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和人体气血的关系

头发和人体气血的关系
头发和人体气血的关系

头发和人体气血的关系

有人老了也会是一头黑发,而有的人才20多岁,头发就开始变白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都是人气血足与不足的表现。《黄帝内经》中早就有对这方面有了说法。“多食咸,则脉凝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发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只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发为血之余”,中医认为,头发就是血之余气产生的,血充盈了,头发才会好。“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必须在气的推动下,上注于肺,运行于血脉之中,才能分布于全身。

气血和毛发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体血气旺盛,毛发也就旺盛,血气一旦虚亏,毛发就会出现枯萎、稀少或脱落等现象。

气血发生病变时,也会出现脱发、白发等疾病。肾其华在发,肺其华在毛,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脉。人体的五脏都与气血有密切的关系。想要乌黑光泽的头发,就要补养气血;要补养气血,就要补人体的五脏

头发之美恶与督脉有关。督脉起于胞中,其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属肾。由于督脉循于脊里,入络于脑,上过头顶,下属于肾,在肾、脊髓、脑髓、头发之间形成了一条通路。所以,当肾中精气旺盛,髓海充盛时,则随督脉之经气上行而荣养头发,于是头发就生长得浓密而有光泽。此即肾“其华在发”的生理基础。

肾藏精,其华在发。毛发的营养虽然来源于血,其生机实根于肾。肾为先天之本,是藏精之脏,不仅藏先天之本,还藏五脏六腑水谷化

生之精气,即后天之精,能滋养脏腑和人体全部组织,是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体内肾气的盛衰在外部的表现,能从头发上显露出来。再进一步剖析肾和毛发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肾中的精气对毛发的生理作用上,肾藏精,精生血,说明血的生成,本源于先天之精,化生血液以营养毛发。人的元气根源于肾,乃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元气为人体生命运化之原动力,能激发和促进毛发的生长。

肾对毛发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肾精化生血液,营养毛发;

第二,肾精化生元气,激发促使毛发生长;

第三,肾精通过督脉和经气作用而充养毛发。督脉从脊里分出属肾。

故毛发的营养来源于气血,而其生机则根于肾。人体肾精充足,头发则发育正常,表现为浓密、光亮、柔润;反之则稀少、枯萎、不泽。故中医美发第一法即为补肾。

肝藏血,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营,以及贮藏、调节,与肝密切相关。只有肝功能正常,全身各脏器及毛发才能得到血液的滋养。另外,肝主疏泄,当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时,可致气血运行不畅,毛发营养供应受阻。

血对毛发起营养作用。血营养全身组织和器官,同样也对肌肤、毛发起营养作用。血的运行,必然需要在气的推动下,上注于肺,行于经脉之中,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发为血之余”,血气旺盛,则毛发

也旺盛,血气虚亏,则毛发枯萎、稀少或脱落。

由于血气和毛发关系密切,故当各种原因造成血液病变时,如血淤、血热、血燥等,将会引起毛发的病变,如脱发、白发。

传统医学认为,“肾藏精,其华在发,肾气衰,发脱落,发早白”,“发为血之余”;“肝藏血”,精血同源相互转化,所以头发生长的好坏与肝肾和气血有直接的关系,脱发患者多是肝肾两虚,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则精不化血,血不养发,发无生长之源,毛根空虚而脱落;气血虚损,不能荣养全身,则可出现衰老现象,表现在外部可见脱发;突发的精神刺激或长期的精神压力也会造成气血肝肾亏虚而致早秃、脱发、斑秃等。

中医理论-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中医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等等,这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中医所说气的基本含义。确切地说,人体的气是指推动人体生命运行的能量,它有很强的活力,能在人体内运行不息而又无形可见,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气难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说它“无形”。气在体内运行不息,从而推动和调控着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进行。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所在,气是生命的表征。 气是由精化生的。人体之气由三部分组成,即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亦称“天气”)。所以《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即人体的一身之气;天,在此应含有先天之气的“天”及天气之“天”两层意思;谷气,则是水谷之气的简称。 人体之气的生成,需要通过多个脏腑,特别是肾、脾、胃、肺三脏功能的综合作用。如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而先天之精藏于肾,故有“先天之气在肾”之说。先天之气的生成,与肾主藏精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称肾为“生气之根”。水谷之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饮食物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运化始能化生水谷之精,因而水谷之气的生成与脾胃的纳运功能关系十分密切。《内经》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就是对脾胃功能重要意义的强调。所以,脾被称为“生气之源”。自然界的清气,不仅要依靠肺的呼吸作用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同时,肺吸入的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宗气”,聚积在胸中以后,也需要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才能布散到周身上下,以发挥其生理效应。因此,肺被称为“生气之主”。 总之,人体之气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来源要充足,或者说要有足够的原料,这就需要先天禀赋充足、后天饮食营养丰富,以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源源不断;二是肺、脾(胃)、肾三脏的功能正常且配合协调,才能保障气的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气能生血①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 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气能行血②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心气的推动,B肺气的敷布,C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B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A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气能摄血③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

一天当中各时段的经络气血运行时间表

一天当中各时段的经络气血运行时间表十二时,代计时单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 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1时,丑时相当于1-3时,其余依次类推。此外,又把子时称为夜半或午夜、子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巳时称隅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申时称晡时或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 人正常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生理时钟。而人体有12条经络,依顺序为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经等,气血会依时间游走各经络,这些经络如果出问题会导至气血循环不顺畅,引发身体各病症。 子时(午夜11点~1点) 子时是气血进入胆经最旺的时刻,是身体进入休养及修复的开始。胆的生理功能是内脏胆汁,帮助食物的消化代谢,胆经的盛衰对于事情的判断能力、临场的应变,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胆经出问题,就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不聪、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胆怯易惊、忧愁易思、神智痴呆等的症状或黄疸性造成肝炎、胆石症、胆囊炎、神经官能症等。 丑时(凌晨1点~3点) 丑时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肝脏能贮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另外和眼睛也有关系。如果肝经出问题就会有两胁肋胀痛、胸闷不舒、胃口不佳、口苦想吐、腹胀腹痛、黑斑、眼袋、黑眼圈、头晕目眩等症状甚至因肝气郁结导致的精神官能症、慢性肝炎、胆囊炎等。

寅时(凌晨3点~5点) 寅时气血是肺经的时辰,是气血由阴转而阳的关键时辰,应注意肺经的保养及身体及空气温度的调节。如果有问题就会出现发热怕寒、鼻塞流涕、头痛、气喘胸闷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 卯时(早晨5点~7点) 卯时是大肠经气血流注于此的时刻,如果能于此时正常排便对身体是有帮助的。大肠运送排泄废物,如果饮食失调、误食不净食物,或其它脏腑失调,都会引起大肠疾病。如果大肠经有问题就易出现口干舌燥、腹胀腹痛、便便稀烂、肛门灼热、便浓血等症状,或肠胃炎、盲肠炎、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肠肿瘤等。 辰时(上午7点到9点) 当辰时是气血流注胃经,此时吃进的食物最易被消化、吸收、代谢、利用,提供一天所需热量。胃是消化食物转化全身营养的枢纽,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或是病毒入侵,都会伤害到肠胃而出现胀满疼痛、呕吐反胃、口臭等症状,导至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消化不良等。 巳时(上午9点~11点) 巳时是气血流注于脾经时候,也是气血最旺的时期。不论补气补血或补阳补阴,都要顾及脾胃,避免伤胃败脾,此时不宜食用过于燥热的食物。如果脾脏虚若就易出现胃口不佳、四肢倦怠、头晕、面色萎黄、皮下出血、腹胀易打嗝的症状。导至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午时(中午11点到1点) 午时是心经气血充盈的时辰,应该调养休息。心主血脉和神志,如果血脉运行有

人体经络走向和24小时气血运行

人体经络走向和24小时气血运行 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人体分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1.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2.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3.手三阴经络走向,手三阳经络走向,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4.手三阳经络走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5.足三阴经络走向,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6.足三阳经络走向,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24小时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23:00-经络胆经,身体准备休息,继续恢复细胞工作。 24:00-是身体生理的最低潮,胆经流向肝脏的阶段。 01:00-经络走到肝经,不易熬夜,对疼痛较敏感,舌中厚黄。 02:00-除肝脏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是肝经走到肺经阶段。 03:00-经络走肺经,生命力弱,全身休息,肌肉全身放松血压低,呼吸脉搏次数低。04:00-血压更低,胸部供血量最小,全身器官工作节奏慢,听觉敏锐,肺到大肠阶段。05:00-经络走肠经,此时全身精神饱满。 06:00-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肠兴奋,走到胃经阶段。

气血简述及与前列腺与气血关系

人的一生所有活动全是靠气血运行来完成的,血液充盈运行通畅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血液不光供给着人体组织每一细胞生存所必须的的氧气和营养精微物质,还将人体内对人体无用或者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所以气血充盈畅通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必须条件。 点破“百病不生”的最大玄机 人体百病不生的玄机,古人早已知晓。先贤说:“气血盈,则百病而不生。”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 诊病之余,我常常钻研医学古籍,希望将古人的智慧与自己的临床经验相结合,来探寻人体“百病丛生”的根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原来人体“百病不生”的玄机古人早已知晓,只不过是他们秘而不宣,等待有缘人来发现罢了。 这个玄机就是气血。《黄帝内经·素问》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景岳全书》也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而形强。人生所赖,维斯而已。”正是上面这两段话让我悟出了人体“百病丛生”的症结所在,悟出了治病和养生保命的真谛,困扰我多年的难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原来,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这些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气血通调则身体无恙,百病不生;气血不调则怪病不断,痛苦不堪。一切人体的健康问题都是由气血不畅、气血不足导致的;所有身体问题的调理都要靠通畅气血、补足气血来实现。只要我们让气血畅通,就能百病不生;只要我们把气血补足,人体的自愈能力就会自动开启,发挥作用。 思路打开之后,我突然发现,原来历代中医名家在治病和养生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气血”这两个字。著有《医林改错》的清代医学大师王清任对气血的认识最为精到。他主张“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因为无论是外感疾病,还是内生疾病,最初都不会是伤人的脏腑、筋骨、皮肉,而是伤人气血,所以,治疗的关键就在于“调气活血、补气养血”。后来,经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发现“气血”的这一玄机,古代许许多多的大医早已发现,并成功运用于临床中;因此,我在给人治病和做健康指导的时候,也把通畅气血、补足气血作为核心内容。按照此种思路,很多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气血不畅、不足时,我通过食物和药物等来调整机体的状态,补足人体的气血;通过运动和理疗来帮助气血畅通,恢复健康;通过穴位按摩和刮痧等方式来刺激气血,祛除阻碍人体气血通畅的最大障碍。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的效果非常好,屡试不爽。 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保健,畅通气血、补足气血,健康就会长伴我们左右。只要我们每天都让气血畅通、让气血充足,我们就会“百病不生”,活到天年。大道至简,养生,就是畅通气血,补足气血。 气血足,百病除 气血是人的后天之本,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而只要气血充足、通畅,我们就能百病不生。 既然人体一切的健康问题都是由“气血”造成的,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气血”到底是什么? 先别急,容我卖个关子,给大家说两个场景。 去医院复诊时,医生看到病人的前期治疗效果不错,常常会说一句话:“现在看起来你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抑或是两位久未谋面的好朋友,见面时会寒暄:“瞧,你最近气色可真好呀!”这是我们最最熟悉不过的场景了。 其实,上面所说的“气色”就是中医所讲的“气血”。说到这里,可能好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气血”呀!我知道!我知道!我每天都在说它! 是的,“气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其实并不陌生,它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如此之近!可能有时候,与生活联系得太过密切、太过平常,反而会麻痹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忽略它的存在。

人体气血不足的八大表现

人体气血不足的八大表 现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人体气血不足的八大表现 (2013-03-10 23:41:01) 标签:分类: 原文地址:作者: 气和血都是生命的载体,共同滋润身体。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气和血可以在人体的一些细节中发现出来,只要分辨出这些小细节就能认清各个脏腑气血的运行状态,有助于预知疾病、保持健康。 1.看眼睛,主要看眼睛的色泽和清澈度。 小孩子都有一双清澈的眼睛。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说明气血充足;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就表明肝脏气血不足。眼白与肺和大肠的关系密切,如果眼白有血丝,多为肺部和大肠有热;眼袋很大则说明脾虚。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也代表气血不足。如果两目呆滞,晦暗无光,是气血衰竭的表现。 2.看头发,头发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 头发变白是肝血肾气衰落的表现,但有些青少年短时间内出现白发,且伴有脾气不好、容易发火,多是因为肝郁血热。如果伴有睡眠不足、腰膝无力、耳鸣,则是肾气不足的信号。如果出现大量脱落,而且头发越来越稀疏,就要警惕整个身体的气血问题。头发油腻,则说明脾肺不和,脾的气太过,肺的气又虚,就会出现头油过多的现象。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如果肝血不足,头发长得慢、易干枯。

3.看耳朵,耳朵是人体的缩影,几乎所有脏器的变化都能从耳朵上表现出来,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肾。 人常说“耳朵大有福”,耳朵厚大的人,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也见于阳气不足的人;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垂上有一条明显斜线纹,说明心气虚;耳鸣和耳聋则都说明肾气虚弱。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 4.看手,手的温度是人体气血的直接表现。 气血充足则手总是温暖的,而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则都是气血不足。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手掌厚而有力,富有弹性,一般为气血充沛,体质强壮;如果手掌厚而无力,弹性差,多为精力欠佳,疲劳乏力。手掌软细薄而无力,多精力衰退,体弱多病。人指甲上都有个半月形的“小月亮”,正常情况下,除了小指应都有半月形。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气血不足。 5.看皮肤,主要看光泽、弹性和皱纹。 皮肤与肺的关系密切,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肺的气血充足。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此外,面色也是气血的“晴雨表”。面色苍白代表肾气不足,面色萎黄是肝气不足。 6.看牙齿,牙齿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如成人牙齿稀疏、牙齿松动、齿根外露等,多为肾气亏乏。 牙龈与胃肠相关,如出现单纯的牙龈红肿,多是胃火上扬所致,也可能与胃炎有关。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牙槽骨不坚固,而牙槽骨的不坚固多由骨质疏松导致。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当你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越来越容易塞牙,就要留意身体的状况。 7.听声音,人的声音也是气血的代表。

五行与人体各器官对应关系

五行与人体各器官对应关系 肾,五行属水,主管人体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物质,是人体的根本。 肝,五行属木,主管人体营养质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是人体的化工厂。 心.五行属火,主管人体血液循环,并把含有较多氧和的血身各处。 脾,五行属土,主管人体营养吸收并把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肺和心液输送到全身。肺,五行属金,主管人体氧气的吸入和二氧碳的排出,并把富氧血送到心脏 以“金.木、水、火、土”为符号的五行理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总结出来的一个自然规律,它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分属于五行中其中的一类,并依从看相生相克的发展原理。 一、自然界(大宇宙)相生一滋养、助长 J水生木:万木靠水来滋养 2、木生火:五行中只有木能着火 3、火生土:火燃烧后变成了灰烬 4、土生金:土壤里蕴藏着矿石和金属 5、金生水:金属熔化变成液体(水) 自然界中万物都会有它的救星,必然也会有它的克星,否则在宇宙中某物就会泛滥成灾或会消声灭绝。下面讲相克: 相克 --- 抑制、减弱 1>水克火:水可以灭火 2、火克金:火可以熔化金属 3、金克木:金属制成的刀或锯可以伐木 4、木克土:树大土松,树大根深 5、土克水:水来土掩 自然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运用到人体这个小宇宙上也能深刻描述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关性。 二、人体(小宇宙) 人体各器官怎样归为五行呢?下面列麦来说明:先讲五脏、五腑怎样归为五行呢?肾主水,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肺主金。五脏五腑为了归五行,只讲五腑,因为六腑中的一腑属于“三焦”这个“三焦”已经包含在五腑之中,五脏五腑是相表里的,肾于膀胱相表里,肝胆相照,肝胆相表里,新跟小肠相表里,脾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相克,五脏五腑归为五行同样也会有相生相克,下面讲相生: 1、肾强肝就强。肾功能好,排毒功能就好,减轻了肝的解毒负担,肝自然就强壮。 2、肝强心就强。肝功能好,解毒功能强,血液品质就好,减轻了心的负担,心功能自然强壮。 3、心强胃就强。心功能强壮.供血能力就强,血液循环就好,胃肠的粘膜纽织层的血液循环就好,胃肠功能自然强。 4、胃强肺就强。胃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脾的运转就正常,大肠的排泄自然就通畅,肺功能自然就强壮。 5、肺强肾就孩。肺功能好,大肠排泄功能好,城轻了肾的排毒负担,膀胱运转正常,肾功能自然日益增强。 相克: 1.肾弱心就弱。肾功能差,排毒能力差,血液品质就差,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心功能就会衰弱。 2、心弱肺就弱。心功能差,血液的携氧能力就差,肺的气体交换就差,肺功能自然减弱。 3、肺弱肝就弱。肺功能差,大肠排泄就不通畅,体内存留太多的毒素,增加了肝脏的解毒负担,肝

《气血》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讲解

“气血”与健康的关系 气血,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1、气的概念:气是运行在人体内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极强的能量的活动力,激发和推动机体器官的功能活动,因此也代表五脏之气和经脉之气。气的作用主要是温养机体和抵御外邪的入侵,同时参与脏腑功能的新陈代谢。 2、血的概念: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红色液体。血的功能有两方面。 其一,即调养脏腑形体经络和骨窍。血盛则形健,面红润、皮肤光滑、毛发润泽、关节灵活。 其二,血液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盛则神清气爽、思维敏捷。血不足则精神恍惚、心悸不安。 气血来源于脏腑,运行于经络,是妇女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 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女性的月经、怀孕、生产、哺乳四大险区,处处考验血气的虚实平衡。除了健康之外,血液还关乎美貌,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化妆品,能像血液这样体贴肌肤。它了解肌肤细胞的需要,提供的是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的营养大全,而且顺便帮皮肤做了清洁。如此看,只有血足才可以有皮肤红润,才可以有青春美貌。 妇女若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冲任通盛,经孕正常。然妇女以血为本,血随气行,由于经、孕、产、乳的关系,容易耗血伤气,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发生妇科疾病。

气血失调,不但是妇产科疾病的成因,有时也是妇产科疾病的结果,因此,调理气血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人的体型胖瘦取决于气血,气虚则胖,血虚则瘦。不胖不瘦的代表他做到气血不虚、人们当然也会健康长寿。 对于极胖和极瘦之人来说,平衡气血总的思路就六个字:胖补气,瘦补血。气血平衡身体内的各种不适感就会自动消失。气不足的原因有四种一是气虚,二是阳虚,三是痰湿,四是湿热。体型十分胖的,一般身体较虚弱,动不动就感冒,而且经常胸闷气短、头晕健忘,胸闷气短,容易误认为是心脏功能出现了毛病。推荐一式三招补气法。一式就是牢记气虚补气这个大方向,三招就是一清心、二喝粥、三艾灸。胖人养生先应清心。清心有很多方法,推荐方法:站桩法。静静地在一个地方站上半小时,什么都不要想。第二招就是喝粥,暑热应喝绿豆粥,受风寒应喝姜粥。第三招是艾灸每天用艾条熏炙脾腧穴、足三里、气海穴和膻中穴。 瘦人补血:晚上泡脚 气血-气血之间的关系 一,气对血的作用 1.气能生血:是指在血的生成过程中,气化作用非常重要。营气和津液都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为营气和津液;再从营气和津液转化为血液,都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生血功能亦强;气虚,化生血的功能也弱,还可导致血虚。临床治疗血虚证时,常配合补气的药物,就是这个道理。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

人体经络图是由人体的正面、后面以及测面组成的经络系统图,人体的经络系统可以分为12正经以及奇经八脉,加上12经筋、12经别、12皮部共同组成,这些系统共同承担着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责任。 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 气血运行乃是经络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以此实现人体整体的物质能量的交换。根据生物学基本原理,任何生命的基本活动都是物质交换。例如:人的呼吸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天”之间的物质交换;消化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地”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些都是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细胞层次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进行的。 想进行交换就必须有一个好的通道,通道则是经络。如果经络不通即将於阻形成疾病。这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例如:血瘀滞到心脏就是心梗,肺气不通就会导致肺部的疾病,如肺结核、肺炎、肺纤维化、严重者会形成肺癌。肾主纳气,如果经络不通,无法收敛,固摄不住肾脏中的精液,精液不足,无法转化成血液,会导致肾脏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导致瘫痪。 在人体静止时,血液归于肝脏收藏,如果经络於阻,血液回不到肝脏,会导致肝血虚,血压不正常,心脑供血不足以及肝脏疾病。所以经络不通、气血供应不及,会导致五脏六腑受损直至功能瘫痪,导致人体机能死亡。所以补气补血很重要,经络畅通把气血运行起来更重要 那么气血有什么关系呢? 气属阳,血属阴,气的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血的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气血之间存在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关系。

气为血帅指的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及气能统血三个方面。 气能生血:血的化生过程离不开气化。无论是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的过程,还是精转化成血的过程,均需要依靠气的作用。气盛,则生血充足;气虚,则影响血的化生,甚而出现血虚。 气能行血:血液在脉中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均与血液的运行密切相关,无论哪个环节功能失调,均可导致血行不畅。 气能统血:气对血液具有统摄作用,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致外溢。气的统摄作用主要是由脾气来实现的。如脾气虚,不能统血,临床上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病证,被称为“气不摄血”。 血为气母:血是气的载体,同时也是气的营养来源。因此,气不可能在没有血的情况下独自存在。临床上血虚会使气的营养无源,导致气亦虚;血脱则使气无所依附,从而气也随之而脱。 所以,气血是相辅相成,共同来维系我们的身体健康的。 经络是我们身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那么可见经络畅通是多么重要。 经络不通、气血不足是不是应该吃点补药?可以,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补气之前一定要先理气,补血之前先化瘀。行气活血才能补血补气,气血是对立阴阳的关系,用药一定要讲究动静结合,气血要补更要运行, 【怎么运行:1)注意情绪的调节2)肝脏的疏泄功能的调节是最重要的。人有精神老变少一定学会自我调节,一定经常点按血海、膈腧穴( 7胸椎旁开1.5寸)这样才能使气血运行的畅通。补血的有当归、枸杞,补气、通经络的黄芪、白术、人参。】 只有调补才能得到健康,如果只补不调,则会出现虚不受补,出现出血等不良的症状。 通过以上和大家分享的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人体经络对于我们日常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通过经络运送者津液等营养物质,维系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人体气血不足的八大表现

人体气血不足的八大表现 气和血都是生命的载体,共同滋润身体。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气和血可以在人体的一些细节中发现出来,只要分辨出这些小细节就能认清各个脏腑气血的运行状态,有助于预知疾病、保持健康。 1.看眼睛,主要看眼睛的色泽和清澈度。 小孩子都有一双清澈的眼睛。眼睛清澈明亮、神采奕奕,说明气血充足;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就表明肝脏气血不足。眼白与肺和大肠的关系密切,如果眼白有血丝,多为肺部和大肠有热;眼袋很大则说明脾虚。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也代表气血不足。如果两目呆滞,晦暗无光,是气血衰竭的表现。 2.看头发,头发与肝、肾有密切的关系。 头发变白是肝血肾气衰落的表现,但有些青少年短时间内出现白发,且伴有脾气不好、容易发火,多是因为肝郁血热。如果伴有睡眠不足、腰膝无力、耳鸣,则是肾气不足的信号。如果出现大量脱落,而且头发越来越稀疏,就要警惕整个身体的气血问题。头发油腻,则说明脾肺不和,脾的气太过,肺的气又虚,就会出现头油过多的现象。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如果肝血不足,头发长得慢、易干枯。 3.看耳朵,耳朵是人体的缩影,几乎所有脏器的变化都能从耳朵上表现出来,其中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肾。

人常说“耳朵大有福”,耳朵厚大的人,是肾气充足的表现;耳朵薄而小的人,多为肾气亏虚。耳朵色淡白,多见于风寒感冒,也见于阳气不足的人;耳朵红肿,多是“上火”的表现,常见于肝胆火旺或湿热;耳垂上有一条明显斜线纹,说明心气虚;耳鸣和耳聋则都说明肾气虚弱。耳朵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隆起、点状凹陷,而且没有光泽的人,多提示有慢性器质性疾病。耳朵局部血管过于充盈、扩张,可见到圆圈状、条段样等改变的,常见于有心肺功能异常的人。 4.看手,手的温度是人体气血的直接表现。 气血充足则手总是温暖的,而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则都是气血不足。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手掌厚而有力,富有弹性,一般为气血充沛,体质强壮;如果手掌厚而无力,弹性差,多为精力欠佳,疲劳乏力。手掌软细薄而无力,多精力衰退,体弱多病。人指甲上都有个半月形的“小月亮”,正常情况下,除了小指应都有半月形。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气血不足。 5.看皮肤,主要看光泽、弹性和皱纹。 皮肤与肺的关系密切,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肺的气血充足。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论临床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经络病变的关系_张彦

3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中风病证型的规范化研究中医治病是辨证论治为主,而且中医理论认为任何疾病的/证0在疾病不同阶段是变化的,因此掌握它存在一定难度,故对证型的规范化研究势在必行。因为只有正确辨证,才能谈得上正确论治,所以证型的规范化非常必要,这其中包括规律化(即在疾病过程中证型的演变的规律)和客观化(即用化验室指标、影像结果等来描述),借助于流行病学方法将有助于其发展。 在中风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引入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可以使其证候分类、证候组合的依据更为科学、客观;并通过开展多中心、多层次的协作,在科学总结群体经验的同时,对中风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病证,采用大样本对病例证候辨证进行规范化、定量化研究,并进一步用前瞻性对照研究以验证之,最终形成客观、可计量、重复性好的辨证分型方案。因此对中风病证型的标准化、科学化、规律化研究对于中风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制定中风病的疗效评价体系 411收集整理临床研究资料我们可以合理借鉴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中医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资料,建立系统性分析信息库及系统评价所依托的协作网络组织,对其中高质量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进行临床疗效回顾性总结与分析。 收稿日期:2008-06-23 作者简介:张彦(1958-),男,辽宁庄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实验研究。尤其可以分析历代医家病案,因为其中有很多关于机体不适、痛苦症状的描述,并将其作为用药的指征,通过消除症状达到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412建立生命质量的评价标准与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在中医以往发展过程中没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手段,因此只能以最为客观的指标来判断疗效,即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为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指标的应用能够促进医疗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它是选择结局指标做为测定,是远期评定,不是应用某些当时指标来评定。可以用于研究不同治疗方法的相对优势,能成为成本效益研究的方法。 而最重要的是在临床疗效评定中应综合运用流行病学群体因果偏倚分析的方法标准化处理,排除各种偏倚(包括选择性、测量性、混淆性),并用临床流行病学重复、对照、随机三大原则,设计、衡量、评价(DME)三大功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三大步骤,以排除各种干扰和误差,从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从而制定符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标准,并使其符合整个医学的发展需求。 综上,应用流行病学理论研究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证候分型及疗效评价,既相互独立,但又不能截然分开,四者相辅相成。我们用流行病学方法得出中风病各独立症状的规律,找出客观全面的病因,充分认识其病机,进而得出符合实际的证型,从而制定相应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案,才能结合疗效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的评价临床疗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使我们在充分继承祖国医学的基础上,利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促进中医的发展。 论临床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经络病变的关系 张彦,董宝强,王富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科技处,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目的:探讨经脉气血失常与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十二经脉气血盛衰与脏腑功能失调的规律,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提供更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以5黄帝内经6等古典医籍为依据,加以总结、发展,同时结合现代有关经脉理论在剖析和汲取精华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结果:阐明了各经之间气血多少的盛衰关系以及经脉气血多少与脏腑功能失调的规律。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各经之间气血多少异常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其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关键词:经脉;气血;疾病;经络研究 中图分类号:R22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09)02-0204-03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起运行气血的主导作用,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变化必然会引起经络系统出现异常变化,集中表现为经脉病变、络脉病症和经筋证候以及相关脏腑证候。 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病理状态下的外邪性质、患病脏腑以及机体的反应状态等。因此,十二经气血分布的多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常0量。病理状态下脏腑之间、各经脉之间以及经脉气血与脏腑之间哪一些方面出现了非正常性改变都会引起相关脏腑间、经脉间以及经脉与脏腑间的连锁反应,故十二经气血盛衰,影响着相关脏腑功能变化,也影响着经脉循行所过之处的生理与病理。 1多气多血之经 多气多血之经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两条。111临床表现 11111手阳明大肠经5灵枢#经脉6:/是动则病齿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

针灸学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腧穴是经气输注交会于皮肉筋骨之间的部位。由于经络和输穴同属一个系统,故在生理,病理和治疗等方面,都是密切联系着的。 经络系统的发现,一般认为与针灸输穴有关。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长时期来临床的体验总结,使经络与输穴的理论逐步趋于完整。如《灵枢经》对经络的循行分布,病候等就有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以及《甲乙经》对轮穴的位置主治等又有了比较完备的记载等。 经络和输穴的理论,无论是对生理的研究,病例的探索,诊断的鉴别,预后的分析,治疗原则和方法的确定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针灸学课的辨证施治上,其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经与络构成一个系统,但两者又各有不同。经,系经脉,譬如途径,贯通上下,是系统中主干部分;络,是脉络,譬如网络,它比经脉细微,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系统中的分支部分。 经与络虽有区别,但其循行分布,则是紧密联系,彼此衔接的。 经络系统中有经气循环传注,昼夜无休止的进行着如环无端的活动,对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的功能,起着一定的动力作用;同时通过经气的运行,使人体各部的机能活动,都得到了适当的调节,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了协调和平衡。 经络中的经气,源于脏腑之气,所以经气的虚实,又决定于脏气的盛衰,从这一生理联系,可以体认到经络与脏腑之间有标与本的关系,两者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结构 经络系统是由十二静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难以数计的孙络等所构成。其中“经”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等;“络”包括十五络,络脉,孙络等。至于经筋则是指十二经所属的筋脉,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的反映于体表的部。 一、十二经脉是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每一脏腑都各系一经,分左右循行于头面,躯干以及四肢,纵贯全身上下,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十二正经。十二经中又有阴经,阳经的区别。阴经属脏络腑,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部位,其行于上肢内侧面的为手三阴经,行抵下肢内侧面的为足三阴经;阳经属腑络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脊背头面等部位,其行于上肢外侧面的为手三阳经,行于下肢外侧面的为足三阳经。它们分布于头身四肢所处的前后位置一般是:手足三阳经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手足三阴经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不仅各自有其一定的循行通路,而且经与经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联系的途径主要有:(一)阴经与阳经相互交接,即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的衔接。如手太阴自腕后与手阳明交接,手少阴在小指与手太阳交接,手厥阴自掌中与手少阳交接,足阳明从跗上与足太阴交接,足太阳从足小趾斜趋足心与足少阴交接,足少阳从跗上与足厥阴交接。(二)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相接。如手足阳明都通于鼻旁,手足太阳均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皆通于目外眦。(三)阴经与阴经交接,即三阴经交接。如足太阴与手少阴交接于心中,足少阴与手厥阴交接于胸中,足厥阴与手太阴交接于肺中等。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就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传注循环。其交接情况可概括为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足三阴从足走胸交手三阴。 二、奇经八脉是督,任,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八脉的总称。其循行亦各有一定的通路,其中除督、任、带三脉外,其余都分布于人体左右两侧。它们与十二经脉不同,

气血有哪些相互关系

气血有哪些相互关系? 气与血密不可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生理活动。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功能与物质是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气与血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气为血帅”。 1、气能生血。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使精化为血液,则有赖于气的作用。 2、气能行血。血液循环的动力是气的推动。故《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中说:“运血者,即是气。”具体体现在心气的推动,肺气的疏泄等方面。 3、气能摄血。主要指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其正常循行于脉管中而不溢出于脉外,即是“气生成于血中,而固护于外”。 二、血与气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腑”。 《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说:“守气者,即是血”,《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营行脉中”,即指营气存在于血脉之中。 气之所以能行血,因血能载气,若气不附藏于血中则气将涣散不收而无所归。气附存于血中,血以载气并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使其不断得到营养补充,故血盛则气旺,血虚则气衰,血脱气亦脱,即血病气亦病。临床血虚病人多有气短、乏力、懒言等症。 心跳与寿命 为什么乌龟的寿命可长达177年?因为它每分钟心跳只有6次! ?哺乳动物一生心跳约7.3亿次 ?乌龟一生心跳约5-6亿次,每分钟约6次 ?人一生心跳约25-30亿次,每分钟约60-90次 ?根据美国一家保险公司对6000名已故运动员的资料统计,平均寿命只有50岁,其 中大多数是运动过量造成的。 运动可以养人体的气,但过度运动就耗血 睡眠可以养人体的血,但过多睡眠就耗气 瘀血内阻致衰老 由瘀致衰也渊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以此养生则殃。”“使道”即血脉,明确指出血脉不通有碍养生长寿。 引起瘀血内阻的主要原因有: ?①气虚血瘀:老年人正气不断消耗,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血液滞而不行,内停而成 瘀血; ?②气滞血瘀: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有一定心理特点,常有七情内伤,郁闷善感的 情况,气机抑郁不舒,血液滞而不行,瘀血内停; ?③肾虚血瘀:人体进入老年,肾气已虚。肾的生理病理改变,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 常运行。肾虚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致气虚血瘀;正如王清任所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血脉,常使血寒而凝;肾阴不足,虚火炼液,亦致血稠而滞;瘀血产生之后,使气血运行更加受阻,一方面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气化功能一旦受损,脏腑的生理功能更无法正常发挥,另一方面代谢产物不能排泄,堆积体内,毒害机体,从而加重气血失衡,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脏腑功能衰老直至死亡。可以说瘀血是导致衰老的因素。

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和要学会自然养生综合疗法1

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气常言道人活一口气,中医对气的解释是:气是由先天之精华,水谷之精气和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所组成。气具有很强的活力,不停地运动者,中医学以气的运动来解释生命活动。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即具有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与运行,推动脏腑组织的各种生理活动的作用。人体的气又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 1、元气又称“原气”——是由先天之精华所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充,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宗气——是以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贯注于心肺之脉,与呼吸及循环密切相关。 3、营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运行于血脉之中。 4、卫气——有保卫的意思,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活力特别强,流动迅速。运行于皮肤、肌肉全身内外上下,能护卫肌表,温养脏腑,并调节汗孔开合和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恒定。 温度决定生命,气是什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来形容气血的关系。 血是人生命的原泉,血也是百病之源,血质的好坏关系着人的健康与长寿,血的重要性和补血来源,是我们食疗的核心内容,每天的食物营养丰富,搭配合理,就能保证人体内血的质量和密度,保证了脾、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就能让人体的血量充足,血质优良。记住食疗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每天要养好脾胃这个大系统。而给人体不断补充营养,添加燃料并让肾火不灭的就是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脾胃,是脾胃把食物运化成了血液,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补气就是补肾、暖肾、保暖、祛寒;气血充足就是身体内血液的量足,质优肾气足,基础体温偏高,各脏腑功能正常,代谢旺盛,血脉畅通。 气血两亏就是身体内血液量少、质劣、肾气虚、基础体温低、各脏腑功能低下、代谢缓慢、血脉运行不畅。 所以,补气的目的就是让身体保持适宜的温度,再加上宗气,也就是人在大自然中吸入的新鲜空气,这样人才能鲜活天地之间。称为“天地人合而为一”。 气血运行靠什么?火车有轨道、汽车有高速公路,经络就是气血的通道(如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全身,内通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内外连接、上下贯通,皇帝内经注“行气血,营阴阳,决生死,除百病”,经络通百病不生,不可不通。“通者不痛,痛者不通”。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人体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人体全身有十二条正经,其中面部就经过了九条。(多条经络经过的地方容易出现问题。例:多条路的交叉口容易出现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例:多方面参与问题就比较复杂。) 一.学习面诊的第一步,要学会查颜观色,观色看的则是整体面色。面部的颜色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五种: 1.黄:面色萎黄没有光泽,是脾胃功能失调,易消化不良,肚胀,一般患有胃病,或浅表性胃炎。性情易思虑。 2.白: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或肤色过白),是肺功能偏弱,面部皮肤毛孔易粗大,说话声音轻微,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易乏力,性情易忧伤。 3.红:面色偏红(或肤色易泛潮红色),是心脏功能偏弱,心火偏旺,性格易急躁,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黑: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肾虚,睡眠质量不高,易牙疼,记忆力减退,易腰疼,而且容易受到惊吓。 5 .青:面色泛青色,肝血功能失调,注意肝胆方面的疾病。性情易郁闷,脾气易急躁。 二.区域性的个案诊断。 1.痘:长痘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而红的痘,是实火。调理方法为:泻火。一种是小而淡的痘,是虚火。调理方法为:滋阴。 2.斑:长斑是虚症,凡是长斑的人心脏收缩功能低,中医上讲:心气不足。额头区:额头长大痘:心肺火旺,易咽干,嗓子干,精神压力过大,心情容易急躁。(或妇科有炎症。)额头长小痘:肺气虚,体质弱,体弱的连痘都长不出来了。额头长斑:气血不足,记忆力减退,易失眠多梦,头昏脑胀。额头过早的出现皱纹:阳气不足,怕冷,手脚易冰凉,懒言少语,体质偏弱。 眼周区:眼袋: 1.豉胀,大而饱满的眼袋:长这种眼袋的人一般红光满面,食欲很好,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2.松弛的眼袋:脾虚,肾虚,易乏力,四肢无力,皮肤颜色黄没有光泽,思虑过多。 黑眼圈: 1.发青色的眼圈:肝血不足,眼易干涩,迎风流泪,腿易抽筋。

头痛与脏腑 气血 经络的关系

头痛与脏腑气血经络的关系 *导读:头位於人的最高处,脑在颅骨内,《脑》中医称脑诲。是清阳之腑,与脊椎骨内脊髓相通,是生命的中枢。脑海靠心、肝、脾、肺、贤之精华供养。正常人的头脑清、轻、无异常感觉。头痛有急、慢性,与脏腑、经络有关,有内伤、外伤、外感、叉是许多疾病的症状和遗留症性头痛。…… 头位於人的最高处,脑在颅骨内,《脑》中医称脑诲。是清阳之腑,与脊椎骨内脊髓相通,是生命的中枢。脑海靠心、肝、脾、肺、贤之精华供养。正常人的头脑清、轻、无异常感觉。头痛有急、慢性,与脏腑、经络有关,有内伤、外伤、外感、叉是许多疾病的症状和遗留症性头痛。 头痛原因: 内伤性:学习紧张、用脑过度、脑力劳动超负荷、长期失眠、喜、怒、悲、忧、愁、灾难性事故、忧郁、闷闷不乐等。头痛特点:头痛绵绵、时轻、时重,治疗:通窍开郁。 1)阴虚阳亢性头痛:头胀痛或热痛、痛在巅顶或两侧、或无定处、急躁易怒、恕时痛剧、视物模糊、眩晕耳鸣、口苦咽干。冶法:滋阴潜阳。 2)气血虚损性头痛:头痛棉棉、劳累痛剧、得卧痛减、头晕耳鸣、气短心悸、睡眠易醒、体倦乏力、面色无华。冶疗:益气补血。 3)痰浊性头痛:头痛昏蒙、阴天痛甚、胸腹闷满、食少恶心想吐、

身重懒言、面目浮肿等。冶疗:化痰理脾。 4)血瘀性头痛:昏昏沉沉、朦朦胧胧、胀痛、刺痛、痛有定处、久久不愈。治疗:活血逐瘀。 外感头痛:风、寒、湿、暑、燥。 1)风寒性头痛:头痛发紧、恶风怕凉、喜暖喜热、喜用巾裹头、全身酸痛、身有寒冷、咽干不渴、外感性头痛病史虽短、短时间内头痛无休止。冶疗;疏风散寒. 2)风热性头痛:头热头胀、额胀痛如裂、全身疼痛、筋脉跳动、面红目赤、发热怕风、口渴喜饮。治疗;祛凤清热。 3)风湿性头痛:头痛如裹、如同毛巾紧紧裹着的感觉、肢体困重、胸闷食少、小便短少、大便溏薄。治疗:祛风利湿 头痛与脏腑、气血有关: 左侧偏头痛或头角痛与肝有关;右侧偏 头痛与脾有关;后头痛或头部有空空的感觉与肾有关; 面色苍白、气短无力、健忘、失眠、头昏、隐隐头痛是气虚性头痛:自汗纳差、面色苍白无华、气短无力、头痛绵绵是血虚性头痛 头痛与经络有关: 头痛与经络循环走行有关:阳明《胃》经、经前额、前额痛称阳明头痛;太阳《膀胱》经、经头后部、头后部 痛称太阳头痛、头侧面左或右是少阳《胆》经、偏头痛称少阳头痛。厥阴《肝》经、经头顶、头顶痛称厥阴头痛。头顶怕风、怕冷、向外冒风,感觉有重物压顶。请参阅(虚弱人常发病),治疗:服厥阴尼尔康。与经络与性生活有关头痛:病人对性生活性欲强烈、房事后头痛、腰痛,甚至有股气绕阴器或从小腹或从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