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碑店一中新高一分班考试化学

河北省高碑店一中新高一分班考试化学

一、选择题

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Fe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⑴ 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⑵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SO4、BaCl2 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FeSO4

C.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KNO3 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随

压强变化的关系

B.将等质量的镁片

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

硫酸中

C.MnO2对过氧化氢

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氢氧化钠溶液

中加水稀释

A.A B.B C.C D.D

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

A镁粉铁粉稀硫酸

B N2O2灼热的铜网

C稀盐酸MgCl2KOH溶液

D NaCl Na2SO4Ba(NO3)2溶液

A.A B.B C.C D.D

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Fe 粉(CuSO4)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MnO2固体(KC1)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 (H2)足量氧气点燃

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5.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

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6.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7.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A.CaO中混有少量CaCO3(盐酸) B.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

C.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铜粉) D.CO2中混有少量CO(氧气)

8.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和浓硫酸

B KCl加入,加热

C NaCl过量盐酸,蒸发

D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9.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10.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 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2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8.4 g不饱和溶液。则加热前碳酸钙的质量为A.15 g B.18 g C.20 g D.30 g

11.下列制备物质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B.

C.

D.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13.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浓盐酸 B.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C.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D.电解水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生成物有三种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D.该反应中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 15.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

16.如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B.50 ℃时,将40 g该物质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溶液中该固体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20 ℃和30 ℃时的两份该物质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17.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小冰用一氧化碳还原12g该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完成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9.3g,假设矿石中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请你推算,该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为()

A.85% B.80% C.75% D.70%

18.有一个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三种物质CaCO3、CaO和CO2的质量比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CaO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C.CO2是生成物

D.反应中CaO和CaCO3的质量比为1:1

19.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其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 探究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B 探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气压有关

C 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里的溶解性

D 比较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

A.A B.B C.C D.D

20.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t2℃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

C.将组成在M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点的甲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

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关系为乙>甲>丙

21.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①实验②

A 探究碘在汽油和植物油中的溶解性

B 探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D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A.A B.B C.C D.D 2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分离溶液中的NaCl和CuSO4

B.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检验CO32-的存在

D.测溶液pH

23.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4.把一定量氧化铜和0.8g氧化镁的混合物投入到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中,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往溶液里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的质量为120 g

B.a的取值范围为0< a<60

C.当a值为60时,b值为4.8 g

D.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7.0 g

25.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 B C D

A.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二、流程题

26.黄铜矿(主要成分 CuFeS2)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 H2SO4.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所得溶液反应,制取还原铁粉并回收铜.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1)Fe2(SO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 Fe2(SO4)3+y Fe═z FeSO4,其中 x、y、z 为化学计量数,z 的值为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此操作中起到引流作用的仪器是_____.

(3)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

(5)步骤Ⅱ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其转化,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_____(填化学式).

(6)隔绝空气进行“焙烧”,铁元素的转化途径是FeCO3FeO Fe,实际作还原剂的是 CO.写出“焙烧”过程中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FeCO3加热

FeO+CO2↑

②_____.

27.CaCO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活性 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为测定不同煅烧温度对 CaO 活性的影响,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石灰石样品分为三等份,在同一设备中分别于 800℃、900℃和 1000℃条件下煅烧;②所得固体分别与等质量的水完全反应,测得反应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1 所示。由此可知:为增大产物活性,煅烧时控制的最佳

条件是______;

(2)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 Ca(OH)2,还含有少量 MgO 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活性纳米 CaCO 3的流程如下:(资料:氨水的 pH 约为 11.7,氢氧化镁完全沉淀的 pH 约为 10.87)

①步骤a 中加入的药品为 NH 4Cl 溶液,由此说明 NH 4Cl 溶液的pH__7(选填<、=或>);如图 2为 NH 4Cl 浓度对钙、镁浸出率的影响(浸出率=进入溶液的某元素质量/原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100%)。可知:较适宜的 NH 4Cl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②流程 c 通入 NH 3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二是调节溶液的 pH ,___;

③步骤 d 中生成碳酸钙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④向滤液 1 中滴加 Na 2CO 3溶液,也能得到 CaCO 3,从节约药品角度分析图 3 所示流程的优点:

Ⅰ:NH 3可循环利用;Ⅱ:______。

28.电子工业常用 30%的 FeCl 3溶液腐蚀覆盖有一薄层铜的绝缘板,制成印刷电路板。人们为了从废腐蚀液(含有 CuCl 2、FeCl 2 和 FeCl 3)中回收铜,并重新得到 FeCl 3溶液,设计如图实验流程。已知:322FeCl Fe 3FeCl +=

(1)操作②、④的名称是 __;

(2)滤渣中所含物质是 ___;

(3)在工业生产中,步骤⑥的通常做法是向 B 中通入氯气,而在实验室向 B 中滴加适量过氧化氢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工业完成步骤⑥的反应属于 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实验室完成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9.硫酸铁常用作制革、炸药、造纸、瓷器、肥料及医疗上的口服泻药等。其可以用海水为原料制取。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含有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及各种元素的其它盐。以下是硫酸镁的制作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

(2)写出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以海水中氯化钠为原料,经过化学变化,还可以制取

____________物质(写出一种即可),你的推测理由是_______。

30.为了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

(1)在操作②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___

(2)操作④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什么?___

(3)操作④中若加入的盐酸过量也不会影响精盐的纯度,为什么?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⑴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无硫

酸亚铁,因为硫酸亚铁溶液为绿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碳酸钙或同时有硫酸钠和氯化钡;或三中物质都有;⑵ 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有碳酸钙、有硫酸钠和氯化钡,碳酸钙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二氧化碳、水,而有气泡冒出;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硝酸钾不能确定;所以选C

点睛:氯化银、硫酸钡不溶液硝酸。

2.A

解析:A

【解析】A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先反应完,而且等质量的镁比铁生成氢气多;C.MnO2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3.B

解析:B

【解析】

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 镁粉(铁粉)加稀硫酸。稀硫酸与镁和铁都会发生反应,故错误;

B. 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正确;

C. 稀盐酸(MgCl2)加KOH溶液。稀盐酸与KOH溶液反应,而MgCl2不与KOH溶液反应,故错误;

D. NaCl(Na2SO4)加Ba(NO3)2溶液。Ba(NO3)2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和硝酸钠。生成的硝酸钠是杂质。故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4.B

解析:B

【解析】

硫酸铜易溶于水,而铁不溶,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可将二者分离,洗涤干燥后,可得纯的铁粉;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后可将二者分离,洗涤干燥后,可得纯的二氧化锰;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无法将其中的氢气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但是由于硝酸钡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钡。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5.D

解析:D

【解析】A. 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

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引入杂质氯化钠;C. 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将二氧化碳反应掉;D. 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钙、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中只有氯化钙;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D

解析: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3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30g+100g)×100%<30%,选D

7.C

解析:C

【解析】A、氧化钙、碳酸钙都能盐酸反应;B、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反应;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后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铜;D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要求;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B

解析:B

【解析】

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反应;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但是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引入新的杂质;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盐酸有挥发性,过量盐酸可通过蒸发除掉;D氧气不与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选B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A

解析:A

【解析】根据硫酸与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质量与碱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然后分析改用氢氧化钾,判断酸碱的过量,再分析反应后溶液的pH。

解:设硫酸的质量为x,则

H2SO4+2NaOH═Na2SO4+2H2O 98 2×40

x mg

9880

x mg

=

解得x=98m 80

g

当改用m克的氢氧化钾,设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y,则H2SO4+2KOH═K2SO4+2H2O

98 2×56

y mg

98112

y mg

=

解得y=98m

112

g<x,

则酸过量,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7,故选A。

10.A

解析:A

【解析】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8.4g不饱和溶液。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8g,+200g-208.4g=4.4g。设剩余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g

100/x=44/4.4g x=10g

固体中氧化钙的质量为12.8g-10g=2.8g

设分解的碳酸钙质量为y

CaCO3高温CaO+CO2↑

100 56

y 2.8g

100/y=56/2.8g y=5g

所以原碳酸钙的质量为5g+10g=15g 选A

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11.D

解析:D

【解析】理论上正确,要求物质的转化需符合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操作上可行,要求

操作应简便易行;经济上合理,要求不能利用价格昂贵的物质转化为价格低廉的物质;根据以上要求,分析每个方案;分析时可首先判断理论上是否可行,然后再考虑操作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解:A、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中需要加热不够简便,且使用氢氧化钠制取碳酸钠,经济上不合理;故A不正确;

B、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但利用硝酸银、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铜,经济上不合理;故B不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该方案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C不正确;

D、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为解答理论上正确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熟悉常见物质的用途则为经济上合理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12.C

解析:C

【解析】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pH变小,但由于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B. 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剂的增加而减小;C.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溶剂减少,溶质析出,当水被完全反应,溶剂质量为零,溶质的质量也为零;D.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3.C

解析:C

【解析】A. 加水稀释浓盐酸,酸性变弱,pH变大,但是稀释过程为物理变化,混合物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个数不变;B.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和,点燃一定质量的镁带,固体的质量会增大;C. 一定质量锌粒放入稀硫酸中,二者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D.水的质量增加,酸的浓度减小,酸性变弱,溶液的pH增大;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4.D

解析:D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

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A、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错误;B、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有改变,错误;D、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都可以看出反应物H2S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2:3,正确。故选D。

15.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跟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碱等物质反应.由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可知,B是由硫酸与其它物质反应制取的,且能与A、C反应,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A、CuSO4、Na2CO3均属于盐,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B、KOH能与稀硫酸、稀硝酸发生中和反应,且硝酸能与K2CO3反应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且KOH、HNO3、K2CO3分别属于碱、酸、盐,故选项符合要求.

C、Ba(OH)2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但CuSO4不能与CuO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D、NaOH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Ba(NO3)2不能与HCl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与氧化物的判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采用带入验证法是正确快速、解答本题的捷径.

16.C

解析:C

【解析】从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A.由图中给出坐标可知,横坐标为时对应的纵坐标溶解度为40g;

B.由图中给出坐标可知,时,该溶质的溶解度大于40g,因此将40g该物质加入到

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但如果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

D.若20 ℃和30 ℃时,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可能相等,而不是说温度高溶解的溶质质量就一定多。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C。

17.C

解析:C

【解析】在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设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为x ,则12g×x×163160

?×100%=12g-9.3g ,解得x=75%。故选C 。 18.A

解析:A

【解析】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质量都减小了,是反应物,碳酸钙的质量增大了,是生成物,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B 、氧化钙在反应中不是催化剂,是反应物,错误;C 、该反应中二氧化碳是反应物,错误;D 、反应中CaO 和CaCO ,的质量比为56: 100,错误;故选A 。

19.D

解析:D

【解析】

A 、铁钉在水中不能生锈,与水和氧气接触时容易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 、打开瓶盖时,气压减小,液体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气压减小时气体的溶解度减小,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 、把质量、形状相同的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通过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情况可以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里的溶解性,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 、比较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时,由于使用的是不同的酸,因此无法比较两种金属的活泼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

20.B

解析:B

【解析】A 、据图可以看出,t 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正确;B 、 t 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 ,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g 100%30%30100g g

?<+,故不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错误;C 、将组成在M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 点的甲溶液,就是变成不饱和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正确;

D 、t 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形成t 2℃时的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可以看出,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故选B 。

21.A

解析:A

【解析】

A 、食盐和高锰酸钾都能溶于水,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 、铜和盐酸不能发生反应,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 、由于温度不一样,因此无法比较催化剂对反应快慢的影响,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 、实验1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

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实验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化学性质不同,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

22.B

解析:B

【解析】A、氯化钠和硫酸铜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B、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即可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正确;C、未知物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不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还有可能是金属,错误;D、测定溶液的pH值不能将pH试纸湿润,否则使测量结果不准确,错误。故选B。

23.D

解析:D

【解析】A、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

A、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溶质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解度减小,溶质的质量减小,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较减小,但不会减小到0,错误;

C、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减小,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质量减小,浓度减小,等温度降低至常温后恢复至原来的状态,正确。故选D。

24.D

解析:D

【解析】氧化铜、氧化镁和稀硫酸、硫酸铜、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MgO+H2SO4═MgSO4+H2O,CuSO4+2NaOH=Cu(OH)2

↓+Na2SO4,MgSO4+2NaOH=Mg(OH)2↓+Na2SO4,

A、由以上反应关系可知,H2SO4~2NaOH,

设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为x,

H2SO4~2NaOH,

98 80

x 100g×8%

9880

100?8%

x g

x=9.8g,

稀硫酸的质量为9.8g

9.8%

=100g,

该选项说法错误;

B、由以上反应关系可知,MgO~H2SO4,设氧化镁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

MgO~H2SO4,

40 98

0.8g y

40980.8g y

= y=1.96g ,

剩余硫酸质量小于:100g×

9.8%-1.96g=7.84g , 设剩余硫酸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最多为z ,

H 2SO 4~2NaOH ,

98 80

7.84g z

98807.84g z

= z=6.4g ,

a 的值小于:6.4g÷8%=80g ,因此a 的取值范围为0<a <80,

该选项说法错误;

C 、当a 值为60时,和硫酸铜、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100g-60g )×8%=3.2g , 设3.2g 氢氧化钠完全和硫酸铜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铜质量为n ,完全和硫酸镁反应时生成氢氧化镁质量为p ,

CuSO 4+2NaOH=Cu (OH )2↓+Na 2SO 4,MgSO 4+2NaOH=Mg (OH )2↓+Na 2SO 4, 80 98 80 58

3.2g n 5.6g p

80983.2g n = 80583.2g p

= n=3.92g ,p=2.32g ,

由计算可知,2.32<b <3.92,因此当a 值为60时,b 值不可能为4.8,该选项说法错误; D 、混合物的质量为7.0g 时,氧化铜质量为:7.0g-0.8g=6.2g ,

设氧化铜消耗硫酸质量为m ,

CuO+H 2SO 4═CuSO 4+H 2O ,

80 98

6.2g m

80986.2g m

= m=7.595g ,

则氧化铜和氧化镁消耗硫酸质量为:7.595g+1.96g=9.555g ,

剩余硫酸质量为:100g×

9.8%-9.555g=0.245g <7.84g , 该选项说法正确。

25.A

解析:A

【解析】

A. 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和氢气,最终固体的质量都减少为零;

B.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C.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变弱,pH 变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 不会等于或大于7;D.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二者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固体的质量最终为生成铁的质量,大于零;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二、流程题

26.过滤 玻璃棒 Fe+CuSO 4=Cu+FeSO 4 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Fe 2(SO 4)3+Fe ═3FeSO 4 Na 2CO 3等可溶性碳酸盐 FeO+CO 高温Fe+CO 2 .

【解析】

【分析】

【详解】

(1)Fe 2(SO 4)3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 Fe 2(SO 4)3+y Fe ═z FeSO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后为:Fe 2(SO 4)3+Fe ═3 FeSO 4,其中 x=1、y=1、z=3,所以z 的值为 3;

(2)操作Ⅰ是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为过滤,此操作中起到引流作用的仪器是 玻璃棒。

(3)步骤Ⅰ铁屑和硫酸铜能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

Fe+CuSO 4=Cu+FeSO 4。

(4)步骤Ⅰ中,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由于铁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而硫酸铁和铁能够生成硫酸亚铁,所以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Fe 2(SO 4)3+Fe ═3FeSO 4。

(5)由于提示是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说明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而反应物硫酸亚铁,对应的生成物为碳酸亚铁,说明反应物含有碳酸盐或者是碳酸(一般没有用碳酸做反应物的,因为其不稳定,不便于储存和运输等)。由于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需要满足“有酸可不溶,无酸需都溶“。而硫酸亚铁是可溶性盐,所以加入的碳酸盐也应该是可溶,所以该试剂可以是 Na 2CO 3等可溶性碳酸盐。

(6)②是生成的氧化亚铁和实际做还原剂的CO 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CO 高温Fe+CO 2。

27.32CaCO CaO+CO ↑高温 温度为900℃,时间为30s < 10%

()422322NH Cl+Ca OH =CaCl +2H O+2NH ↑ 使镁离子以氢氧化镁沉淀形式析出 ()243342CaCl +NH CO =CaCO +2NH Cl ↓ NH 4Cl 可循环利用

【解析】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步骤a 中加入的药品为NH 4Cl 溶液,氯化铵能和氧化镁反应,说明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详解】

(1)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CaCO CaO+CO ↑高温。由图1可知,温度为900℃,时间为30s 时,氧化钙活性最高,故由此可知:为增大产物活性,煅烧时控制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900℃,时间为30s 。

(2)①步骤a 中加入的药品为NH 4Cl 溶液,氯化铵能和氧化镁反应,说明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故NH 4Cl 溶液的 pH <7;由图2可知,氯化铵质量分数是10%时,钙的浸出率最大,故较适宜的 NH 4Cl 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浸取时,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322NH Cl+Ca OH =CaCl +2H O+2NH ↑。 ②流程 c 通入 NH 3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二是调节溶液的 pH ,使镁离子以氢氧化镁沉淀形式析出。

③步骤 d 中生成碳酸钙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3342CaCl +NH CO =CaCO +2NH Cl ↓。

④向滤液1中滴加Na 2CO 3溶液,也能得到CaCO 3,从节约药品角度分析图3所示流程的优点:Ⅰ.NH 3可循环利用;Ⅱ.NH 4Cl 可循环利用。

28.过滤 铁和铜 化合反应 222322FeCl +H O +2HCl=2FeCl +2H O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流程图可知,通过操作②和操作④可得到滤渣和固体A ,使混和液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故操作②和操作④的名称都是过滤;

(2)从废腐蚀液(含有 CuCl 2、FeCl 2 和 FeCl 3)中回收铜,故加入的过量X 是铁,铁可以置换CuCl 2的铜,同时生成氯化亚铁,滤渣中含有生成铜和过量的铁;

(3)在工业生产中,步骤⑥的通常做法是向 B 中通入氯气,氯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氯化铁,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在实验室向 B 中滴加适量过氧化氢液,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实验室完成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322FeCl +H O +2HCl=2FeCl +2H O 。

29.过滤 22442Mg(OH)H SO MgSO 2H O +=+ H 2SO 4 MgSO 4 氢氧化钠( 或氯气、碳酸钠等,答案合理即可) 质量守恒定律 ( 答案合理即可 )

【解析】

【分析】

【详解】

(1)操作A 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能够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故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