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一、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包括面很广,涉及调整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合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以及能源开发、运输、贮存、加工、转换、燃料替代等,目的是达到能源利用的最佳整体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

1.1调整工业布局,合理组织生产,实现有效利用能源资源。有条件的矿区发展煤电联营、煤化工以及煤炭建材联营等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能源产业。高耗能工业布局应靠近能源产地,水电站附近配置高耗电工业。逐步实现电镀、铸、锻、热处理以及制氧等专业化生产。

1.2调整高耗能产品生产结构和用能品种结构,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废钢利用率、降低铁钢比、提高材钢比、提高机焦比重;发展节能型墙体材料、降低粘土砖比重;调整化肥氮、磷、钾比重,发展精细化工;增加煤炭洗选比重,合理调整焦煤、动力煤的生产比重;增加轻、重柴油及船用内燃机油比重;提高煤炭转换二次能源的比重和高耗能原材料的替代率。

1.3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就地就近利用热值在12560千焦/千克以下矿物燃料。如褐料、中煤、煤泥和煤矸石的就地利用。

热值低于4200千焦/千克的煤矸石用于发展矸石砖和石煤砖,或用作水泥厂的燃料和配料、混凝土骨料和砌块材料,10500千焦/千克以上的煤矸石用作低热值工业锅炉燃料,开发推广燃烧煤矸石的流化床技术。

1.4煤矿附近低热值燃料应优先就地就近用于工业锅炉。有条件的矿区,可利用矸石建设坑口矸石电站或热电站。靠近煤矿、电厂的砖瓦厂,发展煤矸石砖、粉煤灰砖生产,禁止新建、扩建侵占耕地的实心粘土砖厂。

1.5搞好油页岩和石煤的综合利用。含油量较高的油页岩用于生产页岩油,含油量较低的用作动力燃料及综合利用。石煤主要就地就近做燃料和生产建筑材料,并开发石煤综合利用技术。

1.6积极开发褐煤的利用技术途径。积极发展褐煤煤电联营,采用改良温克勒气化技术,建立褐煤气化示范厂,生产甲醇、合成氨等化工产品,开发褐煤提干、快速热解工艺,生产铁合金焦及褐煤直接液化和不加粘结剂成型技术。

1.7炼焦工业应根据焦炭用途,分别生产冶金焦、铸造焦、气化焦等品种。限制土焦生产。炼焦入炉煤灰分、硫分、水分要求分别稳定在12%、1%、7%以下。

1.8扩大原煤入洗量,提高洗选煤比重,做好分品种用途供应。保护焦煤资源,严禁将主焦煤做动力煤使用。供应民用、化工和冶金喷吹优质无烟煤,高炉喷吹煤灰分应在14%以下。

1.9工业用矿山原料实行精料方针。钢铁、有色冶炼和化工非金属原料,均要求原矿精选加工。合理提高矿产品位,稳定精矿成分,降低精矿水分以及降低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提高工业辅料质量。

1.10加强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扩大废旧物资加工能力。大力回收废钢铁、废有色金属、

废塑料、碎玻璃、废纸等。

1.11综合利用钢铁渣、蔗渣、造纸废液、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1.12在制定能源投资计划时,根据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方针,对能源开发与能源节约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的比较,论证,择优决定投资项目。对国家公布淘汰的耗能产品,严禁生产和使用。

1.13民用能源优质化。城市发展煤气、天然气、液化气供炊事。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包括生活用热水)、集中供冷。尽量满足居民对电力需求的增长要求。

二、加速工业窑炉、锅炉及其他用能设备的更新改造

90年代初,全国已有40多万台工业锅炉,平均容量2吨/时,平均热效率60%~70%,年耗煤约3亿吨。据12个部门统计,有工业窑炉6.1万台,年耗煤1.5亿吨;约有6000台煤气发生炉,年耗煤约5000多万吨。全国有风机、水泵近4000万台、8500万千瓦,农村排灌机械1000万马力,压缩机100万台,电力变压器8.4亿千伏安,中小电机3.5亿千瓦,工业电炉70万台,电焊机100万台,气体分离设备6000套及内燃机、拖拉机、汽车等基础用能设备,其中有许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产品,甚至有50年代的产品,能源消耗大、效率低。目前,用能设备消耗电力约占全国发电的60%~80%,耗煤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0%,消耗汽油占产量的55%~60%,柴油占40%以上。

2.1更新改造工业窑炉。提高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加热炉、均热炉、锻造炉、热处理炉以及烧成、烘烤、干燥炉等设备的热效率。新建工业窑炉应向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开发推广全纤维结构工业炉。

2.2更新改造换热设备。研究高效、长寿的换热设备,替代低效换热设备。如推广板式换热器、螺旋管式换热器、螺纹板式换热器以及开发喷流换热器、陶瓷换热器、流化床换热器等高温换热器,推广采用热管、热泵等低温换热器,研制中、低温余热发电设备。

2.3采用高效加热新技术,如远红外、等离子、感应加热等技术。

2.4加速高效省能型机电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更新替代现有高耗低效的工业锅炉、风机、水泵、工业电炉、中小型电机、配电变压器、压缩机、电焊机等机电产品。

2.5新建工业炉窑,采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燃煤炉的热耗必须达到国内一等炉水平,燃气和特殊用油加热炉热耗应达到特等炉水平。

2.6严格限制耗能高、技术落后的设备和工艺的生产和建设。如小高炉、土烧结、小转炉、小电炉、小轧机、凝汽式小火电、土焦炉、土炼油、土立窑、小玻璃熔炉、小电石、小有色金属冶炼、石墨阳极电解等。

2.7逐步淘汰或改造现有技术落后的高耗能设备,重点是电力的中、低压火力发电机组;冶金的化铁炼钢、平炉炼钢、低功率电弧炉;有色金属铜、铅、锌烧结和敞开式鼓风炉和电炉熔炼;生产水泥的湿法窑、干法中空回转窑、立波尔窑,玻璃行业50万重量箱以下小玻璃,砖瓦行业的土砖窑、马蹄窑,建筑陶瓷行业的倒焰窑、推板窑和多孔窑;化工行业的两效蒸发工艺装置,石墨电极电解槽及敞烧式电石炉;日用玻璃行业的室式和链板式退火窑等。

2.8加速工业锅炉改造。凡不符合《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规定的锅炉,均应进行改造。凡已确定集中供热区域内的老旧式低效锅炉,不再进行单台改造。

2.9推广先进的燃烧装置,发展粉煤旋风燃烧装置。推广锅炉分层燃烧技术。1000℃以上高温热气、烧油炉,采用预热式烧嘴、高速烧嘴、全热风油嘴及辐射杯烧嘴。开发脉冲式燃烧、触媒燃烧及超声波雾化油烧嘴等新型燃烧装置。

2.10开发推广节能电力电子技术。如风机、泵类的调速控制,电车、电力机车交流变频调速、斩波调速,新型变流设备、逆变电焊机等。淘汰落后的变流机组、旋转励磁机、电阻调速装置。

2.11改进电解和电镀电源。合理调整和改造铝电解、电镀电源及其整流装置的调压方式和范围。推广变压器、调压器、整流器“三合一”式整流装置。推广脉冲电源电镀,淘汰直流电源电镀。

2.12推广低压电器节能技术。严格执行交流接触器节电器及其应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8871-88),加强交流接触器节电产品管理。淘汰RTO系列熔断器、JR6、JR16系列热继电器及XD Z等系列信号灯。

2.13严格执行家用冰箱等九类家电产品耗限定值国家标准(GB12021.1-9-89),禁止能耗高的家用电器的生产。大力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逐步淘汰氟立昂制冷机。

2.14推广节能型电光源。如高效节能灯及灯具等,逐步淘汰白炽灯泡。

三、提高供热效率

到2000年实现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25%~30%,重点城市达到45%~50%,管网热损失降至5%,区域锅炉房运行热效率从90年代初的50%~60%提高到75%~80%。

3.1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供热,合理选择集中供热方式,取代分散、小型工业锅炉供热,提高热电比重。单台容量20吨/时以上供热锅炉,热负荷年利用4000小时以上者应积极进行热电联产改造。在负荷不低于70%的前提下,保证机组稳定经济运行,优先采用背压式或抽汽背压式机组。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供冷,扩大夏季热负荷和发展夏季热制冷技术。

3.2改进热力管网的调节方式,推广平衡阀、自力式流量调节阀、变速泵、计算机等调节、控制设备,逐步实现管网调度、运行、调节的自动监控。

3.3降低供热管网热损失,使管网热损失降至5%以下,管网总泄漏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下。使用新型保温材料,对供热管道、法兰、阀门及附件按国家有关标准采取保温措施。尽量采用成熟的直埋预制保温管,研制耐高温复合材料保温管。加强疏水器、热力阀门等维护管理。

3.4提高用热设备热效率和供热系统的热效率,改造落后的用热工艺设备。大量用汽的工矿企业(如造纸、制糖、印染、食品等),在动力供应方面,宜采用“以热定电、热电结合”的方式,实现蒸汽热能梯级利用,对热负荷波动大的供热系统,推广使用蓄热器。

3.5炉窑应配备完善的热工计量仪表,加强温度、压力、流量等计量、测试和记录。每座用能设备应配备温度、压力、流量等计量装置及分段调节与控制装置,配有换热设备的炉窑,仪表等计量设施应与换热设备同时投入使用。

3.6工业锅炉设备应严格执行《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3486-83)标准中要达到的空气系数、排渣含碳量、热效率,以及排烟温度等有关标准。

3.7推广动力配煤与民用型煤,发展工业型煤技术。

四、工业窑炉余热余能利用

1990年我国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石化、轻纺、机械等主要耗能工业,余热利用率为2.64%,到2000年余热利用率应达到4%~5%。工业窑炉热效率要求应在1990年基础上提高10%~20%。

4.1改造工业窑炉,提高窑炉的热效率,首先应减少余热排空。同时,提高隔热、绝热、保温性能,防止泄漏,减少散热面积,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的质和量。

4.2工业窑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原则是首先自身充分利用于预热空气、燃料及物料,自身无法回收才用于炉外热回收设施。

4.3工艺余能余热回收利用原则是“梯级利用,高质高用”。优先把高品位余能余热用于作功或发电,如用于燃气轮机、驱动鼓风机、压缩机及发电等,低温余热用于空调、采暖或生活用热。

4.4回收各种窑炉烟气余热,制定窑炉的烟气分类排放温度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窑炉余热情况,采用加装预热器换热器,配制余热锅炉或发电设备。提高燃料热利用系数,减少窑炉排烟余热,采用绝热良好的热回收管路,最大限度地回收余热。加热炉炉底采用汽化冷却时,在经济、安全条件下,应提高蒸汽压力,纳入蒸汽动力管网。

4.5工业窑炉余热余能利用评价应执行《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3486-83)的标准。

4.6应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和产品固体显热。如炼焦行业有条件的应推广干熄焦,开发压力熄焦,金属冶炼采用泡渣水供暖,开发高温渣显热发电等技术回收余热。

4.7连续性生产的烧油及煤气的大、中型工业窑炉,其热回收率不低于40%。炉温700℃以下的工业炉(如热处理炉),采用强制循环或高速、高动量燃烧器,加强对流传热。中、低温工业炉应尽量采用烟气炉外循环等方法。

4.8加强余热回收设备的生产管理。加强余热回收设备产品的规范化、系列化和新产品开发研究。

五、回收工业生产中的放散可燃气体

我国每年排放大量工业煤气、煤矿瓦斯、油田伴生气等可燃气体。据冶金、化工等工业部门调查,可燃气放散量1990年估计在800万吨标准煤左右。到2000年,要求冶金重点企业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排放损失率分别达到4%和1%以下,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达到70立方米以上。煤矿瓦斯平均抽放回收率达到50%以上,各种化工重点企业可燃气体和炼厂气应达到基本全部回收。

5.1新建转炉必须具备煤气回收系统,15吨以上转炉未设煤气回收系统的应予补建。生产碳素锰铁、铬铁铁合金电炉功率在9000千伏安以上的矿热炉,应设置回收煤气设施。研究、开发硅铁炉的煤气回收利用技术。

5.2有条件的煤矿,矿井瓦斯排放改安全性抽放为生产性回收,用于矿区及就近城镇民用

燃料或用作化工产品原料。

5.3回收工业生产中的可燃气体。改造敞开式电石炉,回收尾气。10000千伏安以上电石炉改造为密闭炉,16500千伏安电石炉采用干法净化、炉尘焚烧新技术。回收炭黑、黄磷、硫酸、合成氨生产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及化学反应热。小合成氨生产中施放气回收优先用于原料。年产5000吨以上的炭黑炉应加装余热发电机组。

5.4回收炼油厂瓦斯和油田伴生气,用于生产化工产品或用作燃料。

5.5积极回收铅、锌密闭鼓风炉生产的低热值煤气,用于生产或发电;回收多晶硅工艺流程中放散的氢气,循环用于生产。

六、新能源和能源替代技术

“九五”我国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煤代油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为合理利用石油资源和节约能源,使石油更多地作化工原料和增加成品油,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一项政策。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积极支持科学研究,推进产业化,替代补充常规能源。

6.1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抓紧烧煤的技术改造,逐步实现煤的清洁燃烧。除工艺、环保及某些特殊需要的必须烧油项目外,不得新上烧油项目。

6.2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应积极开发利用水煤浆。推广水煤浆用于原设计烧油的工业锅炉、工业窑炉、中小型电站锅炉。发展矿区浮选粉煤和中、高灰分煤泥制浆工艺,供应矿区电站。

6.3研究煤炭液化新工艺,近期开发煤制燃料甲醇技术,并建立商业性示范工程。

6.4推广煤制气技术,发展干镏二段炉煤气,加快开发直接利用粉煤的气化技术,使在本世纪末用于生产。研究开发地下煤气化技术。

6.5研究开发电动汽车和氢能汽车。

6.6积极开发利用风能。风力发电机组实行大、中、小型并举。在风力资源丰富、临近电网的地区建设联网运行的风力发电场;在海岛建设风力发电和柴油发电或太阳能光伏发电联合运行的供电系统;研制高效风力提水机具和大型风助航船。逐步形成风力机产业。

6.7大力开展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热利用主要是扩大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农用温室、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干燥器等的商业应用范围,研究开发太阳能高、中温热利用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成本的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风能互补发电系统。

6.8大力开发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农村及城镇利用工农业有机废水弃物制取沼气等将其转化为清洁方便的优质能源,发展气化(热解气化、厌氧发酵气化)、液化、炭化、致密成型等技术,并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价值。

6.9加强地热资源的勘探,扩大地热资源的利用范围,如发电、采暖、种植、养殖、医疗和旅游等,按地热水温度梯级应用,做到一水多用。开发高效地热发电技术。

6.10开发利用潮汐能的高效水轮机和潮汐电站设计与建筑技术。近期发展竖轴式小型潮汐电站。建设潮汐电站应与垦荒、水产养殖、航运等统筹规划。

6.11研究、开发低温核供热技术。

七、开发推广节能新材料

7.1大力发展推广应用隔热、保温、密封材料,减少用热设备热损失,1250℃以下工业窑炉推广应用高铝纤维、硅酸铝纤维耐火材料,1250~1400℃的工业窑炉逐步推广新型高温氧化铝耐火纤维材料。

7.2开发与推广新型锅炉水处理材料和除垢、防垢材料。

7.3发展高温优质耐火材料如冶金和建材行业用高纯镁砂、镁铬质、镁铝质及不定型浇注耐火材料。

7.4发展建筑物新型保温材料,研制低热辐射系数玻璃覆盖膜。

7.5加强热力管线的保温,推广岩棉等新型高性能保温材料。

7.6推广微孔泡沫聚氨酯隔热材料、电陶瓷电热膜等。

7.7推广红外、远红外加热技术,发展红外、远红外发光材料。

7.8加强太阳能产业所需特种材料的开发推广应用,如对光热利用透明材料、反射材料、吸收材料和贮热材料等研究和生产;对光电利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研究与开发,应尽快降低成本,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7.9开发节能原材料的途径,积极研制和推广应用高效的绝缘、减磨、耐磨、润滑、防腐、耐腐材料。

7.10积极研究、开发超导材料,超导材料应用尽快实现商品化,近期重点用于机电产品。

7.11发展贮能新材料。

7.12推进燃料电池、钠硫电池、锂电池等高效电池的开发,并尽快实现工业应用。

7.13积极发展有利于节能的各种功能材料,如:用于变压器的非晶态合金磁性材料,高温烟气余热回收的耐热合金、高温合金、碳化硅、氮化硅等非金属陶瓷。近期大力推广应用钕铁硼磁性材料。研究开发精细陶瓷材料绝热发动机。

7.14改进和发展工艺节能的各种催化剂材料和各种添加剂。

7.15开发膜技术在气体分离、电解、烧碱等诸领域中的应用。

八、加强能源计量、控制、监督和能源科学管理

能源利用的计量、控制、监督和科学管理逐步使用现代化方法,是节能技术进步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工艺、设备最佳运行的必要手段。节能科学管理能够经济和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是现代化生产、推进节能水平提高的标志。

8.1加强对基建和技改项目的节能审查,严格执行计资源?1992?1959号文《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

8.2用能设备系统都应配置热能、电能等能源计量和控制仪表。主要耗能工业和装备系统上,应逐步完善计算机和自动监控系统。

8.3建立健全企业能源消耗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应当定期进行能源统计分析和能量平衡测试,企业能源管理逐步实现计算机科学管理。

8.4开展节能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技术经济评价。制订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统一标准。推广采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初投资、寿命期内能耗费等)评价节能型设备的制度。

8.5逐步健全节能效益还贷制度,保证节能技术改造有稳定资金。

8.6制订余热资源和余热利用标准、工业窑炉余热利用设计规范、各行业窑炉耗能标准、《家用电器产品耗能标准》及《汽车耗能标准》等技术标准。逐步建立各行业能源利用、产品能耗管理制度。

8.7加强部门和地区之间节能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建立能源效率服务中心,开展多种渠道的技术交流、能源管理人员培训、重点耗能设备和工序操作人员上岗培训、节能产品合作开发、研究和生产。

8.8建立农村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宣传、交流先进节能管理技术。

8.9开展全民节能教育,普及节能技术,开展节能效益实例宣传。

8.10逐步推广综合资源规划方法和需求方管理技术。有效地发掘、合理地利用供需双方的资源,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鼓励优先推广综合电力资源规划方法。

九、建立省能型综合运输体系

建设好我国铁路、水路(包括海洋和内河)、公路、航空及管道运输的合理运输体系,是一项节约能源的综合性措施,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综合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高综合运输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益。逐步建立路网计算机优化管理,减少空载、逆向和迂回运输,实现运输现代化科学管理。

9.1铁路运输

9.1.1大力推进牵引动力改革,降低牵引动力能耗。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合理发展内燃牵引,加快淘汰蒸汽机车。到本世纪末,我国铁路将基本上实现牵引动力的电气化和内燃化。电力、内燃承担牵引的工作量比重要达到95%以上。

(1)大力发展电力牵引。今年,在主要繁忙干线、运煤专线、长大坡道和长隧道等线路上优先采用电力牵引。

(2)蒸汽机车处于淘汰过程之中,应对现有蒸汽机车用好、修好和进行有明显节能效果的局部改造。

9.1.2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提高机车运行效率

(1)电力牵引应采用先进的供电方式,提高电力机车的功率利用率和牵引变压器的容量利用率,降低变压器和接触网的损耗

(2)内燃牵引要减少空转油耗的辅机消耗,注意增压器和柴油机的匹配。寒冷地区的内燃段应建立保温库或地面预热装置,以降低冬季内燃机车升温油耗。

(3)蒸汽机车通过提高蒸汽过热温度、改装矩形通风装置(扁烟筒)、岩棉保温、热管余热利用等技术改造措施,提高热效率。改进蒸汽机车锅炉水处理,推广使用新型软水药剂和高效消沫剂。积极推广机车锅炉自动排污装置等节能措施。

(4)加强对内燃机车用柴油、润滑油,蒸汽机车用煤的质量检验,确保机车用燃料符合使用标准。

(5)铁路线路要向重轨和无缝线路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超长无缝线路,减少机车运

行能耗。

(6)抓好铁路站场的照明节电改造,完善、提高铁路地面信号的显示能力。

9.1.3提高、改进国产机车、车辆质量,增加车辆载重,减少自重。

(1)提高、改进国产内燃、电力机车质量,增加机车品种,针对不同用途使机型标准化、系列化。要加快研制和开发交直交机车传动技术,并达到批量生产。要加速淘汰车型老、能耗高的机型。

(2)货车继续报废50吨以下杂型车,发展60吨以上大型货车,减轻车辆自重。客货车辆应普遍采用滚动轴承,旧有货车加速改造,安装滚动轴承。要重视机车辆或动车组的流线化,减少空气阻力。

(3)要重视机车部件的制造质量,加强检修保养,保证机车总体及主要部件效率的发挥。

9.1.4加强运输组织管理,提高机车操纵水平

(1)不断改善运输组织工作,合理调配机车,充分利用运输能力,减少欠轴,尽量避免和减少单机开行和信号机外停车。逐步实行长交路,节约使用机车。

(2)逐步提高货物列车重量,扩大旅客列车编组。大力发展直达运输、集装箱运输。

(3)大力推行操纵机车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机车操纵水平。

9.2公路、水路运输

到2000年,全国交通行业的燃油单耗水平达到世界80年代的先进水平,其中远洋和沿海运输接近或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公路运输百吨公里燃油单耗由1990年的 5.09千克降为2000年的4.58千克,海洋运输千吨公里燃油单耗由4.67千克降到4.24千克,内河运输千吨公里燃油单耗由9.04千克降为8.14千克。

9.2.1公路运输

(1)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汽车油耗法规,推进国产汽车技术性能和经济性的提高。国产轻型载重汽车百吨公里油耗在2000年前应下降到9.7千克以上,国产大中型载重汽车应分期改为生产柴油车,在“九五”期间柴油车的产量应达到70%以上。

重型车应增加以EQ153、奔驰和斯泰尔为主导的产品,加速淘汰黄河、上海等国产旧车型,加强大吨位新车型的开发和生产。

(2)调整车辆构成,增加柴油车、大吨位车的运输比重。到2000年:

①大、中、小吨位车辆数量构成比例提高到3:3:4。按吨位计,大型车应占营运货车的50%左右。

②柴油车按车辆保有量计,比重应提高到40%~55%。

③大力发展集装箱半挂、分体(全甩挂)运输,甩挂车、半挂车占货车保有量的比重应提高到20%左右。

(3)改善公路路况,增加高等级和等级公路比重。

①到2000年高等级公路(含高速公路)增加到1.85万公里,预计使公路行业综合单耗指标下降3%左右。

②按交通量大小进行公路技术改造,逐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增加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比重,减少等外路面比例。

(4)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组织现代化管理,制定运行油耗规定和载货限额,提高车辆的实载率和能源利用率。

①加强公路客、货运站建设,形成合理布局,大、中、小配套的公路客、货运站体系及客、货运信息中心,逐步实现营运管理计算机化,并支持和鼓励发展招标合同运输。

②发展共用运力,建立高效、有序和协调发展的运输市场。

③制定运输车辆油耗法规和装载限额,对空驶车辆和装载低于限额的车辆加以限制,严禁车辆超载。

④继续推广汽车综合节能技术(包括:子午线轮胎、电扇离合器、经济化油器等),大力组织汽车节能新技术和代用燃料的研究。

9.2.2水路运输

(1)加速淘汰老旧船,提高船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①积极开发和采用节能新船型,大力推广钢制船,淘汰水泥船和木质船,最大限度地降低老旧船和落后机型比重和数量。

②加强对新建船舶能耗水平和指标的审批、监督和检查。

(2)改善船队吨位结构和发展先进的运输方式,提高综合运输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益。

①大力发展大吨位船舶,优化海洋和内河运输船队的吨位结构,提高船舶的平均吨位,在沿海和长江等主要航线建立以大吨位节能型船舶或分节驳顶推船队为主力的水上高效运输通道。

②发展海峡、海湾和陆岛客货混装运输及商品车辆集装单元化运输。

③沿海加速发展浅吃水肥大型的3.5万吨级的散货船,积极开发和采用5万吨和10万吨级散货船。

(3)继续推广减速航行技术,主机与增压器优化调整技术,最佳纵倾节能技术,船体防污、除污和船舶营运优化节能技术。

十、重视建筑节能

到2000年,建筑耗能(包括采暖、空调、降温、家用电器、照明、炊事、热水供应等所使用的能源)将增到1.79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13.6%。今后,建筑节能应首先保证和改善建筑质量和室内热环境,实现采暖区冬季室温达到18℃的要求,争取城镇建筑夏季室温低于30℃,与此同时,寒冷地区新建采暖居住建筑要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80年代初通用住宅设计相比,节能率不低于30%。到2000年要求执行新建采暖公共建筑新节能标准,节能率达到50%。对集中供热的民用建筑,安装热表及有关调节设备,按表计量收费,1998年开始推广,2000年在重点城市成片推广,对现有采暖和空调建筑,有计划地分批进行节能改造。乡村建筑推广节能示范工程。

10.1重视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执行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在保证室内热环境及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建筑采暖、空调系统以及采光照明系统节能设计,考虑厨房、沐浴间的通风条件,预留排烟道口,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能力,确保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达标。

10.2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大幅度减少使用实心粘土砖,积极采用能耗低的空心粘

土砖、空心砌块、粉煤灰制品、加气混凝土。积极开发、利用发泡聚本乙烯、岩棉、玻璃棉、膨胀珍珠岩及各种高效保温材料。

10.3改革传统外墙和屋面,因地制宜地推广保温性能好的围护结构,发展节能型墙体和屋面,重点推广外保温墙体,采用合理的窗墙比及建筑体型。大力推广节能型门窗、门窗密封条及热反射保温隔热窗帘等。提高建筑物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

10.4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加速制订各项建筑节能标准,逐步配套成为系列,其中包括室内热环境标准、能耗定额标准等基本标准,民用建筑采暖能耗检测、空调能耗等通用检测方法标准,空调制冷机房运行等管理标准以及新建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建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设计和各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等标准。

10.5优先采用节能型采暖、空调设备及采光照明系统。加强管道保温,改善供热(冷)系统的水力平衡,提高其运行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充分利用自然光,积极发展高效、长寿节能光源和灯具。

10.6在建筑住宅的供热管网设计中,以按户收费为原则进行合理设计。对新建建筑逐步采用双管系统,要求在采暖系统中安装温控阀和热量计。综合利用供热(供冷)和民用热水管路。

10.7加强建筑节能科学技术攻关,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

10.8近期着重研究保温节能门窗、门窗密封技术、外保温墙体成套技术、内保温墙体的墙面防开裂以及热桥和结露处理技术、屋面高效保温防水隔热技术、用户可自行调节的按实耗热量计量的仪表及采暖系统、供热制冷系统运行调节及水力动态平衡技术、被动式太阳房和沼气应用等技术,组织节能建筑和节能住宅小区示范试点。

10.9积极开展对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加强用能的组织管理,改进运行维护,以降低能耗。

十一、加强城乡民用能源管理

11.1城市用能及市政公用节能

到2000年,城市燃汽(煤气、天然气)发展400亿立方米,平均年增长5.56%,液化气平均年增长5%~10%,替代煤量约3000万吨。城市民用气化率达到70%,年节煤1000万吨。城市集中供热发展为:蒸汽供热能力4.6万吨/时,热水供热能力1160兆千焦/时,城市供热面积达到7.1亿平方米;市政公用设施用能增长率由6.6%下降到4.9%,平均节能率达到18%。

11.1.1发展城市燃气,必须贯彻多种气源、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合理用能的方针。开辟多种气源,调整天然气使用结构,每年应有一定比例增加作为城市民用气源。积极开拓国内外液化石油气来源,就近供城市民用,采用低热值煤气顶替焦炉自用气及工业锅炉、窑炉用气以供城市民用,有条件的工厂对焦炉进行改造,增加城市煤气供应量。充分利用矿井瓦斯。加强城市燃气输配管网的合理布局,提高输气能力,提高燃气具效率,推广电子计算机在燃气生产和输配的调度管理。

11.1.2因地制宜推广型煤和先进炉,杜绝烧散煤。推广烟煤无烟燃烧技术,发展多品种、多规格的型煤生产。

11.1.3城市供水排水要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开源与节流并重。供水泵应按国经贸?1994?763

号文要求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城市与工业供水、排水系统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分区、分质、分压供水,引水、输水工程尽可能选用重力自流或局部压力送水方案。

城市排水要加强规划,积极维护生态平衡,做好雨污分流,压缩排放污水量和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率。选用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要人工与天然净化相结合,集中处理为主工业分散为辅,除必须预处理的工业废水外,提倡集中处理。充分利用河湖水系调节暴雨迳流。

推广循环用水、污染水处理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用水单耗。推广稳定、可靠、高效、低耗的水泵机组和鼓风曝气系统,推广电子技术在供水、排水系统中的调控和节能管理方面的应用。

11.1.4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输效率和运行速度,加快公共交通工具和设备的更新、改造。逐步实现城市公交车辆柴油化,大力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公交车辆,与国际通用制式接轨。建立城市干道交通立体结构,实行机动与非机动车分流,部分特大城市建设快速、大容量轨道交通客运体系。

11.1.5逐步实现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积极推行废品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强环卫车辆技术改造。有条件的城市应试行垃圾焚烧发电,建设垃圾、粪便生产沼气工程。

11.1.6使用中央空调的建筑物推广蓄冷空调,城市道路照明应选择高效光源和节能控制技术,道路建设中应推广乳化沥青筑路和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

11.2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和节约用能

农村生活用能是农村能源消费大户,农村生活用能中的90%是用于炊事和取暖,提高农村生活所用燃料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是解决农村能源短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到2000年,全国农村将全部普及省柴节煤炉灶,同时,有40%的烧煤户使用型煤,农村沼气用户将达到700万户,并大力推广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以及发展小水电、微水电和地热等,使农村生活用能源的平均利用效率达到25%。

11.2.1积极组织定型炉灶的生产,以保证省柴节煤炉灶的推广质量,“九五”期间,要求在用柴地区推广商品化定型炉灶的比例为30%~50%,用煤地区达到90%,贫困地区达到10%~20%。

11.2.2大力发展沼气事业,家用小型沼气池采用水压式、浮罩式或塑料式沼气发酵装置;充分利用酒厂、糖厂和禽畜场等企业的有机废料,发展集中供气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和南方庭院经济技术,利用沼气及其发酵残余物供水果保鲜、储粮、灭虫、浸种、施肥、养鱼等,提高生物质能多层次利用效益,实现沼气工程的节能、环保、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益;完成沼气池设计的标准化、生产系列化、服务专业化的工作。

11.2.3积极营造速生丰产薪炭林,利用荒山河滩,因地制宜选择树种,改进营造技术,实行乔、灌、草相结合,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努力提高单位面积薪柴产量。

11.2.4加强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试点示范;推广太阳能烘干和温室技术,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制造工艺水平,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平板式铜铝复合和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在不发达地区推广闷晒式太阳能热水器;在北方各省推广太阳房;

在沿海和西北、内蒙古等省区推广光伏发电、风力发电。

11.2.5加强小水电及微水电建设,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合理布置和改造农村电网,减少输电线损和配电损失。

11.2.6加强以农村各种残余生物质为燃料的气化、液化和致密成型的研究,组织新型液体燃料及其炉具的科技攻关,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秸秆、稻壳等燃料的热气机发电技术,逐步使农村生活燃料向高品位、方便、卫生的方向发展。

十二、主要耗能行业工艺节能

12.1电力工业

到2000年,要求火电厂(单台装容量6000千瓦及以上)平均每千瓦时供电煤耗由1990年的427克标准煤降到377克,一次电网线损率由1994年的8.73%降到7.8%。

12.1.1发展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采用高效辅机及自动监控系统;新建凝汽式机组每千瓦时供电煤耗不超过330克标准煤,供热机组不超过270克~280克标准煤。严禁在大电网内建设中、小型凝汽式机组。到2000年要求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由14.9%提高到50%以上,大力改造中低压机组,有稳定热负荷的可改为热电联产,其余的用高参数、大容量、低煤耗的新机组替代,退役的机组禁止转移使用。中小容量机组改造要充分利用现有公用系统和福利设施,就近改造,建设替代机组尽可能采用30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现有10万千瓦、20万千瓦机组,要进行提高低压缸通流部分效率的改造及各类机组低效辅机的技术改造。

12.1.2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有条件改造为热电联产的机组,应按“以热定电”的原则改造。禁止以热电名义新建中小型凝汽式电厂。

12.1.3加强节能管理,开展各项指标分析和竞赛,积极开展电网的经济调整度,统筹兼顾,提高大机组发电比重。

12.1.4降低厂用电率。新建大电厂必须选用高效辅机和配套设备,厂用电率不得超过6%,现有电厂的低效辅机和配套设施,要逐步改造、更新。

12.1.5降低线损和配电损失。加强电网建设和电网、城网改造,增加无功补偿量。新建电网,必须使发、输、变、配各环节合理配套,积极推广采用50万伏及以上的输变电设备和节能配电设备。现有电网要有计划地改造,挖掘无功潜力,加强电网无功管理,提高功率因数。推广以线损率分级管理、分压分线(区、站)统计分析、理论计算、小指标考核等线损管理制度。开展电网经济调度,最大限度地使用无功补偿容量,减少无功损失。

12.1.6加强科研、开发流化床燃烧发电、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新技术及发展气、热、电三联产新工艺。

12.2钢铁工业

到2000年,要求吨钢综合能耗由1990年的1.61吨标准煤下降到1.45吨,技术节能量占总节能量的50%。

12.2.1全面实行精料方针,提高精矿品位,改进炉料结构,稳定炉料成分,提高辅料质量,强化高炉入炉料混匀设施。铁矿品位波动范围不超过0.5%,碱度波动不超过0.05;改善燃料

质量,推广应用铁水预处理技术,降低炼钢铁水的硫、硅含量,加强废钢分类加工,发展活性石灰生产。

12.2.2大力采用省能型工艺和装备

(1)提倡磁性滑轮干选、混式重选等预选方法,减少入磨矿量;推广矿石闭路破碎,控制矿石入磨粒度小于12毫米,引进超细破碎技术,入磨粒度缩小到6毫米以下;推广尾矿高浓度输送及监测技术,将输送浓度提高到35%以上。

(2)继续推广低碳厚料层操作和混合料预热技术,大中型烧结机料层厚度提高到500毫米,小型烧结机提高到350毫米以上;推广热风点火技术、热风烧结技术和新型烧结点火装置,开发新型烧结机密封装置,烧结机漏风率降低到40%以下。

(3)推广高炉喷煤技术,推广烟煤喷吹和混喷技术。扩大喷吹煤源,以及煤粉浓相输送和先进计量、控制技术。大型高炉喷煤量应达到100千克/吨,中型高炉应达到70千克/吨以上,小型高炉喷吹量应达到50千克/吨以上。

(4)大中型高炉应逐步采用软水闭路循环冷却,小高炉有选择地采用汽化冷却技术。

(5)因时、因地、因厂制宜,推广转炉项底复合吹炼技术,电炉负能炼钢及长寿技术,铁水预处理技术、炉外精炼技术。

(6)新建炼钢电炉必须是大功率、超大功率直流电弧炉,推广直流电弧炉技术,对现有电炉应实施相应的技术改造;炼钢电炉应配备吹氧、氧燃助熔、钢水精炼等设备。

(7)示范引进竖式电炉和最佳节能炼钢(EOF)炉。

(8)大力发展全连铸。全行业连铸比提高到70%以上,新建、扩建炼钢车间必须同步建设连铸工程,适当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和近终型连铸技术,逐步增加全连铸车间的比例。

(9)提高钢锭的热送温度和热送率,鼓励应用钢锭液芯加热,推广钢坯热装热送技术;大力开展直接轧制、控制轧制、连铸连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改造现有能耗较高的均热炉。

12.2.3不准新建并加速淘汰现有的化铁炼钢工艺、平炉炼钢工艺及设备。

12.2.4积极推广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发电技术(TRT),炉顶压力大于0.1兆帕的大型高炉均应配装TRT系统。逐步从湿式过渡到干式TRT系统,逐步提高国产TRT设备的技术水平。继续推广高炉热风炉烟气预热(助燃风、煤气)技术;采用干式高炉煤气除尘技术。

12.2.5加强生产连续性,逐步减少重复开坯和多火成材工艺,提高成材率,发展高效钢材。

12.2.6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和推广炭素制品、铁合金、耐火制品等工艺的节能技术,如内串石墨化炉、大型石墨化炉(> 20000kw)、二次低温焙烧窑、矿热炉煤气回收利用等。

12.2.7研究开发熔融还原、直接还原、高炉煤气燃气轮机发电等节能新技术。

12.2.8大、中型企业应建立能源管理中心,逐步实现能源管理现代化。联合企业要做好流体燃料平衡,特别是气体燃料平衡。

12.3有色金属工业

到2000年,十种有色金属单位产品能耗,由1990年平均7.58吨标准煤下降到6.71吨标准煤,其中铜降到5.65吨标准煤,铝降到10.90吨标准煤,铅降到1.79吨标准煤,锌降到3.57吨标准煤。

12.3.1新建矿山,在采矿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露天开采。大中型露天

矿,边坡稳定,岩石坚硬,尽量采用陡邦开采;深凹露天矿,宜采用汽车胶带联合运输方案;露天采矿设备应逐步大型化、配套化。

12.3.2坑内采矿,根据不同矿体,因地制宜地选用节能采矿工艺。积极研制和采用先进节能的电动和液压内燃无轨采矿设备,逐步代替风动设备。

12.3.3千方百计降低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尽量利用本矿采出的废石充填采空区,减少废石外运。

12.3.4矿井通风、排水、压风,应根据自然条件,优化设计方案。充分利用自然风流,自流排水,合理布局通风、排水系统管网和站房,选用高效节能风机、水泵和空压机,减少能源消耗。

矿井提升,箕斗提升宜采取双箕斗式;提升深度大的大、中型矿山,优先采用多绳箕斗提升,并采用先进的电控装置。

12.3.5根据不同矿石的性质,采用先进的节能选矿工艺;对贫化率较高的矿石,应先采用光电选或重介质选矿,预选抛废。发展超细碎及多碎少磨工艺,对复杂的多金属矿及难选的氧化矿,因地制宜地采用各种先进的选矿复合流程或选冶联合流程。

12.3.6采用先进节能的选矿技术和设备。破碎设备发展强力破碎及超细碎机;磨浮设备要大型化,提高选矿效率;精矿脱水,消化引进高效、自动立式压滤机,推广自动压滤园筒干燥二段脱水工艺,淘汰精矿浓缩过滤干燥三次脱水工艺;尾矿采用高浓度输送,改造、淘汰低浓度多段排放尾矿;节约选矿用水,尽量循环用水;有条件的选厂积极发展磨浮自动控制和仪表监测技术。

12.3.7冶炼实行精料方针。矿山要尽量供给冶炼厂高品位精矿,冶炼厂要进行配矿,稳定精矿成分,降低精矿水分。

12.3.8铜冶炼,要采用富氧熔池熔炼,替代现用密闭鼓风炉和反射炉等落后的熔炼工艺,提高熔炼强度。

12.3.9氧化铝生产发展间接加热、强化熔出工艺,拜耳法发展管道熔出技术;烧结法熟料生成发展窑外烘干预热;脱硅发展间接加热连续脱硅;氢氧化铝焙烧发展流态化闪速焙烧和循环流化床焙烧技术;蒸发发展高效能的降膜蒸发、闪烁蒸发、多效蒸发等工艺技术。

12.3.10电解铝生产要采用大容量电解槽,发展160千安及以上预焙槽及自适应控制技术;逐步淘汰6万安以下高耗能电解槽;侧插槽积极发展锂盐阳极糊、惰性阴极涂层、半石墨化阴极炭块、新型槽内衬材料、微机控制电解铝生产等综合节能技术。新建电解铝厂都要采用直降变压整流机组,逐步改造递降式变压整流机组,发展110千伏~220千伏直降变压整流供电系统。

12.3.11冶炼尽量多用废杂有色金属,有色冶炼加工联合建厂,逐步推广连铸连轧,减少铸锭二次重熔及轧制前加热,提高成材率。

12.3.12锌冶炼。竖罐炼锌工艺,发展自热焦结和大塔盘精馏炉;铅锌混合精矿,优先选用低能耗的密闭鼓风炉熔炼、富氧烧结,回收低热值煤气;湿法炼锌发展富氧强化焙烧及加压酸浸技术;淘汰横罐炼锌工艺。

12.3.13锡冶炼。发展大型反射炉连续熔炼,有条件地采用电炉连续式熔炼。

12.3.14镁生产。改造现有氯化生产工艺,发展大型无隔板镁电解槽,并向自动化发展。

12.3.15钛生产。钛渣冶炼宜采用密闭电炉,连续加料;四氯化钛生产宜采用大型沸腾氯化炉;发展还原??蒸馏联合法制取海绵钛新工艺。

12.3.16大力提高金、银、硫及其有价伴生资源的综合回收率。研究开发高温熔融产品及废渣余热回收技术,大力回收各种余热。

12.4建筑材料工业

到2000年要求大、中型水泥每千克熟料热耗由1994年的175千克标准煤降到139.8千克标准煤,地方水泥厂每千克熟料煤耗由160千克标准煤降到130千克标准煤;平板玻璃每重量箱综合能耗由27.30千克标准煤,降到26千克标准煤;卫生陶瓷综合能耗降为720千克标准煤;釉面砖每千克瓷综合能耗降为0.28千克标准煤。

12.4.1水泥

(1)发展日产水泥熟料1000吨、2000吨和4000吨的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原有大、中型水泥厂进行扩建、改建必须采用新型干法工艺,不再扩建和新建湿法窑。现有中型湿法厂,根据条件改造扩建成干法窑生产线,以及将各种成熟的节能技术措施集中于一条窑上进行综合节能技术改造。小型水泥厂应逐步淘汰土立窑和干法中空回转窑。机械化立窑进一步采用14项节能技术进行节能综合改造。推广采用新型立筒预热器、五级旋风预热器和余热发电窑,对干法中空窑进行改造。

(2)水泥厂粉磨系统应采用先进立磨、辊压磨、高细磨等高效节能粉磨机,对现有球磨机实行综合节能改造。

(3)要停止制造湿法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土立窑和1.83米以下的小型磨机等装备。

(4)发展散装水泥运输,建设散装运输码头和散装运输系统。

(5)发展和推广优质耐火材料、耐磨材料和隔热材料,提高设备热效率,减少窑胴体的散热损失。

(6)因地制宜大量使用煤矸石、粉煤灰和火山灰材料,生产多种墙体材料和生产粉煤灰水泥及火山灰水泥等节能材料。

12.4.2平板玻璃

(1)发展日熔化400吨~700吨的大型浮法玻璃窑,生产优质浮法玻璃。除特种玻璃生产外,不得再建年产150万重量箱以下的玻璃生产线,逐步淘汰年产50万重量箱以下的小玻璃厂。

(2)改造现有中、小型玻璃熔窑,提高熔化效率。推广节能型投料方式及投料机。所有的玻璃熔窑都要采用优质配套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进行全窑保温。燃油窑炉要推广新型喷嘴和油掺水燃烧技术。

所有玻璃工厂都要安装余热锅炉,回收窑尾烟气余热。应推广箱式预热室技术。

(3)平板玻璃工厂应积极开发熔化新工艺,推广配合料压块密实、料化与预热、采用碎玻璃热层加料、浸没式燃烧及浸没式喷嘴。

(4)推广集装箱、集装架包装运输。发展玻璃深加工产品,充分利用余料,减少玻璃余料损失,提高废玻璃回收利用量。

12.4.3墙体材料

(1)大力发展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建筑砌块、轻骨料混凝土砌块和墙板、建筑石膏制品、

轻质复合墙体、粉煤灰烧结砖、灰砂砖等墙体材料,降低实心粘土砖的比重。

(2)粘土砖生产要继续推广内燃烧砖、利用砖窑余热烘干砖坯。推广轮窑和隧道窑,淘汰土砖窑。利用工业废渣和低热值燃料煤矸石、石煤等生产内燃砖、砌块、陶料等墙体材料。

12.4.4建筑卫生陶瓷

(1)生产线向大型化、机械化发展,推广辊道窑和节能型隔焰及明焰隧道窑,淘汰倒焰窑,减少直接烧煤的推板窑和多孔窑生产。

(2)新建卫生瓷单线年生产能力应大于30万件,建筑瓷单线年生产能力应大于100万平方米,实现大型化生产。

(3)改革陶瓷工艺,原料采用湿磨、喷雾干燥和干法制粉新工艺,利用窑炉余热干燥坯体,淘汰落后大坑干燥法,改变原料配方,采用低温釉,实现低温快速烧成技术。

(4)改变陶瓷窑的燃料结构,采用洁净气体燃料,实现无匣钵烧成工艺。

12.4.5耐火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

发展保温隔热材料和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无机材料。发展硅酸铝保温材料,岩棉、矿棉、膨胀珍珠岩、海泡石保温涂料,泡沫石棉,硅藻土、蛭石、无石棉硅钙板等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并形成系列,加快制定和完善保温隔热产品的标准和规范。

12.4.6石灰

(1)大力推广连续生产的机械化石灰立窑,改造土立窑。重视综合利用,回收废气中二氧化碳生产瓶装液态二氧化碳和干冰。重视石灰生产深加工产品,如精细石灰、重质和轻质碳酸钙膏状石灰、石灰乳及石灰化工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2)大力推广用粉煤灰生产砌筑水泥代替建筑用石灰。

12.5化学工业

12.5.1氮肥工业

到2000年要求平均吨合成氨能耗,大型厂(气头)由1990年的1.29吨标准煤降到1.17吨标准煤,中型厂由2.18吨标准煤降到2.00吨标准煤,小型合成氨由2.27吨标准煤降到1.85吨标准煤,调整化肥产品结构,将氮、磷、钾化肥施用比例调整到1:0.37:0.25。

大型氮肥厂

大型氮肥厂推广一段炉低水碳比操作、四级闪蒸、新型活化剂、高效填料的脱除二氧化碳系统、径向或轴径向合成塔内件、高效压缩机转子、新型催化剂等节能技术和设备。

中型氮肥厂

(1)中型厂要在做好技术经济论证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节能技术改造。50年代以前建厂的企业要重建节能型合成氨生产装置,六七十年代建成投产的,应改、扩结合,提高生产能力,使一批企业达到年产18万吨的规模。

(2)逐步采用新的气化技术,淘汰常压油气化、常压变换、水洗脱二氧化碳、两次脱碳等落后工艺,推广高效节能气体净化技术、微机自动控制技术。

(3)合成塔设中置废热锅炉,采用径向或径轴向内件,采用沸腾锅炉综合利用造气炉渣和煤矸石,蒸汽透平带动循环压缩机,回收氢气的普里森或变压吸附装置及低温、高活性催化剂等设备和原材料。

(4)开发应用煤气燃气透平。同时利用副产中压蒸汽低能耗制氨。简化缩短以煤为原料的三触媒流程;吸收消化以天然气为原料的LCA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低压离心式压缩机串往复式双高压压缩机及13兆帕铜洗串氨合成的离心式压缩机等工艺和设备。

小合成氨

(1)推广合成氨生产余热回收和节能技术,实现蒸汽自给。到2000年逐年择优分批改造完,同时达到一定经济规模。

(2)推广造气废水、冷却水闭路循环技术。

12.5.2烧碱工业

对现有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以离子膜技术替代石墨阳极隔膜法和水银法烧碱工艺技术。到2000年,离子膜烧碱产量将由目前的1%,提高到25%;每吨烧碱的综合能耗,由1990年的1.7吨标准煤降为1.43吨标准煤。

(1)不再建设年产1万吨以下规模的烧碱装置,新建和扩建工程应采用离子膜法工艺。

(2)淘汰两效蒸发装置,开发四效蒸发装置。推广使用三效四体强制循环蒸发工艺。推广使用氯气透平压缩机。碱厂现有纳氏泵应逐步更新为透平压缩机。

(3)建立专用原盐基地,新建企业应在能源、原盐资源丰富地区建设。

12.5.3电石生产

对现有电石生产装置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今后原则上不再新布点建设电石炉。到2000年每吨电石综合能耗由1990年的2.2吨标准煤,降为2.0吨标准煤,其中电耗由3550千瓦时降为3360千瓦时。

(1)改扩建新增电石炉生产规模不得小于年产4.5万吨,除电力有余、外送困难地区,新建电石炉容量要尽可能在15000千伏安以上。改、扩建项目应采用节能型新工艺和高效设备。禁止再建敞开式电石炉。电石炉采用自焙煤砖做炉衬。

(2)推广密闭式电石炉、空心电极、炉气干法除尘、炉气烧石灰窑技术。

12.6煤炭工业

煤炭工业是能源生产部门,本身又消耗大量能源。随着井筒和巷道的开拓延伸,开采能耗将会逐步增加,必须加强节能降耗,控制单位产品能源的正常增长速度。抓好新建煤矿设计和先进节能设备的采用,做好项目的节能论证。对现有矿区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速高耗能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九五”规划年均节约能源125万吨标准煤,其中国有重点煤矿节约能源75万吨标准煤。煤炭工业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多品种适销对路产品,为社会节能和改善大气环境创造条件。到2000年,煤炭入洗比重由目前的21%,提高到30%。

12.6.1煤炭开采

(1)煤炭开采推广综采放顶煤新工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和效率,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

(2)井下巷道推广锚杆支护,减少风阻,节约电力和坑木。

(3)井下运输推广运输能力大、安全可靠、节约电力的胶带运输机。

12.6.2煤炭洗选加工

(1)推广重介洗煤和极细微泡浮选,进一步提高难选煤的高效选煤工艺和设备的技术开发,

开拓难选煤的洗选技术,提高洗选效率。

(2)发展充气微泡浮选柱及大型跳汰机,采用数控电磁风阀,提高选煤厂的自动化程度。

(3)洗煤加工应同煤矿建设统一规划,并做到同步建设,同步投产。对目前没有选煤厂的生产矿井,要分期分批补建。对于出口煤基地,供应化工用煤、高炉喷吹用粉煤的矿区,要优先安排补建洗煤厂。

(4)供应炼焦用煤和出口商品煤的煤矿,原煤必须全部洗选加工。重点发展化肥和高炉喷吹用煤及高硫、高灰分煤的洗选。改造和完善现有选煤厂,扩大入洗能力,增加煤炭品种,提高煤炭质量及洗选效率和生产率。

(5)供应工业企业和民用煤的煤矿,要配置洗选和筛选设备。

(6)在缺水或高寒地区,要开发、推广干法选煤新工艺。选煤厂要实行闭路循环,实现节煤、节水和煤泥回收。

(7)发展煤粉成型技术,利用煤泥生产型煤。积极研究开发型煤粘结剂和工业型煤。

(8)推广动力配煤,为工业锅炉和其它动力设备提供热值稳定、符合要求的燃料。

12.6.3改造用能设备

(1)推广高效风机、高效耐磨泵、渣浆泵、空压机等节能设备,采用适用煤矿的调速装置和微机控制系统,达到设备系统的经济运行。

(2)矿区推广利用低热值燃料,井筒保温推广热风炉,推广无功就地补偿、排水管道清洗等节能技术。

(3)改造多环节不合理的通风、排水及压风管网系统,减少阻力及泄漏。

12.6.4资源合理利用

(1)开发利用矿井瓦斯和煤层气;综合利用煤系地层的共生伴生资源。

(2)充分利用矿区煤矸石、煤泥、中煤、油页岩等低热值燃料,建坑口电站及用于生产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

(3)推广高效、低污染炼焦技术,充分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限制和改造土法炼焦,节约煤炭,保护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4)研究开发和引进吸收煤炭液化技术,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逐步做到煤炭的清洁利用。

12.7石油天然气工业

12.7.1陆上石油天然气工业

到2000年,机械采油、输油、注水、供用热等主要生产系统(设备)的运行效率要提高4个~5个百分点,降低油气损耗率0.5个百分点,降低油田电网网损率1个百分点,技术措施节能750万吨标准煤。

(1)加强陆上石油工业在勘探、开发、生产、建设中的节能科技和研究,组织科研院校和企业联合攻关,开发石油工业适用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以及节能技术的配套应用研究,增加节能技术贮备。

(2)加强对现代节能理论和方法研究,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完善节能的基础工作,实现能源管理的科学化。

(3)从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的源头起抓好节能,做好项目可研报告的“节能篇(章)”,对节能

进行专题论证,设计能耗指标要达到先进水平,并做好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节能管理。

(4)新建油气集输流程必须密闭,原油稳定和轻烃回收装置要同时配套建成投产,原油损耗率不大于0.5%;老油田也要逐步进行密闭改造、完善配套,原油损耗不大于0.8%。新建长输管道要采用密闭流程,老管道要进行密闭改造。新建贮油罐应根据容量和油品性质选用浮顶罐。

(5)采用天然气发动机、撬装式轻烃回收装置和套管气回收、大罐抽气等技术回收利用放散天然气,天然气利用率应达到95%以上。

(6)合理利用地层压力和设备能力。在油气藏开发和建设时,要进行全面能量利用研究,合理利用油、气井压力和机械采油设备的能力。

(7)在油田高含水开发阶段,应推广“稳油控水”等工艺技术。

(8)采用新型高效节能设备,改造或淘汰老旧低效设备,新建油田注水离心泵效率应大于5%,柱塞泵应大于85%;加热炉效率不低于85%;油田集输油泵效率按输量大小分别在65%或75%以上;长输管道大型输油泵效率应在80%以上,并按油田开发不同时期对设备进行合理配置。

(9)长输管道和油田集输、注水、供水、供用热等系统根据情况采用电机调速、级差配合、降凝减阻、微机监控等技术,优化运行参数,减少节流损失,实现系统经济运行。

(10)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不断减少直接以原油作燃料;有条件的地方要以气代油、以气发电、以煤代油、以渣油代原油,降低原油消耗比率,优化燃料结构。并采用洁净燃料技术,减少环境的污染。

(11)油田配电系统力求简化接线,避免多次变压,有条件时,35千伏电网应深入负荷中心,一次变压到户。合理匹配电机和变压器,新建油田抽油机系统可采用1140伏或660伏电压系统,并采用电网优化和无功补偿等技术和装置。

(12)根据油田所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13)搞好含油污水的处理回注。完善含油污水处理和回注系统,研究采用高效污水处理方法,回收污水中的原油,回注净化水,污水处理回注率要达到100%。

(14)推广不压井、不放喷、不停产的井下作业技术,减少油气损失。

(15)在经济合理条件下,搞好输油管道、热力管道、油罐和设备的保温,减少热量损失。

12.7.2海洋石油天然气工业

海洋油气田开发是在对外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九五”期间,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将进入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到2000年原油将稳产在1000万吨。节能工作将以技术进步作为全方位系统工程,依靠高新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九五”期间技术措施节能达到50万吨~1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为此,在海上油气田滚动勘探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布署,适时攻关,提高海上能源利用率10%;新建油气田的生产运行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损耗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油气田主要生产运行效率2个~3个百分点,降低油气损耗耗率0.3%~0.5%;钻井、完井、采油工艺、开发工程等方面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及高科技引进和创新研究;加强陆海交通工具管理和合理配备,以降低燃料损耗率3%~5%。

(1)提高油气资源评价和油气藏描述的精度,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重点研究并合理布署海上油田天然气的充分利用,有效地提高海上能源利用率。

(2)海上油气田开发的总体报告中(总体开发方案),做好“节能篇”的编写,坚持从源头抓节能,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尽量采用先进节能技术,高起点搞节能。

(3)油气集输流程必须继续采用密闭过程,油气运输、原油稳定、轻烃回收把损耗降到最小;同时,尽量减少原油在不同流程和储存方式时所产生的损耗。

(4)加强油气田开发动态和技术措施研究,维护油气藏能量(气项、边水、底水),利用地层压力提高驱油效率和采收率,降低人工采油动力消耗及相应的燃料损耗率。

(5)在油田高含水阶段,推广“稳油控水”等新工艺,降低原油生产能耗。

(6)在油田缺乏天然气燃料来源情况下,尽量用完自产天然气,并搞好废热回收,尽量减少燃料油消耗。

(7)海上含油污水处理要采用高效设备,提高污水回注率。

(8)海上发电、采油、换热等用能设备,要采用效率高、重量轻的节能产品。

(9)采用先进技术,降低海底长输管线动力和能量消耗。

(10)加强节能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海上作业和生产所用拖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必须合理配置,统一调度,严格管理,杜绝浪费,努力提高节能综合效益。

(11)针对海洋石油工业节能的重要环节,重视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如多相流、撬式轻烃回收、油气藏描述及评价等)的引进、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

(12)从长远考虑,重视钻井、完井、采油工艺、开发工程设计(如多底井、小井眼、简易平台生产设施、中小油田群开发工程设计等)先进技术;重视油气田高速开采时接替储量的寻找;重视人员素质培养和提高,海洋采油气、平台人数、效率力争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而高速有效地开拓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新经济效益领域,力争实现较大辐度地节能降耗。

12.8石油化学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节约能源要以技术进步和生产总体规划为依据,实行油、化、纤整体发展,提高整体综合水平,合理使用和综合利用石油资源。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结合国情和石化工业生产实际,重点对引进装置进行生产达标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对老装置进行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换。

到2000年,炼油行业单位能量因数耗能年均降低2.3%,达到13.5千克标准油/吨因数;吨乙烯产品燃动能耗平均达到750千克标准油,合成氨能耗平均达到吨氨耗850千克标准油。

(1)加速发展总体和系统用能优化技术,重点开发应用过程能量综合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的用效率,优化原料和生产方案及生产操作控制。

(2)广泛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提高已有计算机投用率,加快工艺过程模似、先进控制系统、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

(3)加强现代节能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指导节能新技术和设备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能源的逐级多次利用,研究能量利用的“三环节”(转换环节、工业用能环节和回收环节)理论,指导用能管理。

(4)发展和完善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回收生成焦的能量,回收低温余热,推广余热发电、吸收式热泵和制冷技术。

(5)对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进行综合改造,坚持“以煤代油”政策和“以汽定电”的生产原则,降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发改环资21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发改环资[2007]21号) 发改环资(2007)21号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6.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 7.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 8.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 9.公路工程节能管理规定(试行)(交体法发【1997】840号) 10.铁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铁道部1998年7月23日发布) 11.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交通部2000年6月16日发布) 12.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二)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等 1.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 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 4.铁路节能技术政策(铁道部1999年9月7日颁布) 5.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 6.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第35号令) 7.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第50号令) 8.电石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 9.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 10.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 11.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6年第40号) 12.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6年第49号) 13.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589号) 14.关于规范铅锌行业投资行为加快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898号) 15.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09号) 16.关于加强热电联产管理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 17.关于进一步做好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计基【2003】369号) 18.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中国电信信息安全责任书范文

信息安全责任书 作为中国电信用户,保证遵守以下各项规定: 第一条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管理规章,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条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内容管理审核制度,定期组织自查自纠,及时处理各种隐患。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从事信息管理人员的教育检查工作,并接受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三条不利用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或相关业务平台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利用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或相关业务平台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违反宪法和法律、妨碍社会治安、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色情、暴力等的信息,不利用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或相关业务平台发布任何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发现上述违法活动和有害信息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条服务器上开设的网站,在开通联网前必须履行备案手续,先备案后接入,未履行备案手续、未获得备案号的网站必须关闭。网站开通论坛必须履行前置审批手续,若未履行前置审批、未获得备案号必须关闭论坛。 承诺声明,将严格履行相关规定,若因违反以上规定,根据相关法规承担全部责任,中国电信丽江分公司有权单方面断网。 责任单位(签章): 责任人(签字) 年月日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前言 能源、人口、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为实现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应当贯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从长期供需预测看,供需矛盾仍很突出,从消耗能源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我国更面临环境问题的新挑战。因此,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以8%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而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九五”期间如果不考虑节能因素,按1995年的产值能耗水平测算,到2000年能源需求量约

19亿吨标准煤,届时可供能源总量最多只有15吨标准煤左右,供需缺口达4亿吨,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高度重视节能工作,促进能源的合理和有效利用,争取“九五”期间累计实现3.4亿吨标准煤的环比节能量,其中措施节能量约1亿吨标准煤。 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能源消耗是措施节能的根本途径,1984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组织制订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十多年来,我国节能工作围绕提高用热和用电效率为重点,发布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工业锅炉和窑炉效率、余热回收利用,推广省能设备,节能建筑等技术政策要点,改造各种耗能工艺设备,对冶金、化工、建材、能源等耗能行业加速节能示范项目安排和推广,以及加强科学管理,制订条例法规,建立节能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1980年以来,2/3的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都有所下降,直接节能量1亿多吨标准煤。如吨钢综合能耗从1980年的2.04吨标准煤降至1994年1.519吨标准煤,下降了25%;小型合成氨综合能耗由每吨3021千克标准煤降到2089千克标准煤,下降了30%。能源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单位产值能耗逐年下降。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由1980年的7.64吨标准煤降到1995年的3.94吨,下降了48%。 尽管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

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全)

???广西公需科目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考试 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00分 ???分? ???是第几代移动通信技术?( ) ?? 第三代 ? 第二代 ? 第一代 ? 第四代 ???分? 无线局域网的覆盖半径大约是(? )。 ?? ???????? ? ?????? ? ?????? ? ???????? ???分? 恶意代码传播速度最快、最广的途径是( )。 ?? 安装系统软件时 ? 通过?盘复制来传播文件时 ? 通过网络来传播文件时 ? 通过光盘复制来传播文件时 ???分? 以下关于智能建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广泛开展,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已接近饱和。 ? 智能建筑能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 建筑智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 智能建筑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 ???分? 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 ?)。 ?? 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商务贸易活动 ? 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 ? 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支付活动 ? 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商品订购活动 ???分? 证书授权中心( ?)的主要职责是( ?)。

?? 颁发和管理数字证书 ? 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 颁发和管理数字证书以及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 以上答案都不对 ???分? 以下关于编程语言描述错误的是( ?)。 ?? 高级语言与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无关,采用人们更易理解的方式编写程序,执行速度相对较慢。 ? 汇编语言适合编写一些对速度和代码长度要求不高的程序。 ? 汇编语言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助记符代替机器指令的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指令或操作数的地址,一般采用汇编语言编写控制软件、工具软件。 ? 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难以记忆,不便阅读和书写,编写程序难度大。但具有运行速度极快,且占用存储空间少的特点。 ???分? 云计算根据服务类型分为(? )。 ?? ????、 ???、 ??? ? ????、 ???、 ??? ? ????、 ???、 ??? ? ????、 ???、 ??? ???分? 统一资源定位符是(? )。 ?? 互联网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 ? 以上答案都不对 ? 互联网上设备的物理地址 ? 互联网上设备的位置 ????分? 网站的安全协议是?????时,该网站浏览时会进行( ?)处理。 ?? 增加访问标记 ? 加密 ? 身份验证 ? 口令验证 ????分? 涉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应由( )的单位或组织自身力量承担。 ?? 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 ? 涉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不需要监理;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4.1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 4.1.1法律、法规、规范和产业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在用能、节能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执行,所依据的法规等包括: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法规:《能源标准管理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约用电管理办法》; ——规划:《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产业政策: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 5)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6)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4.1.2设计标准和规范 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352-2005;

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301-2005;(湖北省)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 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 10、《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 1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 4.2节能措施 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家用电器和其他动力能耗。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也相应增多。近几年来,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消耗的能源量就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耗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其中,以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至70%。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7%左右,居全国各类能耗之首,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建筑能源应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 节约能源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2006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 学 技 术 部 2006年12月

目 录 1总论 (1) 1.1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 (1) 1.2制定《大纲》的目的和意义 (1) 2工业节能 (2) 2.1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技术 (2) 2.2重点生产工艺节能技术 (4) 2.3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利用技术 (8) 2.4高效节能设备 (9) 2.5节能新技术 (11) 2.6节能新材料 (11) 3建筑节能 (12) 3.1建筑节能设计技术 (12) 3.2建筑墙体、屋面和门窗节能技术 (13) 3.3采暖和空调节能技术 (13) 3.4采光和通风节能技术 (14) 3.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14) 4交通节能 (14) 4.1铁路运输 (14) 4.2 公路运输 (15) 4.3 水路运输 (16) 4.4 航空运输 (17) 4.5港口、航站节能技术 (18) 5城市与民用节能 (18) 5.1城市供热和制冷技术 (18) 5.2 民用能源优质化技术 (19) 5.3绿色照明技术 (19)

5.4办公及家用节能电器 (19) 6农业及农村节能 (20) 6.1农业耕作节能技术 (20) 6.2农副产品加工节能技术 (20) 6.3渔业生产节能技术 (20) 6.4畜牧业节能技术 (21) 6.5农村生活节能技术 (21) 7可再生能源利用 (22) 7.1水电技术 (22) 7.2生物质能技术 (22) 7.3风电技术 (23) 7.4太阳能技术 (23) 7.5地热能技术 (23) 7.6 海洋能技术 (23) 8保障措施 (23) 8.1 加强节能法制建设 (24) 8.2 加强节能标准规范制定 (24) 8.3 加大政府对节能的支持力度 (24) 8.4 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 (24) 8.5 培育发展节能技术服务市场 (24) 8.6 发挥政府机构节能表率作用 (25)

国家信息安全专项清单

国家信息安全专项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商用专项项目清单 2015年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信息安全专项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商用专项项目清单,共计105个单位入选,其中信息安全行业的领导者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的云操作系统安全加固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排名在第33位。 全部名单如下: 1、中安网脉(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安源网络安全存储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2、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基于密级标识的综合管控系统试点示范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3、北京中盾安全技术开发公司高级可持续威胁(APT)安全监测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4、上海辰锐信息科技公司网络保密和失泄密核查取证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5、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基于公网的跨域电子邮箱安全保密试点示范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6、龙浩通信公司基于可信强制访问控制的虚拟化安全加固及管理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国家金融领域商业银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应急保障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8、国家信息中心基于标识密码技术的安全电子邮箱试点示范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9、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安全免疫示范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10、北方智能微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密级标识的涉密信息系统研究与试点示范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11、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1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云操作系统安全加固及超大规模集群虚拟机安全管理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13、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14、中电六所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高级可持续威胁(APT)安全监测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15、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大数据平台安全管理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16、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恶意程序辅助检测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17、北京国际系统控制有限公司安全采集远程终端单元(RTU)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18、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网络保密检查和失泄密核查取证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19、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航天三院涉密信息系统涉密载体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试点示范项目已列入2013年国家信息安全专项。

电信日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电信日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竞赛试题 a、“让全球网络更安全” b、“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c、“行动起 来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 2、信息产业部将以世界电信日主题纪念活动为契机,广泛进行宣传和引导,进 一步增强电信行业和全社会的意识。 a、国家安全 b、网络与信息安全 c、公共安全版权所有 3、为了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倡导网络文明,信息产业部于XX年2月21日启 动了持续到年底的系列活动。 a、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b、绿色网络行动 c、网络犯罪专项整治 4、“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的“阳光”寓意着光明和普惠万事万物,并要涤荡网络上 的污浊;“绿色”代表要面向未来构建充满生机的和谐网络环境;“网络”代表活动 的主要内容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主;“工程”代表活动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系列活动 的副主题为:倡导网络文明,。 a、构建和谐环境 b、打击网络犯罪 c、清除网络垃圾 5、为了规范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依法治理垃圾电子邮件问题,保障互联网电 子邮件用户的合法权益,信息产业部于XX年2月20日颁布了,自XX年3月30 日开始施行。 a、《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b、《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 c、《互 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6、为了防范垃圾电子邮件,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信息产业部制 定的技术标准建设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系统,电子邮件服务器匿名转发功能。 a、使用 b、开启 c、关闭 7、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提供者对用户的和互联网电子邮件地址负有保密的义务。 a、个人注册信息 b、收入信息 c、所在单位的信息 8、向他人发送包含商业广告内容的互联网电子邮件时,应当在电子邮件标题的 前部注明字样。 a、“推销” b、“商业信函” c、“广告”或“ad” 9、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从事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窃取他人 信息或者等违法犯罪活动,否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电信业务提供者从 事上述活动的,并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有关行政法规处罚。 a、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 b、发送商业广告 c、传播公益信息 10、为了鼓励用户对违规电子邮件发送行为进行举报,发动全社会的监督作用,信息产业部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设立了互联网电子邮件举报受理中心,其举报电 话是010-12321,举报电子邮箱地址为。

信息安全知识竞赛题库

信息安全竞赛题库 1.《中国电信四川公司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中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对应的各类业务和平台包括:自营和合作类业务、直接接入网站、ISP商接入网站、各类支撑系统、业务平台、通信系统、自营或合作类网站。 2.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责任单位是第一责任人。 3.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管控,核心和重点在于风险的预防和管控。 4.对造成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事件的相关责任单位,及其领导班子、主要责任人予以考核问责,主要依据事件的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影响。 5.对造成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事件的相关责任单位,及其领导班子、主要责任人的考核处置方式包括绩效扣分、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直至问责。 6.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管理体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 7.安全策略体系的建设工作是以动态管理和闭环管理为方法,并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 8.互联网安全角色设置中主要角色包括安全管理角色、安全预警/统计分析角色、安全事件处理角色、日常安全维护角色。 9.各安全域维护单位必须明确服务安排、服务定义和服务管理的各方面内容,并对第三方服务过程进行监督和评审,确保网络安全事件和问题得到恰当的处理。 10.访问控制是指基于业务的安全需求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进行控制。 11.访问控制包括限制访问权限与能力、限制进入物理区域、限制使用网络与信息处理系统及存储数据,具体包括:账号口令管理、网络访问控制、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远程访问控制。 12.网络与系统风险评估要求各安全域维护单位应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定期对所辖定级网络与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13.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要求各安全域维护单位必须遵循并贯彻“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确保恢复”的方针,建立安全事件报告机制及应急响应机制。 14.安全审计管理明确安全审计的范围应该包括各类网络与系统,业务平台与信息资产、组织与人员、业务流程等。 15.安全审计应作为安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定期开展。 16.安全事件就来源不同可分为外部发现和内部发现两类。 17.网络信息安全指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对网络攻击、入侵、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存储、传输、处理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18.信息安全指在中国电信范围内,采取有效使网络数据与网络信息不受偶然或恶意的威胁,保障网络数据与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以及合法合规性的能力;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信息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影响。 19.信息安全基础管理原则包括一把手责任制和分级管理。 20.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对责任单位划分为统筹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业务运营管理部门、支撑管理部门四类。 21.网络数据和信息保存、提取、使用中,明确了必须遵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22.责任单位必须对访问、提取使用、传递、消除等操作定期进行审计,履行信息安全管理责任。 23.合作方可以访问或使用的中国电信内部网络数据与网络信息,由责任单位承担管理和安全防护责任。 24.信息安全事件按照影响程度分为特大、重大、一般信息安全事件。 25.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要按照要求立即进行上报并组织开展处置,其中特大和重大事件10分钟内上报省公司,处置情况20分钟内简要报送,24小时内简要书面报告,4个工作日内专题报告。 26.未实现电子化管理的用户信息资料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使用人员,以权限最小化的原则进行查阅、使用和销毁。 27.所有涉及用户信息保护的人员签订保密协议,涉及用户信息查阅的支撑账号按季度定期审计。 28.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信息安全评估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识别互联网业务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造成危害程度,进而提出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预防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管理对策和安全措施。 29.双新业务评估的对象包括基础电信企业及增值电信企业运营的互联网业务,以及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的电信业务。 30.重点存量业务未经安全评估,业务部门必须立即停止发展。

电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甘孜电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州公司各部门工作界面 1、市场拓展部:负责信息类业务整体规划、审核;负责对信息业务的整体把关;负责对外协调、公关,负责统一媒体宣传口径等工作。 2、信息化应用中心:负责制订信息安全工作管理规范,负责对州县信息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负责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技术平台的开发建设;负责承接省公司信息安全工作要求,负责组织开展本地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本地互联网接入、合作接入及信息发布平台等本地管理的业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信息业务接入审核 (一)、与甘孜电信开展增值业务合作(包括:短信、声讯、互联网),需要进行接入审核,合作SP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资质: 1、基本条件 (1)拥有信息产业部或其下属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确保其服务覆盖范围为其合法经营范围。 (2)具备开发增值业务应用的技术实力和运营团队,完备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和合法、可靠的资讯来源。 (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2号)《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管理规定。 (4)工商部门批准的公司机构。

2、准入条件 (1)从事本地业务SP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0万人民币。 (2)拥有独特的业务资源或具有创新性的业务。 (3)具有完善的业务策划和商业计划。 (4)主要管理人员应具有从事电信增值业务工作两年以上的管理经验,能够深入理解增值业务合作SP管理办法,熟悉各类业务流程、营销策略制定及推广、产品管理等。 (5)符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信息服务九不准》等相关管理规定。 注:凡是合作中涉及视频业务,在本办法中另行说明; 3、SP应准备的申请资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正副本复印件) (2)企业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正副本复印件) (3)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4)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 (5)四川电信增值业务(短信、声讯、互联星空等)项目商业合作计划书(包含如下内容) a、公司简介及团队介绍。 b、业务详细介绍:包括业务内容、业务定价、信息来源、特殊信息的版权、授权及合法性等资料;相关信息资讯来源许可证书(复印件),特别对于如新闻、音乐体育版权、心理咨询信息等经营许可

节能技术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联合发布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2007年02月28日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地基础上,重新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1 总论1.1 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节能是一项长期地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地紧迫任务.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地节能意识,建立严格地管理制度,实行有效地激励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地节能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地方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提高产业地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地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地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1.2 制定《大纲》地目地和意义《大纲》所称节能技术是指: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对环境影响、遏制能源资源浪费地技术.应包括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单项节能改造技术与节能技术地系统集成,节能型地生产工艺、高性能用能设备、可直接或间接减少能源消耗地新材料开发应用技术,以及节约能源、提高用能效率地管理技术等.《大纲》从实际出发,根据节能技术地成熟程度、成本和节能潜力,采用“研究、开发”,“发展、推广”,“限制、淘汰、禁止”等措施,规范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2018年前推行地节能技术为主,相应考虑中长期节能技术地研发.《大纲》用于指导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工程投资重点方向,为编制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节约能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国家“十一五”节能目标奠定基础. 2 工业节能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地70%.技术与装备良莠不齐,部分装备技术性能低下,生产工艺落后,导致能耗指标较高,总体用能效率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1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技术2.1.1 发展能源资源优化开发与优化利用技术制定煤炭、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煤矿瓦斯>、水电和海上油气田等大型能源资源总体开发方案并滚动修订;优化煤、油、气和水电资源地配置;统筹规划能源开发、运输、储存、加工、转换、燃料替代等,以达到能源开发利用最佳整体效益.优化和调整用能结构,实现有效利用能源资源.高耗能产业因地制宜地靠近能源产地布局.有条件地矿区统筹发展煤电、煤化工、煤炭建材等综合利用产业.扩大煤炭洗选加工比例.供应炼焦用煤必须全部洗选加工.重点发展化肥和高炉喷吹用煤及高硫、高灰份煤地洗选. 2.1.2 发展多种能源发电与合理配置技术依据我国一次能源资源和大用电负荷中心分布特征,发展煤炭坑口大容量群发电技术与大水电基地发电技术;发展大容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燃气轮机调峰发电技术,缺水地区发展节水型发电技术;在缺乏能源资源地区,积极发展安全堆型核电技术;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在热负荷集中地区,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三联产发电技术;北方采暖地区大中城市发展集中供热地热电联产,优先建设以热定电地背压供热机组和200MW以上地抽汽供热机组.发展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发电技术.大型电力系统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压力等级发电技术;推广建设600MW及以上高参数大容量燃煤机组、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和大型联合循环机组,限制在大电网内新建常规300MW及以下中、小型凝汽式机组.重点开发并推广适合国情地循环流化床及整体煤气化发电技术,积极发展300MW及以上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优化供电方案,逐步淘汰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下常规燃煤纯凝汽式小火电机组和单机容量50MW及以下地以发电为主地燃油锅炉、发电机组.实施节能电力调度,限制能耗高地机组发电,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发展大容量、远距离、安全经济输电技术.发展500kV超高压输电技术.禁止电力系统新建燃油发电厂. 2.1.3 发展水电资源综合优化开发、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流域梯级水电优

水库初设 节能设计大纲

13 节能设计 13.1设计依据 13.1.1编制依据 ㈠政策法规: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 2787号),以及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结合本项目特点,进行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编制依据为: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其执行);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⑷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㈡规程规范: ⑴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 ⑵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BG50176-93) 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⑷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2004) ⑸电工行业节能设计技术规定(JBJ15-88) ⑹节能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 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13.1.2编制原则 ⑴水库工程节能降耗设计和分析应该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

策,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国家、行业和省级人民政府节能规划和节能措施的有关规定。 ⑵工程应按照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将工程设计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工程。 ⑶工程设计各专业均应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的原则,贯彻节能降耗设计思想和具体要求,依照节能设计规范和规定,把节能技术和措施落实到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过程中。 ⑷工程设计应正确处理安全、质量、经济、环保、节能等的相互关系,确保工程设计建设安全可靠、质量合格、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适合国情,力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13.1.3能源现状及节能目标 **********能源供应依赖外地,存在能源供应偏紧、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为了改善项目区能源供应现状并在“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基本建立安全、经济、清洁、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为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作为反映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指标,*****、*****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2006年以来,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综合协调,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13.2能耗分析 13.2.1工程施工期的能源消耗 工程施工期耗能一个是原材料的损耗(主要是水泥、钢筋、木料等),另一方面是施工期间风、水、电、油的损耗。

电信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电信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甘孜电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州公司各部门工作界面 1、市场拓展部:负责信息类业务整体规划、审核;负责对信息业务的整体把关;负责对外协调、公关,负责统一媒体宣传口径等工作。 2、信息化应用中心:负责制订信息安全工作管理规范,负责对州县信息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负责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技术平台的开发建设;负责承接省公司信息安全工作要求,负责组织开展本地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本地互联网接入、合作接入及信息发布平台等本地管理的业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信息业务接入审核 (一)、与甘孜电信开展增值业务合作(包括:短信、声讯、互联网),需要进行接入审核,合作SP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资质: 1、基本条件 (1)拥有信息产业部或其下属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确保其服务覆盖范围为其合法经营范围。 (2)具备开发增值业务应用的技术实力和运营团队,完备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和合法、可靠的资讯来源。 (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2号)《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管理规定。 (4)工商部门批准的公司机构。

2、准入条件 (1)从事本地业务SP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0万人民币。 (2)拥有独特的业务资源或具有创新性的业务。 (3)具有完善的业务策划和商业计划。 (4)主要管理人员应具有从事电信增值业务工作两年以上的管理经验,能够深入理解增值业务合作SP管理办法,熟悉各类业务流程、营销策略制定及推广、产品管理等。 (5)符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信息服务九不准》等相关管理规定。 注:凡是合作中涉及视频业务,在本办法中另行说明; 3、SP应准备的申请资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正副本复印件) (2)企业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正副本复印件) (3)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4)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 (5)四川电信增值业务(短信、声讯、互联星空等)项目商业合作计划书(包含如下内容) a、公司简介及团队介绍。 b、业务详细介绍:包括业务内容、业务定价、信息来源、特殊信息的版权、授权及合法性等资料;相关信息资讯来源许可证书(复印件),特别对于如新闻、音乐体育版权、心理咨询信息等经营许可证书。业务内容必须合法健

清洁能源促进政策分析报告

清洁能源促进政策的应用分析指南 (草案,供讨论) 第一章政策应用分析的一般原理 一、政策的类型和特点 (一)什么是政策,什么是清洁能源政策? 政策,是个含意广泛的名词。因为政策是各式各样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政治性的,也有经济性和技术性;既有国家级的,还有地方性的政策等等。政策类型不同,其目标和作用也不同。这里所说的政策主要是指微观性、经济性和地方性的政策。一般而言,政策是政府和社会团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下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提出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或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以此类推,清洁能源促进政策,实质上就是各级政府为了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清洁能源行动的活动和措施。 由此可见,目标是政策提出的前提,也是政策分析的目的。没有目标的政策是毫无意义的。这是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 政策的第二个特征是合法性。政策是体现政府意志的一种形式。能充分反映政府意志的政策应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没有法律依据的政策是难以实施或持久的。 第三特征是调控性或导向性。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政府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业的发展加以控制和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政策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确定了方向。政策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也可以滞后一个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如此,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和应用亦如此。 (二)政策的法律基础 正如前述,政策和法律之间存在特殊关系。法律是政策的重要依据,而政策是实行法律的有效形式;同样,政策和手段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政策是手段的基础,手段则是政策的具体体现。因此,没有具体手段的政策和法律将是空泛的、无力的,不会产生实际的效果。 根据我国国家宪法规定,只有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拥有立法权,其具体规定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有关国家主权、自治、刑事、人权、民事、司法、经济等法律;国务院

节约能源方案

节约能源方案

节约能源方案 1.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4.《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6.《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 7《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0.《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 1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1993 12.《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350—1998 1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8 14.《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GB/T13471—1992 15.《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T18613—2002 16.《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T20052—2006 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189—2005 1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19.《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l44—2004 2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1.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2.1能源消耗种类 1)、动力、生活、生产主要动力为电力。

2015中国电信网络通信安全管理员技能鉴定考试-操作复习

安全的影响因素:人、硬件、软件 网络安全要求和目标: ?可靠性–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特性。 ?可用性–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 ?保密性–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网络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网络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不可抵赖性–网络信息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 ?可控性–可控性是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什么是渗透测试?渗透测试是受信任的第三方进行的一种评估网络安全的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网络进行各种手段的攻击来找出系统存在的漏洞,从而给出网络系统存在安全风险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模拟现实的网络攻击,渗透测试证实恶意攻击者有可能获取或破坏企业的数据资产。 渗透测试与黑客入侵的区别:渗透测试为模拟黑客攻击测试,但两者也有区别,渗透测试是“面”的测试,黑客攻击是“深度”测试。前者讲究广泛度,后者讲究破坏性。 渗透测试必要性: 1、发现企业的安全缺陷,协助企业有效的了解目前降低风险的初始任务。 2、一份齐全有效的测试报告可以协助IT管理者了解目前的安全现状,增强信息安全的认知度,提高安全意识。 3、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工程,渗透测试有助于组织中所有成员安全意识加强,有助于内部安全提升。 渗透测试方法分类: 1、黑盒测试(Black-box):渗透测试人员不具备公司网络的任何信息。 2、白盒测试(White-box):渗透测试人员已经具备内部网络完整信息。 3、灰盒测试(Gray-box):测试人员模拟内部雇员,有一个内部网络的账户,并拥有了访问网络的标准方法。 渗透测试的五个阶段: 1、侦察:收集目标网络信息的最初阶段; 2、扫描:查询活动系统,抓取网络共享、用户、用户组及特定应用程序信息; 3、获取访问:实际渗透过程; 4、维持访问:系统口令截获及破解,后门程序放置到目标系统中,方便以后使用; 5、擦除日志:删除日志文件、系统后门、提权工具等,恢复渗透之前的系统状态。 DDOS之虚假源地址攻击 特点: 1. 攻击隐蔽性:由于攻击报文中没有包含攻击者的真实地址,黑客可以有效的躲避追查。 2. 攻击便宜性:黑客只需利用少数甚至单台服务器,就可以伪造出数以百万计的攻击IP地址,达到大规模DDoS 攻击的效果。由于攻击IP的数量巨大且为随机构造,导致针对攻击源IP的防护手段失去效果。 3. 攻击流量巨大:黑客利用少数放置在IDC机房的肉鸡服务器,利用IDC高带宽资源,发动大流量的DDoS攻击。 4.攻击可控性:发起DDoS攻击的服务器大多是黑客自己的服务器或者租用IDC机房服务器,完全受黑客控制,黑客可以随时根据被攻击目标的防护手段变换攻击方式以及攻击流量。 DDOS之虚假源地址攻击,整治策略:根本是使虚假源地址流量在源头无法发出。目前主要采用的防范策略包括URPF(Unicast Reverse Path Forwarding,单播逆向路径转发)和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 DDOS之虚假源地址攻击URPF: 1.URPF通过获取报文的源地址和入接口,以源地址为目的地址,在转发表中查找源地址对应的记录。 2.若报文的源地址在转发表中: ?对于严格型检查,反向查找(以报文源地址为目的地址查找)报文出接口,若至少有一个出接口和报文入接口相匹配,则报文通过检查;否则被拒绝; ?对于松散型检查,报文被正常转发。 3.若报文的源地址不在转发表中,则检查缺省路由和URPF的allow-default-route参数。 URPF的优点:可以有效阻断该路由器网内发出的虚假源地址流量;可以自适应路由表的变化,不需要人工维护。URPF的缺点:需要设备支持;对于骨干路由器,严格型的URPF可能影响正常业务。 ACL的优点:配置更灵活,也无需设备支持。 ACL的缺点:因为根据内网地址进行配置,一旦网络发生变化,需及时调整指令列表,维护压力较大。 DOS之smurf攻击:攻击者使用广播地址发送大量的欺骗icmpecho请求,如果路由器执行了三层广播到二层广播转换(定向广播),那么,同一ip网段的大量主机会向该欺骗地址发送icmp echo 应答,导致某一主机(具有欺骗地址)收到大量的流量,从而导致了DoS攻击。 ARP攻击原理: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ARP欺骗,在局域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 网络阻塞。如果持续不断的发出伪造的ARP响应包,则能更改目标主机ARP缓存中的IP-MAC条目,造成网络中断或中间人攻击。 ARP攻击之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向目标主机和网关同时主动发起ARP回应,告诉对方自己是对方的目标MAC,从而让被欺骗主机和网关发送给对方的数据都在攻击主机处进行一个跳转,使其完成窃取信息的目的。 ARP攻击之中断攻击:攻击着向被攻击主机主动发起ARP回应,告知对方错误的网关MAC,从而让对方的数据发往错误甚至是不存在的MAC地址处,从而造成网络中断。如果同时对网络中的所有主机进行攻击,则会导致整个局域网全部断网。 TCP syn flood攻击:攻击者使用虚假地址在短时间内向目标主机发送大量的tcp syn连接请求,目标主机无法完成tcp三次握手,导致目标主机的连接队列被充满,最终造成目标主机拒绝为合法用户提供tcp服务。 破解无线接入口令:WEP口令破解、WPA/WPA2口令破解、PIN码破解(穷举PIN码、计算某些存在缺陷的设备的PIN码)、认证绕过方式(3A+portal认证绕过、设备登录认证绕过) 加固之DOS攻击 ?在路由器和防火墙部署防ip源地址欺骗 ?在路由器和防火墙启用防御DoS安全特性(路由器tcp拦截、常用ACL策略、防火墙tcp连接监控) ?部署网络和主机IDS/IPS检测和防御DoS攻击 加固之smurf攻击:关闭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的定向广播功能。 加固之ARP攻击:终端和网关双绑定、安装使用ARP防火墙、划分VLAN和交换机端口绑定 加固之无线安全?关闭DHCP服务–在无线网络中,很多情况下,开启了DHCP服务,任何用户均可以获取到合法的IP地址。关闭DHCP服务,设置本网段的IP地址为非常用IP段,这样可以让非法接入的无线用户无法获取到正确的IP地址,从而无法正常使用网络资源。 ?隐藏服务集标识符(SSID)–如果配置AP向外广播其SSID,则所有客户端均可以搜寻到该接入点。通过对无线接入点AP(AccessPoint)设置隐藏SSID,并要求接入方设置正确的SSID才能连接无线网络,此时可以认为SSID 是一个简单的口令,从而提供一定的安全。 ?修改默认SSID或设置中文SSID–在无线网络中,很多情况下,无线网络管理员开启无线网络后不会修改默认SSID。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安全威胁,但是默认SSID为攻击者提供了很多方面的便利,例如,获知设备的型号,针对无线网络接入口令的破解。 ?MAC地址过滤–由于每个无线工作站的网卡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因此可以在AP中手工维护一组允许访问的MAC地址列表,实现物理地址过滤。这个方法的劣势是AP 中的MAC地址列表必需随时更新,可扩展性差。而且MAC地址在理论上可以伪造,因此这也是较低级别的授权认证。 物理地址过滤属于硬件认证,而不是用户认证。这种方式要求AP中的MAC地址列表必需随时更新,目前都是手工操作;如果用户增加,则扩展能力很差,因此只适合于小型网络规模 IDS的部署方式 –共享模式和交换模式:从HUB上的任意一个接口,或者在交换机上做端口镜像的端口上收集信息。 –隐蔽模式:在其他模式的基础上将探测器的探测口IP地址去除,使得IDS在对外界不可见的情况下正常工作。–Tap模式:以双向监听全双工以太网连接中的网络通信信息,能捕捉到网络中的所有流量,能记录完整的状态信息,使得与防火墙联动或发送Reset包更加容易。 –In-line模式:直接将IDS串接在通信线路中,位于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这种模式可以将威胁通信包丢弃,以实时阻断网络攻击。 –混合模式:通过监听所有连接到防火墙的网段,全面了解网络状况。 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的区别 ?所在的位置不同 –防火墙是安装在网关上,将可信任区域和非可信任区域分开,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实现访问控制。一个网段只需要部署一个防火墙。 –而NIDS是可以装在局域网内的任何机器上,一个网段内可以装上数台NIDS引擎,由一个总控中心来控制。?防范的方向不同 –防火墙主要是实现对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通讯的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可能存在的攻击。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检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防止内外部的恶意攻击和网络资源滥用。 ?检测的细粒度不同 –防火墙为了实现快速的网络包转换,故只能对网络包的IP和端口进行一些防黑检测,比如端口扫描。可是对通过IIS漏洞及Nimda病毒之类的网络入侵,防火墙是毫无办法。 –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则可以拥有更多特征的入侵数据特征库,可以对整个网络包进行检查过滤。 举例:飞客病毒(conficker or kido) “飞客”是一种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的蠕虫病毒,最早在2008年11月21日出现。“飞客”利用Windows PRC 远程连接调用服务存在的高危漏洞(MS08-067)入侵互联网上未进行有效防护的主机,通过局域网、U盘等方式快速传播,并且会停用感染主机的一系列Windows服务,包括WindowsAutomatic Update、Windows Security Center、Windows Defener及Windows Error Reporting。 经过长达4年的传播,“飞客”病毒衍生了多个变种,构建了一个包含数千万被控主机的攻击平台,不仅能够被利用用于大范围的网络欺诈和信息窃取,而且能够被利用发动无法阻挡的大规模拒绝服务攻击,甚至可能成为有力的网络战工具。 2012年,全球互联网月均有超过2800万个主机IP感染飞客病毒,其中中国占14.3%,为349万个。 感染飞客病毒以后的症状: ?禁用部分系统服务,如windows系统更新,windows安全中心、windows Defender、后台智能传输服务(BITS)和windows错误报告。 ?病毒体驻留windows活动进程中,如svchost.exe,explorer.exe和services.exe。 ?创建一个Http服务器并打开一个1024到10000之间的随机端口,用于向其他被感染主机提供病毒副本下载服务。 ?被感染主机帐户锁定政策被自动复位。 ?系统网络变得异常缓慢,可以从检测的网络流量图和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看出 ?和杀毒软件、Windows系统更新有关的网站无法访问 防火墙的局限性 ?防火墙不能抵抗最新的未设置策略的攻击漏洞。 ?防火墙的并发连接数限制容易导致拥塞或者溢出。 ?防火墙对服务器合法开放的端口的攻击大多无法阻止。 ?防火墙对待内部主动发起连接的攻击一般无法阻止。 ?防火墙本身也会出现问题和受到攻击。 WEB应用防火墙 当WEB应用越来越为丰富的同时,WEB 服务器以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处理性能及蕴含的较高价值逐渐成为主要攻击目标。SQL注入、网页篡改、网页挂马等安全事件,频繁发生。 企业等用户一般采用防火墙作为安全保障体系的第一道防线。但其天生的缺陷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由此产生了WAF(Web应用防护系统)。Web应用防护系统(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简称:WAF)代表了一类新兴的信息安全技术,用以解决诸如防火墙一类传统设备束手无策的Web应用安全问题。与传统防火墙不同,WAF 工作在应用层,因此对Web应用防护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基于对Web应用业务和逻辑的深刻理解,WAF对来自Web应用程序客户端的各类请求进行内容检测和验证,确保其安全性与合法性,对非法的请求予以实时阻断,从而对各类网站站点进行有效防护。 WEB应用防火墙的功能 Web应用防火墙的具有以下四大个方面的功能: ?审计设备:用来截获所有HTTP数据或者仅仅满足某些规则的会话。 ?访问控制设备:用来控制对Web应用的访问,既包括主动安全模式也包括被动安全模式。 ?架构/网络设计工具:当运行在反向代理模式,他们被用来分配职能,集中控制,虚拟基础结构等。 ?WEB应用加固工具:这些功能增强被保护Web应用的安全性,它不仅能够屏蔽WEB应用固有弱点,而且能够保护WEB应用编程错误导致的安全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