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贴装PCB的可制造性设计

表面贴装PCB的可制造性设计
表面贴装PCB的可制造性设计

表面贴装PCB的可制造性设计

DFM of SMT Processing Technology on PCB Designs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鲜飞

可制造性设计是一种新颖的设计方法。它是生产工艺质量的保证,并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本文将就表面贴装PCB设计时需考虑的一些制造工艺性问题进行阐述,给设计人员提供一个参考。

随着通信﹑电子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企业原有产品的升级及新产品的投放速度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而在制造环节,如何在生产中用更少的导入时间获得高可性制造和高质量的新产品越来越成为各公司追求的核心目标。

面向电子装联的可制造性设计要求PCB设计者在设计PCB的初期就要考虑可制造性设计(DFM),以缩短新产品投产的时间。为此我公司组织专门的SMT工艺技术人员制订了SMT印制板工艺设计标准,以规范SMT印制板的设计,使之符合SMT生产工艺要求。此标准是以适应Universal贴片设备制订的,针对不同机器会有微小变更。本文将对此标准进行概括介绍,以供广大的产品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参考。

印制板设计的组装形式要求

组装方式的选择及元件布局是PCB可制造性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装联效率及成本﹑产品质量影响极大,而实际上笔者接触过相当多的PCB,在一些很基本的原则方面考虑也尚有欠缺。

选择合适的组装方式

通常针对PCB不同的装联密度,推荐的组装方式见表1。

表1:(略)

在选择组装方式时,除考虑PCB的组装密度,布线的难易外,必须还要根据此组装方式的典型工艺流程,考虑到企业本身的工艺设备水平。倘若本企业没有较好的波峰焊接工艺,那么选择上表中的第5种组装方式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麻烦。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若计划对B面实施波峰焊接工艺,应避免B面上布置复杂的SMD元件而造成工艺复杂化。

PCB外形及加工工艺的设计要求

PCB工艺夹持边。在SMT生产过程中以及插件过波峰焊的过程中,PCB应留出一定的边缘便于设备夹持。这个夹持边的范围应为5mm,在此范围内不允许布放元器件和焊盘。

定位孔设计。为了保证印制板能准确、牢固地放置在表面安装设备的夹具上,需要设置一对定位孔,定位孔的大小为5 0.1mm。为了定位迅速,其中一个孔可以设计成椭圆形。在定位孔周围1mm 范围内不能有元件。

PCB厚度。从0.5~4mm,推荐采用1.6~2mm。

PCB缺槽。印制板的一些边缘区域内不能有缺槽,以避免印制板定位或传感器检测时出现错误,具体位置会因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印制板外形尺寸。最小尺寸50 50mm2,最大尺寸510 460mm2。若印制板尺寸过小,应采用拼板。

拼板设计要求。若表面贴装印制板面积比较小,为了充分利用板材、高效率地制造、安装、调试SMA(表面贴装组件),往往将同一设备上的几种板或数种板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板面,如图1所示。

图1 拼版设计可提高生产效率(略)

对PCB的拼板格式有以下几点要求:

(1)拼板的尺寸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应以制造、装配和测试过程中便于加工,不产生较大变形为宜。

(2)拼板的工艺夹持边和安装工艺孔应由印制板的制造和安装工艺来确定。

(3)每块拼板上应设计有基准标志,让机器将每块拼板当作单板看待,提高贴装精度。

(4)拼板可采用邮票板或双面对刻V型槽的分离技术。在采用邮票板时,应注意搭边应均匀分布于每块拼板的四周(如图2),以避免焊接时由于印制板受力不均导致变形。在采用双面对刻的V形槽时,V形槽深度应控制在板厚的1/3左右(两边槽深之和),要求刻槽尺寸精确,深度均匀。

(5)设计双面贴装不进行波峰焊的印制板时,可采用双数拼板正反面各半,两面图形按相同的排列方式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在中、小批量生产条件下设备投资可减半),节约生产准备费用和时间。

(6)还有一种非常经济的拼板,并不是指的对PCB进行拼板,而是对网板的网孔图形进行拼板。随着全自动焊膏印刷机的应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印刷机(比如DEK265)已经允许在尺寸为790 790mm2的钢网上,开设多面PCB的网孔图形,可以做到一片钢网用于多个产品的印刷,这是一种非常节约成本的做法,尤其适合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的厂家。

PCB焊盘设计工艺要求

焊盘设计是PCB线路设计极其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确定了元器件在印制板上的焊接位置,而且对

焊点的可靠性、焊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焊接缺陷、可清洗性、可测试性和检修量等起着显著作用。阻焊膜设计时考虑的因素

(1)印制板上相应于各焊盘的阻焊膜的开口尺寸,其宽度和长度分别应比焊盘尺寸大

0.05~0.25mm,具体情况视焊盘间距而定,目的是既要防止阻焊剂污染焊盘,又要避免焊膏印刷、焊接时的连印和连焊。

(2)阻焊膜的厚度不得大于焊盘的厚度。

焊盘与印制导线

(1)减小印制导线连通焊盘处的宽度,除非手电荷容量、印制板加工极限等因素的限制,最大宽度应为0.4mm,或焊盘宽度的一半(以较小焊盘为准)。

(2)焊盘与较大面积的导电区如地、电源等平面相连时,应通过一长度较细的导电线路进行热隔离。

(3)印制导线应避免呈一定角度与焊盘相连,只要可能,印制导线应从焊盘长边的中心处与之相连。

导通孔布局

(1)避免在表面安装焊盘以内,或在距表面安装焊盘0.635mm以内设置导通孔。如无法避免,须用阻焊剂将焊料流失通道阻断。

(2)作为测试支撑导通孔,在设计布局时,需充分考虑不同直径的探针,确保进行自动在线测试时的最小间距。

(3)在SMC/SMD下部尽量不设导通孔,一可防止焊料流失,二可防止导通孔截留焊剂及污物而无法清洁净。若不可避免这种情况,则应将孔堵死填平。

(4)导通孔与焊盘、印制导线及电源地线相连时,应用宽度为0.25mm的细颈线隔开,细颈线最小长度为0.5mm。

对于同一个元件,凡是对称使用的焊盘(如片状电阻、电容、SOIC、QFP等),设计时应严格保持全面的对称性,即焊盘图形的形状与尺寸应完全一致。以保证焊料熔融时,作用于元器件上所有焊点的表面张力能保持平衡(即其合力为零),以利于形成理想的焊点。

凡多引脚的元器件(如SOIC、QFP等),引脚焊盘之间的短接处不允许直通,应由焊盘加引出互连线之后再短接,以免产生桥接。另外还应尽量避免在其焊盘之间穿越互连线(特别是细间距的引脚器件),凡穿越相邻焊盘之间的互连线,必须用阻焊膜对其加以遮隔。

焊盘内不允许印有字符和图形标记,标志符号离焊盘边缘距离应大于0.5mm。凡无外引脚的器件的焊盘,其焊盘之间不允许有通孔,以保证清洗质量。

当采用波峰焊接工艺时,插引脚的通孔,一般比其引脚线径大0.05~0.3mm为宜,其焊盘的直径应大于孔径的3倍。

元器件布局的要求

元器件布局应满足SMT生产工艺的要求。由于设计所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在生产中是很难克服的,因此,PCB设计工程师要了解基本的SMT工艺特点,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进行元器件布局设计,正确的设计可以将焊接缺陷降低到最低。在进行元器件布局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PCB上元器件分布应尽可能地均匀;大质量器件再流焊时热容量较大,因此,布局过于集中容易造成局部温度低而导致假焊。

(2)大型器件的四周要留一定的维修空隙(留出SMD返修设备加热头能够进行操作的尺寸)。

(3)功率器件应均匀地放置在PCB边缘或机箱内的通风位置上。

(4)单面混装时,应把贴装和插装元器件布放在A面;采用双面再流焊混装时,应把大的贴装和插装元器件放在A面,PCB A、B两面的大器件要尽量错开放置;采用A面再流焊,B面波焊混装时,应把大的贴装和插装元器件布放在A面(再流焊),适合于波峰焊的矩形、圆柱形片式元件、SOT和较小的SOP(引脚数小于28,引脚间距1mm以上)布放在B面(波峰焊接面)。波峰焊接面上不能安放四边有引脚的器件,如QFP、PLCC等。

(5)波峰焊接面上元器件封装必须能承受260℃以上温度并是全密封型的。

(6)贵重的元器件不要布放在PCB的角、边缘,或靠近接插件、安装孔、槽、拼板的切割、豁口和拐角等处,以上这些位置是印制板的高应力区,容易造成焊点和元器件的开裂或裂纹。

(7)波峰焊接元件的方向

所有的有极性的表面贴装元件在可能的时候都要以相同的方向放置。在任何第二面要用波峰焊接的印制板装配上,在该面的元件首选的方向如图2所示。使用这个首选方向是要使装配在退出焊锡波峰时得到的焊点质量最佳,避免“阴影现象”所产生的漏焊。在排列元件方向时应尽量作到:

图2 波峰焊接应用中的元件方向(略)

所有无源元件要相互平行;

所有SOIC要垂直于无源元件的长轴;

SOIC和无源元件的较长轴要互相垂直;

无源元件的长轴要垂直于板沿着波峰焊接机传送带的运动方向。

当采用波峰焊接SOIC等多脚元件时,应于锡流方向最后两个(每边各

1)焊脚处设置窃锡焊盘,防止连焊。

(8)贴装元件方向的考虑

类型相似的元件应该以相同的方向排列在板上,使得元件的贴装、检查和焊接更容易。还有,相似的元件类型应该尽可能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例如,在内存板上,所有的内存芯片都贴放在一个清晰界定的矩阵内,所有元件的第一脚在同一个方向。这是在逻辑设计上实施的一个很好的设计方法,在逻辑设计中有许多在每个封装上有不同逻辑功能的相似元件类型。在另一方面,模拟设计经常要求大量的各种元件类型,使得将类似的元件集中在一起颇为困难。不管是否设计为内存的、一般逻辑的,或者模拟的,都推荐所有元件方向为第一脚方向相同。

图3 相似元件的排列(略)

结束语

以上是一些PCB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原则,在面向电子装联的PCB可制造性设计中,还有相当多的细节要求,比如合理的安排与结构件的配合空间,合理的分布丝印的图形和文字,恰当分布较重或发热较大的器件的位置,在合适的位置设置测试点和测试空间﹑考虑在使用拉铆﹑压铆工艺安装联接器等器件时,工模具与附近所分布元件的干涉等等,都是在PCB的设计阶段所应该考虑的问题,一个优秀的PCB设计者,不但要考虑如何将电路走通,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安排下密集的元器件,还有更不应该忽视的内容,那就是PCB设计中的可制造性。

2005GEC.6

面向可制造性及装配的设计DFX(2天)

面向可制造性及装配的设计DFX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目前开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香格里拉、荔波,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让用户合理利用国家鼓励培训各种优惠的政策。报名学习蓝草咨询的培训等学员可以申请免费成为“蓝草club”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参加(某些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蓝草club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如联谊会、读书会、品鉴会等。报名学习蓝草咨询培训的学员可以自愿参加蓝草企业“蓝草朋友圈”,分享来自全国各地、多行业多领域的多方面资源,感受朋友们的成功快乐。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国内知名大学颁发的证书和国际培训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课程背景 面向可制造性及装配的设计DFX,是企业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

品成本的神兵利器,同时也是企业研发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有效途径。在企业里实施DFX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优秀产品设计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企业实施DFX的设计常见障碍有哪些?实施DFX需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如何建立市场导向的产品规格定义?如何进行DFX的产品装配设计?如何进行DFX的塑胶零件设计?DFX的钣金零件设计有些哪些方法技巧?如何进行DFX的压铸零件设计?如何进行DFX的机加零件设计?如何进行DFX的公差分析和设计检查? 上述种种问题,集中体现了企业实施DFX设计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提升,以及上市后质量问题和市场投诉的减少、销售量的提升,起到显而易见的良好效果。 课程目标 DFX基础知识 市场需求导向的产品规格定义 如何进行面向DFX的产品装配设计 如何进行面向DFX的塑胶零件设计 如何进行面向DFX的钣金零件设计 如何进行面向DFX的压铸零件设计 如何进行面向DFX的机加零件设计 如何进行面向DFX的公差分析与设计检查 课程对象:企业总经理、副总经理、市场总监、财务总监、财务骨干、产品企划经理、产品经理、研发总监、项目经理、研发骨干、采购总监、品质总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 DFX基础知识 1.优秀产品设计的十条标准 2.Design For X(DFX)产生的背景

新产品可制造性评审规范精编版

文件更改履历编号: NO:

6.1.1安装孔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长边上至少应设置一对定位孔),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选择Φ4.5mm,在孔外用丝印层设置平垫位置,M3组合螺钉平垫对应外径大小Φ7mm。接地的安装孔要设置为金属化孔,M4组合螺钉的安装孔大小为Φ4.5mm,平垫大小为Φ8mm。 6.1.2孔中心到PCB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5mm,同时注意平垫边缘到器件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mm,在此范围内不可布设导线、器件焊盘、过孔。 6.1.3一般情况下,安装孔的孔径要比安装螺丝的直径大0.5mm。 6.2工艺边设计: 6.2.1在距PCB边缘4mm范围内有件需以及板子外形不规则的PCB需要增加工艺边、以保证PCB有足够的可夹持边缘。 6.2.2工艺边与PCB可用邮票孔或者V形槽连接, 6.2.3工艺边内的铜箔应设计成网格状,以增加传输摩擦力。 6.2.4工艺边内不能排布机贴元器件,机装元器件的实体不能进入工艺边及其上空。 6.2.5工艺边的宽度要求为3mm以上,至少有2条对称的边,为了防止PCB在机器内传送时出现卡板的现象,要求工艺边的角为圆弧形的倒角。 6.3 PCB拼板设计: 6.3.1当PCB 单元的尺寸<80mm×80mm 时,必须做拼板。 6.3.2拼板的尺寸应以制造、装配、和测试过程中便以加工,不产生较大变形为宜。 6.3.3 拼板中各块PCB 之间的互连采用双面对刻V -CUT或邮票孔或slot设计。 6.3.4PCB 拼板设计时应以相同的方向排列,并且每个小板同面排布为原则。 6.3.5 一般平行PCB传送边方向的V-CUT线数量≤3(对于细长的单板可以例外)。如下图: 不推荐设计推荐设计 6.3.6拼板的数量根据实际拼板的大小,不要超过贴片机的范围,最好在250mm×250mm的范围内,生产时容易控制质量及效率。 6.4PCB外形设计: 6.4.1PCB的外形应尽量简单,一般设计成矩形长宽比为3:2或4:3,以简化加工工艺,降低成本。 6.4.2常见的PCB厚度:0.7mm,0.8mm,1mm,1.5mm,1.6mm, 2mm,2.4mm, 3.2mm,4.0mm

PCB知识与可制造性设计

PCB知识与可制造性设计 主编:陈宏凡

1 前言 本课程是讲述现代PCB制作工艺简介,规格参数对产品,加工要求及成本的影响,如何综合合理利用这些参数达到我们的设计目标。使学员了解PCB设计的重要参数及部分设计技巧,引导学员开拓思维,用设计的方法为产品的可靠高效生产服务。 2 目录 3.1、PCB名词解释。 3.2、PCB相关概念及生产流程简介。 3.3、PCB的相关参数与讲解。 3.4、PCB生产过程的限制条件和关键管控点。 3.5、贴片,波峰焊,装配对PCB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3.6、PCB可制造性设计之:拼板。 3.7、PCB可制造性设计之:焊盘设计。 3.8、PCB可制造性设计之:绿油防焊。 3.9、PCB可制造性设计之:白油丝印。 3.10、PCB可制造性设计之:过孔。 3.11、PCB可制造性设计之:光学点。 3.12、PCB可制造性设计之:零件选用。 3.13、PCB可制造性设计之:置件布线。 3.14、PCB可制造性设计之:其他技巧与产品优化设计。 3.15、总结 3 正文 3.1、PCB名词解释。 PCB: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亚洲,美洲叫法) PWB:印制线路板:printed wiring board(pwb)(欧洲叫法)。PCB和PWB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全球各区域的叫法不一样。在BYD,印制电路板我们还是叫做PCB。 3.2、PCB相关概念及生产流程简介。 3.2.1 PCB的部分概念。

FR-4:玻璃纤维板材的统称。FR-4里面因为纤维及胶的含量不一致及厚度,厂商不同可以细分出超过1000种板材。这些板材的特性不一,需要了解其特性,衡量自己本省的实际需求后进行合理选择。 铜箔:附着在FR-4板材上面的金属铜层被叫做铜箔。铜箔厚度使用“盎司/OZ”作为单位。其概念为“1OZ=28.35克/平方英尺=35微米=1.35mil”。 表面工艺:PCB表面外露铜箔使用的处理工艺方式。常见表面工艺有无铅喷锡,有铅喷锡,电金,化金,化银,化锡,OSP。 光学点:用于设备进行机械识别的规格焊盘被叫做光学点。通常有坐标定位光学点和坏板识别光学点。 孔:有贯孔,盲孔,埋孔的区分,也有PTH和NPTH的区分。 焊盘:裸露的铜箔经过表面工艺处理后就形成了一个焊盘,通常用PAD表示。焊盘是连接零件引脚与线路的“界面”。必须规整。 走线:英文名词是“”。走线的宽度与间距是衡量PCB生产难度的重要参数。通常考查一个PCB供应商的制程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只需要一个问题就能有比较直观地了解“贵司量产的线宽线距能做到什么程度?” 油墨防焊/防焊油墨:solder mask。在PCB线路板裸露的铜箔上面覆盖的油墨,达到阻焊的目的,从而区分焊盘和走线。油墨的颜色有:绿色,黑色,蓝色,红色,棕色等。从制程的角度,因为绿色能透过最多的红外光波(提升幅度约在1%左右,即回流焊中透热最好)而被大量选择。所以很多人也把这一层叫做“绿油防焊”。油墨通常有热固化和UV固化。热固化最小能做到4mil±4mil精度,UV油墨则可以做到3mil±3mil。 白油丝印:在防焊油墨上面再印一层用以目视标识零件位置、方向、零件外围等作用的油墨被叫做白油丝印。 TG:玻璃态转化温度。 3.2.2 PCB生产流程简介

PCB可生产性设计规范

1.概况 1.1本规范的内容是确保所设计之PCB符合相关标准及实际生产,以降低生产之困惑, 使制程生产顺畅. 1.2主要生产设备有:锡膏印刷机、贴片机、回流焊炉、AOI自动检验机、波峰焊. 2.PCB外形、尺寸及其他要求: 2.1 PCB外形应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如PCB外形不规则,可通过拼板方式或在PCB的长 方向加宽度不小于8mm的工艺边。PCB的长宽比以避免超过2.5为宜。 2.2 SMT生产线可正常加工的PCB外形尺寸最小为50mm×50mm(长×宽)。最大尺寸因 受现有设备的如下表限制.因此PCB(拼板)外形尺寸(长×宽)正常不宜超过450mm ×380mm。如果由于设计确实需要超过此尺寸,制板时请通知工艺人员协商确定生 产方案。 各设备可加工的最大PCB尺寸及设备夹持长度见下表:(单位:mm) 2.3拼板及工艺边: 2.3.1 何种情况下PCB需要采用拼板: 当PCB外形尺寸有如下的特征之一时需考虑采用拼板: (1)SMT板长<120mm或直插件板长<80mm; (2)SMT板宽<50mm或直插件板宽<80mm; (3)基标点的最大距离<100mm; (4)板上元件较少(少于180个元件)拼板后板的长宽不会超出350mm×245mm时。 采用拼板将便于定位贴装及提高生产效率。 2.3.2 拼板的方法: 为了减少拼板的总面积节约PCB的成本,板与板之间一般不留间距(采用板边缘线重叠零间距);拼板时一般是以板的长边互拼,或长短边同时互拼的方式进行,但应避免拼板后板的长宽比超过2.5为宜。拼板一般采用V-CUT方法进行。工艺边同样采用此方法与板连接。对于焊接面只有阻容器件或较简单的SOP封装IC时,双面均是表贴件的PCB

1产品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产品名称D363 规格/型号A00013003 一、设计、概念、功能和对制造变差的敏感性(最佳参数设计): 制造变差项目可能的影响最佳值或 最佳公差 允许的 公差 总成厚度总成的平整度影响制动平衡性、磨损率+0 -0.1 -0.1 钢背厚度钢背的平整度,影响制动平衡性 +0.05 -0.05 0-0.1 表面粗糙度影响粘结可靠程序及外项项目um6.3 6.3 每腔质量影响磨擦层厚度及加工余量195g +5.0g 磨擦系数影响制动安全可靠性F=0.3 ±0.02 二、制造和/或装配过程(即:对原规划的做法{初始的制造和装配流程}有哪些缺失, 对哪些缺失是可以改善的): 缺失项目改善方法负责 部门 负责人 预计完成 日期 报警器铆接不牢固采用适当的铆接压力生产采购部 移印位置不端正对工件进行可靠定位生产采购部 三、性能要求(即:对原设计的性能要求有哪些缺失,对哪些缺失是可以改善的): 性能项目一般要求可调整的方法制动平衡性钢背和磨擦层平整度≤0.2 加强热压模具的定位制动安全性磨擦系数不低于0.3 调整磨擦材料配比 核准审 查 制 表

产品名称D363 规格/型号A00013003 四、部件数(即:对原规划的部件数,可以调整哪些部分,予以一体化或简化): 原先部件项目缺失项目改善方法负责人 五、过程调整(即:对原规划的过程有哪些缺失,对哪些缺失是可以改善的): 原规划过程缺失项目改善方法负责人 三、材料搬运(即:对原规划的材料搬运方式有哪些缺失,对哪些缺失是可以改善的): 原规划的 搬运方式 缺失项目改善方法负责人备注 核准审 查 制 表

1.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

28TL2公交车架总成可制造性和装配设计 时间:2012.3.3 编号:YB-3BJS-APQP-201 产品名称10米公交气簧车架总成规格/型号28Tl2-00000 一、设计、概念、功能和对制造变差的敏感性(最佳参数设计): 制造变差项目可能的影响最佳值或 最佳公差 允许的 公差 后上推力杆支座安 装尺寸由于安装尺寸位置的变动影响后续推力杆 支座的安装 ±0.2mm ±0.3mm 所有纵梁宽度由于尺寸偏大或偏小影响纵梁与横梁连接 板的组装以及车架总拼+0.5 0mm +1 0mm 第二到八横梁连接板的高度尺寸由于尺寸偏大或偏小影响与纵梁和横梁的 组装 -0.5mm -1mm 第二到八横梁本体的高度尺寸由于尺寸偏大或偏小影响与连接板的组装 -0.5mm -1mm 车架总成宽度尺寸由于尺寸偏大或偏小影响与元宝梁的组装 以及顾客后续零件的组装+0.5 -0.5mm +1 -1mm 元宝梁内宽度尺寸由于尺寸偏大或偏小影响与车架总成的组 装+0.5 -0mm +1 0mm 前后气囊支架距离 尺寸由于尺寸偏大或偏小影响顾客后续零部件 装配,左右侧公差应保持同向。 +0.5 -0.5mm +1 -1mm 二、制造和/或装配过程(即:对原规划的做法{初始的制造和装配流程}有哪些缺失,对哪些缺失是可以改善的): 缺失项目改善方法负责 部门 负责人 预计完成 日期 焊接漏焊加强制成检验力度,制作作业指导书品管部陈后香2012.3.5 铆接漏铆制作铆接图技术部徐紫芳2012.3.5 三、性能要求(即:对原设计的性能要求有哪些缺失,对哪些缺失是可以改善的): 性能项目一般要求可调整的方法核准刘金斌审查徐紫芳制表李延斌

产品可装配性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机械设计 MACHINE DESIGN 1999年 第3期 第3卷 Vol.3 No.3 1999 产品可装配性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郑寿森 祁新梅 杜晓荣 王治森 摘要:本文在装配体二叉树模型的基础上,以装配单元为基础提出了可装配性指标体系,提出了经济、生产率及技术三个评价指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算法及总体框架。 关键词:可装配性,评价,指标体系。 99-3-26 The evaluational index system of assembling ability product design Zheng Shousen(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Based on the binary tree model of an assembly body and took the assembling unit as a founda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n index system of assembling ability,advanced three evaluational indexes of ecconomy,productivity and technology and finally established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model,algorithm and overall frame. Key words: Assembling ability,Evaluation,Index system. Fig3 Tab0 Ref6 “Jixie Sheji”8195 1 前言 并行工程要求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各个环节所关联的因素:包括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等。其中可装配性设计(Design For Assembly DFA)对产品的整个开发周期、成本及质量的影响很大。目前国内对可装配性设计各环节因素研究较多,但对产品的可装配性进行定量、定性的评价,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设计的研究则较少,成熟的系统几乎没有。国外虽有类似的系统,但由于商业、技术因素,我们对其深层次的系统逻辑及体系结构不得而知。本文以前期研究的二叉树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层次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型及框架结构。 2 可装配性的指标体系 二叉树模型及面向对象的技术要求每个装配单元(部件或零件)为独立的对象,即每个结点为一相对独立的对象。因此,我们的指标体系即以装配单元为基础,后续的评价则体现为结点的迭代和遍历。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019机械制造装备及设计形成性作业

1.机械制造装备专指机械加工机床。( ) 2.机械加工装备主要指各类金属切削机床,特种加工机床,金属成形机床以及加工机器人等机械加工设备。() 3.工艺装备是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刀具、模具、机床夹具、量具等。( ) 4.悬挂输送装置、辊道输送装置和带式输送装置是最常见的三种输送装置。( ) 5.输送切屑的装置常用手动方式进行。( ) 6.夹具是指加工过程中对工件的夹紧装置,是机械加工过程中可有可无的工艺装备。( ) 7.量具种类繁多,但主要用于尺寸测量、角度测量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 8.物料输送装置主要应用于流水生产线和自动生产线上。( ) 9.不能用海绵之类的吸水物料涂些清洗剂擦拭机械设备。( ) (二)多选题 1.组合机床的动力部件是为组合机床提供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部件,主要有()。 (A)动力箱(B)切削头 (C)动力滑台(D)排屑装置 2.3D打印与激光成型技术一样,采用了()来完成3D实体打印。 (A)分层加工(B)叠加成型 (C)锻造成型(D)注塑成型 3.柔性制造技术划分为()。 (A)柔性制造单元(FMC)(B)柔性装配单元(FAC) (C)柔性制造线(FML)(D)柔性制造系统(FMS) 4.机械制造业总的发展的趋势为()。 (A)柔性化(B)敏捷化 (C)智能化(D)信息化 5.模具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A)冲压(B)注塑 (C)切削(D)铸造 6.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艺装备主要有()。 (A)种刀具(B)机床夹具 (C)车床(D)量具 7.柔性制造系统(FMS)是由()组成的,并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品种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A)若干数控设备(B)物料运贮装置 (C)计算机控制系统(D)加工机床 8.所谓柔性,是指一个制造系统适应各种生产条件变化的能力,它与()有关。 (A)系统方案(B)人员 (C)设备(D)刀具 (三)简答题 1.机械制造装备包括哪些部分? 2.写出机械加工设备中的15种机械加工机床。 3.工艺装备由哪几部分组成?列举5种以上刀具、5种以上量具的名称。 4.机械制造设备中的物料输送设备有哪些? 5.为什说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二章金属切削机床及总体设计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1. 概况 1.1 SMT 是英文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表面贴装技术的缩写,它与传统的通孔插 装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组装方式的不同、元器件外形的差异及尺寸更小、集成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等许多方面。SMT 主要由SMB ( 表贴印制板)、SMC/SMD (表贴元器件)、表贴设备、工艺及材料几部分组成。本规范的内容是对SMB 设计过程中与 SMT 制程及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一些具体要求。 1.2 SMT 主要生产设备有:锡膏印刷机、贴片机、回流焊炉。 1.3 SMT 的工艺流程有很多种,我们采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2. PCB 外形、尺寸及其他要求: 2.1 PCB 外形应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如PCB 外形不规则,可通过拼板方式或在PCB 的 长方向加宽度不小于8mm 的工艺边。PCB 的长宽比以避免超过2.5为宜。 2.2 SMT 生产线可正常加工的PCB (拼板)外形尺寸最小为120mm × 80mm (长×宽)。 最大尺寸因受现有设备的如下表限制,因此,PCB (拼板)外形尺寸(长×宽)正常不宜超过350mm ×245mm 。超过此尺寸就有部分设备不能使用,如果由于设计确实需要超过此尺寸,制板时请通知工艺人员协商确定排板方案。从目前的厂内产品情况看,板的长度150mm 或宽度小于100mm 范围内,由于拼板数量少/点数少,主设备稼动率低下,因此我们也就无法把设备利用提升到最佳状态。 元件面或焊 接面: 焊接面: 元件面 拼 焊接面:

2.3 拼板及工艺边: 2.3.1 何种情况下PCB 需要采用拼板: 当PCB 外形尺寸有如下的特征之一时需考虑采用拼板:(1)SMT 板长<120mm 或直插件板长<80mm ;(2)SMT 板宽<50mm 或直插件板宽<80mm ;(3)基标点的最大距离<100mm ;(4)板上元件点数较少(少于180个元件)拼板后板的长宽不要超出长350mm ×宽245mm 时。采用拼板将便于定位安装及提高生产效率。灯管最长不得超出1800mm 2.3.2 拼板的方法: 为了减少拼板的总面积节约PCB 的成本,在拼板的时候除非由于元件体露出板外互相抵触而必须留有间距外,板与板之间一般不留间距(采用板边缘线重叠零间距);拼板时一般是以板的长边互拼,或长短边同时互拼的方式进行,但应避免拼板后板的长宽比超过2.5为宜。拼板一般采用V-CUT 方法进行。工艺边同样采用此方法与板连接。对于焊接面只有阻容器件或较简单的SOP 封装IC 时,双面均是表贴件的PCB 可采用正反拼(阴阳拼板)的双面SMT 工艺(或PCB 的元件面和焊接面大多数元件为表贴元件,只有很小部分插件元件,也可采用阴阳拼的双面SMT ,插件最后补焊),以减少网板制作费用和生产中的换线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但对于双面均有精密元器件或有较大体积元器件的板,则不宜采用正反拼(阴阳拼板)工艺。拼板在订制PCB 及网板时一定要注明统一的拼板方式及各单板的精确相对位置尺寸,如板与板之间的间距为零时是以板的边缘线重叠或是以板的边缘线紧靠来确定相对位置的,一般在没有特别说明的的情况下是以板边缘线重叠作为默认值的。

顺易捷PCB可制造性设计

印制电路板DFM 技术要求 DFM 的英文全称是Design For Manufacture(可制造性设计)。即设计的产品能够在当前的工艺条件下制造出来,并且有使用价值。电子产品设计师尤其是线路板设计人员来说,产品的可制造性(工艺性)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如果线路板设计不符合可制造性(工艺性)要求,将大大降低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加制造成本,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所设计的产品根本无法制造出来。 一、目的: 规范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满足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设计的要求,为硬件设计人员提供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准则,为工艺人员审核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准则。本标准作为我司PCB 设计的通用要求,规范PCB 设计和制造,实现CAD 与CAM 的有效沟通。 二、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硬件设计人员设计印制电路板时应该遵循的工艺设计要求,适用于我司加工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本标准规定了单、双、多面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设计的通用技术要求。 (一)、一般要求:我司在文件处理时优先以设计图纸和文件作为生产依据。 (二)、PCB 材料 1、基材 ★FR4:玻璃布-环氧树脂覆铜箔板(Tg:130°)。 ★ CEM-1:纸芯玻璃布面-环氧树脂覆铜箔板。 ★ 94V0:阻燃纸板。 ★ 铝基板:导热系数100。 2、铜箔:99.9%以上的电解铜,成品表面铜箔厚度:18μm (H/HOZ)、35μm(1OZ)、70μm(2OZ)。 3、板厚: ★ 单双面板厚度:0.4mm、0.6mm、0.8mm、1.0mm、1.2mm、1.6mm、 2.0mm、2.5mm ★ 多层印制板的最小厚度:4层≥0.6mm,6层≥1.0mm,8层≥ 1.6mm,成品板厚度公差 = ±10%。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完整版)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1-1 为什么说机械制造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科技技术发展的载体及使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工具和桥梁。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表现,重大装备研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 1-2 机械制造装备与其他工业化装备相比,特别强调应满足哪些要求?为什么?(需要看教材确认答案) 1)柔性化精密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节材节能2)符合工业工程要求符合绿色工程要求 1-3 柔性化指的是什么?试分析组合机床、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程度。其柔性表现在哪里? 1)柔性化有俩重含义:产品机构柔性化和功能柔性化。 2)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或系统具有较高的功能柔性化程度。在柔性制造系统中,不同工件可以同时上线,实现混流加工。组合机床其柔性表现在机床可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工件的加工。 1-6机械制造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可获得什么好处? 1)机械制造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体现在:其系统和产品的通常结构是机械的,用传感器检测来自外界和机器内部运行状态的信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经控制系统,由机械、液压、气动、电气、电子及他们的混合形式的执行系统进行操作,使系统能自动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机器始终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2)好处:1.对机器或机组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巡查和控制;2.对机器或机组系统工作程序的控制;3.用微电子技术代替传统产品中机械部件完成的功能,简化产品的机械结构。 1-7 对机械制造装备如何进行分类? 1)加工装备:采用机械制造方法制造机器零件的机床。 2)工艺装备:产品制造是用的各种刀具、模具、夹具、量具等工具。 3)仓储运输装备:各级仓库、物料传送、机床上下料等设备。 4)辅助装备:清洗机和排屑装置等设备。 1-8工业工程指的是什么?如何在设计机械制造装备时体现工业工程的需求? 1)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能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科学。 2)产品设计符合工业工程的需求:在产品开发阶段,充分考虑结构的工艺性,提高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以便采用最佳的工艺方案,选择最合理的制造设备,减少工时和材料的消耗;合理地进行机械制造装备的总体布局,优化操作步骤和方法,减少操作过程中工人的体力消耗;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调研,保证产品合理的质量标准,减少因质量标准定得过高造成不必要的超频工作量。 1-9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有哪些类型?他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类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包括创新设计、变形设计、模块化设计; 2)本质区别:创新设计:一般需要较长的设计开发周期,投入较大的研制开发工作量; 变型设计:变型设计不是孤立无序的设计,而是在创新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 模块化设计:对一定范围内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划分一系列的功能模块,而后组合而成的;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一章习题答案(关慧贞)word版本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三版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一章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 1.为什么机械制造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 答: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的支柱产业,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载体及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工具与桥梁。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机械制造装备的先进程度,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制造能力的集中体现,重大装备研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 2.机械制造装备与其它工业装备相比,特别强调应满足哪些要求,为什么? 答:机械制造装备与其它工业装备相比应具备的主要功能中,除了一般的功能要求外,应强调柔性化、精密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节材节能、符合工业工程和绿色工程的要求;更加注重加工精度方面的要求、强度、刚度和抗振性方面的要求、加工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耐用度方面的要求、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3.柔性化指的是什么?试分析组合机床、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 的柔性化程度。其柔性表现在哪里? 答:即产品结构柔性化和功能柔性化。产品结构柔性化是指产品设计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只需对结构作少量的重组和修改,或修改软件,就可以快速地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不同功能的新产品。功能柔性化是指只需进行少量的调整,或修改软件可以方便地改变产品或系统的运行功能,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要。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或系统具有较高的功能柔性化程度。在柔性制造系统中,不同工件可以同时上线,实现混流加工。普通机床、组合机床、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程度依次增高,其柔性表现在机床结构柔性化和功能柔性化,其中,柔性制造系统的柔性化程度最高。 4.如何解决用精密度较差的机械制造装备制造出精密度较高机械制造装备来? 答:采用机械误差补偿技术或采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各种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建立误差的数学模型,将误差的数学模型存入计算机。在加工时,由传感器不断地将引起误差的因素测出,输入计算机,算出将产生的综合误差,然而由误差补偿装置按算出的综合误差进行补偿。 5.机械制造装备的机电一体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机电一体化是指机械技术与微电子、传感检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电力电子等技术,按系统工程和整体优化的方法,有机地组成的最佳技术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体的机械制造装备功能强、质量好、故障率低、节能和节材、性能价格比高,具有足够的“结构

PCB资料→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1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中印制电路板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环氧玻璃布层压板为基板的表面组装印制板设计,采用其它材料为基板的设计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GB 2036-94 印制电路术语 GB 3375-82 焊接名词术语 SJ/T 10668-1995 表面组装技术术语 SJ/T 10669-1995 表面组装元器件可焊性试验 Q/DG 72-2002 PCB设计规范 3定义 3.1术语 本标准采用GB 3375、GB2036、SJ/T 10668定义的术语。 3.2缩写词 a. SMC/SMD(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组装元器件; b. 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 c. SOP(Small outline package):小外形封装,两侧具有翼形或J形短引线的一种表面组装元器件封装形式; d. SOT(Small outline transistor):小外形晶体管; e. PLCC(Plasti c leaded chip carrier):塑封有引线芯片载体,四边具有J形短引线,典型引线间距为1.27mm,采用塑料封装的芯片载体,外形有正方和矩形两种形式 f.;QFP(Quad flat package):四边扁平封装,四边具有翼形短引线,引线间距为1.00mm, 0.80mm,0.65mm,0.50mm,0.30mm等; g. DIP (Dual in-line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 h.;BQFP (QFP with buffer):带缓冲垫封装的Q FP; i.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板。 J.BGA(Ball Grid Array):球形栅格列阵 4一般要求 4.1印制电路板的尺寸厚度 4.1.1印制板最小尺寸L×W为80mm×70mm,最大尺寸L×W为457mm×407mm 4.1.2印制板厚度一般为0.8~2.0mm。 4.2印制电路板的外形要求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复习题(一)及答案一、选择(10分,每小题1分) 1.采用“消灭一切浪费”和“不断完善”,以最优的质量和最低成本的产品提供给市场,这种制造模式被称为 [ B ]。 A. “传统模式” B. “精益生产” C. “敏捷制造” D. “并行工程” 2.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使坯料在工具的冲击力或静压力作用下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同时使其性能和金相组织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的机床,称为 [ D ]。 A. 挤压机 B. 冲压机 C. 轧制机 D. 锻造机 3.一组功能、工作原理和结构相同,而尺寸和性能参数不同的产品,称为 [ A ]。A. 纵系列产品 B. 横系列产品 C. 跨系列产品 D. 基型产品 4.加工规定的试件,用试件的加工精度表示机床的精度,称为 [ D ]。 A. 几何精度 B. 运动精度 C. 传动精度 D. 工作精度 5.具有摩擦系数小,动、静摩擦系数很接近、运动灵敏度高,但抗振性差为特点的导轨是

[ C ]。 A. 滑动导轨 B. 卸荷导轨 C. 滚动导轨 D. 动压导轨 6.一个四自由度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其运动功能式为[ B ]。 A. M O //4321γγγγ B. M Z O //321γγγ C. M ZX O //21γγ D. M XYZ O //γ 7.以灵活性好,工作空间范围大,但刚度和精度较低为特点的机器人是[ A ]。 A. 关节型机器人 B. 求坐标型机器人 C. 圆柱坐标型机器人 D. 直角坐标型机器人 8.质量小、线胀系数小、弹性模量大、刚度大,在高速下温升低的轴承为[ D ]。 A.角接触球轴承 B. 双列短圆柱滚子轴承 C.圆锥滚子轴承 D. 陶瓷滚子轴承 9.背轮机构可把变速范围扩大到最大数值为[ D ]。 A. 8 B. 32 C. 4 D. 16 10.制造方便,工艺性好,但磨损后很难调整和补偿间隙,主要用于受轴向负荷为特点的导轨为: [ D ]。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DFADFM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DFMA)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概述 在传统的部门制及串行工程的产品开发模式中。产品设计过程与制造加工过程脱节.使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较差,从而导致设计改动量大、产品开发周期长、产品成本高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甚至有大量的设计无法投入生产,从而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DFMA.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向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提出 了挑战。应用DFMA的设计思想和相关工具.设计师可以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获得有关怎样选择材料、选择工艺以及零部件的成本分析等设计信息。它是一种全新的更加简单、更为有效的产品开发方法,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效益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DFMA是并行工程关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已贯穿企业开发过程的始终。它涵盖的内容很多,涉及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除了上面所提到的DFMA.还包括面向成本的设计个通用的产品模型.以达到易于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和降低装配成本的目的。 在制造业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满足各种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前提下,许多公司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品开发模式。任何一种行而有效的产品开发方法,都必须在充分考虑目前现有的产品开发和生产能力的同时进行最优化的产品设计。 对一个新产品来讲,产品的成本和开发周期是决定这个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国际上有一个著名的 5%,但它却影响产品整个成本的70%。还有一个著 名的“28“原则:产品设计约占整个新产品开发周期的20%.但它却决定了产品总成本的80%。可 以看出仅占产品成本5%的产品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品的成本及质量。 DFMA的主要内容 DFMA设计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由于设计与制造.装配各自独立而造成的产品成本增加和产品开 发周期长等现实问题.它的核心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和计算机辅助工具帮助设计者优化设计,提高设计工作的一次成功率。 1、设计简单化、标准化 设计简单化.就是在满足美观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设计尽量简单.减少零件的个数.减少以装饰功能为主的附件设计。当然.同时也减少了加工工序.生产成本随之降低.生产周期也相应缩短。同样.在设计时尽量用标准件替代自行开发零部件.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制造加工时间.也节省了设计成本。成组技术(GT)的基本原理是把一些相似的零件划分为零件族,从而揭示和利用它们的基本相似性获得最大的效益。美国、英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在使用GT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向设计师提供符合企业现有情况的产品设计原则 如果在设计初期企业能够向设计师提供符合企业实际生产制造情况的一些设计原则,则可以进一步地指导设计师进行设计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设计效率的简单的设计原则。 a)减少零件个数和种类.并尽量使用标准件。 b)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组合设计的方法。

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中可装配性案例分析

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中可装配性案例分析 摘要: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数目繁多,结构复杂,精度及性能要求高,型号规格相似,在生命周期内需要多次装配、分解及维修,且为手工装配,工作量大,错装、漏装现象容易发生。因此,对于航空发动机这种高度复杂的产品,除了应当完善严格的工艺规划、装配操作与流程管理外,更应当在设计初期对产品的可装配性进行分析,总体上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降低成本,缩短发动机的开发和制造周期。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可装配性;案例 1分组设计 在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转子设计中,后几级叶片通常采用环形燕尾榫头固定,即在轮缘上车出 1 个环形燕尾槽安装叶片,使加工简单,装配方便。考虑到叶片在工作中受热膨胀以及为了有利于安装分解,叶片榫头与鼓筒榫槽设计为间隙配合,为防止工作状态叶片甩开后,缘板出现周向碰摩或较大串动,静态装配时要求叶片周向总间隙 M 在合理范围内。 叶片首次装配或更换新叶片后,通常会出现总间隙M 小于规定要求的情况,操作者会将最后 1 个叶片(不带锁紧槽的叶片)暂时不装,将安装的叶片手动排除活动间隙后,用卡尺测量空缺位置的缘板间隙,比对最后 1 个安装叶片的缘板宽度,计算二者差值,即为装配工序留 给加工修磨工序的修磨值,通过修磨值确定对 1 片或多片叶片进行修磨。目前设计要求为:如果装配后不能满足总间隙 M 的要求,允许修磨叶片缘板的 2 个周向侧面,但每边叶片修磨量有上限要求。有时会发生叶片修磨过量,导致叶片修磨后仍无法满足要求,需要更换叶片进行重新修磨,造成叶片的损坏或浪费。 2非均布设计 在某型发动机设计中,4 支点轴承外环安装在高压涡轮后轴颈内,轴向用 4 支点轴承螺母紧固,采用锁紧环防松方法。锁紧环安装在轴承螺母径向安装槽内,通过锁紧环上的定位销插入高压涡轮后轴颈和轴承螺母周向同一个卡槽内防松。其中,高压涡轮后轴颈后端面和轴承螺母后端周向均布 12 个卡槽。要求轴承螺母拧紧至一定的力矩(1193~1342N m)后,用锁紧环锁紧。在实际装配中,在规定的力矩范围内,高压涡轮后轴颈后端面和轴承螺母后端的卡槽只有 1 次机 会重合,或者 12 个槽全部对上,或者 1 个也对不上,旋转角度需为360°÷12÷1=30°,每次都需采用修磨螺母端面的方法解决,既损坏机件连接性能,又耗费人力物力。而在 CFM56 系列发动机类似设计中,高压涡轮后轴颈后端面周向均布 12 个卡槽,而轴承螺母后端面周向均 布 11 个卡槽,螺母旋转 1 周,有 11 次机会可以对正锁紧,旋转角度只需为 360°÷12÷11=2.73°,这样可使力矩范围更窄,也能 1 次对正成功。 3防错设计

PCB可生产性设计规范

PCB可生产性设计规范

PCB可生产性设计规范 1 目的 为规范PCB的设计工艺,保证PCB的设计质量和提高设计效率,提高PCB设计的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设计的所有印制板(简称PCB) 2 名词定义 Pcb layout:pcb布局 Solder mask:防焊膜面、防焊漆、防焊绿漆 Fiducial Mark:光学定位点或基准点 Via hole:导通孔 SMD:表面贴装器件 THC/THD:通孔插装器件 Mil:长度单位,1mil=0.0254mm 3 PCB总体设计要求 3.1 PCB外形 PCB外形(含工艺边)为矩形,单板或拼板的工艺边的四角须按半径R=2mm圆形倒角。应尽可能使板形长与宽之比为3:2或4:3,以便夹具夹持印制板。 PCB传送方向 3.2 印制板的可加工尺寸范围 适用于全自动生产线的PCB尺寸为最小长×宽:50mm×50mm、最大长×宽:320mm×250mm,设计单板或拼板时,SMT阶段允许使用最大拼板尺寸为320mm×250mm,SMT完成后,可拆成不大于220mm×220mm的单板或拼板。(PCB单板尺寸较小时,建议拼板尺寸不大于210mm×210mm) 3.3 传送方向的选择: 为减少焊接时PCB的变形,对不作拼板的PCB,一般将其长边方向作为传送方向;对于

拼板也应将拼板的长边方向作为传送方向。但是对于短边与长边之比大于50~80%的PCB,可以用短边传送。 3.4 传送边 单面贴片PCB的传送边的两边应分别留出≥5mm(200m il)的宽度,传送边正反两面在离板边5mm的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元器件或焊点。 双面贴片PCB,第一面的传送边的两边分别留出≥5mm的宽度,传送边在5mm内的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元器件或焊点,第二面的传送边要求同第一面贴片PCB。 PCB外形示意图 表1 SMT贴片PCB尺寸要求 ●单面贴装 单面贴装示意图 ●单面混装

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要求

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要求 PCB外形缺口过大影响SMT的加工生产 为避免与传输导轨的触碰产生磨损,PCB的四角最好加工成圆角或者45° 时,一定要考虑贴片机的最大、最小贴装尺寸,即:PCB的最大尺寸要小于贴片机的

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要求 PCB定位孔的设置要求 5.1.2.2.距离PCB边缘5mm范围内不应有焊盘、导通孔、Mark点及小于3mm的走线,以保证 小于最小贴装尺寸的PCB须设计成拼板 之间的互联采取双面对刻V形槽或邮票孔设计的方式,要求既要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便于贴装后的拼板分离。

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要求 不规则的PCB须设置工艺边 的加工误差,分为PCB基准点与局部密脚元件基准点两种。 个,在PCB长边上呈L字型分布,且对角 PCB基准点的设置要求 引脚中心距小于0.65mm的密脚IC也要设置基准点,以便元件贴装时精确对位。 点的制作优先选择直径1mm的实心圆,其次为边长1mm的方形,同时要求周围 内不能有焊盘、过孔、测试点等;表面的裸铜或镀金须均匀,方便机器贴装时识别校正。如图:

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要求 设计时适宜首选的元器件整体布局 元件焊盘的设计要求对称和尺寸一致,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回流焊时表面张力不平衡,从而导致吊桥、移位的发生。如图: 不合理的元件焊盘设计图2.符合规范的元件焊盘设计 两个元件的邻近焊盘不宜设计在同一块铜箔上,那样也会导致吊桥、移位的产生。如图:

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要求 BGA 5mm范围内最好不要布置元器件 0.63mm以上,以免回流时焊锡流入造成元件无锡、少锡。经常插拔器件与板边连接器周围3mm范围内尽量不要布置元器件,以免应力损坏。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要点

文件发行/更改审批表

Page 2 of 6 1、目的 规范研发部PCB LAYOUT布线及设计,提升PCB板实际生产的可制造性,提升产线的一次性良率。2、范围: 适用于工程部制程可制造性优化的参考,同时为研发部PCB布板,元件焊盘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3、权责和定义: ME:制定PCB生产可造性设计规范,同时审核研发资料图档符合此设计规范相关要求;在试产阶段进行PCB生产可制造性的优化。 R&D:按此可制造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PCB布局与PCB设计制图; QA:负责监控审核实际生产PCB的可制造性及生产一次性良率; 4、设计规范内容: 4.1 PCB外形、尺寸及拼板要求: 4.1.1 PCB外形应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如PCB外形不规则,可通过拼板方式或在PCB的长方向 加宽度不小于5mm的工艺边。PCB的长宽比避免超过2.5。 4.1.2 SMT生产线可正常加工的PCB外形尺寸最小为50mm×50mm(长×宽)。PCB(拼板)外 形尺寸(长×宽)正常不宜超过450mm×250mm波峰焊设计最小过炉宽度80mm,建议拼 板宽度100-220mm; 4.1.3拼板的方法: 为了减少拼板的总面积节约PCB的成本,板与板之间一般不留间距(采用板边缘线重叠 零间距);拼板时一般是以板的长边互拼,或长短边同时互拼的方式进行,但应避免拼板 后板的长宽比超过2.5。拼板一般采用V-CUT方法进行,受板边布件影响,当贴片元件在 离板边距不足0.3mm时,不能采用V-CUT分板模式拼板,可采用锣槽隔离式拼板。工艺 边一般均采用V-CUT分板模式。拼板在订制PCB及网板时一定要注明统一的拼板方式及 各单板的精确相对位置尺寸。 4.1.3 当PCB有如下的特征之一时应增大工艺边: [1]PCB的外形不规则难以定位; [2]在定位用的边上元件(包括焊盘和元件体)距离板边缘太小(SMT板的元件面<5mm或直插 件<8mm),造成流板时轨道刮碰到元件; 4.1.4 增加工艺边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