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办非遗函[2016]224号)要求,为切实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责任,进一步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区于2016年7月在全区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

自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区高度重视《非遗法》的宣传和普及,利用多种形式、渠道积极开展学习、宣传《非遗法》活动:一是以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为契机,结合实际,积极做好《非遗法》的宣传工作。利用“国家文化遗产日”、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普法宣传日与草原文化节、国际那达慕大会等各类文化节、传统节庆和民俗活动,通过举办非遗展览、展演和展示活动,设立宣传展板、发放《非遗法》单行本及其他宣传资料、现场互动等形式,展示非遗保护成果。积极营造非遗保护社会氛围,举办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为期7天接待观众21万人次,加强了非遗的宣传、展示和传承、传播。二是通过召开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走访慰问代表性传承人,将《非遗法》送至传承人家中进行宣传、解读。根据民族地区普法需要,发放蒙、汉两版《非遗法》单行本宣传;三是利用广

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各类媒体扩大《非遗法》传播面。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还建设蒙、汉双语网站与微信公众平台,创办了面向全区的《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讯》。各盟市也通过建设非遗网站、举办工作刊物,通过多平台和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扩大了《非遗法》的普及范围,增加了社会各界对《非遗法》的了解和认知;四是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定向宣传活动。我区先后举办了全区非遗普查试点业务培训班、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信息员业务培训班、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务骨干培训班、全区文化生态保护区业务培训班、全区文化馆长培训班,各盟市也针对非遗工作人员和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将《非遗法》作为重要学习内容。自2011年以来,自治区、盟市、旗县举办各类非遗培训班40多期,累计培训人数3000多人次。在蒙古族相对聚集的地区,采取蒙语讲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广泛宣传,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保护传承的群众基础不断夯实。

二、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配套法规情况

2004年以来,我区全面启动和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批转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设立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的通知》等重要文件,确立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原则、步骤和措施,从政策上为保护工作提供了

有利保障。2006年4月,自治区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内政字…2006?149号)、《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内政办字…2006?338号)。2016年5月,自治区文化厅通过了《推荐国家级、评定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工作规范及流程》;自治区政府于2016年7月,下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和地方戏保护发展的意见》(内政办发…2016?90号)。

《非遗法》实施以来,我区高度重视非遗法规的配套建设。自治区法制办、人大等部门先后数次组织区内外调研,多次开展对《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的论证、修改。目前,该条例已经进入2016年立法计划,即将出台。

全区各盟市、旗县也分别在原有政策、法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配套法规。《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已列入通辽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立法计划(通常发﹝2016﹞5号)。

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情况

按照《非遗法》的要求,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目前,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非遗保护专项经费900多万元。同时,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乌海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等大

部分盟市已经落实此项工作。

自2011年至2015年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财政等有关部门为自治区文化厅投入的非遗保护专项经费约计3000万元,其中2015年投入855万元;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累计1055.1万元,其中2015年投入721.14万元。

其他14个盟市(含2个计划单列市)自2011年至2015年底地方财政累计投入2262.7万元,其中2015年投入1083.14万元;各旗县自2011年至2015年底地方财政累计投入2366.144万元,其中2015年投入1577.784万元。

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情况

2005年6月文化部部署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我区积极组织落实。通过召开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全区普查和保护工作。截止2009年底,基本完成了全区第一次普查工作,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区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并运用文字、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对其进行了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

为了落实《非遗法》,更好地完成文化部布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工作,于2011年下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确定“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保护、传承发展”的工作原则。采取自治区统一部署,确定了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兴安盟科右中旗为试点并取得显著成

效。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编制出版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与《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集》,为进一步推进全区普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持续投入进行数字化建设。配备了高清数字采集设备、非线性编辑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媒体资源管理器、磁盘阵列、录音棚、摄影棚、资料数字化转换系统等专业设施设备,硬件设施已达到基本数据库建设要求,并建立安装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数据库”系统和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建立12个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库,全面、准确掌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目前,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共计保存各项非遗资料922.8万字. 资料室目前共计存档各类非遗资料1300余卷。濒危项目抢救、传承人专访、非遗专项调查与普查、非遗展演等各类视频资料共计650余小时,图片资料4.2万余张,音频资料12000余分钟。整理存储数据化资料容量共计20TB。其他各盟市、旗县也积极开展非遗普查和专项调查。并积累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纸质与电子档案资料。

五、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开展保护情况

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截止目前,我区四级名录

体系已基本形成:有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蒙古族呼麦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家级代表性项目89项、自治区级项目499项,盟市级项目1247项,旗县级项目2366项,苏木乡镇级项目59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3个,自治区级重点项目传承基地6个。

近年来,我区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千校万户“计划,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非遗传承中的基础作用,在蒙古族中、小学开展长调、呼麦、马头琴、象棋、剪纸、男儿三艺和毡绣等代表性项目的活态传承教学活动。截止目前,我厅已与64所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传承保护合作教学协议153份,投入总计655万元。文化厅与内蒙古艺术学院、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等大专院校合作,开展长调、呼麦、马头琴等重点代表性项目的学历教育,在非遗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方面做出有益尝试。实施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双百工程”,已完成对70多个项目实践过程与207位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

六、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情

我区保护机制已基本建立并取得显著成效。截止目前,我区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7人,自治区级传承人508人、盟市级传承人2628人,旗县级传承人4308人,乡镇苏木级

传承人108人。

2013年,自治区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党委宣传部文化长廊建设计划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技能抢救项目”,已完成100位年事已高且技艺精湛的自治区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同时开展文化部“国家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项目“工作,已完成6位国家级传承人的采访记录工作;推荐我区传承人参加三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评选活动,有6名国家级传承人获此殊荣。

各盟市对传承人的保护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强,通过提供传承场所(传习所)、组织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培训基地(中心)等多种方式,为传承人提供可靠的保障。

七、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场所情况

为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的收集工作,各地建立了一批国有或民间的非遗博物馆和展示中心。同时,自治区和各地都在积极推动传承基地、传习所和传承户建设。据统计,全区已建设非遗展演剧场12个,总面积25045㎡,总投入33212万元;已建非遗馆(民俗馆)62 个,总面积124796.84㎡,总投资38794.5万元;已建非遗传习所194个,总面积64983㎡,总投资38463.7万元。这些场所的设立,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

XXXX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和对策 姓名:XXX 学院:XXX学院 专业:XXX 班级:XXXX 学号:00000000 指导教师:XXX 2016年 1 月 5 日

摘要 河南许昌有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繁荣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悠远消失了不少,现有的许昌非文化遗产有:艾庄回族铜器舞、独杆轿、杜寨书会、许昌陈氏皮影制作技艺等。在本文中,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昌无状态的社会,重视程度,发育程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提出了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战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昌旅游战略

目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词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目及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面临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部分文化遗产面临消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缺乏............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的市场结构混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投入资金过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对许昌非物质文化旅游遗产的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关注程度的提高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机制的监督......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方式进行多样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认知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对于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性进行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点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特点:系统性活态性(它包括文物、遗址、建筑群) 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古遗址,墓葬,建筑、石刻、石窟、壁画及近现代的不可移动性文物如石窟、可移动性文物如各个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 文化遗产:祖辈创造出来的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的职业性学科,涵盖十分广阔,内涵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利于文化传承的的多样性,丰富性。 概念: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传的文化传统表现形式如口头传说叙述,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探索,婚俗节庆礼仪风俗、传统手工技能还包括与上述形式相适应的文化空间。 特性:时间性,空间性,文化性。 文化线路:代表了人类的迁徙与流动:代表了一定地区内国家和地区贱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 意义:促进了文化的思想之间的交流,但是他必须集中在一个与其有历史联系与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性。 产业遗址:农业遗址、工业遗址,商业遗址 文献遗产:世界记忆工程 产生条件:可能性,具有丰富的资源、必要性保护和传承 独特的视野和视角 第一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的探索,告诉我们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深杜挖掘,告诉我们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规律的探索,告诉我们该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的形成 第一阶段:20C三十年代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提出并倡导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人类的遗产。

第二阶段四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并设立国际资金来保护国际遗产。 第三阶段持续20多年的抢救努比亚遗址的救援和活动是催生世界遗产公约诞生的直接诱因。 2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 在国际社会拯救阿布辛贝勒神庙活动的影响下对文化遗产的法定保护进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议程上来,世界文化遗产概念也已成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个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国际遗迹和遗产委员会)就保护文化遗产起草了一个公约,同时美国和世界自然遗产联盟合作,对自然遗产保护进行归纳,并提议将自然遗产保护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同一个法律中。 世界遗产的内容: ①却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 ②指出缔约国在确定了潜在遗产方面的责任,以及他们在保护这些遗产时所起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1、(单选题)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并将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A.自治区人民政府 B.盟市级人民政府 C.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苏木、乡镇以上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2、(单选题)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代表性项目名录报()备案。 A.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B.上一级人民政府 C.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D.本级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3、(单选题)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建立代表性项目名录,实行()。 A.投票制度 B.专家评审制度 C.档案制度 D.数据统计制度 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4、(单选题)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A.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B.自治区人民政府 C.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5、(单选题)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的是()。 A.参加非公益性活动并获取相应的报酬 B.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C.制定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与传承计划,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D.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6、(多选题)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被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列入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当符合的条件是()。 A.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B.具有在一定群体或者地域范围内世代传承、传播,至今仍以活态形式存在的特点 C.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性 D.具有鲜明的原生态特点 正确答案:ABCD用户选择:导入到我的错题 解析:展开解析↓

浅析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浅析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邵冬梅B090902023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我学习了非遗保护技术这一对于我的专业最重要一门专业课。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换了许多人,而且上课的内容也形式不一。但所有老师都围绕了关于非遗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发掘区保护的主题。作为一名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既然要在期末结束之际交一篇论文,那么我就说说我的家乡(黑龙江)的非遗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永恒的,对它的研究和保护也将是永远的。随着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从政府部门到普通百姓,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突出黑龙江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代表性及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80年以上的传承史,传承谱系清晰,传承人具有代表性,项目处于濒危状况”等标准,最终确定了“宁古塔民间文学”、“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古驿道站丁习俗”、“秋林里道斯红肠制作技艺”、“海伦剪纸”、“望奎皮影戏”、“鄂伦春族狩猎文化”、“黑龙江传统魔术”、“罕伯岱达尔斡尔族民歌”、“鞑子秧歌”、“满族萨满家祭”和“蒙古族草原赛马”等13个类别的49个项目。其中,涉及七个少数民族的26个项目,满族8项,鄂伦春族7项、赫哲族5项、蒙古族3项,达尔斡尔族、鄂温克族、朝鲜族各1项。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4年春启动。目前,黑龙江省的“二人转”、“东北大鼓”、“桦皮工艺”、“鱼皮工艺”及一些少数民族的说唱、舞蹈和民俗等9个项目已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 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几个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起源、特色。 1、“满族珍珠球”像篮球的运动项目 据五常当地人介绍,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分布于五常拉林镇及周边区域,其他满族聚集区也能见到。满族珍珠球历史悠久,最初源于满族人采集珍珠的劳动。努尔哈赤时代居住白山黑水的满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欢庆丰收之际,在陆地上用“绣球”比做大珍珠,竞相往鱼篓里投,投中者预示未来能采到更多的珍珠。为与风浪搏斗,蛤蚌神化成“蛤蚌精”张开贝壳,防止珍珠被夺走。至此,一种攻守兼备的满族球类竞技项目诞生。 满族珍珠球是既古老高雅又文明适度的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满族文化传统,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五常等地,人们只有在庆祝民族节日时才玩起这种运动,这对“珍珠球”的发展、传承是非常不利的。孙主任透露,下一步保护的措施,除了采取通过信息、图像、

非遗申报范本

附件1:申报项目代码:03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民间美术技艺 申报项目名称:面塑 申报地:大善台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年月日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及表格中“申报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 数字代码: 民间文学(口头文学02),民间美术(03),民间音乐(04), 民间舞蹈(05),戏曲(06),曲艺(07),民间杂技(08),民间手工技艺(09),生产商贸习俗(10),消费习俗(11),人生礼俗(12),岁时节令(13),民间信仰(14),民间知识(15),传统体育竞技(16),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17)。 (二)此申报书可在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ca15159135.html,)“社文处长专栏”下载,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版面。 (三)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四)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填表说明 (一)第二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 2、具体表现形态;

3、子项目说明; (二)第四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栏 目中,应包括:为防止滥用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为保护传承人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为保护技艺传承人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等等。 (三)在第五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 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京政发[2006]44号 【发布部门】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11.19 【实施日期】2006.11.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京政发[2006]4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政府批准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48项),现予公布。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保存了丰富多彩的富有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紧抢救和保护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宣传和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

意义。 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06〕1号)的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切实做好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48项) 一、民间音乐(共计5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BJⅡ-1 智化寺京音乐北京文博交流馆 2 BJⅡ-2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天坛公园管理处 3 BJⅡ-3 京西幡乐头沟区文委 4 BJⅡ-4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通州区文委 5 BJⅡ-5 顺义曾庄大鼓顺义区文化馆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 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将于_____起施行。《非遗法》的出台将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____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3.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指导原则是全面性、代表性、____。 ?4.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____活动。 ?5.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____,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6.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____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7.1920年,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出版了《____》,并逐步由歌谣搜集转向民俗调查和研究,由单一的歌谣研究拓展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语言学、宗教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8.由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编撰出版的十套《________》,被誉为“中国文化长城”,是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 ?9.为了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____为我国的“文 ?化遗产日”。 ?10.日本的重要无形文化财有3种认定方式,即“个项认定”“综合认定”和“持有团认定”,“____”属于“个项认定”中的身怀绝技者。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题包括国际组织、国家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____。 ?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流传和保护,与它所在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连同它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目前我们国家把这种环境称为_______。 ?13.国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最薄弱的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它们共同面对的是_____匮乏的问题。 ?14.维吾尔____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交融的历史,被赞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并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15、信阳市的《信阳民歌》和《____》,分别晋升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填补了信阳市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空白。 ?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39条有效文本规定:“本公约用英文、____、阿拉伯文、西班牙文、法文和俄文拟定,六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17.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那些已经失去生存条件的文化形式,应采取收入____的方式加以保存。 ?18.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就是要保护文化遗产所拥有的全部内容和形式,也包括____和生态环境。?19.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____大类。 ?20.为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文化部牵头,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______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1.国务院每____批准并公布一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____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23.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指导原则是全面性、代表性、____。 ?24.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____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学生姓名:谢奎 年级、专业:13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指导教师:符昌忠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黄梅戏为例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国际性的话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彩,种类异彩纷呈,其中湖北的黄梅戏作为南方戏曲种之一极具代表性。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茶调,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它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其他历史遗迹、遗址及人文景观一样,都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这两者作为现存文化记忆,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性,决定了其包含的“文化记忆”更容易随时代迁延与变革而被人们忽略或忘却。因此,保护不同民族、群体、地域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保护因其本身存在形态限制而受到现代社会发展冲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已成为国际间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黄梅戏的艺术性与价值性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别霁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黄梅戏文化,即指发生于历史上的皖、鄂、赣以及由此辐射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文化。黄梅戏来源于该区域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文化表现方式,如此定义,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定:其一,黄梅戏文化是指历史上该地区范围内的文化。其地理区域范围包括安徽、湖北和江西界线上的相关区域。其二,黄梅戏文化约有两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其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息息相关。严格意义上来讲,黄梅戏文化在建国后达到了鼎盛,因此有“梅开二度”一说,但这一文化与其早期发展及后期演变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三,黄梅戏文化不仅仅是该地区的一种盛行文化,她更有徽州人带向外省,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文化。黄梅戏文化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演变,日渐成熟,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 设计理念: 通过自己在课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些。小组的合作学习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去了解知识的活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关资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二)讲授新课: 1、龙泉窑青瓷 (1)出示龙泉窑青瓷图片 (2)龙泉窑青瓷制作过程 2、传统木 3、浙江泰顺溪东桥 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是中国古代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 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它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所以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称为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

4、雕版印刷技艺。 5、兰亭集序(书法唐摹本)晋代王羲之。 提问:你能从“道”字的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中感受不同书法的艺术特点吗? 学生:…… 6、如来佛观音菩萨像(西藏唐卡) 作业要求: 1、你有哪些想了解、不熟悉的文化遗产? 2、收集一些中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资料。 3、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同学们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 归纳小结: 口头传承; 表演艺术; 社会风俗; 传统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体系及中外视角(讲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体系及中外视角 马迎胜 (2011年11月5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科学定位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当下主要有以下三种定位: 1.人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 2.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3.现实社会构成的一部分。 这三种定位都有其合理性,只因其所站角度有所不同,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 其一:保护人类文明成果的视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其第一条“本公约的宗旨”中,站在保护人类文明成果的世界视角,表述了订立公约的宗旨。一是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一个部分;二是强调了各相关群体、团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平等的,都应受到尊重和相互欣赏,体现的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和普适性要求。 其二: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视角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明确指出:“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其三:促进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视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它既是历史的一部分,又是现实社会中的一部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共时发展的特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当今的社会体系,既是促进其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必要措施,又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 综上所述,立足于当今世界和中国本土的现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必须综合考虑文化、民族、现实等各种因素,应当在坚持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和研究的科学定位,构建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科体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涉及的学科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只有对研究对象的现实存在有深度的认识,才能构建学科的自足性和合理性,也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虽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范畴,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与以往的学科研究关涉度高,完全可以在以往的学科体系基础上组合、生成。所以,我们的研究切入点,应当重在从已有的学科体系出发,将其研究范畴相重合的部分加以清理,从而构建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学科体系。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文化部组织编写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普查手册》的有关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如下表: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活化石,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 年世界文化报告》资料统计分析,目前,世界上共有57 个国家将无形文化和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国家文化政策的一部分,有52 个国家立法中包含非物质文化和民俗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方面的条款。立法保护是根本性的保护,只有健全的立法保护,才会使行政保护、财政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得到保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定国家保护、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传承与传播,建立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制度,明确责任义务、管理体制、资金保障、普查建档、传承培养、展览利用、出境管理、奖励制度、法律责任等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式迈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 在国家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侧重于行政性保护,强调政府在非物质文化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依靠行政法规,民事方面内容涉及很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政策取向以政府为主导,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法,主要规范政府和行政部门的职权与责任。 司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立法空白。在实体法上,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法律制度缺失,尤其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致使司法过程无法可依,即使某些案件可以根据法律相关立法精神和原则判案,但是很多案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是无法得到保障的。在程序法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的不确定性造成诉讼主体虚位,从而导致司法上不能确定诉讼主体而无法立案,尤其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内公益诉讼制度的缺位,使公益诉讼当事人无法提起诉讼或者法院立案受理后以各种理由如无诉讼主体资格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的通知 (京政发〔2007〕1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政府批准市文化局确定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5项),现予公布。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丰富多彩的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做好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人文奥运”丰富内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公布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06〕1号)有关要求,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特别要重视对传承人的保护,将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07年6月20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计105项) 一、民间文学(1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BJI—1 北京童谣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宣武区图书馆 2. BJI—2 颐和园传说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海淀区文化馆3. BJI—3 圆明园传说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海淀区文化馆4. BJI—4 香山传说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海淀区文化馆5. BJI—5 八达岭长城传说延庆县文化馆 6. BJI—6 卢沟桥传说丰台区文化馆 7. BJI—7 永定河传说石景山区文化馆 8. BJI—8 八大处传说石景山区旅游局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与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 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 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与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与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分类:一、【民间文学】 曹雪芹传说: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 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孟姜女传说 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 孟姜女传说(4张) 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标准

一般而言,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产业并使其成功商业化应当有以下四个步骤:1)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下受众的吸引点2)建立合作机制和氛围,利用各种传播媒体的支持利用最先进时尚的技术3)使民俗艺术创意和全球化语境中最先进的技术联系4)建立完善的民俗艺术产业机制。但从我们的市场调研和其他的资料,事实中可以分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不可一概而论。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化道路都有其独特性,成功的案例也不是可以随便套用的。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非物质文化进行了分类,并逐一分析。 根据国家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俗,传统音乐,曲艺,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这11类。我们又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将它们归了五个小类。 1.非遗民间文学 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既有白蛇转传说、梁祝传说这类我们耳熟能详的传说,也有其他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针对这些民间文学的最传统的,也是最有效的商业化运作方式是以它们为基础拍摄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像上面说的白蛇传、梁祝等民间文学就是很成功的例子。除了这些已开发的作品之外,还有很多非遗民间文学适合改编为剧本,如青海的拉仁布与吉门索所描述的凄美爱情,新疆的江格尔书写的英雄史诗,都是很好的题材。挖掘这些有潜力的民间文学,将它们加以改编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并搬上荧幕,不仅可以使这些精彩的民间文学被大众所知晓,又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可谓是一石三鸟。 2.民俗 民俗,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民间的习俗。民俗所包含的项目有各种传统节日、具有民族特色的祭奠以及各类典礼、服饰和特殊习俗。在这些传统节日和各种典礼中,除去春节、清明等五个中央级别的民俗是全国人民共同欢度的节日外,其他都是具有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适宜由当地的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对它们进行包装与宣传,作为当地旅游资源。这样既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又可以保留这些珍贵的民族、地区特色。服饰也可以作为当地的旅游特色,作为土产出售。民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就是那些特殊习俗,日常生活中已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作为旅游资源又略显枯燥,想将其完全的商业化似乎有些困难,由政府或个人出资为其设立半商业的展馆更为可行。 3.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曲艺,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这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有1)大都需要团体表演,需要的继承人较多。2)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学习3)受众群较小4)基本都面临断代和失传的危机的特点。因此我们将它们归为一类来分析其商业化的可行性。随着社会的变化,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转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能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它们的传承发展也就遇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知识竞赛试题.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定的目的是:(C) A、拉动经济发展 B、打造国家形象 C、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2.本法通过的时间是:(D) A.2010年1月25日 B.2006年6月7日 C.2008年3月25日 D.2011年2月25日 3.本法开始实施的时间是:(B) A.2011年1月30日 B.2011年6月1日 C.2011年6月11日 D.2010年6月1日 4、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是:(C)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5、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我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时,应当报经如下部门批准:(C)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直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

6、境外组织和个人若要调查我国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A) A、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合作进行 B.在遵守我国法律的前提下独自进行 c.在当地人陪同下进行 7、本法共包括六章多少条?(C) A、五十条 B、四十条 C、四十五条 8、境外个人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以如下罚款:(A) 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 D、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9、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方式不包括:(D) A、认定 B、记录 C、建档 D、封存 10、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 :(B ) A、每年六月第一个星期六 B、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 C、农历正月十五 D、午节

中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务院决定从2019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 地域名称 长城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甘肃敦煌莫高窟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山东泰山安徽黄山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西藏布达拉宫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重庆大足石刻福建武夷山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 (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云南三江并流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批准时间 1987.12 1987.12 1987.12 1987.12 1987.12 1987.12 1990.12 1992.12 1992.12 1992.12 1994.12 1994.12 1994.12 1994.12 1996.12 1996.12 1997.12 1997.12 1997.12 1998.11 1998.11 1999.12 1999.12 2000.11 2000.11 2000.11 2000.11 2001.12 2019.7 2019.7 1 遗产种类 文化遗产(附1)文化遗产(附7)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自然遗产自然遗产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附2、附3)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文化景观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定义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族民间口述身授、世代相传的无形文化遗产。这种无形文化遗产蕴藏着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历史文化,因此它代表着民族普遍的文化认同和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体现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由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交通愈加便捷、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等多种因素,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遗产面临更严峻的破坏。为了保存这些文化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合作,在2001年开始了“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请。当年,包括中国昆曲艺术在内的19个代表作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定。这种申报工作其后每两年进行一次。截至2018年,中国入选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40项,其中最早入选的几批包括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族乌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木卡姆”是伊斯兰音乐中的一个特有名称,含有“曲”、“调”、“古典音乐”之意。木卡姆的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在中亚、西亚、南亚、北非等地区都有木卡姆。相传维吾尔族祖先从渔猎、畜牧时期就创作了在旷野、山涧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这种歌曲后来不断融合、演变发展,形成了组曲──木卡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能完整演唱新疆十二木卡姆的艺人已经屈指可数。1950年代和1970年代之后,新疆自治区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几次大规模收集、整理木卡姆。现在,对新疆十二木卡姆的保护更加强了。 蒙古族长调同样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在花香风甜的季节里,蒙古牧民骑上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放牧。举目遥望,碧草连天,闲云自飘、牛羊盖野。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充分享受心灵的自由,牧民们的歌声悠长舒缓。有人说蒙古族长调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到2013年为止,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如《格萨尔》史诗;表演艺术,如昆曲、古琴;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如端午节;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如中医针灸;传统手工艺,如剪纸;举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或时间等。 中国政府于2006年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518项保护对象。政府也在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保护”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它包括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考察和清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评定、通过建立数据库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和保存、对传承人的扶植和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弘扬,以及做好传承工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