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圆形结构

文学作品中的圆形结构
文学作品中的圆形结构

文学作品中的圆形结构

河北省磁县二中蔺九全

论文摘要:圆的艺术在美学的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作家在创作时仍有意或无意的在多

个层次用圆来为自己的表情达意服务。作家在构建自己的艺术大厦时,也会考虑谋篇布局的圆,也就是作品结构上的圆。体现为:创造音韵上的回环往复之美,营造纯美的意境;更有利于表现作品来自于作品的完整统一,来自于作品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整体美感;体现着作品结构并不只是“终则始,始则终”的无休无止的简单循环,而是在情节的流动中,创造出纯美的意境,提升出理性的精神的运动的美。圆形是一个经济的图形,它看似简洁却又包孕无限,圆形结构并非是一个自足的、封闭的结构。

关键词:圆形结构整体美运动美简洁美

正文:

圆的艺术在美学的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建勋先生在《圆的哲学》中提出:“圆是宇宙运行的最大规律……圆是美学的一大定律,是审美的一项基本法则。”与其它图形相比,圆形更容易在人们的心中引起美的感受。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体,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中国的学者则提出:“天体至圆,万物作到极精致者无有不圆,圣人之德,古今之至文……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张训《聪训斋语》)甚至有学者提出:圆是中国文化审美境界的最基本构造和形式。

虽然文学不是象图画和雕塑那样的直观艺术,但作家在创作时仍有意或无意的在多个层次用圆来为自己的表情达意服务。这体现到文学作品中,既有微观的语言修饰上的圆,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有宏观上主旨立意的圆,如,《女驸马》式的大团圆结尾。此外,作家在构建自己的艺术大厦时,也会考虑谋篇布局的圆,也就是作品结构上的圆。它体现为:

一创造音韵上的回环往复之美,营造纯美的意境。这主要体现在古代的回文诗和回文联中,如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首诗反过来读,就成了: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词句和诗意上的圆合,生动的表现出了夫妻之间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二圆形结构更有利于表现作品的整体美感。这种美感来自于作品的完整统一,来自于作品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和谐融洽。

如长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贫穷的渔夫放走了自己捕获的一条金鱼,受到小金鱼的真诚的报答,但由于他的老太婆过于贪婪,最终又归于贫穷的境地。

再如阿拉伯民间传说《渔夫与魔鬼》:渔夫无意中从宝瓶中放出了

被所罗门禁闭的魔鬼,面临被魔鬼杀死的危险,又运用智慧把魔鬼骗回宝瓶,再次封闭,复归于平安。

这两则故事,充分体现了圆形结构意蕴荡漾、浑然一体的整体美。

三圆形结构体现着一种运动的美。作品结构上的圆并不只是“终则始,始则终”的无休无止的简单循环,而应该在情节的流动中,创造出纯美的意境,提升出理性的精神。如上文所举两个渔夫,他们的生活回到了从前,但我们看到了对贪欲和恶人的惩罚。

再如蒲松龄《聊斋志异·雨钱》:一个秀才与狐仙交友,请狐仙为自己变出了埋到腰部的大量的铜钱,秀才自以为一夜暴富,但最终得到的仍是自己提供的十几个“母钱”。故事并非让书生的“穷”简单重复,而是借狐仙对秀才的批评:“我本与君作文字交,不谋与君做贼;便如秀才意,只合寻梁上君子交。”讥讽、嘲弄了那些外表清高,实则贪婪的人的虚伪。

聂绀弩先生的《我若为王》也是一篇运用圆形结构的精品。文中“我”始则平民,想要“为王”;当“王”后,妻子儿女都尽享尊荣富贵;但“我”没有了朋友,感到了“寂寞和孤独”;“我”逐渐觉悟自己是生活在奴才之中,自己只是“奴才的首领”,并为此感到“耻辱”和“悲哀”;“我”杀死了我所有的奴才,从而“我”不再为王。聂先生并不是把我的经历简单的划一个圆,而是在“我”复归于平民的过程中寓含进了自己对封建王权的深深思考和有力的批判。

可见,圆形结构并非使文章的开头结尾简单叠合,而是要在

这种看似相同的比较中表现出精神和情感的流动,凸现出从“事圆”向“理圆”的认知上的提升。

四圆形是一个经济的图形,它看似简洁却又包孕无限,最适合表露中国文人含蓄、内敛的文化性格。《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由开头的“披上大衫,出了门”,到结尾“推门进去,妻已睡熟好久了”,这样的安排正是划了一个心灵散步的圆圆的轨迹。偏僻的小路、朦胧的月光、宁谧的荷塘、喧嚣的蛙鸣、已成往事的采莲盛景,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都在这简洁的圆的轨迹中得到了生动表现。展现出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

总之,圆形结构并非是一个自足的、封闭的结构。它也需要在时间的链条上展开它的故事情节,展示它情感的流动和理性的提升,实现有限与无限、部分与整体的对立与统一。

参考文献

马建勋:《圆的哲学》

张训:《聪训斋语》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导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 ?分析综合(C) (1)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 .鉴赏评价(D)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 ?探究(F) (1)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 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07年的广东高考考纲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中提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所应对的高考考题是半开放试题(根据文本自选角度鉴赏)。这类试题先是出现在上海高考题中,2005年后,全国各地的高考题中 也陆续出现。 (一)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题规律 1 .读全篇,把握主旨。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宏观上把握全局,理清文章的层次,领会文章的要义。其次是注意作者生活、写作的背景(要善于利用命题者所做的相关的注释)等,并利用题目、题干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揣测命题者考查的目的,做到 心中有数。 2.紧扣题目,找准区间。 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弄清楚题目的限制与提示,明确答题方向,确定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找到答题区,摘录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或关键词语组合回答。 3 .善于整合有关信息。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中的不同信息,或整合回答,或把一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成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准确作答。 4.根据分值,列点回答。 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一般情况下,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 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⑴(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即可。 5.遇到半开放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去做: (1)要针对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简明扼要用一句话表达清楚)。 (2)一定要引用原材料中的原词原句或概括原文段中心作为论据。 (3)围绕文本取材特点和语言运用的效果,结合引用原材料中的原段或原词原句进行分析论证。 (4) 答案句数根据分值在6?12句之间便可,语言要简明,表意要清楚。 (二)简答题组织语言的方法 1 .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作为答案。 2 .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3 .改写法:依据题干的指令,将原文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句子,做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要求。 4 .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合乎答案要求的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5 .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答题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6 .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的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 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7 .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层、段、中心内容的理解,自拟答案。 8 .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考点一准确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一)何谓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 1. 重要词语①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富含深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境的词语;⑤ 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运用修辞手法的特殊词语; ⑦指代词(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2. 重要句子①语义较为丰富、内容较为含蓄的句子;②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子;③能表现文章脉络层次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④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的语句;⑤较难理解的各种修辞句;⑥句型庞大结构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编导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作为活动 第二编文学活动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三编文学创造文学创造过程(发生、构思、物化)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实、伦理与情感、美的创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四编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叙事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 文学风格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文学接受过程(发生、发展、高潮) 文学批评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学科归属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对象任务 应有品格实践性---坚持和发展 价值取向为:民主的、科学的、现代的 二、文学理论的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理论的基石)①从文学的角度: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社会学 ②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过程文学价值学 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 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基石:文学活动论(人类学) 文学反映论(哲学) 艺术生产论(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美学的社会学) 艺术交往论(媒介学) 2.根基: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 二、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新问题 当代性 20C批评的挑战 新方法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动物性 人类生活的性质有意识的活动 两层面理解(发生学、认识论) 一、活动与文学活动 a导致人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b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c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创 造和欣赏文学,人的本质力量可以 尽情地展现,使人能更深切地体会 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柏拉图:(艺术最终是对理念的反应,对艺术 西方:模仿说存在的否定) ①世界亚里士多德:(艺术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 忽视主观心灵在创作中的重要,强调文学与世界的联系 a文学的表现活动—艺术表现论 b福柯—作者缺席 二、文学活动构成②作者 c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a文学的创造活动 ③作品 b20C西方文论中:(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 (2)英美新批评:“文学本体论” (3)结构主义 a文学的接受活动(再创造) b对文本意义的能动再创造 ex: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④读者 c从“重视作者和作品读者”的转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高二年级组郑思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性 格: 2、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展文学知识,修炼 文学素养; 3、理解和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培养学生正确的 价值观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不能类型的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制造人物命运的 原因; 2、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下曾经在课本中学过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并简要分析下

这些形象的人物性格 二、初步感知 接下来用四个课时分四个方面归纳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 1、中国古代才女; 2、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3、聊斋中的女鬼; 4、中国古代妓女。 三、中国古代才女 卓文君 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她貌美有才气,善鼓琴,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卓文君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传说后来两人生有一女,唤名琴心。因正月初一生,故皇后赐名元春。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史学家班彪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博学高才,嫁同郡曹寿,早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未竟而卒,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作《东征赋》、《女诫》。班昭为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本文是关于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美学观点。因此,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的考查热点。鉴赏人物形象一般分三步走:首先,要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心理、性格等;其次,要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最后,要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下面,笔者想以近年高考试题为例分类简析一下其设题方式及答题策略。 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设题方式】 示例: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010年高考山东卷) 【答题策略】 “简要概括”“性格特征”是审题要点。据此,只要找到答题语域,提取或整合出体现“性格特征”的词语即可,无需分析。先找出答题区域在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祥子的性格特点在作者描写和叙述中有体现。比如,“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辱人”,是善良本分的体现;“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是写祥子的勤劳;“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

则体现了他的真诚自然。 【答案示例】 勤劳;朴实(憨厚老实,善良);上进(有生活目标,有追求,有上进心);真诚自然(不卖好讨俏)。 二、分析人物的心理特点 【设题方式】 示例: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2010年高考浙江卷) (1)拍拍: (2)喝令: (3)挺直: 【答题语域】 在弟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答题策略】 “加点的动词”“简析”“心理”是审题要点。据此,要联系前后文和文章的主旨,对每个动词加以分析,从而把握其心理特点。比如,父亲在弟弟困难的时候“喝令”他收下自己的退休工资卡,语言是强硬的,但其中的疼爱也是不言而喻的。 【答案示例】 ①拍拍:表现了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②喝令:以强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图文稿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 析方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

浅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一、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中分析人物形象 一)、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1、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言为心声”,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例: 1)“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言外之意,以前还一直怀疑是不是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前还从来没见过!这不是一般的赞美,是赞叹,再确切一点说,

是惊叹,叹中有惊。而且似乎还是由衷的惊叹,因为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才”,将这惊叹表达得自然、得体,谁也不会觉得空洞肉麻。 2)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明明是外孙女,为什么说不像而硬要扯成嫡亲的孙女这样说不是见外了吗可如果我们联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她这句话的巧妙之处了。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祖母——贾母,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又讨得了贾母的欢心,因而不至于扬此失彼。可见其用尽心机,刻意恭维,八面玲珑,从而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3)第三句话,则转悲为喜了:“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可是,她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集

沈从文简介及作品集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但有部分苗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擅长中国画、版画。历任湖南省凤凰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凤凰县书画院院长,二级画家。版画《狂舞》,《沈从文像》参加全国第八届版画展,《赛》被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母亲呵母亲》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边区牛市》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呵也》获全国少数民族美术百花展铜奖。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

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浅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法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鲁迅先生通过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的贪婪相:……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 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通过胡屠户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暴露了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孔乙己买洒时“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心理。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名词解释: 1、文本: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2、文学言语层面:内涵: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3、文学形象层面:内涵: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4.文学意蕴层:所谓文学意蕴层,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深层内容和意味。 5、哲学意味层:指通过具体事物对对宇宙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即在诗意描绘中启发人产生对于人生、宇宙、生存等问题的思索、领悟。 6、审美意蕴层:是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愉悦感(形象引发的单纯的美感体验)。 对于美的感悟、体验:自然美、人生美、人性美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重点:1、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人物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重点:2特征性《化》:就是通过以具体、生动、独特外在形象所表现的丰富、深刻的内在本质。 3:典型环境:是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重点:4意境的定义: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它与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5.韵味无穷:指由艺术作品的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6.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7、重点:审美意象:就是充分表现审美理想的意象,是高级形象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8、哲理:人类能够取得与自然的和谐却难以消除同类间的隔膜,并且无声地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互相信任、和谐融洽。 叙事性作品 1、叙事的含义:最早的叙事文学是原始社会中通过口头流传的神话和史诗。如荷马史诗就是叙事体史诗。叙事(narration)的涵义: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黛玉葬花,作品中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系 列事件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 1.推动情节的事件;2.塑造形象的事件。 3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自身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人物同时具有“行动元”和“角色”两重特性,但这两重特性并不总是相互吻合。有时一个行动元由几个角色担任。 4、 行动元、“角色行动元: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角

经典文学作品介绍

经典文学作品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文学作品。最能代表这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经典和精品是有区别的,精品只是指作品的质量,而并不需要有经典所据有的其它特性。所在行业的精品,或者说是一个时期里的精品。具有代表性质和意义。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对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这时期的文学,已成为自觉、独立而又面向整个社会的艺术。它以改变文学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代替文言),对文学的形式、表现手法、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变革,产生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新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还引进和创造了散文诗、报告文学、电影文学等新体裁,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化。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民族命运的关注,现代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成了新的文学主潮的思想基础。民族危机、知识分子的道路、农民的苦难、抗争与解放、武装斗争,是作品常见的题材。作家与读者有了更广泛而亲切的交流,而且也更广泛地吸取了世界文学新潮的营养。正是通过外来影响的民族化和文学传统的现代化,才创造出了新的民族文学,并成为现代世界文学的自觉成员。这时期的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批世界性的作家。鲁迅创作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等富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小说及大量杂文,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最伟大的里程碑。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以他的作品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有关鲁迅的文学作品赏析

有关鲁迅的文学作品赏析 本学期,我的公选课选的是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学会去领悟一篇作品的内涵,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本学期的文学欣赏主要都是围绕我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鲁迅先生展开的,我也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但对于我们而言,从学者抑或评论家的角度去品味、体会,实在是被置入另一种无地的尴尬中,我只能记下那些在我的成长中慢慢风化却又自信弥坚的感想,来告慰先生的伟大,以及见证一些。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一生创作无数,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 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含《藤野先生》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故乡》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在鲁迅先生的众多作品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朝花夕拾》了。该书收入鲁迅先生1926年2月至11月间创作的散文10篇和小引1篇及后记1篇。《朝花夕拾》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以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朝花夕拾》艺术特色鲜明--爱憎分明;叙述与议论、回忆与感想、抒情与讽刺有机结合;流畅自然,亲切平易,“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 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这十篇散文,正是其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北京一中语文组 在世界文化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璀璨的群星,放射着耀眼的光芒。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是林黛玉,还是哈姆雷特,无论是刘和珍,还是少年维特,无不可歌可泣,令人感动。本文试图对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做一些分析,研究人物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同行们的共鸣。 主题 对典型人物的解读直接决定了对主题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总是基于一定“价值坐标系”的,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价值坐标系”,因此我们可以对同一个人物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对作品来说,也就会获得不同的主题。 以《促织》为例,我们就可以从三个价值角度来看待人物的命运。 其一,从个人利益得失的角度来看,迂讷的成名最初因被迫缴纳促织备受摧残,但他并未像县令与里胥一样去压迫别人,几经波折,最终因献“异虫”得厚赏成巨富,体现的是“善有善报,苦尽甘来”的主题; 其二,从“异史氏”(蒲松龄)所处的饱受封建制度之害的角度来看,成名刻苦读书未能显达,进贡了一只善斗的蟋蟀就立刻得厚赏成巨富,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政治的荒唐表现得生动而形象; 其三,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成名的儿子因为弄死了一只小蟋蟀害怕得投井,后来又神奇地变成一只蟋蟀给全家带来了财富,人的生命价值得不到认可,只能通过充当其他东西来改变命运,这是一种深沉的悲剧,即“人的异化”。 可见,从不同角度关注人物可以提取不同的主题。人物的典型性塑造越成功,则人物越具备还原性,也就是客观真实性,我们也就能从更多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更多对主题的理解。所以,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多主题的。 人物分析的选取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再以《促织》为例,选取中国传统的价值判断角度,也能得出“善有善报”的主题,只是“个人利益得失”这个角度更便于学生理解并做出判断。所以在选择主题分析角度的时候,起码的原则就是从学生容易接受的入手,但要设计一个梯度,有一定的深入,给学生认识的提高创造空间。 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展现自己的舞台,正确认识典型环境是正确认识典型人

冯骥才简介及其文学作品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 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主要作品 文章 《雕花烟斗》、《逆光的风景》、《摸书》、《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炮打双灯》、《神鞭》、《三寸金莲》、《关于艺术家》、《珍珠鸟》(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6课)、《海外趣谈》、《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快手刘》、《灵魂的巢》、《俗世奇人》、《捅马蜂窝》、《好嘴杨巴》(被选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刷子李》(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维也纳

生活圆舞曲》(被选入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挑山工》(被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献你一束花》(被选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日历》(被选入八年级第二单元课文)、《泥人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花脸》(被选九年义务教育试用本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六课语文教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义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神灯》、《一百个人的十年》、《白发》 书籍 《画外话丛书冯骥才卷》、《冯骥才散文自选集》、《冯骥才卷》、《感谢生活》、《一百个人的十年》、《冯骥才小说选》、《乡土小说》、《花脸》(被选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我是冯骥才》、《秋日的絮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人类的敦煌》)、《铺花的歧路》《啊!》《神鞭》、《我心中的文学》、《俗世奇人》、《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凌汛:朝内大街166号(1977--1979)》、《维也纳情感》、《乐神的摇篮》 花脸(阅读短文) 义和拳(长篇小说)1977 铺花的歧路(中篇小说)1979 啊(中篇小说)1980 神灯前传(长篇小说)1981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1.阿喀琉斯形象: 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是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也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老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 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常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朋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 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但看到普里阿摩斯对失去爱子情感的流露,以及对他本人诚恳切切的请求,使他想起自己年迈的父亲而起了恻隐之心,答应了普里阿摩斯的要求,并设法保护其安全离去,且承诺休战十二天,让老王从容地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阿喀琉斯的这种温厚善良的本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天性的善良和尊敬长者充分得到呈现。 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为个人荣誉而战。阿喀琉斯为了个人的荣誉的追求,不畏死亡而起上战场,是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的荣誉,认为怯懦者是人间无价值的赘物,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还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的荣耀,这就是希腊人的观念,同时也是阿喀琉斯的观念。只有战斗才体现他的价值所在,才能保证的永久的荣誉,才能获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视为神明。战斗,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英雄主义形象,当他出现了希腊联军面前的时候,欢呼声是那样热烈和高仰,就算是同敌军作战,士兵跟着他勇气和信心也倍增,连敌手也胆怯地逃避和阿喀琉斯的正面交战。他热爱着自己的民族,但当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受到损害的时候,维护这种荣誉和尊严就会上升到第一位。在阿伽门农从阿喀琉斯的帐篷抢走他心爱的女奴的时候,与高贵的阿伽门农发生冲突,那里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受到伤害,从此,他不再出战,也不参加什么会议,任凭自己同胞的血流于特洛伊城下,并祈求宙斯让希腊人流血牺牲,而他自己却在帐篷里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地死去,没有一点的恻隐之心,正是对阿伽门农的愤怒,拒绝出战,使希腊联军遭受到了重大的伤亡,要让希腊人知道,战斗没有他不行,从而器重他。在这里可以看出,为了维护个人的荣誉而使希腊军队重创,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这些个人主义英雄形象不单反映在阿喀琉斯个人身上,也反映到整个希腊文化。

中国文学作品

名词解释 1幻灭小说: 在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作家对革命的失败而产生了幻灭感,创作的小说悲剧色彩较为浓重,人物的追求以失败而告终,表现了作家的幻灭情绪。较为典型的作品有《幻灭》《动摇》和《追求》,叶绍钧的《倪焕之》、柔石的《二月》。 2愤激小说: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一部分作家在敌人血雨腥风面前表现出愤激之情,产生了要求复仇和拼命的情绪,往往在作品中描写了带有疯狂性的冒死一拼的行动。如蒋光慈的《菊芬》、《野祭》、《丽莎的哀怨》、《最后的微笑》,巴金的《灭亡》等。 3样板戏: 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在激进文艺思想指导下,在全国盛演的以京剧现代戏为主要构成的剧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等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等。因其在当时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全力倡导,被称为“样板戏”。同时“样板戏”也成为一种文艺思潮。是有着特定的政治、文化等明确目的的文艺运动。 4朦胧诗: 概念(答全)所谓“朦胧诗”,是指以一代青年为主体的当代早期先锋诗歌运动主要代表人物舒婷 5九叶诗派: 或称“中国新诗”派,是指40 年代出现的一群具有现代主义诗歌倾向的青年诗人。“九叶”之名得自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其中收录了穆旦、唐祈、阵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辛笛、袁可嘉等九位40年代诗人的诗作。 简答 1、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A.“老派市民”形象系列: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B.“新派市民”形象系列:是老舍嘲讽的一种新潮而又浅薄的角色 C.“正派市民”(理想市民)形象系列:老舍写理想市民是为了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理想市民性格:侠客+实干家 D."城市贫民"形象系列: (每个形象都得结合实例) 2、曹禺作品在中国话剧士的地位: (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 (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 3、如何理解沈从文的两个文学世界: 1这种自然文化理念具体到沈从文小说之中,可以用两句话加以概括:非都市而颂乡野,扬卑贱而抑豪绅。都市、豪绅都是文明状态,而乡野、卑贱都是自然状态。沈从文站在自然文化的立场上,讴歌乡野人生,批判都市文明。 2沈从文的都市小说,都是以自然文化的价值尺度对都市文明进行嘲讽和批判。在沈从文笔下,都市环境是肮脏的,嘈杂的,拥挤的。都市底层人为沉重的生活扭曲了灵魂,上流社会生活堕落、腐败,知识分子则卑琐、虚伪。总之,都市社会既缺乏道德感,也缺乏生命力量。人性的灵光全部沦丧。人成为生命的空壳。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想象丰富,清新活泼。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就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与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再加上《论语》、《孝经》为“七经”。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就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与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就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就是西汉末年刘向搜集辑录而成。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就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诸子集成》:原国学整理社辑,本书辑录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等各学派代表作品二十八种。 《国语》就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史事。《国语》与《左传》明显的区别就是:《国语》分别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长于记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布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二十六卷。此书就是一部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儒家奉它为“经”,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就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就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诗歌的形成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古诗十九首》:无名氏作,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收了《诗经》、《楚辞》的营养,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它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艺术高峰。

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简介

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简介 《神奇的故事》是根据民间故事和古希腊神话改写的童话集。 纳撒尼索·霍桑(1804~1864)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开创者。出生在新英格兰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清教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从1837年开始,他发表了几个短篇小说集。他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是世界古典文学名著。《红字》是一个悲剧,霍桑写完后觉得很压抑,决定写一些欢快的作品,于是他写了四本儿童读物,其中两本就是后来很有名的《神奇的故事》和《福谷传奇》(1852)。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通过黑人吉姆和白人孩子哈克逃亡出走,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寻找自由州的故事,一方面描写两岸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另一方面歌颂两个主人公在逃亡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友谊。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荷思·克利门斯。生于地方法官家庭,他十二岁丧父,之后便过着独立的劳动生活,做过印刷所学徒、送报人、排字工、水手等,他还曾去西部找矿几年,结果空手而归。后来他当上了弗吉尼亚州《事业报》与旧金山市《晨报》的记者,开始用“马克·吐温”这一笔名发表通讯和幽默小品。这期间的重要作品有《竞选州长》(1870)、《百万英镑》(1870)等。七十年代初,马克·吐温定居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此后,他写了一系列长篇小说,其中重要的有《汤姆·索亚历险记》

(1876)、《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884)、《王子与贫儿》(1881)、《傻瓜威尔逊》(1893)等。《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可以说是他最优秀的作品。 《白兔和他的敌人》选自一部美国童话《里马斯大叔讲的故事》,里马斯大叔讲的故事中,主角是兔子老弟。他在大森林中经常受到狐狸、狼、狗熊等动物的欺负和追捕,他们甚至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但是兔子老弟聪明伶俐,总是用种种巧妙办法脱身,而且反过来给他们吃苦头。 乔尔·哈里斯(1848~1908),生长在美国南方,少年时当过印刷工人,受到一位新闻界人士的器重,被允许到他的大庄园图书馆里借阅书籍。在那里,哈里斯读了大量英国古典文学名著,努力学习写作,终于自学成才,从事报刊编辑工作,撰写文章。美国南方农场有许多黑人雇工,哈里斯小时候就听过老黑人讲故事,后来他把听到的故事写下来,还塑造了一位讲故事的善良可亲的老黑人,取名里马斯大叔,并把他写的童话称为里马斯大叔讲的故事。这些童话从1878年起在报上连续发表,随后结集出版,轰动一时。四十年代美国动画片大师迪斯尼把这些童话改编成动画片,那位蹦蹦跳跳的兔子老弟更是读者喜爱的童话人物了。 《秘密花园》讲述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她在自己的叔叔家发现了一个被关闭了多年的秘密花园,并因此重新找到了友谊和生活的乐趣,最后,她还帮助自己病卧在床的表兄站立了起来,恢复了继续生活的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