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中国现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虽说中国现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虽说中国现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09汉二 160 张玉

虽说中国现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素质教育仍有很多地方没有落到实处。前段时间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狼爸”的教子经,他把他的教育方法总结为“棍棒教育”。我觉得从他的身上可以反映出很多中国教育的现状。

他将自己的教育心得写成了一本书——《所以,北大兄妹》,他的四个孩子在棍棒教育下,有三个孩子先后考上了北大。这就是这个狼爸的成果。

这位“狼爸”所谓的“棍棒教育”,在我看来是那么的不近人情,而且是尤为恐怖的。当孩子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每天必须完成父亲所制定的“家庭作业”——背诵《三字经》、《声律启蒙》、《琵琶行》等等。并且,只有完成了作业才可以休息,作业完成的不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家里,学习成绩下降,打!不守家规。打!不尊重长辈,打!而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为了让孩子能集中精力学习,“狼爸”制订了严格的作息计划:萧家的孩子上学、放学都是有母亲统一接送。“狼爸”为他们设定了“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铁律。他说:“进大学之前——我指的是踏进大学的校门,包括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个夏天——不需要朋友。”

我们先不讨论这位狼爸的教育方法正确与否,我们就看到他现在取得的阶段性的成功,我相信这是很多家长和学子们羡慕不已的吧。为什么呢?我相信除了对于名校的向往,更多的是,我们还是那种陈旧的应试教育思想。因为在中国,考上名牌大学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是每个学子的目标。大多数人都认为,一张名牌大学的文凭就意味着成功,意味着美好的未来。

为什么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当下,还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狼爸”的解释是:“我的大儿子是1989年出生的,这一代的孩子流行的是素质教育、反应试教育,甚至有很多家长、专家主张‘天才是晚出来的’,不排除一些天才儿童得益于自由式的教育,但我的孩子不是天才,而且天才往往靠不住。”从他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很明显感受到素质教育这样的理念,“狼爸”完全没有接受,甚至是反感的。这充分显示出,我过的教育在实施方面远远落后于教

育理念。不仅是一些家长还是应试教育思想,甚至连一些学校、一些老师也是这样的思想。

另一方面,“狼爸”事件也说明中国家庭民主的缺失。“狼爸”提出他的民主论:民主民主,什么是民主?你是民,我是主,这就是民主。他认为小孩子还没有独立的人格,需要的是爱护和保护,而责打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和保护。在中国,父母主宰孩子的一切,他们也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早就为他们规划好了人生,甚至不允许他们有自己想法。“狼爸”的儿子曾一度迷上植物研究。“100万人中,有几个能成为真正的植物学家?”“狼爸”觉得儿子是在浪费时间,用藤条惩戒了儿子,提醒他,“你要读经济,读政治,我是不会让你去考什么植物学专业的,这不是能够让你大展宏图的专业。”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财经专业热门的原因,因为大家都认为只有这样的专业才能成才,才是有用的专业。

在我看来,我最不能接受的是他认为孩子不需要朋友。萧家的孩子除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外,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去同学家的,需要提交一份由班主任签字的申请书,申请书包括以下内容:

一、去哪位同学家,这位同学在班级担任什么职务,学习成绩如何;

二、做什么事,大概要多久,何时可以回来,让妈妈去接;

三、同行的同学有哪几个,分别是谁,大致情况如何;

四、同学家长姓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

五、在列完以上信息后,有班主任签字确认。

我觉得这样的一份申请书是极其变态的。首先,这给孩子从小就树立一种势利的观念。其次,活生生的剥夺了一个人正常的交际生活。尤其是小孩子,正是爱玩的年龄,却要过没有朋友的生活。且不说,他们长大以后的交际能力怎么样,至少剥夺他们美好的回忆。童年应该是最快乐的时光,但是他们却只剩下书本为伴。作为一个学生,我并不反对父母对孩子严加管教,但是这种变态的方法,我甚至都无法想象。

在中国,父母喜欢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在孩子的身上。他们剥夺掉孩子的兴趣,强行灌输自己的梦想。“狼爸”年轻时梦想做一位外交家,高考第一志愿是外交学院,命运作弄,让他学了金融。他把未竟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早早为儿子锁定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对于这样的行为,我只能

说,他根本就是一个不及格的父亲。他剥夺掉儿子的梦想,就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样是不是太自私。那他儿子的梦想呢,难道又要留给下一辈吗?难道祖祖孙孙就只能够背着上一辈的愿望而活吗?那样到最后,子子孙孙永远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考上名牌大学真的就意味着美好的未来吗?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们一点都不乐观,他们认为“狼爸”的教育实验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因为考进北大并不等于人格的成功,一张北大文凭吧不能保证孩子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和幸福的人生。“有些教育上海不会一下子显现,但伤害就是伤害,他一定会潜伏在生命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尽管很多的人知道这样的一种教育方法不对,但是如果能让他们的孩子考上北大,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家长愿意去尝试这样一种方法吧。为什么呢?只要中国的人才培养制度没变,只要中国还是这样一种高考制度,应试教育就会是千足之虫,死而不僵。

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创新教育心得体会 学忠县精神 议创新教育 要当一名好教师却是不易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同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 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把课堂氛围的死气沉沉,营造生动活泼的;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这就要老师解放思想。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 (2)有较高的治理艺术.治理包括两方面:班级的治理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往”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 以上三点体会是我在学习《创新与创新教育》这本书时得来的。我天天都在想,我们的教育是在不断创新中得以发展的,我身为一名老师更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往创新,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进步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要创新,生活要更新,我要加倍地往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把它们运用到实践中来,让自己的学习风气、敬业精神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xx年,给力之年,必须给力!必须创新!【篇二】创新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创新心得体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我们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乐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汪洋恣意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

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当今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分析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详细全面地提出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素质教育困难所在。最后,结合中国教育现状,有针对性提出基本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基本对策 前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1.素质教育定位尚不明确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而目前,很多人是根据《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提法,来定义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教育。这个定义只表达了良好的主观愿望,因而是一种主观定义。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搞的教育不是在“提高全民族素质”或“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所以这样主观定义本身无法取得必要的规范性。因此,当素质教育主张内涵模糊的时候,也必然导致所指混乱。

2.素质教育推进尚有差别 目前,素质教育推进的差别巨大,一些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一是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不断扩大。城区学校在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设施方面都占有优势,教育的投入大部分用于一些城区重点中小学建设,而农村中小学则师资匮乏、设施落后,只能维护日常教育教学;二是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差别大。从小学到高中来看,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效果明显,而离高考、中考越近,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就越严峻,进展难度就越大。很简单的道理,初中入学是就近入学,所以小学教学压力不大,而高中入学要分重点和非重点,最后的高考就是拼分数了。 3.素质教育队伍尚缺保障 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教师的素质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水平,仅有一颗爱生之心是远远不够的。正如第斯多惠曾说,当你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学生对那些知识渊博、谈吐不凡的教师有着由衷的钦佩和崇敬感,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为他喜爱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但教师队伍形成了每年大量教师离退休,而极少有补充新教师,使教师队伍日渐薄弱。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下,怎样全面真正实施素质教育?4.素质教育评价尚不能接轨 现在,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尚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体系,存在着片面、不合理的评价现象。 (1)社会评价不科学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 养”的关系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战略主题,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 这样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 误区。 ?“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 种什么模式,应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 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 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 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以考试分数取代人 的全面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模式化, 而实际上,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 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 化的。”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傅国亮如是说。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认为,素质 教育就是适度的教育,而当前的中小学 教育则是一种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 ?一是功能过度。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让一个生物人转化和成长为社会人,过 早地与成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 想对应起来,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 而言,在现阶段是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 ?二是内容过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 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目前普遍 来说,学生的书包过重,所学内容过多、过深。 ?三是责任过度。全社会关心学校,学校 却“办”了全社会。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疗等所有的一切都归学校管。 校长充当了炊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 角色,把所有事情都管了,唯独没精力 管教学。地方官员大多把重视教育,简 单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办学校、建房

子,很少关心教育本身。政府责任过度,往往就是政绩的过度、基建的过度、浪 费的过度。 ?教育本来应是家庭的事、团体的事、社 会的事,现在却全部成了政府的事情。 结果该有学校的地方都由政府投入,把 所有的学校都搞成公办,民办教育没有 了发展空间。这种过度的责任,还推高 了群众择校的热情和对教育不公的不满。?四是学制过度。现在孩子发育提前,结 果该恋爱的时候在读书、在拼高考,等 到上大学了,青春期已经过了,既不爱 读书,也不会谈恋爱了。以人为本就是 该干啥的时候让他干啥。基础教育,十 年足矣。 ?贵阳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认为,当前素 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典型病症, 主要表现为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知而 罔行。 ?知而不行:

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信息素质”是由美国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他的解释是“人们利用多种信息工具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一个报告中认为,信息素质能够使人们知道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何种信息并能够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我个人对信息素质的理解是:一个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筛选、判断以及信息的评价和利用能力,它标志着信息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在学习中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由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教育、信息能力教育等组成。其中,信息意识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或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教育要求人们防止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不借助网络进行人身攻击,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隐私权等违法犯罪活动;信息能力教育由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组成。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社会生存、学习、发展的重要能力与基本素质。 那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首先,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的基础。据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统计,美国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只有12.5H是在大学阶段获取得的,而87.5H则来自于工作实践。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要求他们具有掌握信息获取的能力,大学生只有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创新型人才要想在信息时代生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选择与吸收能力。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很多高校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如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可是在部分高校这门课程只是公共选修课,有些院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这门课。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具备起码的信息素质,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上的缺憾。其实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感受到了教育的时滞性与社会需求的多变性、书本知识的陈旧性与生活的现实性所带来的压力,怎样把无穷的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融会到已有的知识框架中,创造出新知识,在这当中信息素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必须改革相应的课程设置,重视对现代信息资源的介绍与利用,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主要任务。大学教育的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阶段要设置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获取、评价和存储利用等能力。

学校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学校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学校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养。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以“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主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要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 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言行,培养其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

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宽素质教育思路,组织好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学校素质教育心得体会2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祖国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而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养。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证明材料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证 明材料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关于同志实施课程改革的 证明材料 同志在我校期间,能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突出成绩。该同志能以生为本,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主体作用、自我教育作用得以充分体现,给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实践、展示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使学生正确面对生活,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该同志能认真指导学生能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做一件好事,干一次家务等,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任现职以来,在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格次,2008年12月主讲的《分数除法》荣获县优质课赛讲一等奖;2014年9月主讲的《圆的面积》荣获县优质课赛讲一等奖,2012年9月被评为南阳市中小学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4年8月所写论文《如何加强学生的倾听能力》获县一等奖;2014年8月所写论文《如何科学处理学生的作业》获县一等奖。2009年5月被评为第三届小学骨干教师。2013年所辅导学生杨驰的作文《心田上的康乃馨》获市级二等奖,本人获优秀辅导奖,2012年参与的教科研课题《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策略与实践研究》获市级二等奖。 特此证明。 2014年11月20日

浅谈我国素质教育现状()

浅谈我国素质教育现状 摘要: 本文就素质教育的背景、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进行对比,以及怎样完善素质教育,从这三方面对我国素质教育现状做简要分析。 【关键字】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做学习的主人 前言 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迎接国际竞争,为了满足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迫切的需要创新型人才,人们将矛头直接对准教育,其中,呼声最高的就是素质教育问题。然而,中国的素质教育现状,能承担的起21世纪的期望和挑战吗? 一、素质教育的背景 “素质教育”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孔子主张人不论出身贵贱,不论品行善恶,不论聪明愚笨,不论年龄大小,不论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而且应该接受教育,重视品德教育、美育陶冶和体育卫生,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人格得到全面发展,首创了启发式教学法,他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因材施教",主张教学相长,以师生共同讨论作为经常性的教学形式。 为了迎合隋唐时期社会人才的需要,施行了科举考试,应试教育也就真正的开始了,并且沿用至今。但是,就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应试教育已无法培养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当今的应试教育显然把智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但智育的目标确实狭隘化,功利化,片面化。迫于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人们重新审视我国的教育,素质教育的趋势应运而生。从1983年到1999年二月,先后提出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思想,2000年,教育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再次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由2000年开始,素质教育正式被教育部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倡导素质教育,可是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 1、笔者在参考大量文献后,发现素质教育没有特定的概念,但具有以下含义: (1)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最有利的教育方式。 (2)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高等专门教育也应当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3)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 近年来,即使国家一再完善教育制度,尽可能的将素质教育融入到现有的教育制度中,但素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基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那么,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成了教育工作者探究的主题。 一、素质教育观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起源于二十世纪90年代,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实践、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新人才的转变。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它特别强调学

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必须不间断地创新,人们必须不停地学习,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向学习型组织转型,人们的道德素质必须不断提高。显然,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而艰巨的改革。要实现转变,就必须在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等根本问题上彻底转变传统的意识,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适应世界经济知识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二十一世纪创新型人才,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对基础教育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在,教育界有一种说法“课外抓能力、课内抓知识,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只要是目前的中考、高考制度还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这种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升学条件的制度还将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制约着素质教育推广与实施。形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一些教师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重视认识能力的培养,重视考试的选择功能,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和综合

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人均受教育机会较少和出于就业的考虑等原因,教育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即所谓的应试教育。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旧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力争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体会谈下为什么新一轮的生物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素 质教育。 一、新课程目标的设置渗透了STS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程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取,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三者的关系问题。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表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能够较好地传递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和

经验,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实现知识的迁移,但是由于忽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容易造成与社会脱节和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以社会为中心”的课程强调按社会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忽视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得课程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 动机为基础,以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让学生从做中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由于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内容繁杂而缺乏连续性,不利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传递,不利于学生掌握适应社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所以专家学者大都认为,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都是课程设计应当 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当将这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不可偏废。中学生物课程实现了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最

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中国素质教育的未来的发展 过去的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中小学教育以“应试”为主,更多的强调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标准,像工厂生产标准件一样,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按一个规格,一个标准生产出来。但世界是多彩的,社会是多元的,对人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更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在以后对诸多方面都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一、国家管理 政府资金:加大资金支持,提供一些设施,使进行素质教育成为可能。对农村地区加以扶持。 机构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将素质教育摆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素质教育的发展将会促使考试制度的改革与评分标准的改变。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有条件的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多种形式的高考制度改革试验,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考生的选择机会 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充分发挥教育拨款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二,学校管理 教育观念:不再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紧箍咒”来念,把教职工福利待遇与学生分数挂钩。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课程的设置:这方面主要是高等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各个学校将从自己所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层次、规格等实际情况出发,各有特点的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以实现理工结合、文理交叉,使学科间的整体联系以及科学和社会系统的联系得到了加强,拓宽了专业口径,开阔了科学视野,当然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学科课程。 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

学校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学校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教育方针,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学校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学校素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养。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以"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主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要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 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言行,培养其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宽素质教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

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课程改革的关系 杨向东/《人民教育》2016年第19期 是“核心素养”还是“胜任力”? 本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根据OECD的界定,素养(competence)“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还包括个体调动和利用种种心理社会资源(包括各种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在特定情境中复杂需要的能力”。它超越了“认知能力(cognitive ability)”的范畴,也不限于传统意义上“能力(ability)”的内涵和外延,而是包含了“各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OECD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带有明显的社会适应倾向。随着信息化时代和创新经济模式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工作类型要求个体能够应对陌生的挑战性情境,处理复杂多变的任务。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个体要能够对复杂问题做出灵活反应,能够有效沟通和使用技术,能够在团队中工作和创新,持续性地生成新信息、知识或产品。综观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无一例外都突出了这一立场。这些框架都强调在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环境下,在多元异质社会中创新、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这些素养反映了个体适应21世纪的共同要求。 鉴于上述倾向,有学者认为本次课程改革应该采用“胜任力”,而非“核心素养”这一术语;也有人认为“核心素养”更多强调了社会适应性,而对个人发展关注不够,以“核心素养”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不够妥当;还有人认为“核心素养”更多强调了未来社会个体应该具备的高级技能,不能全面涵盖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全部内涵。 如果用于分析和理解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和相关的课程改革趋势,这些观点是有道理的。然而,如果用来评判此次以“核心素养”为设计理念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就有失偏颇了。这是因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并不是机械照搬西方相关概念和研究结论,而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这种理解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数学文化与现代文明

数学文化与现代文明 谈到人类文明,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成就。熟不知数学才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一词,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比西方要早,但直到十九世纪,它才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表示方式。《哲学小词典》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组织及文学艺术等。文化可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借助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来表现。而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工具、思想方法和理性精神,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数学文化的发展足迹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足迹的,所以它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发展。西方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数学文化观,认为数学是一个由其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共同作用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系统,90年代末我国学者也开始从文化的角度来关注数学,并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根据数学文化内涵的侧重点的不同,可以给予数学文化不同的理解。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那对应的数学文化也有广义狭义的理解。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广义还包括了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数学文化具有很多特点,文中给出数学文化的定义之后,对数学文化的传统性、抽象性、哲学性、美学性、渗

透性、发展性、艺术性及趣味性等做了重点阐述,了解这些特点能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及认识。因为受经济制度、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民主观念、科学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古希腊相当重视数学,相传当时不懂几何者是不能进入柏拉图学园的,但在我国古代,崇尚诗 词歌赋、琴棋书画或者懂点八股文的人被认为是有文化、有品味的人,而数学仅仅是被商人记账、算命先生算命时才会用到。纵观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实用思想、算法化的特点一直贯穿其中。《九章算术》对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影响很大,从隋唐时代一直到明末清初,所学知 识几乎都来自于《九章算术》或是其扩展版。《九章算术》的编写方式与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编写方式有着天壤之别,《几何原本》是从公理、公设、定理等出发,通过证明的方式建立起演绎数学体系,而《九章算术》是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建立起机械性数学体系,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重实用、重计算的特点。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儒家、道家三大学派,特别是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影响很大。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世界观因迎合封建统治者的意愿而受到推崇,由这种观念所引发的轻视科学、鄙视技艺的思想也对后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至今我国政府、教育部门中还有大部分人不重视数学研究,可以说儒家文化阻碍了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而古希腊的数学如哲学一般备受人们的重视,在整个文化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孕育了一种理性精神,不仅给西 方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也给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带来了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向全国发出了在15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号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教育无疑承担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奠基的重大历史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基为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开辟了素质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创新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当中使用最广泛的词汇之一。 第一节: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是两个出现频率很高、联系比较密切、正在现代教育话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新概念。科学地界定两者的内涵、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完善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内涵 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给大家以极大的鼓舞和启发,“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创新教育定义不下百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我认为对创新教育的定义,既要考虑创新教育的历史和已经形成的规约,又要考虑到创新教育已有的升华和将来的发展。我们认为,从广义上说,创新教育就是为了使人能够创新而进行的教育。凡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创新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创新教育是指把壮大生命提高人的创新性当作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并在全部教育教学过

浅谈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启受教育者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的各种品质,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性的全面发展,还包括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二者的结合即马克思所说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发展个性,要求确立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这恰恰是使人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的去全面提高基本素质.发展个性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个性是发展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两个基本特征,即独创性和个体性。因此,教师既要发展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又要帮助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社会适应性弱的学生,扬长补短、避其所短,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 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都在不同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贯穿教育的始末。素质教育包括了学科教育,能力教育,也包括做人的教育。尤其是做人的教育,如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把它放在了首位,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德不好是危险品,智不好是次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基础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基础要厚,知识面要广,能力要强。基础是学生思想和知识发展的根,是发展的源。基础要厚,一是指扎实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和做人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最旺盛时期,教育要为他们的脑力和体力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相信孩子,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心,长大了我们对他们还报什么希望呢?因此,他主张小学一年级不给学生的作业成绩打分数,第一次给学生打分不打不及格的分数。这为的是从小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必须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个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学习《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素质教育已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上和时间上对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探索。因此,课程改革是二十一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全民的素质,因而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伟大、更艰巨的任务,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的质量与素质教育的进程同二十一世纪的发展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迫使我们及时有效的解决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进行课程改革。 怎样才能扎实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呢?党和国家领导人已多次召开座谈会,并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之一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见,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上,我国旧的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就必须进行改革,以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建国五十年来,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临未来的挑战,回顾旧的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我们发现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2005年秋季全国统一推行新的课程体系,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本次课程改革是历次课程改革的一种完善和延续。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一代新人的培养问题,还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只有在改革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从真正意义上进行教育的创新和对新课标的实施。 (作者单位:408103重庆市涪陵区李渡大柏树中学)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小学的重要性(完整版)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小学的重要性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黄金发展阶段,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所以从小能让孩子建立良好学习氛围,学习习惯,要胜过各种高昂的补课班。人才成就未来,教育成就梦想。能够培养出创新人才,要从小树人。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走回课堂,参与课堂。在参与的基础上,才能总结,创新。 素质教育创新 小学阶段教育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它是一项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基础教育,具有引导的作用,是儿童多元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的重中之重。参加小学教育,已有16个年头,一直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接触到的都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孩子们个个天生好奇心强,实际操作的欲望强烈,要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必须首先从儿童的认知特点抓起。小学阶段可以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有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才会让小学的教育厚积薄发。小学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小学基础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只有把学问做真,教学做实,不要跟风,流于形式,才能把教育的整体素质提高,只有儿童的素质整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结合孩子年龄、生理特点,进行创新。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使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从教育的本质、功能、机制去认真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素质教育与创新,息息相关。如果全民的素质不能全面提升,那么所谓创新只能是空谈。创新在小学教学中,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毕竟知识的吸取方式较单一。对知识的整合、归类,还是有一定困难,因此,不要把创新流于形式,要落于实处,扎实到教育中去。跟风似的创新,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浅析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摘要: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并着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巨大的需求。必须承认,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然而,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我们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进入21世纪,对我国来说,就要迈上新的5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人才的准备。问题的重要性使我们不得不去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目前在基础教育界已形成了共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且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究其原因,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也要注重教育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实施素质素质教育教育战略 Abstrac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our country educates the development to face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and the challenge: The Central Party Committee, the State Council proposes explicitly and begins to implement “the rely 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rejuvenate the nation” the strategy; Technical, the economical rapidly expand and society's progress to educates proposes the huge demand. Must acknowledge that our country's traditional education to the state economy, social,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However, only then dares facing the question, we can progress, can follow the time development the step.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o our country, must step the new 50 years to realize the modernized journey basically in the n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preparation, is talented person's preparation. The question importance causes us to be able not but to go to carefully examine our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the talented person view. At present has reached the consensus in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al circle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has been imperative, th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s main channel i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moreover must play student's main body role. But, has the massive formalism, the superficial piece of writing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vestigates its reason, I though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already needs to respect the education reality also to need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educate the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key word: Implementation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Education strategy 一、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认真的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只面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多数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第二,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注重不够。 第三,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如何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注重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重知轻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