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教学设计

9、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教学设计
9、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教学设计

9、词两首

蒋沟小学董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结合坐着的生活背景去理解词所包含的情感。(重点)

3、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想象词中的意境。(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宋朝是词的王国,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词人,你熟知的人物有谁呢?(生答)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猜猜这幅对联说的是谁?(李清照)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如梦令》。

二、了解词人,知人论世

1、介绍作者。说说你查到的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邱县人。父亲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女词人。著作有《李易安集》。

2、了解词作。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到现在演化而成的就是我们的歌词。如梦令,词牌名。(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

这首词是她晚年时期对早年生活的回忆。

三、走进词句,读通读顺

1、正音朗读:兴,尽兴。

2、学会停顿:试读——范读——练读

3、解词释义:

(1)自学提示:通过朗读,你欣赏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说一说你从哪句体会到的?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点拨:给每一幅图起一个名字,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a.西亭日暮图(交代了时间、地点)

b.欢乐饮酒图(沉醉)

c.误入藕花图(初夏,藕花盛开)

d.鸥鹭惊起图(快速划船惊动了鸥鹭)

小结:全词只有33个字,却写出了游玩的时间、地点和心情,语言及其凝练。

三、再读词作,体会感情

1、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词人当时的心情呢?(主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词,

边读边画出能够表达心情的词句。自学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兴”,尽兴的欢乐,尽兴的饮酒,或许尽兴的谈笑。

“沉醉”醉在美酒,醉在佳人,醉在美景。

两个“争渡”,不忧时间,自由自在。

(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悠闲自在)

2、指导朗读,读出兴致未尽,读出沉醉之情。(聆听歌曲《如梦令》)追问:此

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清照?(快乐的、自由的)

3、出示《声声慢》,自由朗读,不必究于解释,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教师点拨:此时,晚年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生活中只剩一个

“愁”字。)

4、《如梦令》是她在晚年时回忆起少女时期的快乐时光而写的。再去读一读,读出当时李清照的自由快乐。

四、拓展延伸,小试身手

1、当堂背诵,看谁最快完成任务。

2、请选择一幅你喜欢的画面,用你的文字去再现当时的欢乐景象。(用上表示颜色、动作等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五、作业布置

1、自行默写这首词,请同桌批改。

2、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如梦令

李清照

日暮沉醉欢乐

误入藕花

惊起鸥鹭自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理解诗词的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

3、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猜诗人张志和名字的由来。

张志和16岁那年给朝廷写了一本折子,皇帝非常喜欢,于是赐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这四个字不仅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也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

2 、引出《渔歌子》。看到“渔歌子”这个词牌名,你想到了什么?(生答)

二、读词画景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正音朗读:两个平舌音“塞、蓑”,一个翘舌音“箬”,“斜风细雨”也会有学生念

不准。

2、词中有景

学生一边读词,一边对照课本插图圈出词中出现的九种景物。假如黑板就是一幅画,

你会如何安排这些景物呢?请一位同学将写有景物名称的词语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初步体会景物之美。

3、词中有画

你看到了词中哪些绚丽的色彩?请你给这些景物配上色彩再读一读。

4、描绘全词

静静地走进词中这幅迷人的画卷,你一定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

写此时脑海中最清晰最动人的一处画面。你能用上这些动人的词语来描绘这样的美景吗?同桌两人一组,快来试一试吧!(请两位同学来汇报)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在天空自由飞翔。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

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穿梭其中。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河中的小舟上,头戴青箬笠,

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粉

红的桃花点缀其中,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朦胧的意境。

5、小结:渔歌子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画卷。自由练读,读出画面之美。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三、品味钓趣

1、师配乐范读《渔歌子》,生想象词人的神情,说说词人有着怎样的神情?(快乐、惬意)

2、讨论: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补充资料:张志和不愿做官,只爱这山山水水,在太湖扁舟垂钓,自封“烟波钓徒”。

3、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他大哥怕他不归,写了首和词,意在劝弟弟回家,进一步理解词人“不须归”的深意。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独风浪起且须还。

如果你是张志和,面对哥哥的劝说,你会如何回应?把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写完

之后全班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4、小结:张志和喜欢如诗如画的美景,追求无拘无束、心志平和的田园生活。他的箬笠,他的蓑衣,他的人,他的心都已和大自然融为了一体。让我们记住这位千古词人,让我们记住这首千古名词。

四、作业布置

1、背诵《渔歌子》

2、完成相关练习。

五、板书设计

渔歌子

张志和

如诗如画的美景心志平和的追求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 经典宋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多见,《词两首》也是刚刚编入新教材的新课文。对李清照的偏爱让我对《如梦令》是一见钟情,再加之还从未上过古诗词公开课,所以没有斟酌,没有犹豫,就定下了上这一课。 及至上网搜索才发现,自己认为是新课文的《如梦令》早因著名特级我盛新凤的课堂实录而闻名遐迩,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之感。于是,沉下心来,先钻研教材,研究《如梦令》,研究李清照。读词就是在读背后的词人,反之要读懂这首《如梦令》就得先读懂词人的心,词人的情。几天里,再次走近李清照——这位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一次又一次地低吟浅唱《如梦令》。于是有了“兴尽”其实是“兴未尽”,“沉醉”不仅仅是醉在美酒中,还醉在美景中,醉在美丽的意外中,醉在美好的生活中。“争渡”是少女们抢着划船,也是作者焦急心情的流露。 有了对清照思想情感的准确把握,对《如梦令》的深入解析,对学生情况的了如指掌,此时的我底气足了,思路明了。于是整理思绪,把自己的教学理念、自己的教学风格融入到教学设计之中,抛却浮躁,找回本我,终于“吹尽黄沙始到金”,一份《如梦令》的教学设计诞生了! 学会品词,重要的是其过程和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所列举的“醉”、“暮”、“兴”、“记”等词语,体现了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解读。我并没有否定哪个词不妥,还让学生把这些词逐一在黑板板书。板书已不仅是我对文本解读的体现,还是学生学习心得的交流。在这基础上,我再引导更欣赏的是“醉”字,并说明“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我的组织引导恰当好处。此外,在品读语言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诵读,边读边思,边读边悟,使学生诵读水平的提高建立在语言理解基础上 学生深情地吟诵《如梦令》,从我补充的资料中感受到了早期李清照的幸福、快乐的生活,此时接着补充《传统文化》书上她后期生活的作品代表《声声慢》。在声泪俱下的配乐范读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她的词风转到了对愁苦生活的倾诉

六年级语文下册 词两首—如梦令 1教案 苏教版

词两首—如梦令 精读《如梦令》,感受美酒意象 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师:今天盛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你们读过词吗? 生:读过。 师:读过哪首词? 生:《长相思》! 师:那你们能不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 生:诗的话每一句的字数是一样的,词的字数不一样。 师:对!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被称为长短句。 师:你们学的《长相思》是不是句子有长有短? 生:是! 生:词分上阙和下阙,诗是没有分的。 师:对!有的分上阙和下阙了,有的也没有分的。 生:《长相思》是词牌名,它不是题目。 师:所以词有词牌名。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的词牌名? 生:“忆江南”。 生:“西江月”。 师:对,这些都叫做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而且每一种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就叫做—— 生:如梦令。 师:想迫不及待地读读这首词了吧?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生读词。 师:平时你们是不是喜欢大合唱?(笑)我可喜欢听一个人读。谁愿意一个人来读一读?

生(女)读。 师:挺不错的,特别是她把里边的多音字读准了。兴:在这读第四声。表示兴致、兴趣。什么时候读第一声? 生:大兴安岭、兴奋。 师: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找个男孩子来读一读。 生(男)读词: 师:我觉得应该给他点掌声,他已经注意了停顿,能读出些词的味道来了。好,看起来把这首词读通顺、读正确没问题吧? 生:没有问题! 师:咱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好! 生齐读词。 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师: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 (学生默读) 师:小声地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 师:咱们先来说一说。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 生: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就是李清照经常和她的朋友去溪边的亭子里玩。 师:“暮”指的是—— 生:就是说,李清照记得一次和她的朋友一起去溪边的亭子里看落日美景。 师:哦,你这样说咱们都听明白了。 师:好,接着往下说,你还学懂哪一句了? 生:我知道第二句“沉醉不知归路”的意思就是每天看到很晚,然后一直看到尽兴还不回家。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来是“每天”? 生:是有一次。 师:是啊,作者就向我们记叙了一次郊游的经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注释中有。 师:哦,看来,看注释也是一种很好的学词方法。 师:那么这个“醉”指的是—— 生:陶醉了。 师:盛老师在这儿给你们补充一个信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从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李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反思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反思 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教学反思宋英梅学生初学宋词,首先是有趣易懂。给大家的李清照如梦令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核心提示:——为了寻找标准答案一直淡淡地喜欢着李清照,对她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记住了她的几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最先进入我灵魂深处的,但那时是不理解她“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心境的,后来渐渐知道了她少年时的快乐,新婚时的甜蜜,中年时的幽怨……所以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为了寻找标准答案 一直淡淡地喜欢着李清照,对她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记住了她的几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最先进入我灵魂深处的,但那时是不理解她“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心境的,后来渐渐知道了她少年时的快乐,新婚时的甜蜜,中年时的幽怨……所以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也许是过分喜欢吧,当学生无法确定“如梦令”词牌名还是题目时,我就随手在黑板上写下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告诉他们这是李写的另一首《如梦令》,学生咿咿呀呀地读着,一脸的笑意说是词牌名。我也不急,进入了课文的教学。 由于预习,词早就会背了,词意也早就写在书上了,孩子们都很得意,大有“你不教也没关系”的感觉。于是我检测了几个重点字

词,逐句让他们说说意思,可他们搬来的要么是《课课通》上的,要么是拓展阅读上的,似乎也是一首首“清词”,学习底子薄的同学就只有听的份了,于是我直接进入了下一步教学:仔细观察画面,按照你的观察顺序用自己的画描述画面。叽里呱啦,全员参与,每每说到我的困惑处,我就说“是吗?”请了三四个同学说过后,他们叫了起来:到是喝醉了“不知归路”还是天晚了“不知归路”?“兴尽”到底是高兴极了,还是兴致未尽呢?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我进教师前,依然不明确,网上关于此的争论也很多,我似乎无法定夺。 于是他们再读诗,静心思考,原来在“溪”“亭”“夕阳”“藕花”的美景中,和知己出游,是最幸福的事,所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陶醉于美景,陶醉于浓情。在美景中和知己游赏,心情愉悦到了极点,可是天色“晚”了,只能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这因为这份“愉悦至极”和“意犹未尽”“恋恋不舍”,词人在事隔许久后依然“常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更多程度上说,是孩子们开阔了我的思维。我觉得只要进入情境,感悟合情合理就行了,似乎不需要什么标准答案了!因为我觉得孩子的,合理的,就是标准的! 轻松学完,还剩十几分钟呢!于是赶紧拿出家作本,开始默写,正确率较高,我也就放心了。时间多余,我们在读读李的另外一首词吧!学生开始想刚才那样快乐地“昨夜雨疏风骤……”因为这几天江南春天的确是“昨夜雨疏风骤”学生对于理解词意还是没有太多障碍的。我问:为什么你读得那么快乐?学生说春天景美呀,早晨醒来心情愉快,“海棠依旧”心情愉快……我问真的吗?词人也认为“海棠

小学语文_如梦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 如梦令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这样的季节往往会使人诗性大发,此时此刻,你最想为大家朗诵哪首诗词? 请生朗诵…… 2、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词,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夏日绝句》,是同学们在练习二中接触的一首诗歌。多媒体出示:《夏日绝句》 说说作者是谁?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生回答并有感情的朗读。 今天我们要一同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词。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李清照。(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介绍李清照,再介绍一下词牌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多媒体出示《如梦令》 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1、师: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指出多音字“兴”生字“藕”) 2、师: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 3、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单斜线给词分分节奏。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 4、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如梦令》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词两首《如梦令》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4题;共66分) 1. (4分)按拼音写汉字。 cháng jìchén zuìwù rùzhēng d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我能把字写漂亮。 rú mèng lìngǒ huājīng q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归路藕花争渡 4. (3分)写出近义词。 常记—________ 深处—________ 沉醉—________ 5. (3分)写出反义词。 常记—________ 深处—________ 沉醉—________ 6. (6分)比一比,再组词。 和 ________ 山________ 气 ________ 秋 ________ 出________ 毛________

7. (5分)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常记溪亭日暮 ②沉醉不知归路。 8. (10分)翻译下列句子。 (1) 常记溪亭日暮。 (2) 沉醉不知归路。 9. (12分)给下列生字换个部首变成新字再组词。 校________ ________ 琅________ ________ 蜂________ ________ 汲________ ________ 操________ ________ 瓣________ ________ 10. (2分)根据诗词理解填空。 词是我国古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做________。词的种类有________,如“如梦令”“渔歌子”。 11. (2分)文学常识填空。 李清照号________,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________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12. (2分)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如梦令》中“兴尽”的“兴”指的是兴奋。________ ②《如梦令》这首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不知归路”。________ 13. (4分)填空。

李清照《如梦令》(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会!) 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 名学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这首歌好听吗?(好听!) 对!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词,知道了(1)词是诗 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2)词的特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 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

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词不分段称为“单调”,分段称为“双调”“三叠”“四蝶”。又叫“片”或者“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除了小令外,词还有其他两类:;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3)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4) 在了解了有关词的一些基本内容之后,我们学了就用,试着用初学的知识来看一看《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它属于词中的哪一类呢?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词牌名如梦令,属于小令,因为它只有33个字) 一.作者简介: 同学们:风格分类: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传统文化李清照《如梦令》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李清照资料的学习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了解词和词人的有关知识。 1.师引入:孩子们从一年级到现在肯定是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对不对?谁是咱们这个班里面古诗念得最有味道的一个?推荐一个,带着大家来念几首古诗,好不好? 生:(学生领念) 师:孩子们脑海中的古诗还有很多吧,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不往下念了,这节课蒋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和她的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与她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 板书课题:如梦令,齐读课题。 学生拿出学习卡。 2.词简介 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词牌名。 指名汇报搜集的相关词的资料。 边汇报边结合课件《如梦令》加以理解。 3.李清照简介 指名汇报搜集的相关李清照的资料。 边汇报边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一读《如梦令》,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自由大声读: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2.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指导“兴”读第四声,“亭、争、惊”是后鼻音,“藕”字写法。 3.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词。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单斜线给词分分节奏。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读出味道来。 4.范读课文录音。 5.齐读。说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请生齐读这首词。师: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 二读《如梦令》,读懂词意。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

9 词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形象的画面,体会词的意境,感受生活的情趣。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背诵《如梦令》。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领悟词的内容与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准备 插图、课文配乐诵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 1.板书课题:9。词两首。介绍“词”的基本常识。

2.板书《如梦令》。介绍作者李清照。 二、初读《如梦令》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并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朗读,指导书写“藕”字。 3.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好词的节奏。 4.词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三、精读《如梦令》 1、轻声朗读课文,借助书中插图初步理解的内容,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交流 (1)、这首词记叙了词人的一次交游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常记”一词我们也看出词人是在回忆往事,那天词人心情愉快,开怀畅饮,微醉而归,为何会“不知归路”? (3)“日暮”和“醉”为“误”埋下伏笔,使“误入藕花深处”显得合情合理。词人在误入之后有何表现? 3、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难怪词人把它记录了下来。你能用语言来描绘吗?想象画面,练习描绘。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读好它吗?指导朗读《如梦令》。 5、配乐朗读。 6、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

最新部编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学习古词的方法。迁移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学习古诗词兴趣,培养古诗词热爱激发学生 二、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想象词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词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教具准备:课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营造学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师:同学们,春天到来,又是郊外踏青的好时节。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过?你去了哪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那迷人的江南美景,你想到了哪首词?(点名)(课件,音乐) 1、忆江南

师:掌声送给她!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天,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诗人苏轼留下了这样的诗篇: 3、山行 秋天,人们喜欢登高远游,这满山的红叶,我们又想到了 4、梅花 冬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雪寻梅,墙角数枝梅—— 师:多美的诗句啊!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名篇佳作,难怪有作家说道——(课件出示于丹与叶延滨的话)看了这两段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上课! 二、正式上课: 师:我们今天来学一首关于郊游的古词(板书:古词)——如梦令(板书:如梦令)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作者是(板书:【宋】李清照)如梦令是词牌名,是用来吟唱的,又叫曲子词,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格式和韵律。??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有“词国女皇”之称。 三、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 (一)自主学习,读“通”本词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 评价:字正腔圆!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兴”读准了,(出示课件:藕花和

如梦令教学教案设计

《如梦令》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门世家,早有诗名,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唱和相随,生活比较美满,所以,其早期的词作大多表现一位处境优裕的少女、少妇,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闲愁或夫妻别绪,也不过几缕淡淡的感伤,无妨其欢快明朗的基调。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她在突然之间接连遭受到国破、家亡、夫丧的惨痛巨变,自己也不得不颠沛流离,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内心充满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总的看来,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了宋词中婉约派的风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长,故能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

六年级语文下册 词两首如梦令 1教案 苏教版

精读《如梦令》,感受美酒意象 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师:今天盛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你们读过词吗? 生:读过。 师:读过哪首词? 生:《长相思》! 师:那你们能不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 生:诗的话每一句的字数是一样的,词的字数不一样。 师:对!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被称为长短句。 师:你们学的《长相思》是不是句子有长有短? 生:是! 生:词分上阙和下阙,诗是没有分的。 师:对!有的分上阙和下阙了,有的也没有分的。 生:《长相思》是词牌名,它不是题目。 师:所以词有词牌名。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的词牌名? 生:“忆江南”。 生:“西江月”。 师:对,这些都叫做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而且每一种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就叫做—— 生:如梦令。 师:想迫不及待地读读这首词了吧?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生读词。 师:平时你们是不是喜欢大合唱?(笑)我可喜欢听一个人读。谁愿意一个人来读一读? 生(女)读。 师:挺不错的,特别是她把里边的多音字读准了。兴:在这读第四声。表示兴致、兴趣。什么

时候读第一声? 生:大兴安岭、兴奋。 师: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找个男孩子来读一读。 生(男)读词: 师:我觉得应该给他点掌声,他已经注意了停顿,能读出些词的味道来了。好,看起来把这首词读通顺、读正确没问题吧? 生:没有问题! 师:咱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好! 生齐读词。 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师: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 (学生默读) 师:小声地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 师:咱们先来说一说。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 生: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就是李清照经常和她的朋友去溪边的亭子里玩。 师:“暮”指的是—— 生:就是说,李清照记得一次和她的朋友一起去溪边的亭子里看落日美景。 师:哦,你这样说咱们都听明白了。 师:好,接着往下说,你还学懂哪一句了? 生:我知道第二句“沉醉不知归路”的意思就是每天看到很晚,然后一直看到尽兴还不回家。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来是“每天”? 生:是有一次。 师:是啊,作者就向我们记叙了一次郊游的经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注释中有。 师:哦,看来,看注释也是一种很好的学词方法。 师:那么这个“醉”指的是—— 生:陶醉了。 师:盛老师在这儿给你们补充一个信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从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李清照虽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欢喝酒,所以说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宋词-如梦令_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2)溪亭:临水的亭台。(3)日暮:黄昏时候。(4)沉醉:大醉。(5)兴尽:尽了兴致。(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7)回舟:乘船而回。(8)误入:不该入而入。(9)藕花:荷花。(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争,使劲、抢着。(11)惊:惊动。(12)起:飞起来。(13)一滩:满滩。(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译文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简评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

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赏析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9.如梦令

09.如梦令 一、圆心:品味古诗词意蕴,感受作者的情感,体味古诗词不同的艺术风格,培养学习宋词的兴趣。 二、半径: 1. 理解“兴尽”“争渡”及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 3.通过想象来品味意境,体悟作者“沉醉”的感觉,并能想象所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4.了解李清照的词风与人生际遇有关,领悟文字的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并检测预习。 同学们,你们即将小学毕业了,意味着将告别的美好的童年生活,习作1我们写出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今天让我们随着宋代词人李清照一同去感受她的欢乐趣事吧! 1.我们请前不久学过李清照的哪首诗?板书:李清照(个别背诵《夏日绝句》) 通过预习你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介绍,相机出示简介(齐读) 2.李清照被称为“词国女皇”,与“诗仙”李白,“词圣”李煜并称为“词家三李”。我们今天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16岁时候写的乐事。 “如梦令”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出示)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 3.还知道哪些词的词牌名?打开测写本写两个,交流出示齐读(忆江南、西江月、菩萨蛮……)补写两个 4.打开书,谁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正音:兴:在这读第四声。表示兴致、兴趣。指导“藕”字书写。 导学: 一、初读:在音韵、语调里捕捉词的情感。 怎么才能够把词读出韵味来呢?指名读(预设:我听出了这位同学读出了节奏感)节奏:读词的时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比如说吧,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出示有节奏的词)来,自由读读,谁来读读。(练读——指读)(评价预设:我听出了节奏感,谁再读?读得很响亮,注意了暮。。。。。。) 韵脚:关注“暮、路、处、渡、鹭”,朗读要响亮。。 这样读就有了诗意,有了音乐的美。(齐读这首词) 二、解词,了解大意。 1.过渡:光读通读美还不够,还要把它读懂了,能不能联系自己的预习,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相机说说“兴尽”“争渡”意思。 2.你能联系这些词意大致说说整首词的意思吗?(个别交流) 3.原来作者回忆了一次郊游的经历,这首词只有多少字?(三十三!)三十三个字就把这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我们可以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看看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预设:哪些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老师也觉得这首词的“词眼”)是“醉”,板:醉 4.讨论:是什么让她沉醉了?(预设:李清照沉醉的原因?“醉”——这里的风景很美,再加上喝了些酒,作者就沉醉了,才有了下边的情景。板:酒景三、牵引“醉”线,分层解读。 再仔细地读读词,想想作者沉醉在哪些画面之中?哪些词呈现了画面感?(交流出示)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精选3篇)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这样的季节往往会使人诗性大发,此时此刻,你最想为大家朗诵哪首诗词? 请生朗诵…… 2、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词,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夏日绝句》,是同学们在练习二中接触的一首诗歌。多媒体出示:《夏日绝句》 请生读诗歌,说说作者是谁?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生回答……

师介绍:这首诗歌是李清照40多岁时写的,那时兵荒马乱,国破家亡,她和丈夫在逃亡途中经过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句。生齐读诗歌。 今天我们要一同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词。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李清照和词的相关知识。多媒体出示:李清照和词的相关介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多媒体出示《如梦令》 二、读词 1、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双斜线给词分分节奏。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 2.说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请生齐读这首词。 三、品词 1、其实一首词也就讲述了一个故事,(板书:故事)自由读词,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师相机板书:沉醉、误入、惊起 A、“沉醉”仅仅是因为喝醉酒了吗?还被这无限的夕阳美景给沉醉了,想想,李清照可能和谁在喝酒?生自由回答……请生读第一句

六年级下语文说课9如梦令_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说课-9如梦令苏教版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如梦令》。 一、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词。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代表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藕”这个生字,初步了解词的相关知识,理解、感悟词意。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有地吟诵词,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品读词句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感悟词人快乐的心情以及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只有入境,才能悟神”,我把想象意境,诵读感悟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这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边读、边想、边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 著名古诗词评论家张中行先生曾说过: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透过语句及意义而唤起诗情,走入诗境。鉴于这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情趣

感受词与诗的不同之处就是我这堂课开始的目标,课前我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并同时出示歌词,也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让学生去感受词的特点并相机交流,学生可能会说:词可以当成歌词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有的词分上阕和下阕、词有词牌名等,此时教师出示词的知识,全班齐读。教师揭示课题以及作者,并加以解释。 在“大语文”环境下,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课前播放《月满西楼》并出示歌词,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词的特别之处,渲染优美的文学意境,唤起学生阅读的期待,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和热情。 二、初读体会,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只有静下心来读进去读上心、才能有所感悟,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充分的层层深入的读,才能达到感悟词意、词境、词情的目的。 在初读前,我会范读词,接着,我提出自学要求:学习古诗词,就要利用全身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倾听,用大脑想象,用心感悟,用嘴巴吟诵。然后,我就让学生自由练读,并指名展示朗读。在这里我故意将检查自学说成展示朗读,虽然只是字眼的差别,但这样说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接着,我出示字词的注释,让学生按四人小组分组学习,尽量用自己的话讲词的大意说一说。 中国的古诗词凝练,含蓄,你能找出这首词都是围绕哪个字来说的吗?学生会找到可能会找到“兴”、“醉”、“记”这几个字,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哪个更合适,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醉字既表示景色美,更表示诗人内心陶醉,所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教案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如梦令》教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教学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 3.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材分析: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之一。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富裕,父母百般呵护,因此她的生活无忧无虑,十分幸福,能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郊游时归途中误入藕花丛里,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的欢乐情景。表现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快乐。教学这首词,读懂、理解词的大意和背诵整首词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并理解词的意境。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味、感悟。 教案内容: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来。 3. 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能够描述出来。 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与“如梦令”、“李清照”相关的教学资料,参考《如梦令》教案(https://www.360docs.net/doc/cd16901945.html,/view/9f602446336c1eb91a375d1d.html),选择相关知识内容。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课件资料《如梦令》(https://www.360docs.net/doc/cd16901945.html,/view/1c2ba1c608a1284ac85043f8.html),通过课件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学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音乐《如梦令》(https://www.360docs.net/doc/cd16901945.html,/v_show/id_XMzAzNTkzMzE2.html),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如梦令》 (二)、投影展示,介绍背景材料: 1、什么是词?(教师简介)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2、什么是词牌?(教师简介)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3、李清照简介。(https://www.360docs.net/doc/cd16901945.html,/view/3066.htm)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及反思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及反思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这样的季节往往会使人诗性大发,此时此刻,你最想为大家朗诵哪首诗词? 请生朗诵…… 2、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这么多优美的诗词,今天我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夏日绝句》,是同学们在练习二中接触的一首诗歌。多媒体出示:《夏日绝句》 请生读诗歌,说说作者是谁?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生回答……

师介绍:这首诗歌是李清照40多岁时写的,那时兵荒马乱,国破家亡,她和丈夫在逃亡途中经过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句。生齐读诗歌。 今天我们要一同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词。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李清照和词的相关知识。多媒体出示:李清照和词的相关介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多媒体出示《如梦令》 二、读词 1、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双斜线给词分分节奏。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 2.说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请生齐读这首词。 三、品词 1、其实一首词也就讲述了一个故事,(板书:故事)自由读词,同桌交流一下,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师相机板书:沉醉、误入、惊起 A、“沉醉”仅仅是因为喝醉酒了吗?还被这无限的夕阳美景给沉醉了,想想,李清照可能和谁在喝酒?生自由回答……请生读第一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1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