。实际设计情况基本占满指标。地下室在满足退界的基础上满铺。 4)交通组织:因此理解本项目的复杂性与各功能间的关联性成为关键点与突破 点。基于重视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上,将发生在地块中的地铁、公交(首末站)换乘人流作为主要流线之一,其次地面上广场、运动场、文化馆与地下公交系统的人流作为另一个主要流线,地面人行与周边街坊的互动穿行和城市空间关系成为第三个重点要素。 5)开敞空间:开敞空间在项目中占满地面全部区域,覆土建筑的引入使原本呆 板平整的空间出现了变化,融入了大地景观的概念,承接南山的态势。 6)绿化景观:景观公司主要依据地面同心圆环的思路布置成富有动态的、向心 式的景观概念。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科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 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https://www.360docs.net/doc/c919093852.html,

深圳研究生院 环境科学招生目录 深圳研 究生院 环境科学考试科目 系所名称 深圳研究生院 招生总数 820人。 系所说明 除金融学专业数量金融学方向全部接收推荐免试生、工商管理硕士不接收推 荐免试生外,其他专业及方向接收推荐免试生比例为50%-80% 招生专业:环境科学 (083001) 人数:25 研究方向 01.环境规划与管理 02.环境金融 03.能源管理与能效审计 04.环境与健康 05.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③中,法学基础使用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试题。报考方向01-03可任选高等数学、经济学、法学基础之一。报考方向04的考生可选环境化学基础或者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各专业任一组专业考试科目。报考方向05 必选高等数学。 考试科目 ④中,报考方向01-03必选环境科学概论,报考方 向04、05方向任选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工程基础、水文学基础之一。 考生还可以选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专业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任一组试题。 本专业学习年限3年。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系所名称 深圳研究生院 招生总数 820人。 系所说明 除金融学专业数量金融学方向全部接收推荐免试生、工商管理硕士不接收推荐免 试生外,其他专业及方向接收推荐免试生比例为50%-80% 招 生 专 业 及 人 数 020104 西方经济学 50 020204 金融学 180 035102 法律硕士(法学) 30 070322 化学(化学基因组学) 50 070523 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 35 070524 地理学(景观设计学) 30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70 080920 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 30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20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50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20 083001 环境科学 25 083002 环境工程 40 120202 企业管理 50 200101 法律硕士 80 200601 工商管理硕士 60

现代城市设计概论

现代城市设计概论 【摘要】建筑立面是现代城市设计中的要素之一,本文试对收集到的建筑立面定义进行分类,这些定义从建筑学、城市空间设计、城市美学等不同的角度研究建筑立面。虽然定义之间会有着不同,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建筑立面;空间界面;城市设计 【 abstract 】 the building elevation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city is one of essential factors, this paper tries to collect to the building elevation of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these definitions from architecture, urban space design, urban aesthetics of the building elevation angle different research. although the definition will have different between, but between them or have internal relations. 【 key words 】 the building elevation; space interface; urba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3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一直以来,人们认同“空间”乃是建筑的“主角”。毕竟,绝大部分建筑中,对人有实际意义的就是空间。然而作为“配角”之一的立面,因其独有的艺术作用,亦在建筑中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第一章城市设计的基本观念 “城”—是防御性的概念,为社会的政治、军事目的而兴建,边界鲜明,形态封闭、内向。 “市”—是贸易、交易的概念,为生产活动、商品交换的目的而形成,边界模糊,形态开放、外向。 城市—具有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二、城市设计的含义 1、城市设计——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2、城市设计的含义——相关含义 (1)“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 (2)“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作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3)“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都市问题事典》 (4)“城市是有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设施等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市镇设计》(F。吉伯特) (5)“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论城市——它的产生、生长和衰败》(E。沙里宁) 两种传统的城市设计方法 1、“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一般是以聚落为基础,从不自觉的自然村落逐渐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城市,城市没有一个预先构想的目标与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自然环境、客观规律作用下长期积累而成,因此也被称为“自然城市”。 特点:城市形态自然灵活、有机多变;体现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体规律、“渐进的城市设计”思想;其自由发展的程度也是相对而言的。 2、“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自上而下”指主要按人的主观作用、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层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它通常以一种法定的设计准则,在严格 的控制和要求下进行建设实施。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城市”。它是一种控制机制下的建设方式,一般在集权统治的社会制度下“自上而下”而形成的城市较多。 特点:城市形态表现着规则的用地、严谨的构图、鲜明的等级和全面的计划;几何形式很强。

城镇规划论文1000字

城镇规划论文1000字 篇一: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概论期末论文 题目: 论汽车场站的交通组织设计规划问题 ——以双流客运站及机场客运站为例 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生学号:202130802029 202131703049 所属院系: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建筑系 专业:班级:完成日期: 2021年12月22日 引言: 现代交通运输通常有客运和货运两种方式,在客运的多种方式中,公路运输是四大运输业务: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陆交通,航空客运里与众多旅客接触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对于短途交通来说,它是最方便,最常用,最快捷的一种方式。它不需要依赖更多的基础设施条件,只要有适宜宽度和坡度的公路即可通行。近年来,随着公路运输客流量增加,公路建设速度加快,路网遍及城市和乡村,这些公路交通运输的建设带动了交通枢纽汽车客运站建设的发展。因此,研究汽车站场交通组织规划问题,如何合理的规划汽车站场内部的交通以及合理衔接其与城市的交通成为了我们的议题。 关键词:汽车场站功能流线内外交通组织 章节:一、汽车客运站的功能和性质 二、汽车客运站内部的功能组织和流线分析 三、汽车客运站对城市的交通组织设计规划 四、乘客在汽车客运站的汇集以及分散

五、汽车客运站停车场的设计规划 六、总结与心得 第一章汽车客运站的功能和性质 1.汽车客运站 客运站的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有秩序地组织旅客乘车、下车,便利旅客办理一切旅行手续,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条件。依据我国交通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200-2021,车站等级划分可分为五个级别以及简易车站和招呼站。 我国客运站主体建筑平面主要由候车厅、售票厅两大部分构成。按两者的相互位置分为:沿马路一字布局,和候车厅、售票厅相互垂直布置呈“T”字形,根据旅客流线,这部分应为售票及综合服务之用,而候车厅则可用单层伸入内院。在交叉路口设站时,可用“L”字形。 双流客运中心及机场客运中心的位置(图1-1)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案例的两个客运站。 双流客运站辐射范围 (图1-2) 1.1双流客运中心位于成都市西南绕城高速外城市边缘的小型客运枢纽站,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日发客量13000人次。它有28个站台,每个站台有发向多个地方的班车在不同时刻发车。跨时区地州的客车辐射范围主要在成都东南方向,而其跨县区市辐射范围东南西三面环绕。他还有县内镇乡村公交线发往华阳中心站,黄龙溪车站,藉田车站,花龙门站,杨公乡村等县内乡镇村公交路,同时可发预定的长途班车。 总结,双流客运站的功能:

城市设计概论论论

1 城市的本质:段汉明提出城市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人口、权利、文化、财富、及能量、物质、信息等在地球表面聚集的节点,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2 城市的历史遗迹、遗址等历史的痕迹,既具有实证的价值,有具有信息保存,、遗传的价值,同时又是城市不断延伸的时空标志。 3 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4 古希腊城市设计的特点:古希腊时期强调的有限性就是永远不企图以城市和建筑去压倒大自然,相反,是要表现大自然本身的优美,把大自然做完组成城市的要素。城市本身处于整个自然背景之中。古希腊建筑的群体和细部都是以人体作标准的,建筑师将其称为“尺度”。 5古罗马的城市设计特点:①在城市设计艺术上,古罗马城市更强调以直接实用为目的,而非是为了纯粹审美的艺术追求。城市设计的最大贡献是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与城市秩序的建立。他们将古希腊广场自由、不规则、多少有些零散的空间塑造为城市中最整齐、典雅、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并娴熟的运用轴线系统和透视手法建立起整体壮观的城市空间秩序;②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最成功之处是不再强调和突出单体建筑的个体形象,而是使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扩展到照顾其与其四邻建筑的相互关系;③古罗马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体现政治力量和组织性,利用一组比例关系,使建筑本身的各组成部分达到相互协调,而不需要人的尺度。 6 中世纪城市设计特点:一个建筑物的立面通常与左邻右舍都发生关系,作为一个孤立的实体与周围无关的情况很少。城市设计的要素包括:住宅和花园、广场、教会、公共建筑,以及最重要的街道。 7 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①巴洛克城市设计有着明确的设计目标和完整的规划体系,是当时几何美学的集中反映;②在城市设计中,巴洛克的典型做法是彻底打破西欧中世纪城市自然、随机的格局,代之以整齐的,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③宽阔笔直的大街穿起若干个豪华壮阔的广场,几条放射性大道通向巨大的交通节点,形成城市景观的戏剧性高潮。 8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9戛涅的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10马塔的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11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12赖特的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13 洛阳城成功地继承了中国前期封建城市宫、城、廓三者层层环套的配置形制及城、廓分工的规划布局传统。城为政治中心,以宫为主,结合布置官署衙门等政治性功能区。廓为经济中心,以市为主。城市居住区基本遵循按职业、阶层组织聚居的体制,但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职业要求,并不十分强调理智等级与方位尊卑等礼制秩序。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里”仍采取封闭形制,四周筑里垣,临街设里门,里内住户出入均经里门,不得临街开门。 14明北京中轴线: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长达8km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直达三大殿,并延伸到景山和钟鼓楼。 15现代城市设计内容:大体为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是以具体方案设计为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后者则以政策引导为成果,一般是规模范围较大地区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 16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①对全市山、水、河流、湖泊、海岸、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②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农田与城市环境的适宜比例及协调关系③城市传统风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和发展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和发展 摘要:战略层面的城市设计实践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城市设计不仅肩负着空 间形体的细节性艺术美化,也肩负着城市特色的展示和谋划。现实中,由于宏观 上缺乏整合,战略上缺乏掌控,城市设计往往对重点问题表达不清,设计内容过 小求全,设计成果的深度同一,有的些甚至沦为城市美化工具反观西方城市设计 实施较好的城市,主动利用城市设计应对城市重要问题,值得借鉴其实践经验,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和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设计;方法概论;发展 1城市设计的定义及主要要素 1.1城市设计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经过研究讨论多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城 市设计的大多数学者承认,城市设计是以人作为认识主体,城市空间环境是一系 列的活动和过程设计的主要对象,为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生活和公共活动的多样 化需求。接下来,笔者将对前人的城市设计理念作一简单的介绍。 城市设计也被称为城市设计,许多设计者和理论家对这个术语的定义有各自 独到的见解。然而,城市设计是一个关注城市规划、城市风貌、城市功能、注重 城市公共空间的学科。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和数据,城市设计更为具体和图形;然而,因为指导第二十世纪中期城市设计实践后,大多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 供了一个参考架构,并设计具体的差异或建筑。城市设计的复杂过程侧重于城市 实体安排与居民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通过对物质空间和景观符号的处理,创造 了一个物质环境,使居民愉悦、振奋其社区精神,使整个城市健康发展。 1.2城市设计的主要要素 城市设计的主体要素包括城市设计的主体、客体和认知工具。主要城市设计 是指在城市设计活动的积极参与,这是参与人或在城市设计活动的人群,如设计 专家、政府和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情感和行为会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 的发展,为以及改变城市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设计, 主要是指城市的土地、人口、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形式的生态和经济环境,他 们决定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必须考虑 对象的设计方法设计影响。和城市的认识工具的设计实现与媒体的主体和对象, 包括物理的认识工具(如科学仪器、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工具等)概念的理 解(如方法、语言、思想和公式等)物化意识的工具。认知工具的发展促进了城 市设计主体对对象的进一步理解和探索,从而更科学、更健康地促进城市设计的 发展。 2城市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以大规模物质形态建设为特征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规 划建设的引导、策划建设的手段、优化建设的策略被广泛应用,有效地对城市规 划进行了补充,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当今城市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状况。比如,城市设计过于追求大气 魄和几何图形化,结果出现大量的宽马路、大广场,只考虑了景观,却忽略了实 用性;而城市结构网络方面也缺乏人性化的城市设计,到处追求地标建筑,缺乏 地域特色,造成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

城市设计概论整理汇总版

都市设计定义:都市设计是以都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都市社会生活场合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旳生活质量、都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旳,以都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性旳规划设计工作。 都市形象旳构成元素途径(path) 、区域(district)、边界(edge)节点(node)、标志(landmark) 都市设计旳基本要素涉及:自然要素,人工要素,文化要素,社会要素,社会要素,综合要素。 都市空间特色旳设计原则:(1)构造原则(2)层次原则(3)特色原则(4)立体原则。 都市色彩:都市或都市某个片断旳基调色彩,重要由自然和建筑群旳色彩混合而成。 都市色彩景观旳研究从两个方面出发:视觉美学层面和文化层面。 都市色彩设计旳功能:1.增进都市旳系统化管理。2.突出都市旳地方特色。3.美化都市景观“生态都市”是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6届会议上“有关人类聚居地旳生态综合研究”中提出旳。 生态都市设计评价原则:构造,功能,协调,目旳。目旳:完善构造,提高功能,增进协调,都市优美和谐。 空间组合秩序旳原则:轴线、对称、级别、韵律和反复、基准、变换。 人体活动形式涉及人旳身体尺寸、活动尺寸、视觉范畴、思维感知能力四个基本方面。 都市空间形态是都市空间构造旳外在体现,是都市多种功能活动在地区上旳呈现。 都市空间特色是都市特色在都市空间设计中旳直接反映,或者说都市开放空间是展示都市特色旳最佳场合。 1999年6月25日,第20届国际建筑师协会大会在北京举办“都市设计论坛”,通过了《北京宪章》。 总体都市设计旳内容:都市旳形态与空间构造、都市土地运用、都市景观、都市公共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都市运动系统、都市特色分区和重点地段、都市设计实行措施。 都市行政、文化中心具有物质功能、景观功能和精神功能。 行政、文化中心旳布局形式:1)规则式布局(政治性)2)自由式布局

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 提升城市魅力

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魅力 【摘要】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包括“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在规划设计中将各要素合理安排,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来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而提高城市魅力。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城市魅力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本文就以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为切入点,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和研究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提升城市魅力。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公共空间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由长、宽、高等量度和范围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广延性和扩张性的表现。但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具有地域文化和内涵的,并赋予空间涵构意义的“场所”。 “场所”概念常强调“归属感”和与场地的情感联系。荷兰建筑师奥尔多•范•伊克(Aldo Van Eyck)在他著名的场所描述中强调:“不管空间和时间的意义是什么,场所的事件只会有更多意义。这是因为在人的意念中,空间表现为场所,时间表现为事件。”然而在当前营建场所感的规划设计中,场所的形态意义常常被过分渲染,甚至超越了更为重要的人之活动及空间的功能意义。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1城市设计的三个层次:城市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 2城市设计: 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 生态优化为先原则 人本原则 场所塑造和时空连续原则 美化性原则 4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1)定性标准格局清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 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和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 2)定量标准建筑的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一些有空间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 5 城市规划 为了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用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做的安排。城市规划是为了塑造或者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项政府职能,一种社会运动,或者一门专门技术,或是三者的结合。 5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的关系 (1)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城市设计 片中空间形态,详细设计注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规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城市设计则重于建筑 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的布置。 (3)内容上讲详规涉及到工程技术问题,体现规划实施的步骤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投资和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设计感性认识及其人们的行 为,心理的影响,表现为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工作探究上讲详规常表现为二维内容,偏重于法律的性质条款政策,而城市设计的 成果更为细致,具有充分的三位直观效果。 6 广义建筑学就其学科内涵说,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地景,城市规划学科的精髓合为一体 ————吴良镛 6希波丹姆——格网布局(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城市规划设计之父。这种模式以方格路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 7古希腊城市设计的特点 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探究几何和数的和谐,已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几个街坊,解放面积一般比较小。希波丹姆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和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又划分3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7 马克—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提出了城市建设的理论纲领与理想的城市模式。 8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三种类型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 这一时期的主要城市:巴黎,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比萨,,, 9中世纪城市设计的特点 选择水源丰富,粮食充足,地形易守难攻,并在四周修筑城墙加以防卫,多建于山岗之上,建设强调

(word完整版)《城市设计概论》教案

《城市设计概论》 教案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设计(共5学时) 第一节、城市的本质与特征(1学时) 一、城市的本质 本质:人类将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 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载体。它表征了人类在物质与精神方面 的力量与向往,以及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积累和变迁,同时 也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自身最好的、最生动的写照。 刘易斯·芒福德、格茨·福普、安东尼·吉登斯、刘易斯·芒福德、《周礼·考工记》、段汉明等都有相关的论述。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 城市是创造者(人类)与被创造者(城市)、物质与精神、科学技术与人文 文化、城市本体与自然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多种的互补性,是一个互相嵌套的 整体。 2.城市与城市历史 城市的历史是城市宝贵的财富,影响着我们现存的城市和周围世界,同时无 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3.城市与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延伸,人类文明的象征,表现出了城市特有的 气质与风度。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文化中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集中 体现,是积累、保存前人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 刘易斯•芒福德、吴良镛、郑时龄、陈立旭、张鸿雁等都有论述. 第二节、城市系统的复杂性(1学时) 一、现代复杂性科学概述 复杂性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已有40多种复杂性定义,如香农信息、费歇 尔(Fisher)熵、分数维、随机复杂性、复杂适应系统、混沌边缘等等,至今尚 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W·Weaver、西蒙、普利高津、哈肯、盖尔曼、钱学森、杨永福、成思危、姜 璐等都有论述。 二、城市系统的复杂性 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复杂性主要可从以下方面来衡量: ⑴城市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复杂; ⑵城市系统生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复杂。 1.城市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联复杂 ⑴城市是自然——社会--人工环境的关联系统; ⑵所处不同地域表现出了不同的关联形态. 2.城市系统复杂性的根源 人——社会系统对城市系统具有主导作用,正是城市系统与人——社会系统 的本质联系,城市系统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 3.城市系统复杂性的特征 ⑴交织; ⑵独特; ⑶超越。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环境科学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分数线拟录取考研经验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环境科学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分数线拟录取 考研经验 一、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简介-启道 2001年1月,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共同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经过十七年开展,深圳研究生院依托北大、立足深圳,逐步成为扎根深圳的北京大学研究型国际化校区,北京大学创立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重要组成局部。 开展原那么和办学理念 秉承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荣耀传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融合深圳创新、创业,不断改革的城市文化,逐步形成了深研院的办学原那么、方针和培养目标: 开展原那么:与校本部差异化开展,学科互补;面向深圳,效劳广东,辐射华南,为地方经济开展效劳 办学方针: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 培养目标: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社会责任 学生情况 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040人;在校留学生113名,留学生来自48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2017年,累计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3053人。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665人,其中全职教师240人,全职教师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鹏城学者〞35人。作为深圳研究生院师资队伍的重要补充,114名校本部教师参与深圳研究生院的教学工作。深圳研究生院另有博士后研究人员88人。国际化是深圳研究生院师资队伍的重要特征,240名全职教师中有外国专家64人、留学归国人75人。青年教师也绝大多数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世界一流

大学的教育背景。 学科建设 依托北京大学学科优势,结合深圳的区位优势,深圳研究生院以“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为办学方针,加强学科建设。现有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新材料学院、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八个学院,学科专业涉及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讯技术、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环境与能源、城市与区域规划、景观设计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金融、经济、管理、法律等领域。 科学研究 2017年,深圳研究生院科研经费1.8亿元,其中纵向课题经费收入到达1.55亿元,纵向经费与横向经费比例超过7:3。2002—2017年,深圳研究生院累计发表论文4678篇,其中SCI、EI、SSCI索引3342篇,出版专著134部,承当科研工程2098项,累计科研经费约13.99亿元,申请专利782项, 人均科研经费130万元。深圳研究生院已建和在建各类实验室30多个,其中包括化学基因组学实验室、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集成微系统科学工程与应用实验室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化学基因组学实验室于2018年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根底设施建设 校园占地面积22.57万平米,在建建筑面积为2.29万平米。 二、北大环境科学考研招生科目-启道

城市设计规划论文3篇

城市设计规划论文3篇 第一篇 1.科技园区发展中问题反思 1.1产业定位难以准确 近年来,许多园区规划中往往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没有规划指导,园区的发展完全由市场的指挥棒控制,导致园区发展没有明确的定位,完全依赖市场力的调控作用,最终导致产业门类杂乱;另一种是虽然有规划的指导,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但实际操作阶段很难保持原有产业定位,最终使产业规划的指导作用降低甚至失去[2]。 1.2空间结构不尽合理 从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研发园的发展来看,存在园区整体结构与实施操作脱节的现象,具体体现在规划的弹性不足与控制性丧失,近远期矛盾难以很好的解决。实际操作中,全局结构性考虑在规划实施中困难重重,而结构的丧失直接降低了规划的控制力。 1.3生活氛围不够浓郁 目前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很多只是从物质性的层面来认识,大多数科技研发园更像一座工作孤岛,一种纯粹工作的地方,没有充足的生活休闲设施。科技园区即使在日常的生活时间段中,也显得活力不足,下班后更是变成一个毫无生气的地方。 2.我国科技园区发展趋势 我国的产业园区逐渐向多功能、综合化发展,并更加注重园区的工作

和生活环境。科技研发园区的发展在类型、功能、产业、空间和市场需求等层面均呈现出新的特征,从而对园区的规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1园区产业要求更加灵活 产业园区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园区化、链式发展和集群化三个阶段[3]。集群化发展是未来产业园区发展的方向之一,未来园区的组织方式更加复杂,这就要求产业园区规划编制必须站在“弹性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园区的必备产业和可能产业,并且需要进一步分析产业功能集群的相互兼容性,最终以空间形式予以应对,以提高园区发展的动态适应性。 2.2园区布局要求更具弹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和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各产业发展出现了融合发展的趋势。建立完善的产业支撑服务体系,以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以功能综合体的概念规划产业园区,而与此同时园区功能布局中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这就需要规划中不仅要有刚性的控制,更应该有弹性的规划,才能更好的对园区发展中近远期矛盾,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给予解决。 2.3园区建设要求更加人性 现代化的人才对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还能提高园区自身的附加值,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4]因此现代化的科技园区正逐步改变以往单纯注重生产制造功能的认识。园区的规划应充分利用这一趋势,对人性化需求加以引导。反过来,未来的园区竞争应当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性化程度的竞争。 3.科技研发园规划的新理念——“多解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