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11-2020)

说明书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局

2010年12月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编制小组名单

规划顾问组:

总体指导:刘锋博士后巅峰智业机构首席顾问规划顾问:许豫宏教授巅峰智业机构副总裁规划组长:

王玉海教授巅峰智业机构总规划师

规划副组长:

陈翠华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副所长

谢雯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所长

商务组长:

侯建东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综合分院副院长规划组成员:

刘雪林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高级规划师陈路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师

高雪娇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师

王晶晶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高级设计师杨冰心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设计师

璩存浩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高级设计师刘利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设计师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1)

一、规划范围 (1)

二、规划期限 (1)

三、规划任务与性质 (1)

四、规划指导思想 (1)

五、规划依据 (1)

六、规划原则 (2)

七、规划成果 (3)

第二章综合条件分析 (4)

一、自然地理条件 (4)

二、历史人文背景 (4)

三、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5)

四、黄岛旅游业未来发展态势分析 (6)

五、青岛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对黄岛重要意义 (6)

六、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7)

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9)

一、旅游资源概述 (9)

二、重点旅游资源评述 (10)

三、旅游资源分类统计 (11)

四、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3)

五、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4)

六、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15)

七、资源竞合分析 (15)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19)

一、黄岛区所在的青岛市入境旅游市场现状 (19)

二、黄岛区入境客源市场特征 (19)

三、黄岛国内旅游市场特征 (20)

四、旅游细分市场分析 (21)

五、市场预测 (22)

第五章旅游发展SWOT分析 (25)

一、旅游发展优势 (25)

二、旅游发展制约性因素 (26)

三、旅游发展机遇 (26)

四、旅游发展挑战 (27)

第六章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28)

一、发展目标 (28)

二、形象定位 (28)

三、市场定位 (29)

四、产业定位 (29)

五、发展战略 (29)

第七章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31)

一、布局依据与思路 (31)

二、空间布局 (31)

三、分区规划 (31)

第八章旅游产品及线路组织规划 (42)

一、旅游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42)

二、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42)

三、线路型旅游产品设计 (48)

第九章营销与推广 (49)

一、营销目的与思路 (49)

二、市场划分 (49)

三、营销时序安排策略 (50)

四、媒体营销 (50)

五、票务营销 (52)

六、活动营销 (52)

第十章产业要素规划 (54)

一、旅游产业要素现状评价 (54)

二、旅游饭店发展规划 (55)

三、旅行社发展规划 (57)

四、旅游餐饮规划 (57)

五、娱乐产业规划 (59)

六、旅游购物规划 (60)

七、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 (62)

第十一章旅游交通规划 (63)

一、旅游交通规划 (63)

二、游客咨询服务系统规划 (63)

第十二章支持保障系统规划 (65)

一、组织领导和体制保障 (65)

二、政策保障 (65)

三、企业运营机制 (66)

四、人才保障 (67)

五、旅游危机管理与安全救援 (68)

六、完善旅游业发展融资机制 (69)

七、旅游软环境打造 (70)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

第十三章环境影响评价与旅游资源保护 (72)

一、环境影响评价 (72)

二、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策略 (72)

三、海洋水体保护策略 (73)

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75)

五、社会文化保护发展策略 (75)

第十四章近期行动计划 (77)

一、项目建设近期计划 (77)

二、规范管理 (77)

三、梳理交通 (77)

四、树立旅游形象 (77)

五、保护海洋旅游资源 (78)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青岛市黄岛区行政管辖区域全部范围。包括柳花泊、辛安街、黄岛、薛家岛、长江路、红石崖等6个街道,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10年,为2011—2020年。

为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相衔接,分近远两期:

近期:五年,2011至2015年,整合提升与重点突破期,是本规划的重点;

远期:五年,2016至2020年,全面发展与持续增长期,为本规划的展望期。

三、规划任务与性质

本规划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根据旅游规划通则,本规划的任务是:在现状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客源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对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及科学评价;确定旅游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和旅游功能布局,策划重点项目;确定旅游主题形象,提出旅游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提出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方案,并对旅游产业要素进行规划。

四、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青岛国际海滨度假旅游城市建设为契机,以黄岛区“海、山、城,湾、岛、港”优良资源为依托,以“建设中国北方最佳滨海旅游岛,国际知名的暖温带海洋休闲旅游度假区”为目标,突出“海、山、岛、滩、城”资源特色,实施海陆统筹,城旅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高端和精品旅游项目开发,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黄岛旅游发展总体格局。五、规划依据

(一)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二)主要标准依据

1.《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5.《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2003

6.《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

7.《酒家酒店分等定级规定》GB/T 13391-2000

8.《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 16767-1997

9.《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10.《绿色旅游饭店行业标准》LB/T007-2006

11.《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定标准》

(三)相关条例、办法及文件

1.《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颁布)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3.《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10月国家旅游局发布)

4.《关于加强和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旅发[2002]61号)

5.《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2007年9月国家旅游局发布)

6.《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青发〔2009〕16号)

7.《关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青开发〔2010〕1号)(四)地方规划与地方规定

1.《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2.《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2005—2025)

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4.《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2009-2020)

5.《青岛市黄岛区分区规划》(2006-2020)

6.《环胶州湾旅游专项规划》

7.《青岛市海洋旅游专项规划》(2010—2020)

8.《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2005-2020)

9.《青岛市邮轮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0)

10.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关于旅游业的法规与规定

11.黄岛区土地、交通等其它相关规划

(五)统计与调研资料

1.《中国旅游统计便览》(2005-2009,共5册)

2.《中国旅游业年度报告》(2005-2009,共5册)

3.《黄岛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5-2009,共5册)

4.《黄岛区志》

5.规划组现场调研资料

6.规划组市场问卷

7.黄岛区旅游局历年工作总结

8.近三年黄岛区政府工作报告

六、规划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制订规划、完善政策、市场准入、加强监管、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宣传促销、培养人才和培育市场主体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引导资金多元化投入,不断推进旅游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和管理社会化。

(二)均衡布局,精品带动原则

正确处理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关系,在保证加速发展先进地区旅游的同时,有步骤地开发欠发达地区,使旅游生产力布局逐步趋向平衡,为全域旅游提供支撑。区域旅游的发展,品牌效应至关重要,以精品树形象、以精品聚人气,以精品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三)适度超前,接轨国际原则

以国际的视野、标准引进旅游项目,建设旅游设施,提供旅游服务,全面对接青岛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为黄岛现代国际新城的建设提供支撑。

(四)开发与保护并重,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并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并遵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新理念,保持旅游特色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遵循上位规划,与相关规划协调的原则

本规划遵循黄岛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要求,对于城市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遵循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环保规划的规定性要求。

本规划将与黄岛区交通、海洋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七、规划成果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图件

第二章综合条件分析

一、自然地理条件

青岛市黄岛区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南口西海岸。地处东经120°02′至120°18′,北纬35°52′至36°02′。东与青岛市市南区隔海相望,南濒黄海,北、西皆与胶南市接壤。全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总人口60.2万(其中户籍人口31.4万)。

黄岛区属鲁东低山丘陵区,地貌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沿海低地和岛屿5个基本类型,平原少,多丘陵。全区低山面积占22.8%,海拔高度在150米以上。丘陵面积最大,占全区总面积的50%,海拔高度在50—150米之间。平原、沿海低地占27.2%,主要分布在辛安办事处东部近海。

黄岛区海岸线全长106公里,海岸类型大体可分为稳定型基岩或岩港湾海岸,其特点是岸线曲折陡峭,岬角海湾相间。较大海湾6个,较大岛屿10个,较大岬角10个。具备良好的海岸景观条件和海岸旅游开发条件及海湾旅游开发条件。

黄岛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具有春寒、夏凉、秋爽、冬暖的气候特征,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年平均气温12.5°C;夏季平均气温23°;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5°C;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3°C;平均降雨量696.6mm;年无霜期平均为200天;风速平均5.4M/S,年平均瞬时风力大于8级天数为71天。

表2-1 黄岛区年平均气温情况表

单位:℃

多风和多雾是黄岛区两个不利的气候特征。全年最多的风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其次是北风和西北风。秋季多北和西北风,1至4月份风速较大,7至9月份较小。多雾是黄岛区气候的显著特点,每年4至7月份为雾季,出现频率约占全年的77.8%。

小结:从自然地理背景看,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为黄岛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最重要资源条件;良好的避暑气候,为黄岛区发展度假旅游奠定了很好的气候条件;良好的山林生态条件,不仅提供了游憩资源,还为黄岛区良好城市环境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基础条件。但旅游旺季时,大雾多发,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给予重点回避。

二、历史人文背景

(一)历史沿革

黄岛区,古为东夷之地。周时属莒国。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

秦汉两朝属琅琊郡之黔陬县。自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一直属黔陬县。自隋炀帝大业元年始属密州胶西县。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省胶西县直隶胶州。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黄岛和薛家岛两地始从胶州析出,划为胶澳商埠成为德国租界地。1929年,黄岛和薛家岛两地属青岛特别市海西区。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革命委员会从昌潍地区分出,归属青岛市,为青岛市黄岛区,县级市区建置。

1984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在黄岛区内设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1985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规划面积20.02平方公里。1986年3月成立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992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域扩大到黄岛全区,省、市决定将开发区与黄岛区体制合一,面积扩展到181平方千米。1992年在区内兴建了国家级保税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立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2006年设立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2008年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

(二)人文环境

1、历史悠久,海洋文化影响深远

黄岛区历史悠久,出土有商周时期的鼎、陶器等文物。其所在的山东半岛,是东夷海洋文明的故乡。齐长城见证了黄岛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普提寺见证了这一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

明朝的马濠运河是胶莱运河的一部分,属海上运河,是黄岛开发海洋之始。

从近现代来看,黄岛所在的青岛市还是我国海上反侵略的战场,也是近代西方殖民者打开中国国门的地方。青岛曾被视为“德国的香港”,在作为殖民地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

了对外开放和中外文化交融。

东方式蓝色的海洋文化为黄岛区的建设、大港口的建设、临港工业的建设、保税区的建设、以及现代国际新城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文化背景。

2、现代城市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黄岛把提升现代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大力加强黄岛现代城市文化建设。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山东最佳投资城市等荣誉,城市品位显著提高。

通过文化中心广场、文化艺术中心、马濠古运河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等工程的建设,黄岛的现代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黄岛区的建设与发展,大量移民的迁入,为黄岛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全新的文化,开放、活力、创新、包容成为黄岛新的文化主流。

3、节会文化建设效果初显

早在11年前,黄岛区就成功打造出国家级开发区中的首个文化品牌——“文旅节”,探索出一条较为成熟的节会发展模式。至今,在黄岛区举办的大型节会有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典礼、国产电影交易会、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国文联“荷花奖”颁奖等多个,一般节会有大型文艺晚会、海鲜节、音乐美食节、模特大赛、沙雕大赛、马拉松赛、动漫大赛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小结:黄岛区所属的青岛市本身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近现代历史进程中融入的异域风情使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黄岛区打造国际海洋旅游胜地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一)经济基础雄厚

黄岛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14个国家级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临海工业主导的经济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9年,黄岛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4.2亿元,增长15.5%;工业总产值2430亿元,增长20.5%;外贸进出口55.8亿美元,其中出口31.6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305.7亿元,增长20.2%。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连续6年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5强,综合经济实力由第7位上升至第6位。

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快速成长的工业经济,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财政收入能够支撑大量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黄岛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余年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1亿元,增长104.1%,其中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1亿元,增长13.1%。良好的财政收入可为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旅游宣传,旅游专项资金的设立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三)投资软环境持续改善

围绕打造环境优美的首善之区,在高标准建设硬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政务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等软环境,以一流的综合投资环境助推科学发展。全区初步建立起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整建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开发区”和“山东最佳投资城市”。

(四)资本市场活跃

截至目前,已有55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引进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420个,投资过亿美元大项目19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67个。对内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海尔、海信、中船重工、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入区。2009年,外管局到账外资4.1亿美元;利用内资到位资金87亿元。

(五)硬件和软件支撑具备

围绕打造城市建设精品荟萃区,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人本意识、系统意识,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建设精品、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努力建设精品荟萃、功能完

善、环境优美、最适宜居住创业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累计投资400多亿元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成区面积达7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四位。

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城市为建设目标,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并成功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六)市民收入水平较高

200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分别增长8%和9%。

小结:临港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是黄岛的重要特色,现阶段在保证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等成为关注的重点,旅游业将成为新的突破口。

四、黄岛旅游业未来发展态势分析

(一)黄岛区在青岛旅游产业地图上地位将逐步提高

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黄岛区过去较长时间里在青岛市旅游产业地图中没有凸显,拥有的资源优势特别是优良滨海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在今后青岛市打造国际知名滨海旅游城市过程中,这一优势将逐步显现,在全市旅游产业地图中所占比重将有显著提高。

(二)旅游业将在今后黄岛区产业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黄岛区,其产业主体依然是临港工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如何有效提升城市形象成为其发展到一个阶段之后的紧迫任务,随着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即将开通,黄岛的区位条件将有较大改善,原有的资源优势将迅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因此,旅游业将成为黄岛区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突破口,这也与区委、区政府将旅游业确立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的决策相吻合。今后旅游业将在黄岛区城市形象展示、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活跃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三)黄岛区今后旅游发展重心是南部沿海区域

根据目前黄岛区所形成得凤凰岛、唐岛湾、小珠山三大板块的区域影响力分析,唐岛湾和凤凰岛所在的南部沿海区域将成为今后黄岛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心区域,滨海旅游将成为黄岛区今后旅游发展重点,这也符合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将黄岛区南部发展成为旅游综合体战略意向。

五、青岛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对黄岛重要意义

(一)青岛跨海大桥

青岛跨海大桥横跨青岛胶州湾,把青岛东、西两个主要城区连接起来。东起主城区308国道,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路线全长约35.4公里,其中海上段长度26.75公里。青岛侧陆上桥梁5.85公里。红石崖侧陆上段桥梁及道路共0.9公里,红岛连接线长1.9公里,该项目总投资达到99.38亿元。

大桥是青岛未来“三环围绕(以改建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为内环,双积公路与重庆中路构成中环,市区青银段与204环湾段构成外环)、三点放射(结合青岛市环湾品字布局,市区路网的三个主要径向放射源为青岛、黄岛和红岛)、西连横跨(指东西岸海湾大桥和海底隧道两条横跨胶州湾的通道)、一线展开(指滨海公路市区段)”城市干道网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跨海大桥的通车,一是将青岛和黄岛紧紧连在一起,使二者之间的路程缩短近30公里,节省时间20分钟,为青岛经济发展重心的西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城区东西两翼齐飞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是大桥将青岛、黄岛、红岛便捷地联系在一起,在红岛建设的桥体部分,还可以兼顾红岛的交通,可谓一座大桥三岛受益。

三是能够有效地增加前湾港、黄岛油港和薛家岛港的业务量,使青岛老港、油港、前湾港乃至董家口港和日照港连为一个整体,加强五港间的协作,尤其是解决了青岛港陆路集疏运能力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港口的整体效益。

四是能够将胶州湾东西两岸的许多风景点、风景区接连成片,推进青岛旅游业整体发展。

五是提升青岛海港旅游城市形象,青岛目前还没有一座可以代表城市形象的大型标志性建筑。海湾大桥建成后,使得青岛在“碧海、蓝天、红瓦、绿树”城市风景中,再新增一条“玉带”,可大大提高青岛的美誉度。

(二)胶州湾海底隧道

胶州湾海底隧道是继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后,中国开工建设的第二条海底隧道。工程南接黄岛区的薛家岛,北连青岛团岛,下穿胶州湾湾口海域。项目总投资31.86亿元,隧道工程全长6170米,其中隧道长5550米,穿越海域段3300米,两端敞口段长620米。隧道采用双向双洞六车道,中间设服务隧道。

海底隧道内行车不受自然气象的影响,可以全天候通行。在轮渡、青黄高速禁行的特殊情况下,隧道可保持青黄间的交通联系。海底隧道项目建成后,市民从青岛到薛家岛将不到10分钟,这将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优化青岛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海底隧道的开通将会引爆黄岛区特别是南部滨海区域旅游发展。

六、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1、旅游业发展增速较快,发展潜力较大

2009年接待游客数5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占到青岛全市游客总接待量的1/8;2009年旅游收入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到青岛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的1/19。商务客源和观光客源为主,规模增长、质量增长都有很大空间。接待量占1/8和旅游收入1/19这两个数据充分说明黄岛区旅游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较大。

2、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全区目前已基本形成凤凰岛、唐岛湾、小珠山三大板块旅游开发格局,以休闲游乐、滨海度假、山海运动、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截止2009年底,开发区已拥有星级饭店17家,其中四星级4家、二星到三星13家、绿色饭店7家,是青岛市拥有星级饭店最多的区(市);3A和4A景区各1家,省级农业(渔业)旅游示范点和旅游特色村3家,旅行社13家,星级餐馆和星级农家乐14家,其中五星级餐馆1家,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3、旅游市场投资活跃,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2010年,青岛市将重点推进72个旅游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拉动旅游市场投资,带动全市旅游业发展。其中,黄岛区确定的重点旅游项目有19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度占到了整个青岛市的1/4左右。活跃的旅游投资市场为黄岛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旅游项目建设速度加快。

4、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先行区”的突破产业进行布局,全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2010年1月,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地位。

(二)存在问题

1、在青岛旅游格局中的功能与定位还需进一步明确

随着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开通,黄岛的区位条件将有较大改变,原有的资源优势将迅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旅游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新的旅游发展格局下,黄岛旅游业应如何融入大青岛旅游格局,承担什么样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2、发展目标和路径需进一步明晰与理顺

黄岛区提出了“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北方最佳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总体目标,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具体的发展路径来实现这一目标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明晰与理顺。

3、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黄岛拥有优质的滨海旅游资源、城市旅游资源、山地森林旅游资源和工业旅游资源,但目前还没能充分整合利用,资源优势没得到有效发挥;产品结构也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

4、旅游形象不突出,缺乏强有力的旅游品牌

黄岛区传统的工业区和开发区形象根深蒂固,旅游形象尚未树立,凤凰岛的旅游资源潜力还没充分释放出来,旅游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5、基础设施与产业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海滨旅游度假胜地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体系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但就目前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旅游产业服务配套,都还有很多不足,部分区域的道路交通建设,全区旅游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的建设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6、发展空间协调问题

如何在城市大发展的背景下,为旅游业发展保留更多空间,如何理顺城市发展空间与旅游发展空间的关系问题,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7、整体接待能力不足,旅游淡旺季明显

总体接待能力不足,旅游旺季一票难求。虽然黄岛区接待设施比较集中,是青岛酒店密集的地区,但从项目组调查情况来看,总量仍然不足。另外,淡旺季的大幅波动这种中国北方常见的现象,黄岛也存在,短期内还难以解决。

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概述

本规划应用旅游资源最新理论,针对黄岛区的具体情况,结合《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从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对黄岛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述。

(一)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呈现南部海滨、西部山地的特点,共同撑起黄岛区两大拳头资源。总体来说,黄岛区山、海、湾、岛资源组合较好,为发展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良好条件。

南部海滨占主导地位,海滩、海岛、海湾结合较好,表现为单体数量多,聚集性强,品质高,其中尤以金沙滩、银沙滩、唐岛湾为代表,金沙滩更被誉为“亚洲第一滩”,是黄岛区发展滨海度假旅游的基础;唐岛湾是近年来黄岛区投资力度最大的项目之一,为发展高端游艇度假提供了可能。

西部山地资源单体以小珠山最具特色,山岭纵横、沟壑交错,地形复杂,形成“十里青山入城来”的景观生态格局。小珠山内部资源组合较好,包括菩提寺、一切智园、青岛森林野生动物等,为发展多元化的产品提供了条件。

(二)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分布呈现东、南海域西水库的特点。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东南部海域,规模大、品质高,为开发海水浴、海上观光休闲游线提供了条件;西部及城区主要为水库,面积较小,且其中一部分为饮用水源,应以保护为主。(三)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动、植物类旅游资源总体品质一般,全区林木品种繁多,大约可分为50科,90属,100多个树种。东部以景观防护林为主及海域水生动物为主,其中海洋生物约90余种,为发展种类丰富的滨海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条件。

西部主要为小珠山森林公园,以生态涵养为主,缺少观赏林,缺少名贵树种,主要野生动物有黄鼠狼、狼、獾、刺猬、野兔、狐狸、野猫、鼠、蝙蝠等。未来应加强林相改造、观赏林种植等,为发展山林休闲提供条件。

(四)天象与气候类旅游资源

此类资源以夏季东部滨海、西部山林避暑为主,且夏季为黄岛区的旅游旺季,避暑度假将是其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最终形成海滨避暑、山林避暑两大拳头产品。竹岔岛具有海滋现象,但不可作为常规旅游资源。

(五)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黄岛区历史人文类资源数量少、类型少,主要有齐长城遗址等,观赏性有限、视觉冲击力不强,开发难度较大,应以保护为主。

(六)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黄岛区建筑设施类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以近现代为主。一类是体现黄岛区的优势产业,包括青岛保税区、海尔工业园、海信信息产业园等,以及中海油、中石油等,及中国第三大港前湾港、黄岛油港、黄岛轮渡码头、薛家岛轮渡码头、竹岔岛码头、张屯嘴旅游码头等。这些国内一流的工业旅游资源为发展工业旅游提供了条件,尤其是青岛保税区,未来有可能打造保税商品店,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类是现代都市旅游资源,主要为满足黄岛区居民、常住工作者日常生活需要,部分也可以满足旅游接待服务。黄岛区主要有香江路、长江路、武夷山路、井冈山路综合商业街,佳世客、利群、家佳源、苏宁、五星、福瀛等专业市场。而现代时尚康体娱乐设施,主要显示了海滨城市的现代风尚。这些都可作为度假区的配套设施,强化度假区的旅游服

务功能。

(七)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

黄岛区旅游商品以风味食品、装饰品为主,种类齐全、品种丰富的旅游商品体系还有待形成。目前主要有各类海产品、珠山茶、山鸡、山鸡蛋、野菜、生态水果、草药;十大代表菜:肉末海参、原壳鲍鱼、油爆海螺、大虾烧白菜、渔家宴、黄鱼炖豆腐、酸辣鱼丸、炸蛎黄、香酥鸡、家常烧牙片鱼;十大小吃:辣炒蛤蜊、海菜凉粉、烤肉串(烤鱿鱼)、酱猪蹄、鲅鱼水饺、三鲜锅贴、白菜肉包、海鲜卤面、鸡汤馄饨、排骨米饭。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为黄岛区未来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八)节事活动旅游资源

黄岛区节事活动主要在南部海滨举行,以海滩为背景,成功举办了金沙滩文化旅游节、“欢动凤凰岛”音乐美食节、酷玩沙滩节等活动,效果良好,为推介凤凰岛旅游度假区旅游形象、进行黄岛区旅游市场营销发挥了良好作用,未来应继续加大旅游节事活动的举办力度。

二、重点旅游资源评述

(一)旅游度假条件评价

1、资源条件评价

气候条件好:黄岛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较慢,较内地相差一月左右;夏季湿润多雨而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清爽宜人,气温下降缓慢;冬季无严寒。全年平均气温12.5,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因受海洋影响,形成较高的旅游舒适度,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度假避暑。

资源品位高:黄岛区依山傍海,海岸线长102.58公里,岸线曲折多变,海湾众多,岩礁、沙滩交错分布,半岛、全岛形态优美,景观丰富。城-海-岛-山—林组合非常完美,是黄岛区乃至青岛西海岸的重要地标区域,为我国最佳的海滩区域之一。资源品位高,开发利用价值大。

周边环境好:黄岛区拥有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毗邻青岛石老人旅游度假区、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及田横岛旅游度假区。黄岛区本身及周边度假氛围好。

2、区位条件评价

黄岛区可进入性好。黄岛至青岛的跨海大桥与海底隧道通车后,黄岛区距离青岛机场四十分钟左右车程,距离青岛火车站仅需十几分钟车程,可进入性良好。区内道路“五横三纵一环”,可以便捷地到达各旅游区(点)。

3、市场条件评价

2009年黄岛区旅游接待人次达510万人次,市场吸引力较强,是青岛打造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重要支撑,特别是本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的众多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4、空间环境条件评价

黄岛区空气质量在青岛七个市辖区中位居前列,达到GB 3095-1996规定的一级标准;接待设施及其周围噪声质量不低于GB 3096-1993规定的1类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不低于GB3838-2002规定的II类标准,无重大自然灾害威胁。

5、设施及服务条件评价

黄岛区接待条件持续改善,各种类型度假设施设备配置合理。随着凤凰岛旅游度假区一批高星级度假酒店的建成,黄岛区已具备接待国内外不同类型游客需求的能力。

餐饮设施总类丰富,舒适度好,菜系种类丰富,品质较高。

文化娱乐和购物设施主要集中在城区与凤凰岛度假区,未来在空间配置上还需进一步调整。

6、管理条件

黄岛区旅游度假目前由黄岛区旅游局统一管理。应建立完善的游客统计系统,并建立游客调查机制,提供网络、电话回访、现场问卷等多种游客评价渠道。对度假区有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重视游客安全管理。

(二)海岛资源评述

本节相关数据资料均来源于《山东省海岛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

黄岛区旅游发展应关注的主要海岛有竹岔岛群、连三岛群和牛岛等多个岛屿。

1、竹岔岛群(竹岔岛、脱岛、大石岛)

竹岔岛群隶属于薛家岛街道,包括竹岔岛、脱岛、大石岛、小石岛,其中竹岔岛是其中面积最大岛屿,开发条件最佳。该岛群属于同一个行政村,仅竹岔岛有人居住,另三个岛屿为无人岛。

竹岔岛位于北纬25°56′33〃,东西宽0.35km,南北长0.9km; 面积0.3518k㎡,岸线长3.16公里,海拔高度34.4米,距大陆最近点薛家岛1.46海里。岛屿上地势平坦,地貌属于低丘陵。气候类型上地处东亚暖湿季风区,属海洋性过渡气候,气温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竹岔岛附近海水中各化学要素均处于正常海水含量水平,海水清洁,适宜游憩开发。竹岔岛海域风浪不大,年均波高0.6米,停泊条件较好,适宜游船通行。

竹岔岛上几乎没有天然植被,岛上主要为农作物。

竹岔岛东南与脱岛相距0.3km,之间有10米宽的“马道”,退潮时可徒步往返。

脱岛面积0.0948k㎡,最高点海拔53米,岸线长1.52km,距大陆最近点2.0海里。脱岛海蚀地貌特征明显,岛东侧及东南侧地形险要,礁石林立,有两处海蚀洞,相当壮观。岛上有数百株松树,有20余种鸟类栖息。

大石岛与脱岛东西为邻,面积0.017k㎡,最高点海拔19米,岸线长0.6km,距大陆最近点2.1海里。该岛海蚀地貌特征明显,岛上仅有少量草类。

小石岛面积0.0071k㎡,最高点海拔17.8米,岸线长0.2km,距大陆最近点2.16海里,海蚀地貌特征明显。

2、连三岛群(外连岛、中连岛、里连岛及连子岛)

外连岛、中连岛、里连岛及连子岛均隶属于薛家岛街道,均位于凤凰岛南端近海,彼此靠近,距大陆很近。

外连岛位于北纬35°53′46.0″,东经120°11′35.6″,面积0.0042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8米,距离陆地0.15公里。该岛形如低丘,与大陆及中连岛之间是潮沟,低潮时干出,相互连通。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

中连岛位于北纬35°53′41.6″,东经120°11′35.2″,面积0.0175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6米。中连岛为中连岛群的主岛,中连岛群由外连、中连、里连、连子四岛组成,四个岛低潮时互相连通,且与陆地相连,高潮时成为四个独立的海岛。该岛土层较厚,岛上长有黑松400余棵,其余是刺槐等,各种山草生长繁茂,植被覆盖面积约60%。岛上有一条环岛小路,无淡水源。

里连岛位于北纬35°53′33.8″,东经120°11′36.8″,面积0.019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0.8米。该岛与中连岛之间有一条宽约50米的潮沟,高潮时水深约4米,低潮时干出,两岛连通。岛上生长有黑松300余棵,山草茂密,植被覆盖面积约60%。岛上无淡水源。岛周围水域中鲍鱼、海参及鱼类资源丰富。

连子岛位于北纬35°53′42.6″,东经120°11′28.4″,面积0.002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7.1米。该岛为一片隆起的岩礁,退潮时与中连岛相连,高潮时则被一条3米宽的潮沟分开,形成独立海岛。岛上无土层,无植被,无淡水源。周围有礁石、砾滩和小海湾。

3、牛岛

青岛市有2个同名“牛岛”,其中南部“牛岛”在黄岛区唐岛湾内,位于北纬35°55′56″,东经120°10′33″,面积0.111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17.1米。岸线长1.28公里,距大陆最近点0.43海里。岛上可以放牧。

综合来看,竹岔岛面积最大,离陆地较远,能给游客强烈的“海上岛屿”的感受。海水化学因子稳定,海域水文条件良好,岛上空气清新,综合开发条件较好,开发价值大,能够发展为承载黄岛区海岛旅游的代表地区,成为“黄岛有岛”的最佳体现,应积极开发利用,成为今后黄岛区海岛旅游发展重点岛屿。

外连、中连、里连、连子四个岛面积均小,彼此靠近,并离陆地很近,应与月牙湾统一开发。

牛岛位置敏感,生态环境需认真保护,营造岛屿优美景观,使之成为唐岛湾内的景观岛。

三、旅游资源分类统计

型体系,对黄岛区域内主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3-1 黄岛区旅游资源类别构成和空间分布

青岛市黄岛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

从上表可以看出黄岛区旅游资源主类齐全,亚类较多,基本类型不足。共涵盖8个主类,25个亚类,47个基本类型,187个资源单体。其主类数为国标分类体系规定总数的100%,亚类数为80%,基本类型数为30%。

表3-2 黄岛区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丰度比例表

四、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规划组经过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认为对于黄岛区各重点旅游资源评价,可以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中的旅游资源评价,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及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附加值三个方面对黄岛区各重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评价采用以100分及附加值按权重赋予评价项目层和评价因子层相应分值,得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并依据各评价参数指标对黄岛区各主要旅游资源通过专家打分进行评值。最后根据所得分值确定旅游区等级,等级分为五级(■)、四级(●)、三级(◆)、二

级(□)、一级(),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30分以下则为未得等级旅游资源。

根据调查分析,黄岛区拥有五级旅游资源一处(凤凰岛),四级旅游资源11处,三级、二级旅游资源共21处。

表3-3 旅游资源评价表

五、旅游资源定性评价(一)品位高,组合度好

黄岛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集海滨、山林、岛湾、秀水于一体,品位较高。其中滨海休闲度假资源、山林生态资源和现代人工资源(城市)构成了众多类型旅游价值很高的旅游景观。“现代城市——休闲度假海滨——生态山林——现代工业”形成各具特色并有一定互补性的四大旅游资源板块。这在客观上有利于确定旅游开发方向,在全区范围形成旅游产品的地域分工并相互补充,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旅游产品雷同而导致的内部竞争,为黄岛区旅游开发奠定了基本的框架。

(二)分布合理,互补性强

旅游资源具有大集中、小分散的地区结构特征,组合有序,近邻互补,配置得当。

黄岛区的旅游资源基本集中在南部、西部和城区,形成了分别以东南部凤凰岛旅游度假区海滨、西部小珠山山林和黄岛城区保税区为主体的几个资源集中地区,并在各主体资源周边形成了相对分散的均衡格局。黄岛区中心城区既是青岛城市的一部分,又是西翼旅游中心与经济核心区域,城旅一体化开发优势明显。

同时,各资源集中地区也各拥有不同类型资源的组合结构,以海洋、海滨、西部山地和城区为背景,既有自然旅游资源的相互叠加,又有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综合性旅游资源区。滨海休闲度假资源、山林生态资源和现代人工资源(城市)构成了众多类型旅游价值很高的旅游景观。如小珠山与菩提寺、佛文化园、一切智园,凤凰岛旅游度假区与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凤凰岛影视演艺中心等,相互之间产品特色各异,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交融,形成了良好的近邻互补型组合结构,资源的规模和基本特征配置较为得当。

(三)地位重要,区位优势相对明显

凤凰岛旅游度假区是青岛市最具发展潜力的海滨独家资源,有靠近城区又可“闹中取静”的地理区位优势;西海岸经济的发展将会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社会经济支持,海湾大桥、海底隧道的建设将为其提供强大的交通支持。近期通过金、银沙滩度假组团、唐岛湾游艇俱乐部以及国际会议的引入,海滨度假功能进一步强化。

(四)开发潜力巨大,适合深度开发

资源开发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在打造深度度假旅游方面加大规划和运作力度。目前,黄岛区旅游发展的关键已不再是就更多的资源进行传统产品的开发,“简单”地设计、招商几个旅游区(点),进行旅游项目数量的增加。黄岛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将重点考虑如何构建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现代旅游产业及关联产业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结构性设计和系统化运作,在打造深度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包括滨海度假旅游、山林休闲旅游、商务会议旅游等方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通过区域旅游质量的升级,塑造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著名旅游品牌,达到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目的。

六、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一)优势资源优先开发

从市场角度出发,选择最具潜力和开发价值的优势资源,进行优先开发和重点开发,构建强势旅游资源优先发展的开发格局。

以打造“国际海洋旅游度假胜地”核心品牌为引擎和切入点,紧密结合黄岛城市发展,大手笔整合开发海、山、湖和现代人文资源;进一步拓展以凤凰岛旅游度假区为中心,以工业园区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带动全区协调发展的总体开发格局。

1、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滨海观光度假旅游

以海滩、海湾、海岛为资源基础,以海岸为主线,以金沙滩为中心向两侧延伸,建设亲海休闲“度假海岸”。大力发展以海洋生态、海滨风情、亲海娱乐、滨海度假、滨海新貌为特色主题的凤凰岛滨海大旅游,开发环渤海豪华游轮航线,做大做足海的文章。

2、整合“绿色”资源,开发小珠山山野森林旅游

整体规划,综合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深度开发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提升开发以菩提寺为重点的人文景点,充分利用小珠山水库、胶家河水库等,整合完善齐长城遗址,形成集“名山、古刹、幽林、秀水、雄关”于一体的高品位、大容量的绿色旅游基地。

3、挖掘港口资源,发展工业园区特色旅游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拥有世界500强企业中的70多家;作为中国第三大港口,港口物流、船舶制造业蔚为壮观。这些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港口资源,也将形成独特的吸引力,形成独特的工业园区旅游、特色港口旅游产品。

4、提升城市形象,发展城市旅游

作为重要产品,通过整合市区旅游景点,发展城市旅游,可以实现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良性互动,对提升城市品位,带动服务业繁荣,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具有重要作用。

(二)以组团模式整合旅游资源

黄岛区资源分布呈现东南海滨西北山地的组合特点,同类资源分布密集,有利于组团开发。重点开发主题系列产品和核心品牌资源,加速资源整合,打破行政界限,形成由重点旅游项目、休闲配套以及其他服务型产业集聚形成的旅游开发组团,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型的发展态势。

(三)泛旅游产业的开发

在黄岛区海、山、水资源基础上,融合黄岛区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都市风貌、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临港产业等资源,形成多方位、复合型的泛旅游产业的开发,体现黄岛区旅游的时代特征和创新个性。

(四)品牌整合,带动区域联合

紧紧抓住现有的旅游品牌和创新的旅游品牌,实施品牌之间的多方位整合,实现强强联合,配合青岛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提升品牌形象,形成规模效应。

七、资源竞合分析

(一)青岛与大连、三亚、厦门等著名滨海旅游城市比较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完成的《中国滨海旅游城市竞争力分析——以大连、青岛、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2017年景区旅游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7年景区旅游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 (2) (一)公司的发展战略 (2) (二)公司近期发展目标 (3) 二、公司的发展计划 (4) (一)业务开发计划 (4) 1、酒店业务 (4) 2、索道缆车业务 (4) 3、旅游客运业务 (5) 4、旅行社业务 (5) (二)人员培养扩充计划 (6) (三)市场开发与营销网络建设计划 (6) (四)融资计划 (7) (五)组织机构调整计划 (8) 三、发展计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 (9) (一)发展计划所依据的主要假设条件 (9)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 (9) 四、确保实现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10) 五、发展计划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10)

一、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 (一)公司的发展战略 公司坚持“创造生活新方式,引领旅游业发展新潮头”、“敬业职业、诚信规范,成就旅客每一次完美的旅程”、“以人为本、共创共赢,演绎员工精彩人生”、“开放合作、阳光自信、简约激情、刚健自强,实现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以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景区形象和旅客满意度为要旨,以XY、DJ为核心,面向国内国际旅游市场,把握旅游消费理念不断升级的趋势,坚持走旅游专业化的道路。以现有经营格局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充分整合利用公司已有业务资源,持续提升业务水准,创新培育休闲度假等热点产品,适度扩大规模、增强核心景区服务设施的承载能力;坚持XY品牌化发展,巩固并稳步推进跨区域业务扩展实力,构筑区域性旅游综合体;抓住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推进旅游与文化、创意、体育、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打造著名品牌,走专业化、特色化、信息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把公司培育成为实力雄厚、业绩突出、人本亲和的国内一流旅游产业集团。 公司将以首次发行为契机,通过规范利用募集资金进行相应的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务布局,丰富服务产品结构,扩大业务规模,提高核心景区的服务设施承载能力,有效增强区域性行业竞争优势、确立领先地位;同时,依托公司长期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和

旅游规划设计说明书

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旅游区的建设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为:①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搞好旅游区建设要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工作,使旅游区既具有本区特点,又能多层次、多方式地开展旅游活动。如在服务、交通等附属设施配套条件下,山区夏季可开展避暑、疗养、科学考察等活动,冬季进行滑雪、狩猎等旅游项目,有利于解决旅游业的季节性旺淡不均,并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②有利于扩大客源,增加国民收入。通常,旅游者数量与旅游收入成正比,从长远利益出发,要使游客源源不断而来,必须搞好旅游区的建设;③有利于旅游业的远景规划,使其与本区各部门相互协调。旅游区的界线一般与行政区域一致。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商业、邮电、环保、建筑、服务等部门的配合。故在建设旅游区时,一定要对其方向、性质和规模进行充分论证。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旅游规划理念: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景区长期发展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从而使其实现有序发展的目标。旅游规划是为旅游的发展设计的一个框架,所以这个框架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必要的。 旅游规划任务 旅游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游历体系、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关系,拓展旅游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地获得良好的效益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旅游规划的困境 旅游规划编制已经普及到县、甚至乡镇。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提出,旅游规划不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要求修编。修编后发觉,仍不能解决招商引资、营销促销、景区经营等实际问题。其实,这是由于两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一、旅游规划不能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二、委托方对旅游规划的错误理解。 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 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珏山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 珏山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年来,珏山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山西泽州珏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 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珏山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 公园。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珏山景区。此外,珏山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 珏山景区前期主要依据《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珏山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珏山景区的特色。丹河是整个珏山景区的水脉。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完整版)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1 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 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 2.1 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 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 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 (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 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 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 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 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 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南以鸡鸣山至明 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 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 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 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 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 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 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群龙瀑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

1群龙瀑旅游区基本情况 1.1 位置与交通 贺州群龙瀑旅游区位于北纬24°32′30″—24°35′,东经111°33—111°35′,地处广西贺州市北侧,距贺州市区约18km,有近年新建沥青公路相通。 广西东北部的贺州市自古以来即为湘粤桂边陲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从中原到岭南的重要门户,经贺江下梧州入西江可达广州、香港,过鹰阳关经连山、连南可到粤北重镇连州、韶关。现今,从内蒙锡林浩特到大陆最南端广东海安纵贯南北的207国道和从云南临沧到江西瑞金东西方向的323国道在贺州交汇,国家铁道路网规划的洛阳—湛江铁路和柳州—韶关铁路也经过贺州。作为桂林—梧州二级公路的中间点,贺州北距著名旅游城市桂林216km,南距桂东门户梧州165km。贺州与广西首府南宁市公路里程565km,距广州市325km。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与拟立项建设的贺州—怀集-广州高速公路将更为拉近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附图1)。 1.2自然概况 广西贺州群龙瀑旅游区是一个拟开发的旅游区,处于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路花村东北部的集体山地当中,规划区内现在无人居住,主要开发基础为自然旅游资源。 1.2.1 地质地貌 贺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南岭褶皱带,其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发育,规划区就处于燕山期姑婆山岩体之内。据区域地质资料,姑婆山岩体北东与北北西向线形构造发育,其中纵贯岩体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正从规划区东侧通过(图1)

图1 贺州姑婆山地区卫星照片与构造解释 贺州市北部湘粤桂交界地区为南岭山脉中的萌诸岭余脉,属中山地区,地势总的来说是东北高,西南低。但规划区已处于山脉西南缘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东临断裂所成北北西向山谷,北面最高山峰姑婆山1730.9米,所以规划区内又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面大横冲—独冲一带周围山头可达900-1000米,而南面的杨梅冲周围山头只有300-500多米。 1.2.2 气候与水文 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据贺州市气象局历年观测资料,贺州市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1704mm,年蒸发量1650mm,相对湿度80%以上,年平均无霜期299天。但山区海拔较高,温度偏低,姑婆山顶年平均温度只有10℃,比本地年平均气温低约8℃。一般情况下,山区温度也会比市区低2-4℃,冬春季节则会低6-8℃。 由于北北西向纵谷成为气流的良好通道,特别是规划区周围森林茂密,小气候明显,夏季比较凉爽,冬季则出现霜冻,有时也有降雪。 规划区属西江支流的贺江流域。由姑婆山发源的姑婆江在大横冲-独冲东侧自北向南经过,并在独冲口附近形成“Ω”形蛇曲和一段数百米的峡谷。在江流蛇曲以西,近北西方向的独冲山溪在末端折转两个90°以后,仍向南东方向在蛇曲顶部注入姑婆江(见附图3)。据有关资料,姑婆江最大流量86m3/s,最小流量0.8m3/s。 大横冲-独冲西部,十八水近北南方向的山溪到大横冲汇合以后,转为近东西方向,流淌一公里多以后与姑婆江汇合。由于下游1公里附近筑坝拦水发电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文本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Comprehensive Plan for Baiyunshan Scenic Area, Guangzhou 文本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目录 文本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2 第三章规划分区、结构和布局…………………………………………2 第四章游人容量及生态原则…………………………………………3 第五章核心保护区保护规划…………………………………………4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7 第七章典型景观规划…………………………………………………8 第八章风景游赏规划…………………………………………………10 第九章游览设施规划…………………………………………………17 第十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8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规划………………………………………………19 第十二章市政设施规划………………………………………………21 第十三章消防规划……………………………………………………21 第十四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21 第十五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21 第十六章分期发展规划………………………………………………22 第十七章外围保护地带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31 第十八章环境影响

评价......................................................23 第十九章附则 (24) I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Guangzhou Urban Planning & Design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Comprehensive Plan for Baiyunshan Scenic Area, Guangzhou 文本 附图 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图 规划设计总图 风景游赏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发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地保护、合理地开发利用与科学地经营管理风景区,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文本适用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各地块及各类用地的保护、土地利用、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文本与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第四条本文本涉及指标及其定量数据,是结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特点而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第五条规划年限为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5年,并考虑2025年以后的远景发展。 第二章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风景区规划范围面积为21.80平方公里。 第七条风景区定位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

□总则 开发建设单位: 四会市志高华美投资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单位: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范围与面积: 度假区规划开发总用地范围:东起迳口大道,西至迳口镇北乡村、新围村,南临118省道线,北至440县道和403乡道,总面积约22.31km2。 规划依据: 1.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旅游局,1992年2月; 2.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务院,1992年; 3. 《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5月; 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1999年; 6.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年10月; 7. 《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2003年; 8.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国家旅游局,2003年; 9. 《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2006-2010)》; 10. 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 规划参考: 1. 《四会市迳口镇总体规划(2006-2020)》; 2. 《肇庆市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3. 《肇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 4. 《四会市天海湖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5.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概念性规划》(2009-2017); 6.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立项批文(肇庆、四会、迳口共12份)规划分期: 本次规划年限为12年:2010-2021年,分三期:近期:2010年-2013年(重点规划建设期) 中期:2014年-2016年 远期:2017年-2021年 规划成果: 1.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文本) 2. 《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3、《天海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图集)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要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臵,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城市职能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香山街道总体规划 香山街道作为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其规划完全参照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要求,并按照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总体规划执行。 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GB50298-1999) 5、2002年12月中央领导关于对有关专家对建设太湖文化园区建议的批示。 6、《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7、《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容的暂行规定》 8、国务院国发[1992]46号关于试办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 9、一九九二年七月向国务院上报的《胥口旅游度假中心总体规划报告》 10、国务院国函[1992]134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批复 11、国务院国函[1993]83号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两个度假中心更名的批复 12、《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 13、1995-2003年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 14、省政府关于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1995年) 15、省规院《东山、西山、光福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 16、现状基础资料调查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优先是太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基本出发点。规划将充分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自然山水格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2、整理协调原则:整理度假区目前的用地现状,对不符合度假区性质定位的用地予以置换,对已批租地块,规划将从有利于度假区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用地性质进行合理调整。 3、综合配套原则:将旅游度假设施的开发与度假区的建设结合起来,依据资源的重要性、敏感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配套设施,使旅游开发与度假区的环境协调发展,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需求。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是度假区工作的前提,规划应为管理服务,应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度假区的依据,因此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9A文】游客服务中心设计说明书

鹿邑老子游客服务中心规划与建筑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篇 第一篇规划背景 1、总体发展战略 (1)鹿邑县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实施“老子文化兴县”战略。 ——做大做强老子文化产业,发展老子文化旅游。 ——着力打造“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文化品牌。2、相关规划 三河交汇、水青草绿、功能齐全,集老子文化和水景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工业城市、宜居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1)鹿邑县城乡总体规划(20RR-2030) (2)鹿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鹿邑县旅游总体规划 (4)鹿邑县涡河公园规划 3、旅游景区建设 老子故里旅游景区建设(国家4A级景区)最早打出“老子故里”品牌的景区。20RR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恢复太清宫和明道宫唐宋鼎盛景观的基础上,鹿邑县兴建了十里生态文化长廊、老子文化广场、老子故居、三清大殿、问礼广场、睡仙广场、道源碑林、翰轩苑、老子文化博览园、李母墓等景点,形成了老子故里旅游景观群,目前规模已达800余亩。 先后成功举办了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研讨会、“老子庙会、公祭老子大典等文化活动。集祭祀朝拜、陈列展示、参与体验项目于一体。 第二篇规划目标 作为紫气大道上的入口景区,鹿邑老子国际慢城旅游服务中心担任整个旅游景区

的入口形象工程,在旅游配套类型方位方面应把握鹿邑的总体发展趋势和需求,探索适宜于老子国际慢城的新模式,为后续服务区的建设提供示范作用。 功能定位 集合旅游服务,文化展示,特色购物,节庆娱乐复合型功能为一体的中国鹿邑老子国际慢城旅游服务中心。 形象定位 本项目的建筑设计,以中式现代休闲风格为主,结合老子文化、道家思想文化内涵,以高低错落的既现代又传统的建筑形式,配合高台,柱廊,屋顶,阳台,精致细部等构筑一个具有现代化,又充满中国传统特色的旅游综合服务区。 第三篇规划理念及原则 1、老子解读 老子,姓李名饵,字伯阳。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人。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2、文化解析 (1)国际慢城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国际城市发展模式→文化慢城 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寻求一种将现代化技术和传统生活相融合,使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和科技进步的同时,用一种怀旧的情绪,回归自己健康、规律和幸福的生活。国际慢城不是一个城市建设理念,而是一个生活方式理念国际慢城是最能代表当下国际上最为时尚的旅游观和旅游态度。和国际相比中国人的旅游观尚存差距,需要导引的中国文化旅游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普遍较低,鹿邑尤然,需要对标性提升转型。 (2)老子文化&国际慢城文化 鹿邑之慢,世界之慢,异曲同工。老子之慢,根正苗红,慢得其所。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旅游总体规划

. 旅游总体规划)(overall tour plan旅游总体规划称旅游综合规划,是在旅游资源又综合分析旅游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划提出旅游区发展战略;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制定保护和定旅游区和风景区的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划分景区和其他功能区;确定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和游览活动的组织管理措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措施;施;对风景区的总体布局、绿化、交通、水电、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安排、全它进行总体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进行环境经济及社会影响评价分析。面规划;评价和开发;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旅游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 项目不作详细规划。旅游总体规划的四大特点可操作性1.它与旅在这一点 上,旅游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特点,主要是指其实用性强。 则性很强,但游发展规划有着明显的不同。旅游发展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原可以切实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战术性很差,而旅游总体规划则战术性、是在旅游总体规划是旅游区建设与发展的蓝图,导旅游区的建设、布局和发展。密切联系实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各种问题的研究都比较深入、具体。因此,其实用性强是自然而然的。系统性2.旅游总体规划的系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规划内容上,即通过旅游总体规 用大旅游观抓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划,国内旅游和当地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视为念看待旅游业产业体系,将国际旅游、“大旅构筑区域旅游产业板块,将众多旅游相关产业纳入政府完整的市场系统,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发展目标,游管理”就其名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规划内所谓总体规划,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容的系统性,否则就名不副实。 具体性3.具体,而且要求其详细、旅游总体规划不仅要求其内容具有系统性、完整性、 旅游支撑体系和旅游保障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问即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产品体系、题都要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要对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目标、战略部署、对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要逐项落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合等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实。总体规划不是大而空的规划,而是大而实、全而实的规划。 4.层次多样年,远106—5旅游总体规划的期限可分为:近期规划为3—年,中期规划 从规划年以后的旅游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年以上,10并对20期规划在的内容看,是“近详远略”,如近期规划既要充分考虑旅游区内知名景点的开发及其道路交通的修建,还要考虑基本生活需求设施、基本娱乐、商业、服务设施和基础公用设施的建设,包括主要的饭店、宾馆、水电、通讯、出入交通网和商在区位选择上,应选择店等,以满足旅游者基本的食、宿、游、购、娱的需求;.

清镇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2002版

清镇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背景 一、区域自然地理背景 二、社会经济背景 三、旅游业发展背景 四、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旅游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战略及目标 一、清镇市旅游业的现状和特点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三、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 四、规划年限 五、规划依据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与促销规划 一、客源市场分析 二、旅游市场预测 三、旅游形象策划 四、旅游形象的宣传与促销 第四章清镇市旅游资源及评价 一、清镇市旅游资源及评价 二、清镇市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五章清镇市旅游功能分区及区域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城连水,水连城”形象品牌的打造与设计 二、清镇市旅游功能分区 三、旅游路线设计 第六章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发展规划 一、旅游住宿设施发展规划 二、旅游餐饮发展规划 三、旅行社管理规划 四、旅游商品与购物设施发展规划 五、文化娱乐业规划与信息服务 第七章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一、旅游交通现状 二、旅游交通规划 三、旅游通信设施规划 四、旅游能源设施规划 五、旅游区给排水设施规划 六、旅游信息中心设施规划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旅游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二、效益分析 第九章旅游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一、清镇市旅游区环境现状及问题 二、两湖旅游区的环境保护规划节

三、规划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 四、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章清镇市园林绿化规划 一、现状评述 二、城区园林绿化规划 三、景区绿化规划 第十一章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一、人力资源分析与预测 二、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第十二章旅游规划的实施与保障 一、旅游发展的组织保障 二、旅游发展的法律保障 三、旅游发展的资金保障 四、旅游发展的人才保障 五、旅游发展的科技保障第1章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背景 一、区域自然地理背景 1、概况 清镇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乌江上游鸭池河南侧,东西长42.6公里,南北宽56公里。在东经106‘07,06”~106‘33,,北纬26‘21,一26‘59,之间。它是贵阳市辖县级市,市区距省会贵阳市区24公里。东接贵阳的乌当、花溪两区,西邻毕节地区织金 县,南与安顺市平坝县接壤,北与毕节地区黔西县及贵阳市修文县交界。是我省经济、 文化、旅游和交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清镇市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置镇西卫,二十六年置威清卫。清康 熙十一年(1672年)重修威清卫,二十六年(1638年)改置清镇县。1949年11月 14日解放,市人民政府驻城关镇。1992年更名为清镇市;1996年划归贵阳市。 全市总面积1492.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设6个乡、4个 镇。2000年木统计,总人口49.9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97万人。市内有汉、 苗、布依、侗、彝、仡佬、水、回、壮、满、白等3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16 万人。占总人口的24.34,以苗族居多,红枫湖镇、牛场和麦格等乡是苗族分布较集 中的地区。 2、自然地理背景 清镇市地处苗岭山脉北侧。地形总的趋势是东北、西南高,海拔1350~1762.7米;南部和北部低,海拔1200~1250米;鸭池河、猫跳河、暗流河等河谷地带海拔769~1200米;地势起伏较大。清镇市平均海拔高程为1290米,最高海拔在站街镇茶山 大坡宝塔山,海拔1762.7米,境内最低点位于北部暗流乡猫跳河流入鸭池河河口处, 海拔769米,相对高差994米。东部和西南部为低中山山地;中部海拔1000~1450 米;东、北及西部边界的河谷地带,海拔在800—1000米。 清镇市地貌在内外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从成因看,可 分为溶蚀和侵蚀两大类,以溶蚀地貌类占优势(约占75%)。从形态看,可分为山地、 丘陵和坝子。山地、丘陵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31%和59%,坝子占5.5%。中低山和 中山分布在东北部的宝塔山、云归山、九龙山以及西南部老黑山、大威岭等地;西 北部流长、新店、卫城镇的暗流、木刻等乡碳酸盐岩广泛出露,属典型的溶丘洼地 区;卫城一占街暗流河及其支流干河和东南部猫跳河上游地区,第四纪剥蚀面保存较 好,地表起伏和缓,红色粘土深厚,坝田、坝土分布较集中成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