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技术文件指南NB-MED2[1].5.1(中文)资料

产品技术文档

推荐NB-MED/2.5.1/Rec5 章节:2.5.1符合性评估程序;总则

关键词:设计档案,技术文档,技术档案

1.介绍对技术文档的要求在医疗器械指令的不同附件多有提及,适当时用于符合性评估程序和涉及到的产品。作为总则,该文档应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产品的操作。备注:产品的“操作”包括安装、使用准备、用前检查和维护、校准以及对特殊医疗器械的服务。文档所包含的具体细节决定于产品的特性和必要的关注点。从技术角度来看,就是陈述产品符合对医疗器械指令本质要求。如果使用了该统一标准,技术文档应该明确这些用于说明符合实质要求的哪里是被该标准覆盖的。

注:该推荐标准特为满足医疗器械和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技术文档的指导需要而写。该推荐标准也许也是有用的,然而,涉及到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但是可能根据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的实际实施的经验需要修正。

2.目的一份原理和历史页是需要的,请联系技术秘书处。

该推荐标准的目的是向认证方、主管当局和生产商在需要满足医疗器械指令要求的技术文档方面提供指导。备注:迫使生产商修改现有的已证明适合和充分的技术文档不是该推荐标准的目的。

3.技术资料

3.1综述

主题指导

(ⅰ)技术文档内

(ⅱ)其他该推荐标准不是欲详尽罗列所有特殊情况可能需要的技术文档的列表。

也就是,一些特殊的资料没有没包括近来,而此处会提供一个正当的说法。指令要求生产商准备技术文档进行确定和证明什么是适宜的和充分的,而确保他的医疗器械符合相关指令。这在不同的情况有明显的不用,取决于产品的种类、制造随附的风险、安装使用和服务,以及其在市场上的时期。比如,所有的已有产品,不管类别都有非常正视的设计验证是不可能的。但是生产商在使用经验和他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上都有丰富的经验,这些资料都应用于验证方面。

技术文档应包括3.2-3.5部分所阐述的资料

3.2产品描述

主题指导

(ⅰ)器械的概括描述包括变化范围(比如,只有长度不同的同一型号的一组导

管),和有关器械性能和特性储存的包装描述。所有这些是需要

的,但只是简介描述到能够充分了解设计、特性,如适用,

器械的性能和变化之间的区分即可。很多情况,只有器械名

称就足够了。如果“技术文档”是用来认证方评估的,一

个器械的概括绘图,比如示意图,照片或绘图是有助审核

的。备注:对于指导中的产品变化的“范围”

,见NB-M ED

推荐NB-MED/2.1/Rec2。

(ⅱ)器械的预用途和操作描述对器械的计划目的/应用和/或使用方式需要简单的描述。可

能包括,如适合,该器械欲用患者人群和医用状况的详细情

况。同时说明欲使用人,尤其是该器械是否是专业人员使

用。所有以上理所当然都是来自该器械的概括描述。该信息

可以以参考“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方式给出。没必

要详细介绍该器械达到预期目的的机械原理。该描述应明确

有关器械欲操作的重要输入和输出的处理。比如,脉冲血氧

计的输出和处理和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有关。而输出可能包

括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显示和患者脉冲的图形显示。

(ⅲ)包含医药物质的器械对于包含了医药物质的器械,其“技术文档”应明确包含

该物质的目的与其在应用中的作用模式。这只适用于该物质

依赖于由于器械的辅助措施而对身体产生的行为。备注:出

于这个原因,该部分不涉及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因为体外诊

断医疗器械不作用于人体。风险分析应说明包含医药物质附

加风险和受益。技术文档应包括对该联系所进行试验的数

据。备注:对于“副产品”和“药物/器械合并”的监

管指导见MedDev 2.1/3。

(ⅳ)包含动物源的不能存活材料的器械对于该类器械,技术文档中的风险分析应说明包含该材料

的附加风险和受益和所采取的措施(比如,动物来源,牲

畜医治和控制和消除/组织传染作用物的措施)备注:对于控制和消除/组织传染作用物的措施指导见MedDev 2.5/5。备注:体外诊断器械可能包括动物(人类)源材料,技术文档应包括相关详细信息,包括来源和保护人员的措施以及储存器械而保护其性能的措施。

(ⅴ)需要特殊关注的器械此处,器械因素是关心的主题(比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乳

胶的使用),技术文档中的风险分析应说明这些因素。

(ⅵ)设想生产方法的描述几个主要生产期要求有生产方法

的概述(比如,注塑/吹塑,挤塑化学处理组装包装/标识)以及

灭菌方法的概述

挤塑,化学处理,组装,包装/标识)以及灭菌方法的概述,如有

联系。应明确确保所生产器械的欲特性和性能涉及到的技术和

方法。不需要详尽描写整个生产过程。

(ⅶ)生产商欲和器械联合

使用的附件、接头和

其他器械或设备以及

其他接合部位的描述技术文档应包括该器械欲联合使用的其他器械或设备的描

述。比如,生产商已做了关于兼容性的特殊声明。同时也应包括联合使用的安全和性能方面的验证和确认数据。描述安全和正确操作的要求,当和来自其他生产商的器械或设备共用时,只简单进行描述,足够了解重要参数或接口(比如需要的接头或电压、频率和/或电源的稳定性。技术文档应说明已知的不兼容,比如在标识或者使用说明上。

(ⅷ)该相关指令下的器械分类技术文档应包括该指令下所应用的法规号码,和分类原理以

及为什么特定法规不适用的原因,如果理由不是一目了然的

话。对于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在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的附件

Ⅱ中所给出的列表中或器械已标贴为“自检”的情况,特

定器械的分类是一目了然的。

3.3技术要求

主题指导

(ⅰ)技术要求的识别生产商应明确所关注特定器械应用的指令,包括所有指令而不只

是医疗器械指令。对于不明显的,生产商应将其分为医疗器械的

原理编制成文件并确定还要应用的企业要求。每种情况,所应

用的指令(比如,MD D附件I,AI MD附件I,IV DD 附件I,)的这些基本

要求(ERs)和这些指令的其他要求均应被识别。生产商应界定

为了确保满足应用指令的要求而不得不满足的技术要求/规格。

此处特定的ERs如被认为不适合所关注的器械,如不是一目了

然,应给出简洁原理说明。

(ⅱ)满足基本要求采用的解决方案该指令要求生产商论证对所关注器械每个适用基本要求和

所派生的技术要求/规格是如何被满足的。自愿依从已发布

的标准。此处,“统一标准”遵从相关的基本要求,所有

这些都是用来列证所关注的器械符合该“统一标准”的相关条款。其他方法,包括依从图纸和公司/行业标准,用于

符合相关基本要求范围内的一项。生产商应判断:

所应用的方法足够说明相关基本要求和所关注的器械符合

这些相关规定。

器械符合标准的证明可以来自检验报告和欲确保该符合而应用的标准操作程序的记录。备注:检查列表的使用有利于证明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如何符合相关要求的(

“基本要求检查列表”

。这样的一份检查列表应:

列出基本要求,识别哪些是适用的、哪些是不适用的。列出应用的标准,和相对于每条基本要求,给出声明符合的证据。这不但可以直接明确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满足每个要求或参考了每个规格、报告和类似文件

(ⅲ)应用的标准生产商通过声明符合适用的已发布标准证明符合特定基本要

求。指令要求这些标准应被识别。生产商应明确这些被应用了部

分或全部的标准哪些是“统一标准”(包括体外诊断医疗器

械的“常用技术规格”

。符合“统一标准”的全部或部分意

味着符合指令的相关基本要求的假定。如果器械不符合关键有

关已发布的标准,应给出原因。备注:草稿标准也可以作指导

适用,但是此处供应商应考虑到在发布前可能发生的变化。备

注:某些药典专论相当于“统一标准”条款。

3.4设计

主题指导

(ⅰ)风险分析结果指令要求生产商给出成文的风险分析结果。风险分析应说明特定器械和

有关技术的所有已知危害和预见分析,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伴随状

况,和降低这些风险到可接受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同时应说明所有有关风

险。比如,对于包含如医药物质或动物源材料或天然橡胶的器械,其风险

分析应包括包含该物质所带来的附加风险和受益。对于欲一次性使用和

标识为一次性使用的器械,风险分析应说明再使用的危害作为可预见误

用的实例。结果必须证明已经实施了适当的风险分析,并提供结论以及

适用的证据,证明衡量了相对于患者的欲受益,剩余的风险是可接受

的。风险分析结果应经过生产商的审核和批准。备注:有一些实施风险

分析的已发布的技术。推荐用于指令符合性评估所实施的风险分析遵照

EN1441。

(ⅱ)材料规格,

生产/特殊过程

(ⅲ)配件的规格、图纸和电路图,分组装和完整产品,如适用,包括包装。器械结构所用的材料,以及其生产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尤其关注材料对身体是否有侵袭性和/或对身体延长接触。可能包括用于生产

中的特殊工艺(比如,模制、灭菌)和环境(比如,防止微粒污染或静电放电)

。在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覆盖下的这种情况下的医疗器械,应包括原料的描述。对所关注器械的生产方法的描述形成了4

中详述的“产品描述”的一部分。单独提供,这对于符合性评估程

序有一个基本、必要的理解。多数工序、作业指导书等,以及所涉及到的培训构成了生产商质量体系的一部分。技术文档应详细说明所有“特殊工艺”

,比如灭菌,其结果会影响成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见3.2(ⅵ))。。

生产商应确定规格、图纸、电路等是适用的,并且能使生产、安装、维护和服务正确,以确保达到、保持欲有特性和功能。某些情况,生产商可能需要详述工程原物比例图,比如对于电子医疗器械就是必要的。经常示意图就可以说明问题,比如产品构造或成套器械组成的尺寸和其他特性,如适用。也就是说,对某些配件或分组装有图纸是必要的,对于其他图纸不是必要的。

(ⅳ)检查、试验和试运行要求作为欲实

施常规生产的一

部分有关检查、试验和试运行的工序、作业指导书等构成生产商质量体系的一部分。

(ⅴ)生产商欲有的性

能和相容性该指令要求生产商识别需要确保器械安全和正确操作的特性、性能

和相容性。相关特性可能是,比如,导管的无菌保证。相关的性能

可能是,比如,在运输和储存中产生压力,保护导管包装保持无菌

的能力。对于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性能阐述应包括解析性能,比如灵敏度、特异性、检测极限以及从错的到正确结果之间的比率,如适用。

(ⅵ)标识,包括所有适

用说明指令要求生产商在技术文档中包括标签,如适用,使用说明和产品在整个寿命期间有关标签、使用说明的所有变化。包括要给出的信息,在标识的最终版本中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符号。标识文件应明确哪里应提供特殊信息,比如器械本身或者器械配件上、小包装上、外包装上,或随附单独或多个器械的活页或者适用手册上。

应提供比如电子显示屏或语言合成方式。

备注:几个欧洲标准为MDD、AI MD和IV DD覆盖的器械,在某些情况所要求提供的特殊信息和所需要的信息类型方面,提供了有用的指导。另外一些特殊法规(比如,危险物质法令)和特定产品标准要求其他信息,或说明使用了天然橡胶、动物源材料等。备注:同时见NB/2.5.2/Rec3“翻译程序”

(ⅶ)用“us e by”日期表示有效期的

识别,或器械的其他

有效期在某些情况,在使用上的限制会反映随着时间在影响产品安全和性能的重要特性的退化。在其他情况,然而,这些限制也可能是出于其他的考虑。比如有源器械的配件、手册、培训、服务/维修等的有效期。

备注:见NB-M ED/2.2/Re c3的“医疗器械的在某日期前使用”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的稳定性验证指导见一欧洲标准(草稿)

(ⅷ)台架试验结果台架试验包括体外/动物研究、模拟使用检验和软件确认,以及特殊

工序结果(比如,灭菌确认报告)。备注:检验应安装预定方案进行,

方案包括要测量的参数、要要用到的测量和检验设备,包括校准安

排、结果统计和可接受标准,以及报告必要的正式批准。

(ⅸ)临床数据临床数据包括来自相同或类似器械市场的市场经验(尤其相关的品牌器

械)、预期的临床调查和来自科学文献的信息。科学文献要是有关医疗

器械的。生产商必须指定该科学文献有关其器械的范围。台架试验的结果

可以用于建立被评估器械的特性范围相似于该科学文献所覆盖器械的

特性和科学文献的适当性。生产商应明确哪里是正在使用的说明符合

所关注产品的每个适用基本要求的临床数据。

备注:“临床数据评估”指导见NB-MED/2.7/Rec3。备注:对于体外诊

断器械,临床环境研究被描述为“性能评估研究”

(ⅹ)设计更改文件和

报告技术文档应包括每次设计更改和原因的记录,以及所有的有关验证

/确认数据。文件应包括确信该更改达到预定效果的证据和该器械继续符合该指令要求的证据。为了进行有关设计-或类型-检验的符合性评估,技术文档或其中一部分已被提交认证方后,要求生产商通知认证方实质更改和并且更改已得到进一步批准。备注:

“设计更改和质量体系更改报告”指导见NB-M ED/2.5/Re c2。该标准描述了生产商划分更改为“实质更改”所应用的体系,所以必须由认证方进行批准,以及什么必须作为以提交技术文档的补遗。

3.5行政细节

主题指导

(ⅰ)符合声明完成符合性评估所有其他步骤后,希望生产商提供一份书面声明,声

明所关注的产品符合应用的的条款,不管符合性评估中是否由认证

方。备注:该声明必须是符合性评估程序的最后一步。生产商是不

可能在认证方批准质量体系和Ⅲ类医疗器械的设计前按照MD D附件Ⅱ

发布最终声明的。但是生产商准备一份符合声明的草稿供认证方评审

是非常有用的。该声明应明确是按照什么法令的哪个条款制定的,以

及有关的产品。同时也应署上生产商的名称和地址,如果器械的生产

商没有在该领域中,应附件生产商在该领域中授权代表的姓名和地

址。备注:见“符合声明”中的NB-MED意见声明S/01/99(ⅱ)符合评估的申请生产商向当局进行申请器械类型批准时,应包括 4.1(i), (ii),

(ⅲ)声明符合性评估

没有其他认证方在申请中符合性评估包括认证方,希望生产商提供书面声明,对于相同产品类型和符合性评估没有向其他任何认证方申请。

(ⅳ)认证方判定和报

告在相关的最后产品已生产后至少五年的期限内,该法令要求生产商保留认证方的判定和报告,国家主管部门可以有权进行处置。这些判定和报告包括认证方对体系、器械设计/类型以及对器械设计/类型和质量体系“实质”更改的附加批准的批准证书。备注:对于更改分类为“实质”更改和向认证方的报告的指导见NB-MED/2.5.2/Rec2。

(ⅴ)在评审后制作程

序中生产商的责

该指令要求生产商建立并更新有关后制作阶段器械的评审经验的系统程序,以及执行适当方法应用必要纠正措施和通知主管当局相关事件的程序。

备注:见MedDev 2.12/1“医疗器械警戒系统的指导方针”

4.推荐的技术文档结构为使技术文档对未经许可投放市场或进行市场监督等目的进行有效管理,应

避免繁杂的文字工作。为达到本目的并便利生产工作,认证方和主管当局提议技术文档分为两部分。

4.1部分A

部分A 应包括有关符合性评估程序的基本技术数据概述,尤其要包括以下所列数据:备注:该“概述”包含所符合法规、标准的详细情况,并作为生产商技术文档相关部分脉路、状态和位置的总览。此外,也应包括或参考适用的证书、质量体系程序、报告、声明等。备注:当该“技术文档”提交给认证方以使器械的符合评估能满足相关指令的要求时,所有被要求的就是生产商的质量方针陈述和质量体系总览(比如质量手册)。很明显,包括所有不同的可以用于公司生产和质量保证范围的标准操作程序的复印件既不适用也不可行的,因为这些文件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延伸。

技术文档的部分A可以作为向主管当局提交和I级强制执行等的基础,同时作为回答所存在问题等的起点。

主题指导

(ⅰ)该指令意义中的“生产商”

的名称和地址当生产商不在区域内时,还应有该生产商在该区域内授权代表的名称和地址。

(ⅱ)“简要文档”所覆盖器械的识别,包括商业名称和专利名称,如适用,以及通用和常用名称,以及生产商按照相关法令指定的器械分类和法规。

(ⅲ)工厂的名称和地址应包括“简要陈述”所符合特定器械的设计和生产所涉及

到的所有工厂。

(ⅳ)所涉及认证方的名称和

地址

(ⅴ)所遵从的符合性评估程

序的陈述

(ⅵ)符合性声明应包括生产商符合医疗器械指令基本要求的声明。备注:当

一认证方已包括到该符合性评估程序中时,该认证方的有关

产品设计/类型和/或生产商起来体系的证书也应被包括进

来。

(ⅶ)器械的简洁描述描述应包括预用目的和使用指示,以及所有配件的清单。(ⅷ)标识和使用说明

(ⅸ)相关法规的综述应明确产品所符合的法规,以及第三方证书和批准。

(ⅹ)所声明符合的技术标准

的识别

应包括所有第三方证书

(xi)所获得台架试验性能和临床数据的简洁概述应明确台架试验和临床数据时如何用于证明符合指令的,以及所参考的生产商技术文档的相关部分。

4.2部分B 该部分包含技术文档的剩余部分,详细说明风险分析、检验报告、质量手册所关注的信息、

计划、产品和工序的描述、所应用的标准等,是前一部分的详细化。如果生产商不遵从所推荐的技术文档两部分结构式,除非符合性声明或符合性证书所给出的详细细节是充足的,否则当局可能处于相关目的的需要,要求提交完整的技术文档或其中一部分。生产商应能证明技术文档的各部分在哪里和如何进行持有和保存的。技术文档可以作为单独文件分散持有或保存在同一个地方。也就是说,可以以电子或其他任何形式保存。

5.技术文档的有效性技术文档应保留以备主管当局随时和控制之用。

在医疗器械指令的意义中,这也是以自己的名义投放产品到市场的生产商的义务。

任何负责投放产品到市场但不持有技术文档的人应能够:

-说明技术文档处于什么地方

-主管当局如果要求,能够尽快出示技术文档。但是持有技术文档人的姓名和地址不需要出现在产品和包装上。认证方和主管当局不系统地要求技术文档。总的来说,只会在主管当局处于投放市场或市场监督目的检查时要求。完整的技术文档必须是能被校核的,但是这种行为只会在器械的整个评估对该指令的符合性时要求。如果主管当局要求技术文档,技术文档的第一部分应立即提交,允许合理的运输时间。文档的第二部分的相关部分的提交,考虑到容量和形式(书面的,计算机化的。。)和地点,可能会要求另外的时间。技术文档的组织结构应能避免同一生产商向不同的当局重复递交相同的技术文档技术文档的保存期限,从产品最后的生产日期起不少于5年。但是,生产商决定陈旧器械技术文档的保持时间和内容时,应考虑产品的责任问题。

6.技术文档的语言技术文档应以生产商自己选择的语言或与认证方合同规定,如适用,来进行保

存。主管当局可不应该这样要求。当要求翻译时,应允许技术文档的持有人有额外的时间。部分B应允许生产商以建立的御苑提交。

备注:见NB-MED/2.5.2/Rec3“翻译程序”

电子文件控制程序

电子文件控制程序 1.0目的 为使公司的电脑软件以及电子文件的管理规范化,保障文件使用完整性。 2.0范围 在本公司和产品及服务的电子形式存在的软件、资料与电子记录的资料。 3.0管理权责 管理部电脑工程师负责定时对各作业部门的邮件和流动的电子技术资料进行归档到公司网盘中,并及时维护网络和网盘的有效性,各电子文件流向的关注;文控中心负责受控发行文件电子档和法律法规电子档的归档和保管。 4.0定义 4.1电子资料:指电脑程序运行所产生的资料,如:图纸、数模、技术文件等,无论是否以报表列印或复制等作业的结果。 4.2电子记录:指用户将文件内容通过电脑作业方式,将其存储在电脑媒体,并且可供查询,列印处理的电子资料。 4.3电脑用户:以下简釈[用户],为透过公司系统网或使用其它应用软件执行相关作业人员、使用者 4.4一般公用型的应用软件(软件):指一般的文字处理软件(例如:Ofce中的Word、Excel等),不限制使用权限,由网络管理员安装或授权安装使用。

4.5专用软件:指本公司所辖范围内使用的企业集成管理系统,本项目由管理部依其职责限定用户的[使用权限J(CAD/SPC/ProE)5.0使用权限 5.1每一个用户都由网管建立唯一识别码。 5.2每一个用户须设立密码,作为通行或进入[企业集成管理系巯]的验证。 (1)对各电脑用户依其职责限使用作业范围。 (2)作业范围包含: 1)资料输入、新增作业及保管。 2)资料删除和保存审批作业。 3)查询资料作业 4)资料修改或変更作业。 5)索引作业 6)其他电脑维护作业。 7)档案异动复制、删除、移动)作业 6.流程 6.1电脑软件管理流程: 流程权责单位相关说明使用表单退软件新增修改申请[软件新增与修改各电用户各软件新增与修改内容记录件申请表]M 核各部门长各部门长审核是否执行 Y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XXXX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修订履历 变化状态:新建,增加,修改,删除

目录 1目的 (4) 2适用范围 (4) 3职责 (4) 4术语和定义 (4) 4.1文件编写 (5) 4.2文件审批 (5) 4.3文件发放 (5) 4.4文件检查 (5) 4.5文件更改 (5) 4.6文件作废 (6) 5内容 (6) 5.1文件编码 (6) 5.2文件版本 (7) 5.3文件格式 (7) 6附则 (7) 7附录 (8) 附录1 ISMS文件清单 (8) 附录2文件更改记录 (11) 附录3文件签阅表 (13)

XXXX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检查、更改、废除等过程实施控制,保持体系运行各环节相关文件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的文件的编写、审批、颁发、版本升级以及失效文件的回收、留用和报废处理过程。 3职责 1、所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由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控制。 2、程序文件和记录文件由使用部门进行调用。 3、各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体系运行相关文件。 4术语和定义 1、单位内部文件:由单位内部(包括单位级、各部门和各项目组)编写、审批、颁发、版本更新和做失效处理的文件。 2、外来文件:来自于单位外部的文件,包括: 国家或行业的法令、法规; 从客户处正式收到的需求文件、设计书、开发规范和行业标准等; 设计所需的手册、技术资料或由合作伙伴提供的与单位业务相关的文件等。 3、受控文件:按照已批准的颁发范围颁发的文件。这些文件需要按照文件的编写、审批、标识、颁发、版本更新等过程管理规定进行控制和管理。 4、参考文件:为了研修、市场或者商务合作的需要,发放给颁发范围以外的人的文件。在版本更新时,通常不会通知这些文件的使用者。 5、失效文件:文件版本更新后不再使用的旧版文件。 6、废止文件:由于单位规章、规定的变更和调整而被废弃不用的文件。 7、基线化:基线是文档的一个稳定版本。它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之后执行管理体

文件控制程序格式

文件控制程序格式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1.目的 对质量文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各有关场所均使用文件的有效版 本。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本厂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3.引用文件 ISO 9001:2000 文件要求 《质量手册》章 4.定义 无 5.职责 5.1厂长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批准。 5.2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组织编写和审核。 5.3相关部门负责作业文件、技术文件等的起草,相应部门负责人审核,厂 长批准。 5.4厂办负责体系文件的发放。 5.5质检科负责技术文件的发放。 5.6各部门负责持有受控文件的管理。 6.程序内容 6.1文件的分类和编号、格式 6.1.1文件见“文件一览表”其分类如下: A质量手册;B 程序文件;

C 作业文件; D 技术文件; E 外来文件。 6.1.2 文件的编号 A.质量手册 HD-QM-XXXX 引用质量标准版本 质量手册英文缩写 华东彩印厂的缩写B.程序文件 HD-QP-X XX X 版次 顺序号 质量标准对应章节 英文“程序”缩写 C.作业文件 HD-QW-XXX XX X 版次 顺序号 程序文件编号 作业文件缩写D.技术文件 HD-JS-XX X 版次

顺序号 技术文件缩写 6.1.3 体系文件的格式 6.1.3.1 正文部分 1.目的 简要说明文件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效果 2. 适用范围 规定文件实施的领域和/或适用的部门、人员。 3. 引用文件 列出本文件中引用的上一级文件。如无本条时,可写无。 4. 定义 给出特定名词的含义,如无本条时,可写无。 5. 职责 规定出实施该文件的主要部门及相关部门职责、权限。 6. 工作流程或内容 按活动的逻辑顺序描述活动的细节。规定工作的内容、步骤和具体要 求,包括应完成的工作量和应达到的质量,写出作什么、何时、何 地、谁来做,应使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 记录。 7. 质量记录 列出执行本文件需要的质量记录。 8. 相关/支持性文件 列出与本文件相关或支持性文件。 正文部分的内容可根据需要自行剪裁。 6.1.3.2 刊头格式 包括企业名称、文件名称、文件编号、生效日期、页号、受控号、版 本 6.1.3.2 刊尾格式 第一页格式:包括拟稿、审核、批准;其他页无刊尾 6.1.4 部门受控号 生产办—06;仓库—07 。 6.2文件的编写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通过FDA、NMPA和CE审核

文件编号: XXX XXX医疗有限公司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制定:日期: 审查:日期: 核准:日期: 生效日期: XXX 版本/次:A/1

文件封面修订页

1目的 界定要分析的数据及分析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以便挖掘改善机会,促进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 体系的改进和提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测量和监视活动及其它相关来源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3定义和缩写 数据:数据是指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资料和数字等信息。 4职责与权限 4.1品质部: 负责质量相关数据统计;负责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方法的确定和推广工作;负责公司 各相关部门数据统计与分析应用效果的检查和评定工作。 4.2工程部: 负责数据统计提报后的分析与纠正、改善及预防工作。 4.3各部门: 负责各自相关的数据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置;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的具体选择与应 用。 5工作程序 5.1适用数据的确定 作为数据分析,适用的数据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顾客满意\顾客反馈信息。 2)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3)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4)供方。 5)审核。 6)适当时,服务报告。 5.2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5.2.1销售部收集整理顾客满意程度(或公司是否满足顾客要求)、顾客反馈方面的数据,客户的满意 度等。 5.2.2生产部收集整理与制造过程有关的数据,如过程异常的数据、不良率等。 5.2.3品质部收集整理与检验试验过程有关的数据,如成品QA抽检一次性合格率,巡检不合格,IQC进 料检验合格率等。负责提供审核的相关数据,包括第二方、第三方、公告机构及政府监管审核。 不良事故等。 5.2.4采购部收集整理与供应商有关的数据,如供方的服务态度、采购成本与质量水准等;收集整理 与供应商后期供应合作有关的数据,如配合态度、来料检验合格率等。 5.2.5工程部门收集新产品型式检验通过率等。 5.2.6其它各部门应规定本部门的具体数据收集方法,并落实专人负责。 5.2.7数据的统计技术及其应用范围和程度应适当地考虑。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69106

1、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管理,确保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2015& ISO 13485:2016、GMP、QS标准及符合中国法规、美国、欧盟国家、加拿大和其它产品输出目的国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编号﹑编制﹑审批﹑发放管理﹑有效性控制﹑保管和更改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并保证各文件使用场所的受控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3、定义 受控文件:供公司内外部使用的,受更改、标识、版本、版序、格式、字体等控制的文件; DCC: Document Controlling Center 文件控制中心; 外来文件:指从外部获取并由本公司直接引用的文件,如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提供的文件﹑资料及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标准/检验报告等; 外发文件:提供给供方、顾客、检测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中国各级监管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等)、其它国家监管机构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企业资质证书等文件;认证证书:企业资质证书、产品证书、人员培训类证书(外训)等; DMR:是指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程序和规范的完整记录; 每个产品的DMR应包括以下信息或指明所在位置; 器械规范包括相应的图纸、组成、配方、组件规范和软件规范; 生产加工规范包括相应的设备规范、生产方法、生产程序、生产环境规范; 品质保证程序和规范,包括接收标准和使用的质量保证设备; 包装和标记规范,包括使用和处理方法,以及安装、维护和服务的程序及方法; 4、职责 文控中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并对文件的编号、公布、发行及有效性负责。 各部门负责对其使用的受控文件进行控制; 文控中心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的回收、保存和销毁的归口管理; 文控中心负责外发文件的回收(必要时)、登记、发放进行控制; 管理者代表(后简称管代)或其转授权人负责外发文件的审批; 5、程序

CE警戒系统控制程序

9.6 CE警戒系统控制程序 1目的:对所有报告的事故进行评估,并发布可能有助于防止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或减轻事故影响和后果的信息,改善对病人或使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保护。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欧洲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区内发生的医疗器械质量事故,这类医疗器械为:带有CE标志的产品;带有CE标志的产品在欧洲国家以外的销售;无CE标志的产品、但这类事故导致带有CE标志产品采取纠正措施。 3职责 3.1欧洲授权代表:收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与制造商及主管当局联系,及时把客户的抱怨和事故报告传递给制造商,并负责保持产品销售记录。 3.2制造商 3.2.1外贸部:负责收集已发生的事故信息及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信息,同时将信息反馈到各部门,将公司对事故所采取的措施传递给欧洲授权代表。 3.2.2管理者代表:负责确认有效的事故处理文档,以便外贸部及时传递给服务机构、欧洲授权代表。 4工作程序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事故报告信息进行分析,会同企管部、品管部调查后,确定需要报告主管当局的事项。 4.2 公司在决定某项事故是否需要报告主管当局时,应考虑如下方面因素: 事故的类型; 是否与公司生产的任何医疗器械有关; 事故是否有或可能有因器械或提供的有关器械的信息的缺陷引起的。 FIELD SAFETY CORRECTIVE ACTION (FSCA):表示制造商采取的减少由器械引起的死亡或严重健康衰退风险的措施。这种措施应通过Field safety notice来通知。(详见附录) FIELD SAFETY NOTICE (FSN):表示制造商(或其代表)就FIELD SAFETY CORRECTIVE ACTION (FSCA)与顾客或用户的沟通。 4.3管理者代表针对事故符合以下特征之一或组合时,应向主管当局报告。 4.3.1导致死亡。 4.3.2导致健康严重受损。 a)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或损伤。 b)身体功能的永久性损伤怒火身体组织的永久性损伤。 c)需要医疗或外科手术一避免对人体功能或人体的永久性损伤。 4.3.3 会导致死亡 4.4 在评估本厂产品和事故的关系时,应考虑: a)医生或专家的观点(基于所得到的证据); b)以前类似事故的证据; c)本公司对事故初步评估结果; d)本公司掌握是其它信息。 4.5 事故报告中的信息,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完整word版)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名称文件管理控制程序页次: 1 / 8 生效日期:2018-08-22 1、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管理,确保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2015& ISO 13485:2016、GMP、QS标准及符合中国法规、美国、欧盟国家、加拿大和其它产品输出目的国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编号﹑编制﹑审批﹑发放管理﹑有效性控制﹑保管和更改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并保证各文件使用场所的受控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3、定义 3.1 受控文件:供公司内外部使用的,受更改、标识、版本、版序、格式、字体等控制的文件; 3.2 DCC: Document Controlling Center 文件控制中心; 3.3 外来文件:指从外部获取并由本公司直接引用的文件,如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提供的文件﹑资料及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标准/检验报告等; 3.4 外发文件:提供给供方、顾客、检测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中国各级监管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等)、其它国家监管机构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企业资质证书等文件; 3.5 认证证书:企业资质证书、产品证书、人员培训类证书(外训)等; 3.6 DMR:是指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程序和规范的完整记录; 3.6.1每个产品的DMR应包括以下信息或指明所在位置; 器械规范包括相应的图纸、组成、配方、组件规范和软件规范; 生产加工规范包括相应的设备规范、生产方法、生产程序、生产环境规范; 品质保证程序和规范,包括接收标准和使用的质量保证设备; 包装和标记规范,包括使用和处理方法,以及安装、维护和服务的程序及方法; 4、职责 4.1 文控中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并对文件的编号、公布、发行及有效性负责。 4.2 各部门负责对其使用的受控文件进行控制;

文件控制程序文件

1.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管理管理体系和与技术有关的文件和资料,以及外来标准、图纸等的控制。为了对管理体系等有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确保有关部门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职责: 2.1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行政文件、外来文件的编制、发放、更改、控制和管理。2.2质检室负责有关质量文件的编制、发放、更改、控制和管理,并负责对各部门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的管理进行监督。 2. 4.销售科、财务科、设备科负责对相关文件的编制、发放、更改、控制和管理。 2. 5.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专用文件的编制、发放、更改和保管。 3、管理内容与控制要求 3.1.文件的分类 3. 1. 1方针 3. 1. 2. 手册 3. 1. 3. 程序文件 3. 1. 4. 作业文件 3. 1. 5. 记录文件 3. 2.文件的编制、会签、审批及发布 3. 2. 1.管理手册由质检室编制,各部门负责人会签,公司经理审核批准后发布实施 3. 2. 2.程序文件由各相关部门编制,相关部门负责人会签,厂部领导批准后发布实施 3. 2. 3.其它各种与管理管理体系要求有关的文件和记录表由归口部门负责编制,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厂部领导批准后发布实施。 3. 2. 4.外来文件在采用前必须经主管领导确认其适用性。

3. 2. 5.文件审核的内容 a.适用性(包括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b.现行状态(包括版本、编号); c.与所依据的管理管理体系标准及管理手册的符合性; d.与其它管理文件的协调性,接口的合理性。 3. 3.文件的编号规则 Q表示企业标准;ZR表示中瑞;J表示技术标准;G表示管理标准;Z表示工作标准。 3.3.1技术标准为: a.外来技术标准可以直接引用原标准编号。 b.内部技术标准编号为: Q/LHJ — YY — ZZ — WW-**** J-代表技术文件 YY-代表分厂代码 ZZ—代表文件起草部门 W—代表该部门形成的文件序号 **** —代表年代号 例:Q/ZRJ-HF-ZJ-01-2006 J―― 技术文件代码 SY塑业公司代码 ZJ――质检室起草(注:最初制订技术文件部门) 01 质检室形成文件的序列号

CE技术文件指南NB-MED2[1].5.1(中文)资料

产品技术文档 推荐NB-MED/2.5.1/Rec5 章节:2.5.1符合性评估程序;总则 关键词:设计档案,技术文档,技术档案 1.介绍对技术文档的要求在医疗器械指令的不同附件多有提及,适当时用于符合性评估程序和 涉及到的产品。作为总则,该文档应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产品的操作。备注:产品的“操作”包括安装、使用准备、用前检查和维护、校准以及对特殊医疗器械的服务。文档所包含的具 体细节决定于产品的特性和必要的关注点。从技术角度来看,就是陈述产品符合对医疗器械指令本质要求。如果使用了该统一标准,技术文档应该明确这些用于说明符合实质要求的哪里是被该标准覆盖的。 注:该推荐标准特为满足医疗器械和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的技术文档的指导需要而写。该推荐 标准也许也是有用的,然而,涉及到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但是可能根据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的实际实施的经验需要修正。 2.目的一份原理和历史页是需要的,请联系技术秘书处。 该推荐标准的目的是向认证方、主管当局和生产商在需要满足医疗器械指令要求的技术文档方 面提供指导。备注:迫使生产商修改现有的已证明适合和充分的技术文档不是该推荐标准的目的。 3.技术资料 3.1综述 主题指导 (ⅰ)技术文档内 容 (ⅱ)其他该推荐标准不是欲详尽罗列所有特殊情况可能需要的技术文档的列表。 也就是,一些特殊的资料没有没包括近来,而此处会提供一个正当的说 法。指令要求生产商准备技术文档进行确定和证明什么是适宜的和充分 的,而确保他的医疗器械符合相关指令。这在不同的情况有明显的不用,取决于产品的种类、制造随附的风险、安装使用和服务,以及其在市场上的时期。比如,所有的已有产品,不管类别都有非常正视的设计验证是不可能的。但是生产商在使用经验和他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上都有丰富的经验,这些资料都应用于验证方面。 技术文档应包括 3.2-3.5部分所阐述的资料

安装单位工程技术资料组卷目录及表式

案号: (安装)单位工程施工技术归档资料 第卷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密级:保存期限: 共卷第卷 安装单位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组卷目录及表式

质量管理资料 一、开工准备阶段技术文件质管安No.1 1、单位工程开工报告质管安No.1-1 2、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记录质管安No.1-2 3、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措施质管安No.1-3 4、技术(安全)交底记录质管安No.1-4 5、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申报表质管安No.1-5 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质管安No.2 1、单位工程质量检验综合评定表质管安No.2-1 2、单位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质管安No.2-2 3、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质管安No.2-3 4、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质管安No.2-4 5、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质管安No.2-5 6、单位工程竣工报告质管安No.2-6 7、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证书质管安No.2-7 8、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质管安No.2-8 9、勘察设计单位工程质量检查报告质管安No.2-9 10、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验收纪要)质管安No.2-10 11、单位工程质量认证书(工程质量监督报告)质管安No.2-11 三、工程质量事故、质量问题处理资料质管安No.3 1、建设(监理)单位通知、指令及处理结果资料质管安No.3-1 2、工程质量监督站通知、通报、检查意见资料质管安No.3-2 3、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处理措施、处理结果资料质管安No.3-3 质量保证资料 1、机械加工类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质保安No.1 2、电气仪表类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质保安No.2 3、智能控制类材料合格证及试验报告质保安No.3 4、设备合格证质保安No.4 5、设备试(检)验报告质保安No.5 6、焊接焊缝、焊材检查记录质保安No.6 7、制作、防腐、保温安装记录质保安No.7 8、探伤检验报告质保安No.8 9、锚固力试验报告质保安No.9 10、材料(设备)代用单质保安No.10 11、随机技术文件质保安No.11 12、设备开箱检查及零部件清点记录质保安No.12 13、工程定位测量记录质保安No.13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完整版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管理,确保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2015& ISO 13485:2016、GMP、QS标准及符合中国法规、美国、欧盟国家、加拿大和其它产品输出目的国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编号﹑编制﹑审批﹑发放管理﹑有效性控制﹑保管和更改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并保证各文件使用场所的受控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3、定义 受控文件:供公司内外部使用的,受更改、标识、版本、版序、格式、字体等控制的文件; DCC: Document Controlling Center 文件控制中心; 外来文件:指从外部获取并由本公司直接引用的文件,如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提供的文件﹑资料及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标准/检验报告等; 外发文件:提供给供方、顾客、检测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中国各级监管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等)、其它国家监管机构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企业资质证书等文件; 认证证书:企业资质证书、产品证书、人员培训类证书(外训)等; DMR:是指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程序和规范的完整记录; ; 器械规范包括相应的图纸、组成、配方、组件规范和软件规范; 生产加工规范包括相应的设备规范、生产方法、生产程序、生产环境规范; 品质保证程序和规范,包括接收标准和使用的质量保证设备; 包装和标记规范,包括使用和处理方法,以及安装、维护和服务的程序及方法; 4、职责 文控中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并对文件的编号、公布、发行及有效性负责。 各部门负责对其使用的受控文件进行控制; 文控中心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的回收、保存和销毁的归口管理; 文控中心负责外发文件的回收(必要时)、登记、发放进行控制; 管理者代表(后简称管代)或其转授权人负责外发文件的审批;

新产品技术转移控制程序文件.

编著: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修改履历:

发放范围 : 1目的: 为了使新产品技术从研发到量产阶段顺利的交接,完整的将相关的技术资料转移到各相关部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新产品技术的转移控制 3 职责 3.1技术部 负责对新产品开发完成后,对新产品技术资料的整理和制作,召集相关部门,发布新产品技术转移会议,并将整理好的产品技术资料转交给相关部门。 3.2 PMC部 负责 BOM 资料的收集保管,为以后的生产而产生相应的(采购单,发料单等单据3.3 生产部 负责相关生产技术资料和工艺文件的接收并确定相应的技术负责人 3.4 品质部 负责产品相关测试技术资料的接收及保管

4定义 新产品:是指公司以前未生产过的新功能产品,不是在原产品上做小的修改,称之为新产品。 5. 作业程序 5.1技术资料整理 技术部项目开发工程师在正式生产前需制定整理相关技术资料 (BOM单,生产技术资料工艺文件,说明书,测试技术资料,图纸 ; 5.2召集技术转移会议 技术部整理完资料正式下发前需召集生产, PMC ,采购,品质开技术转移会议,确定各部门所需的资料。 5.3技术讲解 技术部对新产品的技术方面的问题、生产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对其它部门的疑问进行解答。 5.4产品技术资料转移 技术部将 BOM 转移到 PMC 部、品质部,生产技术资料转移到生产部,产品测试技术参数标准资料转移到品质部,所有正式资料均需在生产前按照《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的要求转移完毕。

6. 支持文件 6.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7. 质量记录 无 8. 附件 技术资料转移流程图

研发系统文件管理规范

研发系统文件管理规范 1目的 建立并执行研发系统文件要求和管理的规定,确保研发系统文件管理工作规范、统一、有效,符合公司文件管理程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研发系统开发文档、技术文件、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的管理。 3术语和定义 无。 4职责与权限 研发管理部负责产品开发文档、技术文档、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及其它文件的归口管理,研发系统相关部门配合。 5内容及流程 研发系统文件包括产品开发文档、技术文档、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及其它文件等。结构如下图:

研发系统文件编号及版本参考《研发系统文件编号及版本规定》。 5.1研发系统管理文件 5.1.1管理工作文件及指南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 5.1.1.1研发系统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指南文件由技术委员会依据质量体系要求,规划研 发系统程序文件及各级工作文件,研发管理组织相关部门编写,文件编号由编写者向质管QA助理申请。编写需使用公司统一的文件模板。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经研发系统内部预审后,提交质管部按组织公司涉及部门评审、会签,文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在OA上发布生效。 5.1.1.2研发系统级指南文件由研发管理部组织评审,各产品线及部门级指南文件由编写人所在 部门技术秘书负责组织评审。指南文件提交文件编写者主管部门经理审核,部门所属产品线负责人批准,研发管理部发布生效。生效后的文件电子档抄送质管部及相关部门备案。 5.1.2管理工作文件及指南文件的更改、升版 5.1.2.1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的更改及升版按《管理工作文件的控制办法》执行。 5.1.2.2研发指南文件的更改升版,由编写人提前知会研发管理部后进行,升版后文件按首版评 审方式审核、批准发布。 5.1.3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及指南文件的发布生效方式及文件共享路径 5.1.3.1管理工作文件的生效发布由质管部在公司OA-办公系统的通知栏内进行发布;工作指南 文件由研发管理部通过QQ信息发布,同时在研发系统信息平台http://vss2/default.aspx 发布备查。 5.1.3.2程序文件、管理工作文件及工作指南文件在以下路径电子文件共享:\\VSS2\研发管理\工 作文件。 5.2技术文件 产品技术文件分设计文件及工艺文件以及支持产品生产、检验的工装夹具、设备仪器文件。根据项目研发现状,我们对技术文件分别进行研发过程的受控管理及样机文件(开发样机、工程样机)质管受控管理。 5.2.1研发过程技术文件管理控制 5.2.1.1分类 研发过程技术文件分机械类过程技术文件和硬件板卡过程技术文件,其中: 机械类过程技术文件:机械零件图(C类);

QP423文件控制管理程序(总3页)

Q P423文件控制管理程序(总 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目的 对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与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 3.职责 行政部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收发、更改的控制和管理; 生产部负责公司技术、工艺文件及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文件的编制、收发、更改的控制和管理; 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管理和正确使用。 4.程序 文件分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 b.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质量记录表格。 技术文件包括: a.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b.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等; c.设备操作指导书等。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 a.质量管理手册 手册代号—01,手册中各章以章节号区分; 如:QMS—01,表示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编号。 b.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代号/标准条款号—加序号; 如:QP423—01,表示ISO9001标准条款的第一个程序文件。 c.支持文件 支持文件代号WI+部门名称代号+流水号; a)技术图样编号:产品代号+序号或按相应规范

b)各类作业文件(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等)编号:支持文件代号WI+编制部门代号+文件序号(两码 部门代号为:行政部XZ;质检部ZJ;生产部SC;业务部YW;资材部ZC;工程部GC;……。 如质检部编制文件为:WIZL01(02/03……)…… d.质量记录 公司名称代号/质量记录代号—质量记录流水号; 如:LC/QR-01,表示第一个质量记录。 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 4.3.1质量手册由行政部负责编写,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4.3.2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由部门负责编写,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3文件批准发布时,审批人应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4.3.4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确定发放范围,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到相应的使用部门,行政部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领用人签名领取。 4.3.5其它质量文件由各部门确定发放范围,分管领导批准后发放至有关人员,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领用人签名领取。 文件的受控、作废 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使用场所紧密相关的文件应为受控文件。所有受控文件须在该文件封面加盖“受控”印章,并注明分发号。凡提交顾客等可用“非受控”文件。 文件的更改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由行政部负责公司实施,申请更改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原审核者审核,原文件批准者批准后更改。如果指定其他部门审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文件的所有更改,均须体现在《文件更改申请单》中并集中保留。 文件版本/版次的管理 体系文件的初始版本/版次为0,第一次换版为版,以后依次类推为版、版……,文件第一次换页修改版次为1,以后修改依次为2、3、……修改5次以后换版。

GJB9001C:2017新产品试制控制程序

X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程序文件 拟制: 批准: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发放编号: 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 XXX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15、新产品试制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IQM15-2017B 1 目的 为使所试制的产品满足设计要求,保证试制产品质量,制订本程序。 2范围 本公司所有新产品试制的质量控制。 3职责 3.1系统事业部:负责整机类新产品试制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 3.2 结构事业部:负责机箱类新产品所需欠料的采购,新产品所需新物料的提供等等;负责机箱类新产品的具体试制过程,并做好相应记录。 3.3 板卡事业部:负责板卡类新产品所需欠料的采购,新产品所需新物料的提供等等;负责主板、板卡类新产品的具体试制过程,并做好相应记录。 3.5市场部:负责产品的装潢设计,产品相关说明书等的排版、协调印刷,包括彩印,装饰画等。 4程序 4.1板卡类新产品试制 4.1.1板卡事业部依据新产品试制计划,和相关部门协调安排新产品BOM物料的采购等。 4.1.2 板卡事业部在新产品试制前进行设计图样、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检查以及外购器材的检验状态、工艺装备、设备鉴定完好、关键岗位人员的资格鉴定等准备状态检查,并确保达到要求。 4.1.3在新产品所需的所有物料齐备及各项准备工作完好后,板卡事业部进行新产品的试制,并跟进试制的过程及结果。 4.1.4试制过程中外包供方需将首件交于我公司板卡事业部进行首件(首批次)鉴定,判定是否满足设计图样和工艺规程等各方面要求。 4.1.5板卡事业部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时,需分析原因并妥善解决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4.1.6对试制出来的新产品,板卡事业部经过调试、测试满足设计要求后,进入整机联调之前,由体系中心组织质量评审,以便确定试制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都已解决、质量文件都符合要求。 4.1.7在产品试制各阶段及采取的相关措施应有记录。 4.2机箱类新产品试制 4.2.1结构事业部在新产品设计开发的适当阶段应进行分级、分阶段的工艺评审,以确保工艺能力、条件等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2.2 结构事业部,完成工艺评审后,在新产品试制前须进行设计图样、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的完整性检查以及原材料性能、工艺装备、设备完好状态、关键岗位人员的资格鉴定等准备状态检查。 4.2.3在新产品所需的所有物料齐备及各项准备工作完好后,结构事业部进行新产品的试制。 4.2.4 结构事业部在试制过程中须进行首件(首批次)鉴定,判定是否满足设计图样和工艺规程等各方面要求。

管理文件控制程序

Her公司程序文件一览表

1. 目的 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有关场所使用有效的文件版本。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批准、发布。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审核,组织有关人员对现有文件进行评审。 3.3 品质管理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检验规程的发放、回收、销毁及原稿的保存。 3.4 办公室负责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三级文件以外的管理文件的发放、回收、销毁及原稿的保存。 3.5 各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制度等三级文件的编制、发放和使用,部门负责人负责三级文件的审核。 4. 工作程序 4.1 新文件的编号 文件的类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格式。 由品质管理部根据《部门代码、文件编号、文件分发编号规则》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各类文件进行统一编号及版本号。 4.2 文件的编写 4.2.1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写。 4.2.2 公司其它管理文件(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三级文件)由办公室组织编写。 4.2.3 部门制度等三级文件和质量记录格式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写。 4.2.4 程序文件刊头、刊尾、封面的编写格式要统一。 4.3 文件的审批 4.3.1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公司级其它管理文件由办公司负责审核,总经理或授权人批准。 4.3.3 检验规程由品质管理部组织编写,品质管理部经理负责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4 其他部门级管理文件、部门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5 质量记录格式不显示编制、审核和审批人签字。 4.4 文件的发放 4.4.1 受控文件原稿在提交资料室前,文件编写人应对文件进行以下确认: A.是否进行有效的批准 B.标题、页数是否完整 C.受控文件的发放范围在文件批准时由文件批准人确定。 4.4.2 文件管理员将收到的原稿作好编目登记,填写《文件归档编目清单》。 4.4.3 文件管理员根据批准的发放范围进行复印,在复印文件上加盖“受控文件章”印章。质量记录格式原稿盖章存档,作为检查质量记录格式是否有效的依据。记录复印稿不盖章,复印数量由使用部门确定。 4.4.4 文件管理员把文件分发给有关部门,并要求文件领用人在《管理类受控文件分发回收记录》签 字。 4.4.5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原稿存放在品质管理部资料室,其它管理文件原稿由办公室存放。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本程序对与体系有关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保管、修改、作废和归档等做出规定,以确保公司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使用失效和作废的文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 3定义: 3.1归档:文件履行审批手续后可以移交文控部门的过程。 3.2发放:输出的文件由文控部门统一盖受控标识章后扫描为PDF版上传到公司电脑公共盘,各部门使用。 3.3受控文件:体系文件、技术文件。 3.4非受控文件:仅提供信息作为参考,变更时不须更换 4职责: 4.1QCI&EHS部(文控部门) 4.1.1负责组织公司《管理手册》的编写、修订、发放和控制 4.1.2负责各部门输出文件的接收、归档、发放、发布、更新、回收、作废等统一受控管理及台帐建立。 4.1.3负责国家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质量、环保、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收集、归档。 4.2HR部 4.2.1负责国家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收集、归档。 4.3技术部 4.3.1负责将编制定型的工艺文件Bom表及电子档归档。 4.3.2负责与公司产品技术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国际、国内同类产品的相关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收集,并 输出到文控部门受控。 4.4销售部 负责收集客户提供的文件和资料归档。 4.5运营部 负责公司生产、能源、设备等方面文件控制 4.6总经办:负责原辅材料供应商材料的收集及归档。 公司科技项目、产品型号核准证、产品第三方检测报告、各类许可证、技术专利证书归档。 4.6所有部门 4.6.1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文件的编制、审核、归档、输出和使用有效性管理。 4.6.2负责对文控部门发放的受控文件的管理和正确使用。 4.6.3负责本部门产生及接收的内部文件、记录的归档管理。 4.6.4负责将归档的文件移交到文控信息管理平台,以便文件存储及安全性。 5工作流程 5.1文件分类 5.1.1按文件来源分:内部文件、外来文件 5.1.2按性质文件分为四层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最新版

1 目的 为了规范品质体系文件,使供方及客户之资料,以及其它外部文件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使用失效和作废的各类文件,以保证在需要的场合能及时获得最新最正确的文件。 2 适用范围 2.1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管制方法。 2.2 供方及客户文件(如技术图纸、测试报告、使用说明书等)的控制方法。 2.3 其它外来文件(如适用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 2.4 确保对质量体系策划和运行所必要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3 定义注释 3.1 受控文件:凡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文件、资料、程序文件。 3.2 非受控文件: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文件或资料,如各类参考资料。 3.3 体系文件: 3.3.1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3.3.2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3.3.3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它概括了本工厂质量管理 体系的构成及要素(过程)。 3.3.4程序文件:直接支撑质量手册的主要体系文件,是对各部门运作过 程及质量体系要求的具体说明。 3.3.5作业指导书:它从程序文件中引申出来,详细叙述各部门运作过程 及操作规程,它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内容。 4 职责 4.1 总经理或董事长:批准工厂的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 4.3 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写相应的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及时签收和保存受控文件,并将已失效的受控文件退回综合办。 4.4 综合办:负责本工厂受控文件的整体控制,即受控文件的打印、分发、原版文件的保存等。

5文件格式及文字要求 5.1公司所有体系文件必需加页眉,格式如下。四级表单可不加页眉但必 5.2文件字体:公司所有文件一律为宋体黑色字,文件名称为二号字,正文内容序号题目为粗体四号字,正文内容为四号字,表单内容可根据需要采用四号或五号字。 5.3文件文件签批格式,在文件末页按以下方式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6 作业程序 6.1 编码原则: 公司名称 文件级别 部门类别 流水号

IATF16949技术文件控制程序

技术文件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保证质量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使用正确、完整、适用、有效的技术文件和作业标准。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中所有技术文件(含外来文件)、电子图档的控制。 3.0职责 3.1技术开发部负责所有技术文件的归口管理。 3.2 APQP项目小组负责新产品生产定型前的技术文件管理,并负责成套文件的整理及归档。 3.3技术开发部档案员负责技术文件的档案管理,负责技术文件的复制、分发、回收、作废、销毁失效文件的管理,确保现场使用有效、正确的技术文件。 3.4各部门资料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所使用技术文件的管理和保存。 4.0定义 4.1顾客提供的技术文件:包括引进产品的产品图、顾客提供或确认的产品图、产品有关的传真文件、设计变更通知书、技术商谈会议纪要和电子档等。 4.2供应商提供的技术文件:由外协厂家根据我公司的要求而提供的产品设计图、技术条件、性能参数指标、质量保证计划等。 4.3技术协议:和产品有关的协议,包括试制、正式加工、产品设计变更的协议。 5.0工作程序

5.1公司内文件的管理(自行编制和批准) 5.1.1技术文件编制 技术文件按《技术文件完整性》要求进行编制,技术文件编号、格式和填写方法严格按照《技术文件编号方法》和《技术图样和文件格式及其填写方法》要求执行。 5.1.2审核和批准 技术文件的审核和批准由文件设计/编制人员组织进行,严格按《技术文件审批权限规定》执行。在审批技术文件时,同一人员不允许履行两种审批职责。新产品定型前使用的技术文件的审批,至少应进行编制和审核。 5.1.3归档 5.1.3.1技术文件归档登记,应同时填写“技术文件归档登记表”和更新电子档汇总帐,以利检索。 5.1.3.2审批合格的技术文件应由该产品主管人员及时负责收集、整理,并归档。归档时,由技术开发部档案员办理归档登记。 5.1.3.3档案员对接收的技术文件,按产品类型/日期进行分类记帐,并更新电子档汇总帐;按方便取阅和检索的原则进行存放。 5.1.4发放 5.1.4.1确定发放范围 技术文件的设计/编制人员按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于每一份技术文件的尾页编写“文件发放控制页”,“文件发放控制页”应履行审批手续,并与技术文件一并归档(“文件发放控制页”不随技术文件发放,不计入技术文件页数)。 临时性用途技术文件的发放,由需用部门/个人填写“技术文件领用申请单”,

1、文件控制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内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控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文件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应用,防止各种文件的误用,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及电子档文件)。 3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相应文件。 3.2分管领导负责审核相应文件。 3.3 各职能部门主管负责相应的支持性文件的批准和发布; 3.4文件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上述文件的综合管理; 3.5各部门对相应的内部文件期限有效性负责。 4 作业流程: 4.1文件分类 4.2 内部文件管理 4.2.1受控标识 内部使用的受控文件需在每页加盖“受控”红色印章;技术文件必须在每一页加盖“受控”红色印章。 内部文件 1、体系文件: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如设计图纸\采购标准\验收标准\检验标准\技术规范\样品\工艺要求等)\质量记录表格 2、各职能部门形成的管理规范性文件; 外部文件 1、国际\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 2、顾客提供的各种图样、产品技术要求等 文件

注1:为其它目的而分发的质量手册属非受控文件,应在其封面上加盖“非受控”印章; 注2:技术文件、体系文件及其所附表格的原件不用加盖印章,用来复印。 4.2.2文件编号形式 a.质量手册的编号形式 HZ-QM-2016 X/X 表示发布年份及版次 表示文件类型 公司 b.程序文件编号形式 HZ-Z×××-2016 表示发布年份 表示文件类型和流水号 XX公司 c.作业指导书或管理规范性文件编号形式 HZ-××-Z×××-2016 表示发布年份 表示文件类型和流水号 d.记录表格编号形式 HZ-QR×××-2016 表示制定年份 表示质量记录和流水号 表示XX公司 e.技术文件的编号形式 技术文件的编号形式由技术研发部统一确定。 注: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技术研发部、销售部、工程部、采购部、行政人力资源部、财务审计部分别用01、02、03、04、05、06、07、08来表示。 4.2.3文件编制 a.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由总经理负责制定; b.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种表格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制; c.技术类文件、检验标准类文件由技术研发部负责组织编制; d.施工安装、质量检验等用各类作业指导书由工程部负责编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