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标准园建设技术规程

茶叶标准园建设技术规程

一、园地选择

要求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茶园坡度在25度以下,具有灌溉条件;有效土层深厚疏松,耕作层比较厚;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丰富,土壤PH值在4.5—5.5之间;水源、空气无污染;园地背荫朝阳,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散射光强。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

二、园地规划

园地规划要统筹安排,合理全面。土地利用要有远景规划和全局观点,在规划时要以现代农业为出发点,按照实际情况对区、块划分道路网、排灌系统、行道树、防护林带等设置,做好勘察设计工作,以茶、林、道、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茶园外貌看,茶树成片,道路成网,园地成块,茶行成条,林木成行,区格分明。

(1)道路设置、划区分块

茶园道路设置应根据茶园规模大小确定,茶园道路由主干道、支道、步道、环园道几部分组成;要从长远考虑,一切布局和设施应适宜于机械化,便于机械行驶和车辆运输,也要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要坚固美观。干道为整个茶园的交通要道,对内是各个生产区的纽带,对外与公路相衔接;根据需要建设通园干道,干道设置路宽4m左右,纵度小于6度,两边种植树木,开设水沟。支道按地形和茶园面积而设置,要求宽3m,纵度小于8度,视山形及茶园面积而开筑。步道是从支道通向茶园地块的道路,与茶行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相接,路宽1.5m,两条道路距离不宜过

大,以40—60m之间为宜,或根据山坡走向设计;横步道以10—15行茶树设一条为宜。环园道设在茶园四周边缘,为茶园与农田(林地)的分界,可与干道、支道、步道相结合。

(2)因地制宜,建立蓄、排、灌水利系统

茶园规划设计设置水利系统时,应统筹安排,合理设计,将各种水利设施配套,以利科学调配水利资源,做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茶园水利系统与道路相连,做到路路相连,沟渠相通。

茶园蓄排水沟,要求能蓄水保墒,保持水土,排除渍水;平地茶园要以排水沟为主,排蓄结合,坡地及梯地茶园要以蓄水沟为主,蓄排结合。水沟系统一般由蓄水池(每隔5行左右条带二边开挖2m见方、山顶开挖3m见方水池)截洪沟、横水沟(竹节沟)、纵水沟组成;截洪沟是为了防止茶园上方的洪水、杂草、泥石等物侵入茶园而设置,一般设置在环园路内侧,深50—100cm,宽40—60cm,视当地条件而定。横水沟主要是减缓径流,积留表土,防止水从梯面侵出,避免冲刷;设置于梯面内侧。纵水沟主要是排除园内多余的水分,设置于各片茶园之间,道路两旁或园中地形地势低的积水线上,要求沟深20—30cm,宽40—50cm,坡度大的地方要设置消力池。

(3)种植行道树、防护林

在人行道旁、主渠道旁、陡坡和沟谷边水土易冲刷的地方,进行植树,固实路、沟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环境。也可以20亩左右为一单元,(或以自然山坡地形为单元),四周种植遮荫树。树种要选用常绿、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型和观赏型树种为主,如杨梅、桂花、广玉兰、银杏、樱花、含笑等乔木树种。

三、茶园开垦

(1)地面清理。开垦前要对准备新建茶园的山上土地进行地面清理。在清理地面障碍物时,应根据障碍的情况和当地条件,进行不同程度的清理,如地面原生杂草不多,可不必砍除,在开垦时埋入种植沟内,以腐化后提高土壤肥力;若杂草繁茂高大,则应砍除,用以制造堆肥或烧焦成泥灰充作茶园肥料。在清理地时,不影响茶园道路、排灌系统和茶园规划布置的情况下,应保留好道路、沟渠旁的林木以及茶地边缘不宜种植茶树地块的树木;做到山顶带帽,山下留裙,茶中有林,以茶为主(茶林比不小于80%)。

(2)道路开挖。根据规划设计的线路,优先开挖出道路(标准见道路设置、划区分块)。

(3)茶园开垦。在茶园地块开垦时,采取以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原则,由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进行施工和整理。一般要求梯面宽1.5—3m之间(人工挖条带最窄面宽不小于0.7m;机械挖条带要求内壁挖一条40×30cm蓄水沟),梯层等高,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心土筑埂,表土回沟,外高内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首先挖出第一梯梯面,再挖种植沟,挖种植沟要求深宽50×50cm,土层板结地带应酌情加深,种植沟上沟边离上梯埂脚为梯面总宽的1/3处进行开挖;第一梯种植沟开好后再开第二梯,方法如第一梯开挖种植沟,以此类推地逐一往下(或往上)开挖。整片茶园开挖完成后,使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垡后,再进行整理。

四、园地整理

茶园开垦结束,心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充分晒垡,种植沟内土

壤也得到沉降,至茶苗定植前10天左右开始整理平梯;首先每亩施入符合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要求的复合肥

40Kg,磷钾肥40Kg以及1500—2000Kg有机农家肥(或茶叶有机专用肥100Kg,或稻草1500—2000Kg);各种肥料施入后,充分与种植沟内的腐熟土壤搅拌混合均匀,然后从最上梯开始,逐一往下回平,梯面外高内低,一般斜角在5度左右为宜。

五、茶苗定植

(1)良种选择。推荐品种主要有迎霜、福鼎大白、浙农113、本地单株选育品种等优良茶叶品种。

(2)品种搭配。在大面积茶园,应以早发、中发、迟发品种适当搭配种植,分片、分区种植,要避免品种混杂,同时品种不宜过多,一般以1—3个品种搭配种植为宜。

(3)茶苗调运。使用本地茶苗,做到边起苗边定植,尽量避免栽隔夜苗和病苗,如当天确实定植不完的茶苗要进行假植;外地调运茶苗,要严格把握茶苗质量等级,做好茶苗产地检疫,不调弱苗、带病虫茶苗。

(4)种植规格。在定植规格上,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的土壤情况、不同的管理水平、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形地势,来考虑种植密度、株行距、排列方式。一般梯面宽1-1.5m的茶园地块,实行单行条植,株距33cm左右,每穴双株,每亩种植茶苗3000株左右;梯面宽1.5-2.0 m左右的茶园地块,实行双行条植,株距33cm左右,行距45cm左右为宜,每穴单株,每亩种植茶苗3000株;梯面宽2-3.5m的茶园地块,实行双行双株,株距33cm左右,行距1.2-1.5 m为宜。为使茶园开采期茶树在梯面中央,定植时要根据茶树趋肥生长的特点及土壤结构性能和

心土筑埂部分下滑的可能性,稍向内靠。

(5)种植要求。茶苗定植要尽量做到“四不栽”,即:地不平整不栽,土不细不栽,土不潮湿不栽,病苗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

(6)定植方式。根据种植规格在整平的梯面上开一条深10—15cm的沟或根据株行距打坑,沟或坑要随上梯埂而弯,然后把茶苗放在开好的沟(坑)内,回拢挖出的细土,加以轻压,使茶苗根系和土壤充分密实。

(7)定植时间。以农历11月下旬至翌年元月中旬最为适宜,最迟在翌年3月底以前完成种植。

六、种植初期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茶叶种植的关键,种植成败在于管理。种植后要充分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补苗。新建茶园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死苗,应在种植当年开始到种植后1—2年内将缺苗补齐,并且补植的茶苗要进行特殊护理。

(2)施肥。茶苗移植到大田后10—15天左右,此时可给予施肥。施肥要做到“少吃多餐”,使用的肥料要符合有机茶园、绿色食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要求的速效肥,在移植15天左右开始追施。施肥时要求离根茎4—10cm,浅沟施入覆土,树势越大越向外移;以免茶苗根茎被肥料灼烧,同时便于养分被茶苗根系吸收。

(3)茶园耕锄除草。幼苗茶园除草可结合浅耕培土进行,要求做到“除小除尽”,避免与茶树争夺养分。每年进行3—5次,深5—10cm左右;不能搜根,在离根茎部10cm范围内要以铲削或拔除杂草,同时进行培土。

(4)定型修剪。当茶苗长至30cm左右,主茎粗3m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修剪,修剪高度以15—20cm为宜,剪去主枝,主枝即在剪口下2—3个腋芽萌发成第二层骨干枝;第二层骨干枝长至40cm左右进行第二次修剪,修剪高度在第一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树高长至80cm左右时,进行第三次修剪,修剪高度再在第二次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每次修剪时树枝修剪部位都必须充分木质化,否则腋芽萌发分枝角度小,不能达到理想的修剪效果。经过三年三次定型修剪后,树高达到45-65cm;第三次修剪后,芽叶萌发时即可以进行轻采,实行以养为主,以采为辅,要做到“采高养低,采心养边,采大养小”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