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3)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符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急性发作期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吸器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

度和危重4级。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糖、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脂、心肌酶、B型钠酸肽

(3)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

(4)血气分析

(5)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

(6)肺功能

(7)吸入组过敏原、食物不耐受试验

(8)痰涂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痰培养

(2)肺CT

(3)乙肝、丙肝、艾滋病检查

(4)呼吸道病原学检测

(5)军团菌抗体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脱离变应原。

2.糖皮质激素

3.β2肾上腺素受体动剂

4.抗胆碱药

5.茶碱类

6.LT调节剂

7.其他药物:酮替酚、氯雷他定等

8.中医辨证治疗

(八)出院标准。

1.完全控制。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九)哮喘患者出院前教育和指导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需特殊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严重哮喘发作需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维持者,退出本路径。

3.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需特殊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十一)疗效判断标准根据《2006年GINA指南》

1.完全控制

(1)白天没有症状(每周2次或更少)

(2)日常活动没有受限,包括锻炼

(3)夜间没有症状或不会因为哮喘夜间憋醒

(4)不需要缓解治疗(每周两次或更少)

(5)肺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或大于等于正常预计值/本人最佳值的80%

2.部分控制

(1)白天症状较轻(每周2次以上)

(2)日常活动受限制(任何一次)

(3)夜间有症状或因为哮喘夜间惊醒(任何一次)

(4)需要急救治疗或缓解治疗(每周两次以上)

(5)肺功能检查结果小于80%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若已知),急性加重每年一次或以上

3.未控制

任何一周有部分的三个或更多的特征;任何一周有一次急性发作

二、支气管哮喘(非危重)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J45)急性发作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附:哮喘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中医辨证治疗如下:

1.寒哮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执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定喘汤加减

3.浊哮治法化浊除痰,降气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风哮治法疏风宣肺,化痰平喘,华盖散加减

5.肺虚治法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加减

6.脾虚治法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7.肾虚治法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哮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 编码:BNF04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 编码:J4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修订,2008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风哮 寒哮热哮虚哮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 编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 编码:J45)。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血气分析 (4)胸部正侧位X 线片 (5)心电图 (6)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2013-02-28 15:01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1、患者李士德,男,46岁,以“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10余年”为主诉入院 2、患者于10余年前受凉后开始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伴喘息,胸闷,多于季节交替,感冒或闻油烟味后发作,发作时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每次发作给予口服平喘药(具体不详)或自行缓解,不发作时可从事正常劳动。平素长期服河南产平喘药(具体不详)。近几年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能从事轻体力劳动,生活尚能自理。每次发作需入院治疗。20余天前感冒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于当地接受治疗(具体不详),期间仍有间断发作,自觉症状渐加重,现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以“支气管哮喘”收住我科。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脓痰,无意识障碍,无头痛,恶性,呕吐,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3、体格检查:T: 36.8℃,P:82 次/分,R:21次/分,BP:126/82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自如,步入病房,体位自主,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及瘀点瘀斑,弹性尚可,毛发分布正常,左侧锁骨上触诊不满意,头颅无畸形,巩膜无黄染,眼睑无浮肿,球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毫米,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敏感。口唇无发绀,伸舌居中,齿龈正常,扁桃体无肿大,咽无充血。颈软,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桶状胸,两侧呼吸动度及语颤减弱,肋间隙增宽,双肺可闻及干啰音及哮鸣音,语音传导正常,无胸膜摩擦音。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外形正常,腹壁静脉无曲张,腹壁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液波震颤及振水声,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浮肿,膝反射(++),跟腱反射(++),腹壁反射(+),Hoffmann(-),Babinski(-),Oppenheim(-),Kernig(-),Brudzinski(-)。 4、辅助检查:暂缺 拟诊讨论:1、初步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1、患者李士德,男,46岁,以“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10余年 2.桶状胸,两侧呼吸动度及语颤减弱,肋间隙增宽,双肺可闻及干啰音及哮鸣音,语音传导正常,无胸膜摩擦音。鉴别诊断:1.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患者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病情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2.上气道阻塞可见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气道疾病或异物气管吸入,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发感染时,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根据临床病史,特别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以及痰液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支气管镜检查等,常可明确诊断。 诊疗计划:完善相关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主治医师签名: 张永记录者: 周晓宇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卫生部诊疗技术指南临床路径2019版295页word

第一篇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重症肺炎标准,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内科临床路径

目录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5)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7)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0) 一、支气管扩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0) 二、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表单 (12)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4)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4) 二、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表单 (17)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20)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0) 二、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23)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26) 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 (26) 二、肺血栓栓塞症(低危、中低危)临床路径表单 (28) 三、肺血栓栓塞症(中高危、高危)临床路径表单 (31)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33) 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3)

二、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36)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39)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9)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42)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44) 一、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4) 二、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47)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49) 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9) 二、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51) 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 (55)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5) 二、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表单 (57)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60)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0) 二、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表单 (63) 肝脓肿临床路径 (66) 一、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6) 二、临床路径表单 (68) 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73) 一、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73) 二、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75)

中医哮喘病的最新临床路径(最新)

哮喘(哮病)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 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D-二聚体(D-di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方案 危及生命, 青少年, 发病率, 过敏性, 儿童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的气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地区和一些潮湿的地区,发病率增加尤为明显。此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它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正常生活。如果能够将哮喘急性发作处理的好的话,哮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临床控制,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哮喘的急性发作与引诱 (一)哮喘急性发作 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一个哮喘病人可以平常没有什么症状,跟正常人一样,但是由于接触到某种原因,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是嗅闻到特殊气味,突然出现的一种喘息、胸闷、气急的症状。通常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急性发作。或者有的病人,平常有一些轻微的症状,比如咳嗽、轻微的胸闷,但不明显,也是接触到类似的诱因以后,病情突然 加重,这也称之为急性发作。 (二)急性发作主要诱因 最常见的就是接触变应原或称之为过敏原,比如说特殊的气味,花粉甚至冷空气都可以诱使患者急性发作。另外常见的原因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说感冒、气管炎,甚至肺炎等,也可以诱发一些病人发生急性发作。尤其在一些年龄比较大,抵抗力比较低的病人。哮喘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多数时间比较短,起病很急。但很多病人在几分钟或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之内,经过药物治疗,甚至有些病人不经过治疗,也能够自行缓解。但有些病人可以比较重,急性发作的状态持续24小时以上称之为哮喘急性持续状态。这时表明症状比较重,甚至有的病人还会因为 急性发作而死亡。 二、急性发作的处理原则与方案 (一)普通社区门诊或急诊病人的处理原则与治疗 在门诊或急诊遇到急性发作的病人,应该如何处理呢?原则上有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判断一下病人的严重程度。哮喘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有很多。有在病情稳定期的严重程度的分级,也有在急性发作期的分级。下面主要讲在急性发作期的分级。它分级的判断标准,主要是根据病人生命体征辅以少量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如一般可根据病人气短、体位、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值等,可以将病人的急性发作病情分为轻、中、重、危重四个状态。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两个意义。第一,它可以帮助我们选用不同级别的治疗药物。第二,使医生对这个病人的病情有初步的印象,对预后有初步的判断,以便更好地在接下来工作中对病人进行更加合适的诊断和治

支气管哮喘(哮病)单病种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哮病)单病种临床路径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 1.中医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脉浮紧。 (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肢

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和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断和治疗

动及三凹征 哮鸣音散在,呼气相 末期 响亮,弥漫响亮,弥漫减弱,乃至无 脉率<100 100~120 >120 脉率变慢或不 规则 奇脉无,<10mmHg 可有,10~ 25mmHg 常有, >25mmHg 无,提示呼吸 肌疲劳 使用β2激动剂后PEF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 >80% 60%~80% <60%或<100 L/min或作用 时间<2 h PaO2(吸空气, mmHg) 正常≥60 <60 PaCO2mmHg <45 ≤45 >45 SaO2(吸空 气%) >95 91~95 ≤90 pH 降低 简要回答哮喘急性发作的分级,结合你所接触的病例谈谈这种分级的优劣。 (二)高危因素 对于具有哮喘相关死亡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这些患者应当尽早到医 疗机构就诊。高危患者包括:(1)曾经有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濒于致死性哮喘的病史;(2) 在过去1年中因为哮喘而住院或急诊;(3)正在使用或最近刚刚停用口服激素;(4)目前未使

用吸入激素;(5)过分依赖速效β2受体激动剂,特别是每月使用沙丁胺醇(或等效药物)超过1支的患者;(6)有心理疾病或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使用镇静剂;(7)有对哮喘治疗计划不依从的历史。 (三)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取决于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同时还需要制定长期治疗方案以预防再次急性发作。 1.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治疗 轻度和部分中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可以在家庭或社区中治疗。家庭或社区中的治疗措施主要为重复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在第l小时每20 min吸入2~4喷。随后根据治疗反应,轻度急性发作可调整为每3~4 h时2~4喷,中度急性发作每1~2 h时6~10喷。如果对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反应良好(呼吸困难显著缓解,PEF占预计值%>80%或个人最佳值,且疗效维持3~4 h),通常不需要使用其他的药物。如果治疗反应不完全,尤其是在控制性治疗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发作,应口服激素(泼尼松龙0.5~1mg/k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2.部分中度和所有重度急性发作的治疗 部分中度和所有重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均应去急诊室或医院治疗。除氧疗外,应重复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有压力定量气雾剂的储雾器给药,也可通过射流雾化装置给药。推荐在初始治疗时间断(每20 min)或连续雾化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每4 h 1次)。目前尚无证据支持常规静脉使用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制剂(如异丙托溴铵)能够取得更好的支气管舒作用。茶碱的支气管舒作用弱于SABA,不良反应较大应谨慎使用。对规则服用茶碱缓释制剂的患者,静脉使用茶碱应尽可能监测茶碱血药浓度。 3.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治疗

临床路径的药物治疗方案-lrpin999

临床路径的药物治疗方案 刘如品 呼吸系统6个临床路径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 (二)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等。2.可有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如深静脉血栓等。3.下列检查一项或以上阳性,可以确诊:(1)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为肺动脉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包围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间,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损;(2)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发现肺动脉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包围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间,或者呈完全充盈缺损;(3)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并与通气显像不匹配,即至少一个或更多叶段的局部灌注缺损而该部位通气良好或X线胸片无异常;(4)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发现PE的直接征象,如肺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缺损,伴或不伴轨道征的血流阻断;(5)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近端的血栓。4.需排除以下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感染性血栓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一般处理,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支持。2.抗凝、溶栓治疗。3.其他治疗措施:外科取栓、经静脉导管碎栓和抽吸血栓、置入腔静脉滤器等。 (四)标准住院日:(高危)10~14天,(中、低危)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6.001/I26.901肺血栓栓塞症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有明显影响肺血栓栓塞症常规治疗的情况,不进入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血型、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肌钙蛋白T或I;(4)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双下肢静脉超声。 2.下列相关检查之一可确诊:CT肺动脉造影、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3.根据患者病情,有条件可选择:BNP、免疫指标(包括心磷脂抗体)、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III等。 (七)选择用药。1.溶栓治疗:尿激酶、链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抗凝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八)出院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调节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2.0~3.0)。3.没有需要继续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2.伴有其他疾病,需要相关诊断治疗。 二、肺血栓栓塞症(中低危)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标准住院日:7~10天 三、肺血栓栓塞症(高危)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标准住院日:10~14天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支持、对症治疗。2.经验性抗菌治疗。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1.必需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2009 年版)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 10 :J45 ) (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 年) 1.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 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 哮鸣音。 3. 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 临床表现不典型 者,应至少具备以下 1 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 增加绝对值》200ml ;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 、2、3、4 条者或4、5 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 年) 1.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J45 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 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D- 二聚体(D-dimer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清过敏原测定、胸部CT 、超声心 动图、血茶碱浓度、痰病原学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 一般治疗: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哮病的临床路径(中医)

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编码:BNF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J4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剌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末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寒哮 热哮 寒包热哮 风哮 虚哮 (2)慢性持续期 肺脾气虚,痰湿蕴肺 肺肾两虚,痰热阻肺

痰瘀阻肺:祛瘀化痰平喘。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阴虚肺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编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J45)。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在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血气分析 (4)胸部正侧位片 (5)心电图 (6)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过敏原测定、C 反应蛋白、EOS计数、凝血功能、超声、肺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涂片及痰培养+药敏、血浆皮质醇浓度、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等。

中医哮喘病的最新临床路径(最新)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哮喘(哮病)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D-二聚体(D-di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临床路径结合路径化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的应用论文

临床路径结合路径化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的应用论文临床路径结合路径化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的应用全文如下: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结合路径化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的应用。方法2021年9月—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临床路径组,2组为临床路径、路径化健康教育组,各52例,1组执行常规哮喘临床路径,2组执行临床路径、路径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医护服务满意度,出院前、后肺功能,出院2个月后在成人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 AQLQ进行生存质量评定。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由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缺乏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从而使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用药、随诊等方面的依从性差,是导致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的主要因素。我国自2021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而支气管哮喘也是被纳入临床路径的疾病之一。并已经被证实临床路径对医疗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2],而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执行临床路径以外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还可进行路径化健康教育,也得到了肯定[3-4]。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两种路径同时进行能否进一步使支气管哮喘患者从中受益,2021年9月―2021年7月该研究探讨临床路径结合路径化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4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21年制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4]。随机分为两组,1组:临床路径组,2组:临床路径、路径化健康教育组,男55例,女49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7.8±7.5岁,1组: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2±5.5岁;2组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9.8±7.9岁。排除孕妇和特殊类型哮喘及同时存在影响生活质量疾病的病例。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路径的制定 1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卫生部下发的呼吸内科临床路径《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2健康教育路径。根据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需求,借鉴国外学者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治疗及护理的方法 [5],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以入院后时间先后顺序制订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路径,其路径见表1。按照路径时间为10~15 min/次。 1.2.2 观察及评价指标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舒适护理进展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舒适护理进展 标签: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舒适护理;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平滑肌痉挛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常急性起病,发作时病情变化快,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1],很多患者有恐惧、焦虑或抑郁情绪。舒适护理是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舒适的因素而采取的一种个体化、人性化的有效护理模式,它使人在心理、生理及社会活动上达到最舒适的状态,从而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把该护理模式应用到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这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的目标。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舒适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哮喘急性发作时不舒适因素 1.1 生理因素(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气管、支气管痉挛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有关,表现为频繁咳嗽、咳痰并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患者烦躁不安,有濒死感。(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道分泌物过多、咳痰无力有关,表现为呼吸急速、口腔黏膜、甲床紫绀,患者被迫采取端坐体位。(3)各种侵入性操作如吸氧、吸痰,动、静脉穿刺等都会给患者造成痛苦,使患者生理、心理上有双重不适感。 1.2 心理因素有报道,70%的哮喘发作患者有心理因素参与[3]。有学者报道,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儿童患者常有恐惧及焦虑心理,一般的成年患者常有烦躁、易怒、抑郁心理,老年患者常有悲观失望、孤独心理[4]。由于本病有反复发作、难治愈的特点,患者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5]。吴云霞等[6]研究表明,焦虑和恐惧的程度均与疾病发作的频率及危重程度呈正相关。 2 舒适的护理措施 2.1 环境舒适护理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安静,在进行各种操作时要做到“四轻”[7]。保持病房适宜温度(18~22 ℃)和湿度(50%~60%),病房内通风良好,不能有花粉、皮毛、烟雾等诱发哮喘发作的过敏源。 2.2 心理舒适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8]。哮喘发作时,护理人员沉着冷静,陪伴安慰患者,用亲切言语与患者交流,减轻其心理压力并稳定情绪;护士不但要在语言、行为等细节中感动患者[9],还应针对不同年龄、病情和心理状态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这与朱丽莎等[10]提出的观点一致;灵活应用各种心理支持疗法为患者解除病痛。贺庆军等[11]研究认为心理护理还有助于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因而也有助于控制哮喘发作。 2.3 体位舒适护理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常被迫采取被动体位,因其不能随意变换体位而易产生疲劳感,黄桂香等[12]提出给患者用多功能哮喘床上桌,使

重症哮喘临床路径

重症哮喘临床路径 一、重症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J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2013年),《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哮喘联盟,2017年) ①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②重症哮喘的诊断: 定义:在过去的一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建议的第4级或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才能够维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 哮喘控制的标准应按照GINA的标准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估,以下几点为重症哮喘未控制的常见特征: (1)症状控制差:哮喘控制问卷(ACQ)评分>1.5,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20,或符合GINA定义的未控制; (2)频繁急性发作:前一年需要2次或以上连续使用全身性激素(每次3 d以上); (3)严重急性发作:前一年至少1次住院、进入ICU或需要机械通气; (4)持续性气流受限:尽管给予充分的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仍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FEV1占预计值%<80%,FEV1/FVC<正常值下限);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 (二)诊断依据。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 (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反应选择方案。 2.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D-二聚体(D-dimer)、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血清过敏原测定、胸部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病原学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氧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方案 , , , ,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的气道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地区和一些潮湿的地区,发病率增加尤为明显。此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它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正常生活。如果能够将哮喘急性发作处理的好的话,哮喘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临床控制,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一、哮喘的急性发作与引诱 (一)哮喘急性发作 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一个哮喘病人可以平常没有什么症状,跟正常人一样,但是由于接触到某种原因,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是嗅闻到特殊气味,突然出现的一种喘息、胸闷、气急的症状。通常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急性发作。或者有的病人,平常有一些轻微的症状,比如咳嗽、轻微的胸闷,但不明显,也是接触到类似的诱因以后,病情突然 加重,这也称之为急性发作。 (二)急性发作主要诱因 最常见的就是接触变应原或称之为过敏原,比如说特殊的气味,花粉甚至冷空气都可以诱使患者急性发作。另外常见的原因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说感冒、气管炎,甚至肺炎等,也可以诱发一些病人发生急性发作。尤其在一些年龄比较大,抵抗力比较低的病人。哮喘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多数时间比较短,起病很急。但很多病人在几分钟或半个小时甚至几个小时之内,经过药物治疗,甚至有些病人不经过治疗,也能够自行缓解。但有些病人可以比较重,急性发作的状态持续24小时以上称之为哮喘急性持续状态。这时表明症状比较重,甚至有的病人还 会因为急性发作而死亡。 二、急性发作的处理原则与方案 (一)普通社区门诊或急诊病人的处理原则与治疗 在门诊或急诊遇到急性发作的病人,应该如何处理呢原则上有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判断一下病人的严重程度。哮喘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有很多。有在病情稳定期的严重程度的分级,也有在急性发作期的分级。下面主要讲在急性发作期的分级。它分级的判断标准,主要是根据病人生命体征辅以少量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如一般可根据病人气短、体位、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值等,可以将病人的急性发作病情分为轻、中、重、危重四个状态。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两个意义。第一,它可以帮助我们选用不同级别的治疗药物。第二,使医生对这个病人的病情有初步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