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T型铁路客车A4修规程共159页word资料

25T型铁路客车A4修规程共159页word资料
25T型铁路客车A4修规程共159页word资料

25T型客车A4修规程

目录

1 总则 (1)

2 车体 (6)

3 密接式钩缓装置 (10)

4 转向架(CW-200K) (14)

5 轮对及轴承箱装置 (20)

6 制动装置 (33)

7 设备 (45)

8 车电装置 (59)

9 空调装置 (74)

10 油漆标记及落成要求 (77)

附件A 零部件寿命及检修限度表 (78)

附件B 电控制动机单车试验方法 (81)

附件C 104电控检修、组装及试验技术条件 (86)

附件D F8电控检修、组装及试验技术条件 (92)

附件E 气路控制箱单车试验方法及技术条件 (95)

附件F 胶泥缓冲器密接式车钩回转结构分解工艺 (99)

附件G 客车环保材料技术条件 (101)

附件H 火灾报警器功能测试方法 (112)

附件I 火灾报警控制器检修方法 (114)

附件J 影视系统画面主观评价标准及系统故障处理方法 (115)

附件K 电子防滑器检修试验技术条件 (120)

附件L 防滑器单车静止试验方法 (133)

附件M 不同电器元件绝缘电阻值 (134)

附件N 转向架防松螺母件扭矩 (135)

附件O 制动系统用防松螺母件扭矩 (136)

附件P 客车用非金属材料阻燃技术条件 (136)

附件Q 客车用热固性树脂层压板等非金属材料技术条件 (137)

附件R DC600V客车空调逆变器、充电机检修试验技术条件 (141)

附件S 轴端接地装置检修技术条件 (149)

附件T 必换件明细表 (155)

1 总则

1.1 25T型客车是在25K型客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技术性能和设施功能并达到持续运行速度为160km/h的铁路客车,是实现铁路新一轮提速、继续增强铁路在国内客运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型客车。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25T型客车的结构技术

和设施档次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采用了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为使该型客车在运用中保持良好性能和安全可靠,必须按技术状态进行定期检修。为保证检修质量,统一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根据当前维修单位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25T型客车零部件数量更多,系统配套更复杂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继续贯彻铁路客车检修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借鉴国外高速客车先进的维修理论和经验,以客车质量可靠性为基础,以使用效率为优先,实行以走行公里为主、时间周期为辅的计划预防维修制度。彻底改变过去就地检测、现车检修、场地混乱的作业方式,按“异地检测、集中检修、实施换件修”的原则,推行新的客车检修生产模式。

1.3为保证高质量和高标准,满足旅客运输对客车的要求,在实施25T型客车检修时,须具备一定的装备基础,建立高速转向架、轮对轴承、密接式钩缓装置、制动装置、空调电器、逆变电源装置、蓄电池专业充放电室和轴温报警器及监控装置等检修工艺线,其装备水平要与检修的工作量和检修标准相适应;并要有足够的配件储备,做到检修、运用和配件储备管理微机化。

1.4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25T型客车A4级修单位对检修质量负全部责任。对本规程的内容须全面落实,严格执行。对于本规程无明确要求者,承修单位须在保证安全、延长使用寿命和方便检修的前提下,制订相应的技术标准,并且不得低于本规程的要求。

1.5如遇本规程的规定不明确或与现车实际有出入时,由承修单位和驻承修单位验收室共同研究解决,并注明于“客车技术履历薄”内。如意见不一致时,先按承修单位总工程师的意见办理,总工程师意见抄送验收室后交验出车,并将不同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备。出车后若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质量问题由承修单位负责。

1.6 25T型客车的修程分为A1、A2、A3、A4四级。

1.6.1 A1级:安全检修,周期为运行20万km(±2万km)或运行不足20万km,但距上次A1以上各修程时间超过1年者。

1.6.2 A2级:40万公里段修,周期为运行40万km(±10万km)或运行不足40万km但距上次A2以上各修程时间超过2年者。

1.6.3 A3级:80万km段修,周期为运行80万km(±10万km)或运行不足80万km,

但已做过一次A2,距上次A2修程超过2年者。

1.6.4 A4级:大修,运行超过240万km(±40万km)或距新造或上次A4超过10年者。

1.7 以客车走行公里确定各级修程检修周期循环如下:(万km)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A1 A2 A1 A3 A1 A2 A1 A3 A1 A2 A1 A4 1.8 为确保安全,25T型客车的重要零部件实行寿命管理(如表1-1)。该类零部件均须有永久的制造厂代号、制造年月标记。装用单位还须刻打装用标记(单位代号和装用年月)。寿命期限以装用单位刻打的装用时间为准(装用时间不明时以制造时间为准)。凡实行寿命管理并有质量保证期限的零部件在质量保证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时,由装用单位负责。

2T型客车A4修单位须对整车质量负责。经过A4修的25T型客车在运用或低级修程中发生寿命管理零部件在质量保证期限内产生裂损等影响使用的缺陷须更换时,由A4修单位无偿更换。A4修单位可继续向零部件生产厂进行质量追溯。

位的修车质量须符合表1-2技术质量保证期的要求,表中没有规定的项目一律保证D1级修。质量保证期内发生质量问题时,须返承修单位修理或承修单位赴配属单位修理。遇有零小修理,经配属单位同意代为修理时,须由原承修单位负担修理费用。

1.10.1材料及配件须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并遵循以优代劣的原则。

1.10.2 除铁道部批准改造的零部件外,要按现车的原结构检修。装用的零部件须与设计规定一致,不得使用普通客车的配件替代25T型客车的专用零部件。凡属标准件、通用件代用时,须报铁道部核批。

1.10.3 需要变更原设计材料或规格者,由承修单位鉴定、计算、校核,须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按有关规定办理。

1.10.4A4修选用客车重要材料配件,须按新造标准选用定点厂产品。

1.10.5橡胶件、紧固件、各销、套一律更新。橡胶件和各销、套须采用

铁道部认定的产品。

1.1125T型客车实施A4修时须为运用状态,并携带“客车技术履历簿”,如有缺件或拆换配件者,由承修单位和送车代表共同确认。需补充或更换配件者另行计价。

1.12有关轮对、轴箱、轴承、制动及空调装置的检修,除按本规程执行外,可参照铁道部颁发的下列规程和规则执行:

《客车车电装置检修规程》

《空调客车三机检修及运用管理规程》

《铁道车辆轮轴探伤工艺规程》

以上规程和规则如与本规程的要求有抵触时,均以本规程为准。

1.1325T型客车实施E修时,配属或承修单位不得随意改变客车的原设计结构。对部文规定需加装改造的项目,须认真执行,并纳入检修及验收范围;配属单位的加装改造项目,承修单位与委修单位须签定技术协议,并作为验收依据。经多年运用,不能满足旅客正常需要的客车,须进行翻新改造。

1.14本规程适用于25T型及其他构造速度为200km/h的客车。

1.15本规程是25T型客车A4修和验收的基本依据,须严格执行。前发有关文件、电报、标准、规则及规程如与本规程相关内容有抵触时,均以本规程为准。

2 车体

2.1 钢结构

2.1.1超过下列限度者焊修、挖补、截换或更新。

2.1.1.1钢结构各梁及侧墙立柱、盖板锈蚀深度不超过原型厚度的30%。

2.1.1.2墙板、端板及金属平地板锈蚀深度不超过原型厚度的30%。

2.1.1.3顶板、波纹地板锈蚀的剩余厚度不小于1.0mm。

2.1.1.4从板座磨耗、腐蚀不大于2mm,后从板座上下平面锈蚀剩余厚度不小于8mm。

2.1.2钢结构各梁及各板有裂纹时焊修、补强或截换。

2.1.3车体通风器分解检修,作用良好。

2.1.4裙板检修:

2.1.4.1 裙板门,腐蚀面积小于本身面积1/3时截换,超过者更新。

2.1.4.2 折页锈蚀厚度超出本身厚度1/3时,更新,且须与图纸相符。2.1.4.3 裙板支撑锈蚀严重者更新,数量和安装尺寸须与图纸相符。

2.1.4.4 安装后的裙板门需作用灵活。

2.1.5钢结构修补或截换时,须使用与母材相同或近似的材料。

2.1.6焊修使用的焊条、焊丝须高于或与基体金属强度及耐腐蚀性相当。

2.1.7钢板截换、挖补、补强时须用经抛(喷)丸或化学防锈处理后的钢板。

2.1.8钢结构焊接或铆接时须符合TB/T 1581《机车车辆修理焊接技术条件》和TB/T2911《车辆修理铆接技术条件》。

2.1.9雨檐下部密封胶不良及车体分解后钢结构内部外露的各梁柱与墙、顶板接触处的缝隙、地板上、下表面与各梁、柱接触处的缝隙密封不良时须堵缝。

2.1.10钢结构各板须按下列要求除锈并做防腐处理:

2.1.10.1车体外皮须抛(喷)丸或手工除锈。

2.1.10.2钢结构墙板、顶板、地板、分解的封闭结构外露表面锈蚀或防锈漆不良时,须除净锈垢和不良涂层。

2.1.10.3车体内外表面除锈部位清洁度须达到Sa2级标准,局部不得低

于Sa1级标准, 对不易抛(喷)丸除锈的部位或局部达不到标准者,须进行手工除锈,表面清洁度不低于St2级标准。

2.1.10.4各除锈表面须在除净锈垢后4h内涂刷高性能防腐涂料,防腐涂料涂层须覆盖完全,不露底,已清除的防腐涂层须补涂。

2.1.10.5钢结构各结合处夹锈厚度超过2mm时须做除锈和防腐处理。

2.1.11底架各梁下垂及弯曲不超过下列限度:

2.1.11.1牵引梁下垂20mm。

2.1.11.2边梁水平弯曲15mm。

2.1.11.3 底架中部下垂25mm。

2.1.12 墙板表面凹凸不平在1m长度内超过5mm时须调修到3mm以内,侧顶板超过10mm时调修到8mm以内,中顶板不得有积水现象,墙板松动时紧板。

2.1.13枕外铁地板凹凸不平在1m内超过10mm时,调修到10mm内,松动时紧板。

2.1.14钢结构检修后须按TB/T1802《铁道车辆漏雨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2.2 通过台及风挡

2.2.1通过台及风挡须全部分解检修,并须清除不良涂层和锈垢,涂刷防锈漆。

2.2.2 不锈钢脚蹬、翻板检修

2.2.2.1翻板、脚蹬、围板开裂者补焊,变形调修。

2.2.2.2 撑簧机构分解检修,试验,内部弹簧作用不良或损坏者更新。2.2.2.3撑簧机构管壁需清洗或抛光处理,内部衬套松动者施胶或点焊使其牢固。

2.2.2.4翻板、脚蹬、围板等不锈钢零部件需清洗干净或做抛光处理。2.2.2.5撑簧机构安装后作用灵活,关闭时须平整,翻板下平面与支承面

密贴,局部缝隙不大于3mm。

2.2.3侧门扶手、风挡扶手、栏杆等配件齐全,组装牢固,作用良好。

2.2.4 折棚风挡检修

2.2.4.1 折棚风挡分解检修。

2.2.4.2棚布总成、框架总成、踏板总成上的塑料磨耗件、橡胶密封条、左右滑板、板簧、拉簧、弹簧及与车体连接的所有紧固件更新。

2.2.4.3 不锈钢、铝合金件拆卸后进行检查,表面抛光,铝合金件须氧化处理,变形时调修,裂纹或缺陷无法修复者更新。

2.2.4.4 分解、清洗铝合金框架上的所有零件,对框架涂漆表面涂漆打磨处理后,重新涂漆。

2.2.4.5 折棚风挡安装紧固,连挂机构作用良好,踏板渡板牢固,作用灵活。

2.3 车端阻尼装置

2.3.1 车端阻尼装置须全部分解检修,清除锈垢,检修合格后涂防锈漆和面漆(缓冲杆除外)。

2.3.2摩擦梁各零件超过下列限度时更换:

2.3.2.1 摩擦梁腐蚀深度超过原型厚度的20%时。

2.3.2.2 磨耗板磨耗厚度超过2.5mm时。

2.3.2.3 支座封套磨耗深度超过0.2 mm或偏磨严重时。

2.3.3 支座和摩擦梁间焊缝有裂纹时,须清除裂纹重焊。

2.3.4 弹簧检修须按原型图样规定和TB/T1752《车辆圆柱螺旋弹簧修理技术条件》执行,检修后须达到原设计性能并按图纸规定的最大荷重压缩三次后,不得产生永久变形。

2.4 木结构及内装饰

2.4.1木配件、玻璃钢件、隔热材、PVC钙塑件、地板布等非金属材料中的内装饰板更换时,均采用阻燃材料或进行阻燃处理,并须符合附件P《客车用非金属材料阻燃技术条件》和TB/T2402《铁道客车非金属材料的阻燃要求》。

2.4.2内墙板、小间木地板、窗口下部隔热材全部分解,如发现木骨架、隔热材、电线、钢结构及防锈漆状态不良时,须继续分解。

2.4.3 木配件检修

2.4.

3.1车内各木质配件使用硬木,也可使用落叶松、红松。

2.4.

3.2木制配件须做防腐、防火处理。

2.4.

3.3含水率:车内设备件、地板为(12 ±4)%;梁、柱、承木、垫木为(16±4)%

2.4.

3.4木质配件在修补时外露表面不得使用钢钉连接。胶连接时使用耐水胶合剂,非外露部分木配件更换时须做防腐处理。PVC钙塑垫板可使用木质材料代用。

2.4.

3.5木配件按现车规格检修,检修后根据部位的要求分别达到牢固、

耐用、平整、严密、美观。

2.4.

3.6内墙板、装饰板、间隔板为胶合板者须无腐朽、脱胶及破损。不良时检修或更换,塑料贴面板外露部分不得挖补,损坏时更新,颜色及纹路须近似。

2.4.

3.7墙、顶、地板内部承木及垫修配齐全。

2.4.4厕所、洗脸间、茶炉间、厨房等处玻璃钢破损时采用相同材料修补或更新,检修后保证外观和使用性能。

2.4.5各类工程塑料板老化时更新,破损时修补或更新,检修后保证外观和使用性能。

2.4.6地板布接缝须严密,铺装须平整。

2.4.7铝制品配件变形时须调修或更新。各铝制品的外露面须抛光并进行氧化处理;原喷塑件须脱塑后重新喷塑。

2.4.8 玻璃棉隔热材吸水、挤压成堆或外包密封层破损时须更换。隔热材须安装严密、平整、牢固。

3 密接式钩缓装置

3.1 密接式钩缓冲装置须全部分解检修,清除锈垢。

3.2 连挂系统检修

3.2.1 车钩连挂部分必须分解检查并清洗。

1) 拆卸螺母1和垫圈2(更换新品),取出解钩手柄。将解钩风缸转动到钩体外侧。

2)在钩舌槽中顺时针转动钩舌,直至可

以取出钩舌。

3)钩舌探伤检查不得有裂纹,钩舌外圆

表面磨耗深度不大于2.0mm。

4)用压缩空气和干净皮革片清洗钩体腔

和钩舌。

5)在钩体腔内壁、钩舌上涂润滑脂。

6)将钩舌逆时针转入钩体,解钩手柄插入钩舌,安装垫圈2和螺母1并紧固。

图3-3 连挂系统示意图

7)摆正解钩风缸位置,用轴销3将解钩手柄与风缸活塞杆固定。

3.2.2 将开钩气缸从钩体上拆卸下来后,按图3-4示结构将内部各件分解,清理重新润滑。更换气缸内的O型密封圈及安装用紧固件。

图3-4 开钩气缸组成

3.2.3 钩体检修

3.2.3.1 钩体探伤检查

为了陈述方便特对钩体的关键区域和普通区域进行说明,关键区域1为钩尾法兰30mm处开档处,关键区域2为钩体凸圆锥体根部 ( R25处), 钩尾法兰30mm处未开档处。钩体凸锥外表面,钩体凹锥内外表面,钩体除电器连接器吊装座外的外表面为普通区域。

图3-5A 钩体关键区域示意图

图3-5B 钩体关键区域示意图图3-5C 钩体关键区域示意图

a 检查范围和评定标准

a.1须对钩体关键区域1和2 进行探伤检查,探伤方法为湿法连续探伤。钩体关键区域1和2应符合GB9444-88《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中2级质量等级之规定。钩体普通区域以目测为准。

a.2钩体有下列情形时须更换

a.2.1钩体关键区域1存在横向裂纹,纵向裂纹≥5mm。

a.2.2钩体关键区域2存在横向裂纹≥5mm,纵向裂纹≥8mm。

a.2.3钩体普通区域横向裂纹超过该处宽度的1/5时。

a.3钩体有下列情形时不用焊修

钩体普通区域允许存在的裂纹为孤岛型毛细裂纹,横向≤5mm或横向裂纹不超过该处宽度的1/10,纵向≤15mm。

a.4钩体有下列情形时须焊补

a.4.1钩体关键区域1存在纵向裂纹<5mm。

a.4.2钩体关键区域2存在横向裂纹<5mm,纵向裂纹<8mm。

a.4.3钩体普通区域存在的裂纹,横向>5mm或横向裂纹超过该处宽度的1/10,纵

向>15mm,且不满足更换要求的。

b 缺陷的焊修

b.1具体部位及要求

钩体关键区域1,2发现有缺陷,单个缺陷的清除后最大面积不大于5平方厘米,缺陷清除后总面积不大于10平方厘米和深度不超过10mm的允许焊补后不经热处理;单个缺陷清除后最大面积不大于10平方厘米,缺陷清除后总面积不大于15平方厘米和深度不超过10毫米的允许焊补,但需经回火热处理;否则应作更换处理。

钩体普通区域发现有缺陷,单个缺陷的清除后最大面积不大于5平方厘米和深度不超过10mm的允许焊补后不经热处理;单个缺陷清除后最大面积不大于10平方厘米和深度不超过10毫米的允许焊补,但需经回火热处理;否则应作更换处理。b.2 要焊修的缺陷必须在焊修前全部除去。焊修部位必须开出坡口,以便实施焊修。在不能从铸件壁厚两侧施焊的地方,焊修部位的最大深度必须在焊缝底部到铸件壁背面留有至少3mm的本体金属。当缺陷贯穿壁厚,且可从铸壁两侧施焊时,则应使用双“U”或双“V”型坡口从铸壁的两侧进行焊修。除非产品的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禁用,不然的话,如果缺陷贯穿铸件且无法从两侧施焊时,可在无法施焊的一侧垫以光滑和洁净的铜垫板进行焊修。

b.3缺陷可以用能获得健全焊缝的、在热处理后可使焊缝具有与母材金属相同的最低要求的力学性能的电弧焊方法来焊修。

b.4 E级钢铸件温度低于4゜C时不准焊修。但允许局部预热,达到温度要求后进行焊修。

b.5焊修E级钢铸件缺陷用的焊接材料应是GB/T 5118-1995的E8515、E8516、E8518、E9015、E9016、E9018或相当牌号的焊条。

3.3 安装吊挂系统

3.3.1 安装吊挂系统回转机构进行分解检查,更换橡胶件,分解的具体步骤见附件F《密接式车钩回转结构分解工艺》。

3.3.2安装吊挂系统回转机构分解检修要求如下:

1)按操作说明依次拆下水平复原弹簧盒、钩尾销螺母、钩尾销垫圈、支架、钩尾销,分离车钩拉杆和安装座。

2)从车钩拉杆拆下关节轴承、轴承套、轴承挡圈、弹性挡圈及橡胶套等件。弹性挡圈及橡胶套更换新品。检查关节轴承、轴承套、轴承挡圈的状态,磨耗或局部擦痕影响使用时更换新品。

3)安装座探伤检查无裂纹。

4)检查钩尾销表面,如果发现深度超过3mm的擦痕,或探伤发现横向裂纹者应进行更换。

5)复原弹簧盒分解,更换橡胶密封圈及紧固件,弹簧做压力试验。

6)分解支架与支撑弹簧盒,磨耗时焊修。

7)套1、套2更换新品。

3.4 胶泥缓冲器检修

3.4.1缓冲器须分解检修,各部不得有裂纹。

3.4.2 查看碟簧组成是否有磨损,有则需要进行更换处理。

3.4.3检查车钩拉杆与拉杆配合的丝扣是否良好,磨损时过丝检修,或更新。3.4.4壳体进行探伤检查,即检查壳体法兰螺栓孔附近是否有裂纹,出现裂纹者更新。盒体磨耗时可焊修。

3.4.5对弹性胶泥芯子进行性能测试,不满足要求时更换新品。

3.5 钩缓装置的组装

3.5.1钩缓装置各紧固件更新。

3.5.2组装时各磨耗部位涂抹润滑脂。

3.5.3组装完毕后,将解钩手柄拉动至车钩全开钩后释放,反复3次,须符合下列要求:

3.5.3.1解钩手柄、钩舌和解钩风缸动作须灵活、无卡滞。

3.5.3.2每次释放解钩手柄后,钩舌都能灵活复原至连挂位。

3.5.4 缓冲器组装后应保证弹性胶泥芯子处于压缩状态。

3.5.5 车钩连挂系统与缓冲系统用M30的螺栓螺母连接,组装时应加弹簧垫圈、平垫圈及防松开口销。应采用测力扳手作业,紧固扭矩为600~700N·m。

3.5.6 钩缓装置用M38的螺栓螺母安装在车体上,组装时应加弹簧垫圈、平垫圈及

防松开口销。应采用测力扳手作业,紧固扭矩为800~900N·m。在空簧充风状态下测量车钩圆锥顶尖距轨面高度,须在850~880mm范围内,且钩体不得有上翘现象。

3.5.7钩缓装置组装后须转动灵活,方向摆角±17°、垂直摆角±4°,撤销外力后可自动对中复原。

3.5.8连挂状态下,两车钩的连挂间隙不得大于5mm。

4 转向架(CW-200K)

4.1 转向架须全部分解,清除锈垢,各部件检修合格后涂刷防锈漆(衬套、摩擦部位及特殊要求者除外)。

4.2 差压阀、高度阀

4.2.1检修总则

4.2.1.1差压阀、高度阀须全面分解检修。

4.2.1.2所有橡胶件须更新。

4.2.1.3各部件须分解检查,局部磨耗须施修,有裂纹者及无法修复者更新。

4.2.1.4各阀紧固件有锈蚀或螺纹损坏时更换。

4.2.1.5 各阀外表面须清洗除锈。各内腔和气路须用压缩空气吹净。

4.2.1.6组装须在洁净的环境内。

4.2.2差压阀

4.2.2.1滤尘网、密封垫更新。国产差压阀弹簧、柱阀组成更新。

4.2.2.2 进口单向阀的胶垫损坏、弹簧衰弱时更新。

4.2.2.3阀体内须无损伤,单向阀在阀体孔内能灵活滑动。

4.2.2.4组装时单向阀圆周各爪部位与阀座孔接触处及弹簧表面、螺纹各连接处均须涂少量硅脂。

4.2.2.5检修后在三阀一缸试验台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装车。

4.2.2.

5.1将阀的一侧接600 kPa的压力空气,另一侧接风缸,用肥皂水检测阀体表面及连接处不得有漏泄(对阀两侧封闭进行)。

4.2.2.

5.2 动作压差试验:让阀的一侧配管通大气,另一侧的配管通过差压阀经压力空气,测定从通大气端的通路开始排气时的供气压力值。该测定须对阀的两侧通路分别进行。要求供气压力值为:应用于CW-200K转向架的差压阀为(120±10)kPa,

应用于SW-220K转向架的差压阀为(150±20)kPa。

4.2.3高度阀

4.2.3.1止回阀垫不平整时须磨平.弹簧衰弱、自由高不符合要求时更新。

4.2.3.2滤网更新。网板清洗干净,防尘挡板锈蚀严重者更换。

4.2.3.3过滤器状态须良好,经清洗后仍作用不良者更新。

4.2.3.4主轴组成各零件状态须良好,尼龙套圆柱面有压痕时应改变90°位置后再与活塞进行组装。主轴组成作用不良时,须用专用工装进行拆装,主轴与弹簧支架孔拆前应作标记,以免组装时损伤零件。

4.2.3.5活塞组成的锥簧衰弱时更换,膜片阀与阀口接触面须研磨平整。

4.2.3.6组装时阀杆端部与减振器支架两侧位置须均匀(可用增减阀体两端的调整垫片来进行调整)。

4.2.3.7主轴组成后旋转连杆应在±45°范围内作用灵活。

4.2.3.8组装后从上侧注入硅油,油面在进、排气阀中心处±5mm高度,硅油规格须符合表4-1要求。

表4-1 硅油参数表

4.2.3.9

4.2.3.10在三阀一缸试验台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装车。

4.2.3.11高度阀调节杆组成须更新,进口阀的高度阀调节杆允许用同类国内产品代替。

4.2.3.12高度调整阀试验要求:

4.2.3.12.1气密性试验

4.2.3.12.l.1在供气阀充至600 kPa压力空气后,对阀体表面、供排阀与阀体连接处以及铆钉处涂以肥皂水,不得有冒泡现象。

4.2.3.12.l.2当风缸充至600kPa压力空气后,对阀的排气口及贯通阀的阀盖处用肥皂水进行漏泄试验,不得有冒泡现象。

4.2.3.12.1.3把总风阀关闭后,打开供气阀与供气管的连接,对供气阀的供风口进行回流漏泄检查,不得有冒泡现象。

4.2.3.12.2性能试验

4.2.3.12.2.1试验标准杆长为140 mm,室温(20±5)℃。

4.2.3.12.2.2不感应区试验:将检测端置于高度阀未给气或排气的任一位置,给气通路向大气开放,将空气弹簧通路与600kPa的压缩空气连接,并将检测端轻轻地向排气方向移动,测出空气由排气口开始排出时的检测端位置.然后,将空气弹簧通路向大气开放,对给气通路一侧,也按此法进行,测出空气由空气弹簧通路开始排出时的检测端位置.要求所测定的两个位置的距离为6~14 mm。

4.2.3.12.2.3动作滞后时间试验:杠杆从水平位迅速向上或向下变位20mm处开始计时至供、排气阀开始供排气的时间须为(3±1)s。(SAB阀不做该试验)。

4.2.3.12.2.4流量试验:总风压力500kPa,打开供气阀开始计时,至40L风缸的空气压力达到200kPa时为止所需时间。或者把风缸充满。500kPa压力空气后,打开排气阀开始计时,至压力空气降到300kPa时所需时间。该时间须小于40 s。

4.2.3.12.3气密性试验不得有漏泄现象,否则更换密封件。

4.2.3.12.4高度调整阀装车时不得转动阀体两端的六角形零件。

4.2.3.12.5高度阀调节杆清除污垢、杆件及螺母无损坏,平垫圈、弹簧垫圈须全部换新,组装、调整后螺母须紧固,安全链配件齐全。

4.3必须更新的零部件明细见附件T《必换件明细表》中附表T-1。

4.4转向架各部件的焊修须符合TB/T1581《机车车辆修理焊接技术条件》要求。

4.5 构架检修

4.5.1构架侧梁封闭断面4条纵向角接焊缝须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

以下部位须进行磁粉探伤检查:①、侧梁封闭断面4条纵向角接焊缝;②、上端板与上盖板间对接焊缝;③、帽筒与侧梁立板间R90大焊缝;④、侧梁与横梁连接处环焊缝;⑤、上端板、下盖板与帽筒间焊缝;⑥、定位座与侧梁间焊缝;

⑦、牵引拉杆座与横梁的连接焊缝;⑧、制动吊座与横梁的连接焊缝;⑨、横梁(钢管);⑩、盘形制动吊座所焊加强板;⑾、构架端蛇行减振器座补强。磁粉探伤按

3.5kg提升力执行。

4.5.2 构架裂纹不超过截面周长15%时打磨、焊修或焊后补强,焊修后焊缝须打磨并再次探伤确定无裂纹。构架母材裂纹:深度≯2mm时打磨圆滑过渡即可;深度>2mm时更新。

4.5.3构架各安装座弯曲变形时调修或调修后补强;各部(包括组焊件)裂损时焊修、补强或更换,腐蚀、磨耗深度超过原型厚20%时更换;组焊件原焊缝裂纹时焊修。侧梁下盖板腐蚀面积超过400mm2且深度超过原型厚度20%时更换。

4.5.4各衬套压装后不得有裂纹、缺损、松动,组装后允许比基体表面凹入1mm。

4.5.5 构架附加空气室泄漏时焊修,焊后热处理,并进行800kPa压力空气充气试验,保压30分钟,压降不超过5kPa。

4.5.6 构架须划线检查,划线标准详见图4-1及表4-2。有变形时调修。

图4-1 CW-200K型构架组成尺寸检查示意图

4.6 油压减振器

4.6.1 油压减振器按铁道部有关规定实施专业化集中检修。

4.6.2油压减振器须细分解检修,表面抛丸处理。

4.6.3 减振器橡胶减振垫更新。

4.6.4 防尘罩变形时调修。

4.6.5各种油压减振器须作性能试验,阻力系数值超出标准值的±15%,示功图不对称率超过10%,示功图有畸形或突变,平放24h漏油,筒体变形时送修。各种减振器名称、型号及阻力系数见表4-3。

4.7 牵引支座

4.7.1所有焊缝探伤检查,裂纹时焊修。焊修后焊缝须打磨并再次探伤确定无

裂纹。

4.7.2各部位腐蚀深度超过原设计厚度20%时焊修、补强或更换。

4.8 转臂、箍

4.8.1转臂及箍须清除锈垢后对表面进行探伤,不得有裂纹存在。腐蚀厚度超过20%时更新,更新时转臂与箍需同时更新。检修完后内孔表面重新涂底漆。

4.8.2轴箱节点装置更新。更换时需将转轴、转轴套、橡胶节点整套更换。

4.9 安全钢丝绳须状态良好,钢丝折断、腐蚀严重时须更换。

4.10 上定位座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裂纹,丝扣良好,腐蚀厚度超过20%时更新。

4.11 转向架组装

4.11.1定位节点、转臂和箍须原位组装。同一转向架各位置节点刚度值相差值应≤0.2MN/m。

4.11.2轴箱弹簧根据自重试验高度选配,同一转向架上其高度差不得大于4mm,同一轮对及转向架同一侧上其高度差不得大于2mm。

4.11.3同一轮对上车轮滚动圆直径之差不大于0.5mm,同一转向架上车轮滚动圆直径之差不大于5mm,同一辆车上车轮滚动圆直径之差不大于10mm。

4.11.4转向架两侧固定轴距之差不大于1mm,其对角线差不大于1.5mm。

4.11.5调整构架与轮对的横向间隙,确保同一轮对上两车轮外侧面与构架基准块的间隙差不大于2mm,并同时保证节点处锁紧板与定位座下部间隙大于2.5mm,否则需在"V"型槽两侧加紫铜垫调整。然后紧固橡胶节点的螺母,紧固力矩为450~500N.M,并上紧压板。

4.11.6螺栓组装前须涂油脂(涂锁固胶件除外),紧固后须留有1扣以上的余量(其中防松螺母紧固后,应确保螺栓杆端螺纹露出螺母至少2扣以上)。各螺母的紧固扭矩须符合附件2要求。紧固后须用白色记号笔涂打2~3mm宽的防松标记,长度覆盖整个防松螺母侧面,并向螺栓和母材上各延伸5~10mm,螺母侧面和螺栓上标记方向平行于螺栓轴线方向,母材上的标记方向需与螺母侧面垂直。涂打时注意保证宽度均匀且连续无中断。

4.11.7转向架组装后,基础制动装置必须运用灵活,各部间隙须均匀,闸片与摩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第二章客车管理●第15条 客车借用期间,借用车辆视为借用局、段配属,并承担相应的质量和安全责任。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第二章客车管理●第22条

路用客车分为铁道部统一管理的路用客车和铁路局自行管理的路用客车。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第二章客车管理●第25条 凡需将运用客车改为铁路局自管路用车辆的,必须报铁道部批准。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第三章修程管理●第27条跨局直通旅客列车每运行一个往返必须安排入库检修;单程运行距离在2000km及以上的旅客列车,在折返站原则上应安排入库检修。铁路局管内运行的旅客列车可按走行公里确定入库检修周期,原则上运行4000km须入库检修一次。旅客列车入库进行技术检查作业的时间每次不得少于6h。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第三章修程管理●第28条凡入库检修的车辆,出库前必须达到《运用客车出库质量标准》(附件2);未完成检修或未达到标准的,一律不得上线运行。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第三章修程管理●第29条 标记速度为160km/h的客车运行(20±2)万km(或距上次各级修程不超过1年)实施A1级检修,其他各型客车运行(20±2)万km(或距上次各级修程不超过8个月)实施辅修。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第四章质量标准●第33条 运用客车每年应进行三次集中整修。春运前,实施春运整修;春运后至暑运前,实施春季整修;暑运后,实施秋季防寒整修。每年三次运用客车整修除执行《运用客车出库质量标准》外,还应结合各次整修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整治。具体要求如下:

铁路货车制动装置检修规则

铁路货车制动装置检修规则(2) 1 总则 制动装置是铁路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货物运输秩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货车制动装置检修的目的是恢复制动装置的性能。为满足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需要,保证运用货车制动装置的技术状态,适应制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发展,统一制动装置检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以及国家、铁路专业技术管理标准有关要求和铁路货车制动技术发展趋势,特制订本规则。 本规则是对货车各级检修规程中涉及到制动装置零部件检修及试验部分内容的细化和补充,是制动装置零部件检修及试验的专业化操作性文件。适用于铁路货车制动装置主要零部件分解后的检修、试验和装车要求。制动装置及其主要零部件在现车上的检查和从车辆上拆下的分解检修范围及要求按《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和铁道部颁发的其他有关文件、电报规定执行。

铁路货车制动装置的检修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贯彻“以装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指导思想,实现工艺规范、装备先进、质量可靠、管理科学。 铁路货车制动装置检修以状态修为主,逐步扩大换件修、专业化集中修的范围,主要零部件的检修周期与货车检修周期一致。 铁路货车制动装置的检修须在铁道部批准的单位进行,检修单位的工艺条件须符合本规则的要求。货车制动装置检修单位须按本规则制定检修工艺、标准和作业指导书,加强工艺控制,提高工艺水平,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制度。检修单位应设置制动专职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须掌握本规则和车辆检修的有关规定及技术要求,制动装置检修、试验人员须具备基本的业务知识,经过专门培训,具备上岗资格。铁路货车重要制动零部件实行质量保证、寿命管理和生产资质管理。装车使用的货车空气制动阀、空重车阀、折角塞门、组合式集尘器、制动缸及缸体、编织制动软管总成、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以下简称闸调器)、脱轨自动制动装置、人力制动机、制动梁、闸瓦、闸瓦托、橡胶密封件等零部件,须由铁道部批准

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总则

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 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总则 总体要求 1.1(1)空气制动装置作为铁路客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铁路客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客车空气制动装置的技术状态,统一空气制动装置检修技术和质量标准,根据《铁路客车厂修规程》、《铁路客车段修规程》、《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以及国家标准、铁路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2)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的目的是消除影响空气制动系统运用安全的故障和缺陷,恢复空气制动装置技术状态,保证客车空气制动性能。 (3)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的检修随客车定检周期进行(本规则另有规定的除外),以换件修为主,状态修为辅。空气制动装置及其主要零部件从车辆上拆下的分解检修范围按铁路客车各级检修规程规定执行。 (4)本规则是对客车各级检修规程中涉及到空气制动装置零部件检修及试验部分内容的细化和补充,适用于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主要零部件分解后的检修、试验和装车使用及试验。 (5)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的检修须在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单位须按本规则制定检修工

艺和作 1 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 业指导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和专业技术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 (6)对主要空气制动零部件应实行质量保证、寿命管理和生产资质管理。 (7)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单位须配备必要的工装设备、设施、检测量器具,满足检修工艺要求,并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逐步实现检修、检测自动化和信息化。(8)本规则作为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产品质量检查、验收和追溯的基本依据,检修单位须全面落实,严格执行。遇有本规则的规定不明确或与检修实际有出入时,检修单位在保证行车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与驻(厂、段)验收室共同研究解决。意见不一致时,按检修单位总工程师的意见办理,检修单位承担质量安全责任,并将不同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备。 (9)本规则自发布实施之日起执行,前发有关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方面的规程、规则、文件、电报及技术标准与本规则有抵触时,均以本规则为准。 (10)本规则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负责解释。 2

修制修程

修制修程(厂修)内部检修标准 综合要求 1.各型转向架均须架起车体推出转向架入地沟线检查,各螺 栓、圆销、开口销组装的配件须分解检查。 2.车钩各零部件须全部分解落地检查,钩体、钩舌、钩腔内 配件、钩舌销、钩尾框、钩尾销、牵引杆、钩尾销插托均除锈探伤。 3.制动阀、编织制动软管总成、橡胶制品、开口销全部更换。车钩及钩尾框 1.钩舌内侧面及上、下弯角处,13号、13A型、13B型钩体的钩耳及内侧弧面、钩颈距钩肩50mm的范围内,17型钩体的钩耳及内侧弧面、钩颈距钩肩50mm的范围内、钩头正面、钩尾销孔、钩尾端面到钩尾销孔上、下平面及尾端球面部位须进行湿法磁粉探伤。 2.13号、13A型、13B型、17型钩尾框后端上、下弯角50mm范围内及钩尾框两内侧面须进行湿法磁粉探伤。 3.钩舌、钩耳边缘、钩耳内侧弧面上(下)弯角处、牵引台、冲击台根部、钩颈、钩身、钩尾、钩尾销、钩尾销插托、从板及座、钩尾框裂纹时更换。 4.13号、13A型、13B型、17型钩尾销孔后壁与钩尾端面间裂纹时更换。 5.13号、13A型、13B型上锁销孔前后磨耗之和大于

3mm时堆焊后磨修恢复原形。 6.钩腔上防跳台磨耗大于2mm时堆焊后磨修或更换,前导向角磨耗大于2mm时须恢复6mm凸台原形,钩腔下防跳台磨耗大于2mm时堆焊后磨修恢复原形,长度方向为16mm。 7.钩身下部有磨耗板凹槽或钩身下平面原焊装磨耗板者仍须焊装磨耗板。钩身磨耗时堆焊磨平后焊装磨耗板。磨耗板磨耗超限时更换,丢失时补装。磨耗板须焊装在钩身下平面距钩肩50mm处,规格按《铁路货车厂修规程》第4.1.3.12执行。 8.13号、13A型、13B型下作用车钩钩体须有防跳插销安装孔;无防跳插销安装孔的钩体须按要求加工安装孔。 9.13号、13A型钩体更换新品时须为13B型。 10.钩尾框一侧弯曲大于3mm时更换。 11.13号C级钢、13A型、13B型钩尾框框身厚度磨耗深度大于2mm,其他部位大于3mm时纵向堆焊后磨平。17型钩尾框框身剩余厚度小于22mm时更换。普碳钢钩尾框磨耗超限时更换。测量部位:框身厚度以深入边缘10mm为准,其他部时更换,丢失时补装;下框身下平面磨耗时堆焊磨平后焊装磨耗板。钩尾框磨耗板规格,13号为250mm×100mm×4mm,13A、13B型为250mm×100mm×6mm,16型、17型为150mm×100mm×6mm,以钩尾框后端内壁为基准面焊装,磨耗板后端距钩尾框后端为130

《铁路货车段修要求》word版

70t级铁路货车段修技术条件(暂行) 1 基本原则 1.1 70t级铁路货车段修的根本任务是:维护货车的基本性能,保持在下次相应修程之前各部状态、性能良好;延长车辆及配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临修,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1.2 主要配件实行寿命管理。 1.3 本技术条件是对《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运〔2002〕93号)的补充,未规定的内容执行《铁路货车段修规程》及铁道部有关文件、电报。 1.4 本技术条件和《铁路货车段修规程》是70t级货车段修和验收工作的基本依据,须严格执行。 2 基本要求 2.1 检修周期 2.1.1 70t级货车定期检修分为厂修、段修两级修程。两级修程周期的规定见表2-1。 表2-1 定期检修周期表 2.1.2须按现车检修周期标记扣修段修车,以月为准,不得提前。当厂修、段修同时到期时须做厂修,如确因事故等特殊情况需提前扣修时,须经铁道部批准。

2.2 主要配件的寿命管理 2.2.1 寿命期限以制造时间为准,时间统计精确到月,车轴使用时间以轮对第一次组装时间为准,当轮对第一次组装时间不明时,以车轴制造时间为准。实行寿命管理的配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报废: 2.2.1.1 无制造单位、时间标记。 2.2.1.2摇枕、侧架、车轴、钩体、钩尾框及牵引杆使用时间满25年,钩舌使用 时间满20年。 2.2.1.3摇枕、侧架、车轴、钩体、钩尾框及牵引杆使用时间满20年而未满25 年,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2.2.1. 3.1摇枕、侧架A、B部位裂纹。 2.2.1. 3.2车轴横裂纹。 2.2.1. 3.3钩体的钩身、冲击台、牵引台横裂纹。 2.2.1. 3.4钩尾框、牵引杆横裂纹,纵裂纹长度大于30㎜。 2.2.1.4 MT-2型缓冲器使用时间满18年(以箱体标记为准)。 2.2.1.5交叉杆轴向橡胶垫使用时间满6年。 2.2.1.6轴箱橡胶垫使用时间满6年。 2.2.1.7弹性旁承体使用时间满6年。 2.2.1.8心盘磨耗盘使用时间满6年。 2.2.1.9弹簧托板组成使用时间满8年。 2.2.1.10摇动座使用时间满8年。 2.2.1.11滚动轴承经大修后,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报废: 2.2.1.12.1 353130A、353130C紧凑型轴承使用时间满7年(或70万km)。 2.2.1.1 3.2 353130B、C353130、SKF OR-7030A ITALY紧凑型轴承使用时间满8 年(或80万km)。 2.2.2实行寿命管理的配件,当剩余寿命不足一个段修期时,经检查确认质量状 态良好,可继续装车使用,并由装车单位负一个段修期的质量保证责任。 2.2.3实行寿命管理和有制造质量保证期的新制配件必须有制造时间和制造厂 代号标记。标记应清晰,标记位置须在非磨耗部位。 2.3质量保证期 2.3.1检修单位须对整车质量负责。经过段修的车辆在正常运用、维修的情况下,在质量保证期内由于段修质量不良,不能满足表2-2质量保证要求时,应返段修理;经当地车辆段同意代为修理时,须由责任车辆段承担修理费用。

国内外铁路车辆检修制度的对比

国内外铁路车辆检修制度的对比 铁路车辆运用过程中,车辆零部件会逐渐磨耗、腐蚀和损伤,为保证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稳定可靠地工作,必须进行有计划的检查和修理。 一、中国的铁路车辆检修 我国铁路车辆有两种检修制度:状态检修和计划检修。前者是根据车辆运用的技术状态,不定期地进行;后者则是按周期(按时间或按走行里程)进行。中国铁路从1949年开始采用预防性计划检修的制度,其内容包括定期检修和日常维修。定期检修有大修、中修、年修三级主要修程和制检、轴检两级辅助性修程。1965年起简化定期检修制度,改为客车检修有厂修、段修、辅修三级修理;货车检修有上述三级加轴检共四级修程。日常维修指列检、库检、乘检和临修,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运用中的车辆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发生行车事故。 厂修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修理,使其零部件达到厂修规程的要求,以恢复车辆的基本性能。厂修通常在车辆修理厂进行,必要时也可在有条件的车辆段进行。 段修对车辆进行全面技术检查,修复损坏和磨耗的零部件,使其达到段修规程的要求,保证车辆的技术状态能安全地运用到下次厂修。段修在车辆段进行。 辅修对车辆的制动装置和轴箱油润部分进行检修,同时对其他部分作辅助性修理。辅修工作通常在站修线或库检线进行。 轴检按辅修要求对车辆的轴箱油润部分和其他部分进行检修。摘车轴检在站修线进行;不摘车轴检在列车中进行。两种轴检均应保证在下次辅修到期前不发生轴箱油润故障。 临修车辆运用中如发现较大故障,在列车停站时间内不能处理时,可将故障车辆从列车中摘出,在站修线进行计划外的摘车临修。临修中除修理故障部分外,还要对车辆作全面检查。施修部分应保证使用到段修或辅修,其他部分亦须符合编组站列车检修所的检修质量标准。

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总则

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总则 1.1总体要求 (1)空气制动装置作为铁路客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铁路客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客车空气制动装置的技术状态,统一空气制动装置检修技术和质量标准,根据《铁路客车厂修规程》、《铁路客车段修规程》、《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以及国家标准、铁路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则。 (2)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的目的是消除影响空气制动系统运用安全的故障和缺陷,恢复空气制动装置技术状态,保证客车空气制动性能。 (3)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的检修随客车定检周期进行(本规则另有规定的除外),以换件修为主,状态修为辅。空气制动装置及其主要零部件从车辆上拆下的分解检修范围按铁路客车各级检修规程规定执行。 (4)本规则是对客车各级检修规程中涉及到空气制动装置零部件检修及试验部分内容的细化和补充,适用于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主要零部件分解后的检修、试验和装车使用及试验。 (5)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的检修须在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单位须按本规则制定检修工艺和作

业指导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和专业技术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 (6)对主要空气制动零部件应实行质量保证、寿命管理和生产资质管理。 (7)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单位须配备必要的工装设备、设施、检测量器具,满足检修工艺要求,并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逐步实现检修、检测自动化和信息化。 (8)本规则作为铁路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产品质量检查、验收和追溯的基本依据,检修单位须全面落实,严格执行。遇有本规则的规定不明确或与检修实际有出入时,检修单位在保证行车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与驻(厂、段)验收室共同研究解决。意见不一致时,按检修单位总工程师的意见办理,检修单位承担质量安全责任,并将不同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备。 (9)本规则自发布实施之日起执行,前发有关客车空气制动装置检修方面的规程、规则、文件、电报及技术标准与本规则有抵触时,均以本规则为准。 (10)本规则由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负责解释。

铁路货车检修规程(铁运[2002]72号)

铁路货车检修规程(铁运[2002]72号文发布)摘录 1. 总则 1.1 铁路货车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装备,是完成铁路货运任务的物质基础,货车厂修须贯彻确保行车安全和为运输服务的方针。货车厂修的任务在于恢复货车的基本性能。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发展,老、旧型车辆及其零部件被逐步淘汰,新车种、车型不断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被广泛使用,为了统一厂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根据货车的实际状况及厂修技术水平和今后发展方向,特制订本规程。 1.2 货车厂修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贯彻以上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指导思想,实现安全稳定、质量可靠、工艺科学、装备先进、管理规范,检修单位须认真地妓本规程制定工艺文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质量检查制厦。广泛采用新技木、新工艺,贯彻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提高修车质量,延长货车使用寿命。 1.3 要根据铁路货车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简称HMIS)的总体设计方案及要求进行信息化建设。凡与货车厂修技木管理有关的信息工作均须符合铁路货车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 1.4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工厂对货车厂修质量负全部责任。要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检查人员的作用,认真负责地处理一切技术问题。对本规程的内容,必须全面落实,严格执行。 1.5 对于规程以外(含新型的零部件)及规程内无明确数据或无具体要求者,工厂应在保证运用安全、可靠,延长使用寿命和方便检修,并且不低于奉规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制订厂级技术标准,并征得铁道部驻厂车辆验收室同意,报部备案,认真执行。 1.6 遇有本规程的规定不明确或与现车实际情况有出入时,由工厂和铁道部驻厂车辆验收室共同研究,实 事求是地予以解决,并在“货车检修记录簿”内注明。 1.7 货车厂修采用定期修为主,状态修为辅的修理制度。本规程既规定了厂修的基本周期,又考虑到货车的实际技术状态,并且逐步扩大抉件修、状态修和专业化集中修的范围,车体部分的修理,应采用标准化模块式检修工艺,进一步提高货车零部件的可靠性。货车各级修程定期检修周期见表1.1。 表1—1 定期检修周期表车种、车型厂修段修轴修棚车P 60、P 13、P 61等型普碳钢车5年1年P 60、P 65S型行包快运车6年1年P 62 6年1.5年其他型耐候钢棚车9年1.5年续上表车种、车型厂修段修辅修敞车C 16、C 16A、C 62A(车号为44字头)5年1年C 61Y、C 63、C 63A、CF、C A12 6年1年C 62A(车号为45字头开始)6年1.5年C 61、C 76A、C 76B、C 76C 8年1年其他型耐候钢敞车9年1.5年罐车碱类罐车、液化石油气罐车、液氯罐车等4年1年其他型罐车5年1年矿石车K 17、K TF、K TRF、KF 60等型普通钢车5年1年其他型耐候钢矿石车8年1年水泥车U 15、U 60、U 60W 5年1年U 61W、U 61 9年1.5年冰冷车普碳钢车4年1年耐候钢车6年1年集装箱平车6年1.5年平车(含NX系列)、家畜车、粮食车、守车、长钢轨车、60 L的凹型车5年1年毒品车10年1年1996年以后生产的D 22C、D 12、D 70、D 10(经轴承密封改造)9年3年厂修、段修周期原分别为9年、1.5年的不常用专用车10年2年其他型不常用专用车、载重90 t以上的车辆8年2年6个月注:1.专用车指:救援车、机械车、线桥工程车、宿营车、发电车、检衡车、磅秤修理车、生活供应车、战备车等。2.滑动轴永车辆轴检周期为3个月。毒品车厂修为扩大段修。3.因裴用转向梁型式的变化而引起约车型变化(在车型编码尾部加注K、T、H的车辆),原检修周期不变。 1.8 须按现丰检修周期标记扣修厂修车,以月为准,不得提前。如确因事故等特殊情况需提前扣修时,须经铁道部批准。 1.9 货车及其主要配件的状态修和寿命管理须符合下列要求: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2015)22

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6) 第二章基本要求 (8) 第三章客车车辆管理 (11) 客车配属 (11) 客车转属 (12) 客车借用 (13) 客车代管 (14) 客车报废 (14) 路用车 (16) 国际联运客车 (18) 专运客车 (19) 自备客车 (19) 地方客车 (20) 第四章运用检修 (21) 日常检修 (21) 专项检修 (22) 客车整修 (23) 客车辅(A1)修 (24)

临客整备 (24) 第五章质量管理 (26) 质量标准 (26) 质量监督 (26) 质量分析 (27) 质量追溯 (27) 第六章客车运用 (29) 列车编组 (29) 列车运行 (31) 车辆摘挂 (37) 客车加挂 (39) 客车回送 (40) 客车试运行 (41) 客车存放 (42) 客车添乘 (42) 第七章库列检、客列检、车辆乘务组 (45) 库列检 (45) 客列检 (47) 车辆乘务组 (52) 第八章行车设备故障管理 (58) 应急处置 (58)

客车故障调查处理 (59) 第九章客车安全监控 (61) 地面动态检查 (61) 车载监测 (62) 第十章客车防火与防冻 (64) 客车防火 (64) 客车防冻 (68) 第十一章爱车工作与备品管理 (70) 爱车工作 (70) 备品管理 (72) 第十二章基础管理 (73) 工作制度 (73) 标准化管理 (76) 信息化管理 (76) 职工培训 (77) 第十三章附则 (79) 附件1 术语解释 (80) 附件2 客车运用限度表(备注: 车轮踏面剥离测量方法) (83) 附件3 列车干线绝缘测试值表 (88) 附件4 客车检修周期表 (90)

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钩缓

4 车钩缓冲装置 4.1 综合要求 4.1.1基本作业条件 4.1.1.1车钩缓冲装置检修须在独立的检修间内进行。应配置车钩、钩尾框、钩舌、缓冲器、17型缓冲装置检修流水线。 4.1.1.2应配置以下主要工艺装备:成套钩缓装置分解机、车钩三态作用实验装置、抛丸除锈机、钩尾框复合磁化湿法探伤机、钩舌湿法探伤机、圆销扁销探伤机、钩舌自动焊机、钩舌S面铣床或数控刨床、13型钩尾销数控或仿型加工设备、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配件热处理装置、销孔加工机具、镗孔设备、镶套机、成套钩缓装置组装机、17型缓冲装置分解机、缓冲器分解组装压力机、17型缓冲装置组装机、车钩存放架或存放线。 4.1.2分解、除锈及探伤 4.1.2.1车钩须分解,钩尾框、钩舌、上锁销组成、下锁销组成、钩锁、钩舌推铁、钩舌销、钩尾销、钩尾销插托须进行抛丸除锈,外表面清洁度须达到Sa2级,局部不低于Sa1级。钩尾销螺栓须清除表面污垢。4.1.2.2钩舌、钩舌销、钩尾销、钩尾销插托、钩尾销螺栓、16型转动套须磁粉探伤检查,钩尾框须整体复合次磁化磁粉探伤检查,对钩体疑似裂纹部位进行磁粉探伤。探伤部位如下: 4.1.2.2.1钩舌内侧面及上、下弯角处,如图4-1、4-2所示阴影部位。 图4-1 16型钩舌探伤部位示意图 图4-2 13号、13A型、13B型钩舌探伤部位示意图 4.1.2.2.216、17型钩尾框前、后端上、下内弯角50mm范围内及钩尾框两内侧面,如图4-3、4-4所示阴影部位。13号、13A型、13B型钩尾框后端上、下弯角50mm范围内及钩尾框两内侧面,如图4-5、4-6所示阴影部位。

图4-3 16型钩尾框探伤部位示意图 图4-4 17型钩尾框探伤部位示意图 图4-5 13号钩尾框探伤部位示意图 图4-613A、13B型钩尾框探伤部位示意图4.1.2.2.316型车钩转动套前端面,如图4-7所示阴影部位。 图4-7 16型车钩转动套前端面探伤部位示意图

客车厂修规程资料

铁路客车厂修规程 (试行) 2014年9月

目录 1 总则 (1) 1.1 总体要求 (1) 1.2 基本要求 (1) 2 车体 (6) 2.1 钢结构 (6) 2.1.1 基本要求 (6) 2.1.2 底架各梁 (7) 2.1.3 裙板 (7) 2.1.4 其它 (8) 2.2 通过台及风挡 (9) 2.2.1 脚蹬、翻板 (9) 2.2.2 扶手 (9) 2.2.3 风挡装置 (10) 2.3 车端阻尼装置 (12) 2.4 木结构及内装饰 (12) 2.4.1 分解 (12) 2.4.2 检修 (13) 2.4.3 组装 (15) 3 车钩及缓冲装置 (18) 3.1 15号系列车钩缓冲装置 (18) 3.1.1 钩舌 (18) 3.1.2 钩体 (19) 3.1.3 缓冲器 (19) 3.1.4 其它 (20) 3.1.5 组装 (20) 3.2 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 (22) 3.2.1 连挂系统 (22) 3.2.2 缓冲系统 (23) 3.2.3 安装吊挂系统 (24) 3.2.4 组装 (26) 3.2.5 油漆及标记 (26) 3.3 15号托梁式车钩 (26) 3.3.1 15号法兰车钩 (26)

3.3.2 托梁、托架、磨耗板 (27) 3.3.3 组装 (27) 3.4 CA-3车钩缓冲装置 (27) 3.4.1 CA-3车钩 (27) 3.4.2 其它零部件 (30) 3.5 其它型号车钩 (30) 4 转向架 (31) 4.1 构架 (31) 4.1.1 209T(P、PK)、206G(P)型构架 (32) 4.1.2 209HS、CW-2(1)、SW-160(H)、CW-200K、SW-220K、AM96、PW-220K 型构架 (32) 4.2 轴箱定位装置 (32) 4.2.1 导柱及附件 (32) 4.2.2 定位转臂及箍 (33) 4.3 轮对及滚动轴承轴箱装置 (34) 4.4 中央悬挂装置 (34) 4.4.1 摇枕 (34) 4.4.2 弹簧托梁(托板) (35) 4.4.3 空气弹簧装置 (35) 4.4.4 悬吊装置 (36) 4.4.5 旁承装置 (37) 4.4.6 横向缓冲器 (38) 4.4.7 抗侧滚扭杆装置 (38) 4.4.8 AM96中央悬吊装置 (39) 4.4.9 横向梁、安全吊 (39) 4.4.10 高度阀调节杆组成 (39) 4.4.11 防过充安全钢丝绳 (39) 4.4.12 其它 (39) 4.5 钢弹簧 (39) 4.6 牵引装置 (40) 4.6.1 心盘、中心销 (40) 4.6.2 牵引销(回转支座、牵引支座、中心销组成) (40) 4.6.3 牵引拉杆 (41) 4.7 油压减振器 (42) 4.8 基础制动装置 (42) 4.8.1 制动梁 (42)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2016版本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目录 1 总则 (1) 2 基本要求 (3) 3 轮轴新组装 (8) 3.1基本作业条件 3.2车轴加工 3.3车轮加工 3.4车轴、车轮选配 3.5 轮对组装 3.6 轴承压装 4 轮轴检修 (18) 4.1综合要求 4.2一级修 4.3二级修 4.4三级修 4.5四级修 4.6轴承检修 4.7轮对检修限度 4.8轴承检修限度 5 轮轴及零部件标记 (54) 5.1车轴标记

5.2车轮标记 5.3轴承标记 5.4 标志板标记 6 轮轴探伤 (66) 6.1综合要求 6.2探测规定 6.3 轮轴、轮对、车轴手工超声波探伤 6.4 轮轴、轮对自动化超声波探伤 6.5轴承外圈超声波探伤 6.6轮轴、轮对、车轴磁粉探伤 6.7轴承零件磁粉探伤 7 信息化管理 (101) 7.1综合要求 7.2输入、输出数据规范 7.3数据信息管理 7.4信息共享与应用 8 故障轴承鉴定分析 (107) 9 备用轮轴管理 (109) 9.1管理机构及职责 9.2备用轮轴、轮对、车轴、车轮管理 9.3备用轴承管理 10 附则 (117)

TG/CL224—2016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 1 总则 1.1 铁路货车是铁路货物运输的运载工具,轮轴是铁路货车上重要的并且是可互换的部件,其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为满足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要求,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发展,统一铁路货车轮轴造修技术及管理要求,促进铁路货车修程修制发展,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以及国家、铁路专业技术管理标准有关要求和铁路货车轮轴技术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1.2本规则是对货车各级检修规程中涉及到轮轴技术、管理部分内容的细化和补充,是轮轴技术与管理的专业性文件,全面涵盖了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组装、检修、探伤技术和信息化、安全、备用轮轴等管理要求,适用于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造修单位对轮轴的组装、检修、探伤和管理,滚动轴承(简称轴承,下同)的一般检修、大修和压装,车轮、车轴的加工和标记,以及备用轮轴管理、轮轴信息化管理、热轴故障鉴定分析,其他要求仍执行《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和有关文件、电报规定,圆柱滚子轴承检修及组装要求执行《铁路客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 1.3铁路货车轮轴修程分为轮轴一级修、二级修、三级修、四级修,轴承修程分为一般检修和大修,在货车定期检修的框架下,实行以换件修和专业化集中修为主,以状态修为辅的检修管理体制,结合铁路货车检修进行,但又与铁路货车检修相对独立。 1.4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和管理工作是铁路货车技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货车轮轴新组装的目的是满足新造货车、补充检修货车使用需要,一级修的目的是维护轮轴的基本使用性能,二级修、三级修的目的是维护轮轴的技术性能,四级修的目的是恢复轮轴的技术性能;轴承一般检修的目的是维护轴承的技术性能,轴承大修的目的是恢复轴承的技术性能,加强轮轴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轮轴满足使用要求,保持运输秩序畅通,实现质量追溯。 1.5铁路货车轮轴组装及检修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质量保安全”的方针,贯彻“以装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指导思想,体现货车轮轴“检修及加工数控化、检测及组装自动化、过程管理信息化、生产组织集约化”的思路,积极推进轮轴技术及管理现代化进程,实现管理规范、工艺科学、装备先进、质量可靠、安全稳定的目标。 1.6铁路货车轮轴造修单位应在满足本规则要求的前提下,规范工艺流程,优化工艺装备,改进作业方式,不断完善轮轴造修基础工艺线,逐步实现工装设备和检测器具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光电化。应根据本规则编制完善的工艺文件或作业指导书,且不得低于本规则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1.7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总公司、铁路局、车辆段逐级负责铁路货车轮轴的技术管理工作;其他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造修企业负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铁路货车轮轴的技术管理工作。

2021年铁路货车厂修规程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铁路货车厂修规程

2021年铁路货车厂修规程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铁道部文件铁路货车厂修规程(摘录)铁运[2002]72号 1.总则 1.1铁路货车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装备,是完成铁路货运任务的物质基础,货车厂修须贯彻确保行车安全和为运输服务的方针。货车厂修的任务在于恢复货车的基本性能。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发展,老、旧型车辆及其零部件被逐步淘汰,新车种、车型不断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被广泛使用,为了统一厂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根据货车的实际状况及厂修技术水平和今后发展方向,特制订本规程。 1.2货车厂修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贯彻以上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指导思想,实现安全稳定、质量可靠、工艺科学、装备先进、管理规范,检修单位须认真地妓本规程制定工艺文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质量检查制厦。广泛采用新技木、新工艺,贯彻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提高修车质量,延长货车使用寿命。

《铁路客车专用检修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则》(2015)266

TG/CL276-2015 铁路客车专用检修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铁路客车专用检修设备(简称客车专用设备)的检修、维护和管理,明确了设备管理职责、管理制度、人员要求、维护检修等各项内容。 第二条本规则所指客车专用设备包括:探伤、试验、检测设备及其他重点专用设备等。 第三条铁路局应参照本规则制定客车专用设备检修维护管理细则,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及维护标准,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状态修施修范围。车辆段要结合实际制定检修维护作业指导书,实现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确保客车专用设备检修维护质量。 第二章综合管理 第四条基本原则。 客车专用设备检修维护管理工作实行总公司、铁路局、车辆段三级管理,采用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相结合的模式。各单位须落实客车专用设备检修维护“定岗、定员、定量、定责”和“包人、包机、包修”(四定三包)制度。

第五条职责分工。 (一)铁路总公司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客车专用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则; 2.负责检查、指导客车专用设备检修维护管理工作。 (二)铁路局职责。 1.负责制定客车专用设备检修维护管理细则; 2.负责客车专用设备的年度更新改造、大修工作; 3.负责指导车辆段制定设备检修、维护作业指导书及设备操作规程; 4.负责客车专用设备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 5.负责指导车辆段对客车专用设备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三)车辆段职责。 1.负责客车专用设备管理、使用、养护、维修工作; 2.负责制定设备检修维护管理岗位职责,确定岗位工作内容、标准、责任; 3.负责编制检修、维护作业指导书及设备操作规程; 4.负责编制提报客车专用设备年度更新改造、大修建议计划,并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组织实施; 5.负责编制客车专用设备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6.负责客车专用设备使用、维修人员的配置、培训、考核和岗位资格管理。 第六条管理制度。

铁路货车厂修规程(摘录)

编号:SM-ZD-79814 铁路货车厂修规程(摘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铁路货车厂修规程(摘录)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铁道部文件铁路货车厂修规程(摘录)铁运[2002]72号 1. 总则 1.1 铁路货车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装备,是完成铁路货运任务的物质基础,货车厂修须贯彻确保行车安全和为运输服务的方针。货车厂修的任务在于恢复货车的基本性能。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发展,老、旧型车辆及其零部件被逐步淘汰,新车种、车型不断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被广泛使用,为了统一厂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根据货车的实际状况及厂修技术水平和今后发展方向,特制订本规程。 1.2 货车厂修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贯彻以上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指导思想,实现安全稳定、质量可靠、工艺科学、装备先进、管理规范,检修单位须认真地妓本规程制定工艺文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质量检查制厦。广泛采用新技木、新工艺,贯彻零

铁路车辆检修制度

铁路车辆检修制度 铁路车辆检修制度 | 楼主 | 2016-06-27 21:37:59 共有3个回复 1.1铁路车辆检修制度 2.2国内外铁路车辆检修制度的对比 3.3国内外铁路车辆检修制度的对比 摘要:临修中除修理故障部分外还要对车辆作全面检查,国内外铁路车辆检修制度的对比,轴检按辅修要求对车辆的轴箱油润部分和其他部分进行检修,临修中除修理故障部分外还要对车辆作全面检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3篇最新铁路车辆检修制度范文,欢迎参阅! 铁路车辆检修制度2016-06-27 21:35:32 | #1楼回目录 铁路车辆检修制度 铁路车辆检修是指铁路车辆运用过程中,车辆零部件会逐渐磨耗、腐蚀和损伤,为保证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稳定可靠地工作,必须进行有计划的检查和修理。铁路车辆有两种检修制度:状态检修和计划检修。前者是根据车辆运用的技术状态,不定期地进行;后者则是按周期(按时间或按走行里程)进行。1965年起简化定期检修制度,改为客车检修有厂修、段修、辅修三级修理;货车检修有上述三级加轴检共四级修程。日常维修指列检、库检、乘检和临修,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运用中的车辆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发生行车事故。 厂修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和修理,使其零部件达到厂修规程的要求,以恢复车辆的基本性能。厂修通常在车辆修理厂进行,必要时也可在有条件的车辆段进行。

段修对车辆进行全面技术检查,修复损坏和磨耗的零部件,使其达到段修规程的要求,保证车辆的技术状态能安全地运用到下次厂修。段修在车辆段进行。 辅修对车辆的制动装置和轴箱油润部分进行检修,同时对其他部分作辅助性修理。辅修工作通常在站修线或库检线进行。 轴检按辅修要求对车辆的轴箱油润部分和其他部分进行检修。摘车轴检在站修线进行;不摘车轴检在列车中进行。两种轴检均应保证在下次辅修到期前不发生轴箱油润故障。临修车辆运用中如发现较大故障,在列车停站时间内不能处理时,可将故障车辆从列车中摘出,在站修线进行计划外的摘车临修。临修中除修理故障部分外,还要对车辆作全面检查。施修部分应保证使用到段修或辅修,其他部分亦须符合编组站列车检修所的检修质量标准。 国内外铁路车辆检修制度的对比2016-06-27 21:35:42 | #2楼回目录 国内外铁路车辆检修制度的对比 铁路车辆运用过程中,车辆零部件会逐渐磨耗、腐蚀和损伤,为保证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稳定可靠地工作,必须进行有计划的检查和修理。 一、中国的铁路车辆检修 我国铁路车辆有两种检修制度:状态检修和计划检修。前者是根据车辆运用的技术状态,不定期地进行;后者则是按周期(按时间或按走行里程)进行。中国铁路从1949年开始采用预防性计划检修的制度,其内容包括定期检修和日常维修。定期检修有大修、中修、年修三级主要修程和制检、轴检两级辅助性修程。1965年起简化定期检修制度,改为客车检修有厂修、段修、辅修三级修理;货车检修有上述三级加轴检共四级修程。日常维修指列检、库检、乘检和临修,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运用中的车辆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发生行车事故。

铁路客车密接式钩缓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密接式钩缓装置检修 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密接式钩缓检修岗位安全风险提示 工作时必须穿戴防砸皮鞋,防止车轮碾伤或铁屑扎伤; 必须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止异物溅入眼睛; 检修时要轻拿轻放,检修、搬运、存放时均不得落地; 使用升降小车取钩时,注意安装牢固后再分解车钩。

类别:A2、A3级检修 系统:车钩缓冲装置 部件:密接式钩缓装置 密接式钩缓装置检修作业指导书 适用车型: 25T 作业人员:车辆钳工3-4名(岗位合格证)作业时间:6小时/个 工装工具:1.钢卷尺; 2.钩缓升降车; 3.活动扳手、手锤、钩引、力矩扳手; 4.托盘。作业材料: 1. 砂轮片; 2. 护目镜; 3. 扫帚; 4. 簸箕; 5. 拖布等。 参考资料: 1.《铁路客车段修规程(试行)》.(铁总运〔2014〕349号); 2.《车辆钳工》.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3.《车辆处转发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印发客车常见故障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辆函〔2015〕240号);

4.《车辆处转发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对客车密接式车钩缓冲器加强检修更换的通知》辆电〔2016〕91号 5.《车辆处转发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印发客车检修规程勘误的通知》(辆函〔2016〕96号); 6. 《车辆系统安全对接会材料》(7月25日)辆电〔2016〕279号转发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加强客车密接式钩缓装置支撑弹簧盒检查的通知; 7. 《关于对客车密接式钩缓装置支撑弹簧盒进行安装加固的通知》(技信〔2016〕79 号) 8. 《车辆处关于转发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印发<关于密接式钩缓装置支撑结构及KC15弹性胶泥缓冲器改造的通知>(运辆客车函〔2017〕31号)》辆函〔2017〕48号 安全防护及注意事项: 1. ——徒手搬运配件时,防止掉落,避免伤及人员; 2. ——打磨配件时,注意力集中,避免伤及人员。 基本技术要求: 1.车钩缓冲装置整体分解下车,清除锈垢,可见部位外观检查须良好,探伤部件须露出金属本色。回转机构、连挂系统分解检修, 缓冲器、钩体、安装座状态检查,表面无裂纹。橡胶件A2修状态不良时更新,A3修时更新。 2.探伤件经热处理、调修后或经过焊修、机械加工的探伤部位须复探。 3.有力矩要求的防松螺母均须按表一标准用扭力扳手检查,其余螺母、螺栓可参考执行。 4.所有组装配件须是合格品。 5.钩尾销须探伤检查,圆柱面及过渡处横向裂纹时报废。允许存在深度不大于1.5mm划痕(须打磨,圆滑过渡)或5条以内长度不大 于25mm的纵向发纹,超限时报废。

铁路货车段修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货车段修规程2002年12月12日

铁道部文件铁运【2002】93号 关于重新分布《铁路货车段修规程》的通知 各铁路局: 为适应铁路运输发展和铁路货车新技术推广运用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货车段修质量,保证运输安全,铁道部重新制定了《铁路货车段修规程》,现予公布(单行本另发),自2003年4月1日起执行。铁辆【1992】30号文件印发的《铁路货车段修规程》同时废止。 为贯彻好新规程,特作如下要求: 1.各铁路局要组织做好执行新规程的各项准备工作,各车辆段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新规程,2003年3月底前对各工种、岗位进行新规程的理论考核,并按新

规程组织试修。 2.各铁路局要根据新规程重新编制工艺技术文件,组织车辆段按新规程调整生产组织和生产工艺,保证新规程顺利贯彻实施。 3.由铁路局组织做好执行新规程后检修工时、材料消耗和检修装备等变化的原始资料统计,进行综合经济分析。有关分析结果及执行新规程后的情况和意见于2003年6月30日前报部运输局装备部。 4.对滑动轴承及其轮对等旧型配件的检修,如新规程中未做规定,应按原规程及有关规定执行。新规程中检修周期与原规定不一致的,仍按现车标记扣修,在车辆厂、段修时按新规程的规定修改。 二00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目录 1. 总则---------------------------------------------4页 2. 基本要求-----------------------------------------6页 3. 车体--------------------------------------------11页 4. 车钩缓冲装置------------------------------------28页 5. 转向架------------------------------------------38页 6. 轮对与滚动轴承----------------------------------61页 7. 制动装置----------------------------------------6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