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思潮论文

存在主义思潮论文
存在主义思潮论文

存在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

存在主义的内涵和本质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核心思潮之一,它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20世纪的50-60年代在西欧广泛地传播,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和萨特。存在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探讨存在的问题。“存在”(existence)一词派生于两个拉丁词ex和stare。其基本含义是,人能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通过对人的个体价值的一种超越,通过爱、创造、友谊和工作使个体超然于自我之上。因此,存在主义是一种把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人的存在是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

存在主义不仅仅是一种非理性的主观唯心哲学,而且还是一种高度赞同发扬和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哲学。

第一,“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从这个术语来看,它是指人在那里,相对于本质,存在是居于优点地位的。对于存在主义来说,存在就是指人的存在。存在与本质是相对的,在存在主义看来存在就是指没任何属性的实体,而本质则是指一个事物它所具有的性质。海德格尔认为无论任何存在物在具有任何可能的内容及规定的属性前,必须先“存在”,否则就没有任何存在物,那也就没有世界了。第二,自由观。人的属性和本质是未经打造的。我们是人,这个是自由观点前提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自由。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自由具有超验属性,是不能被概念化的。他认为任何想法和行动都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人的这种自由。在萨特看来,自由就是人存在的本质,没有什么规则和条框能来规定人们的行为和意识。他所谓的自由是自主的选择,不受外界干扰和控制。人的过去不能限制他的自由,人的未来也不能限制他的自由,甚至死也不能限制人的自由。萨特给自由下定义为“所谓自由,就是这样一种人的存在,它在分泌他自己的虚无时使自己过失失去作用。”存在主义者断言,人的意志是绝对的自由的,人在主观上也是绝对独立的,换而言之,人的意志跟社会的发展毫无关联。从这方面理解自由观,就像是理解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三,自我异化感。从存在主义流行的时代背景来看,人们当时觉得周围一切除了自己,无依无靠,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异己的世界里,陷入一种荒谬的孤独的充满苦难的状态。人们在面对这样一个社会时,会不可遏止地产生迷茫、孤独和绝望的情绪,转而去构建一个主观的理念世界。然而,在面临现实社会和意识世界所产生的矛盾时,就是当他认识到这个异己社会本身悲惨的境遇并最终要以死亡结束的时候,焦虑便不可遏制地产生了。存在主义认为人存在就会有自我异化感,这也是许多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

第四,生命观。存在主义生命观主要落脚点是在“死亡”上面。海德格尔把死看成是一个现成存在的东西,具体的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死亡。他主张存在主义生命观是“向死而生”,在人存在的有限的一生中,死对每个个体的人而言是如影随形的,在一生这个时间范围内时时刻刻都威胁着人。既然说到一生就不得不提海德格尔对于时间的理解,他把时间这个概念置于主观和客观之间,而是比任何的主客体都要先存在的东西。“未来并不比过去迟,而过去并不比现在早。

时间是作为流动于过去,现在的未来而存在。”总之,时间是存在的一种不重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集中状态,通俗的理解就是生命的绵延。因而,人对于生命无可奈何,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于是乎数不尽的忧愁,道不尽的烦恼伴随着对死亡的恐惧而产生。然而,存在主义生命观还是有积极的作用,那就是人只有真正地懂得了死亡和时间才会了解珍惜生命;只有对死亡的畏惧和恐惧才会让人获得生产下去的动力,承受自己的命运,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完整地走完整个人生的历程。

存在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

存在主义思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一起涌入了我国,影响和改变着国人的思想。到如今,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社会上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存在主义这种危机哲学对人的影响力度就开始加大。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处于青春热血时期,他们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相较而言所受影响也是最大的。他们对于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就最易受存在主义

思潮的影响了。

对大学生人生目的的影响

一、追求自由

自由,是让人向往的名词。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量的引进了萨特的著作,而伴

随着文字的熏陶,萨特的自由论思想也开始在当初从保守封闭走出来的国人中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网络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在校园里创造了更多接触到关于存在主义自由论的哲学思想的途径和机会,大学生所受影响也就更为深远。存在主义宣扬绝对的个人自由观,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者认为世界无法为个人改变,人的生活空虚且无助,因而他们认为与其从格格不

入的外在世界寻求解决之道,不如退缩到个人的意识世界里,来坚定自己继续存

在下去的意志,从内心产生一些积极乐观的思想,选择内心世界而自由;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者则持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要通过人的自主选择和行动去干预世界,使世界能够成为人们可以自由生活的世界。虽然萨特关于自由的观点比海德格尔等人要相对高明点,然后其落脚点还是在自由主观选择上,因而对当代大学

生人生目的地影响还是消极多过积极。

二、追求个人利益

存在主义主张通过内心行为来把握现实。存在主义认为我们把存在给了事物,但实际上事物离开我们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消失,世界也会脱离现实,因为对我们来说,世界离开我们是不能存在的。而当这个世界变成为我的世界时,才会变得有意义,才能被人理解。梅洛.庞蒂认为我就是一切的根源。我的存在不是来自我的经历,不是来自我周围的环境,相反,是我支撑着它们。而正是通过我的意识到观点,才有一个世界在我的周围形成,并开始为我而存在。现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时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进入大学后,存在主义的自我中心理论支持更加剧了这一现象的普及。强烈的自我意识膨胀不仅表现在学习上,更多体现在人与人交往方面。自我意识膨胀带来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后果:一个是自负自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个是极度的自卑。

三、奋斗创造

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说人首先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现出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这个下定义就是对于自己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行的自由自主选择。存在主义要求人在自己的行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人的存在(出身)没办法选择,这是事

实和前提条件,但是存在以后,人可以像海明威笔下的那位老人,他没有任何的帮助与依靠,只能依靠自己去奋斗、去创造,他虽然也没有得到任何东西,却在与大海的搏斗中展现了自己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现代社会环境相对改革开放前要复杂了许多,网络信息的进一步普及等原因,负面信息对于经过高考独木桥,以大学为人生目标的大学生们是个不小的冲击。因此,这个理论给了在迷茫中徘徊的大学生一道光束,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改变原本存在的东西。

对大学生人生态度的影响

一个人拥有何种对待人生态度,就会按照他的态度与人相处,或者说解决他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挫折。积极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生态度能激发个人潜能,有效发挥个人作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反,消极悲观错误的人生态则会成为人成长的最大障碍。存在者在存在论上最为熟知和最常用的东西是情绪。不论是日常生活中的波澜不惊心平气和,还是受到挫折之后的心烦意乱等,都说明人是有情绪的。存在主义认为情绪对于人生的态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逃避沉沦

存在主义认为人生在世,怕什么畏惧什么就总是要逃避什么。而畏惧和怕有着类似之处,对生活畏惧不前,前怕虎来后怕狼。存在主义认为为什么要怕,是因为有可怕的东西存在,并且还畏惧对于可怕东西"害怕"的本身。海德格尔认为怕这种情绪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个人存在的方式,而畏则是先天存在的基本情绪。存在主义者还认为人的特性是烦,特意把此烦跟世界上其他烦恼加以区分。海德格尔作为一个德国人,挑取这个字作为他对人存在的看法之一,表达了一种个人对于外在世界的主观体验和想法。人们由于畏惧存在本身和这个世界,总是忧虑着存在的某些东西,人就不可避免的走向逃避和沉论。

2.悲观厌世

存在主义认为人生归于虚无,存在受到威胁,毫无前途也亳无出路,永远也找不到医治创伤的办法。存在主义者把死亡当作个人存在的向着终结般的结束。海德格尔的本体论中,他把走向死亡的存在当成是个人的具体存在,只有死亡才能把个人从普通人中解脱出来,只有走向死亡的经历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只要个人存在,就已经注定必死的命运。现在大学生不再是关在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了;他们大多都关注社会的变化,关心时事,跟社会的接触也越发多了起来。现在我国社会大体上是和谐融洽的,但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西方始终不死心地对我国进行文化和思想渗透,存在主义就是其中之一。社会上所存在的负面事件的存在和广泛传播,以讹传讹,到最后众口铄金,已经把这些负面的东西完全妖魔化。不可否认的社会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存在主义对人生绝望思想的影响,现代大学生变得悲观起来。

3.珍惜时间

存在主义不可否认,有着它的悲观主义色彩浓重的一面,按道家的理论而言,在这个世界上既然有阴就必然有阳。因此,对于存在主义积极的方面还是要予以肯定的。存在主义对时间的认识实际是指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在其生命过程中对其存在的一种特殊体验。这种时间没有客观性,不来自经验,而是先天的。存在主义告诉大学生,人的一生长短是不定的,因为死亡才是人存在的完全状态,然而在这一生中,你并不是作为现成的在者而在的,需要不断筹划自己,选择自己,创造自己并超越自己,因而从时间上来说,人总是在思想上先于自己本身,已经进入了你所

期待的将来。因为"先行于自身",所以原始的时间总是有限的。通常而言,我国大学是四年机制,也就是距离大学生跨出社会有四年的时间。这段时间要学习和适应的东西非常繁重,想要成功融入外界社会,就必须珍惜现有时间。在当今高校,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很好的安排了自己的业余生活,或学习课外知识,或参加社会

实践、出门走走,增长见识等,可见大部分的学生都还是比较的珍惜时间。

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影响

从存在主义产生的背景不难看出当社会出现问题矛盾甚至于大的动荡时,人们会开始失去社会存在的安全感,转而只相信自己,也只依靠自己。自我是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产物。它通过异化及其克服、自我疏离和自我认识、分裂及和解的过程而发展着的。个人在社会上越来越觉得受到排挤和不被理解,异化感越来越强烈。

1.个人至上,现实冷漠

异化感的越来越强烈使得人们不再相信他人,甚至于视他人的生存为自己的威胁。在现在的大学生中普遍流行一个观点:只有自己生活好了,社会才能美好,国家也才能富足强大。把个人放到了一切其他存在之前,只关心关于个人的事情和利益。也正因为如此,学生中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现实功利冷漠化。作为对我国大学生影响日渐深远的西方思潮之一的存在主义思潮指出正是在变成"为我"的同时,世界才能获得一个意义,它强调自我的同时也认同他人也是独立存在着的具有意识的。然而,他人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侵犯者",还是企图从我这里偷走我想变成的那种存在。如果我不进行抵制,那么我将会变成非我的物体存在下去;因为有了

他人,所以我永远处于危险当中。

2.信仰的混乱和缺失

说到信仰,这里要说明的是存在主义也分无神论存在主义和有神论存在主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义是有信仰的,分为宗教的和非宗教的。存在主义不论有神论还是无神论,都强调主观的看法。因此,大学生在这一系列理念和精神的冲突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信仰混乱或者缺失的状态。有信仰西方上帝的,有信仰自己心中认为真理的东西,比如物质、权利、地位等。信仰的混乱和消失使得大学生做事情更加肆无忌惮,无所顾忌。遵从自己的内心固然是有主见的一方面,但是当人无限制的遵从自己内心,也就是欲望时,很容易把自己内心的道德感打破,由一个社会的个人变成了自己的个人。

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对策

存在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存在为出发点的带有浓重悲观主义色彩的主观唯心

主义思潮。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负面居多,只有很少的正面的影响。但是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对于人存在的理解也还是一个逐步加深时期,大学生

人生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辩证客观地认识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大的基调是主观唯心和悲观的。存在主义试图解决当时资本主义世界

人的异化和自由的问题,但是却并没有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也没有

提供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相反,存在主义把存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异化等当作了人存在的普遍的特点,把人的选择的相对自由夸大的解释成了无限制的绝对自由用以来反对任何的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存在。这一部分的思想文化侵入确实给人生观尚未成型的大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惑。然而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教导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任何思想存在都是有其积极正面的意义的,这个就取决于

怎么看待它。

(二)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崇高无比的地位,教师对学生影响深远。教师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作风,学风,都是特殊的信息,漫不经心,无声无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深刻影响。

首先,高校教师要理性对待存在主义。对于存在主义,教师接触的可能更早更深,对于人的价值、人类命运、生存意义思考的也就更加的全面。由于高校教师的文化素养高,思考问题更深入,也容易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也许更难消除。马克思主义是跨时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注重人的存在,关心在历史中从事着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马克思曾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马克思主义里,人的形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整体性的人,人不仅仅拥有自觉意识作为自身独特的属性,有着生命机体作为生理基础,还有着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制约的实践活动作为本质。因此,教师只有真正相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一分为二的看待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科学理性的对待存在主义,以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丰富的人文情趣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正确的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第二,提倡师生间多进行对话交流法。"对话学习"其实早已经存在,是古希腊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一种哲学方法。所谓苏格拉底式对话学习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教给学生应学的知识,而是在通过讨论和问答等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之处,逐步的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大学,应倡导师生间探讨式课堂,以辩论的形式对存在主义进行合理的认识。巴赫金曾提出:"生活就其本质来说是对话性的。生活意味着参与对话:提问、聆听、应答、赞同,等等。"

(三)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途径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

高校对于人生观的教育却并不十分的重视,许多时候只是把这个当作是一种任务来完成,照本宣科,打击到了大学生学习认识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这门所谓的"公共课"也就成为了逃课率相对较高的课程之一了。对于大学德育的课程的改革,一方面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内容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师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引导方式方法的改革。大学的课堂需要的是灵活生动的讲课方式,"填鸭式"和照本宣科式的讲课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大学生要求了。因而,平等、民主式的人生观引导模式亟待形成。

2. 加强对学生责任理想教育辅导

责任和理想是我国当代大学生最为缺乏的两个方面。责任是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相互支持以及相互依存的关系。自由是有度的,人存在在社会上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开展责任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存在的状态一人是社会的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而人生理想,则是人对于自身整个存在过程中形成的可能出现的未来的展望和追求。人生理想教育和人生责任教育相结合旨在指出人在从一个自然的独立的"人"转变为社会的、历史的文明的三重维度的人所应具有的责任不仅仅是针对个人,更重要的是社会、家庭和他人。

3. 开展存在意义体验活动

在大学里开展关于存在意义体验到活动,可以是以生存大考验或者情景模拟写实剧等等形式来开展,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实践,大学生才能更加感受到人存在的

价值和意义。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或多或少会与他人互相沟通和交往,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更加能够体会到他人的存在,并进一步思索和体会他人存在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和意义。这类活动就可以把之看作是微型小社会,给予同学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在体验当中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存在的意义也是很有效果的。

4.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苏霍姆斯林曾经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人们同时当作教育的主体客体,根据一定的社会的要求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所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个体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而进行的自我选择、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佳场所。参加集体活动意味着能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及学生与学校的交流和沟通。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能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

2、立典型,树榜样

自我激励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原动力。在大学生中立典型树榜样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萨特热为,每个人都是带着希望生活的,在行动的方式中包含着希望。通过学生身边的典型和社会上的榜样,以正反两方面为角度使大学生能更好的分辨善恶,分清正误。

(四)营造良好的环境

存在主义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全面危机迸发时人们为了解决自己由于危机而造成的心理紊乱所寻求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反映。存在主义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环境做出一个合理的诊断。而社会又是由人所组成的,大学生本身的思想对于塑造良好的环境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现代大学生互相交流和联系的主要方式改变了,因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存在主义的理解

存在主义的理解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非理性思潮,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其哲学主张包括存在先于本质,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人生是场悲剧。其中它讨论了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比理性主义思潮,存在主义这一非理性思潮恐怕就会遭受不少非议。在不少人心中都有一种感觉,情感和理智相冲突时,人们往往选择后者,避开前者。而理智往往被我们用理性代替,是否理性就能解决一切,就该是合乎真理的呢。笛卡尔的主客二元对立对我们影响深远,并以我思故我在肯定理性的主体能力,后来经验主义者伯克莱,休谟不断质疑修正,康德三部批判著作将理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乃至后来马克思、韦伯等人,哲学传统几乎要完全瓦解。后来胡塞尔重要弟子海德格尔提出了与笛卡尔完全相反的理论,“我在故我思”,认为哲学不该从“知识”入手,而该从“此在”入手,此在不只涵盖传统理性,他是全人,是有情感、有时间、有历史的主体。从此哲学界封闭性的本体论研究不再囿限于人的理性。新的认识论肯定想像、潜意识、原型、挑战、希望、信仰、同情、抉择以及意志。(这也是非意识流小说兴起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前不久我看的一本《心理学和人类困境》书,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的数篇论文和演讲稿辑录而成。其中就谈到到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感,过去我们用理性极力回避它,而我们的心理学家在阐述中提出最好的治疗是直面焦虑,焦虑往往是人进步的动力。笛卡尔将情感和理性分开,越来越影响许多人的选择,逃避那些不确定的情感因素,如我们直觉意识等,而分化出合理的理性。实际上我们的理性理论,真实存在必将有感情渗入。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首篇提出,人类的很多成就往往带着某种沉醉的成分,这种沉醉成分就是激情和人的无意识等不确定情感。存在主义正是将曾经哲学封闭本体论的研究拓宽。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自由选择,人被丢在自由的真空中,打出生那天起人注定要受自由之苦,他要抛开一切传统习俗的束缚做出种种选择,因为只有自为的选择才能感受到存在,人在行

浅谈学术论文发表的策略

浅谈学术论文发表的策略 一、投稿技巧 (一)落笔之前研究投稿杂志 研究投稿期刊要求,参考文献的引用方式;投稿期刊要求格式,专业术语;学术前沿;学术规范;每个细节都重要。 (二)如何选择投稿期刊 最好先找要投稿的刊物翻一翻,了解它开设有哪些栏目,是否刊发自己所投这类稿件。或者从网上进入该刊物的网页,现在一般刊物都有自己的网页,可以看看稿约或投稿须知。查阅当年第一期作者须知;查阅期刊影响力,引用次数比文章指数越高越好。查清版面费;抄一篇为剽窃,抄多篇是创新,但是要替换为自己的表达。文章选题一定要与所投刊物的办刊宗旨、定位、风格一致。 不要一稿多投,也不要一投多稿。投稿在发送电子邮件的同时,最好邮寄上纸质文本。因为现在垃圾邮件非常多,各种各样的广告充斥了邮箱。计算机病毒也很厉害,各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公用邮箱可能会陷入瘫痪状态。如果你不寄送纸样文本,编辑部可能就收不到你的稿件。有的作者通过网络投稿,同一篇稿件,在发电子邮件的时候,抄送给好几家刊物,这是对刊物不尊重的表现。同一学术刊物每年通常不会刊发同一作者两篇文章。一次投多篇文章并不会增加命中率。 (三)论文写作要求 条理清楚,摆事实,讲道理;容易理解;语言的使用;认真看几篇例似的好论文,建议读权威核心期刊的,不能抄袭别人的表达;文笔文风要求规范书面语;每一句话都简洁易懂;理论上创新;有应用价值。选题和构思要有亮点,创新性,重要性,可行性;老调新谈;不要人云亦云;要令人心潮澎湃,回味无穷;写作上以创新点为线索组织全文,文章的构思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性。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学术成果,写出更好的学术论文。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与自己论文有关的内容,通过论文中的注释、参考文献等形式如实地来加以反映。论文作者,尤其是相同研究领域的论文作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进行学术沟通和交流,以找出差距,提出新的研究领域。按统一的规范要求去进行论文写作,提高论文的外在质量;遵循论文写作的程序,以从整体上去保证论文的质量;学会用多种方法对所提论点进行科学论证,以保证论据充分,体现论文的内在质量。 (四)选文献的方法 用知网搜索,主题词检索,追踪学术牛人,权威的文章精读;拓宽学术视野,读文献过程中思想共鸣的东西记录下来,产生思想火花创新,多读文献,“精读重要经典文献,了解最新进展;先读标题,再读摘要,看文献是否有用。看作者,发表杂志和发表时间,最好近3年学术成果;学习批判的眼光精读;取其精华。 (五)摘要的注意事项 在审稿中,评审人往往是根据摘要来决定一篇文章能否录用,因为摘要反映了论文的质量和作者的学术功底。摘要虽然是放在论文的前面,实际上,它是把论文写完以后,最后才

存在注意的基本特征

存在注意的基本特征 1、主观意识决定存在 存在主义者否定客观事物的独立存在,认为只有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而且这种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现实永远是对立的,不可能统一的。萨特宣称:“存在”即“自我”,“存在先于本质,换言之,必须以主观性为出发点。”这就是说,客观事物的本质是由主观意识决定的。 2、个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存在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个人与社会是永远分离对立的。人是被扔到世界上来的,客观事物和社会总是在与人作对,时时威胁着“自我”。萨特在他的剧本《禁闭》中有一句存在主义的名言:“他人就是(我的)地狱。”存在主义者把恐惧、孤独、失望、厌恶、被遗弃感等等,看成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在他们看来,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不知道自己死亡的来临,无所谓对死亡的恐惧;而人能知道自己终究不免一死。因此,他们认为,存在的过程,就是死亡的过程,从而得出了“存在”就等于“不存在”的悲观主义的结论。 3、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 存在主义者否定艺术的认识作用,认为艺术作品不能反映现实,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人的心灵的冲动,给人以“享乐”和感受的能力,使人的“非理性的感觉清晰、明确起来”。他们认为,艺术家的目的是创造自己的世界,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艺术地再现客观世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描写荒谬世界中个人的孤独、失望以及无限恐惧的阴暗心理。 4、消极的处世态度 存在主义者曾经提出了不少发人深思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处世态度是消极的。他们把资本主义现实的丑恶,看成是世界上永恒的荒谬,鼓吹人生虚无,活着没有目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徒劳的。存在主义既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反感和厌恶,又宣扬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以及在“自由”的名义下美化悲观厌世的人生哲学。由于它否认了人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存在主义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点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 存在主义文学主张哲理探索和文学创作相结合,以表现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为己任。这些作品大多数处理的是重大的哲理、道德和政治题材,重思想,轻形式,强调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 5、人并无先天本质 存在主义作家反对按照人物类型和性格去描写人和人的命运。他们认为,人并无先天本质,只有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依靠个人的行为来造就自我,演绎自己的本质。小说家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新鲜多样的环境,让人物去超越自己生存的环境,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因此,人物的典型化被退居次要的地位。 6、三位一体 在文学创作中,存在主义作家提倡作者、人物和读者的三位一体观。认为作家不能撇开读者来写小说,作者的观点不应该是先验的,还必须通过读者去检验;只有当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时,在小说人物的活动过程中,作者和读者才共同发现人物的真面貌。这种三位一体的观

毛概论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姓名: 学号:2009040400044 班级: 09地质工程

摘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国情新民主义革命革命道路及经验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方面,各国列强还通过控制关税,倾销商品,索取战争赔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3 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买办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重工业的比重不高,技术、设备的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组织挤压下,中国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92259034.html, 浅析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作者:高鹏飞 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6期 【摘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将着重点放于人,将自由引向人,在超越胡塞尔先验主体性的基础上,树立了“存在先于本质”这面大旗。现实是真实存在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如此,在此场中,任何事物的运动时按照规律进行的,并没有任何先验规定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该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仍然有许多缺陷需要重视,或许这正是哲学存在的巨大魅力。 【关键词】存在主义;此在;时间;语言 一、存在主义的内涵及起源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大师。那么何为存在主义?从字面上来看,重点在于存在,即存在要在存在者之前。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最早这一词是出自加布里埃尔马塞尔之口,包括有神论存在主义、无神论存在主义、人道主义存在主义三大类,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的学说。难能可贵的是: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马克思也讲个性解放,也讲自由,如果限制人性,则并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任何理论的诞生都与那个时代的社会条件息息相关,由那个时代生产方式所决定,所以马克思说:“任何哲学都是它那个时代思想的精华”。随着经济、科技等等的发展,人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了社会归属感和融入感,好似这个社会之外的一种存在。因此,存在主义应运而生。 海德格尔所谓的存在,就是存在者“去存在”,是动词“在”。按本质来说,这种存在是无法言说的,它是一种运动,难以把握,如果能够被对象化,那就不是存在而是存在者了。举个例子,人在成为人之前,就已经有了人的存在,只不过那个时候不称其为人,后来经过进化,这种生物渐渐学会了劳动,有了自己的语言,从而有了一个名称叫做人。所以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存在是在存在者之前了。 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存在和本质一致了,人就自由了。而在海德格尔这里,“存在是先于人的本质的”,在这里笔者觉得不能把存在和本质论混为一谈,这里的存在不涉及起源的问题,他只不过想强调单纯的存在,有这种过程和动作的发生,但前提是一定会有存在者来表现存在,所以非要就此问题进行本质论的探讨,在笔者看来他也是唯物主义的。 二、此在、自由和存在者

浅论存在主义哲学

浅论存在主义哲学 篇一:浅谈存在主义的影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专题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存在主义的影响 院(部)名称: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生姓名:韩宏东 专业:应用数学 学号:1507122423 浅谈存在主义的影响 摘要 存在主义是一个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危机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哲学流派,它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德国,繁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战后的法国,萨特堪称存在主义之集大成者。“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这是存在主义的三个基本原则。 存在主义有力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落后因素,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残余影响依然存在,它压制人性和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因而,现代西方存在主义思

潮传人中国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主义文化残余的影响,使人的尊严和价值问题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人的问题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当今社会,各种教育思潮相继涌现。存在主义作为现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一种代表形式,与教育相结合,在教育领域中也形成了一种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潮,它以研究人为重点。由于存在主义提倡对人的个体性、主观性的重视,因而很难形成统一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然而,作为哲学重要内容的存在主义,对新的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字:存在主义批判萨特教育思想 基尔凯郭尔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对自己的生命心不在焉的人,直到他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已经死了,才知道他自己曾经存在过。这个故事今天讲来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我们时代的文明已经发展到这样一种地步,可以轻而易举地使它自己陷入克尔凯郭尔故事主人公的命运:我们可能明早醒来发觉自己死了,却从来不曾触及我们自己的存在之根。 存在主义者正是对这种现代处境的一种哲学上的反应。存在主义不应当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一时流行的风尚,也不只是一种战后时期的哲学情绪,而是直接存在于现代历史主流中的人类思想的一项主要运动,承担了西方思想中的一个根本变革:哲学的中心议题从启蒙主义式的无往不胜的理性转变为单个人或个体独有的经验,这单个人或个体情愿吧自己摆到他的文明的最重大的问题面前接受挑战。另一方面,存

学术论文基本结构及学术规范

1、论文标题 文字概括精练,一般要求不超过15-20个汉字;单行题目要居中,双行题目上行要长于下行题目; 英文题目要求不超过12个词或100个书写符号;题目不用缩写词或者简化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2、摘要 【摘要】论文摘要又称文摘、提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由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组成。目的部分应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及重要性;方法部分应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了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以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以及经过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部分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结论部分应简要说明、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极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值得推荐或推广等。摘要的内容是对题目的扩充,是全文的高度概括。摘要一般不分段,不列图、表以及化学结构式,也不引用参考文献。摘要的长短,一般为正文字数2-3%。国际标准组织建议不应少于250个词,最多不超过500个词。摘要虽然居于全文前首,但在写作上却是论文完稿后写的。

3、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和词组,并按照一定顺序逐次排列出来的。其标引质量直接影响到二次文献的收录与利用,便于对全文的检索。一般要求一篇论文要有3-5个全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和词组,并按照一定顺序逐次排列出来的。其标引质量直接影响到二次文献的收录与利用,便于对全文的检索。一般要求一篇论文要有3-5个全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关键词。 4、引言 引言(前言、概论、序言、绪论、绪言、导言、导论)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是交待研究成果的来龙去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相关的课题,目的是引出作者研究成果的创新论点,使读者对论文要表达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引起读者阅读论文的兴趣。一般稍多于摘要的字数。要求该部分的写作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不用图表和公式来论述问题,但至少应该有观点的罗列,同时一定要把作者的创新点明确表达出来。引言部分应以阿拉伯数字“0”作为该级层次的前置编号。 引言内容:如需编序号,用圆括号序号,段前空两个字的间空。

存在主义美学

存在主义美学 存在主义哲学和存在主义美学是本世纪中叶产生的重要且强大的哲学和美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舍勒尔、海德格尔、雅思贝尔斯、萨特和加缪。这中间除舍勒尔之外,其他四人都对艺术和美学问题有过专门的论述。而且萨特和加缪又是存在主义艺术思潮的主将。 当海德格尔出《存在与时间》于1927年发表之后,西方哲学界曾发出过这样的狂欢:“哲学终于从天国回到了地面。”正是在这种狂欢中显示了由海德格尔开启而由存在主义哲学完成的一个巨大的转变:哲学研究的重点从对抽象的本质(理性)转向了“实存”,从物(客体)转向了人(主体),即从“理性人”转向了实存的人。因此,存在主义美学的主要特征,是把美学与存在的问题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中问他们考虑的美学问题,是美的本源问题。而美的本源在存在主义者看来,只能从对存在的追问中获得。由于对存在本身的追问紧紧地与人关联,存在主义美学便始终围绕着人这个主体旋转。整个存在主义美学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由海德格尔表述的信念:美或者艺术开启了存在者的存在,艺术和美由此而获得了本体论意义上的根源。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和美成了达成人的本真存在的见证,从而完成着拯救的使命。正是这一点使我们想起了尼采的这样一个信念:没有审美的人生如何可能。因此,美国存在主义哲学家W.考夫曼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存在主义哲学家在追问存在的问题时,最后都自觉不自觉地转向了艺术,转向了美学。这是不是因为美或者艺术是开启存在者的存在的最根本途径呢? 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说明的是,虽然存在主义美学仍是围绕着人来旋转的,但这种美与人的相关,却不再是从表现的意义上与人相关,也不再是从符号创造的意义上与人相关。如果说表现主义美学的表现是建基于人作为主体的生命力、情感等之上的话,那么在存在主义美学这里,人作为实存,是不具有什么先在的诸如表现主义所谓的生命力、情感等的,因为作为实存,他的本质尚处于缺席状态。而美只发生于这个其本质尚付阙如的“此在”或实在向其真正的存在谋划的过程中,只有当那个尚付阙如的真正存在向其显现、敞开时,美才诞生。因此,20世纪美学发展中开始的那强大的表现之风从存在主义美学这里开始煞住。美学中的纯主观因素和重情主义的趋势得以扭转。从存在主义美学开始,表现便不再是美学的核心概念,在存在主义美学中取代“表现”这个概念的是所谓敞开、显现、照耀、呼唤等。 对于表现主义美学来说,表现本身就能达成美。但是存在主义者不相信这一点。因为在存在主义者那里,实存的人并不具备任何有意义的内容,他所拥有的只有诸可能性。虽然艺术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 1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论文题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学生姓名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评价项目 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 15 论点、论据 40 材料、数据 20 写作规范性 15 字数要求 10 论文编号:

附: 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开本及版芯 论文开本大小:A4纸; 正文页面设置: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 2.层次和标题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 课程论文;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课程论文;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1课程论文; 3.封面 课程名称:隶书、二号、加粗; 论文题目:隶书、二号、加粗; 4.摘要 摘要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居中、单列一行宋体、小四号; 5.关键词 3~5个,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 6.目录 目录标题格式要求同摘要标题,目录内容中一级标题、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为宋体、四号,二级标题为宋体、小四。 7.正文 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 (1)正文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 (2)图、表、公式:图形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形坐标比例不宜过大,同一图形中不同曲线的图标应采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连线。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注置于表的下方。 图、表应与说明文字相配合,图形不能跨页显示,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公式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或连续)编号,例: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如三线表,可参照正式出版物中的表格形式),图表单位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制(SI)。 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加粗;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

存在主义论文完稿

天津工业大学 萨特存在主义之我观 姓名:陈妍 学院:艺术与服装 学号: 1430054015 专业:设计学 指导老师:白路 2014年12月10日

萨特存在主义之我观 摘要:存在主义是欧洲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思潮之一。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存在主义反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思辨理性主义,强调研究个体的具体生活、体验及历史境遇。存在主义在其产生之初九捕捉到了时代的精神,强调哲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性。当代社会极大发展,信息不断爆棚,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大众媒体妄图代替人们的独立思考,具有包容性、普遍性和调和性的观点在公众的视野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寻找一种“两者皆是”的状态,来代替“非此即彼”的尖锐的态度。人们开始由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放弃自身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同时也放弃了思考自身独特性的思维。越来越多人更趋向于附和这个世界的大环境,更趋向于墨守成规。而不愿意承担责任,完成自己独特个性的存在。更多的人固步自封于克尔凯郭尔人生三阶段中的审美领域中(克尔凯郭尔人生三阶段理论:审美的、伦理的、宗教的)。因此,在当代社会中存在主义哲学,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独特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来帮助我们确定恰当的人生态度和实践。正如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说过的一句话“成为自由的有机个体”,同时也呼应了尼采的话“成为你自己所是。 关键词:存在主义;萨特;

ABSTRACT existentialism is one of Europe's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thought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rend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orld. Modernexistentialism against Hagel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rationalism, stresses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specific life, experience and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Existentialism to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n the ninth its capture, closely linked to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hilosophy and life.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information constantly bursting, greatly enriched people's material life, the mass media to think independently instead of people, inclusive,universality and conciliatory views in public view,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trying to find a "both" state, instead of "either / or" sharp attitude. People startfrom passive acceptance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give up its existence as an independent entity, and also give up the thinking of its own unique think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tend to go along with the world environment, tend to be morerigid. Not willing to take responsibility, to complete their own unique personalityexist. More and more people complacent aesthetic field in Kierkegaard's three stage of the (Kierkegaard's theory of the three stages: aesthetic, ethical andreligious). Therefore, the existential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increasingly highlight its importance and uniqueness,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to help us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attitude and practice. As existentialismrepresentative Sutter said a word "become an organic individual freedom, as well as Nietzsche" become what you are. Keywords: existentialism; Sutter;

物流技术装备论文完稿

题目名称物流技术装备课程设计名侯洁

序言 物流技术装备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是物流产业的基本生产要素,是现代物流生产作业的基本技术手段。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在全国各地不断建设和投入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流机械设备在物流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因此,物流领域的广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全面学习和掌握物流技术装备的基本知识,对于合理运用物流技术装备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科学管理物流技术装备以提高装备的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课程介绍物流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和流通加工等各个物流基本功能所涉及的装备相关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形成有机的联系和融会贯通,对物流生产的具体运作过程形成系统的理解和直观的认识。所以“物流技术装备”在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还因为“物流技术装备”是一门较年轻的课程,其知识体系、教材结构、教学内容和素材选取等都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不断完善。也就是因为它比较重要,相对应的教材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技术设备的定义、分类、物流设备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我国物流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物流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 1、物流技术设备的定义 物流技术装备就是指进行物流生产活动所采用的各种设施与设备的总称。一般来说物流设施通常是指一些固定不动的建筑或结构等;物流设备通常是指活动性的或可移动的机械设备、装置和器具等。总之,物流技术装备是一个范围庞大的、种类繁多的实体系统。 2、物流技术设备的分类 (1)物流设施 1)物流专用设施 a、物流园区:指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 b、物流中心:指从事物流活动的、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c、配送中心:指从事配送业务的、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d、仓库货运站。 2)物流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物流运输港站和枢纽、物流运输通道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 (2)物流设备 1)物流基本功能设备 根据功能不同,将物流设备划分为物流运输设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包装设备和流通加工设备等类别。 2)物流辅助设备 根据特殊的物流作业方式,划分出物流集装化设备、物流智能化设备和物流信息化设备等类别。 3.物流设备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 (1)物流技术装备是现代化物流系统的“硬件”要素,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2)物流技术装备是物流产业的基本生产要素,是评价物流企业的重要条件; (3)物流技术装备是现代物流生产的基本技术手段; (4)物流技术装备是物流系统现代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4.我国物流技术的发展现状 (1)物流基础设施方面 今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完善,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四大运输方式统筹规划,初步建设成合理的综合运输系统,为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2)物流专用设施方面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大致有三点: (1)“存在先于本质”。在萨特看来,人像一粒种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2)“自由选择”。上帝死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自由的,人的行动选择是自由的。这是因为人的选择既没有任何先天模式,没有上帝的指导,也不能凭借别人的判断,人是自己行动的惟一指令者,但是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世界是荒诞的”。人偶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面对着瞬息万变、没有锂性、没有秩序、纯粹偶然的、混乱的、不合理的客观外界,人感到处处受到限制、阻碍。在这茫茫的世界里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人只有感到恶心、呕吐。 1、“自在”与“自为” 萨特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并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想要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必须首先弄清这两个概念的涵义。 所谓“自在的存在”,是指超出意识之外的东西,相当于一般所说的事物和人的未知之根源与本质,这种本质是“超现象的”,掩蔽在深处的

东西。它永远、绝对地存在,但却是偶然的,没有必然性,无法真正认识。因此它是一个异己的、荒诞的、令人厌恶的世界。 所谓“自为的存在”就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它是真正的存在,同时却又是一种虚无。因为它是自由的,不确定的。它永远不是什么东西,它总要成为什么东西。因此它使“现在”永远成为对自我的否定和不满足,就此成为虚无。 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在性质上是相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统一的。一方面自为的存在不能离开自在独立地存在,没有自在的自为将流于抽象,就像没有音高和音色的声音一样不能存在。另一方面,自在的在仅仅是,至于是什么,这是自为或意识所赋予的。如果没有自为的出现,自在就只是一种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本身不含有任何区别的浑然一体的东西。自在只有依赖人的意识才能得以说明,才能成为有意义的真实性的存在。 2、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即是把纯粹的主观性,即自为,当作人的基本存在;把它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并由此推导出外部客观世界的存在。因此“人的存在”或者说“纯粹主观性”被当作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础和本原。人的存在被认为是第一性的。基于此,对于人的存在及本质问题,萨特一反“本质先于存在”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观点。 所谓“存在”是指“人的实在”或“自我”。即个人的主观性。所谓“本质”是指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在行动中造成他自身的规定性。存在先于本质这个命题的基本意思是:人最初只是作为一种纯粹的主观性而存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文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资本主义,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 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 新民主主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 级),理想(社会主义)。 1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失败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诞生时就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控制之下,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有强烈的依赖性,并且与国内的封建势力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他们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面性原因之一,因此,自始至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依赖西方列强,规模也非常弱小。并且,民族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帝国主义会帮助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忽略了帝国主义弱肉强食的本质。(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论据说明) 得出结论: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阶级局限性的影响,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由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那么,民主革命的重任必须由更为先进的阶级领导,这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原因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必然条件。 2 必然条件 (1)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2)经济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3)社会阶级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使中国革命开始有了新的领导力量。这表明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进入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新阶段,革命的领导权是属于无产阶级还是属于资产阶级,这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 (4)指导思想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已有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还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种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但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而且将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前途。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存在主义 二、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简介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随着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历史中的非宗教段。此时,虽然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存在主义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存在主义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克尔凯戈尔反对德国观念专门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存在主义。 克尔凯戈尔在哲学著作《恐惧的概念》中奠定了基督教存在主义思想体系。基督教存在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否认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存在。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个人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人即是个人的主观意识,但这不是感性、思维的意识,而是非理性的意识,是个人的心理体验。当个人处于心理体验这种意识中时,最直接、最生动、最深切体验到的是痛苦、热情、需要、情欲、模棱两可、暖昧不清、荒谬、动摇等的存在,它是纯主观性的、最基本的存在。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受尼采的影响很深,他说:“只有当我们开始思考的时候,我们才能听见尼采的呼号。” 海德格尔认为,全部的西方思想史只关注存在着的事物,而遗忘了存在着的事物的存在。这是哲学研究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是如何揭示这一点,他借用了其师胡塞尔的现象学作为工具。“现象”这个词在希腊文中表示“自行显现”,故海德格尔认为,现象学即意味着让事物自己说明自己的企图。他说:“只有我们不去企图把事物硬塞进我们为其制造的观念的框框中去时,它才能向我们显现自己。”这里是他开始反驳尼采认为知识归根结底是权力意志的表现的观点。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我们并不能靠强力、靠征服和压制来认识一个客体,而只能任其自然,以此来使它展示出它自己究竟是什么。 哲学主张 1、存在先于本质

毛概论文_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国情新民主义革命革命道路及经验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方面,各国列强还通过控制关税,倾销商品,索取战争赔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 3 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买办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重工业的比重不高,技术、设备的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组织挤压下,中国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但正如邓小平指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革命阶段中,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解决,没有搞清楚。”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如: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但未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

论文(完整版)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心理咨询专业 毕业论文 浅谈“隔代教养”现象 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学生姓名:姜丽伟 专业班级:08心理二班 指导老师:刘素华 完稿日期:2010年12月14日

写作提纲 一、我国“隔代教养”现象的现状 (一)对城市“隔代教养”现象的调查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现象的调查 二、国外对“隔代教养”现象的研究 三、我国“隔代教养”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隔代教养”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二)我国“隔代教养”现象产生的主观原因 四、我国“隔代教养”现象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一)我国“隔代教养”现象对儿童产生的消极影响(二)我国“隔代教养”现象对儿童产生的积极影响五、改善“隔代教养”现象的建议 (一)对父母的建议 (二)对祖辈的建议 (三)对社会的建议 1

浅谈“隔代教养”现象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在我国,隔代教养是一种传统的家庭教养方式。在现代社会里,“隔代教养”现象在城市家庭当中普遍存在。同时,在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现象,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因“隔代教养”这种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利与弊来进行整理,运用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来分析我国“隔代教养”现象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隔代教养儿童身心发展建议 当今的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深刻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在中国家庭模式中占主导地位,隔代家庭呈现增加趋势。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存竞争加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的父母选择将年幼的孩子交给父母照管。“隔代教养”现象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隔代教养的孩子不免会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性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教育形态,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另一种则是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所谓隔代教养,是指一种由父母将孩子交给上一辈老人照管的教养方式。 一、我国“隔代教养”现象的现状 (一)对城市“隔代教养”现象的调查 在中国里,将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祖辈长大的。上海市对0—3岁儿童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儿童抚养的共占84.6%。就时间而言,由于父母的工作需要,城市的“隔代教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与祖辈长期共同居住;另一种是父母白天把孩子放在祖辈身边接受照管,晚上再带孩子。中国是现今世界上为数不多普遍存在着“隔代教养”现象的国家,比例之高,居世界前列。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现象的调查 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这过程中就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