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人体断层解剖图谱-轴冠矢

人体解剖学重点知识

人体解剖学重点知识点 一、人体器官组成及系统划分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 细胞间质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结构。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器官是由几种组织相互结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系统是一系列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 二、人体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三、人体切面术语 1、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正中矢状面——通过身体中轴,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矢状面。 2、横切面——与人体或器官长轴呈直角的切面。其中,与地面平行的横断面又称为水平面。 3、冠状面(额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四、轴 1、垂直轴 与身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面。 2、矢状轴 位于矢状面内,呈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冠状轴垂直相交。 3、冠状轴 位于冠状面内,呈左右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矢状轴垂直相交。 第一章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对人体起运动、支持、保护等作用。 骨————杠杆作用 关节———枢纽作用 骨骼肌——动力作用 骨骼——全身的骨与骨连结共同组成,构成人体的支架,具有支 撑作用。 第一节骨学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骨206块。其中有200块属于运动系统。 躯干骨 按其在身体的位置,颅骨 可分为上肢骨

下肢骨 长骨 按骨的形态, 短骨 可分为扁骨 不规则骨 1、长骨 长骨呈长管状,有一体和两端。体又叫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两端膨大称骺,往往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骨干与骺接连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期,长骨的骨干与干骺端之间夹有一层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软骨细胞构成的骺软骨或骺板,它使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原骺板处仅遗留下一条线形的痕迹称(骨)骺线。骨表面的小孔称滋养孔,有血管及神经通过。2、短骨 短骨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多成群分布在承受重量且运动较复杂的部位(如足踝、手腕等处)。一般呈立方形有多个关节面,与相邻几块骨构成多个骨连结。 3、扁骨 呈板状,多分布与头胸等处常构成骨性腔的壁,有保护腔内脏器的作用。 4、不规则骨 多分布于身体的中轴,外形不规则。有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含气骨,含气骨内的空腔称为窦。 二、骨的构造 每一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在骨的关节面上有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覆盖,而且部分骨都有节,所以较早期的教材也把关节软骨归入骨的基本构造。 1、骨质 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由骨板层构成;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呈海绵状,构造疏松,骨松质的腔隙内充满了小血管和红骨髓。 颅盖骨分内、外板,外板较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较薄而松脆;两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 2、骨膜 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含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生长、发育、营养和骨折的愈合有重要作用。 3、骨髓 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充填于长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为黄骨髓和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是脂肪组织.成年人只有各种骨的骨松质内含有红骨髓,并保持终身。 三、骨的理化性质 骨中含有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为骨胶原在成人约占1/3,使骨具有弹性;无机质为无机盐类主要为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在成人骨约2/3使骨质坚硬。 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相对较多,因此弹性较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而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相反,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相对较多,故易发生骨折。 骨的生长,当胎儿在母体子宫时,坚韧的软骨便开始形成,这种

人体解剖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人体解剖学婆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人体切面术语 (1)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所形成的切面。沿人体前、后正中线的矢状切面,称为正中矢 状面。 (2)冠状面(额状面)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横切面)从水平方向,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轴 (1)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 (2)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垂直的轴。 (3)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前两个轴相垂直的轴。 第二章骨学 第一节概述 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第二节骨学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骨在成人为206块,颅骨、躯干骨、附肢骨。其中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6块听小骨),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1.长骨:长管状。骨干、髓腔、骺 骺线:成年后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的痕迹 2. 短骨:立方形 3. 扁骨:扁宽板状,分布在头、胸部。如颅骨、肋骨、肩胛骨 4. 不规则骨:如椎骨、髋骨、面颅骨 二、骨的构造:骨质、骨髓、骨膜、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1.骨质骨密质:致密坚硬,长骨的骨干、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外层。 骨松质:疏松海绵状,长骨的骺、其他类型骨的内部。 板障:颅盖内各骨内、外板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2.骨膜 3.骨髓 可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红色,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位于骨松质间隙内和胎儿、幼儿的骨髓腔内。 黄骨髓:无造血功能,黄色,含大量脂肪组织。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内。 胎儿和幼儿,全部是红骨髓,不存在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变为黄骨髓;成年后,长骨髓腔内全部为黄骨髓,而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的骨松质内终生都是红骨髓。

断层影像解剖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 断层影像解剖学(human sectional anatomy)是用断层方法研究和表达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断层影像解剖学有以下特点:①能在保持机体结构于原位的状态下,准确地显示其断面形态变化及位置关系;②可通过追踪连续断层或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的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③密切结合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是断层影像技术对疾病作出诊断并进行介入性治疗的形态学基础。 发展历史 断层解剖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早在16世纪初就被用于人体解剖的研究。当时,意大利画家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Vesalé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17世纪,一些学者分别展示了脑、眼和生殖器等的断面。18世纪,Haller、S.Soemmering和Vicq d’Azgr绘制了脑的各种断面图;Camper镌印了盆部的纵断面图;Scarpa则用盆部的断面来表达取石手术途径。16~18世纪,阻碍断层解剖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缺乏使尸体变硬以维持结构于原位的方法。从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是人体断层解剖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是完善了断层解剖方法,再一个是出版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 实用文档

荷兰解剖学家Riemer(1818)率先使用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并出版了图谱。Gerota(1895)将5%的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尸体再冰冻切片,从而完善了冰冻切片法。目前,仍沿用这个原则制备人体断层标本。Huschke(1844)利用18个月的女孩尸体发表了10幅颈、胸、腹、盆的横断面图,这些精美而有用的断面令他兴奋不已。伟大的俄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Pirogoff于1852年至1859年间以天然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断层解剖学著作。这部巨著包括五卷:一卷八开本的描述资料共796页和四卷包括213幅断面图的特大对折本,其断面含有头部横断面、胸部横、矢状断面、男女腹部的横、矢、冠状断面和四肢的横断面。法国人Gendre(1858)用石膏包埋尸体,制备了含有25个断面、自然大小的全身各部的横、矢和斜状断层解剖学图谱,每个断面伴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德国人Braune(1872)完成了人体各部三种基本断面的解剖学图谱,并仔细描述了器官的毗邻和评述了前人的工作。他的著作再版两次,并被译成英文。Henke在读到其第二版时便注意到了通过断面来进行结构重建的问题,他重建了心脏并将其轮廓投影至胸壁。Rudinger(1873)、Dwight(1881)和Symington(1887)分别研究了儿童的断层解剖。Dalton(1885)出版了三卷脑断层解剖学图谱,横、矢、冠状断面各1卷,图片由离体脑断层标本黑白照片与相应线条图组成,文字部分包括图注和断面特点的简要说明。Hart(1885)编绘了女性盆部的局部和断层解剖图谱,但断面较少,切片甚厚。Macewen(1893)出版了《头部断层解剖图谱》一书,由7套头部的连续断面图组成。 由于冰冻切片法日趋完善,故在20世纪早期,断层解剖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1903年,Sellheim研究了不同年龄女性盆部的三种断面。1911年,美国的实用文档

CT诊断学笔记图谱

---------------------------------------------------------------最新资料推荐------------------------------------------------------ CT诊断学笔记图谱 第一章中枢神经系统CT 断层1.1、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解1.2、颅底内面骨质结构解剖脑的矢状切面结脑的水平切面结脑室铸型结构解剖图片冠状面顶颏位 CT 扫描定位线(基线)解剖图片冠状面颏顶位 CT 扫描定位线(基线)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一)CT 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二)CT 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三)CT 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四)CT 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五)CT 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六)CT 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七)CT 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八)CT 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九)CT 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十)CT 解剖图片颅脑横断面(十一)CT 解剖图片鞍上池增强平扫层面 CT 解剖图片第二章头颈五官 CT 断层鼻腔口腔咽和喉的正中矢状面解剖图片图片冠状位正常垂体层面 CT 解剖图片鞍上池平扫层面 CT 解剖图片第一节鼻部断层 CT 解剖听眦线听眉线瑞氏基线CT 扫描基线解剖图CT 冠状位眼眶鼻腔和上颌窦层面解剖图片CT 轴位鼻腔和鼻窦层面(鼻咽层面)解剖图片CT 轴位鼻腔和鼻窦层面(蝶窦水平)解剖图CT 轴位鼻腔和鼻窦层面(中鼻甲水平) - 解剖图片CT 轴位鼻腔和鼻窦层面(下鼻甲 1 / 4

水平)- 解剖图片第二节眼眶横断面眼眶横断面(一) CT 解剖图片眼眶横断面(二) CT 解剖图片眼眶(前面观)解剖图片扫描基线解剖图眼眶横断面(三) CT 解剖图片眼眶横断面(四) CT 解剖图片眼眶横断面(五)CT 解剖图片眼眶横断面(五) CT 解剖图片第三节耳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外面观)解剖图耳部结构- 解剖图片耳部横断面(一) -CT - 解剖图片耳部横断面(二) -CT - 解剖图片耳部横断面(三)CT 解剖图片耳部横断面(四) CT 解剖图片耳部横断面(五) CT 解剖图片耳部横断面(六)CT 解剖图片第三章胸部 CT 断层第一节支气管胸骨切迹层面-胸部 CT 断层影像-纵隔窗(一) - 解剖图片气管分叉层面-胸部 CT 断层影像-肺窗(五) - 解剖图片气管分叉层面-胸部 CT 断层影像-纵隔窗(五) - 解剖图片右中叶支气管层面-胸部 CT 断层影像-肺窗 - 解剖图片左主支气管层面-胸部 CT 断层影像-肺窗 - 解剖图片右上叶支气管层面-胸部CT 断层影像-肺窗- 解剖图片右基底支气管层面-胸部 CT 断层影像-肺窗 - 解剖图第二节胸膜分布-胸部 CT 断层影像-肺窗- 解剖图左下肺韧带-胸膜分布-胸部CT 断层影像-肺窗(二) - 解剖图片奇叶-奇静脉弓-胸膜分布-胸部CT 断层影像-肺窗(一) - 解剖图片片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在观察和人说明人体各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时,都应按照统一的人体解剖学姿势。 【方位术语】<内侧外侧>描述器官或结构距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近内远外。<内外>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近内腔者为内,远者为外.<浅深>描述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近浅远深<四肢结构的方位>在描述四肢各结构的方位时,以接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远为远侧.在前臂,因为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尺骨位于内侧,所以前臂的外侧又称桡侧,其内侧又称尺侧.在小腿,因为腓骨位于小腿的外侧,胫骨位于小腿的内侧,所以小腿的外侧又称腓侧,其内侧又称胫侧.<人体切面术语>矢状面-即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水平面-即横切面,即与人体的长轴成直角的切面;冠状面-即额状面,即与矢状面垂直,从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骨骼肌.【骨的构造】骨质.骨髓.骨膜构成.并有神经.血管分布<分类>长骨(骨髓腔.骺软骨)短骨(立方形,多位于承重运动复杂的部位)扁骨,不规则骨<理化性质>1/3的有机质 【躯干骨】<名称>椎骨.肋.胸骨<数目>24椎骨.1骶骨.1尾骨.12对肋.1胸骨.共51块<位置>颈部,躯干【椎骨】7颈12胸5腰5骶4-5尾,一般有椎体椎弓突起<椎间孔>椎骨叠连时,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一孔,有脊神经及血管通过<椎孔>椎弓和椎体围成一孔<椎管>全部椎骨的椎孔叠连一起形成的纵行管道<骶骨>骶骨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为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称骶管,向上与椎管连续,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其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胸骨>由上而下分胸骨板,胸骨体,剑突.胸骨柄上缘正中切迹为颈动脉切迹,下端—形状不定,薄片称为剑突<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平对第2肋软骨<肋沟>肋体内面下缘处有肋沟,肋间神经血管和神经沿此沟走行<颈椎>共7个,其主要特征是横突上有一圆孔称为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椎体小而椎孔大,呈三角形.第2-6颈椎的棘突短,末端分叉,各椎体之间的上下关节面呈水平位<特殊颈椎>包括C1寰椎C2枢椎C7隆椎, C1的特征是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C2是齿突,C7棘突特别长<胸椎>特征是在椎骨上有和肋骨相关节的面,分别为椎体肋凹,横突肋凹,胸椎的上下关节面基本呈额状位<肋>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肋骨前端连肋软骨,后端膨大为肋头,与胸椎体肋凹相关节,头的外侧稍细的部分称肋颈,其外侧的隆起称肋结节,该隆起与胸椎相关节<心间搏动点>第五肋间隙 【上肢骨】<组>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和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骨)<数目>两侧共64块<位置>自由上肢骨借上肢带骨连于躯干骨,<锁骨>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内2/3前,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相关节,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肩胛骨>是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背部外上方,介于第2-7肋骨之间,有三缘三角和两面<喙突>上缘的外侧角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肩胛下窝>〉前面为一大的浅窝,朝向肋骨<关节盂>外侧角最肥厚,有梨形关节面,与肱骨头相关节. 【自由上肢骨】【肱骨】位于肩部,上端有一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其前下方有一突起称为小结节,外侧一隆起为大结节,两者之间纵行浅沟为结节间沟,其中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外科颈>大小结节和肱骨头之间的环状沟<解剖颈>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易骨折【桡骨】位于前臂外侧<桡骨头>桡骨上端稍微膨大的桡骨头<三角肌粗隆>肱骨体中部外侧粗糙呈”V”型<桡神经沟>体的后面有由内向上斜向外下呈螺旋状的浅沟【尺骨】位于前臂内侧<鹰嘴>尺骨切迹的上方的一突起【手骨】分为腕.掌.指骨<腕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下肢骨】<名称>下肢带骨(2髋骨-髂.坐.耻骨)和自由下肢骨(股.髌.胫.腓.足骨)<数目>两侧共计62块<位置>自由下肢骨借下肢带骨连于躯干骨<髋骨>是形状不规则的扁骨<髋臼>髋骨外侧的深窝<闭孔>髋骨前下份的一大孔<坐骨>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分坐骨体和坐骨支<髂嵴>髂骨上缘肥厚<髂前上棘>髂嵴前端<坐骨结节>下端坐骨体与坐骨支会合处有肥大而粗糙的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后缘三角形突起<耻骨>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分耻骨体和耻骨上下支<耻骨结节>在两耻骨向对面的外侧,于耻骨上缘,向前突起 【自由下肢骨】【股骨】位于大腿部,为人体最长的骨,其长约占身高的1/4,分为一体两端<大转子>颈与体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的方形隆起<小转子>颈与体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下内侧的方形隆起<臀肌粗隆>股骨体稍微向前凸12°-15°,体的后面有纵行的骨嵴,称粗线,向上外延续为臀肌粗隆,为臀大肌的止点【胫骨】位于小腿内侧部,是小腿的主要负重骨,较粗壮,可分为一体两端,与距骨相关节<胫骨粗隆>在胫骨上端与体移行处的前面<胫骨内外侧髁>股骨下端有两个膨大<内髁>胫骨下端内侧面凸隆【腓骨】小腿侧部,一体两端,上端略膨大,称<腓骨头>,下端膨大为<外髁> 【颅骨】<组>脑颅骨(额,枕,蝶和筛各1块,顶和颞各2块)和面颅骨(梨.下颌和舌各1块,上颌.鼻.泪.颧.下鼻甲及颚各2块)<数目>23<含气骨>筛.蝶.额<眶上切迹>眶上缘的中内1/3交界处(有时为眶上孔)<颏孔>下颌骨外侧面约对第2前磨牙根处左右各有一孔<枕骨大孔>颅后窝中央,该孔前面有斜坡承托脑干,前外侧有舌下神经管<枕外隆凸>枕骨大孔后上方<前囟>矢状缝与冠状缝相交处.呈菱形的最大的囟<茎突>颈动脉管外口后上方的细长骨突<乳突>茎突后外方有颞骨的乳突窝重要,前方有外耳门<下颌头>颌支上缘有两个突起,后突的上端称为下颌头<下颌角>下颌体和下颌支会合处形成下颌角,外面有咬肌附着<垂体窝>蝶骨体上面中央的凹陷,两侧有视神经管<上中下鼻道>鼻腔外侧壁有3个卷曲的骨片,分别称上.中.下鼻甲.下鼻甲为独立骨块,上中鼻甲都属于筛骨的一部分,每个鼻甲下方的空间,相应的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旁窦>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最大,位于鼻腔两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筛窦位于筛骨内,可分为前.中.后三组小房.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翼点】在颞窝区内,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翼点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多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颅盖>冠状缝(额顶间)矢状缝(左右顶间)人字缝(顶枕间)眉弓(眶上缘上方的弓形隆起) 【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人类的骨连结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关节>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半月板,关节唇<椎骨间连接>椎间盘,韧带和关节【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分前屈的作用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

绪论 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 人体解剖学创始人:维萨里,巨著《人体构造》。 轴和面 1、矢状轴:是呈前后方向的水平线。 矢状面:是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2、冠状轴:是呈左右方向的水平线。 冠(额)状面:是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 3、垂直轴:是指与水平线垂直的轴。 4、水平面:又称横切面,是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第一章基本组织 组织:在结构和机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基本结构。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细胞衣:是由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脂向外伸出的糖链组成。 分布: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处 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分布:小肠的吸收细胞和肾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 纤毛: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能够摆动的细长突起,比微绒毛粗而长,具有节律性摆动的功能。 分布:呼吸道,输卵管等腔面的纤毛上皮细胞的游离面,还有内耳、视网膜和某些神经细胞等。 质膜内褶: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胞膜向胞质内折入形成的。 主要功能: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表面积,利于物质运输。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上皮组织的特点 ①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细胞间质少 ②上皮细胞具有极性: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 ③上皮组织内一般没有血管:营养由结缔组织供应 分布:大部分分布在机体的外表面和衬贴在体内各种有腔器官的腔面。 根据分布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1)被覆上皮(2)腺上皮(3)感觉上皮(4)生殖上皮 课本p15的大括号内容 1.单层扁平上皮(单层鳞状上皮):仅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 内皮:分布心脏、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等处;有利 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间皮:分布胸膜、腹膜、心包膜等表面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上皮细胞组成;分布甲状腺、肾小管及肝脏等表面;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层影像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分支之一,是以断层影像为导向,以人体断层结构为学习研究内容,分解剖析断层中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岛叶位于外侧沟的深面,以岛环状沟与额叶、顶叶、颞叶相分界,此三叶掩盖岛叶的部分称为岛盖。岛盖分为额盖、顶盖和颞盖。 扣带回向后延伸,位于距状沟前部前方的缩窄部分称为扣带回峡。 嗅三角由内侧嗅纹、外侧嗅纹和嗅结节围成,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 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旧纹状体:豆状核的内侧部,即苍白球。 新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壳称为新纹状体。 屏状核位于豆状核的外侧,其内侧面平坦,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 两侧穹窿经胼胝体的下方行向前并相互靠近,其中一部分纤维越至对侧,连接两侧穹窿,呈三角形的薄白质板称为穹窿连合。 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称为内囊。 透明隔腔:两侧透明隔之间的腔隙,又叫第五脑室。 背侧丘脑:呈卵圆形的灰质团块,其外侧面被大脑半球所覆盖,且与内囊相邻;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侧壁,上(背侧)、后面各有一部分暴露于侧脑室底。 在枕的下外侧有隆起的内、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的皮质下中枢,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中枢。 内囊后支后部两个重要的传导束:视辐射投射到距状沟上下皮质,听辐射投射到颞横回。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以及连通脑室的室间孔和中脑水管,部分人还可见到发育变异的第五脑室和第六脑室。 侧脑室:侧脑室前角为室间孔以前的部分,深入额叶;侧脑室中央部位于室间孔与胼胝体压部之间;侧脑室后角伸入枕叶;侧脑室下角最大,进入颞叶。 侧脑室后角内侧壁上有两个纵行隆起,背侧者称为后角球,由胼胝体枕(后)钳形成;腹侧者较大称为禽距,由距状沟前部的皮质陷入而形成的隆起。 侧脑室下角的底壁上有两个隆起,内侧部的隆起称为海马,由海马沟底的皮质陷入脑室而形成。 侧脑室下角外侧部的隆起称为侧副隆起,由侧副沟深陷入侧脑室下角形成,其后端呈三角形膨大,称为侧副三角。 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为侧脑室三角区。 终板:前连合和视交叉之间的薄层灰质。 穹窿室:又称第六脑室,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干呈水平位的腔隙。 大脑镰:呈正中矢状位,前窄后宽,似镰刀状,分隔左、右侧大脑半球。大脑镰的上、下缘分别有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 小脑幕:呈帐篷状架于颅后窝上方,分隔端脑与小脑。小脑幕的后部附着于横窦,前外侧附着于颞骨岩部上缘,前端连于前床突和后床突;前内侧缘游离,呈U形称为小脑幕切迹。硬脑膜窦:硬脑膜窦为颅内静脉的一部分,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难于止血,主要由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窦汇、枕窦、海绵窦及其他颅底诸窦组成。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向后注入窦汇。 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下缘,向后至小脑幕前缘与大脑大静脉汇合形成直窦。

(完整word版)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 1.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器官和尸体不同方位的断面标本及其对应的影像图的一门科学。 2.断层:是根据研究目的的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标本或图像。 3.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 4.横断面:又称水平面,是指平行于水平面的断面,断层标本和CT、MRI等图像观察其下表面。 5.矢状断面:是按人体的矢状轴沿上下方向移动切割所制成的左右侧断面。通过人体正中线的断面为正中矢状面。断层标本和MRI等图像观察其左侧面,但超声一般观察其右侧面。 6.眶耳线(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部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7.Reid基线(下眶耳线):眼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冠状面标本的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8.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重点的连线,以此为基线的断面与颅底平面相一致,临床影像按此基线扫描,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少颅骨伪影。 9.胼胝体: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 10.穹窿:是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穹窿脚、体柱三个部分。 11.内囊: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的宽阔致密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三个部分。 12,外囊: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称为外囊。 13.最外囊:评传和外侧的波纹状的突起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的髓质称为最外囊。 14.新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 15.旧纹状体: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 16. 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协调集群运动。 17.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髓质中,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8.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形状不规则,可分为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后角和下角四个部分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19.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为侧脑室三角区。 20.第三脑室:是两侧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的腔隙,有顶、底前壁、后壁和左、右侧壁。 21.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 22.硬脑膜窦:为颅内静脉的一部分,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难于止血易形成颅内血肿。 23.脑蛛网膜下隙:位于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内充满脑脊液,此间隙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连通。 24.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又称脑池。 25.小脑延髓池:又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下部的小脑与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侧部,向前连同第四脑室,向下连通脊髓蛛网膜下隙,内有小脑后动脉经过。 26.桥池:又称脑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面与枕骨之间,扁且宽阔,向上连通脚间池,向后连通小脑延髓池,内有基底动脉通过。 27.脑桥小脑角池:又称桥池侧突,为桥池向外侧的延续。 28.脚尖池:为桥池向上的延续,位于鞍背与中脑的脚间窝之间,两侧经环池与中脑后方的

人体组织学解剖学

人体组织解剖学 一、名词解释 1、正中矢状面:矢状面是按矢状轴方向与水平面和冠状面相垂直,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通过人体正中,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的矢状面又称正中矢状面。 2、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借骨连接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具有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可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3、细胞毒性T细胞:是白细胞的亚部,为一种特异T细胞,专门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作用。受抗原激活后可增殖形成大量效应Tc细胞,能特异性地杀伤具有抗原性的靶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构成机体抗病毒、抗肿瘤免疫的重要防线。 4、扁桃体:咽部黏膜内含丰富的淋巴组织,除分散的淋巴组织外,有些部位的淋巴组织聚集形成轮廓清楚,大小不等的隆起称扁桃体。按其位置分别称为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和舌扁桃体。 5、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为标志。 6、病理性再生:由于炎症或创伤等病理原因所致的上皮损伤,可由周围未受损伤的上皮细胞增殖补充,形成新的上皮,此为病理性再生。 7、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造血干细胞,起源于人胚卵黄囊血岛,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和多向分化能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红骨髓内。

8、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与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骨单位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各层骨单位骨板间有骨细胞分布。骨单位表面有一层黏合质。 9、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冠状窦口的前上方,呈扁椭圆形,向前发出房室束进入心室壁。正常情况下,其作用是传递窦房结的冲动至心室肌纤维,但在窦房结障碍时,也可产生冲动。 10、胸膜腔:指脏、壁胸膜在肺门处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腔隙。左右各一,腔内有少量浆液,呼吸时可减少脏、壁胸膜之间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11、可视人:即虚拟人,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冷冻人的人体锉削为0.1mm厚的标本断面,并对每个断面进行定焦距扫描,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储存于计算机中,最后再按解剖顺序把断面图像进行三维重构整合成虚拟人。 12、间充质细胞:是分化程度很低的细胞,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不仅是各种结缔组织的共同祖先,分化成各种和发育成血管的内皮及平滑肌等其种类的组织。在成年的动物的结缔组织中仍然可以看见一些具有发育潜力的间充质细胞称为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13、尼氏体:胞体的细胞质称核周质含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微丝、 神经丝和微管以及高尔基复合体等。粗面内质网常呈现规则的平行排列,游离核糖体分布于其间,它们在光镜下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称尼氏体。 14、免疫系统: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机构,是免疫功能的结构基础。它是由免疫细胞、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如胸腺、淋巴结、脾和扁桃体等组成。

人体断面与影响解剖学[第一章头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头部 第一节颅脑部和颌面部 重点难点剖析 1.头部常用的断面与影像解剖有横、冠、矢状三种。横断层面的常用基线有:①眶耳线(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是临床影像上头部轴位扫描的基线;②Reid基线,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③上眶耳线,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与颅底平面相一致;④连合间线,即AC—PC线,前连合后缘中点与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MRI等成像的常用基线。冠状层面的常用基线有:①经外耳门中点所作的眶耳线(眦耳线)的垂线;②经AC—PC线中点所作的垂线。矢状层面的常用基线是头部前、后正中点的连线。 2.脑分为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端脑以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等将大脑半球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岛叶表面的脑组织为岛盖,分为额盖、顶盖和颞盖。端脑底部白质中的基底核有屏状核、豆状核、尾状核和杏仁体,屏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髓质为外囊,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髓质为最外囊.大脑髓质的连合纤维有胼胝体、前连合和穹隆,胼胝体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投射纤维较集中地经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内囊,内囊可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大部分投射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在端脑内形成较宽阔的白质区为辐射冠.横断层面上的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为半卵圆中心,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纤维和经过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大脑半球的髓质除在其中央部形成集中区域外,还向外周延伸出一些条索状的突起结构为髓突,常作为辨认脑回的标志。 间脑分为背侧丘脑、下丘脑、底丘脑、上丘脑和后丘脑。背侧丘脑呈卵圆形的灰质团块,构成第三脑室外侧壁,左、右侧背侧丘脑以丘脑间黏合相连。上丘脑的松果体位于胼胝体下方的四叠体池内,常作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标志.小脑借小脑上、中、下脚与脑干相连;小脑下面两侧的隆起为小脑扁桃体,放置于枕骨大孔边缘。小脑髓质内埋藏有齿状核等核团。脑干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

人体解剖学笔记

人 体 解 剖 学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 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分类: 系统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系统,按各个系统进行形态结构等的 巨视解剖学叙述。 局部解剖学:将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按部分来阐明每一个局部有关 广义解剖学诸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局部位置及毗邻关系。 细胞学 微视解剖学组织学 胚胎学

其他门类:断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运动解剖学、应用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等。 三、人体结构概述: (一)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二)人体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生殖系统; 6、脉管系统; 7、内分泌系统; 8、感觉器; 9、神经系统。 (三)分部: 1、头部:颅、面。 2、颈部:颈、项。 3、躯干部:胸部、腹部、盆部。 4、四肢左、右上肢:肩、臂、前臂、手; 左、右下肢:臀、大腿、小腿、足。 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1、上(颅侧):近头者下(尾侧):近足者 2、前(腹侧):近腹者后(背侧):近背者 3、内侧:近正中面者外侧:远正中面者。 4、内与外:某结构与体腔或空腔脏器的相互位置关系,近腔者为内,远腔者为外。 5、浅、深:体内某点与体表间的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 近侧:靠近肢体附着者 6、四肢远侧:远离肢体附着者 内侧和外侧上肢:尺、桡 下肢:胫、腓 (三)轴和面 1、轴: 1)垂直轴:上、下方向走行; 2)矢状轴:前、后方向走行; 3)冠(额)状轴:左、右方向走行。 2、面: 1)矢状面(纵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 (居于正中,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两半称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额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半; 3)水平面(横切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半。 器官:纵切面-与长轴平行横切面-与长轴垂直 五、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具备的观点: (一)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 (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 第一篇运动系统 组成:骨、关节、骨骼肌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总论 骨(bone):是一种器官,由骨组织(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构造,外被骨膜、内含骨髓,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能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具有 改建、修复和再生能力。 骨骼:骨借骨连接连在一起称骨骼。 一、分类:全身共有206块骨 颅骨:脑颅骨、面颅骨中轴骨 1、根据部位分躯干骨:椎骨、胸骨、肋 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 2、根据形态分类: 1)长骨(long bone)一体(骨干):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两端(骺):两端膨大,称为骺,其光滑面称关节面 干骺端: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

(完整word版)人体断层解剖学

- 1 - 断层解剖学 解剖学教研部 实用断层影像解剖学 人体断层解剖学是解剖学的重要分支。目 前,人体断层解剖学已成为识别多种现代医学

- 2 - 影像的重要基础科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形态结构及其相关机能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科学,属于应用解剖学范畴。本世纪70年代以来B 超、CT 、MRI 和ECT 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给断层解剖学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要想提高医学影像的分析能力和诊断准确率,应具有扎实的断层解剖学基础,否则将无法胜任用现代化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临床工作。因此,学习和研究断层解剖学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需要,我们利用自制的实物标本和CT 图像、MRI 图像,制作了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视听教材。由于本学科正处于飞速发展之中,再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以求改进和进一步完善。 (一)颅脑部断层影像解剖 (1)颅脑正中矢状断面(图1):脑位于颅腔内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六个部分组成,通常,中脑、脑桥、延髓合称脑干。胼胝体分为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和胼胝体压部,透明隔,第三脑室,前下方有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是视交叉周围的蛛网膜下池。脚间池是大脑脚之间的蛛网膜下池,交叉池和脚间池合称鞍上池,鞍上池向下与脑桥池相续,内有基底动脉。第三脑室后方分别有中间帆腔、松果体、大脑大静脉池、中脑四叠体,背侧有四叠体池,向上与大脑大静脉池相续。小脑幕位于小脑与端脑枕叶之间,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和小脑之间,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枕大池也称为小脑延髓池。 颅脑正中矢状层面MRI 图像: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及小脑,胼胝体,胼胝 体膝,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第三脑室,视交叉,乳头体,交叉池,脚间池,脑桥池,中间帆腔,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四叠体池,第四脑室,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小脑幕,枕大池,位于延髓、小脑与枕鳞之间。 (2)眶耳基线断面(图2):是以眶下缘与外耳道连线为基线的断面,可分为前部、中部、 后部三个部分。前部的正中有矢状位的鼻中隔,两侧是筛窦,再外侧是眶部,中部中央的腔洞为蝶窦。枕骨基底部,两侧有颈内动脉、乙状窦,后部是颅后窝内结构,主要有延髓和小脑,延髓,椎动脉位于延髓与基底部之间,小脑下部正中线两侧有小脑扁桃体,小脑膝是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的蛛网膜下池,向后与枕大池相通。 眶耳基线层面MRI 图像:鼻中隔,筛窦,眶部,蝶骨小翼,蝶窦,枕骨基底部,延髓,第四脑室,小脑扁桃体,小脑膝,枕大池 (3)第四脑室下部断面(图3):筛窦在前部的中心部,眶内有眼球,视神经,眶脂体,眼外肌。蝶窦位于断面中心,蝶窦的后外侧有颈内动脉。颞叶下部断面,颞骨岩部,脑桥,斜坡。脑桥池内有基底动脉、展神经,脑桥小脑脚处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半球,乙状窦。 第四脑室下部层面MRI 图像:鼻中隔,筛窦,眼球,眶脂体,视神经,蝶窦,颞叶下 部,脑桥,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半球,枕大池 (4)第四脑室中部断面(图4):额窦在断面的最前方,直回在大脑纵裂的两侧,外侧为眶 回、眶内物,中央的前方有视神经、眼动脉,后方有鞍背,其正前方有下丘脑漏斗。鞍背两侧有颈内动脉、动眼神经,颞叶呈三角形,颞叶髓突发出三个髓突,分别为颞上回髓突向前,颞上回,颞中回髓突向外,颞中回,颞下回髓突向后外,颞下回、枕颞回。侧脑室下角,前内侧灰质为杏仁核,后内侧灰质是海马,海马旁回、脑桥、脑桥池、基底动脉、三叉神经、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中脚、小脑半球、小脑幕、乙状窦。 第四脑室中部层面MRI 图像:额窦,直回,眶回,眶内物,蝶窦,鞍背,颞叶,颞上 回髓突,颞上回,颞中回髓突,颞中回,颞下回髓突,颞下回,侧脑室下角,杏仁核,海马,海马回沟,海马旁回,脑桥,脑桥池,基底动脉,第四脑室,小脑蚓,小脑半球,枕大池,乙状窦。

人体解剖学4(2)

1、冠状轴:又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轴,与矢状轴呈直角交叉。 2、翼点:在颞窝,由额、颞、顶、蝶四骨会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因此处骨质薄弱,内面紧邻脑膜中动脉,若发生骨折,易损伤该动脉,出现硬脑膜外血肿。 3、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两侧与地2对肋软骨相接,为临床上记数肋的标志。 4、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对人体起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 5、坐骨体下部的粗大隆起,称坐骨结节。体的后缘有锐棘,称坐骨棘,后者的下方有坐骨小切迹。 6、人体最大的籽骨是髌骨。人体最粗最长的骨是股骨。 7、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 8、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9、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其关节囊的下壁最为薄弱。 10、脊柱的生理弯曲是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 11、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时头向同侧倾斜。 12、三角肌使肩关节外展。 13、既可屈髋关节又可屈膝关节的肌是缝匠肌。 14、试述膈的位置和形态。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膈为凸向上方穹窿形的扁肌,周围为肌性部,中央为腱性部,称中心腱。膈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紧贴脊柱的前方,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有食管裂孔,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食管裂孔的右前方有腔静脉孔,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15、麦氏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急性阑尾炎时该处常有明显压痛。 16、齿状线:在肛管内,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是临床上区分内外痔的分界线。 17、肝门:肝的脏面中部凹陷,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的部位称为肝门。 18、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十二指肠球。 19、肛管内皮肤的黏膜的分界线是齿状线。 20、食管有几个生理性狭窄?距中切牙的距离分别是多少?有何临床意义? 食管全长有三处生理性狭窄: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这些狭窄处是异物易停留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21、声门裂:喉腔中部的两侧壁上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呈前后走向,下方的一对称声襞,声襞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左、右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是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 22、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和覆盖于前两者的喉黏膜共同构成,功能与发声有关。 23、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在声门裂。 24、临床气管切开的部位常选在第3~5气管软骨环前正中线处。 25、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 26、肾门:是肾内侧缘中部凹陷,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出入肾的部位。 27、膀胱三角:为位于膀胱底内面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此区缺少黏膜下组织,其黏膜平滑无皱襞,是肿瘤、结核和炎症和好发部位。

史上最全的CT断层解剖图谱

史上最全的CT断层解剖图谱 头颅 1.额骨 2.额上回 3.冠状缝 4.中央前沟 5.大脑镰 6.中央前回 7.顶骨 8.旁中央小叶 9.中央沟 10.中央后回11.顶上小叶 12.楔前叶13.矢状缝14.上矢状窦 1.额骨 2.上矢状窦 3.额上叶 4.冠状缝 5.大脑镰 6.额中回 7.大脑纵裂 8.中央前沟 9.中央前回10.中央沟 11.大脑白质(半卵圆中心)12.中央后回 13.旁中央小叶 14.缘上回 15.顶骨 16.顶下小叶 17.楔前叶 18.顶枕沟 19.枕骨 1.额骨 2.额上回 3.大脑镰 4.额中回 5.扣带回 6.冠状缝 7.胼胝体周围动脉 8.中央前回 9.放射冠 10.中央沟11.胼胝体 12.中央后回13.侧脑室(脉络膜丛)14.中央后沟15.顶骨16.缘上回17. 楔前叶18.角回19.顶枕沟 20.枕回 21.楔叶 22.枕骨 23.上矢状窦 1.额骨 2.大脑镰 3.额上回 4.额中回 5.额下回 6.扣带回 7.胼胝体干 8.侧脑室前角 9.尾状核头10.中央前回 11.中央沟 12.放射冠 13.中央后回 14.屏状核 15.丘脑 16.外侧裂 17.颞叶岛盖 18.脑岛 19.尾状核尾 20.颞上回 21.胼胝体压部 22.穹窿 23.扣带回峡 24. 侧脑室脉络丛 25.直窦26.大脑大静脉27.顶骨 28.顶枕沟 29.枕回 30.楔叶 31.上矢状窦 32.纹状皮层(视觉初级皮层)33.枕骨 1.额骨 2.额窦 3.额上回 4.额中回 5.大脑镰 6.尾状核头 7.扣带回 8.额下回 9.胼胝体膝部 10.内囊前肢 11.侧脑室前角 12.第三脑室 13.中央沟 14.中央前回 15.穹窿 16.中央后回 17.室间孔 18.外侧裂 19.屏状核20.外侧裂池岛动脉? 21.内囊后肢 22.岛叶 23.丘脑 24.苍白球 25.松果体 26.壳(核) 27.尾状核尾 28.颞横回 29.大脑内静脉 30.海马 31.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