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中麦角固醇的培养条件优化——无机盐

红曲霉中麦角固醇的培养条件优化——无机盐

摘要

红曲霉(monascus)是我国最早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有益真菌之一,主要集中应用在传统酒曲、制醋、着色、防腐等领域,国外红曲霉主要应用于肉品加工及其他食品着色方面。红曲霉可产生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酯化酶、果胶酯酶、麦芽糖酶等酶类;其药理活性物质可抑制胆固醇活性、降血压物质——麦角固醇。

目前麦角固醇的生产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关于碳源、氮源、初始pH值、培养时间、通气量等因素对细胞中麦角固醇的含量研究,有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研究。而无机盐对红曲霉菌产麦角固醇的影响国内外尚未见过报道(就目前而言;仅有惠丰立等人的《无机盐对酵母菌产麦角固醇的影响》[13]一文的发表。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扩大了无机盐对红曲霉菌产麦角固醇的影响筛选范围。

其主要研究了Ca2+、Mg2+、Fe2+ 、K+和Na+ 对红曲霉细胞生长及麦角固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几种无机盐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能促进或抑制红曲霉细胞生长。提高或降低生物量,对麦角固醇产量的影响明显的差别。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Ca2+、Mg2+、Fe2+ 、K+和Na+ 时,Ca2+、Mg2+刺激麦角固醇合成作用最强,其中Mg2+对麦角固醇单位产量影响最为显著高到21.75mg/g。又当接种量为10mL的种子液,培养温度30 0C 、转速为200r/min摇床培养120h。在此条件下,ZZ红曲霉菌株产麦角固醇单位含量达24.48mg/g 干菌体.麦角固醇总重46.52mg

关键词:红曲霉,麦角固醇(Ergosterol), 液体发酵,无机源,紫外分光光度法。

ABSTRACT

The monascus is our country most early applies oneof to food processing beneficial fungi, mainly concentrates theapplication in traditional domain and so on liquor tune, systemvinegar, coloration, anticorrosion, the overseas red tune mildewmainly applies to the meat processing and other food colorationaspects. The monascus produces enzyme class and so on amylase,saccharification enzyme, proteinase, esterification enzyme, pectinesterase, maltose; Its pharmacology active material may suppress thecholesterol activeness, fall the blood pressure matter - ergosterol.

At present the ergosterol production mainly uses the microorganismzymotechnics,About the initial pH value, the raise time, passfactor and so on spirit to the cell in the ergosterol contentresearch, had very many people to conduct thorough and the thoroughresearch in this aspect. But the inorganic salt becomes lucky the tunemold domestic and foreign to produce the ergosterol the influence notyet to see the report (in the present case; Only has Huifengliperson "Inorganic salt To produce Ergosterol toSaccharomycetes Influence" [ 13 ] an article publication. This articlein the original work foundation, expanded the inorganic salt to becomelucky the tune mold to produce the ergosterol the influence screeningscope.

This article has mainly studied Ca2+, Mg2+, Fe2+, K+and Na+becomeslucky the tune mildew cell growth and the ergosterol synthesisinfluence.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se kind of inorganic salt canpromote or suppress the red tune mildew cell growth in the certaindensity scope. Enhances or reduces the biomass, to ergosterol outputinfluence obvious difference. When in the culture medium separatelyjoins a quota Ca2+, Mg2+, Fe2+, K+ and Na+, Ca2+, Mg2+ stimulate theergosterol resultant action strongly, Mg2+is most remarkable to theergosterol unit output influence as high as 31.75 m g/g. Vaccinates10% kind of age is the 44h seed fluid, 28 0C 200r/min 摇床raises120h. Under this condition, the ZZ red Qu Mei ergosterol unit contentreaches 24.48 m g/g to do the mycelium .

Key word: The red tune mildew, the ergosterol,theliquid ferments, inorganic sourc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icmethod.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红曲霉(Monascus)属于真菌界(Eumycophyta)、子囊菌门(Ascomycetes)、真子囊菌纲(Euascomycetes)、散子囊菌目(Eurotiales)、红曲菌科(Monascaceae)、红曲霉属(Monascus)[1]。Monascu:是1884年法国学者van Tieghem分离到马铃薯培养基上的两株真菌Monascus ru ber(红色红曲霉)和Monascus mucoroides(毛霉状红曲霉)而建立的属,其字意为单子囊菌。后人发现其名称不确切,因其被子器(子囊壳)内含多个子囊。成熟后,子囊壁解体,子囊抱子就留在被子器中,误认为只有一个子囊,故名为Monascus。我国译名是根据用途而定为红曲霉菌[2]。红曲,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红曲霉(Monascus spp.)发酵而成的一种米曲,因其色赤红,故又名赤曲。

红曲霉在欧洲一度被视为一种腐败菌,但在东亚地区,红曲霉却是传统食品加工的神奇微生物[3]。作为东方国家的一种重要的“霉”,它在中国被发现和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有考证上溯至汉代的[4]。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书籍中,我们祖先大量记录了红曲在酿酒、发酵食品、食品色素、中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汉末王集诗赋《七释》有“瓜州红曲,参揉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的记载,证明当时己有红曲并用它作红饭或腐乳了。红曲的药用记载,最早当数元代吴瑞撰写的《日用本草》一书:“红曲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损。”其后的药书如《饮善正要》、《本草衍义补遗》、《本草备要》、《本草纲目》等都有关于红曲药效的记载。我国近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对红曲的功能有长达32字的叙述,将红曲的功能概括为“活血化癖,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净,癖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及跌打损伤”。现代研究发现红曲霉所代谢的生理活性物质除Monacolin:外,尚有GAI3A、麦角固醇(麦角固醇)、多糖

(polysaccharide),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等,均己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红曲霉菌(Monascus spp. ),这一先人留给后世的宝贵菌物资源,在千年之后已成为热门话题,其研究正方兴未艾,其必将成为生物科技的明日之星。

1.2红曲霉的形态特征

1.2.1红曲霉的形态

红曲霉为腐生真菌,其菌丝((hypha)具横隔系多细胞构造,具不规则的分枝,直径直径3~6μm,多核和多油滴,菌丝之间常有网结联合(anastomose)现象。细胞多核,幼时含有颗粒,老后含空泡及油滴(guttulate)。细胞壁光滑,但往往附有结晶的疵状物((crystalline encrustations)。菌丝体不产生与营养菌丝有区别的分生抱子梗,分生抱子着生在菌丝及其分枝顶端,单生或以基式生出,2~6个成链,属于内生型分生抱子(endothallic conidium ),且由上而下逐渐成熟。闭囊壳呈球形,有柄,柄长短不一。壳内多散生10多个子囊,子囊呈球形,含有8个子囊饱子,成熟后子囊壁解体,抱子留在薄壁的闭囊壳内。

1.2.2红曲霉的生活史

红曲霉具有无性世代(asexual generation)和有性世代(sexual generation)。无性生殖时,由菌丝生出分生饱子梗,分生抱子(conidia)着生在菌丝顶端或侧面小梗顶端,单生或以向基(basipetal)方式而形成2~6个成链状排列。分生抱子细胞具有平截的基部(basal truncation),单细胞(unicellular),多核((multinuclear),含油滴倒梨形(obpyriform)或球形((globose),壁光滑,通常透亮或含色素,可萌发成菌丝。有性生殖时,菌丝顶端或侧枝顶端首先形成一个多核的单细胞雄器(Antherildium),随后在雄器下面的细胞又以单轴方式生出一个细胞,该细胞就是原始的雌性器官,即产囊器

(Ascogonium)之前身。雌性器官的生长和发育向下推压雄器,使雄器与柄托呈一定角度。这时雌性器官在顶部又产生一横隔膜,分成两个细胞,顶端的细胞为受精丝(trichogyne),另一细胞即为产囊器(都含几个细胞核)。当受精丝尖端与雄器接触后,接触点的细胞壁解体产生一孔。雄器内的细胞质和核通过受精丝进入产囊器内进行质配,细胞核成对排列。与此同时,在两性器官下面生出许多菌丝将产囊器包围,形成初期的闭囊壳。壳内产囊器膨大,并长出许多产囊丝。每个产囊丝形成许多双核细胞,此时发生核配,经过核配的细胞即子囊母细胞。每个子囊母细胞中的核经3次分裂,形成8个核,每个核发育成一个单核的子囊抱子(ascospore)。子囊母细胞变成子囊,故每个子囊都含8个子囊抱子。这时闭囊壳已发育成熟,子囊壁消解,子囊抱子成堆留在壳内,似乎其中只有一个子囊。闭囊壳破裂后散出子囊抱子,子囊抱子萌发后又形成多核菌丝。

1.2.3 红曲应用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1.2.3.1 红曲的应用

由于Monacolin类物质降胆固醇、降血脂功效显著,安全性高,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临床研究,以Lovastatin和Mecato:为商品名的Moacolin药物于1987年被美国FDA 批准上市。之后Simvastatin, Pravastatin等多种药品相继上市。Monacolin K作为药物在日本也已投放市场,由于其见效快,服药4-8周后,可使LDL胆固醇降低43--45%[101]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我国在1996年到1997年间,北京与成都的两家公司分别推出了“血脂康”与“脂必妥”两种降血脂药物并获得极大成功,其主要作用成分均为Monacolin K。[1.2.3]

我国是红曲的主要生产国,福建省是我国的主要产地。生产的红曲除供应我国及东南亚所需外,均用以生产红曲色素外销日本及欧美各地,出口量较大[5]。另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北等地也有红曲生产,主要是作红曲色素,有的作为功能性食品

的原料。红曲应用广泛,由于人工合成色素逐渐被禁止用于食品,近年天然的红曲色素市场看好,一时涌现了许多家红曲色素厂,最终供大于求,商家竞相降价,有的甚至陪钱来卖或降低质量减少成本,造成红曲市场不景气[6]。此外红曲应用还有红曲酒,红糟制成的红糟肉、红糟鳗、叉烧肉、红糟蛋及红糟饭等传统食品[14]。在福建、浙江、河北等几处见有功能性红曲粉或红曲片生产,但此类保健食品在我国影响力小,所知甚微,销量并不很大。

而日本却有多家食品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红曲保健食品的开发。该类产品以其具有多种功效,在日本深受欢迎。每年作为保健食品原料的红曲达100吨,仅原料销售额即达3亿日元,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纯红曲及添加红曲抽提物的胶囊、红曲口服液等。此外,红曲还应用于制酒、醋、酱油、味增、红豆腐乳、肉制品、食品添加剂及饲料。其中添加红曲的香肠及火腿年销售额达40亿日元,红曲清酒年产15000打以上[5]。日本的红曲制品不仅自己销量较大,而且将低价购进的红曲原料制成成品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出口到亚洲以至北美,获得很大利润。

1.2.3.2 红曲应用的发展前景

如今,红曲色素生产技术在我国已较为成熟,所以红曲色素研究进一步扩展的空间有限。而日木成功的经验说明红曲保健食品在我国会有很大发展潜力。另外,据卫生部统计,1998年我国已有约168. 5万人死于脑血管疾病,125. 4万人死于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到总死亡人数的近4086。我国35岁以上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为3%一5% [10]。王晓华对济南287名老知识分子调查表明体重过重和过胖者占44. 20k,高血脂者占54% ,冠心病者为34. 596 [7]。另据哈医大研究结果:健康青少年中存在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单纯性肥胖者为19. 84% ,高血压者为11. 30% ,3一20岁健康人中高脂血症已存在。采取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可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25%~50%[8],所以说

对于各类疾病本着预防为主的现代化社会,我们非常需要为健康加长,食疗红曲正顺应了这种需求。实际上,国际市场更为广阔。据测定,欧美人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平均为100mg/dl,明显高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低的一些农业国家。据统计,美国人每人侮天平均消耗胆固醇1OOOmg,正常应为300mg左右,所以西方高脂血症、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较高,也可见其市场潜力较大[9].

综上所述,红曲霉发酵物以其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营养丰富等多种显著功效,使用安全,副作用小等多种优势,可制成药物或保健食品,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红曲保健食品的市场容量很大,从现今功能红曲所占的市场份额看,红曲保健食品的市场待进一步开发。

1.3 红曲霉产次级代谢产物—麦角固醇(Ergosterol)

我们发现红曲霉属Monascus中的许多菌株都能不同程度地产生麦角固醇。麦角固醇的含量与色素形成量不成正比,有个别菌株麦角固醇的产生量可占培养物的2%以上。1.3.1麦角固醇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氢化可的松和激素黄麦角固醇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农药原料,主要用来生产VD

2

体酮等药物,还可以用来生产芸苔素内酯。VD

可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形成,

2

对防治儿童佝偻病、老年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所以麦角固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国每年抗生素厂产生的青霉素废菌丝体达10万t左右,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从资源和环境的一体化出发,利用废菌丝体提取麦角固醇技术将发酵工业废菌丝体变废为宝,为VD

的生产提供了新的原料来源,并为我国皮革、电镀行业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处

2

理提供了新型、价廉、高效的壳聚糖水处理剂。我国人口众多,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很高,老年骨质疏松病患者达6000多万人。21世纪,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预防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将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据美国RDA(Recommended DailyAllowance)推荐,

若成年人摄人lOlg/天VD

2可明显降低老年患骨质疏松病的危险;儿童食用VD

2

400ml/天

(约1O0mg/天),可防止软骨病和佝偻病的发生。据1995年中国医学会调查,仅儿童和

老年每年对VD

2的正常需求量为数10t。VD

2

作为饲料添加剂,能提高家禽的孵化率和产蛋

率。据统计我国每年食用、药用VD

2年需求量可达100t,若再加上饲料业对VD

2

的需求,

我国VD

2

的年需求量可达200t,若全部用麦角固醇生产,则年需用麦角固醇量约600t[11]。麦角固醇主要存在于植物和一些真菌的质膜上[17]。其中以酵母菌的含量最高,一般为细胞干重的0.03~1.6%[18]但在少数菌种如酿酒酵母、卡尔斯酵母、卵形酵母中其含量可高达7~10%c[19]所以一般都以酵一母作为麦角固醇的生产菌株[20] 发酵法生产麦角固醇在我国起步较晚,工业化生产规模小,大都是从酒精或啤酒生产下脚料及干酵母粉中提取。但麦角固醇含量低,为细胞干重的0.8~2.0g%,故生产成本高。因此.选育高产麦角固醇酵母菌株.对促进我国麦角固醇工业化生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目前麦角固醇的生产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所用菌种大多为酵母菌。国外对麦角固醇产生菌的菌株选育、合成代谢途径及其发酵条件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12]。国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从酵母菌中提取麦角固醇,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菌种麦角固醇含量较低。近年来有关单位对麦角固醇高产菌株选育及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红曲霉菌中麦角固醇含量主要取决于菌株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现已证明,碳源、氮源、初始pH值、培养时间、通气量等因素对细胞麦角固醇含量均有影响作用,而无机盐对红曲霉菌产麦角固醇的影响就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报道。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几种无机盐对酵母菌产麦角固醇的影响。此举,对促进我国麦角固醇工业化生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3.2麦角固醇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麦角固醇英文名称为麦角固醇,其化学名称为:22-麦角-5,7,22-三烯-3β-醇,分

子式为C 28H 430H 。麦角固醇是脂溶性维生素D 2的前体,VD 2是一种具有广泛效应的激素载体,

与人体钙、磷的吸收有关,具有明显的抗癌功效[21]。此外有研究认为VD 2可刺激某些植物

根系的生成。由微生物发酵制得麦角固醇,再由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成维生素D 2,是维生素D 2的生产重要方法之一。在紫外光的照射下,B 环打开形成维生素D 2,可用于生产保健食品及药品。麦角固醇紫外光转化过程中主要产物的相互关系见图1.1 H 3C H 3C CH 3 CH 3

CH 3 CH 3

H

HO 麦角固醇(Ergostero )

H 3C H 3C CH 3 hv H 3C CH 3 CH 3 CH 3

CH 3 HO CH3 CH 3 Heat hv H 3C CH 3 CH 3 CH 2 HO CH 3 HO hv

维生素D 2

CH 3 HO

H 3C CH 3

CH 3

OH

CH 3 CH 3 速固醇(Tachyster)

H

HO

光固醇(Lumistem)

“图1.1”麦角固醇紫外光转化示意图[9]

麦角固醇主要存在于菌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胆固醇,植物体内的谷甾醇结构十分

相似,如图1.2所示。

“图1.2”麦角固醇、胆固醇及谷甾醇的结构比较[22]

25(水)≥1200,麦角固醇为白色晶体,密度1.04,熔点(Melting Range) 150-1700C , [a]

D

[23]不溶于水,溶于乙醚、氯仿、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

1.3.3麦角固醇生物合成机理

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在确保膜结构的完整性、与膜结合酶的活性、膜的流动性,细胞活力以及物质运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还是杭真菌药物的作用靶位,对其生物合成的研究将为抗真菌药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24]。

在麦角固醇合成的代谢途径中(如图1.3),HMG-COA还原酶是控制麦角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其活性受终产物麦角固醇强烈的反馈抑制。

2NADP

2NADPH

2

乙酰辅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二羟甲基戊酸法呢

(HMG-CoA) HMG-CoA还原酶

NADP 反馈抑制

NADPH

2

焦磷酸醋鲨烯羊毛甾醇酵母泌醇麦角固醇

鲨烯合成

3O2 3CO2

“图1.3”麦角固醇的代谢途径[25]

麦角固醇的合成是一个多酶参与的复杂代谢过程,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系统

研究[26.27]。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步骤:甲羟戊酸的生物合成;甲羟戊酸转化为角鲨烯;角鲨烯环化形成羊毛甾醇;羊毛甾醇转化为麦角固醉.在此代谢过程中,由羊毛甾醇向麦角固醇的转化存在多条途径.参与此过程的酶的作用顺序还不清楚.研究比较透彻的是转化的第一步,即由羊毛甾醇脱甲基酶催化的羊毛甾醉的氧化脱甲基作用.缺乏此酶的红曲霉菌不能形成麦角固醇,而积累羊毛甾醇,成为麦角固醇营养缺陷型菌株.所以脱甲基酶是红曲细胞生长所必需的.Kalb等利用麦角固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及制霉菌素扰性突变株,通过麦角固醇合成前体物的积累,确定了部分酶与基间的对应关系.如能打断该反馈抑制路线,麦角固醇合成的抑制作用可得以解除,从而获得高产量的麦角固醇。应用这一原理,筛选抗固醇结构类似物突变株,可望获得高产麦角固醇菌株。

第二章红曲霉菌株中麦角固醇分析方法的建立

2.1引言

目前,已有人对红曲霉产麦角固醇( Ergosterol)进行了研究[28.29]其中有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质谱等方法对酵母中的麦角固醇含量进行过测定。而Ergosterol作为红曲霉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维生素D2“可的松”、“激素黄酮体”等重要的医药保健品。因此建立简便、准确、可靠的红曲霉所产次级代谢产物Ergosterol的测定方法,对研究高含量麦角固醇菌株的发酵生产工艺,及研究从菌种中提取麦角固醇的生产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为本文下一步测定无机源培养基中麦角固醇含量工作建立可靠、准确的方法。

2.2仪器与试剂

2.2.1仪器:TU-1901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1140-A分光广度计、吸收池等。

2.2.2试剂:麦角固醇标准样品((BR)、无水乙醇(AR)、乙醚(AR)、甲醇KOH(AR)、96%

乙醇(AR)、贵州大学中试基地提供的蒸馏水.

2.3 实验用培养基:

2.3.1 PDA斜面培养基[30]:马铃薯200g切块,用水煮沸30min,过滤取汁,加葡萄糖25g,琼脂20g,水补足1 OOO.mI , pH自然。

2.3.2 菌丝生长培养基(Sabouraud培养基):葡萄糖20g,麦芽糖5g,蛋白陈lOg,酵母膏5g,琼脂20g水1000m1, pH自然。

2.3.3 抱子活化培养基[31]:蔗糖3%,蛋白胨0.2%, NaN03 0.2%, K2HP04 0.1%, KCl 0.05%, MgS04.7H20 0.05%, FeS04 0.001 % pH 5.0

2.3.4 液体种子培养基[33]:甘油7%,葡萄糖3%,牛肉膏3%,蛋白陈0.8%,硝酸钠0.8%,硫酸镁0.1%,加水至1000m1, pH自然。

2.3.5 固体发酵培养基[32]:取大米40克,放入罐头瓶(400m1)中浸泡12h。所有培养基均在121℃,灭菌30min。

2.4 绘制麦角固醇标准曲线。

2.4.1 实验方法

2..4.1.1紫外分光光度法

麦角固醇标准曲线的绘制:精确称取麦角固醇标准样品5mg(精确至0.0001 g),用甲醇稀释定容到50mL浓度为0.1 mg/mL做为母液,然后分别吸取1 mL, 2mL 3mL 4mL, 5mL,再用甲醇分别定容到10mL,这时,标准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01, 0.02, 0.03, 0.04, 0.05 (mg/mL )。

TU-1901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82nm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麦角固醇含量的标准曲线。

2.4.1.2样品预处理

准确称取经过滤干燥后的红曲霉液态发酵的菌体,置于250m1圆底回流瓶中,加入40m1KOH和20m1无水乙醇,85-90℃水浴;中回流皂化2.5h后,冷却至室温,经25m1乙醚萃取后,待测

2.4.2结果与讨论

2.4.2.1实验数据及讨论

1、麦角固醇标准曲线的绘制,见表2.1及图2.1。

“表2.1”麦角固醇标准溶液的吸光值

T able 2.1 The 吸光values of ergosterol standard solution

麦角固醇标准溶液浓度(mg/ml) 0.01 0.02 0.03 0.04 0.05

吸光度E值0.23 0.484 0.657 0.885 1.119

1.2

吸1.0

光0. 8

度0. 6

E 0. 4

0.2

0 0.01 0. 02 0.30 0. 04 0. 05 0. 06 麦角固醇C(mglml)

“图2.1”麦角固醇标准曲线

Fig.2.1 The criterion curve of ergosterol solution

2、用1140-A分光光度计对红曲霉发酵样品中的麦角固醇吸光度与标样吸收值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2及图2.2 。

“表2.2”1140-A测得不同波长下麦角固醇吸光度

Table 2.2 The absorbency of ergosterol in different wavelengthsby1140-A 波长(nm)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290 295 300

(0.1 mg/ml)麦角

固醇BZ溶液0.333 0.359 0.534 0.659 0.831 0.852 0.998 0.8013 0.583 0.553 0.132 吸光度E

红曲霉液态发

酵菌体中提取0.178 0.146 0.315 0.528 0.711 0.764 0.820 0.732 0.318 0.340 0.070 麦角固醇吸光

度E

1

0. 9

0. 8

0.7

0. 6

0.5

0. 4 (曲线I )

0. 3 (曲线II )

0. 2

0.1

0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290 295 300 305

“图2.2”不同波长下麦角固醇标准溶液(曲线I)与红曲霉

液态发酵菌体中提取麦角固醇的紫外吸收曲线(曲线II)

Fig.2.2 *The UV absorbency curves of ergostero) standard solution and ergosterolin

mycelium by liquid fermentation ofMonascus spp. in different wavelengths

从紫外吸收曲线图可以看出,红曲霉发酵样品中的麦角固醇吸光值和标样的吸光度值一致,其最大吸收峰均在280nm左右。

2.4.2.2紫外分光光度法总结

麦角固醇吸收紫外光的能力很强,在波长282.5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34.35] 。对于红

曲霉的发酵液中麦角固醇含量的测定,若是用提纯方法计算红曲霉菌体中麦角固醇含量。因为在提纯过程中,将在不同程度上给麦角固醇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因此很难定量出红曲霉菌株中麦角固醇的准确含量。为此,本试验根据麦角固醇对紫外吸收较强的特性,红曲霉菌丝体在碱性甲醇溶液中皂化后用乙醚萃取的方法,可直接测得酵母菌体中麦角固醇的含量。

1、红曲霉试样经皂化用乙醚萃取后,吸取过滤后的上层清液于1cm石英比色皿中,于282.5nm(狭缝0.16),定其吸光度E,

2、计算:在红曲霉吸光度—麦角固醇含量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吸光度E的值,根据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红曲霉中麦角固醇的百分含量.

2.4.3 小结

1.红曲霉中麦角固醇的测定方法在国内尚未见过报道,本试验根据试验室的实际情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来测定,方法简便,结果稳定,这在一般工厂中测定是可以接受的.

2.本测定方法的建立,就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统一测定方法来说,对生产厂和检测机构尚有参考价值并有现实意义。

3.采用上海试剂二厂提供的试剂级标准麦角固醇样品所作的紫外吸收曲线与红曲霉菌体内麦角固醇紫外吸收曲线完全一致。

第三章红曲霉产麦角固醇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无机盐的培养条

件研究

3.1引言

固态和液体培养是红曲的两大生产方式,东方国家往往以固态发酵为传统的

生产方式。但国内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采用液体发酵方式生产红曲红色素,

至今已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目前麦角固醇的生产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法,所用菌种大多为酵母菌[12]。国外对麦角固醇产生菌的菌株选育、合成代谢途径及其发酵条件等进行了比较深人的研究[38.41]。国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从酵母菌中提取麦角固醉,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菌种麦角固醉含量较低[39 ,40]。近年来有关单位对麦角固醇高产菌株选育及其发醉条件进行了研究。红曲霉麦角固醉含量主要取决于菌株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现已证明,碳源、氮源、初始pH值、培养时间、通气量等因素对细胞麦角固醇含量均有影响作用[12.40],而无机盐对红曲霉产麦角固醇的影响国内尚未见详细报道。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6种无机盐对红曲霉产麦角固醇的影响。

3.2材料与试剂

3.2.1 红曲霉菌株:

Monascus sp. ZZ:分离自福建省漳州所得到的红曲米;

Monasus rubber. ZK:购自中科院微生物所菌种保藏中心;

Monasus purpureus. GX:来自广西师范大学;

Monasus sp. XM:来自厦门酒厂。

均保存于贵大真菌资源研究所。

3.2.2仪器

GMSX-280手提试压力蒸汽消毒锅北京市水光明医疗仪器厂

TU-1901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GZX-9140MBE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博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

HZQ-F160A型高低温震荡培养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冰箱广东科龙电器有限公司

D4H4-4781电热恒温培养箱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无菌操作台上海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E-52A真空旋转蒸发仪上海市亚荣生化仪器厂

电子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3.2.3试剂

NaNO3;AR 重庆州江化学试剂厂

NaH2PO4 AR 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三分厂K2HPO4 AR 重庆州江化学试剂厂

CaCL2 AR 广东台山化工厂

KH2PO4;AR 北京红星化工厂

FeSO4 AR 重庆州江化学试剂厂

MgSO4;AR 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三分厂KOH;AR 遵义市高等师专化学试剂厂

无水乙醇;AR 遵义市高等师专化学试剂厂

乙醚;AR 上海试一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甲醇;AR 遵义市高等师专化学试剂厂

氯仿;AR 重庆州江化学试剂厂

95%乙醇AR 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3.3方法

3.3.1 红曲霉中麦角固醇分离纯化工艺路线

湿菌体洗涤2遍称取菌丝体1g KOH/甲醇发酵过滤后滤纸吸干置于回流瓶中加85~90℃加50mL乙醚

入碱性甲醇皂化2.5h 冷却至室温振荡10min

水浴中回流

静置2.5h 取上层(弃下层)得麦角固醇95%溶解被用(成品)转入分液漏斗

3.3.2红曲霉的菌体培养方法

3.3.2.1 菌丝生长培养基(Sabouraud培养基)

葡萄糖20g;麦芽糖5g;蛋白胨10g;酵母膏5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制成斜面培养基,用于活化菌株。

3.3.2.2 活化菌株

①打开超净工作台灭菌消毒;

②关闭紫外灯,打开照明灯,将需要转接的菌株和培养基放入超净工作台;

③用酒精搽净双手,准备接种。

④将红曲霉菌株转接于Sabouraud培养基上,30℃培养7天。取用其中活化的一

部份,其他低温保存。

3.3.2.3种子培养

①0.05%吐温80洗活化好的菌株斜面,分别装入无菌的三角瓶中(瓶内装玻璃

珠,铺满瓶底);

②振荡30min,用垫有脱脂棉的灭菌漏斗过滤,制成浓度为106个/ml的孢子悬

液;

③按10%(V/V)接种于Sabouraud培养基中,30℃、200r/min振荡培养5天。

④根据上述红曲霉中麦角固醇分离醇化工艺路线分别提取麦角固醇和第2章中麦角固醇的测定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3.4结果与讨论

3.4.1菌种的选择

Monascus sp. ZZ 、Monasus rubber. ZK、Monasus purpureus. GX、Monasus sp. XM、按照3.3.2.3中所述培养方法进行液体发酵。菌体的生长状况及麦角固醇的产生情况,见表3.1

“表3.1”不同红曲霉菌株的生长状况和麦角固醇的产量

Table(1-12)The yield of ergosterol and the growth condition of different Monascusstrains

菌种菌株生长状况的肉眼观察麦角固醇含量c(μg/ml) ABS

GX 菌体呈絮状,发酵液呈深红色。 1.4790 0.100

ZZ 发酵液呈深红色,菌体呈细丝状 2.6760 0.160

均匀分布在发酵液

ZK 瓶壁有一圈很浓密的白色菌体 1.4990 0.101

发酵液呈浅紫红色。

XM 瓶壁有一圈白色菌体, 1.5980 0.106

发酵液呈紫红色。

由表3.1可见,实验所用红曲霉菌株产麦角固醇能力存在差异,这可能跟菌株本身特性有关。实验所用Monascus sp. ZZ、ZK、XM、GX、菌株产麦角固醇的含量是乎高低差别相对较大,而Monascus sp. ZZ菌株产麦角固醇能力相对较高。当实验采用Monascus sp. ZZ菌株时,麦角固醇含量为2.676μg/mL,且有较高的生物量。故以下选用Monascus sp. ZZ为实验菌株。

3.5培养条件的优化

3.5.1无机源的选择

3.5.1.1菌种和培养基

1、菌种红曲霉Monascus sp. ZZ由本实验筛选产生

2、液体种子培养基①基础培养基、葡萄糖25g、蛋白胨15g 水、PH自然

②发酵培养基:根据需要,在上述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无机盐即成。

3、菌种活化见本章3.3.2.2

4、液体种子制备见本章3.3.2.3

5、生物量的测定(视培养基的生长情况分别有下2种方法测定生物量)以下若不作说明均用第2种方法测定其生物量;

①取50 ml发酵液,4000 r/min离心15 min,用蒸馏水洗涤沉淀2一3次,所得红曲霉在45℃一500C的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后,称重,换算成1000 ml发酵液的菌体量,即为细胞生物量。

②将培养好的液体种子培养基用脱脂棉过虑,吸干后称重,即为细胞生物量。

准确称取经过滤干燥后的红曲霉液态发酵的菌体1.000g ,置于250m1圆底回流瓶中,加碱性甲醇(300g/LKOH:40%乙醇体积比=2:1),85-90℃水浴中回流皂化 2.5h 后,冷却至室温,经25m1乙醚萃取(用保鲜膜密封后)振荡10-20分,静置2.5小时,分层要上层,定溶(95%乙醇定溶到50mL)待测(此步参照本章3.2的工艺)在TU-1901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波长281.5 nm。按公式计算麦角固醇含量。

麦角固醇(%)=(CV/W)×100

式中,C:试样中麦角固醇浓度;

V:萃取溶液50mL ×稀释倍数;

W:菌体干重(g),湿菌体需换算。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周靖 【摘要】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多种酶类和活性物质,采用红曲霉酿酒为我国首创.本文主要综述了红曲的发酵条件、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红曲霉 次级代谢产生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并对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 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 【年(卷),期】2019(000)003 【总页数】3页(P107-109) 【关键词】红曲霉;白酒;代谢产物;强化大曲;功能性成分 【作者】周靖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1.1;TS262.3 中国白酒是以富含淀粉质的谷物粮食作为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及酒母等作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含酒精的饮料,包括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兼香等12种香型白酒,多达上千种香味成分,以醇类、酯类、酸类、羰基类化合物为主,是风味独特、生产工艺独有的蒸馏酒。红曲霉是腐生真菌,它属真菌门、子囊菌纲,真子囊菌亚纲、曲霉目、曲霉科、红

曲霉属[1]。由于红曲霉具有一定的糖化发酵力和较强的酯化力,用于白酒的发酵 生产,可以适当提高出酒率及酯类化合物的生成量。同时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增加酒的营养保健价值[2],故被酿酒界所重视 并加以研究。 1 红曲霉发酵条件及其代谢产物 1.1 红曲霉的发酵条件 红曲霉一般适应温度为15~42℃,最适温度为28~35℃,能耐55℃的高温,最适pH3.5~5.0,能耐pH2.0,最适酒精浓度为5%vol~7%vol,可耐酒精最高浓度达11.5%vol[3]。依据这些生理特性,红曲霉能够适应白酒发酵糟醅偏酸性、含酒精以及有一定的发酵温度等特殊环境。因此,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红曲霉广泛存在于大曲、制曲作坊、酿酒醪液、糟醅中等,很多用于酿酒生产的红曲霉都是从大曲或糟醅中分离筛选出来的,然后再直接用于实际生产,利用红曲霉产生的酶类、功能性成分等次级代谢产物可提高白酒品质。 1.2 红曲霉的代谢产物 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果胶酶、麦芽糖酶等多种酶类物质[4]。这些酶类物质能够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和糖化效率,有利于提高 出酒率和酯类化合物等风味物质的生成量。另外,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还能产生红曲色素、Monacolin K及其金属盐、GABA(γ-氨基丁酸)、麦角固醇等功能性 成分[5-7],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将红曲霉应用于白酒发酵酿造过程中,能够使红曲霉代谢产生的多种初级和次级代谢物质进入白酒中,从而加强白酒的营养保健功能。 2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 2.1 红曲霉应用于强化大曲 大曲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具有糖化发酵、生香和投粮等作用,其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王秋辰;王昌禄;陈勉华;王玉荣;李贞景 【摘要】Monascus MQ7 strain was obtained from eight Monascus strains as the highly glucu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ing strain. The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gluc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tion with Monascus MQ7 were studied. Based on single factor tests,in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substrate solid-liquid ratio,proportion of rice and bran,the gluc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with L9(34)orthogonal tes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is 30,℃,substrate solid-liquid ratio(g∶mL)20∶25,and the proportion of rice to bran(g∶g)17∶3.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the glucoamylase activity reached 1,641.69,U/g,and the highest acid protease activity reached 151.09,U/g. The inhibition of NaCl on enzyme activity was also verified. When the NaCl mass fraction reached 18.92%,Monascus MQ7,glucoamylase activity decreased 64.8%,and acid protease activity decreased 85.6%.%从8株红曲霉中筛选出红曲霉MQ7作为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供试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法测定在不同发酵温度、底物料液比、大米和麸皮比例条件下的产酶情况.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固态发酵产酶过程,确定该菌株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g∶mL)20∶25,大米麸皮比例(g∶g)17∶3.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达1,641.69,U/g,酸性蛋白酶活力达151.09,U/g.同时研究了NaCl含量对红曲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18.92%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活力下降64.8%,酸性蛋白酶活力下降85.6%.

红曲霉深层发酵法生产红曲红

红曲霉深层发酵法生产红曲红 杨晓暾 红曲红色素生产由固态转向液体深层发酵在中国是近10余年的事,而目前国内深层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水平尚较低,多数厂家仍是利用红曲米提取生产红曲红色素。由于受条件限制(如设备、场地)、发酵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因红曲红液体深层发酵是利用纯种经一、二级种子罐培养后,直接进入发酵罐培养,故摸索和掌握适于红曲霉液体生长的最佳工艺条件和配方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找到最适生产配方及工艺条件,才有希望突破固态法生产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生产出高色价、高质量的红曲红产品,以满足当今市场需求。 笔者从事红曲红研究及规模化生产多年,有着丰富的生产经验。红曲红色素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经十余年研究发展,目前已达到相当高的生产水平,东莞市天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红曲红无论从产品质量或生产能力都居国内同行领先水平。我们的宗旨是科学技术为指导,坚持科技创新,严格加强生产管理。具体作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筛选高色价、性能稳定的红曲霉菌种,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红曲红液体深层发酵水平的关键所在。 我们公司除了按常规的霉菌分离方法之外,主要利用红曲霉的特性(耐酸性及抵抗酒精能力强等)。具体做法是:用含乳酸0.7%、酒精约10%的麦芽汁或大米进行分离、纯化培养红曲霉,同时还对生产菌种进行不同方式的诱变、驯化(如紫外诱变、酸热处理等),以此来增强其逆境生存能力。经紫外诱变处理5~10min;耐高温(55~65℃)、耐高压(0.8-1.0Mpa)、耐酸(pH2.0-3.0)等方面情况下生长性能测试后,筛选出的高色价菌株,具有优良、稳定和培养粗放等特点,在生产上便于操作和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注意保持菌种的强壮与新鲜,太嫩或太老均不可取(斜面菌种一般生长7-8d 为最佳)。不仅如此,我们还采取多种方式经常改变培养基配方用于菌种培养及保藏试验,以减少红曲霉菌因多次传代而发生变异。为进一步验证其生产种性能是否优良、稳定,我们还经常进行摇瓶分离试验、改变配方等,从中摸索出一整套相关的红曲霉生产试验配方,使生产工艺得到不断改进与完善,也使菌种在大生产中充分得以驯化,更加适应液体深层发酵,为生产稳定、质量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经长期不懈的努力,严格把好菌种质量关,使生产水平稳中有升,发酵水平比两年前提供了近1倍,产品总收率比原来提高了20%,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加有竞争力。 二、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及配方,是发酵高水平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公司红曲红液体深层发酵经不断摸索、改进后,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完善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斜面与平板培养基:可溶性淀粉3%、麦芽糖3%、蛋白胨2%、琼脂2%,pH自然约5.0-5.5。(二)种子液体培养基组分:淀粉3%、NaNO30.25%、KH2PO4 0.2-0.3%、MgSO47H2O 0.2%-0.3%、黄豆粉1.0%、玉米浆1.5%。 (三)发酵罐培养基组分:米粉6%-7%、黄豆粉2%-3%、NaNO3 0.2%-0.3%、KH2PO4 0.2-0.3%、

红曲霉中麦角固醇的培养条件优化——无机盐

红曲霉中麦角固醇的培养条件优化——无机盐 摘要 红曲霉(monascus)是我国最早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有益真菌之一,主要集中应用在传统酒曲、制醋、着色、防腐等领域,国外红曲霉主要应用于肉品加工及其他食品着色方面。红曲霉可产生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酯化酶、果胶酯酶、麦芽糖酶等酶类;其药理活性物质可抑制胆固醇活性、降血压物质——麦角固醇。 目前麦角固醇的生产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关于碳源、氮源、初始pH值、培养时间、通气量等因素对细胞中麦角固醇的含量研究,有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研究。而无机盐对红曲霉菌产麦角固醇的影响国内外尚未见过报道(就目前而言;仅有惠丰立等人的《无机盐对酵母菌产麦角固醇的影响》[13]一文的发表。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扩大了无机盐对红曲霉菌产麦角固醇的影响筛选范围。 其主要研究了Ca2+、Mg2+、Fe2+ 、K+和Na+ 对红曲霉细胞生长及麦角固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这几种无机盐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能促进或抑制红曲霉细胞生长。提高或降低生物量,对麦角固醇产量的影响明显的差别。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Ca2+、Mg2+、Fe2+ 、K+和Na+ 时,Ca2+、Mg2+刺激麦角固醇合成作用最强,其中Mg2+对麦角固醇单位产量影响最为显著高到21.75mg/g。又当接种量为10mL的种子液,培养温度30 0C 、转速为200r/min摇床培养120h。在此条件下,ZZ红曲霉菌株产麦角固醇单位含量达24.48mg/g 干菌体.麦角固醇总重46.52mg 关键词:红曲霉,麦角固醇(Ergosterol), 液体发酵,无机源,紫外分光光度法。

食用菌论文

论食用菌与其前景 摘要:。食用菌栽培业的诞生和栽培技术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食用菌栽培既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也发展了人类文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升温,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本文就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生理与生态、菌种制作方法以及其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进行论述 关键词:食用菌、菌种 一、食用菌概念 食用菌是指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蘑菇。所谓大型真菌是指可以产生肉眼可见、徒手可摘的子实体的一类真菌。约有95%的食用菌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有毒的大型真菌通称毒蘑菇。有些食用菌还兼有药用价值。中国古代把生长在木上的蘑菇称作“菌”,而把土中生长的称作“蕈”。“蕈”在汉语里有泛指能产生子实体的大型真菌之义,故现在也常将蘑菇称为“蕈菌”。日文中则用“菌蕈”作为蘑菇的同义词。广义的食用菌还包括被食品工业用于酿造的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如酿酒、制馒头或面包发面的酵母、酒曲的曲种(曲霉和根霉)、做豆腐乳的毛霉和红曲霉等。近代发酵工业中,制造单细胞蛋白质和菌丝蛋白质也多借助于真菌。[1] 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食用菌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脆嫩,营养丰富并兼具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其食用部分是具有产孢结构的子实体。食用菌中除去72%—92%的水分外,在剩下的干物质中,有90%—97%是有机物。在112种食用菌的干物质中,平均含蛋白质25%,脂质8%,糖类60%(其中糖52%,纤维8%),灰分7%。此外,还有较多的核酸和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5(烟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2(麦角固醇)等。构成食用菌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1%—44%。食用菌所含的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食用菌脂肪主要是油暾、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食用菌中的麦角固醇是维生素D的前体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即变成维生素D。在食用菌的糖类中,含有丰富的糖原(肝糖)和真菌甲壳素(几丁质)。后者是一种很好的食物性纤维(膳食纤维),它能帮助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同时,食物性(膳食)纤维还能吸附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并经过肠道排出体外,有益于健康。食用菌灰分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元素,其中钾、磷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钙和铁,而钠的含量比较少。食用菌矿物质中丰富的钾对调节人体体液,维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用菌中所含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有利于人体成骨造血。正是由于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对食用菌的消费兴趣日益增长,才造就了食用菌产业蒸蒸日上的态势。 三、食用菌的生理与生态 (一)生活方式

红曲固态发酵产Monacolin K工艺条件的优化

红曲固态发酵产Monacolin K工艺条件的优化 张安;常聪;孟霞;范娟;张文学 【摘要】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红曲产Monacolin K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氮源(玉米粉)1%、碳源(淀粉)4%、初始pH5.0、培养温度28℃、装米量31.77 g/250 mL三角瓶、初始含水量40.72%、接种量11.14%(V/V),该设计中模型预测的Monacolin K最大值为0.256%,进行重复验证实验,得 到Monacolin K实测值为0.258%,与模型预测值接近.此结果可为大规模生产功能性红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n metabolic capacity of Monacolin K,use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o optimize the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Monascus strai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are obtained:nitrogen source (corn powder) 1%,carbon source (starch) 4%,initial pH of 5.0,cultivation temperature of 28 ℃,amount of rice of 31.77 g/250 mL triangular flask,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of 40.72%,inoculum size of 11.14% (V/V).The maximum model prediction value of Monacolin K in the design is 0.256%,the repeated validation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with the bes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model,and the measured value of Monacolin K is close to the predicted value of 0.258%,which can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Monascus.【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 【年(卷),期】2017(042)012 【总页数】7页(P38-43,49)

响应面法优化鹿茸菇液体菌种发酵配方的研究

深度研究报告:优化鹿茸菇液体菌种发酵配方的研究 1. 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优化鹿茸菇(Hericium erinaceus)液体菌种的发酵配方,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量。通过系统性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探索最佳的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为鹿茸菇液体菌种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方法 2.1 实验材料准备 收集新鲜的鹿茸菇菌丝体作为实验材料,并进行无菌处理。准备不同组分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等。 2.2 培养条件的优化 在恒温摇床上进行批次发酵实验,通过调整培养温度、pH值、初始接种量等参数 来优化培养条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3 数据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描述关键因素和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模型对响应面进行拟合,找到最佳的发酵条件和配方组合。 3. 发现 3.1 培养基组分优化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的培养基组分。结果表明,鹿茸菇菌丝体的生长和产量受到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影响较大。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 20 g/L、酵母粉 10 g/L、KH2PO4 2 g/L、MgSO4·7H2O 0.5 g/L、维生素B1 0.05 g/L。 3.2 培养条件优化 通过响应面法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温度为28℃、pH值为5.5、初 始接种量为5%时,鹿茸菇液体菌种发酵效果最佳。 3.3 发酵效果评价 在最佳培养基配方和条件下进行扩大规模发酵实验,得到了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发酵效果。菌丝体生长周期缩短至10天,产量提高了30%以上。

4. 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成功优化了鹿茸菇液体菌种的发酵配方,找到了最佳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最佳配方为葡萄糖 20 g/L、酵母粉 10 g/L、KH2PO4 2 g/L、MgSO4·7H2O 0.5 g/L、维生素B1 0.05 g/L;最佳条件为温度28℃、pH值5.5、初始接种量5%。在最佳条件下,鹿茸菇液体菌种的产量提高了30%以上,生长周期缩短至10天。这一研究结果对于鹿茸菇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王五. 鹿茸菇液体菌种发酵配方优化研究[J]. 微生物学报, 20XX, XX(X): XX-XX. [2] 王五, 张三, 李四. 响应面法在鹿茸菇液体发酵中的应用[J]. 发酵工程学报, 20XX, XX(X): XX-XX.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复习提纲及习题集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复习提纲及部分知识点 [复习提纲] 什么是发酵?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 发酵的定义在合适的条件下利用生物细胞内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变外界底物生成人类所需目标产物或菌体的过程 自然发酵时期 1.发酵工程的诞生 2.通气搅拌液体深层发酵的建立 3.大规模连续发酵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建立 4.现代发酵工程时期 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及其特点。 ①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短杆菌等②放线菌:链霉菌属、小单胞菌属和诺卡均属③酵母菌:啤酒酵母、假丝酵母、类酵母 4.霉菌 菌种的分离及保藏 一稀释涂布和划线分离法二利用平皿中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三组织分离法四通过控制营养和培养条件进行分离一斜面保藏方法二液体石蜡油保藏法三冷冻干燥保藏法四真空干燥法五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六工程菌的保藏 菌种的退化及复壮 菌种退化是指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较优良菌株,由于进行转移传代或包藏之后,群体中某些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现象退化的原因主要有基因突变连续传代以及不当的培养和保藏条件 菌种的复壮通过人工选择法从中分离筛选出那些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使菌种获得纯化服装的方法一纯种分离二淘汰法三宿主体内复壮法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有哪些? 自然育种、诱变育种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碳源及氮源的种类。 碳源种类:1、糖类2、醇类3、有机酸类4、脂肪类5、烃类6、气体 氮源种类:1、无机氮源 2、有机氮源 培养基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生产菌株的营养特性配制培养基二营养成分的配比恰当三渗透压4ph值 发酵工业原料的选择原则 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料产地离工厂要近,便于运输节省费用 二营养物质的组成比较丰富浓度恰当能满足菌种发育和生长繁殖成大量有生理功能菌丝体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显示出产物合成的潜力

马比木植物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抗癌活性产物的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马比木植物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抗癌活性产物的液 体发酵工艺优化 陈旭;雷帮星;文庭池;曾茜 【摘要】从马比木植物中分离获得一株木霉属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编号为GX-8,其代谢产物中含有薯蓣皂苷类化合物,体外抗癌实验表明该物质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均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力。本实验以上述化合物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研究分析,优化确定适宜于菌株GX-8积累目标化合物的液体发酵工艺。研究结果表明:GX-8发酵生产薯蓣皂苷类化合物的最优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40 g/L、蛋白胨10 g/L、色氨酸40 mg/L、磷酸氢二钾1 g/L和硫酸镁2 g/L,pH 6.0,接种量 2%( v/v),于28℃下摇瓶发酵16 d,该物质的产量可以达到87.38±5.86μg/mL,相比优化前的含量39.66±3.27μg/mL提高了120.32%。%The compound extracted from the metabolite produced from a strain named GX-8 of the endophyt-ic fungus Trichoderma sp. was identified as Diosgenin. In vitro experiments, diosgenin shows moderate cyto-toxicity to the human hepatoma cell BEL-7402 , lung cancer cell A549 and prostate cancer cell PC3 .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se the content of diosgenin as the main index,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tests, to optimize the liquid fermentation process suitable for strain GX-8 to accumu-late the compound diosgen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medium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 are:soluble starch 40g/L, peptone 10g/L, tryptophan 40mg/L, K2 HPO4 1g/L, MgSO4 2g/L, initial pH 6. 0, inocula-tion volume 2% ( v/v ) , at 28℃ in fermentation for 16 days. The yield of

维生素D2产品开发

维生素D2产品开发 V D2是V D 的一种活化形式,由存在植物、真菌体内的V D2 前体-麦角固醇(又称麦 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它的化学名称为9,10- 开环麦角甾- 5,7,10(19),22- 四烯-3β- 醇。分子式C28H44O,分子量396.66,其分子结构式为: 图1 维生素D2的分子结构式 维生素D2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2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V D2 是一种具有广泛效应的激素载体,与人体钙、磷的吸收有关,具有明显的抗癌功效[1]。 此外有研究认为V D2 可刺激某些植物根系的生成。 1.1 维生素D2的传统生产工艺 维生素D2传统的工业生产方法是以麦角甾醇为原料,在加温的特定条件下,于乙醇溶液中在波长为280nm左右的紫外线照射,然后除去溶剂,残留物中的麦角骨化醇经过马来酐,柠糠酐处理后转变为二烯化合物,使其形成碱金属盐,转移至水溶液内分离,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维生素D2,制成3,5-二硝基苯甲酸酯,反复结晶,皂化后用丙酮使维生素D2再结晶,即可得到维生素D2成品,其生产工艺中的主要副产物是速甾醇,它经光照射可转化为光甾醇。 1.2 我国维生素D2生产工艺研究的新进展 目前,中国的维生素D2生产水平低,成本高,得率只有20%-22%,与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得率30%-33%)相差很大,因此提高麦角固醇的发酵水平,已成 为中国维生素D2发展的迫切要求。合成VD 2 的原料麦角固醇,主要来自酵母发酵、从生产青霉素等药物的废菌丝或植物油、香菇等产品中提取。最近,我们得知,我国南方有从糖蜜提取麦角固醇,价格可接受,来源充足,我们检测的结果表明质量合格。

红曲高产洛伐他汀低产桔青霉素的研究

红曲高产洛伐他汀低产桔青霉素的研究 张江宁;王娟娟;张俊杰;杨春 【摘要】By studyi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 substrates on the content of lovastatin and citrinin produced by monascus,to screen the best fermentation substrat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nctional monascus mycelium produced by taking rice as the fermentation substrate grow fastest and the content of lovastatin is the highest of 13.88 mg/g,the content of black millet,bitter buckwheat kernel,millet is lower than that of rice,oats is the minimum,is only 6.5 mg/g,taking bitter buckwheat kernel,millet as the fermentation substrates can get the lowest production of citrinin,is only 1.2 mg/kg,followed by rice,oats can get the highest production of citrinin,is 3.6 mg/kg,therefore,take millet as fermentation substrate.%通过研究不同发酵基质对红曲产洛伐他汀、桔青霉素含量的影响,筛选适合的发酵基质.实验表明:以大米为发酵基质生产的功能性红曲菌丝生长最快,洛伐他汀含量最高,达到13.88mg/g,小米、苦荞麦仁、黑小米次之,燕麦米最低,为 6.5mg/g;以苦荞麦仁、小米为发酵基质生产的功能性红曲桔青霉素的含量最低,仅为1.2 mg/kg,大米略高,燕麦米最高,为3.6 mg/kg,因此小米作为发酵基质可以满足高洛伐他汀低桔青霉素的要求. 【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 【年(卷),期】2018(043)002 【总页数】5页(P76-80)

维生素D2产品开发

维生素D2产品开发 V D2是V D的一种活化形式,由存在植物、真菌体的V D2前体-麦角固醇(又称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来,它的化学名称为9,10- 开环麦角甾- 5,7,10(19),22- 四烯-3β- 醇。分子式C28H44O,分子量396.66,其分子结构式为: 图1 维生素D2的分子结构式 维生素D2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2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V D2是一种具有广泛效应的激素载体,与人体钙、磷的吸收有关,具有明显的抗癌功效[1]。此外有研究认为V D2可刺激某些植物根系的生成。 1.1 维生素D2的传统生产工艺 维生素D2传统的工业生产方法是以麦角甾醇为原料,在加温的特定条件下,于乙醇溶液中在波长为280nm左右的紫外线照射,然后除去溶剂,残留物中的麦角骨化醇经过马来酐,柠糠酐处理后转变为二烯化合物,使其形成碱金属盐,转移至水溶液分离,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维生素D2,制成3,5-二硝基苯甲酸酯,反复结晶,皂化后用丙酮使维生素D2再结晶,即可得到维生素D2成品,其生产工

艺中的主要副产物是速甾醇,它经光照射可转化为光甾醇。 1.2 我国维生素D2生产工艺研究的新进展 目前,中国的维生素D2生产水平低,成本高,得率只有20%-22%,与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得率30%-33%)相差很大,因此提高麦角固醇的发酵水平,已成为中国维生素D2发展的迫切要求。合成VD2的原料麦角固醇,主要来自酵母发酵、从生产青霉素等药物的废菌丝或植物油、香菇等产品中提取。最近,我们得知,我国南方有从糖蜜提取麦角固醇,价格可接受,来源充足,我们检测的结果表明质量合格。 1.3 本研究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 麦角固醇(或麦角甾醇)是生产维生素D2、激素黄体酮、可的松的原料。本研究所用的麦角固醇的来源是从酵母菌中提取。生产工艺大体为:高产量的麦角固醇酵母菌种→种子培养→扩大培养→发酵罐发酵→高产酵母、高产麦角固醇→麦角固醇酵母菌压滤或离心→干燥→经光化学方法→维生素D2。 1.3.1 菌种筛选 本研究通过酵母菌发酵来生产麦角固醇,然后通过光化学方法转化为维生素D2。选育高产麦角固醇的菌种是V D2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Eugene 选育生产麦角固醇的酵母菌,麦角固醇产量可达细胞干重的2%~3%[2]。Savard[3]采用青霉菌生产麦角固醇,产量达细胞干重的1.8%。国在麦角固醇产生菌的自然筛选上,也开展了积极的研究。莫湘筠等[4]测定了33株酵母菌的麦角固醇含量,其中2株酿酒酵母的麦角固醇含量分别高达4.33%和3.3%。博润等人[5]分析了231株不同种、属酵母菌的麦角固醇含量,发现不同种属之间差异很大,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3%,最低的只有0.7%。

1株高效解钾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1株高效解钾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伍善东;雷平;郭照辉;单世平;付祖姣;程伟 【摘要】为获得高效的解钾菌株,从长沙县油菜田土壤中分离有较强解钾能力的菌株,结合茵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通过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对解钾能力最强的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解钾能力最强菌株JK-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发酵上清液中有效钾含量较对照增加13.7 mg/L.最优培养基为4.0%葡萄糖、0.1%蛋白胨、1.0%鱼粉、0.5%MgSO4·7H2O;最优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36 h、初始pH7.2、转速180 r/min、接种量2.0%,500mL三角瓶装液量为40 mL.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44)005 【总页数】4页(P77-80) 【关键词】解钾菌;分离;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肥料 【作者】伍善东;雷平;郭照辉;单世平;付祖姣;程伟 【作者单位】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9;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8.1+3

钾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要素之一。据土壤普查资料显示[1],我国耕地缺钾和严重缺钾的比例分别约为70%和45%,肥料中的氮、磷、钾比例为1∶0.4∶0.16,远小于发达国家的1∶0.5∶0.4,已成为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农业生产中常施用化学钾肥提供给作物生长所需的钾元素,但易破坏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下降[2],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土壤中95%的钾为矿物钾形态,存在于钾长石和云母这二大矿物中[3],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解钾细菌多是硅酸盐细菌,其能分解矿物并释放钾等元素供植物利用,将土壤中无效钾元素转化为有效态钾,同时也有固氮和解磷功能[4]。利用微生物从钾长石中获得可供作物利用的有效钾,有能耗低、成本少、无污染和方法简单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钾长石提钾方法[5]。盛下放等[6]分离到有高效解钾活性的硅酸盐细菌NBT,经摇瓶振荡培养120 h,菌株NBT的释钾量较对照增加226.0%。这些研究表明,解钾菌释钾的相对量较多,但绝对量较小,有必要筛选更具解钾效率的菌株。因此,笔者从油菜田中分离高效解钾菌,对其进行鉴定并且优化菌株的发酵条件,以期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1 试验材料 NA培养基:牛肉膏3.0 g,蛋白胨10.0 g,NaCl 5.0 g,琼脂18.0 g,pH 7.2,去离子水1000.0 mL。亚历山鲍罗夫培养基[7]:蔗糖5.0 g,Na2HPO4 2.0 g,MgSO4·7H2O 0.5 g,FeCl35.0 mg,CaCO30.1 g,钾长石粉1.0 g(去离子水5次清洗),琼脂20.0 g,pH 7.0,去离子水1 000.0 mL。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基础培养基:蔗糖10.0 g,MgSO4·7H2O 0.5 g,CaCO3 1.0 g,(NH4)2SO4 1.0 g,NaCl 0.1 g,酵母膏0.5 g,K2HPO4 2.0 g,pH 7.4,去离子水1 000.0 mL。 1.2 解钾菌的分离 采用5点取样法,从长沙县油菜田采集土壤。称取10 g土壤样品加入到90 mL

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的优化

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的优化 张媛媛;赵敏;张宁 【摘要】A study was performed to optimize the culture medium for compound probiotics of Bacillus and the various types of parameters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aiming to obtain probiotic preparations with large numbers of active bacteria, strong resistance and economic values. Bacillus subtilis and Bacillus coagulant were cultured together. The culture medium ingredients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s, and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also optimized based on the above experiments. The ingredients of optimal culture medium were obtained as molasses 15 g/L, Indian meal 15 g/ L, soybean powder 40 g/L, KH2PO4 1 g/L, K2HPO4 1 g/L, and calcium chloride 2 g/L. The best information were obtained as temperature 37 degrees C, initial pH 7.5, rotational speed 160 r/min, inoculation amount 8%, and liquid volume 40%. The number of active bacteria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reaching 6.62x1010 CFU/mL.%为了获取活菌数高、抗性强、经济效益好的益生菌制剂,对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制剂的培养基配方及各项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进行联合培养,并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其发酵条件做了进一步优化.优化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废糖蜜15 g/L、玉米粉15 g/L、豆粕粉4,0 g/L、KH2PO4 1g/L、 K2HPO4 1g/L、氯化钙2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初始pH值7.5,转速160 r/min,接种量8%,装液量40%.经优化后活菌数得到显著提高,达到6.62× 1010CFU/mL.

发酵工程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每个3分)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计算题(2题) ➢简答题(4-5题) ➢分析题(1-2题) ➢论述或问答题(1题) 第一章 1发酵和发酵工程的概念 发酵 狭义: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广义:凡是培养细胞(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来制得产品的过程。 发酵工程 研究发酵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单元操作的工艺和设备的一门科学 2、发酵工程研究的内容 ※发酵工业用生产菌种的选育:◆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 ※生物反应器的设计 ※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和精制 3、发酵类型 1 按发酵产品的类型划分 2 按发酵工艺是否需氧划分 ※厌氧发酵:如酒类发酵、酒精发酵、丙酮丁醇发酵、乳酸发酵和甲烷发酵 ※通风发酵:如酵母菌生产、抗生素发酵、有机酸发酵、氨基酸发酵和酶制剂生产等 3 按发酵工艺培养基的状态划分 ※固态发酵:主要应用于传统酿造业。 ※液态发酵:,是目前发酵工业所采用的主要工艺。 4、发酵工艺培养方法 发酵工艺培养方法有:固态发酵工艺和液态发酵工艺 1固态发酵工艺※固态薄层发酵※固态厚层(通风)发酵 2 液态发酵工艺 ※液态表面发酵(浅盘发酵)工艺 ※液态深层通风发酵(Submerged fermentation)液态深层通风发酵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在 液体培养基内部进行微生物培养,获得产品的过程。它包括向发酵罐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搅拌使空气均匀、培养基灭菌和无菌接种。液态深层通风发酵是发酵工业使用的主要工艺。 5、分批发酵,分批补料发酵 分批发酵(batch-process):在生物反应器内投入限量培养基后,接入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获得产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是目前传统发酵工业所采用的主要发酵形式。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γ-氨基丁酸的研究进展 杨宏芳;朱宏阳;李泳宁;王金海;林伟铃 【摘要】γ-aminobutyric acid is one of non-protein natural amino acids which widely exists in animals and plants.GABA has wide application in the medical and food industries due to its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activit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ABA production by microbial fermentation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utation breeding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its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medium.%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蛋白质天然氨基酸,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在医疗、食品加工等领域应用广泛.论述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GABA及乳酸菌的诱变选育和发酵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45)024 【总页数】3页(P76-78) 【关键词】γ-氨基丁酸;乳酸杆菌;研究进展 【作者】杨宏芳;朱宏阳;李泳宁;王金海;林伟铃 【作者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1 【正文语种】中文

生物法生产25—羟基维生素D3条件优化

生物法生产25—羟基维生素D3条件优化 作者:付跃李连威张阳阳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02期 摘要[目的]优化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的转化条件,提高25(OH)VD3产量。[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UV-FY-141转化生产25(OH)VD3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5.00 g,蛋白胨20.00 g,NaCl 5.00 g,CaCO3 2.00 g,FeSO4·7H2O 0.01 g,去离子水1 000 mL。优化后转化条件:发酵初始pH 6.5,发酵温度为28 ℃,发酵时摇床转速为200 r/min,发酵时间为72 h。在优化条件下,25(OH)VD3 产量由原来的9.460 mg/L提高到13.130 mg/L,提高了38.79%。[结论]采用优化后的转化条件,可显著提高25(OH)VD3的产量。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3;优化;发酵 中图分类号 R9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2-0007-04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optimize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5(OH) VD3.[Method]We optimize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strain UVFY141 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Result]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glucose 15.00 g,peptone 20.00 g,NaCl 5.00 g,CaCO3 2.00 g,FeSO4·7H2O 0.01 g,and deionized water 1 000 mL.Convers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initial pH 6.5,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28 ℃,rotation speed 200 r/min,fermentation time 72 h.The production of 25(OH)VD3 was improved by 38.79%,from 9.460 mg/L to 13.130 mg/L.[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can improve the yield of 25(OH)VD3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25(OH)VD3;Opitimization;Fermentation 维生素D3(VD3)在人体内是没有活性的,只有转化成有活性的代谢产物才能发挥作用。维生素D3的活性衍生物主要有骨化二醇、骨化三醇等。维生素D3首先在肝脏转化成骨化二醇,然后在肾脏中转化成骨化三醇[1],其中骨化二醇是血液中主要存在形式,骨化三醇是最有活性的代谢衍生物[2]。25-羟基维生素D3[25(OH)VD3],又称骨化二醇,是通过人体内的VD3羟化酶转化而来的[3-4],对光、空气、热敏感,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5]。骨化二醇临床上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衰退、骨质疏松、牛皮癣、慢性肾功能衰竭[1]。骨化二醇能够化学合成,但是步骤复杂,成本高,相对于化学合成,生物转化具有明显优势。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能够将维生素D3转化成骨化二醇和骨化三醇,步骤简单,成本低[6]。生物转化速率不仅受微生物培养组分、培养过程的影响,而且受培养条件(pH、温度等)的影响[7] 。发酵条件的优化对生物转化生产VD3十分重要。笔者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生物法合成25(OH)VD3条件进行了优化,旨在为提高VD3的转化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