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精密铸造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精密铸造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精密铸造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精密

铸造产业化项目

(可行性报告)

江苏永瀚特种合金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三月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精密铸造产业化项目

可行性报告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精密铸造产业化项目

建设单位:江苏永瀚特种合金技术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曹荣

项目建设地点:无锡市滨湖区新城工业安置区东区。

1.2 项目提出的依据

1)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鼓励发展产业的有关政策规定。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3)《“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4)《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

5)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江苏永瀚特种合金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规划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关

于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合同。

6)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三研究所、江苏永瀚特种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向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规划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提

供的有关产品及其工艺资料、动力供应条件、区域水文地质及规划条件等资料。

6)国家和行业有关法令、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等。

1.3 项目背景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3.1 项目背景

燃气轮机是涉及国家能源、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装备。作为先进的动力装备,燃气轮机在发电、管线动力、舰船动力、坦克和机车动力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西方国家把它作为“国防安全、能源安全和保持工业竞争能力”的战略装备而列为国家的关键产业。燃气轮机代表了动力装备领域最高技术的高端产品,被誉为机械装备产业中的“王冠”。国内燃气轮机技术相对落后,燃气轮机市场基本被国外燃气轮机所垄断,国内投资大部分花费在购买国外设备上,且运行维护费用居高不下,在国防与能源安全的国家战略上受制于人。

在飞机制造领域,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与产业化投入最大、研制周期最长、技术难度最高,是影响整个飞机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内飞机制造业木桶上的一块短板。长期以来,我国航空制造业受到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严重困扰。《“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航空装备产业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第一个项目,明确提出要突破航空发动机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化。

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的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取得突破,并填补国家战略空白。

涡轮叶片是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结构与材料的不断改进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获得高性能装备和产品的关键。由于其处于温度最高、应力最复杂、环境最恶劣的部位而被列为第一关键件,被誉为“王冠上的明珠”。作为涡轮叶片生产的关键技术,定向、单晶高温合金叶片制造技术成为国内外近20年来极为关注的重大技

术问题。

本项目以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温精密铸造叶片为产业化对象,通过与国际ITT技术团队的强强联手,提高部件尺寸水平和产品合格率,形成国内最强的、国际先进的涡轮精密铸造叶片研制能力,并实现定向、单晶涡轮精铸叶片的产业化发展。

中船重工七〇三所是我国唯一的集蒸汽轮机、燃气轮机、锅炉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和动力控制五大专业的综合性能源动力研究所,是集科研、设计、生产、装备配套与集成于一身的综合性高技术企业。七○三所积极探求与国外的技术团队采取技术合作方式,与江苏永瀚组建高温合金铸造叶片的研发生产企业,引进国外的技术专家团队(ITT专家团队)和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温合金铸造叶片产业化制造工艺技术,开展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高温铸造叶片精铸产业化项目,力争实现我国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高温涡轮叶片研发和制造的飞跃。

1.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燃气轮机产业发展是我国国防与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

(1)燃气轮机产业发展有助于我国国防和能源安全

由于燃气轮机具有功率密度大、机动性强、振动噪声低、寿命长等特点,尤其适合现代及未来舰船的发展需求,所以燃气轮机作为舰船动力已经成为目前先进舰船动力的发展趋势。

燃气轮机作为高效、清洁发电和动力驱动系统的核心装备,对于调整能源结构、践行节能减排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西气东输”等天然气管道建设中,燃气轮机压缩机组是不可或缺的动力。

目前,国内装机发电和动力驱动燃气轮机基本依赖进口,市场基本被国外垄断。在目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我国的能源领域将存在难以正常运转的重大隐患,从而影响我国能源的战略安全。

(2)燃气轮机是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我国是煤炭大国,洁净煤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代先进的洁净煤技术以煤气化发电(IGCC)和多联产为标志,其核心装置是燃用合成气的燃气轮机。未来洁净煤技术将煤气化发电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相结合,实现富氢或纯氢燃料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因此,高效率、低排放、适合各种低热值燃料的燃气轮机是高效洁净能源系统和洁净煤发电的核心关键装备,而目前国内自主产品还处于空白,制约了IGCC发电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避免超大电网出现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以集群式微小型、中小型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分布式供能技术在二十一世纪将有较大发展,这些机组同时具有发电、供热与制冷能力,燃料综合利用系数可达0.80以上,对于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发展国内自主的燃气轮机产业对保障我国国防、能源安全和能源装备技术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我国自主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目前世界上商用和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基本被通用、罗罗、普惠

等几家国际巨头垄断。过去国内航空发动机以引进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改进或仿制。专利引进或测绘仿制的发动机型号过多,延续时间过长,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发,造成国产飞机普遍动力不足。在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早期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导致我国在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无论是2016年将要投入使用的C919干线大飞机,还是ARJ21支线客机,配装的都是进口发动机;在军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基于发动机的战斗力形成过度依赖第三国,导致我国整体国防安全脆弱和受制于人。

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军用、民用航空器的技术实力增强,也是中国航空走向世界和国际市场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中国的军民航空业最大的问题不在设计,而在于航空发动机这一重大瓶颈。我国军用和民用航空器出口多是被第三国限制,要么是仿制版权之争,要么是第三国发动机转口限制等等,这些都让中国的飞行器发展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遇到“被卡脖子”的问题。

因此,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和产业发展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涡轮叶片制造工艺技术是制约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的重要瓶颈

涡轮叶片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关键部件。涡轮进口温度的提高,意味着涡轮叶片将在更加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其性能水平(特别是承温能力)成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制造技术成为国内外近20年来极为关注的重大技术问题。为了使涡

轮叶片获得高耐温能力,人们在涡轮叶片设计、高温材料的研制、冷却方法研究及表面涂层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西方发达国家成功发展了定向结晶、单晶高温涡轮叶片制造技术,形成了性能优良的产品体系,同时,对我国实行长期技术封锁,制约我国国防工业和能源装备领域的发展。

(1)燃气轮机领域

燃气轮机设计和制造技术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重型燃气轮机主要以美国GE公司、德国Simens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日本三菱公司为主,中国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小型工业燃气轮机主要以美国Solar公司、德国Simens公司、美国GE公司、英国RR公司为主,我国经过多年积累,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设计能力,也形成了小批量的制造能力,但技术水平和产品设计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10年以上差距。

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之一集中在高温燃气透平叶片的设计、制造技术方面,工业燃气轮机超高温透平叶片精密铸造技术是一项西方国家对我国极度封锁的敏感技术。目前,国内各发电厂使用的9E级、9F级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均全部采用进口燃气轮机机组,价格昂贵,以39万千瓦9F级发电机组用燃气轮机为例,其前三级透平叶片配件需6000万元左右人民币,第一级透平叶片每片高达60万元左右人民币,与此同时,维修配件费用也惊人。如此高昂的价格,吞噬了我们电厂大部分的利润。

(2)航空发动机领域

中国正在加快发展国产商用大飞机和研制更高性能的军用飞机,

必须研制大推力、高效率的发动机,最有效途径就是提高发动机燃气出口温度。而无论是商用的高涵道发动机,还是军用的小涵道发动机,其最关键的热端部件的核心都是涡轮叶片。在航空发动机内,喷入的燃料与高压空气混合爆燃后,快速膨胀,形成近1500℃的高温、高压燃气冲击叶片高速旋转,军用航空发动机更是提出了在本世纪将要提高到2000℃以上的目标。涡轮叶片作为核心做功部件,在温度高、负荷大、应力复杂的恶劣工况条件下可靠工作;同时,还要让飞机能够飞行更长时间,实现更好的天空出勤率,发动机大修周期就应更长。因此,必须要有更耐高温、更高强度的叶片。

试验证明:定向结晶合金叶片寿命是普通铸造高温合金叶片的2.5倍,单晶合金叶片寿命是普通铸造高温合金叶片的5倍。近二十年来,国外主要发动机公司均已建立定向凝固和单晶涡轮叶片精铸生产线,其叶片单面余量稳定在0.05-0.1mm,涡轮叶片合格率可达70%以上,导向叶片合格率达90%以上。定向凝固和单晶涡轮叶片已经应用于发达国家最新研制的飞机发动机,同时,对我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叶片是发动机的心脏。所以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院士感慨:高温合金的发展决定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也决定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2、项目总投资

2.1 项目总投资55000万元,分二期实施,一期项目投资33000万元;二期项目投资22000万元。

1.3.3 主要建设内容

经分析论证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如下:

1)征地

本项目拟征土地74.5亩(约50000㎡)。

本项目投资为一期建设内容,总投资33000万元。

2)工程建设

103厂房建设,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其中:变电站房:200平方米

泵房:50平方米

1.3.4 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 本项目建设投资为:33000万元(含2637.00万美元)。其中:

建筑工程费 11000万元,占建设投资33.3%;

设备工程费 2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66.67%;

其中:公用设备 1200万元,占建设投资 3.8%;

工艺设备 18800万元,占建设投资56.96%;

安装工程费 1128.0万元,占建设投资3.4%;

基本预备费 4167.3万元,占建设投资6.7%;

2)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33000万元由建设单位自筹。

1.4 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主要数据及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

1 新征地亩74.5 约50000㎡

2 新增设备总数台/套300 其中进口设备160台/套

3 总建筑面积㎡10000

4 职工总人数人300 社会招聘

5 新增道路面积㎡8015

6 新增绿地面积㎡8100

7 围墙m 823

8 新增动力需求量

(1)用电负荷kW 4916

(2)用水量t/d 517

(3)氩气m3/d 800

(4)氮气m3/d 800

(5)压缩空气用量m3/min 60

(6)天然气m3/d 8000

9 项目总投资万元33000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33000

2 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2.1 市场分析

2.1.1 工业燃气轮机的应用市场分析

燃气轮机是一种先进的动力装置,是未来我国水面舰船的主动力,同时还广泛应用于联合循环电站、调峰电站、移动式电站、输气管道的泵站等。我国新世纪“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三大工程均与燃气轮机有关,同时我国舰船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燃气轮机提出更多需求,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燃气轮机潜在市场。

2.1.1.1 重型燃气轮机

2001年,国家发改委提出“统一组织国内市场资源,集中招标,引进技术,促进国内燃气轮机产业的发展和制造水平的提高”,以形成我国重型燃气轮机产业为目标,用5~7年左右时间,采用中外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F级和E级制造技术,形成2~3家企业为核心的燃气轮机制造体系,最终形成国内自主开发能力。

从2003年3月起,通过“打捆招标”,较为全面地引进了F,E 和B三种功率等级燃气轮机的制造和总装技术,突破了过去国外公司对我国制造燃气轮机的禁区,但是仅引进了部分制造技术,没有引进设计技术。“打捆招标”促进了近几年我国的燃气轮机工业发展,但是在技术上,国内基本上没有自己的重型燃气轮机。在市场方面,我国的大功率燃气轮机市场基本上被国外机组占领。

据初步统计,在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中,已有77.5%组成了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我国燃气轮机电站已迈入大容量高效率的发展阶段。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燃气轮机尚需6000万kW容量,约合150台左右9F级重型燃气轮机。若未来我国燃气轮机的发展仍按“十五”期间新增燃气轮机发电10000 MW计算,全部进口设备费用约20亿美元以上,再考虑到寿命期内的维修和备品及配件更换,费用还会更多。

重型燃气轮机的高温部件(喷嘴、动静叶片)约占燃气轮机成本的1/3~1/5,特别是前三级涡轮叶片价格更贵,如发电用39万千瓦--9F级燃气轮机,前三级叶片总价在人民币6000万元左右。第一级每片叶片价格达人民币60万元左右。

2.1.1.2 船舶用燃气轮机

在军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首先用于军用舰艇。70年代以来,

舰用燃气轮机迅速发展。美、英、苏、德、日等国在70年代以后建造的大、中、小型水面舰艇的主动力绝大部分采用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或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燃气轮机也广泛用于高性能商用船舶,如豪华客轮、豪华游艇等。

就我国来看,燃气轮机上舰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我国海军现代化已提到日程,研制舰用燃气轮机已迫在眉睫。海军引进的GT25XXX、GT6XXX已经开始装备海军。GT25XXX燃气轮机的引进和国产化以及GT6XXX的引进不仅为海军提供了先进的装备,也为我国自主发展舰船燃气轮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途径。其他型号燃气轮机上舰论证工作也正在开展。

可以预见,随着海军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燃气轮机会迅速成为舰船动力的首要选择,未来几年,仅船舶用30兆瓦级燃气轮机需求量将超过50台套,市场容量很大。

2.1.1.3 工业驱动燃气轮机

天然气是国家战略性能源。天然气管线工程是国家的战略性工程和形象工程,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更是与国家经济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天然气要从西部输送到东部,需要许多组燃气轮机驱动压缩机不断地进行增压,保证连续地输送。

随着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天然气管道系统对压缩机组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5年后中国石油拥有的管道压缩机组数量将达到230套以上,其中60%是燃驱离心压缩机。预计未来几年天然气管道建设需要大功率燃驱压缩机组的数量约为120台。

目前我国天然气管线上的燃驱压缩机组基本是从英美等燃气轮机技术发达国家引进的,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将使我国能源输送受制于人,一旦由于政治原因影响到燃机备件供应和维护、修理,就会影响天然气供应甚至造成全线瘫痪,将使我国东部经济遭受致命性打击。这不仅与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不相符,而且还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正在开展的燃驱压缩机组国产化研制就是解决国家能源输送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

2.1.1.4 中小型发电燃气轮机

从80年代以来,由于气动、材料、加工工艺的技术进步,燃气轮机及由其组成的联合循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已能用来带基本负荷和中间负荷,同时也具备调峰能力。特别是当天然气资源被广泛开发和应用后,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已经成为全世界电力工业中的主力机组。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可以作为国家大电网的重要补充,在处置自然灾害和应急突发事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纪之初,美国、加拿大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对美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之后,美国和加拿大加大了对燃气轮机的投入,将发电型燃机作为备用电源配置在关键地区,并广泛用于信息技术行业、居民建筑、医院、商业及高层建筑中和消防。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的大面积冰雪灾害,对当地电网造成了巨大破坏,致使人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也曝露了大电网的局限性,如果能广泛采用燃气轮机作为备用电源,形成分布式发电,将极大地降低冰雪灾害的影响,为国家挽回大量的损失,并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更有效地保障。

(1)中小城市调峰发电及热电联产市场领域

随着西气东输及其他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建成投产,电力部门在天然气管道沿线纷纷建设大型燃气轮机电站,但由于目前天然气输气量的不稳定和短缺,还难以满足大型燃气轮机电站的需求。因此,在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建设大型燃气轮机发电项目是不符合我国国情,而通过在城市里部署大量的中、小型热电联产机组或热电冷三联供机组来建设分布式能源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随着我国对环保的重视,西气东输沿线大中城市有700余家热电厂改造成为必然,这些电厂装机容量大部分是7,000kW~12,000kW,即使只有10%的电厂采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改造,10MW级燃机市场约70台,加上部分城市新建的大型场馆的全能源系统(热电冷联产)、热电联产系统燃机约需30~50台,今后10年利用天然气发电的10,000千瓦级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市场将达到100~120台。

(2)海洋平台燃气轮机电站

中海油集团是我国开发海洋石油的龙头企业,海洋工程用燃气轮机目前主要是从国外进口设备,所采用的燃气轮机功率档次基本可归纳为三档:3500KW、4600~7520KW、11000~15000KW,目前这一领域的产品被美国索拉公司垄断,用于驱动发电机组和压缩机组。产品主要供货商有美国索拉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上述公司只提供产品不转让技术,且产品价位高,维修费用大,一次大修费用是原机1/3的价格,来华服务人员支付佣金也很高。

为打破国外厂商对海洋平台燃气轮机的垄断地位,已在中海油公司进行了引进乌克兰GT6000发电机组示范电站工程项目,向海洋平

台推广应用,项目已经成功验收并运行超过10000小时。

(3)中低热值燃料中小功率燃气轮机

我国能源资源非常有限,煤炭、石油已经探明储量,全球平均可开采230年,而我国仅仅只有90年。我国天然气的丰度和规模也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远离工业发达地区,使用成本很高。而燃气轮机可以燃用多种燃料,我国有许多诸如煤层气、黄磷尾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等燃气,由于含杂质多、热值低、不易燃烧等原因,或者只能简单加以利用,或者大部分都白白地浪费掉了。像煤矿瓦斯气,不但影响环境,而且威胁安全。

将煤矿、油田等地这些大量中低热值燃料气体回收利用,组成燃气轮发电机组和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变废为宝,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实现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对于国家、对于企业都是非常有利的。

可见,燃用这种气体的中小功率燃气轮机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好。

(4)中、高热值焦炉煤气市场领域

中国约有2000余家焦化厂,现有焦炭生产能力12,000万吨,不同程度的要为煤气寻找新的应用出路。由于焦炭市场看好,各地纷纷从煤炭深度开发的角度加快焦炭加工厂的建设。但由于天然气的应用,有相当一部分焦炭厂的辅附产品——焦炉煤气没有办法处理。一般焦炉煤气热值在3500~4,500kcal/Nm3。一个年产100万吨焦炭的焦炭厂,它所生产的焦炉煤气可供3台10,000kW燃机发电的用气,扣除其自用一部分外,一般考虑是2台10,000kW的燃机应用。

以现有的焦炭生产厂的30%采用燃机热电联产或联合循环发电,

则10,000kW的燃机的市场约70台。

燃机高温叶片市场需求如下:

目前国内“四大家族” “打捆招标” 生产的9F级燃气轮机高温部件完全依赖外方企业提供,可逐步实现国产化供

应;

西气东输燃气轮机的高温部件的配套供应生产;

哈汽研发的重型燃气轮机所需高温部件;

由清华大学等组成的IGCC用燃气轮机研制联合体,其设计样机将面临高温部件的选择;

舰用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也需要新一代的高质量、高水平、高寿命的高温部件,合作企业将能提供它们新的选择;

目前国内运行的燃气轮机的高温部件的备品备件;

通过国际知名燃气轮机主机厂商的OEM认证。外方专家将发挥其长期在业内的影响和人脉关系,以产品价格、质量

打开国际市场。

2.1.2 民用、军用涡轮发动机的市场分析

超高温叶片是民用、军用发动机的核心部件,特别是国家决定发展国产商用大飞机。发动机关键高温部件的国产化将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近年来每年需要进口上百架大型客机,今后我国每年对于飞机的需求量仍然会增加,中国目前有786架大型民用飞机,未来20年内还需要补充2400架,需求占世界的10%,是除美国以外世界上的第二大航空市场。

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和热效率,以及大幅度延长飞机的大修

时间,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叶片的耐热强度,提高叶片的工作温度。本项目所研制的超高温定向、单晶透平叶片将会面临这样一个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提供及保障维护的巨大市场。

2.1.3 航空、航天用等轴合金复杂结构件市场

航空发动机为了减少重量,增加可靠性,零部件尽量在采取多零件整体化铸造,少、无装配,少、无加工,近净成形。据介绍,美国F-35战斗机要求减少加工量90%,而可降低成本达66%。

这种复杂的航空航天结构件,如叶轮、壳体等,各飞机制造商都在迫切寻觅合作伙伴,仅瑞士一家公司每年加工量在几十亿美元。

2.2 产品方案

涡轮叶片是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结构与材料的不断改进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获得高性能装备的关键。随着叶片设计、材料与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涡轮叶片的性能水平(特别是承温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本项目产品为等轴、定向、单晶高温合金精铸涡轮叶片。

2.2.1 本项目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

(1)定向、单晶叶片的合格率不低于80%;定向、单晶空心叶片合格率不低于70%;其平均成本将比国际同类企业低15%~25%;

(2)等轴多晶铸件最大外形可达1000mm,直径可达1000mm,重量最大可达250kg;

(3)定向结晶最大尺寸能达到400mm,重量120kg;

(4)单晶合金叶片最大尺寸达到350mm,重量可达60kg,分别能达到国际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单晶合金叶片水平。

2.3 生产纲领

根据市场预测并结合七〇三所、江苏永瀚特种合金有限公司的技术与经营实力,本项目按总产能生产4.18万件规模投资(其中高温等轴合金件1.76万件,超高温定向合金件1.21万件,超高温单晶合金件1.21万件)。

本项目建设期3年,投产第1年、第2年为技术引进吸收期,期间进行各项工艺试验和验证,产能分别达到生产能力的25%、50%。投产第3年达产,工艺与制造水平达到技术引进目标。

产品生产纲领和投产计划表

建设期第1年第2年

第3年(生产纲领)

等轴合金件产量(万件)/25000 45000 70000

定向合金件产量(万件)/5000 10000 22000

单晶合金件产能(万件)/6250 12500 25000 合计产能(万件)/14250 73500 145000 2.4 财务计算

2.4.1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

1)销售收入

本项目各产品的销售价格,参照目前国内外市场目前的实际售价,并考虑一定的价格竞争力而确定,计算期内产品产量、单价及收入情况见下表:

年份

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16年产品

1、等轴合金产品

销售量(件)25000 4500070000

单价(万元/件)0.80.80.8

营业收入(万元)200003600056000

2. 定向合金产品

销售量(件)5000 10000 22000

单价(万元/件) 2.74 2.74 2.74

营业收入(万元)137003014060280

3. 单晶合金产品

销售量(件)6250 12500 25000

单价(万元/件) 3.59 3.59 3.59

营业收入(万元)224384487589750

营业收入总计(万元)76138111015206030 综上,达产年销售收入为206030万元。

3 物料和能源供应

3.1 原材料供应

产品研制与制造过程中,制腊工艺中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模腊、洗腊、浇道腊、粘接腊、修补腊、浸封腊等,均采用进口材料,公司在研制试验过程中已经确定供货商,并建立良好的供货关系,可以保证原材料供应。

在浇注工艺中,主要原材料为高温母合金,由于目前国内母合金性能不能满足产品质量和成品率要求,均采用进口材料。公司在研制试验过程中已经确定供货商,并建立良好的供货关系,可以保证原材料供应。

3.2 能源供应

本项目建设于无锡市滨湖区新城工业安置区东区,开发区内规划道路、通讯、电力、供暖、自来水、天然气、污水处理及雨水排放等基础配套设施和生态环境达到国家标准,可以保证本项目动力能源供应。本项目研制与生产过程中,需要燃料、动力及相应公用设施的配套供给,详见下表所示:

序号能源需求供应渠道

1 氩气外购

2 氮气外购

3 天然气市政管网

4 压缩空气自产

5 电力市政管线

6 自来水市政管网

3.2.1.1 工艺流程

等轴、定向、单晶合金精铸叶片制造工艺流程如下:制造陶瓷型芯(本项目拟外购)→制造蜡模及模组→涂料制壳→母合金制备(本项目拟外购)→ 熔化浇注→初检→后处理工序(含脱壳、切割、打磨、抛光、吹砂、脱芯等)→热处理→产品检验(尺寸检查、X光检验、荧光检验等)。

以上工艺流程说明如下:

重型燃气轮机控制发展趋势及未来关键技术

重型燃气轮机控制发展趋势及未来关键技术 发表时间:2017-11-01T11:36:42.45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作者:王锋 [导读] 摘要:重型燃气轮机是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内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它对于能源系统的高效、清洁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调试运营公司山东济南 250102) 摘要:重型燃气轮机是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内能源高效转换与洁净利用系统的核心动力装备。它对于能源系统的高效、清洁和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1.前言 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发电、机械驱动、船舶动力等领域。作为热功转换的动力装置,具有比功率大、起动及负荷变化快、可燃用多种燃料等优点,是实现能源高效洁净转换的核心装备。 2.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现状 我国重型燃气轮机发展的早期(1950~1970s)是以前苏联技术为基础而开展自主研发的阶段。当时自主设计、试验和制造了一系列200~25000kW燃气轮机。这其中包括了200kW车载燃气轮机、1500kW重型燃气轮机和4000HP机车燃气轮机。当时清华大学、哈尔滨汽轮机厂(哈汽)、上海汽轮机厂(上汽)、南京汽轮机厂(南汽)、中国北车集团长春机车厂(长春机车)、青岛汽轮机厂(青汽)、杭州汽轮机厂(杭汽)等单位都投入到了我国燃气轮机早期研制阶段。到了1980s~2000年,我国的燃气轮机产业走上了仿制与合作生产的道路,不再自行研究、设计和试验燃气轮机产品。当时以南汽为主测绘、仿制了GE公司MS5001(23MW)燃气轮机,与GE合作生产了PG6581(6B/36MW)燃气轮机。 自2002年打捆招标以来,我国重型燃气轮机产业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引进了当代先进的F/E级技术,希望以此推动消化吸收、再创新。在2001~2007年的6年间,我国以3次“打捆招标、市场换技术”方式,引进了GE、MHI、Siemens公司的F/E级重型燃气轮机50余套共2000万千瓦,由哈汽-GE、东汽-MHI、上汽-Siemens、南汽-GE等4个联合体实行国产化制造,目前国产化率接近70%。同时,以西气东输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为标志,保证了燃气轮机的燃料供应。 3.重型燃气轮机的关键技术 3.1自适应控制技术 由于实际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的变化,重型燃气轮机的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叶片结垢、间隙增大、侵蚀和腐蚀等问题,这将导致部件较设计点出现性能退化,而控制系统通常都是基于理想的额度工况性能进行设计的。这种不匹配性会随着燃气轮机运行时间的累积而加速燃气轮机寿命的消耗。一种可行而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自适应控制技术,即通过在线自适应模型和观测器技术使得燃气轮机在部件出现性能衰竭或低强度的异常时,能够自动调节相应的控制参数,保证控制系统与性能衰减后模型的匹配性,从而消除使用期退化造成的性能差异对燃气轮机运行的消极影响。与航空燃气轮机自适应控制机理相似,自适应控制系统通常会采用燃气轮机中的传感器测量数据,利用观测器技术对不可测的性能退化参数进行实时估计,具体的估计方法可以采用简单的卡尔曼滤波器、未知输入观测器,或者复杂的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非线性智能技术。 此种控制方案的自适应鲁棒性很大部分取决于装载的在线实时模型,在线实时模型应能够对燃气轮机气路故障、传感器和执行机构故障等进行诊断、隔离和重构,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是在燃气轮机出现物体打伤等严重损伤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控制策略判定受损燃气轮机的运行状况,并能采用自适应重构控制回路,确保燃气轮机的安全停机等。由于燃气轮机的受损的判断十分复杂,采用专家系统和智能决策技术是一种可行方案。 3.2主动间隙控制技术 主动间隙控制技术是现代燃气轮机技术的代表之一,是一项通过控制透平叶尖间隙的变化来降低燃气轮机燃料消耗率、提高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技术措施,同时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有较大的贡献。目前该技术已在航空发动机特别是民用航空发动机上获得了普遍的应用,如著名的CFM56系列发动机就基本采用这种技术。美国NASA的研究结果表明,透平叶尖间隙每减少0.25mm,燃料消耗量可减少0.8%~1%。从重型燃气轮机的运行过程来看,启动过程中,当燃气轮机由静止启动到全速空载状态时,此时由于转速突然上升,轮盘和叶片的离心变形瞬间增大;而透平内缸由于热容的效应而尚未达到最高温度,热变形的响应非常小。这种变形的不一致导致在启动过程中透平叶尖间隙突然变小。而随着燃气轮机进入全速空载状态后,透平内缸逐渐受热膨胀,叶尖间隙逐渐变大。在加/减负荷阶段,间隙略有变化,但由于转速变化不剧烈,叶尖间隙变化较少。 这使得透平叶尖与透平内缸之间的间隙设计非常困难,如果叶尖间隙设计过大,在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之间存在的压差作用下,燃气会产生泄漏,从而降低燃气轮机的工作效率,增加燃料消耗量。而叶尖间隙过小又会导致叶片和透平内缸之间产生摩擦,降低燃气轮机的工作寿命。为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目前比较常用的控制方式是采用主动热控制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在燃气轮机工作过程中,利用从压气机中抽取的冷气对透平内缸及透平外环支撑件进行冲击冷却,通过控制冷却空气的流量和温度,改变透平内缸热膨胀量,进而控制其径向位移,使转子叶片与透平内缸之间的间隙达到预期值。 4.对我国发展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开展系统的燃气轮机基础研究,发展燃气轮机技术,进行关键技术的验证,建立部件的设计、试验、制造平台,是发展燃气轮机产业的基础。从我国60年发展燃气轮机技术的历程,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为了推动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必须接受经验教训,开展机制体制创新。这十年来,尽管以重型燃气轮机型号为引领,开展了相关的燃气轮机高技术研发;但是这些高新技术的原创性不高、系统性不足,所建立的设计体系不够成熟、完备,没有完全建立起发展关键技术的能力。而且对于引进的技术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消化吸收。 另外从行业角度来看,机械航空部门壁垒分明,没有各取所长,充分融会贯通。技术开发过程中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的联合不够紧密,科研与技术研发有一定的脱节。要推动我国燃气轮机技术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全面开展燃气轮机各项先进技术的研究,包括:先进的燃气轮机总体设计技术,高性能压气机的设计制造技术,高性能透平设计制造技术,先进的热端部件冷却技术,燃料适应性强、高效、低污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当代最精密的机械产品之一,由于航空发动机涉及气动、热工、结构与 强度、控制、测试、计算机、制造技术和材料等多种学科,一台发动机内有十几个部件和 系统以及数以万计的零件,其应力、温度、转速、压力、振动、间隙等工作条件远比飞机 其它分系统复杂和苛刻,而且对性能、重量、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特性又有很 高的要求,因此发动机的研制过程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修改设计的多次迭代性过程。在有良好技术储备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的发动机尚要做一万小时的整机试验和十万小时 的部件及系统试验,需要庞大而精密的试验设备。试验测试技术是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的 关键技术之一,试验测试结果既是验证和修改发动机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发动机部 件和整机性能的重要判定条件。因此“航空发动机是试出来的”已成为行业共识。 从航空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试验来分类,可分为部件试验和全台发动机的整机试验, 一般也将全台发动机的试验称为试车。部件试验主要有:进气道试验、压气机试验、平面 叶栅试验、燃烧室试验、涡轮试验、加力燃烧室试验、尾喷管试验、附件试验以及零、组 件的强度、振动试验等。整机试验有:整机地面试验、高空模拟试验、环境试验和飞行试 验等。下面详细介绍几种试验。 1进气道试验 研究飞行器进气道性能的风洞试验。一般先进行小缩比尺寸模型的风洞试验,主 要是验证和修改初步设计的进气道静特性。然后还需在较大的风洞上进行l/6或l/5的 缩尺模型试验,以便验证进气道全部设计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是共同工作的,在不同状 态下都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和流场匹配,相容性要好。实现相容目前主要依靠 进气道与发动机联合试验。 2,压气机试验 对压气机性能进行的试验。压气机性能试验主要是在不同的转速下,测取压气机特性 参数(空气流量、增压比、效率和喘振点等),以便验证设计、计算是否正确、合理,找出 不足之处,便于修改、完善设计。压气机试验可分为: (1)压气机模型试验:用满足几何相似的缩小或放大的压气机模型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按任务要求进行的试验。 (2)全尺寸压气机试验:用全尺寸的压气机试验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测取压气机特性,确定稳定工作边界,研究流动损失及检查压气机调节系统可靠性等所进行的试验。 (3)在发动机上进行的全尺寸压气机试验:在发动机上试验压气机,主要包括部件间的匹配和进行一些特种试验,如侧风试验、叶片应力测量试验和压气机防喘系统试验等。 3,燃烧室试验 在专门的燃烧室试验设备上,模拟发动机燃烧室的进口气流条件(压力、温度、流量) 所进行的各种试验。主要试验内容有:燃烧效率、流体阻力、稳定工作范围、加速性、出 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温与寿命、喷嘴积炭、排气污染、点火范围等。 由于燃烧室中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一套精确的设计计算方法。因此,燃烧室的研制和发展主要靠大量试验来完成。根据试验目的,在不同试验器上,采 用不同的模拟准则,进行多次反复试验并进行修改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因此燃烧室试 验对新机研制或改进改型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试验。

燃气轮机课程各章节课后作业安排

本课程各章节课后作业及课程小论文安排 一、课程课后思考题与作业 第一章作业 1、燃气轮机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燃气轮机的主要特点(优、缺点); 2、阐述燃气轮机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燃气轮机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3、燃气轮机与其它动力机械装置的分析比较: (1)区别于蒸汽轮机 (2)区别于活塞式内燃机 4、请为我们国家发展燃气轮机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献计献策)。 第二章作业 1、试绘制出燃气轮机理想简单循环装置示意图,并在T-S图上画出该循环各个热力过程曲线,并简要说明各热力过程的特点。 2、什么是IGCC(含IGCC的英文含义)?简要绘制IGCC系统图,并说明其主要流程。 3、燃气轮机循环中采用回热循环、再热循环以及间冷循环的各自目的分别是什么? 4、绘制出一联合采用回热循环、再热循环、间冷循环的燃气轮机循环系统简图(需在图中标示出组成部件的名称)。 第三章作业题(任选8题) 1、压气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大功率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常采用何种形式的压气机? 2、轴流式压气机级中空气是如何被增压的?简述其过程。 3、试写出压气机效率的表达式,并说出提高压气机效率的几种措施。 4、什么是通用的压气机特性线? 5、什么是压气机叶栅的失速?它对压气机有何危害? 6、什么是压气机的喘振?喘振的根本起因是什么? 7、压气机常用的防喘措施有哪些?列表分析比较各种防喘措施的优缺点? 8、什么是压气机的阻塞? 9、压气机静子叶片和动叶片各有何作用? 10、压气机为何要在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气封? 第四章作业题 做课后思考题第25~30题(选用教材第154页) 第五章作业题 做课后思考题第31、32、36、39、41题(教材第154~155页)

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ARTICLES 学术论文 引言 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材料与制造技术对于航空工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先进的航空动力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航空科技的迅速发展,面对不断提高的国防建设要求,航空发动机必须满足超高速、高空、长航时、超远航程的新一代飞机的需求。 近年来,航空工业发达国家都在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实施一系列技术开发和验证计划,如“先进战术战斗机发动机计划(ATFE )”、“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IHPTET )计划”及后续的VAATE 计划、英法合作军用发动机技术计划(AMET )等。在这些计划的支持下,美国的F119、欧洲的 EJ200、法国的M88和俄罗斯的AL-41F 等推重比10 一级发动机陆续问世。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推力,先进高性能发动机采用了大量新材料,且结构越来越复杂,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对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高中,制造技术与材料的贡献率为 50%~70%,在发动机减重方面,制造技术和材料的贡献率占70%~80%,这也充分表明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是航空发动机实现减重、增效、改善性能的关键。 1 航空发动机的材料、结构及工艺特点 在提高发动机可靠性和维护性的同时,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普遍采用轻量化、整体化结构,如整体叶盘、叶环结构。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以及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抗疲劳性能好的树脂基复合材 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黄维,黄春峰,王永明,陈建民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四川 江油 621703) Ke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of advanced aero-engine HUANG Wei ,HUANG Chun-feng ,WANG Yong-ming ,CHEN Jian-min (China Gas Turbine Establishment ,Jiangyou 62170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aero-engine mater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and the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 of key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advanced aero-engine was analyz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aero-eng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China is introduced and som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 aero-engine ,manufacturing ,summarization 作者简介: 黄维(1982—),男,四川仁寿人,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艺技术研究。E-mail :huangwei611@https://www.360docs.net/doc/ca8071987.html,

燃气轮机EOH解读

燃气轮机等效运行小时计算分析 【摘要】:燃气轮机制造商都有一个预先制定好的维修计划,以便获得最佳的设备可用率和最经济的维修成本,计算燃气轮机的等效运行小时(EOH )就是为了判燃气轮机机在何时应该进行维修。本文对三菱重工、西门子、GE 三大燃气轮机制造商的燃气轮机等效运行小时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以便充分了解他们的维修计划。 【关键词】:燃气轮机 等效运行小时 EOH 1 前言 从2003年开始,我国新开工建设了一大批F 级的重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主要作为调峰机组。热力机械疲劳是影响调峰机组寿命的主要因素,蠕变、氧化和腐蚀是影响连续运行机组寿命的主要因素。F 级重型燃气轮机的初温已达1300~1400℃之间,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热通道部件)的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为了保证燃气轮机运行可靠性,就必须定期地检查、检修或更换这些热通道部件。燃气轮机的高温部件是指暴露在从燃烧系统排出的高温气体中的部件,包括燃烧室、火焰筒、过渡段、喷嘴、联焰管和透平动、静叶等。 燃气轮机的高温部件必须要有一个预先制定好的合理的检查维修计划,可以减少电站非计划故障停机,提高机组起动可靠性。高温部件的检查维修计划根据计算机组的等效运行小时EOH (Equivalent Operating Hours )来制定。在国家标准GB/T 14099.9 《燃气轮机 采购》第9部分 (等效国际标准 ISO 3977-9:1999)中,对EOH 的计算公式做出了规定。但三大燃气轮机制造商(GE 、西门子、三菱重工)在各自的运行经验基础上,都规定了各自的EOH 计算公式,制定了相应的高温部件检修计划。 2 国家(国际)标准EOH 计算 在国家标准GB/T 14099 《燃气轮机 采购》第9部分中,对EOH 的计算公式做出了规定,见公式(1),公式中考虑了各种运行过程影响机组寿命的加权系数。 )(22111 2211t b t b f t n a n a T n i i eq ++++=∑=ω (1) 其中:

航空发动机复杂零部件的新型测量技术

航空发动机复杂零部件的新型测量技术 发布时间:2014-6-30 13:37:51 近几年来,航空市场发展迅猛,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也正加速发展。在技术提升的过程中,航空发动机从研发到制造,对计量和测量的需求都非常迫切。在新型号研制过程中,设计部门希望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用于设计验证;制造部门需要更加高效地完成测量工作,提升合格率并控制制造成本。目前,国内对高精度测量设备的投入和对新型测量技术的采用程度,与国外先进企业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种类多、结构复杂,进而带来了复杂的测量任务。以整体叶盘为例,目前测量编程仍然是一个很大挑战,在现有的技术平台上,测量过程既要根据叶盘的整体结构设计测量路线,还要根据叶片型线考虑扫描过程控制。因此,测量设备本身的效率和精度的提升是必然的,同时,在设备的附属工具、测量软件、探测技术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点,提升复杂零部件的测量效率和测量效果,也成为新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全球对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追求从未停歇,对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海克斯康最新研发的Leitz三坐标测量机扫描技术、HP-O非接触测量和I++ Simulator模拟软件等,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复杂零部件的测量难题,提出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基于航空发动机复杂零部件的制造发展和质控需求,本文将介绍海克斯康计量新近推出的典型测量技术,包括高效率精密扫描技术、复合式高效高精密探测技术和提高测量机有效工时的仿真模拟软件技术等。 Leitz高精密高速扫描技术 触发式模拟扫描技术已经成为发动机精密零部件测量的主要探测方式,该技术能高速提供密集点云,实现几何量形状和位置的精密判定,但是,复杂曲面曲线的高密度扫描,需要设备能够实时根据曲率变化给出智能的调整,以期平衡点密度和效率的同时获取最精确的结果。Leitz最新的扫描技术,借助最先进的控制技术,控制系统根据机器特性和工件扫描状态,判断和调整扫描过程。多样的扫描形式和控制形式的实现,使三坐标测量机的扫描能力显著提升,面对复杂专业的测量任务更加得心应手。 1VHSS 扫描技术:可变速扫描 能快则快,当慢则慢。依据曲面曲率,在已知几何特征上实时连续调整测量速度。在此之前的扫描技术,需要人为编程控制机器扫描的速度,速度的设定,需要考虑机器性能、工件特点、效率要求等多种因素,对编程者的挑战是:想达到最佳的效率,要么具备经验,要么从此任务中开始积累经验。VHSS扫描则无关乎具体使用者的经验,机器根据自身的性能特点和待检测曲面的数据,自动优化扫描过程的速度,编程者直接得到最佳的测量效率。 在进行复杂零部件的扫描时,比如航空发动机叶片,传统的扫描方法需要手动调整速度,以避免探针和工件表面“失联”。采用来自Leitz Pathfinder的VHSS技术,机器可以在已知几何量情况下进行持续的调整,实时调整扫描。平直的部位扫描速度快,前尾缘附

世界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系列发展史及其启示

世界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系列发展史及其启示 导读 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高端装备,其技术含量和设计制造难度居所有机械设备之首,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金字塔顶端,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前言 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高端装备,其技术含量和设计制造难度居所有机械设备之首,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金字塔顶端,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已经达到全球发电总量的五分之一(欧美国家已超过三分之一),最先进的H/J级燃气轮机单循环和联合循环效率已经达到40%—41%和60%—61%,为所有发电方式之冠。燃用天然气的燃机电站污染排放极低,二氧化碳比排放量是超临界燃煤电站的约一半,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和落实《巴黎协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之一。 我国党和政府对发展重型燃气轮机产业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两机专项)从今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已经列为“十三五”发展计划中我国要实施的100项重点任务之首。 从1939年世界第一台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GE、西门子和三菱公司各自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系列并垄断了全球市场。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很高、研发投资巨大、实施周期很长,一旦决策失误,轻则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市场份额损失,重则有可能使公司陷入危机甚至导致公司破产(被兼并)。这三家公司技术上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燃气轮机行业自主创新有什么启示?什么是我国燃气轮机行业自主创新应当遵循的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这是我国燃气轮机全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世界重型燃气轮机发展历程综述 1939年在瑞士BBC公司诞生了世界第一台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标志着发电行业由汽轮机进入了燃气轮机时代。七十多年来世界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诞生阶段(1939—1950年代末期):重型燃气轮机刚刚诞生,仅BBC公司进行研发,产品功率小(不超过4MW)、燃气温度低(不超过800℃)、热效率低于20%。二战期间发展停滞。 早期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末期):二战结束后美国GE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先后开始研制重型燃气轮机,走的是原始创新的技术路线。三菱公司从1960年代开始研制重型燃气轮机,走的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三家公司在1970年代后期都完成了原型燃机(功率25MW以下)的研制,燃气温度达到1000℃,效率约26%。研制原型燃机的主要目的是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选定燃机主机基本结构特别是转子结构、建立试验设备和培养人才。 全球市场第一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中期):E 级技术发展和成熟期。1980年代初推出的E级基本型号单机功率为31—105MW(50Hz,下同)、燃气温度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 术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当代最精密的机械产品之一,由于航空发动机涉及气动、热工、结构与强度、控制、测试、计算机、制造技术和材料等多种学科,一台发动机内有十几个部件和系统以及数以万计的零件,其应力、温度、转速、压力、振动、间隙等工作条件远比飞机其它分系统复杂和苛刻,而且对性能、重量、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特性又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发动机的研制过程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修改设计的多次迭代性过程。在有良好技术储备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的发动机尚要做一万小时的整机试验和十万小时的部件及系统试验,需要庞大而精密的试验设备。试验测试技术是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试验测试结果既是验证和修改发动机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发动机部件和整机性能的重要判定条件。因此“航空发动机是试出来的”已成为行业共识。 从航空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试验来分类,可分为部件试验和全台发动机的整机试验,一般也将全台发动机的试验称为试车。部件试验主要有:进气道试验、压气机试验、平面叶栅试验、燃烧室试验、涡轮试验、加力燃烧室试验、尾喷管试验、附件试验以及零、组件的强度、振动试验等。整机试验有:整机地面试验、高空模拟试验、环境试验和飞行试验等。下面详细介绍几种试验。 1进气道试验 研究飞行器进气道性能的风洞试验。一般先进行小缩比尺寸模型的风洞试验,主要是验证和修改初步设计的进气道静特性。然后还需在较大的风洞上进行l/6或l/5的缩尺模型试验,以便验证进气道全部设计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是共同工作的,在不同状态下都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和流场匹配,相容性要好。实现相容目前主要依靠进气道与发动机联合试验。 2,压气机试验 对压气机性能进行的试验。压气机性能试验主要是在不同的转速下,测取压气机特性参数(空气流量、增压比、效率和喘振点等),以便验证设计、计算是否正确、合理,找出不足之处,便于修改、完善设计。压气机试验可分为: (1)压气机模型试验:用满足几何相似的缩小或放大的压气机模型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按任务要求进行的试验。 (2)全尺寸压气机试验:用全尺寸的压气机试验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测取压气机特性,确定稳定工作边界,研究流动损失及检查压气机调节系统可靠性等所进行的试验。(3)在发动机上进行的全尺寸压气机试验:在发动机上试验压气机,主要包括部件间的匹配和进行一些特种试验,如侧风试验、叶片应力测量试验和压气机防喘系统试验等。3,燃烧室试验 在专门的燃烧室试验设备上,模拟发动机燃烧室的进口气流条件(压力、温度、流量)所进行的各种试验。主要试验内容有:燃烧效率、流体阻力、稳定工作范围、加速性、出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温与寿命、喷嘴积炭、排气污染、点火范围等。

GE公司9F重型燃气轮机的演化解析

GE公司9F重型燃气轮机的演化 . 简介 作为一家拥有130年能源创新历史,并在160多个国家拥有机组运行经验的公司,在发电设备,能源服务及能源管理系统领域中,GE业已成为世界最大、产品最多样化的供应商之一。事实上, 在今天,GE产品承担着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发电量。作为世界燃气轮机技术的领跑者,GE推出的F级燃气轮机实现了多项业界第一,其中包括:第一家机组交运过1000台,第一家机组在世界范围内运行服役超过3500万小时,同时也是第一家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设计并制造F级燃气轮机的厂商。 融汇大量成熟产品技术,紧跟全球不断变化的电力生产需求,GE 9F燃气轮机持续革新改进,在保持原有F级机组运行灵活性的同时,不断改善发电出力,效率,排放并拓展其应用领域。如今,F级燃气轮机产品线下的9FA和9FB两款机型,拥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性能。 II. 产品的演化 9F级50Hz重型燃气轮机家族已有超过20年的发展历史,1991年,GE推出简单循环出力达212MW,效率达35.0%的9F型燃气轮机。随后,很快又推出了增加了14.5MW出力和更高效率的9FA燃机(01版)。如图1所示,9FA燃机持续改进,接着推出了9FA燃机(02版)以及现在的03版设计。目前,9FA燃机(03版)做了多种针对客户需求的改进,包括了机组性能的提高,运行灵活性的增强和机组可用率的提升。这些技术中包括了增强型压气机,干式低氮燃烧系统(DLN 2.6+), 热通道部件冷却技术升级及叶片状态监测等。 图1:9F重型燃气轮机的演化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发展,9F燃机家族推出了更高出力和效率的9FB燃机。作为GE最先进的50Hz空冷燃机,9FB燃机应用了与9FA燃机相同的压气机设计并提高压比,使用了新型的可适应更高燃烧温度的热通道部件。从干式低氮燃烧系统(DLN 2.6+),到更高性能的新型部件,再到可减少安装时间的模块化辅助系统,9FB燃气轮机正用不断的技术革新来满足客户日益发展的需求。 2011年,为满足客户一直以来对机组运行灵活性的需求,GE推出了FlexEfficiency* 50联合循环电厂,该电厂以全面革新的9FB燃机为基础,结合压气机和透平升级技术, 继续采用干式低氮燃烧系统(DLN 2.6+), 单轴配置下额定出力可达510MW,满负荷下效率大于60%。FlexEfficiency* 50联合循环电厂设计和燃机设计平行进行,整体优化,确保了机组高水平的运行灵活性。9FB 燃机(05版),9FA燃机,9FB燃机(03版)性能对比,请参见表1。 9FA和9FB燃机系列运行效率高且兼顾运行灵活性。在考虑燃料成本时,9FB燃机的高效率缓解了燃料成本高企给电厂带来的压力,而在考虑机组成本时,9FA 燃机为简单循环调峰运行和联合循环电厂提供了经济的解决方案。9FA和9FB燃机的运行灵活性可满足当今电网调峰及平衡可再生能源供电波动的快速响应的需求。拥有灵活起停及更低的部分负荷运行能力的9FA和9FB燃机为电厂操作人员提供了适应电力需求波动的最佳选择。此外,9FA和9FB燃气轮机还可满足部分区域电网对于频率波动和欠频运行的要求(具体的偏频运行水平需要根据具体现场和地方法规要求而定。) 机群数据统计 目前,9F燃机累计装机240台,总计运行超过9百万小时和9万次启动。9F机组于20年前推出,目前已遍布世界各地。除了在像西欧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上运行(如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9FA和9FB燃机市场亦扩展到了新兴市场,例如东欧(拉脱维亚,立陶宛),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中东,南美(智利,阿根廷)和中国。图2,图3是一些机组的现场安装照片。

航空发动机先进材料高性能零部件制造技术进展

过去10多年中,IHPTET 等研究计划将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推重比逐步提高了60%以上,达到了10:1,而ADVENT 计划还在进一步实现变循环发动机技术的跨越;商用大推力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也在控制油耗、改进效率、降低噪声、提高安全可靠性、削减研制生产成本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主要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通用电气(GE)、罗尔斯·罗伊斯、普惠和赛峰等所取得的这些重大成就都与其在航空发动机先进加工制造技术中的不断进步密不可分。GE9X、GEnx、LEAP、Trent 1000 及PW8000 等新型航空发动机的试验研究和研制经历都表明,具有很高机械物理性能的新材料零部件的可加工性、可生产性的改善及其工程化应用,是航空发动机从机体结构减重和涡轮工作温度增高两方面提升性能,改进效率,取得持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新型复合材料风扇的加工制造技术 1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风扇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P) 风扇叶片加工制造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如图1 所示,GE90 系列的大型CFRP 风扇叶片约有1.2m 长,经过超声切割技术精确加工的数百层碳纤维预浸料布,进行铺设后进行热压制成。风扇叶形经过先进的计算机三元流优化设计,榫头到叶尖的厚度逐步从10cm 降低到0.6cm,并采用钛合金(后改为合金钢提高强度)包边增强的方式,重量也仅有22.7kg。此类经过气动优化、大尺寸、少叶数的风扇已经显示了突出优势,GE90-115B的风扇叶片有22 个,GEnx降低到18 个,而GE9X 又降低到了16 个,既扩大了涵道比、增大了空气流量,又减少了风扇系统的重量。由于通过外涵道排出空气所形成的推力占据了商用发动机总推力的70%~90%,因此,增大空气流量、减少风扇系统的重量,会带来更好的燃油效率。例如,GE公司指出GE90-115B 仅此就提高了约1.5% 的燃油效率[1]。CFM 公司LEAP 发动机的直径约3m,共用了18 个总重量为76kg 的CFRP 叶片,相比之下,CFM56 则有36 个总重高达150kg的钛合金叶片。新的碳纤维三维编织/ 树脂传递模塑成形(RTM)制造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风扇叶片的强度,因此,新一代GEnx及LEAP 发动机上都将采用这一技术制造风扇叶片。斯奈克玛公司为LEAP 发动机CFRP 风扇叶片开发的碳纤维三维编织/RTM 制造工艺中,长度以千米计的碳纤维进行三维编织后经超声加工方法制成预制体,再在专门开发的RTM 模具中注射树脂并进行热压固化制成叶片(图2)。叶片的成型过程需要24h,然后再进行钛合金包边并完成LEAP 发动机风扇叶片的最终加工[2]。不过,普惠等公司开展的一些试验也表明,为保证零件强度——例如防鸟撞,CFRP 材料风扇叶片要做的比传统钛合金叶片相对厚一些,这会降低发动机的气动性能。因此,在直径较小的发动机上采用超塑成形/ 扩散连接(SFP/DB)工艺制成风扇叶片的优势仍然存在。这样,风扇叶片可以做的较薄、强度够、气动性能也好。CFM 也在进一步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P)制作的风扇机匣在LEAP 发动机上进行测试。 2 金属基/ 陶瓷基复合材料风扇 金属基/ 陶瓷基复合材料(MMC/CMC)风扇的研发也一直在深入开展。MMC/CMC 材料比CFRP 具有更好的强度、刚度以及高温性能,因此,在发动机上多种类型的零件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GE 公司在GE9X 的技术验证评估中认定,CMC 材料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他们能够在与现有GE90 的CFRP 风扇叶片相同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做得更薄,并减少到16 个风扇叶片,这有望将发动机效率提高10%。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也在一个名为UltraFanTM的项目中对新型C/Ti 复合材料叶片进行验证,计划在未来一代大型发动机上替换SPF/DB 钛合金风扇叶片。他们预期,如果未来将风扇及机匣都替换为此类C/Ti 复合材料,将有望使发动机减重700kg。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耐高温叶片

附件4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耐高温叶片 “一条龙”应用计划申报指南 一、产业链构成 面向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应用领域,以提高高温合金精密铸造涡轮叶片质量和可靠性为核心,组织产业链各环节优势力量,推动重点项目攻关,突破单晶高温合金母合金纯净度控制、复杂定向/单晶涡轮叶片制备、长寿命热障涂层设计与制备等关键技术,带动上游原辅材料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等相关产业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推进产业链协作发展,形成上下游产业对接顺畅的应用示范全链条,推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开发、生产和应用。 关键产业链条环节 序号产业链环节航空发动机叶片地面燃气轮机叶片 1上游原材料√√ 2关键设备制造√√ 3高性能涡轮叶片合金开发√√ 4高纯净度母合金制备√√ 5涡轮叶片精密铸造√√ 6涡轮叶片机加√√ 7涡轮叶片制孔√√ 8涡轮叶片焊接√√ 9涡轮叶片热障涂层√√ 10下游应用√√ 二、目标和任务 (一)上游原材料 1.母合金用原材料 (1)环节描述及任务。开发镍、钽、铼等原材料制备技术,提

高原材料的杂质元素含量控制水平,为涡轮叶片用铸造高温合金熔炼提供优质原材料,为母合金锭纯净度控制奠定基础。 (2)具体目标。具备优质原材料生产能力,镍、钽、铼等具体化学成分控制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1镍的化学成分控制要求 表2钽的化学成分控制要求 类别牌号 化学成分,% Ta Nb C O N Fe Ni Mn 不大于 钽条TTa-1余量0.010.0150.200.010.010.0050.003 类别牌号W Mo Si Zr Al Cu Cr Ti 不大于 钽条TTa-10.00 30.0030.010.0030.0030.0030.0050.003 表3铼的化学成分控制要求 类别 化学成分,% Re K Na Ca Fe Cu Mo Pb 不小于不大于 铼条、铼粒99.990.00050.00050.00050.00050.00010.00010.0001 类别W As Se Sn Ba Mn Be Pt 不大于 铼条、铼粒0.00050.00010.0003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 类别Co Cd Bi Si Mg C Zn Sb 不大于 铼条、铼粒0.00050.00010.00010.00050.00010.00150.00010.0001 类别Al Ni Ti Cr Tl Te S 不大于 铼条、铼粒0.00010.00050.00050.00010.00010.00010.0005 2.陶瓷型芯/型壳用原材料 (1)环节描述及任务

重型燃气轮机发展情况概述

重型燃气轮机发展情况概述 燃气轮机热效率高、污染低、可靠性和维护性好、可用多种燃料、不用或少用冷却水等优点,是多学科和多工程领域综合发展的高科技产品。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燃气轮机技术及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开始应用蒸汽冷却技术,透平温度达到1400℃,功率和效率更高,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单机联合循环功率已接近50万千瓦,效率已达55%~58%。然而燃气轮机制造涉及多学科一系列高技术的组合,一些发达国家对其部件出口和技术交流均有限制,虽然通过多年努力我们在燃气轮机技术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需进一步攻克核心技术,取得燃气轮机关键技术、设备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 一、大力发展燃气轮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燃气轮机是调整能源结构和推动工业发展的广泛需求 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达到28.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电力装机翻倍增长,总装机规模达到9.65亿千瓦,居世界第二;自2005年起,我国装机每年跨越一亿千瓦的平台,陆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五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相当于建国至2002年50多年的总和,也相当于英国、法国、意大利三个发达国家电力装机的总和,创造了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奇迹。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世界银行估计空气污染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12%。因此,发展清洁能源势在必行。世界新增的发

电容量中有35%左右是由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提供的。多数专家估计,在未来20年,亚洲将越来越依靠天然气发电,到2020年天然气发电的比例将占15%,发展燃气轮机技术对于提高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的应用比例、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燃气轮机的用途广泛,在电力领域和其他工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除用于基本负荷发电外,燃气轮机启停方便、功率较大,还可用于备用电站、热电联产、尖峰负荷发电等,是电网调峰、提供清洁可靠、高质量发电及热电联供的最佳方式。 燃气轮机除可利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高热值燃料外,还可以利用高炉煤气、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合成气、焦炉煤气等中低热值燃料,对调节能源结构起到促进作用。如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西欧就相继建成了数座20~30万千瓦的大型IGCC示范电站,并投入商业化运行,许多国家都加快了IGCC等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发展步伐。 除发电外,燃气轮机还广泛用于驱动压缩机和泵等机械的动力源。目前,天然气长输管线压缩机和大型输油管线增压泵的驱动只能采用燃气轮机或 电动机,如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加气站用的燃气轮机基本由英国“罗罗”公司和GE公司中标,其产品价格昂贵且不转让技术;化工工业以及舰船、机车驱动等也都广泛用到燃气轮机。 此外,分布式发电系统采用的微型燃气轮机是一类新型发动机,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与动力需求结构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变化,微型燃

航空发动机仿真测试方案

航空发动机仿真测试方案 挑战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其性能对飞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等原因,在实际发动机上进行实验一般比较困难,而较多的是在实验室设备上进行试验。但是,对于新型的发动机的开发及测试,如发动机供油系统的测试,以及控制系统的测试,基于传统实验测试台架,既无法实现系统部件的性能测试,更无法在闭环的动态环境下进行控制系统综合性能的测试,这样使得开发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测试和验证手段,将会给型号的研发过程造成不可预计的障碍。 基于上述客观条件的限制,提出建设发动机系统设计建模、仿真分析、动态测试和综合验证的一体化设计、分析和验证环境,通过一维离线仿真、半物理实时仿真、三维仿真等对发动机系统进行充分的功能和性能测试,以便在设计阶段就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与缺陷,减少实机测试和实验次数,缩短型号研发周期,从而节省开发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可靠性。 解决方案 针对飞机发动机系统从设计开发到试验验证全过程的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飞机发动机系统的整体架构、仿真分析和验证发动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解决方案的整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解决方案框架 在管理计算机中,部署了多学科系统设计分析工具PROOSIS及专业的TURBO模型库,TURBO 库中包含超过70个发动机专业元件,如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及喷管等,可用于建立涡喷、涡扇、涡轴、涡桨等各种发动机系统的模型,并进行参数化、敏感度分析、优化计算;设计点、非设计点计算;稳态、瞬态计算等,协助进行系统研发初期的动态性能指标确定并作为半实物仿真的环控系统对象模型。PROOSIS完美的多学科耦合分析,可以在同一个模型中综合分析控制、机械、电气、液压等耦合状况;

燃气轮机原理(精华版)

QD20燃机轮机机组 第 1章概述 1.1 燃气轮机简介 燃气轮机(Gas Turbine)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把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包括压气机、加热工质的设备(如燃烧室)、透平、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等。 走马灯是燃气轮机的雏形我国在11 世纪就有走马灯的记载,它靠蜡烛在空气燃烧后产生的上升热气推动顶部风车及其转轴上的纸人马一起旋转。15世纪末,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设计的烟气转动装臵,其原理与走马灯相同。 现代燃气轮机发动机主要由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三大部件组成。当它正常工作时,工质顺序经过吸气压缩、燃烧加热、膨胀做功以及排气放热等四个工作过程而完成一个由热变功的转化的热力循环。图1-2为开式简单循环燃气轮机工作原理图。压气机从外界大气环境吸入空气、并逐级压缩(空气的温度与压力也将逐级升高);压缩空气被送到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然后再进入透平膨胀做功;最后是工质放热过程,透平排气可直接排到大气、自然放热给外界环境,也可通过各种换热设备放热以回收利用部分余热。在连续重复完成上述的循环过程的同时,发动机也就把燃料的化学能连续地部分转化为有用功。 燃气轮机动力装臵是指包括燃气轮机发动机及为产生有用的动力(例如:电能、机械能或热能)所必需的基本设备。为了保证整个装臵的正常运行,除了主机三大部件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配臵控制调节系统、启动系统、润滑油系统、燃料系统等。 燃气轮机区别于活塞式内燃机有两大特征:一是发动机部件运动方式,它为高速旋转、且工质气流朝一个方向流动(不必来回吞吐),使它摆脱了往复式动力机械功率受活塞体积与运动速度限制的制约,在同样大小的机器内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工质量要大得多,产生的功率也大得多,且结构简单、运动平稳、润滑油耗少;二是主要部件的功能,其工质经历的各热力过程是在不同的部件中进行的,故可方便地把它们加以不同组合处理,来满足各种用途的要求。 燃气轮机区别于汽轮机有三大特征:一是工质,它采用空气而不是水,可不用或少用水;另是多为内燃方式,使它免除庞大的传热与冷凝设备,因而设备简单,启动和加载时间短,电站金属消耗量、厂房占地面积与安装周期都成倍地减少;再是高温加热高温放热,使它有更大的提高系统效率的潜力,但也使它在简单循环时热效率较低,且高温部件需更多的镍、铬、钴等高级合金材料,影响了使用经济性与可靠性。 自 20 世纪60 年代首次引进6000kW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以来,我国已建成不少烧油气的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但由于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并受到规定的“发电设备只准烧煤”的前燃料政策的制约,目前我国燃气轮机在现有发电设备装机容量中,占有量很小,只有700 万kW 左右,且绝大部分为进口的。但发展速度很快,正在建设和计划的就超过800 万kW,正在建设的一批大型35 万kW 级燃用天然气的联合循环电站。随 着天然气和液体燃料在一次能源中比例的上升和燃气轮机燃煤的技术成熟之后,燃气轮机在我国发电设备中的比例将会愈来愈大。研究表明,由于燃气轮机在效率,环保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我国在电站基本负荷发电、老电站技术更新改造、洁净煤发电技术、石油与天然气的输运和高效利用以及舰船、机车交通动力等领域对燃气轮机都将有较大的需求。许多专家还强调燃气轮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国家构想实施的新世纪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前三个都与燃气轮机有关。总之,以燃气轮机为核心的总能系统也将成为我国跨世纪火电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将是世界最大的燃气轮机潜在市场。 第2章燃气轮机热力循环 2.1热力循环的概念 热力循环是指热力系统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重新回复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热力循环分为正向循环及逆向循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循环称为正向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