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陈会娟袁超段正伟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与非体外循环行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对患者的影响。方法35例冠脉搭桥患者, 随机分为CPB组15例和非CPB 组20例, 分别检测术前、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术后24 h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CK-MB)、降钙素原(PCT);记录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前cTnI、CK-MB、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入ICU时、术后 24 h, CPB组各指标均比非CPB组升高;两组患者各指标术后入ICU时、术后24 h均较术前升高(P<0.05);CPB组ICU住院时间为(71.45±31.22)h与非CPB组的(68.96±29.43)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和炎症指标PCT的观察, CPB 组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较非CPB组明显,但患者ICU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6(011)024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肌钙蛋白;肌酸激酶;降钙素原

目前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加, 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延长患者的寿命, 提高其生活质量[1]。CPB下冠脉搭桥技术已比较成熟, 具有术野静止、无血, 便于操作, 体外循环的低温、人工材料接触、非生理状态、主动脉阻断等影响[2], 可出现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 避免了低温体外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