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四专题整合

专题四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大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三次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

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4)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大理论成果。

三、题型应用体验

提示、启示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素材看:从特定材料中感悟认识,提炼方法。

2.从考查功能看: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要求强、思维灵活度大,能充分发挥选择性试题的功能。

【典型例题】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之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这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A.适应国际形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

B.建设社会主义要由注重数量转变到注重质量

C.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应该不断变化

D.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技法攻略】

析题干→一看“大跃进”结果: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

二看改革开放成果:成果显著,日新月异。

抓关键→“大跃进”运动失误原因是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改革开放成功原因在于实事求是,改革落后的生产关

系。

明答案→本题最大启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D。

【针对训练】

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解析:根据“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可知,毛泽东注意分析中国的国情。根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实质即可排除A、B、C三项。

答案:D

2.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

解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正说明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因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性。

答案:C

2021-2022版老教材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专题一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答案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学习目标时空坐标 1.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 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 想。 3.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 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 地位及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主张: (1)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3)诗文写作风格: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2.影响: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1.代表作(请正确连线):

2.思想主张与影响:

·易错点拨 李贽只是批判而非反对专制制度。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直接冲击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批判了封建等级和纲常礼教,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但李贽并没有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 ·易错点拨 1.明清之际批判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然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其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面,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此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它并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 ·核心概念 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

高考历史(必修三专题四)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必修三专题四: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选择题 1.(2011年9月吉林市高三摸底21题)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下列流行语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C.摸着石头过河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2012年1月临沂市期末27题)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 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①具有时代精神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④具有科学性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2011年10月汕尾市一模23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 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4.(2011年12月汕尾二模18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5.(2012年1月苏州调研6题)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 人民版必修

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表现。2.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3.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代步工具 (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 (3)摩托车: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汽车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2.交通运输 (1)近代 ①轮船: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②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③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④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⑤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2)现代 ①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②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③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运营。 ④飞机: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飞机运营。 3.变迁特点: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思维点拨] 1.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开始革新。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具长时间并行存在。[图解识记] 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事业 (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 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2.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

最新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量检测(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含解析

最新历史备考资料 专题质量检测(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是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 2.《孙中山选集》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3.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④ 4.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5.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情况,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3分) 1.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重申:民族主义,应力图取消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此可见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已经明确表达的思想是()A.实行三权分立B.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平均地权 C.实行平均地权D.反对帝国主义 2.孙中山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达到繁荣富强的目的,同时避免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尽量避免造成贫富悬殊。为实现这一目的,孙中山提出了() A.实业救国,允许土地买卖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武装推翻清政府,发展经济D.创立民国,人民享有主权 3.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言:“凡为国民皆平等而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订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旨在宣示其()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 4.孙中山曾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是() A.“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 B.“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C.“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D.“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5.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B.“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四专题整合

专题四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大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三次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 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4)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大理论成果。 三、题型应用体验 提示、启示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素材看:从特定材料中感悟认识,提炼方法。 2.从考查功能看: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要求强、思维灵活度大,能充分发挥选择性试题的功能。 【典型例题】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之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这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A.适应国际形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 B.建设社会主义要由注重数量转变到注重质量 C.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应该不断变化 D.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技法攻略】 析题干→一看“大跃进”结果: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 二看改革开放成果:成果显著,日新月异。 抓关键→“大跃进”运动失误原因是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改革开放成功原因在于实事求是,改革落后的生产关 系。 明答案→本题最大启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D。 【针对训练】 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三至四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至四单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具有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被认定为当时国内船体最大的远洋贸易商船,2007年12月22日成功打捞出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沉船的出发地有可能是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港的泉州 B.沉船上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定制的瓷器 C.沉船地点位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 D.沉船上有大量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 2.下面为元朝对外贸易交往情况表,其中最能说明当时() 城市物品商人 北方大都 外国输入:珠玉、药材、珍禽异 兽、食品中国输出:丝绸和瓷器中国、阿拉伯和欧洲商人 南方泉州、广州、 庆元 A.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对外交流海陆交通发达 D.阿拉伯失去东西方交流中转作用 3.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对古希腊文化的保留和传承起到巨大作用。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开始不断入侵东罗马,使拜占庭学者

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 4.1583年,西班牙历史学家门多萨广泛搜集资料,整理来华传教士的文件、信札、 报告,以及各类翻译成西文的中国书籍,同时参考了大量已出版的欧洲中国学著作, 费时两年,于1585年出版了西班牙文的《大中华帝国重要物及习俗史》,简称《大 中华帝国史》。该书的编纂宗旨是() A.以全球史观的眼界审视历史发展 B.把中国的情况全面介绍给欧洲人 C.收集情报为澳门殖民统治者服务 D.满足扩大对清朝输出商品的需要 5.当我们研究美国历史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提到近代非洲黑人因奴隶贸易被贩卖到美洲的事实。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持续到二战后 B.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国家是英国 C.英国黑奴贸易的目的是给美洲的工厂提供劳动力 D.黑奴贸易为欧洲带来大量的资本,造成非洲的落后 6.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这一现 象表明当时()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同步课时训练 1、明清之际有人说:“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率此不变,虽千百年,而吾知其与乱同事,日甚一曰者矣。”这种思想出现的根源在于( ) A.封建社会危机加深 B.商品经济发展 C.程朱理学摧残人性 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2、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表格信息可判断此人是( ) A.黄宗羲 B.李贽 C.唐甄 D.顾炎武 3、李贽在“童心说”中,把《水浒传》与儒家的“六经”以及《论语》《孟子》等相提并论,认为《水浒传》是出于“童心”的“天下之至文”。可见其“童心说”(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主张文学革命反对摹古 C.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 D.是其反正统意识的体现 4、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5、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主张 ( ) A.反对空谈,文人应该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B.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即研究学问要解决现实问题 C.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D.“工、商皆本” 6、顾炎武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认为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认为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 B.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 D.否定明代学术成果重视调查研究 7、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四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说明他( ) A.勇于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 B.批判理学虚伪的革新精神 C.揭露封建专制的无畏精神 D.积极进取的社会责任意识 8、王夫之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为此,王夫之( ) A.批判“孤秦”“陋宋” B.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C.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D.主张“事异则备变” 9、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 A.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 B.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C.否定传统权威,有一定自由精神 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综合拔高练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古代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1.(2022全国甲,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 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2.(2022广东,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3.(2021北京,4)唐代以来,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明末“海禁”后,瓷器出口大幅减少,同时期 日本学习中国制瓷技术,生产出色彩艳丽的伊万里瓷,在欧洲广受欢迎。清前期,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重新占领欧洲市场。中国瓷器再次畅销欧洲的原因是( ) ①制瓷技术保持世界领先 ②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 ③官营制瓷业占主导地位 ④国内民众的购买力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2 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

4.(2022全国甲,33) 上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5.(2020天津,13)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 ) 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三年模拟练 1.(2022黑龙江哈尔滨九中三模)据《史记》记载,乌氏倮(人名)以畜牧起家,后来贩卖丝货, 与关外戎王贸易,竟成巨富。秦始皇让其位同封君,列朝议事。这则材料可以佐证秦代 ( ) A.跨境丝绸贸易显现雏形 B.政府鼓励民众经商贸易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四 第三课 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导学案(有答案)-文档资料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三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导学案(有答案) 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人民急切期待中国迅速摆脱困境。 (2)由于“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思想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 (3)邓小平恢复工作,强调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2.提出: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3.内容:指出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4.意义: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2)意义 ①正式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思维点拨] “两个凡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际上是背离毛泽东思想,其实质是坚持个人崇拜,是教条主义的“左”倾错误。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内容 ①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③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④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 ⑤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2.中共十四大 (1)时间:1992年10月。 (2)内容: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3.中共十五大 (1)时间:2019年9月。 (2)内容: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又一指导思想。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背景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时间:2019年。 3.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2)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各解决哪些重大问题? 提示(1)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2)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课堂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 材料二①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1)材料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哪两大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这两大根本问题的?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答案:(1)思想: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点: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一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教学案:专题一四明末清初 的思想活跃局面(含答案)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1)挑战理学正统地位: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2)挑战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至尊地位:反对将“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非“万世之至论”。 (3)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4)文学创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背景:明清之际,中国出现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活跃局面。 2.著作:《明夷待访录》。 3.思想 (1)政治上: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②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主张建立“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③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4.影响 (1)黄宗羲的思想是在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社会现实反映。 (2)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地位 (1)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 (2)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3)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2.思想 (1)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2)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梁启超将其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3.评价: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十分强烈,但还不具备近代的“民权”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