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浅析固定支承压力影响区内回采的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

2021浅析固定支承压力影响区内回采的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
2021浅析固定支承压力影响区内回采的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

2021浅析固定支承压力影响区内回采的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53

2021浅析固定支承压力影响区内回采的矿

压显现及顶板管理

近距离煤层群采用走向长壁下行垮落法回采时,通常下组煤层的停采线都确定在上组煤层采后形成的固定支承压力影响区(见图1)以外,这样将势必导致自上而下随着支承压力影响区范围的扩大,煤柱越留越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面的可采走向长度,降低了资源回收率。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停采线的确定不受固定支承压力影响的约束,在一定的层间距下,安全合理的采出固定支承压力影响区内的煤炭资源,可以有效的增加工作面的可采储量,缓解采掘衔接,提高经济效益。现以高阳煤矿4306工作面为例对固定支承压力影响区内回采的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作一浅析。

图1支承压力影响下底板岩层中的应力分布

1开采技术条件及经济价值

高阳煤矿4306工作面开采山西组3

#煤层(见图2),煤层倾角3°~8°,平均5°,上距1

#、2

#煤层合并层层间距为6.7m,1

#、2

#煤层合并层厚4.1m,3

#煤层厚度1.9m,3

#煤层直接顶为厚6.7m的泥岩,基本项为8.0m的中砂岩(采后垮落),直接底为1.35m厚粉砂岩。1

#、2

#煤层合并层分别于1989年、1993年与408工作面对拉回采结束,其中1

#、2

#煤层合并层上分层采高2.0m,停采线距四采轨道55m,下分层采高2.1m,停采线距四采轨道90m。4306工作面为高档普采,单体液压支柱与金属π梁错距式支护,梁距375mm,交错距600mm,一梁

二柱支设,柱距750mm,排距600mm,最大控顶距3.9m,最小控顶距3.3m。根据上、下分层采后形成的固定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设计3

#煤层停采线距四采轨道110m。

图2巷道布置平面图

实际回采时,在3

#煤层回采推进到设计停采线时,为保证全矿的均衡生产及提高资源回收率,经过分析,未按设计停采,采取了针对性的加强支护措施,继续推进,一直穿过1

#、2

#煤层合并层的上下分层停采线,克服了支承压力的影响,当月月产1.8万t,最后实际停采线距四采轨道50m,共延长了工作面的可采走向长度60m,采出了支承压力影响区内2万t的煤炭资源,创造经济价值200余万元,利润150余万元。

2支承压力影响区回采时的矿压显现

从3

#煤层推进到距2

#煤下分层停采线8m时,顶板压力逐步增强,直接顶裂隙发育,端面破碎度加大,顶板下沉速度加快,顶底板移近量加大,个别支柱出现钻底。在3

#煤层推进到2

#下分层停采线位置时,顶板出现明显的平行于工作面的裂隙。在工作面采煤机组割煤后,煤壁有时突然发生台阶下沉,下沉量达300mm,支柱钻底量加大,继续推进过2

#煤下分层停采线5m后,压力进一步增强,个别支柱安全阀开启,煤壁片帮严重,机道上方时有拉槽及小面积的漏顶发生,推进8个循环(5m)后顶板开始好转,随着回采的继续推进并逐渐远离2 #煤下分层停采线,矿压活动减弱,再推进到2

#上分层停采线时,二次重复上述矿压显现特征,但相对影响减弱如图3。

图3矿压显现图

3顶板加强管理措施

支承压力影响区内强烈的矿压显现特征,类同于工作面周期来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优化布置研究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优化布置研究 聂 军,岳宁,金思德 (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山东邹城273515) 摘 要 采空区下底板巷道布置的方法如果只考虑在常规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特点而忽略了采场应力场是多维场的特点,就无法全面的考虑整 个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难以运用这种方法准确的确定近距离多个工作面采空下底板巷道布置的合理位置。所以,应该在考虑多个工作面采空后相互叠加的条件下来研究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优化布置。关键词 采空区下 回采巷道优化布置 中图分类号TD822+ .2文献标识码 B *收稿日期:2012-07-09 作者简介:聂军(1962-),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毕业,现任兖州煤业公司南屯煤矿采煤生产副矿长。 目前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证明,在巷道离煤层底板 垂距相同条件下,巷道与煤柱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同,巷道受压状况将有明显差别。一般的规律是巷道距离煤柱边缘和深入采空区下方越远,其所受支承压力的影响越小。 在确定底板岩巷相对煤柱边缘的位置时,合理的水平错距与合理的垂直距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巷道设计时,常常先要确定一个煤柱向底板传力影响角θ,然后再根据巷道至煤层底饭的合理垂距Z 和煤柱影响角β,确定巷道距离煤柱边界的合理水平距离S ,如图1 。 图1确定底板巷道距离煤柱水平距离的计算简图 S ≥Z sin (α+θ) sin β 式中:α-煤层倾角;θ-β的余角;θ=90?-β; β-煤柱影响角,其值变化在25? 55?之间,通常支承压力越大和煤柱尺寸越小,β角越大。 确定采空区下底板巷道布置的方法如果只是考虑在常规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特点,而忽略了采场应力场是多维场的特点,就无法全面的考虑整个采场周围的应力分布。因此,应该在考虑多个工作面采空后相互叠加的条件下来研究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优化布置。 1 近距离煤层复杂叠加应力场下回采巷道的优化布置 分别取93上05工作面中部(Y =-500)、 93上05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9307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叠加 峰值区(Y =-320)、 93上05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93上03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叠加峰值区(Y =-285)、93上05工作面停采线前9307工作面和93上03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区(Y =-150)在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剖面整合于图2中,进而对整个93下05工作面的应力场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通过图2可以看出,四个垂直应力分布曲线在3下 煤层中的垂直应力分布规律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峰值应力在煤层中的位置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典型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特征来确定93下05工作面上下顺槽的合理布置位置 。 图2典型的垂直应力分布曲线整合图 1.1 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位置的优化布置为了确定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的合理位置, 将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附近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峰值 所在位置标于图3内(①线为最大值所在位置、②线为最小值所在位置、③线为93上05工作面上顺槽,④线为9307工作面下顺槽下帮位置),通过对图2和图3分析可以看出,在尽可能减少煤柱损失的情况下93下05工作面上顺槽可能布置的位置有以下几种: (1)位于X =73的应力最小值区。在此区域内, 在93上05工作面采空区下, 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最小,然而,在93上05工作面停采线前方,3下煤层中的垂直应力较高,特别是93上05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与 9307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叠加峰值区(Y =-320),垂直应力较高在70MPa 左右,所以, 93下05工作面上顺5 212012年第4 期

2019最新范文-煤矿顶板管理规定

煤矿顶板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 则 第l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把顶板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促进我矿生产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顶板管理岗位责任制 第2条顶板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点多面广,变化复杂,必须实行顶板管理领导责任制,健全顶板管理业务保安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第3条矿长安全第一责任者,定期主持召开安全办公会,研究布置顶板管理工作计划,部署解决顶板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第4条生产副矿长(含分管掘进副矿长),是煤矿顶板管理小组组长,主管顶板管理各顶工作,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1、每季主持召开一次顶板管理专题会议,总结上季度顶板管理工作情况,分析顶板管理事故原因,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安排下季度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布置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2、每年主持召开一次全矿顶板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全年顶板管理工作情况,布置下一年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组织采掘工作面优质顶板管理竞赛评比,对顶板管理竞赛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3、健全顶板管理工作机构,配备顶板管理小组人员,审批顶板管

理奖金。 4、负责组织落实安全办公会议提出的有关顶板管理工作要求,督 促检查各采、掘等顶板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每月一次考评。 5、主持召开工作面初采初放、结束、过断层破碎带、过老巷、等 顶板管理专题会,落实有关安全技术措施。 第5条煤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技术责任,是煤矿顶板 管理小组副组长。 1、负责组织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技术政策和顶 板管理技术规定,组织编制本矿顶板管理实施细则。 2、组织推广顶板管理方面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积 极推广采掘工作面支护改革,组织矿压观测工作,提供顶板管理预测 预报有关资料。 3、参加顶板管理专题会议,负责组织编制、审批采掘作业规程和 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4、每季组织一次采区设计、作业规程、地质说明书等生产技术检 查评比工作。 5、负责组织有关顶板管理文件的编制和审批。 第6条安全副矿长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有检查监督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顶板管理工作的规程、规定、要求及措施,坚决 制止顶板管理中的“三违”现象,坚决执行“不安全不生产,不安全 就停产”原则。 2、参加顶板管理专题会议,参与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编制,参与作 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审查,监督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学习考试。 3、负责组织安全质量大检查活动和职工安全学习活动,对检查提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钱营孜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各单位: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4)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20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

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6)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2)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3)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4)所有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的间隔距离一般为50米。安装时,工作面迎头距前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 度正式版

锚网巷道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生技科矿压组要不定时对所有锚网巷道进行锚杆锚固力、预紧力的抽检顶板离层仪读数。并根据施工现场做好锚网巷道矿压报表(包括锚杆锚固力、预紧力抽检情况、顶板离层仪变化情况),每周不少于一次,经科领导审核批准后,上报矿总工程师审批,然后下发到施工单位,有利于指导生产。 2、施工队组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搞好矿压监测,设置记录台帐(包括锚杆锚固力、预紧力抽检情况、顶板离层仪变化情况),设专人管理记录,做好监测记录,观

测数据必须现场取得,真实有效。 3、施工队组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安设顶板离层仪,严格按规定进行观测及记录。 4、离层指示仪安装时应使深浅基点读数为零。 5、离层指示仪孔深严格按规程规定执行,离层指示仪孔必须保证铅垂顶板打设,以保证离层指示仪安装时深浅基点能卡到规定位置。 6、顶板离层仪挂牌管理,牌挂在顶板离层仪前后0.5米范围,并采用双股14#铁丝吊挂,与帮网牢固扭结在一起,并将牌板规定内容填写完善。 7、掘进工作面依据顶板离层数据进行

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井工矿井顶板管理工作规定(新编版) 1、一般规定 1.1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重大顶板事故的发生,按照《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凡是属于XXXXXXXXX公司管辖矿井的采掘工程必须遵守本规定。 1.3各矿行政正职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各级行政副职对分管业务的安全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要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格考核奖惩,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1.4各矿要加强矿井地质勘探和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加强矿压观测工作,掌握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物理

力学参数和矿压显现规律,抓好采区地质情况的预测预报工作,为顶板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1.5各矿在编制矿井重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包括事故处理预案)时,必须包括顶板管理的内容,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1.6矿井的每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根据所采煤层的可靠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矿压资料、施工装备和施工工艺等进行工程设计;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按照公司颁发的《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修订)执行,确定相应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条件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 1.7矿井生产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采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顶板管理规定。 1.8每个采掘工作面、巷道维修工程都要制定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临时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当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规程进行修改和补充,特别是遇有过老巷、煤柱、地质构造破碎带及压力大地段等特殊情况时,要及

3 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

3 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 3.1 煤层地质特征 3.1.1 煤层赋存情况 采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1煤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一1煤。二1煤厚0~9.38m之间,平均厚度为2.70m。煤层倾角平均17°,煤层赋存稳定。一1煤厚0~4.41m之间,平均厚度为2.46m,煤层倾角与二1煤相近,煤层结构简单。 3.1.2 煤质与地质情况 1、煤质分析 采区内一 1 煤为中灰、低挥发分、高硫分、低磷分、高热值、中等软化温度灰、呈小块状及碎粒状的贫煤。二1煤为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硫、低磷分、特高热值、较高软化温度灰、粉状贫煤。煤的抗碎强度特低,可磨性指数属易磨煤,CO2反应性较弱,高热稳定性,结渣性中等。 2、煤层顶底板 ①二1煤:煤层直接顶以中-细粒结构的大占砂岩为主,煤层底板以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局部含夹矸。 ②一1煤:煤层直接顶以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煤层底板以砂质泥岩、泥岩和石灰岩为主,煤层位稳定,结构简单,偶含1~2层夹矸。 3、水文地质 本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尚属简单,主要充水因素有:二1顶板砂岩和断层破碎带裂隙淋水、一1石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和大气降水。全井田的正常涌水量465.46m3/h,最大涌水量为805.25m3/h。 3.1.2 煤层瓦斯、自燃、发火特征 ①一 1 煤层只有一个孔取到瓦斯样,瓦斯资料没有或较少,勘探报告没有评 述。二 1 煤层瓦斯含量0.093~17.391 m3/t2daf,平均5.354 m3/t2daf。 ②本区二 1煤火焰长度为5mm,加岩粉量为10%,二 1 煤层的煤尘具有爆炸性。 一 1 煤未做煤尘爆炸性试验,根据邻区郜城井田试验结果:加岩粉50~55%,火 焰长度达25~30mm,一 1 煤层的煤尘具有爆炸性。 ③一 1煤自燃倾向等级属不自燃-易自燃,二 1 煤属不易自燃。 3.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2.1采区及首采区划分 根据矿井煤层及地质分布,本井田设计单水平开采,共划分为四个采区,其中二1煤上下山各一采区,一1煤上下各一采区。矿井首采区位于二1煤上山采

煤矿顶板管理制度

顶板管理办法 一、总则 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的一项基本方针,搞好顶板管理工作是贯彻执行这一方针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公司各项矿建工程进度的加快,顶板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防止顶板事故,保障正常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管理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矿井顶板管理的全面决策、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组长:董事长 副组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各副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技术科科长、安监科科长、机电科科长、通风科科长、调度室主任、地测科科长 领导组下设顶板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负责顶板管理日常工作。 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 成员:生产科、调度室、通风科、安监科、机电科分管顶板的负责人 生产技术科下设矿压观测组,负责矿压观测的日常工作。 组长:生产技术科技术主管 成员:采掘工程技术人员及矿压组成员 职责分工 1、生产技术科 (1)负责矿井顶板管理工作的牵头、协调与考核。 (2)负责组织井巷工程的验收与移交。 (3)负责组织采煤、掘进、运输等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的 1

审批和复查。 (4)负责矿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管理。 (5)负责掘进队组及公用巷道的顶板巡查管理,负责各类顶板问题的落实与考核。 (6)负责牵头顶板管理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和应用。 (7)负责顶板管理调度指挥工作。 (8)负责井下顶板的巡查和隐患的追踪整改。 2、生产技术科矿压观测组 (1)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及鹿台山煤业公司矿压观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的有关规定,并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向顶板管理领导组提出增补和修改意见。 (2)建立健全矿压观测制度、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制度,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参与支护设计,相关规程和措施的审批。 (3)负责组织对矿压观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 (4)负责对矿压观测、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有关技术文件、总结报告和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 3、井下采掘队组 (1)负责本队所属巷道及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2)负责本队所用矿压监测器具的存放保管及支护器材的验收把关 (3)负责本队在掘巷道的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并做好记录。 (4)负责本队范围内的各类顶板隐患的按期整改。 4、机电科: (1)负责井下机电队组施工地点的顶板管理。 (2)负责井下各机电硐室的顶板管理。 2

矿压理论作业

矿山压力理论 学院:能源与安全学专业班级:2013级采矿硕士研究生学生姓名:闫化晴 学号: 2 0 1 3 2 0 0 0 68 任课老师:高明中(教授) 2014年1月3号

1 展望深部开采采场与巷道矿山压力理论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答:国内外众多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围绕地下开采围岩应力分布、支承压力计算、采动裂隙演化特征等矿山压力理论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推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起到积极重要作用。但地下开采是围岩应力场、破坏场、变形场和裂隙场不断演化的过程,采场矿山压力客观上是一个三维问题,开采引起的围岩压力重新分布、围岩变形移动破坏及煤岩动力灾害等根本上是采场围岩三维矿山压力演化所决定的,故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急需矿山压力理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支持,以便更好地指导高强度开采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更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采出率,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因此,在掌握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以大范围围岩为研究对象,注重三维矿山压力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深部开采围岩支承压力演化及其对采动裂隙的动态效应和应力场、裂隙场与渗流场的耦合理论研究。 1)开展深部开采三维矿山压力基础理论和现场试验研究。传统的采场矿压理论所研究的范围多为6~8倍采高以内的基本顶范围,开采沉陷研究多研究地表的下沉变形参数与形态。对于地表以下6~8倍采高以上的基本顶上覆岩层,开展的研究不多。而这部分岩层对深部采场来说厚度很大,无论对采场矿压还是对覆岩与地表沉陷控制研究,都是不应逾越的研究主体。因此,以采场大范围三维围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煤岩体应力场、裂隙场和渗流场的测试方法和技术研究,系统开展深部采场矿山压力基础理论研究。 2)开展深部开采采动应力演化特征和岩体结构失稳机制研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基岩厚度和原岩应力尤其是水平应力均增大,导致采动应力在覆岩和底板岩层中演化的非线性特征更加明显,其演化特征和演化形态将影响到开采后岩层运动的形式及地表坍陷形态的描述。因此,研究深部条件下采动应力演化特征和岩体结构失稳机制,建立深部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演化分析模型,揭示采动应力演化与岩体结构失稳之间的关系。 3)开展深部开采采动应力与采动裂隙的动态效应研究。采动裂隙的演化是一贯穿开采始末的动态过程,是应力重新分布的主导因素。采动裂隙的演化势必影响到采动应力的形成、发展、演化和失稳过程,而采动应力演化又影响采动裂隙的演化过程,二者在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理仍不清楚。因此,开展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岩层的垮落与破坏机制及煤岩体裂隙时空演化与分布规律,建立煤岩层垮落、裂隙、变形与相关参数的关系,阐明裂隙发育与分布特征,揭示采动应力与采动裂隙演化的关系研究。 4)开展深部开采应力场、裂隙场与渗流场的耦合理论研究。根据深部煤岩体结构特征、原岩应力特征和采动应力与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建立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断裂演化模型,建立围岩应力场、裂隙场与渗流场耦合数学模型,揭示应力场、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相互作用机理。 2 绿色开采关键技术有哪些?试论述矿压理论对指导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的作用。 答:煤矿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充填与条带开采和离层注浆减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最新模板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最新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为严格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及安监总煤行( ) 176号文《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 切实做好矿井矿压观测管理工作, 加强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 确保安全生产, 特制定本办法。 一、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 1、综采队技术员( 或指定责任人) 每天负责对工作面超前支护20m范围内单体支柱进行初撑力抽查, 初撑力不低于90KN(3.5m、φ100mm单体支柱≥11.4Mpa, 4~4.5m、φ110mm单体支柱≥9.5Mpa)。对初撑力合格率不够的, 必须及时整改, 并做好记录, 否则, 对技术员罚款200元/次。 2、综采队技术员( 或指定责任人) 负责对工作面综采支架进行初撑力抽查, 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28Mpa的80%( ≥22.4Mpa) , 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 乳化液配比浓度达3%~5%。抽查结果达不到规定的, 必须安排责任人及时整改, 每发现一次对单位罚款1000元, 罚当班泵站司机200元。 3、综采队负责工作面及两巷矿压观测器具的安装、拆卸、保护工作, 负责综采计算机监测系统的维护工作。矿压器具、通信线路被损坏的, 对单位按原值2倍进行处罚, 视情节轻重对跟班队长( 或队长) 、技术员分别罚款200~1000元。 4、综采队每天负责对安装在两巷超前支护段的矿用数字压力计( 编号管理) 同步向外前移,不得跳跃前移。否则, 对当班跟班队长、技术员分别罚款200元/次。 5、矿压业务员负责对两巷超前、切眼支柱和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检查和监控, 发现初撑力不符合规定的, 罚款单位200元/根,对当班跟班队长罚款50元/根。

分层开采回采巷道布置方案

5101采面下分层回采巷道布置方案 编制人:刘家宏 时间:2014年2月15日

一、概述 (3) 二、开采技术条件 (4) 三、回采巷道布置方案分析 (7) 四、回采巷道布置方案选择 (9) 五、巷道断面与支护形式 (11) 六、安全技术措施 (11)

5101采面下分层回采巷道布置方案 一、概述 倾斜分层长壁采煤法是我国长期应用的一种厚煤层采煤方法。通常把近水平、缓(倾)斜及中斜厚煤层用平行于煤层层面的斜面划分为若干个2.0~3.0m左右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根据煤层倾角不同,可以采用走向长壁或倾斜长壁采煤法。 分层间一般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垮落法处理采空区,上分层开采后,以下的各分层在已经垮落的顶板下开采。为确保下分层开采安全,上分层一般要铺设人工假顶或形成再生顶板。 在同一个区段范围内,上、下两个分层同时开采时,称为“分层同采”,反之称为“分层分采”。分层分采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同一区段内,待上分层全部采完后,再掘进下分层的回采巷道,而后回采;另一种是在同一采区内,待各区段上分层全部采完后,再掘进下分层的回采巷道和回采,俗称“大剥皮”。 根据西安中煤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确定的5-2煤层采用长壁式综采工作面分层铺底网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5101采面的回采的初步方案定为分层分采,待各区段上分层全部采完后,掘进下分层的回采巷道和回采。现需对5101采面下分层回采时回采巷道布置方案进行选择。

二、开采技术条件 5-2煤层为本区主采煤层分布稳定,结构简单,厚度 6.39m~9.18m,平均厚度约8.09m。一般含1层厚度0.10~0.49m的粉砂岩夹矸,为全区可采的稳定型厚~特厚煤层。煤层埋深43.72~185.23m,底板标高变化在+995.0~+1035.0m之间。煤层赋存近似水平,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煤质较坚硬,节理裂隙不发育。煤层顶板以直接顶为主,初次跨落步距为25.60m,属3类,即稳定性顶板,岩性以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饱和抗压强度8.7~25.8Mpa,平均值为20.14Mpa;基本顶全区属Ⅲ~Ⅳ级,即基本顶来压力显示强烈~非常强烈,岩性以粉砂岩为主;伪顶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不足0.50m;直接底板以泥岩、炭质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饱和抗压强度15.0~45.6Mpa;老底以细粒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底板属Ⅲb类。 根据《陕西莱德集团神木县东川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提供的资料: ①瓦斯 WS7、WS4钻孔5-2煤层测试分析表明(见表1-2-17): 5-2煤层瓦斯含量CH4为12.46~16.43 mL/g,daf,CO2为5.20~8.40 mL/g,daf;自然瓦斯成分CH4为1.00~1.14%,CO2为0.37~0.65%,应属二氧化碳-甲烷带(CO2-CH4)。因此在生产掘进管理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浅谈煤矿顶板管理

浅谈煤矿顶板顶板管理 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持“统一规划、科学管理、依法办矿、安全发展”的原则,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不断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改善了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连续几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一般事故也逐年下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逐年趋好的态势。然而顶板事故仍未根除,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一、顶板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1、煤矿业主安全意识不强。近年来,一些煤矿业主受利益驱动,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重经济利益轻安全生产的现象突出,超强度、超能力开采,不按矿井实际核定入井人数超定员生产,导致事故的频繁发生。 2、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从发生顶板事故的煤矿来看,采掘工作面存在支护材料不合格、支柱间距太大、支护方式不对、局部空顶作业等问题,导致采掘作业现场处于极不安全状态;还有部分煤矿发现事故预兆,现场处理不坚决、不果断,心存侥幸,冒险蛮干,致使事故发生;许多矿井不重视矿压观测工作,对采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分析判断不足;有些煤矿开拓方式落后,多采用前进式开采,采空区来压对运输巷道破坏很大,致使主要运输巷道变形,最终出现顶板冒落或垮塌;巷道维护维修过程中,安全技术措施无力,现场管理差;煤矿生产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流于形式,作业现场带班缺位。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煤矿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致使安全生产措施在最直接、最关键的作业现场很难落到实处,重大危险源无法识别,大部分事故都与现场没有专职技术人员、矿工不懂安全规程违章操作有关。由于技术人员匮乏,不能准确及时填绘矿图,一些中介机构编绘的技术资料不能用于指导煤

矿生产实践活动,导致技术管理出现盲区,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低下,按照传统经验盲目施工作业;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不能准确编写,甚至互相抄袭,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安全投入不足。从发生顶板事故的煤矿看,多数煤矿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要求推广的分区开采方式和以钢代木的支护材料改革无法落实到位,许多煤矿仍然采用落后的木支柱支护,点多面广,现场管理缺位,支护强度不够和支护质量不符合要求,现场作业工人冒险作业,这也是煤矿顶板事故总量大的一个原因。 5、从业人员防范能力差。部分煤矿从业人员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不能意识到自身生命安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冒险作业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受职工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较为普遍。 二、预防煤矿顶板事故的措施与对策 1、控制顶板事故发生是减少目前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强化安全技术培训,严格落实现场管理责任,切实加强煤矿顶板管理,确保煤炭行业安全发展。 1、强化培训,提高管理技能。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顶板管理意识和技能,是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前提。行业管理部门要聘请煤矿顶板管理方面的专家,对所有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采煤队长、班组长进行一次培训,全面分析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并就典型顶板事故做出科学剖析,围绕煤层顶板运动规律研究、加强矿压监测预报、改善支护质量、强化现场管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管理等方面,提出做好煤矿顶板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 矿 矿压监测系统制度、岗位责任制、 操作规程汇编 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2015年度

目录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1 矿压监测分管领导责任制 10矿压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11矿压监测系统操作规程 12 矿压监测工作人员值班制度 17矿压监测系统交接班制度 18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赵宝宝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采区巷道布置.

5 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 本设计开采8煤层,前期采用中央并列式。根据整个矿井的地质情况,以及为了通风安全,前期,在靠近工业广场的附近布置工作面。后期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工作面再向井田边界方向布置。为了矿井达产,在南翼布置带区,在北翼布置采区。本设计主要进行采区的巷道布置,以及采区回采工艺的设计。 5.1 煤层的地质特征 本井田位于淮南煤田南部的阜凤与舜耕山逆冲断层之间,含煤地层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一般在20°左右且局部有倒转现象的单斜构造。 本设计以整个矿井的煤为基础,而本设计主要开采8煤,采区的设计以8煤层为基础,巷道的布置也是用来开采8煤层。 5.1.1 煤层情况 8煤层:厚度2.43~17.66m,平均4.94m,下距7煤4.30m,可采系数100%,变异系数47%,为主要可采煤层,但厚度变化特征十分显著,井线以西大片地段厚度极为稳定,一般变化在3.50~4.00m之间,变异系数23%;井线以东厚度显著增大,一般变化在6~10m之间,变异系数56%,因此,全区8煤层变异数偏大,但仍以稳定为主。煤厚变化见图5-22,煤层结构简单~较复杂,一层夹矸率31%,二层夹矸率29%,其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煤层顶板砂岩及砂页岩互层,底板泥岩、砂质泥岩,属稳定煤层。 8煤层顶板及其上部岩层为一植物化石带,主要为羊齿、瓣轮叶、斜羽叶等,而以椭圆斜羽叶及栉羊齿富集为其特征。 5.1.2 煤层瓦斯含量 本井田部分主要可采煤层瓦斯含量最大值介于8.40~17.85m3/t之间,且甲烷成分一般在80%左右,由此表明本井田深部主要位于瓦斯带。总体来看,本井田同一煤层的瓦斯含量除有随深度增加而增高的趋势以外,还可能在局部形成瓦斯富集带,8煤层为富瓦斯煤层。 5.1.3 煤尘爆炸性和煤的自燃倾向 本井田各可采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浅部煤尘爆炸指数30%~35%。各可采煤层均有自然发火倾向,发火期一般为3~6个月。 5.1.4 地温 根据九龙岗矿长观孔资料,本井田所在地区的恒温带深度为自地表向下垂深30m,相应的温度为16.8℃。 本井田地温梯度介于0.75~2.07℃/hm之间,其中东部高于西部,属地温正常区。总体来看,本井田地温具有深高浅低和东南略高于西北的变化特点。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实用版

YF-ED-J557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顶板分类 1、坚硬顶板。没有直接顶,或有直接顶也 较坚硬,顶板不能自然冒落,悬顶距离达2刀 以上,即使采用常规挑顶手段,挑冒顶高度也 达不到采高的1.5倍。 2、复合顶板。这种顶板是直接顶较薄易冒 落,能随放随冒,冒落高度小于采高的1.5 倍,易冒直接顶上部岩层坚硬,采动后易冒直 接顶与上部岩层间易离层,拉架后冒落不同 步,产生不同步下沉。 3、破碎顶板。这种顶板裂隙发育,煤层采

动后顶板暴露时间极短,用现有一般支护手段还来不及支护就冒落,其破碎易冒厚度大于或等于采高的1.5倍。 4、稳定顶板。除上述三种情况外,其余的为稳定顶板。这种顶板能自然冒落,一般不出现悬顶,即使局部出现悬顶,采用常规的挑顶手段能使其冒落充分。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基础工作 1、在综采工作面采区设计前,要有地质部门提供的详细地质资料,对工作面的煤层赋存、煤质硬度、煤层倾角、夹石、断层构造、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瓦斯涌出量、瓦斯动力、无煤带、火成岩侵入带及有无炭柱等要全面探明、查清。 2、各矿的矿压观测小组,要加强综采工作

煤矿矿压监测及预报办法

矿压监测及预报实施办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的有关要求,为了进一步掌握采掘工作面及矿井在用巷道上覆岩层及围岩运动规律,不断改进支护参数,有效监测、预报、预防矿压显现,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此试行办法如下: 一、监测预报办法 1、为确保矿压监测及预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矿压监测及预报领导小组。 组长:李新虎 副组长:赵陆锋姬安虎景秋喜杨青亮 成员:工作面所有质检员 矿压监测预报专业队伍:矿压监测工作组 矿压监测预报领导小组下设矿压监测预报办公室,景秋喜任办公室主任。 2、办公室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各个监测点进行不定期及时全面检查,并整理、分析日常检测资料,及时进行矿压预报,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3、各施工队负责人担任本队矿压监测预报小组组长,各施工队班长担任小组副组长,每个施工队设置六人为日常矿压监测小组成员(兼职),进行日常矿压监测和对矿压监测设备、仪器、仪表的管理

维护,以及日常矿压观测报表的填写,由各队队长负责及时送报。 4、矿压监测办公室的人员必须熟悉矿压观测业务,负责对矿压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 5、各区队兼职监测人员要求是文化程度较高,理解能力强,经过培训后对观测设备仪器的性能、运行能够基本掌握,并要责任心强,以便于开展矿压监测工作。 6、对兼职观测人员,队长要合理安排,必须保证每小班有一名监测人员在井下工作。兼职人员不能正常上班时,队长应及时指定有相应能力的人员代替,确保不影响矿压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7、各兼测人员完成当班任务后,将当班矿压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和结果按固定表格认真详实填写,由质检人员签字后在下午3:00前将前一天的监测报表送达矿压监测办公室。 8、矿压监测办公室必须配备专门的设备和仪器,并收集、汇总相关资料进行矿压分析预报,每旬将各采掘工作面分析结果、压力变形曲线预测结果送达相关领导和施工单位,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将分析预测结果送相关领导和施工单位,并严格按措施执行预防。 9、各类采掘工程设计中,必须编制矿压显现监测预报专门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10、掘进工作面临近大型地质构造带、采空区或者通过其他应力集中区以及在煤柱附近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11. 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针对性措施,降低矿压显现程度,减少周期来压步距,防止老顶大面积垮落。

煤矿压观测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矿压观测治理制度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观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科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治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

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治理。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治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依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2)所有采纳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

煤矿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浅谈煤矿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作者简介:吴家顺,男,采矿助理工程师,副主任。 摘要: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是顶板事故。我县煤炭行业自2001年至2008年为止,共发生安全伤亡事故6起,死亡6人,其中顶板事故5起,死亡5人,占事故总数83%。鉴于如此多发的顶板事故,要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加强顶板管理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关键。为此,为加强我县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必须从多角度和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探索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对顶板管理实行专项整治。 关键词:安全技术;现场管理;煤矿顶板 1概述 我县含煤地层为叠系下统童子岩第三段第二带,矿区地表陡峭,地层切割强烈,褶皱十分发育。主采煤层为C9、C17煤层,其中C17煤层厚度2米左右,煤层顶板均为泥岩,直接顶在受断层切割、褶皱挤压区域非常破碎。自2001年至2008年,我矿共发生了6起安全事故中有5起属于顶板事故,其中空顶作业引起事故2起,死亡2人;未执行敲帮问顶引发事故2起,死亡2人;因支护质量差引发事故一起,死亡1人。在总结事故原因与教训中发现,每一起事故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遇难人员都是带班的组长;二是发生事故的地点都是在采煤工作面;三是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工人严重违章作业造成的自身伤害。 吸取了血的教训之后,我们不能不对如何强化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进一步探索。 2探索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2.1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认真编制作业规程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作业规程应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周全。对于回采厚煤层、中厚煤层或顶板松软、破碎的薄煤层时,其回采运输巷道应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应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对顶板松软、不稳定、断层、裂隙较发育的煤层可选用下行式斜坡采煤法;对顶板较稳定的煤层可选用走向长壁式回采方法。 2.2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审批、学习制度 《作业规程》是煤矿指导生产、保证生产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要求采掘作业规程编制之前都要事先进行水患论证,编制时依据地质资料与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进行切合实际的编写。矿长、总工程师应严格把关,制定“四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三大规程”出台后必须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让大家领会和掌握,同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2.3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 小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或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从抓好现场管理入手,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顶板事故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因此,要求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经常深入井下作业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遇地质构造变化等意外情况,应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领会后方可继续施工。日常工作中由安全员对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工程验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科、技术科、安监科、运营科相关人员为矿压监测小组成员,陈贵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矿压监测全面工作。 (三)生产科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本专业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4)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20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6)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科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