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选择问题

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选择问题
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选择问题

一、一般选择原则

强酸滴定碱液:用甲基橙(甲基红更好,但一般不要求)

强碱滴定酸液:用酚酞

上述原则是基于视角角度,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溶液颜色由浅变深时易

被观察

到,反之则不易察觉,从而造成滴过量,产生误差。因此一般:①强酸滴定强碱时,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

色→橙色;②强碱滴定强酸时,应选酚酞,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

无色→红色;上面两种情况指示剂也可以互换。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必须

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④强碱滴定弱酸时,必须选用酚酞。后两点

选择原因下面另议。另外石蕊一般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为其

变色不灵敏,且耗酸碱较多,造成较大误差。

二、从滴定准确度上看

由于滴定终点即为指示剂的变色点,它与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并不完全一致。

但从测定准确度看:上述一般原则能满足,下面对四种情况从计算角度

加以说明。

1.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aOH溶液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PH=7,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PH<4.4时,溶液颜色由黄色→

橙色,为终点。这时盐酸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

溶液中

[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

PH=3.9,此时的误差0.05/40=0.25%,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酸

滴定强碱时,一般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更好)。

2.同理:若用0.1mol.L_1 NaOH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HCl溶液,用酚

酞作指示剂,当PH>8时,溶液由无色→红色,为终点。这时NaOH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溶液中 [O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POH=3.9,PH=10.1此时的误差0.05/40=0.25%,亦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碱滴定强酸时,

一般应选酚酞。

3.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H3.H2O溶液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因为产物为水解呈酸性的NH4Cl ,其[OH-]=(C×K ω/Kb)0.5=

(0.05×10-14/1.8×10-5)0.5=5.3×10-6, PH=5.3,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PH<4.4时,

溶液颜色由黄色→橙色,为终点。这时盐酸已过量,同理此时只有千分

之二的误差;

若选用酚酞,PH<8时达终点,较之选用甲基橙误差更大,且不符合视觉

要求。所以强酸滴定弱碱时必须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

4.同理:若用0.1mol.L_1 NaOH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HAc溶液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因为产物为水解呈碱性的NaAc ,其[OH-]=(C×K ω/Ka)0.5=

(0.05×10-14/1.8×10-5)0.5=5.3×10-6, POH=5.3,PH=9.7,用酚酞作指示剂,当PH>8时,溶液由无色→红色,,为终点。这时NaOH还差一点,此时的误差更小。若选甲基橙,则终点与指示剂的变色点相差

太远,误差会很大,且不符合视觉要求。所以强碱滴定弱酸时,必须选

用酚酞。

附: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指示剂颜色变化变色范围(pH)石蕊红—蓝 5.0~8.0甲基橙红—黄 3.1~4.4酚酞无—红 8.0~10.0 酸碱中和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一(1)酚酞:酸滴定碱时:颜色由红刚好褪色。碱滴定酸时: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2)甲基橙:酸滴定碱时:颜色由

黄到橙色。碱滴定酸时:颜色由红到橙色一般不选用石蕊。酸碱中和和

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二为了减小方法误差,使滴定终点和等当点重合,

需要选择适当的指示剂。强酸与弱碱相互滴定时,应选用甲基橙。强碱

与弱酸相互滴定时,应选用酚酞。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既可选用甲

基橙,也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注意,中和滴定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剂。

原因是石蕊的变色范围(pH5.0~8.0)太宽,到达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不

明显,不易观察。酸碱中和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之三常用的指示剂多是

弱酸或弱碱,如石蕊;酚酞和甲基橙是比较复杂的有机酸。指示剂的分

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酸或碱溶液能影响指示剂的电离平衡,因此

在酸或碱溶液中指示剂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中和滴定时选择指示剂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

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

且在等当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2)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则不易观察。因此应选择在

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强酸和强碱中和时,尽管酚

酞和甲基橙都可以用,但用酸滴定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等当点

时,溶液颜色由黄变红,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用碱滴定酸时,酚

酞加在酸中,达到等当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易于观察,故

选择酚酞。(3)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时,前者溶液

显酸性,后者溶液显碱性,对后者应选择碱性变色指示剂(酚酞),对前者应选择酸性变色指示剂(甲基橙)。(4)为了使指示剂的变色不发生异常导致误差,中和滴定时指示剂的用量不可过多,温度不宜过高,强酸或

强碱的浓度不宜过大。

酸度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HZHJSZ00128 水质酸度的测定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HZ-HJ-SZ-0128 水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地表水中选矿农药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含酸废水的进入由于酸的腐蚀性 造成鱼类及农作物等死亡酸度是衡量水体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酸度亦是一项综合指标 只有当它的化学成份为已知时 1 原理 在水中硫酸亚铁和硫酸铝等)而产生氢离子 定为酸度随所用指示剂指示终点pH值的不同而异即8.3和3.7 3??aó?3?×ü?á?èó??a???ˉ??èüòoμ??¨μ?pH3.7(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的酸度甲基橙酸度代表一些较强的酸 H2S在取样都可能增加或损失在打开试样容器后防止干扰气体溶入试详 在采样后并要尽快分析 2.2 含有三价铁和二价铁铝等可氧化或易水解的离子时 且生成沉淀指示剂褪色应在加热后 2.3 水样中的游离氯会使甲基橙指示剂褪色 2.4 对有色的或浑浊的水样或选用电位滴定法(pH表示终点值仍为8.3和 3.7) 3 试剂 3.1 无二氧化碳水煮沸15minè???áóá???pH较低最后水的pH 3.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mol/L)×aè?150mL的聚乙烯瓶中用装有碱石灰管的橡皮塞塞紧吸取上层清液约7.5mL置于1000mL容量瓶中摇匀 称取在105~1105g(称准至0.00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4滴酚酞指示剂 同时用无二氧化碳水做空白滴定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c (mol/L) =1000V1-V0204.23 ] 式中  V0滴定空白时  V1滴定苯二甲酸氢钾时 .23苯二甲酸氨钾(KHC8H4O4)摩尔质量(g/mol) 204 3?è?0.5g酚酞用水稀释至100mL 3?è?0.05g甲基橙 3.5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5H2O 2.5g Na2S2O3 4 仪器

强碱滴定弱酸的指示剂选择问题

一、一般选择原则 强酸滴定碱液:用甲基橙(甲基红更好,但一般不要求) 强碱滴定酸液:用酚酞 上述原则是基于视角角度,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溶液颜色由浅变深时易 被观察 到,反之则不易察觉,从而造成滴过量,产生误差。因此一般:①强酸 滴定强碱时,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 色→橙色;②强碱滴定强酸时,应选酚酞,因为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 无色→红色;上面两种情况指示剂也可以互换。③强酸滴定弱碱时必须 选用甲基橙(或甲基红);④强碱滴定弱酸时,必须选用酚酞。后两点 选择原因下面另议。另外石蕊一般不能作为中和滴定的指示剂,因为其 变色不灵敏,且耗酸碱较多,造成较大误差。 二、从滴定准确度上看 由于滴定终点即为指示剂的变色点,它与酸碱恰好中和时的PH并不完全 一致。 但从测定准确度看:上述一般原则能满足,下面对四种情况从计算角度 加以说明。 1.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aOH溶液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PH=7,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PH<4.4时,溶液颜色由黄色→ 橙色,为终点。这时盐酸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 溶液中 [H+]=0.05×10-3×0.1/(20+20)×10-3=1.25×10-4 mol.L_1, PH=3.9,此时的误差0.05/40=0.25%,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酸 滴定强碱时,一般应选甲基橙(或甲基红更好)。 2.同理:若用0.1mol.L_1 NaOH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HCl溶液,用酚 酞作指示剂,当PH>8时,溶液由无色→红色,为终点。这时NaOH已过量,假设过量一滴,约为0.05 ml,此时溶液中 [OH-]=0.05×10-3× 0.1/(20+20)×10-3=1.25×10-4 mol.L_1,POH=3.9,PH=10.1此时的误差0.05/40=0.25%,亦只有千分之二的误差;所以强碱滴定强酸时,一般应选酚酞。 3.用0.1mol.L_1HCl滴定20ml 0.1mol.L_1左右的NH3.H2O溶液 当二者恰好中和时,因为产物为水解呈酸性的NH4Cl ,其[OH-]=(C×K ω/Kb)0.5=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 组别:第组指导教师:组长:组员: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1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二) 【学习要求】 1.理解弱酸或弱碱的滴定曲线、突跃范围的确定及指示剂的选择。 2.掌握弱酸或弱碱的滴定条件 【复习回顾】 1、什么是酸碱滴定曲线?什么是滴定突跃? 2、强碱滴定强酸一般选用什么酸碱指示剂? 3、弱酸、弱碱、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缓冲溶液的pH的计算公式 【预习内容】有人说“在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等于7”你认为对吗?试举例说明 【学习内容】 一、弱酸或弱碱的滴定 以0.1000mol/L NaOH滴定20mL 0.1000mol/L HAC溶液为例 1、滴定前 溶液的pH取决于pH=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 溶液的pH取决于,当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达到99.9%,此时消耗mLNaOH,溶液的pH= 3、化学计量点时 此阶段溶液的pH处于突变状态,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此时消耗mLNaOH,溶液的pH= 4、化学计量点后 当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达到100.1%时,此时消耗mLNaOH,此时溶液的溶质主要为,溶液的pH=

5、滴定曲线和滴定突跃 (1)绘制滴定曲线,描述变化特点 (2)根据突跃范围选择指示剂 (3)影响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 强酸(强碱)滴定弱碱(弱酸)时,溶液越稀,滴定突跃范围。弱碱的Kb值(弱酸Ka值)越小,即酸越弱,突跃范围越 6、弱酸或弱碱准确滴定的条件为。多元弱酸或多元弱碱,若Ka1或Kb1满足上述滴定分析条件,则可以直接滴定;;若相邻两级电离常数之比,还可以分步滴定。 【例题1】 试判断c=1.0mol/L的甲酸、氨水,氢氰酸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 【例题2】用0.1000mol/LHCl滴定20mL氨水溶液,滴定突跃是多少?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应选择哪种指示剂? 【课后练习】 1、在酸碱滴定中,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 ) A. 大于7 B. 小于7 C.等于7 D.都有可能 2、在用盐酸测定硼砂时,化学计量点时pH=5.1,应选用下列哪一种指示剂() A.甲基橙 B. 甲基红 C 酚酞D甲基黄(2.9—4.0) 3、0.1000mol/LNaOH滴定20mL 0.1000mol/L HCOOH溶液的化学计量点pH是多少?应选择何种指示剂?

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

用于酸碱滴定的指示剂,称为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这是一类结构较复杂的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在溶液中能部分电离成指示剂的离子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并且由于结构上的变化,它们的分子和离子具有不同的颜色,因而在pH不同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主要有4类:硝基酸类、酚酞类、磺代酚酞类、偶氮化合物类。 可以得到质子的是碱 可以失去质子的是酸 常用酸碱指示剂指示剂名称范围酸色中性色碱色 甲基橙 3.1-4.4 红橙黄甲基红4.4-6.2 红橙黄 溴百里酚蓝 6.0-7.6 黄绿蓝 酚酞 8.2-10.0 无色浅红红 石蕊 5.0-8.0 红紫蓝 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1、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某些有机弱酸或弱碱,或是有机酸碱两性物质,它们在酸碱 滴定过程中也能参与质子转移反应,因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引起自身颜色的变化,并且这种颜色伴随结构的转变是可逆的。例如酚酞,甲基橙。 2、分类: 单色指示剂:在酸式或碱式型体中仅有一种型体具有颜色的指示剂。如酚酞 双色指示剂:酸式或碱式型体均有颜色的指示剂。如甲基橙。 二、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1、变色原理:以HIn表示指示 HIn = H+ + In- 酸式型体碱式型 Ka为指示剂的解离常数 ⑴、溶液的颜色是由[In-]/[HIn]的比值来决定的,随溶液的[H]的变化而变化。 ⑵、当[In-]/[HIn]≤1/10 PH≤PKa-1 酸式色 当10>[In-]/[HIn]>1/10 PH在PKa±1之间颜色逐渐变化的混合色 二、当[In-]/[HIn]≥10 PH≥PKa+1 碱式色 2、变色范围:当溶液的PH由PKa-1变化到PKa+1(或相反)时,才可以观察到指示 剂由酸式色经混合色变化到碱性色,这一颜色变化的pH范围,即pH===pKa±1称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理论变色点:当指示剂的酸式型体与碱式型体的浓度相等,即[In-]/[HIn]==1时, 溶液的pH = pKa ,称为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1、指示剂的用量: 双色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不受其用量的影响。但指示剂的变色也要消耗一定的滴定剂,从而引入误差。 单色指示剂:单色指示剂的用量增加,其变色范围向PH减小的方向发生移动。 使用时其用量要合适。 2、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指示剂解离常数和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发生变化,因而指 示剂的变色范围亦随之改变,对碱性指示剂的影响较酸性指示剂更为明显。 3、中性电解质: 4、溶剂:不同的溶剂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和酸碱性,因而一行指示剂的解离常数和

滴定终点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酚酞和甲基橙是中和滴定时常用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分别是:甲基橙的pH在3.1~4.4之间,酚酞的pH在8.2~10.0之间。如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去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的盐酸溶液,理论上应用去NaOH溶液20.00 mL,这时溶液的pH=7。但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在它所指示的滴定终点时,pH≠7,而是在8.2~10.0之间。实际计算表明,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pH并不一定等于7,而是存在误差的。这是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所造成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 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不易观察。强酸强碱之间的互滴,尽管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选用。但为了减小误差,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如强酸滴定强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橙色,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用强碱滴定强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浅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 若酸与碱中有一方是弱的,则要根据中和后所得的盐溶液的pH来确定选择哪一种指示剂。一般说来:强酸中和弱碱时,选择甲基橙(变色范围pH在3.1~4.4之间,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中和弱酸时,选择酚酞(变色范围pH在8.2~10.0之间,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一、选择指示剂 【例题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2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适宜选择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红色褪去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解析:标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是: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滴定终点时pH=3.9,因此滴定终点时溶液显酸性,指示剂选用甲基橙(3.1~4.4),滴定终点时溶液pH降低到3.9,颜色由黄变橙。 答案:D

3.5.2 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

3.5.2 强碱滴定弱酸和强酸滴定弱碱 (1)滴定反应常数 在滴定分析中,需引入一个滴定反应常数K t ,如强酸强碱的滴定反应常数 W t K K 1 1000.14= =,滴定反应进行得非常完全。但对强碱(或强酸)滴定弱酸(或弱碱) 则不然。如 强碱(OH -)滴定弱酸(HB )的滴定反应: HB OH - H 2O B -++ w a b t K K K OH HB B K ===---1 ] ][[][ 强酸(H +)滴定弱碱(B )的滴定反应: B H ++B H + w b a t K K K H B BH K ===-+ +1 ] ][[][ 而弱酸(HB )和弱碱(B )互相滴定时: BH +HB +B B -+ w b a t K K K B HB B BH K = =-+]][[]][[ 可见,由于弱酸K a 和弱碱K b 均小于1,则必有 w b a w b w a w K K K K K K K K /)/(//1>>或 所以强碱滴定弱酸或强酸滴定弱碱时,只有K a 或K b 较大时,滴定反应才进行得较完全,但 仍不如强酸强碱相互滴定时那么完全,而弱酸弱碱互相滴定时就更不完全了。 强酸滴定一元弱酸,多用NaOH 滴定HAc 、甲酸HCOOH 、乳酸CH 3CHOHCOOH 和吡啶盐PyH +等有机酸。 (2)强酸滴定一元弱酸的滴定曲线 现以0.1000mol/LNaOH 滴定20.00mL 0.1000mol/L HAc 为例,讨论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1)滴定前:HAc 为弱酸(K a =1.8×10-5 )将发生微弱解离。 HAc H 2O H 3O +Ac -++ 或 +HAc H +Ac - L mol C K H a /1035.11000.0108.1][35--+?=??== pH=2.87 可见,由于HAc 的微弱解离,使pH 比同浓度HCl 提高2倍。 2)滴定开始至计量点前:溶液中未反应的HAc 和反应产物Ac -同时存在,组成一缓冲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一.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二.实验操作: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取: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挤压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记和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H+)=[c(OH-)×V(碱)]÷V(酸)求。 [原理:c(H+)×V(酸)= c[(OH-)×V(碱)] 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要求:变色要明显、灵敏,且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在滴定过程中的pH值突变实范围内。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①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②强碱滴定强酸: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PH≈8) (酚酞:无色—————浅红色————红色 PH 0-----------(8-10)--------14) ③强酸滴定强碱:可选择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4.4) (甲基橙:红色———橙色—————黄色 PH 0-----(3.1-4.4)-----------14)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 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

水质碱度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水质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部分。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组成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以酸滴定至pH为~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通过计算可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耍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终点时的pH值。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作出解释。 碱度指标常用于评价水体的缓冲能力及金属在其中的溶解性和毒性,是对水和废水处理过程的控制的判断性指标。若碱度是由过量的碱金属盐类所形成,则碱度又是确定这种水是否适宜于灌溉的重要依据。 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它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酸碱浓度的比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就不写出来了大家肯定都有 一实验原理 1.酸碱指示剂有其变色范围(pH),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0-3.1为红色, 3.1- 4.4为橙色,4.4-14为黄色。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0-8.2为无色,8.2-10.0为浅红色,10.0-14为红色 2.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可以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之后测定出消耗的酸或者碱的体积,就可以利用公式: VB*cB*νA=VA*cA*νB

求出碱和酸的浓度之比(ν代表化学计量数,对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3.滴定分析法是将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含有被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达到滴定终点,然后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4,。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本实验是用间接配制法,以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试剂 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要求不含碳酸根离子) 浓度为cHCl=1mol/LHCl溶液 0.1%酚酞指示剂 0.1%甲基橙指示剂

2. 实验仪器的准备 (1)酸式、碱式滴定管各一支,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然后涂油,试漏, 最后用5-10ml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 (2)锥形瓶三个,称量瓶两个,细口试剂瓶两个,用自来水洗至不挂水珠, 再用少量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称量瓶洗净后倒扣在干净的表面皿或滤纸上,令其自然干燥,以备下次实验用 3. 酸碱溶液浓度的比较 (1)用量筒分别量取40ml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和浓度为 cHCl=1mol/LHCl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剂瓶中,再用量筒分别量取

滴定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

滴定终点与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一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二要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酸碱指示剂可在中和反应终点时出现颜色变化,因此终点判断须选择合适指示剂。 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断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与恰好中和时的pH吻合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越好,pH稍有变化,指示剂就能改变颜色。石蕊溶液由于变色范围较宽,且在滴定终点时颜色的变化不易观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酚酞和甲基橙是中和滴定时常用的指示剂,其变色范围分别是:甲基橙的pH 在3.1~4.4之间,酚酞的pH在8.2~10.0之间。如用0.1000 mol/L的NaOH 溶液去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的盐酸溶液,理论上应用去NaOH溶液20.00 mL,这时溶液的pH=7。但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在它所指示的滴定终点时,pH ≠7,而是在8.2~10.0之间。实际计算表明,当滴定到终点时,溶液的pH并不一定等于7,而是存在误差的。这是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所导致的,所造成的误差是在许可范围之内,可以忽略不计。 溶液颜色的变化由浅到深容易观察,而由深变浅不易观察。强酸强碱之间的互滴,尽管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选用。但为了减小误差,应选择在滴定终点时使溶液颜色由浅变深的指示剂。如强酸滴定强碱时,甲基橙加在碱里,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变橙色,易于观察,故选择甲基橙。用强碱滴定强酸时,酚酞加在酸中,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浅红色,易于观察,故选择酚酞。 若酸与碱中有一方是弱的,则要根据中和后所得的盐溶液的pH来确定选择哪一种指示剂。一般说来:强酸中和弱碱时,选择甲基橙(变色范围pH在3.1~4.4之间,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中和弱酸时,选择酚酞(变色范围pH在8.2~10.0之间,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一、选择指示剂 的水溶液的pH=3.9,则可推断用标【例题1】已知常温、常压下,饱和CO 2 准盐酸溶液滴定碳酸氢钠水溶液时,适宜选择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A. 石蕊,由蓝变红 B. 甲基橙,由橙变黄 C. 酚酞,红色褪去 D. 甲基橙,由黄变橙

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曲线-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强碱滴定二元弱酸曲线-2019高考复习专题——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大全 L-1NaOH溶液。有关微粒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其 L-1 H2A溶液中滴加0.2 mol· 1.常温下,向20 mL 0.2 mol· 中Ⅰ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H++A2- B. 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C. 当V(NaOH)=20 mL时,溶液中存在以下关系:c(H+)+c(H2A)=c(A2-)+c(OH-) D. 当V(NaOH)=30mL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HA-)>c(A2-)>c(H+)>c(OH-) 【答案】C 2.已知:pK a= -lgK a,25℃时,H2SO3的pK a1=1.85,pK a2=7.19。常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20mL 0.1mol/L 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点所得溶液中:V o等于lOmL B. B点所得溶液中: C. C点所得溶液中: D. D点所得溶液中水解平衡常数 【答案】A 【解析】分析:A.A点溶液中pH=1.85,则溶液中c(H+)=10-1.85mol/L,结合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B.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此时反应恰好产生NaHSO3,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 C.根据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结合电荷守恒分析; D.D点为加入NaOH溶液40mL,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亚硫酸钠,根据水解常数与电离常数的关系计算。 详解:A.A点溶液中pH=1.85,则溶液中c(H+)=10-1.85mol/L,H2SO3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K a1=c(H+)c(HSO3-)/c(H2SO3)=10-1.85mol/L,所以c(H+)=K a1,表明溶液中c(NaHSO3)=c(H2SO3),若恰好是10mLNaOH,由于此时溶液显酸性,则所得溶液中c(H2SO3)<c(NaHSO3),因此所加NaOH体积需<10mL,才能使溶液中c(NaHSO3)=c(H2SO3),即V0<10mL,A错误; B.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此时反应恰好产生NaHSO3,为第一个滴定终点,溶液中存在电 荷守恒,c(Na+)+c(H+)=c(HSO3-)+2c(SO32-)+c(OH-),B正确; C.H2SO3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为K a2=c(H+)c(SO32-)/c(HSO3-)=10-7.19mol/L,C点溶液的pH=7.19,即溶液中c(H+)=10-7.19mol/L,则c(H+)=K a2,表明溶液中c(SO32-)=c(HSO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HSO3-)+2c(SO32-)+c(OH-),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Na+)>3c(HSO3-),C正确; D.D点为加入NaOH溶液40mL,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亚硫酸钠,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此时亚硫酸钠水解 使溶液显碱性,则K h1=K w/K a2=10-14/10-7.19=10-6.81,D正确。答案选A。 3.常温下,向10.0mL 0.10 mol·L-1某二元酸H2R溶液中滴加入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大学化学的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的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篇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 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 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 c(HCl)?。 V(NaOH)V(HCl)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 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三、数据记录与处理 四、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篇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 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教学目的:1.掌握酸碱滴定法的特点和测定对象 2.掌握酸碱度及PH值的求法 教学重点:酸碱度及PH值的求法 教学难点:PH值的求法 教学方法:边讲边练 [复习提问]1.滴定分析可分为几类? 2.酸碱滴定法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板书]一、酸碱水溶液的酸度 1.滴定原理:H+ + OH- = H 2 2.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1)反应速率快,瞬间就可完成。 (2)反应过程简单。 (3)有很多指示剂可确定滴定终点。 3.滴定对象 (1)一般的酸碱 (2)能与酸碱直接或间接发生反应的物质。 4.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 (1)分析浓度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以C表示,为浓度。 (2)平衡浓度指在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存在的各种型体的浓度即平衡浓度。 [举例] HAc = H+ + Ac – 5.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浓度低是时),通常用PH表示。 PH= — lg[H+] [设问]酸度和酸的浓度相同吗? 不同。酸的浓度是指浓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6.碱度:溶液中OH-的浓度 [提问]25℃时,Kw =[ H+][ OH-] = lg[H+] + lg[OH-] = -14 PH + POH = 14 7.酸度与碱度的关系:PH + POH = 14 8.强酸与强碱的PH值的计算 例一: 0.1mol/LHCl溶液的PH值?

解:HCl = H+ + OH- = 0.1mol/L [H+] = C HCl PH = -lg0.1 = 1 练习:(1)0.05mol/L的H2SO4溶液的PH值? (2)0.1mol/L的NaOH溶液的PH值? (3)含有2.0X102mol的HCl溶液中加入3.0X102mol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溶液稀释至1L,计算混合溶液的PH

完整版酸碱滴定法测试题

酸碱滴定法测试题 姓名______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40%) -1NaOH50mL,用0.100mol·L1.称取纯一元弱酸HA 1.250g溶于水中并稀释至滴 定,消耗 NaOH50mL到等量点,计算弱酸的式量为 () A. 200 B.300 C.150 D.250 2. 酸碱滴定突跃范围为7.0~9.0,最适宜的指示剂为 A.甲基红(4.4~6.4) B.酚酞(8.0~10.0) C.中性红(6.8~8.0) D.甲酚红(7.2~8.8) 3.某酸碱指示剂的pK=5,其理论变色范围是()pH Hln A.2~8 B.3~7 C.4~6 D.5~7 4. 配制好的HCl需贮存于( )中。 A.棕色橡皮塞试剂瓶 B.塑料瓶 C.白色磨口塞试剂瓶 D.白色橡皮塞 试剂瓶 5.下列弱酸或弱碱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准确滴定的是 () -1-10-1-10 B.0.1mol·L KA.0.1mol·L=7.3×10H苯酚K=1.1×10BO a3a3-1 -8-1-4 C.0.1mol·LD.0.1mol·L羟胺K=1.07×10HF K=3.5×10ab6.下 列酸碱滴定反应中,其化学计量点pH值等于7.00的是 () A.NaOH滴定HAc B.HCl溶液滴定NH·HO 23 C.HCl溶液滴定NaCO D.NaOH溶液滴定HCl 327.下列各组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 ) 2---- 2- C.HClNH和Cl D. HSO和SO B. NH和A.HCOCO和4233234 是质的溶NaOH液常用基准物和定8.标HCl() A.硼砂和EDTA B.草酸和KCrO 722 1 C.CaCO和草酸 D.硼砂和邻苯二甲酸氢钾39. 某碱样以酚酞作指 示剂,用标准HCl溶液滴定到终点时耗去VmL,继以甲基1橙作指示剂又耗去HCl 溶液VmL,若V<V,则该碱样溶液是122() A.NaCO B.NaOH C.NaHCO D.NaOH+NaCO 3323210.NaCO 和NaHCO混合物可用HCl标准溶液来测定,测定过程中用到的两种指323示剂是 ()。 A.酚酞、百里酚蓝 B.酚酞、百里酚酞 C.酚酞、中性红 D.酚酞、甲基 橙 11.欲配制pH=5.0缓冲溶液应选用的一对物质是 )(-5Ac NH B .HAc~NaAc )~ A. HAc(Ka=1.8×10 4-5 PO-NaHPO)~ NHCl O (Kb=1.8×10C.NH?H D.KH4424322-是轭12. 酸OH 的共 ( ) 2-++ O D.O A. HO C.H B. H32指呈中性13.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 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 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7.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五.数据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酸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分析中指示剂的选择 摘要: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一般来说,由于在计量点是试液的外观并无明显变化,应此我们需要加入合适的指示剂,使滴定分析时滴定至颜色发生突变来指示终点,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寻求什么样的指示剂来指示终点,才能减少滴定误差. 关键词:酸碱滴定、指示剂、突变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指示剂是化学试剂中的一类,在一定介质条件下,其颜色能发生变化 、能产生混浊或沉淀,以及有荧光现象等。常用它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滴定分析中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环境检测中检验有害物。一般分为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金属指示剂、吸附指示剂等。 另一种说法是指示剂是一种用以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在各类滴定 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被滴定物质和滴定剂的浓度都在不断变化,在等当点附近,离子浓度会发生较大变化,能够对这种离子浓度变化作出显示(如改变溶液颜色,生成沉淀等)的试剂就叫指示剂。如果滴定剂或被滴定物质是有色的,它们本身就具有指示剂的作用,如高锰酸钾。 指示剂的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4、沉淀滴定指示剂。主要是Ag+与卤素离子的滴定,以铬酸钾、铁铵矾或荧光黄作指示剂。 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通用指示剂是多种酸碱指示剂的混合物,它指在不同的pH值下显示相应不同的颜色下表是一些实验室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指示剂通常会在一些pH值范围显示过渡颜色转变。 例如:酚红在低pH值时呈现黄色,在高pH值时呈现红色,但在pH6.6至8.0间会呈现橙色。其过渡、转变颜色的pH范围会受指示剂的浓度或温度的影响而出现轻微的变化。

滴定实验报告

滴定实验报告 (文章一):酸碱滴定实验报告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⑵盐酸溶液标定:

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7.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五)、数据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2. 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六)、实验结果:①测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mol/L ②测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35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