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胆固醇正常参考值问题

再论胆固醇正常参考值问题
再论胆固醇正常参考值问题

再论胆固醇正常参考值问题

应子勇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临床上常说的“血脂”主要指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其中高胆固醇血症4.9~6.2%,高甘油三酯13.1%,高类脂21.1~22.4%,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就有4个人血脂异常。一般以胆固醇≥6.22mmoi/L(0.02586 mmoi/L=1.0mg即≥240mg)为“高胆固醇”。

胆固醇是维系生命的重要基础物质之一,是血脂的最主要组成成分,40多年来,学者一直认为“胆固醇”≥6.22是“高血脂”,高血脂可以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脂肪肝等等非常严重的疾病而危害健康,胆固醇太低是“低血脂”对健康也有严重危害性,只有“正常胆固醇”是有利健康的。有人认为目前世界上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大多数与高血脂有关,于是认为胆固醇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似乎是胆固醇越低越好越健康。但是,目前网上资料:美国五个政府部门最终已经修改了40年以来对胆固醇的错误认识,认为“胆固醇有益无害,胆固醇不再分好坏”,胆固醇含量高是个体肝脏功能十分良好的证明,对健康有利无害,似乎是胆固醇越高越好越健康,于是认为“关于胆固醇危害健康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医疗欺骗”,认为根本就没有坏胆固醇这一说法。对胆固醇的二种完全相反的十分矛盾的看法到底应该相信哪一种呢?!难道胆固醇真的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难道胆固醇危害健康真的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医疗欺骗呢?!胆固醇“正常参考值”以多少比较合适呢!值得进一步认真探讨!

一、中西方人口的胆固醇含量状况调查根据《老年医学在中国》P101资料:人类胆固醇含量是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升高的,不同年龄人口的胆固醇是有很大不同的,中国人:新生儿(脐带血)是70mg(胆固醇含量——下省略),5岁上升到136mg,15~55岁期间是平均每岁上升1.0mg,平均最高正常值是187mg,如187±27即为160~214mg,55岁达到高峰,健康老人(指≥60岁——下同)是171.1mg,女性180.45mg,男性161.35mg同上P102;西方人是:新生儿(脐带血)80mg,1周岁上升到190mg,15~55岁平均每岁增加2.2~3.0mg 即2.6±0.4mg,50岁达到高峰,平均最高正常值是250~300mg即275±25mg,60岁后逐步降低。根据以上现象,大致上就可以推测出中西方人口各个年龄的胆固醇值(mg)及“平均每岁增减胆固醇mg数”及中西方人口的胆固醇差距(%),结果见表一。

表一、各个年龄中西方人口的胆固醇值(mg/L)及胆固醇差距(%)

表一红色的胆固醇值等均引自《老年医学在中国》或根据红色数据计算所得,其它所有数据是在新生儿70或80mg等基础上,按年龄不断增大而平均每岁胆固醇增加数逐步减少的原则推算的,应该是可靠的科学的可信的符合实际的。

表一可见;

1、人类的胆固醇含量变化有规律可循新生儿最低分别是70和80mg,50~54和55~59岁人口最高分别是206和351mg,老年后逐步下降到200~300mg以下;

2、胆固醇含量中国人低于西方人新生儿低12.50%(80-70)÷80=10÷80=0.125;一周岁低47.4%(190-100)÷190=90÷190=0.474);50~54岁低42.0%(351-206)÷351=145÷351=0.42;≥60岁低30~33%;≥90岁低28.1%;总人口低32.0%。相差最大的是一周岁人口,之后波动在40%上下。

二、不同人群的胆固醇值与平均寿命计算

有了表一各个年龄段人口的胆固醇数(mg),再有人群的年龄构成就可以对不同人群人口的胆固醇含量与平均寿命进行计算。现在以某省1982年3888.4万居民人口,24.12万死亡人口与2010年5400.0万居民人口和29.70万死亡人口的年龄构成资料为例计算不同人群的平均年龄(岁)与平均寿命(岁)和胆固醇值,年龄段人口占构成数×年龄段人口胆固醇数=年龄段人口占胆固醇数;各个年龄段人口占胆固醇数之和=人群总胆固醇数;结果詳见表二、

表二、不同人群人口的年龄构成(%),占胆固醇数(mg)和胆固醇值(mg ),平均年龄(岁)或平均寿命数(岁)

* 年龄指居民人口的平均年龄,寿命指死亡人口的平均年龄。

** 西方人的年龄构成缺以某省1982年居民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构成数计,不一定完全准确。

表二可见:

1、人口的胆固醇值与平均寿命密切相关人口的胆固醇值越高平均寿命越长,1982年居民人口的平均胆固醇是165.4mg死亡人口是170.78mg,平均寿命是57.35岁、2010年的胆固醇居民人口是174.5mg,死亡人口是174.4mg,平均寿命是72.27岁;西方人的胆固醇居民人口是268.06mg,死亡人口是254.7mg,平均寿命是77.5±2.5岁即75~80岁。所以西方人的胆固醇是比较“正常”的寿命最长,中国人的胆固醇是“偏低”的平均寿命也偏低,1982年人口的胆固醇最低寿命也最短。1982年人口的胆固醇最低是由于当时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的关系,2010年人口胆固醇略有上升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关系,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高低与胆固醇高低健康水平高低平均寿命长短是密切相关的。

2、各个年龄人口的占构成数和胆固醇值动态变化

⑴、儿童人口(指<15岁)占构成数1982年是29.30%,2010年是14.91%,28年下降了

14.39个百分点即下降了49.12%(14.39÷29.30=0.4912),占死亡数1982年是14.16%,2010年是1.59%,下降了12.57个百分点即下降了88.8%(12.57÷14.16=0.88.8),儿童人口占构成数和占死亡数大幅度下降是计划生育和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提高的关系,儿童平均胆固醇分别是124.1mg和115.6mg,死亡儿童的胆固醇分别是89.3和111.3mg比健康儿童明显下降。

⑵、成年人(15~59岁——下同)成年人占构成数1982年是62.01%,2010年是71.45%上升了9.44个百分点,死亡人口1982年是占24.97%,2010年是占18.50%,下降了6.47个百分点即下降了25.9%(6.47÷24.97=0.259),成年人占构成数大幅度提高占死亡数大幅度下降是健康水平医疗水平提高的关系;成年居民人口胆固醇平均值是182.5~184.1mg,死亡人口的胆固醇是191.6和189.1mg与文献的187mg基本一致。

⑶、老年人(≥60岁——下同)老年人1982年占8.69%,2010年占13.64%,上升了4.95个百分点,即上升了36.29%(4.95÷8.69=0.3629),死亡人口占构成数1982年是60.95%,2010年是79.90%,上升了18.95个百分点即上升了31.09%(18.95÷60.95=0.3109),老年人占构成数与占死亡数均大幅度上升是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水平医疗水平提高的关系。老年居民人口的胆固醇分别是182.5mg和188.5mg,死亡人口分别是181.2和172.3mg,略高于《老年医学在中国》P103调查资料的170.1mg。

可见各个年龄段人口的胆固醇值相对稳定,各个年龄段之间胆固醇有一定差别,各个年龄段人口占构成数变化很大,死亡儿童胆固醇下降明显,说明胆固醇低者抵抗力免疫力较低更易死亡。

三、老年男女人口胆固醇含量与平均寿命差异调查

《老年医学在中国》P103对511例健康老人的胆固醇含量做了调查平均值是170.1mg,男

性是161.35mg,女性是181.45mg,相差20.10mg,那么老年男女的平均寿命有没有区别呢,现在对表一资料中不同性别人口的平均寿命进行计算,结果见表三、

表三可见:老年女性胆固醇比男性高20.10mg,平均寿命长2.71~2.94岁,28年男女老年人平均寿命是分别提高了3.96~4.19岁,说明胆固醇高者寿命长胆固醇低者寿命短,胆固醇高低与寿命长短密切相关。

四、胆固醇不同含量人口的占构成数和平均寿命的推测与计算

表二可见:不同胆固醇人口的平均寿命不同,胆固醇165mg人口是57.35岁、胆固醇175mg 人口是72.27岁。

众所周知:任何物质的分布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的,人口数总是在“平均值”附近者最多,在平均值二测者不断减少越来越少,比如我国男性的身高平均值是170cm,那么身高在170cm±10%即±17cm在153~187cm之内者人数最多约占60%左右;再±17cm或10%即在136~153和187~204cm之间者人数明显减少约各占10%左右;再±17cm和±10%即在119~135和205~221cm之内者人数更少各约占5%左右;再±17cm即在102~118和221~238cm之内者人数更少约各占3.0%左右;身高再±17cm即在83~102或238~253cm者更少约各占1.5%左右;再±17cm即在平均值±50%之外身高不足82cm或超过253cm者更是非常罕见各不足占0.5%。如以平均值±10%作为“正常参考值”即正常身高是153~187cm,如以平均值±20%为“正常身高”即正常身高是136~204cm,其它身高即不正常或偏高或偏低,或太高太低,这就是我国男性身高分布的现状。

胆固醇与身高的分布是相似的,虽然胆固醇的波动范围很大最低可低到70mg以下,也

可高到350mg以上,但是其中间值是190mg(或187mg)左右,所以胆固醇190±10mg即180~200.0mg是人数最多的,约占60%左右;再±20.0mg即160~179和200~219mg人口人数明显减少约各占10.0%左右;再±20.0mg即140~159和220~239mg人数再减少,约各占5.0%左右;再±20.0mg即120~139和240~259mg人数更少,约各占3.0%左右;再±20.0mg 即100~119和260~279mg人数更少,约各占1.5%左右;超过均值±50%即<100mg和>280mg 者人数更少,各约只占0.5%左右。了解到人口胆固醇的分布状况后,只要再有总人口的平均寿命和部分胆固醇人口的平均寿命等就可以大致推测出不同胆固醇人口的平均寿命(岁)。假如现在有一组人口其平均寿命是73.40岁,其中高胆固醇(≥240mg)人口占5.0%(4.9~6.2%),胆固醇<240mg人口是占95.0%(100-5.0=95.0)。而胆固醇165mg人口的平均寿命是57.35岁,胆固醇175mg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2.27岁,那么就可以大致推算出不

同胆固醇人口的平均寿命(岁)。结果詳见表四、

每档人口平均寿命的差距以5.0~6.0岁推算,假设胆固醇180~199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5.00岁,略高于总人口的73.40岁;

表四看见:

1、胆固醇180~200mg人口的占构成数与平均寿命胆固醇180~200mg人口占构成数是60.0%,因为其寿命必须大于总人口的72.27岁,所以假设是75.00岁;

2、胆固醇<200mg人口的占构成数和平均寿命因为胆固醇<100mg人口是人数最少是占0.5%,平均寿命最短是45.0岁;胆固醇100~119mg人口占1.50%,平均寿命是51.0岁;

胆固醇120~139mg人口占3.0%平均寿命57.0岁;胆固醇140~159mg人口占5.0%平均寿命63岁;胆固醇160~179mg人口占10.0%,平均寿命69岁;所以胆固醇<180mg人口是占20.0%,其胆固醇平均值是152mg即(0.5×90﹢1.5×110﹢3.0×130﹢5.0×150﹢10.0×170 )÷20=(45﹢165﹢390﹢750﹢1700)÷20 =3050÷20 =152mg,平均寿命是63.75岁(69.0×0.10+58.5×0.10)÷0.20=(6.9+5.85)÷0.20=12.75÷0.20=63.75岁,所以胆固醇<200mg 人口是占80.0%(0.6+0.2=0.80),平均寿命是72.19岁(75.0×0.6+63.75×0.2)÷0.80=(45+12.75)÷0.80=57.75÷0.80=72.19岁;这样胆固醇<180mg各档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每档依次递减6.0岁;,

3、胆固醇≥200mg人口的占构成数和平均寿命因为胆固醇≥280mg人口人数最少是占0.5%平均寿命最短是65.0岁;胆固醇260~279人口是占1.5%平均寿命是70.0岁;胆固醇240~259mg人口共占3.0%平均寿命是75.0岁;胆固醇220~230人口占5.0%平均寿命是80.0岁,这样胆固醇≧220mg人口占20.0%,平均寿命是78.25岁(73.40-72.19×0.8)÷0.20=(73.40-57.75)÷0.20=15.65÷0.20=78.25岁,平均寿命每档依次递减5.0岁;其胆固醇平均值是228mg即(0.5×300﹢1.5×270﹢3.0×250﹢5.0×230﹢10.0×210 )÷20=(150﹢405﹢750﹢1150﹢2100)÷20 =4555÷20 =228mg,,其中胆固醇200~219mg人口是占10.0%,其平均寿命就只能是80.25岁(78.25×20.0-72.5×5.0﹣80×5.0)÷10.0 =(1565-362.5﹣400.0)÷10.0 =802.5÷10.0 =80.25岁;

表四可见占构成数最多的胆固醇是180~200mg约占60.0%左右,平均寿命最长的胆固醇是200~219mg,是80.25岁;这样胆固醇在200~219mg之外上升或下降,其平均寿命就均依次有序下降5或6岁,而且有力说明“胆固醇正常有利健康,过高过低均有害健康的理念”;

所以以上不同胆固醇人口的占构成数与平均寿命数不是凭空想象的,不是胡思乱想的!而是可靠的,可信的,符合事物变化规律的,符合实际的,合情合理的!

五、不同胆固醇“正常参考值”的占构成数平均寿命与高胆固醇患病率及平均寿命

现在以表四不同胆固醇人口的占构成数(%)和平均寿命数(岁)为依据,再对不同胆固醇波动范围的“正常参考值”的占构成数(%)与平均寿命(岁)等再作分析,结果詳见表五、

人口,长于总人口,也于长“高胆固醇”人口的。

表五可见:只有第7类“胆固醇正常参考值”即胆固醇160~250mg即205±45mg是占总人口的86.0%,平均寿命有75.37岁比总人口高1.97岁,比中国人的实际值187mg高了18mg

(205-187=18)即提高了10.0%(18÷187=0.096),比西方人的275mg低了70mg即低25.45%,(70÷275=25.45%)而不是低42.0%;其低胆固醇人口占11.0%平均寿命是59.5岁比总人口低13.90岁,其高胆固醇人口占3.0%平均寿命是70.83岁比总人口低2.57岁,这样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正常胆固醇人口是大多数有利健康,低胆固醇人口及高胆固醇人口是少数有害健康”的理念和现实实际情况;所以是最适合作为“胆固醇正常参考值”的。

1、第1~3类“胆固醇正常参考值”它们是医学上常用的正常参考值占构成数是79.0~92.0%,平均寿命只有71.92~73.21岁,既低于总人口也低于“高胆固醇人口”,不能体现“正常胆固醇有利健康”的理念,所以不适合作为正常参考值。将它们作为正常参考值可能将大批胆固醇偏低(110~160mg)人口错误地当做“正常胆固醇”人口,又将大批最健康最长寿的胆固醇200~259mg人口错误地当做“高胆固醇”人口,所以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的正常标准;

2、第4、5、6类“胆固醇正常参考值人口”它们占总人口90.0%,平均寿命低于75.0岁与总人口相当,但是与“高胆固醇”人口差距不大,所以也体现不了“正常胆固醇”有利健康的理念,也不适合的正常参考值;

3\第8、9类“胆固醇正常参考值人口”它们占总人口的79.5~84.0%,平均寿命是75.02~75.63岁,高于低胆固醇人口高于总人口也高于“高胆固醇”人口,是可以作为正常参考值的,但是其占构成数略少,广泛性可能不太够;

西方人的胆固醇正常值是275±25mg即250~300mg,高低之间只相差50mg其波动范围是乎少了一些,如是200~300mg即250±50.0mg可能更合理更符合实际,这样与中国人的205mg差距就只有45mg只相差18.0%(45÷250=0.18),就与新生儿的差距不大了就比较合情合理了,而过去我国的正常的参考值是155~170.0mg,比西方人低了105~120mg(275-170=105;275-155=120)即低了43.6~43.3%(1.0-155÷275=1-0.564 =0.436或1-170÷300=1.0-0.567=0.433),差距显然过大大于实际差距是不合理的。中国人的胆固醇187mg 本来已经比西方人的275mg低了88mg了,我国学者在高血脂严重危害健康理论的影响下,将155.0(±45.0即110~200)、170.0(±60.0即110~230)或165.0(±45即120~210)mg 作为正常参考值,不仅比西方人低了105~120mg,也比中国人的实际值187mg低了17~32mg,比西方一岁儿童的190mg还低,结果是将大批胆固醇200~250mg之间平均寿命达到80多岁的最健康最长寿人群误诊为“高胆固醇”人口,使“高胆固醇”人口从实际的2~3%左右上升到20.0%左右,有的讲是40%以上,他们要天天吃降血脂药,不敢吃肉,不敢吃油,天天闷闷不乐地,担心发生中风等等疾病,在痛苦中生活,折磨,抵抗力不断下降中等待死亡。将大批(约8.0~10%)胆固醇在110~160mg人口错误地当做“正常血脂”人口,使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身体健康“血脂正常”,从而麻痹大意不注意加强营养等等而使抵抗力不断偏低,免疫力不断偏低患各种疾病而过早地死亡,使“低胆固醇”人口从实际上的10.0%以上下降到只有2.5~3.0%,结果是大大夸大了高血脂的危害性而大大降低了低血脂的危害性,使“胆固醇危害健康”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医疗欺骗。所以,不考虑不同胆固醇人口的平均寿命凭空想象定出来的所谓的“正常胆固醇参考值”统统是不可靠的也是不科学的不可信的。

将实际上人类最健康最长寿的胆固醇是200~250m g人口,将其诊断为“高血脂”是非常错误的,我国真正的高胆固醇人口只有2.0~3.0%左右,将其认为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将本来已经大大低于西方人的胆固醇标准一再降低更是非常错误的;但是,目前美国人认为“胆固醇有益无害,胆固醇不再分好坏”的观点也是偏面的,胆固醇280mg以上其平均寿命不断下降低于总人口确实是有害健康的!对高胆固醇也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低胆固醇对健康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不能小看,所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营

养,使我国人口的胆固醇由目前的平均187mg提高到平均205±45(即160~250)mg左右乃是任重而道远。正常的胆固醇(160~250mg)对中国人的健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随着胆固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将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任何东西均有一个“度”的问题,胆固醇过高(高于280mg特别是高于300mg),过低(低于160mg特别是低于100mg)是有害健康而严重影响寿命的。目前中国人的主要矛盾是胆固醇健康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至少有7.0~14.0%人口的胆固醇明显偏低,所以中国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西方人,男性平均寿命普遍低于女性均与胆固醇偏低有关,只要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血脂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平均寿命一定会进一步延长,但是 2.0~3.0%左右的高胆固醇人口对健康的危害性也不能小看也是不能麻痹大意的,胆固醇过高还是要积极治疗的。本文提出的“正常胆固醇参考值”是对是错将等待历史的检验。

以上观点如有荒唐之处谬误之处欢迎专家网友批评指正,表示感谢。

正常值

正常值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 一:红细胞记数RBC: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0-5.5)T/L 女(3.5-5.0)T/L 二: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0.37-0.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正常参考值:82-92fl 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27-31pg 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320-360g/L 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正常参考值:11.6-14.8 八:白细胞记数WBC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正常参考值:4-10G/L、 九:白细胞分类DC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 (G=106)淋巴细胞L YM 20-40% 单核细胞MID 3-8% 十:血小板记数PLT 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0-300G/L 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正常参考值:6.8-13.5fl 十二:血小板压积PCT 临床意义:同PLT 正常参考值:0.1-0.3% 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正常参考值:15.5-18.0% 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 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正常参考值:0.5-1.5% 十五:血沉ESR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正常参考值:男0-15mm/h 女0-20mm/h 十六:尿比重SG 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 正常参考值:1.010-1.030 十七:尿酸碱度PH 临床意义:酸性尿:尿酸盐结石、酸中毒碱性尿:草酸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 正常参考值:5-8 十八:尿沉渣镜检临床意义:红细胞:肾炎、肿瘤可增加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上皮细胞: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增加管型:各类肾炎肾病正常参考值:OBL:neg 0-5(±) 2-6(+) 8-15(++) 20-30(+++) >40(++++) LEU:neg 0-5(-) 5-10(+) 10-15(++) 20-40(+++) >50(++++) 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管型:偶见透明管型 十九:本周氏蛋白临床意义:阴性监狱多发性骨髓瘤正常参考值:阴性 二十:尿胆红素U-BiL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正常参考值:阴性1(SCHWACH)3(MAESSIG)6(STARK)二十一:尿胆原URO(UBG)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及肝病正常参考值:0.2 2(+)4(++)8(+++)12(++++)二十二:尿酮体U-Ket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腹泻正常参考值:neg 5(±) 15(+) 50(++) 150(+++) 二十三:尿糖U-Glu 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时增高正常参考值:阴性 二十四:尿蛋白U-Pro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正常参考值:neg 25(+) 75(++) 150(+++) 500(++++) 二十五:尿亚硝酸盐NIT 临床意义:阴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正常参考值:阴性 二十六:便潜血OB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正常参考值:阴性 二十七:精液常规RT 临床意义:鉴别诊断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精囊炎与精囊结核正常参考值:1-1.5亿/ml 二十八:脑脊液常规CSF Tt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脑脊液、脑肿瘤、脑出血等正常参考值:颜色:无色水样液体 透明度:清晰蛋白:阴性红细胞记数:成人(0-8)×106/L 临床生化检测项目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LT(GPT)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梗等正常参考值:3-40U/L 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ST(GOT)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心梗发病期、急慢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等正常参考值:3-40U/L

颈部血管正常参考值

不同年龄颈动脉内径测值(mm,X SD ) 年龄(岁)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20~40 6.60.4 5.40.5 4.30.4 41~50 6.70.5 5.60.5 4.60.5 51~60 6.90.5 5.40.6 4.40.6 61以上7.50.9 6.00.8 4.7 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参数测值(cm/s,X SD)及阻力指数 血管名(动脉)Vmax(峰值流速)Vmin(最低流速)TAV(平均流速)阻力指数颈总91.320.727.1 6.422.5 5.10.70.05颈内67.614.327.3 6.422.2 5.50.590.06颈外70.916.118.1 5.115.2 4.60.740.09 颈动脉与颈内静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管腔管壁血流方向频谱血流 颈动脉不随呼吸变化厚,有内膜回声流向头侧搏动性血流颈内静脉随呼吸变化薄,无内膜回声回心血流非搏动性血流 颈内、颈外动脉的鉴别 血管名称管腔分支位置舒张期血流颈内动脉大无后外明显 颈外动脉小有前内不明显 左、右椎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测值(X SD) 侧别内径(mm)Vmax(峰值流速)舒张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cm/s)左 3.80.460.113.423.4 5.320.7 4.3 右 3.60.361.215.222.77.021.0 4.8 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腋动脉 4.30.892.326.425.07.222.0 6.4肱动脉 3.10.775.023.320.07.017.0 5.2尺动脉 2.10.344.010.2 4.3 4.127.0 4.2桡动脉 2.30.444.612.6 5.0 4.820.0 4.0 血管D(mm)Vs(cm/s)Vr(cm/s)Vd(cm/s)股总动脉7.9 1.397.022.335.98.214.68.2 股浅动脉(近) 6.7 1.385.024.730.29.212.7 6.1 股浅动脉(远) 6.2 1.174.021.330.09.812.5 6.2腘动脉 5.5 1.062.013.625.89.110.8 6.4 胫前动脉(近) 3.80.651.014.519.09.710.0 5.2 胫后动脉(远) 2.40.446.017.510.07.08.5 4.7 整理文本

胆固醇正常甘油三脂高的治疗方法

胆固醇正常甘油三脂高的治疗方法 现如今,胆固醇正常甘油三脂高这种疾病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患病群体大多出现在中年人身上,现如今人们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还比较弱,同时加之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很多一系列的问题,胆固醇正常甘油三脂高的问题一定不能马虎大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胆固醇正常甘油三脂高的治疗方法吧。 1.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蛋黄等胆固醇含量极高的食物,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每天少于 300毫克)。血液中的胆固醇 主要(70%)是肝脏合成的,只有少部分(30%)来源于食物,所以仅仅依靠减少胆固醇摄入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高胆固醇,但是控制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对降低胆固醇仍然是有帮助的。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标准,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宜少于300毫克或更低,而1个鸡蛋黄中的胆固醇为250~290毫克;2两煮卤好的猪肝胆 固醇含量更高达469毫克。 2.少吃肥肉和荤油,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广泛存在于肉、蛋、奶类食物中,尤其以肥肉、荤油和内脏的饱和脂肪含量为最多。饱和脂肪具有促进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生高的作用,其效力甚至超过了胆固醇本身。 3.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如魔芋、木耳、海带、裙带菜、洋葱、南瓜、地瓜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胆固醇的排泄。人体排泄胆固醇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胆汁,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胆酸,胆酸随胆汁排入胃肠道参与脂肪的消化,之后,一部分胆酸代谢产物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废物利用”,另一 部分胆酸代谢产物则随粪便排出体外。膳食纤维的作用就是吸附更多的胆酸代谢产物,使之排出而不是重新回收利用。这样,肝脏“只好”利用更多的胆固醇合成胆酸以补充胆酸的丢失。大量研究证实,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明确作用。 4.橄榄油、茶油、玉米油和菜子油中含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可在日常饮食中 与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搭配食用。 5.鱼油和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不过其作用主要是针对甘油三脂升高,降胆固醇的作用较小(当然,仍然是有用的)。 6.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虽然并不能直接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但有助于减轻胆固醇对血管的危害。

是磷脂还是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是磷脂还是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转载) 2010-10-13 14:52:06| 分类:生物奥赛|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综合 这个问题好复杂,看了一堆资料,应该说磷脂肯定参与脂质的运输,胆固醇也有参与,不同脂质运输太复杂了。也都参与了细胞膜的组成(指的是动物细胞膜),植物细胞膜中有豆固醇等。 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是由血浆脂蛋白完成的。脂蛋白是由蛋白质和脂类(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子大小和形态不同,去向也不同。根据脂类的组成、密度的大小,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当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时,往往会在血管内堆积,造成动脉血管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被称为「坏的胆固醇」;相反的,当胆固醇与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结合时,不仅不会造成血管硬化,甚至可以将血管中堆积的胆固醇,带到肝脏代谢或排出体外,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好的胆固醇」,或「血管中的清道夫」。由此可见, 胆固醇的确参与了脂质的运输 血浆脂类包括游离胆固醇(freecholesterol,FC)、胆固醇酯(cholesterol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riglyceride,TG)、糖酯、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等。血浆中最多的脂质有胆固醇(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PL和LG,血浆脂质总量为。 血浆脂类简称血脂,其含量与全身相比只占其小部分,然而其代谢却非常活跃。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态。由于血脂的不断降解和重新合成在正常地进行,并保持动态平衡,测定血浆脂类可及时 地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 血浆脂蛋白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脂蛋白属于一类物质,因结构及组成的差异,有多种形式存在,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共同之处,一般都是以不溶于水的TG和CE为核心,表面覆盖有少量蛋白质和极性的PL、FFA,它们的亲水基因暴露在表面突入周围水相,从而使脂蛋白颗粒能稳定地分散在水相血浆中。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方法主要有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 (一)超速离心法 脂蛋白中有两种比重不同的蛋白质和脂质,蛋白质含量高者,比重大;相反脂类含量高者,比重小。从低到高调整介质密度后超速离心,可依次将不同密度的脂蛋白分开。通常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四大类。 (二)电泳法 由于血浆脂蛋白表面电荷量大小不同,在电场中,其迁移速率也不同,从而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等四种。为了取样方便,多以血清代替血浆。正常人空腹血清在一般电泳谱上无乳糜微粒。电泳分类法的脂蛋白种类与超速离心法的脂蛋白分类相应关系如图所示。 二、脂蛋白组成 一般认为血浆脂蛋白都具有类似的结构,呈球状,在颗粒表面是极性分子,如蛋白质,磷脂,故具有亲水性;非极性分子如甘油三酯、胆固醇酯则藏于其内部。磷脂的极性部分可与蛋白质结合,非极性部分可与其它脂类结合,作为连接蛋白质和脂类的桥梁,使非水溶性的脂类固系在脂蛋白中。磷脂和胆固醇对 维系脂蛋白的构型均具有重要作用。 1.乳糜微粒CM颗粒最大,约为500nm大小,脂类含量高达98%,蛋白质含量少于2%,因此密度极低。CM由小肠粘膜细胞在吸收食物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时合成,经乳糜导管,胸导管到血液。主要功能为

常规化验及正常值

血液一般检查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 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ALT(谷丙转氨酶)5~40 AST(谷草转氨酶)0~40 AST/ALT(谷草/谷丙)0.80~1.50 GGT(谷氨酰转移酶)7~32 ALP或AKP(碱性磷酸酶)53~128 TBILI(总胆红素) 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 5.0~12.0 TP(总蛋白)60~80 ALB(白蛋白)40~55 GLB(球蛋白)20~30.0 A/G(白球比)(1.5~2.5):1 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

厦门市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指南(2016年版) 一、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超声检测 1. 常规检测动脉 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锁骨下动脉(SA)及无名动脉(INA)。 2. 常规检测参数 动脉管径、内 - 中膜厚度(IMT)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 3. 常规检查流程 (1)二维灰阶显像 首先以横断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起始、左侧从 CCA 自主动脉弓分支开始,连续观察 CCA 全程、ICA-ECA 分叉、ICA 起始段及分叉以远 4-6cm 范围、ECA 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壁三层结构及血管腔内回声、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再以纵切面测量 CCA 远段(分叉水平下方 1.0-1.5cm 范围)、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起始段管径相对膨大处)管径及 CCA 远段及颈动脉球部的 IMT。 测量 IMT 与管径应避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管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至前壁内膜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当出现血管狭窄时应测量血管的残余与原始内径。IMT 的测量是血管后壁内膜上缘与外膜上缘的垂直距离,即血管壁内膜与中膜的联合厚度。 图1 颈动脉管径测量(左图)及IMT测量(右图)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形态、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及斑块内声学特征,测量斑块的大小,以长× 厚(cm)表述大小,多发性斑块测量最大的责任斑块。 (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 通过 CDFI 模式观察检测动脉管腔的血流充盈状态,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溃疡性斑块的进一步评估。对于极重度狭窄管腔的检查,通过 CDFI 血流成像调节可以提高病变检出率。| (3)脉冲多普勒超声(PW)

胆固醇对血管的伤害

胆固醇对血管的伤害 文章目录 一、胆固醇对血管的伤害 二、胆固醇高的食疗方法 三、胆固醇存在于哪些位置 胆固醇对血管的伤害 1、胆固醇对血管的伤害 血液中LDL-C(“坏”胆固醇)增加,一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使内皮有漏洞,它们就会钻到动脉的内皮下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种斑块就象潜伏在在动脉壁里的肿瘤,它的外面是一层包膜,内部就是许多聚集在一起的“坏”胆固醇。

血液里的“坏”胆固醇越多,聚集在动脉壁里的就越多,斑块不断长大,使动脉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影响血液和氧的输送,就会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死、脑软化等疾病。 但更可怕的是,这些斑块象“定时炸弹”一样会在没有任何先兆时爆炸。由于胆固醇是一种脂质,它在斑块里越多,就象饺子馅里有很多油汤,容易破裂。 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如何运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您控制体重,降低“坏”胆固醇LDL-C,升高 “好”胆固醇HDL-C。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每次30-45分钟。适宜的运动有快走或慢跑、游泳、爬山、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运动的强度以心率不超过170-年龄为宜。 3、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日常饮食应注意什么 控制总热量:主食每天4两(女)、6两(男),以全麦面包、燕麦、机米、土豆、南瓜为佳,少吃点心,不吃油炸食品。 控制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200毫克。应不吃动物内脏,减

少含脂肪高的肉类食物,蛋黄每周不超过2个,建议用脱脂奶代替全脂奶。(各种食物100克/2两的胆固醇含量:猪肝2两,368毫克;鸡蛋一个,250毫克;猪肉2两,肥的113毫克,瘦的75毫克;牛奶100克,全脂40毫克,脱脂4毫克;链鱼2两,58毫克;蔬菜、水果、豆腐,0毫克。) 胆固醇高的食疗方法 枸杞黑豆粥。黑豆,性味甘、平、无毒。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是植物中营养最丰富的保健佳品。黑豆中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黑豆除能满足人体对脂肪的需要外,还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方法:准备好黑豆、枸杞子、大米。黑豆提前洗净泡发;枸杞子用冷水洗净、浸泡。黑豆连同泡豆的汁水倒入沙煲,大火煮开,小火熬煮20分钟。倒入大米,大火煮开,小火煮15分钟。米粒煮开花,倒入枸杞子。煮好的黑豆粥可以适当的调入白糖或者盐食用。

老年人胆固醇是多少算正常范围

老年人胆固醇是多少算正常范围 文章目录*一、老年人胆固醇是多少算正常范围*二、怎么合理摄入胆固醇*三、胆固醇偏高的饮食注意 老年人胆固醇是多少算正常范围1、老年人胆固醇是多少算正常范围 肝脏是合成和储存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国内外专家推荐成人理想胆固醇值为5.2mmol/L。总胆固醇(CHOL)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是肝功能检查常用指标之一,总胆固醇正常值是:成人胆固醇:2.86~5.98mmol/l(110~ 230mg/dl )。 2、胆固醇偏高的症状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胆固醇偏高的患者可能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胆总管阻塞、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儿童胆固醇正常值为3.12~5.20毫摩/升,成人胆固醇正常值为2.86~5.98毫摩/升。因此大家在看到化验单的时候后就可以这个标准来看看你自己的胆固醇正常值是否偏高或 者偏低了。 3、降低胆固醇的方法 胆固醇的正常值对我们身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胆固醇偏高,

只是靠我们平时饮食那也只能够起到辅助的作用,并不能有效快速治疗胆固醇偏高,小编建议你还可以吃些食物,比如燕麦片,橘类水果,苹果,腰豆,眉豆、黄豆等也含丰富水溶性纤维食物,可以有效的降低胆固醇。 怎么合理摄入胆固醇1、多吃鱼 一项针对Ω-3脂肪酸(存在于金枪鱼、鲭鱼、鲑鱼和沙丁鱼等鱼类中)对hdl-c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当吃鱼的次数达到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时,能有效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2、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 整粒谷物和面包等纤维含量非常高的食物,能有效降低人体内ldl-c的含量。营养专家指出,为了达到影响胆固醇含量的效果,膳食中的纤维必须达到15~30克。 可以在早餐中加上一盘黑莓,在午餐中加入半碗扁豆,在晚饭中加入一盘全麦面食,再加上5个对半剖开的桃干作为零食。 3、多吃大豆制品 豆腐和膨化植物蛋白等大豆制品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植物化学物质,叫作异黄酮。研究显示,这种化学物质有助于把危害动脉的ldl-c从人体中清除出去。 4、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 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与人体内hdl-c含量成正比。

胆固醇含量过高如何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今,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表明血液中胆固醇太高会造成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可以预防并减轻动脉硬化程度。 血脂化验指数至少包括3种:胆固醇的总含量:LDL(低密度脂蛋白,其携带的胆固醇接近冠状动脉时,会释放出来,阻塞血管,因此也叫坏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其携带的胆固醇不沉积,还有排除LDL的作用,因此也叫好胆固醇)。 如果胆固醇的总含量高,但总含量与HDL(好胆固醇)的比例低于4.5,那您尽可放心。但是,如果其比例高于4.5,而且LDL(坏胆固醇)含量高于正常指数,那么,您就应该考虑诊疗。 胆固醇含量过高如何恢复到正常水平?最安全有效降低胆固醇的方法是食疗,食疗的基本原则是: 一、饮食中尽量避开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最高,一个蛋黄含300毫克的胆固醇(是美国心脏协会建议的每日最高摄取量)。 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还有鱼子、虾子、动物内脏、乌贼、肉类、乳制品、螃蟹、虾等。 二、饮食中需节律的,不仅是胆固醇,还有饱和脂肪。猪、牛、羊肉的脂肪,以及全脂牛奶,尤其是吃起来鲜香肉嫩,呈大理石花纹的肥牛肉、禽类肉皮等,均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 在常温下凝固的植物油(棕榈油、椰油、人造奶油)也含饱和脂肪。 三、能够降低胆固醇和坏胆固醇(LDL)的食物: 1、鱼类所含的饱和脂肪极低,尤其是来自深海的冷水鱼类,含有大量的W-3脂肪酸,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明,服用W-3脂肪酸(EPA和DHA补充剂)的人,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血液粘稠度均有降低,而且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2、食用大量的水果、蔬菜、水溶性纤维有利于降低胆固醇。淡水溶性纤维(如全麦麸)能预防便秘,但对降低胆固醇没有助益。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有豆子、枣、草果、无花果、干梅子、花椰菜、燕麦麸等。 干梅子内含60%属于可溶性的果胶、黄豆及其制品也具有同样的功效,魔芋食品中也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纤维。 3、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半颗蒜头(整颗更好),可帮助某些人降低10%的胆固醇,而且还能降低血压。蒜头里有益健康的活性成分是———蒜氨酸。 每日服用900毫克的无味蒜头胶囊和吃大蒜的效果是一样的。另外,洋葱也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并有降低血液粘度的功效,作用和药物阿司匹林颇类似。

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一览表

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一览表 胆固醇的摄入量以每天小于300毫克为宜(相当于1个鸡蛋黄中含的胆固醇量)

十种食物帮你刮掉胆固醇 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不仅作为身体的组成成分,还是合成许多重要物质的原料,但是长期大量摄入胆固醇不利于身体健康,会使血清胆固醇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并诱发脂肪肝。据美国每日健康网报道,通过长期研究,美国洛玛琳达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已经患高胆固醇血症的人要常吃以下10种食物: 苹果:因富含果胶、纤维素和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如果每天吃两个苹果,坚持一个月,大多数人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害)会降低,而对心血管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会升高。 胡萝卜:富含果胶酸钙,它与胆汁酸发生化学反应后从大便中排出。身体要产生胆汁酸势必会动用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促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降低。 玉米:含有丰富的钙、磷、硒和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牡蛎:富含锌及牛黄酸等,尤其是牛黄酸可促进胆固醇分解,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杏仁:胆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可以用杏仁取代其膳食中的低营养密度食品,达到降低血液胆固醇并保持心脏健康的目的。 海带:含丰富的牛黄酸,可降低血压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食物纤维褐藻酸,也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排泄。 大蒜:能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每天只需吃3瓣大蒜,便可有效降低有害的胆固醇,使有益胆固醇升高,使心脏病的发病率减少50%。 牛奶:含较多的钙质,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也可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蜜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可以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 茶:含有咖啡碱与茶多酚,有提神、强心、利尿、消腻和降脂之功能。经常饮茶,可以防止人体内胆固醇的升高。 正确认识胆固醇 “谈胆固醇色变”,是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朋友的真实心态。 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对胆固醇的看法,无论是血清胆固醇,还是膳食胆固醇,均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客观评价胆固醇的“功”与“过”。一、“一分为二”看血清胆固醇: 临床上将血总胆固醇增高称为高胆固醇血症。目前,我国医学界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大致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食物中胆固醇含量对照表

胆固醇食物含量对照表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生活型态及疾病的形式也随之改变。国人主要的死因,早年以传染病为主,到了1980年代已转变以癌症、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心脏病和糖尿病为主。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硬化疾病息息相关,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低也成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当血液中的总胆固醇浓度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高于正常值时,即称为高胆固醇血症。 美国心脏学会建议:每人每日所进食的胆固醇不应超过300毫克。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原则除控制油脂摄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外,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蟹黄、虾卵等,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因此,了解食物中胆固醇含量,做好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依据行政院卫生署国民健康局2008年公告针对台湾地区于2003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大型调查中,发现65岁以上、不分男女,有36.9%的民众血压过高、20.7%的民众呈现高血糖的状况、而不正常高胆固醇的比率则是12.2%,高血压及高血糖的患者常常合并有高胆固醇的问题。所以,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饮食的控制非常重要,而如何增加大众对于胆固醇摄取量的了解,就是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任务。

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

三、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二)

下列10种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 苹果:因富含果胶、纤维素和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如果每天吃两个苹果,坚持一个月,大多数人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害)会降低,而对心血管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会升高。 胡萝卜:富含果胶酸钙,它与胆汁酸发生化学反应后从大便中排出。身体要产生胆汁酸势必会动用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促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降低。 玉米:含有丰富的钙、磷、硒和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牡蛎:富含锌及牛黄酸等,尤其是牛黄酸可促进胆固醇分解,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 杏仁:胆固醇水平正常或稍高的人,可以用杏仁取代其膳食中的低营养密度食品,达到降低血液胆固醇并保持心脏健康的目的。 海带:含丰富的牛黄酸,可降低血压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食物纤维褐藻酸,也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排泄。 大蒜:能减少肝脏合成胆固醇。每天只需吃3瓣大蒜,便可有效降低有害的胆固醇,使有益胆固醇升高,使心脏病的发病率减少50%. 牛奶:含较多的钙质,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也可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蜜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可以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加速胆固醇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的含量。 茶:含有咖啡碱与茶多酚,有提神、强心、利尿、消腻和降脂之功能。经常饮茶,可以防止人体内胆固醇的升高。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 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 1.5cm范围的内膜厚度)与分叉部内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及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若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CDFI及PW于狭窄处及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内径。 CDFI纵向及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肝脏 【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二)、检查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三)、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 探头位置:

血管内径及流速正常值

血管内径及流速正常值

全身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眼部及甲状腺超声测值 本帖最后由如意于 2010-1-24 10:03 编辑 腹部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 门静脉内径0.8-1.2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血流信号的连续性、吹风样带状频谱,平均血流速度15.2+-2.9cm/s。 肝右静脉内径0.4-0.9cm,肝中静脉内径0.5-0.9cm,肝左静脉内径0.5-0.9cm。频谱特点为三相波波型,两个负相波及一个正相波。 肝动脉内径0.2-0.5cm。频谱显示为与心跳一致的搏动性血流频谱,其特点是收缩期血流之后,可见较高的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55-70cm/s 腹主动脉内径。肾动脉以上内径2.0-3.0cm,肾动脉以下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上内径1.5-1.8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呈正向单尖峰形,频带窄,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峰值速度90-130cm/s。 腹腔动脉内径0.57+-0.07cm。频谱显示为正向双峰形频谱,上升支陡直,下降支缓慢呈斜坡形峰值速度135+-11cm/s。 肠系膜上动脉内径0.6+-0.09cm。频谱显示为空腹时收缩期单峰形呈,峰尖,上升速度快,下降支陡直,舒张期为低速血流,并有反向血流。峰值速度 119+-22cm/s。进食后舒张期血流增加,反向血流消失。

肾动脉内径0.5-0.7cm。频谱显示为收缩期快速上升,下降支较缓慢,舒张期为正向血流,且占据整个舒张期。峰值速度60-120cm/s,RI=0.5-0.7。 下腔静脉内径。近心段2.0-2.4,中段(在肾动脉水平)1.9-2.1cm,远心段(在髂总静脉汇合处水平)1.7-1.9cm。 子宫及卵巢正常参考值: 子宫上下径5.5-7.5cm,前后径3.0-4.0cm,左右径4.5-5.5cm。宫颈长约2.5-3.0cm,宫颈前后径《3.0cm。 成年妇女卵巢大小约4cm×3cm×2cm。 甲状腺正常参考值 甲状腺侧叶前后径、左右径不超过2cm,上下径3-6cm,峡部前后径小于0.5cm。 甲状腺上下动脉直径小于2mm,收缩期峰值速度(Vmas)20-30cm/s,平均速度(Vmean)12-20cm/s,阻力指数(RI)0.5-0.6。

是磷脂还是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是磷脂还是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转载) 2010-10-13 14:52:06| 分类:生物奥赛 | 标签: |字号大 中小订阅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综合 这个问题好复杂,看了一堆资料,应该说磷脂肯定参与脂质的运输,胆固醇也有参与,不同脂质运输太复杂了。也都参与了细胞膜的组成(指的是动物细胞膜),植物细胞膜中有豆固醇等。 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是由血浆脂蛋白完成的。脂蛋白是由蛋白质和脂类(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子大小和形态不同,去向也不同。根据脂类的组成、密度的大小,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当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时,往往会在血管内堆积,造成动脉血管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被称为「坏的胆固醇」;相反的,当胆固醇与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结合时,不仅不会造成血管硬化,甚至可以将血管中堆积的胆固醇,带到肝脏代谢或排出体外,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好的胆固醇」,或「血管中的清道夫」。 由此可见,胆固醇的确参与了脂质的运输 血浆脂类包括游离胆固醇(freecholesterol,FC)、胆固醇酯(cholesterol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甘油

三酯(triacylglycerol/triglyceride,TG)、糖酯、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等。血浆中最多的脂质有胆固醇(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PL和LG,血浆脂质总量为4.0-7.0g/L。 血浆脂类简称血脂,其含量与全身相比只占其小部分,然而其代谢却非常活跃。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态。由于血脂的不断降解和重新合成在正常地进行,并保持动态平衡,测定血浆脂类可 及时地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 血浆脂蛋白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脂蛋白属于一类物质,因结构及组成的差异,有多种形式存在,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共同之处,一般都是以不溶于水的TG和CE为核心,表面覆盖有少量蛋白质和极性的PL、FFA,它们的亲水基因暴露在表面突入周围水相,从而使脂蛋白颗粒能稳定地分散在水相血浆 中。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方法主要有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 (一)超速离心法 脂蛋白中有两种比重不同的蛋白质和脂质,蛋白质含量高者,比重大;相反脂类含量高者,比重小。从低到高调整介质密度后超速离心,可依次将不同密度的脂蛋白分开。通常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 密度脂蛋白(HDL)等四大类。

血管内径及流速正常值

全身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眼部及甲状腺超声测值 本帖最后由如意于 2010-1-24 10:03 编辑 腹部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 门静脉内径0.8-1.2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及舒张期均有血流信号的连续性、吹风样带状频谱,平均血流速度15.2+-2.9cm/s。 肝右静脉内径0.4-0.9cm,肝中静脉内径0.5-0.9cm,肝左静脉内径0.5-0.9cm。频谱特点为三相波波型,两个负相波及一个正相波。 肝动脉内径0.2-0.5cm。频谱显示为与心跳一致的搏动性血流频谱,其特点是收缩期血流之后,可见较高的舒张期血流。峰值速度55-70cm/s 腹主动脉内径。肾动脉以上内径2.0-3.0cm,肾动脉以下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上内径1.5-1.8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呈正向单尖峰形,频带窄,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峰值速度90-130cm/s。 腹腔动脉内径0.57+-0.07cm。频谱显示为正向双峰形频谱,上升支陡直,下降支缓慢呈斜坡形峰值速度135+-11cm/s。 肠系膜上动脉内径0.6+-0.09cm。频谱显示为空腹时收缩期单峰形呈,峰尖,上升速度快,下降支陡直,舒张期为低速血流,并有反向血流。峰值速度 119+-22cm/s。进食后舒张期血流增加,反向血流消失。

肾动脉内径0.5-0.7cm。频谱显示为收缩期快速上升,下降支较缓慢,舒张期为正向血流,且占据整个舒张期。峰值速度60-120cm/s,RI=0.5-0.7。 下腔静脉内径。近心段2.0-2.4,中段(在肾动脉水平)1.9-2.1cm,远心段(在髂总静脉汇合处水平)1.7-1.9cm。 子宫及卵巢正常参考值: 子宫上下径5.5-7.5cm,前后径3.0-4.0cm,左右径4.5-5.5cm。宫颈长约2.5-3.0cm,宫颈前后径《3.0cm。 成年妇女卵巢大小约4cm×3cm×2cm。 甲状腺正常参考值 甲状腺侧叶前后径、左右径不超过2cm,上下径3-6cm,峡部前后径小于0.5cm。 甲状腺上下动脉直径小于2mm,收缩期峰值速度(Vmas)20-30cm/s,平均速度(Vmean)12-20cm/s,阻力指数(RI)0.5-0.6。

验胆固醇量度有两种单位

a验胆固醇量度有两种单位,一种单位是mmol/l,总胆固醇量度5.2mmol/L或以下为正常。另一单位是mg/dl ,总胆固醇量度200mg/dl以下为正常。 医学界认为,为了降低胆固醇,也应该减少一些含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尤其是心、肝等动物内脏。蛋类每星期以不超过三四个为原则,尤其尽量少吃蛋黄,包括各种鱼卵、蟹黄等。 烹调用油应采用植物油,此外,也必须限制醣量,最好禁止食用纯糖类食品或饮料。尽量少吃全脂牛奶、巧克力奶、奶油及各种乳酪,多吃脱脂奶及豆浆。 肉类方面,应该禁吃肥肉、猪皮、蹄膀、香肠,及各种有油的牛羊猪肉等。海鲜方面则应避免虾、蟹、蚌、牡蛎。 此外,各种精致甜点如蛋糕、巧克力仅量少吃。各种动物油脂、椰子油等应禁食,以人造黄油及植物油取代。 不含胆固醇的食物 日常饮食中其实有许多不含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硬壳果类,如杏仁、核桃;五谷类、蛋白,水果类果酱、果冻;此外,还有蔬菜类、花

生、花生酱,植物性油脂及人造奶油、面筋、豆类与豆浆、豆腐等豆制品。尤其多吃水果,水果含果胶,也能降低胆固醇。 近年来有不少报告显示,摄取燕麦也能降低胆固醇。许多研究显示,燕麦其实和豆类同样有效,如果每天在低脂饮食中添加两三杯燕麦片,其降低胆固醇的效果较仅采取健康饮食还好。 其他有益于降低胆固醇的食物还有胡萝卜及生蒜头。过去有不少研究显示,摄取大量的生蒜头能减少有害的血脂肪。除了饮食外,规律运动及体重控制均有助于降低体内胆固醇 不管是胆固醇或三酸甘油脂过高,患者都应该少吃油脂,特别是猪油、牛油等含有高饱和脂肪酸者,宜改用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如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等。 胆固醇偏高的人,除了少吃脑、肝、腰子、肠子、蛋黄(每周不超过二至三个)、蟹黄及猪皮、鸡皮、鱼皮等食物,并要减少甜食,因为糖分是合成胆固醇的原料;至于三酸甘油脂偏高的人,特别要注意不能饮酒、咖啡,不能吃甜度太高的水果。 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谷类、海藻和菇菌类,可帮忙降低胆固醇,此外,如干豆类、燕麦麸皮、生洋葱、大蒜、胡萝卜、苹果、酪梨、核桃、秋刀鱼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胆固醇

脂肪和胆固醇对身体的害处人人尽知,但是任何物质都有好坏两个方面,脂肪和胆固醇也是身体健康(健康食品)的重要物质。 对我们的身体构造而言,脂肪和胆固醇都是非常重要的原材料。正常人体按体重计算含脂类约14%-19%。胖人约32%, 过胖人可高达60%左右。脂肪是供给能量(能量食品)的重要物质;构成生物膜细胞膜、特别是磷脂和胆固醇,是所有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膜按重量计,一般含蛋白质(蛋白质食品)约20%,含磷脂约50%~70%,含胆固醇约20%~30%。供给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促进婴幼儿(幼儿食品)生长发育和合成前列腺素不可缺少的物质。胆固醇是机体合成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的重要物质。提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食品)并促进其消化(消化食品)吸收等。我们另外最有感觉的是脂肪.增加食物美味与饱腹感。所以脂类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脂肪和胆固醇都不溶于水,血液虽然是一种特殊的液体,但是也只能溶解亲水的物质。因此当血液输送胆固醇和脂肪到达身体的各个部分时,需要提前“打包”,将脂肪外面裹一层溶于水的类脂蛋白质并处于乳化状态,这样“打包”后,无论是脂肪还是胆固醇,都能通过血液运送到身体各处了。 但是当这种乳化状态的胆固醇过多,包装箱的包装不过来的时候,脂肪和胆固醇就会造成动脉硬化甚至心肌梗塞。 胆固醇过高,会导致严重的听觉障碍,或阻塞眼部血管,产生视觉障碍。胆固醇过高死于肺癌的比例也比胆固醇正常的人高。另外,动脉因胆固醇过高而阻塞,经常造成腿部抽筋,特别是在夜晚。胆固醇的存积,也会影响血液输送氧气到脑部,使许多原本聪明的人,在晚年变得糊涂、健忘、反应迟钝及心不在焉。还有许多人因动脉变窄而影响血液循环,但在胆固醇降低之后,氧气的供应量增加,可以很快复原。 影响胆固醇升高的膳食因素主要有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有升高血脂的作用,还有促进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使血栓易于形成。WHO建议每人每日摄入胆固醇不要超过300mg,敏感人群不要超过200mg。 300mg胆固醇有多少呢? 相当于一个鸡蛋和100克猪肝所含的胆固醇的量。也约等于125克的猪肉所含的量。动物脑中含胆固醇最高,一般大于2000mg/100克。其次是鱼籽。有研究认为半杯血液中(100毫升),如果所含胆固醇超过180毫克,则对健康不利;超过260毫克的人,则容易罹患心脏病。虽然尚未证实过高的胆固醇会引发心脏病,但确实会减弱心脏及全身血液的流通。 我们有意无意食用的了太多的脂肪,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可以通过限制脂肪摄入来实现。同时,多吃不饱和脂肪酸、少吃饱和脂肪酸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只要遵循下面几个饮食要点,就可以成功地预防血胆固醇上升。 饮食原则: 1. 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量 2.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3. 增加胆碱、肌醇及维生素B6 胆固醇的益处 1. 构成生物模 2. 可转变成维生素D 3. 帮助碳水化合物代谢 4. 分泌或制造雌性和雄性性激素 事实上,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参与了一些甾体类激素和胆酸的生物合成。由于许多含有胆固醇的食物中其它的营养成分也很丰富,如果过分忌食这类食物,很容易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导致贫血和其它疾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