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层管理)主管支持感研究述评及展望

2020年(中层管理)主管支持感研究述评及展望
2020年(中层管理)主管支持感研究述评及展望

(中层管理)主管支持感研究述评及展望

主管支持感研究述评及展望

□李锐凌文辁

摘要:主管支持感是指员工对主管重视他们贡献、关心他们福祉的程度的总体见法。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主管支持感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和行为以及心理压力和紧张等相关工作结果变量均存在壹定的影响;而个体特征和工作特征方面的相关因素则对主管支持感具有壹定的预测力。该文对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关主管支持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且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加强主管支持感的形成和干预机制等三方面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主管支持感,组织支持感,社会交换,前因和后效。

分类号:B849:C93

在传统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学者们在探讨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时,大多聚焦于组织忠诚或组织承诺,即研究员工对组织的自下而上的忠诚或承诺程度,强调员工对组织的态度。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Eisenberger等人才提出了壹种和之相对的思想,亦即组织对员工的承诺。他们用组织支持感(perceivedorganizationalsupport,指员工对组织重视员工贡献、关心员工福祉的程度的总体见法)这壹概念来表示此种自上而下的承诺。员工首先知觉到组织如何对待自己,经由归纳和总结,进而对组织的态度做出评价和判断。这样的承诺知觉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行为表现。组织支持感的概念壹经提出即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诸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且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

然而在日常管理实践中,组织的规范、政策等壹般都是通过员工的直接领导者——主管(supervisor)而表现出来的,组织的惯例、传统、规则的延续也都和主管有关,这样对于员工而言,主管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组织的象征、组织的代

理人;组织也是通过代理人对员工行使权利,负责评估和指导员工的绩效。因此,员工会把主管如何对待自己视作组织支持的壹个“指示器”。鉴于此,Kottke 等人延续了Eisenberger等人自上而下承诺的思想,认为相同的概念应用在主管和员工之间也是如此:员工和主管的承诺是双向的,除了员工对主管的忠诚外,也包含了主管对员工承诺的交换关系。和组织支持感的概念相对应,Kottke等人将这种承诺称为主管支持感(perceivedsupervisorsupport,PPS),意指员工对主管重视他们贡献、关心他们福祉的程度的总体见法。

1主管支持感和组织支持感的关系

主管支持感和组织支持感具有相似的心理机制。当员工知觉到组织或主管支持自己时,便会产生对组织或主管的义务感,进而通过提升组织或主管承诺、展现支持组织或主管目标的行为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员工的这壹表现是基于社会交换的观点(socialexchangeideology),即员工会以工作的付出交换诸如薪酬、福利、尊重、关怀等实质或形式上的利益。这种交换的本质是建立在信任及善意的基础上,个体期待这些信任和善意在未来能收到回报。组织或主管支持感中的交换意识完全是依组织或主管对员工的支持以及支持的程度而定,是存在于员工心中的壹种信念。员工和组织或主管之间的相处也是互惠互利的(即人们必须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且不去伤害他们),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彼此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但主管支持感和组织支持感之间显然也存在壹定的区别。Kottke等人即认为尽管组织支持和主管支持都是员工感受支持的重要因素,但二者在本质上仍是有所不同的。他们应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组织支持感和主管支持感是俩种不同的构念,且且f检验的结果显示员工从直接主管那里所获得的支持要多

于从整个组织所获得的支持。此前Greller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员工在和工作相关的信息的获取上,对主管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组织,说明员工偏好且重视从较为接近的人那里得到反馈和支持。另外,就社会交换的具体对象、过程及内容而言,二者也具有壹定的差异。主管支持感主要的交换关系来自于员工和主管,本质上属于领导壹成员交换(LMX)的范畴;组织支持感的交换关系则来自于员工和整个组织,即组织壹成员交换(OMX)关系。当员工有较高的主管支持感时,基于LMX 的观点,员工相信主管重视自己的贡献,且关心自己的未来和福祉,进而会提高主管承诺、帮助主管减少管理上的困难,且产生较多的角色外行为(如帮助同事),以回报主管。再者,由于员工将主管见作组织的代理人,因此当员工感受到主管关心和重视自己时,他们会进而推论组织是通过主管来关心自己,基于互惠原则也会对组织产生义务感。当员工有较高的组织支持感时,员工相信组织重视他们的贡献,且且关心他们的未来和福祉,基于OMX,员工会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和增加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方式来回报组织。可见,在逻辑上员工的主管支持感能够被视为组织支持感的预测因子之壹。这壹点已为Eisenberger等人的实证研究所证明。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采用了“跨时间(overtime)”测量的方法(即在前后俩个时间T1和T2对变量进行俩次测量)。得出的结果是:T1的主管支持感对T2的主管支持感和组织支持感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T1的组织支持感对T2的组织支持感有正向影响,但对T2的主管支持感却无显著影响。Rhoades等人的元分析研究也表明,主管支持感是影响员工组织支持感三个因素(组织公平、主管支持感、奖励和工作条件)中第二个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2主管支持感的测量

目前学者们在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主管支持感测量工具,大多是以Eisenberger 等人的“组织支持感问卷(SurveyofPerceivedOrganizationalSupport,SPOS)”为基础,取其中的壹些项目加以改编而构建的。例如早在1988年,Kottke等人即以SPOS中的16个有效项目为基础,将每个项目中的“组织”替换为“主管”,其他措辞完全相同,组成“主管支持感问卷”(SurveyofPerceivedSupervisorSupport,SPSS)。这些项目描述了主管对员工各种工作行为可能会有的评价,以及主管在不同的情境下,为激励或制止员工所可能会采取的各种自发性的做法。所有项目均由被试在Likert七点量表上依个人对各项描述的同意程度作答。其中14个项目采用正向计分(如:我的主管重视我对我们部门福祉的贡献),另外2个项目采用反向计分(如:如果我的主管能够以更低的薪水雇到其他人来取代我,他/她就会这样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SPSS和SPOS壹样,均是单维的;信度分析的结果表明,SPSS的内部壹致性系数为0.98。之后的壹些研究进壹步验证了SPSS的结构和信度。如Hutchison 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结果除了证实SPSS的单维性及较高的内部壹致性信度(a=0.97)之外,仍发现SPOS和情感性组织承诺和组织可信任性(organizationaldependability)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SPSS和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则要弱壹些。这也进壹步证实了主管支持感和组织支持感是俩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构念。仍有壹些学者将SPSS和LMX量表及“主管体贴(supervisorconsideration)”量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也表明SPSS是和上述二者不同的、独立有效的量表。

3主管支持感的后效

总的来讲,以往学者们的大量研究对个体的主管支持感和其工作态度、工作绩效

和行为以及心理压力和紧张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且获得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结果,从实证的角度初步验证了主管支持感在工作场所中的积极影响作用。下面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3.1主管支持感和相关工作态度的关系

3.1.1主管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是以往主管支持感相关研究中考察较为频繁的壹个后果变量,主管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正向关系也已为众多的研究所证实。而Sargent等人的研究仍发现,高水平的主管支持感亦能够缓冲高压力性工作对工作满意度的不利影响,具体而言:在高主管支持和高任务控制的情况下,高工作要求反而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类似地,在低任务控制和高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和低主管支持感相比,主管支持感较高时个体的工作满意度亦较高》

主管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有时也会受到壹些情境因素的影响。例如Griffin等人以制造业的员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团队协作、工作满意度及主管支持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的团队协作水平对主管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组织中团队协作程度较低时,主管支持感和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但对于团队协作水平较高的企业,主管支持感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力有所下降,但对后者仍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且不是说在组织越来越多地使用团队运作方式之后,主管支持就不再重要,只能说其重要性相对降低了。

3.1.2主管支持感和组织及主管承诺

在组织承诺方面,研究发现主管支持感对组织承诺、尤其是情感性组织承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且二者之间也存在权变因素。例如Kidd等人的研究发现性别

对主管支持感和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对于女性而言,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但对于男性样本而言,当主管支持感较高或较低时,二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但当主管支持感处于中等水平时,组织承诺随着主管支持感的提高却开始下降。这可能和男女的知觉敏感性差异有关。在主管承诺方面,Stinglhamber等人的研究探讨了支持感和情感承诺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壹些共同的前因及后果变量。结果发现:壹旦员工知觉到主管关心自己且重视自己的贡献,他们将在情感上更加依附于主管,且且员工的组织支持感不影响其对主管的情感承诺;主管支持感对内在满足性工作条件(intrinsicallysatisfyingjobconditions,如胜任感、个人能力有用武之地、个人责任、发展机会等)和对主管的情感承诺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即只有内在满足性工作条件能够提高员工的被关心和重视的感觉。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内在满足性工作条件和主管的行为紧密相关,而薪酬、和上下级及同事之间的关系等外在满足性工作条件则主要由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专家控制,直接主管对此且无多大影响。鉴于此,为了和员工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主管应尽量从内在满足性因素方面采取措施。

3.1.3主管支持感和离职意愿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组织成员和主管是基于互惠原则而发展出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当主管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员工时,员工也会以正面的态度和贡献回报主管。因此主管对员工的高水平支持应会使员工产生对主管及组织目标的责任感和承诺意识,进而降低或消除他们的离职意愿。也就是说,主管支持感对离职意愿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往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壹点。Maertz等人的研究仍显示组织支持感在主管支持感和离职意愿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主

管支持感对离职意愿的负向作用主要是通过俩种途经而实现的:壹种是直接提高个体对主管的依附程度,这将对其离职意愿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壹种是首先提高个体的组织支持感以及情感性组织承诺,进而降低其离职意愿。

另外,罗新兴等人以军官为调查对象,发现组织成员的工作负荷会弱化主管支持感和离职意愿之间的负向关系。壹旦组织成员感受到其所肩负的任务超过自己所能负荷的界线,或者工作负荷累加到超过组织成员所获得的回报时,即使主管继续对下属给予支持,员工的工作成效很可能仍然不佳,这时的员工会因不堪过重的工作负荷而产生离职的念头。研究仍显示组织成员的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指个人想要超越某种外在决定的目标或优秀标准的动态心理倾向)会强化他们和主管的交换关系,高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员工渴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壹旦其感受到主管的支持和赏识,即意味着自己的工作能力获得了他人的认可,这种面子感受能够增强个体因为获得主管支持而产生的留职意愿。换言之,相对于低社会取向动机的个体而言,高社会取向成就动机能够增强个体的主管支持感和离职意愿之间的负向关系。

3.1.4主管支持感和信任

信任是个体对他人的目标和行为抱有积极良好的愿望,因而宁愿接受他们弱点的心理状态。有学者研究了员工的程序及互动公正(proceduralandinteractionaliustice)知觉和他们对组织和主管的信任之间的关系。程序公正是指分配资源时使用的程序、过程的公正性;互动公正是当执行程序时,人际处理方式的公正性。研究者预测主管及组织支持感对公正和信任之间的关系可能具有中介作用。实际得出的结果是:组织支持感对程序公正和组织信任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主管支持感对互动公正和主管信任之间的关系

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可见,公正的体验会引发员工的壹种被关心、受支持的感觉,此种感觉将进而提高员工对组织或主管的信任。该结果也再次说明员工和其主管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同于他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3.1.5主管支持感和犬儒主义(cynicism)

犬儒主义意指壹种批判性地评价组织的目的、行动和价值观的态度,是壹种源自个体受雇经历的主观评价性判断。Cole等人探讨了工作中的情绪体验(emotionexperiencedatwork)和主管支持感及员工犬儒主义之间的关系。研究对象为壹家大型医药科技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卷入壹场总金额逾10亿美元的诉讼案之中。企业被迫要采取壹些变革措施,其中壹些会影响到员工个人(如消减壹些商务单位、临时裁员等)。研究的结果表明,主管支持感和员工的正性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和负性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而员工在组织危机过程中体验到的正性和负性情绪对主管支持感和犬儒主义之间的关系又起着完全的中介作用。3.2主管支持感和相关工作行为的关系

3.2.1主管支持感和工作绩效及组织公民行为

在工作绩效方面,Shanock等人研究了主管的组织支持感和下属的主管支持感、角色内绩效及角色外绩效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主管的组织支持感和下属的主管支持感呈显著正相关;下属的主管支持感和下属的组织支持感、角色内绩效和角色外绩效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下属的主管支持感对主管的组织支持感和下属的组织支持感及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可见,下属从主管那里所取得的支持及其后效至少有壹部分是主管从组织所获支持的结果,即感受到高水平组织支持的主管会以支持下属的方式作为对组织的壹种回报。因此,组织以支持性的方式对待主管,在提高普通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及绩效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

值。

但高水平的主管支持感有时也可能会对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Babin等人以零售服务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发现主管支持感能够缓冲角色冲突(roleconflict)及角色模糊性(roleambiguity)等个体角色压力,但角色冲突却和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亦即主管支持感会通过角色冲突的中介作用对绩效产生壹定的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壹方面,过多的主管支持会使员工在履行角色过程中变得不愿意打破任何管理程序,从而在壹定程度上降低员工的绩效创造性;另壹方面,主管支持固然会减少下属的角色冲突,但对于零售服务领域的员工而言,在面对冲突时绩效可能反而会变得更好,因为尽管顾客可能会带来冲突,但他们却无法以逃避顾客的方式来减少冲突,而只能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将有助于绩效的提升。该研究的结果说明,至少在某些职业领域,主管支持感且不总是个体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因子,其对后者的影响就如同壹把双刃剑,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对于诸如零售服务等领域的员工而言,主管“适度”的支持似更有意义。

组织公民行为方面,Wayne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员工感到自己和主管之间的互动良好时,会知觉到较多的主管支持,基于互惠原则,员工会想要报答主管,从而产生更多的角色外行为。这壹研究结果也支持了Liden等人的观点,即当员工和主管有良好的交换关系时,员工不仅会努力达成任务,仍会表现出超过自己工作职责要求的行为,这些超过职责的行为就是组织公民行为。Gagnon等人使用LMx理论检验了员工和主管之间的关系对相关工作结果变量的影响,结果也表明,知觉到自己和主管之间是壹种支持性关系的员工,会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

中国台湾学者林佳漶则根据Williams等人的概念,将组织公民行为分成俩个层面,即组织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leveI-OCB,OCBO)和个人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individuallevel-OCB,OCBI)。前者是指直接对组织有利的公民行为,如维护组织的声誉、保护组织资源等;后者指直接对特定他人(如主管、同事)有利,间接对组织有利的公民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探讨了组织及主管支持感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显示:主管支持感对OCBO及OCBI 均会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效果;组织支持感对.OCBO及OCBI有影响但无直接的影响效果。至于组织支持感对OCBO的影响亦小于主管支持感,研究者认为其原因可能在于当员工感受到组织支持时,会倾向于将之解释为组织的政策,而不是组织对员工的壹种关心或重视员工的福祉,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员工也就不易直接地产生OCBO以回报组织。

此外,国内学者周明建考察了员工所持的“利益观”对主管及组织支持感和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等工作产出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他将“利益观”分为“利益交换观”和“利益共同体观”俩种,前者指个体把自己和组织或主管之间的壹切行为和关系都归结为“利益交换”;后者则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和组织或主管之间是壹个“利益共同体”。研究表明,主管支持感对于持“利益共同体观”员工的工作绩效和OCBO的影响均要大于持“利益交换观”的员工。而组织支持感的作用效果却刚好相反。研究仍发现组织情感承诺和主管情感承诺分别在组织支持感及主管支持感和后果变量之间担任中介角色。研究者认为,相对于持“利益交换观”的员工,当员工认为自己和主管之间是壹个“利益共同体”时,他们会表现出对主管的更多的情感承诺,进而愿意做出更多的绩效和OCBO。而在和组织的关系上,员工的交换意识更利于他们表现出对组织的情感承诺,进而愿意增加

绩效和做出更多的OCBO。该研究在壹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仅仅从“利益交换观”的角度来探索组织及主管支持感作用效果及机制之不足,表明在员工和主管的利益关系上,我们应更加关注员工的利益共同体意识;而在员工和组织的利益关系上,我们应更加关注员工的利益交换意识。

3.2.2主管支持感和离职行为

由于离职意愿是离职行为的最佳预测指标和直接前因,因此从逻辑上讲,既然个体的主管支持感能够显著降低其离职意愿,必然会进而减少个体的实际离职行为。另外,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主管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会使员工在其工作上胜任愉快,反过来他们也会以持续的忠诚来作为回报。而留在组织继续为主管效力,就是壹种回报主管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水平的主管支持感应能够减少员工的离职行为和现象。在实证研究方面,Stinglhamber等人的研究表明,员工对主管的情感承诺对主管支持感和自动离职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即壹旦员工知觉到主管关心自己且重视自己的贡献,他们将在情感上更加依附于主管,进而减少离职行为。Eisenberger等人的纵向研究显示,组织支持感对主管支持感和员工离职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这实际上和组织支持理论是壹致的:来自主管的积极对待会提高员工的组织支持感,高水平的组织支持感又会导致员工对组织的义务感和情感性组织承诺,而后二者均有助于减少离职现象。Maertz 等人的研究则发现主管支持感对组织支持感和离职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低主管支持感能够增强个体的组织支持感和离职行为之间的负向关系,而高主管支持感则削弱了这壹关系。亦即当主管向下属提供高支持时,组织支持感对离职行为的影响会显著下降;而当员工不能从主管那里获得支持时,他们可能会转而从组织本身寻求支持,此时组织支持感的重要性开始突显,从而使

得组织支持感和离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3.3主管支持感和心理压力及紧张的关系

研究表明,主管支持感能够有效地缓冲员工因工作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如降低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性,减轻工作苦恼(jobdistress)等等。仍有学者考察了支持感在主观不充分就业(subjectiveunderemployment)和社会心理压力(psychosocialstress)之间关系中的作用。主观不充分就业是指个体认为在工作中自己的才能未能充分施展,或觉得自己的教育水平高于工作所需。研究中社会心理压力包括精神压力(psychosomaticstress)、抑郁(depression)、挫折感(frustration)、敌意(hostility)、不安全感(insecurity)等5个指标。他们发现:主管支持感和社会心理压力中除精神压力之外的所有指标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员工的主管支持知觉越积极,他们感觉到的社会心理压力就越低。主管支持感对主观不充分就业和社会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具有缓冲作用,但未达显著性水平。

此外,O’Driscoll等人以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组织及主管支持感和工作壹家庭冲突及心理紧张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将工作壹家庭冲突分为工作壹家庭冲突和家庭壹工作冲突俩类,前者指因工作要求而产生的对个体履行家庭责任的干扰,后者指因家庭要求而产生的对个体履行工作职责的干扰。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及家庭→工作冲突和心理紧张均呈显著正相关:主管支持感和心理紧张呈显著负相关,且且和工作→家庭冲突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较高时,和报告低水平主管支持感的被试相比,报告了高水平主管支持的被试亦体验到了更少的心理紧张;但对于只体验到低水平工作→家庭冲突的员工而言,主管支持感的缓冲作用且不显著。也就说,在高工作→家庭冲突的情况下,

主管支持感的确能减轻这种冲突对个体心理紧张的不利影响。

4影响主管支持感的因素

由于主管支持感的研究时间仍相对较短,因此目前有关主管支持感影响因素方面的实证考察仍非常薄弱,只有少数学者在研究中涉及到了这方面问题的探讨。归纳现有的研究,影响主管支持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特征和工作特征俩类。

在个体特征方面,Chan等人的研究发现,前瞻性人格(proactivepersonality,指个体不受情境阻力的制约,主动采取行动以改变其外部环境的行为倾向性)对主管支持感具有显著的影响,且且个体的情境判断有效性(situationaliudgmenteffectiveness)对前瞻性人格和主管支持感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个体的情境判断有效性较高时,前瞻性人格对主管支持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当个体的情境判断有效性较低时,前瞻性人格对后者则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力。周慧珍等人的研究表明组织成员的工作胜任能力对其主管支持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工作胜任能力强的员工相信自己能对主管或组织有所贡献且相信主管能支持其作为;而主管对于工作能力强的员工,相信其有能力达成任务,因此会赋予较为重要或困难的工作。且且工作能力强的员工因能够成功地帮助主管拓展或执行任务,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互惠原则,主管应该会更加关心和重视他们。

工作特征方面的因素也会影响员工对主管支持的知觉。例如Yoon等人以医院职员为研究对象,发现高工作负荷对主管支持感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而工作自主性(jobautonomy)则能够提高个体的主管支持感,这可能是因为员工会将具有较高自主性的工作视为壹种内在奖励,进而增强自己和主管的情感联系。

5总结和展望

由于经济和市场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加剧,企业之间的兼且、重组等变革也变得日益频繁和常见。而此类变革的壹个重要后果就是大大增加了雇主的模糊性,即普通员工越来越难以确定自己到底受雇于谁。鉴于此,很容易理解员工的直接主管在壹定程度上取代了组织或组织高层领导而成为员工交换的对象:员工也更加期待主管来指引自己的工作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主管正逐步取代组织以发挥激励和留住员工的作用。另外,随着更多的组织越来越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主管较之以往也会获得更多的空间及机会来发展他们自己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因此,组织行为学界对员工-组织(雇主)关系之外的员工-主管关系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热情,能够说正反映了如今外部环境和组织性质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讲,目前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关主管支持感的研究已取得了壹定的进展,特别是在主管支持感的影响效果方面,目前已获得了诸多颇有价值的结论。但作为壹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主管支持感相关研究在壹些方面仍存在着某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学者们在未来的研究中予以深化和完善。

首先,主管支持感的内涵偏窄。Kottke等人延续了Eisenberger有关组织支持感的相关理论及观点,即认为主管支持感也主要关注主管对下属福祉的关心及贡献的重视等精神和非物质方面的支持行为,相应的测量工具也基本局限于这俩方面。显然,这种观点将主管支持感的内涵限制得过窄,忽略了支持的其他方面,但诸如信息、设备等工作中的工具性支持无疑也是员工顺利完成其工作的基本所需。如果主管未能及时为下属提供这种必要的工具性支持,从而致使下属的工作绩效受到影响,最终将会使员工产生挫折感及气愤等消极情绪。我国学者凌文辁等人有关组织支持感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含有工作支持因子(如

在员工遇到工作上的问题时给予适时的帮助等)。因此,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对主管支持感的定义作进壹步的整合和完善,将工具性支持纳入其中,形成主管支持感更为完整的概念,且据此进行多维度的测量。

其次,主管支持感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仍相对薄弱,尚未涉及主管的个人特征、领导风格以及组织层面因素(如组织类型、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及组织气氛等)的作用:主管支持感的干预研究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因而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必要深入地考察主管支持感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内在机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改善和提高主管支持感的具体干预措施、策略及其机制的实证研究,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员工的主管支持感,构建系统、完备的干预调节措施体系。笔者认为,鉴于主管支持感本身的性质及特点,未来有关干预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能够从俩个方面着手:壹方面是探讨如何提高主管对自己和员工之间支持关系的构建及管理技巧;另壹方面是探讨如何改善员工对主管支持的知觉敏感性。

最后,主管对不同的下属是否会给予相同的支持?壹般而言,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主管在工作中会区分不同的下属,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且和不同的下属建立起不同类型的关系,从而出现“圈内下属”(in-groupmember)和“圈外下属”(out-groupmember)现象。从理论上讲,和圈外下属相比,圈内下属会从主管那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照,如工作更有自主性、灵活性和更多的升迁机会等等。特别是对中国人而言,由于中国社会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中有强烈的关系取向,社会行为最有力的决定因素且不是个体本身,而是个体以外的关系背景,关系的好坏也会决定主管和下属的交换及互动基础。而主管支持感的主要定义即是下属知觉到主管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是属于人际互动的部分。因此,关系取向

应该会对中国组织中员工的主管支持感产生壹定的影响。当然,主管和下属之间关系亲疏远近程度对下属主管支持感的具体影响及其机制,仍需要学者们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予以探索。

主管自我评价范文4篇

主管自我评价范文4篇 *目录主管自我评价范文设备主管自我评价高级主管简历自我评价生产主管自我评价 1.本人熟悉塑胶五金行业,有3年仓库主管经验,2年仓库基层管理经验和3年的仓库管理员实操经验,熟悉仓库管理流程和要求。 2.有3年物料成本管控经验。 3.具有较强的数据观念、统筹、沟通和协调能力。 4.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执行力,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 [设备主管自我评价]主管自我评价范文(2) | 1.有丰富的设备安装与调试经验, 2.熟悉西门子s7-200,s7-300,三菱,欧姆龙,松下,熟悉devicenet开放式网络. 3.熟悉自动控制原理,能熟练使用多种变频器(尤其是卡西亚,三菱,富士),温控器,传感器等仪器仪表 4.会用多种伺服控制器,如三菱,松下. 能够熟练应用三菱触摸屏软件 5.熟悉杰控,组态王组态软件,熟悉vb与plc通信 6.能查阅大部分英语资料,能用英语交流. [高级主管简历自我评价sub-info" id="sub3">主管自我评价范文(3) | 1、有很强的营销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能够及时收集市场数据,并根据反馈,制定出各种销售方案和执行步骤。

2、优秀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带领过3~100人不等的团队,所属团队都能完成预定的各种销售目标,并且每个团队都有很好的凝聚力、工作热情以及很低的人员流动率; 3、直接参与多家企业的营销管理团队,有丰富的销售实践经验; 4、能够快速融入新行业的能力; 5、强烈的品牌意识和客户意识,能在销售过程中注意建立品牌影响力; [生产主管自我评价sub-info" id="sub4">主管自我评价范文(4)| 本人组织、沟通与合作能力极强,具备强烈的工作热情,具备很好团队合作精神与积极向上的工作形象,精通企业生产制造、品质管理以及行政,人事管理系统,能充分利用与发挥已有资源,用最适当的方式对待工作的问题与困难,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熟悉各个部门工作:如五金、压铸、模具、装配、抛光、注塑、仓库储运系统管理。有多年电镀、抛光、品质鉴定经验,成功解决因材质、压铸、抛光等问题造成电镀不良事例。 过多年注塑成型的学习与实践,在注塑成型方面累积了扎实可靠的调机技术和处理生产制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熟悉并了解各种原材料的特性,如:abs tpe tpm pa as ps pom pc pc+abs pp pe tpu pvc pmma等原材料。熟悉各种模具的结构,如:标准两板模具三板模具抽芯模具热流道模具等各种模具。经常

规范承诺研究述评

规范承诺研究述评 摘 要:在Meyer和Allen提出了组织承诺概念框架以来,规范承诺一直以来不被人关注,概念上往往与情感承诺混淆同时其针对员工行为的解释力较弱。本文总结了规范承诺的相关理论及其实践,提到了规范承诺理解为一种道德责任感或一种负债义务感的这两种双重属性。同时提出了规范承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规范承诺 组织承诺 研究综述 1、前言 现在的组织开始更加依靠承诺型的员工来积累竞争优势,但现在很多被引入提高组织效率的管理手段(例如:裁员、流程再造、企业并购)却成为破坏承诺的潜在因素(Meyer, 2009; Mowday, 1998)。因此,理解组织承诺的性质、发展和涵义可以说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现在一般认为承诺可以被划分为不同部分。例如Meyer 和Allen(1991)将组织承诺划分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情感承诺。本文主要对规范承诺的进行深入的研究。 规范承诺是在Meyer和Allen(1991,1997)提到的组织承诺模型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包括了感情承诺和组织承诺。规范承诺的内涵已经扩展到应用于一般的工作场所承诺(Meyer和 Herscovitch, 2001)。规范承诺一般被认为员工对组织的义务感(例如,留任组织的义务感)。理论上区分了感情承诺与持续承诺,规范承诺也已经被证实与情感承诺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存在很多的相似性(Meyer 等, 2002)。 2、规范承诺的内涵 Meyer和Allen(1991)两位学者提出了组织承诺模型 (Meyer&Allen,1991)。他们认为规范承诺(normative commitment)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长期受到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但长期以来,这种基于义务感的定义都是存在的,例如,Kanter(1968)将承诺定义为一种个人对于规范、价值观和内在信念的承诺,并在道德上约束个人,并区别于基于强烈个人情感的凝聚力承诺以及基于个人得失的持续承诺。类似的,Etzioni(1975)将组织内的道德参与看作是组织目标、价值观、规范内化的结果。他认为外在环境变化时这种锁定个人的道德参与活动对员工行为的影响要比基于个人得失的承诺明显。Marsh和Mannari(1977)在针对日本的案例研究后发现,无论员工职业生涯的满足程度如何,接受“终生承诺“的员工都多考虑留任公司的道德权利。 Wiener(1982)认为规范承诺是反映组织目标和利益的内化规范一种方式。同时,他认为承诺型员工更愿意为组织做出牺牲。相对基于员工绩效的激励而激发的员工行为来说,规范承诺是文化、家庭与组织社会化的过程。 与Wiener相似的是,Scholl(1988)认为规范承诺必须明确地与工具性动机区分开来,他认为承诺是一种在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情况下仍保持正确行为方向的平衡力量。虽然Scholl没有认为规范承诺必然反映内化的规范,但却是一种潜在机制的规范,即互惠规范(Gouldner,1960)。 虽然前面很多学者的定义不同,Meyer和Allen(1991)注意到以往学者的这些观点都反映了义务感的常见的观点。他们把规范承诺阐述为影响内化规范义务感,他们认为这种强制性规范承诺的员工拥有继续留任组织之中的义务感。Meyer和Hersovich(2001)提出规范承诺是员工在追求特定目标活动过程的义务感心态。在组织变革模型中,Meyer和Hersovich也将规范承诺认作是为组织变革提供支持的义务感。 3、规范承诺的测量 Marsh和Mannari第一次通过四项终生承诺衡量规范承诺,他们的测量强调了终身承诺的普遍性、终生规范的留任意愿。Wiener和Vardi(1980)提到了规范承诺的三项维度:员工忠于的信念、为之牺牲的信念与对组织的认可。很遗憾的是这两种划分的信度很低,同时也缺乏心理学测量的属性(Meyer和Allen,1991)。但除了内部一致性系数之外,没有发现该量表的心理测量指标。值得注意的是,Wiener提出的组织承诺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1-10-29 字体设置:[大中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当前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学习并研究一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assimilation)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由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accommodation)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equilibration)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

副总自我评价

副总自我评价

副总自我评价 【篇一:公司副总党员自我评价】 公司副总党员自我评价 身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拥护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科学发展观。自我评价:我是合格党员。我接受党内外的测评和民主监督。 去年月至今年月,我被组织上派遣,独自一人前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资企业任中方副总经理。五年前,我方国有资产斥资[xxxxx]x 万元,与外资合作组建了这家外贸出口名列全国500强的合资企业。合资初期,我方曾派遣一位副总参与管理。然而几个月后,由于轻信对方承诺,我方的副总撤回,从此任由对方“自由发挥”,五年中,我方不但没有得到分文回报,连入股资金都处于严重失控状态。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是:哪怕本金打折,也要抽回我方的股份,我们不与外资玩了。 我肩负“讨债鬼”的使命,又是孤军深入、单兵作战,工作环境可想而知。对方的经济运行资料(material)、尤其是财务报表,对我严格封锁,即便我找理由索要,对方也严词拒绝。上班第一天,我利用企业局域网上我的职务权限以及我的网络技能,搜索到一份企业报给海关的《资产负债表》。我初步诊断:由于外资实际到账资金不足,我方股份占有份额应该不是合同约定的25%,而是约40%;我们的入股资金没有贬值、而是升值的。我立即备份证据并及时报告上级。最后,我配合我们国有投资方于今年月17日以升值的状态全部收回投资资产。合资企业不给我个人发奖金无所谓,我毕竟协同组织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值了!可以试想,延迟到金融危机的今天,如果我们的投资还没能撤出,那外贸依存度100%的企业,资本金整体缩水程度将是惨不忍睹了。

我所在的那家合资企业,虽然没有党的组织,但我始终是一名受组织领导的共产党员。我能以党员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打工者打成一片;我能以党员特别能战斗的清廉本色,不与外资所有者打成一伙。我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今年月,我被上级组织重新安排到学校工作,担任学校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一方面,我深知学校的主业是教学实训工作。我把所有在册教师的课全部听了一遍,听了部分外聘教师的课。我要当好老师先要当好学生。我对所有老师的长处,吸纳过来为我所用、提高我的课授水平;我对所有老师的课授情况作了讲评,激励老师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我主动占领学生德育教育的舞台,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实施人生观、恋爱观以及作文写作等的讲座,身体力行,力推“拇指教育”。我坚持每天巡视实训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material),或现场纠正,或利用计划、总结的形式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要求。 对学校工作的保障监督,是党组织工作的主旨要义。通过入校以来的调查研究,我发觉学校在校务公开、财经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有些属于管理者的能力范畴,有些属于管理者的逻辑水平,有些则属于管理者的品格道德。鉴此,我在中层以上管理者中辅导管理规范之形式逻辑;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宣导领导者品格道德评判层级标准,引导大家对领导层的监督。我还带头学习倡导反腐倡廉,以至于在学校领导班子部分人员涉嫌经济罪案的情形下,我个人还是经受住了“潜规则”、不正之风等消极因素的诱惑、出污不染。我们学校的老师尽管“收入还是那样的少”,正常教学工作依然有条不紊;面对整合工作,教师们依然稳定团结和谐、全身心地投入自己钟爱的事业。 【篇二:公司副总党员自我评价】 公司副总党员自我评价

组织承诺、满意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

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 ——西安市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摘要:近年来,组织公民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组织公民行为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企业都期望本企业发生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活动,但是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实施。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提出了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模型,以西安地区大中型国有企业为调查对象,对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做出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这两个因素对于组织公民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提出了具体的提高组织公民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组织承诺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 : , ( ) ’s ’s , ’t , a , ', , . : 1 引言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关键资源,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往的研究,在探讨组织成员工作表现时,大都将焦点放在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上。随着理论研究的日趋成熟,学者们发现员工在企业中的某些行为并非是组织要求的,但这些行为却有利于组织的发展和组织绩效的提高。因此组织公民行为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组织公民行为呢?众多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因素,包括组织承诺、组织满意度等。但是组织承诺、满意度是怎么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呢?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有多大呢?又如何来具体的提高组织公民行为呢?这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企业的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西安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因素做出了实证性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组织公民行为的措施,以期完善相关理论。 2 相关理论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酒店管理人员自我评价

酒店管理人员自我评价 导读:本文是关于酒店管理人员自我评价,希望能帮助到您! 在个人简历编写原则上,首先要求的就是精简,个人简历的篇幅不能过长,最好是能偶在十秒钟的时间内能够读完。在这种快速阅读的情况下,哪些信息能够给对方留下印象呢?自然是一些关键词,关键词在快速浏览中能够起到指引的作用,也能够起到的优势暗示的作用。因此,在编写个人简历的时候也要注意关键词的使用。 招聘官在筛选个人简历上长久的时间会导致审美疲劳,如果你的个人简历没有任何特点,又不巧是排在下面的,那么很容易就会被忽略掉。在编写个人简历的时候,适当的追求个性化也可以提高个人简历的好感度,进而被对方所关注。能够吸引对方注意的个人简历都称得上是优秀的,在个人简历中要具备较多的素质,以及自身优势亮点,进而来吸引对方。 酒店管理人员自我评价篇一: 柔性达观的性格适合各类人群中的沟通和协调,行政文案、人力资源、办公内务均有较好的思路及执行力,是您最忠实的合作伙伴。酒店娱乐行业文笔较好曾经多次参与筹备性酒店及餐饮的制度撰写工作,并获得好评! 缺点是:英语口语较差,没有人力资源师证件。请贵公司招聘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考虑。 有8年以上的酒店实际管理经验,分别从事过担任过总经理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办公室、保安部及餐饮等主要部

门经理级以上职务,且在文案、行政、考核等模块及公关推展上皆达到一定的程度。任职期间均筹备过两个四星酒店、一个餐饮连锁及两个实业公司。一直是总经理的得力助手及搭档! 筹建经验的全程助理能为总经理分担各类工作压力。提供高效快捷的工作效率。具备ab型工作的完美追求感、执行力较强、酒店文案均属强项! “在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亦为酒店创造价值”期待您的面试。 酒店管理人员自我评价篇二: 工作上,本人自工作以来,先后在餐饮部、总台、房务中心等部门工作过,在去房务中心工作之前,酒店重新装修期间还参加酒店自办的培训,那时候是学习客房的操作技能,不管在哪个部门,都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争当行家里手。为我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思想上,自觉遵守酒店的的规章制度,坚持参加酒店的每次的培训。要求积极上进,爱护酒店的一砖一瓦,一直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工作者的重要性。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强烈追求,端正工作态度,作到了理论联理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部门、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一专多能的长处及思想文化素质,包括生活中也学

公司自我评价范文

篇一:4月最新员工试用期工作自我评价范文 4月最新员工试用期工作自我评价范文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以及对自身一些不足的地方得到了改进与提升,增进了对公司文化的更深了解,看到公司的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 由于原单位从事的是客户服务工作,对行政工作有很多做得并完不完善,在此,我要特地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发奋工作,克难攻坚,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当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辜负公司领导对我的期望与栽培;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以及对自身一些不足的地方得到了改进与提升,增进了对公司文化的更深了解,看到公司的发展,我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员工的身份在这里工作。 由于原单位从事的是客户服务工作,对行政工作有很多做得并完不完善,在此,我要特地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发奋工作,克难攻坚,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当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不辜负公司领导对我的期望与栽培;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同公司一起展望美好的未来! 篇二:简历中的自我评价范文 简历中的自我评价范文 一、 工作认真负责,不推卸责任;能承受工作中的压力;工作上可以独当一面;具有团队精神,能与同事,其它部门积极配合,公司利益至上;服从性好,能与上司保持良好的沟通,尊重上司的安排;为人诚实,正直;且好学上进,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相信您的选择会让您我更加成功; 二、 本人热爱学习,工作态度严谨认真,责任心强,有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有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创新、解决客户需求、维护公司利益为宗旨。来接受挑战和更大的发展平台。

关于组织支持感的研究评述

1.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组织面临着裁员、重组、兼并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保持员工与组织关系和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就成为企业管理者和组织行为学家所面临的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以往学者对员工、组织关系的研究有单极化倾向亦即仅仅关注员工对组织或主管的一种由下而上的承诺,而相对忽视了组织对员工的承诺问题。鉴于此,社会心理学家Eisenberger(1986)等人提出了组织支持感(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POS)的概念,强调组织对员工的支持和忠诚是否可以让员工感受得到(即一种由上而下的承诺),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为解决员工组织关系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思路。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如今有关组织支持感的相关问题已逐渐成为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 2.组织支持感理论的提出及理论基础 2.1POS理论产生的背景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公司裁员、重组、兼并等情况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国际竞争激烈和技术进展迅速的情况下,许多组织都在思考如何处理员工—组织关系,以赢得竞争优势。1986年Eisenberger等提出组织支持理论(Organizational Support Theory,OST)和组织支持感(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POS)的概念。这一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为解决员工—组织关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克服了以往研究强调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很少关注组织对员工承诺的局限性,强调组织对于员工的重视和关心才是员工愿意留在组织并为组织做出贡献的重要原因。 2.2POS理论的理论基础 POS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拟人性化思想。社会交换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社会交换概念(Blau,1964)和互惠原则(Gouldner,1960)。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关系是为了实现最大的个体利益,个体愿意回报帮助过自己或有恩于自己的他人。Levinson(1965)提出了组织拟人化的思想,员工常常把组织代理人的行动理解为组织的意图,而非仅仅归因于代理人个人的动机。由于员工将上级看作组织的代言人,如果能从上级那里得到良好的待遇,将加强员工的组织支持感。 关于组织支持感的研究评述 张树连 摘要:本文从组织支持感产生的理论背景出发,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组织支持感的研究,主要包括组织支持感研究的理论基础、组织支持感的概念和测量工具、组织支持感的其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等方面,并指出了组织支持感理论在现代组织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组织支持感组织支持理论组织承诺 作者简介:张树连,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理论研究·社会心理科学第26卷总第121期2011年第3期总第270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摘要: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正在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其指引下的多样纷呈的教学模式已与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学软件开发紧密结合。同时也应该看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其发展进程依然是动态的、开放的;在认识论立场上如何处理好建构与反映、个体性与社会性、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将是实现其理论超越的根本问题。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在其指导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予以纠正和消除。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育技术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一)建构主义产生的哲学根源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是当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思想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维柯(1668-1774)和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1724-1804)放在一起。(任友群,2002)当代美国激进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冯·格拉塞斯菲尔德把维柯誉为“第一位清楚明确地描述建构主义的人”,他认为维柯发表于1710年的论文《论意大利人的古代智慧》中所提出的“真理即创造”、“人只能认识自己所创造的东西”等理论第一次清楚地表达和描述了建构主义思想。 而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建构主义的思想源于康德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康德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围绕着人的主体性而展开的,他认为: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建构认知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康德相信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人们无法知道的,而且也无需推测它,人们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经验而已。康德在他的理性批判哲学中,分别从认识领域、实践领域等不同角度建构个体主体性思想。康德哲学达到了西方哲学的巅峰,他本人也被大多数建构主义者奉为鼻祖之一。 (二)建构主义产生的心理学根源 毋庸置疑,除了哲学思潮的影响之外,心理学自身的理论和流派演进是认知主义向建构主义理论发展的直接原因。(田严明等,2010)在这一发展及演变过程中,在心理学中影响颇深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即活动内化论)对此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构建”;个体思维的发展过程,就是儿童在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使图式不断地协调、建构(即平衡)的过程。皮亚杰强调主体心理机能的形成,其理论可以说是一次内化说或一次内化的个人建构过程。但这一理论是不全面的,因为个体不可能自发协调心理机能,而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过程。尽管皮亚杰的理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他仍不失为认知研究理论中最具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甚至可以这样说,他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在有关儿童认知发展学说中“构成了一个时代”,(田严明等,2010)皮亚杰关于建构的思想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人力资源管理简历自我评价

人力资源管理简历自我评价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要工作认真仔细、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那么人力资源管理简历自我评价该怎么写得漂亮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人力资源管理简历自我评价的例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力资源管理简历自我评价篇一 光阴荏荏,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在菁菁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以下就是本人的四年大学学习生活的自我鉴定: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在掌握好学校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本人性格活泼开朗、工作认真仔细、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而且爱好广泛,爱好唱歌、写作、喜欢不断创新、追求新事物。

性格活泼开朗、工作认真仔细、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而且爱好广泛,爱好唱歌、写作、喜欢不断创新、追求新事物。 在学习中,我会把知识的渴望当成我不断的追求,并且我要不断进步,因为我只是社会中那么不起眼的一粒沙子,我会努力修正我的一切弊端,将不利改为有利。 本人富有团队精神,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努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团结同学,有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由于是,工作经验不是很丰富,打算从基层做起,不断提升自己!我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给贵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人力资源管理简历自我评价篇二 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其中专业从事人事劳动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间逾20xx年。其间经历了国有企业的人事劳动管理、私营企业的人事管理及现所在的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跨及建材、电子、酒店、商场、化工、矿山以及贸易等行业,并先后亲历了几家企业的转制过程,亲自处理转制过程中的员工安置事宜。十八年的企业管理特别是其间的人事劳动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历,可以说见证了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过程,见证了我国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从试点到建立再到调整,从而达到今天相对完善

影响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及作用机制摘要:组织承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有关研究人员对其内涵、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作用环境等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人群对组织承诺作用的影响都不尽相同。本文根据近十年来研究组织承诺的论文对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组织行为组织承诺影响因素 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所依照的思想基础应当是以人为本。换言之,处理好员工需求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提高组织承诺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实际管理工作时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近十年之内有关组织承诺的文献对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什么是组织承诺及其构成 组织承诺这一概念最早于1960年由贝克提出。他将承诺定义为由单方投产生的维持“活动一致性”的倾向。他认为组织承诺的产生是由于员工单方面投入过多而产生的,员工对工作倾注的心血越多,对工作的热情就越高。到了80年代,Porter等人对于组织承诺又进行了新的解读,他们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工作的卷入程度和认可程度。国外有关组织承诺的各类研究也激发了我国学者研究的热情,方俐落、凌文辁和张治灿在千禧年的研究发现,组织承诺是员工对现有组织在情感上的认可,以及乐于承担身为组织中的一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各种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组织承诺这一概念和现象的认识随时间推移不断深化。目前对于组织承诺并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但综合各时期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组织承诺包含态度和行为两方面内容。态度主要指员工对工作的忠诚、依赖和热情;行为主要指员工的外在行为,表现为对工作稳定的、相应的反应。 组织承诺的结构并不是单一的。梅尔和艾伦将组织承诺分解为三维结构:感情承诺、持续承诺与规范承诺。情感承诺是指组织成员被卷入组织的程度,包括参与组织建设运行的程度、参与组织社会交往程度等方面,它是个体对组织的情感,是一种肯定的心理倾向。持续承诺是指员工为了保有多年来在组织当中通过

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评价

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评价 篇一:自我鉴定(工商企业管理)我叫李坤,2010年起在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习,以下是我对我几年的学习所做的一个自我鉴定。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这几年,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三更灯火,寒窗苦读,相信学有所成。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奋力拚搏、自强不息,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做一个全能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工商企业管理这门专业,不是因为它是择业的“冷门”或者“热门”而是我喜欢这门专业喜欢这个行业。再有就是学习的同时我也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古语虽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但是“黄金屋”和“颜如玉”也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研究才能发现的,所以我饱读古今中外各类图书,不仅丰富了自己,而且从中领悟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同时也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

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出生于山东的我优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学习上认真刻苦,同时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工商企业管理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我还要继续努力。 我认为总结只是纸上谈兵,而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所以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骄不躁,冷静的对待今后的每一次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全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我相信我可以。 篇二:企业仓库管理自我评价对工作充满激情,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做事认真仔细,能吃苦耐劳,知识面广,心理素质好,对新事物学习和接受很快,承受压力强本人性格开朗,做事谨慎负责,适应力强,勇于接受新挑战,善于沟通,交际能力强,具有团队精神,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学习能力强,能灵活处理日常事务;对数字有独特的敏感度,熟悉目标管理,能完成每月公司制定的销售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上级交办的各种

员工自我评价

员工自我评价 【篇一:员工自我评价范文三篇】 员工自我评价范文三篇 员工自我评价范文(1) 我叫xx,到xx单位工作已经有x个月了,在过去的工作x个月里,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苦恼.在领导及关怀与指导下,在各 位同事的鼎力支持帮助下,我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x 个月来的工作做一个自我评定。 1、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专业知识, 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多多向 专业人士、技术人员请教,不断充实自己; 2、遵章守纪,这段日子来,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不怕苦、不怕累,学 习优秀员工的方法,多看多听多想多问,认真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团结同事,共同努力,同事关系融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 相尊重和理解; 4、由于自己工作经验不足,在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质量检查工作 做得不足,通过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实践的积累,多向同事学习,这 也是我以后工作中要好好努力的方向。 在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 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员工,争取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为xx单位作 出贡献。 员工自我评价范文(2) 本人于20xx年7月份进入爱玛客北三项目担任文员一职,距今已 经有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在单位领导及各位主管的关心与帮助下,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首先努力工作,完成任务是我作为文员最基本的任务。做好每天公 司邮件的收发工作,及时上传下达;做好每周的工作计划,不遗漏, 不延迟;做好每月的新增、考勤上报工作,确保准确无误;往返于公司 交工作材料,不管天气是否恶劣都按时交至公司,不耽误每项工作 的顺利进行;平时做好文档的整理并做到及时分类存档;协助领导完成 新的一年的各项工作计划表格;制定办公用品订购清单,按需所发做 到不浪费,按时清点以便能及时补充办公用品,满足大家工作的需要。

激励研究综述及展望(一)

激励研究综述及展望(一) 作者:许学梅嵇东海许方维 摘要:回顾了关于激励的定义,不仅包括国内外对激励的一些典型定义,还在这些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激励的看法。在激励定义的基础之上,叙述了国内外的激励研究,不仅包含了激励的理论研究,还囊括了近几年来国内对激励的实证应用研究。并对激励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激励理论;应用研究;研究展望 一、激励的定义 激励是指在外在诱因的作用下,个体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从而达到激发、引导、维持和调节个体朝向某一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心理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的心理过程的模式可以表示为:源于需要,始于动机,引起行为和指向目标这几个程序,具体来说就是员工个体因为自身内在或者外在的需要和动机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需求,随后又由动机支配引导自己的行为,而这些行为都是个体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活动,借此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这一行为刺激和行为强化了其原来的动机,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 二、激励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激励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后,激励理论日益兴起,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工作丰富化理论、佛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Hackman和Oldham的工作特性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理论以及亚当斯(1963)的公平理论等。 西方的一些学者在对上述的这些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Lawel(1970)在期望理论的基础上认为金钱只有在具备下列三种条件下才可以激励员工:第一,金钱的数目本身具有诱惑性;第二,员工完成工作后能够得到期望的金钱;第三,员工经过努力提高了工作绩效。Bandura(1977)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后来经过修改成为社会认知理论(1986)。Latham(1986)认为,将实验室里的目标设置与工作中的目标设置结合起来,对员工激励更有效果。Greenberg(1986)提出了组织公平原则,回答了关于如何运用公平理论的问题。 伴随着理论研究的同时,西方的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对激励的实践应用也一直处于不停的探索之中。经过整理,对激励的实践应用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员工特质与激励的关系应用研究。Tett(2003)研究表明,员工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特质的工作和任务。Dweck(1999)认为,目标倾向是反应员工个体差异的稳定变量,与激励方式显著相关。Wiggins(1996)发现性格外向的人喜欢工作的丰富化,神经质的人对他人及工作环境比较敏感,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喜欢自由度比较大的工作。Day,Schleicher等(2002)认为,具有自我控制人格的人适宜做领导的位子,他们解释认为,因为自我控制者们对他人的期望比较敏感,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可接受性。应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给予其不同的任务,符合各自不同的角色期待是一种很不错的激励措施。第二是关于工作本身特性与激励的研究。西方的学者认为,单调的工作使我们沮丧和委靡不振,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相反丰富化的工作可以使我们心情舒畅,有利于我们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国内的激励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激励机制得以强化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应用各种激励理论进行广泛地分析与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包括激励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研究两大部分。 1.激励理论研究。在对激励理论的研究上,主要是对国外已有的激励理论进行借鉴以及加以改进,以期适合中国的文化情境。张维迎认为,由于激励机制主要取决于产权和所有制结构,因此企业需要给予经理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肖耀国,赵飞(2007)对激励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目前在理论界和实践中较为流行的几种激励理论,分析了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以

中层管理人员人才评价方案

中层管理人员人才评价方案 为了加强内部管理,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及运营需要,对各部门负责人职责胜任程度、工作表现及月度工作结果进行评价,促使管理人员自我改进,自我完善,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业绩,现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原则 (一)公开性原则。评价组织者要向被评价者明确说明人才评价管理的标准、程序、方法、时间等事宜,使人才评价管理有透明度。 (二)公平公正性原则。人才评价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对被评价者的任何评价与考核都应有事实根据,避免主观臆断。二、评价内容 (一)工作绩效,围绕目标管理,就部门月度目标拆解和达成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管理能力,从部门建设、员工带教等方面入手,对管理能力进行评价; (三)工作能力; (四)工作态度; 三、评价周期与执行办法 (一)评价周期:每月1日—当月最后1天; (二)执行办法

1、自我评价:每月1—2日由被考核人根据标准对照自己上月工作表现及业绩进行自我评估,打分并报人力资源部; 2、董事会执行办公室评价:每月3—4日由董事会执行办公室根据上月部门目标达成度和各部门工作进展进行复评; 3、争议处理:如自我评价和董事会执行办公室评价出现争议,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沟通双方举证,并将结果上报董事会执行办公室做最终裁定。 (二)评价得分按综合得分(自我评价*20%+董事会执行委员会评价*80%)高低排序,依次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具体为: 1、优秀:100分以上 2、良好:80-99分 3、一般:70-79分 4、差:70分以下 (四)评价结果处理 1、评价完成后,要将评价结果填与评估栏,评语要肯定成绩提出希望; 2、连续3个月被评为优秀者,可获1次薪资晋级; 3、被评为一般者由董事会执行办公室签发工作督促,连续3个月被评为一般,薪资降级; 4、被评为差者,人力资源部在首席执行官的授权下进行调查,如无异议给予降级处理,薪资等级根据降级后的职位确

组织承诺

组织承诺文献综述 摘要:组织承诺对于企业适应现代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组织承诺结构及组织承诺模型两方面进行文献研究。 关键词:组织承诺;组织承诺结构;组织承诺模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当今社会,雇主与员工已经从单纯的雇佣关系,呈现为多元化的关系,对于员工和组织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组织绩效,留住核心人才,而组织承诺就是探讨这种关系的重要课题。组织承诺自20 世纪60 年代提出以来,逐渐成为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组织承诺作为重要的员工态度变量,会影响到员工的许多组织行为,例如旷工、缺勤、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工作绩效、领导-成员关系等。高组织承诺的员工队伍能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对组织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理论界和实业界十分重视组织承诺的研究和运用[1]。 1、组织承诺定义 组织承诺(Organization Commitment)的概念最早源于Whyte在1956年所写的《组织人(organization Man)》一书,书中描述:组织中的人不仅为组织工作,并隶属于组织;组织承诺是了解员工在组织内工作行为的一个要素。第一个给组织承诺进行系统定义的是Becker,他在1960年提出了单方投入理论。Becker认为组织承诺是由员工单方投入(Side—Bet Theory)而产生的维持“活动一致性”的倾向[2]。Robbin认为组织承诺是对组织的忠诚度,认同感与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程度。张治灿、方俐洛、凌文辁第一次介绍国外对组织承诺的定义及前因后果的研究成果,国外对于员工组织承诺的类型以及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并且肯定了承诺对于员工的表现是有影响的[3]。在2001年他们在对不同文化下企业员工组织承诺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后,认为组织承诺指的是员工对于自己所在企业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以及愿意承担作为企业的一员所涉及的各种责任和义务[4]。 2、组织承诺结构 组织承诺具有复杂而丰富的内涵,因此对于其结构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单维

中层管理者的自我评价

中层管理者的自我评价 篇一:管理层自我评价 中层管理人员自我评价部门职务:被评核人姓名: 1、岗位的能力: 在工作上或其他事情上,为达到目标你习惯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吗?□能□通常能 □偶尔能 □不能 你是否能避免个人的偏见和不良情绪以免影响工作?□能□通常能 □偶尔能 □不能 如果做错,你是否会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会 □通常会

□偶尔会 □不会 有私人问题时,你仍能集中精力工作吗?□能 □通常能 □偶尔能 □不能 有紧急事情发生时,你能不惊慌的解决吗?□能□通常能 □偶尔能 □不能 2、计划的能力: 在工作中,你曾有长期计划吗?□经常有 □有 □偶尔有 □没有

对于工作,你是否能在一周前就筹划并完善?□能 □通常能 □偶尔能 □不能 在工作时,你能详尽的计划你的工作方法吗?□能 □通常能□不能 你常在规定时间完成工作吗?□能 □通常能 □不能 3、组织的能力: 你有指派他人工作的经验吗?□经常有 □有 □偶尔有 □没有 你是否了解你部门的员工状况,协调作业?□很了解

□了解 □一般 □不了解 你熟悉组织的基本原理及组织形态吗?□非常熟悉 □熟悉 □一般 □不熟悉 你对整个公司的组成有明确的了解吗?□很了解 □了解 □一般 □不了解 4、控制能力: 你认为自己在工作中能否按照公司制度完善并约束自己?□能并且很到位□可以 □一般

你会将自己的工作划分为几个部分,并为每个部分建立标准吗?□经常会□会 □偶尔会 □不会 你是否会定期检查工作绩效?□总是会 □通常会 □偶尔会 □不会 你经常会提醒自己在一定时间完成工作吗?□会 □偶尔会 □不会 5、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你会花足够的时间用于说话和聆听吗?□经常会 □会 □不会

支持型领导行为研究述评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服务性企业员工主人翁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研究” (11YJC6301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正面领导理论及其在服务性企业中的应用”(10YJC630140)、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支持型领导对高校教师良性工作压力的影响”(FJQI10-0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美珍(1977-),女,汉,福建漳平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支持型领导行为研究述评 林美珍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 福建泉州 362021) 摘 要:公仆型、变革型、真诚型领导者都是支持型领导者。在现有的文献中,欧美学者对支持型领导行为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管理人员表现支持型领导行为,可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情感性归属感,激励员工表现组织公民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文章介绍了西方学者关于支持型领导行为的含义、组成成分和作用的研究概况,并指出了学术界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支持型领导行为;含义;组成成分;作用;未来研究方向 管理人员的领导行为会极大地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工作绩效,进而会影响组织的经营效率和效果。许多领导学者区别两类领导行为:一类是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创建员工心理结构的领导行为、指令型领导行为),另一类是关系导向型领导行为(关心员工的领导行为、支持型领导行为)。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欧美学者对这两类领导行为概念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利时心理学者尤威默(Martin C. Euwema)等人认为,指令型和支持型领导行为概念是最健全的领导行为概念之一。指令型领导行为指领导者的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即领导者创建员工的心理结构,明确自己对员工的期望,分配员工的工作任务,制定员工必须遵守的工作程序,规定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这类领导者严密监控员工 的行为。他们往往会认为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行为是不恰当的、危险的、不服从领导的行为。支持型领导行为指领导者关心员工,满足员工的需要与爱好的行为。这类领导者友善地对待员工,支持员工个人和员工团队的工作,关心员工的安康,愿意帮助员工,在企业内部营造热情、友好、乐于助人的支持型组织氛围。[1]在现有的文献中,欧美学者对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支持型领导风格、公仆型领导风格、变革型领导风格、魅力型领导风格、伦理型领导风格)进行了研究。他们普遍认为,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是这些领导风格的一个组成成分。文章介绍了西方学者关于支持型领导行为的含义、组成成分和作用的研究概况,并指出了学术界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