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冈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

关于黄冈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
关于黄冈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

关于黄冈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

X

吉 智

(黄冈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摘 要:以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为研究,指出黄冈市域核心区的发展及/武、鄂、黄、黄0核心集聚区的建设,是对城市圈结构体系的实质性提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黄冈将积极应对挑战、率先集聚、高位对接,以战略性的思路促进武汉城市圈的发展。

关键词:整合;构建;增长极;核心区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09)02-0091-03DOI:10.3969/j.issn.1672-1047.2009.02.033

所谓城市圈就是由中心城市与外圈城市共同组成的圈层状城市集群,它是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间竞争与协作的组织形式。

武汉城市圈,是指由武汉与周边城市共同形成的城市集群,包括武汉及湖北省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即1+8)。国土面积5.8万平方公里,人口3089万,地区生产产值329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3%,51.5%和61%(来源:52007湖北省统计年鉴6)。

作为武汉城市圈重心区位和沿江发展轴重要节点的黄冈,其发展对武汉城市圈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为把黄冈打造成具有极高带动效应的增长极,2005年黄冈市组织编制了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确定黄冈在武汉城市圈的定位,明晰了未来必须坚持/区域发展战略、市区发展战略、城乡发展战略、推进实施战略0等四大战略,以此来促进武汉城市圈的发展。

一、区域发展战略

1、/武)鄂)黄)黄0核心集聚区

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总体呈现为大/十0字结构,其中由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组成的东部城市群,其区域人口、GDP 分别占城市圈的61%和76%(2006年数据),且四城市空间邻近,又有长江航道、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大区域高等级交通基础设施,因此其先天具备整合发展的多种有利条件,而且现实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核心集聚区0的雏形。四市集聚发展,可以构建一个集约、高效的,对全

省甚至更大区域有带动作用的发展平台。

图1武汉城市圈主战场)未来最可能首先出现的连绵带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早在2005年即提出,形成由黄冈、鄂州、黄石共同组成的/黄-鄂-黄城市密集区0概念,以及建设黄冈(唐家渡)长江大桥、快捷对接武汉的思想,2005年4月,战略思想再次提升,形成/汉-鄂-黄-黄0城市连绵带概念;2007年12月,战略思想最终确定为/-武-鄂-黄-黄.核心集聚区0概念。这不仅完全符合建设/两型社会0的基本要求,而且为今天推进农村发展问题提前构建了先进的解决方案,可以说,/核心集聚区0概念是对武汉城市圈/1+80结构的一次实质性的理论提升。随着黄冈唐家渡长江大桥纳入国家建设计划,并即将动工建设,事实让我们认识到战略研究的巨大社会经济价值。

2、/黄)团)浠0核心发展区

以/-武-鄂-黄-黄.核心集聚区0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黄州、团风、散花(浠水)等关键对接点为依托,整合黄州-团风-浠水,对接武汉-鄂州-黄石,形成市域/黄-

#

91#第11卷第2期2009年6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nggang Polytechnic

Vol.11No.2Jun.2009

X 收稿日期:2009-04-29

作者简介:吉 智,男,黄冈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团-浠核心发展区0,是黄冈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

我国城镇体系形态脱胎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城镇在大地上均匀分布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生产的分工协作客观上要求城镇走集聚发展之路,城镇的大尺度集聚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集聚形态是一种高级发展形态。黄冈市域的/核心发展区0概念和武汉城市圈层面的/核心集聚区0思想,都是城市规划理论研究的突破在规划实践中的具体应用。黄州、团风、散花(浠水)等分别与鄂州、武汉、黄石具有良好的对接关系,且彼此空间邻近,具备形成连绵和集聚结构的有利条件。所以/黄-团-散(浠)0三大对接点是形成高级结构的区域性生长点,是高级别发展区位,因此战略研究提出要形成/黄)团)浠0

市域核心区来带动市域城镇发展。

图2市域城镇体系结构

2008年8月,以战略研究为指导的5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6分别通过专家评审和人大审议,2008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该规划(鄂政函[2008]327号)。黄冈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黄)团)浠核心集聚0思想得以用法定规划的形式正式确立,这将是黄冈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了先进理论和先进规划的指导,黄冈将率先启动/大区域空间集聚化0进程。这将使黄冈在城市圈未来的高级发展阶段走在发展的前沿)))启动于四年前的战略研究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由于黄冈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必须有一个大尺度的区域空间承载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所以,黄冈的集聚是大尺度的、区域层面的集聚。而黄冈的这种集聚又有意识地选择与城市圈多个城市建立紧密的对接关系,所以,黄冈的集聚同样意味着启动了城市圈层面的更大尺度的集聚化进程,从而来促进城市圈的发展。

二、市区发展战略1、借力新港,加快发展

武汉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的高端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规律。一方面,工业外迁是武汉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港口的水运优势日益凸显,货运量不断增长,武汉港现有的港区资源已难以应对货运增长的需求。而在武汉以东,鄂州、黄冈、黄石等江段有着丰富的港口资源,因此,/东扩0是武汉港必然的选择。

港口的东扩,必然带来临港产业的东扩,从而在区域层面上优化产业的合理布局,使城市圈高级阶段的发展具有坚实的产业支撑。黄冈在这一进程中将搭乘武汉产业布局调整的顺风大船,走上发展的快速航道。

2007年,黄冈唐家渡港已被纳入武汉新港东扩规划。港口发展将成为黄冈未来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因为港口将带来物流、商贸、临港工业等一系列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同时,以港区为支撑,港城联动,将带动黄冈新城区(禹王新区)的快速发展。所以,黄冈总规划将临港发展提升为黄冈中心城区发展的重大

战略。

图3黄冈市城市总体布局

2、建设大桥,加快融入

早在2005年5黄冈城市发展战略研究6中提出的唐家渡大桥,是黄冈与武汉最便捷的对接点,自唐家渡跨江,可以直接对接武汉高新大道。新建大桥,可以将黄冈与武汉的空间距离缩短40公里,是黄冈与武汉的关键战略性对接点。

黄冈唐家渡长江大桥,可以促进黄冈中心城区的快速壮大,并带动黄州、团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但这座大桥并不仅仅是黄冈与武汉的交通主动脉,而具有局部意义,而且

#

92#

具有更大范围的全局性意义。

这座大桥,既是京九、武九两条铁路的联络线,也是大广高速、沪蓉高速的连接线,既是黄冈与武汉、鄂州的城际快速通道,也是武汉港东部多个港区之间、港区与产业区之间、港区与铁路站场之间的联络线,可谓承担了连通双铁双路、多城多港,以及大规模水铁联运的多种功能。

这座大桥,除了交通层面的战略意义外,更具有促进核心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它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武、鄂、黄、黄0地区的集聚化进程,在空间形态上强力提升武汉城市圈的结构级别,在经济体系上有利于形成湖北省强有力的主发动机。

所以,这座大桥具有城市圈层面的全局性战略意义。

三、城乡发展战略

1、促进三集中

黄冈,城市化水平低,城镇分布松散,乡村数量巨大,农村人口众多。要在传统的城乡结构上实现和谐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基础结构制约。由于城镇乡村分布松散,公共服务设施将很难全面普及,也很难保证质量和效率;同时,产业的升级也无法进行。所以传统的城乡结构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性障碍。只有引导人口集聚,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

5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6以及5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6已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了/人进城、地进城0以及产业集聚发展的思想,即/城市化人口向核心区集中引导、土地指标向核心区集中调配、产业向核心区集中布局0的/三集中0思想,这与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思想不谋而合。

/三集中0战略摈弃了传统的松散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大集中,大对接,将城乡统筹与区域城镇发展融入一个整体系统,是对生产力的彻底解放和提升,是高水平的、低成本的、真正意义的推进城乡共同富裕。

2、加快土地流转

中央的土地流转政策,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积极的、有生命力的。黄冈提出的城乡发展思路,恰好符合中央提出的/土地流转0政策,政策时机已经成熟。

同时,黄冈已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全市上下,高度认同/核心发展区0战略。更有5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6以/核心发展区0作为基本承载平台,把吸纳大区域层面的人口、产业集聚,写入了法定规划文本,为解决城乡共同发展问题提供了法定的规划支持系统。

可以相信,以核心发展区为依托的新土改,将会迎来一个城乡共同富裕和飞跃式发展的崭新历史阶段。

四、推进实施战略

1、在武汉城市圈层面,确立/武、鄂、黄、黄0核心集聚区发展战略和城市圈各中心城市壮大战略,引导大区域人口和产业向核心集聚区和各中心城市集聚,打造全省乃至国家中部地区发展的主发动机。

2、积极对接/核心集聚区0发展思路,抓住先行先试的有利时机,尽快编制核心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土地调配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制定有利于/核心集聚区0发展的配套政策。

3、打破对城市人口规模、土地规模、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模式、城乡体系结构、区域结构、就业岗位、人均用地指标等的传统认识、规划和审批方法。以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为依据,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打破枷锁,解放规划生产力。

4、解放思想,认清发展规律,在新的发展时期闯出新的发展道路。集聚发展,共同制定跨行政区域整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秉钊.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Z].2005.

[2]罗志刚.黄冈市城市城市总体规划[Z].2008.

[责任编辑:王梓林]

(上接90页)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Gao S hi.s Poetry

CA I Xue-juan

(School of Lijiang Guangx i N ormal University Guilin541006Guangx i) Abstract:Gao Shi is a famous frontier poet in T ang Dynasty.People al ways put Gao Shi and Cen Shen together.While mentioning hi m,the first comes to people.s mind is his fron tier poems.In fact,Gao Shi.s poems have a distinct character.Because he is from Bohai Sea Cang Zhou Ci ty which belongs to Yan Zhao area in history,his poems show characteristic Yan Zhao style.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is character in depth.

Key words:Gao shi;Poetry;Yanzhao;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

93

#

湖北省黄冈市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世界a、b、c三个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a、b、c三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A.过渡模式、“高高低”模式、“三低”模式 B. “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 C.过渡模式、“三低”模式、“高高低”模式 D. “三低”模式、“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 2.目前,a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可能分布在 A.经济发达地区 B.传统农业发达地区 C.热带雨林深处 D.亚欧大陆沿海地带 3.目前,c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失业人数多 B.人口基数小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老龄化严重 人口净迁移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图2示意2018年我国一线、

新一线等城市人口迁移状况。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所示的人口迁移为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县际人口迁移 5.2018年,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城市等级越高,人口迁入量越大 B.城市等级越低,人口迁出量越小 C.新一线城市,人口的迁入量最大 D.四、五线城市,人口迁出量最小 6.目前,影响不同等级城市人口净迁移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因素 B.政策因素 C.经济因素 D.气候因素 环境承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图3为影响某地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权重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影响该地环境承载力的基本因素是 A.气候与生物资源 B.土地与水资源 C.对外开放的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 8.下列国家中,与图示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权重基本相符的是 A.尼日利亚 B.美国

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作者: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节选) 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演替形态。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 城市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其空间形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特征: 城市的点状表征:0维模式(传统城市中心,强调集聚性,产生城市病) 城市的线状表征:1维模式(沿江沿路城市带,强调通达性,腹地相对狭小) 城市的面状表征:2维模式(城市群,强调结构性,功能相对不对称) 城市的体状表征:3维模式(组团式城市群,强调等级、有序、互补和立体网络性,最大限度获取“发展红利”) 而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既是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的跃升,也是中国新一轮财富涌流的本质载体。 今后中国必须坚持发展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群,打造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国家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必然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以寻求资源利用的空间最大“整合交集”为根本出发点,让发展红利得到充分涌流。 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战略突破 1、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 2、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为特征的区域镶嵌体系; 3、建立了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城际战略联盟; 4、构筑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等级系列集合; 5、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城市结构在区域中的逻辑充填; 6、充分协调了自然-社会-经济的城乡时空耦合;

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第三章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发展的相关经济学支撑、营销导向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作用和措施;理解:城市发展战略观:从资源到营销、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学习型政府的内涵和特征、建立学习型政府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型政府的构建; 掌握: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城市发展战略的制订过程要点、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营销的内涵、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和内容 一、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 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二、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 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战略目标)、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 (一)战略依据 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包括城市发展的环境,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禀赋情况和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等,它们需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来确认,这也是定位城市性质的基本依据。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历史分析方法、优劣机威(SWOT)分析方法,政经社技(PEST)分析方法和竞争—合作分析方法获取。 (二)战略愿景 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经济发展指标;(2)社会进步指标;(3)生活质量指标;(4)生态环境指标。 (三)重点战略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办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区地下综合管廊建 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黄政办发[2016]88号 【发布部门】黄冈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09 【实施日期】2016.12.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冈市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黄政办发〔2016〕8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管委会、黄冈白潭湖片区筹建委员会,市直有关单位: 《黄冈市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11月8日市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6年12月9日 黄冈市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集约利用与优化城市地下空间,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保障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 27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 见》(国办发〔2015〕6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5〕56号)和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黄冈市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施工、维护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第四条按照管廊专项规划,结合黄冈市实际情况制定管廊技术标准。由市人民政府依法授权具有资质的单位投资建设和负责黄冈市地下管廊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采取特许经营、投资补贴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地

历年中国城镇化政策一览

历年中国城镇化政策一览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极大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小岗村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 1979年9月28日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援。这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必由之路。” 1980年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又确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 在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之后,农村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政府用政策引导农村的城镇化显得尤为重要。 1994年9月,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农业部、民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引导城镇化的开端。 1995年4月,根据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家体改委、建设部、公安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国家土地局、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布《中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决定依靠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选择一批小城镇,进行综合改革试点。 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城镇建设,都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将小城镇建设提高到了“大战略”的高度。 2000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5年胡锦涛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会议还着重强调,未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产业布局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而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2013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特别强调要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

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0年01月21日 黄冈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 一、战略篇 1 宏观背景 都市圈是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间竞争与协作组织形式。武汉处于我国南北大通道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交叉点,区位优势突出。以武汉为核心构建都市圈,不仅是武汉以及湖北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及国家城市体系结构的优化升级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武汉都市圈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区位图

黄冈处于武汉都市圈城市体系中,必须站在全局高度,调整自身的发展定位、积极参与武汉都市圈的构建,实现区域联动,促进自身发展。 2 黄冈在武汉都市圈的定位 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总体呈现为大“十”字结构。 武汉都市圈空间结构分析图 黄冈处于武汉都市圈的“第二重心”区位以及汉鄂黄黄发展轴的主轴区位,并与鄂州、黄石一起共同构成武汉都市圈“大十字”结构的东部城市密集区。 在武汉都市圈东部城市群中,黄冈所辖人口最多、版图面积最大,能够带动的县市最多,是东部城市密集区中具有极大开发潜力和极高带动效应的重要的地区增长极。 3 总体发展目标

依据上述定位,总体发展目标确定为:积极参与武汉都市圈的构建,加强与武汉及周边城市的联系与协作,共同打造武汉都市圈的“第二重心”。 4 黄冈市城市性质 以黄冈市总体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为依据,城市性质初步拟订为:武汉都市圈第二重心区位和沿江发展轴的重要节点,都市圈城市协作与联动的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以食品、医药、纺织等为主的地区性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5 现状问题 5.1 产业经济 黄冈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总体特征是市域和市区发展水平双低。 黄冈市市区经济总量低,产业高度低,而市域面积大、人口多。市区现状发展水平及模式难以带动整个市域经济发展。 5.2 城市体系 现状城市体系总体是一个松散、欠发育的结构,以农业生产力为依据的城镇体系的原始形态不利于现代生产方式的培育。这与黄冈在武汉都市圈层面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 5.3 基础设施 黄冈未来发展必须要加强与中心城市武汉的联系,而交通体系与城市发展要求不协调,基础设施支撑乏力。

城市战略规划研究

城市战略规划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城市化、环境动态化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城市成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国家和地区的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的竞争;另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城市竞争的范围和程度。而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下,城市要获得长远的、持续性的发展,就需要针对多变的环境进行长远的谋划。我国现有的以城市物质形体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体系已难以为城市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形成有效的指导,引入为城市长远发展而制定的城市战略规划,可以解决形体规划指导作用不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情况下城市发展等问题。 城市战略规划目前尚无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框架,尤其是我国的城市战略规划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于是选择城市战略规划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新的、更能指导城市发展、较为完善的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体系和模式。主要任务是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在充分论证城市企业化趋势的前提下,应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构筑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模式,并从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角度,对城市各个组成部门的战略规划进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对战略的概念与演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适合各类活动的战略定义,认为战略是针对人类各类活动,为达到一定目标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谋划。 城市发展是综合性的人类活动,城市发展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城市发展具有长期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符合战略的特征,所以也能应用战略规划的手段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谋划。城市战略规划就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而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本研究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城市战略规划结合,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城市战略规划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战略规划的模式:即城市战略规划的内容可以划分成城市总体战略(主要内容为城市战略远景与战略目标);城市竞争战略(主要内容为城市竞争力及在竞争环境中的策略选择);城市部门战略(包括城市经济战略、城市社会战略、城市建设战略和城市生态战略)。编制的基本程序可分为:资料调查——资料分析、问题诊断——战略分析、战略制订——战略实施——评估与反馈等五个阶段。 研究提出在城市战略规划中应将原有重视的城市性质定位的规划模式,改变

黄冈市区公汽线路一览表

黄冈市区公汽线路一览表 市区公交:投币:1.5元/人刷卡:1.4元/人 (自备零钱,无人售票,无人换零) 1路轮渡—环城(环城线路) 轮渡—关山加油站—有线电厂—武商量贩店—交警大队—区政府—宝塔公园—十字街—五金公司—老车站/黄州区实验小学—沙街西岗饭店—沙街 日杂门市部—黄州商场—黄州区人民医院(县医院)—市电信局/黄冈市实验小学—七一商场/奥康商业步行街(胜利街口)—紫禁城(移动通信广场)/锦绣星城—太平洋保险公司—东门学校—中商百货—奥康商业步行街(八一路口)—金属大厦—十字街—宝塔公园—区政府—交警大队—新车站(宝塔大道,位于武商量贩对面。发往红安方向,途径:团风、新洲、红安、麻城)—西湖中学—西湖四路—轮渡 2路黄冈师范学院/鄂东职业技术学院—舟桥六营 往:黄冈师范学院—黄冈市工商局—黄冈市交通运输局—安居小区—水利局—有线电厂—新车站(宝塔大道,位于武商量贩对面。发往红安方向,途径:团风、新洲、红安、麻城)—交警大队——区政府—宝塔公园—十字街—奥康商业步行街(八一路口)—小东门—紫禁城(移动通信广场)/锦绣星城—黄冈市妇幼保健院—黄冈市人民检察院—龙王山菜市场—舟桥六营 返:舟桥六营—龙王山菜市场—体育馆—黄冈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七一商场—小东门—中商百货—奥康商业步行街(八一路口)—金属大厦—十字街—宝塔公园—区政府—交警大队—新车站(宝塔大道,位于武商

量贩对面。发往红安方向,途径:团风、新洲、红安、麻城)—有线电厂—水利局—安居小区—黄冈市交通运输局—黄冈市工商局—黄冈师范学院 3路轮渡—六福湾/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往返线路) (30分钟-1小时/发班/次) (沿江线,暂时到水库桥头停) 5路轮渡—二砖(往返线路) 轮渡—关山加油站—有线电厂—新车站(宝塔大道,位于武商量贩对面。发往红安方向,途径:团风、新洲、红安、麻城)—交警大队—区政府—宝塔公园—十字街—金属大厦—奥康商业步行街(八一路口)—小东门—紫禁城(移动通信广场)/锦绣星城—黄冈市中医院/黄商购物中心—黄州商城/黄冈市行政服务中心—东门小区—交警二大队—微波楼—黄州区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冈市农行—交警支队—旺达木业公司—铝厂—黄冈市第二实验小学—黄冈市外国语学校—开发区管委会—开发区建行—黄冈市武警支队—林校—二砖 6路黄冈师范学院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循环线路) 黄冈师院—市交通局—菱湖宾馆—炮兵学院—西湖安居小区—市委党校—市电大—阳光大酒店—太平洋保险公司—市国土局—龙王山—体育馆—市建设局—七一商场—小东门—中商百货—青砖湖路—七一商厦—黄州供电局—市委党校—西湖安居小区—炮兵学校—菱湖宾馆—黄冈师院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12年11月13日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 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正常水平为30∶70,正常的下限是35∶65,但是我国的投资消费比接近1∶1。可见,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是我们重建设、轻消费、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原因。 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如果按照三大产业投资水平来看,第二产业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倾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始终没有取得突破,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只有43.1%,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主要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不高,发育仍不足。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XXXX-2020)

目录 引言 (2)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 (二)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背景 (3) (三)本轮战略规划编制的过程 (6) (四)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12) 1 回顾与挑战 (14) 1.12000年战略规划要点 (14) 1.2 2000年战略规划实施效果 (16) 1.3机遇与挑战 (24) 结语 (40) 2 目标与定位 (41) 2.1城市发展目标 (41) 2.2城市定位与职能 (41) 2.3城市规划目标 (43) 3 发展战略 (45) 3.1从城市到区域—强化区域中心 (45) 3.2从制造到创造—发展现代产业 (63) 3.3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 (68) 3.4从安居到宜居—构筑宜居城乡 (75) 3.5从二元到一体—实现城乡统筹 (90) 4 空间与特色 (98) 4.1城镇体系 (102) 4.2 空间结构 (106) 5 实施策略 (147) 5.1生态优先串珠发展 (151) 5.2优化主城构建新区 (156) 5.3文化复萌强化特色 (161) 5.4 制度保障持续发展 (162)

引言 广州市2000年的战略规划是结合城市发展特点,改进城市快速发展和市场体制下城市规划工作方法的成功尝试,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方法、实施检讨等方面开创性的、卓有实效的探索,为战略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2007年开始,伴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落实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要求,应对空间发展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新一轮的战略规划经过规划咨询,多方案比选完成初步方案,落实解放思想调研成果完成中期报告,贯彻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了最终成果。本轮战略规划不仅因应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城市定位、明确了城市目标、深化细化了总体战略、科学制定了空间规划、制定了近期行动计划,还对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战略规划研究和编制方法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战略规划的缘起及实践 2000年6月至9月,广州开国内大城市之先河,邀请国内五家规划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了战略规划咨询工作。2000年12月在咨询方案基础上,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进行了战略规划的整合与深化,完成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以下简称“2000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获得广州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 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了将广州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国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2013-11-4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2013/11/4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何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由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组织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日前正式结题。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担任负责人,2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参加。经过一年多的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该项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议。这份报告也成为项目组就城镇化问题向中央提建议的重要依据之一。该报告包括1个综合报告和8个课题。 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也是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结果。随着当前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如果顺势而为、妥善引导,城镇化将会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走得不好,现有的“城市病”将蔓延,影响现代化进程,无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 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持续发展,截至2012年底,城镇化率已达52.57%,城镇人口约7.2亿。中国正在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转变为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基本持平的城市型国家。13亿人口大国的城镇化持续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但是,囿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城镇化多年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一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率统计指标高于实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比重1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人口中1/3的流动人口群体无法享受城镇待遇;农民工整体上技术能力缺乏,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无务农意向,“不融入”或“半融入”的城市现象突出,成为提高消费、拉动内需的制约瓶颈和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农村精英流失、农业现代化发展受限、农村空心化的现象日益显现。二是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区域性复合型

[2020年](发展战略)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精编

(发展战略)第三章社会经 济发展方向

3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3.1社会发展预测 3.1.1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根据目前开化县域人口增长的特点,综合比较各种人口预测的模型,开化县人口的预测规模为:2005年为34.43万人,2010年为35.12万人,2020年为36.54万人;城市化水平预测值为2005年为33%,2010年为43%,2020年为55%。 3.1.2城市化发展战略 1、县域中心:城关镇; 2、市级中心镇:华埠镇、马金镇; 3、县级中心镇:池淮镇、村头镇、桐村镇、封家镇、杨林镇、苏庄镇、齐溪镇等7个城镇。 开化县域城镇等级及规模结构规划分别见表3.1、表3.2。 表3.1开化县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至2020年) 表3.2开化县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至2020年)

●县域中心城市职能 城关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以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生态经济,促进房地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努力建设成为风景园林式的、具有生态特色的城市、开化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级中心镇职能 ①华埠镇:开化县域南部经济中心镇、交通重镇、边贸重镇,是浙西地区的重要商贸城市,也是县域内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产业发展方向上重点突出边界贸易,发展第三产业。 ②马金镇:开化县域北部经济中心镇、西北区人流物流集散中心、旅游服务基地、边贸重镇。 ●县级中心镇职能 ①西北部特别生态保护区(以苏庄镇、齐溪镇为中心,包括何田乡、霞山乡、长虹乡、张湾乡): 该区以保护为重,切实把源头生态屏障作用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产业发展以森林、水力、特产资源开发型为主。 ②南部生态建设区(以池淮镇、桐村镇、杨林镇为中心,包括青

黄冈市发展规划黄冈市奶业发展规划

黄冈市发展规划黄冈市奶业发展规划目录 一、规划概 要 ........................................................ . (1) (一)规划背 景 ........................................................ (1) (二)规划范 围 ........................................................ (2) (三)规划期 限 ........................................................ (2) (四)规划依 据 ........................................................ (2)

(五)规划性 质 ........................................................ (3) (六)规划目 标 ........................................................ (3) 二、奶业发展战略和政策 (3) (一)国家奶业发展战 略 ........................................................ .. 3 (二)湖北省奶业发展政 策 (5) (三)黄冈市奶业发展扶持政 策 (6)

三、奶业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 件 (7) (一)奶业发展现状和问 题 (7) (二)发展奶业的有利条 件 (12) 四、奶业发展的前景与潜 力 (16) (一)奶业发展前 景 ........................................................ .. (16) (二)黄冈奶业发展潜 力 ........................................................ 17

中国大城市群发展战略的三个误区(1)

贵州民族报/2012年/3月/7日/第B01版 观点 中国大城市群发展战略的三个误区 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 目前,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上,存在着严重的宏观层面上均衡发展与中观层面上非均衡推进的矛盾。进入21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标志着在宏观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开始从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的战略转型。但是,在以城市为中心的中观区域层面上,实施的却是以大城市或城市群为中心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从中部到西部,从环渤海到东北,各地都把打造城市群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但是,当我们冷静而理性地考量这个被国内推崇的区域发展战略时,会发现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20世纪80-90年代,东部区域经济发展依靠的不是城市群拉动战略。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是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进入21世纪以来,自推出京津唐城市圈之后,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出现了造大城市群热。目前中部地区已形成“六省六群”的城市群格局,即湖北武汉城市圈、河南中原城市群、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安徽皖江城市带、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山西太原城市圈。西部也不甘落后,目前正在规划中的有11个城市群。东北地区以东北4个副省级城市为中心构筑的4大城市群也在规划中。为什么自从中央实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的战略以来,各大区域如此热衷于城市群发展战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认为20世纪80-90年代东部地区的发展,依靠的就是城市群拉动发展战略。 、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20世纪80-90年代东部地区的发展,并不是依靠大城市群拉动战略起家的。从经济增长与城市圈的逻辑关系看,在21世纪初浮出水面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和动力。“珠三角”这个区域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94年,而以政府文件明确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概念则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这就是2005年广东省政府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也是进入21世纪后的产物。回顾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就可以清楚地发现,推进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区域战略有三个特点:一是在空间上,从局部试验、搞活,逐渐向大城市推进。珠三角的经济起飞,是从1980年8月26日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城市群这个概念。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和珠海是两个边防小镇和边陲小渔村。即使在1984年中央提出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仍然没有大城市群概念。二是在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培育上,是根据制度创新、市场发育、地缘优势等因素来进行的,而不是像目前规划的大城市群战略那样,根据城市面积的大小、城市的行政级别高低来确定。三是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充分依靠市场的力量。在20世纪80-90年代,东部尚未形成目前如此强势的政府,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处在发育中的市场。 总之,在东部区域经济发展秘诀中,没有大城市群拉动的战略。在东部浮出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不是原因和动力。21世纪后,东部实施的大城市群拉动战略,是在城市群已经形成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利用城市群增长极效应,推进区域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以,目前在中西部地区启动城市群发展战略与东部城市群发展战略有根本的不同。中西部地区是期望通过政府主导建造城市群,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说推动东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动力内生于市场、制度创新,那么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发展动力则是来自强势政府的推动。 其次,被中国推崇的美国和日本的城市群模式,同样不是这些国家实施城市群战略的结果,而是理论认定的结果。

我国城市发展战略指标体系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绩效指标手册 联合国人居署福冈办事处 金京焕 首席顾问 韩国汉城Sogang大学经济学教授 兼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房地产与城市土地经济学客座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感谢Young-Joon Park对此项研究工作的协助

目录 一.前言 (3) 二.城市发展战略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 (3) 2. 1 指标的概念 (3) 2. 2 政策性指标体系范例 (5) 2. 3 开发绩效指标体系: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 (5) 三.指标列表及指标定义 (6) 3.1 选择标准:城市发展战略项目的重点 (6) 3.2 指标列表 (7) 3.3 指标定义 (12) 四.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数据应用指南 (37) 4.1 数据收集 (37) 4.2 展示和分析数据 (38) 4.3 指标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38) 参考文献 (39) 附件 (41)

一.前言 世界银行已经通过“城市联盟”,对长沙地区(包括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和贵阳市的城市发展战略(CDS)拟定工作提供了援助。城市发展战略是当地的利益相关各方共同制定并拥有的一种过程,旨在通过全民参与的过程,制定本地城市的发展远景。这一过程包括描述和分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确定投资和发展援助的重点,通过基于合作的方法实施这一发展远景。因此,它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旨在提高各自城市的竞争力、适于居住性、管理和银行可贴现性。通过先前的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的沈阳”项目和正在实施中的欧盟“可持续沈阳城市规划项目”以及后来在此基础之上的联合国人居署的“城市管理项目”,沈阳市(辽宁省)也接受了类似的援助。 这些城市的发展战略拟定工作使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决策人和管理人意识到,需要对照明确的发展目标对城市管理加以监控,以便在城市发展形势发生变化时能够对城市的投资政策和发展战略作出适当的调整。除此之外,发展战略决策界越来越认识到,在制定城市战略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必须更深入地理解并重视开发和应用绩效指标的程序。 由“城市联盟”资助的城市发展战略指标项目的目标是帮助长株潭城市群、贵阳和沈阳开发一套绩效指标,启动指标的应用,并且为这一指标体系建立一套长期的机制。这项支持工作旨在推动一种基于需求的方法,针对通过这些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程序而确定的优先战略和运作问题,开发并使用相应的指标。该项目的重点是帮助这些城市考察他们当前在确定和衡量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方面的实践以及城市管理中关键领域的表现。此外,该项目还要求对这些指标作为一种工具在帮助城市管理人员调整其政策、计划、项目投资计划和管理实践,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确定的预期目标方面所具备的价值进行论证。. 本手册是该项目的两大成果之一。本手册旨在介绍绩效指标的概念框架,作为管理工具的指标体系的开发程序,并且为指标体系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提供指南。除前言部分外,本手册共包含四章。第二章介绍了城市发展战略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第三章提供了指标列表以及各指标的定义。第四章解释了有关指标的数据收集程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程序,以及这些指标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程序。 二.城市发展战略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 2.1 指标的概念 指标一词源于阿拉伯文的“点”一词。它是一种衡量标准,可用作进行比较的参照或标准。作为一种指示器,指标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我们在哪里,我们想到哪里去,以及我们如何到达那里。指标与数据、统计和指数是关联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以下图1“数据三角”所示。数据是指实际信息。它们可以是历史信息,也可以是经计算或实验得出的信息(Fairfax 2002a, ii)。统计是大量数据的集合。指数则是由不同指标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数字。例如,联合国人居署的城市发展指数指的是五个分指数(城市产值、基础设施、废物、健康与教育)的简单平均数,其数值范围是0至100。每一个分指数又是数个指标的集合。(Auclair and Karl 2002)

黄冈市区公交线路一览表

黄冈市区公交线路一览表 市区公交:投币:1.5元/人刷卡:1.3元/人 (自备零钱,无人售票,无人换零) 1路轮渡—环城(环城线路) 轮渡(公交转乘点,可乘坐发往黄冈市区的公交及乘坐发往鄂州市区的轮渡)—关山加油站—有线电厂/西湖中学—武商量贩店(黄州店)/新车站(宝塔大道,位于武商量贩对面。发往红安方向,途径:团风、新洲、红安、麻城)—交警大队—区政府—宝塔公园—十字街—五金公司—老车站/黄州区实验小学—沙街西岗饭店—沙街日杂门市部—黄州商场(原:老黄商)—黄州区人民医院(县医院)—电信公司营业厅/移动公司营业厅/联通公司营业厅/黄冈市实验小学—黄州中学/七一商场(七一家电城)/奥康商业步行街(胜利街口)/德克士、KFC快餐(步行街店)/工贸家电(步行街店)—紫禁城/黄冈移动通信广场/七一家电分场/工贸家电(紫禁城店)/锦绣星城/【武商量贩店(黄州东门路店)/国美电器(东门路店)/德克士(东门路店)注:需过马路)】—太平洋保险公司/黄商购物中心(黄商家电城)/招商银行(此站下车,过十字路口,到人民防空前可乘坐发往:堵城、松杨、马弄、团风;途径:麻城、红安、新洲班车)—东门学校—中商百货/ KFC快餐(中商店)—奥康商业步行街(八一路口)/黄冈苏宁电器—金属大厦【此站下车,行至马路对面可乘坐发往鄂州的客车】/黄州区第三人民医院(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步行200米】/黄冈市中心医院【步行800米左右】—十字街—宝塔公园—区政府—交警大队—武商量贩店(黄州店)/新车站(宝塔大道,位于武商量贩对面。发往红安方向,途径:团风、新洲、红安、麻城)—有线电厂/西湖中学—西湖四路—轮渡(公交转乘点,可乘坐发往黄冈市区的公交及乘坐发往鄂州市区的轮渡) 2路黄冈师范学院/鄂东职业技术学院—舟桥六营 往:黄冈师范学院/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黄冈市工商局—黄冈市交通运输局—安居小区—水利局—有线电厂/西湖中学—武商量贩店(黄州店)/新车站(宝塔大道,位于武商量贩对面。发往红安方向,途径:团风、新洲、红安、麻城)—交警大队——区政府—宝塔公园—十字街—金属大厦【此站下车,行至马路对面可乘坐发往鄂州的客车】/黄州区第三人民医院(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步行200米】/黄冈市中心医院【步行800米左右】—奥康商业步行街(八一路口)/黄冈苏宁电器—小东门【武商量贩店(黄州东门路店)/国美电器(东门路店)/德克士(东门路店)注:需过马路)】—紫禁城/黄冈移动通信广场/七一家电分场/工贸家电(紫禁城店)/锦绣星城—黄冈职院医药卫生学院(卫校校区)/黄冈市妇幼保健院(此站下车,向前走1000米,到人民防空前可乘坐发往:堵城、松杨、马弄、团风;途径:麻城、红安、新洲班车)—黄冈市人民检察院—龙王山菜市场—舟桥六营 返:舟桥六营—龙王山菜市场—黄州体育馆—黄冈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七一商场(七一家电城)/奥康商业步行街(胜利街口)/德克士、KFC快餐(步行街店)/工贸家电(步行街店)—黄州中学【武商量贩店(黄州东门路店)/国美电器(东门路店)/德克士(东门路店)注:需过马路)】—小东门【武商量贩店(黄州东门路店)/国美电器(东门路店)/德克士(东门路店)注:需过马路)】—中商百货/ KFC 快餐(中商店)—奥康商业步行街(八一路口)/黄冈苏宁电器—金属大厦【此站下车,行至马路对面可乘坐发往鄂州的客车】/黄州区第三人民医院(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步行200米】/黄冈市中心医院【步行800米左右】—十字街—宝塔公园—区政府—交警大队—武商量贩店(黄州店)/新车站(宝塔大道,位于武商量贩对

中国城镇化的意义

近年来,城镇化几乎成为举国上下极其关注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他不但是学者们在论文中经常讨论的主题,而且成为众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研究生的一项重要选题。通过传媒,社会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关心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尤其重要的事,自从1998年中国政府关于解决我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决策和在国家“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推进城镇化的战略和对我国几 十年不变的城市发展方针作了一定调整后,人们普遍认识到推进和加速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过量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 重要措施之一。自此,“城镇化”从学者们的论坛走上了各级政府的计划和议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青睐。很多地方的领导开始注意本地的城镇化率,与国内、国外多方比较,找差距,订目标,提出提升城镇化率的计划,表示了若干年后要达到或超过某某水平的豪迈决心。前不久,某特区城市(在特定条件下)提前“消灭”了农村人口,达到100%城镇化,曾得到媒体的大力宣传,就是这方面社会心态的一种反映。 城镇化市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一种社会变迁过程的反映,是客观规律的反映,中国也不例外。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过程无不和他们各自的国情(包括经济、社会、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城镇化道路和不同的特点。城镇化是受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带动,但是它的推进,也反过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待城镇化,既不能“人为抑制”,也不能“拔苗助长”。根据世界各国和我国自己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这是比当前纷纷“提指标”,“搞攀比”更有意义的事情。 20世纪是全球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二战以后,全球城镇化率到20世纪末达到48%,而20世纪初只有13%,100年间提高35个百分点。全球城镇人口达到28.6亿。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大量发展中国家开始城镇化,其中一部分国家出于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民缺少生计,大量涌入缺乏就业岗位的大城市而造成所谓“过度城镇化”现象,一部分发达国家则基本达到了城镇化相对停滞的阶段。这些国家的城镇化率不再上升,但并不意味着城市停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全球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他们在国家和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城镇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大城市的不断增长。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950年71座,2000年增加到388座。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是20世界后半期出现的。1950年只有1座,2001年已有17座,其中13座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上海、北京)。这种巨型城市无一例外地都是“区域性的城市”,城市的“范围”就是一个“区域”,其影响范围就更大了。从区域范围看,有些发达地区出现了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周围分布着成组成群中小城镇的都市连绵区。这种特大城市组群形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发展所促成。可见,全球城镇化不仅表现在数字上和比重的提高,还包含着丰富的、空间形态上的发展变化,表现出多样的形势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