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保护接地细则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细则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细则

第1条 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在设备金属外壳上和电缆的钢带(或铁丝)上会产生危险电

压,人若接触上,就会发生触电事故。保护接地就是为了避免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第2条 36V 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和橡套

(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

在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或无其他可供接地的护套,如铅皮、铜皮套等)的橡套电缆或塑料电缆。

第3条 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和总接地网连接。

第4条 主接地极应浸入水仓中;主、副水仓必须各设一块。矿井有几个水平时,每个水平

的总接地网都要与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连接。

第5条 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 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 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 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 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行)以及由变

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 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第6条 局部接地极最好设于巷道水沟内,无水沟时应埋设在潮湿的地方。

第7条 矿井内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均通过接地用的连接导线直接与接地母线(或辅助接

地母线)或铠装电缆的钢带(钢丝)、铅皮套或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接地护套)相连接。而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与连接在一起的所有电缆的接地部分,又均通过各接地导线同各局部接地极相连接,最后都直接汇接到主接地极上,从而构成一个全矿井内完整的不间断的总接地网,如图1所示。

第8条 矿井内分区从井上独立供电者(包括钻孔供电),可以单独在井下或井上设置分区

的主接地极,但其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满足第15条的要求。

第9条 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

电机向井下供电。但专供井下架线电机车变流设备用的专用变压器不在此限。

第10条 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直接相连;

禁止将几台设备串联接地,也禁止将几个接地部分串联。

第11条 接地母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502

mm 的裸铜线、断面不

小于1002mm 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少于4mm 、断面不小于1002mm 的镀锌扁钢。采区配电点及其他机电硐室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2mm 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502mm 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2mm 、断面不小于502mm 的镀锌扁钢。

第12条 连接导线、接地导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2m 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502mm 的镀

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 、断面不小于502mm 的镀锌扁钢。额定电压低于或等于127V 的电气设备的接地导线、连接导线,可采用断面不小于62mm 的裸铜线。

第13条 严禁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

第14条未镀锌的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要定期进行防腐处理,1~2年应涂刷一次。第15条从任意一个局部接地装置处所测得的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或其他相当

接地导线)的电阻值,都不得超过1Ω。

第16条本细则仅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保护接地系统。

m、厚度不第17条主、副水仓的主接地极和分区的主接地极,均应采用面积不小于0.752小于5mm的钢板。如矿井水含酸型时,应视其腐蚀性情况适当加大其厚度或镀上

耐酸金属,或采用其他耐腐蚀钢板。

第18条安装主接地极时,应保证接地母线和主接地极连接处不承受较大拉力,并应设有便于取出主接地极进行检查的牵引装置。其装设方法可参照图2所示进行。

m、厚度不小第19条埋设在巷道水沟或潮湿地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面积不小于0.62于3mm的钢板。如矿井水含酸性时,也应采取第17条的措施。其装设方法可参

照图3所示进行。

第20条埋设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镀锌铁管。铁管直径不得小于35mm,长度不得小于1.5m。管子上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铁管垂直于地面

(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如果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

度不得小于0.75m,直径不得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

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

设于潮湿的地方。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且在与接地网连接前,必须实测由两根

铁管经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连接后组成的局部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得

大于80Ω。如系干燥的接地坑,铁管周围应用砂子、木炭和食盐混合物或长效降

阻剂填满;砂子和食盐的比例,按体积比约6﹕1。其装设方法可参照图4进行。第21条变压器的接地,应将高、低压侧的铠装电缆的钢带、铅皮用连接导线分别接到变压器外壳上的专供接地的螺钉上;如用橡套电缆时,将电缆的接地芯线接到进出线装

置的内接地端子上,然后将变压器外壳的接地螺钉用连接导线接到接地母线(或辅

助接地母线)上,如图5所示。

第22条电动机的接地,可直接将其外壳的接地螺钉接到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上。

橡套电缆应将专用接地芯线与接线箱(盒)内接地螺钉连接。如用铠装电缆时,应

将端头的铠装钢带(钢丝)、铅皮同外壳的接地螺钉连接。其装设方法可参照图6

所示进行。禁止把电动机的底角螺栓当作外壳的接地螺钉使用。

第23条高压配电装置的接地,应将各进、出口的电缆头接地部分(铠装层、铅皮层或接地芯线头)分别用独立的连接导线连接到配电装置的接地螺钉上,然后用连接导线将

进口电缆头接地螺钉与底架接地螺钉相连接,最后连接到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

线)上,如图7所示。如都集中到接地螺钉一处连接不牢固或不方便时,也可将电

缆头的接地部分直接与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相连。

第24条井下各机电硐室、各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及各配电点的电气设备的接地,除通过电缆的铠装层、屏蔽套或接地芯线与总接地网相连外,还必

须设置辅助接地母线。其所有设备的外壳都要用独立的连接导线接到辅助接地母线

上。辅助接地母线还必须用接地导线与局部接地极连接,如图1所示。

第25条井下中央变电所(或中央配电站)所有设备的接地,除与电缆的接地部分连接外,其外壳均分别用独立的连接导线直接与连接主、副水仓中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相连

接,如图1所示。

第26条电缆接线盒的接地,应将接线盒上的接地螺钉直接用接地导线与局部接地极相连接。接线盒两端的铠装电缆的接地,要用绑扎方法或用特备的镀锌卡环通过与接地

导线相连接的连接导线把两端电缆的铅皮层和钢带(钢丝)层连接起来,在接线盒

处能采用铅封的尽量铅封;其接线盒仍照上述方法接地。

接线盒两端电缆头的钢带层和铅皮层用连接导线绑扎或用铁卡环卡紧时,应沿电缆

轴向把铅皮二等或三等分割开并倒翻180°,把铅皮紧贴在钢带上,铅皮与钢带接

触处应打磨光洁,如图8所示。

铁卡环宽度不得小于30mm。如用裸铜线绑扎时,沿电缆轴向绑扎长度不得小于

50mm。连接方法如图9所示。

第27条移动电气设备的接地,是利用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实现的。接地芯线的一端和移动电气设备的进线装置内的接地端子相连,另一端和起动器出线装置中的接地端子相

连。接地芯线和接地端子相连时,务使接地芯线比主芯线长一些,以免使接地芯线

承受机械拉力。起动器外壳应与总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相连。

移动变电站的接地,应先将高、低压侧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分别接到进线装置的内

接地端子上,用连接导线将高压侧电缆引入装置上的外接地端子与高压开关箱的外

接地端子连接牢固;再将高、低压侧开关箱和干式变压器上的外接地螺钉分别用独

立的连接导线接到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上,如图10所示。

第28条接地母线与主接地极的连接要用焊接。接地导线和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的连接最好也用焊接,无条件时,可用直径不小于10mm的镀锌螺栓加防松装置(弹

簧垫、螺帽)拧紧连接。连接处应镀锡或镀锌。其连接和加固方法可参照图11~图

13。用裸铜线绑扎时,沿接地母线轴向绑扎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如图14所示。第29条在混凝土及料石砌碹的机电硐室里,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应用铁钩或卡子固定在接近地面的碹墙上。铁钩与卡子的构造及连接方法如图15所示。

第30条在木架的巷道中,可用U形铁钉固定在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其固定方法如图16所示。

第31条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有专职司机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每班必须进行一次表面检查(交接班时)。其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由维修人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

的表面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入记录表(见附录二)内,并向有关领导汇报。第32条电气设备在每次安装或移动后,应详细检查电气设备接地装置的完善情况。对那些震动性较大及经常移动的电气设备,应特别注意,随时加强检查。

第33条检查发现接地装置有损坏时,应立即修复。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未修复前禁止受电。

第34条每年至少要对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详细检查一次。其中主接地极和浸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提出水面检查,如发现接触不良或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立即处理或更

换,并应测其接地电阻值。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不得同时提出检查,必须保证

一个工作。矿井水含酸性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检查的次数。

第35条井下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的测定,要有专人负责,每季至少一次;新安装的接地装置,在投入运行前,应测其接地电阻值,并必须将测定数据记入记录表内(见附录

三)。

第36条在有瓦斯及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内进行接地电阻测定时,应采用本质安全型接地摇表;如采用普通型仪器时,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并采取一定的安

全措施,报有关部门审批。

井下保护接地的作用和具体要求

井下保护接地的作用和具 体要求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关于井下保护接地的作用和具体要求接地保护作为煤矿井下三大保护之一,其作用非常重要。井下巷道狭窄,人身接触电气设备外壳的机会较多,电气设备的绝缘一旦损坏,发生一相碰壳事故,其金属外壳与该相导体便具有相同的电位,此时人身触及因发生漏电而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时,将会发生触电危险。 如果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导电体与大地连接起来,在满足一定的接地电阻的条件下,该设备外壳的电位可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内,因此流过人身的触电电流也在安全值之内,足以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这种为了防止人身触电,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方法,称为保护接地。 虽然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但要实现每台电气设备各自的接地电阻均小于规定值,还是非常困难的。此外,保护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通过它流人大地中的漏电电流就越大,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或电气雷管引爆的危险就越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将井下的各种保护接地装置通过接地导线连接起来,组成保护接地网。为井下保护接地网示意图。

可见,井下保护接地网是利用供电的高、低压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和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把分布在井下中央变电所、井底车场、运输大巷、采区变电所以及工作面配电点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在电气上连接起来,并与安设于

井下中央变电所附近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各配电点或电缆连接器的局部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当井下构成保护接地网后,其总接地电阻就很小(20以下),人身触及困一相漏电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时,其漏电电流便从总接地网流人地中,流过人身的电流就很小了,因此对人身便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工作面无局部接地极的移动电气设备,经电缆的接地芯线与总接地网连接后,从工作面流人地中的漏电电流很小,从而大大降低了瓦斯、煤尘爆炸或电气雷管引爆的危险性。 因此,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凡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者,必须接地。 一、《煤矿安全规程》中要求 第1条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在设备金属外壳上和电缆的钢带(或钢丝)上会产生危险电压,人若接触上,就会发生触电事故。保护接地就是为了避免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第2条36 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 在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或无其他可供接地的护套,如铅皮、铜皮套等)的橡套电缆或塑料电缆。 第3条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和总接地网连接。 第4条主接地极应浸入水仓中;主、副水仓必须各设一块。矿井有几个水平时,每个水平的总接地网都要与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连接。 第5条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煤矿井下电气整定计算说明

鑫隆煤矿井下电气整定计算说明 第一部分过载整定 一、过流整定细则说明: 1、馈电开关(含移变低压侧)中过载长延时保护电流整定按实际负载电流值整定。实际整定时,应计算其保护干线所有负载的额定电流之和,根据各负载运行情况,乘一需用系数。 公式:I z=K∑Ie 式中:I z——过载保护电流整定值,A; ∑Ie ——保护干线中所有电机额定电流之和,A; K——需用系数,取0.5~1。 2、馈电开关(含移变低压侧)中电子保护器的短路保护整定,取其保护干线中最大负载电机的起动电流,加其余电机的实际电流之和。 公式:I z=IQe+K∑Ie 式中:I z——短路保护电流整定值,A; IQe——最大负载电机起动电流,A; ∑Ie ——其余电机额定电流之和,A; K——需用系数,取0.5~1。 3、电磁起动器中电子保护器的过载电流I z整定以负载电机的额定电流为依据,根据控制开关的整定方式取其近似值。当运行中电流超过I z时,即视为过载,保护延时动作;当运行中电流超过8倍的I z值时,即视为短路,保护器瞬间动作。

4、馈电开关短路电流的可靠动作校验,应计算出其保护干线最远端两相短路电流,除以其短路保护整定值,灵敏度系数不小于1.5。 公式: 式中:Id(2)——被保护干线最远端两相短路电流,A; I z——馈电开关短路电流整定值,A; 1.5——可靠系数。 5、电磁起动器短路电流的可靠动作校验,应计算出所带负载电机处最远端两相短路电流除以8倍的过载定值,灵敏度系数不小于1.2。 公式: 式中:Id(2)——被保护干线最远端两相短路电流,A; I z——电磁起动器短路电流整定值,A; 1.2——可靠系数。 6、高压配电装置,应根据其保护干线中移动高压侧过流整定值进行整定。 7、移动变电站高压侧整定以低压侧整定电流除以该移变的高压变比,取其近似值(10KV→690V,变比取14.5;10KV→1200V,变比取8.3)。 8、本细则参照《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煤矿工业出版社)第一章第二节制定。 9、高压起动器的过载电流I z整定以负载电机的额定电流为依据,根据控制开关的整定方式取其近似值。当运行中电流超过I z时,即视

井下接地极敷设标准及要求

井下接地极敷设标准及要求 一、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在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或无其它可供接地的护套,如铅皮、铜皮套等)的橡套电缆或塑料电缆。 二、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和总接地网连接。 三、主接地极应浸入水仓中;主、副水仓必须各设一块。 2四、主、副水仓的主接地极和分区的主接地极,均应采用面积不小于 0.75m、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如矿井水含酸性时,应视其腐蚀性情况适当加大其厚度或镀上耐酸金属,或采用其他耐腐蚀钢板。 五、安装主接地极时,应保证接地母线和主接地极连接处不承受较大拉力,并应设有便于取出主接地极进行检查的牵引装置。其装设方法可参照图2所示进行。 六、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变压器)。 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 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动力交联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七、局部接地极最好敷设于巷道水沟内,无水沟时应埋设在潮湿的地方。 2八、埋设在巷道水沟或潮湿地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面积不小于0.6m、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如矿井水含酸性时,应视其腐蚀性情况适当加大其厚度或镀上耐酸金属,或采用其他耐腐蚀钢板。其装设方法可参照图3所示进行。 九、埋设在其它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镀锌铁管。铁管直径不得小于 35mm,长度不得小于1.5m。管子上至少要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铁管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如果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0.75m、直径不得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每根管子上至少要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两根铁管均垂直于地面(偏差不大于15?),并必须埋设于潮湿的地方。两管之间相距5m以上,且在与接地网连接前,必须实测由两根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示范文本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 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了保证井下人身安全,预防人身触电和电火花引起 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供电系统,必须 坚持使用漏电、接地、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及掘进工作面 的风电闭锁装置。目前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作以下规 定: 一、检漏继电器的使用: 1.井下各变电所660伏、380伏电源馈电总开关必 须安装使用检漏继电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停用,特 殊情况须经值班矿长批准。 2.检漏继电器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煤矿检漏继电 器安装、运输、维护与检修细则》。

3.检漏继电器在地面应进行仔细检查、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下井使用。 4.采区变电所值班员,每天应对检漏继电器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试验,并作记录。 5.机电科井下维修工在瓦斯检查员的配合下,每月至少一次对检漏继电器进行远方试验,并作记录。 二、电煤钻综合保护的使用: 1.井下必须安装综合保护装置,并坚持使用。 2.使用单位必须正确安装使用,如发现一处不安装或安装使用不合格罚款100元。 3.使用单位必须认真维护,保证综合保护装置正常运行,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不得强行送电。 4.综合保护上交修理时必须保持元件齐全,如无故丢失损坏元件,按原值2倍罚款。 5.对综合保护的性能每班应进行一次试验,各项保

关于规范井下接地保护装置的安装设置标准

关于规范井下接地保护装置的安装设置标准: 一、主接地极: 1、设置地点:井下中央水泵房主、副水仓中各一块,以便于检查时,另一块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2、设置标准: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 3、接地母线: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铜线,或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 二、局部接地极: 1、以下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1个局部接地极。 (5)连接高压动力电缆的金属连接装置。 2、设置标准:我矿局部接地极均采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为1m的2根钢管制成,每根管上应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2

根钢管相距不得小于5m,并联后垂直埋入底板,垂直埋深不得小于0.75m 。 3、接地母线: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导线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截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截面不小于50 mm2的镀锌扁钢。 三、辅助接地极: 1、设置地点:移动变电站高压或低压装设(检漏)综保检漏保护装置,必须敷设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 2、设置标准:检漏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规格要求与局部接地极相同;也可采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部小于500mm的钢管垂直埋设且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的直线距离不小于5m。 3、接地母线:辅助接地线应用芯线总断面不小于10mm2的橡套电缆。 四、接地极埋深检验及管理: 按照接地极制作使用标准,要求井下各队组在机分厂进行加工1m长的探针,探针上面固定帽盖,可盖在接地极上,并在盖上对接地极进行编号管理,辅助接地接地极为(如:FD-01、FD-02…..)局部接地极为(如:JD-01、JD-02、….)由工作面从里往外依次进行编号,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台帐,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接地极埋入深度检验标准如下图所示:

谈煤矿井下供电中单相接地过电压其危害

谈煤矿井下供电中单相接地过电压其危害 谈煤矿井下供电中单相接地过电压及其危害 矿山供电系统的电源中性点是严禁接地,即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煤矿安全规程》中有详细的规定。由于煤矿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其供电线路绝大多数采用电缆线路,所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复杂,使用电压等级比较多(如6KV、3.3KV、1.2KV、0.69KV),出现因单相接地过电压的几率较高,严重威胁着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电器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 (2)电缆供电线路多,电缆对地电容大,而单相接地电路较大,易在接地点形成间歇性电弧,所以易出现弧光接地过电压。 (3)电缆接线头和电缆的连结装置不可能连接的非常好,因而绝缘较差。由于绝缘性能差,从而使其不能承受过大的过电压。 (4)加之井下作业环境差,因而更容易发生单相接地的可能。由于单相地而出现过电压的机会则更大。加上井下电缆受空气潮湿和受意外硬压挤碰的影响,使得电缆绝缘情况比地面条件下的更差,承受过电压的能力就会更差。 通过上述说明和单相接地现象发生几率大.对矿井出现两相电即单相接地的过电压要给予足够高的重视,来保护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矿区生产安全。 1.单相接地时易出现的过电压及原因分析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可能会出现的过电压一般情况下有2种:即工频电压高和弧光接地过电压。 (1)工频电压升高通过从一般的概念出发,可能认为在中性点不接地或不直接接地的电网中,一相接地时健全相的相对电压将上升为、/3u (U 为电源相电压),即出现了、/3倍的过电压;而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一相接地时健全相的相电压会仍保持为u 。通过以上结论证明,只是在其电网的三相之间互相独立,彼此毫不干扰时才是正确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电网中三相之间既存在着电的联系又有磁的联系,如在中性点不接地或不直接接地的电网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健全相的相电压是趋向于无穷大。如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系统中,可以计算出一相接地后,其余两相的电压情况。一相接地的情况可以看成两种情况下叠加而成:一种是正常的三相电源电动势作用的结果,此时电网三相对地都是相电压另一种即假设除去三相电源而只是在接地点加上一个与相电压相反的电动势,两种情况共同作用下使得对地电压值为零,也就是其中一相接地的情况。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电缆线路的总长度经常不动,其参数满足上述假设情况的可能性很大,故工频电压升高对线路和设备绝缘的破坏性是我们所不能够忽视的。即使电缆参数不满足上述假设情况。工频电压升高为、v/3u 对线路和设备的绝缘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尤其是井下的电缆和设备易受潮和砸压挤碰,绝缘情况比较差,、/3倍的过电压对其也是有一定的危害性。弧光接地电压在实践中证明:在线路较短,接地电流很小的情况。单相接地电弧会迅速熄灭,电网自动恢复正常。而当线路较长时,接地电流大。电弧不容易很快熄灭且不太稳定,出现时熄时灭的情况,即出现间歇性电弧.此时的过电压就比较严重了,这种情况的过电压实质上就是前面所提高的弧光接地电压。 弧光接地电压与一相对地多次发弧所引起另外两相对地电容上波动有关。正常情况下,各相导线的对地电容是保持在平衡状态,彼此相等。一旦其中有一相出现故障便打破了此种平衡状态,使得电容出现振荡,从而使得三相对地电容上的总电荷不能为零,从而形成了其中一相出现较高的过电压。 实际上由于每次发弧不一定在其工频幅值,自然熄弧条件较差不一定能使电弧在通过高频电流零点时熄灭。线路各相导线间还存在着线间电容,电弧中又有压降,系统中损耗使振

井下整定计算书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四侯煤业有限公司井下高低压开关整定计算 编制单位:机电科 编制日期:二〇一四元月七日

目录

井下电网设备保护整定计算 一、高压开关整定计算原则 根据《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井下供电系统图》、《煤矿电工手册》进行计算。 1、过载值计算: I g ≤ ? cos 3??e e U P g I ——高压配电装置的过载整定值,A ; e P ——高压配电装置所带负荷的额定功率之和,kW; e U ——高压配电装置的额定电压,kV; ?cos ——功率因数取; 2、两相短路值计算: 对于电子式高压综合保护器,按电流互感器(5A)倍数分级 整定:ge b e x Qe I k I k I n ∑+≥ n ——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5A)的倍数 I Qe ---容量最大的电动机的额定启动电流 K X ---需用系数,取 ∑I e ---其余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之和 b k ——矿用变压器的变压比,取 ge I ——高压配电装置额定电流,A ;

3、校验: 5.13) 2(≥z b d I k I ∑R =R 1/K b 2 +R b +R 2 ∑X =X X +X 1/K b 2 +X b +X 2 ∑∑+= 2 2 ) 2() ()(2X R U I e d ) 2(d I ——变压器低压侧两相短路电流,A ; I Z ——高压配电装置短路电流整定值; b k ——矿用变压器的变压比,取二、低压开关整定计算原则 根据《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井下供电系统图》、《煤矿初步设计》、《煤矿电工手册》进行计算。 1、过载值计算:IZ=×∑P 2、两相短路电流计算: ∑R =R 1/K b 2+R b +R 2 ∑X =X X +X 1/K b 2 +X b +X 2 ∑∑+= 2 2 ) 2() ()(2X R U I e d 注:根据以上公式计算过程由Excel 表格完成。 3、校验:电缆干线效验: z d I I ) 2(≥ 开关保护效验: z d I I 8)2(≥ 式中:I Z ----过载电流整定值 ∑P---所有电动机额定功率之和 I d ---短路保护的电流整定值 I Qe ---容量最大的电动机的额定启动电流

煤矿井下电气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电气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井下电气管理,消灭电气失爆、失保,杜绝电气火灾和触电伤人事故,减少停电事故,确保供电安全,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三大保护细则》及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矿井实际,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井下电气管理工作由机电管理科负总责,具体负责井下供电的用电审批,电气设备、电缆及小型电器的管理,现场检查和电气事故追查,参与规程措施的编制、会审、贯彻及电气管理基础资料的收集保存。第三条各单位行政正职是本单位电气管理第一责任者,分管机电的副科长对本单位电气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未设机电副科长的单位必须指派一名副科长分管井下电气工作。第四条各单位机电区长要准时参加电管例会和机电例会。特殊原因不能到会的,必须向机电矿长请假。第五条各单位机电区长要带队按时参加矿每月组织的达标和安全检查。同时,定期组织自查,并认真记录备查。第六条采、掘、开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由机电管理科负责。工作面开工前,由技术部门提供巷道设计图及工作面地质资料,通风部门提供风流方向,局扇容量、安装位置、瓦斯电闭锁开关位置和控制范围,机电管理科提供供电系统图、电气设备平面布置示意图。供电系统设计方案须经机电副总组织相关单位会审批准后方可实施,安装单位必须按图施工,机电管理科负责监督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要立即整改。否则,不准送电。第七条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及检修计划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逐台检修,并认真做好记录。其中移动变电站,“三专”线路的电缆、开关、局扇每月进行一次强制性检修。强化“双突”区域电气管理设备检修,确保检修质量。第八条修配工区、综机工区参与电气设备进矿后的验收,对出厂入井的电气设备进行检修调试,重点对过流、漏电保护及防爆性能进行整定、校验,机电管理科负责抽查。使用单位领用时要检查验收,不校验或校验不合格的禁止下井使用。第九条各单位要制定实施井下电工培训计划,提高职工业务素质。井下电工必须持证上岗。第十条机电管理科要加强“双突”区域现场检查,定期对在用机电设备进行完好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如发现失爆、失保等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停止该区域供电,并及时汇报调度所及矿有关领导。

煤矿井下接地规范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煤矿井下接地装置管理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所有接地装置。 二、依据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2009)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1998) 《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检查、测定工作细则》(1998) 三、总则 1、保护接地:是为了避免由于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后,在设备金属外壳上和电缆的钢带(或钢丝)上会产生危险电压,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辅助接地:配合检漏保护系统进行保护性能检测、试验用的接地设施。 2、电压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其接地通过接地线(电缆接地芯线)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具有检漏保护且具有漏电试验功能的低压开关,必须设置辅助接地系统。 3、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均要与总接地网连接(检漏装置用的辅助接地系统除外)。 4、下列地点必须装设局部接地极: 4.1 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干式变压器); 4.2 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4.3 每个低压配电点; 4.4 连接动力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4.5 架空线分区开关、架空线自动停送电开关等。 5、移动电气设备(除供配电的专用设备)及电压等级为36V及以下安全电压或127V的照明灯、红灯、镇流器、按钮及1140V、660V低压橡套电缆的接线盒等电气设备,必须通过电缆的接地线芯线与接地网络连成一体,实现接地保护,此时可不另设局部接地极。 6、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直接相连;禁止几台设备串联接地,禁止同台设备的几个接地部分串联接地。 7、所有电气设备的接地引线,必须经电气设备的专用接地螺栓上引至接地母线或接地极上,严禁连接到地脚螺栓等非专用接地螺栓上。 8、从任意一个局部接地装置和辅助接地装置处,所测得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均不得超过2Ω。 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或其它相当接地导线)的电阻值,都不得超过1Ω。 新安装的接地系统在与接地网连接前,必须实测由接地极经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连接后组成的局部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2Ω。 9、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严禁接地极埋入混凝土中。 10、由于电气设备拆除、搬迁等原因,闲置不用的接地极、接地母线、接地导线、专用托架等应及时拆除。拆除后具备继续使用条件的接地装置应进行除锈防腐处理后可继续使用。 四、接地装置制作安装技术标准 1、泵房水仓接地装置 1.1 泵房水仓的主接地极,采用2块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

三大保护细则资料讲解

三大保护细则

义矿经发〔2014〕35号 关于印发《矿井供电三大保护管理制度》的 通知 矿属各单位: 为确保供电安全,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汶上义桥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1月28日 义桥煤矿供电三大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确保供电安全,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三大”保护是指:煤矿供电系统中的接地保护、过流保护、漏电保护。 第三条机电部负责全矿“三大”保护日常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规定,加强“三大”保护使用状况的指导和检查工作。 第四条各使用单位应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检查、试验周期对漏电保护、过流保护、接地保护进行检查和试验并做好记录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机电部负责应限期对各单位的检查试验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第五条新增的电气设备,应按照规程规定装设完善“三大”保护,各项安全保护装置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第六条过流保护使用管理 1、井下低压电网中过电流保护装置的整定和熔断器熔体的选择应按《煤矿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整定细则》进行。 2、运转工区管理的各变电所总开关和分支馈电开关整定值由机电部电气技术员计算得出,并以《整定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至运转工区;各其他使用工区的配电点及单台控制开关,均由各机电区长(技术员)计算得出并整定。

3、各种开关的整定值以电机的额定电流为准,无额定电流值的,以380V供电系统不超过电机功率2倍,660V供电系统不超过电机功率1.15倍,1140V供电系统不超过电机功率0.67倍,3300V供电系统不超过电机功率0.22倍为准。甩掉或短接过流保护装置的、过负荷保护的,短路保护超过总电流8倍以上的或整定不合理的要追究机电区长和包机人责任。因甩掉或短接保护造成设备损坏的,按设备原值对责任单位处罚,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4、严禁使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或将不同额定电流熔体并联使用。 5、各类开关设备(含新的、检修完的)及单独保护器,在入井前应由机电部、机修厂、使用单位三方人员共同检查其电气保护及防爆安全性能,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入井。 6、运行中的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由负责维护的电工负责定期检查,如发现动作有误或整定值有差错时,应及时向机电区长和机电部分管人员汇报,由机电部电气技术员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其他人员不得任意变更。 7、机电部应有与实际相符的供电系统图纸(或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其上注明电气设备型号、容量、电缆规格、长度、短路电流值和保护装置的整定值。各工区要建立相应的供电系统图板,注明电气设备的型号、容量、电缆规格、长度及短路

井下接地保护要求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 一、总则 1、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在设备金属外壳上和电缆的钢带(或钢丝)上会产生危险电压,人若接触上,就会发生触电事故。保护接地就是为了避免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 2、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 在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或无其它可供接地的护套,如铅皮、铜皮等)的橡套或塑料电缆。 3、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和总接地网连接。 4、主接地极应浸入水仓中,主、副水仓必须各设一块。矿井有几个水平时,每个水平的总接地网都要与主、副水仓中的主接地极连接。 5、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①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②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③每个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④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工作面的机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要分别装设一个局部接地极。 ⑤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6、局部接地极最好设在巷道水沟内,无水沟时应埋设在潮湿的地方。设在巷道水沟内的局部接地极及接地引线,不得影响水的正常通过和水沟清理。 7、矿井内部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均通过接地用的连线导线直接与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或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套或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或接地护套)相连接。而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与连接在一起的所有电缆的接地部分,又均通过各接地导线同各局部接地极相连接,最后都直接汇接到主接地极上,从而构成一个全矿井内容完整的不间断的总接地网。 8、矿井内分区从井上独立供电者,可以单独在井下或井上设置分区的主接地极,但其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得超过2Ω。 9、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向井下供电,但专供井下架线电机车变流设备用的专用变压器不在此限。 10、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直接相连。禁止将几台设备串联接地,也禁止将几个接地部分串联。 11、接地母线及变电所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50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100mm2的镀锌扁钢。采区配电点及其它机电硐室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扁钢。 12、连接导线、接地导线应采用断面不小于25 mm2的裸铜线、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扁钢。额定电压低于或等于127V的电气设备接地导线、连接导线,可采用断面不不小于6mm2的裸铜线。 13、严禁采用铝导体作为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 14、未镀锌的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要定期进行防腐处理,1~2年应涂刷一次。

煤矿井下接地装置管理规范

煤矿井下接地装置管理规范 煤矿井下接地装置管理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所有接地装臵。 二、依据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2009)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臵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1998) 《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臵的安装、运行、检查、测定工作细则》(1998) 三、总则 1、保护接地:是为了避免由于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后,在设备金属外壳上和电缆的钢带(或钢丝)上会产生危险电压,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辅助接地:配合检漏保护系统进行保护性能检测、试验用的接地设施。 2、电压36V以上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和橡套(塑料)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等均必须接地,其接地通过接地线(电缆接地芯线)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具有检漏保护且具有漏电试验功能的低压开关,必须设臵辅助接地系统。 3、所有必须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装臵,均要与总接地网连接(检漏装臵用的辅助接地系统除外)。 4、下列地点必须装设局部接地极: 4.1每个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干式变压器);

4.2每个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4.3每个低压配电点; 4.4连接动力电缆的每个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臵; 4.5架空线分区开关、架空线自动停送电开关等。 5、移动电气设备(除供配电的专用设备)及电压等级为36V及以下安全电压或127V的照明灯、红灯、镇流器、按钮及1140V、660V低压橡套电缆的接线盒等电气设备,必须通过电缆的接地线芯线与接地网络连成一体,实现接地保护,此时可不另设局部接地极。 6、每台设备均必须用独立的连接导线与接地网(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直接相连;禁止几台设备串联接地,禁止同台设备的几个接地部分串联接地。 7、所有电气设备的接地引线,必须经电气设备的专用接地螺栓上引至接地母线或接地极上,严禁连接到地脚螺栓等非专用接地螺栓上。8、从任意一个局部接地装臵和辅助接地装臵处,所测得的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均不得超过2Ω。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同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或其它相当接地导线)的电阻值,都不得超过1Ω,新安装的接地系统在与接地网连接前,必须实测由接地极经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连接后组成的局部接地极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2Ω。 9、局部接地极和辅助接地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m,严禁接地极埋入混凝土中。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为了保证井下人身安全,预防人身触电和电火花引起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供电系统,必须坚持使用漏电、接地、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及掘进工作面的风电闭锁装置。目前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作以下规定: 一、检漏继电器的使用: 1.井下各变电所660伏、380伏电源馈电总开关必须安装使用检漏继电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停用,特殊情况须经值班矿长批准。 2.检漏继电器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煤矿检漏继电器安装、运输、维护与检修细则》。 3.检漏继电器在地面应进行仔细检查、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下井使用。 4.采区变电所值班员,每天应对检漏继电器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试验,并作记录。 5.机电科井下维修工在瓦斯检查员的配合下,每月至少一次对检漏继电器进行远方试验,并作记录。 二、电煤钻综合保护的使用: 1.井下必须安装综合保护装置,并坚持使用。 2.使用单位必须正确安装使用,如发现一处不安装或安装使用 第 2 页共 2 页

不合格罚款100元。 3.使用单位必须认真维护,保证综合保护装置正常运行,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不得强行送电。 4.综合保护上交修理时必须保持元件齐全,如无故丢失损坏元件,按原值2倍罚款。 5.对综合保护的性能每班应进行一次试验,各项保护动作灵敏可靠,方棵投入使用。 6.如使用不当,管理不善,造成综合保护装置损坏,按原值罚款。 三、保护接地装置: 1.井下必须建立完善和保护接地网络并符合《矿井保护接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 2.36伏以上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铠装电缆的钢带、橡胶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高压电缆中间接线盒等均需接地。 3.在矿井中禁止使用无接地芯线的橡套电缆或塑料电缆。 4.所有必须接地的电气设备和局部接地装置,都必须和总接地网连接。 5.接地极的装置: ⑴井下中央泵房的水仓设置主接地极; 第 2 页共 2 页

井下接地保护装置安装要求

井下接地保护装置安装要求 一、接地线尺寸的要求: 1、接地母线:采用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扁钢。在扁钢上钻直径为12.5mm的孔用于连接,孔与孔的距离为250mm,钻孔时必须使用台钻,严禁使用电焊机点孔。 2、接地导线及连接导线:采用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断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额定电压低于或等于127V的电器设备的接地导线、连接导线,可采用断面不小于6mm2的裸铜线。 3、供检漏保护装置作检验用的辅助接地线:采用截面不小于10mm2的铜芯橡套电缆,电缆不得有破皮露芯线等情况。 4、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接线盒以及高压电缆连接装置接地导线,采用断面不小于50mm2的镀锌铁线或断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 二、接地极尺寸的要求: 1、局部接地极,可采用镀锌铁管。铁管直径不得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管上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 的透眼,铁管垂直与地面(偏差不大于15o),并必须埋于潮湿的地方。 2、如埋设有困难时,可用两根长度不得小于0.75m、直径不得小于22mm的镀锌铁管。每根管上钻10个直径不小于5mm 的透眼,铁管垂直与地面(偏差不大于15o),并必须埋于潮湿的地方,两极之间相距5m以上。 3、检漏继电器的辅助接地极尺寸与局部接地极尺寸相同,并距局部接地极的直线距离不小于5米。 4、煤电钻、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的辅助接地极可采用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不小于500mm的钢管,钢管上钻不少于1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眼进行埋设。 三、接地网安装的要求 1、电气安装结束通电试运行前,接地系统装置必须安装完毕,否则不准通 电运行。 2、三台以上(包括3台)电气设备必须安装接地装置。安装形式如下图: 注:(1)、禁止将几台设备串联接地。 (2)、接地扁铁靠帮固定,要求水平固定,距底板300mm。

煤矿井下接地系统组成

井下保护接地系统的组成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应在煤矿井下指定的地点敷设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并用电缆铅包、铠装外皮及接地芯线并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总接地网,称之为保护接地系统。保护接地组成系统的好处,一是将各接地极并联后,可降低系统的接地电阻,提高保护的安全性;二是各接地极互为后备,一旦某接地极断路,可通过其他接地极实现保护,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保护接地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图2-18所示。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2Ω。为此,对井下总接地网各组成部分的要求和具体做法如下: 1. 主接地极 主、副水仓或集水井内必须各设一块主接地极。若矿井有几个水平时,各个水平都要设立主接地极。如果该水平没有水仓,不能设立主接地极时,则该水平的接地网必须与其他水平的主接地极连接。矿井内分区从井上独立供电者(包括钻眼供电),可以单独在井下或井上设置分区的主接地极,但其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也应符合不超过2Q的要求。 主接地极应采用面积不小于0.75m2、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制成。如矿井水含酸性时,应视其腐蚀情况适当加大厚度,或镀上耐酸的金属,或采用锅炉钢板及其它耐腐蚀的钢板。主接地极的表面积大,而且矿井水的导电率高,使得接地电阻要比其他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小。又因为主接地极位于接地网的中心,因此它在整个保护接地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局部接地极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下列地点应装设局部接地极: (1) 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 (2) 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 (3) 低压配电点或装有三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4) 无低压配电点的采煤机工作面的运输巷、回风巷、集中运输巷(胶带运输巷)以及由变电所单独供电的掘进工作面,至少应分别设置一个局部接地极。 (5) 连接高压动力铠装电缆的连接装置。 局部接地极最好设置于巷道旁的水沟内,以减小接地电阻值。如无水沟时,则应埋设在潮湿的地方。对于埋设在水沟的局部接地极,应平放于水沟深处,并采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和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如矿井水含酸性时,也应该采取与主接地极相同的措施。 至于埋设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应垂直埋入底板,并采用直径不得小于35mm、长度不得小于1.5m的钢管,管子上至少要钴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便于往土壤里灌盐水,以降低接地电阻值。二根钢管并联且埋设距离不得小于5m,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75m。3. 接地母线和辅助接地母钱 井下中央变电所和水泵房均应设置接地母线,采区变电所、配电点及其他机电硐室则应设置辅助接地母线。接地母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100mm2的扁钢(或镀锌铁线),或断面不小于50mm2的裸铜线。采区配电点及其他机电硐室的辅助接地母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mm、断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或镀锌铁线),或断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接地母线和辅助接地母线均应分别和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连接。 4. 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 各个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铠装电缆的钢铠和铅包,均应通过单独的连接导线直接与接地母线或辅助接地母线连接;接地母线和辅助接地母线,通过接地导线与接地极相连。连接导线和接地导线均应采用断面不小于50mm2的扁钢(或镀锌铁线),或断面不小于25mm2的裸铜线。对于移动式电气设备,应用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进行连接,并要求每一移动式电气设备与总接地网或局部接地极之间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 。

井下三大保护整定细则

目录

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第1条选择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电流时,需计算两相短路电流值,可按公式(1)计算:第1条选择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电流时,需计算两相短路电流值,可按公式(1)计算:第一节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 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 第1条选择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电流时,需计算两相短路电流值,可按公式(1)计算:利用公式(1)计算两相短路电流时,不考虑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衰减,短路回路的接触电阻和电弧电阻也忽略不计。 若需计算三相短路电流值,可按公式(2)计算: 第2条两相短路电流还可以利用计算图(表)查出。此时可根据变压器的容量、短路点至变压器的电缆换算长度及系统电抗、高压电缆的折算长度,从表中查出。 电缆的换算长度可根据电缆的截面、实际长度,可以用公式(3)计算得出。 电缆的换算长度,是根据阻抗相等的原则将不同截面和长度的高、低压电缆换算到标准截面的长度,在380 V、660 v、1 140 V系统中,以50 mm2为标准截面;在l27 V系统中,以4mm2为标准截面。 电缆的芯线电阻值选用芯线允许温度65℃时的电阻值;电缆芯线的电抗值按0.081Ω/km计算;线路的接触电阻和电弧电阻均忽略不计。 第二节短路保护装置 第3条馈出线的电源端均需加装短路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的保护装置。 第4条当干线上的开关不能同时保护分支线路时,则应在靠近分支点处另行加装短路

保护装置。 第5条各类短路保护装置均应按本细则进行计算、整定、校验,保证灵敏可靠,不准甩掉不用,并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短路保护装置。 第二章电缆线路的短路保护 第一节电磁式过电流继电器的整定 第6条 1 200V及以下馈电开关过电流继电器的电流整定值,按下列规定选择。 1.对保护电缆干线的装置按公式(4)选择: 2.对保护电缆支线的装置按公式(5)选择: 目前某些爆磁力起动器装有限流热继电器,其电磁元件按上述原则整定,其热元件按公式(7)整定。 煤矿井下常用电动机的额定起动电流和额定电流可以从电动机的铭牌或技术资料中查出,并计算出电动机的额定起动电流近似值。对鼠笼式电动机,其近似值可用额定电流值乘以6;对于绕线型电动机,其近似值可用额定电流值乘以1.5;当选择起动电阻不精确时,起动电流可能大于计算值,在此情况下,整定值也要相应增大,但不能超过额定电流的2.5倍。在起动电动机时,如继电器动作,则应变更起动电阻,以降低起动电流值。 对于某些大容量采掘机械设备,由于位处低压电网末端,且功率较大,起动时电压损失较大,其实际起动电流要大大低于额定起动电流,若能测出其实际起动电流时,则公式(4)和公式(5)中I QN应以实际起动电流计算。 第7条按第6条规定选择出来的整定值,还应用两相短路电流值进行校验,应符合公式(6)的要求: 若线路上串联两台及以上开关时(其间无分支线路),则上一级开关的整定值,也应按下一级开关保护范围最远点的两相短路电流来校验,校验的灵敏度应满足1.2~1.5的要求,以保证双重保护的可靠性。 若经校验,两相短路电流不能游足公式(6)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干线或支线电缆截面。 2.设法减少低压电缆线路的长度。 3.采用相敏保护器或软起动等新技术提高灵敏度。 4.换用大容量变压器或采取变压器并联。 5.增设分段保护开关。 6.采用移动变电站或移动变压器。 第二节电子保护器的电流整定 第8条馈电开关中电子保护器的短路保护整定原则,按第6条的有关要求进行整定,按第7条原则校验,其整定范围为(3~10)I N;其过载长延时保护电流整定值按实际负载电流值整定,其整定范围为(0.4~1)I N。I N为馈电开关额定电流。 第9条电磁起动器中电子保护器的过流整定值,按公式(7)选择: 当运行中电流超过I Z值时,即视为过载,电子保护器延时动作;当运行中电流达到I Z 值的8倍及以上时即视为短路,电子保护器瞬时动作。 第10条按第9条规定选择出来的整定值,也应以两相短路电流值进行校验,应符合公式(8)的要求: 第三节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选择 第11条 1 200 V及以上的电网中,熔体额定电流可按下列规定选择。 1.对保护电缆干线的装置,按公式(9)选择: 如果电动起动时电压损失较大,则起动电流比额定起动电流小得多,其所取的不熔化系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171-41 井下三大保护及风电闭锁使用管理 规定(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了保证井下人身安全,预防人身触电和电火花引起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供电系统,必须坚持使用漏电、接地、过流、短路保护装置及掘进工作面的风电闭锁装置。目前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作以下规定: 一、检漏继电器的使用: 1.井下各变电所660伏、380伏电源馈电总开关必须安装使用检漏继电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停用,特殊情况须经值班矿长批准。 2.检漏继电器的安装使用必须符合《煤矿检漏继电器安装、运输、维护与检修细则》。 3.检漏继电器在地面应进行仔细检查、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下井使用。

4.采区变电所值班员,每天应对检漏继电器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试验,并作记录。 5.机电科井下维修工在瓦斯检查员的配合下,每月至少一次对检漏继电器进行远方试验,并作记录。 二、电煤钻综合保护的使用: 1.井下必须安装综合保护装置,并坚持使用。 2.使用单位必须正确安装使用,如发现一处不安装或安装使用不合格罚款100元。 3.使用单位必须认真维护,保证综合保护装置正常运行,出现故障应及时处理,不得强行送电。 4.综合保护上交修理时必须保持元件齐全,如无故丢失损坏元件,按原值2倍罚款。 5.对综合保护的性能每班应进行一次试验,各项保护动作灵敏可靠,方棵投入使用。 6.如使用不当,管理不善,造成综合保护装置损坏,按原值罚款。 三、保护接地装置: 1.井下必须建立完善和保护接地网络并符合《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