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及存货计价方法

第一章成本核算和存货计价

关键词:实际成本法 | 标准成本法 | 计划成本法 | 定额成本法 | 作业成本法

一.成本核算方法简介

(1).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按照存货的实际补充和消耗来核算成本的方法。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其中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平均法和月末加权平均法,也就是说,会计准则和财务核算要求存货必须采用实际成本法。

移动加权平均:存货的单位成本每发生一次变动就重新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作为存货的发出单位成本,按照每次发出存货的数量逐次计算本月存货的发出成本。

月末加权平均:在月末计算一次存货平均成本,并作为本月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按照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一次计算本月存货的发出成本。如果加上SAP的标准成本+物料帐将很实用。月中通过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进销存,月末通过ML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时,计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将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计入到成本和费用项目中,得到企业本月中实际的成本费用。

(3).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以作为控制成本支出的依据和考核成本支出的方法。标准成本法是一个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完整系统。

*如果非要区分计划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简单理解为,计划成本法针对存货计价和存货核算,而标准成本法则为更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4).定额成本法:

定额成本法是企业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定额成本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根据国内成本会计,还有种辅助方法为分类法)。

*定额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相同点: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实施环节,都要事先制订产品的目标成本作为产品应该发生的成本,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将实际消耗水平与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计算脱离目标成本的差异,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成本。

如企业采用计划/标准成本法或定额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的,月末应当结转各种成本差异,将计划/标准/定额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5).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从传统的“产品”上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成本核算对象,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使用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四大核算要素。

二.存货计价方式选择

成本核算的重要一环节是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式,通常存货在企业中的流动资产总额占有较大比重,特别在制造和商业流通企业,存货处于周期性的补充和消耗中,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大型ERP系统中的存货日常核算一般被设计为自动过帐到财务/成本模块,加之ERP自身设计的一些特点,根据不同企业实际业务和ERP特点合理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式非常关键,如果对此认识不深刻,在ERP实施后将带来无穷烦恼。下面以原材料为例,叙述采用不同计价方式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业务场景1:

使用移动加权平均价,假设期初库存100吨,单价1000元/吨,本期采购2次,发料1次。

使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价,假设期初库存100吨,单价1000元/吨,本期采购2次,发料1次。

业务场景3:

使用先进先出法和批次管理,假设期初库存100吨,单价1000元/吨,本期采购2次,发料1次。

使用标准成本法,差异不分摊,计划价为1000元/吨,假设期初库存100吨,单价1000元/吨,本期采购2次,发料1次。

业务场景5:

使用标准价格+(物料帐),计划价为1000元/吨,假设期初库存100吨,单价1000元/吨,本期采购2次,发料1次。

业务场景2和业务场景5得到的结果相似,两种情况下的生产成本都是21000元,也就是说,如果使用移动平均价能作到先将收货全部作完当期累计库存全部平均再做发货,和使用物料分类帐的业务场景5的效果似乎一致,可是很少企业能做到这点,因为多数企业的收发在平时是并发的,只有在一些炼化企业目前已经习惯使用”月平衡”的成本核算方式,在期末作完物料平衡表才统一发料和收货;还有,上面的业务场景没有考虑发票校验时的价格变更,

增加发票校验且价格变更环节,参考业务场景6:

业务场景6:

假设某集团采用统购统销模式,销售公司采用大买断方式从集团内生产企业采购产品,采购时使用预估价,销售公司期末再根据产品售价和市场价格和生产企业结算,假设为2100元/吨,销售企业使用移动平均价格。

在该场景中,应在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分摊的价差100,000元因SAP的移动平均价无法追溯历史交易,将全部摊在期末存货,并不合理,根据SAP的逻辑,移动平均价在价格变更和数量不足时,还将出现成本差异,比如业务场景6中,如果当期全部销售后发票才到,因无库存,则发票价差100,000将全部进差异,这点有的会计人员可能很难接受,实际的移动价怎么也出现了差异? 而分摊差异正是物料分类帐的强项,当然物料分类帐也有一定缺陷,在下面的章节将详细介绍。在确定存货计价方式之前,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几种计价方式。

(1).个别认定法

适用单位价值较高单独存放的贵重物品,缺点是实务操作困难,容易成为调节利润的手段。

(2).先进先出法ERP100社区 ?/JN8N[6XR

适用于对保质期或形态变化受时间影响较大的存货,在物价持续上涨/下降情况下将导致利润虚增/虚减。

(3).移动平均价

价格在每次存货补充时实时更新,适用于实施ERP且价格波动不大的企业。

(4).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在月末一次性确定本期的实际成本,SAP提供平时标准成本+期末物料帐分摊差异的方式,既满足了存货的日常管理,又满足了期末的实际成本核算。

那么ERP中将如何选择存货计价方式呢?首先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因物价变动起,若存货补充价格固定或浮动极小,选择计价方式意义不大。由于企业的持续经营,无论采用何种计价方式,从长期来看,所有存货在连续会计期间都会以各种形态消耗,最终成本利润是一致的,但从单个期间/会计年度来看,不同计价方式产生的当期/年度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利润和相关财务分析报表都不同,于是,从传统的观点,选择计价方法无非是从财务报表分析角度、纳税角度(时间差异)、企业管理业绩评估角度来考虑, 而实施ERP后,计价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更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有利于ERP的操作和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的ERP功能实现, 去迎合ERP系统?是的,虽有削足适屐之嫌,但如违反这个原则,可能未来ERP 的深化应用将使ERP应用人员将痛苦不堪,调节利润和管理业绩达标这玩意其实ERP中使用什么计价方式都能轻易做到,而且看起来还非常合理,让审计和税务们心服口服加佩服! ERP功能强大用做利润调节工具就不地道了,某天我问某家企业月结完没有?答:完毕,但领导要看看利润指标是否达到以做调节,哎,调就调了,还要在俺面前晒一下!

ERP江湖上有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是SAP比较推荐国内制造企业使用标准成本计价方式+物料分类帐,既体现出标准成本法(注SAP中的标准成本法和国内学术界的标准成本法有区别,这并不重要,理论和实务的脱离是国内是非常正常的)的种种好处,又通过物料分类帐实现了期末一次加权平均,抛开税务筹划的”合理”避税(真的能避多少多久?要能避还要会算,不要搞的最后连ERP计算出成本连自己都不相信)和管理绩效达标(如果你先将价格低的存货先耗费以达到利润指标,你的接手人怎么办?)等目的,很多人和我老人家都认为,单从道理上讲,制造企业使用月末加权平均价确实更加合理。第二个传说是物料分类帐就是针对中国编写的,顾问跟我说此话时满脸不屑,言下之意无非是国内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和对ERP认识不足,你说采购吧,采购订单的价格都定了,发票还非要改价,而国外通常采购单的价格就是法定价格, 采购单不但连价格都法定而且连各种运输保险条款都玩真的,这样不就没差异了,故外企通常并不实施物料分类帐, 人家

的标准价格制定的准确,我们不行,原材料价格难确定,更谈不上产品的标准价格,这是我们的国情。

原材料和产品都适用批次移动平均,产品使用批次分割评估,假设开跨公司转储采购单从国内生产工厂转100,000个产品到国外,含数十个批次,问题来了, 转储采购单中只能输入一个批次,物料的发货批次测量要如何确定? 更有,大量的数据造成服务器要崩溃,于是俺发誓下次打死再也不用批次和狗屁移动平均价; 后, 原料和产品都使用标准价+物料分类帐,可物料分类帐总瘫, 于是俺又发誓下次再打死也不用物料帐和狗屁标准价, 于是LP问,那你想用什么计价? 于是俺又发誓下次俺再也不玩ERP总可以吧, 于是LP再问,你不玩ERP那全家老小喝西北风呀? 哦,那就只有被打死 !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6)、计划成本法

库存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

库存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 1.先进先出法(FIFO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在销售产品时,首先先出售最早入库的产品。这种方法假定最早的产品最早卖出,最新的产品最晚卖出。因此,FIFO法的库存计算公式为: 库存成本=第一个进货数量×第一个进货单价+第二个进货数量×第二个进货单价+…+最新一个进货数量×最新一个进货单价 2.后进先出法(LIFO法): 后进先出法是指在销售产品时,首先先出售最新入库的产品。这种方法假定最新的产品最早卖出,最早的产品最晚卖出。因此,LIFO法的库存计算公式为: 库存成本=第一个进货数量×第一个进货单价+第二个进货数量×第二个进货单价+…+最新一个进货数量×最新一个进货单价 3.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按照产品的平均单价计算库存成本。这种方法假定所有产品都以平均价格出售。库存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平均单价=(第一个进货数量×第一个进货单价+第二个进货数量×第二个进货单价+…+最新一个进货数量×最新一个进货单价)/(第一个进货数量+第二个进货数量+…+最新一个进货数量) 库存成本=平均单价×剩余库存数量 4. 特定成本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法):

特定成本法是指根据每个产品的具体成本计算库存成本。这种方法假定每个产品的成本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将每个产品的成本单独计算。库存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库存成本=第一个进货数量×第一个进货单价+第二个进货数量×第二个进货单价+…+最新一个进货数量×最新一个进货单价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库存成本核算方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库存成本核算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表现。因此,企业在选择库存成本核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税收、现金流等因素,并在合规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决策。

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

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 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是指对企业存货的计价、计量以及成本费用分配等一系列核算方法。 首先,存货成本核算的基础是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对存货进行核算。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的原材料和商品,核算时考虑购入时的购置成本、进货时的直接费用以及后期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发生的间接费用。实际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取和准备存货所支出的实际成本,一般包括购入成本、运输费用、关税、保险费、装卸费等。通过实际成本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存货的成本,为企业确定存货的售价和利润提供了基础。 其次,存货成本核算的方法还包括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将多次购入或生产的同种存货按照数量和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存货的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的成本价格比较稳定,且物价波动较小的情况。加权平均法是计算存货成本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大批量存货和周期性购销存货的企业。它能够平摊存货的成本波动,使期末存货成本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成本。 再次,存货成本核算的方法还包括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存货的标准成本对存货进行核算。标准成本是指确定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标准成本法通过标准成本卡,将标准原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形成一个标准单位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存货成本核算。标准成本法能够实现存货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比较,及时发现存货成本超支和不合理消耗的情况,

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存货成本核算的方法还包括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存货的原材料直接与制造该存货的产品相关联,分为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其他费用按一定比例计入存货成本。间接成本法是指间接材料费用和间接制造费用等,通过分配方式计算存货的成本。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是将成本按照直接与存货相关和间接影响存货的程度进行划分和核算的方法。直接成本法适用于具有明确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费用的成本项目的企业,而间接成本法适用于间接材料费用和间接制造费用较多的企业。 综上所述,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包括实际成本法、加权平均法、标准成本法、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企业可以根据存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以科学、准确地计算存货的成本,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提供支持。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于确定存货的成本和价值的方法。根据会计准则和实务,主要有四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FIFO)、后进先出法(LIFO)、加权平均法和特定成本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种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FIFO): 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它假设最早购入的存货最先售出,最近购入的存货最后售出。这种方法的核心原则是,用最早的成本计价已经售出的存货,留下的存货按照最近的成本计价。 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适用于销售周期较长的行业,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成本水平。然而,这种方法对于出售价格变动较大的存货,可能导致存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较大。 2.后进先出法(LIFO): 后进先出法是一种与先进先出法相反的存货计价方法,它假设最近购入的存货最先售出,最早购入的存货最后售出。这种方法的核心原则是,用最近的成本计价已经售出的存货,留下的存货按照最早的成本计价。 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存货的最新成本,适用于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会导致存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较大,因为留下的存货往往与当前市场价值有较大差异。 3.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基于存货购入数量和成本的计价方法。它将所有购入的存货的成本加权平均,然后用这个平均成本计价已经售出的存货。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平衡存货的成本差异,适用于价格相对 稳定的行业。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 尤其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4.特定成本法: 特定成本法是一种根据实际购入成本计价存货的方法。它根据每一批 次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并将这个成本应用于相应的已售出或者留存存货。 特定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适用于价 格波动较大的行业。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计算和管理成本较复杂,而 且要求有较好的记录和追踪系统。 总的来说,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和公司,选择合适 的方法取决于存货类型、销售模式、价格波动情况以及会计准则的要求。 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计价方法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计价方法 来准确反映存货的成本和价值。

存货核算几种方法讲解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其特点是:所求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优点:计算方法简单。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 个别计价法的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 个别计价法的计算公式: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财务成本核算:企业存货成本的5种计价方式介绍

财务成本核算:企业存货成本的5种计价方式介绍 企业的存货是不断流动的,在实际流转过程中实物流转顺序和成本流转顺序是不一致的,只要按照不同的成本流转顺序确定已发出存货的成本和库存的成本即可。这样,就出现了存货成本的流转假设,采用某种存货成本流转的假设,在期末存货与发出存货之间分配成本,就产生了不同的存货成本分配方法,即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个别计价、计划价核算发出成本。 1先进先出 先进先出的计价方式是假设先入库的物料先出库,以此来确定出库的成本。优点是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市场价格,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存货较接近于最近购货成本。因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作为销售成本偏低,使得利润虚计。 以下采用数据推演的方式说明先进先出的计价方式。 说明: 1、某物料4月7日入库数量100个,单价4元,入库金额为100*4=400元; 2、4月8日又入库数量50个,单价5元,入库金额为50*5=250元; 3、4月9日出库80个,先进先出即从4月7日入库的100个中减出80个,单价4元, 出库金额=80*4=320; 4、4月10日出库60个,其中20个是上次出库(100-80)剩下的,另外40个是4月8 日入库的那部分。出库金额=(400-80*4)+(60-20)*5=280,故出库单位成本 =280/60=4.67元; 5、4月10日出库10个,是属于4月8日的那部分,出库金额=250-40*5=50,出库单位

成本=50/10=5元。 2移动平均 是以平均数的形式对存货进行计价,它既不反映存货的原始价值也不反映存货的现行市价。每次收货后即依据(原有存货成本+本次收货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收货数量),计算出加权单价,进而可以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优点是方便管理者及时了解存货成本,计算结果比较客观; 以下采用数据推演的方式说明移动平均的计价方式。 说明: 1、某物料4月7日入库数量100个,单价4元,入库金额400元,结存金额400元。 2、4月8日又入50个,单价5元,入库金额250元。结存数量为100+50=150个,结 存金额为400+250=650元,由此算出结存单价=结存金额/结存数量,结果650/150=4.33元。 3、4月9日出库80个,以上一次的结存单价4.33元为出库单价,得到出库金额 80*4.33=346.4。并由此计算出结存数量为150-80=70个,结存金额为650-346.4=303.6,得到结存单价303.6/70=4.34元。 4、4月10日出库60个,以上一次的结存单价4.34元为出库单价,得到出库金额 60*4.34=260.4。并由此计算出结存数量为70-60=10个,结存金额为303.6-260.4=43.2,得到结存单价43.2/10=4.32元。 5、4月11日出库最后的10个,以上一次的结存单价4.32元为出库单价,得到出库金 额10*4.32=43.2。并由此计算出结存数量为10-10=0个,结存金额为43.2-43.2=0。 全部出库和结存完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 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 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 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二、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5元,数量5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6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5*6+5*6)/(5+6)=5.45元/个在全月平均法下,采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 全月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存货计价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内进行。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与现行成本相比毕竟物价是随行就市的,有比较大的差异。

成本核算及存货计价方法

第一章成本核算和存货计价 关键词:实际成本法 | 标准成本法 | 计划成本法 | 定额成本法 | 作业成本法 一.成本核算方法简介 (1).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按照存货的实际补充和消耗来核算成本的方法。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其中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平均法和月末加权平均法,也就是说,会计准则和财务核算要求存货必须采用实际成本法。 移动加权平均:存货的单位成本每发生一次变动就重新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作为存货的发出单位成本,按照每次发出存货的数量逐次计算本月存货的发出成本。 月末加权平均:在月末计算一次存货平均成本,并作为本月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按照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一次计算本月存货的发出成本。如果加上SAP的标准成本+物料帐将很实用。月中通过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进销存,月末通过ML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月末时,计算出材料成本差异率,将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计入到成本和费用项目中,得到企业本月中实际的成本费用。 (3).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以作为控制成本支出的依据和考核成本支出的方法。标准成本法是一个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完整系统。 *如果非要区分计划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简单理解为,计划成本法针对存货计价和存货核算,而标准成本法则为更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4).定额成本法: 定额成本法是企业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定额成本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根据国内成本会计,还有种辅助方法为分类法)。

关于存货的计价方法

关于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合理计价和反映存货价值变动,所选择的存货计价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利润计算和资产估值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第一进先出法(FIFO法) 2.加权平均法(AVCO法) 3.最后进先出法(LIFO法) 4.特定计价法 首先,第一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在计算剩余存货成本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先卖出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计价时以最早的进价为基准。这种方法适用于商品不易变质、易保存、价格比较稳定的情况。它能较好地保护库存中的价值,能够较好地反映库存实际成本,但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商品,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利润计算。 其次,加权平均法(AVCO法)是指按照存货进价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存货进价波动较大时,能够相对稳定地计算存货成本,能够平滑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在计算时,每次入库或购买存货时,根据数量和进价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存货成本。 第三,最后进先出法(LIFO法)是指在计算剩余存货成本时,按照最后进入库存的商品先卖出,计价时以最后的进价为基准。LIFO法适用于通货膨胀较大、存货价格上涨的情况。由于这种方法将最新进入的存货先卖出,所以剩余存货的成本(即最早进入的存货)就比较老旧,能够较

好地反映库存的实际成本。然而,这种方法在税务上可能会产生较高的负担,并且会导致税前利润的膨胀。 最后,特定计价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对于每一批次的存货都完全独立地计算其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于每一批次进货或生产的存货进行追踪和监控,能够完全准确地计算每一批次存货的成本。然而,这种方法适用范围较窄,工作量较大,并且可能会带来较高的计算成本。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对于库存商品价格波动较大且可能卖出顺序不同的情况,加权平均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而对于货物易变质或者过期失效的情况,第一进先出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特定计价法适用于有完善的追踪系统的企业,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计算。而LIFO法则适用于通货膨胀较大的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存货成本。 总之,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于企业的成本核算和利润计算非常重要。企业应根据存货的特点和所处的经营环境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并且应注意遵守财会规范和税务要求。此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存货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确保存货的有效管理和计价。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成本核算的8种方法 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工业企业会有一个成本核算的过程。如果你想做好工业企业的会计,那么成本核算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义: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成本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企业活力。 一、移动加权平均法 货的计价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举例:在第一次发出时,期初是300,2万。8日风入200,2.2万,到10日发出时,共计500,4.2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4.2万除以500件等于84元。 所以10日发出的成本为400*84=33600元。 10日余额为100件,8400元。从10日到28日第二次发出做为

一个“月”来计算。 期初就是10日的余额100件,8400元,入库为20日购入300件,2.3万,合计为400件,3.14万。则加权平均单价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发出成本为200*78.5=15700元。 28日余额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为一个“月”计算,没有发出。所以,31日余额为400件,金额为15700+25000=40700元总计,全月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发出存货成本为:33600+15700=49300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二、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数量和本月全部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取出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期初的进货成本,计算出本月存货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基础算出本月的发出存货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库存实际成本。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的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5元,数量5个,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6元,数量6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

库存成本计算方法库存是供应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成本就是那些物品和资源所需成本,它还包括订货费、购买费、保管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考虑如何为企业开源节流.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通 过提高库存周转次数、加快资金回转、降低运营成本.这里为您整理了库存成本 计算方法,帮助您通过管理库存来改善客户服务水平、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通过节流增加利润. 一、常用的几种成本核算方法 1、移动平均 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种存货计价方法. 即企业存货入库每次均要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单位成本=存货成本/ 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永续制下加权平均法的称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 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 通类企业. 2、全月平均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注:差价计算模块中原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处理 月综合差价率=期初差价+入库差价/期初金额+入库金额差价=出库金额*月综合差价率 3、先进先出 物料的最新发出领用以该物料或该类物料各批次入库的时间先后决定其存货发出计价基础,越先入库的越先发出. 采用先进先出法时,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的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同时,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4、后进先出 与先进先出发正好相反. 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 5、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进行存货管理时存货以单个价格入帐 6、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先要制定计划价格,按计划价格发出材料,然后分摊材料差异成本会计,制造业 例:物品A,计划成本120暂估入账,实际成本100,计划和实际相差20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7、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前期实际或本月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

成本核算及存货计价方法

成本核算及存货计价方法 成本核算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对生产成本、费用等各项费用进行计算、分提、分摊、核销,并记录到相关的会计账簿中,以便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经营决策和财务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和综合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直接与产品相关的原材料、工资、直接费用等直接核算到产品上;间接成本法是指将无法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成本通过一定的分配和分摊方法间接核算到产品上;综合成本法则是将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相结合,即通过分期分段的方式,将一部分成本直接核算到产品上,一部分成本通过分配和分摊的方式间接核算到产品上。 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计算产品的成本,为企业制定合理的售价策略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评估自身的经营效益。成本核算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确定成本对象,即明确需要核算成本的具体物品、产品或服务。成本对象的确定对于成本核算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成本的计算和分配。 第二步是确定成本要素。成本要素是指在核算过程中所使用的的具体成本项目,例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和企业特点,确定相应的成本要素。 第三步是确定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核算程序和规则,将成本要素进行计算、分摊和核销的具体方法。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

第四步是进行成本分配和分摊。成本分配是指将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 分配基础,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成本分摊是指将已经分配到成本对象 上的成本进行进一步的分摊,以便于更准确地计算成本。 第五步是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是指将各个成本要素进 行汇总、计算、核销的过程,以便于得出产品的最终成本和成本利润。成 本控制是指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存货计价方法是指在成本核算中,对企业的存货进行计价的具体方法。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 先进先出法(FIFO)是指在出售存货时,按照存货进入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最早进入的存货按最早购买的价格计价。这种方法适用于价格稳定 或者递增的情况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存货价值。 后进先出法(LIFO)是指在出售存货时,按照存货进入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最近进入的存货按最近购买的价格计价。这种方法适用于价格不断 上涨的情况下,能够使企业的成本计算较低,从而减少纳税额。 加权平均法是指将存货期初余额和期间购入的存货按照相应的权重进 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平均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存货价格波动较大 且不规律的情况下,能够平稳地计算出存货的成本,并且能够较好地反映 存货的平均价值。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经营情况和行业特点。企业在选择 存货计价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经营需要进行权衡和选择,以便于 更准确地计算存货成本和经营利润。

存货会计与成本核算方法

存货会计与成本核算方法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存货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资产。正确的存货会 计和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 存货会计和成本核算方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存货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存货会计是指对企业的存货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统计和分析的一系 列会计工作。它涉及到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各项业务活动。 存货会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存货的确认、计量、赋值和转移四个 方面。存货的确认是指确定存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确认存货的所有 权归属于企业后,才能进行后续的会计核算;存货的计量是指确定存 货的数量问题,企业需要准确记录存货的数量,以便进行后续的会计 处理;存货的赋值是指确定存货的价值问题,即为存货进行评估,以 反映其实际价值;存货的转移是指记录存货的出入库情况,确保存货 的流动和变化能够得到准确的反映。 二、成本核算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成本核算方法是指企业对存货进行成本计算和分配的方法,以确定 存货的成本,并进行成本核算。 按照核算对象的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分为单一成本核算方法和 综合成本核算方法。单一成本核算方法是指以产品或作业为核算对象 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适用于生产企业;而综合成本核算方法是指以部 门或成本中心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适用于服务型企业。

根据核算方法的不同,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分为实际成本核算和标准 成本核算。实际成本核算是指以实际发生的成本数额为依据进行核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标准成本核算是指以事先确定的标 准成本为依据进行核算,与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估成 本控制和盈利能力。 三、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1. 先进先出法(FIFO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将最早进入库存的存货视为首先出售和使用的存货,而将最新进入库存的存货视为最后出售和使用的存货。这种方法可以 使企业在计算存货成本和盈利能力时尽可能保持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 盈利。 2. 加权平均法(WA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存货的平均购入成本为单位成本,按照存货的平 均成本对其进行计算和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的购入成本变动频 繁的情况,可以减少成本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3.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企业事先设定的标准成本对存货进行核算,以 评估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企业可以了解 成本差异的原因,并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控制和降低成本。 四、存货会计与成本核算方法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