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

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行业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肇府[2013]5号

【发布部门】肇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11

【实施日期】2013.03.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

(肇府〔201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加快发展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经济量质齐升,着力破解全市工业总量不大、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聚度低、龙头骨干企业不强等难题,走出一条肇庆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现就我市促进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全面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

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坚持以工业经济为主战场,以提质增量为核心,推进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拓展和提升工业发展平台,大力培育主导产业集群,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的新格局,努力打造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基地,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扶优扶强,构建集群;突出特色,差异发展;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17年)

(一)经济总量指标。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左右,比2012年翻一番多。其中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左右;新引进投资额超100亿元的企业8个以上,超50亿元的企业20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6家以上。

(二)结构优化指标。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6%。

(三)转型升级指标。

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30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驰)名商标拥有量160个;规模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0万元/人;单位GDP能耗低于0.538吨标准煤/万元。

三、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一)产业选择。

实施“4+3+2”主导产业发展工程。

1.优先培育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省市共建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广东风华股份、高新区恒信蓝光盘、广晟电子园等为依托培育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以广东星湖科技、高新区大华农、中恒医药、三才医药集团等为依托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肇庆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广宁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肇庆工业园、广宁维信集团、高要新荣昌环保产业基地等为依托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星湖新材料、高新区福田化工、德庆县稀土产业集聚基地、四会多罗山蓝宝石、怀集集美新材料等为依托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

2.做大做强3个先进制造业。以省市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高要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专业园、高要鸿图科技、鼎湖鸿特、肇庆动力技研、高新区玛西尔电动车等为依托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以四会江谷精细化工基地、瀚和高要环保产业集聚基地、德庆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基地、高要天龙油墨、四会同步化工、端州森得利化工等为依托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以高新区亚洲铝业、奥瑞金、四会高登铝业、广宁南方铝业等为依托做大做强金属加工产业。

3.改造提升2个优势传统产业。以封开华润水泥、德庆石井水泥、德庆悦城陶瓷基地等为依托改造提升新型建材产业;以广宁鼎丰纸业、怀集绿色家具生产基地等为依托改造提升林产工业。

(二)产业布局。

实施“一核、两带、三板块”的主导产业总体布局。

“一核”:以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为主导产业发展核心,按照中高端产业发展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金属加工、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业。

“两带”:一是以广宁、怀集两个山区县组成的绥江产业带,改造提升林产工业等优势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二是以德庆、封开两个山区县组成的西江产业

带,改造提升新型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鼓励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两带”新增的项目,要严格环保准入,强化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前置审核制度,严格控制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技改、扩建的原有优势传统产业要落实“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确保沿江环境安全。

“三板块”:端州区、鼎湖区、肇庆高新区和肇庆新区建设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生态环保产业等高端产业板块;高要市和四会市建设成为汽配产业、金属加工、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业板块;4个山区县建成新型建材、林产工业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板块,并围绕“4+3”主导产业鼓励发展相关产业。

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省市共建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恒信蓝光盘、广晟电子园、星湖科技、中恒医药、三才医药集团、肇庆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广宁华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星湖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和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大力度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培育壮大一批中小项目,加快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17年,全市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010亿元,比2012年增长2倍左右。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165亿元发展到450亿元,年均增长25%;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37亿元发展到180亿元,年均增长37%;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80亿元发展到250亿元,年均增长25%;新材料产业产值从2012年的50亿元发展到130亿元,年均增长21%。

(二)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以亚铝工业城、新中亚铝业、省级(高要)压铸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省级(高要金利)五金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省市共建汽车零配件基地、高要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专业园、德庆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基地、江谷精细化工产业基

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基地为依托,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厂,做大做强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到2017年,全市3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250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倍。其中金属加工产业产值由2012年的745亿元发展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16.5%;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由2012年的88亿元发展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8%;精细化工产业产值由2012年的229亿元发展到450亿元,年均增长14.5%。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封开华润水泥、德庆石井水泥和广宁鼎丰纸业、怀集绿色家具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为依托,改造提升建材、林产工业2个优势传统产业集群。一是统一规划统一布点新型建材产业,水泥产业集中在封开、德庆两县发展,重点推进华润水泥5-10线和德庆石井水泥扩产等重点项目建设,其他区域今后不再布局;陶瓷产业集中在德庆、广宁两县布局,其他区域禁止再上此类项目,并对现有此类企业逐步转移或改造升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全面推进水泥、陶瓷企业实施脱硫脱硝治理工程,到2017年完成。二是运用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改造提升林产工业,依托广宁鼎丰纸业、怀集绿色家具产业基地,推进林产工业实施技改扩产和资源深加工,提高林产工业的规模、档次和产品附加值。到2017年,全市建材、林产工业2个优势传统产业集群产值达到830亿元,比2012年增长76%。其中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到550亿元,年均增长11.5%;林产工业产业产值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3.5%。

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肇庆高新区要抓好2个以上投资额超100亿元的产业项目建设,早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零的突破,端州区、鼎湖区、四会市、高要市各抓好3个以上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建设,各县也要抓好一批投资额超3-5亿元的产业项目建设。全市每年滚动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倍增工程”项目50个、实施技改创新项目100个以上,5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40家以上。

[各县(市、区)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牵头,市发展改革局、

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外经贸局参与]

五、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重污染企业

(一)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按照国家《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的要求,加大对铅蓄电池、印染、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4家企业的任务。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市经济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环境保护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肇庆供电局及各县(市、区)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参与](二)关闭重污染企业。对现有印染、制革、电镀、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凡不符合环保排放要求和城市规划的企业,限期淘汰关闭,“十二五”期间计划淘汰关闭37家。对这些重污染行业和企业,今后各地不再布局。[各县(市、区)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牵头,市环境保护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工商局参与]凡限期内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考核不合格的,暂停安排对该地区下一年度的省、市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并对该地区项目环评、能评实施区域限批,对该区域申报的所有工业项目相应扣减该类项目所占用的土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能耗指标,直至整改完毕。(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参与)

六、构建平台推进主导产业招商

(一)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坚持工业入园理念,围绕主导产业,全面推动各地产业园区(工业基地)建设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2013年启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起步区建设、申报建立高要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专业园和佛山三水(广宁)产业转移园;争取广佛肇经济合作区早日通过省政府的审批;谋划推进创建肇庆市内河船舶制造基地和德庆县稀土产业集聚基地;大力推进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战略,坚持一园一特色原则,力

争建成肇庆高新区各县(市、区)特色专业分园,辐射带动各地实现错位发展;实施园区规划、产业、环境、服务四大升级工程试点;推进中山(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二次扩园(面积从一次扩园后的20.82平方公里扩大到37.14平方公里)和顺德龙江(德庆)、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调整。到2017年,大旺园区工业产值由2012年的579亿元提高到1000亿元,德庆园区工业产值由2012年的71亿元提高到125亿元,怀集园区工业产值由2012年的35亿元提高到62亿元,广宁园区工业产值由2012年的20亿元提高到80亿元。

(二)推进主导产业招商。以工业园区或产业基地为载体,围绕九大主导产业,坚持择商选资,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在国内外组织举办的一系列大型招商活动平台,面向央企、省企、著名民企及世界500强企业开展专题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引进各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项目,今后五年力争每个主导产业引进1-2个投资额超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大项目,提高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注重引进科技型、环保型、规模效益型项目,高端产业板块项目实现年工业增加值60万元/亩,年创税30万元/亩;先进制造业板块实现年工业增加值50万元/亩,年创税20万元/亩;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板块实现年工业增加值40万元/亩,年创税15万元/亩。

[各县(市、区)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外经贸局、市城乡规划局参与]

七、政策措施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从2013年起连续5年,全市每年统筹安排1.1亿元[市筹集2000万元,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各筹集1000万元],由市统筹用于主导产业集聚基地发展,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创新能力建设、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和各地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市财政局牵头,市发

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参与)

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争取列入省的骨干企业名录,享受省的扶持政策;年销售收入10-100亿元的工业企业,列入市骨干企业名录,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市的配套扶持政策予以扶持。[市经济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及各县(市、区)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参与]

(二)加大建设用地扶持力度。实行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用地优先保障制度,市国土资源部门在全市年度用地指标中划出一定比例重点倾斜,对本意见确定的主导产业重大项目(投资额超10亿元以上项目),予以优先考虑和重点保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及各县(市、区)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参与]

(三)加大环保准入扶持力度。对本若干意见确定的主导产业项目和企业,优先支持所需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优先办理环评审批。[市环境保护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及各县(市、区)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参与]

八、强化领导,加强考核

(一)强化领导。建立主导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分管领导牵头,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经济信息化局,负责协调主导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和考核年度目标责任。

(二)加强考核。建立主导产业发展年度考核制度。具体考核办法由市主导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另行制定。

附件:1.主导产业发展工程(4+3+2)

2.主导产业总体布局(一核两带三板块)

3.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到2017年)

4.主导产业重点项目

5.“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6.“十二五”期间关闭重污染企业

肇庆市人民政府

2013年3月11日

附件1

主导产业发展工程(4+3+2)

肇庆市(市辖区)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肇庆市(市辖区)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借助数据从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肇庆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肇庆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 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肇庆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肇庆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3 四、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肇庆市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肇庆市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肇庆市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 析 (7) 四、肇庆市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 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60 分钟 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 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答案正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旧动能转换 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上均不对 2.我国创业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导向有待提高。与(二十国)集团相比,中国的创新型企业比例为25.80%,在效率驱动型经济体中排在前列,与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答案正确 十八国 二十国 二十一国 二十三国 3.(2008)年以后,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数有较大增长,明显的新开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较快,2015年新增企业法人单位数达218162个,而2006年新增的企业法人数仅有70353个,2015年是2006年

的3倍多,创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答案正确 2006 2007 2008 2009 4.我国传统政府监管主要是依据(行业特征)设立,但“互联网+”经济下产业边界模糊,导致原有监管模式出现“要么多头监管,要么不知道谁来监管”。答案正确 行业特征 群众观点 政府通知 现有模式 5.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民营企业)也是主力军,出口额占比始终保持最高且逐年上升。答案正确 个体户 国企 事业单位 民营企业 6.根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27900家,比上年增长5.0%。答案错误

广东省肇庆市公路(按等级和路面)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广东省肇庆市公路(按等级和路面)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 2019版

序言 肇庆市公路(按等级和路面)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肇庆市公路(按等级和路面)基本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肇庆市公路(按等级和路面)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公路通车里程,等级路,等外路,有铺装路面公路,简易铺装路面公路,未铺装路面公路等,对肇庆市公路(按等级和路面)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肇庆市公路(按等级和路面)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肇庆市公路(按等级和路面)基本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肇庆市公路(按等级和路面)基本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肇庆市公路通车里程指标分析 (3) 一、肇庆市公路通车里程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现状统计 (3) 三、肇庆市公路通车里程占全省公路通车里程比重统计 (3) 四、肇庆市公路通车里程(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肇庆市公路通车里程(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肇庆市公路通车里程同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肇庆市等级路指标分析 (7) 一、肇庆市等级路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等级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肇庆市等级路占全省等级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肇庆市等级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肇庆市等级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等级路(2016-2018)统计分析 (9)

肇庆工业产业情况分析

肇庆工业产业选择 选择合理的工业产业(行业)加以培育和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工业发展及加快工业化进程,而且能够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具有生产率上升快、市场需求大且长盛不衰、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附加值高等特征的工业支柱产业,它是在较长时期内支撑工业及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重点培育发展。如前所述,改革开放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肇庆市工业规模小,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对工业主要(支柱)产业的选择不够清晰、发展思路模糊、扶持力度不够,使得工业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工业规模小,对整个经济发展带动和支撑能力较弱等薄弱环节。因此,肇庆新一轮的产业及经济发展,必须把选择和培育发展强大的工业产业及集群作为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工业产业选择的标准 根据产业经济学,对于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其主要产业(尤其是支柱产业)是少数几个具有较高需求收入弹性、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产业关联性较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产业,肇庆市是产业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不是相对独立的工业及经济区域。因此,工业产业选择与一般意义上的工业产业选择有所不同,既要考虑市域内各产业间的比较,还要考虑到工业关联及对市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肇庆市工业产业选择主要坚持六个标准:一是工业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优势。即肇庆市某一工业行业在肇庆市各工业行业间、同一工业行业在全省各区域之间具有的相对优势;二是工业行业发展趋势的相对优势。即未来发展前景好,属于朝阳行业;三是工业行业在大区域分工中的市场份额和市场潜力。四是工业行业发展区域条件(包括资源条件)的潜在优势,如交通条件的改善、重大项目建设使区域优势提升。五是工业行业的关联和集群效应;六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效应。在这些标准中,第一、二标准考虑了肇庆市产业发展现状的静态和动态的特征与比较优势;第三至第六个标准考虑产业的区域条件,市域以外大区域分工等潜在发展因素和环境制约因素。 (二)工业产业选择的方法 由于统计资料的不齐全等影响,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选择。 1、根据发展现状确定备选的工业产业 没有规模就是无法形成支柱和产生关联带动效应,因此,工业备选产业的确定根据工业发展规模(工业总产值、各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确定。按照中国工业分类标准,结合肇庆市的实际,可以将肇庆的37个工业大类归并为13个工业产业部门,把它们作为肇庆市的工业备选产业,即为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及制鞋、造纸及木材加工(包括家具制造业)、金属制造业、金属采选业、建材工业(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林产化工、化学纤维制造、化学原料及制品业)、机械制造(包括普通机械、电器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和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执行<关于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 【法规类别】廉政 【发文字号】粤府办[1997]22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 【发布日期】1997.10.23 【实施日期】1997.10.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 《关于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 的规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1997)22号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各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局以上单位: 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关于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若干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 重大事项的规定》的若干意见

省委、省政府: 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7〕3号,以下简称《规定》),认真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现就执行《规定》的几个具体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除《规定》指定须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人员外,下列人员也必须报告个人重大事项: 1、省属处级或相当于处级以上、市属科级或相当于科级以上、县属股级或相当于股级以上国有企业中的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正副书记、纪委正副书记、工会主席,企业的正副董事长、执行董事、正副厂长(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 2、在《规定》和本意见所规定的须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人员范围中,已经办理退(离)休手续,又被返聘担负领导工作的和已到退(离)休年龄尚未办理退(离)休手续的相应级别的领导干部。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初步建立了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开展技术改造企业达到90%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 9%,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600家,产品技术含量国内领先,技术出口占产品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成10个左右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打造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2-3家,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节能技术进一步应用,“十二五”优势传统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到2020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2%,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5家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以上。广东成为引领全国传统产业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全球传统产业研发、设计、制造、采购和营销的中心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信息技术应用、品质提升、工业设计等主要环节的升级突破。制定发布《广东省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鼓励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以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广东 - 肇庆目前已开通的手机号段

广东 - 肇庆目前已开通的手机号段130联通号段 (共38个) 计算得出肇庆联通130号段共有超过38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门 38*10000=380000) ? 1300556 ? 1300557 ? 1300558 ? 1300559 ? 1302556 ? 1302557 ? 1302558 ? 1302559 ? 1303020 ? 1303021 ? 1303022 ? 1303023 ? 1303024 ? 1303025 ? 1303026 ? 1304820 ? 1304821 ? 1304822 ? 1304823 ? 1304824 ? 1305935 ? 1305936 ? 1305937 ? 1305938 ? 1305939 ? 1305947

? 1307442 ? 1307443 ? 1307444 ? 1307445 ? 1307446 ? 1307447 ? 1307448 ? 1307449 131联通号段 (共43个) 计算得出肇庆联通131号段共有超过43万个手机号(计算方式:号段数*万门 43*10000=430000) ? 1310496 ? 1310497 ? 1310690 ? 1310691 ? 1310692 ? 1312970 ? 1312971 ? 1312972 ? 1312973 ? 1312974 ? 1312975 ? 1312976 ? 1312977 ? 1312978 ? 1312979 ? 1313850 ? 1313851 ? 1313852 ? 1313853 ? 1313854

肇庆市(全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肇庆市(全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肇庆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分析报告从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建筑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肇庆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趋势变化。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肇庆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肇庆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肇庆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肇庆市第二产业主要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3 四、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肇庆市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采矿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肇庆市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肇庆市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肇庆市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 析 (7) 四、肇庆市制造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人事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人事厅职能配置、内设机 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粤府办[2000]52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0.04.18 【实施日期】2000.04.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人事厅 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粤府办[2000]52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人事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粤发[2000]2号),设置人事厅。人事厅是主管人事工作和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的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划出的职能 将办理厅级干部因私出国(境)政审的职能,交给省委组织部承担。 (二)转变的职能 将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和职称考试事务、各类培训任务的组织实施、《广东人事》的编辑出版和各类教材的编写、发行以及信息、人才库等工作,交给直属事业单位或委托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三)增加的职能 人才资源规划、开发工作。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人事厅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人事制度改革规划、方案,拟订人事管理政策法规,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检查;研究拟订机构改革机关人员定岗和分流的政策规定,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总体规划和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编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和工资计划并组织实施,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和工资基金。 (三)指导和协调各地、各部门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和指导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工作;负责省直、中央驻穗机关公务员录用和调任、转任工作;负责省直、中央驻穗单位和在人事厅设立人事户头单位从广州市区以外调进干部的审批工作。 (四)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工作;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推行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负责省直和中央驻穗事业单位招收聘用制干部工作;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五)负责高级专门人才规划、培养和管理工作;组织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工作和我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推荐遴选工作;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渐趋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但竞争力还有待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些“成长中的烦恼”困扰着海南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海南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物资源,但海南省海洋渔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很低;海南省发展羊牛畜牧业潜力巨大,但总体发展水平离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海南畜牧业”的目标还很远;海南在热带经济作物、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生产和南繁育种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各自为战、分散经营、耕作技术落后、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尚未形成一条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的主导产业链。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关键性的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研、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海南省产业转型路径 海南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应将工作重点放到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

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低耗低排的绿色发展道路。 农业转型路径: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应从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土地流转以及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考虑。要加快产业融合,以第一产业为主体,将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使原本单一的农业变成集种植、加工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热带特色产业。这对促进产业集聚融合,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工业转型路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和以海洋油气和深海生物资源的深加工工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业。服务业转型路径: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转型发展互联网、康体、会展、休闲养生医疗旅游、保险、教育、现代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海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促进海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需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海南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热带果蔬、热带花卉、南

肇庆市主要旅游景点

肇庆市主要旅游景点 七星岩简介:肇庆七星岩位于肇庆市区北约2公里处,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七星岩以溶岩地貌的、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风光旖旎。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国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为七星岩。为5A级旅游景区 七星岩主体由、、石室岩、、、、(又称禾婆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星湖原是由古河道形成的沥湖,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叶剑英元帅的《游七星岩》诗勾勒出七星岩的秀丽景色。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李邕、李绅、包拯、周敦颐、俞大猷、陈恭尹、朱德、叶剑英等500余壁唐、宋、元、明、清及当代的名人诗题为七星岩增辉添色。 星湖湿地简介:肇庆星湖湿地公园是于2004年12月建成的我国首个湿地公园。而仙女湖核心游览区是星湖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部分,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湖面面积占90%,

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 发布日期:2012-10-12 肇庆新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地处鼎湖区中部,东邻肇庆国家高新区和佛山市三水区,南靠高要市,西倚端州区,北接四会市,是肇庆市各功能区紧密连接的主要纽带,是广佛肇经济圈的重要发展腹地,是珠三角联通大西南各省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是珠江西岸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 2008年,国务院正式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将肇庆市全境纳入国家重点发展区域。近年来,肇庆市经济建设不断提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向着“建设成为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广泛深刻变化,广东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肇庆新区,是广东从长远发展出发,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宝贵机遇,充分发挥肇庆市作为珠三角主体城市的先行示范作用,遵循低碳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并引领新型城市化模式,培育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对我国大西南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对广东省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肇庆市鼎湖区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以西的莲花镇、永安镇、凤凰镇、广利街道、桂城街道辖区内的部分行政区域和周边相关区域,规划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科学划定协调区范围,面积约585平方公里,包括除肇庆新区外的鼎湖区全境、四会市大沙镇和高要市蚬岗镇。协调区在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构建等方面,须与肇庆新区统筹安排和协调管理。 规划区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本规划是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肇庆新区功能定位的行动指南,是加快建设肇庆新区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 图0-1 肇庆新区区位图 图0-2 肇庆新区规划范围图 一、建设肇庆新区的重大意义

肇庆市城市环境分析

肇庆市城市环境分析 目录 肇庆市城市环境分析 (1) 1经济总量情况 (2) 2 产业发展情况 (2) 3 区域发展情况 (3) 4 外商投资情况 (5) 5交通状况 (5) 6 生态环境 (7) 8周边旅游资源 (8) 9 其他优势 (8)

1经济总量情况 2011年,肇庆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23.30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2.83亿元,增长6.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5.35亿元,增长2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5.13亿元,增长9.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7.0%。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14元,增长13.1%。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56.99亿元,增长19.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2.73亿元,增长19.0%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344.44亿元,增长19.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5.27亿元,增长17.2%。 肇庆市年末常住人口395.14万人,户籍人口426.90万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14元,比上年增长19.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0元,增长13%。 上述数据说明肇庆市总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民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在住宿和餐饮业方面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2 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优势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电子信息、石油、化学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园区经济突飞猛进,工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一村 (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基层法律事务 【发布部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5.05 【实施日期】2014.05.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 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法律普及和法律服务进村(社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基层治理,根据省委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现就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以构建法治广东、和谐社会为目标,建立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大力推进法律服务进城乡社区,切实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村(居)委会民主

决策,依法办事,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基层和谐稳定,进一步推动法治广东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党委领导,协同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政府负责,人大监督,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明确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责任,组织引导社会力量,依托法律专业人才开展法律服务进村(社区),为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2.促进法治,服务民生。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于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满足群众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是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重点区域。各市可结合实际,采取适合的方式推进工作。全省分步组织实施,先试点总结经验,然后全面推开。 (三)主要目标 1.法律服务在全省实现全覆盖,群众不出村(社区)即可享受到法律服务,困难群体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2.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逐步养成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觉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3.基层自治管理明显改善,形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村(社区)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村(居)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格局。 二、人员配置和工作职责 (一)人员配置要求 1.我省范围内的执业律师、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可以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由司法行政部门制定相关遴选制度,并组织培训。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对新安县的若干建议-其他公文.doc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对新安县的若干建议- 其他公文 应陈功县长的邀请,前天给新安县做了一次咨询性的授课,对新安县的工业、农业、城市化、旅游、金融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利用经济周期针对工业农业发展,地方政府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结合本地主要产业和主要原材料采购,提供动态性的市场研究报告 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化、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化、以石墨稀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以太阳能、氢等为代表的新能源。 人类已知的十大最强韧材料、最贵的材料及熔点最高的材料有石墨烯,碳纳米管,金属玻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氮化硼纳米管,朗斯代尔石,金刚石,气凝胶,碳化硅,达尔文吠蛛丝。 铝→ 材料创新 形成众多新型铝合金材料 产品用途创新 产品用途创新

新材料A 新产品A 新材料B 新产品B 新材料C 新产品C 新材料D 新产品D 将上述部分材料与铝材进行融合,形成众多新型铝合金材料,对产品的用途进行创新。 二是引导企业和农民充分利用期货工具 用互联网由先造后卖, 变为先卖后造。对产业流程进行重大颠覆,消费者由被动接受变为提前参与和主动设计。 针对新安县的情况,建议政府补一点、设计机构优惠点、企业掏一点、对全县制造企业进行流程改造。将传统的生产流程“设计—生产—库存—销售—消费者”模式转变为互联网生产流程“消费者设计—生产—消费者购买”。 三是区域经济产业转型的方向——与国家战略新型产业做配套

加快产业转型是当前重中之重。产业转型有两种方式:就近转型与跨行业转型。以现有的优势产业为依托就近转型。 目前有六种扩张渠道:新区域(全球、全国、地方)、新渠道(网上销售、代理、直销)、新消费群体(对现有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新消费群)、新环节(向前整合、向后整合、外包)、新业务(新需求、新模式)、新产品(新一代产品、互补性产品、全新产品、辅助性服务) 转型升级重在人才。人才工作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评价;二是引进;三是培养;四是使用;五是激励。 打造四支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研发和技术人才队伍;政府部门产业管理人才队伍;政府部门社会管理人才队伍。 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建立本地的人才评价体系分为三个体系:特级人才;高级人才;中级人才。(以颁发荣誉证书的形式予以鼓励) 产业建链、补链、延链需要通过“三个专业化”来实现:区域内产业发展专业化;每个企业的专业化;干部分工的专业化。 减少乡镇和乡镇干部,成立若干产业办公室。实现专业招商、专家招商;补链式招商,补弱式招商。将一批干部培养成不同产业的产业专家。 四是发展产业集群要龙头+ 配套 培养龙头企业的几种方式:扶龙头;拼龙头;引龙头。既要引进新企业,更要扶持老企业。引资重于招商,通过为现有企

广东肇庆端州区1998年姓氏人口统计

广东肇庆端州区1998年姓氏人口统计 端州百家姓(一) 《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个儒师编写的读物,几百年来流传极广远。人们通常以为《百家姓》只收一百个姓,其实不然。最早的《百家姓》版本收有410个姓,现流行的版本共收500多个姓。据端州区有关部门统计,至1998年4月止,端州姓氏已有580个。端州姓氏,以梁氏为数最多,共有31494人。其次是陈、李、黄、张,这些姓氏的人数都在一万人以上,其中陈姓25358人,李姓20310人,黄姓18377人,张姓10274人。 排名前10名的姓氏,除了梁、陈、李、黄、张五姓之外,还有何、黎、林、邓、刘等5姓。其中何姓8633人,黎姓7787人,林姓7719人,邓姓7511人,刘姓7268人。 人数在千位数的姓氏,有赵(6246人)、吴(5935人)、伍(5739人)、罗(5534人)、钟(5389人)、莫(4959人)、谢(4922人)、杨(4760人)、彭(4487人)、苏(4460人)、周(4290人)、王(4251人)、冯(4082人)、朱(3796人)、谭(3416人)、程(3300人)、廖(3240人)、叶(3207人)、陆(3173人)、杜(3089人)、曾(2726人)、欧(2676人,含欧阳复姓)、郑(2324人)、蔡(2185人)、冼(2173人)、麦(2163人)、卢(2098人)、邹(2067人)、郭(2029人)、余(2017人)、覃(2014人)、胡(1916人)、潘(1853人)、温(1813人)、唐(1793人)、孔(1683人)、徐(1681人)、伦(1466人)、龙(1466人)、夏(1340人)、赖(1328人)、江(1292人)、姚(1254人)、许(1218人)、严(1209人)、邱(1182人)、区(1129人)、马(1114人)。 人数排名前一百名的姓氏,除上述所列之外,还有俞(971人)、范(859人)、高(859人)、吕(846人)、关(823人)、甘(748人)、岑(719人)、肖(701人)、董(686人)、戴(672人)、翟(666人)、石(662人)、袁(636人)、容(589人)、孙(586人)、宋(586人)、蒙(542人)、蓝(532人)、邝(522人)、沈(486人)、聂(484人)、陶(451人)、傅(441人)、阮(439人)、文(427人)、曹(426人)、练(426人)、焦(422人)、白(400人)、侯(395人)、崔(386人)、蒋(379人)、雷(364人)、方(361人)、邵(358人)、简(340人)、汤(340人)、植(328人)、卫(303人)、钱(288人)、金(273人)、韩(268人)。 人数在百位数的姓氏(从268 ~103)有顾、翁、霍、骆、韦、丁、熊、魏、申、凌、康、符、卓、田、盘、易、古、洪、毛、成、辛、丘、任、付、巫、尹、龚、梅、左、邬、于、全、祝、颜、裴、詹、薛、游、谈、鲁、万、庄、乔、利、秦、姜、候、安、殷、慕、招、国、芦。 人数在十位数的姓氏(从97 ~10)有柯、宁、饶、甄、贾、宾、刁、劳、涂、庞、巢、汪、施、童、史、洗、纪、萧、倪、孟、褚、贺、向、官、戚、仇、樊、佘、武、扬、段、管、葛、柳、缪、宗、艾、章、房、哈、连、盛、包、舒、常、单、阙、齐、冉、邢、郝、沙、牛、梁、阳、鲍、兰、卜、敖、喻、乡、神、车、司、代、封、娄、贝、卞、尤、耿、湛、阎、费、曲、路、项、毕、穆、沓、习、闫、华、屈、满、寥、吉、潭、岳、褥、和、明、乐、桂、庾、幸、瘳、茹、疗、季、池、应、闲、胥、蕉、谷、粟、柴、薛、时、窦、帅、解、布、牟、席、丛、奚、密、云、揭、赫、老、谌、晏、尚、滕、景。 人数为9个的姓氏有米、农、荣、宣、冷、陀、昌、蒲、柒; 人数为8个的姓氏有辜、邰、姬、靳; 人数为7个的姓氏有南、平、矫、敬、巴、宛、桑、源、伊、元、小、闵、苟、榻; 人数为6个的姓氏有萨、鄢、商、琚、宫、瞿、零、泰、由、苗、党、郎、燕、鞠、昊;人数为5个的姓氏有查、薄、鲜、荆、五、苑、丰、隋、禹、匡、虞;

肇庆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肇庆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综合情况3年数据分析 报告2019版

序言 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总数量,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数量,规模以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数量,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综合情况现状、趋势变化。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综合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综合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综合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肇庆市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肇庆市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肇庆市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数量占全国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数量比重统计分析.7 四、肇庆市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肇庆市规模以上内资工业企业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