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四单元测试题 Word版缺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单元测试题

1、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新三民主义”研究性学习时,拟定了下列研究题目,其中正确的

是①《论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国共两党的关系》②《从“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看孙中山的不断革命思想》③《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内在联系》④《论毛泽东对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毛泽东思想的生长、发展与成熟,已经有了二十四年的长期历史,在无数次的千百万人民的剧烈斗争中反复考验过来了,证明它是客观的真理,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一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与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的上述决定,当出自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英国《卫报》一专栏作家曾断言,中国的"21世纪始于1978年”,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这一年,我国所作出的尝试不包括

A.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 B.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决定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相似之处是A.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 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6.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熔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7.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入党章

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9.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民族压迫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1.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12.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3.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实行新三民主义 C.建立责任内阁 D.农村包围

城市

14.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读下图,为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理论创新是

A、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16.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八大”(2012年)八个报告中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④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政治词汇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17.“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的这段论述应出自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18.20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

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

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斗争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

19.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当时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20.毛泽东指出:“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据此判断这来自毛泽东的哪一著作?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下列理论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①《井冈山的斗争》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④《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22、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4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2分)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2分)

2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已有百年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哪篇文章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1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当时中国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1分)

(2)20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到此时,毛泽东思想已形成哪两个理论成果?(2分)

(3)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哪一根本问题展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探索?(1分)这一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4)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呈现怎样的基本特点?(2分)

2020年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 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 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 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 ~18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 ~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A.病虫害少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上市较迟 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全省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5.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 B.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 C.绿色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绿色植物 D.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是绿色农业 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以下两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

高中人教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能力卷)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能力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 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 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 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牛顿在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力学进行了补充发展,可见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中的“共同”,D项中的“终于打破了”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2.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A.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答案】A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被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放弃宗教信仰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世界起源的问题,也没有否定神创说的信息,故D项错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就增加了人们的自信心,他们开始带着同样的认识转而思考人类社会本身,对传统的社会制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故A项正确。 3.《天体运行论》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16、17世纪科学史上可相媲美的两部伟大著作。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正确概括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B.推动了启蒙运动向科学世界的进军 C.解放了思想使科学突破神学束缚D.促进了西方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答案】C 【解析】《天体运行论》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讲述他自己的天文学说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创作的物理学哲学著作,两部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会宣传的思想,解放了思想,使得科学突破了神学的束缚,C正确;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观点并

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第十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时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康有为B.袁世凯 C.孙中山D.陈独秀 解析:选C。依据材料所提取有效信息“自由神”、“三民”、“推翻专制”等判断,蔡元培悼念的应该是孙中山。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 2.下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中的插图。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组成,请分析判断竹叶所示的主义指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 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中可看出竹叶之下是“雄鸡独立”,那就意指在民族(竹)主义的旗帜下,争取民族独立。故正确答案为B。 3.“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解析:选D。1923年前后,一再失败的孙中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陷入迷茫之中。正是通过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接触,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国共合作,促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4.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解析:选B。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体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符合时代的要求。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C,三大政策不属于三民主义。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材料2: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最新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量检测(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含解析

最新历史备考资料 专题质量检测(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是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 2.《孙中山选集》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3.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④ 4.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5.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情况,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3分) 1.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重申:民族主义,应力图取消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此可见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已经明确表达的思想是()A.实行三权分立B.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平均地权 C.实行平均地权D.反对帝国主义 2.孙中山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达到繁荣富强的目的,同时避免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尽量避免造成贫富悬殊。为实现这一目的,孙中山提出了() A.实业救国,允许土地买卖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武装推翻清政府,发展经济D.创立民国,人民享有主权 3.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言:“凡为国民皆平等而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订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旨在宣示其()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 4.孙中山曾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是() A.“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 B.“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C.“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D.“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5.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B.“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同步习题:第三至四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至四单元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具有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被认定为当时国内船体最大的远洋贸易商船,2007年12月22日成功打捞出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沉船的出发地有可能是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港的泉州 B.沉船上有荷兰东印度公司定制的瓷器 C.沉船地点位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 D.沉船上有大量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 2.下面为元朝对外贸易交往情况表,其中最能说明当时() 城市物品商人 北方大都 外国输入:珠玉、药材、珍禽异 兽、食品中国输出:丝绸和瓷器中国、阿拉伯和欧洲商人 南方泉州、广州、 庆元 A.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对外交流海陆交通发达 D.阿拉伯失去东西方交流中转作用 3.拜占庭帝国即是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对古希腊文化的保留和传承起到巨大作用。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开始不断入侵东罗马,使拜占庭学者

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A.天主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 4.1583年,西班牙历史学家门多萨广泛搜集资料,整理来华传教士的文件、信札、 报告,以及各类翻译成西文的中国书籍,同时参考了大量已出版的欧洲中国学著作, 费时两年,于1585年出版了西班牙文的《大中华帝国重要物及习俗史》,简称《大 中华帝国史》。该书的编纂宗旨是() A.以全球史观的眼界审视历史发展 B.把中国的情况全面介绍给欧洲人 C.收集情报为澳门殖民统治者服务 D.满足扩大对清朝输出商品的需要 5.当我们研究美国历史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提到近代非洲黑人因奴隶贸易被贩卖到美洲的事实。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持续到二战后 B.最早进行奴隶贸易的国家是英国 C.英国黑奴贸易的目的是给美洲的工厂提供劳动力 D.黑奴贸易为欧洲带来大量的资本,造成非洲的落后 6.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这一现 象表明当时()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测试题8份

目录 专题一测试题 (1) 专题二测试题 (11) 专题三测试题 (21) 专题四测试题 (32) 专题五测试题 (43) 专题六测试题 (54) 专题七测试题 (63) 专题八测试题 (75) 专题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下列与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对应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开眼看世界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宗法制强调等级秩序;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发表自己的言论;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理学强调主观意志、气节、品德等。故选D项。 2.“‘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曲阜市世界遗产监测办公室副主任刘海霞说,“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因

为孔子思想实在是博大精深。”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理解能力。A项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B 项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D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均属于孔子思想中的精华。而C项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保守性。故选C。 3.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B.仁爱 C.仁政D.兼爱 【答案】 C 【解析】材料意思是统治者应对鳏、寡、独、孤四种人实行仁政,这符合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D.民本思想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由“弱”与“强”相对,可判断包含其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故选B项。 5.“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D.墨家、道家 【答案】 B 【解析】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故选B项。 6.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哪些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 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墨子:“兼爱,非攻” ③韩非:严刑峻法,残酷镇压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四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明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承元制,设行省统驭郡县;洪武九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确立了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并立的体制;自宣德以后,陆续向各地派驻的巡抚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并节制三司。从这一历程可看出明代() A.实践了权力“制衡”理论 B.地方行政发生重大变革 C.重视对地方的控制 D.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 ,明代在地方行政的调整都是为了维护地方政权的稳定,适应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故C项正确;制约与均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各自分立而又相互制约和协调的原则,体现的是近代西方民主启蒙思想,明代政策调整是为实施有效管理,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元朝创立行省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排除B项;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 2.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 ,明成祖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遣郑和下西洋,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暂停上述活动的目的是缓解财政压力,A项正确。 3.(2021·山东潍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三年,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丁丑,命五城粥厂再展三月,遣太医官三十员分治饥民疾疫”。这说明明清时期() A.政府主导社会保障 B.医疗保障体系完善 C.传统医学发展较快 D.灾异贫病发生频繁 ,明朝“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清朝“命五城粥厂再展三月,遣太医官三十员分治饥民疾疫”可知明清时期,政府在社会救济中起主导作用,故选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在明清时期的社会保障中由政府主导,未涉及保障体系完备,排除B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传统医学发展,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明清时期灾异贫病的次数,不能推断出灾异贫病发生频繁,排除D项。 4.清朝一机构离皇帝寝宫仅五十米距离,为严格保密,该机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而且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该机构人员精干,只能“跪受笔录”。该机构的设置()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四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可知,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于( ) 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 B.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 D.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2.“虽然牛顿本人是虔诚的基督徒,花在研读《圣经》上的时间远比研究客观物理定律要多,但他促成的科学革命却让上帝最终退场。”牛顿“让上帝最终退场”主要是( ) A.推翻亚里士多德学说 B.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C.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D.近代天文学发展的奠基人 3.“(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这里的“它”( ) A.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B.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物种发展演化而来的C.用数学方法描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D.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4.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 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统治地位 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5.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科学研究成果的有( )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 ②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 ③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西方学者认为,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者是业余爱好者和神职人员,研究主要局限于物种的划分。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贡献-样,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现在,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愈发重要了。”据材料判断,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是( ) A.否定了教会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汉使已率领官方船队,携带黄金、丝绸等物品,从番禺(即今广州)出发到达了东南亚等地;公元前1世纪,外国的香料、金银器、奇珍异宝等亦从海路运抵番禺。据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A.率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造船技术极其高超 C.已经成为南方经济中心 D.贸易地位十分重要 ,当时广州在对外贸易中充当着转运枢纽的作用,体现了其地位的重要性,故选D 项。广州在西汉时期是联系中外的枢纽,不能说其率先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并无造船技术高超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广州已成为南方经济中心,排除C项。 2.《旧唐书》称:“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据此可知,唐朝时() A.流行西方古典主义音乐 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 C.强化对新疆地区的管理 D.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旧唐书关于《散乐》杂戏的记载中阐明了幻术的来源,实质上体现了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得以交流,故B项正确;西方古典主义音乐产生于近代,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排除C项;题干关于幻术的记载不能反映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D项排除。 3.有学者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之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这一观点说明() A.当时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 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也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故C项正确;汉朝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故B项错误;张骞通西域与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没有直接联系,这也不是材料要说明的内容,故D项错误。 4.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壹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测评(A)

第四单元测评(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北魏时,“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这一景象说明当时() A.经济交流消除了民族隔阂 B.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 C.中国的商品得到西方青睐 D.丝绸之路已全面畅通 2.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国(古印度)购买来的。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证明() A.张骞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 B.大夏国和身毒国贸易关系密切 C.“西南丝绸之路”早已开通 D.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 “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可知西汉时期中国就与中亚存在着贸易关系,故D项正确。 3.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朝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朝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发掘出了汉朝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 B.甘英到达波斯湾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汉朝疆域的扩大 ,既有丝绸之路经过的中国新疆地区,也有“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东南亚地区,因此题干材料中考古发现的物品是陆、海丝绸之路存在的历史见证,故C项正确。 4.据载,唐朝大历五年(770年),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货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丝绸之路衰落 B.中外贸易发达 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D.朝贡贸易的兴起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太祖在位期间,其亲信干将王彦升因骚扰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宠将史珪诬陷国子监丞、知德州梁梦升迫害武将郭贵,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的罪,反而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上述材料反映出宋 太祖的治国之策是( )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崇文抑武 D.守内虚外 2.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创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导向型政府机构,并 由那些不受公务条框限制的新晋官员负责,如王安石创建的“制置三司条例司”,里面那些支持变法的低级官员,都由王安石精心挑选。 王安石这一举措( ) A.减少了政府决策失误 B.保证了变法措施的顺利推行 C.改变了中枢决策方式 D.客观上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3.辽朝真正的宰辅机关是北、南枢密院。有了北枢密院,皇帝才得以通过这一机构把政令贯彻到北、南二府以至各部族;南枢密院其下还有平章事、参知政事及各职能部门。虽然枢密院有两个,但军政大权最终还是集于皇帝一身。这表明辽朝( ) A.皇权受到了很大限制 B.北枢密院的权力高于南枢密院

C.照搬宋朝的政治体制 D.枢密院的设置体现了皇帝意志 4.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出榷场的设置( ) A.主要服务于辽国文化需求 B.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C.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 D.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 5.下表是1262年元朝中书省的官吏任职情况。这说明元朝( ) 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 不花(蒙古) 忽鲁不花(蒙古) 史天泽(汉) 耶律铸(契丹) 塔察儿(蒙古) 王文统(汉) 赛典赤(回回) 廉希宪(畏兀儿) 粘合南合(女真) 阔阔(蒙古) 张文谦(汉) 张启元(汉) 杨果 (汉) 商挺 (汉) A.汉族地主是重要统治基础 B.民族关系平等友好 C.中枢权力由汉族官僚把控 D.中央地方分权制衡 6.中国古代,农民重视用粪肥田,在汉唐时期,北方的肥料技术已趋于完备;唐宋之后,南方的肥料技术却有后来居上之势;明清时期,南方的肥料技术达到了传统时代的顶峰,并开始辐射到北方地区。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 ) A.南北方经济差距比较大 B.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综合拔高练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古代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1.(2022全国甲,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 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2.(2022广东,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3.(2021北京,4)唐代以来,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明末“海禁”后,瓷器出口大幅减少,同时期 日本学习中国制瓷技术,生产出色彩艳丽的伊万里瓷,在欧洲广受欢迎。清前期,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重新占领欧洲市场。中国瓷器再次畅销欧洲的原因是( ) ①制瓷技术保持世界领先 ②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 ③官营制瓷业占主导地位 ④国内民众的购买力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2 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

4.(2022全国甲,33) 上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5.(2020天津,13)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 ) 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三年模拟练 1.(2022黑龙江哈尔滨九中三模)据《史记》记载,乌氏倮(人名)以畜牧起家,后来贩卖丝货, 与关外戎王贸易,竟成巨富。秦始皇让其位同封君,列朝议事。这则材料可以佐证秦代 ( ) A.跨境丝绸贸易显现雏形 B.政府鼓励民众经商贸易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测试题人民版必修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2015·某某)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由提出,构成比例为:某某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某某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说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 A.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体现了某某协商的精神 C.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题干点明的时间是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阶段,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A、C两项排除;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某某的思想,D项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可以分析出,宪法起草委员会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某某党派及人民团体组成,体现某某协商的精神。故选B项。 2.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54年《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某某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 A.“人某某权”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 C.社会主义思想D.三某某义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意图是对“人某某权”“三权分立”“社会主义思想”“三某某义”的理解,材料的信息反映主权在民,即“人某某权”思想。B、C、D三项都不是两部宪法的共同点。 3.(2015·某某)俞可平在《60年来我国的某某政治建设》中写道:“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某某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其中“根本政治追求”的根本体现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题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选择题 1.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 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 ①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和大量主权②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③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判断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4. 日本右翼势力篡改甲午战争起因,在教科书中描述道:“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 ①朝鲜东学党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②清军协助镇压东学党起义威胁日本的安全 ③日本国势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④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运送清军的船只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5.《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其主要表现是() A. 各列强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充当在华的代理人 B.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完全汇流 C. 清政府变成列强侵华的“工具”,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 D.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第四单元测试题(过关检测)-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四单元测试题(过关检测)-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保罗·波烈(右图)是时装界的幻想主义者,但他的幻想持续影响至今。他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为它命名“孔子”。以后又推出以“自由”命名的两件套装亦是吸收了东方服装的剪裁方法。关于他设计的服饰,说法错误的是( ) A.受俄国和古典希腊文化的影响 B.受亚洲文化的影响 C.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 D.使法国时装业进入巅峰时期 2. 草原丝绸之路因其商品特点而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 B.中原地区比草原地区经济发达 C.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D.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列各项中出现于这一朝代的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B.曲辕犁的推广 C.古代戏曲的成熟D.丞相制的废除 4. 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B.“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 C.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 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5. 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三、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哥伦布在远洋航行前与西班牙王室达成协议:在探航成功以后,哥伦布拥有在那些领地内获得的各种财富的1/10,并一概免税;赋予他在新领地内的商务裁判权;他有权对开往新领地去的一切船只投资、控股、分红1/8。许多航海者都签订了类似的协议。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王室奢侈享乐的需求 B.西欧社会出现寻金热 C.世界已连成一个整体 D.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2.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事件,除了开通丝绸之路以外,恐怕就要数郑和下西洋了。郑和带回的物产的价值巨大,奇珍异宝多成为御用或用于赏赐,很多都随着明神宗和明宣宗埋入了墓穴。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A.社会制度不同,对外政策有别 B.经济水平不同,航海结果有别 C.社会环境不同,价值观念有别 D.航海水平不同,利润大小有别 3.哥伦布是意大利人,在葡萄牙学得航海技术,最终为西班牙服务。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他的航海技术主要是跟随葡萄牙军队在东方殖民活动中学会的,最终为西班牙服务。1519年,麦哲伦率领260多人的船队进行环球航行,这些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这说明,西欧探险活动中() A.葡萄牙的技术最为先进 B.西班牙吸收人才最多 C.推动了航海技术的交流 D.具有灵活的用人机制 4.17世纪,秘鲁所产小麦供应巴拿马地区,甚至被运回西班牙。到了17世纪末,稻、麦等谷物已经成为北美弗吉尼亚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在1697年谈道:“小麦、稻、玉米、燕麦在此长势良好,收割后,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岛、新英格兰等地。”这说明() A.市场潜力推动了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B.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美洲得到推广 C.小麦依靠工业革命获得了快速推广 D.美洲的物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_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复习作业-人教版高中历史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

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复习作业 一、选择题 1.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 品种原产地传入欧洲 时间 传入中国 时间 产量 烟草墨西哥哥伦布 航行后 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辣椒墨西哥15世纪末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秘鲁16世纪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二花生巴西、玻利维亚16世纪初16世纪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向日葵北美1510年16、17世纪 之交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A. 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 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 2.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3.1715—1787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10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8倍。英国的贸易也有同样惊人的增长——1698—1775年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500%—600%。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 A.“三角贸易”的发展 B.“商业革命”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扩展 D.经济的垄断模式 4.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A.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 B.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16—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5.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如果以中国的长安(今西安)为起点,在下列区域中,古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恒河流域 6.张骞出使西域过程中,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了邛竹杖、蜀布。大夏国人说,他们是从身毒(今印度)购买来的。这一记述可以用来证明() A.张骞正式开辟了丝绸之路 B.大夏国和身毒贸易关系密切 C.从四川到南亚存在商路 D.中国与中亚的贸易关系早就存在 7.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 A.葛布、曲辕犁B.玉米种子、水排 C.绒类织物、罗马金币D.丝绸、定窑孩儿枕 8.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属于唐代经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的是() A.缂丝技艺的丝织品 B.柔软结实的棉织品 C.焦炭冶炼的铁制品 D.宣德官窑的青花瓷 9.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 A.世界开始走向联合 B.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10.西汉时期,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形成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特别是丝绸业发达②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加强③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④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1.纵观古代丝绸之路,统一时代(汉唐元)主要通过河西走廊通往西方;分裂时期(南北朝和宋夏时期),被迫改道与西方联系。由此可知() A.河西走廊是通西域的必经之路 B.中西交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河西走廊地区的政局变动频繁 D.丝绸之路中国段的交通发达

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 “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材料“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反映的是废除丞相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 下边是《中国历代官称辞典》中的一个辞条,依据辞条内容推断这一机构是

A. 礼部 B. 中书省 C. 内阁 D. 军机处 【答案】C 【解析】 根据“明朝始设”“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阁臣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为皇帝顾问,故C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礼部是六部之一,A不符合题意,排除;晋朝以后出现中书省,不符合“明朝始设”,排除B;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不符合“明朝始设”,排除D。 选择题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内容是

A. 郑和下西洋 B. 戚继光抗倭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雅克萨之战 【答案】B 【解析】 该学习笔记的关键信息包括:时间、日本武士、东南沿海、台州大捷、倭患等,可以确认此事跟倭寇侵扰中国和戚继光抗倭相关。故答案为B项。A项,郑和下西洋的关键信息应该包括: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等,排除;C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关键信息应该包括:荷兰、抗清等,排除;D项,雅克萨之战的关键信息应该包括:俄罗斯、康熙帝、黑龙江等,排除。 选择题 1553年,一队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澳(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两,允其上岸。1557年,该国商人擅自营建房屋居住,设置官吏管理。侵入中国澳门地区的是 A. 荷兰 B. 葡萄牙 C. 西班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