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本科毕业论文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光催

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专业: 化学毕业年限: 2013年6月30日学生姓名: 连菊红学号: 200973010120 指导教师: 王其召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中文摘要

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清洁无污染的氢能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众多的制氢方法中,由“Fujishima-Honda”效应发展而来的多相光催化分解水技术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设计和制备能够完全分解水的光催化剂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3+2+2+本文以NaS和NaSO为电子给体,研究了 Y、Ba、Sr掺杂对223

3+CdZnS固溶体催化剂的光催化制氢性能的影响。以水热法制备了Y、x1-x 2+2+Ba、Sr掺杂CdZnS固溶体催化剂。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漫反x1-x 3+射(UV-Vis)、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Y、

2+2+2+2+Ba、Sr的掺杂对CdZnS的晶型没有影响,在可见光下, Ba、Sr掺x1-x 3+杂有效的提高了催化剂的产氢量,而Y的掺杂基本没有改变催化剂的产氢2+2+量,主要是因为Ba、Sr掺杂有效地抑制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光催化;产氢; 固溶体;水热法 ;CdZnS; 掺杂 x1-x

2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Abstract

Nowadays, it is very urgent for human beings to develop clean, no-polluting hydrogen energy, since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 caused by the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and use of fossil energy. Among many methods of hydrogen production, the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technique 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Fujishima-Honda”

is

increasingly under the spotlight. It is meaningful to design and develop solid photocatalysts which can stoichiometrically split water into hydrogen and oxygen.

3+2+2+In this thesis, the effects of Y、Ba、Sr ion doping on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over sulfide photocatalysts from aqueous solution 3+2+2+containing NaS and NaS0 as a electron donor were researched. Y、Ba、Sr 223

doped CdZnS photo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x1-x

photo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e (UV-Vis). The

2+2+results showed that Ba、Sr ion doping on photocatalysts had not effect on

2+2+crystal structure. The modification of Ba、Sr doping can efficiently depress

the recombination of electron and hole.

Keywords: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solid solution; hydrothermal reaction; CdZnS; doping. x1-x

3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目录

中文摘

要 ..................................................................... .. (2)

Abstract ............................................................... (3)

.................................................................... ............................ 5 第一部分综述

1.1课题背

景 ..................................................................... . (5)

1.2 研究现

状 ..................................................................... (6)

1.2.1光催化制氢的原

理 ..................................................................... .. 6

1.2.2 光催化分解水的基本步

骤 (8)

1.2.3 光催化分解水过程影响因

素 (8)

1.2.4 光解水催化剂的研究现

状 (9)

1.3 硫化物型半导体光催化

剂 ....................................................................

9 第二部分实验部

分 ..................................................................... (11)

2.1 主要化学试剂和仪器...................................................................... .. (11)

2.1.1 主要化学试

剂 ..................................................................... .. (11)

2.1.2 主要仪器...................................................................... .. (11)

2.2 催化剂的制

备 ..................................................................... .. (11)

2.2.1 CdZnS的制

备 ......................................................................

11 0.10.9

2.2.2 CdSrZnS的制备 (12)

0.10.050.85

2.2.3 CdYZnS的制

备 (12)

0.10.050.85

2.2.4 CdBaZnS的制备 (12)

0.10.050.85

2.3 催化剂可见光光催化反

应 (12)

2.3.1 光催化反应系

统 ..................................................................... (12)

2.3.2 光催化反

应 ..................................................................... ........... 13 第三部分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光解水性

能 (14)

3.1 催化剂的表

征 ..................................................................... .. (14)

3.1.1扫描电镜

(SEM) .................................................................. (14)

3.1.2 X-射线衍射

(XRD) ................................................................

15

3.1.3 紫外-漫反射光谱(UV-

vis) (16)

3.2 制备的催化剂的光解水性

能 .............................................................. 16 第四部分结

论 ..................................................................... ..................... 18 参考文

献 ..................................................................... ....................................... 19 致

谢 ..................................................................... .. (21)

4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第一部分综述

1.1课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造成了能源供需矛盾加剧的局面,目前,我国能源的获得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如CO、NO、SO、CH、烟尘、XXXXX飞灰和其它有机化合物等进入大气后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等,其中氢被公

认是一种理想的燃料,热值高达118.4kJ/g(石油的3倍),氢的燃烧产物为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传

天然气,统的产氢方法采用电解水或热解石油、这些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或矿物资源,生产成本也普遍较高。因此,寻找新的产氢方法势在必行。1972年Fujishima和Honda报道了利用TiO单晶电极通过光催化分解水产2 [l]开辟了一条制氢的便捷途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气反应条件温和,生氢气, 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具有低能耗、无污染的特点。我国西部地区国土面积有600多万平方公里,由于远离海洋受海洋潮湿气流影响很弱,全年中低云量较少,年光照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因此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如果将这些光能利用起来产氢,将可以大大缓解我国严峻的能源形势。

光催化剂是光催化过程的关键,而它的活性和稳定性又是光催化技术能否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研究的光催化剂主要分为两类:可见光激发的光催化剂和紫外光激发的光催化剂。可见光在太阳光谱中所占比例为大约43%,为了能充分地利用太阳能,研究具有可见光活性的催化剂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目前,研究较多的可见光催化剂包括:硫化物(CdS)、离子掺

3+杂的半导体(如Fe/Ti0)、复合半导体(如TiO/CdS)、染料敏化半导体22 (Eosin Y-TiO)及新型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如HNbO/ CdZnS层状化246171-Xx 合物)。紫外光激发的光催化剂包括:金属氧化物(如Ti0)和金属硫化物(如2

[2]ZnS)。

对于金属硫化物,研究最多的是CdS、ZnS及其固溶体。CdS具有合适

+的禁带宽度(Eg=2.42eV)和带边位置(其导带电位比氢电极电位E/负,HH2

5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而价带电位则比氧电极电位E正),能够被可见光激发而进行光催化分02/H20

解水或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可见光活性,被广泛地应用于

2_2+光催化领域。然而,CdS中的S易被光生空穴氧化而发生光腐烛,同时,Cd

被释放到溶液中而引起环境的污染,这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

[3]它的优势,科研工作者们做了很多改进。Li等设计了 Pt-PdS/CdS光催化剂,

][4以NaS和NaS0为电子给体,可见光下量子效率达到了 93%。Xu等发现,223 少量的MoS作为共催化剂负载在CdS上,催化剂制氯活性较负载不同的贵2

金属(Pt、Ru、Rh、Pd、Au)有明显的提高,在MoS和CdS间形成的结节是2

催化剂活性高的重要因素。利用载体的高比表面特性,研究者将CdS植入到

[5-7][8-9][10-12]多种载体中另外,还有金属氧化物负载、过渡金属离子掺

杂、染

[13-14]料敏化等。

鉴于光催化在环境保护、洁净能源(太阳能转化为氢能)、国防军事、医疗卫

生、建筑材料、汽车工业、家电行业、纺织工业等众多领域具有广

受到科学界、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高度重阔应用前景和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研究力量开展催化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开发及工程化

研究,使得光催化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1.2 研究现状

1.2.1光催化制氢的原理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HO制氢技术的关键是获得使H0快速分解的22高催化

活性催化材料。分解HO制氢气存在着一定热分解阻力,从化学热2

力学上讲,标准状况下分解lmol水为氢气和氧气需要237kJ的能量,由于受热

力学平衡限制,采用热催化方法很难实现,但在光能作用下,从热力学理论角度考虑,分解1个水分子仅需提供1.23ev的能量,对应于1000nm红外光。实际上1000nm红外光不能光解水制氢气,说明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反应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动力学阻力,可以通过特定催化剂来克服这种阻力实现水的光催化分解。

通常光催化反应分为两大类,上坡反应和下坡反应,如图1-1所示。上坡反应(uphill)在热力学上难于发生,必须有光子提供能量才能进行,如

6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光催化分解水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坡反应(downhill)是能量释放的过程,如光催化降解有机物。

图1-1 光催化反应的分类示意图

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一个能量增加的反应,热力学上不能自发进行。在标准状态下,若要把1 mol的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需要提供238 kJ的能量。若要使1 mol的水电解,则理论上需要提供1.23 V电压。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中,导带(CB: conduction band)与价带(VB: valence band)由一个适当宽度的带隙(band gap)隔开。如图1-2 所示,当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带隙的能量时,半导体吸收光子,在导带内产生光生电子,在价带内产生空穴。光生电子具有还原能力,能够还原氢离子生成氢气,空穴具有氧化能力,能够氧化水分子生成氧气。

图1-2 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的基本原理

7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对半导体光催化剂而言,其能带结构(主要包括带隙的宽度、以及导带与价带的位置)是决定其光催化分解水能力的关键因素。 1.2.2 光催化分解水的基本步骤光催化分解水的过程主要包括:

(1)光子的吸收。半导体光催化剂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其带隙光子,从而激发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这一过程由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带隙,带边位置)所决定。

(2)电荷的分离和光生载流子向催化剂表面的迁移。半导体催化剂激发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分别迁移到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在此过程中部分电子和空穴会复合,从而导致光催化效率降低。

(3)表面化学反应。迁移到半导体表面的电子和空穴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和O,这是光催化分解水的关键步骤。表面特性是影响表22

面化学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如果催化剂表面没有足够的反应活性位,会大大增加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机率,因此常常需要通过向催化剂表面负载助[15-16]催化剂引入活性中心来提供还原或氧化的活性位置。

1.2.3 光催化分解水过程影响因素

光催化反应的效率是以光催化反应的量子效率来衡量的。对于一个理想的光催化反应制氢过程中,每还原HO生成1 mol的H需要2 mol的光22 生电子,因此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效率每吸收2个光子产生的氢分子数的量子效率来衡量。光解水的量子效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1)光催化材料的禁带宽度及对光的吸收效率,即受光激发产生的自由电子-空穴对的多少;

(2)自由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存活寿命;

(3)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表面的脱附能力;

(4)氢气和氧气的再结合和逆反应的抑制。

因此,为了提高光解水制氢的效率,必然要充分考虑影响光解水制氢效率的诸多因素,克服或抑制光解水制氢的不利因素,以期能高效率的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

8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1.2.4 光解水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目前制约光解水制氢技术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瓶颈仍然是较低的光催化效率。为了提高光解水效率,现阶段研究者采用的主要策略包括: (1)开发具有可见光性能的光催化剂,从而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占太阳光中43%能量的可见光;

(2)通过各种修饰改性手段提高现有光催化剂的活性; (3)设计制备新型光催化剂材料,寻找具有优异性能的光催化剂。

近年来,设计制备新型光催化剂材料是光解水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并且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学者发表综述性文章对光催化分解

[17]水材料进行了详细总结。

1.3 硫化物型半导体光催化剂

硫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研究最多的就是CdS、ZnS及其固溶体。其中CdS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Eg=2.42eV)和带边位置,很适合用于可见光分解水制氧。ZnS具有较宽的禁带宽度(Eg=3.6eV),只能吸收紫外光,但它具有较高的导带位置,光生电子的还原能力较强,因此它也是一个良好的光催化剂。

ZnS和CdS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因此它们两者很容易形成固溶体。关

[18]于硫锌镉固溶体的报道有很多。胡等用硝酸镉和销酸锌为原料,共沉淀法制备了 CdZnS,光沉积法负载贵金属Pt,而后将催化剂分散于水中,加0.530.47 入正硅酸乙酯的异丙醇溶液使其水解,制备了 Si0/Pt-CdZnS,研究了

20.530.47Si0复合、不同pH值水解等对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水解正2

硅酸乙酯制备的复合催化剂的活性较酸性条件好,Si0复合有效地抑制了 2 Pt-CdZnS粒子光催化过程中发生光腐烛和团聚,促使光生电子和空穴0.530.47

[19]分离,提高了催化剂的可见光制氢活性和稳定性。Li等用硫酸镉和硫酸锌为原料,水热法制备了CdZnS,研究了以葡萄糖为电子给体时,催化剂在x1-x NaC盐水中的光催化制氢行为。结果显示,催化剂在有NaCl存在时,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同时葡萄糖的初始浓度也对催化剂的制氢活性有很大影响。

三元金属硫化物中的ABX型催化剂(如CdInS, CuInS, ZnlnS等),24242424

9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因其具有良好的光电导性和催化性能,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关注。这类化合物能够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通过掺杂不同的金属离子,其能带宽度可以有效地被调控,同时,这也能够有效地改变其光学性质和催化性质。

10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第二部分实验部分

2.1 主要化学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化学试剂

本实验中使用的主要化学试剂的规格和生产厂商如表 2-1 所示

表 2-1 主要化学试剂

试剂规格生产厂商硝酸钡 AR 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镉 AR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锶 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钇 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锌 AR 上海中秦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硫化钠 AR 上海统亚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硫代乙酰胺 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亚硫酸钠 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1.2 主要仪器

HJ-4磁力加热搅拌器、高压反应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shimadzu UV-3100 spectrophotometer)、X射线衍射仪、气相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真空干燥箱。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CdZnS的制备 0.10.9

将0.3085g硝酸镉、2.6774g硝酸锌、1.5026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常温下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搅拌直至溶解,将溶液转移到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80 ml)的不锈钢反应釜中,于 160?进行水热反应 8 h。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室温,产物用去离子水清洗数次除去杂质,将产物置于 70?烘箱中干燥 12 h,干燥产物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

11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2.2.2 CdSrZnS的制备 0.10.050.85

将0.3085g硝酸镉、0.1058g硝酸锶、2.5287g硝酸锌、1.5026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常温下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搅拌直至溶解,将溶液转移到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80 ml)的不锈钢反应釜中,于 160?进行水热反应 8 h。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室温,产物用去离子水清洗数次除去杂质,将产物置于 70?烘箱中干燥12 h,干燥产物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 2.2.3 CdYZnS的制备 0.10.050.85

将0.3085g硝酸镉、0.1915g硝酸钇、2.5287g硝酸锌、1.5026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常温下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搅拌直至溶解,将溶液转移到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80 ml)的不锈钢反应釜中,于 160?进行水热反应 8 h。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室温,产物用去离子水清洗数次除去杂质,将产物置于 70?烘箱中干燥12 h,干燥产物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 2.2.4 CdBaZnS的制备 0.10.050.85

将0.3085g硝酸镉、0.1307g硝酸钡、2.5287g硝酸锌、1.5026g硫代乙酰胺溶解在50ml蒸馏水中,常温下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搅拌直至溶解,将溶液转移到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80 ml)的不锈钢反应釜中,于 160?进行水热反应 8 h。反应完成后冷却到室温,产物用去离子水清洗数次除去杂质,将产物置于 70?烘箱中干燥12 h,干燥产物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 2.3 催化剂可见光光催化反应

2.3.1 光催化反应系统

图 2-1 给出了测试平台简图,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光催化反应系统、真空系统、分析测试系统。

光催化反应系统:主要包括上照式玻璃反应器(Pyrex 玻璃),反应器容积为100ml;磁力搅拌器;光源(北京畅拓科技有限公司PLS-SXE300UV 型紫外增强汞氙灯)。

真空系统:主要包括玻璃真空管路,真空计,旋片式机械真空泵构成。真空系统主要用于将反应器抽真空。

12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分析测试系统:主要包括气相色谱仪(上海欧化分析仪器厂,GC-9160)和数据采集电脑。气相色谱仪采用:TCD 检测器,5A 分子筛分离柱,高纯 Ar(99.999%)载气,六通阀手动进样。测试条件为:柱前压 0.12 Mpa,柱炉温度60?,检测器温度130?,桥流 70mA,载气流速 25 ml/min。

图2-1 光催化分解水测试平台

2.3.2 光催化反应

2 光催化反应在一个100 ml的反应器中进行,光照面积为19.62 cm。以300 W 高压束灯作为光源,用420nm滤波片滤去透过的紫外光,用灯外的水冷却夹套去除红外光部分。反应体系光催化剂用量为0.2 g加入0.35mol/L 的 NaS 和 0.25mol/L 的 NaSO溶液,反应液的总体积为250 ml。反应前223

超声振荡5 min,抽真空,除去溶液中的氧气。催化剂的活性釆用光照1h后产生的氢气量来表示(气相色谱测定,TCD, 13X分子蹄柱,Ar为载气)。

13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第三部分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光解水性能

催化剂的光解水性能与其能带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固溶体而言,它是通过一种金属元素进入另一种金属元素所形成的晶格中,达到调节半导体催化剂价带和导带的作用,其一大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控制催化剂

[20]的化学组成来控制能带结构,从而有效地调节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3.1 催化剂的表征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通常用来观察催化剂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微缺陷。通过对催化剂的形貌和晶格条纹等分析,可以对催化剂失活等方面进行研究,样品的形貌采用日本 JEOL 公司 JSM-7401F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

XRD:样品的晶体结构采用日本理学公司 D/max-2200/PC 型衍射仪测

o定. 测试条件为Cu Kα辐射,管压 40 kV,管流 20 mA,扫描速度 4/min,oo扫描范围2θ=10,70。

UV-vis:采用日立U-3310型光谱仪测定(带60mm积分球附件,用BaSO为参比),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可以用來测定样品的光吸收性能,计4

算样品的禁带宽度,测定样品的色差等。

3.1.1扫描电镜(SEM)

14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图 3-1样品的SEM图(1:Ba/CdS-ZnS; 2:Sr/ CdS-ZnS;3: CdS-ZnS;4:Y/ CdS-ZnS)

图 3-1 分别是Ba/CdS-ZnS (图1)、Sr/ CdS-ZnS (图2)、CdS-ZnS (图 3)、Y/ CdS-ZnS(图4)的SEM图,从图可以看出它们的形貌相似,都是

3+2+2+由团聚的纳米颗粒组成,表明Y、Ba、Sr的掺杂没有改变CdS-ZnS光催化剂的形貌。

3.1.2 X-射线衍射(XRD)

Ba/ CdS-ZnS

Y/ CdS-ZnS

Sr/ CdS-ZnS

intensity (a.u)

CdS-ZnS

102030405060

2θ/degree

图 3-2 水热反应产物的XRD 图谱

3+2+2+ 从图 3-2 中可以看出所有的样品均为立方晶相, Y、Ba、Sr的加

3+2+入,使衍射峰向低角度移动。各个样品的衍射峰基本一致,表明Y、Ba、

2+Sr的掺杂对CdZnS晶型没有影响。图中没有出现SrS、 YS 、BaSx1-x23的特征峰,这可能是因为掺杂的元素量少且分布均匀。

15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3.1.3 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

18 CdS-ZnS Sr/ CdS-ZnS16 Y/ CdS-ZnS14 Ba/ CdS-ZnS

12

10

8

6

Absorbance/(a.u.)4

2

0200300400500600700800

Wavelength/nm

图 3-3水热反应产物的UV-Vis图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催化剂在340nm处有一个吸收边,图中表明金属离

3+2+2+子掺杂几乎没有影响样品的吸收阈值,这是由于Y、Ba、Sr掺杂量很2+低且掺杂离子主要在催化剂的表面。由图中可以看出掺杂了Sr以后,催2+化剂的基线上移了,可能是由于催化剂的缺陷增多所致,而掺杂了Ba和3+Y以后,催化剂的基线下移了。

3.2 制备的催化剂的光解水性能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Rate of H2 evolution(umol/h)0

Ba/CdS-ZnSCdS-ZnSY/CdS-ZnSSr/CdS-ZnS

16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图3-4 不同金属离子掺杂对光催化剂的影响图3-4是不同金属离子掺杂CdZnS催化剂可见光产氢活性图。从图x1-x

2+2+中可以看出, Ba、Sr掺杂能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产氢活性,产氢量相比3+较未掺杂时,提高了大约2倍,而Y掺杂的催化剂的产氢活性基本没有改变。

17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第四部分结论

3+2+2+本文利用水热法制备了CdZnS和Y、Ba、Sr掺杂的CdZnS固x1-xx1-x

溶体光催化剂,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UV-Vis漫反射(UV-Vis)、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在NaS和NaS0电子给体存223

3+2+2+在下, CdZnS和Y、Ba、Sr掺杂的CdZnS固溶体的产氢性能,结x1-xx1-x

3+2+2+果表明, Y、Ba、Sr的掺杂对CdZnS的晶型和形貌没有影响,在可x1-x 2+2+3+见光下, Ba、Sr掺杂有效的提高了催化剂的产氢量,而Y的掺杂对催2+2+化剂的产氢量影响不大,主要是因为Ba、Sr掺杂有效地抑制了电子和空

穴的分离,提高了光催化活性。金属离子掺杂使CdZnS的活性提高可能x1-x 有两个原因。一是金属离子的加入,形成了新的掺杂能级,增大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提高了光催化活性。其次, 金属离子的掺杂使催化剂的缺陷

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提高了增多,缺陷可以成为光生电子的捕获中心,

3+2+2+光催化活性。本文中的UV-Vis图表明Y、Ba、Sr的掺杂几乎没有影响3+2+2+3+样品的吸收阈值,说明Y、Ba、Sr掺杂提高光催化活性是由于Y、

2+2+2+Ba、Sr掺杂CdZnS催化剂后,在固溶体表面形成Cd空位和缺陷,成x1-x 为光生电子的捕获中心,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从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18

金属离子掺杂的硫化镉硫化锌固溶体光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产氢性能

参考文献

[l] Fujishima A, Honda K., Electrochemical Photolysis of water at a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Nature,1972,238(5358):37-38.

[2] 万清黎.硫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和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6).

[3] Yan H.,Yang J., Ma G, et al. Visible-light-driven 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extremely high quantum efficiency on Pt-PdS/CdS photocatalyst[J]. J. Catal.

2009,266(2): 165-168.

[4] Xu Zong, Hongjian Yan, Guopeng Wu, et al. Enhancement of Photocatalytic H Evolution on CdS by Loading M0S as Cocatalyst under 22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J. Am. Chem. Soc.,2008,130(23):7176-7177.

[5]张耀君,张莉.复合材料CdS/Al-HMS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制

氢活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8,23(1):66-70.

[6] Choi J, Ryu S Y, Balcerski W, et al. Photocatalytic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n Ni/NiO/KNb03/CdS nanocomposites using visible light. [J].J.Mater. Chem.2008,18(20): 2371-2378.

本科生毕业论文表格及论文格式要求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检验,为确保我院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据我院本科教学的培养方案,特修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专业 1.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文史、法、艺术、体育、理科类专业。 2.毕业设计 工科专业。 二、时间及进度安排 详见附件: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计划。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一)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巩固、拓展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二)选题应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现代文化、经济建设的任务,有利于学生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题目内容不宜过大,既要体现综合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原则,又要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题目难度和份量要适当,应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都能完成。 (四)选题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保证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可选内容不同的题目,使基础和能力等方面有差距的学生均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选题时可提出较高要求,以充分发挥其才能。 (五)如果课题内容过大,需若干学生共同完成的,可分成若干个子题目,分别由每个学生负责,但不得超过4人,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具体任务,并应保证每个学生经历该课题的全过程,不能仅孤立地完成局部任务。坚决杜绝同一课题有内容相同的论文(设计)出现。

(六)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可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机软件设计、工程设计(实践)和综合类型。各专业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在选题时有所侧重。 1、文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有新颖性,要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和基础教育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论文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2、理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要结合当前的科技、经济发展,让学生走向学科前沿。 3、工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结合工程实践类课题的比例应不少于80%。首先保证基本工程训练,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研究专题;结合实际任务进行的毕业设计,选择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七)学生除了在指导教师提出的题目中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外,也可以根据本专业特点和本人兴趣自己提出课题,但学生必须就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计划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报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确定。 (八)选题一旦确定后,未经系(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不得随意更改。撰写前,要填写《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我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由学校教务处、系(院)、教研室三级分工负责: (一)教务处的管理职责 教务处为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本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计划; 2、对各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3、审核各系(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名单; 4、负责全校毕业论文(设计)经费的分配; 5、组织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考核、总结、评估等; 6、协调校内有关部门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二)各系(院)的管理职责

化工本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聚氨酯合成原料研究进展 摘要 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外最基本聚氨酯合成的原料及其特点以及聚氨酯的品种类型和聚氨酯产品的主要应用。包括了聚氨酯粘胶剂、聚氨酯涂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合成革、聚氨酯密封胶、聚氨酯纤维、聚氨酯橡胶及聚氨酯漆等。另外还对它们在生活中各方面的具体使用做了概述。涵盖了聚氨酯的合成原理、合成方法及合成工艺。并对合成聚氨酯原料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讨论。对我国聚氨酯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领域分布作了分析。同时对世界聚氨酯及其原料工业的现状及进展有所描述。 关键词:聚氨酯,原料,合成,应用,进展

Pu synthetic raw material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basic synthesi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polyurethane materials and polyurethane breed type and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polyurethane products. Including the polyurethane adhesive, polyurethane coating, polyurethane foam plastics, pu synthetic leather, pu sealants, polyurethane fiber, polyurethane rubber and polyurethane paints. In addition to them in the life all aspects of the concrete use is given. Covers the polyurethane synthesis theory, synthesis method and synthetic process. And polyurethane materials to the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and synthetic methods are studied discu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polyurethane field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Meanwhile to the world of its raw material industry polyurethane described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lyurethane, raw materials, application, polyurethane, progress

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方向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广博的化学基本知识、系统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 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熟练掌握英语和必要的计算 机应用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科技 管理的综合能力。培养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适 宜继续攻读化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大中型企业、科 研机构、高校及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 二、修读课程要求(按知识层次): 课程按知识层次设置分类及学分比例表: 分类 学分 比例 通 修 课 70.5 44.1% 学科群基础课 52.5 32.8.% 专业核心课 12 7.5% 专业方向课 9 5.6% 自由选修课程 8 5% 毕 业 论 文 8 5% 合 计 160 100% 1、通修课程设置:70.5学分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建议年级 军事理论 1 人文科学素养 4 英语类 8 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选班上课,具体情况说明见《修订原则》中通修课设置英语类部分。 数学类16 单变量微积分 120 6 秋1年级多变量微积分 120 6 春1年级线性代数(B1) 80 4 春、秋1年级 物理类(乙型) 15 力学与热学 80 4 春1年级电磁学(A) 80 4 秋2年级光学与原子物理 80 4 春2年级大学物理-基础实验 60 1.5 春1年级大学物理-综合实验 60 1.5 秋2年级 政治类15 形势与政策(讲座) 1 秋1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0 2 秋1年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60 3 秋1年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0 3 春1年级重要思想概论 60 3 秋2年级重要思想概论实践 120 3 秋* 2年级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化学史教育 4. 如何让化学史走进中学课埻 5. 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 6. 中国炼丹术为何未发展成为科学化学的成因分析 7. 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 8.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育前景 9. 关于化学发展的历史分期探讨 10. 现代化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1. 论中学历史教材中应增加科学史的仹量的必要性 12. 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3.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14. 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 15.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6. 略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17. 略论课埻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18. 略论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9. 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20.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1.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 22.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及思考 23. 浅谈数学知识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24.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25.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26. 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研究 27.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 28. 化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

29.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30. 计算机辅劣教学在化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31. 课埻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32. 论中学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 33. 优化课埻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4.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埻教学效率 35. 在化学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 36. 中学化学课埻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探索 37.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38. 从教学理念更新到教学行为探索 39. 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 40. 浅谈中学化学计算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4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环境影响分析 42. 浅谈我国中学教育模式与高考制度的关联性及利弊 43.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 44. 中学生的早恋调查及分析 45. 中学厌学的家庭、社会原因分析 46. 义务教育阶段对辍学生的对策研究 47.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兴趣 48. 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劢手能力 49.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0. 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研究 51. 浅议大气臭氧层破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2. 浅议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53. 浅谈村、镇建设的规划与耕地保护 54. 浅议化学兴趣(提高)班教学的组织与实践 55. 乡村化学教材的编排与使用调查研究 56. 启发性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 57. 环境保护兴趣组的组织与实践 58. 大气污染物(如粉尘)对农作物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

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的高低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当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反映出本科生的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低下的问题相当突出;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对解决时下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尝试。 【关键词】导师制;毕业论文;材料化学;本科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是对大学生本科四年学习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和审核,同时也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 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普遍缺乏系统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因此,有必要经过本科毕业设计这样一个过程的系统训练为以后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或者服务社会打下基础。同时,本科生毕业设计对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1-2]。 1 材料化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及原因 材料化学专业是研究从制备到废弃全过程中材料的化学性质,其研究范围很广,既包含了整个材料领域,又包括各类应用材料在有机和无机等多领域的化学性能,它是一门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在工业化生产中与化学和材料有关的问题的学科。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材料化学跨越了材料和化学两大类学科。是一门既具有交叉边缘学科性质又含有应用理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同时,正由于材料化学学科的交叉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所不同的教学难点和盲区。这就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提高了难度,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不断的转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逐年下降。高校教师指导的学生和毕业论文的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导致每个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并且在考研、就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于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对毕业论文持应付态度,得过且过,导致论文质量普遍不高。毕业论文工作易流于形式有的选题偏大或选题落后于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有的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内容空泛,缺乏现实依据和说服力,更没有从理论到实践转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试验设计和研究技术路线不合理,试验数据错误;有的毕业论文仅仅是罗列了相关的文献内容,简单概述他人的成果与现状,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理念

分析化学论文

分析化学论文 ——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酸碱滴定法是利用酸和碱在水中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其基本反应为O H OH H 2-?++,也称中和法,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用酸作滴定剂可以测定碱,用碱作滴定剂可以测定酸,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分析方法,最常用的酸标准溶液是盐酸,有时也用硝酸和硫酸。标定它们的基准物质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 1、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 如果以i c 表示第i 种离子的平衡浓度,i a 表示活度,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i i i c a γ= 比例系数i γ称为i 离子的活度系数,它反映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之间偏差的大小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可将其视为理想溶液,离子的活度系数可视为1 。 对于稀溶液(<0.11 mol -?L )中离子的活度系数,可以采用德拜—休克尔公式来计算,即 ???? ? ?????+=I B 1I z 512.0lg -a 2i i γ 式中,i z 为i 离子的电荷数;B 是常数,25℃时为0.00328; a 为离子体积参数,约等于水化离子的有效半径,以pm 计;I 为溶液的离子强度。当离子强度较小时,可不考虑水化离 子的大小,即 I z 512.0lg -2i i =γ 在进行近似计算时也可采用此公式。 假设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为 ++?+HB A B HA - 当反应物及生成物均以活度表示时,其平衡常数为 HA B HB A a a a -a K += 式中的 K 称为活度常数,又叫热力学常数,他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若各组分都用平衡常数表示,则

[][][][] HA B A HB K - c + = 此时的平衡常数c K 成为浓度常数。 -A H B c K K γγ+≈ 可见,只有当温度和离子强度一定时,浓度常数才是一定的。 若+ HB 用活度表示,则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HA B A a K - - HB mix += mix K 称为混合常数。 显然,mix K 也与温度和离子强度有关。在实际工作中,由于+H 或-OH 的活度很容易用pH 计测得,因此它们常用活度表示,其他有关组分则多用浓度表示。在这 种情况下,用混合常数来进行有关计算较为方便。 2、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δ 酸碱平衡体系中,通常同时存在多种酸碱组分,这些组分的浓度,随溶液中+ H 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成为分布分数。 如一元酸醋酸 [][][][][][] +++=+== H K H Ac HAc HAc c HAc a -1 δ [][][][][] + +=+== H K K Ac HAc Ac c Ac a a --- δ 101=+δδ 多元酸如草酸,设草酸的总浓度为c ,2δ,1δ和0δ分别表示422O C H ,- 42O HC 和 -242O C 的分布分数,则 [][][]2 1 1 a a a 2 22 K K H K H H ++= + ++δ [][][]2 1 1 1 a a a 2 a 1K K H K H H K ++= +++δ [][][]2 1 1 a a a 2 22 K K H K H H ++= + ++δ 3、缓冲溶液中pH 的计算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 近代建筑、工业遗产和科技遗产类型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由于长时间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都普遍存在材料老化和结构安全的问题,因此保护这些钢筋混凝土历史建筑是一项非常迫切的重要任务。本实验从制备混凝土样块与模拟混凝土孔隙液入手,采用双向电迁移的方法,得出有机硅季铵盐有着十分良好的阻锈效果,能够有效阻止钢筋混凝土的腐蚀与劣化,并且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双向电迁移技术是一种很好的修复保护方法。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电渗阻锈剂、双向电迁移技术、电化学工作站

ABSTRACT Due to the long-term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factors, historical buildings of cultural relics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eritage all have the problems material aging and structural safety problems. Therefore, it is a very urgent task to protect these reinforced concrete historic buildings. In this experiment, we started with the preparation of concrete specimens and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fluids, and used a bidirectional electromigration metho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rganosilicon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has a very good rust-proof effect 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corrosion and deterioration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And for historical buildings, bidirectional electromigration technology is a pretty good method of repair and protection. Key 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electroosmotic rust inhibitor, bidirectional electromigration technology,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材料化学论文

材料化学论文题目:高温超导材料研究 班级:2009级3班 姓名:梁秋菊 学号:200910140315

高温超导材料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了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发展历史,对超导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用途进行说明,对目前超导材料的主要研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超导材料研究进展高温应用 一、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历史 高温超导材料一般是指临界温度在绝对温度77K以上、电阻接近零的超导材料,通常可以在廉价的液氮(77K)制冷环境中使用,主要分为两种:钇钡铜氧(YBCO)和铋锶钙铜氧(BSCCO)。钇钡铜氧一般用于制备超导薄膜,应用在电子、通信等领域;铋锶钙铜氧主要用于线材的制造。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末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C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末林·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他也因此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状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超导材料的最初研究多集中在元素、合金、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等方面。至1973 年,发现了一系列A 15型超导体和三元系超导体,如Nb 3 Sn、V 3 Ga、Nb 3 Ge,其中Nb 3 Ge超导 体的临界转变温度(T c)值达到23.2K。以上超导材料要用液氦做致冷剂才能呈现超导态,因而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1986年,德国科学家柏诺兹和瑞士科学家穆勒发现了新的金属氧化物超导材料即钡镧铜氧化物(La-BaCuO),其T c为35K,第一次实现了液氮温区的高温超导。铜酸盐高温超导体的发现是超导材料研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打开了混合金属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方向。1987年初,中、美科学家各自发现临界温度大于90K的YBacuO超导体,已高于液氮温度(77K),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获得重大进展。后来法国的米切尔发现了第三类高温超导体BisrCuO,再后来又有人将Ca掺人其中,得到Bis尤aCuO超导体,首次使氧化物超导体的零电阻温度突破100K大关。1988年,美国的荷曼和盛正直等人又发现了T 1 系高温超导体,将超导临界温度提高到当时公认的最高记录125K。瑞士苏黎世的希林等发现在HgBaCaCuO超导体中,临界转变温度大约为133K,使高温超导临界温度取得新的突破。 二、高温超导体的发展现状 目前,高温超导材料指的是:钇系(92 K)、铋系(110 K)、铊系(125 K)和汞系(135 K)以及2001年1月发现的新型超导体二硼化镁(39 K)。其中最有实用价值的是铋系、钇系(YBCO)

化工本科毕业论文综述

聚氨酯合成原料进展 摘要 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最基本聚氨酯合成的原料及其特点以及利用淀粉、松香、植物油、纤维素、木质素等生物质原料用合成氨酯泡沫塑料的研究进展。以生物质替代石化原料,可以改善聚氨酯泡沫塑料生物降解性等性能,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重点对以木质素为原料合成聚氨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以及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原理及工艺进行了概述。对我国聚氨酯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领域分布作了分析。同时对世界聚氨酯及其原料工业的现状及进展有所描述。 关键词:生物质,木质素,聚氨酯泡沫塑料,水性聚氨酯合成,进展

英文题目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basic synthesi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polyurethane materials using starch, and rosin, vegetable oil, cellulose and lignin in synthetic ammonia ester foam biomass materials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stics. Biomass alternative to petrochemical materials, can improve polyurethane foam plastics biodegradation, such as performance, can reduc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Key to the polyurethane lignin as raw material research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is discussed, And the synthesi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principles and process wer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olyurethane field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Meanwhile to the world of its raw material industry polyurethane described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biomass,Lignin,Polyurethane foam plastics,The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synthesis,progress

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5万t/aPVC生产装置——合成转化工段单体 合成工序的初步设计 学生姓名吕霁桐 学号2011011456 系、年级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院2011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 课题的来源: 本课题由指导教师根据中盐株洲化工集团有限公司(PVC厂)氯乙烯单体合成工序的生产工艺来确定的。 目的: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与设计,结合毕业实习,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意义(包括应用前景): 聚氯乙烯(PVC)的易燃性、耐磨性、抗化学腐蚀性、水汽低渗透性好,此外,综合机械性能、制品透明性、电绝缘性、隔热、消声、消震性好,是性价比最为优越的通用型材料。因此用途极为广泛,可用来生产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电子材料、日常消费品等,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和包装等各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热塑性合成树脂之一,塑料制品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品种之一。2002年世界总产能约为3400万吨,消费量约为2800万吨;2009年世界生产能力已上升到约3900万吨,需求量约为3700万吨;2010年世界生产能力为4300万吨,需求量4200万吨。尽管目前世界对PVC生产和制品的环保制约政策越来越严厉,但由于性能优良,生产成本低廉,仍具有较强的活力,特别在塑料门窗、塑料管道等建材领域。 我国聚氯乙烯(PVC)工业起步于50年代,第一个PVC装置于1958年在锦西化工厂建成投资,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1]。到目前为止,我国有PVC树脂生产企业80余家,总生产能力达220万吨/年。PVC由氯乙烯(VCM)聚合而成,工业生产一般采用4种聚合方式:悬浮法、本体法、乳液法和微悬浮法。其中悬浮法PVC树脂产量最高,占80%。VCM悬浮聚合是以水为介质、加入VCM、分散剂、引发剂、pH值调节剂等,在搅拌和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聚合。现在,国内引进PVC生产技术及设备的项目有二十项左右,其中生产能力最大的两套设备是上海氯碱股份有限公司和齐鲁总公司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化工工艺毕业论文范文 1当下的发展水平 下面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第一,生产的效率低下。就我国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存在一个盲区,重点就在于生产的效率较低。 在化学工程的研究的过程中,生产技术首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环境污染的现象依旧没有被制止。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的化学生 产的实验的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做不到理想的反应,反应现象达不 到预计的效果。在这一系列的生产实验的过程中,事实上,环境污 染的现象已经在悄然的发生了,化学实验所产生的残留物、化学实 验败北过程中所造成的化学污染。实验过程造成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十分的严重,经济浪费更是不在话下,极大的降低了生产的效率水平。另一方面,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化学产品的使用效率低下,根本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第二,化学工程的生产过程,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化学污染在当下我国的环境污染的 比重中占了较大成分。重工业,尤其是金属工业所产生的污染现象 尤为严重。在对水资源的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废弃水中的金属含量 严格的超过了安全性能的指标。水资源的污染,也会对地下的土质 产生影响,而土质又会影响农业的产值,这样看来,化学生产所造 成的污染现象是严重的。另外,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废弃水的直 接排放,给自然环境同样造成了污染。第三,化学工程的不连贯性,很容易生产的间断性,从而影响生产的进度,尤其是当它发生了不 合理的间断的时候,很快就会对整个生产的过程产生影响。由此看来,生产效率的低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以及生产的不合理的 间断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阻碍着化学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2我国化工生产工艺解析 从上文中,对于我国目前的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我国的化工生产工艺还不是非常完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化学的生产工艺需要有哪些改进呢?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取哪些最 新的化学生产工艺能够降低化学生产所产生的污染呢?第一,化学生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兰州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微乳液体系参数的测定以及相行为的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填表时间:年月号 摘要:采用稀释法计算了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的微乳体

系的结构参数和醇由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随ω的增大,水内核半径Rw、界面层厚L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和醇在微乳粒子表面的平均聚集数n增加,而醇转移自由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GθC→i、分散相所占总界面面积Ad和颗粒总数Nd减小,测定CTAB/正丙醇/环己烷/水三相微乳液体系的“鱼状”相图和单相微乳液体系拟三元相图从“鱼状”相图的位置考察CTAB形成单相微乳液的效能。用电导法确定单相微乳液体系的结构(W/O、B.C.、和o/w)。考察微乳液结构和温度对微乳液电导率的影响。 关键词:微乳液;结构参数;稀释法;CTAB;相行为的研究 文献概述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掌握国内外文献查阅的一般方法 2.学习有关文献综述及实验工作报告的写作方法 3.初步了解微乳液的结构与性质及研究方法 4.了解并掌握微乳液的结构参数的测定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1.1微乳液的类型、结构和性质 微乳液是由水(或盐水),油,表面活性剂和主表面活性剂等组成,在适当比例下,自发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稳定体 系[1],由于它有很强的增容能力和超低界面张力的特性,由舒 尔曼(Schulman)在1943年首先制得,并在1959年正式命名为

“微乳液”。微乳液可分为单项微乳液和多相微乳液。前者是一个均匀的相体系,它们有三种结构之分,O/W型微乳液型,双连续型微乳液和W/O型微乳液。后者指微乳液存在二相平衡或者三相平衡中。在某些条件下,将发生winsorI型 ,winsor Ⅲ型,winsorrⅡ型,及下相微乳液(O/W型),中相微乳液(双连续性),上相微乳液(W/O型)的变化。单相微乳液,微乳液体系经常用三元相图或三元相图表表示。影响单相微乳液的因素:Bansol碳原子数目相关性,电介质对单相微乳液影响,温度对单相微乳液的影响。单相微乳液组成,除油和水以外,对于单烃链尾巴的离子表面活性剂,还需要加上中碳链长的助表面活性剂(醇,胺,有机酸等),对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双烃尾巴的表面活性剂,往往不需要助表面活性剂。多相微乳液,winsor分类:在水(或盐水)—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可能存在许多平衡。winsor将下相微乳液和剩余水,上相微乳液和剩余油,中相微乳液和剩余水,剩余油等三类平衡体系,分别称做winsorⅠ型,winsorⅢ型和winsorⅡ型。 Lindman等人用NMR方法测定了WinsorⅠ,Ⅲ和Ⅱ型中各个组成(油,水,表面活性剂,醇等)的自扩散系数,证明中间微乳液具有双连续结构[2]。 微乳液相对于普通乳状液有两个特点:一是其形成完全是自发的,不需外界提供能量;二是微乳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存放过不会发生聚结,且离心不分层[3],典型的被称为

论文格式 各种表格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专业(四号宋体) 年级(四号宋体) 姓名(四号宋体) 论文(设计)题目(四号宋体) 指导教师(四号宋体)职称(四号宋体) 20 年月日(小二号宋体居中)

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 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专业年级 学号指导教师 学生承诺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 1、在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遵守学院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毕业论文(设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2、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引用他人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加以了注释和说明。 3、如有违规行为发生,我愿承担一切责任及相关的消极后果。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指导教师承诺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 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经过本人认真的核查,该同学的毕业论文中未发现有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的现象,未发现篡改研究数据。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论文参考格式: 目(空四格)录(黑体三号字加黑居中) (空2行) (以下内容行间距离1.5倍行距) 摘要(宋体四号字) (x) 关键词(宋体四号字) (x)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四号加黑) (x)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四号加黑) (x) 1 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 (x) 一级标题理科类以1,2,3…排序,文科类可以一、二、三……排序 1.1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 (x) 二级标题理科类以1.1,2.1,…排序,文科类可以(一)、(二)、(三)……排序 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 (x)

化工专业毕业论文

离子膜烧碱生产和 产品检测 专业:化学教育 姓名:高璐

目录 一、前言 (2) 二、实验部分 (3) 1、离子膜工艺优点 (3) 2、离子膜生产工艺 (4) (1)生产任务 (4) (2)物料特性 (4) (3)产品用途 (4) (4)原料 (5) (5)生产原理 (5) (6)工艺控制指标 (9) (7)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10) (8)安全生产 (10) 3、工艺优化 (11) 三、结果分析 (13) 1、成品质量检测方法 (13) 四、结论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离子膜烧碱生产和产品检测 [摘要] 介绍了国内烧碱行业的发展情况,指出离子膜烧碱的优点,并详细介绍了离子膜烧碱的生产工艺,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工艺的优化,如解决冷凝液倒流、排除不凝气。同时用酸碱滴定对产品进行了含量分析。 [关键字] 离子膜烧碱分析工艺 Ionic membrane caustic soda production and product testing 0803 Industrial analysis and detection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domestic caustic soda,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of ionic membrane caustic soda,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ionic membrane caustic soda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in the actual operations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 such as solving the condensate gas back, exclude coagulation. Use acid-base titration product was content analysis. [Key word] Ion film caustic soda, Analysis, Industrial art 一、前言 烧碱是一种重要的氯碱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离子膜烧碱不仅质量好,能耗低,“三废”排放少,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由石棉隔膜法制碱造成的石棉绒对水质的污染和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烧碱产业发展迅速,2004年生产能力只有1190万吨,2007年增加到2l81万吨,2008年进一步增加到2472万吨,同比增长l3.34%。其中离子膜法烧碱工艺因为具有能耗低、产品质量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清洁环保等优势发展较为迅速,新扩产的烧碱项目中以离子膜碱为主,2007-2008年扩能统计显示,新建离子膜烧碱产能占到同期烧碱扩能的92%[2]。 目前世界上生产烧碱的方法有4种:隔膜法、水银法、离子膜法、苛化法。隔膜法、水银法和离子膜法都是通过电解盐水生产烧碱;而苛化法则是以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苛化法目前仅在少数地区采用,我国苛化法烧碱仅占总产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70302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并能从事分析化学方面的科研、教学和应用开发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道德修养并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2.掌握坚实的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 严谨的科研态度;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熟练使用现代分析技术和仪器以及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价等能力;具有 从事分析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专业论文摘要。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 3.具有健康的体魄,品行端正,诚实守信。 二、学习年限 学制:3年,学习年限为2-3年。 三、研究方向 1、现代分析技术 2、资源分析化学 3、药物分析 四、培养方式 硕士课程学习与阅读专业文献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厚扎 根基与进行研究相结合。 第一学年,重点学习公共课、专业学位课及选修的非学位课,同时按指导教 师要求阅读专业文献;进入实验室熟悉工作环境及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第 二学年,重点进行专业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同时修满培养环节学分。第三学年,完成学位论文写作并通过论文答辩。在三个学年度里,必须完成培养环节所要求 的培养内容。 五、课程设置(见附一)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课程总学分为27-30学分,培养环节学分不 少于4学分。学位课为15学分和非学位课为12-15学分。除数学、英语、政治外,18学时为1学分。学位课程54学时3学分,非学位课程36学时2学分。 如果选择学位课作为非学位课,则为54学时2学分。课程必须在第一学年内全 部修完。 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 硕士生一般在修满规定学分的基础上,应系统阅读本学科文献并在导师指

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 论文完成了管式加热炉工艺相关设计,包括燃烧、辐射室、对流室、余热回收及通风系统等模块,得到辐射室炉膛温度、炉管表面热强度、对流室介质出口温度、排烟温度等参数,适用于常减压、重整、焦化等不同用途,圆筒炉、双室立式炉、双面辐射立式炉等不同结构加热炉的相关问题。 通过测定、经验以及计算可获得传热系数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该加热炉的真实传热能力以及传热效率,对加热炉的是否选用提供决定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加热炉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排烟损失是加热炉能量损失中最大的一部分。因此在考虑加热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降低排烟温度以及控制过剩空气系数是比较有效的节能措施。强调了传热的最近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以及热辐射;理论分析为节能效果提供了定性的分析,热力计算为节能效果提供了一个定量的分析。通过本论文也可在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改造以及燃料的节约方面寻求到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管式加热炉;类型;结构;传热系数;炉温、炉压;节能。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前言 (4) 第一章管式加热炉概述 (5) 1.1管式加热炉的一般机构 (5) 1.1.1辐射室 (5) 1.1.2对流室 (5) 1.1.3 余热回收系统 (6) 1.1.4燃烧器 (6) 1.1.5通风系统 (6) 1.2管式加热炉的主要类型 (7) 1.2.1蒸馏炉 (7) 1.2.2 残渣油加热炉 (7) 1.2.3加氢炉 (8) 1.2.4重整炉 (9) 1.2.5气体加热炉 (10) 1.3管式加热炉的特点 (10) 1.4管式加热炉的作用 (10) 第二章传热 (12) 2.1 传热过程 (12) 2.2 传热的基本方式 (12) 2.2.1 热传导 (12) 2.2.2 热辐射 (13) 2.2.3 热对流 (14)

化学师范生毕业论文

化学师范生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初中化学学案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 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科门类理科 专业化学(师范) 学号1209410003 姓名聂俊 指导教师唐永强 2016年 5 月 4 日

摘要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打好教育基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学习中使学生各方面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创新意识,顺应时代要求等等,都对现代教育的高效性提出了要求,顺应而出的便是学案应用于学生日常学习中。我们将聚焦于学案教学模式下,通过分析实际情况,结合实际经验,针对学生情况,制定完整的学案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乐于获取新知识等方面。如何将学案应用好便成为当下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案教学模式是现在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的应用需联系家长,学生和教师三方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学案;化学课堂结构;应用性;学案教学模式

Abstract In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 today, how to play a good basic education, realiz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daily study the students can get effective training, enhance students' scientific inquiry spirit, to stimul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so on, the modern education, requests, adaptation and is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in students' daily learning. We will focus on learning plan guidance mod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to develop complete incentive plan for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willing to acquire new knowledge. How will the plan application good moment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Case teaching mode is now a kind of new teaching mode,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to contact parents,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common effort. Key Words:teaching plan structure application case teaching model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