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知识点汇总

中医妇科知识点汇总
中医妇科知识点汇总

中医妇科知识点汇总

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工作总结

20XX年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工作总结 20XX年我院继续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与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桂卫中[2010]3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建设与管理目标及中医妇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与考核指标等项目建设相关文件的要求,在前2年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项建设工作。将项目建设工作列入医院年度重点工作,现将项目建设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院领导高度重视专科建设工作,成立专科建设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医务科科长担任,负责项目的督查工作,妇产科主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保证项目工作有序开展。 二、按照项目建设的五个方面逐项落实: (一)、基本条件建设: 病区床位达到20张,妇科独立病床8张,在床位不足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设置一间中医特色治疗室,开展中医特色治疗、灌肠治疗、熏洗、宫颈上药、理疗等治疗项目,改造了病房治疗室,设置妇科门诊,安排高年资主治医师坐诊,门诊设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中医特色治疗室,各区域布局比较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能满足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的开展。20XX 年1~9月妇科门诊量14422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17.14%。 (二)、人员队伍建设 20XX年招聘1名中医执业医师,现有7名医师,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本科学历6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43%,主治医师比率70%,本科学历比率85.7%,继续强化中医妇科知识的培训,科室医师参加培训的比例100%,主要培训中医基本知识、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诊断,本科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外治法的适应症和操作常规,妇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妇科常用方剂,妇科主任带头接受培训,今年共派出李艳医师、韦铮铮主管护师2人到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妇科进修。通过学习,大部分医师能熟练掌握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常用方剂,促进中医临床工作的开展。 (三)服务技术建设: 对重点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胎漏、胎动不安、异位妊娠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对实施情况及疗效进行总结,三个病种的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100%,中成药辨证使用率100%,中医治疗率100%,治愈好转率100%,20XX年1~9

完整word版,《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1,病因病机 (1)病因:外因,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2)病机: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虚、致淤、化热、伤阴等。 2,主要的他觉症状 (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疹,有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①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者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②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其数目不一,有散在分布的,亦有相互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为斑块,一般直径大于2cm,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为丘疱疹; ③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和热毒所致④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 ⑤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⑥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浑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来。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皴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 ①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状,大的为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的片状; ②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属湿热为患。 ③溃疡: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④痂: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⑤抓痕: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形成血痂,皮肤瘙痒,多有风盛或内热所致 ⑥皴裂:为皮肤上的线性裂口,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⑦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⑧色素沉着: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 3,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妇科总结

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总结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 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 血热型 1)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2)阳盛血热型: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清经散 3)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2)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人参养荣汤 3)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大营煎 4)实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5)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6)痰湿型: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2)脾虚型: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3)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桃红四物汤 五、月经过少 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3)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气调经-通瘀煎 六、经期延长 1)气虚型:补气升提、固冲调经-举元煎 2)虚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清血养阴汤 3)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棕蒲散 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一阴煎 2)脾气虚型:健脾益气、固冲摄血-归脾汤 3)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4)血瘀型:活血化瘀、理血归经-逐瘀止血汤

八、痛经 1)肾气亏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2)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黄芪建中汤 3)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4)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5)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 2)气血不足: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 十一、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六味地黄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 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

中医妇科工作总结通用版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 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中医妇科工作总结通用版 ——Summaring Experience, Carrying Over To Go Forward Striving for More Achievement 。

中医妇科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本院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本科室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和本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协作下,坚持以病人为服务中心,以病人康复为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精心诊治,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妇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倡科室整体素质 始终坚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业务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医学理论和方法指导科室工作。本科室能熟练诊治各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技术。工作中全体科室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热情接待来诊治的每一位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二、完善管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1、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培训,素质教育和本院各种创建活动,主动配合参与相关科室的诊疗活动。科室分工明确,有团结协作精神。 2、科室诊疗规程清楚明确,记录准确及时。 3、坚持医疗质量检查和医疗安全评价制度的落实。全年本科室没有发生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事故。 4、利用各种渠道开展了对育龄妇女的生育健康知识、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免费为妇女进行体检。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体现中医专科特色

本科室在院部支持下,通过多种形状,培养中医人才。一年中,一名主治医师顺利通过高级职称考核,并参加农村优秀中医人才到省中医院跟师学习。利用各种学术活动机会,逐步使全科医技人员成为各具特点,能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符合重点专科建设人才。进一步增强全体医务人员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意识,在创建中医重点专科,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丰富中医药特色诊疗,形成了明星的专科优势,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更好地为广大病员解除痛苦。 四、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群众满意度。 加强医风医德及职业建设,认真执行医疗法规,增强了组织纪律性,责任心,严格遵守法规法纪和本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发生违法违纪、吃拿卡的行为,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及工作作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妇科工作总结

妇科工作总结 妇科工作总结 xx年度以来,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在站长领导、支持配合下,我站妇产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个人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 在工作期间,积极围绕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坚持走临床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配合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妇产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学习有关妇幼卫生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经常参加培训学习聆听上级专家学者的讲课,上半年到中医院进修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及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去,能熟练掌握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

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产科疾病、宫颈糜烂、等及其他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熟练诊治妇科各种急症、重症,独立进行妇产科常用手术及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一年以来,本人诊治的妇产科疾病诊断治疗准确率在95%以上、接生280例,独立完成50多例剖宫产及其他妇产科手术,无差错事故的发生。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本人在工作期间,格按照上级妇幼工作要求,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医患沟通到位,科室人员相互理解,团结一致,对住院分娩病人的孕妇,观察产程严密,耐心做好医患沟通让孕妇及家属了解产程过程及可能发生的情况,让其心理有数,并有一个心理准备及理解过程,手术病人严格把握手术指针,对危重病人进行尽快治疗,手术严格无菌操作,无一例产褥感染。严格自己遵守排班制度及首诊负责制定,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科室消毒责任明确,正规,及时记录总之,在这一年中无论在工作中或技术水平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自己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种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文字水平和综合素质,使自己圆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希望在明年的工作中再接再厉。 妇科工作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学习题及答案: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一、A1 1、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寒邪无关 A、痛经 B、月经后期 C、带下病 D、月经先期 E、不孕症 2、外湿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子肿 B、闭经 C、子满 D、阴痒 E、经行泄泻 3、下列各项,不属于外热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过多 B、产后发热 C、恶阻 D、阴疮 E、子淋 4、抑郁忿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B、月经先期 C、经期延长 D、经间期出血 E、月经过多 5、惊恐伤肾,恐则气下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后期 B、经间期出血 C、月经过少 D、月经先期 E、月经过多 6、产后过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产后血晕 B、产后发热 C、恶露不绝 D、产后腹痛 E、产后抑郁 7、肾阴虚,冲任、胞宫胞脉失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后期 B、月经过少 C、闭经 D、痛经

8、肝经湿热,蕴结胞中,阻滞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过少 B、癥瘕 C、闭经 D、月经后期 E、痛经 9、肾阳虚,命门火衰,胞宫虚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妊娠腹痛 B、带下过多 C、月经过少 D、月经后期 E、闭经 10、肝郁化热,火热之邪下扰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经行吐衄 B、妊娠恶阻 C、月经先期 D、经行乳房胀痛 E、经间期出血 11、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月经先期 B、胎漏

C、滑胎 D、胎萎不长 E、产后血晕 12、脾失统摄,冲任不固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 A、经间期出血 B、带下过多 C、经行吐衄 D、滑胎 E、经期延长 13、督脉虚损,阴阳平衡失调可导致的疾病是 A、经行发热 B、崩漏 C、经行身痛 D、痛经 E、产后发热 14、下列各项,不属于带脉失约导致的疾病是 A、滑胎 B、带下病 C、胎动不安 D、子宫脱垂 E、崩漏

中医妇科学_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附件1 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盆腔炎 1.定义 C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2.诊断 2.1诊断依据: 2.1.1病史 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1.2 症状 主症:小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异常,带下量多、色黄、气臭; 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形寒肢冷,小便黄,大便干燥,或大便溏泄,舌象异常,如舌质红或暗红,边尖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弦涩。 2.1.3 体征 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成索状增粗或/和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一侧或双侧宫骶韧带增粗、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压痛。 上述体征至少同时具备下列三项:下腹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宫颈举痛、宫体压痛;附件区(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 2.1.4 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增高; 血沉增快; 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 B超检查:可探及直肠子宫凹陷积液、盆腔炎性包块或脓肿; 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可抽出炎性渗出液或脓液; 血清CA125可增高; C反应蛋白可增高;

血清或腹水同种淀粉酶可降低; 腹腔镜检查:可见子宫、输卵管表面充血水肿、脓性渗出,或粘连包裹病灶,或脓肿形成。 根据上述主要症状、必备体征,辅助检查(至少具备1~2项),结合病史即可诊断。 2.2鉴别诊断: 2.2.1.子宫膜异位症子宫膜异位症的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若能触及典型触痛结节,有助于诊断。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鉴别困难时应行腹腔镜检查。 2.2.2卵巢囊肿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输卵管卵巢囊肿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形,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 2.2. 3.卵巢癌附件炎性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易与卵巢癌相混淆,慢性炎性包块多为囊性;而卵巢癌包块多为实性,较硬,表面不规则,子宫直肠窝可扪及质硬的结节,常有腹水,患者一般情况较差,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可借助于腹腔镜检查或病理活体组织检查。 2.2.4.旧性宫外孕多有闭经史及阴道流血,偏于患侧下腹痛,妇科检查子宫旁有粘连的包块,触痛,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2.2.5.结核性盆腔炎也是慢性疾病,多有其他脏器的结核史,腹痛常为持续性,偶有闭经史,常有子宫膜结核,腹胀,偶有腹部包块,X线检查下腹部可见钙化灶,包块位置较慢性盆腔炎高,腹腔镜检查活检可明确诊断。 3.理法方药 3.1病因病机 肝郁气滞、寒湿凝滞、湿热瘀结、肝郁脾虚为冲任阻滞、胞脉失畅的常见原因。肝气伤,气行不畅,血行瘀阻结于胞宫,可见肝郁气滞之象;寒湿之邪侵袭冲任、胞宫,与气血相结,血行不畅,则寒湿凝滞;湿热之余邪与气血搏结于冲任胞宫。经行、劳累耗伤气血,正气虚衰,可见湿热瘀结之象;脾虚之人,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木旺乘土。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留滞与冲任、胞宫发为本病。 3.2理法方药

医院妇产科年终工作总结

医院妇产科年终工作总结 xx 即将过去,一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科医护人员的配合下,以医院评审、优质服务为契机,按照“二甲”中医医院的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和优势,促进和提高妇产科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水平,现将我科一年来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医德医风 全科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从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认真负责,用心主动,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首诊负责; 热情服务,礼貌待患以成为规范行为。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 二、科室 管理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为负责人的质量管理小组,严格执行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质控标准。每月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持续改善,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了医护质量的规范化。规范医疗文件的书写,完善三级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 100%,甲级病历率 100%,坚持急、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规范医疗质量管理。科室不断完善标准化的操作规程,科室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科室各种资料管理有条有序 . 资料完整。各项设备仪器均有专人负责保养并定期检查。 三.努力钻研业务重视人才培养 1 重视继续医学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用心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学分的比例均到达100%,一年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超过4 次,用心参加院内、外的业务学习、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新技术、新方法,

收到了显著效果。一年来。 2 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今年,我们在人员紧缺的状况下仍坚持派出 1 人到省级以上医院深造学习。 四、科室医疗工作 1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治疗方案。自XX 年12月10日至XX年12月10日,住院246例,其中中医优势病种妇人腹痛114 例,崩崩漏漏住住院院病病人人 9988 例例。 11.. 中中医医诊诊断断准准确确率率 9922%%;;22.. 西西医医诊诊断断准准确确率率 9966%%;;33..中中西西医医结结合合诊诊断断准准确确率率9988%%;;44..中中医医药药辨辨证证论论治治准准确确率率 9955.. 55%%;;55.. 入入院院三三日日确确诊诊率率9966%%;;66.. 急急、危危、重重、疑疑难难病病人人占占总总病病人人数数33%%;;今年门 诊人次 3800人次; 住院手术 16台次,住院分娩 65人,人流术 268人次,上取环 165人次, 2在孕产妇系统管理方面,落实孕产期全程跟踪管理职责制,对孕产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建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管理并做好各种记录。及时上报孕产妇系统管理的月报表、季报表、年终总结按时上报且项目齐全,数字准 3 确。 XX 年门诊孕妇新建卡人数 100 人,产妇数 65 人住院分娩产妇数 65人,活产数 65人,其中顺产 52人,剖宫产13例,剖宫产率20%。新法接生率100%。无围产儿死亡,无产褥感染,无子宫破裂、会阴三度裂伤,无孕产妇死亡,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3,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对辖区内的妇女进行健康宣教及妇女病的普查,今年共完成了900 人次的普查任务,普查人数比去年的增加了 30%,资料、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中医妇科学笔记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日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三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以30~5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两天,甚至点滴即净者。 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尽者。 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 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指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以建立后又中断六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带下病: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多: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及局部症状者。 带下过少:指带下量明显减少,导致阴中干涩痒痛,甚至阴部萎缩者。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 妊娠腹痛: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 胎漏:妊娠期间有少量阴道出血,时出时至,或淋漓不断,而无腰痛,腹痛,小腹下坠者。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痛,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现者。 胎萎不长:妊娠四五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宫体增大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 胎死不下:胎死腹中,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 子满:妊娠5~6个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全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 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 子晕:妊娠期出现以头晕目眩,状若眩冒为主症,甚至眩晕欲厥。 子嗽:妊娠期间,咳嗽不已。 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可与西医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互参) 产后痉病:产褥期内,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者。 产后发热: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它症状者。 病名首见宋代《妇人大全良方》 病因:感染邪毒,外感,血瘀,血虚 产后腹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其中因淤血引起者,称儿枕痛。宋代《妇人大全良方》首次提出“儿枕腹痛”。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产后小便不通:新产后,产妇发生排便困难,小便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同,小腹胀急疼痛者。又称产后癃闭 鉴别诊断 产后小便淋痛:两者均有产后排尿困难。产后小便淋痛以小便频急涩痛欲出未尽为特征,或伴有恶寒发热,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产后小便不通为点滴而下,或 闭塞不通,但无尿痛,尿常规检查无异常。 产后小便淋痛:产后出现尿频尿急,淋漓涩痛。

中医妇科重点大总结

第一章 “带下医”是最早的妇产科医生,扁鹊 《黄帝内经》记载了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茹丸。 中医专科的分化始于汉代,设太医令;唐代设太医署;宋代设太医局。 临产六字要诀:睡、忍痛、慢临盆。 第二章 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 月经病: 凡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病症,统称为月经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月经的生理现象: (1)初潮一般13~14岁之间,可早至11~12岁,也可迟至16岁。 (2)周期月经有明显的节律。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 (3)经量、经色、经质一般经期第2~3天经量最多,总量约为30~80ml,经色黯红,初时较浅,量多时经色加深,将净时渐淡。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 (4)绝经以停经一年以上的最后一次月经位标志。45~55,也可早至40晚至57岁。 天葵:天葵源于先天,属阴精,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 冲任二脉:冲脉、任脉与督脉皆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属奇经。 妊娠五个月可用听诊器听到胎心音,胎动120~160次/分,胎心率多为150~160次/分。 预产期的计算是以末次月经第一天的日期为基数,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前后14天分娩属正常。 8、影响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9、分娩结束后,产妇的全身脏腑、气血与胞宫逐渐恢复到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需要6周。 10、分娩后,子宫内的淤血浊液经阴道排除,称为恶露。 第三章 妇科疾病的常见病因中以寒、热、湿邪较为常见。 脏腑功能失调,以肾、肝、脾的病机与妇科疾病的关系较为密切。 第七章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异常的一类病症,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6个病症。(了解各个病的诊断要点) 崩漏: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由于崩与漏二者相互转化,故统称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 诊断要点: (1)病史 (2)症状 (3)检查 治疗原则:量多势急--“治标”,塞流,即止血;

中医妇科学表格版.docx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阳盛实热清热凉血调经 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阴虚血热滋阴清热调经 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二、月经后期 血虚补血益气调经 血寒虚寒扶阳祛寒调经 实寒温经散寒调经 气滞理气行滞调经 痰湿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肾虚补肾调经 肝郁疏肝解郁调经 肝郁肾虚补肾疏肝调经 四、月经过多 气虚补气摄血固冲 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血瘀活血化瘀、止血 五、月经过少 肾虚补肾填精、养血调经 血虚养血益气调经 痰湿化痰燥湿,理气调经 血瘀活血化瘀养血 六、经期延长 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血热养阴清热止血 血瘀活血祛瘀、止血调经 七、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湿热清热利湿、固冲止血 血瘀化瘀止血 脾气虚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八、闭经 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肝肾虚损补益肝肾、养血通经 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经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清经散 丹栀逍遥散 两地汤 补中益气汤 / 归脾汤 大补元煎 温经汤《金贵要略》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艾附暖宫汤 乌药汤 芎归二陈汤 固阴煎 逍遥散 定经汤 举元煎 /安冲汤 保阴煎 失笑散加味 归肾丸 /当归地黄饮 滋血汤 /小营煎 芎归二陈汤 /苍附导痰丸 桃红四物汤 /通瘀煎 举元煎 两地汤合二至丸 /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固经丸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桂枝茯苓丸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一阴煎 清肝止淋汤 逐瘀止血汤 归脾汤 加减苁蓉菟丝子 归肾丸 人参养荣汤 加减一阴煎 血府逐瘀汤 四君子汤和苍附导痰丸 温经汤《妇人》

中医妇科工作总结精品范文

中医妇科工作总结精品范文 一年来,在本院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本科室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和本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协作下,坚持以病人为服务中心,以病人康复为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精心诊治,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妇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倡科室整体素质 始终坚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业务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医学理论和方法指导科室工作。本科室能熟练诊治各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技术。工作中全体科室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热情接待来诊治的每一位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二、完善管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1、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培训,素质教育和本院各种创建活动,主动配合参与相关科室的诊疗活动。科室分工明确,有团结协作精神。 2、科室诊疗规程清楚明确,记录准确及时。 3、坚持医疗质量检查和医疗安全评价制度的落实。全年本科室没有发生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事故。 4、利用各种渠道开展了对育龄妇女的生育健康知识、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免费为妇女进行体检。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体现中医专科特色 本科室在院部支持下,通过多种形状,培养中医人才。一年中,一名主治医师顺利通过高级职称考核,并参加农村优秀中医人才到省中医院跟师学习。利用各种学术活动机会,逐步使全科医技人员成为各具特点,能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符合重点专科建设人才。进一步增强全体医务人员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意识,在创建中医重点专科,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丰富中医药特色诊疗,形成了明星的专科优势,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更好地为广大病员解除痛苦。 四、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群众满意度。 加强医风医德及职业建设,认真执行医疗法规,增强了组织纪律性,责任心,严格遵守法规法纪和本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发生违法违纪、吃拿卡的行为,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及工作作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不孕症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不孕症 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受孕者,或曾孕育过,未避孕又2年以上未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前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后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古称前者为“全不产”,后者为“断绪”。 西医学认为女性原因引起的不孕症,主要与排卵功能障碍、盆腔炎症、盆腔肿瘤和生殖器官畸形等疾病有关。中医学对女性先天生理缺陷和畸形的不孕总结了五种不宜——“五不女”,即螺(又作骡)、纹、鼓、角、脉五种,其中除脉之外,均非药物治疗所能奏效的,故不属本节论述范畴。 [病因病机] 男女奴方在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的条件下,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两性相合,便可媾成胎孕,可见不孕主要与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有关。临床常见有肾虚、肝郁、痰湿、血瘀等类型。 一、肾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温煦,不能摄精成孕;或伤肾中真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寒湿滞于冲任,湿壅胞脉,不能摄精成孕;或经期摄生不慎,涉水感寒,寒邪伤肾,损及冲任,寒客胞中,不能摄精成孕;或房事不节,耗伤

精血,肾阴亏损,以致冲任血少,不能凝精成孕,甚则阴血不足,阴虚内热,热伏冲任,热扰血海,以致不能凝精成孕。 二、肝郁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血气不和,冲任不能相资,以致不能摄精成孕。 三、痰湿 素体肥胖,或恣食膏粱厚味,痰湿内盛,阻塞气机,冲任失司,躯脂满溢,闭塞胞宫,或脾失健运,饮食不节,痰湿内生,湿浊流注下焦,滞于冲任,湿壅胞脉,都可导致不能摄精成孕。 四、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际,涉水感寒,或不禁房事,邪与血结,瘀阻胞脉,以致不能摄精成孕。 [辨证论治] 不孕症的辨证,主要依据月经的变化、带下病的轻重程度,其次依据全身症状及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脏腑、气血、寒热、虚实,以指导治疗。治疗重点是温养肾气,调理气血,使经调病除,则胎孕可成。此外,还须情志舒畅,房事有节,择纲组的候而合阴阳,以利于成孕。 一、肾虚型 (一)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头晕耳鸣,腰酸腿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中医妇科学知识要点总结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568)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调经-丹栀逍遥散 3)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 1)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2)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艾附暖宫丸 3)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4)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2)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举元煎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地榆、槐花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 五、月经过少 1)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2)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 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1)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二至丸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二至丸 2)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3)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八、痛经 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 阴虚内寒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 寒湿凝滞证: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 5)肾气虚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 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鸡血藤、首乌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十、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沙参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 十一、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左归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理中丸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 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 2)瘀阻气闭:行血逐瘀-夺命散 二、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

年度中医科工作总结

20XX年度中医科工作总结 20XX年7月成立中医科,中医科在院领导的准确领导下,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完成了下半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成绩有困难也有不足,为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以利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狠抓业务学习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科室内的人员团结,进一步提高了科室的思想政治意识,增强科室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我科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对我科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经济扶持,添置了必要的中医设备(中药粉碎机),为研发中药粉剂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业务情况: 中医科今年7月到11月门诊人次3558人,去年同期2048人,上涨73%,会诊病人较同期有所提高。复诊率80%左右。科室在其他科室的配合之下,业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众多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治疗效果的肯定。就诊人群面已经波及关外十八个县及牧区四.紧抓科室制度建设 认真组织医德医风学习及政治思想学习,各种法规法制的学习,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建立健全科室制度,用制度管人,量化到每一个人。

把医德医风学习、政治思想学习与“三好一满意”、“三甲复审”、行风评议、防火防盗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合目标责任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并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奖惩分明,并在科内实行月考核,此项考核与年终履职考核及先进个人的评比相挂钩。设立考核指标及考核项目,做到全年有记录,用数据说服人,带动全科工作。五.科室存在的问题: 1.三个院区距离太远,不方便新城门诊患者及传染病院区和二医疗区会诊病人取药。 2.从全国来看,中医的效益均不是很好,都存在吃不饱的问题。请各科室给予支持和帮助,特别肿瘤,消化内科,妇产科,心内呼吸科等病人,请介绍其来我科。我科一定会配合好其它科室,尽心尽力治疗好病人,使患者早日康复,实现互利共赢。 3.医患沟通上有明显不足,经验不足。 2018年工作要点 一.二医疗区增设中药房,引进免煎中药(引进免煎药后,系统设定协定方,例如:下乳方,清胰汤等,方便各个科室直接开单,避免会诊所耽误的时间及治疗的最佳时机,免煎药同时可以给 藏药提供相应的原材料) 二.和皮肤科研制皮肤病外用中药粉剂。 三.中医科和肿瘤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共同发展。中医注重提高病人免疫功能,通过调整自身免疫功能来抑制肿瘤生长,放疗、

《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中医外科学》皮肤疾病知识要点!

1,病因病机 (1)病因:外因,风、湿、热、虫、毒;内因,主要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 (2)病机: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虚、致淤、化热、伤阴等。 2,主要的他觉症状 (1)原发性皮损,原发性皮损是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疹,有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等 ①斑疹;为局限性皮肤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不隆起,也不凹陷,面积大而成片者称为斑片,分为红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 ②丘疹;为高出皮面的实性丘形小粒,直径一般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其数目不一,有散在分布的,亦有相互融合而成扁平隆起的片状损害称为斑块,一般直径大于2cm,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有隆起的皮损称为斑丘疹;丘疹顶部有较小水疱或脓疱时称为丘疱疹; ③疱疹,为内有腔隙,含有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疱疹常发于红斑之上,多属湿热和热毒所致④风团,为皮肤上局限性隆起,常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发作时伴有剧痒; ⑤结节,为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实质性损害,质较硬,深在皮下或高出皮面,多由气血凝滞所致;

⑥脓疱,疱内含有脓液,其色浑浊或为黄色,周围常有红晕,疱破后形成糜烂,溢出脓液,结脓痂; (2)继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来。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皴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 ①鳞屑:为表皮角质层的脱落,大小、厚薄不一,小的呈糠秕状,大的为直径数厘米或更大的片状; ②糜烂:为局限性的表皮缺损,系由疱疹、脓疱的破裂,痂皮的脱落等露出的红色湿润面,多属湿热为患。 ③溃疡:为皮肤或黏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④痂:皮肤损害处的渗液、滋水、渗血或脓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等混合干燥后即形成痂⑤抓痕:由搔抓将表皮抓破、擦伤而形成的线状损害,表面形成血痂,皮肤瘙痒,多有风盛或内热所致 ⑥皴裂:为皮肤上的线性裂口,多由血虚风燥所致 ⑦苔藓样变:为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大片或小片损害,常为一些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主要表现,多由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 ⑧色素沉着:为皮肤中色素增加所致,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 3,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病情阶段用药;

中医妇科工作总结范文

中医妇科工作总结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医妇科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年来,在本院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本科室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和本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协作下,坚持以病人为服务中心,以病人康复为落脚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精心诊治,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妇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倡科室整体素质 始终坚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业务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坚持用科学医学理论和方法指导科室工作。本科室能熟练诊治各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技术。工作中全体科室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热情接待来诊治的每一位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二、完善管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1、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培训,素质教育和本院各种创建活动,主动配合参与相关科室的诊疗活动。科室分工明确,有团结协作精神。 2、科室诊疗规程清楚明确,记录准确及时。 3、坚持医疗质量检查和医疗安全评价制度的落实。全年本科室没有发生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事故。 4、利用各种渠道开展了对育龄妇女的生育健康知识、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免费为妇女进行体检。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体现中医专科特色 本科室在院部支持下,通过多种形状,培养中医人才。一年中,一名主治医师顺利通过高级职称考核,并参加农村优秀中医人才到省中医院跟师学习。利用各种学术活动机会,逐步使全科医技人员成为各具特点,能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符合重点专科建设人才。进一步增强全体医务人员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意识,在创建中医重点专科,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丰富中医药特色诊疗,形成了明星的专科优势,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更好地为广大病员解除痛苦。 四、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群众满意度。 加强医风医德及职业建设,认真执行医疗法规,增强了组织纪律性,责任心,严格遵守法规法纪和本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发生违法违纪、吃拿卡的行为,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及工作作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妇人腹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妇人腹痛 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亦称“妇人腹中痛”。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盆腔炎、子宫颈炎、子宫肥大症及盆腔淤血症等引起的腹痛。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 临床常见的有肾阳虚衰、血虚失荣、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及寒湿凝滞等类型。 一、肾阳虚衰 禀赋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命门火衰,或经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人里,损伤肾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血行迟滞,以致腹痛。 二、血虚失荣 素禀体虚,血虚气弱,或忧思太过,或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损伤脾胃,化源匮乏,或大病久病,耗伤血气,以致冲任血虚,胞脉失养而痛;且血虚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亦可致腹痛。 三、气滞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过度,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而血瘀,冲任阻滞,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四、湿热瘀结 宿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血,瘀积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五、寒湿凝滞 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伤及胞脉,血为寒湿所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以致腹痛。 [辨证论治] 首先辨其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发作时间,结合全身症状、月经和带下的情况,以审其寒、热、虚、实。临床以慢性腹痛多见,因此,本病多属虚中夹实的病证。治疗原则以通调冲任气血为主。对于发病急、重者,必要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一、肾阳虚衰型 主要证候:小腹冷痛下坠,喜温喜按,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夜尿量多,大便不实,舌淡,苔白滑,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故见小腹冷痛下坠,喜温喜按;阳虚不能外达,故形寒肢冷;肾虚髓海不足,外府失荣,则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常,则小便频数,夜尿量多;火不暖土,则大便不实。舌淡,苔白滑,脉沉弱,为肾阳虚衰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暖宫止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