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港总体规划思路研究

宜昌港总体规划思路研究
宜昌港总体规划思路研究

第17卷 第3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3 2017年 3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March 2017

收稿日期:2017-01-21

作者简介:胡朝晖,女,湖北宜昌人,宜昌市港航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宜昌港总体规划思路研究

胡朝晖1,陈 旭2,陈运珍1,何远远1

(1.宜昌市港航管理局,湖北 宜昌 443099;2.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51)

摘 要:宜昌港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宜昌市,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鄂西、渝东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然而,受历史条件制约,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港口功能不尽完善,成为制约宜昌港建设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宜昌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本文从宜昌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港口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提出做好宜昌港总体规划的主要思路,为港航主管部门开展规划工作和相关决策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宜昌港;三峡航运中心;总体规划;岸线;布局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3-0047-03

一、港口发展概况

宜昌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中上游的宜昌市,焦柳铁路、沪汉蓉铁路、沪渝、沪蓉、宜岳高速等在此交汇,区位优势显著。依托长江干线航道,宜昌港上可达重庆、泸州等西南部地区,下可直通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宜昌港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宜昌港是国家内河主要港口,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五个综合港口枢纽[1]之一(其他四个分别为:武汉、荆州、黄石、襄阳),在全省水运体系中地位极为重要。在国家积极政策支持下,宜昌港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都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以长江干流为“主轴”,清江、香溪河支流为“两翼”的水运格局。2015年,宜昌港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7,776.03万t [2],是2005年的3.05倍。集装箱、非金属矿石、滚装汽车、化工产品等大宗物资的运输中转,极大促进了宜昌市经济的繁荣和三峡翻坝运输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江航运的发展和三峡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为宜昌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受诸多客观条件制约,宜昌港目前仍存在港口设施建设滞后、港口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主要问题存在以下方面:

(1)港口基础设施水平相对滞后,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程度仍然偏低

宜昌港目前现有的大部分码头依然存在结构形式简陋、专业化程度低、装卸工艺落后、作业效率低等问题,与当前港口向着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在宜昌港现有的长江干线港口作业区中,除云池、白洋、茅坪等少数几个新建作业区外,其他作业区码头普遍建设时间较早,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较低。长阳港区、兴山港区等支流作业区、码头港点,受客观条件限制,大部分码头依靠自然岸坡作业,装卸设备落后,迫切需要全面提升港口规模和现代化水平。

(2)中心城区岸线开发程度较高,部分岸线使用不尽合理,未来可开发利用的岸线资源十分有限

以长江干流岸线为例,宜昌市(含所辖县市)长江岸线总长434km [3],截至2015年底,实际利用开发141.7km [3],岸线利用率为32.6%[3]。从岸线开发的分布来看,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等中心城区开发程度较高,岸线利用率超过50%。枝江市、秭归县等县市区岸线开发利用程度较中心城区偏低,岸线利用率低于20%。此外,跨河桥梁、涵闸泵站、取水口占用了部分优良的港口岸线,还有大量的小型码头散乱分布,致使岸线集约化利用程度较低,未来可利用开发的岸线十分有限。

(3)港口功能较为单一,专业化码头布局不尽合理,港口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

宜昌港目前港口功能较为单一,不同港区间同类型码头重复建设普遍存在,集装箱、化工品等专业化码头布局不尽合理。以集装箱和化工品为例,目前主要集中在主城港区云池作业区,由于后方陆域已被厂区占用,未来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化工品码头布点较多,却未能形成规模化发展,缺少危化品集装箱、LNG 加注等专业功能。此外,港口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应急搜救、海事管理、垃圾油污清理等公务性码头建设较为滞后。

(4)港口建设与沿江生态环保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宜昌港目前的货运码头主要集中在滨江作业区、临江坪作业区等中心城区,随着城市发展建设,港口已无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对城市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此外,宜昌港两坝间(三峡、葛洲坝)岸线已纳入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4]范围,将作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区域,因此两坝间的现有货运码头、船厂等设施需要逐步外迁,港口的布局将会发生相应的调整。

三、港口发展面临的新环境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十三五”(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成富裕、文明、和谐、活力陕西东大门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根据中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深入研判国内外环境变化和影响,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三期叠加”、“新常态”等现实基础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特征,遵循经济实现科学发展、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实现包容性发展的基本规律,紧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发展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深入合作及省上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富民强市,坚持优化经济结构、强化创新驱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关系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区域主体功能调控,推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合理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实施保障等,确保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达到新水平。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加强发展环境分析,充分吸收近年来中、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环境、思路和目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培育和布局、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计民生改善、重点领域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支撑。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各研究课题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安排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详见附件1)。 (二)起草“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综合性、纲领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计划的依据。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三)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改革以及审批、核准、备案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的依据。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统筹安排,市有关部门具体承担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详见附件2)。 (四)编制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细化和落实。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开区、华山景区总体规划由各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由市发改委组织专家审议,转报市政府审批。各开发区(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宜昌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东山四路片区的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了宜 昌市东山四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宜昌市东山四路片区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项目,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和原则 进行。 第三条本规划由文本、图则、说明书三部分组成,图则与文本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第四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五条本次规划的范围为:东南方向以发展大道为界,西北方向以规划的晓溪环路为界,西南方向以宜黄高速为界,东北方向以规划的唐家湾路为界,总用地 面积477.66公顷。 第六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 第七条本规划的编制依据为: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 6、《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八条开发策略 1、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实现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土地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加大经济开发力度,配合西陵经济发展园区的需要,促进宜昌市的经济 发展建设。 3、优化用地结构,形成一个符合东山四路片区实际和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 功能。 4、完善配套设施。一方面以城市功能要求为基础,提高城市内部服务环境, 另一方面以形成集中居住生活区为目标,完善相关居住服务设施建设。 5、塑造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宜人的文化娱乐和居住生活环境。 6、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九条规划原则: 1、现实性原则 2、超前性原则 3、综合效益原则 4、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原则 第十条建设目标: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于宜昌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条件,适应开发建 设需要,把东山四路片区建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安全舒适、 具有一定生态景观特色、环境优良的高品质经济发展新区。 第十一条本规划由宜昌市规划局负责解释。需对规划进行调整时,应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确定东山四路片区性质为:东山四路片区是以发展居住、商贸和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生态新区。 第十三条东山四路片区规划总用地477.66公顷,规划控制居住人口规模2.5万人。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 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 2013年03月03日05:39荆楚网-湖北日报唐宜贵我要评论(4) 字号:T|T 城市职能: ●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国际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及休闲旅游目的地●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交通及流通中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 2015年 200万人 2020年 226万人 2030年 302万人 生产总值: 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2015年 200平方公里 2030年 302平方公里 城市组团: 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点军组团、小溪塔组团、猇亭组团、白洋组团、坝区组团 龙泉组团、鸦鹊岭组团、安福寺组团、顾家店组团、红花套组团、高坝洲组团 解读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未来宜昌将再建5座跨江大桥 3条轨道交通线路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市级行政中心建在伍家岗 解读20年后宜昌: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 增七家医院市民就医更方便规划45处福利设施 宜昌新增四处市级文体设施五处区级文化中心 湖北日报讯(记者唐宜贵、通讯员淡争燕、蔡钧庭)昨日获悉,《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获得省政府批准。到2030年,该市中心城 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 300平方公里以内。 获批的该市城市总规称,宜昌中心城区将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空间结构。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带布局,以柏临河、桥边河、黄柏河、清江、玛瑙河 为垂江发展轴线,实现城市组团的纵深拓展。组团共有13个,分别是西陵、伍家岗、点军、小溪塔、猇亭、白洋、坝区、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 红花套、高坝洲组团等。 宜昌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说,宜昌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法律形 式固定的宜昌城市总规,通过13个组团构成一座全省独一无二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极具个性色彩,全国少见。他说,宜昌组团式城市,组团与组团间是通过 生态廊道分割、用快速交通系统连通的城市格局。城市实景格局类似深圳和珠海,协调美丽。这是宜昌特有的山水特色赋予的魅力。他表示,组团式大城市,更易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居住在每个组团的居民,出 门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公园广场或大型公共绿地。未来的宜昌,将通过平行 和垂直长江的3条轨道交通,快速通达长江两岸和一些重要组团。 省政府在批复中说,宜昌是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因此,宜昌要重视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尊重 城市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认真处理好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 关系,合理引导主城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和旅游功能区各组团有序发展;完善 基础设施体系,将生态文化旅游服务功能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加快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完善城区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景观绿地建设,优化长江 两岸的城市建设布局,预留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未来宜昌将再建5座跨江大桥 3条轨道交通线 昨日,记者从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中了解到,未来宜昌将优先发展城市 公共交通,构建以轨道交通、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出租汽车、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1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实施,给合阳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1.2合阳矿产、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使合阳在渭北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1.3为更好地发挥合阳县城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需要编制总体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 立足合阳县情实际,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富县、现代农业稳县、生态旅游名县”的思路,围绕打造渭北能源生产加工基地、自然与人文休闲度假基地、涉农工业基地、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渭北绿色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发挥能源、旅游、交通优势,建设渭北特色经济的地域中心城市。 3、规划原则 3.1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营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 3.2发挥合阳优势条件,培育支柱产业,构建渭北地域特色鲜明、商贸繁荣的宜居城市; 3.3立足合阳实际,遵循合理、务实、可行的方针,使总体规划适应市场经济的弹性发展需要; 3.4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面状到点、线,近期到远期,使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1研究城市产业空间布局; 4.2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 4.3合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 4.4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4.5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4.6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4.7明确近期建设行动计划。 5、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6、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和范围,既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两个层次。 6.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范围:合阳县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 6.2中心城区规划 范围:东以高速路以东200米为界,西到王(村)皇(甫庄)公路,北起知堡乡的马家村,南到金水沟,包括王村矿在内;徐水沟及红旗水库为远期的水源地,也纳入规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况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技术路线 (一)规划编制背景 宜昌市历史上编制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最近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年)199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批实施,对宜昌市的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完成,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宜昌市自身发展以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通过对1992版总体规划的修编,从规划政策方面对未来发展作出整体把握。湖北省建设厅于2004年批准宜昌市对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对于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因素有如下方面: 第一,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明确了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本次规划的规划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规划要立足宜昌实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涉及城市中多方面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要目标。第三,近年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等相关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推动,二是要依靠中部地区的自我努力。在“中部崛起”的大目标之下,具有发展优势的城市和地区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宜昌是中部地区独具特色,较有发展活力的城市,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和较好的发展条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梯度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提出的有关土地和城市规划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编制和审批,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要素的研究与保护,建设节约型城市。这对城市的增长方式、用地布局、规划建设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五,《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中提出构筑宜昌都市区,塑造湖北省域副中心的战略构想。湖北省

浅谈三峡库区码头管理

浅谈三峡库区码头管理 宜昌巴东海事处彭锦辉 【摘要】三峡成库后,三峡库区航道变深,通航环境、航道条件明显改善,港口码头作为货物装卸、乘客上下不可缺少的中转站,大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渐渐成为了港口管理的重点,码头管理刻不容缓。 【关键词】库区码头管理 2008年11月5日三峡库区首次试验性蓄水至172.5米,2009年9月15日又即将开始175米历史性蓄水,三峡大坝至重庆港660千米将成为深水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从宜昌至重庆,三峡库区船舶航行更安全。三峡库区港口随着水位的抬升,呈现一片繁荣景色,码头依港口而建,更加成为港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三峡库区码头管理现状 (一)码头的定义 1、法律法规未定义:笔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未见确切的“码头”定义。 2、互联网有定义:在互联网上百度百科中,笔者查得“码头定义为海边、江河边专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建筑物”。 3、《新华字典》有定义:在《新华字典(第10版)》中,笔者查找“码”字,查得“码头定义为水边专供停船的地方”。 4、笔者定义:笔者认为无论是互联网上还是《新华字典》中码头定义都还不够全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码头已经成为

了船岸之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码头不仅仅是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还具备船舶修造、船上油料补给、船上物资补给、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等等功能。 所以笔者将码头定义为“设臵在海边、江河边供乘客上下、货物装卸及船舶修造、辅助补给可供停靠船舶的建筑物或坡岸,包括供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的趸船及水上设施。” (二)三峡库区码头的种类 1、从码头的功能看,码头分为: (1)客运码头:主要是普通客船、旅游客船、客货船、高速客船、客渡船停靠,供乘客上下及少许货物装卸。如普通客运码头、旅游码头、高速客船码头。 (2)滚装运输码头:主要是汽渡船、滚装船停靠,供汽车上下。如汽渡码头、滚装船码头。 (3)货运码头:主要是货船(包括危险品船舶、集装箱船舶)停靠,供货物(包括危险品、集装箱)装卸。如普通货运码头、危险品码头、集装箱码头。 (4)其他码头:主要是针对船舶修造、油料补给、物资补给及工作管理等辅助需要而设臵的,如船舶修造码头、水上加油站码头、淡水补给码头、海事专用码头、公安专用码头、航道专用码头。 2、从码头的结构看,码头分为: (1)自然坡岸码头:主要供船舶抵坡岸停靠,一般为斜坡式,岸上设臵有系缆桩。如简易的货运码头。 (2)专用趸船码头:设臵有浮式趸船或浮吊趸船与岸连接。如浮吊装卸货物码头、大型客运码头、危险品码头。 (3)水泥斜坡码头:坡岸为水泥引道,比较平整,主要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渭南市街心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渭南市街心广场规划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然与生存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已日益加深,对环境的绿化、美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今天,加强环境绿化、美化,保护生态平衡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事情。 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所以城市广场应具备开放空间的各种功能和意义,并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城市中心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的一种开放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特征;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只具备特征而不具备要素的,或只具备要素而不具备特征的,都不应纳入城市广场范畴。 另外,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 1 ]。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的形象。目前全国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功能定位。可见,城市广场是指城市中供公众活动的场所。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一、环境概况 渭南市街心广场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内,该区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东西宽149.7公里,渭水横贯其中,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也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 东大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1-2030年)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3.2 项目名称: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1-2030)委托方(甲方):宜昌市规划局 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代码:40001083—0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01)

院长:(李晓江签名章)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张兵签名章)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2013 年 2 月 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建所 主管所长:尹强,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主任工:鹿勤,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罗赤,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李家志,城市规划师 项目参加人:李海涛,高级城市规划师 龚道孝,高级城市规划师 涂欣,城市规划师 袁少军,高级工程师 孙亮,城市规划师 李婧,工程师

付新春,助理城市规划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策略 (3)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城镇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战略 (5) 第二节市域资源与环境保护 (8) 第三节市域城镇结构与经济区划 (10) 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4) 第五节市域旅游规划 (17) 第六节市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8) 第四章规划区规划 (21)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4) 第六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25) 第七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27) 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27) 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 (27) 第二节公共交通系统 (29) 第三节公共停车场 (32) 第八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34) 第一节布局原则 (34) 第二节公共设施规划布局 (34)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39)

宜昌市物流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宜昌市物流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宜昌作为建设三峡物流中心的重要物流结点城市, 必须抢抓机遇, 积极推进本地区物流业现代化的步伐. 本文主要从宜昌市的地理交通、物流需求等方面分析了本地区物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下, 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宜昌; 物流; 现状; 措施 Abstract:As a key hub in the supply chain of the Three Gorges Logistics network, Yichang must grasp every opportunity and proactively promote the pace of its logistics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e geography and transportation data in this reg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ints out problems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this city. Practical measures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are recommended as well. Keywords: Yichang; logistics; current status; measures 面对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式, 宜昌作为长江中上游的地理节点、中西部地区的物流节点、渝东鄂西的商贸节点, 抢抓机遇,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更是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 随着宜昌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宜昌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 信息化平台初步建立, 全市的现代物流业、专业物流企业不断壮大. 据《宜昌建设现代物流中心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 目前外地在宜昌中转的物资运输量占全市运输总量的70%; 外地在宜昌的商品交易额占全市交易额总量的80%; 宜昌港口完成的吞吐量中有71%是为周边地区服务的. 1 宜昌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1.1地理交通现状 宜昌位于西部与长江中下游的交结点, 是国家重要的二类交通枢纽城市. 《湖北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表明:宜昌在区域位置上地处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和以重庆、成都、南宁为中心的西南物流区域的交接处, 长江物流通道、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和煤炭物流通道的交汇点, 承担着西南、中南和华东等地的物资中转和接运重任, 在全国的物流区域分布与通道规划中的地位已十分突出.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 宜昌市交通事业飞速发展. 从宜昌市交通局网站上的相关宜昌交通概况及远景规划了解到, 近年来, 宜昌公路、水运、铁路和民用航空等四大运输方式高速、协调发展, 为加快宜昌高标准、高层次、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公路方面, 宜昌位于沪蓉、沪渝两大高速公路的主通道上, 还有荆宜高速, 在建的宜万高速, 以及即将陆续开工建设的襄宜、宜湘等高速公路. 宜昌已初步建成与周边地区快速通达的公路网络. 在铁路方面, 焦柳铁路、沪蓉铁路穿城而过, 宜昌至万州铁路正在加紧建设, 十堰至宜昌铁路将于2009年开工, 汉宜城际铁路将提前于2011年完工. 宜昌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