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歌曲:《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一座座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王美梦破/一顶顶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苦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引导学生重复“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设问:(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中国哪段历史?

(2)近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展示课题“中华民国的创建”。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1911年,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1912年2月,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袁通电拥护共和后,临时参议院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3.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 ?

结论:(1)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

(3)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

(5)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6)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探究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意义及局限。

结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的实行专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

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及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

达标测评巩固新知

1.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B)

A.北京 B.南京 C.武昌 D.广州

2.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D)

A.《中华民国约法》 B.《定国是诏》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小军同学最近从市场上收藏到一枚旧银币,银币正面为“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那么银币反面上的人物应是(C)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袁世凯

4.李大爷08年时92岁了,请问他出生于民国哪一年(D)

A.民国二年 B.民国三年 C.民国四年 D.民国五年

2018年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10中华民国的创建

3.10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技能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难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的认识;理解辛亥革命的结果 三、教学法指导 教师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走向共和》主题曲《曙色》,并出示歌词: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一座座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王美梦破/一顶顶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火烧过刀砍过列强分割过/抚摸着伤痕昂起头吞咽下屈辱心如火/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苦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 设问:(1)歌词中“风吹过,雨打过”是指中国哪段历史? (2)近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讲授新课]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出示武昌起义各省独立形势图 2、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1)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多媒体展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片、中华民国旗帜。 出示课本“材料研读”,探讨: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它试图摆脱清王朝的屈辱地位,积极发展对外和平友好交往,以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地位。但它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临时政府未能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其政策目标不可能实现。)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图形展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2、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袁世凯就职→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出示清帝退位诏书。清朝260的统治结束了。 思考: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出示“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片。 思考: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总结: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2)袁世凯为达到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目的,除了同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外,还动用反革命两手策略,软硬兼施,极尽欺骗之能事,最终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

人教版八年历史上册学案第8课辛亥革命学案

第8课《辛亥革命》学案 一、【学习目标】(2分钟)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准确说出: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重点与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革命的重要史实和取得的 重要成果。 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二、【自主先学】(12分钟) 1.1分钟浏览课本绿标题及正文,快速写出本课主要讲述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1)(2)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 2.仔细阅读课文正文部分,能在课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建立兴中会: 年,在______建立。建立中国同盟会:时间______地点______。 2革命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主义。机关刊物《》。 (2)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建立: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 3人物:推举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3)历史意义: 三、【展示点拨】(15分钟) (一)分组探究 1.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些革命团体?是什么性质的?同盟会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2.你怎样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有什么关系? 4.武昌起义是怎么爆发的?结果怎样? 5.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权?建立情况怎样? 6.革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使其成果一夜间全部变色? 7.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能说出理由吗? 8.从这场革命的结局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9.总结本课内容。 (二)展示点拨。 四、【知识整合】(5分钟) 兴中会:1894年。创建地点。 创建革命党时间:年,地点:。 纲领:“” 同盟会影响:。 机关报:《》 武昌起义: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成立:年月日。 结果:革命果实被窃取了,建立起的统治。 1 历史意义 2 3 五、【分层作业】(7分钟) A层【基础达标】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 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①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西藏解放的具体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时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采访亲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把搜集到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以宣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述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们熟悉的国庆节是什么时侯? 答:10月1日。 大家知道,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同学们先看本课的导言。 二、新课: (一)、筹建新中国 本目主要叙述了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准备工作。 首先引导学生先看完本节,由老师列出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参加政协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 3、《共同纲领》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4、大会还做出了哪些决定? 学生掌握后,教师可参照教室里面的国旗、国徽、国歌进行介绍。 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 学生可先阅读一遍,然后看一段《开国大典》,享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心境。 1、提问: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谈一谈: 请学生谈谈“当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缓缓升起”的心情?3、答一答: 说一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 由教师讲述: 1、解放西藏时,我们采取的是和平解放的方针。 2、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明确: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经过谈判在北京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驱除了帝国主义势力,西藏回到祖国的大家庭,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汉藏民族的团结。和平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逐步消除隔阂,以免被帝国主义所

部编版历史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案

编号:课题: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生学案教师教案 学习目标1.中华民国的成立。 2.认识和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出示目标2 分钟 自主预习与检测一、独学: 阅读教材,建议在书上规范勾画、标注(准备双色笔)。教师巡查,回答学生在独学中提出的问题。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2、建立: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____成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选举________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________下诏退位;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2、结果:______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____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________》。 2、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___;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________、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________,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小组讨论二、互学:(5分钟) 学生讨论,在草稿纸上记好笔记,为展示做准备,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关注学生参与度,做好指导。 1.小组(学习对子)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并订正完善 2.根据材料及所学内容讨论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三、质疑:(5分钟) 1.出示并解决学生个人学习中没解决的问题。 2.通过教师提问等方式,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掌握成果展示。 3.交流展示互学2的成果。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接下来在社会矛盾激化,内外矛盾加重的情况下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标志、领导人、影响?(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清帝退位的时间、结果;观看视频及结合教材,列举出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并分析出袁世凯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原因。(重点、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了解,理解其颁布的性质、意义。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重点)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大总统誓词图片。 右图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了亲自撰写的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时遵之┅┅谨以此誓于国民。” 南京临时政府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中华民国的创建》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中华民国的创建》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中华民国的建立——讲授法 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中华民国的建立”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时间、地点、标志、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请学生说说: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讲述:城市改革的内容。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教师讲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呼店镇中学校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无答案)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题】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目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习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学习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探究目标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问题1.阅读教材46页第一、二两段,简述中华民国建立背景、时间、地点、结果、意义相关史实。 时间: 地点: 结果: 意义: [探究目标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问题2.结合教材并查找相关资料,探究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果实。 问题3. 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 问题4.袁世凯是怎样一步步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 [探究目标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人物、内容、意义?

二、探究释疑 三、理解巩固 1.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标志、影响?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性质、作用? 四、互助提高A层(一)选择题 1.武昌起义胜利后,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B.1911年11月C.1912年1月1日 D.1912年2月12日[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a1009559.html,] 2.“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价的人物是() A.孙中山 B.洪秀全 C.康有为 D.毛泽东 3.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封建统治 4.对清朝皇室施加压力,武力逼宫,迫使清帝退位的是 ( ) A.孙中山 B.冯玉祥 C.袁世凯 D.黎元洪 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以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来源:学科网ZXXK] A.武昌起义的胜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来源:学&科&网] 6.下列文献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是()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革命军》

【教师共享】《中华民国的创建》参考教案_

《中华民国的创建》参考教案 辛亥革命的成果:中华民国的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建立: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_______在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治国措施:以_______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_______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过程: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_______下诏退位; 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3月,袁世凯在_______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_______窃取。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 _______;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_______、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 _______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_______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归纳总结: 一、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 2、成立中国同盟会。 3、领导辛亥革命。 4、创立中华民国。 5、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发动二次革命,号召护国运动。 二、孙中山为实现三民主义所采取的行动 1、领导辛亥革命。 2、创立中华民国。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发动二次革命,号召护国运动。 知识运用 2011年既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45周年。缅怀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是在哪里打响的? (2)为领导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3)据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 (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说出这里的“创举”的含义。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

百汇学校八年级历史第10课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编制:审核: 编号:课题: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学习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 建立: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宣誓就职______________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 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 组织机构:选举_______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3. 地位: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课实 1. 背景 (1)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_______方式实现共和。 (2)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 清帝退位:1912 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_______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3. 袁世凯篡权:1912 年3 月,_______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 月,孙中山正式解除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颁布时间:_______年3月11日。 2. 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_______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_______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 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_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合作探究】(小组团结协作完成探究问题,小组汇总并展示质疑。) 立宪派、旧官僚、列强叫嚣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袁世凯在列强支持下,指使北洋军阀猛攻湖北革命政权,同时派人南下与革命党人谈判,企图谋取中华民国总统职位。在种种压力面前,革命党人选择了议和,最终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就此窃取了革命果实。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参与讨论:“孙中山到底该不该让位于袁世凯?”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 生: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师:武昌起义胜利后,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浪潮。清政府政权很快土崩瓦解,新的政权随之建立,孙中山成立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幸被袁世凯窃取。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讨论以下问题。 1.中华民国成立的条件 师: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可从政治、思想、

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生:讨论并回答。师小结:(1)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个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崩溃。 (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3)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讨论:孙中山是如何当上总统的?中华民国又是怎样成立的? 师总结:1911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会议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但是政府中也混入了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2.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师:指导学生看课文 生: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2)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师:总结: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使我们看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在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几个月里,颁布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各个方面给中国注入了全新的气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责责任,司法独立等。 2.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3.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完全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 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 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 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 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 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 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 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17讲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

第七单元 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 [三维坐标·时空清] [三面解读·特征明] 第17讲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 (一)背景 1.原因 (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但“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2.酝酿 (1)组织准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 (2)思想准备: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2.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宣布“五族共和”。 3.影响: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民国建立,帝制终结 1.民国建立 (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改革结果适得其反,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比如君主立宪削弱了清廷的政治控制力,经济新政使得民怨沸腾,文化新政使得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结构 [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从人员组成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从其颁布的法令措施看,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愿和利益。但同时,其对内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中三权分立制度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但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 2.帝制终结 (1)1912年2月,清帝退位,帝制终结。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说课教案

课题:中华民国的创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中华民国的创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三课内容。帝国主义的侵略加重中国民族危机,给中国人们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它也冲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国开始向工 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方向发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 探索,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中华民国的创建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两大果实,在中国近代史的发 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心理上: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主要在于他们爱听历史故事,应把握住这一点,尽量用故事性的语言将问题说明白。生理上:青少年不免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 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 三、目标分析 1、说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 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归纳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 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民主革命的艰难性和曲折性;认识到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说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3、说学法、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设疑解惑--引导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再现、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 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历史”,更重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历 史的方法。在本课的学法指导上我运用以下方法: (1)资料研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讨论法(4)多媒体视频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则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有所收获我从五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2分钟) 课堂导入是架设在师生之间的一坐桥梁,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吸引和引导的作用。为此我的课堂导入设计如下: 多媒体展示——“清”字瓦解图。 提问:图片反映了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的革命党人,面对这种形势你首先考虑的是什么?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位总统是谁吗? 从而顺利的引入本课的学习,顺势进行板书“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二环节导入新知,解决重点(15分钟) 首先,设置悬念:你知道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都城,纪年方式及意义分别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等方式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我放手 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接着,教师多媒体播放视频《清帝退位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将教材中静止的字与图片变成动感直观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清帝退位诏书》,此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教案: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 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出从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导行阶段过程中始终贯穿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 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巩固了 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 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