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特点:轮转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圆球状,中间的壳体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呈向外放射状排列,外边的壳体类似车轮的外缘,形态极像车轮,故起名叫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按习惯分为小儿轮状病毒、成人轮状病毒和非典型轮状病毒,又按其抗原特性和核酸电泳图形分为A~F六个组。不同组别的抗体不能相互交叉保护。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传染性很强,病人和隐性带菌者为传染源。轮状病毒在50℃的高温下,1小时仍然不会被杀灭,对酸碱也有较强的耐受性,也不能被一般的洗涤剂杀灭。虽然该病毒不能在外界环境中繁殖,但可以长期在不利的环境潜伏等待,一旦有机会进入人体,便会大量繁殖致病。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部环境,重新感染他人。轮状病毒一般是经粪-口途径传播,在不同地区和季节可散发或暴发流行。轮状病毒主要在十二指肠粘膜细胞中增殖,引起十二指肠粘膜表面绒毛变短而钝,十二指肠表皮细胞内乳糖酶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对盐类、乳糖和水分的正常吸收,引起腹泻。当婴幼儿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呕吐和发烧,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5-6次左右,个别孩子可达10次以上。早期可有粪便,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脓血且量较多。由于失水量比较多,孩子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对于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现在使用的各种抗病毒药物对该病毒均无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想到了疫苗,能否有疫苗可以预防轮状病毒。疫苗的概况: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方法制成,用于预防疾病的自动免疫预防制剂。目前应用的疫苗可以分为四类,基因工程疫苗和组分疫苗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1.灭活疫苗

是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细胞生长繁殖后,使之完全丧失致病力,而仍保存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疫苗,如百日咳菌苗、乙脑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等。这种疫苗的病原微生物已经完全灭火,从理论上讲不会产生疾病。

2.减毒活疫苗

此类疫苗是用弱毒或无毒、但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细胞生长繁殖制成的疫苗,其致病性已极大程度地丧失,但仍保留一定的剩余毒力、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接种人体后,使机体产生一次轻型的人工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卡介苗等。从理论上讲,如果使用不当,也许会出现免疫原性疾病。

3.基因工程疫苗

将有效的特异性抗原的基因插入易于增殖的载体(细菌、细胞),在载体增殖时可表达有效特异性抗原,取之作为疫苗。如乙肝基因工程疫苗。这种疫苗相对更安全一些。

4.组分疫苗

此类疫苗是从细菌或病毒培养物中,以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提取纯化有效特异性抗原,取之作为疫苗。如流脑多糖疫苗。轮状疫苗的现状:轮状病毒疫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代疫苗是20世纪80年代初,直接把动物的轮状病毒培养后获得,目前使用的疫苗就属

于此类疫苗,在全球也只有少数国家在使用。没有广泛使用的原因不是由于这类疫苗的安全性,而是保护效果不理想。因为轮状病毒有很多类型,这种类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这类病毒抗体维持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大约一年左右。第二代疫苗是基因重组的,是用动物的轮

状病毒和人的轮状病毒一起感染,重新组合,然后接种,这类疫苗曾经获得美国FDA 的批准,但现在也基本上退出美国市场。第三代疫苗是基因工程(DNA)疫苗,直接使用人的轮状病毒(DNA)进行接种,此类疫苗还没有成熟的产品。轮状病毒肠炎的预后人体在感染轮状病毒后3天内会产生特异性抗体,肠道局部出现分泌型IgA抗体,有中和病毒的作用。所以轮状病毒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如果前期注意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就不会有大的危害。在疫苗使用方面,轮状病毒肠炎和流感都面临尴尬的境界,这两种疾病都有的局部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也会对人体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但这两类病毒种类多,变异性强,抗体持续时间短,各种抗体之间不能相互交叉保护。所以很多家长疑惑为什么打了轮状病毒疫苗还会感染轮状病毒的原因。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目前尚无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特效药物,一般都是对症治疗,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对于腹泻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进行纠正,常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氢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可让孩子当水喝。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静脉输液的方法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配以潘生丁口服。近年来,干扰素(IFN)也被用来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种药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如果是新生儿得了秋季腹泻,应继续喂母乳,母乳中有90%左右都含有抗轮状病毒的抗体,孩子吃后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民间也有不少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好方法。早先在东南亚用米汤代替葡萄糖口服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国也有人曾用炒焦的大米或小米熬成米汤,代替补液剂口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制作方法是:把大米或小米用微火炒成焦黄色,然后加水熬成稀粥,过滤去掉米粒,用米汤喂孩子。炒焦了的米粒已部分碳化,有吸附毒素和止泄的作用。也可将焦米汤代替水加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剂中让孩子饮用。若无口服补液剂,可在每1000毫升焦米汤中加盐3.5克、小苏打2克、白糖30克饮用。米汤中的淀粉、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不但可以补充孩子的营养,还有利于孩子胃肠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口服的轮状病毒疫苗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研究之中,有的已制出活的减毒人轮状病毒疫苗、传代减毒活的牛或猴轮状病毒疫苗和减毒活重组疫苗。有的疫苗经临床试用,并未引起成人或婴儿的不良反应。还有的国家正在用DNA重组技术开轮状病毒疫苗,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疫苗能像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一样,在全世界普遍推广应用。 知识秋冬交接时期谨防轮状病毒据介绍,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它特别喜欢在20摄氏度左右气温下活跃。在广州,秋冬交接时期尤其要注意。市儿童医院通过三年的观察发现,本地儿童多集中在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感染轮状病毒。 特别注意脱水症状医生表示,人体感染轮状病毒后,病毒在3-5日后才最活跃,因此患者初发症状未必是腹泻,可能有发烧、咳嗽、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有的患者会每日大便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不过,一旦出现脱水,就要引起注意。 提醒喝牛奶会延长腹泻轮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与此同时,能帮助人体消化的小肠茸毛使受损断裂,小肠吸收不到人体的水分、养分,粪便排除体外后成水状。有患者在轮状病毒排毒期每天拉肚子10次、20次后出现脱水,不止泻的话就会进一步危及生命。此外,近年来还发现个别病人肠套叠、抽促的并发症。小肠绒毛要一周

轮状病毒性肠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 孩子是每个妈妈心中的天使,一旦生病,妈妈总是担心的不得了,尤其现在夏天到了,更是婴幼儿疾病病发高峰,令很多妈妈很是担心。轮状病毒肠炎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婴幼儿肠道疾病,比较多见于6个月到2周岁的婴幼儿。它的出现会令婴幼儿出现腹泻,呼吸道感染,发烧发热等症状,给患儿带来严重的伤害,让妈妈们也心疼不已。 很多家长反映,婴幼儿患上轮状病毒肠炎,不仅发烧,呕吐,还会没有精神,没有力气,看着很是让人心疼。据专家介绍那是因为患儿经常呕吐,腹泻所导致患儿出现脱水情况,建议家长积极的进行抗感染和补液治疗。 很多家长不明白,平常孩子吃饭好好的为什么会患上轮状病

毒肠炎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进入体内后能否致病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入侵病毒量多,有助于病毒侵入,轮状病毒进入体内后通过两个途径引起腹泻:一是轮状病毒直接对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损害,引发病理改变;二是轮状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作用于小肠内皮细胞,破坏了肠内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腹泻。少量的病毒会被人体自身免疫掉,不会发病。 生理因素:机体自身的生理性特征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机体肠上皮刷状缘的乳糖酶(为轮状病毒受体)含量较多时,如在婴儿时期,则容易感染轮状病毒。随年龄增长,此酶量减少,易感性下降。 免疫力低下: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有助于轮状病毒侵入,诱发疾病。

上述就是对轮状病毒肠炎病因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儿患上轮状病毒肠炎,妈妈也不用太过担心,一旦出现症状就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一般轮状病毒肠炎病发到治愈都需要一周左右,在病发期间为了防止严重脱水一定要做好补液治疗。

轮状病毒及护理

轮状病毒及护理 轮状病毒是什么 让宝宝有苦难言的轮状病毒其实是一种双链糖核酸病毒,主要通过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产生肠毒素,进而损坏细胞,引起腹泻。每年秋季都是轮状病毒“发威”的时期,国内约有1000万的婴幼儿会感染。 轮状病毒传染性极强,可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病毒感染的衣物、玩具、餐具传播。妈妈的双手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如果不清洗就与宝宝接触,宝宝吃手指时会一并把病毒吃下肚子。另外,宝宝们分享玩具也是病毒快速扩散的方式,严重时甚至出现大规模传染。 5岁以下的宝宝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其中6个月-2岁的宝宝易感性最高,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宝宝体内缺乏抗病菌,抗病毒能力差,因此,妈妈要提高警惕。 轮状病毒感染症状 宝宝感染轮状病毒,症状与肠胃炎相似,如呕吐、腹泻、腹痛、发热。但妈妈别把两者混淆。与肠胃炎相比,轮状病毒性腹泻呕吐较为突出。呕吐常先于腹泻,一般会持续3天,而腹泻则会持续3-8天,一天腹泻次数可达10次以上。腹泻物为草绿色或黄色水样大便,有时可有粘液,还散发出恶臭味。 如果宝宝病情加重,严重时会出现脱水、酸中毒、休克症状,甚至还会出现肠套叠、胃出血、紫癜、脑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并发症。妈妈一旦发现宝宝吃不下饭,还上吐下泻、无精打采的,甚至有脱水症状,就应立即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轮状病毒如何护理 宝宝感染了轮状病毒,往往因身体的不适而哭闹不止,为了帮宝宝缓解病痛,防止病情加重,妈妈要如何做好护理呢?机智妈会用以下7招: 1、增加饮水 轮状病毒对宝宝最大的危害是引起脱水,所以增加饮水,防止重度脱水尤为重要。妈妈可在宝宝腹泻期多让宝宝喝富含电解质的液体,如米汤、苹果汁等。 2、适当喂母乳

轮状病毒

A群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RV)属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1975年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正式命名。根据病毒的基因结构和抗原性将其分为A---G 7个群,其中A 群轮状病毒的感染最常见,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B群轮状病毒仅在成人中暴发流行。D—G群只引起动物腹泻。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轮状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交接时期多发,故又称“秋季腹泻”。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 1、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2、潜伏期 A群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 3、临床表现 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脱水及酸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先发热,伴呕吐和腹痛,随即频繁腹泻,每日十数次.粪便特点:白色米汤样便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无或少量黏液。婴幼儿腹泻病程一般为7天。当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时,急性胃肠炎可变为慢性,患儿粪便中长期排出病毒,而成为本病的传染源。A群轮状病毒感染还可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婴幼儿肠套叠、肺炎、脑炎、脑膜炎等。 感染A群轮状病毒会有这样的经过:第一次感染通常会产生症状,但是再次感染时通常无症状,因为免疫系统提供了部分的保护机制。所以,感染症状发生比例最高的是两岁以下的儿童。虽然新生儿感染的机会很常见,但是通常都是症状较轻,症状最重的会发生在出生六个月到两岁的小孩,以及发生在有免疫缺陷的小孩身上。由于从童年获得的免疫力,大部分的成人对于轮状病毒并不易感;成人发生的肠胃炎通常是因为其他病因而非轮状病毒,但是成人的无症状感染会成为传染源。

轮状病毒 腹泻病例分析

轮状病毒性肠炎、中度等渗性脱水病例分析 1.病例介绍 姓名:xxx性别:男年龄:11月住院号:19003585 入院日期:2019-04-29出院日期:2018-05-03患者,男,11月,主因“解水样便伴发热4天,尿少伴精神萎靡1天”入院。患儿入院前4天解黄色水样便7-10次/日,带少许粘液,无腥臭味,量多少不定。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感,无便前便后哭闹。呕吐胃内容物,进食时呕吐明显,2-4次/日,非喷射性呕吐。发热,呈不规则发热,每日2-3次,体温最高达38.5℃。在家给予“蒙脱石散;妈咪爱”等药口服治疗,发热时给予“布洛芬混悬液 3.5ml/次”口服后体温下降正常但易反复发热。近1天来腹泻次数增加,夜间出现尿少,精神萎靡,哭时泪少。无烦渴、无思饮。今急来就诊办理住院治疗。自病以来饮食渐差,思睡,体重无明显变化。 个人史及家族史:G2P2,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50克。否认产伤窒息史。母乳喂养。现食母乳+普食。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中无传染病史,无遗传性病史,无肿瘤病史。 体格检查:T:36.8℃HR:120次/分R:34次/分W:8Kg,精神萎靡,哭声弱,泪少,前囟凹陷(约1.0cm×0.8cm),眼眶凹陷,口唇干,皮肤无花斑,皮肤弹性降低。腹部轻度膨隆,软,无拒按,肝脾未触及,肠鸣音10次/分。手足凉。毛血管充盈时间3秒。 辅助检查:4月29日:血常规:WBC12.8×10^9/L,N61%PLT430×10^9/L,CRP4.44mg/l;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体:阳性,潜血:

(++);肝功:ALT:43.4U/L;AST:55.7U/L;肾功:UA:583umol/L;电解质:钙Ca:2.28mmol/L,钾K:3.01mmol/L,钠Na:133mmol/L;氯CL:104mmol/L;血气分析: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律齐。4月30日尿常规+镜检:蛋白质:(1+),白细胞:(+),潜血:(+);5月1日复查血常规:10.02×10^9/L,N51%,PLT230×10^9/L;复查电解质:钾K:4.01mmol/L;钠Na:132mmol/L;氯CL:112 mmol/L;尿酸:235umol/L;5月2日复查尿常规+镜检:蛋白质:(-),白细胞:(-),潜血:(-);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体:弱阳性,潜血:(-)。 2.诊疗经过 患儿发病特点:①11个月婴儿,起病急,春夏交替季;②解黄色水样便,7-10次/日,伴发热、呕吐,尿少;③精神萎靡,中度脱水征,腹部稍膨隆,肠鸣音10次/分,手足凉,毛血管充盈时间3秒。入院前无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接诊患儿时需解决的问题:①该病最可能诊断?②收住后首先需做些什么?③第一天静脉补液方案?有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后结合患儿病情需解决的问题:①该病诊断?②诊疗方案?③怎样和患儿家长沟通患儿病情及相关卫生常识宣教? 入院诊断:急性中型腹泻;中度脱水。 入院诊疗:①根据患儿病史及大便性质考虑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几率大,应防止疾病传染扩散,给予病房隔离,加强婴儿使用物品、医疗用品的管理,粪便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②因患儿解水样便7-10次/日,伴发热、呕吐、精神萎靡、小便少,皮肤弹性降低,

某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某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苏艳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某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与分布特征。方法使用免疫层析 双抗体夹心法对某地区400例婴幼儿腹泻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400 例婴幼儿粪便标本 中发现211 例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2.75%;7~24 个月患儿病毒检出率最高;10~12 月份患儿 的发病率最高。结论轮状病毒是秋冬季节腹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 发病高峰在 9~12 月份, 以3 岁 以下的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 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年龄阶段性的特点。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使用 普通抗菌素治疗无效, 还可能影响到肠道的菌群稳定,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病原学分析检测, 根 据结果对症治疗, 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DOI :10.14164/https://www.360docs.net/doc/ca4429228.html,11-5581/r.2015.23.017 病毒性腹泻的主要诱发原因有轮状病毒感染、杯状病毒 感染以及形状病毒感染等[1] 。有将近42%的轮状病毒感染者 没有明显的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经过1~3 d的 潜伏期, 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 具有极强的传染性[2] 。 当前医学界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药物不但无效 而且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稳定。所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定要 尽快明确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 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某地区医院2014 年1~12 月对400 例婴幼 儿腹泻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其中男209 例, 女 191例;年龄40 d~5 岁, 平均年龄(2.34±0.86) 岁。 1. 2 方法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400 例婴幼儿的 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 对其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 分析。实验室试剂为背景万泰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轮状病毒 诊断试剂盒。 2 结果 共发现211例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检出率为52.75%; 其中114 例男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 轮状病毒检出率为 54.55%, 97 例女患儿的检测结果呈阳性, 检出率为50.79%。 对患儿的发病年龄进行统计发现:0~6 个月患儿中有 31 例结果为阳性, 检出率为14.69%;7~12 个月患儿中94例 结果为阳性, 检出率为44.55% ;13~24 个月患儿中72 例阳 性, 检出率为34.12%;25~36 个月患儿中9 例阳性, 检出率 为 4.27%;>37个月的儿童中有5例检出阳性, 占2.37%。对 患儿的主要发病日期进行统计:211 例患儿中14 例在1~3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特点:轮转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圆球状,中间的壳体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呈向外放射状排列,外边的壳体类似车轮的外缘,形态极像车轮,故起名叫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按习惯分为小儿轮状病毒、成人轮状病毒和非典型轮状病毒,又按其抗原特性和核酸电泳图形分为A~F六个组。不同组别的抗体不能相互交叉保护。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传染性很强,病人和隐性带菌者为传染源。轮状病毒在50℃的高温下,1小时仍然不会被杀灭,对酸碱也有较强的耐受性,也不能被一般的洗涤剂杀灭。虽然该病毒不能在外界环境中繁殖,但可以长期在不利的环境潜伏等待,一旦有机会进入人体,便会大量繁殖致病。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部环境,重新感染他人。轮状病毒一般是经粪-口途径传播,在不同地区和季节可散发或暴发流行。轮状病毒主要在十二指肠粘膜细胞中增殖,引起十二指肠粘膜表面绒毛变短而钝,十二指肠表皮细胞内乳糖酶减少,从而影响肠道对盐类、乳糖和水分的正常吸收,引起腹泻。当婴幼儿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呕吐和发烧,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5-6次左右,个别孩子可达10次以上。早期可有粪便,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无脓血且量较多。由于失水量比较多,孩子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对于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现在使用的各种抗病毒药物对该病毒均无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想到了疫苗,能否有疫苗可以预防轮状病毒。疫苗的概况: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方法制成,用于预防疾病的自动免疫预防制剂。目前应用的疫苗可以分为四类,基因工程疫苗和组分疫苗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1.灭活疫苗 是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细胞生长繁殖后,使之完全丧失致病力,而仍保存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疫苗,如百日咳菌苗、乙脑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等。这种疫苗的病原微生物已经完全灭火,从理论上讲不会产生疾病。 2.减毒活疫苗 此类疫苗是用弱毒或无毒、但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细胞生长繁殖制成的疫苗,其致病性已极大程度地丧失,但仍保留一定的剩余毒力、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接种人体后,使机体产生一次轻型的人工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卡介苗等。从理论上讲,如果使用不当,也许会出现免疫原性疾病。 3.基因工程疫苗 将有效的特异性抗原的基因插入易于增殖的载体(细菌、细胞),在载体增殖时可表达有效特异性抗原,取之作为疫苗。如乙肝基因工程疫苗。这种疫苗相对更安全一些。 4.组分疫苗 此类疫苗是从细菌或病毒培养物中,以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提取纯化有效特异性抗原,取之作为疫苗。如流脑多糖疫苗。轮状疫苗的现状:轮状病毒疫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代疫苗是20世纪80年代初,直接把动物的轮状病毒培养后获得,目前使用的疫苗就属 于此类疫苗,在全球也只有少数国家在使用。没有广泛使用的原因不是由于这类疫苗的安全性,而是保护效果不理想。因为轮状病毒有很多类型,这种类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性,这类病毒抗体维持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大约一年左右。第二代疫苗是基因重组的,是用动物的轮

轮状病毒

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一种最常见引起胃肠道症状的病毒,因在显微镜下病毒外层边缘如齿轮状,绕核心有放射状轮轴而得名.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高峰:南方地区主要在秋冬季,故常称为秋季腹泻。北方地区在10~12月为发病高峰,5~6月可见一小高峰。 传染源:轮状病毒腹泻病人和无症状感染的带毒者是重要传染源。病毒经口侵入胃肠道后引起急性胃肠炎。潜伏期一般为2天,发病后3~5天粪便中可排出大量病毒。部分无症状带毒者,也可排出大量病毒,因此,不显性感染也有重要传染源作用。 传播途径: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和人-人之间直接传播。有实验证明,喷洒在空气中或玩具等物体上的轮状病毒可存活2~3天以上。并有报导从呼吸道分泌液中也可检出轮状病毒,故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5岁以下儿童几乎人人都遭受过轮状病毒的感染,但高危人群主要为6个月~3岁婴幼儿。这是因为此阶段的婴幼儿胃肠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来自母体的抗体已降至最低。 症状护理: (1) 体温38.2℃以下,可减少衣服被盖,保持室内通风;38.2℃~38.5℃时则补充开水,睡冰枕或给予温水拭浴.38.5℃以上则依医师指示给予退烧药。 (2) 有呕吐的小孩宜侧躺休息,防吸入性肺炎,呕吐后给予温水漱口除去呕吐味道。 (3) 此外可能有脱水情形,宜记得给孩子少量多次喂服补液盐水以补充流

失的水份。 (4) 因排泄物刺激肛门周围而红臀,须注意排泄后可用温水冲洗再以毛巾擦干,保持干爽。 一般照顾及预防: (1)保持环境清洁。 (2)喂食前及换尿布后一定要彻底洗手。 (3)教导孩子养成饭前及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4)生病孩子的食用器具给予消毒,衣物分开洗乾净。 (5)更换尿布后废弃尿布要完整包裏,避免尿布中病毒暴露於空气中。(6)详细记录病情及时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