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情

安徽省情
安徽省情

安徽省省情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部分职位加试《专业知识》。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

2、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3、气候特征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4、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全省国土总面积约14.0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4%,位于第22位。其中,平原35万平方公里、丘陵4.2万平方公里、山区4.3万平方公里、圩区0.9万平方公里、湖沼洼地1.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25.5%、29.5%、31.2%、6.4%和7.9%。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类。2005年,全省农用地168181602.9亩,建设用地24326576.4亩,未利用地17680508.5亩,分别占统计地类总面积的80.0%、11.6%、8.4%。在农用地中,耕地86018802.6亩,园地5131052.4亩,林地53992391.3亩,牧草地428318.9,其他农用地22611037.7亩,分别占农用地的51.2%、3.1%、32.1%、0.2%、13.4%。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535977.7亩,交通用地

1379733.9亩,水利设施用地3410864.8亩,分别占建设用地的80.3%、5.7%、14.0%。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4827981.3亩,其他土地12852527.2亩,分别占未利用土地的27.3%、72.7%。

(2)水资源

全省多年平均降雨在800~1800mm之间,自北向南递增,皖南局部山区可达2000mm以上。省内河川径流多年平均径流深442mm。全省地下水资源主要在淮北,淮北平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72.1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1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7亿立方米,重复计算水量10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675亿立方米。

(3)动植物资源

安徽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全省共有野生植物3200余种,许多植物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工业、食品、化工、药材的原料。在农作物中,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山芋、大豆、玉米、高粱、大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烟草、麻类、蚕桑、茶叶、水果、蔬菜、药材等。林作物主要是木材、毛竹、油茶籽、板栗、松脂、油桐等。全省野生动物近500余种,饲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马、驴、骡、鸡、鸭、鹅、兔等家禽家畜,水产主要是鱼、虾、蟹、贝类,其中鱼类有170多个品种。在众多的动物种类中,扬子鳄和白鳍豚是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动物种类,被誉为活化石。

(4)矿产资源

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3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83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8种、非金属矿产61种、水气矿产1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215项,完成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900平方公里,完成1∶25万国土资源大调查1.4万平方公里,新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7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5种。

安徽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发规模较大的矿产有煤、铁、铜、水泥石灰岩、硫铁矿,已形成能源、建村、冶金、有色、化工五大基础产业,是国家级的材料工业基地和华东的能源供应基地。两淮煤田(淮南、淮北)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5)旅游资源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23个,有亳州、寿县、歙县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凤阳中都城和明皇陵遗址、“和县猿人”遗址、歙县许国石坊、亳州花戏楼等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1998年合肥市、黄山市、亳州市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1999年度国际保护管理文化景观奖,九华山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

二、历史人文

1、历史沿革

商朝:(前16世纪-前11世纪)的开国君主汤曾经短期定都在今安徽北部的亳州,当时安徽大部份居民并非华夏族,而是后来融入汉族的东夷。

春秋:今安徽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为吴国范围,淮河以北地区有蔡国、徐国。同时今安徽西部地区还有六国、舒国等小诸侯国。

战国:吴国被越国所灭。楚国扩张势力,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今安徽基本为楚国、越国分据。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国灭越国。

秦朝:前224年,楚国大将项燕被秦国的王翦60万大军击败,前223年,寿春陷落,楚国灭亡。前221年,秦国完成征服六国、统一天下的计划。安徽大部分地区属于九江郡(治于寿县)和庐江郡(今庐江、舒城一带),淮河以北属于泗水郡和砀郡。

汉:汉武帝时东瓯国举国迁到庐江郡(今庐江、舒城一带)。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沛郡,淮河以南地区属于九江郡、庐江郡。东汉沿袭之。

三国:今安徽地区大致以长江为线,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属于魏国,长江以南及沿江北岸属于吴国。魏国在今安徽设置了豫州、徐州、扬州,管辖谯郡、陈郡、沛国、广陵郡、淮南郡、安丰郡;吴国在今安徽设置了扬州,管辖庐江郡、丹阳郡。

西晋:合并魏吴的扬州,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皆属于扬州,分设淮南郡、庐江郡、宣城郡、新安郡。淮河以北地区为豫州、徐州管辖。

东晋、五胡十六国:淮河以南为东晋管辖范围,淮河以北为东晋与五胡十六国的交战前沿。今安徽淮河以北地区主要后赵(319—351)、前秦(351—394)管辖。

南北朝: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为南朝(宋、齐、梁、陈)管辖,淮河以北地区为北朝(北魏、东魏、北齐)管辖。

隋朝:隋朝(581年~618年)统一了中原。今安徽境内设有汝阴郡、谯郡、钟离郡、江都郡、丹阳郡、历阳郡、庐江郡、同安郡、宣城郡、新安郡。

唐朝:今安徽境内为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管辖,设有亳州、颍州、泗州、徐州、宿州、寿州、濠州、庐州、扬州(并滁州)、和州、光州、舒州、歙州、宣州、池州。

五代十国:今安徽境内淮河以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周后期扩张到了江淮)管辖;淮河以南地区先后为吴、南唐管辖。

北宋:北宋结束了割据局面。今安徽境内分属京西北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

南宋、金:淮河以北地区为金国占领,属于金国南京路;淮河以南为南宋管辖,分设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

元朝:元统一中国。今安徽境内分属河南江北省、江浙省。

明朝:安徽全部地区皆属于南直隶省,境内分设凤阳府、庐州府、太平府、安庆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

清朝:1645年,满清的八旗兵攻占天京(南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1667年,又将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安徽省会设在安庆,驻有安徽巡抚以及安徽按察使,至于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则长期寄驻江宁府(南京),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并迁来安庆。省界与今天比较变化不大。清朝安徽省管辖八府四州四十二县,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颍州府、泗州、滁州、和州、广德州。

中华民国:民国初依照淮河和长江在安徽设淮泗道、安庆道、芜湖道。民国安徽所有县市均属安徽省直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一度以长江为界分为皖北和皖南2个行政公署(省级)。皖北行署驻合肥,皖南行署驻芜湖。1952年又重新合并重建安徽省。省界有小幅的调整:徽州的婺源县划归江西,滁县的江浦县、盱眙县以及宿

县的泗洪县划归江苏,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初期设立九专区五市:宿县专区、阜阳专区、六安专区、滁县专区、巢湖专区、安庆专区、宣城专区、池州专区徽州专区、蚌埠市、淮南市、合肥市、安庆市、芜湖市。后来专区更名地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马鞍山市、淮北市、铜陵市相继从当涂县、濉溪县、铜陵县中设立,和之前的解放前后成立的五省辖市一起组成了安徽最早的八个城市。80年代末,原徽州地区被撤销,以屯溪市为中心建立了新的黄山市。90年代后,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巢湖市、六安市、亳州市、宣城市、池州市相继改地设市。安徽17市局面最终形成。

2、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3‰,比上年上升0.77个千分点;死亡率6.14‰,上升0.2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86‰,上升0.54个千分点。年末户籍人口6902万人,比上年增加26.1万人;常住人口5988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城镇化率46.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4元,比上年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人均消费性支出15012元,增长13.9%。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0.8%,衣着支出增长12.4%,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5.9%,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32.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8.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6]为38.7%,比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61元,比上年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56元,增长12.1%。其中,食品支出增长6.1%,衣着支出增长11.8%,居住支出增长28.8%,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5.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3%,比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

3、绿色安徽

枇杷之乡—歙县

歙县“三潭”(漳潭、绵潭、沦潭)枇杷已有千年种植历史,饮誉国内外市场。目前,该县枇杷主产区已拓展到深渡、新溪口等九个乡镇,面积达四万亩,年产量零点五万吨,总产值一千五百万元。许多农户因发展枇杷走上富裕路。二○○○年,歙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山核桃之乡—宁国

全市山核桃面积已发展到二十万亩,山核桃年产量达五千吨,已有五千多农户山核桃年收入超万元,最高达十五万元。该市现有山核桃加工企业二十多家,山核桃产品加工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产品出口美国和东南亚。二○○○年该市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酥梨之乡—砀山

全县现有酥梨面积二十九万亩,年产酥梨三十四万多吨,产值五亿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七百多元,占人均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近年来,该县实施酥梨名牌战略,推进酥梨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并发展深加工,年出口酥梨五千吨,创汇二百万美元。二○○○年,砀山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杞柳之乡—阜南

全县已发展杞柳十万亩,年产鲜条一点五亿公斤,年创产值二点五亿元,面积、产值均居全省第一,是全国四大杞柳产区之一。该县柳编工艺已有几百年的

历史,产品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出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该县有二十余万人从事柳编加工。二○○○年,阜南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竹子之乡—广德

一九九六年即被原林业部授予“中国十大竹子之乡”称号的广德县,全县竹林面积已发展到七十万亩,总蓄竹量为一点三亿根,是全国最大的红壳竹基地;全县竹林年采伐量一千万根,并形成六大竹子加工龙头企业和二千多家小型企业,产品畅销欧、美、韩、日及东南亚;全县竹业年产值达五亿元,年出口创汇五百多万美元。

红茶之乡—祁门

名茶“祁红”的原产地祁门县,目前共有茶园十五万亩,农民人均一亩;其中拥有欧盟BCS有机保证有限公司颁证的有机茶面积五千亩。“祁红”年产量达三千吨,创产值五百万元,创汇二千五十万美元;茶农年收入中有二百三十元来自“祁红”收入。二○○○年,祁门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板栗之乡—金寨

全县板栗林面积达五十万亩,年产板栗二万吨,均居全省第一。该县还建起年生产能力为一千吨的板栗罐头厂、贮藏能力为一千五百吨的板栗冷库、年交易额约八千万元的板栗大市场,板栗远销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及新加坡等地。二○○○年该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4、历史文化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

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三、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行政区划

安徽省行政区划

全省总计4地区12地级市10县级市56县

合肥市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

淮南市凤台县

淮北市濉溪县

芜湖市芜湖县南陵市繁昌市

铜陵市铜陵县

蚌埠市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

马鞍山市当涂县

安庆市桐城市

宿松县纵阳县太湖县怀宁县

岳西县望江县潜山县

黄山市休宁县歙县祁门县黟县

滁州市天长市光明市

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凤阳县

阜阳市界首市

利辛县临泉县涡阳县颍上县

蒙城县阜南县太和县

宿州市萧县泗县砀山县灵壁县

省直辖县级毫州市

行政单位

巢湖地区巢湖市

含山县无为县庐江县和县

宣城地区宣州市宁国市

广德县朗溪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

池州地区贵池市

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六安地区六安市

寿县霍山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

2、经济社会发展

安徽省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1721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78.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9404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5629.4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2:54.3:32.5调整为12.7:54.6:32.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1336元/人,比上年增加3884元。人均GDP28792元(折合4561美元),比上年增加3133元。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年低3.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3%。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206.8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531.2万人,减少67.7万人;第二产业1107.3万人,增加68.8万人;第三产业1568.3万人,增加84.8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648.3万人,增加49.8万人。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65.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68%,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

3、交通通讯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省情常识(完美打印版)

2016年安徽省情 一、安徽概况 ㈠地理位置与面积 1.地理位置 安徽省地处江淮咽喉,襟江近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位于黄淮海大平原南部,属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东南部内陆省份。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境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2.面积 安徽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区。 ㈡人口与行政区划 1.人口 安徽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城镇化率43.01%。 阜阳市临泉县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黄山市黟县为全省人口最少的县。(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安徽人口年龄类型由成年型开始进入老年型。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 安徽现有少数民族55个,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为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沿淮淮北多且集中,沿江江南少且分散。 2.行政区划 安徽现有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3个市辖区,220个街道办事处,1716个乡镇(其中镇997个、乡719个)。 16个省辖市: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 6个县级市:合肥的巢湖市,阜阳的界首市,滁州的天长市、明光市,宣城的宁国市,安庆的桐城市。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㈢建省历史 1.安徽建省沿革 康熙6年(公元1667年)正式撤消江南省,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至此安徽正式建省(安徽省诞生纪念日:1667年8月30日)。安徽省当时辖七府(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三州(和州、滁州、广德州)。乾隆25年(公元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衙门从江宁迁至安庆。 1949年4-5月,安徽江北、江南先后解放。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驻合肥)、皖南(驻芜湖)行署区。1952年撤消皖北、皖南行署区,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2.省名与简称的由来 关于“安徽”省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一说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辖七府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再简称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简称为“安徽省”。

安徽省基本情况简介

安徽省及蚌埠市基本情况 一、安徽省经济社会和国土资源管理概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安徽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山东接壤,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2014年,安徽省常住人口6082.9万人,全省生产总值208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1.5:53.7:34.8,人均GDP达34427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1256.3亿元,第一产业投资54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9417.8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1296.5亿元。全省财政收入366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18.4亿元。 (二)各市州GDP排名。安徽省辖16个地级市,省会合肥。2014年底,各市GDP和人均收入排名为:

(三)安徽省国土资源概况。 1.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储量丰富。其中煤、铁、铜、水泥用灰岩、方解石是安徽省优势矿产,其资源储量在华东乃至全国均位于前列,是长三角经济区能源、金属和非金属原材料基地。2007年资源储量统计表列入矿区1084处(不含共伴生矿床286处),其中大型矿床159处,中型227处,小型304处,小型以下394处。 2.安徽省2014年关闭非煤矿山367座,其中露天矿山229

座、地下矿山32座、尾矿库12座、砖瓦黏土矿山94座,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关闭任务 3.2013年底,安徽省建设用地总规模达2905.35万亩,全省人均占有建设用地达到27 4.5平方米,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许多地方建设用地增速较快、用地效率不高、结构失衡等阶段性特征明显,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任务繁重。 4.2013年第二批补充耕地指标交易会于2014年1月3日在省政务服务中心交易大厅举行,本次成交面积5538.7535亩,成交总价1620 5.6511 万元,平均成交价2.9万元/亩。 二、蚌埠市经济社会和国土资源概况 (一)蚌埠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蚌埠市是安徽省直辖市,因古代盛产河蚌而得名,有“珍珠城”的美誉。面积: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人口:总人口343万人。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铁路、淮南铁路、三洋铁路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哈武高铁、哈沪高铁的交汇点。2014年生产总值(GDP)1108.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安徽省情概况

省情概况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16年末,全省户籍人口7027万人,比上年增加77.9万人;常住人6195.5万人,增加51.9万人。城镇化率5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16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41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67.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66.6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9883.6亿元,增长10.9%。2016年,全省就业人员4361.6万人,比上年增加19.5万人;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44.6千公顷,比上年扩大11.7千公顷;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6758.1亿元,比上年曾长11.7%;全省财政收入4373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地方财政收人2673亿,增长8.9%;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8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

大地。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长河、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2016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294公里、一级公路667公里、铁路营业里程62.3公里。到2016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4543公里、一级公路达383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4124.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354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8种(计算到亚矿种为16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4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4种,水气矿种2种。安徽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2016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省级)158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10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1种(镍矿)。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

安徽省、合肥市基本情况介绍

安徽省基本情况介绍 一、安徽省概况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12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02万人,常住人口5988万人。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大地。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210公里,在建里程超过1000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

州,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矿种达158种,探明资源储量的有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胡适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徽文化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汽车、机械、家电、化工、电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

安徽省情(最新)

安徽省情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6461万人,居全国第8位。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安徽地位的变迁 安徽在建国初期,曾被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列为沿海省份,它的两个主要城市蚌埠和芜湖当时被公认为大城市。这一点在当时的报纸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毛选和邓选中大家也可以看到有关文章。而在建国后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多年里,安徽的经济地位也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十四五名左右,属中等发达的省份。 安徽当年敢为天下先,凤阳小岗村在全国最先实行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此而名扬中外;芜湖的“傻子”年广久则成为当时中国个体户的代表,被誊为“中国第一商贩”。资源方面,安徽有天下第一山--黄山,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有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有四大米市之首--芜湖,有华东最大的煤炭基地,有华东最丰富的铁矿和铜矿,有中国最丰富的水泥原料,有中国第七长的内河通航里程,铁路长度华东第一,科技方面,有中国科技大学,有

合肥市情概述

合肥市情概述 一、城市概况。合肥,安徽省省会,居江淮之间,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现辖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5个县(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4个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等14个省级开发区,市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769.6万。 (一)人文底蕴深厚。合肥自秦朝置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三国旧地、包公故里”之称,是包拯、李鸿章、刘铭传、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杨振宁等众多名人的故乡。 (二)自然景观秀美。山水兼备,以水见长。800平方公里巢湖烟波浩淼,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半汤、汤池温泉闻名天下,享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 (三)生态环境优良。年平均气温17度,降雨量893毫米,日照1971个小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经济加速崛起。合肥是中国发展最快城市之一,“十一五”以来,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发布世界增长最快都市经济体,按实际人均GDP计算,合肥排名全球第一;按就业计算,排名全球第二。 - 6 -

(五)对外开放扩大。先后与国外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同18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目前,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在合肥投资发展,其中,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8家。 (六)投资潜力巨大。先后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30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5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被列为未来10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其中合肥的社会公平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在第一位。《日本大和证券》将合肥列为日资企业对中国大陆投资的首选城市。 二、投资环境 (一)区位交通优越。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中国中部最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KM的范围,覆盖中国东中部地区最发达的7省1市、5亿人口,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存在大量的机会,都是巨大的市场。 1、公路:G40沪陕高速合宁段、G40沪陕高速合六叶段、G4 2、G50沪蓉沪渝高速合界段、G50沪渝高速合巢芜段、S12高速合淮阜七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全长106公里绕城高速全线贯通,已形成“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 2、铁路:合武高铁,合宁高铁,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合西铁路、合福高铁穿境而过。包括规划建设的商合杭高铁、合安城际高铁、合宁城际高铁,未来几年将有10条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交汇于此。 - 7 -

安徽省情常识(全面整理)

安徽省情常识 一、安徽概况 ㈠地理位置与面积 1.地理位置 安徽省地处江淮咽喉,襟江近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位于黄淮海大平原南部,属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东南部内陆省份。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境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2.面积 安徽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区。 ㈡人口与行政区划 1.人口 安徽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城镇化率43.01%。 阜阳市临泉县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黄山市黟县为全省人口最少的县。(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 安徽人口年龄类型由成年型开始进入老年型。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 安徽现有少数民族55个,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为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沿淮淮北多且集中,沿江江南少且分散。 2.行政区划 安徽现有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3个市辖区,220个街道办事处,1716个乡镇(其中镇997个、乡719个)。 16个省辖市: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 6个县级市:合肥的巢湖市,阜阳的界首市,滁州的天长市、明光市,宣城的宁国市,安庆的桐城市。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㈢建省历史 1.安徽建省沿革 康熙6年(公元1667年)正式撤消江南省,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至此安徽正式建省(安徽省诞生纪念日:1667年8月30日)。安徽省当时辖七府(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三州(和州、滁州、广德州)。乾隆25年(公元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衙门从江宁迁至安庆。 1949年4-5月,安徽江北、江南先后解放。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驻合肥)、皖南(驻芜湖)行署区。1952年撤消皖北、皖南行署区,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市。 2.省名与简称的由来

安徽省省情

安徽省省情 一、概况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 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二、区划人口 安徽位于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现设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7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56个县。 2007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6757万人,常住人口6118万人,城镇化率38.7%。 三、地理位置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安徽省长达416公里和430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

安徽各城市基本情况介绍

安徽各城市基本情况介绍 (附:2011年安徽16市城市竞争力排名) 合肥: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首批、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第1名、中国未来10年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 旅游景点:国家:包公园、汤池温泉、三河古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巢湖风景区。 交通:京台高速,沪陕高速,沪蓉高速,合芜高速;合武高铁,合宁高铁,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和宁西铁路;骆岗机场和新桥国际机场(在建)。 科研院所:“985工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1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 知名企业: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合力叉车、荣事达集团、美菱集团、徽商银行、徽商集团 芜湖:全省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成员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 旅游景点:国家:方特欢乐世界 交通:合芜高速、宁芜高速、沪渝高速;铁路有芜宁、芜铜、皖赣、铁路;芜湖港是长江第五大港、国家一类口岸、长江最后一个深水良港。 科研院所:省属重点: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奇瑞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华东光电研究所。 知名本地企业:、水泥、海螺型材 马鞍山:核心层城市,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旅游景点:国家:采石矶风景区; 交通:宁铜铁路、宁芜铁路、南京-马鞍山高速公路 科研院校:安徽工业大学 知名本地企业:马钢集团、星马汽车

淮南:安徽省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城市”,我国53座之一,合肥都市圈成员。获得“中国区环境规划示范城市”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先进城市、2011中国最佳投资城市全国第10位。 旅游景点:国家:八公山风景区、上窑山、焦岗湖 交通:、淮南铁路;全市有16个火车站,创吉尼斯纪录;合淮高速、阜淮高速、淮蚌高速 科研院校: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 知名本地企业: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集团、凯盛重工 蚌埠:安徽省第一个建市的地级市,安徽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旅游景点:国家:龙子湖风景区 交通:京沪铁路、淮南铁路、京沪高铁;蚌京高速公路、蚌福高速公路、蚌宁高速公路、蚌洛高速公路、蚌连高速公路,蚌淮高速公路、徐明高速公路;蚌埠港为千里淮河第一大港。 科研院校: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解放军装甲兵学院 本地知名企业:丰原集团、皖酒集团、蚌埠卷烟厂(黄山烟) 淮北:中国五大煤炭基地之一、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旅游景点:国家:相山风景区 交通:符夹铁路、青阜铁路;京台高速 科研院校:淮北师范大学 本地知名企业:淮北矿业集团、口子酒业、华孚色纺 铜陵:中国境内最小地级市。、、安徽省首批省级。 旅游景点:国家:天井湖风景区 交通:、;、;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口岸。

安徽省情资料(2015年版)

安徽省情(个人总结,已连续命中四年省考省情) 管理提醒:本帖被徽煌执行加亮操作(2009-02-11) 安徽省情 1.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 2.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同时与6个省相连,北与山东,东与江苏浙江,南与江西,西与河南湖北 3.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4.1986年3月1日,省人大六届二十次常委会批准黄山松为省树,皖杜鹃为省花,灰喜鹊为省鸟 5.面积为450*570=13.9万平方公里,第22位,长江,淮河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区;皖南的黄山(又名黟山)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源地 6.人口6516万,第8位 7.“安徽”之名为七府三州之简称,并非人为取“二府首字为名” 8.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意义重大,1952年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 9.地质结构由: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构成,以平原为主,芜湖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其中最高点莲花峰海拔1873米 10.“梅雨”多发生在夏季,淮河是为我国最北冬季不结冰的大河,霜冻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大气降水为水资源唯一的补给源,旱涝为主要自然灾害 11.铁矿储量华东之首,铜矿也大 12.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黄山、九华山(佛教)、天柱山(南岳)、琅邪山、齐云山(道教);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亳州、寿县、歙县、安庆; “天下第一名山”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黟县的西递、宏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二处被列入。13.农业大省、1979年春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土地大包干,是全国第四个消去宜林荒山和基本全面绿化,“五八”造林绿化。 14.“861行动计划”,从2004年开始实施:八大产业基地、六大基础工程建设(提到“数字安徽、生态安徽、信用安徽”),2020年达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皖电东送”工程;“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 16.“十一五”安徽发展战略任务:2006年2月23日,王金山在省十届人代会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求:开展“全面创业行动”,提出“861行动计划”,构建以“马芜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两淮一蚌”为突破口,其中

安徽省情常识与试题

1.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 2.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同时与6个省相连,北与山东,东与江苏浙江,南与江西,西与河南湖北 3.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4.1986年3月1日,省人大六届二十次常委会批准黄山松为省树,皖杜鹃为省花,灰喜鹊为省鸟 5.面积为450*570=13.9万平方公里,第22位,长江,淮河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区;皖南的黄山(又名黟山)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源地 6.人口6516万,第8位 7.“安徽”之名为七府三州之简称,并非人为取“二府首字为名” 8.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意义重大,1952年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 9.地质结构由: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构成,以平原为主,芜湖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其中最高点莲花峰海拔1873米 10.“梅雨”多发生在夏季,淮河是为我国最北冬季不结冰的大河,霜冻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大气降水为水资源唯一的补给源,旱涝为主要自然灾害 11.铁矿储量华东之首,铜矿也大 12.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黄山、九华山(佛教)、天柱山(南岳)、琅邪山、齐云山(道教);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亳州、寿县、歙县、安庆; “天下第一名山”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黟县的西递、宏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二处被列入。 13.农业大省、1979年春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土地大包干,是全国第四个消去宜林荒山 和基本全面绿化,“五八”造林绿化。 14.“861行动计划”,从2004年开始实施:八大产业基地、六大基础工程建设(提到“数字安徽、生态安徽、信用安徽”),2020年达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皖电东送”工程;“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 16.“十一五”安徽发展战略任务:2006年2月23日,王金山在省十届人代会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求:开展“全面创业行动”,提出“861行动计划”,构建以“马芜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两淮一蚌”为突破口,其中首次提出“和谐安徽”,“平安安徽” 17.至2005年末,安徽为17个省辖市(地级市)、5个县级市、56个县 18.道教名山,齐云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摩岩石刻为世人瞩目;天柱山:“皖山”,汉武帝到此称为“南岳”;佛教名山:九华山 19.皖西大别山地区五大水库: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和磨子潭五大水库 20.楚庄王时孙叔敖在寿县建造水利工程---芍坡(安丰塘)全国唯一官方铜冶机构--- 汉代江南设“铜官” 21.文房四宝:“宣纸、宣笔、徽墨、歙砚”

安徽省情知识点

安徽省情知识点 1.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 2.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同时与6个省相连,北与山东,东与江苏浙江,南与江西,西与河南湖北 3.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4.1986年3月1日,省人大六届二十次常委会批准黄山松为省树,皖杜鹃为省花,灰喜鹊为省鸟。 5.面积为450*570=13.9万平方公里,第22位,长江,淮河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区;皖南的黄山(又名黟山)为长江、新安江两大水系的分水源地。 6.人口6516万,第8位 7.“安徽”之名为七府三州之简称,并非人为取“二府首字为名”。 8.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意义重大,1952年恢复安徽省、省会合肥 9.地质结构由:平原、山地、丘陵、台地构成,以平原为主,芜湖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其中最高点莲花峰海拔1873米 10.“梅雨”多发生在夏季,淮河是为我国最北冬季不结冰的大河,霜冻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大气降水为水资源唯一的补给源,旱涝为主要自然灾害 11.铁矿储量华东之首。 12.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处:黄山、九华山(佛教)、天柱山(南岳)、琅邪山、齐云山(道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亳州、寿县、歙县、安庆; “天下第一名山”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黟县的西递、宏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二处被列入。 13.农业大省、1979年春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土地大包干,是全国第四个消去宜林荒山和基本全面绿化,“五八”造林绿化。 14.“861行动计划”,即扎实推进八大产业基地和六大基础工程建设,确保到2007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2020年达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皖电东送”工程;“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 16.“十一五”安徽发展战略任务:2006年2月23日,王金山在省十届人代会上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求:开展“全面创业行动”,提出“861行动计划”,构建以“马芜铜”为重点的沿江城市群,“两淮一蚌”为突破口,其中首次提出“和谐安徽”,“平安安徽”。 17.至2005年末,安徽为17个省辖市(地级市)、5个县级市、56个县 18.道教名山,齐云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摩岩石刻为世人瞩目; 天柱山:“皖山”,汉武帝到此称为“南岳”; 佛教名山:九华山 19.皖西大别山地区五大水库:佛子岭、梅山、龙河口、响洪甸和磨子潭五大水库 20.楚庄王时孙叔敖在寿县建造水利工程---芍坡(安丰塘);全国唯一官方铜冶机构---汉代江南设“铜官”。 21.文房四宝:“宣纸、宣笔、徽墨、歙砚” 21.北宋毕升活字印刷,南宋寿州突火枪 22.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

安徽省情(详细版)

安徽省情 一、省情总介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5个省辖市,2个行政公署),107个县级单位。 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丘陵横亘于江淮地区中部。大别山区,婉蜒于鄂豫皖边境,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皖南山区位于安徽南部,以黄山、九华山为主。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省内最高峰。沿江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安徽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长江自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中南部,至和县乌江进入江苏省境,全长416公里,俗称“皖江”。长江流域在安徽境内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淮河自洪河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北部,至嘉山县洪山头入江苏洪泽湖,长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源出休宁、祁门的两条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称新安江,向东流经歙县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库,总长194.3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安徽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全国尤其是在华东地区十分突出。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探明储量的达67种。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水泥石灰岩等2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46.54亿吨,居全国第7位;铁矿储量29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均居全国第5位;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居全国第2位。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计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旅游点29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5处,历史文化名城3座,另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寺观多处。以黄山、九华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山水人文交相辉映,是我国品位最高、景点最集中、特色最鲜明的山岳风光旅游区。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是江南道教圣地,太平湖和新安江,素有“山水画廊”之誉。江淮之间有历史上享誉数百年的古南岳天柱山,有因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驰誉古今的琅郎山。采石矾、敬亭山、桃花潭、五松山、齐山和秋浦河等江南山水,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的钟情之地,诗踪遗迹十分丰富。此外,小孤山、浮山、巢湖等名胜景观,都各具特色。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毫州、寿县,分别以其悠久的文化,古老的名胜建筑和著名的典故、传说而闻名遐迩。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毫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安徽省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产生出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

安徽省情介绍

【安徽省情介绍】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东连江苏,南邻浙江、江西,西靠湖北、河南,北接山东,居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14(25'~119(50'、北纬29(25'~34(40'之间,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国土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6%。1999年末全省总人口6237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9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47人,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3.4倍。全省共有17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5个省辖市,2个行政公署),107个县级单位。 安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平原、丘陵、山地相间排列,其中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北绵淮北平原,东迤江淮丘陵,西卧大别山脉,南迭皖南群峰。淮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面积3.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40米。江淮丘陵横亘于江淮地区中部,面积3.64万平方公里,岗沟相间,一般海拔40~100米。大别山区,婉蜒于鄂豫皖边境,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0个,其中主峰天柱山海拔1488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皖南山区位于安徽南部,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以黄山、九华山为主,山峰海拔1000米上。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为省内最高峰。沿江平原属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2.61 万平方公里,一般海拔10~20米,河湖星罗棋布。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淮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全年平均气温在14~17(C 之间,由南向北递减,淮北和大别山区在15(C以下,沿江以南南部在16(C以上,其他地区在15~16C(之间。全省年平均无霜期为200~25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770~1700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全省日照充足,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2500小时,适合多种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繁衍。 安徽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湖泊众多,水域辽阔。长江自江西湖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中南部,至和县乌江进入江苏省境,全长416公里,俗称“皖江”。长江流域在安徽境内面积6.6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皖河、滁河、青戈江、水阳江,还有巢湖水系和龙感湖、大官湖、菜子湖、升金湖、黄湖、泊湖、武昌湖等湖泊。其中,巢湖水面784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淮河自洪河口进入安徽境内,流经安徽北部,至嘉山县洪山头入江苏洪泽湖,长430公里,在安徽流域面积6.69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颖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淠河,还有城东湖、城西湖、瓦埠湖等万亩以上大湖。新安江源出休宁、祁门的两条支流,在屯溪合流后称新安江,向东流经歙县街口,注入浙江新安江水库,总长194.3公里,流域面积6500平方公里。 安徽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且资源配套情况好,矿产分布相对集中,伴生、共生矿产多,在全国尤其是在华东地区十分突出。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探明储量的达67种。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水泥石灰岩等2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46.54亿吨,居全国第7位;铁矿储量29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均居全国第5位;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居全国第2位。 安徽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全省共有野生植物3200余种,许多植物种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工业、食品、化工、药材的原料。在农作物中,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

安徽省情英文翻译

Anhui province across the river in the eas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ffshore inland provinces, which shortened form is "Wan" located in the Eastern China , provincial capital of Hefei. In A.D. 1667 by the Qing dynasty Jiangnan province (formerly the south Zhili in Ming dynasty now in Anhui, Jiangsu, Shanghai) division and province (east of Jiangsu), originally, beginning said Jiangnan left station of Nanjing; Originally, in 1667 changed to Anhui province from Anqing mansion, Huizhou house (now Huangshan city) 2, two capital of Anqing. By building lineag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Qing dynasty, Anhui province. Across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Anhui section of commonly known as "Wan Jiang in eight hundred", is bounded to the Yangtze river, Huaihe river, formed the Huaibei, Jianghuai, Jiangnan region. Anhui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motherland, it is an offshore inland province, is located in east longitude 114 ° 54 '~ 119 ° roughly' and northern latitude 37 ° 41 '29 ~ 34 ° 38', the province about 450 km wide from east to west, north and south about 570 kilometers long, with a total area of 13.96 square kilometers, accounting for about 1.45% of the nation's total, in east China. 3, no. 22 of the country. Anhu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warm temperate zone transition region, Huaihe river as dividing line, north is a warm temperate semi-humid monsoon climate, has a humid 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Anhui province is a mild climate, sufficient sunshine, monsoon, clear four seasons.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in 2010, the province census register population of 68.62 million. Anhu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east China hinterland, is China's eastern Jin jiang offshore inland province, across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huaihe river, jiangsu, zhejiang, east south jiangxi, west hubei, henan, shandong in the north, culture mainly divides into: from south to north, hui culture, Jianghuai culture and central plains culture; Provincial capital of Hefei,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f Nanjing in 1667-1760, Qing dynasty after 1760 moved to Anqing mansion as the provincial capital, changeable, ca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lowers for Anhui province tree of Pinus taiwanensis, province Anhui cuckoo, provincial bird for the field. Anhu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southeastern China, is off the coast of east China area across the river in inland provinces, was in the beautiful, the humanities ceremony, rice fragrant fish fat, with rivers. One of the five largest fresh water lake Chaohu lying in Jianghuai, element for the Yangtze river, Huaihe river on both sides of the "land of fish and rice".Province area in east China. 3, no. 22 of the country. Among them: the huai river basin in 6.7 square kilometers, 6.6 square kilometers in Yangtze river basin, xin an river basin of 0.65 square kilometers. In the Yangtze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Anhui, and total length of 416 km, Huaihe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north of Anhui, and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430 km. Anhui and Jiangsu, Zhejiang, Shandong, Hubei, Henan and the six provinces of Jiangxi province. Landscap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plains, hills and low mountains, plains and hills and low mountains and white arrangement, present diverse topography Sex. The Yangtze river and Huaihe river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the whole territory, the province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ive natural regions: the Huaibei plain, Jianghuai hilly, WanXi DaBieShanOu, coastal plains and mountains in the south of Anhui. Plain area of 31.3%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province (including 5.8% of the dyke), 29.5% hilly, mountainous area accounts for 31.2%, 8.0% limnetic depressions. In Dabie mountain, Huangshan mountain, Tianzhu mountain and Jiuhua mountain, the highest peak of Huangshan lotus peak elevation of 1864.7 meter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