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组装的PCB可制造性设计要求

自动化组装的PCB可制造性设计要求

PCB的可制造性设计主要解决电路板设计和工艺制造之间的接口问题,本文从PCB的组装、元器件的选用、PCB板面布局、元器件相互间距、可测试性设计等方面分析,提出诸多可制造性设计要求。

标签:可制造性PCB 表面组装封装

1 前言

目前在武器装备制造领域,随着电子产品的微型化﹑复杂化的发展,电路板的组装密度越来越高,表面贴装技术(SMT)的应用越来越广。面向自动化组装的工艺,如回流焊接工艺、波峰焊接工艺、微组装工艺等已成为现代电子组装的主流组装技术。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到可制造性。如果在设计之初考虑不周导致可制造性差,那么生产装配过程中就必须要修改设计和图样,这样以来必然会延长产品的生产交周期和增加生产成本,同时延误了产品交付周期,可能使企业在市场上错失良机,在战略上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因此,对武器装备生产单位来说,产品的可制造性设计是其在进行新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越早考虑产品的可制造性设计问题,就越有利于其产品的开发和质量的控制。

2 PCB组装方式和可制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PCB组装方式

电路板在设计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要采用什么样的焊接方式完成电路板装联,电路板组装方式直接影响到其装配效率、成本和质量。常见组装方式有单面全SMD、双面全SMD、单面混合组装、T面混装B面贴简单SMD、T面插装B面贴简单SMD等方式。

2.2 PCB可制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PCB可制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涵盖PCB制作、PCB组装及电路板测试等三个主要部分。PCB制作是指生产印制板的加工工艺性。PCB组装是指电路及结构上的元器件和PCB组装的工艺性,它还包括PCB与系统的组装。电路板测试,包含通断测试及功能测试。

3 PCB可制造性设计分析

3.1 元器件的选择

元器件的选择包括下述三个方面:元器件和封装类型的选择,元器件管脚有

铅、无铅的选择,元器件的封装尺寸和包装形式的选择。

3.2 元器件的布局

元器件是组成电路板的基本单元,任意一个元器件的选择都影响着整个电路板组装过程。PCB设计中元器件布局对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有相当大的影响,是PCB装配中的重要指标,优秀的PCB设计可以将装配缺陷降到最低。

3.2.1 电路设计对元器件布局的要求

电路设计中元器件布局主要应遵循如下原则:

a)按区域高、中、低频分开,PCB上高频部分应靠近连接器处设计。

b)按电路的流程把整个电路分为几个单元电路或模块,并以每个单元电路的核心元器件(如集成电路)为中心,其它的元器件要按一定的顺序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板上。

c)高低压之间隔离布线,间距控制在3.5mm以上。

d)当电路板对外连接确定后,相关电路部分就近安放,避免绕弯。

3.2.2 焊接工艺对元器件布局的要求

元器件的布局既要满足电气性能和机械结构的要求,同时又要根据焊接工艺的特点进行设计。不同的焊接工艺(如回流焊和波峰焊)对元器件的布局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a)元器件要尽可能均匀。布局均匀有利于重心平衡,焊接时不会引起因重力集中而导致PCB变形,也会使电路板的抗振性能良好。

b)同类元器件尽可能有规则地、整齐地排列,并遵循相同方向、极性规范排列。

c)所有元器件的印刷丝印要方位相同,排列要有一定的规律。

d)大型芯片的四周要留有一定的维修空间,在用设备返修时或手工焊接时均需要给工具让出位置。

e)发热元器件应尽量远离其它元器件,与PCB要保持一定的间距,最小距离2mm[1]。

3.2.3 元器件相互间距设计

元器件相互间距的设计,除保证焊盘间不易短路的安全间距外,还应考虑易损元器件的可维护、维修性。元器件间距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如:元器件外形尺寸的公差,元器件释放热量需要;贴片机自身的精度和定位精度;布线设计所需器件空间;焊接工艺性和焊点的可测试性;自动插件机、测试夹具所需间隙;返修所需要的周边距离等等[2]。

3.3 可测试性设计

任何一种电子产品在单板调试、整机装调及返修前后都需要进行电性能的测试,因此,在PCB上必须设置若干的测试点,这些测试点即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焊盘。在PCB上设置测试点的设计就是可测试性设计,其目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测试成本、难度和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可测试性设计主要考虑工艺性和电气可测试性两方面的要求。

工艺性要求:为满足自动测试要求,应考虑定位精度、基板制造程序、基板大小、探针的类型等影响因素。

电气性能要求:

a)尽量将TOP面的测试点通过过孔引到焊接面;

b)每个电气接点都必须设置有一个测试点,每个IC必须有电源、地的测试点。

c)在电路的导线上设置测试点时,可将导线宽度放大到40mil。

d)测试点不能借助元器件的焊点,可将焊盘相应延长。

e)测试盘周围的间隙由装配工艺决定,最小间隙等于相邻元器件高度的80%,最小间隙为0.6mm。

4 结束语

上述是一些PCB设计阶段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在面向自动化组装的PCB 可制造性设计中,还有相当多的细节要求,比如合理的印制板导线布线、合理地分布丝印的图形和文字、PCB基板材料尺寸的选择、无铅PCB材料选用及焊盘表面镀层选择、PCB电磁兼容性设计等,这些都是PCB在设计时所要考虑的问题。一个优秀的PCB设计者,不但要考虑如何获得良好的电气性能和美观的布局,还要考虑到如何能够符合自动化组装的PCB可制造性设计要求,这样才能使产品达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目标。

5 参考文献

[1]《航空用印制板元器件的安装焊接》,航空工业标准HB6167-89

[2]《电子设备装配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PCBA可制造设计规范

PCBA可制造设计规范 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是指将电子元器件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形成具备特定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工艺流程。PCBA制造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PCBA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下面将从设计、材料选用、工艺流程等方面详细介绍PCBA可制造设计规范。 1.设计规范 (1)布局设计:合理布局各个电子元件的位置,尽量缩短元器件之间的连接距离,减少信号传输的衰减和噪音干扰。 (2)电路阻抗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信号传输特性,合理设置电路板的材料和几何参数,确保电路板的阻抗匹配,并与信号源和负载匹配。 (3)绝缘与防护:合理设置绝缘隔离层、防护罩和屏蔽层,提供电磁屏蔽和机械保护。 (4)散热设计:对功耗较大的元器件,采取散热措施,如设置散热表面、散热片和风扇等,确保元器件工作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5)信号完整性:避免信号串扰和互相干扰,如通过阻抗匹配、布线分隔、地线设计等手段提高信号完整性。 2.材料选用规范 (1)电路板材料:选择适合设计要求的电路板材料,如FR4、高频材料、高温材料等,确保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2)元器件选型:选择符合质量要求、温度范围、电气参数和可靠性要求的元器件,如芯片、电解电容、电阻等。

(3)焊接材料:选用适合工艺流程的焊接材料,如无铅焊料、焊膏等,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3.工艺流程规范 (1)印刷:确保PCB板材表面光洁、均匀,印刷厚度均匀一致,避 免短路和偏厚现象。 (2)贴片:确保元器件与PCB板材精准对位,减少误差和偏离,避 免虚焊、漏焊和偏焊。 (3)回流焊接:控制焊接温度和时间,确保焊点可靠性和焊接质量,避免过热和虚焊。 (4)清洗:清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如焊膏、金属颗粒等, 保证PCBA表面的干净和可靠性。 (5)测试与检验: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质量检验,确保PCBA的功 能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环境标准 (1)温度和湿度: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PCBA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 (2)静电防护:采取静电防护措施,如地线连接、防静电工作服、 防静电垫等,降低静电对PCBA的影响。 (3)尘埃控制:减少尘埃和颗粒物对PCBA的污染,如使用空气净化 器等。

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电子产品中非常常见 的一部分。它是由一种基层材料(通常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通过 印刷或压合技术固定在基层上的导电层构成的。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 范是一系列准则和要求,用于确保PCB的设计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能够达到 高质量和可重复性。 首先,对于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来说,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布局 和布线。布局指的是元件在PCB上的位置和排列方式,而布线则是指通过 导线将元件连接在一起。在布局方面,应该根据电路的需求和元件的特性 进行合理的布局,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噪音。在布线方面,应该注意导线 的长度、走线的宽度和间距,以及阻抗匹配和传输速率等因素。 其次,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还包括了对于孔的规定。在PCB制 造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板上打孔以安装元件。对于孔的规定,包括孔的类 型(如贴片孔、通孔等)、孔的直径和位置等。这些规定需要考虑到元件 的尺寸和安装的要求,以及后续的焊接和连接等操作。 此外,在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中还包括了对于焊盘和焊接的要求。焊盘是指用于连接元件和导线的金属圆盘。对于焊盘的规定,包括焊 盘的形状、尺寸和间距等。而对于焊接的要求,包括焊接的方法、焊点的 形状和强度等。这些规定需要考虑到焊接工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及后 续的维修和升级等操作。 最后,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还应该包括对于阻焊和丝印的要求。阻焊是一种覆盖在PCB表面的绝缘材料,用于保护导线和焊盘不受外界环 境的影响。对于阻焊的规定,包括阻焊的类型、颜色和厚度等。丝印则是

一种印刷在PCB表面的文字和标记,用于标识元件和线路的位置和功能。 对于丝印的规定,包括丝印的颜色、位置和字体等。 总的来说,PCB可制造性设计工艺规范是为了确保PCB在生产制造过 程中能够达到高质量和可重复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这些准则和 要求涵盖了PCB布局和布线、孔的规定、焊盘和焊接的要求,以及阻焊和 丝印等方面。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才能够保证PCB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制造性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布局PCB电路板时所需考虑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电路板的制造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可靠性和性能。 一、尺寸规范 1.PCB电路板的尺寸要符合制造商的要求,包括最小尺寸、最大尺寸和板上零部件之间的间距。 2.确保电路板的边缘清晰、平整,并防止零部件或钳具与电路板边缘重叠。 二、层规范 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所需的层次和层的数量,确保原理图和布局文件的一致性。 2.定义PCB的地平面层、电源层、信号层和垫层、焊盘层等的位置和规格。 三、元件布局规范 1. 合理布局元件,以最小化路径长度和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 2.避免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干涉,确保元件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以便于焊接工序和维修。 四、接线规范 1.线路走向应简洁、直接,避免交叉和环形走线。

2.确保信号和电源线路之间的隔离,并使用正确的引脚布局和接线技术。 五、电路可靠性规范 1.选择适当的层次和厚度,以确保足够强度和刚度。 2.确保电路板表面和感应部件光滑,以防止划伤和损坏。 六、焊接规范 1.在设计中使用标准的焊盘尺寸和间距,以方便后续的手工或自动焊接。 2.制定适当的焊盘和焊缺陷防范措施,以最小化焊接问题的发生。 七、标准规范 1. 遵循IPC (Institute for Interconnecting and Packaging Electronic Circuits)标准,以确保PCB的制造符合国际标准。 2.正确标注和命名电路板上的元件和信号,以方便生产和测试。 八、生产文件和图纸规范 1.提供准确和详细的生产文件和图纸,包括层叠图、金属化孔、引线 表和拼图图等。 2.确保文件和图纸的易读性和可修改性。 九、封装规范 1.选择适当的封装类型和尺寸,以满足电路板的要求。 2.避免使用不常见或过于复杂的封装,以确保可靠的元件焊接和连接。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1. 概况 1.1 SMT 是英文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表面贴装技术的缩写,它与传统的通孔插 装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组装方式的不同、元器件外形的差异及尺寸更小、集成度更高、可靠性更高等许多方面.SMT 主要由SMB (表贴印制板)、SMC/SMD(表贴元器件)、表贴设备、工艺及材料几部分组成.本规范的内容是对SMB 设计过程中与SMT 制程及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一些具体要求。 1.2 SMT 主要生产设备有:锡膏印刷机、贴片机、回流焊炉. 1.3 SMT 的工艺流程有很多种,我们采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2. PCB 外形、尺寸及其他要求: 2.1 PCB 外形应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如PCB 外形不规则,可通过拼板方式或在PCB 的长 方向加宽度不小于8mm 的工艺边。PCB 的长宽比以避免超过2。5为宜。 2.2 SMT 生产线可正常加工的PCB(拼板)外形尺寸最小为120mm ×80mm (长×宽).最 大尺寸因受现有设备的如下表限制,因此,PCB (拼板)外形尺寸(长×宽)正常不宜超过350mm ×245mm.超过此尺寸就有部分设备不能使用,如果由于设计确实需要超过此尺寸,制板时请通知工艺人员协商确定排板方案.从目前的厂内产品情况看,板的长度150mm 或宽度小于100mm 范围内,由于拼板数量少/点数少,主设备稼动率低下,因此我们也就无法把设备利用提升到最佳状态。 线体 2 3/4、5/6、7/8 12 设备类 型号 长*宽 型号 长*宽 型号 长*宽 真空吸板机 GW —XB250 550*370 GW-XB250 550*370 GW-XB250 550*370 印刷机 GD450 400*341 GD450 400*341 HC 400*340 贴片机 FX —3RAL 410*360 JX —300LED 1200*360 FX —3RAL 410*360 过桥 传送带 最宽360 双轨移栽机 最宽260 传送带 最宽360 回焊炉 KT-BC1020—LF 最宽340 KT — AC-1020-LF 双轨最宽480 单轨最宽240*2 KT —BC1020-LF 最宽340 贴片胶印 刷或点胶 贴 片 回流固化 检 验 锡膏印刷 贴 片 回流焊接 检 验 锡膏印刷 贴 片 回流焊接 检 验 翻转 元件面或焊接面: 焊接面: 元件面 拼 焊接面:

可制造性的PCB设计规范

可制造性的PCB设计规范 作者:韩志刚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09期 摘要PCB设计是指电路版图的设计,通常是借助EDA软件来完成,是电子产品开发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PCB元件组装绝大部分是由大型自动化设备完成,如何在高效生产中实现PCB元件装配的高品质易操作控制,每一位PCB设计工程师都应该在设计中考虑PCB的可制造性。 【关键词】PCB设计可制造性目的 DFM具有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优点,是企业产品取得成功的途径。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线路板)是电子产品中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实现电气连接的载体,而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组件,即把电子元器件装配到PCB板上形成的半成品)是实现电子产品电路系统功能的硬件主体。本文针对电子产品中的PCB组件制造,从多个方面浅谈PCB设计的一些规范,达到实现PCB组件的可制造性的目的。 1 PCB DFM设计基本原则 (1)减少PCB组装的制程工序及成本,尽量使零件置于PCB的主焊接面。 (2)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应置于同一列或一排并且极性应指向同一方向。 (3)在PCB上按尺寸及数量均匀的分配元件以避免PCBA在回流过程及波峰焊接过程中变形。 (4)连接器和插座应置于PCBA的主要焊接面。 (5)不要在PCB的两面都设计通孔设备。 (6)设计中应尽量考虑自动装配,尽量减少人工操作。 (7)避免使用跳线及任何额外的人工操作。 (8)设计中考虑设备调试的要求。 (9)设计中考虑各种变量的误差。

PCB可生产性设计规范

PCB可生产性设计规范

PCB可生产性设计规范 1 目的 为规范PCB的设计工艺,保证PCB的设计质量和提高设计效率,提高PCB设计的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设计的所有印制板(简称PCB) 2 名词定义 Pcb layout:pcb布局 Solder mask:防焊膜面、防焊漆、防焊绿漆 Fiducial Mark:光学定位点或基准点 Via hole:导通孔 SMD:表面贴装器件 THC/THD:通孔插装器件 Mil:长度单位,1mil=0.0254mm 3 PCB总体设计要求 3.1 PCB外形 PCB外形(含工艺边)为矩形,单板或拼板的工艺边的四角须按半径R=2mm圆形倒角。应尽可能使板形长与宽之比为3:2或4:3,以便夹具夹持印制板。 PCB传送方向 3.2 印制板的可加工尺寸范围 适用于全自动生产线的PCB尺寸为最小长×宽:50mm×50mm、最大长×宽:320mm×250mm,设计单板或拼板时,SMT阶段允许使用最大拼板尺寸为320mm×250mm,SMT完成后,可拆成不大于220mm×220mm的单板或拼板。(PCB单板尺寸较小时,建议拼板尺寸不大于210mm×210mm) 3.3 传送方向的选择: 为减少焊接时PCB的变形,对不作拼板的PCB,一般将其长边方向作为传送方向;对于

拼板也应将拼板的长边方向作为传送方向。但是对于短边与长边之比大于50~80%的PCB,可以用短边传送。 3.4 传送边 单面贴片PCB的传送边的两边应分别留出≥5mm(200m il)的宽度,传送边正反两面在离板边5mm的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元器件或焊点。 双面贴片PCB,第一面的传送边的两边分别留出≥5mm的宽度,传送边在5mm内的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元器件或焊点,第二面的传送边要求同第一面贴片PCB。 PCB外形示意图 表1 SMT贴片PCB尺寸要求 ●单面贴装 单面贴装示意图 ●单面混装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工艺设计规范是指在PCB设计与制 作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PCB板工 艺设计规范。 1.PCB板材选择: PCB板材是PCB制作的基础,应根据电路设计要求和成本因素选择适 当的材料。常见的PCB板材有FR-4(玻璃纤维板)、FR-2(纸质基板) 和金属基板等。 2.线宽与线距: PCB布线时,线宽和线距的选择受到制造工艺和电路要求的限制。一 般而言,线宽、线距的设计应符合PCB厂商的要求,尽量选择合适的数值,同时考虑信号完整性和阻抗匹配等要求。 3.阻抗控制: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阻抗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需要根据电路特 性和信号传输要求,合理选择PCB板材、线宽和线距等参数,以确保阻抗 匹配。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终端阻抗匹配和线路长度匹配。 4.过孔设计: PCB板设计中常用的连接方式是通过过孔实现的。在过孔设计时,需 要注意过孔尺寸、过孔通孔和过孔孔容等因素。尺寸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PCB板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在设计中应保证过孔的合理布局和尺寸。 5.接地和分层:

在高密度PCB设计中,接地和分层是非常重要的。正确地布置接地和 分层层次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和串扰。设计时需要根据信号类型和敏 感性,合理地划分信号层、地层和电源层,并且合理规划信号的走向。 6.焊盘设计: 焊盘设计是PCB板工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焊盘设计中,需要考虑 焊盘的尺寸、形状和数量。合理的焊盘设计可以提高元件的焊接质量和可 靠性。 7.线路布局: 线路布局是PCB板工艺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合理的线路布局可以确保 信号的稳定传输,减少信号跨越和串扰的问题。在布局时要避免长线与短 线相交,尽量采用直线布线和90度转角。 8.引脚排列: 元件引脚排列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PCB板的布局和元件的方便性。在 引脚排列时要尽量避免交叉引脚和交错引脚,以减少信号干扰和布线困难。 9.文档和标记: 总之,PCB板工艺设计规范是确保PCB设计和制作过程顺利进行的重 要依据。设计师和制造商需要遵守这些规范,以提高PCB板的可靠性和性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最全PCB设计规范

最全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是指对PCB板设计与布线进行规范化的要求和标准。合 理的PCB设计规范可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可制造性和可维护性,减少设 计错误和生产问题。以下是一个最全的PCB设计规范指南: 一、尺寸和层数规范 1.预留适当的板边用于固定和装配。 2.保持板厚适当,符合设备尺寸和散热要求。 3.层数应根据电路需求合理选择,减少层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二、元器件布局规范 1.分配适当的空间给每个元器件,避免过于拥挤。 2.避免敏感元器件(如高频元器件)靠近高噪声源(如高压变压器)。 3.分组布局,将相关功能的元器件放在一起,便于调试和维护。 三、信号线布线规范 1.信号线走线应尽量保持短而直的原则,减小传输延迟和信号损耗。 2.高频信号线避免与高电流线路交叉,以减少互相干扰。 3.分层布线,将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分开,避免互相干扰。 四、电源和地线布线规范 1.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宽而短,以降低阻抗。 2.使用大面积的地平面,减少地回流电流的路径。

3.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平行走线,减少电感和电容。 五、阻抗控制规范 1.布线时应根据需求控制差分对阻抗和单端信号阻抗。 2.保持差分对信号的平衡,避免阻抗不匹配。 3.使用合适的线宽和间距设计走线,以满足阻抗要求。 六、焊盘和插孔规范 1.确保焊盘和插孔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符合零部件要求,并适合选用的焊接工艺。 2.避免焊盘和插孔之间过于拥挤,以便于手动和自动插件。 七、丝印规范 1.丝印应清晰可见,包括元器件标识、引脚标识、极性标识等。 2.不要在元器件安装位置上涂抹丝印墨水,以免影响焊接质量。 八、通孔布局规范 1.确保通孔位于焊盘的中心,避免焊盘过大或过小,影响焊接质量。 2.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通孔类型(如PTH、NPTH等)。 九、防静电规范 1.PCB板表面清洁,避免灰尘和静电积累。 2.使用合适的静电防护手套和接地装置进行操作。 十、符号和标识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标准

PCB工艺设计规范标准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工艺设计规范标准是指在电子产品制 造过程中,为了确保PCB的质量和性能,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PCB 工艺设计规范标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PCB尺寸与层数:PCB的尺寸和层数是根据具体的电路需求和产品 尺寸来确定的。一般来说,尺寸应符合产品外壳的设计要求,层数应根据 电路的复杂程度和信号层的布局要求来确定。 2.PCB材料选择:PCB材料的选择决定了PCB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常见的PCB材料包括FR4、铝基板、陶瓷基板等。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 虑电路的工作频率、功耗、散热要求等因素。 3.设计层次:PCB设计应包括电路图设计和布局设计两个层次。电路 图设计主要是根据电路功能和信号传输要求来进行,布局设计主要是安排 元器件的位置、走线和分层等。 4.元器件布局:元器件的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元器件在PCB上的位 置应合理,使得信号传输的路径尽可能短;元器件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干扰和串扰;高功率和高频率元器件应与低功率元器件分开布局,以 减少干扰。 5.走线与分层:走线是将元器件之间连接起来的线路,分层是在PCB 板内部设置不同层次的信号层。在进行走线时,应尽可能使用直线走线, 避免过长的走线和盲孔。同时,应根据信号的类型和敏感程度来确定分层 的设置,避免信号干扰或交叉。 6.绕线规则:绕线规则是指在PCB设计过程中,对绕线方式和规范的 规定。常见的绕线规则包括禁忌走线、信号分组绕线和缺陷修复等。禁忌

走线是指应避免信号线与高功耗、高频率、敏感信号等线路相交或靠近, 以减少干扰。信号分组绕线是将具有相同功能或传输要求的信号线分组, 以降低信号叠加和串扰的影响。 7.丝印和焊盘:PCB上的丝印和焊盘是用于标记和连接元器件的重要 部分。丝印应清晰可读,以便于识别元器件的型号和安装方向。焊盘的设 计应符合元器件的引脚要求和焊接工艺要求,避免焊接不良或短路。 8.电压与电流:PCB上的电压和电流是影响PCB工艺设计的重要因素。在进行PCB设计时,需要根据电路的功耗和工作要求来确定合适的电压和 电流。同时,还需考虑电流的流动路径、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等因素。 9.焊接和组装:PCB的焊接和组装过程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焊接应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和设备,确保焊点的质量和连接可靠。组装过 程应遵循相应的工艺规范和标准,确保元器件的正确安装和连接。 10.PCB测试与质量控制:PCB的测试与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性 能的重要环节。在PCB设计过程中,应确定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对PCB进行严格的测试与筛选。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追踪 和管理PCB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数据。 综上所述,PCB工艺设计规范标准是保证PCB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保障。通过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可以确保PCB的制造过程和产品质量达到要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PCB加工工艺要求说明

PCB加工工艺要求说明 PCB加工工艺是指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的制造过程中所需遵循的一系列工艺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了电路设计、工艺流程、材料选用、设备、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下面将详细说明PCB加工工艺要求。 I.设计要求 PCB设计要求是指对于电路布局、信号传输、供电、散热等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电路的布局面积,提高PCB的集成度。 2.电路布局要合理,信号传输线路要尽量短,避免交叉干扰。 3.注意供电和地线的布局,保证电路的稳定供电和良好的接地。 4.注意散热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功率器件的布局,要保证散热条件良好。 II.材料要求 1.基材的选择要符合电路设计的要求,常用的有FR-4、CEM-1、CEM-3等。 2.覆铜层的厚度和结构要符合电路设计的要求,常用的有1/1OZ、 1/2OZ、1/3OZ等。 3.抗焊剂和阻焊剂的选择要符合环保的要求,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III.工艺流程要求

1.图纸制作要准确无误,包括电路布局图、各层堆叠图、过孔图等。 2.材料准备要完备,包括基材、覆铜层、抗焊剂、阻焊剂、过孔导电、焊接材料、包装材料等。 3.印刷要均匀、充分、准确,确保电路图案的清晰度和信号的正常传输。 4.固化要遵循正确的固化工艺,确保电路板的强度和稳定性。 5.蚀刻要均匀、完整,确保图案的清晰度和信号的正常传输。 6.插件要准确、牢固,确保各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焊接要准确、牢固,确保焊点的强度和稳定性。 8.绝缘要做好绝缘处理,确保电路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9.整板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性能。 IV.设备要求 1.设备要先进、精密,能够满足高要求的工艺流程。 2.设备要稳定可靠,能够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设备要易于操作、调整,便于工艺流程的改进和优化。 V.环境要求 1.温度要适宜,一般控制在20℃~25℃,以避免温度变化对工艺流程 产生影响。 2.湿度要控制在40%~60%,以避免湿度变化对材料和设备的影响。 3.工作场所要保持清洁,避免尘埃和其他杂质对工艺流程的干扰。

PCB制程能力要求

PCB制程能力要求 PCB制程能力要求(Printed Circuit Board Process Capability Requirements)是指评估和控制印制电路板(PCB)制造过程中各项关键参数 的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这些参数包括材料选择、设计规范、加工工艺以 及质量控制等方面。PCB制程能力要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和可靠性。 首先,材料选择是PCB制程中的重要环节。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要 求和应用场景来确定。常见的PCB材料有FR-4玻璃纤维层压板、聚酰亚 胺(PI)板、塑料CCL以及金属基板等。不同材料拥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制程能力要求应确保所选材料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 其次,设计规范也是PCB制程能力要求的关键内容之一、设计规范涉 及到PCB板的层次结构、线宽线距、焊盘剂量、排布规则等方面。设计规 范应与PCB制造过程相匹配,确保制造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设计规范 的好坏直接影响到PCB板的制程能力和产品性能。 加工工艺是PCB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加工工艺涉及到PCB的制备、成型、打孔、切割、压装、钻孔、镀铜等。制程能力要求应确保加工工艺 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PCB板的精度、可靠性和耐用性。 质量控制是PCB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质量控制涉及到PCB的各项 指标的测量、分析和监控。制程能力要求应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PCB板的尺寸误差、线宽线距误差、板厚误差、表面光洁度等。 针对这些要求,制程能力评估是评估制程能力的方法之一、制程能力 评估是通过对制程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制程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常

见的制程能力评估方法有过程能力指数(Cpk)、过程性能指数(Ppk)、过程交叉性能指数(Pp/Ppk)等。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要求,PCB制程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在高频应用中,对PCB板的信号损耗和传输特性要求较高;在高可靠性应用中,对PCB板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要求较高。在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要求时,制程能力要求应综合考虑材料选择、设计规范、加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PCB制程能力要求是评估和控制PCB制造过程中各项关键参数的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设计规范、加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可以确保PCB板的质量和可靠性。制程能力评估是评估制程能力的重要方法,对于提高PCB制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

PCB制作要求注意事项

PCB制作要求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关键。PCB通常使用的材料有FR-4和CEM 系列,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同时,在选择材料时要留意是否 符合环保要求,以及是否有相应的认证和证书。 其次,要合理设计PCB布线。在进行PCB布线时,要充分考虑电路信 号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布线时要保证信号线和地线、电源线之间的距离 符合相关规定,避免相互干扰。同时,要注意信号线的走向,避免成环或 者交叉布线,影响信号传输。 再次,进行良好的PCB阻抗控制。PCB阻抗是电路板的一项重要参数,对于高速信号传输尤为重要。在进行PCB制作时,要根据设计需要控制好 阻抗值,避免因阻抗不匹配导致的信号衰减和反射问题。可以采用合适的 布线方式、调整线宽和线距等来实现阻抗的控制。 此外,进行合理的元件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PCB制作时,要 根据电路功能和信号传输的特点,合理布局电子元件。尽量避免元件之间 的相互干扰,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信号传输速度和 功率进行分区布局,将不同的功能模块划分到不同的区域,避免相互干扰。 此外,进行合理的PCB规则设置也是PCB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之一、在进行PCB制作前,要首先进行规则设置,包括线宽、线距、通孔 直径等。这些规则设置直接影响到PCB制作的结果和质量。在设置规则时,要符合相关的工艺和制造能力要求,并且要根据电路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最后,进行充分的PCB测试和验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PCB制作后,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以确认电路板的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预期。

可以通过使用测试工具和仪器,进行电气性能、阻抗等方面的测试,以及进行相关的可靠性验证。 总之,在PCB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上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保证电路板的质量和性能。只有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要求和注意事项,才能制作出符合预期要求的PCB。

PCB印制电路板设计技术要求

PCB印制电路板设计技术要求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是电子设备中用于支持 和连接各种电子组件的基础元件。设计一块高质量、可靠的PCB是保证电 子设备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步骤。下面将介绍一些PCB设计的技术要求。1.元件布局和定位: 元件布局和定位是PCB设计的基础,正确的元件布局和定位对于电路 的性能和布线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布局应该将元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 便于信号的流通和热量的散发。元件之间的间距应当适中,以便于布线并 避免电磁干扰。元件的定位应当准确,确保其与元件的连接点对齐。 2.布线规则和长度匹配: 布线是PCB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布线能够保证电路的稳 定性和性能。布线规则包括信号层与电源层的分割、信号线与电源线的分离、地线的铺设等。布线中还需进行长度匹配,即保持关键信号线的长度 一致,以确保信号的同步传输和稳定性。 3.层次划分和层间连接: 在设计复杂的PCB时,为了提高布线的效率和可靠性,可以采用多层PCB设计。层次划分可以根据信号和电源的分布情况,将信号层、地层、 电源层等划分到不同的PCB层次中。层间连接则通过过孔(Via)进行, 通过过孔将不同PCB层次之间的信号连接起来。 4.PCB尺寸和形状: PCB的尺寸和形状应当满足设备的要求,并考虑到制造和装配的限制。PCB尺寸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元件的布局、线路的布线以及设备的外形和

空间要求。同时,不规则形状的PCB设计也会增加制造的复杂度和成本, 因此应当尽可能选择规整的形状。 5.阻抗控制和信号完整性: 在高速数字电路和射频电路设计中,阻抗控制和信号完整性非常重要。在布线过程中,应当通过调整信号线的宽度和间距,以及信号层和地层的 分布,来实现所需要的阻抗匹配。同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或避免 信号的串扰和噪声。 6.焊盘和焊接技术: 在PCB设计中,焊盘和焊接技术的合理选择对于元件的连接和电路的 稳定性至关重要。焊盘的形状和尺寸应当根据元件的引脚形态和间距进行 设计,以保证焊接的可靠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焊接的工艺要求,包括 制造工艺和焊接设备的限制。 7.环境和可靠性测试: 在PCB设计完成后,应当进行环境和可靠性测试以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环境测试包括温度循环、湿度测试、振动测试等,以模拟设备在不同 环境下的运行情况。可靠性测试包括寿命测试、可靠性预测等,以评估PCB的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综上所述,PCB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元件布局和定位、布线规则和长度 匹配、层次划分和层间连接、PCB尺寸和形状、阻抗控制和信号完整性、 焊盘和焊接技术、环境和可靠性测试等方面,这些要求都对PCB的性能和 可靠性有着直接的影响,设计者应当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并遵循这些要求。

PCB设计工艺性要求

PCB设计工艺性要求 1. 线宽线距要求:线宽线距是指PCB中导线的宽度和导线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线宽线距越小,能够容纳更多的导线,从而提高PCB的 电路密度和功能。常见的线宽线距要求为8mil(0.2mm),但随着电路技 术的发展,已经有不少设计要求线宽线距小于8mil。 2.焊盘设计要求:焊盘是焊接元件的接口,因此焊盘设计的合理性对 于焊接质量和可靠性来说至关重要。焊盘的设计要求包括焊盘尺寸、形状、间距等。焊盘应尽量与元件引脚的尺寸和排列一致,确保焊盘在焊接过程 中能够与元件引脚正确对位,避免焊接偏位和短路等问题的发生。 3.焊接工艺要求:焊接工艺是指PCB焊接过程中的一系列步骤和规范,包括焊接温度、焊接时间、焊锡合金成分等。焊接工艺要求的合理选取可 以保证焊接接头的可靠性和电气特性。例如,对于表面贴装技术(SMT),需要采用合适的回流焊接工艺,以确保焊接接头的牢固和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4.孔径和通孔要求:PCB中的通孔用于连接不同层之间的导线或者安 装插针等连接器。通孔的设计要求包括通孔尺寸、孔径公差、孔径与焊盘 直径的配合要求等。合理的通孔设计可以提高PCB的可靠性和抗电磁干扰 能力。 5.成品外观要求:PCB的成品外观包括表面的演绎度、线路清晰度、 涂层均匀度等。这些外观要求不仅体现了PCB设计的美观性,还对于PCB 的光学和电学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PCB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 满足成品外观要求,例如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技术、控制制造过程等。

6.技术文件要求:技术文件是PCB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包括PCB 设计文件、工程文件、制造文件等。技术文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对于PCB的制造和组装过程至关重要。因此,在PCB设计过程中需要编写清晰、准确的技术文件,并与制造厂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确认。 总而言之,工艺性要求是PCB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PCB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设计工艺性要求符合标准和规范,可以提高PCB的可靠性、性能和可制造性,为PCB的应用提供坚实的保障。

PCB设计规范_生产可测性要求内容

PCB设计规范_生产可测性要求内容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电路板设计时需 要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而生产可测性 要求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主要关注的是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的可测性。本 文将详细介绍PCB设计规范中生产可测性要求的内容。 生产可测性是指在进行电路板生产测试时,人们能够准确、高效地检 测出电路板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缺陷。一个能够满足生产可测性要求的设计,将大大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测试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PCB设计时,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生产可测性要求: 1.确保测试点的易达性:在PCB设计中,应该在电路板上合理布置测 试点,以便测试设备可以准确地测量和检测电路板上的信号。测试点应尽 可能地易于接触,并且需要谨慎考虑测试探针的大小和形状。同时,测试 点应该在设计阶段进行规划,以避免在后期修改设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 成本。 2.引脚可测性:在设计中,应尽量将关键元件的引脚直接引出到电路 板上,以便测试设备可以方便地测量和检测引脚上的信号。避免使用多引 脚封装或BGA等封装方式,因为这样会导致测试的困难。 3.信号可测性: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将信号线路做到可测性,即通过 在电路板上增加测试点或插入可测试的连接器,使测试设备可以直接测量 信号线上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等参数。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加测试板,用 于对信号进行实时检测和调试。 4.电源可测性:电源是电路板工作的基础,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电源 线路的可测性。可以在电源接口处增加测试点,以供测试设备测量电源电

压和电流。还可以在关键电源节点处增加过电流保护电路,以避免过载引 起的损坏。 5.地线可测性: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共地线上的测试点,以避免测试 过程中的干扰和误差。同时,需要确保地线的良好连接和电气性能,以保 证测试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6.布局和布线规范:在设计PCB布局时,应遵循最佳实践和布线规范。合理布局和布线将提高电路板的可测性,减少干扰和噪声。例如,应尽量 避免信号层和电源层交叉,以减少串扰和跨谐振。 总之,生产可测性要求是PCB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一个能够满足 生产可测性要求的设计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设计师应在进行 电路板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测试点的易达性、信号和引脚的可测性、电源 和地线的可测性,以及布局和布线规范等因素,从而确保设计的可测性和 可靠性。

PCB设计工艺规范

PCB设计工艺规范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工艺规范是为了确保电路板设计 与制造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下是 一个关于PCB设计工艺规范的1200字以上的论述。 PCB设计工艺规范首先涉及到电路板的层数和尺寸。根据不同的应用 需求,电路板可以有单层、双层、多层甚至更多层次的设计。在确定电路 板的层数时,需要考虑电路的复杂性、信号完整性和散热要求等因素。此外,电路板的尺寸应根据设备的限制和布局要求来确定。 其次,PCB设计工艺规范要求对于电路板的布线和布局进行严格控制。合理的布线和布局对于电路板的工作性能和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布线时 应避免长距离的绕线、交叉线和环路,以减少信号干扰和时延。同时,在 布局时应注意将高频和低频组件分开布置,以减少干扰和相互影响。 第三,PCB设计工艺规范要求合理选择元器件和封装。元器件的选择 应考虑到其可获得性、可靠性和性能等因素。对于高频和高速应用,应选 择低失真、低传输损耗的元器件。此外,封装的选择也很重要,封装类型 和尺寸应根据元器件的散热要求和空间约束来确定。 第四,PCB设计工艺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EMC是确保电子设备在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的能力。在PCB设计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例如,使用屏蔽罩、地面平面、电源和信号层的分离以及添加滤波器等方法。 第五,PCB设计工艺规范要求进行严格的设计验证和测试。在设计完 成后,应进行严格的验证和测试来确保电路板的功能和性能。验证和测试

可以包括原理图仿真、布线仿真、电路板样品的制造和功能测试等。通过 验证和测试可以发现和解决设计中的问题,提高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 最后,PCB设计工艺规范还要求进行详细的文档和记录。这些文档和 记录包括电路板原理图、布局图、封装清单、工艺文件等。详细的文档和 记录对于后续的维护、故障排除和重新设计等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PCB设计工艺规范对于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选择层数和尺寸、严格控制布线和布局、合理选 择元器件和封装、进行EMC设计、进行设计验证和测试以及编写详细的文 档和记录,可以制定出满足需求的PCB设计工艺规范。只有遵守这些规范,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电路板。

PCB制程能力要求

PCB制程能力要求 PCB制程能力是指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制造 过程中所要求的技术和能力。它涵盖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各个环节,包括材 料选择、PCB设计、印刷、装配等过程。制程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PCB 的质量、性能以及稳定性,因此,掌握和提升制程能力对于PCB制造企业 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制程能力要求需要考虑到PCB材料的选择。PCB的材料直接决 定了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常用的PCB材料有硬质纸质基材、玻璃纤维 布质基材、陶瓷质基材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对PCB材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高频电路需要使用具有较小介电损耗和较低介电常数的材料,而高 温环境下的电路则要求使用可以承受高温的材料。因此,制程能力要求需 要对不同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解,并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材料。 其次,PCB设计是制程能力要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好的设计可以提 高电路板的可靠性和性能。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排线的长度、宽度、 间隔等参数的选择,以及掌握PCB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此外,还需要熟 悉阻抗匹配的方法和原理,避免因为阻抗不匹配而导致信号衰减和干扰。 在PCB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保证设计的可制造性,即能够在实际制造过程 中顺利实施。因此,制程能力要求需要对PCB设计方面的技术和方法有深 入的了解。 在PCB制造过程中,制程能力要求还包括PCB的印刷、装配等环节。 印刷过程需要掌握好涂布、曝光、脱模等技术,保证PCB上的线路图案的 精确度和清晰度。装配过程需要掌握焊接技术和检测技术,保证元器件能 够正确焊接在电路板上,并且通过检测能够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

SMT-PCBA可制造性工艺设计(DFM)规范

SMT-PCBA可制造性工艺设计(DFM)规范 1. 目的 产品总成本 60%取决于产品的最初设计 ; 75%的制造成本取决于设计说明和设计规范 ; 70-80%的生产缺陷是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 故为了规范新产品在设计初始各个阶段的可制造性评审,让评审有据可循,确保新产品符合生产的效率、成本、品质等各方面的要求,缩短新品研发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及竞争力制定此规范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SMT所有新产品各个开发阶段的可制造性设计评审。 3. 参考资料 IPC-A-610F, Acceptability of Electronic Assemblies 电子组装件的可接受性条件 IPC2221, Generic Standard on Printed Board design印刷电路板设计通用标准 IPC-7351—表面贴装设计和焊盘图形标准通用要求 4. 名词解释 1、SMT(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指用自动贴装设备将表面组装元件/器贴装到PCB表面规定位置的一种电子装联技术。 2、THT:ThroughHoleTechnology(THT)通孔插装技术 3、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指在印刷电路基板上,用铜籍布置的电路。 4、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指采用表面组装技术完成装配的电路板组装件 5、SMD(Surface Mounting Device)表面贴装元件,它不同于以前的通孔插装部品,而是贴装在PC的表面。 6、SOP(Small Out-line Package)它是在长方形BODY两侧,具有约 8~40pin左右的Lead的表面装IC,Lead Pitch有 0.5mm,0.65mm,0.8mm,1.27mm等。

PCB设计要求(手工插件)

贴片板的尺寸尽量掌握在长度 100-300mm 之间,插件板的尺寸必尽量掌握在长度 50-330mm 之 根本原则 在进展印制板设计时,应考虑本标准所述的四个根本原则。 1.1 电气连接的准确性 印制板设计时,应使用电原理图所规定的元器件,印制导线的连接关系应与电原理图导线连接关系相全都,印制板和电原理图上元件序号应一一对应。 注:如因构造、电气性能或其它物理性能要求不宜在印制板上布设的导线,应在相应文件〔如电原理图上〕上做相应修改。 1.2 牢靠性和安全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应符合电磁兼容和电器安规的要求。 1.3 工艺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时,应考虑印制板制造工艺和电控装配工艺的要求,尽可能有利于制造、装配和修理,降低焊接不良率。 1.4 经济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在满足使用的安全性和牢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其设计方法、选择的基材、制造工艺等,力求经济有用,本钱最低。 1 技术要求 1.1 印制板的选用 1.1.1 印制电路板的层的选择 一般状况下,应中选择单面板。在构造受到限制或其他特别状况下,可以选择用多层板设计。 1.1.2 印制电路板的材料和品牌的选择 1.1. 2.1 双面板应承受玻璃纤维板FR-4、CEM-3,CEM-22F ,单面板应承受半玻纤板CEM-1 1.1. 2.2 印制板材料的厚度选用 1.6mm ,双面铜层厚度一般为 0.5 盎司,大电流则可选择两面都为 1 盎司, 单面铜层厚度一般为 1 盎司。特别状况下,假设品质可以得到确保,可以选择其他厚度的印制板。 1.1.2.3 印制板材料的性能应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 1.1.3 印制电路板的工艺要求 双面板原则上应当是喷锡板〔除含有金手指的遥控器板和显示板外〕,单面板原则上假设有机插或贴片工艺原则上也必需是喷锡板〔或辘锡〕,以防止焊盘上的抗氧化膜被破坏且储存时间较长后引起焊接质量受到影响,在相关的技术文件的支持下,可承受抗氧化膜工艺的单面板。 1.2 自动插件和贴片方案的选择 双面板尽可能承受贴片设计,单面板尽可能承受自动插件方案设计,应避开同一块板既承受贴片方案又同时承受自动插件方案设计,以免铺张设备资源。 1.3 布局 1.3.1 印制电路板的构造尺寸 1.3.1.1 间宽度在 50-250mm 之间,过大不易掌握板的变形,过小要承受拼板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

PCB量产设计的一些要求和规范

贴片PCB量产设计的最基本要求 (1)在大的贴片器件对角线加mark点焊盘(对比度高些,让厂家改变盘周围PCB颜色深度),在板子的3个点加定位点丝印; (2)尽量减少器件种类,因为贴片机的飞梭数量有限,如果太多种类就需要频繁换盘,影响生产效率; (3)画PCB时设置好格点,应该是整数值,器件方向最好别有特殊性(为便于生产PCB,需标注层号); (4)记住留边,以便使用夹具。如果板子过小,满足不了导轨宽度要求,就必须拼板,记住开V槽。板厚不能太薄,以免高速贴片时震动。留边的板面和掰板子也要算钱,切记节约/避免; (5)贴片周围留够距离,焊盘大小比需要的长一些,以留出裕量。 (6)BGA下过孔单面堵绿油(阻焊油墨)。不堵的话,波峰焊时会短路,或者需要人工贴阻焊胶带,那要算计件工资;两面堵的话,回流焊时会爆炸震歪芯片; (7)加测试点和测试定位孔,以便高速测试,实现量产全套自动化。

通孔插装PCB的可制造性设计 对于电子产品设计师尤其是线路板设计人员来说,产品的可制造性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e,简称DFM)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如果线路板设计不符合可制造性设计要求,将大大降低产品的生产效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所设计的产品根本无法制造出来。目前通孔插装技术(Through Hole Technology,简称THT)仍然在使用,DFM在提高通孔插装制造的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DFM方法能有助于通孔插装制造商降低缺陷并保持竞争力。 本文介绍一些和通孔插装有关的DFM方法,这些原则从本质上来讲具有普遍性,但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不过,对于与通孔插装技术打交道的PCB设计人员和工程师来说相信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1、排版与布局 在设计阶段排版得当可避免很多制造过程中的麻烦。 (1)用大的板子可以节约材料,但由于翘曲和重量原因,在生产中运输会比较困难,它需要用特殊的夹具进行固定,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大于23cm×30cm的板面。最好是将所有板子的尺寸控制在两三种之内,这样有助于在产品更换时缩短调整导轨、重新摆放条形码阅读器位置等所导致的停机时间,而且板面尺寸种类少还可以减少波峰焊温度曲线的数量。 (2)在一个板子里包含不同种拼板是一个不错的设计方法,但只有那些最终做到一个产品里并具有相同生产工艺要求的板才能这样设计。 (3)在板子的周围应提供一些边框,尤其在板边缘有元件时,大多数自动装配设备要求板边至少要预留5mm的区域。 (4)尽量在板子的顶面(元件面)进行布线,线路板底面(焊接面)容易受到损坏。不要在靠近板子边缘的地方布线,因为生产过程中都是通过板边进行抓持,边上的线路会被波峰焊设备的卡爪或边框传送器损坏。 (5)对于具有较多引脚数的器件(如接线座或扁平电缆),应使用椭圆形焊盘而不是圆形,以防止波峰焊时出现锡桥(图1)。 (6)尽可能使定位孔间距及其与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并根据插装设备对其尺寸进行标准化和优化处理;不要对定位孔做电镀,因为电镀孔的直径很难控制。 (7)尽量使定位孔也作为PCB在最终产品中的安装孔使用,这样可减少制作时的钻孔工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