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文化与美学

风景文化与审美

万艳华

内容

1. 山水文化与审美

2. 田地文化与审美

3. 植物文化与审美

4. 石景文化与审美

5. 声光文化与审美

6. 大地艺术文化与审美

7. 分形景观文化与审美

8. 园林景观文化与审美

1. 山水文化与审美

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而独特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对风景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

神、山神、水神等。在如此之多的自然崇拜中,对山川河流的祭祀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驻足山水。受宗教的影响,山水名胜广为扩展,山水文化迅速发展,山水诗画、游记蓬勃发展。

等方面内容。

山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时文化也是山水的灵魂。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而独特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构成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精神支柱,对风景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1.1 中国山水文化与审美的源流

1.1.1 自然崇拜

先人对自然的困惑不解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自然神崇拜,如日神、月神、山神、水神等。在如此之多的自然崇拜中,对山川河流的祭祀与人类关系最密切。1.1.2 宗教与审美

伴随着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渐渐改变,从恐慌、崇拜渐渐过渡到亲近与喜爱。人们开始以审美的心境关注自然、驻足山水。受宗教的影响,山水名胜广为扩展,山水文化迅速发展,山水诗画、游记蓬勃发展。1.1.3 科学与审美

清末,西方自然科学流入中国,对山水的认识逐渐涉及到地质、水文等方面内容。

1.2 中国山水文化

1.2.1 水文化

水被中国人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韩诗外传》云: “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阐述自然山水之美。《画鉴》中云“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

中国古人对水的哲理性也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识。中国古代有一种叫欹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寓以“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中国以“自然”为宗的诗歌中不乏描述自然水景的名篇佳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中国园林以再现诗意中的自然水景为主题,以诗情画意的理水手法赋予水以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雨打芭蕉

瀑布

1.2.2 山文化

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常常借山以绘形,或以明志,或以言情。山常是文人墨客思维中的独特意向;而在社会变迁和文化生活中,人们对山又是那样情有独钟。山成为中国文化领域里的一个响亮符号。

山,高峻、雄壮是山的一种气势美,“山不厌高”《管子.形势》,“山不高则不灵”(《世说新语.排调》),“山要崔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山还有另一种气势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就很强调这种气势。

中国. 庐山

中国.黄山

中国. 黄山

1.3 中国山水审美

1.3.1山水之美

(1)山为静态景观,水为动态景观。水的流动、不定型与山的稳重、

固定形成鲜明对比。----山静水动。

(2)山刚水柔。

(3)“石为山之骨,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得 生”。

(4)“ 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无论二者俱无,与有山有水、有 水无山不足称胜,即山旷率而不能收水之情,水径直而不能受山

之趣,要无当于奇”。

(5)山水之美就是自然美。

(6)山水布局

①“一池三山”

在水面较大的皇家园林得到广泛应用。面积较小的苏州园林不能照搬,如留园仅有“小蓬莱”一景。

②“东南多水,西北多山”

这一山水分布模式是远古神话意识的历史积淀,是集体无意识,也契合于中国的地理形势。

“小蓬莱”一景

1.3.2山之美

(1)真山之美

自然之美。

(2)假山之美

假山之美好在于其具有功能性,不仅是构成风景和地形骨架的主要元素,而且还起隐障的作用,避免一目了然、一眼望穿。

真山之美

(3)假山的类型

① 写意假山

取真山的山姿山容、气势风韵,经艺术概括、提炼,以小山之形传大山之神。这是以某种真山的意境创作而成的山体,给人一种亲切感,有着丰富的想象和品味的余地,如扬州个园假山。

② 象形假山

摹仿自然界动物的形体动作而堆叠起来的景观,如苏州狮子林假山。狮子林全园采用湖石做材料,以表现狮趣为造型中心,在园的中心堆叠出一座重峦叠嶂的山体,每个石峰上都有一只狮子,仿若置身于狮子的世界。

象形假山

狮子林假山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组织规律 ——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造园者通过借物言志的手法将风、雨、月等自然景物收入园中,为园所用。将各个景语串联表达出个人的思想,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形成的游园线路,使得游览者在游园过程中达到身心上的愉悦以及精神上的升华。 关键词:拙政园、意境、组织规律、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以抒情言志为其艺术内容,用山水石头花木、亭台楼阁的艺术形式来加以表现的,此之为追求意境。而意境的组织则能使游览者感受到造园者的思想,更好的理解造园者的主观情思。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追求意境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 (二)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不论是描写山水还是乡村田园,都要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构成

园林美学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与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同时,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不仅是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博大精深。下面,结合古代园林建筑实际情况,就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和类型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功能 园林建筑按照所属性质和地域的不同,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皇家园林建筑体量大,装饰豪华,色彩金碧辉煌,表现出恢弘的皇家气派。而江南园林建筑突出“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将秀丽、雅致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风格迥异,但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却基本相同,主要概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其实用性。根据人们的休憩及活动需要而设置,如亭、榭,即可供人停留赏景,又可以按需要兼做小卖亭、游船码头等用途。二是强调其独特性。配合园内风景布局形成的游览路线,在人们视线所达不到地方,园林建筑以其有利的位置和独特的造型,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或动或静的自然风景画,并与廊、墙、路等形成一定的活动路线。三是提升其园林意境。我国园林通常在园名、匾额、楹联中反映出其意境来。正如《红楼梦》中说大观园:“若大景致,若是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从而营造了园林意境。 二、园林建筑的特点 经过上述功能分析,可以看出,园林建筑有如下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 2 、为环境服务,与自然景致充分结合。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与自然因素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自然环境增添情趣,这就要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应用 在我国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美学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人们对园林景观设计整体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美的衡量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就我国目前园林景观美的衡量标准来看,主要包括布局统一、平衡与对称以及韵律与节奏等几个方面,设计人员必须将此衡量标准充分掌握,才能够将美学合理的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平淡中体现美感 从平淡中体现美感是园林景观设计美学应用的一个主要方面,充分实现园林景观的平淡美,首先应该使其简单到极点,这样设计人员在对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就会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供其对各个环节的景观效果进行思考和揣摩,从而最终实现景观设计的整体美感,让人们有美的感受。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从平淡中体现美感的设计例子,比如说西湖,其结构虽然简单、色彩也并不丰富,但是却通过多个自然景色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处处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 2、靠水体转化自然 园林景观设计本身具有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的作用。因此,利用山水来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美感也是其美学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学在园林水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静态美、动态美、声效应和光效应等几个方面。在实际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水体形态与环境相协调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并且要保证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

之间连接的完整性,避免对景观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升华意境,弘扬文化 我国园林景观建设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外在美,而是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终实现改善环境,使人们能够拥有良好生活氛围,其追求的是意境。意境同时作为我国美学的核心,园林景观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将其放在首位。与此同时,文化美也是国内园林的精华与核心,其主要是通过将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实现形神兼备,即注重整体造型的气势的同时赋予生命的张力。 4、实现生态美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充分将生态美实现,设计人员必须要严格遵循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用物种多样化来保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流动,从而达到节省内部空间的效果;同时,用层次化结构来构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严格控制跨地区、跨生境采挖移植野生植物来防止外来物种不能融入当地生态系统内,而降低整个生态系统的抗病害的抵御能力。

园林美学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是写中国园林美学的历史行程。作者将其分为了三个阶段:一、秦、汉以前; 二、魏、晋至唐;三、宋、元、明、清。作者分别就这三大历史阶段做了一些概括性的美学描述 作者将园林美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秦汉以前,在这个阶段里,园林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台榭和苑囿。作者从台榭的历史存在,功能和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期间提及了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讨论,并指出最早提出美的定义的是楚灵王的臣子伍举:夫美者也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伍举对于美的理解,强调了美的功利性,但忽略了美的感性美。本章中,作者提出了清理、总结古代园林文化遗产的宗旨:“举凡历史地存在的一切园林建筑,不管其所有者的初衷情欲如何(当然也要加以深入的研究),只要有真善美的价值,就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给予肯定的品评和理性的总结。” 而后作者重点论述了苑囿的形成、孕育母体、具体秉性及其发展。本节最后,作者指出,作为一门美的艺术,园林虽然是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孕育和诞生于经济母胎之中,但是,它的逐步发展乃至成熟,却应该以主要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作为标尺。以此标尺衡量,作者总结出了一下结论:从严格意义上说,先秦阶段的“圃”、“园”还不能算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园林,因为它只有使用的物质功利价值,而“囿”“苑”才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艺术的滥觞,因为它至少同时具有供人游乐的初步的审美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物质需要而体现了某种精神生活的自由性。 读完一部分,中国园林也从先秦的台发展到了汉代的宫苑。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流派繁杂。直至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园林的审美观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这个时期总的审美趋势是反对隐逸,园林初期突出经济价值,后来主要用来狩猎等。这个时期帝王园林主要由宫馆、禽兽、林木、山水四个要素组成,基本体现了天然和人工的统一。此时,山水、林木不是主要的审美对象,然而作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建筑物却在园林广大的面积中占不到应有的造园比例,这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审美意识中存在落后层面的矛盾所造成的。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文化心理追求自由解放,富于艺术精神和哲学意味的年代里,不但其他的艺术成就和美学思想值得重视,而且有关园林的审美意识的飞跃也不容忽视,它和某些社会原因一起,不但促进了苑囿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使得不同于苑囿的“适我无非新”的园林类型得以孕育和诞生。古典园林美学的历史形成,有如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层面: 一、“隐逸”、“归复”的精神气候 二、自然审美意思的觉醒 三、禽兽在园林中价值的嬗变 四、山水园林、私家园林的诞生 先说第一个层面。汉代社会比较安定,思想领域里则是独尊儒术的一统天下,而老庄哲学、隐逸思想并不行时。西汉淮南小山所写的《招隐士》就历数隐居山泽的可怕、悲苦。作品结尾处这样写道:“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就留。”这代表了汉代的一种文化思潮。到了魏晋时代,就不同了,一统天下分崩了,权威信仰离析了,儒家经学解体了,被以玄学为代表的思潮取代了。玄学的主要自相来源,就是老庄;而老庄所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隐逸哲学。晋代高蹈遁世的隐逸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企图体内各国归复自然以求得洁身自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思想有着否定黑暗势力,不与之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当然,它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某种消极的副作用,然而这只能说是次要的。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要数陶渊明。他在《归园田居》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审美

第8章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审美 【本章概要】 本章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演进入手,介绍了其各个发展阶段特征及主要类型,详细阐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景观要素及其审美特征,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美学思想及景观组合的艺术手法,探讨了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主要差异,分析了现存古典园林的几个典型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工与大自然的巧妙结合,从艺术欣赏角度而言,其独特的魅力和观赏价值使之成为中国古建筑景观文化中最精彩纷呈的一部分,融聚了中国古建筑中绝大多数的装饰手法,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的今天,对古典园林景观的观赏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调节心境的重要手段。 8.1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8.1.1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 (1)从原始古朴的自然野趣到人工色彩的渐浓、渐重 (2)仿真自然山水,追求诗情画意 (3)园林艺术的集盛 8.1.2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种类繁多,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亦不尽相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照造园动机和文化观念划分 为生者而建的园林 为亡者而建的园林 (2)按照占有者的身份来划分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3)按照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 北方类型 南方类型 岭南类型 (4)按照不同风格和艺术特色划分 就世界范围来讲,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艺术风格,由此在园林的布局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归纳起来可以将世界上众多的园林形式划分为两大类。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 几何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 (5)按照建造时间划分 古典园林 现代公园 8.2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要素审美 园林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审美改造,对旅游者而言又是价值颇高的综合性艺术品。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北方的还是南方的、或许是岭南的,其基本构成要素都是

风景园林概述

1.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植物在充当构成要素来构建室外空间时,通过一面或多面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视线的穿透,可形成(),使该空间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隐秘性。 A.封闭空间 B.半开敞空间 C.覆盖空间 D.垂直空间 2.下列建筑形式中,是将石基台座做成船型,再在上面修建亭阁楼廊而成,并做成跳板形搭桥与陆地相连,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A.长廊 B.水榭 C.石舫 D.游船 3.中国古建筑的类型和形式很多,按时代特征分类,整体造型稳重大方,屋脊屋檐中规中矩,正脊平直、翼角稍翘,装饰豪华而不繁缛的特点属于哪个时代特征建筑?() A.汉式建筑 B.宋式建筑 C.清式建筑 D.以上都不对 4.在中国古建筑中,按封建社会时期等级制度,哪种建筑形式是仅次于庑殿建筑的一种等级。() A.庑殿建筑 B.歇山建筑

C.硬山悬山建筑 D.攒尖顶建筑 5.在风景园林构成要素中,()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具有交通、引导、组织空间、划分景区等功能。 A.水体 B.建筑 C.园路 D.植物 2.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园林植物规则式种植一般选枝叶茂密、树形美观、规格一致的树种,配置成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下列哪几种种植方式属于规则式种植?() A.对植 B.列植 C.树阵 D.丛植 2.园林植物种植形式中,下列哪几种种植方式是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灵活、参差有致,形成富有自然气息的植物景观?() A.群植 B.混植 C.树阵 D.丛植 3.在现代风景园林中,园林建筑有哪些特点?()

A.建筑形式更加灵活 B.建筑结构更加丰富 C.建筑功能更加多样 D.建筑的场所再生 4.游廊又称长廊,是供游人遮风避雨的廊道篷顶建筑,它具有可长可短、可直可曲,随形而弯、依势而曲的特点,按廊的位置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 A.爬山廊 B.水走廊 C.平地廊 D.复廊 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风景园林不断的发展、创新,从传统造园到现代风景园林,其发展趋势可以描述为:() A.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拓展到为人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服务 B.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 C.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 D.以上都不对 3.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 1.歇山建筑依据屋顶形式不同,可分为尖山顶和卷棚顶两种。 Y.对 N.错 2.地形可以作为景物的背景,起到衬托主景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加景深、丰富景观的层次。

浅析洛阳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浅析洛阳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浅析洛阳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摘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安定的社会环境、富饶的生活条件、发达的交通、隐逸之风的盛行和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园林的成熟发展。洛阳作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园林水平足以体现出当时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状况。洛阳古典园林可视为中国古典园林成长成熟期的典型。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隋唐洛阳古典园林典型意境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历史告诉我们,人在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孜孜不息地追求着美的享受。对于我们的居住环境,人们不仅要求它使用方便,同时也希望把房屋建筑的尽可能美观。当今社会技术化模板化的住宅建筑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提升的审美心理需求,园林具有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特性,是理想的人居环境。本次论文的目的是希望针对见证了中国园林成长成熟变化发展的洛阳古典园林美学特 征的分析,提供一些参考,为现代人类理想居住环境的营建寻求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洛阳长期为帝都陪京,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且地处伊洛盆地,四面环山,城中有伊、洛、?、涧四水穿过,在造园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使得其古典园林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地域和时代特色。“天下名园重洛阳”,不光皇室建造的宫苑遍布城周,而且士大夫、文人墨客都在此兴建不少私人别业,加上释教佛学始传于洛阳,寺院也随之兴盛起来。这正好见证了中国古典园林从早期的“园”、“囿”,到后期的城市园林,并形成了古代中国造园活动的三大主流形式――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顾名思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占地面积大,规

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篇一: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冯烨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统一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建筑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往往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北京颐和园就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又如苏州留园,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使游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妙趣横生。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二字。一般来说,园中山水虽是人造,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园林中必须建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建筑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的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中国古代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也风格有异。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时搭建临时的建筑,花期一过皆被拆除。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多在清朝乾隆年间建造,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的巨商和官员。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园风格不同。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13-14题为选择题,(13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对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委婉曲折,变幻莫测,奇形怪状,出神入化。 b.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天成,景观应当回归自然,才有自然的理趣。c.中国古典园林要求突出山水这个主体,建筑隐于山水之中,不能喧宾夺主。 d.中国古典园林的廊、亭、堂、榭应当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自然和谐。 e.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整体形象完美雅致,巧夺天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f.中国古典园林都应当充满“山色空蒙雨亦奇”诗情画意,令人身心陶醉。下面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与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园林多有可以登高观景高耸矗立的楼观亭阁。 b.中国古代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 c.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 d.中国古典建筑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很多中国园林门外设有荷花池、桥等美丽的景物,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游人看不到里面全景。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为什么

园林美学 全部

园林美学 1、单项选择题 1.“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迩皆无害焉,故曰美。”此论述对美的理解主要强调() A..美在理念 B.美在关系 C.美在功利 D.没在物质 2.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属于艺术范畴,可以看作是古典园林艺术的滥殇的是() A.台、榭 B.园、圃 C.宫、殿 D.菀、囿 3.下列被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生态美学意向对后世园林影响深远的诗人是() A.陶渊明 B.白居易 C.李白 D.王子敬 4.山水生态环境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审美对象,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成为一代文化风尚的时期是在() A.秦汉 B.魏晋 C.明清 D.唐宋 5.渗透和充盈着诗意和文意的“文人写意园”繁盛起来的时期是在( ) A.唐 B.宋 C.明 D.清 6.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园林学专著,被日本称为《夺天工》的是() A.《群芳谱》 B.《长物志》 C.《素园石谱》 D.《园冶》 7.中国古典园林系统的“真”主要体现在() A.艺术与科学的审美联系上 B.艺术与数比、人工的关系上 C.艺术对现实自然的生态美学关系上 D.艺术对天国仙境的理想追寻关系上 8.“就山为杰阁,引水作神池”的诗句体现了北方大型园林在创造上更加强调() A.自然原型的因凭 B.名胜名园的拟仿 C.胸有丘壑的意构 D.随意洒脱的创建 9.中国古典园林的“善”在伦理的功利关系上表现为 A.天国仙境的追寻 B.城市山林的实现 C.感性实践的要求 D.物质经济的创造 10.从中西园林比较来看,中国园林所显示的是 A.人工之美 B.技能之美 C.数比之美 D.气韵之美 11.北方宫苑从总体上来看所呈现色调风格为( ) A.小巧玲珑 B.清水芙蓉 C.浓丽绚烂 D.自然淡雅 12.在园林美的物质性建构序列中起着领奏作用,且为园林美的起始与

风景园林概述试卷100分

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网络教育平台----风景园林概述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在中国古建筑中,下面哪种建筑形式称为“九脊殿”?() A.庑殿建筑 B.歇山建筑 C.硬山悬山建筑 D.攒尖顶建筑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2.中国古建筑的类型和形式很多,按时代特征分类,整体造型稳重大方,屋脊屋檐中规中矩,正脊平直、翼角稍翘,装饰豪华而不繁缛的特点属于哪个时代特征建筑?() A.汉式建筑 B.宋式建筑 C.清式建筑 D.以上都不对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3.下列建筑形式中,()是一种既具有景区标牌作用,又具有屋顶装饰形式的排架结构,被广泛用于街道起讫点。 A.长廊 B.垂花门 C.牌楼 D.大门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指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 A.园林设计 B.园林规划 C.方案设计 D.施工图设计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5.在风景园林的人文环境要素中,()作为人口要素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成分、知识结构等方面内容,研究它是为了了解规划区的使用人群。

A.人口趋势 B.人口特征 C.预测分析 D.以上都不对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A.大屋顶 B.檐装饰 C.木骨架 D.石台基 用户答案:[ABCD] 得分:8.00 2.石舫是仿船型的傍岸建筑,是诗情画意的忆景产物,它似船非船,似景非景,但给园林景色的点缀起着美妙的作用,它又可称为?() A.游船 B.旱船 C.画舫 D.石屋 用户答案:[BC] 得分:8.00 3.园林植物规则式种植一般选枝叶茂密、树形美观、规格一致的树种,配置成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下列哪几种种植方式属于规则式种植?() A.对植 B.列植 C.树阵 D.丛植 用户答案:[ABC] 得分:8.00 4.在现代风景园林中,园林建筑有哪些特点?() A.建筑形式更加灵活 B.建筑结构更加丰富 C.建筑功能更加多样 D.建筑的场所再生

景观美学理论

景观美学理论景观美学涉及地质学、地理学、建筑学等科学知识,具有综合性。人类对于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感受,包括视觉的美,听觉的美,嗅觉的美。温度感觉,触摸感觉、机械感觉、以致味觉的美。 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对比、比照是在质的或者是量的不同的要素之间进行排列时,强调出相互间的特征。空间或时间的长短、大小、强弱等数量关系原理。平衡是两种力量处于相互均衡和完整的状态,就像构成城市小区居住空间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前后、左右之间的关系,能够给人们平衡、安定和完整的感觉。居住空间各构成体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比例的特点常和其功能内容、审美观点有密切的关系。 整体中的多种因素统一原理。因为调和是对称、平衡、比例、韵律、动势等的基础,所以调和的秩序是多样的统一。所谓多样的统一,是有适当的变化,并且作为整体则又有牢固的结合状态。也就是在统一的前提下,应该具有多样性或者是处于变化的状态。 东丽湖小区以“两轴,两环,四区”为布局形式,符合整体中多种因素统一的原理,在统一的基础上又具有变化性和多样性。水景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创造美的环境,因而景观美学理论对现代居住小区水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环境行为学理论环境行为学又称为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的行为(包括行动、经验)与其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环境一行为研究提出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环境决定论”所主张的环境决定人的行为的观点。 一方面,人们可以适应环境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通过设计和控制手段来选择更加适合的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并且相互联系的,认为环境决定一切或者是人决定一切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通过认真和科学的调查研究就会发现在环境和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的关系,地理、气候与生理特征都不主宰一切,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着大量的潜在机会与选择的可能性。 对于东丽湖居住小区水体景观环境的研究,可以从使用者一住户在水体景观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入手,了解住户使用要求的选择以及对水体景观的实际使用状况,就可以掌握水体景观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为东丽湖小区的水景设计提供借鉴。 生态设计理论在小区水景设计中的应用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西方景园的生态设计思想先后出现了4种倾向,即: 自然式设计一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 乡土化设计一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保护性设计一对区域的生态因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 发布时间:2008-09-22 10:53 信 息来源:邵荣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 晋元高级中学施丽鹃 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江山多娇,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跨越几个不同的气候带。在这个辽阔的地域内,山脉蜿蜒,大河奔流,海岸曲折,湖泊罗布,植物繁茂,林相丰富,大自然风景的绮丽多姿,在世界上可谓首屈一指。中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延续五千多年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曾经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大地山川的钟灵秀丽,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它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英,显示出华夏民族的“灵气”。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学界公认为风景是园林的渊源。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1)上的中国园林体系而言。它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统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广。这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a.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b.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皇家园林(古籍称之为苑、宫苑、御苑、御 园等)、私家园林(古籍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寺观园林 2.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a.生成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殷、州、秦、汉时期,奴隶 主贵族的公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后儒家逐渐获得

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的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的主流。 b.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当时寺观园林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省城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c.全盛期:隋、唐时期。随着社会条件、性质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了。 d.成熟期:两宋到清初时期。继隋唐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业经济稳步成长。城市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也被输入了新鲜血液。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到富裕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e.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社会经济亦十分繁荣,然而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西方势力的侵入,封建社会趋于解体。而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做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唯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忽闪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 自然界的山岳,以其丰富的外貌和广博的内涵而成为大地景观的最重

10311024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特点——以拙政园为个案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特点 ——以拙政园为个案 摘要:论文中依据统一的逻辑等级重新分级、分类,梳理了现有研究论文中写到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美的主要特点。并以拙政园为例,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中“本与自然,超与自然”与“诗情画意中的意境美”这两个显著特性。 关键词:拙政园中国古典园林美学 一、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特点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1] 在此,鄙人依据统一的逻辑等级梳理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美的主要特点。[2][3][4] (一)本与自然,超与自然。 (1)在布局上严格的结构对称要求而又摸拟接近自然的布局美。 (2)建筑的造型美与自然美 (3)自然景物和人工要素的良好结合 众所周知,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中四大要素(建筑、山、水、植物) 中的三个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风景式园林与自然风景之间的交融程度。但中国古典园林却绝非是简单的利用或摹仿这些景观要素的原始风貌, 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提炼来表现一个精练概括、典型化的自然。 (二)诗情画意中的意境美 (1)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2)禅性之美——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 从元代开始,绘画、诗文、书法三者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从而追求“以形写神”、“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以此运用到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通过各个有意识的组织规律,达到园林中各个意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城市有限的空里创造了最适合人居住的环境,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从隋、唐到明、清,中国园林经历了发展—繁荣—稳定的时期。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苏州园林的发展与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无联系,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也就逐渐出现了文士园林。文人化园林是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文人化园林指是士流园林,他们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更侧重赏心悦目,又能体现隐逸者寄托的理想,也能陶冶性情。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使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体会到“不出城廓而享山林之怡”。苏州园林为中国园林的典范,现存名园十余处,较著名的有“拙政园”、“沧浪亭”、“网师园”、“留园”等。

景观美学对景观设计的启示

景观美学对景观设计的启示 摘要:景观美学是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据,利用美学的理论来找到景观的设计方法、设计途径。从美学角度来看景观设计,建造一个景观,除了功能上的需求外,更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享受。美学基础也就成为我们从事景观设计的依托,用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景观。 关键词:美学;景观;设计 直观上讲美是由眼球传入大脑的一种信息,一种感官的认识。深入讲它是与人思维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接受美、享受美、融入美。而景观是人类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反映,是人类的情感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实现人与自然沟通的途径。景观设计要考虑地域、生态、自然、人文等诸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是以人为本的立体设计。景观美学从理论上分析人景观对人情感上的影响,美学与景观的融合,会最大限度的提升人对景观的认可度,舒适度,赏心度。 真、善、美在景观设计中的诠释 真善美的含义吴家骅教授在《景观形态学》中指出:真、善、美就是人类追求的欲望,而景观设计中的真、善、美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生存环境的一种欲望。他们渴望营造适合生活的、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真、善、美是人们衡量万物的标准,它有丰富的内涵。 1.求真:人类的实践规律,是景观与人、环境建立的认识关系,具有科学性,是面对事实,忠于事实本身所蕴涵的本质。景观设计中的真,是强调注重场所的特性,因地制宜,采用最合适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以求得最具有性价比的景观。 2.求善:是人类视线目的的活动,外界环境是否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属于伦理活动领域。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善,要求设计者设计时要考虑景观的功能性、安全性,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营造一个安全、高效、健康 和舒适的休闲环境,满足人在场所中的舒适需求。 3.求美:是人类对外界客观感受的表现活动,属于艺术活动。是人生内在的对艺术精神的渴望,希望达到美的一种境界,是事物现象与本质的高度统一。景观设计中的美是真与善完美结合后的再升华,是真与善的一种和谐表现。 二、景观美学对于景观设计的意义 1.就美学和景观的关系来说,美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审美能力,从而加强创造美的能力,用更合理的美学眼光来看待景观。用美学的视角对当前的设计状态和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分析 ——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是客观的生活、景物。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园、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传统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其中所蕴含的意境更是耐人寻味,让人流连忘返。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内容,颐和园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它的意境? 一以山水为主题。颐和园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运用大量的山石和水体,化物象为意象,把物镜幻为意境。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成要素。颐和园对这些东西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园林的创作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惟其如此,颐和园这样的大型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表现出来“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这就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颐和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总之,借助自然山水,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主旨,牧笛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而又不失于自然生态的天成之趣。 二应用诗画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中国造园与诗、画之间关系之密切,历史悠久。“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早已形成。甚至不少园林作品直接以某个花架的币种、某种流派的画风引以为造园的粉本。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游动”,即在游动、进行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我这一特性,运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表达意境。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除了用景观空间来表达以外。还常常依靠悬挂在建筑商的匾额或者是物镜破那个的刻石等文字来“点题”,用附在建筑上的诗词、书画来渲染,从而使园林意境更加富有情趣和发人遐思。匾额和对联是文人参与园林创作、表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它们使得园林内的大多数景象无往而非“寓情于景,随处即可”触景生情”.因此,园林的重要建筑上一般都悬挂匾和联,它们的文字点出了景物的精粹所在。如颐和园内临湖坐东朝西的“夕佳楼”和南湖岛上的三座牌楼题额,东牌楼为“凌霄”、“映日”,南牌楼为“彩虹”、“澄霁”,西牌楼为“镜月”、“绮霞”。它们分别描绘了在祠前广场上所能见到的四时风景:晨间高耸的云雾与红日的映照;雨后彩色的霓虹和空澄的云霁;黄昏时满天的彩霞和夜晚时水静如镜的湖水中映出的明月。

中国古典园林与美学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与美学的关系 [摘要]美学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园林的艺术学与园林生活美、自然美、声音美有着和谐的统一,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与美学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生活美自然美声音美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5349(2014)04-0087-0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中国古典文化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代园林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中国古典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和审美情趣。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推崇意境,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一、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与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集中国文化之大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古典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追求精神层面意境的营造。园林艺术也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十分重视意境的表现。中国著名诗人王维,其诗歌创作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所描绘的景物极富画面感,“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这也正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追求的自然、恬静的美妙意境。中国文化艺术创作中,注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这些都被应用于中国的园林建筑之中,真假结合、形神兼备,通过假山、幽径、河池、飞瀑等园林设计进行了物化的表现。通过不同的景物营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园林建筑受魏晋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的书画和诗歌艺术中对于山水田园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山水田园对于中国人具有极大的审美吸引力,可以说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画培养了中国人对于山水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因此中国人对于山水自然景物的喜爱被应用于园林设计之中,中国园林中经常采用以假山为山,以池塘等为水,表现了对于山水自然美的追求。中国人认为最为自然和美好的居住环境就是依山傍水,因此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对于山水的设计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元素。同时中国文化又赋予了很多植物和花卉特有的品格,例如竹子,苏东坡曾经写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表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竹子的喜爱。中国园林设计以山、水、植物、亭、径、桥等为基本元素,以追求自然、恬静、和谐为美学的意境追求。所选所涉,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

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意境分析

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意境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和意义,不仅表现在造型的玲珑精巧、布局的自由灵活、色彩的清新雅致和空间处理的开朗宽敞,而且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了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充分体现了整体空间意象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古典园林;审美;空间;艺术魅力 引言 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一个自然化景观。建筑工人利用周围的环境,结合当地风格,建造园林为自然环境增添情趣,建筑是人工因素,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的意境美代表了中国人所追求的理想家园的生活状态。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涵盖太多内容,对哲学、文学和艺术等都产生不小的影响,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而且是一种艺术的升华。园林建筑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目的在于突出自然的美。本文简单探讨了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意境,使人们能从更深层次的层面上来对古典园林进行欣赏。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做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3.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是超越了有限的物象进入无限的四维空间,从而对人生、物象、历史等方面获取一种具有一定哲理因素的感触与领悟。意境的美感实际上是一种人对实物空间—景的欣赏、感知而在人的心底产生的超出景物之外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思维空间。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在追求“意”的优雅与“境”的深邃方面,是通过其本身的形象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